银行业信息化

2024-09-27

银行业信息化(精选12篇)

银行业信息化 篇1

摘要:文章回顾了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的发展历程, 分析了金融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历程,存在问题,对策建议

计算机技术与金融业的结合, 改变了传统金融业的运营模式, 也创造了全新的金融信息化时代。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 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和不断深化的。当前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正在不断改变全球金融行业的经营和服务模式, 信息技术已经完全融入银行、保险、证券和外汇等各个金融行业之中, 大大提升了金融行业的效率。

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 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 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 相辅相成。在不断发展的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下金融服务与金融创新构成了现代经济的核心。

一、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历程

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历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即金融电子化阶段、金融数据集中化阶段, 以及金融信息系统业务综合化阶段。

金融电子化阶段:从上个世纪的70年代到80 年代, 标志是利用计算机将原来的手工工作电子化, 实现柜台服务自动化, 进而升级为基于服务器的中型联网, 实现同城通存通兑。但此时的信息化水平非常有限, 区域也相当局限。

金融数据集中化阶段:始于上世纪90 年代初期, 大约到2005 年前后结束。主要特点是以已经建立起来的省市级主机为中心, 向省外夸张, 实现省级互通互联。1991 年中国人民银行卫星通信系统的电子联行正式运行, 标志着我国金融科技信息化建设进入了全面网络化阶段。在这一阶段, 实现了将原有的省级数据中心的业务和数据最后集中到国家级的单一的数据中心, 所有业务在后台都由该数据中心统一支持和处理。这一发展, 使得整个银行业务支持、风险控制、基础设施建设维护和业务创新能力得到了重大提升。

金融信息系统业务综合化阶段:从2001 年开始, 我国国内银行业着手进行业务的集中处理, 利用互联网技术与环境, 加快金融创新, 逐步开拓包括网上银行、电子商务、网上支付等网络金融服务业务。目前, 国际主要的金融机构都在通过积极的管理创新实现业务创新, 走向混业经营, 进而改变成本结构和收入结构, 这离不开新一代金融信息系统的支持。当前, 金融领域对于IT的需求已经发生了变化, 大规模设备采购和基础建设时期即将结束, 如何结合IT技术来发挥企业的竞争优势已经成为金融行业最关心的问题。在这一阶段, IT技术已经与金融业务完全融合到一起, 它不仅仅是金融的支撑平台和基本工具, 而且已经深入业务本身, 成为当代金融决策、管理和实施的基本手段。

二、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发展现状

随着中国金融业的改革与发展, 金融数据通信网络框架基本形成, 大大提高了金融业的整体竞争力和现代化水平。

1.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我国银行业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PC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各类计算机, 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通信系统, 开发了大量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数据集中工程基本完成。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 统一、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 重新设计了营运流程。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 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整体可靠性, 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 为下一步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3.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以数据集中为依托, 部分商业银行研制开发了涵盖全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决策分析和服务渠道的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部分保险公司陆续启动了“集中的财务系统”、“保险数据仓库”、“集中的IT运行平台”和“网络安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 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能力, 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支撑。

三、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建设中的问题

1.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薄弱。金融信息化发展战略研究所要解决的是金融信息化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策略问题, 主要包括:对基础设施建设策略、金融科技迎新体系、金融信息服务体系以及金融信息化支持环境、组织管理机制和人才激励机制等方面的研究。我国在这些方面的工作都比较薄弱, 没有形成研究体系。

2. 金融信息化的技术标准与业务规范尚不完善。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缺乏总体规划, 表现在金融信息化建设没有明确方向, 没有统一协调的步骤, 存在很多重复性建设。金融体系的建设标准难以统一, 各金融企业之间的系统整合难度较大, 互联互通问题难以解决, 更不能满足与国际接轨。

3.金融信息系统集成化程度不高, 深度分析不够。我国金融业服务产品的开发和管理信息的应用滞后于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和业务的快速发展。同时, 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金融行业还不能很好的将网络信息技术整合到金融产品中去, 提供先进、全面、完善的电子化金融产品服务。

4.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可靠性亟待提高。尽管我国金融业在信息系统安全建设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绩, 但由于长期以来发展的无序和不规范, 以及绝大多数硬件和软件产品采用国外技术, 因此我国现有的金融信息系统存在着很多安全隐患。

5.跨行业、跨部门的金融网络尚未形成。我国各机构出于经营管理、业务拓展的需要, 相继建成了自己的内联网系统, 但各机构间尚未实现互联互通, 影响了金融信息共享和金融服务水平的提高。此外, 银行信息网与财税、海关、保险等网络也没有实现互联互通, 不同经济部门、不同行业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 国家宏观经济运行的态势和社会发展的动向不能得到快速反映, 这直接影响了国家货币政策和金融监管的有效实施。

6.金融信息化的法律、政策环境有待完善。随着金融信息化的深入发展, 金融业网络信息安全问题日益严重, 金融信息网络的犯罪案件呈逐年上升趋势。法律、政策环境是金融信息化建设健康发展的有力保障。

7.管理体制与人才机制尚不完善。金融行业缺乏真正既有金融业务实践和操作经验、又有较强型计算、软件开发、网络安全知识的高素质金融科技人才。

四、加快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针对中国金融信息化建设目前现状和仍然存在的问题, 结合金融信息化建设国际发展趋势, 中国金融信息化体系建设, 应充分发挥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研究和宣传的抓手作用, 围绕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规划、金融标准化、金融信息安全等金融信息化领域中的热点、难点和前沿问题开展研究和宣传。应注重高度与深度结合、宏观与微观结合、行内与行外结合、国际与国内结合, 并调动分支机构、科研院所、银行业金融机构等多方力量, 形成金融信息化研究、宣传和科技工作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第一, 制定和完善发展战略规划, 重组管理架构和流程。从我国金融系统未来发展战略需要出发, 对整体的IT策略、总体架构、技术标准、协同关系、建设步骤、实施方法、人员配置等予以规划和部署。一是加强IT治理, 提高银行业金融信息化管理水平。未来几年, 银行业要建立起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 合理配置科技资源, 努力构建面向业务、服务导向、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运作高效的专业信息化组织架构。二是要建立IT战略和计划的流程, 保证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 确保IT技术投资决策符合本行远景。建立统一的项目管控组织和制度流程, 加强项目协调和管控, 加强需求、方案设计、投产验证等关键阶段的管理, 确保项目过程的有效控制。

第二, 注重数据分析平台建设, 加强网点信息化建设。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 一是重视信息化在决策中的重要作用, 注重数据分析平台建设, 增加金融机构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投入, 实现金融机构数据的精细化、管理的科学化。二是加强网点信息化建设。金融信息化的价值最终要让客户体验到网点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方便, 这也成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新一轮网点改造的关键环节。其中, 加强系统前端的信息支持、增加智能终端的配备、实现各种渠道的融合意义最为重大。三是大力发展移动金融。近年来, 3G技术、三网融合、物联网、智能终端等得到了大发展, 随时随地购物、办公、游戏等真正得以实现;此外, 移动电子商务、移动支付、移动办公等或将实现井喷式发展。而网络社会中个性化将达到最大限度的“张扬”, 因此, 移动网络的崛起不仅对大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意义重大, 也为中小型银行业金融机构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

第三, 积极推进金融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化建设。对现有的银行金融信息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整合、规范, 研究提出新的系统性发展规划。在此基础上, 结合银行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实际, 以各种协作方式, 分层次、分步骤地加快银行金融信息化技术规范和标准体系的建设步伐, 尽早建立国家标准。

第四, 完善银行业金融信息安全应急恢复体系, 加强灾备中心的建设、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安全监控, 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 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明显提升金融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 保障银行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

第五, 注重客户及业务需求分析,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我国正在经历信息系统的大量应用和开发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大银行在开发层面和设备技术投入方面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而客户关系的管理和业务需求的提炼将成为银行信息化的重点, 并进而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体系, 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大力加强基于金融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实现由“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采用先进灵活的应用体系架构, 加快应用整合, 支持业务流程再造, 缩短系统开发周期, 提高产品交付能力。进一步完善、拓展银行的服务渠道, 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加快渠道整合步伐, 实现产品“一次开发, 多渠道部署”, 以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加快产品投产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第六,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目前国内银行业通常模式是业务部门提出业务目标和业务流程, 再和IT人员进行沟通, 但这不符合金融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从业务、管理到决策的所有环节, 从渠道、核算到设计所有领域, 无论是设计业务产品、客户系统需求分析、业务流程优化, 还是现有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运用, 都需要一批既懂银行业务又有IT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高效完成。

第七, 强化金融系统安全, 确保金融信息完整。建立并完善金融信息的保密体系、检测体系以及以身份认证为基础的管理机制, 提高硬件设备的可靠性, 制定严密的安全策略。同时, 国家也应该完善金融行业信息化法律、政策环境, 以保证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黄解宇, 杨再斌.金融集聚论:金融中心形成的理论与实践解析[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6

[2]林毅夫, 孙希芳.银行业结构与经济增长[j].经济研究, 2008 (9)

银行业信息化 篇2

实施客户改进计划

从系统整合的角度将目前分散的系统提升到CRM应用的统一服务平台,从技术的角度来说,这是合理的,

不过,在回答你的问题之前,我必须指出的是企业进行CRM实践的前期你必须忘却CRM系统,技术,平台等等IT词汇。因为CRM首先是在互联网时代下的一个客户营销战略,或者是市场战略,这个战略必须支持企业时期内的成长目标。制定CRM策略必须尽可能准确地回答很多问题,比如:你的客户到底是谁?可以细分吗?他们的特征是怎么样的,竞争者是谁,你的产品同别人的有什么不同,客户为什么成为你的客户,而不是竞争对手的客户?他们目前对你满意吗?他们的期待是什么?他们对你的重要程度一样吗?他们在使用互联网吗?他们的年龄多大,教育程度等等,显然这是一个市场营销问题。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可以通过市场调查获得,也可以从你现有的各种系统中通过分析得到。最后你必须撰写一个详细的客户现状报告以及你对客户的改进计划。

接下来,你得从你的组织入手,看看为了实现这个客户改进目标,你的组织应该如何最有效的实现这个目标。这里我们关注企业的人,流程,技术合资金。显然,你说的平台是技术一类的,技术简单地说就是自动化你的业务流程,使企业的合理的流程运转快一些,更有效一些。如果你的流程不合理,那么使你的坏流程更快的运转只能使你的客户更快的离你而去,从这个角度,对你的问题的回答是肯定的,即流程必须在技术之前加以仔细评估和优化。

请注意,流程只是一种资源,不是全部。虽然在特殊情况下,可以用某些套装软件的推广强迫企业改进流程,但这个往往不是最有效的。

以上的回答或许对你有所启发,当然一个准确的答案不可能只通过一两次电子邮件获得。每个企业都不一样。考虑CRM没有老总,市场经理,销售经理,服务经理的介入基本上是无法成功的。

基于已有的各业务子系统实施整体的CRM

我认为贵公司的情况不仅是个业务流程整合的问题,其实基金公司中的业务系统在上的时候,主要是满足业务处理的要求,没有考虑更多的管理及经营方面的需求。如果目前您所描述的都已经上线的话,您所要面对的是个信息/知识的整合问题。这种整合过程必须围绕的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的目标展开,而IT系统在做规划的时候必须眼光开阔些,不要局限于某个局部上的功能或技术问题,这样才能将信息系统的功能服务于公司经营目标,发挥更大的威力。

要基于已有的各业务子系统实施整体的CRM,你也会遇到对原有业务系统调整的需要,但这种调整不能仅处于CRM理念上的要求,更多的要从贵公司自身的要求和目标出发来考虑调整的内容和继集成的要求,之后就要从IT技术上来考虑如何满足这些要求,

当然在某些情况下,业务流程整合工作会是必要的。[next]

然而在这些工作最困难的还是最初的目标建立,有一个简单的原则是从客户的价值来考虑自己的业务活动,哪些活动为客户增值,那么的你的目标就应该是提高这些活动的效率,降低企业为这些活动所付出的成本,减少没有为客户增加价值的活动,从而提高企业在这些方面的核心竞争力。

CRM系统与其它系统整合

正如您所讲,基金行业有很多的业务管理系统。但从实施CRM的角度来看,企业首先必须要树立起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在此基础上来建立符合CRM思想的业务管理规则和量化的业务评估体系,最终是达到以客户为中心的各部门协同工作,资源共享、效率卓越的先进管理模式。其中,业务流程整合与优化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涉及的部门和系统较多,需要厂商有丰富的实施经验和较高的技术水准,在TurboCRM实施过的鹏华基金的CRM项目中,就成功的进行了CRM系统与TA系统,CALLCENTER 系统,网站服务系统的有机整合。

以客户为中心,以创造客户价值为目标是基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基金行业是中国金融业中目前成长最为迅速的行业。基金公司的信息化,不只是从业务层面的投交系统、TA系统和CallCenter等的建设,更包括经营层面的估值、风险管理以及决策层面的决策支持等系统。但无论哪一层面,以客户为中心,以创造客户价值为目标是基金公司信息化建设的核心。

非常赞同您的观点。CRM并非独立的应用系统。在金融业CRM必定要与业务系统相结合才能发挥效益。业务流程的改革会是信息化的第一步。

以流程为先,防止走入误区

1 以流程为先的思路是非常明智的。

因为很多系统整合案例表明,中国多数企业一般都是由于业务流程被分立的系统割离,不能有效准确的运转,而要求进行系统整合的。但往往因为害怕变革过大,过快,而且容易触及敏感利益,而将变革的起点放在技术上。这样做,在开展系统集成项目时,在需求分析阶段就会很难进行下去。即使勉强把项目向前推进,又会由于业务人员没有统一,明确的业务规范的指导,导致需求不科学,或对业务帮助不大。但是如果先进行流程整合,那么在实施系统整合时,就只要细化流程为系统需求,评估每个节点的系统化投入,就可以很顺利将项目进行下去,而且对目标方向的正确性更有信心,往后的需求变更也会少很多。以流程为先,就将“做什么”的问题变成了“怎么细化”的问题了。

2.要防止的误区是:“将……整合在一个平台上。”

我们看到,“整合”是流程驱动的,因此流程中,“有用“的功能,数据和接口才需要投资去建设,而无用的部分,即使在技术上再容易实现,也不应该实现。比如:作为业务操作类型的流程,业务分析系统就没有必要整合进来。CRM项目是一次复杂业务变革,也是精密技术变革,那么它就更应该在一个科学的框架指导下进行。如:问题中提到的,要将许多系统都要整合在同一个服务平台的要求,就显然是还未建立 “应用架构”的表现。如果,该企业已经参照最佳实践和本地特点,建立过一套科学的应用架构,就应该明白,OA系统有其对内管理的专长,决策系统有决策分析的任务,而所谓“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平台”那应该是业务操作系统的专长。

3.系统整合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手段。

行业信息化跨入无线时代 篇3

随着云计算、物联网、宽带架构的发展和实践,无线接入扮演主角的新商业时代已经到来,各种创新移动、无线技术不断涌现并快速步入商用,移动、无线应用市场异常活跃,移动、无线技术自身也在快速演进中不断革新。迄今为止,中国的互联网是基于固网发展而来的,所有的管理和安全控制都是据此架构的。而目前正处于固网和无线网络融合的时期,随着智能终端的迅速普及和企业移动办公趋势的增强,无论是个人市场、企业市场还是行业层面对于无线网络的需求都将更为迫切。

看不见的网络为行业应用带来无限可能

在802.11n产品技术应用逐渐成为市场主流应用的当下,基于Wi-Fi技术的无线网络不但在带宽、覆盖范围等技术上取得了极大提升,在应用上,如今的无线网络不再只是单纯地满足用户随时随地接入网络的要求,而已经更多地参与到行业信息化的服务当中,无线医疗、无线校园、无线城市等行业应用已经成为无线网络市场的主流。

无线医疗:无线技术在医疗行业的新应用已经成为近年来的主流趋势。国外典型的医疗行业应用案例之一,加拿大规模最大的渥太华医院部署了Aruba的移动虚拟企业(MOVE)网络架构,实现了医院1,200万平方英尺大范围的无线覆盖,帮助医院3,000多台Apple移动终端设备顺利入网。医护人员可以利用手中的ipad、iphone等随时随地存取电子病历、进行医护数据的查询与录入,护理监控,语音通讯等,建立起了安全可靠的医疗IT多服务移动网络。在中国,根据互联网数据中心统计,预计到2014 年,中国医疗IT 市场规模将达到66.4 亿元。无线局域网 (WLAN) 技术以其终端可移动性、接入灵活方便等特点使医院更加有效地提高管理人员、医生和护士的工作效率,协调相关部门有序工作。无线医疗前景看好。

无线校园:随着学校在科研、教育、管理、服务中移动应用的增加,采用高性能的802.11n Wi-Fi 无线网络,已经成为校园IT运维的迫切需求。Aruba针对来自美国高等院校的298名IT专业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51.2%的受访者表示强化802.11n无线网络将是其在2012年的首要目标。以渥太华大学(the University of Ottawa)为例,部署的Aruba MOVE架构能够为高密度、多并发环境下的IOS应用提供支持,当在教室内同时向100台iPad传输多媒体教学应用时,每一台iPad接收的每一个视频都是高质量,无抖动和延迟的,保证了教学质量和学习效率。在中国,高教行业正在逐步实现信息化建设中。高可靠性和高性价比的Aruba无线校园解决方案已经成功地服务于80%的上海高校市场,帮助中国高校实现教学信息化的大发展。

无线城市:中国移动目前已与26个省份的161个城市签署了无线城市建设的合作协议。有近150个城市已经建立了无线城市支撑平台。全国无线城市群正在逐步建立。现在,无疑是室外无线网络发展的最好时机。Aruba提供的室外无线宽带网整体解决方案,除了支持传统的数据和语音应用外,还把视频的应用整合到其他新型应用中,比如通过无线视频,监控整体城市的交通流量,做智能交通灯的管控等。在西雅图城市的室外应用案例中,通过可靠的Aruba无线mesh网路,毋须购买昂贵的有线基建便可接收高清质素视频图像,让西雅图警方在移动过程中就能通过随身携带的终端设备,实时掌握几千米以外的事发现场情况,建立及时有效的应对机制,保障公众安全。可以看到,随着无线城市建设的深入推进,无线局域网技术和市场正在迎来新的契机和增长点。

随着科技的不断演进和无线行业的飞速发展,“触手可及”而又“无处不在”的网络已经悄然来到我们身边。在可以预见的未来,纷繁多样、永远在线的智能终端将会把娱乐、办公、消费、医疗、文化教育、生活服务等多种功能融汇贯通,服务于我们的工作和生活,使之变得更轻松、更智能。当无线网络和智能技术、终端密切结合,越来越多的创新应用乃至于新的生活方式让人拭目以待。“网聚万物” 、“网随人动”,让我们迎接无线时代。

银行业信息化 篇4

一、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新中国成立60年来, 伴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 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已经成为决定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 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全国数据集中处理 (称为数据大集中) , 进一步建设完善了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处理系统。银行金融服务加快创新, 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 重要标志是银行卡的应用和网上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现代银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 与传统银行业相比, 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拓等方面, 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银行业的这种行业属性, 决定了其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二、信息化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

(一) 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

银行业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化使服务前台和管理机构的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决策部门, 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快速反应, 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扩大管理范围, 减少管理层次, 促进银行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二) 信息化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

信息化帮助银行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根据客户类别, 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进行重组, 使银行能有效适应市场的要求, 从而建立“客户中心型”的流程组织, 以期在成本、质量、顾客满意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进而在财务绩效指标与业绩成长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三) 信息化已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主要源泉

在业务开拓方面, 信息化已成为金融业增长的源泉因素, 信息系统的服务已经涵盖了银行所有核心业务流程。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的推行, 往往是金融性质的市场行为同信息技术相互耦合的结果。信息化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 辅助了决策行为, 使金融产品的交易更为简单, 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

三、金融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已建立并趋于完善

(一) 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我国金融业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PC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各类计算机, 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通信系统, 开发了大量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二) 数据集中工程基本完成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 统一、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 重新设计了营运流程。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 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整体可靠性, 为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 为下一步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三) 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

以数据集中为依托, 部分商业银行研制开发了涵盖全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决策分析和服务渠道的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部分保险公司陆续启动了集中的财务系统、保险数据仓库、集中的IT运行平台和网络安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 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能力, 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四、未来几年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一) 加强IT治理, 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未来几年, 银行业要建立起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 合理配置科技资源, 努力构建面向业务、服务导向、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运作高效的专业信息化组织架构。

建立IT战略和计划的流程, 保证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 确保IT技术投资决策符合银行远景。建立统一的项目管控组织和制度流程, 加强项目协调和管控, 加强需求、方案设计、投产验证等关键阶段的管理, 确保项目过程的有效控制。建立统一的IT策略, 推进企业IT技术标准化, 统一IT架构, 规范IT技术采用, 提高效率, 降低成本。进一步完善供应商管理机制, 加强供应商的有效控制, 为银行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的外部资源支持。

在完善IT运行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等流程。尝试建立IT财务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的IT服务水平协议, 实现服务交付, 提升和展示IT服务的价值, 努力实现银行IT运营管理从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阶段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阶段转变, 降低信息化总体拥有成本。

(二)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体系, 提高银行服务水平

大力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实现由“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采用先进灵活的应用体系架构, 加快应用整合, 支持业务流程再造, 缩短系统开发周期, 提高产品交付能力。进一步完善和拓展银行的服务渠道, 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加快渠道整合步伐, 实现产品“一次开发, 多渠道部署”, 以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 加快产品投产速度, 提高客户满意度, 增强市场竞争力。

(三) 完善银行业信息安全应急恢复体系, 加强灾备中心的建设, 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安全监控, 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 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提升金融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 保障金融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探讨建立银行业应急救援中心的可行性, 加大应急技术支持和救援力度, 加快业务的恢复速度, 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四) 推进银行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 篇5

我国烟草行业经过十五年的改革与发展,走出了一条“控制总量,提高质量,调整结构,增加效益”的发展路子。在总结成就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全国烟草行业面临新的发展阶段的转折关头。面对机遇和挑战,中国烟草加快了调整和改革的步伐,同时行业信息化工作也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但是,行业信息化工作并不能一蹴而就,只有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针稳步推进,才能达成信息化应有的目标。这样也符合国家局提出的“狠抓基础,稳中求进,确保烟草行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行业工作指导思想。**公司建立烟草行业事业部,专注于构建能够满足中国烟草调整和改革的最新需求,符合未来发展趋势的烟草信息化平台,从而与之建立长期合作的战略伙伴关系,协助中国烟草实现产销管理的现代化。

烟草行业信息化建设三步曲

○ 基础数据采集和管理

○ 企业资源计划

○ 行业电子商务

烟草商业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思路

需求分析

物流分析

○ 以配送中心为基础的供应链管理

○ 提供专业物流设备数据接口

○ 支持EDI/XML平台数据交换

○ 压缩卷烟流转周期

○ 降低仓存和配送成本

○ 具备提供“第三方物流”的能力

商流分析

○ 以客户为导向的组织结构

○ 以CRM为核心的技术集成 ○ 实现高度协调的业务流程

资金流分析

○ 以省公司为单位的集团财务系统

○ 与业务紧密结合,自动采集相关数据

○ 实现卷烟配销和调拨的电子结算

○ 满足行业财务应用的特殊需求

○ 突出集团宏观管理和多级控制

信息流分析

○ 实现全面的多级次数据采集及管理

○ 实现灵活智能的领导决策支持

○ 建立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中心的灵活学习成长模式

烟草商业流通解决方案

系统概况

功能设计

● 采购系统

○ 采购计划管理:为订货会制订的采购计划以及补充采购计划和调剂采购计划

○ 采购合同管理:针对采购合同的一系列操作和处理

○ 采购过程控制:指对日常实际采购业务过程的记录和控制

● 仓存管理

○ 出入库管理

○ 盘点管理

○ 库位管理

○ 库管员管理

○ 报表查询

● 配送管理

○ 开票管理

○ 送货路线管理

○ 结算管理

○ 费用管理

● 存货核算

○ 凭证处理

○ 暂估处理

○ 结转成本

● 访销管理

○ 供/要货计划管理

○ 访销计划管理

○ 定单管理

○ 访销日记管理

○ 费用管理

● 市场管理

○ 商品管理

○ 零售户管理

○ 市场活动管理

○ 权重系数设置

系统前瞻性

配送中心按照第三方物流公司的能力需求进行设计,时机成熟可以分拆出来进行市场运作;访销中心则可以独立为其他企业进行市场营销、订单收集等服务。

烟草商业流通解决方案的特点

● 符合国家烟草的发展规划

● 结合当地烟草的业务特点

● 参照国外烟草的运营模式

● 融合现代企业的管理思想

● 采用便于扩展的先进技术

一、行业特点

烟草行业总体实行国家烟草专卖制度,具体生产经营坚持市场原则,即有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通过市场合理配置资源,促使行业健康发展。

烟草产品的消费者具有弹性大、品牌选择自由度大、注重口味等特点,需要烟草生产企业加强原料烟叶、辅料香精、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对消费者信息、市场信息的全面及时把握。

生产过程中烟叶检斤、制丝、卷烟、包装等工序衔接紧密,自动化程度高,各环节生产信息随时反馈。根据市场情况,随时会调整生产计划和车间作业计划。

二、解决方案的目标

以现代企业制度为原则,建立哑铃式的结构、扁平化的组织,强化突出工厂的技术研发能力、精益生产能力、市场拓展能力和高效的管理能力,围绕现代化的目标,逐步建立面向市场快速反应的企业管理体系、产品研发体系、市场营销体系、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建立以客户为核心的战略经营思想,用信息化推进整个烟草行业经营战略的不断创新。

三、解决方案的特点

1、解决方案涵盖生产制造、供应管理、仓储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项目管理、售后服务、客户关系管理,是全面的企业资源计划管理解决方案。

2、将企业的物资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统一起来进行集成管理,不仅按照科学的管理模式分析市场需求、进行生产能力平衡和库存平衡、自动编制生产计划和物料采购计划,而且还与物流业务同步自动生成财务帐,实时进行产品的成本核算和监督。

3、提供共同销售、集中采购功能,适应国内大中型集团公司跨越不同法人实体合并采购、集中客户信息管理的要求。

4、所有信息资源共享,所有模块集成化管理,彻底解决信息孤岛,同时支持基于Internet的远程解决方案。

5、提供功能强大的客户化工具进行定制,充分满足企业个性化需求。

6、支持大型数据库、Internet,三层C/S结构,具备负载均衡能力。

四、解决方案的产品模块

(一)、生产管理:

实现对复烤、发醇、咀棒、薄片、制丝、卷烟、包装等车间或工序的管理。

1、主生产计划(MPS):

主生产计划的目的是,可提前多达一年时间,根据预测或实际销售量对物料和生产能力进行评估和准备。基于预测及已收客户订单计算采购和制造的总物料需求。计算结果是一个采购和制造的大致安排,它构成您长期计划的基础。系统按照预测,计算对机器、人工及分包资源的能力需求。能模拟改变各生产部门能力的各种可能性,如改变利用率或增加班次。

2、物料需求计划:

物料需求计划可预测未来对所购原材料的需求。例如,您能查看完成整个生产计划(主生产计划)、一组客户订单或一个客户的订单的物料需求。系统还可显示未来一段时间可能的物料缺短。可自动给出加工单和采购订单(计划订单)建议。可按不同方式分类,如车间主任、生产部门等。排料单将建议对哪些订单应重排计划或哪些订单可能被取消。

3、订单计划/生产活动管理:

生产能力瓶颈总是制约您产出的因素。生产部门计划功能使您拥有一个有效的资源管理工具。生产活动管理有助于计划、跟踪和分析您的加工单,您能手工输入加工单,或用销售订单自动创建加工单,或从上层模块(比如,需求计划模块)输入。下发加工单时,还将计算加工单的前置期。计算时考虑订购的数量、可用总生产能力(各订单的资源数)、计划信息,如队列、运输等待时间和重叠工序,您能随时选择使用向前和倒推计划方法。加工单发放后,其所需物料便被预留,相应生产部门的可用生产能力将会自动降低。

4、车间管理:

可定制各生产部门或操作员的屏幕显示格式。操作员可查看各生产部门的所有有关数据,并监测重要信息,如完成数量、时间和废品数。您可方便地查看物料的可用性,可根据订单查询,或选择查看本周车间所有所需的物料。您能管理工单状态,当销售的交货期可能会被延迟时,系统会提醒您。使您方便地调整工序避免问题的发生。系统可识别出哪个加工单是属于哪份销售订单的,并对执行不利的地方发出报警。

5、质量管理

对烟叶检验、辅料检验、工序过程检验进行全程跟踪,检验结果进入计算机系统,数据共享,方便各部门查询。质量日报表、包装机质量检验日报表等报表汇报给与生产相关的部门和领导。在检验数据的基础上进行全面分析,如指标结果分析、控制分析,用图形显示趋势变化等。

6、产品成品核算/实际成本:

成本核算模块帮助您运用假定方案控制成本和制定报价。模拟时,通过改变物料清单和工序步骤,能方便地计算不同条件下的结果。根据工艺制造规格、烟叶单耗和实际生产情况,按照香精香料的工艺制造规格和烟叶配方中片叶、梗的比例分别测算出料液成本和片叶、梗的香精成本,并与实际进行分析比较。

(二)、业务管理:

以库存管理为中心,进行销售管理和采购业务管理。为便于未来决策分析,系统中储存大量动态业务信息,包括诸如序列号、采购物料清单、批次跟踪管理及采购订单建议等功能。

1、采购管理:

基于不同供应商的采购前置期、重订货水平、预算的销售和经济订购量,系统可为您自动计划出在任何指定时间内应采购的物料数量。基于各供应商的到货速度和采购价格的不同,系统可选出各订单的最佳供应商。您能创建各仓库每周的明细采购预算,而且已在执行过程中的采购数据会及时更新采购预算,因此,您能及时得到尚余多少预算可供使用,控制采购计划的执行。

2、销售管理:

支持销售及分销的各个阶段。

例如:您能制作详细的报价,每份报价可有三个不同的客户,即订单客户、发票客户和收货客户,便于管理类似:客户的集团总公司下订单,财务公司结算,需要送货到集团公司下属分公司的业务现象。根据情况,报价可转为不同类型的销售订单。您可以确定未来的交货时间,但是如果您无法按期交货的话,交货计划系统将会提醒您。其他功能还有,您可选择由供应商直接交货给客户,加快物流周转速度,减少资金占用。可以根据客户定制需求在订单中直接输入制造构成明细。系统自动检查客户信用状况,使您的职责风险减到最小。系统也能在全面考虑库存状况的情况下提出交货计划建议,依据交货建议,系统可自动生成必备的单据。由于销售管理与库存管理、采购及制造管理模块紧密集成,您可在销售时就能确定制造或采购的明细,以确保按时交货(JIT)。

3、库存管理:

全面管理您公司的物流状态,为您提供灵活的批次处理能力、完整的跟踪能力及丰富的呈报能力。例如:如果您想始终保持对各物料的跟踪时,那么序列号功能便可协助您达成愿望。当需要编制统计数据时,物料的产品类别和组别信息等,为您提供了充分的选择自由。重订货水平、安全库存及短缺报告能帮助您有效管理库存,降低资本投入。ABC分析和频率分析有助于您重视创造营收的物料,而中止闲置的物料。

(三)、财务管理:

将企业的物流信息直接转化为直观的资金流信息,体现在财务方面主要功能有:出纳管理,资产管理,工资管理,应收管理,应付管理,预算分析管理,资金管理,票据管理等等,为财务预测、控制、分析、决策提供方方面面的支持。

1、实现全面的财务核算管理,随时提供现金流量表等会计报表。

2、在实现厂部、车间二级成本核算的基础上,实现成本分析,分析每箱烟的烟丝单耗、烟叶单耗等情况。

3、实行全面预算管理。可以采取自下而上的逐级上报逐级审核的预算编制程序,和自上而下的指标分解落实方法。如车间在上报修理费用预算时,由设备管理员负责,各设备维修小组根据维修工作计划制定月、季、修理费用预算,体现了预算编制的严密性。各归口管理部门在审核时,既注重对基础资料的分析,又充分考虑实际生产情况。同时,各项预算均先经管理部门审批后再报分管厂审批,最后由厂财务科综合平衡后报厂长办公会审议通过。

(四)、项目管理:

很多销售常常不是产品而是一个个项目,例如:建设一套系统需要大量的材料及人力来完成,设备的交付需要协调分包商和设计公司,即使内部活动,例如改建仓库也是一个项目。项目管理允许把项目分为不同层次,依次为主项目、子项目和活动。对大型复杂项目,可针对项目定出计划,应包含哪些子项目和活动,并能对子项目制定预算和管理方式。还可按时间、成本和物料情况来区分项目活动状况。您能分配企业资源,例如按可用资源分配内部或分包合同的时间。可以安排资源的运用和对资源进行定价。随着项目的进度,您能通过屏幕显示和图标分析,监测计划的和实际的项目耗用时间及成本。

1、在项目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能计划、估计、预算、跟踪、核算项目成本。能将预算方案与前期预测作对比。项目管理能及时提供成本溢出信息,并提供完成百分比。

2、完工结算计划是根据不同的子项目以事件驱动,例如指定项目的起始、终止时间,或是以重要阶段的活动驱动,呈报的小时数或特定日期来触发,并自动开具发票。

(五)、市场营销管理:

1、树立“客户为本,服务至上”的思想。

2、开展客户关系管理,建立客户档案,实现个性化服务

(1)建立系统的客户经营档案,有针对性地实施个性化服务。

(2)对零售户分类。

(3)定期进行分析,掌握市场规律。

3、开展客户满意度管理,提高服务质量,提供优质化服务

(1)保证货源供应。要让客户满意,首先要满足客户的货源需求,为客户提供充足的适销对路货源。

(2)正确处理规范与销量的关系。

(3)建立科学规范的访销、配送系统。

(4)建立畅通的客户投诉管道,及时处理客户的反馈意见,确保客户的自身权益。

4、开展客户忠诚度管理,着眼长远。

5、通过电子商务系统,随时掌握烟厂各品牌的香烟在全国各地烟草公司的销售情况、库存情况,其他品牌香烟的销售情况、价格情况等。

烟草行业客户关系管理解决方案

韩民政

一、概述

中国加入WTO在即,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不可逆转,市场竞争环境正在发生巨大变化,企业将不得不面对以“客户”、“竞争”和“变化”为特征的时代背景。随着Internet技术的发展与广泛应用,人类社会已从工业经济时代进入到“电子商务”时代,大规模生产(Mass Production)模式将被迫向大规模定制(Mass Customization)模式转变;但由于国家专控,烟草行业一直是比较特殊的行业,较之其他行业竞争压力相对较小,但近年来企业感受到越来越大的生存危机。国内香烟企业数量庞大,但占领全国市场的大企业屈指可数,绝大部分中小企业受区域政策保护维持发展,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掣肘,如果烟草行业企业能抓住有利时机,把握时代企业竞争核心,建立一套以客户为中心的信息管理系统,将为企业的生存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价值!企业可以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手段来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以适应全球一体化的经济发展,同时利用Internet技术将企业业务进一步向海外扩展。

二.UF/CRM系统功能目标

根据烟草行业用户营销与服务特点,用友UF/CRM主要从市场营销、销售管理、服务管理和管理拓展4个方向和层面对企业管理起着促进作用,详细功能目标如下:

(1)市场营销

★提供企业产品市场分析,为企业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推广提供参考

包括:产品销售构成分析;

产品特性分析

产品购买周期分析;

客户购买习性分析等

★提供全面、实时、深入的竞争信息管理、分析

包括:竞争厂商、竞争产品、竞争策略、竞争力度信息管理与分析预测

★提供灵活、强大的渠道管理功能

包括:渠道厂商及产品与服务信息管理

渠道产品库存管理

渠道销售机会跟踪、业务进程干预

渠道支持、渠道信息交换等★提供功能强大的价格、折扣管理

针对不同级别客户的灵活的价格与折扣管理

★统一管理、责任到人-加强市场活动管理

对产品或服务制定的市场活动方案的形成、规划、管理和评估分析

(2)销售管理:

★通过对客户档案信息、交往记录、报价记录、交易记录、反馈记录等信息的动态获取和分析,使企业多角度的了解客户需求,把握销售机会;

★对销售、服务等具体业务中产生的历史信息进行统计、汇总与分析,挖掘出最有价值的20%的客户;通过采取区别对待措施,为金牌客户提供金牌服务,以最大限度的巩固与金牌客户的关系,保证企业经营业绩。

★让所有业务员对客户每次报价的内容和过程一目了然,避免了由于沟通渠道不畅造成的报价混乱。

★缩短产品销售周期,提高销售效率

增加有效销售时间、降低销售成本、控制更多的客户信息、提高销售的可预测性、业务流程和员工职责的实时控制。

★提供周密完备的销售计划评估体系

为销售人员或经理提供个人或部门销售任务的计划制定和分派,通过与计划界定的时期内发生的实际业务,统计汇总并分析计划完成情况

★科学预测未来销售情况

通过对机会的预测和结果的反馈,对正在进行的销售任务的预期收入和进展状况,以及订单中的应收款进行分析,科学的预测近期的销售收入

★提供对客户信用的管理,在实际业务中实时检查、管理,控制客户的信用额度,帮助企业实现信用管理、监控

★传统销售方式的拓展-提供销售电子商务化通过客户自助、公共信息发布等,将产品与服务信息迅速发给大量潜在客户,对于国家限制宣传的特种产品特别有利,并降低销售成本,提高了销售效率

★针对销售成本进行控制

无论“亿元”还是“一元”,均与实际业务密切相关,严格控制业务人员/部门的费用与成本,并与员工业绩考核接口。

★针对业务进程跟踪管理从销售机会开始,跟踪销售任务的竞争、进展情况,及时分析成功与失败的各种原因,帮助企业找到关键所在,调整营销策略等;

(3)服务管理

★加强服务质量管理,提高企业整体形象

UF/CRM从收到客户的服务请求开始,全程跟踪服务任务的执行过程,保证服务的及时性和完成质量

★引入“一对一个性化服务”概念

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才能真正得到客户认同,根据客户请求,提供个性化的服务,并在每一时段均分配专人负责。

★技术经验积累、提升服务水平

建立标准的服务知识库,帮助所有服务人员及时共享服务经验,迅速提升新员工服务水准。

★公关先行,提供客户关怀功能

客户关怀管理包括客户销售、服务等过程中的关怀,并可自主进行设置、管理、实施和评估及任务的日程分配管理等,提升销售、服务效果直至客户满意度和企业形象。

★提供极强的客户反馈管理

及时响应客户反馈信息,提供相应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提升整体满意度

对反馈信息及时的收集、整理和分析,并提供相应的个性化服务以满足不满意的客户,从而提高整体客户满意度,提高客户忠诚度,减少客户流失。

★引入整体销售概念-服务的销售机会

服务过程中接触的客户需求信息和潜在购买意向信息,包括对服务的需求机会及时提交给相应部门,由相应人员进行跟踪管理,做到不遗漏任何销售机会

(4)管理拓展

★加强市场、销售、服务和支持的协同

可以提供以客户为中心的资源共享的统一的工作平台,为各部门的协同运作提供了保障

★针对业务进程的管理与控制

系统对市场、销售、客户服务、客户关怀等业务进程进行细致的跟踪管理,可以实时控制业务进程状况;

★加强业务人员的管理与控制

系统能够掌握每家客户的历史交往记录和销售进展情况以及所有业务员工作的详细信息,可避免因人员的离职,造成信息的残缺,影响其他人员的顺利接手;

★提供科学理性的分析决策

系统以图表的形式对企业的市场、销售、服务、产品等各种业务状况进行统计分析,提供相应的简洁、明了、准确的报表体系,便于管理者能随时的做出相关决策;

三、项目总体方案设计

以下是用友实施的XX卷烟厂客户关系管理系统方案:

1、XX卷烟厂组织结构图:

2、系统总体结构

根据XX卷烟厂的组织结构,在内部局域网硬件条件具备的前提下,内部网与外部网系统将遍布以上部门。

内部网系统可实现的功能:

1、邮件系统:厂区所有人均拥有一个唯一的电子邮箱,可以在厂区内部自由收发邮件;提供邮箱列表及查询系统,便于查询邮箱所属;支持有选择性的群发功能,便于向全部或部分人员发布通知、公告;在外部网具备的条件下,支持与外部INTERNET通信功能,可以自由收发外部邮件。控制:收发的信件可根据要求在服务器留取备份,计算机中心控制。性能指标:邮箱可控制在5-10M之间,速度快,稳定。

2、公告板系统:建立分部门的公告板系统,各部门可以发布属于部门权限的通知、公告、文件等,各部门领导有权限进行公告板的发布,领导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情况,设定不同的论题供广大职工不网上展开讨论,献计献策,使职工广泛参与到日常管理与决策当中,从而体现民主与集中的有机统一。

控制:以部门为单位,部门领导有权发布,密码区分权限。网管进行即时维护。

性能:稳定、大存储量、便于查询。

3、论坛系统:为职员发布自己的信息提供条件,各职员可以发布任意信息,加强职工之间的交流,也利于领导及时、真实的了解职工的想法。控制:在论坛上发布信息必须用统一分配的用户名和口令登录网络后,再登录论坛(可以匿名),以防止责任不清。网管即时维护。性能:稳定、大存储量,便于查询。

4、知识库系统:内部网的知识库系统主要是对内,分部门或知识类型,如可以将原材料品质辨别、存储、产品质量控制、设备维护等知识、经验分门别类的加入系统,以利于经验的积累和共享。

控制:信息来源由相应部门负责搜集整理,并通过网管上传。

性能:大存储量。

5、产品信息、库存信息查询系统:可以根据需要和权限将本厂产品的规格型号、存储信息、销售政策等共享给全部和具有权限的对象查看。

6、新闻系统:可以将市场公开信息,政府部门政策、法规,行业规章制度即时公布,以使职工即时了解外部信息,掌握市场情况,增加职工的凝聚力。

7、公司发文及政策制度管理系统

系统可以根据不同的级别不同查看要求,对各级文件或制度进行发布与查询,可以对不同年限不部门或类别的制度进行综合管理。系统可由专人管理与发布文件,同时由主管领导对相应查看人员进行授权查看范围。

根据需求还可以实现以下信息的网上信息交换:

1、销售计划(CRM功能),来源:销售部门;去向:综合计划科

2、物资需求计划,来源:生产部门;去向:综合计划科

3、下达采购计划,来源:综合计划科;去向:采购部门

4、每月的计划执行情况,来源:综合计划科;去向:厂长

5、价格申报表与审核通知单,综合计划科审计科

6、质检报告,来源:质检科,去向:仓储部门、审计科

7、每月的主要原材料最高价格控制价格,来源:采购部门;去向:厂长

8、价格控制情况,来源:审计科,去向:厂长

9、提报采购考核依据,来源:财务科,去向:审计科

10、提交采购考核依据,来源:审计科,去向:企管办

11、考核结果报批,来源:企管办,去向:厂长

12、批复考核结果,来源:厂长,去向:企管办

13、反馈采购物资情况等

14、其他

外部网可实现功能:

1、产品信息查询系统(CRM功能)

2、网上订单系统(CRM功能)

3、网上调查系统

4、市场信息的网上报批系统

5、市场调查与分析系统

6、客户反馈系统

7、知识库系统(对外)

CRM系统:因CRM系统主要在管理部门实现,图示如下:

CRM系统主要是对企业产品营销业务流程的管理,以提高市场投入收益率、降低销售成本与销售机会成本。CRM系统借助Internet技术,实现的主要功能包括:

市场管理、销售管理、服务管理各部门详细需求待进行详细调研后进行业务流程描述。

四、项目实施方案

总结

银行信息化建设规划先行 篇6

要解决区域银行业务快速发展与信息化建设相对滞后的矛盾,一方面可以建立“规划—实施—运维”的信息化管理总体思路。另一方面建立规划先行的信息化建设理念。

IT规划架构及原则

可以看出,IT规划的意义和目的,是从银行的整体视角出发,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以金融服务和产品为基础,采用标准化、模块化、参数化等先进设计思想,规划面向未来的银行IT总体架构及应用系统解决方案体系,并通过这一过程促进系统全面整合和共享,以提高银行的IT管理水平,使IT建设能更好的支撑银行业务战略发展目标。IT规划架构包含七个层次的内容:

业务战略与模式。信息化需要从公司的战略出发,并需要以业务架构/流程为载体,通过业务的开展来体现。因此,规划的首要任务是了解、明晰公司的战略,信息系统的建设必须与银行业务模式相匹配。

应用体系架构。应用体系架构主要体现在对业务架构/流程的支持上,与业务架构/流程紧密结合。应用体系架构将明确未来信息系统的蓝图,回答该建设哪些应用系统、每个应用系统应该实现怎样的功能、应用系统之间的关系如何等问题。

集成体系架构。集成体系架构主要体现在为应用体系架构提供合适的基础服务平台,通过先进、稳定的集成、流程、监控等技术基础平台实现应用系统的平稳运行与系统间的有效衔接。

数据体系架构。信息是银行的重要资源,良好的信息管理可以帮助银行开拓市场、控制风险、辅助决策、整合资源等。数据体系架构将从数据管控和数据架构出发,建立整个银行的数据资产体系以及数据服务实现平台。

基础设施体系架构。为了支持应用体系架构及集成、数据体系架构,必须建立相应的基础设施,包含数据中心、网络、服务器和物理设施等。

信息安全保障体系。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贯穿在银行的IT管理体系、应用体系、数据体系和基础设施体系之中,包含信息安全管理体系和信息安全技术体系两大部分,保障银行IT系统安全运维。

IT管理体系。IT管理体系为信息化的实施及运营提供组织及人员保证,包含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建设,如管理规范、流程、制度等,也包含信息化队伍的建设,如组织机构、人员配备、职责与考核、培训等等。IT战略规划的内容涵盖了银行战略目标以及信息化建设的要求,因此应该与银行战略规划一样,在战略层次的高度去思考和设计,从整体性、长远性考虑出发,以战略性的思路去规划信息化建设的总体战略,应严格遵循三项基本原则:

以银行战略为导向。首先,根据核心竞争力来确定战略目标,并通过战略目标的实现来加强核心竞争力。其次,依据战略目标确定关键流程,并通过关键流程的优化推动战略目标的实现。同时,针对每一关键流程制定主要绩效指标,并通过绩效指标推动关键流程目标的实现。最后,分解关键绩效指标得出所需要的关键支撑信息,并通过对关键信息的管理来实现关键绩效指标的落实。

以价值为起止。始于价值,止于价值。IT规划应从银行价值驱动力分析开始,经过基于价值的现状诊断、价值/风险排序、基于价值的设计及实施、价值的培训/沟通等环节,最后评估价值的实现。

以业务流程为驱动。信息化必须与业务紧密结合,融为一体,不仅要支持业务的开展,还应该对业务起到促进作用。在银行IT规划过程中,必须以业务流程贯通的理念,打通部门间信息化建设的界限。

IT规划主要问题

IT规划的主要内容,是通過对银行各个应用系统进行梳理,对IT在银行经营管理体系中的定位、优化IT组织架构、IT管理流程、IT系统建设蓝图、IT总体架构等各方面内容进行分析,并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提出规划建议方案。

当前,我国区域银行IT规划面临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业务需求不充分

尽管众多的商业银行制定了业务发展战略目标,但是,如何将业务发展战略目标分解落实到各个业务管理部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具有全局性的、可持续发展的IT应用能力,从而形成银行独特的、核心的竞争力,是现阶段区域性银行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长期以来混淆了“业务需求”与“业务功能”的内涵。所谓“业务需求”,实际上,涵盖了业务功能、风险控制、操作是否简便、服务是否快捷、信息是否完备、是否合规、是否满足银行中长期发展目标、是否符合经营管理要求等综合的、全面的考量;而“业务功能”则相对简单得多,仅仅需要满足相关业务部门的处理流程、记账规则,以及报表内容即可。

缺乏整体架构标准与规范

主要表现在整体技术架构和系统内部架构两个方面。

整体技术架构主要问题在于系统之间,无论是业务关联性,还是技术关联性,均存在较高的耦合度。系统之间缺乏清晰的业务边界,功能、信息重合较多,这种现状导致面临新需求(系统或功能)的建设(或改造)过程中,为了满足新的要求,许多老的系统均需要同步改造,才能适应新的需求。如此一来,不仅带来大量的系统修改工作量,同时,也是影响系统整体稳定性、安全性,以及新需求开发、投产周期过长的主要原因。

系统内部架构主要问题在于缺乏模块化设计的清晰定位,缺乏业务功能参数化设计方法,缺乏信息的规范化、标准化定义。这些问题,在商业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流程银行建设转型过程中,因为系统不能灵活适应新的流程、功能变化,导致系统开发工作量大,新业务、新产品上线周期长,系统提供的数据信息难以满足经营管理、业务分析,以及监管的全面需要。

缺乏有效的考核激励机制

区域性银行IT建设面临的各种矛盾,其核心问题在于人才建设。根据国际信息系统审计与控制协会(ISACA)的定义,IT治理是一个由各种关系和活动过程组成的治理结构,用以指导和控制企业的IT活动,其目的是为了在平衡IT和IT活动所产生的风险与回报的过程中,通过增加商业价值来实现企业的目标。美国管理协会研究显示,在相同战略目标下,拥有较好IT治理体系的企业比缺乏良好IT治理体系的企业要多25%以上利润回报,拥有较高级水平IT治理体系的企业,在资产回报率(ROI)上比拥有较低级IT治理体系的企业要获得高出2倍的回报。

IT规划执行

规划的执行过程中会存在诸多的变数,主要包括项目实施与规划偏离——IT规划的价值目标未能有效分解至各个项目,规划不能有效管理,规划成果不能落实。业务与信息化脱节——IT部门仅靠自身的能力无法全面、准确理解业务部门的需求,导致系统的建设无法有效满足业务要求。人员转变困难——信息化建设意味着工作方式的改变,IT部门往往缺乏足够的力量来影响各方面资源,造成最终应用效果欠佳。IT自身存在不足——IT仍然面临人员少、职责划分不明晰、能力不足等问题,在克服自身困难的同时推动IT规划无疑是难上加难。

银行IT规划不仅要有用,更重要的是可用,否则规划将成为一纸空文。要想实现规划的持续可用性,银行必须要建立一整套体系化的规划持续改进机制,将银行的发展变化同规划的内容和具体建设有效衔接。要自始至终确保项目实施过程和结果遵从IT规划的指导思想,保障项目实施与规划目标一致。建立IT规划实施的全局视野,基于明确的组织和流程,建立统一的实施管理机制,增强跨项目信息沟通和管理。确保关键项目资源充足,从银行整体层面协调全面实施过程、合理排序,提高整体交付效率和质量。提升项目执行和管理技能,通过有效的知识管理和共享,培养组织内项目执行和管理所需的关键技能。

为了更好的实现IT规划的执行落地,可以建立规划实施办公室(PIO)等组织,承担规划建设管理的总调度角色,着眼于规划与架构、总体实施和项目实施三个自上而下分解的层次,覆盖所有的IT项目和IT项目群活动。规划与架构层面,依据规划和实施情况,支持年度计划和预算的制定,更新规划内容和年度计划,负责实施过程中整体IT架构的管理。总体实施管理层面,从全局角度掌握规划和计划的执行情况,协调不同项目之间的资源、交流和沟通。项目实施管理层面,直接参与战略型关键项目的管理,为项目的实施提供专家服务。

银行在转变经营思路、大力推进转型的同时,从整体业务战略出发,规划与之相协同的信息化架构与管控体系,统一建设思路,协调建设策略,改变各自为政的多头管理机制为规划先行理念下的统一建设和管理,建立业务与信息化相互促进、互为共生的协同发展环境,打造独特的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德勤管理咨询公司)

银行业信息化 篇7

关键词:发达国家,银行业信息化,趋势,启示

一、发达国家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现状及特点

近年来, 伴随着业务、管理、服务模式的更新变化, 以美国为代表的发达国家银行信息化也呈现出新兴的发展特点, 主要表现在以下四方面。

1、IT技术服务全方位化

目前美国银行业通行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有大型通用型信息处理系统和顾客服务型信息处理系统两种类别, 但是后者已呈现出逐渐取代前者的势头。大型通用型信息处理系统是比较传统的信息处理系统, 主要功能是进行数据的保存与处理, 主要应用于账户管理方面, 直接面对顾客的服务功能较弱, 正在逐渐被淘汰。顾客服务型信息处理系统更适合于市场业务信息处理、金融商品开发、多种业务的综合管理等, 更多地被应用于直接面对顾客的服务。

2、IT技术数据管理成熟高效

数据流管理是现代银行业信息化建设中的核心内容, 也是影响制约银行信息化水平的关键。当前美国银行业在此方面, 已经实现较为成熟的管理成效。以美国的Capital Source银行为例, 它利用Comm Vault Simpana软件, 对分布在加利福尼亚州22家分行的关键金融和运营数据, 以及主数据中心和灾难恢复站点进行保护, 获得显著的效益, 数据恢复时间缩短50%以上, 冗余数据减少了近70%。因此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 大幅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 有效地简化了备份和恢复操作, 包括自动地把数据复制到银行的灾难恢复站点, 确保了最高级别的数据保护功能。

3、信息技术外包呈普及化

所谓信息技术业务外包是指银行专注于自己的核心业务能力而把信息技术的相关业务承包给外部的信息技术服务商的做法。这样既能迅速获得最先进的信息技术, 又能节省人力、物力的投入。如荷兰银行2002年与EDS签署了为期5年的IT外包合同, 将500名原荷兰银行的IT服务人员外包给EDS公司, 削减了IT部门的人员编制。

4、银行数据中心分布发生了重要变化

以美国银行业为例, 正在或已经进行了企业业务管理结构的变革, 为了适应这种变革, 银行的数据中心分布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作为美国第一大银行的花旗银行, 信息系统大致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投资银行数据中心、运营系统数据中心、Desktop Group市场交易系统和网络呼叫中心。按照就近的原则, 这些数据中心互为灾备中心, 即在平时业务运行中各中心的信息完全共享, 一个中心发生业务, 其他各中心都同时进行了备份, 这样当某个中心数据发生损坏或丢失时, 其他中心会完好无损地保留着该中心以前的信息。

5、加强信息中心建设

我们研究各种类型的信息中心, 包括生产运营中心、开发中心、灾难备份中心等, 发现发达国家银行、公司等各种机构对信息中心的建设和管理都十分重视, 尤其是“911”之后, 更加注重信息备份、灾难恢复等方面的建设和管理, 突出表现在对信息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 如供电、防火、防尘、温度控制等均采用了较先进的技术。

6、混业经营逐步成为主流

所谓混业经营, 就是银行通过全面整合的系统平台为同一账户的用户提供银行业务、证券业务和保险业务等各种金融服务。

二、发达国家银行业信息化建设的启示

如何借鉴国外特别是美国银行业信息化的经验, 在新的经营环境下不断整合银行业务流程, 提高信息技术水平成为提升中国银行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综合分析看来, 发达国家银行业信息化为我们带来以下几点启示。

1、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实行科技立行战略

美国商业银行非常重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来提高银行内部的运作效率, 改善银行的服务质量, 其信息技术支出是仅次于人员工资的第二大项支出。同时积极创新技术的利用方式, 如开展技术外包, 专注核心业务, 以提高商业银行市场核心竞争力。

2、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努力提高金融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

有效利用IT技术, 实现服务创新, 是银行发展的崭新课题。可以说, IT技术正在不断变革着全球金融业的服务模式, 并由此使得科学技术日益成为决定金融业发展的关键要素。

技术进步改善了发达国家银行业管理、方便了客户, 大大提高了银行的竞争力。我国银行业应充分利用信息技术, 积极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提高产品与服务的科技含量, 同时增强对市场客户需求, 特别是高价值客户需求变化的敏感性、洞察力和预见性, 并强化科技对各项业务创新的支撑作用, 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 争取在特色产品和局部业务领域确立商业银行的优势地位。另外, 应加强与IT研究的合作, 完善银行网络、自动化服务系统;提高自身的服务质量和竞争力, 通过互联网络提供个性化的金融服务, 并充分考虑银行活动在电子商务时代的特点, 开展金融人才的现代化技术培训工作, 保障我国金融业的技术进步。

3、注重客户及业务需求分析,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通过对美国商业银行发展过程的考察, 目前美国商业银行的信息技术的竞争主要体现在银行的业务需求同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以及客户关系的管理水平两个方面。而我国正在经历信息系统的大量应用和开发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大商业银行在开发层面和设备技术投入方面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甚至于统一采用外包完成, 而客户关系的管理和业务需求的提炼最终将成为商业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4、善于关注前沿技术动态, 积极利用先进技术

美国的商业银行电子化经历了五十年历史, 其中每十年左右, 信息技术就会在高层次对商业银行经营和游戏规则进行重构, 如1991年的大规模集成应用系统, 1992年的家庭银行, 1993年是电子数据交换, 1994年互联网的应用, 1995年的数据挖掘, 1996年的银行兼并后应用系统整合。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商业银行重点是如何快速应用新的技术, 而不在于拥有。如果企业能够迅速的应用新的技术, 一定可以领先竞争对手两到三年时间。通过对美国几家“标杆”银行的考察, 并从这些银行在信息技术动向和探索中发现, 这些银行在价值观念上不同于其他商业银行, 他们通过信息技术来探索一种先进的管理思想, 善用信息技术也使他们具有鲜明的个性。

5、注重协调业务创新与信息技术开发的关系

这首先要求建立联合开发团队。要创建一项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或产品, 必需开发一个有效的信息技术支持系统, 而建立一个业务、IT部门的联合开发团队是重要的组织保障。业务部门提出的业务目标和业务流程应当充分和IT人员进行充分的沟通, 一方面IT人员可以充分理解一项新业务或产品的目标和流程的含义, 然后根据IT技术特点对流程的优化提出建议;另一方面业务人员很好理解IT人员的建议, 以合理地对流程进行优化。其次, 标准化思想应贯穿始终。标准化有利于提高业务或产品的开发效率, 有利于应用系统今后的升级扩展。

6、善于利用IT, 全力打造高效运营体系

发达国家银行在运用信息技术和通讯技术的同时, 善于将IT作为一个基础平台, 来全面整合银行内外部各方面的资源, 并着力解决银行内部高效运转的问题。日本株式会社UFJ银行将60个系统900台服务器2万个终端统一管理, 让员工登陆办公变得轻而易举。把全部分行的IT系统切换到现代银行平台也是美洲银行实现第一个真正的全国性银行的重要举措。依靠这个现代IT平台, 在美国任一地方的银行出纳和经理都能通过银行网络看到用户拥有的存款、贷款、保险及其他资产, 还有最近发生的各种交易。

7、吸引人才, 重视综合能力的培养

西方发达国家金融企业中的IT精英都列为公司的核心团队, 其薪酬、地位、聘任、权限等各方面都远远高于同级别的其他人员。更有特点的是, 在很多大的金融集团里, 信息科技体系实行的都是单列的垂直管理, 人、财、物由集团科技部统一招聘、统一分配、统一规划, 以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度安全性。根据工业与信息化部相关统计, 目前我国金融企业IT部门的主管中87%是纯技术人员出身。他们的技术能力较强, 但管理能力偏低, 对企业管理、经营管理、营销管理知之甚少, 形成“一条腿长, 一条腿短”的现象。反观在欧美的金融企业中, 据有关资料显示, 65%的CRM实施不成功, 我国企业耗资80多亿元引进的ERP系统, 失败率也高达80%。其主要原因在于, IT主管只懂技术, 不懂管理。

参考文献

[1]美国Capital Source银行金融数据保护案例分析[EB/OL].http://www.edu.cn/jrdx_9783/20100428/t20100428_470264.shtml, 2010-04-28/2012-10-13.

[2]李成业:国外管控银行业IT外包风险的良好做法及启示[EB/OL].http://www.zgjrjw.com/news/wtydc/2012110/1730199307.html, 012-01-10/2012-10-19.

[3]郭强:银行业信息化与银行竞争力[J].管理观察, 2009 (15) .

银行业信息化 篇8

(一) 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的现状

金融信息化是指在金融业务与金融管理的各个方面应用现代信息技术, 深入开发、广泛利用金融与经济信息资源, 加速金融现代化的进程。这个进程是发展的、动态的和不断深化的。金融信息化是国家信息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它与整个社会的信息化, 与其他宏观管理部门的信息化, 与居民、企业的信息化密切相关, 相辅相成。

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 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已经成为决定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之一。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数据全国集中处理, 进一步建设完善了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处理系统, 重要的标志是银行卡的应用和网上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现代银行业作为知识密集型产业, 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征。银行业的这种行业属性, 决定了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银行业金融机构依托信息技术建立起覆盖全国的、广泛的、统一的核心业务系统和全国集中的数据中心, 建成涵盖边界防护、网络服务、身份鉴别、外联互动、入侵检测、审计监控、终端管理等技术内容的信息安全保障体制。在服务方式上, 使用互联网的技术与管理, 改变传统的金融服务, 银行卡、网上银行、手机支付成为被大众广泛接受的支付工具。在管理方式上, 信息科技发挥组织架构创新和流程再造的优势, 实现了以客户为中心的战略转变和管理。在金融渠道上, 电子银行依托信息科技的泛在性、高效率、方便快捷等优势, 对金融业的竞争格局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在应用领域上, 信息技术已经从初期的会计核算逐步发展到内部审计, 风险建模, 决策支持等各个领域。银行业的实践证明, 信息科技已经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稳健运营和可持续发展的支柱。为了促进金融服务民生、构建金融信息化发展的良好环境, 人民银行按照国家规划编制的要求, 在多方征集意见的基础上完成了中国金融业“十二五”信息化的发展规划。这个规划明确提出了未来5年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与发展的目标以及相关的保障措施。为了减少银行卡的欺诈, 保证人民群众的资金安全, 也为了更好的与行业信息化和城市信息化结合, 人民银行2011年年初正式启动我国银行卡芯片化的迁移工作。也明确安排了金融IC卡推进工作的计划时间表, 目前看各商业银行积极响应, 全国累计发卡已经到了170万张, 将近3/4的POS终端完成改造, 银联的直联POS已全部完成改造。

(二) 金融信息化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

现代金融是高科技的金融, 金融创新需要科技先行, 金融科技在鼓励金融创新、保障金融安全、拓展服务渠道、优化业务流程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一是银行业的高度金融信息化和知识化, 使服务前台和管理机构的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决策部门, 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快速反应, 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 扩大管理范围, 减少管理层次, 促进了银行的管理模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二是金融信息化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金融信息化帮助银行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流程。根据客户类别, 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 按照最有利于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进行重组, 使银行能有效适应市场的要求, 从而建立“客户中心型”的流程组织, 以期在成本、质量、顾客满意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有所突破, 进而在财务绩效指标与业绩成长方面有优异的表现。三是金融信息化已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主要源泉。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的推行, 往往是金融性质的市场行为同信息技术相互耦合的结果, 金融信息化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 辅助了决策行为, 使金融产品的交易更为简单, 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

(三) 金融信息化技术体系框架已经建立并趋于完善

1. 金融信息基础设施日趋完善。

我国银行业拥有世界先进水平的大型计算机、小型计算机、PC服务器、刀片服务器等各类计算机, 建立了覆盖全国的网络通信系统, 开发了大量金融信息和业务处理系统, 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金融信息基础设施体系。

2. 数据集中工程基本完成。

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代表的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实现了业务数据的集中处理, 统一、规范了业务操作流程, 重新设计了营运流程。建立了集中式的数据中心, 有效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整体可靠性, 为管理信息系统提供了基础数据, 为下一步实现经营集约化、管理信息化、决策智能化奠定了基础。

3. 核心业务系统成功投产。

以数据集中为依托, 部分商业银行研制开发了涵盖全行业务处理、经营管理、决策分析和服务渠道的全功能银行业务系统。部分保险公司陆续启动了“集中的财务系统”、“保险数据仓库”、“集中的IT运行平台”、和“网络安全系统”等信息化建设项目, 提高了信息系统的整合应用能力, 为业务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美欧发达国家金融信息化发展的特点及趋势

(一) 美欧发达国家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主要特点

1. 信息技术使用全面推广, 设备比较先进。

自从IBM公司的702型计算机首次被安装到美洲银行后, 各类新颖的计算机设备便不断被引入金融业。这些大银行往往不惜花费大量的资金更新主系统的硬件和软件, 积极大胆地采用最新的计算机产品, 采用最新的软件技术。这些设备的普及不仅降低了银行业的服务成本, 而且大大提高了服务质量。

2. 金融信息系统功能齐全, 金融服务完善。

美欧发达国家银行业建成了三个层面的金融信息系统。一是银行业内部的金融信息系统。主要是以银行会计为依据的银行内部业务的处理系统, 即技术先进且相互协调的柜台业务服务网络以及以银行经营管理为目标的银行管理信息系统网络。二是银行业之间的金融信息系统。随着各项业务之间交往的频繁, 银行间的支票、汇票等转账结算业务急剧上升, 资金清算得到及时、有效处理, 成为提高银行经营管理效率的一个重要措施。为此, 美欧发达国家银行之间纷纷建立统一的、标准化的资金清算体系, 以实现快速、安全的资金清算。加快了交易速度, 还能为客户提供各种新的银行服务。三是银行业与客户之间的金融信息系统。银行推出了面向大众的各类自动服务, 建立了自动客户服务系统网络, 如企业银行、电话银行、家庭银行, 等等。

3. 金融信息自动化程度高, 安全保密性强。

当前美欧发达国家的大规模网络信息系统中都有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 有一个标准化的结账规则体系, 都有各类软、硬件方面的安全保障措施, 如主机系统、通信系统的硬件备份、软件加密等, 能最大限度地避免各类不安全的因素。

4. 吸收并重视高技术人才, 确保金融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

美欧金融业

中的IT精英都列为公司的核心团队, 其薪酬、地位、聘任、权限等各方面都远远高于同级别的其他人员。更有特点的是, 在很多大的金融集团里, 信息科技体系实行的都是单列的垂直管理, 人、财、物由集团科技部统一招聘、统一分配、统一规划, 以保证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规范化和高度安全性。

(二) 美欧发达国家金融信息化发展趋势

1. 从运用IT技术来单纯地保存和处

理数据转向直接面对顾客提供多方面服务。90年代以后, 随着美欧银行业零售业务的发展, 直接面对顾客的顾客服务型信息处理系统在银行业信息化过程中日渐突出。目前, 美欧银行业通行的信息处理系统主要有大型通用型信息处理系统和顾客服务型信息处理系统两种类别, 但是后者已呈现出逐渐取代前者的势头。

顾客服务型信息处理系统更适合于市场业务信息处理、金融商品开发、多种业务的综合管理等, 更多地被应用于直接面对顾客的服务。其功能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即客户服务系统 (前台处理系统) 、银行内部业务处理系统 (后台处理系统) 、信息数据管理系统和分析管理决策支持系统。

2. 金融信息技术托管 (外包) 范围越来越大。

一是金融信息技术业务外包。据美国The Towerpuorg的调查, 2011年美国银行业的信息技术经费中高达65%支付给了外部。美国最大的储蓄账户的信息处理中心是由专业的信息技术公司来运作的。近年来美国银行业信息技术业务外包发生了新的变化。改变了以往委托外部专业公司的做法, 转而采取聘请专业开发人员到本行来工作的方式。二是软件由自主开发转向外购为主。近年来美国银行业直接外购软件包的趋势十分明显。因为一方面软件专业公司已能开发出较为标准的银行业务软件包, 使应用成本大大降低;另一方面直接引入软件专业公司开发的银行业务软件包, 既快捷又会减少失败的风险。

3. 银行数据中心分布正发生重要变化。

美国银行业正在或已经进行了企业业务管理结构的变革, 为了适应这种变革, 银行的数据中心分布结构也正在发生变化。如美国区域性银行M&T, 业务基本分成三大部分:零售业务、商业业务和国际贸易金融业务。其中国际贸易金融业务的两个数据中心是独立于其他业务数据中心的, 分别设在马里兰州的Baltimore市和纽约州的Buffalo市。其中一个中心作为灾备中心。另外, 作为美国第一大银行的花旗银行, 信息系统大致分为四个相对独立的部分:投资银行数据中心、运营系统数据中心、Desktop Group市场交易系统和网络呼叫中心。北美地区投资银行业务数据中心共有10个, 支持投资银行业务的不同业务线, 如交易、信用卡、ATM和现金处理等。其中分布在纽约都市区有5个。花旗银行北美地区之外的投资银行业务数据中心分布在新加坡、德国、英国伦敦、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4. 金融信息中心建设越来越强化。

银行业金融机构各种类型的信息中心, 如生产运营中心、开发中心、灾难备份中心等, 他们的建设和管理都得到高度重视, 尤其是“911”之后, 更加注重信息备份、灾难恢复方面的建设和管理, 突出表现在对信息中心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加大, 如供电、防火、防尘、温度控制等均采用了十分先进的技术, 有些甚至拥有自己的发电厂, 能够提供全部供电需求的80%左右。

三、加快我国银行业金融信息化发展的建议

(一) 注重加强IT治理, , 建立IT战略及计划的流程。

一是加强IT治理, 提高银行业金融信息化管理水平。未来几年, 银行业要建立起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 合理配置科技资源, 努力构建专业信息化组织架构。二是要建立IT战略和计划的流程, 保证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 确保IT技术投资决策符合本行远景。建立统一的IT策略, 推进企业IT技术标准化, 统一IT架构、规范IT技术采用, 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三是在完善IT运行管理的基础上, 建立和完善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等流程。尝试建立IT财务管理流程和标准化的IT服务水平协议, 实现服务交付, 提升和展示IT服务的价值, 努力实现银行IT运营管理从以技术为中心的管理阶段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阶段转变, 降低银行业金融信息化总体拥有成本。

(二) 注重数据分析平台建设, 加强网点信息化建设。

一是注重数据分析平台建设, 目前, 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与业务和服务有关的金融信息化建设方面已经比较完善, 但相比之下, 在决策科学化方面依然未给予应有的重视。从国际大型金融机构的发展来看, 金融机构在数据收集、分析、利用等方面的科技投入基本上相当于其在业务、服务方面的科技投入。面对竞争激烈的环境, 国内银行业金融机构在基于数据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方面的科技投入有望逐年增加。二是加强网点信息化建设。金融信息化的价值最终要让客户体验到网点信息化建设带来的方便, 这也成为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新一轮网点改造的关键环节。

(三) 注重银行金融信息化管理, 推进银行金融信息化标准规范化建设。

有资料显示, 我国银行业的IT投入57.8%用在了硬件设备上, 软件投入所占比例为24.3%, 服务上的投入更少, 只有17.9%。而发达国家银行业的IT投入中, 硬件、软件和服务的比例分别是30%、30%和40%。这说明, 我国银行业对金融信息化建设的认识还不够准确。随着数据大集中建设的基本完成, 管理信息化和服务信息化将是未来银行业建设的重点。一是推进银行金融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加强银行业技术标准化建设是未来几年金融信息化建设重要任务之一要对现有的银行金融信息技术法规和标准进行全面检查、清理、整合、规范, 研究提出新的系统性发展规划。二是完善银行业金融信息安全应急恢复体系, 加强灾备中心的建设、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加强安全监控, 进一步完善金融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 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 明显提升金融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 保障银行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探讨建立银行业应急救援中心的可行性, 加大应急技术支持和救援力度, 加快业务的恢复速度, 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四) 注重客户及业务需求分析, 加强客户关系管理。

目前美欧发达国家商业银行信息化的竞争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银行的业务需求同信息技术的结合程度、对客户关系的管理水平。而我国正在经历信息系统的大量应用和开发阶段, 随着时间的推移, 各大银行在开发层面和设备技术投入方面的差距将逐渐缩小, 而客户关系的管理和业务需求的提炼将成为银行信息化的重点, 并进而成为银行核心竞争力重要因素。所以应该从现在开始逐步重视对业务需求的分析, 并培养一批真正面向客户的系统需求分析人才。此外, 我国商业银行应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体系, 提高银行服务水平。大力加强基于金融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 提高产品创新能力, 实现由“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

(五) 注重人才队伍建设, 大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狠抓人才队伍建设。在“十二五”期间,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应抓住机遇, 建设一支高素质的金融信息化人才队伍, 实现金融信息化业务和技术的高度融合, 力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信息化目标的早日实现。未来发展, 要创建一项具有竞争力的业务或产品, 离开一个有效的金融信息技术支持系统是难以完成的。而我国一般模式是业务部门提出业务目标和业务流程, 再和IT人员进行沟通。所以, 产品最终产生的质量和速度, 就取决于两个部门沟通的效果, 这显然不符合金融信息化的时代特征。金融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从业务到管理到决策的所有环节、从渠道到核算到设计的所有领域, 无论是设计业务产品, 还是面向客户系统需求分析, 无论是业务流程的优化, 还是现有信息数据的深度挖掘和运用, 都需要一批既懂银行业务又有IT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来高效完成。

3G激活医疗行业信息化 篇9

而3G为移动通信不断打开前所未有的应用市场, 随着医疗信息化与移动通信技术的融合, 更多的细分医疗市场向信息化敞开了大门。尤其在海外, 移动医疗信息化技术正在如火如荼地发展, 这给国内移动医疗服务提供了不少可借鉴的经验。

海外医疗信息化开始普及

韩国正式推出u-Health服务

2009年1月韩国保健福祉家庭部与行政安全部共同推动示范计划, 在庆尚北道 (英阳郡) 、江原道 (江陵市) 、忠清南道 (保宁市) 等地区, 针对当地4500多位民众, 进行u-Health服务示范计划。从示范计划的实施结果来看, 利用远程医疗服务, 平均每件医疗处理过程节省6小时以及6.1万韩元的医疗费用。

美国移动健康看护受青青睐

2009年年底, 根据CTIA以及HHarris Interactive的调查, 约有三分之二的美国网友表示将来若有移动健康看护服务, 会乐意尝试此项创新服务。其中, 多数人将会采用门诊为主、移动健康服务为辅的模式, 另有23%的受访者表示将以移动医疗服务取代与医师面对面的约诊。受访者认为偏远地区的患者或者慢性病患者将是此项服务最能受益的群体。其中, 移动健康看护服务中最受青睐的服务将是移动诊疗和咨询, 移动式全人看护在其次, 接着是移动式监测和医疗叮咛。

澳洲移动医疗车提供远距医疗

2009年1月份, 澳洲昆士兰大学及皇家儿童医院开始一项为期3年的研究计划。此项计划将将目光转向幼儿及青少年群体, 结合移动健康筛检及远距医疗, 为偏远地区的原住民服务。该计划花费150万澳币打造的移动医疗车, 进入原住民聚居的偏远地区。而位于远程医院的专科医师不需离开原本工作及生活的城市, 即可随时进入网站在线检阅病人数据、判读影像、进行诊断, 并视情况安排治疗计划, 一年探访偏远地区1至2次进行必要的手术。此计划估计每年最多筛检1000名儿童及青少年, 这种移动筛检结合远距医疗的服务模式预计可将筛检率提高至90%, 能早期发现并监测可能罹患慢性疾患的高风险孩童, 以提升偏远地区的整体健康状况

国内应用由浅入深

针对当前国内医疗机构使用无线网络的情况发现, 移动电子病历、移动药物管理、移动诊断与治疗、远程监控等是医院无线网络最普遍的应用。

教育与通知

短信可提供测试与治疗方法、医疗服务和疾病管理等方面的信息, 对于那些偏远地区的人们来说尤其有效。此外, 短信方式还可以为消费者提供个性化医药信息和及时用药提醒。

移动电子病历

为提高服务效率, 医院对病人建立移动电子病历系统, 医务人员可以随时随地通过PDA、平板电脑以及CoWs (移动工作站) , 输入和提取病历、检验检查结果以及影像图像。

药物管理

为加强药物管理, 确保在正确的时间, 将正确的药物以正确的计量给正确的病人服用, 医院在药皿以及病人的腕带上使用条码, 建设药品条码扫描与管理系统, 并配备无线条码扫描仪和移动护士工作站, 以较好地解决临床药物管理的问题。

诊断与治疗支持

诊断与治疗支持对于医疗极其重要, 远程医疗让医疗工作者通过无线网络访问医疗信息数据库或者与其他医疗工作者沟通, 这一应用通常要求医疗工作者在终端安装特别的工具, 例如内置的软件, 以便进入诊断系统, 引导异地的医疗工作者进行疾病诊断和治疗指导。

远程监控

现在, 很多医疗设备上都开始配备无线功能的设备, 可以无线传输信号和数据, 比如, 可以接收智能静脉输液泵报警;可以实时传输检查检验结果或数据, 包括传输放射影像图像。设备通过内置蓝牙与血压监视器、体重秤、脉搏血氧饱和度仪等终端相连, 为电子健康状况记录提供远程监视和检查。此外, 在新生儿室, 可以通过无线摄像头, 时刻让妈妈实时看到自己的宝宝。

疾病与流行病传播跟踪

移动设备的普及对预防和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至关重要。目前, 很多发展中国家已经建立了基于移动通信技术的疾病报告机制, 这比之前使用的手写、卫星和无线电通信要有效和及时得多, 并且能够提升报告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 降低运行成本。

构建行业特色信息化平台 篇10

中国建材集团大楼

中国建材集团在实现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过程中, 始终牢固树立“科学发展、安全发展”的理念, 彻底杜绝“安全生产事故有偶发因素”的侥幸心理, 将“零工亡”安全生产工作目标列入经营业绩考核核心指标, 始终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相融合作为企业发展的内生需求和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把信息化建设作为提升集团安全生产整体管控水平的有效手段, 将全面风险管理和信息化预警预控技术植入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工作体系中, 在坚持自主创新的基础上构建具有建材行业特色的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平台, 安全生产信息化水平得到不断提高。2011年度, 集团“大型建材企业安全生产信息管理系统”获评工信部“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促进安全生产”重点推进项目;“提升集团管控能力的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建设”获国家级第十八届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

建设背景

安全生产工作一直是中国建材集团企业管理的重点内容, 为集团快速平稳健康发展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同时, 新企业的加入、新业务的拓展以及“走出去”战略的实施, 使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不断面临新课题和新挑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企业数量大, 新进企业多, 给总部安全生产管理带来挑战和压力。近年来, 中国建材集团抓住中国经济快速上升和建材行业结构调整的历史机遇, 探索形成了资本运营、联合重组、管理整合、集成创新的科学发展模式, 着力推动行业整合优化。二是行业安全科技基础较为薄弱, 安全标准尚有缺失, 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化程度不够。由于历史欠账, 建材行业普遍存在安全生产科技发展方面整体水平不高、理论发展滞后, 安全生产监管缺乏有效科技支撑, 安全生产科技工作缺乏整体性和系统性等诸多问题, 制约了安全生产技术的发展和进步。三是新业态发展为安全管理提出新要求。根据“十二五”发展规划, 集团将在新型建材、建材深加工品行业和新能源、新材料开发上有所作为, 新的环境、新的领域对安全管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需要引起特别的关注和研究。四是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还有待加强。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建设, 集团已经建立起覆盖所有企业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队伍。各成员企业均已100%设置了应急救援机构, 并配备了相应的应急救援人员。然而, 部分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还只是流于形式, 缺乏必要的理论指导和实战训练。

为应对新情况、新问题, 就必须改造现有的安全管理模式和方法, 摒弃陈旧的、落后的、事后型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 适应信息化时代发展的要求, 引入全新的、超前的、预防型的管理理念, 建立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 并围绕这个平台, 结合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管理现状及需求, 就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管理机制、组织体系、职责、制度、管理流程、信息传递、绩效考核等方面系统提出了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框架及推进实施计划方案, 以构建一套符合国家法律、法规, 满足集团安全管理需求和快速发展需要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最终实现中国建材集团一流的安全生产管理, 取得一流的安全绩效的目标。

内涵和主要做法

信息技术是现代企业拓展管理幅度, 实现跨地区、跨行业科学管理、智能管理, 提升管控效能的重要手段。对于中国建材这样一个拥有着上千家成员企业, 分布在全国各地的集团化公司来说, 信息化手段在企业管控中更加发挥着中继器和倍增器的重要作用。

中国建材集团重视并强化信息技术在安全生产管理中的应用, 在集团层面推进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化建设, 自行开发了“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 并在集团900余家安全生产重点单位推行, 实现了对成员企业安全生产的实时、规范和动态管理。

集团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主要包含3个层面的内容:一是建立了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基础, 以流程管理为手段, 以动态管控为目标, 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层级清晰、权责明确的组织结构;二是突出集团安全生产管控重点, 结合成员企业安全生产特点, 建立了“安全基础管理”“日常安全管理”“重大危险源及应急预案管理”等三大子系统;三是从事故预防角度出发, 建立形成了安全生产风险预警和风险分级管理制度。

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是一项系统性工程, 在构建平台、形成体系、确保在全集团范围的普及性的同时, 还要结合集团所属处于不同行业类别的各企业生产经营特点, 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实用性。

体系建设

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信息化体系建设包含2个层面的内容, 一是在结构体系上, 即从集团到集团所属企业横向到边, 纵向到底的组织体系, 确保自下而上各层次、各部门的资源共享和效果共享;二是信息化建设的具体内容, 涉及到程序化建设、信息库建设、风险预警以及安全风险分级管理建设等方面。

流程建设

过程控制和及时控制 (Just In Time) 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核心要求, 结合不同企业生产流程, 充分采用已有的ERP等管理软件, 结合企业自身特点, 改进开发, 形成能够及时监控的信息化流程。

信息库建设

安全生产信息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基础, 也是安全生产管理科学决策的重要依据。收集、整理安全生产信息是安全生产信息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各企业按照自身生产经营特点, 收集整理生产流程各环节生产特点、注意事项、安全隐患和危险源、安全生产历史记录、应急措施等相关信息;集团公司收集整理不同行业的企业安全生产特点、规章制度建设、现场管理、安全生产历史记录等相关信息;涉及总承包业务的企业紧密配合集团公司建立健全工程项目所在国 (地区) 的法律法规、安全生产规定、风俗习惯、自然灾害、意外事件隐患和应急措施等相关信息。

安全风险分级管理

中国建材集团各单位的职业危险取决于该单位固有安全危险及其安全生产管理绩效 (危险性的抵消因子) 。综合这两方面因素, 建立职业危险分级模型。在建立风险等级模型的基础上, 以实际数据为依据, 确定所评价单位的职业伤害风险水平指数。根据单位职业伤害风险水平指数, 结合中国建材集团所属单位业务特点, 划分单位风险等级评定标准。拟将所有的单位划分为4个风险等级, 即强化监管级、重点监管级、一般监管级和关注级。

管理系统开发

总体架构设计

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主要功能是实现对企业安全生产基本信息、日常生产管理、危险源、安全隐患和对企业安全生产监察监管的信息进行采集、分类和处理;对已采集的安全生产隐患和危险源动态信息进行分析、监管, 有效地减少事故的发生。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 辅助集团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履行职责和各项监察管理工作, 提高安全生产监察管理的力度, 以及准确性和时效性。

系统主要包括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子系统、重大危险源及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这3个子系统:

●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该子系统是其他应用模块的基础, 其功能是以企业的安全基础数据为基础,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信息 (数据) 库, 为监督管理、安全规划、应急救援提供技术基础、信息基础和法律法规依据。

●日常安全生产管理子系统

从事故预防角度出发, 通过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控制, 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效的监督管理的模式, 为安监执法人员的现场监察提供数据支持和管理依据。主要业务平台包括日常管理、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综合分析等4个子模块。

●重大危险源及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

其一, 重大危险源辨识及管理。重大危险源管理模块是建立在重大危险源基础数据库基础之上, 为用户提供重大危险源的辨识及登记;其二, 应急预案管理。根据重大危险源危害特点和基础数据, 建立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管理系统, 对企业不同的事故类型或事故隐患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系统用户设置

针对系统的整个业务模式以及集团化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的特点和需要, 本系统按照流程再造中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要求在业务层面将用户划分为3类, 分别为:集团管理用户、企业管理用户、企业基本用户。

中国建材集团拥有先进实用、安全可靠、可控可管、节能高效、具有可扩充性的A级机房

系统3类业务功能用户呈金字塔形状, 最上层为集团管理用户, 能够查阅、管理及组织集团内所有企业的安全生产信息;中间层为企业管理用户, 管理若干基层生产运营单位;最下层为集团内企业基本用户, 即基层生产运营单位。

系统开发实施方案设计

●系统架构以业务流程为核心

整个系统架构设计的出发点是使用各种技术手段来完成业务流程, 其本质是实现集团安全生产管理的“业务流程”, 而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算机应用。在这一原则之下, 本方案系统的设计与实施是围绕着再造后的“业务流程”展开的, 整个业务功能的设计和实现采用模型驱动和SOA (面向服务的体系架构) 的思想, 充分保证系统功能和流程实现的灵活性和扩展性。

●采用标准和开放的架构

由于集团安全生产监管数据采集标准尚未统一, 采用的相关软件和硬件平台技术不规范, 易导致系统建设中出现数据共享不足、系统接口兼容困难等不兼容现象, 因此在本系统中具体实现的技术要求是:采用基于行业标准和得到广泛使用并已成为事实上的行业标准的技术和架构, 提供从多种信息技术渠道获取信息的方式, 有利于降低技术风险;采用开放系统架构, 有利于保持系统的向后兼容性、可集成性和扩展性。

系统模块详细需求设计

根据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管系统业务功能的划分, 系统采用模块化的观点来建设, 每个模块完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这种设计一方面减少了各模块间的相互依赖, 增强各模块的独立性, 又降低了编码的复杂性, 为系统的升级与维护创造了条件。该系统共分为3个子系统, 10个子模块。

●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

安全生产基础信息管理子系统是其他应用模块的基础, 其功能是以企业的安全基础数据为基础, 建立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基础信息 (数据) 库, 为监督管理、安全规划、应急救援提供技术基础、信息基础和法律法规依据。该子系统又包括:系统设置、基础信息库、安全知识库、法律法规库这4个子模块。

●日常安全管理子系统

从事故预防角度出发, 通过对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各个方面实施有效的控制, 为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有效的监督管理的模式, 为安监执法人员的现场监察提供数据支持和管理依据。主要业务平台包括日常管理、安全检查、安全培训、综合分析这4个子模块。

●重大危险源及应急预案管理子系统

重大危险源部分的详细需求严格按照国家标准以及集团管理文件《中国建材集团重大危险源监控及管理制度》进行设计。目标是实现企业申报的重大危险源目标自动辨识以及登记管理工作。重大危险源管理部分包括2个子模块:重大危险源辨识、重大危险源登记管理。

建设效果

截至2013年底, 围绕着中国建材集团安全生产信息化管理系统构建的集团安全管理体系, 已经在集团900余家企业中推广使用, 该系统针对大型跨区域、多业态企业, 利用新的技术, 设计了符合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操作的系统, 界面清晰、规范, 简化了操作流程, 提高了工作效率, 具有开拓性的意义, 对其他同类型企业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同时, 集团公司通过该系统能够有效地监控集团各个企业的重大危险源状态, 对各个企业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生产事故能够通过地理信息数据进行查询、监控、管理, 实现安全生产的可视化管理。并且, 通过该系统能够有效地管理所属企业安全生产相关资源, 并对其进行合理配置及使用, 从而在整个集团范围内形成合力, 提升企业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

银行业信息化 篇11

关键词:银行业信息安全;挑战;对策

近年来, 银行业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为我国银行业改革、发展、壮大发挥了重要的促进作用。而随着我国金融信息化建设步伐加快,信息科技风险也在不断加大。本文谨对目前我国银行业信息安全面临的问题及解决思路进行初步探讨,旨在找出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业信息安全风险防范措施和办法。

一、信息安全概念及特性

信息安全是指信息网络的硬件、软件及其系统中的数据受到保护,不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原因而遭到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信息服务不中断。信息安全有保密性、完整性、可用性、可核查性、可靠性等五个方面的特性:

二、银行业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

1.系统自主可控能力不足

目前,我国银行业信息系统和网络中,比较明显的特点是虽然防病毒、网络设备、安全设施用的国产软硬件比重越来越大,但核心软硬件设施还是以国外为主,这种依赖导致我们的自主控制能力不足,用户缺乏能力判断设备是否存在“后门”、“软件陷阱”、“软件炸弹”等安全隐患。

2.交易监管滞后

目前,我国网络金融P2P、网络代客理财业务方兴未艾,与此同时相关监管经验严重不足,监管手段不全、技术落后、职责界定不清、网上业务内部审计流于形式,与网络银行业务的高速发展相比,其信息安全的指导、监管工作亟待加强。

3.数据大集中致使风险相对集中

数据大集中目前已成为银行业金融机构业内潮流,随之而来信息安全风险也急剧集中。一旦数据中心发生灾难,将导致一家银行的所有分支机构、营业网点和全部的业务处理陷于停顿,或造成客户重要数据的丢失,不但影响业务正常进行,同时造成重大的声誉风险等灾难性后果。

4.应急处置能力亟待提升

信息系统的大集中以及数据爆炸式的增长使各金融机构的应急处置和灾难恢复面临空前的压力和挑战,银行业数据处理中心的网络中断或系统瘫痪不仅仅涉及到经济安全问题,甚至可能演变为更高的国家安全层面问题。

三、应对措施

1.进一步提高系统自主创新能力

加强系统自主创新,加大对国产软硬件采购力度,努力减少和降低一些关键领域的对外技术依赖。对采购或使用的信息技术和产品,能自主的就要尽其所能推进自主,不能自主的,也须保证其可知可控,要对信息技术产品的风险和隐患、漏洞和问题做到“心中有底、手中有招、控制有术”。对确需引进的技术和产品实行市场准入制度,并延请权威机构对其产品进行安全风险和实效性评估。

2.加强金融服务指导和行业监管

加强银行业信息安全检测和准入制度,实施信息安全等级保护,提高信息安全管理水平。央行分支机构应加强对辖内银行业金融机构的制度指导,尤其是在核心业务系统建设、灾备建设和信息安全方面指明正确方向,借鉴成功经验、规避重大风险。

3.加强金融机构灾备技术体系建设

合理规划和优化调整灾备中心(数据中心)整体布局。根据国家信息安全战略要求,新建灾备中心(数据中心)按照“适度分散原则”选址以抵御自然灾害、战争破坏;推动金融机构灾备技术架构从“两地三中心”向“多中心互备运行”发展,降低数据大集中带来的风险,提高灾备资源的可用性;建立灾备中心检测认证技术体系,以多种方式促进小型、微型金融机构加大灾备设施建设力度,提高银行业金融机构灾备建设的整体水平。

4.坚持优先恢复系统对外服务原则

出现信息系统中断事件时,初步判断无法在短时间内恢复系统时,应优先考虑隔离故障设备,切换至热备、替代的系统,或者果断启动应急预案,以控制事态的进一步发展。应采取各种可能的举措来缩短系统恢复的时间,尽快恢复系统的对外服务是最重要的。

參考文献:

[1]2013年4月11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司长王永红就金融信息系统的安全风险及防范措施等内容接受中国电子银行网的专访.

[2]王永红:论银行信息化的发展与创新[J].中国金融电脑,2013.

[3]许 瑞:网络金融安全与风险控制研究[J].商业时代,2012(6).

[4]赵 艳:网络金融监管的难点及对策探究[J].学理论,2011(1).

[5]刘文雯:关于银行防范计算机系统风险的对策[J].经营管理者, 2011,(01).

论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问题研究 篇12

一、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和内容

和一般企业相同, 银行业以追求最大利润为目的, 自负盈亏、依法经营。但不同的是, 银行以货币资本, 即金融资产和负债为经营对象, 具有很高的流动性、效益性及安全性, 对国民经济发展起着特殊而重要的作用。因此, 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特点和内容有着自身的独特性。

(一) 披露的特点

1. 强调披露流动性信息。

充足的流动性资金是银行及其客户的生命线。银行的所有资金并非自有, 资金流动走向不能完全自控, 保证充足流动性、严防客户挤提资金是银行经营的底线。一旦客户同一时间提取超过银行承受的流动资金, 银行将面临经营困境, 也会引起更多客户的恐慌, 给银行带来毁灭性的灾难。长期以来, 流动性信息是国内外银行披露的首要内容, 具体包括:实收资本、存款来源与波动情况、现金流、借款、贷款等。

2. 强调披露效益性信息。

银行属于企业, 终归追求利润的最大化, 盈利能力被行业内外所关注, 应披露效益信息, 具体包括资产盈利分析、收益质量分析等。在我国, 银行业的效益普遍较高, 信息的披露与国外一些国家相比却较为保守。

3. 强调披露风险性信息。

银行是高流动、高盈利、高风险的行业, 其自身业务特点决定其在经营活动中处处存有风险, 外部的金融经济环境对其风险也有重大影响, 具体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操作风险、经营风险等。一般而言, 风险披露的内容主要有银行内部管理风险和资产质量信息等。

(二) 披露的内容

与上市银行相比, 非上市银行对年报披露的内容要求不高。按照新会计准则规定, 披露的内容具体包括:1.会计政策:贷款的种类和范围;计提呆账准备的范围和方法;回售证券的计价方法;收益确认方法;衍生金融工具计价方法, 当期和列报前期财务报表中受影响的项目名称和调整金额, 无法追溯调整的须给予具体说明。2.资产质量状况:长期、中期和短期贷款情况;呆账、坏账及其准备情况;表外负债情况;长期、中期和短期存款总额;利息收入、利息支出和投资收益等情况。3.风险事项:披露可能带来损失的事项和相关金额, 包括银行承兑汇票、保函、开出信用证、贷款承诺等。4.金融产品:主要指衍生产品, 包括种类、价格、盈亏概况等。

二、当前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

(一) 表外信息披露不完整

表外业务是指银行从事的, 按现行的会计准则不计入资产负债表内、不形成现实资产负债, 但可能形成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并引起损益变动的业务。目前, 银行表外业务发展迅速, 其收益已有超过表内业务的趋势。受业务特点影响, 表外业务不确定性、风险性较大。新会计准则主要加强表内业务的规范, 对表外业务的规范力较弱。在没有高准则要求之下, 各家非上市银行表外信息披露质量参差不齐, 大多只限于表外业务种类、到期日及总金额等信息, 没有统一规范的公允价值计算模型, 对模型内容也没有相应披露。表外业务的资产负债情况主要依靠公允价值计量, 但我国银行大多采用内部模型来测算公允价值, 测算结果没有参考价值, 甚至还为银行提供赚取利润的空间。同时, 对表外业务的高风险也没有相应披露, 没有真实反映银行的经营全貌, 当前信息披露不完整的现状也有待改善。

(二) 披露内容质量不高

在缺乏信息披露理念支持和相关法律法规监管规范的情况下, 非上市银行信息披露的质量与上市公司还有较大差距, 主要体现为:不真实、不及时、不全面。不真实是指:受报喜不报忧的观念影响, 倾向选取能够产生高利润的会计处理方法和政策;对存在的风险和问题避而不谈, 贷款分类不准确、科目不细化、未量化流动性、随意调节盈亏状况、缩小计提范围、高估资产市值等。不及时是指披露的时间滞后, 没有参考价值。不全面是指大多银行仅披露财务信息, 未披露非财务信息, 如银行战略思路、前景预计、经营变动等。这些信息虽不直接影响银行的盈亏, 但对展示银行前景、风险及指引消费者和投资者选择起到方向性作用, 非财务信息同样需要披露。

(三) 会计报表附注内容单一

因缺乏统一的规范, 非上市银行会计报表的附注内容相对简单、取舍自由度较大, 各银行披露的内容差异较大。上市银行会计报表附注基本有十几项, 而非上市银行基本上是一些会计政策说明, 甚至没有内容, 利润表、资产负债表等明细资料更少, 这不利于全面了解银行经营发展状况。

(四) 披露制度管理不到位

当前, 我国会计信息披露水平低于国际平均水平。一方面监管体系不完善, 目前监管机构有中国人民银行、银监会、财政部、工商税务机关等, 这些机构职能有交叉重叠, 在协调、监管上各自为政, 或重复、或遗漏相关管理问题, 难以保障规范统一全面的管理。另一方面相关的法律法规体系不完善, 我国银行体系的法律法规相对粗糙, 仅有《商业银行法》、《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等和银行内部相关制度, 与金融业务快速发展的现状不相适应, 尽管《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与国际接轨, 但可操作性上略显不足, 如对公允价值计量没有统一模型等。

三、我国银行业会计信息披露的改进措施

(一) 重视完善表外信息披露内容

表外业务是表内业务信息披露的重要补充, 是关系信息使用者决策的重要内容之一。规范、充分和完整的披露可以大大提高财务报告的质量, 所以从监管部门到银行本身都要高度重视表外信息的披露。需要明确表外信息的具体事项, 可参照巴塞尔委员会定义的狭义表外业务范围来确定相关资产、负债、权益、收入、支出和利润等。其中, 资产反映潜在资产, 通过保函、单信用证等形式来体现;负债反映潜在的义务, 通过应付信用证款项等形式来体现;权益反映潜在的或不可计量的权益, 如未收权益等;收入反映潜在的收入, 如未收利息收入等;支出包括提取的或有风险准备金等。

(二) 提高信息披露质量

首先, 保障信息的真实性, 从强化会计责任入手, 把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纳入责任人审计、考核和任命范围, 以规范的信息披露管理制度为保障, 确保披露真实有效。其次, 保障信息披露的及时性, 一方面确保正常经营周期的会计信息披露, 一般按月、季、年为周期进行披露;另一方面积极推进临时性的会计信息披露, 需要银行主动根据信贷风险、流动性风险、汇率风险的变化情况, 第一时间披露与自身相关的风险和利好信息。再次, 保障信息披露的完整性, 重点在于加强非财务信息披露, 以建立非财务信息披露机制为保障, 逐步加大非财务信息披露, 在维护银行自身商业保密的同时, 可以考虑大幅扩展与银行相关的、有利于信息使用者分析的信息内容, 进一步增加信息的完整、透明性。

(三) 规范附注内容披露规则

一直以来各国关于附注内容披露的观点不尽相同, 我国要坚持国际趋同原则, 结合实际, 明确披露规则, 具体要求应披露的内容。笔者认为, 应披露以下内容:一是披露基本财务数据, 即本年度实现的利润总额、净利润、扣除非流动资产处置损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营业利润、投资收益、现金流量净额等;二是披露金融工具, 主要指确认和计量方法、相关风险的定量和定性影响分析、适用的内部模型等;三是披露重大事项, 主要指公司的重大诉讼、仲裁事项进展情况及影响;四是引入监管部门对银行的评价, 如央行、银监、财政、税务等部门对银行报告期内遵守金融秩序及履行社会责任的情况;五是与自身相关的重大宏观经济政策的自我解读。

(四) 加强制度层面监管

从行业来看, 要发挥人民银行和银监会的引导作用, 促进银行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将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的管理架构落实到位;从银行自身来看, 进一步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 促进银行管理公开、透明、合理, 尤其加大对弄虚作假行为的惩治力度, 从而规避披露风险;从外部机构来看, 建议引入外部审计机制, 按照上市公司标准, 客观评价是否真实有效披露信息、是否遵守会计制度等, 从而提高财务报表的真实性。

(五) 强化法律层面监督

重点在于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法律法规体系, 一是完善银行信息披露相关法律法规, 对照银行披露信息真实性、准确性、完整性、可比性、及时性和效益性的要求, 相应细化信息披露制度的操作细节;从严要求非上市公司全面落实新会计准则。二是加大刑事处罚力度, 针对虚假披露和不按期披露的责任主体, 造成后果的, 给予一定的刑事处罚, 从而提升信息披露的严肃性。

参考文献

[1] .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讲解2006[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7.

[2] .张德容, 王妍雯.财务报表附注信息披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事业财会, 2007, (2) .

上一篇:《邹忌讽齐王纳谏》下一篇:幼儿园教师美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