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委派制新

2024-09-30

会计委派制新(精选11篇)

会计委派制新 篇1

现阶段, 我国国有企业会计监督力量弱化, 信息虚假, 财务收支混乱, 使国家蒙受巨大的经济损失, 为了彻底杜绝“厂长成本”、“两本账”、“小金库”等现象, 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理好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秩序, 规范国家财经纪律, 建立和完善良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 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其中提出了会计委派制, 以期真正实现以信息真实性为核心的会计现代化目标。

会计委派制是指国有单位的有关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 凭借管理职能向国有单位派出会计人员, 并授权其代表派出机构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活动, 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监管制度。从目前的国有独资、股份等企业的会计委派形式来看, 会计委派制又有国有大中型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国有企业主管会计委派制、会计人员委派制等不同方式。作为新生事物的会计委派制, 在试点和推行过程中, 有利有弊, 有得有失。

一、会计委派制的益处

1.“委派制”加大了会计监督力度, 并降低了监督成本

“内部人控制”是引发单位财务收支混乱、国有资产流失、会计信息失真的深层次原因, 由此引发的腐败行为已经十分严重。“委派制”作为一种单位外部会计监督形式, 将会计人员的角色外部化, 赋予了其所有者的监督职能, 从根本上打破了“内部人”共谋的格局, 可从源头上防治贪污犯罪现象, 是加强会计监督的有效措施。委派人员隶属于所有者, 游离于内部人的控制之外, 相对而言就可能提供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 所有者 (非专业人员) 根据这些信息对管理当局粉饰过的信息进行监督所花费的成本相应地要小得多。

2.“委派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会计人员“双重身份”问题, 明确了会计责任主体

长期以来, 会计人员处于违背领导意图和违反法律法规的“夹缝”之中, 左右为难。“委派制”相应将委派人员的工资待遇实行集中管理, 割断委派会计与派往单位的经济、人事联系, 从而使会计人员能有效行使职权、不受被委派单位的制约, 从“双重身份”中解脱出来, 基本上解决受制于人的局面。

3. 从实际情况看, “委派制”效果比较明显

具体体现在:一是从源头上控制了预算内资金乱支滥用、预算外收入“体外循环”和“小金库”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领导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二是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其工作人员贪污腐败、挥霍浪费国家资金等问题的发生,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三是强化了财政监督, 促进了廉政建设;四是节约了人力资源, 促进了会计工作的规范和财务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会计委派制的弊端

会计委派制之所以不能完全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除了执行过程中对执行方式和实施程序等基本问题认识不足, 加上企业经营环境必须面对的诸多困难等原因带来的后天执行乏力的缺陷外, 很大程度上是受其本身存在的不足所制约。

1.“委派制”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改革目标不一致

会计委派制有悖《会计法》、《公司法》等法规的规定, 不可避免地会干预企业自主的财政, 影响企业经营自主决策权的顺利行使, 会计信息相关性也不免减弱。造成不必要的会计信息公开, 不利于企业的生产经营。使会计监督外部化, 监督混乱、错位。

2.“委派制”削弱了会计参与企业管理的职能

实行会计委派制, 把会计推到企业的对立面, 过分地强调会计的外部监督作用, 割断了会计与企业的内在联系, 片面强化会计的监督职能, 弱化了会计的服务职能, 割裂了会计职能。

3.“委派制”使会计人员的权、责、利不匹配, 配套措施滞后

委派的会计人员以独立身份参与企业的经营活动, 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和责任。从权、责的角度看, 它的确是独立的, 有利于对经营者进行监督。但缺乏对委派人员的有效监督, 无法有效避免传统会计管理模式的缺陷。从委派会计人员的待遇看也不尽合理, 虽然他们的地位提高了, 但与地位相适应的工资、福利等问题却受到影响, 这就会产生消极影响。现有的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不规范, 思想认识不统一, 委派人员的素质亟待提高。

三、完善会计委派制

1. 加强对会计委派制的宣传, 提高各级领导对会计委派制的重视程度

既要解决宏观的协调问题, 又要解决具体单位领导的支持与配合问题。

2. 建立和完善会计委派制相关的法律保障体系

要修订与之相关的《公司法》、《企业法》等财经法规, 对有关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划分, 明确会计职权, 明确委派会计人员具有管理和监督的双重身份。

3. 加强对委派会计的管理、明确产权主体、明确会计职权, 确保依法成立委派会计的专门管理机构

各地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 尽快成立会计管理局, 管理区域会计人员的一系列相关事宜。

4. 健立健全委派会计再监督制度, 尤其是加强社会监督机制

完善国家监督、社会监督和企业内部监督三位一体的会计监督体系, 同时加强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监督, 使社会监督真正成为维护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经济警察”。同时还要培育职业经理人市场, 把“灵魂”管理好, 培育出一批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建立委派会计人员的激励机制, 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监督积极性。

会计委派制是我国在不断的实践和摸索的过程中所做的历史选择, 在经济转轨的特殊时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在现阶段, 它是规范我国国有企业会计工作秩序的有效手段, 因此要改革旧的国有企业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建立一个有效的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会计监督体系。从而从根本上克服以往会计管理体制中的种种弊病, 强化对国有资产的监督与管理, 全面改善我国国有企业会计信息大面积失真, 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发展。我国国有企业应该大力推行会计委派制, 虽然在试行过程中有许多不足之处, 但经过不断地探索、完善和弥补, 并充分利用它的优点, 相信会计委派制现阶段在改善我国国有企业财务管理混乱, 会计信息失真等方面将有积极意义。为了今后建立我国有效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建立完善的企业外部监督机制, 不断实践不断总结。

参考文献

[1]王世定:对委派制的几点看法.财政研究, 2001, (5)

[2]宋晓洪王雪莲:委派制与新《会计法》的一致性[J].黑龙江财专学报, 2001, (7)

[3]陈淑芳:关于会计委派制的思考[J].财经科学, 2001, (2)

会计委派制新 篇2

众所周知,我国企业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十分严重。究其原因,有些学者认为是会计监督不力,并提出了“会计委派制”的对策,好象二者之间存在必然的联系。其实不然,笔者就此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首先,“会计委派制”不符合“会计监督”的涵义。“会计委派制”是由政府成立会计局,对企业会计人员实行统一委派、考核、调遣、奖罚、任免和管理,即国有企业会计人员受国家委派进驻企业,在企业中履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的职能,代表国家利益对企业的经济活动实施直接监督。而根据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会计应归属于企业。因为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所有权与经营权两权分离。一方面使得企业摆脱了政府的束缚,成为独立的市场主体;另一方面产生了受托责任关系,经营管理者应承担投资人投入资本(主要是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责任。这样,企业经营管理者必须聘任会计,以定期向投资者提供相关信息,交代其经营责任。而企业为保持其独立的市场主体地位,又必然要求受聘的会计归属其下。会计定位于企业内部,也就界定了会计监督的外延只能是企业内部发生的经济核算事项。因此,可将会计监督定义为:单位会计人员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通过会计反映,审核本单位经济活动是否合法、合理、有效,以促进单位改善经营管理的一种内部经济监督方式。其真正涵义是单位内部对自身经济活动进行自我监督约束的一种自律性行为。

由以上分析可见,把实行“会计委派制”作为强化“会计监督”的对策,是错误理解了“会计监督”的涵义。这就产生了两方面后果:一方面,“会计委派制”使会计凌驾于企业之上,偏离了自己的位置,成为一种外部强制性行为;另一方面,使“会计监督”的内部自律性行为与外部行政监督、社会审计监督产生了混淆,影响其各自职能的.发挥。根据国家法律规定的要求,企业的外部监督主要是司法机关、审计机关与国有资产管理和财检部门等实施的行政监督以及独立审计部门实施的社会审计监督。实行“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也成为外部监督的一种方式,这样,势必需要进一步划分会计监督与国家行政监督和社会审计监督的职能界限。这在理论上是难以成立的,实践上是行不通的。

其次,把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归咎于“会计监督”并不正确。采取“会计委派制”作为纠正上述问题的主要对策更是没有抓住根本。根据两权分离原则,企业经营管理者承担着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责任,但为了企业利益最大化及自身的不正当利益,企业经营管理者往往指使会计制造虚假信息,致使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会计监督作为一种内部约束机制,始终处于企业经营管理者领导之下,无法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不良动机和行为进行约束。因此,把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归咎于会计监督不力,并不正确;真正的责任承担者应该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对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外部监督不力。

由此可见,实行“会计委派制”,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制止或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问题的发生,但是它并没有触及问题的根本。要从根本上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和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必须强化对企业经营

试论会计委派制 篇3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8-925X(2012)07-0010-02

摘要:

在我国现阶段,由于会计管理制度的过时而导致的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严重贪污腐败,预算外资金管理混乱等问题层出不穷。为了遏制这些现象再发生,我们必须努力改革我国现阶段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以求维护经济秩序,还会计的本来面目。

关键词:会计;企业;委派制

1实行会计委派制的现实意义与必要性

会计的核算职能要求会计人员在客观公正的基础上真实地记录和反映本单位所发生的经济方面的业务。然而在现阶段,会计的核算职能未能得到很好地履行,原因在于我国的国有企业改革是实行两权分离,政企分开。由于企业局部利益有时会与整体利益发生矛盾,加上一些企业领导人思想意识不足、道德败坏、追求企业短期效益或满足个人的私欲往往做出一些败德行为,对企业资产的挥霍浪费,经营不善,滥用职权以及将财富据为己有等,经营者为了掩饰这些劣行,必然要假账真做,严重扰乱财经秩序。

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自身素质。一些企业领导为了造假账,往往任用亲信或一些层次较低的会计人员,给领导者进行违纪行为造成可乘之机。实施会计委派制强化了会计人员的监督权力,要求会计人员不仅要为单位提供高水平的服务,而且赋予会计人员保护所有者利益的义务,通过会计人员的委派,将彻底改变过去几十年来的师傅带徒弟在单位内选任会计的管理体制,能促进广大的会计人员自觉地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

2如何实施会计委派制

根据我国各地的实践情况,目前会计委派制的主要模式及实施范围有以下几种:

2.1对行政事业单位委派

分两种形式。第一种:直接管理形式。直接管理形式的委派对象为行政事业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有的还包括出纳,被委派人员的来源一是在原单位产生,二是在财政部门现有人员中选派,三是向社会公开招聘。委派部门为地方政府,管理体制遵循会计机构不变,会计地位不变,会计职能不变的原则。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专业职称、工资奖金福利等实行统一管理,并建立和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社会保障制度,这一形式在全国大多数省份主要是地县和乡镇都有试点。

第二种:财会集中制形式。财会集中制形式是指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各单位在保持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以提高管理效益为中心,对所属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实行集中管理、分户核算。此办法主要试行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湖北沙市、宜昌等地实行的会计委托代理制和零户统管等即属这一形式。

2.2对国有企业委派

第一种:财务总监制。财务总监的受派单位为国有企业和国有控股公司,由财政或财政与国资部门联合委派财务总监,以国有股东代表人身份进入董事会对,出资人负责独立行使财务管理监督权,并列席公司董事会。财务总监的工资津贴及奖金纳入财政预算,由財政部门统一管理和发放。上海深圳在广泛采取这一形式。

第二种:主管会计委派制形式。主管会计委派制形式的对象主要是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及国有控股企业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有的还包括出纳,被委派人员的来源主要在原单位产生,也有从其他单位选派,委派部门是财政和行业主管部门,一般由政府发文,财政部门委派,按照统一管理、统一委派、分职任免的办法对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任免、晋升、工作调动、专业职称工资奖金福利等实行统一管理,目前这种形式主要是在中小城市进行试点

第三种:内部委派制形式。内部委派制的委派对象为各单位的会计、出纳。被委派人员的来源主要是原单位的会计人员,也可以从其他人员中考核选拔,委派部门一般为集团总公司。其行政由所在单位领导,业务由财务主管部门领导,其任免和调动则由组织人事部门统一管理,被委派人员的工资奖金与工作业绩和考核结果挂钩。这一模式在全国许多大型企业集团或大型的事业单位都有试点,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等。

2.3对乡镇一级行政事业单位、乡镇集体企业委派

第一种:零户统管形式。零户统管形式是对乡镇一级行政事业单位在保持单位资金使用权和财务自主权不变的前提下,以提高管理效益为目的,取消单位银行账户和会计,由财政统管会计人员,资金结算和会计核算工作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的一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它起源于湖北宜昌县,由于它的出现,使乡镇单位财务秩序混乱这一困扰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和财政部门的重大难题得以迎刃而解。

第二种:“会计楼”形式。“会计楼”形式是把企业会计从内部分离出去,统一在会计楼办公。规模大小确定一般为3-5人,工资报酬由会计楼负责统一管理、发放,类似于代理记账的会计委派制模式。它由经贸部门管理。主要试行于乡镇集体企业如湖北仙桃市即采用该形式。

3会计委派实施遇到的困难

当然,会计委派制到底可行与否还应该依靠实践的检验,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实践中,我们可能会遇到一些问题,要注意这些问题的解决。

3.1采取具体的委派形式后,委托方、受托方、委派会计三方的关系的合理协调问题有待进一步调整,尤其是有些单位领导人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不到位,甚至有抵触情绪。

3.2对上级拨款的基建项目实行项目会计委派,相应的配套措施滞后,没有统一的办法来规定委派会计的选拔、奖惩、升迁、轮换及后续教育等;会计人员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委派会计制的法律依据不足,有些甚至与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相矛盾。

3.3对委派会计的管理考核上,还没有一套统一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体现在会计委派制的主体不明确、会计职能权限不清晰等。

会计委派制是一个新生事物,有它的进步性和不足的地方,会计委派制也是一样。不能一味的褒或贬。目前会计委派制并没有一个统一的规范或者说统一的做法,而是各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摸索。有些做法是比较成功的,也有些做法不成功,我们之所以都称其为会计委派制,是因为这些改革的目的都是为了加强会计监督,以维护所有者的利益,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有序进行。

参考文献

[1]赵新瑜 会计委派制的几点思考《农村经济与科技》2012年 第3期

[2]孙立华 浅议会计委派制 《商场现代化》2012年 第10期

会计委派制初探 篇4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监督,管理机制

为充分发挥会计监督管理职能,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保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从源头上遏止虚假会计信息的产生, 财政部从1997年开始在全国部分地区进行会计委派制的试点工作。会计委派制是为了规范经营者行为, 维护所有者利益, 治理会计信息失真而进行的会计管理体制的创新, 它彻底打破了传统的会计方式, 将会计管理和会计监督有机结合起来, 促进了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会计委派制不仅是我国会计工作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也是进一步强化会计监督, 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有效途径, 对国家治理经济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

(一)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企业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 相应的企业负责人的权力也越来越大, 权力越集中, 对企业负责人的监督就显得越重要。而现实情况是:企业的自主经营权扩大了, 但缺乏对这些权力进行约束的机制, 以致于产生了部分腐败行为, 使国家和人民的利益受到损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经济运行环境, 会计工作作为经济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制度以及正确处理各方利益关系的重要环节。在企业内部, 会计工作是企业管理的中心环节, 企业的产、供、销都要经过这一环节。因此, 通过会计这个环节来建立约束制度, 是由会计工作本身的性质所决定的, 从这个环节入手, 建立以会计监督为中心的约束制度, 可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保证股东和债权人得到真实可靠的会计信息。要做到这些, 客观上要求实行会计委派制。

(二) 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实行会计委派制, 对会计人员的工作业绩进行严格考核, 并使之与其奖惩和工资、福利待遇直接挂钩, 这样既可以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又可以督促会计人员严格按照财经法规、财务制度进行会计核算, 反映真实的会计信息, 及时、准确地报送财务报表, 从而保障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利益。

(三) 实行会计委派制为上级部门的经营决策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为了便于管理层及时了解各部门的经营情况, 在各部门上报的财务报告中或多或少地掺杂着部门领导的主观意见, 虚报财务信息的状况是有发生。因此, 上级部门通过汇总的会计资料不能真实、全面地掌握整个单位的经营状况。实行会计人员委派制后, 各部门会计人员受上级部门的委派, 对上级部门负责, 能够准确、及时、真实地将各部门的财务收支情况、资金使用情况、生产经营情况等通过财务机构向上级部门领导汇报, 使管理层能够及时、准确、全面地掌握整个单位的经营情况, 从而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

(四) 实行会计委派制有利于会计监督职能的发挥

单位内部在行使会计职能时, 会计的监督作用很难得到发挥。在当前的市场经济条件下, 主要是采用内部审计部门对会计行为进行监督, 但内部审计部门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单位领导的左右, 无法起到监督的作用。但实行会计委派制后, 委派人员接受监督机关和上级财务部门的双重领导, 人事等方面不受被派单位所控制, 从而消除了对被派单位的依附关系, 能够严格依照《会计法》赋予的职权独立开展工作, 对违反财经纪律和法规的行为进行抵制, 并向纪检和上级财务部门负责, 从而有效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堵塞财务漏洞,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会计腐败现象的发生。

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一) 会计委派制缺乏法律基础

现行法律法规规定, 国有企事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由单位领导任免, 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单位领导人对本单位的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负直接责任, 同时规定了企业享有经营自主权。到目前为止, 我国还没有一条法律规定会计人员应该采用委派制, 《会计法》第36条规定:各单位应根据会计业务的需要, 设置会计机构, 或者在有关机构中设置会计人员并指定会计主管人员;不具备设置条件的, 应当委托从事会计代理记账业务的中介机构代理记账。因此, 实行会计委派制, 与企业自主享有对会计机构、会计人员的选择及任免不相符。

(二) 会计委派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背离

在现代企业制度下, 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 所有者不直接参与资产的经营, 而是委托给经营者, 形成了资产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委托代理关系。在委托代理的背景下, 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并不完全一致, 两者有着不同的经营目标与战略规划。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是产权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企业应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市场主体, 企业与国家之间的行政隶属关系应彻底割断。而实行会计委派制, 将会计人员委派到企业并使其代表国家行使职权, 这实际上是计划经济模式下政府职能的延伸, 这种模式使企业丧失了部分财务自主权, 使单位对会计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控制在政府手里, 国家直接干预单位的会计工作, 这与我们一再强调的政企分开、减少国家对经济的直接干预等措施背道而驰。同时, 企业作为一个会计主体, 理应由企业本身设置会计机构, 配置会计人员, 而委派制打乱了企业的这种自主决定权。

(三) 会计委派制不能充分发挥会计职能

会计的职能有核算、监督、预测、分析、决策, 但在委派制下, 会计人员往往只注重该过程中对单位内原先会计人员的监督, 而忽视了具体的会计核算以及经营预测和战略决策等职能, 也就是只强调了会计的监督, 弱化了其他职能, 使会计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得不到充分发挥。

(四) 会计委派制管理机制不健全

实行会计委派制的主要目的是对接受委派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督。因此, 会计委派制很容易造成企业经营者与会计人员的对立, 使经营者为隐匿或篡改原始凭证、账外交易等采取不正当手段逃避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督, 以致使委派的会计人员不能全面掌握企业的经济活动, 不能很好地行使反映和监督职能。同时, 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人员独立于企业, 不再对企业管理者负责, 而只对派出机构负责, 企业经济效益的好坏与会计人员之间不存在关系。由于缺乏经济利益的驱动, 会计人员将不再愿意积极参与预测、决策等提高经济效益的活动, 不利于会计管理职能的发挥。因此, 会计委派制若想能够真正在企事业单位中发挥作用, 就要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管理机制。

三、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建议

(一) 建立和完善与会计委派制相关的法律体系

会计委派制在现代经济社会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 因此, 为保障会计委派制的顺利进行, 我们应当修订与之相关的《公司法》、《企业法》等财经法规, 对会计委派制有关职责权限进行明确的界定和划分, 明确委派会计人员具有管理和监督的双重身份。在财经法规中突出委派会计工作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管理和安排, 遏制由会计行为所产生的各种会计信息失真行为和相应的腐败现象, 使会计改革及会计操作步入良性运作的轨道。

(二) 明确委派会计的职责权限, 强化会计管理职能发挥

会计人员应依法进行会计核算, 促进会计工作规范化, 并积极参与受派单位的经营决策, 配合、支持被委派单位开展业务工作, 在监督被派单位财务的过程中为其服务, 共同改善和促进会计管理制度。委派会计人员的主要职责是:监督所在单位资产营运情况, 尤其是对国有资产的流失承担相应责任;监督所在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 对上报的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委派会计还应当积极参加所在单位的各项经营决策, 如参与企业年度计划、决策方案、分配方案的制定, 对重大财务收支项目与单位主要领导人联签批准等。委派会计的职责可根据派往单位的具体情况作出调整, 例如:对于行政事业单位, 委派会计的职责主要偏重于控制预算资金的支出, 防止贪污、挪用、公款私存等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对于国有企业, 其主要职责是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和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对于私营企业, 其主要职责是确保企业对外公布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允性, 防止企业经营者以虚假会计信息损害股东和债权人的利益等。

(三) 建立会计委派人员奖惩和任期制度

对上级部门委派的会计人员, 本单位也应当采取有效措施进行业绩考核, 将考核结果作为续聘和轮岗的依据, 并将工作业绩的考核与委派人员的工资、奖励、升迁等激励手段相结合, 激发员工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使其真正关心企业的业绩, 而不仅仅是发挥监督的作用。每个会计主管机构应对所有其委派的会计人员进行年检和轮岗, 建议单位每3年进行一次轮岗交换。轮岗一方面可以更好的发挥委派会计的监督职能, 避免违法现象的发生, 另一方面, 轮岗有助于委派人员不断接触新知识, 能够适应各个会计岗位, 加强自身的学习能力, 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张颖.关于会计委派制的几点思考[J].科技资讯, 2007 (28)

[2]崔永艳.关于会计人员委派制的探讨[J].财经视点2, 011 (2)

会计委派制刍议 篇5

会计委派制刍议

会计委派制是财务监督权同企业经营权分权制衡的作法,是一项旨在加强财会管理的重要措施,这一办法的实施,有效地遏制了企业下属部门违犯财经纪律的行为,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管理办法.实行会计委派制,很重要的`一个意义,就是从人事关系上、职称评聘上、薪金分配上、行政隶属上,全面解除派出会计同所属部门的依属关系.作为一种新的会计制度被推行有其必然性和优势,当然在实施过程中仍需不断完善,方能为经济管理工作服务.

作 者:张文云 作者单位:神府东胜煤炭有限责任公司,内蒙古,东胜,017000刊 名: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英文刊名:SOCIAL SCIENCES JOURNAL OF COLLEGES OF SHANXI年,卷(期):13(12)分类号:F233关键词:会计委派制 职业道德 会计核算 会计道德

对会计委派制的思考 篇6

一、会计委派制的理论基础

1.会计委派制起源于委托代理理论

委托代理理论是西方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其产生的基础是信息不对称和利益不对称。信息不对称认为代理人拥有更多私人信息,如代理人自身的素质、能力、努力程度、公司盈利的上升或下降是否由于代理人的能力或努力程度等信息,而委托人能够了解到的有关代理人的信息是有限的,委托人处于信息劣势。利益不对称认为委托人和代理人存在利益冲突,代理人有通过不可观察的行为来为自己谋求利益的动机。由于信息和利益不对称,代理人有可能背离委托人的利益,产生“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道德风险表现为工作不作为、有损委托人利益的行为。由于委托人在签约前并不知道代理人的才能,通常会按照代理人的平均薪酬出价,这样会产生平庸人才驱逐优质人才的逆向选择。

由于拥有产权的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与下属单位信息不对称、利益不对称,必然会出现“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所以为加强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预防和治理腐败就产生了现代会计委派制。在会计委派制下,委派会计是代理人,拥有产权的各级政府和企事业单位是委托者, 委派会计接受委托者的委托,督促接受资金的受派单位的经营管理者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真实、客观、全面地提供会计信息。

2.会计委派制是经济监督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中,会计人员是基层监督者,被监督的对象是本单位、本部门的领导。由于单位负责人位于领导和管理的高层,对单位业务具有决策权和执行权,会计人员既要执行国家有关财经法律法规的规定,又要受制于单位负责人的领导,各种利益直接由单位负责人掌控,所以实践中的内部会计监督很难保持其理论上的刚性。2001年财政部会计司司长冯淑萍认为试行会计委派制是加强国有资产管理的一种有效形式,也是一种有效的监督机制。会计委派制作为制约法人财产所有者提供虚假财务信息的会计管理体制,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对经营者的经营情况和财务情况进行监督,是经济监督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委派会计与受派单位间的博弈分析

会计委派制是由委派主体、受派单位、委派会计三方关系构成,其中委派主体与受派单位是所有权和经营权关系,委派主体与委派会计是委托代理关系,委派会计与受派单位是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也就是说,会计委派制可以理解为拥有所有权的委派主体以某种形式向具有经营权的下属单位委派会计并对其进行监督的制度。由此可见,委派制度执行的效果如何完全取决于委派会计和受派单位间的博弈,博弈双方可以在较量中得到不同的利益。委派会计有两种选择,即监督和不监督;受派单位也有两种策略,即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和提供真实会计信息。

假定各自双方在选择自己的行为时不知道对方的行为选择,对于委派会计而言,监督可以获得物质或精神奖励(U1),不监督或监督无效如果被发现会遭受委派单位的惩罚(F1),监督有效会比不监督或监督无效会付出更多精力和劳动(C1),当然U1- C1>0;对于受派单位而言,提供虚假会计信息获得收益表现为非法收入或不合规定费用的开支(U2),假设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通常会付出贿赂委派会计的合谋费用(H1),而且如果被抓住就会受到各种形式的惩罚和制裁,如罚款(F2)、精神或信誉受到的处罚(C2),在委派会计监督有效的情况下,U2

1.假设委派会计不监督不会被发现,即不会遭到处罚,委派会计是否选择尽职尽责地监督,即所谓的不“偷懒”取决于监督获得的奖励扣除多付出的代价是否大于从监督对象方取得的贿赂收入,即U1-C1是否大于H1。

2.假设委派会计不监督会被发现,无论受派单位提供何种会计信息,委派会计通常会选择监督。因为在不监督被发现的情况下,委派会计不但被没收贿赂收入,而且会遭到委派单位的惩罚(F1);而在监督的情况下委派会计会得到额外的收入U1-C1。

3.受派单位提供何种会计信息取决于委派会计监督有效与否,在不监督或监督无效时提供虚假会计信息,在监督时提供真实的会计信息。

4.尽管受派单位在做出行为选择时并不知道委派会计如何选择,但是在制度不健全或者健全但执行无效的情况下,受派单位可能通过观察委派会计的价值趋向、思想、心理等因素,选择是否贿赂委派会计,进而做出行为选择。

三、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几点建议

基于博弈矩阵所得出的结论,委派单位可以通过完善制度,选派高素质委派会计,对委派会计奖惩结合,建立委派会计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等措施加强和完善会计委派制度。

1.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对受派单位和委派会计的监督

一是建立健全与会计委派制相配套的管理制度,如选拔任(聘)用制度、述职制度、定期报告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业务考核制度、奖惩升迁制度、轮换轮岗制度、监督检查制度、培训制度、离任审计制度等,通过配套制度建设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和监督。二是建立明确的岗位责任制度,正确处理好委派会计、委派单位与受派单位之间的关系。委派单位应经常与受派单位联系,及时宣传国家财经政策法规及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使其知法守法并在实际工作中支持委派人员工作;委派会计应积极帮助受派单位建立和完善财务管理制度,加强财务监督。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会计委派制的认识。加强宣传、正确引导,让受派单位负责人深刻理解实行会计委派制重要性,提高认识,消除疑虑,积极配合委派会计人员做好会计核算和管理工作,自觉接受委派会计人员的监督,帮助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和财务公开制度,支持会计人员参与单位的重大经济决策,充分调动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选派高素质的委派会计并加强后期继续教育

一是委派部门可以通过统一考试、考核等办法选拨一批职业道德高、学历水平高、技术能力高、证书多、经验多、阅历多的财会专家人才作为委派会计;二是委派部门应当强化委派会计的后续管理工作和培训,注重建立继续教育制度,使其具备一定的组织、协调能力和法律、政策水平,以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3.建立切实可行的委派会计激励、考核、约束和惩罚机制

第一,为防止委派会计偷懒,委派单位应当分析其需求的差别,根据差别制订相应的激励措施,引导财务人员全身心地投入到财务工作中。第二,委派单位应当根据委派会计人员的责、权建立量化的考核标准,定期和不定期地考核委派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政治素质和协调能力等,以此作为奖励、晋级、升迁的依据。第三,建立对委派会计的定期回访、定期汇报、定期轮岗、离任审计等约束制度,防止委派会计为违法违规行为开绿灯,滋生安逸思想和新的腐败行为。第四,建立适当的惩罚措施,对违反国家财经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的委派会计按照有关规定予以严惩,最大限度地减少“道德风险”。

我国会计委派制探析 篇7

会计委派制, 又称会计人员委派制是政府部门或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 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或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有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会计委派制是和会计任命制相对应的。它的主要特点是企业的主要会计人员由所有者委派, 经营者不得干涉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等不受接收委派单位的制约, 会计人员可相对独立地履行职责, 消除由于坚持原则, 维护财经纪律可能遭到的打击报复。

会计委派制是我国政府极力推动的结果, 目的在于规范会计行为、强化会计监督、根治会计信息失真。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 国有企业资产所有权与经营权日渐分离, 经理人员拥有越来越大的经营自主权, 并且完全控制了企业的财务会计系统。实践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如违规经营, 随意篡改财务报告, 导致了会计职能弱化、会计监督乏力, 会计秩序混乱已经成为滋生腐败的重要源头。社会调控和监督体系还不完善, 特别是注册会计师尚未发挥真正意义上的经济警察的作用, 约束与惩戒力度不够, 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会计工作的有序性和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为此, 政府决定从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入手, 试行会计委派制, 是必要的。会计信息失真现象为会计委派制的提出与推行提供了直接的驱动力量。

二、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积极作用和不足

1. 加强了外部会计监督, 有利于企业、行政事业单位的防止腐败现象

当前, 我国实行的是由单位内部监督、财政部门行使的国家监督、注册会计师及其会计师事务所行使的社会监督所组成的三位一体的监督体系。目前这种监督体系有其局限性:首先就单位内部监督而言, 会计人员完全隶属于其单位会计机构和会计人员在单位管理层的授权下对单位的财务活动进行监督控制, 对授权的管理层负责, 在这种情况下会计人员既不便于进行监督, 也无能力实施监督;其次, 财政、审计、税务、证券监管等部门虽有国家赋予的法定监督权力但无法做到对各单位长期、持续的监督, 缺乏对各单位具体情况的了解和掌握, 在执行过程中往往是力不从心;最后尽管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进行监督是一种独立性较强监督形式。但如今由于利益驱使以及监督不力, 个别事务所丧失了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 与经营者恶意串通, 为客户出具虚假的财务审计报告, 侵害了国家和广大投资者的利益, 反映出这种外部会计监督方式的先天不足。

然而, 在会计委派制下, 会计人员由委派机构委派。委派机构享有对其任免、奖惩等权力, 会计人员不直接隶属于被委派单位保证其有了相应的自主权。有了遵守职业道德的行为可能, 从而能够促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提高, 保障其会计监督职能的有效实施。同时会计人员被派驻到被委派单位从事财务工作, 成为其中一员。不仅可以深入、及时地熟悉被委派单位的具体情况有利于工作的开展, 还有利于会计人员专业素质的提高, 促使单位自觉遵守财经法规, 防止和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 并在被委派单位的财务管理中发挥积极的作用。只有明确会计人员的责任, 加强内部牵制, 建立健全对会计人员上岗和离任前的定期及不定期审计, 才能防止贪污腐败, 保证财会人员清正廉洁。

2. 会计人员的定期轮换有利于加强财务管理, 有利于强化财务收支管理

会计委派制下, 会计人员实行定期轮换制度 (可考虑2-4年) , 便于及时发现问题和管理中的漏洞, 有效防止了一个人长期在一个单位从事某一项工作而可能形成风险。此外, 推行会计委派制后, 会计人员的定期轮换可以在会计人员的工作交接过程中发现问题, 明确责任并纠正错误, 还可以堵塞人为的管理上的漏洞。

3. 实行会计委派制, 有利于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管理, 有利于调动会计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实行会计委派制, 便于财政部门加强对会计从业人员的集中管理和后续教育工作。通过对在会计工作中不能正确履行职责, 造成会计基础工作混乱、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 要追究会计人员的责任, 不称职的要坚决调离或解聘;而对敢于坚持原则、忠于职守、做出显著成绩的会计人员要给予奖励。按“统一管理、统一委派、分职任免”的办法进行管理, 对委派的会计人员的人事档案、职务晋升、工作调动、专业职称、工资福利等统一管理。作为派驻企业财会负责人, 要牢固树立服务第一的思想, 严格要求自己, 提高业务水平, 提供优质服务。只有服务到位, 才能监督到位, 只有提高会计工作质量, 才能提高监督水平。要妥善处理好服务与监督的关系, 做到服务与监督并重,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既不能脱离服务搞监督, 也不能失去监督搞单纯的服务;既不能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 影响甚至干扰被派驻企业的正常工作, 也不能放弃会计制度的原则, 不能应付了事, 甚至一团和气, 放弃监督, 给公司和企业造成损失。

4. 会计委派制的不足

实行会计委派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不能认为会计委派制实行后, 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就有了充分的保障。例如, 在会计委派制下如何既能保持会计队伍的相对独立, 又能保证会计人员的廉洁自律;如何让会计人员既能坚持独立性、不受企业行政干预, 又能保证会计信息客观、真实、完整的质量要求, 等等。无论采用企业内部会计制, 还是采用企业外部会计制, 企业会计的基本职能仍然是会计核算和监督因此, 在会计委派制下仍然需要和加强对会计的审计监督。

三、完善会计委派制度的建议和对策

1. 正确处理好委派会计与受派企业的关系

实行会计委派制, 委派会计与企业的关系是一种服务和监督关系, 一方面要负责组织进行所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工作, 另一方面又要代表所有者对受派企业及企业经营者进行监督, 对所有者负责。同时, 会计委派人员在严格执行国家财经法规的前提下, 应积极支持和配合所在单位开展业务活动, 为企业的生产经营出谋划策, 保证企业资金使用的有效性和企业经济效益的最大化。当然, 委派人员不应干涉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 委派部门更不能通过财务主管或内部委派人员遥控企业。否则, 只能越统越死, 不利于企业搞活。但对于受派企业, 既要保证会计信息的真性又要配合委派会计开展工作, 不能将委派会计推到企业的对立面, 更不能将不合理、不合法的会计信息对委派会计进行隐匿。应建立委派会计与受派企业之间的协调机制, 积极与受派单位沟通, 遇到问题应主动与企业经营者协商, 力争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2. 完善对委派会计的相关制度

为保证会计委派制目标的实现, 必须加强对委派会计的制度管理工作。首先, 对委派的会计人员进行考核是建立高素质会计队伍的有效措施, 每年应由上级部门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一次“德、能、勤、绩”四方面的考核, 进行一次执行法规法纪、廉洁勤政和业务水平的考核, 建立业务考核档案, 作为其被任用、晋升的依据之一。同时要建立奖惩制度和岗位责任制, 规范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行为, 使其较好地完成本职工作, 如违反规定, 给单位或集体造成损失, 视情节给予财经纪律处分或解除委派。还要建立委派会计人员的定期轮换制度、述职制度和监督制度等, 以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

3. 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会计人员是运用专业知识进行管理的经济管理人员, 其职业特殊的严谨性更要求其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所以, 会计人员素质的高低也左右着会计委派制能否成功实行的关键。对会计人员的继续再教育, 应该从立法上保证其参加再教育的时间和受教育的效果。为此我们要建立一套完善的教育与培训制度, 定期开展对会计人员经常性的教育、培训, 包括:业务培训, 政治素质教育, 法纪、法规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责任心, 维护企业的合法权益。通过加强审计监督工作, 可以用社会监督手段去督促会计委派人员增强责任心, 自觉地维护企业的合法经济利益, 严守企业的商业秘密。

总之, 我国企业会计委派制处于试行阶段, 还存在很有待完善的地方, 需要不断的实践和总结, 才能真正把会计委派制推广下去, 真正起到监督企业各项经济活动, 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和增值。

摘要:在我国, 会计委派制是指国有企业的有关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向国有企业派出会计人员, 并授权其代表派出机构监督国有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活动的监管制度。为了防止企业国有资产及其收益的流失、财务监督弱化、会计基础工作落后、会计信息失真等问题的出现, 会计委派制应运而生。会计委派制对保障所有者利益和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 并有效地对企业实施内部控制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然而, 会计委派制自试行以来暴露出来的缺点与不足也很明显。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会计监督,内部控制

参考文献

[1]曹雄彬“:内部人控制”与会计委派[J].事业会计, 2003, (2) :33

[2]文山东: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与相关建议[J].教育财会研究, 2003, (5) :31-33

会计委派制例析 篇8

会计委派制是指由实行两权分离的单位所有者或上级部门向所辖单位派遣主要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依法执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监督, 并由专门机构对其实行统一管理的制度。这种制度的特点是单位主要会计人员由单位所有者或上级主管部门委派, 对所有者负责, 并定期轮换, 经营者不得干涉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 也不得要求委派会计人员按照自己的意志进行会计处理。

二、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

(一) 财务总监制

财务总监制即对国有大型企业、国有控股公司、中型骨干企业、重要的城市公用企业和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 由政府代表出资人和资产所有者向这些企业委派财务总监, 并通过一定程序进入公司董事会, 承担监督国有资产营运、重大投资决策以及审查会计报表等职责, 对重大财务收支和经济活动, 实行与总经理联签制度;财务总监的工资、奖金与所在企业分离, 以保证其实行会计监督的独立性;委派部门对被委派的财务总监定期考核和轮岗。

(二) 企业集团内部委派制

企业集团内部委派制即由集团 (总公司、母公司) 向下属企业或子公司委派会计人员, 对被委派的会计人员一般由集团进行直接管理 (包括行政关系、个人档案、工资福利等) 。这一模式在全国许多大型企业集团 (或大型的事业单位) 都有试点, 如武汉钢铁集团公司、山东潍坊亚星集团公司、北京华都集团等。

(三) 集中结算委派制

集中结算委派制即对会计业务相似的单位或区域相近的单位, 通过设立财务结算中心, 集中委派会计人员, 管理若干个单位的会计工作。实行“单一账户、集中收付”的管理模式。

三、会计委派制的案例研究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一种新的尝试, 这一过程需要在不断的实践探索中得到完善。本文结合ABC集团公司广州分公司试行会计委派制的经验, 笔者分析了该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并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

(一) 案例背景

ABC集团公司广州分公司是一家国有大型建筑企业, 主要从事港口、码头、桥梁与机场的设计与施工, 现有职工一千多人, 财务人员六十多人, 主要分布在我国沿海地区。公司对下属各基层单位 (非法人企业) 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 在财务管理上分项目单独核算。该公司自1999年开始试行会计委派制, 向各基层单位 (或项目部, 下同) 委派主管会计, 其形式类似于企业集团内部委派制。委派会计的任职资格及职责权限、奖惩考核制度由公司财务科和人事科共同制定, 委派会计的人事关系在公司一级, 其工资奖金由派入单位负责发放。其业绩考核由人事科、财务科和各项目部共同考核, 每年至少考核一次。项目部设出纳一名, 其人事工资关系在项目部, 业务上由委派会计负责指导管理。

ABC集团公司广州分公司实行会计委派制以来, 大部分委派会计在岗位上忠于职守, 认真负责, 严格把关, 不断完善会计核算办法, 并制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财务规章制度, 在企业的会计基础工作、成本控制和财务监督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使各单位的会计工作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另一方面, 由于委派会计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参差不齐, 委派会计制度本身也存在不完善之处, 以及企业经营环境面对的诸多困难等原因, 使该公司的会计委派制度并没有发挥出它应有的作用, 个别单位会计工作水平仍然有待提高, 个别单位会计核算不规范, 甚至还存在财务违规现象。

(二) 案例分析

经过对该公司现行会计委派制度的分析, 笔者认为ABC集团公司广州分公司的会计委派制度存在如下问题:

第一, 对委派会计的身份没有明确的定位。从形式上看, 基层单位负责人和委派会计的身份都是由公司直接任命, 代表公司行使管理权。公司赋予了企业负责人经营权、人事权等权力, 却没有赋予委派会计相应的权力。这样, 委派会计受基层单位负责人领导, 权力与基层单位负责人任命的其他部门负责人等同, 他们很难去约束和监督其他部门的工作。同时, 由于委派会计代表公司行使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监督职能, 这无形中就把他们推到了基层单位的对立面, 使委派会计在被委派单位陷入了非常孤立被动的局面, 造成会计委派制在“管”与“用”之间脱节, 与公司“统管统派”的管理思想相矛盾。

第二, 委派会计在福利待遇方面有后顾之忧。委派会计虽然在编制上属于公司, 但他们的工资、福利仍然由派入单位按照本企业标准负责发放。这样, 委派会计的报酬仍主要取决于基层单位负责人对其工作的认可, 和派入企业的经济效益息息相关。结果是, 委派会计在开展正常工作时有后顾之忧, 在约束制止不规范会计行为时要冒着牺牲个人利益的风险, 其工作态度受到严重影响, 难以独立发挥财务的监督作用。

第三, 会计管理缺乏配套的制度和措施保证。ABC集团公司广州分公司实施会计委派制比较仓促, 会计委派制管理办法侧重于界定公司、委派人员和被委派企业的权利、职责和义务, 对委派人员到任后相配套的制度、管理措施不到位, 仍然沿用公司对基层单位的财务管理制度。因此, 公司虽然要求委派的会计人员遵守重大事项报告制度, 也多次召开委派会计专题会议来了解和布置工作,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证和管理规程, 公司一直没能完善对委派人员的考核、评价, 也没有按照规定针对委派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奖罚。这样, 配套的制度没有完善, 原有的制度难以落实或难以发挥委派制度的激励作用。

(三) 案例解决对策

受以上原因影响, 该公司会计委派制的作用并未完全发挥。结合上述问题和同行业内其他公司的成功经验, 为了能更充分地发挥会计委派制度的优势, 笔者认为可以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该公司会计委派制的实施:

1. 赋予委派会计相应的权力

公司应在制度上明确委派会计在派入企业的身份。为了便于委派人员顺利行使监督职能, 公司可以分区域设财务经理一名, 主办会计若干名。财务经理应由主管会计工作的单位负责人直接领导, 与各项目部的领导班子成员同等待遇, 地位应高于项目部各职能部门负责人, 全面负责各项目部的财务会计工作, 参与各项目部财务活动的决策和组织实施, 有权制止项目部的财务违规行为, 在服务于所在项目部生产经营的同时对公司负责, 将所在项目部的财务违规行为直接向公司汇报, 使会计委派制真正起到监督作用。

2. 保障委派会计的福利待遇

委派人员的工资福利待遇应由公司负责发放, 应根据各项目部会计核算复杂程度和工作量的不同, 对各项目部划分不同档次, 确定委派会计的基本工资和考核系数, 再根据实际工作考核情况发放浮动奖金。这样, 委派人员待遇和所在单位档次挂钩, 公司将业务素质好、工作能力强的会计人员派往工作复杂和难度大的项目部, 享受较高的待遇, 一方面可以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 同时可以在委派人员之间形成一种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 激发所有委派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3. 健全对委派会计人员的管理机制

会计委派制必须在会计领域中建立起一套科学合理的用人管理体系, 将委派制与会计人员管理体制结合起来, 建立一套完善的制度以构成会计委派制的运行机制。首先要建立健全对委派会计的考核、监督机制。必须对委派会计的工作进行考核和监督, 实行委派会计专管轮岗交换等, 同时也要监督被服务单位。由委派人员管理机构制订科学的考核办法, 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定期考核, 考核结果作为奖惩和是否继续委派以及升迁的依据。其次要实施报告与述职制度。报告制度分定期报告制度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前者规定委派人员按季向委派人员管理机构作书面报告;后者规定委派人员对派入企业发生的重大问题必须及时报告。再次是委派会计人员任用及定期轮换制度。对委派会计人员的任用, 主要通过企业推荐, 向社会公开招聘等形式产生候选人, 进行业务素质, 政治素质和协调能力考核, 择优录取。

四、会计委派制的评价

从以上的案例分析中, 我们可以发现, 虽然会计委派制还不是十分完善, 但是对目前的财务管理工作也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第一, 会计委派制有效地摆脱了会计人员与服务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 使会计人员的工作相对独立, 能更好地发挥会计的职能作用, 保证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有利于遏制和减少了贪污腐败现象。

委派会计一般隶属于被委派单位的上级单位, 与被委派单位之间没有依附关系, 其独立性相对较强, 可以更好地发挥会计的监督、核算职能, 从而保证了企业财务活动的真实性和合法性。由于没有了后顾之忧, 委派会计可以大胆地纠正企业的违法乱纪贪污腐败行为, 有利于遏制和减少了贪污腐败现象。

第二, 会计委派制有利于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 规范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 有利于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委派会计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委派, 与传统会计相比, 委派会计的业务素质要求相对要高一些。所以委派单位在选取委派会计时一般都经过严格的挑选程序, 以便能选拔出优秀的会计人员担当委派会计。通常委派单位对委派会计都有一套严格的管理制度, 以便对委派会计进行选拔、考核、奖励与惩罚。委派会计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了, 必然有利于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 从而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第三, 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帮助被委派单位依法理财, 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提高企业资金的使用效益。

传统会计隶属于所在单位, 当单位领导或者其他人员以权谋私, 私分国家财产时, 会计人员或者慑于单位领导的压力或者与他们同流合污, 而不去阻止、干涉这些违法行为。譬如, 单位不按规定乱发奖金, 由于会计人员也有自己的一份, 所以他们也懒得去制止, 反正你有我也有。如果换成委派会计, 情况就不一样了, 由于委派会计的工资奖金福利待遇一般在委派单位发放, 遇到违反财务规定的行为, 委派会计一般都会去制止。当然, 要保证委派会计不徇私枉法, 也需要有一套行之有效的约束激励机制才行。

五、结论

总的来说, 会计委派制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的各项职能作用, 加强会计的监督、核算职能, 提高会计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 提高会计的信息质量, 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合法性和完整性, 能加强国有资产的管理, 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当然, 和许多其他的新鲜事物一样, 会计委派制也有很多不完善的地方, 这需要广大有志之士共同努力, 逐步完善它不合理的地方, 使会计委派制能更好地为国家为企业服务。

参考文献

[1]杨敏.国有企业会计委派制的问题及改进[J].交通财会, 2004 (3) .

[2]郜进兴.关于“会计委派制”的若干问题[J].会计研究, 1999 (6) .

[3]杨竹红.对会计委派制的几点思考[J].财务与会计, 2002 (5) .

浅论会计委派制 篇9

关键词:会计素质,预防,治理,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支付

一、推行会计委派制的意义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 目前有二种形式:一种是委派会计人员到单位, 另一种是集中核算。这两种形式是通过会计管理机构对各机关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进行统派统管, 会计人员的人事、工资等关系都留在委派机构, 委派到单位的会计人员不受委派单位领导的直接控制, 单位利益也与其无关, 因此有可能更好地行使职责, 更好地对会计行为实施监督, 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对加强财政监督、强化预算约束、推动反腐倡廉都具有现实作用。

(一) 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对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素质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会计委派制确定了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法律地位, 割断了其与被委派单位的经济关系, 增强了会计人员进行会计监督的积极性。与传统会计人员相比, 委派会计的责任和权限要大一些, 要求也高一些。所以, 会计委派部门十分重视提高会计人员的素质, 并且通过严格的考核, 选拔具有真才实学的会计人员上岗, 使会计素质和业务水平不断提升, 并保持良好的循环状态, 有利于选拔人才和提高整体素质, 从而促进会计队伍的职业化和社会化。

(二) 会计委派制有利于强化内部制约和外部监督管理机制, 堵塞财务漏洞, 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从很多经济案件来看, 各种腐败和贪污犯罪行为都与单位的财务工作密切相关, 实行了会计委派制, 一是从源头上控制了预算内资金乱支滥用、预算外收入体外循环和“小金库”等问题, 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部分单位负责人使用国家资金的随意性;二是减少了部分单位及工作人员贪污腐败、挥霍浪费国家资金问题的发生, 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益, 增强了政府宏观调控能力。因此, 会计委派制能够加强财政监督力度, 杜绝擅自改变资金用途乱支乱花等行为, 抓住了会计监督这一重要环节, 就能控制住经济犯罪的源头, 有效地防止腐败现象的发生。

(三) 会计委派制增强了单位负责人的法制意识

会计法规定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 实行会计监督。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从公开曝光的造假帐、提供虚假财务会计报告的典型案例看, 单位负责人的授意、指使、强令是产生违法会计行为的关键。实行会计委派制后, 明确界定行政负责人与委派会计人员的权限, 委派会计直接受派出单位领导, 派入单位负责人在行使行政命令前, 势必考虑命令的合法性, 强化了内部的管理制约机制。总之, 会计委派制明确了会计人员的职能, 杜绝了单位法人随意调整会计人员的现象。

(四) 会计委派制度为部门预算改革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行会计委派制度, 建立集中、统一、高效的会计核算体制, 虽然各预算单位的财务自主权、资金使用权和领导签字权不改变, 但其原先多头开设的账户被取消, 所有资金将纳入由会计集中核算中心统一开设的账户, 所有开支经委派会计审核入账, 从而保证了各预算单位开支符合财务会计制度和部门预算, 专款专用, 防止资金相互挤占、挪用。通过会计委派, 可以全方位掌握和监督各单位资金的流向, 逐步建立起统一收付、统一核算、统一管理和单一账户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通过对单位实行会计委派, 使财政监管深入到预算编制的各个环节, 从根本上提高了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准确性, 为进一步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改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二、实行会计委派制应该注意改进的几个问题

(一) 建立健全委派会计管理机制

实行会计委派制的根本目的, 就是要正确行使所有者的权利, 有效防止某些腐败现象的发生。因此, 实行会计委派制, 应首先从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入手, 将委派人员的编制和工资明确在财政部门或其他相应的会计委派管理部门, 使委派会计能够理直气壮地执行自己的职责。

(二) 强化委派人员服务意识

今后要正确处理好指派单位、会计人员和受派单位之间的关系, 强化委派人员的服务意识, 自觉与单位融为一体, 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 既要搞好服务, 也要搞好监督, 积极主动地为单位当好参谋理好财, 在不违反财经纪律前提下提出合理化建议, 使财务管理在单位经营管理和各项事业发展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三) 健全和完善委派人员的后续管理机制

要严把选人关, 确保把政治素质高、协调能力强、业务水平好的人选进会计委派队伍, 提高他们依法理财的积极性和自觉性。同时, 要抓好委派人员的后续教育, 让他们及时掌握新的政策法规, 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会计委派机构也要简化工作程序, 改善服务态度和服务质量, 提高工作效率。

会计委派制虽然目前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财政监督, 但我们也不能把它看成是包治百病的特效药。从长远来看, 会计委派只能是一种会计管理的过渡形式, 加强财政财务监督的重点应放到构建新型的会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制上来, 大力培育会计职业市场, 运用法律和市场手段促进会计职业化改革, 逐步实行职业会计制度。

参考文献

会计委派制新 篇10

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虽然在遏制会计信息失真、预防社会腐败、阻止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会计委派制本身的理论不足和制约因素的存在,高校仅仅从形式上实行会计委派制并不能够“包治百病”,近年来查获的几起高校经济案件都暴露了高校在内部会计控制和管理方面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其中突出的问题就是其内控制度建设薄弱,脱离高校实际,削弱了内控制度的防范效应。所以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后,我们需要改变以往的一些管理方法和思维定式,建立健全高校内部控制制度,加强财务管理,才能真正达到标本兼治的最终目的。

一、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后内部会计控制的难点

会计委派制作为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新尝试,可以借鉴的经验较少,与之相配套的软、硬件条件也不够完善,实行会计委派制后,高校内部会计控制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会计核算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一)授权审批环节中项目负责人的身份难以识别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会计人员的服务对象由原来的单个院、系扩展到一、二十个单位,服务的业务量、服务内容、服务要求都有显著增加,为了提高服务质量及核算水平以适应学校财务改革和发展的需要,要求每个会计人员对各个单位的经济管理办法、项目负责人签字必须熟悉掌握。目前,高校一般采取将项目负责人预留的纸介签字备案归档,但是由于财务人员的岗位流动及查找不方便等因素的存在,在经费报销使用的过程中,正确、快速的识别项目负责人签字仍然有一定难度,实际操作中也容易出现冒充负责人签字报销的情况。

(二)财务管理水平的增强与会计核算水平的提高不同步,制约会计管理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会计委派后,学校财务工作主要由会计核算中心完成,但二级单位仍具有资金的所有权、使用权和审批权。会计人员从隶属于受委派单位的聘任人员转变为隶属于高校职能部门的委派人员,即由“内当家”变成了“外管家”。目前,一些受委派单位对高校会计委派制仍未能给予充分、正确的认识,同时大多数财务人员财务管理的主观意识也不强,使得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范畴虽属财务,身份却仅仅是委派的监督人员,也就是说,会计核算水平提高了,但财务管理水平却没有相应提高,其在财务管理方面的管理职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形成了“重账务,轻管理”的现象。另外,由于办公地点及隶属关系发生变化等方面的制约,委派会计人员无法对二级单位经济活动全过程进行充分了解,只能在事后对提交的原始单据进行审核,缺乏对经济活动本身的合法性和真实性进行监督,也影响了财务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

(三)固定资产管理模式相对落后,存在国有资产流失隐患

固定资产是高校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完成各项教学、科研等任务的重要物质基础。高校会计委派制后,财务部门作为固定资产管理的职能部门之一,其管理固定资产的数量、难度及复杂程度都有所增加。目前,许多高校在固定资产管理模式方面相对落后,与财务改革步伐和现代化管理要求不相适应,反映在实际工作中经常是固定资产的“账、卡、物”难以核对清楚。比如:组合固定资产管理不完善,容易造成账实不符。目前,一次性购买的仪器设备报账手续是凭设备处固定资产建账证明及发票到财务部门报销,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尤其是开展科研项目,资产使用部门经常需要分次购买组合固定资产,尽管单个组合部件已超过800元,符合按固定资产管理的条件,但是由于最后没有组装完成,所以每次购置时并不通过设备处建卡,仅由各使用部门的设备专管员登记备案。由于各单位对设备专管员的要求并不相同,每个使用单位资产管理水平也参差不齐,所以,在最终核算时,组装完成的固定资产核定金额往往容易漏计或多计,而这种差错财务部门很难从账务上加以控制,资产管理部门由于在组装前未登记也无从管理,最后造成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与实际价值不符。

(四)账务处理与纸介文档对应方式不适应会计信息化的发展,影响核算质量及核算效率

随着信息技术的突飞猛进,会计信息化和自动化大大提高了实际工作中的核算质量和核算效率,纸介文档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也逐渐减少,但是由于电子信息本身具有的局限性以及会计工作的特殊性,纸介文档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那么,如何在充分发挥纸介文档作用的前提下,又能提高核算效率和核算质量是值得我们研究的问题。对高校而言,收入的账务处理与合同的管理相对应是非常重要的,它直接影响着学校收入的准确性和真实性。目前,纸介文档管理的业务量非常大,对合同、协议及相关文件的管理还停留在只是应用简单的电子表格的初级阶段,并由会计人员兼任。合同与账务的连接对应完全依赖手工登记凭单号码的方式,为日后的查找带来了不便,同时也不能及时掌握某类款项的到款和入账情况是否与合同一致,使财务监督作用的发挥受到限制。

(五)会计人员的管理水平和综合素质不适应新形势的变化和要求

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是保证会计委派制工作顺利、有效运行的重要条件,而对于委派会计人员来说,作为建立健全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参与和执行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尽管目前许多高校从形式上完成了会计委派,但总体来说,熟悉单项业务的人员较多,具有综合业务素质的人员较少;熟悉传统业务的人员较多,了解创新业务的人员较少;熟悉传统操作技术的人员较多,精通掌握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人员较少。这种情况已远远不能适应会计业务发展日趋现代化、多样化、复杂化的新形势发展要求。

二、完善高校会计委派制后,内部会计控制的对策及建议

(一)优化与会计委派制改革配套的信息化工程建设

信息化建设是伴随高校财务改革和应对内、外部环境变化的一项系统工程。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已充分感受到了不论从核算水平还是工作效率方面,信息化建设带给我们事半功倍的效果,同时,我们也越来越发现,不断的改进、优化已有的财务管理软件对进一步深化财务改革和开发新的软件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例如,在账务系统中设置电子签名,实现在审核报销环节中不受地域及人员的限制,使每位财务人员都能及时调出项目负责人的电子备案签名,真正解决身份难以识别的问题。另外,还可以考虑将账务系统与文件管理系统对接,在收入入账时通过录入合同编码,与文件管理系统进行数据链接,这样,在录入一笔凭单时,只要点击相应合同模块,就会查询到该合同涉及的一些相关信息,从而实现资源共享和实时更新,避免形成信息孤岛,防止相应款项的多计或漏计。

(二)完善二级单位的经济责任制,强调报账员的财务职责

会计委派制以后,财务人员不再隶属于二级单位,各院系也不再享有对财务人员的人事管理权,所以在实际操作中,二级单位通常根据工作的需要外聘报账员从事本单位经费的具体借款、报销等相关财务事宜。虽然报账员不是学校正式的财务人员,但是从事的却是与财务密切相关的工作,通常报账员的工作环境决定了其能够相对清楚的接触和了解单位的经济活动及实际情况,并对原始票据的真实性、合法性能够做出一定的判断。所以,进一步完善二级单位的经济责任制对完善学校的监督体系也非常重要,即明确单位负责人对报账员的行为负责,强调报账员的知情举报等方面的财务职责,并由财务处对报账员的业务及职业道德做统一的宣传和培训。

(三)加强固定资产与存货管理,提高核算水平

建立健全资产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学校资产管理系统。比如在现有的资产管理系统基础上,增加组合固定资产管理模块,资产使用单位在分次购置组合固定资产时,仍然需要按照固定资产管理要求建立组合固定资产卡片,自动生成组合固定资产编号,例如0603285-1、-2、-3,经办人持组合固定资产建账证明到财务处办理报销手续,资产组合完成后,由设备处统一核定并出具最终的固定资产建账证明作为到财务处办理相关手续的依据,保证财务入账的准确性。另外,加强存货资产的管理。将大额的存货(单位金额在800元以上的实验用品或材料),也纳入学校的资产管理系统进行管理,由各单位根据自身权限在资产管理系统的相应模块中负责建账、统计等工作。通过网络连接,设备处可以随时查看数据进行监控,并且在审核报销环节中,应由各单位出具存货建账证明,经办人持该证明及发票到财务部门办理报销手续,避免前面提到的财务人员无法识别是否需要建卡的固定资产范围的现象发生。

(四)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与管理,提高会计队伍的综合素质

首先要提高会计人员的思想素质,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树立为教学、科研服务的思想,热爱财会工作,坚持原则,清正廉洁,客观公正,保守职业秘密;其次,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能力。鼓励会计人员学习涉及金融、税收、外语、计算机等各种知识,培养会计人员敏锐的洞察力,组织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通过各种专题讲座、工作经验交流会、定期业务知识培训等形式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和管理水平。

企业集团会计委派制利弊观 篇11

摘要:会计委派制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出现的会计管理模式,实践证明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提高了会计信息质量,但其也存在诸多的问题,笔者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粗浅的建议。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监督;管理

会计委派制最早于八十年代后期出现在湖北襄樊等地,近些年来开始迅速地向全国各地蔓延。会计委派制是顺应当时会计信息严重失真、国有资产严重流失、预算外资金管理失控等现实情况下产生的。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对强化会计监督、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反腐倡廉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其出现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存在一些问题和缺陷,需要探索逐步完善以适应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

一、会计委派制的利观

1、实行会计委派制能充分发挥会计监督职能,有利于防止会计信息失真。企业集团内部执行会计委派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虚假的会计信息。会计委派制下,单位行政领导和会计监督职能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委派会计人员受命于上级单位,人事等方面不受被派驻单位左右,两者利益的不相关让委派人员能排除各种干扰,敢于行使职权,改变“领导定调子、会计填数字”的现象,从而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确保集团整体利益的实现。

2、会计委派制有利于集团财经制度的有效执行。企业集团涉及业务范围广,地域范围宽,实行会计委派制能使集团下发的财经制度得到及时有效的执行,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保障制度的执行效果。因委派人员主要由上级单位考核,从而促使委派人员从自身利益出发,积极推动制度的执行,出现问题也能及时向上级单位反馈,很好的起到事前控制的效果,降低既成事实、法不制众情况的发生概率。

3、会计委派制对提高会计队伍素质有积极作用。现在的老国有企业,会计队伍整体年龄偏大,且会计人员长期从事一种岗位,不熟悉其他岗位业务,虽然今年来不断吸收新鲜血液,但人才的培养需要时间,而会计委派制一般会采用竞争上岗形式,将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和工作业绩、自身利益联系起来,从而培养竞争意识,敦促会计人员不断学习进取,采取多种途径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有效避免由于业务水平不高导致的记账不规范、账务处理混乱等现象发生,有利于在整个财务系统形成一种学习型氛围,提高会计队伍整体素质。

二、会计委派制的弊观

1、会计委派制与现代企业制度背离。会计委派制目前仍处于一种探索阶段,与现行的一些法规相冲突,到目前为止,实行会计委派制仍缺乏法律依据。公司法规定,国有企业单位的财务负责人由单位领导任免,有限责任公司、股份公司的财务负责人由董事会聘任或解聘,会计法规定,单位负责人对本单位的会计工作和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完整性负责。而现行会计委派制由上级单位委派,这与法规是不相符的,所以如何解决会计委派制与现行法律的衔接问题是首先要考虑的。由于会计委派制是对会计管理制度的一种改革,牵涉方方面面的利益关系,委派制度必然会触动一些人的利益,因此委派制的推行一定会有阻力。

2、经营者与委派会计人员的责权不对等,利益不均衡。委派会计人员同时接受上级和经营者的双重领导,与现代企业管理原则不符,会计人员必将处于两难境地。从经营者角度讲,由于利益驱动,经营者往往会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从而有动机将委派会计人员摆在企业的对立面而将其架空,使得会计人员虽有监督头衔却无法有效行使监督权力。从会计人员角度讲,委派会计人员是作为所有者的代表,以独立于经营者的身份参与企业经营活动,拥有相当大的权利和责任,而实际上在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的地位永远是个配角,会计人员出于一种非常尴尬的境地,这种双方权责不对等的情况加上企业内部制约机制的弱化,造成委派人员起不到有效的监督作用。

3、会计委派制弱化了作为会计的管理职能。会计委派制强化了会计的监督职能,却弱化了会计的本质职能,即管理职能。过渡的监督可能造成委派人员和被派驻单位利益相互冲突,造成经营者抵触心理,挫伤经营者工作积极性,而会计委派人员双重身份的尴尬境地也很容易产生消极对待工作心理,未行使好企业管家的职能。

4、委派人员与被委派单位行政关系协调问题。在行政管理上,委派人员受委派单位的领导和管理,是被委派单位的外部成员。因此,虽然会计委派制赋予其参与被委派单位业务活动的权利与义务,但是在实践中很难实现。从组织行为学分析,委派人员和被委派单位内部的非委派人员属于两个群体,存在着本能的敌对。因利益的不一致,也有可能造成两个群体间矛盾激化。被委派单位如果不提供良好的合作,委派人员的工作将难以开展。

三、如何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派制

1、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是基础。现在很多企业组织机构复杂,但组织机构不合理、不完善,组织机构上的漏洞给有心人有机可乘,因此降低会计信息失真的基础是建立一个合理的组织结构。合理的组织机构应是一个相互制衡、调理清晰、职责明确的机构,以减少管理环节上的漏洞。

2、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关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会计管理体制已不能适应新形式,改革刻不容缓。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有利于防止会计信息失真的发生,尤其在近几年国有企业做大做优做强情况下,企业管理跨度大、管理任务重,如何有效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是关键。

3、明确委派会计职责和权限,消除抵触心理。首先,应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做到权责对等,让经营者放下戒心,积极配合;其次是委派会计人员应摆正心态,积极跟被派驻单位领导沟通,消除被派驻单位领导的抵触心理,作为一名会计委派人员,不仅仅是来监督企业生产经营的,还是企业的一份子,应站在企业的角度为企业积极出谋划策,做到管事不主事,监督不干预。

4、加强委派人员培训。委派人员的胜任能力非常重要,合格的委派人员才能真正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选拔被委派人员要高标准,严要求。在选派会计人员时应以“考核管理,对不称职的被委派人员随时清除。会计实行委派制其目的是加强会计核算和监督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要达到这一目的,必须加强培训,培养综合性会计人才。

笔者认为,会计委派制存在先天不足,要解决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问题不是仅仅执行会计委派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的。但会计委派制作为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对扭转当前会计造假、防止会计信息失真问题仍是一种有益的尝试,也取得了一定的效果。随着现代企业的发展,会计委派制将何去何从,这仍然是一个不断探索、不断总结、不断完善的过程。(作者单位:中国铁建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我国会计委派制的研究[J].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2004,(4)

[2]对会计委派制与内部控制制度的深入思考[J]. 财经问题研究,2003,(1)

上一篇:大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下一篇:故障诊断信息量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