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委派制实践研究

2024-09-30

会计委派制实践研究(精选8篇)

会计委派制实践研究 篇1

高校会计委派是高校为了更好地规范财务管理制度, 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和监督机制, 向学校所属单位委派会计人员, 并授权会计人员管理所在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制度。委派会计人员的来源主要是原单位产生或其他单位选派, 由高校财务处集中管理和调用, 委派的会计人员主要担任单位的财会负责人、主管会计等。笔者调研了某高校的会计委派实施情况, 该校2009年开始实施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会计委派制, 其会计委派核心是制度统一、资金集中、信息集成和人员委派。

一、会计委派的基本情况

(一) 实施会计委派的主体

第一种形式是学校, 会计委派是财务总监的身份, 对校方负责, 独立行使财务管理监督权, 对校办企业、集团公司实施财务控制, 对其发展方向起导向作用;另一种形式是学校财务处, 会计委派人员的职务任免、职称晋升、考核、人事档案等由学校相关部门管理, 工资、学校津贴、酬金及奖金由学校统一管理和发放, 财务处负责执行管理会计委派人员, 但占用其所在单位的编制。

(二) 实施会计委派的客体

根据单位的规模或岗位的重要性、需求性, 该高校校办企业后勤集团、科研经济活动量大的二级单位如学院, 相对独立做账的附中、附小、学会、基金会、俱乐部等。由图1可知, 学校对全校资产进行宏观管理, 享有占有、使用和依法处置资产的权利, 学校产权明确, 各单位各自行使其权利, 学校资源配置也相对有效, 利于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

(三) 实施会计委派的对象

即委派的会计人员。该校实行会计委派制只是选择部分会计人员进行委派。

(四) 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制度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型财务管理体制, 其实质就是集权下的分权, 财务处对学校所属单位在财务上所有重大问题的决策方针与处理原则上实行高度集权, 各所属单位则对日常经营活动具有较大的自主权。

(五) 委派会计的权限

审核被委派单位发生的日常经济活动凭证、预算项目经济活动凭证、科研经济活动凭证以及对财务处或对外报送的各类财务报告, 并与单位管理层共同确认其真实性、合法性, 监督检查各项财务运作和资金收支情况, 对重大财务收支项目, 与单位主管负责人联签批准, 参与拟订被委派单位的年度预、决算方案, 参与审核被委派单位的重大经济合同和新项目建设可行性报告。

被委派单位的具体职责与权限应根据学校财务处委派的侧重点和派往单位的情况而定, 并在委派合同中明确规定, 同时还需要根据委派会计的责权确定业绩考核标准, 在委派合同中以明晰、量化的条款表述, 以充分保证委派人员有依据地独立开展会计监督和会计服务工作。

(六) 实施会计委派的实质

随着校园经济活动日益综合多变, 财务管理体制与会计核算内容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为了解决财务管理工作出现的问题, 通过改革传统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 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 以帮助学校实现其目标。

二、会计委派制的实践运用

(一) 委派会计的管理模式

集权与分权相结合的垂直管理;学校实行统一管理, 集中核算, 分级管理。对后勤产业集团、科技开发公司等实行财务总监;对科研活动量大的单位实行财务派出会计;对高校的学会、基金会、工会、俱乐部、专利所等业务量较小的单位, 采取代理记账形式。

(二) 会计委派制的成本

管理费用是实行会计委派制必然发生的, 也就是监督成本和决策的相关成本, 是会计委派制的直接成本, 包括被委派的会计人员发生的人事考核、办公等费用, 以及为维持会计委派制执行的机构人员的工资福利支出。机会成本, 即如果不委派会计而节约的成本, 包含信息成本和或有事项成本, 即委派会计不认真履行职责而造成的信息虚假或经济损失, 是会计委派制的间接成本。诚信成本, 即委派会计不遵守职业道德和不认真履行职责而造成的信息虚假或经济损失。

(三) 会计人员的情况

委派会计人员代表学校行使对被委派单位的会计监督权, 同时承担被委派单位会计核算工作。会计人员的知识能力和业务素质直接影响着日常的财务管理工作, 除了重视廉政建设教育外, 亦十分重视内部控制, 建立岗位责任制、集体决策制, 保证财务工作廉洁高效开展。某高校拥有13个委派会计单位, 占全校机关部处的少数, 被委派人员在其所属单位能够掌握单位经济活动的总流程, 能够督促该单位各项目负责人加快项目进度, 保证年度计划按期完成, 在资金使用上提高效益。对“985工程”、“211工程”等专项资金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清理暂借款进行催还;对过时项目进行调整等强化了内部控制, 确保学校资金的安全高效使用。

(四) 会计委派与被派往单位的利益关系

研究会计委派与被派往单位的利益关系, 须了解被派往单位的核算方式、财务管理模式以及其目的是否与学校的办学目的一致, 如表2所示:

从表2可知, 校办企业是学校事业体制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 有利己行为的动机, 因此可以随意调整利润, 隐瞒和截留收入, 学校实施会计委派制干预了其自主权中的经营权, 委派会计人员在保证基本日常经济活动不违法、维护学校利益的同时, 可能抑制企业的创新管理, 降低校办企业的盈利水平。后勤实体是利用校园资源最广泛的单位, 可以占用学校的大量固定资产及人员资源, 是学校财务和企业财务的混合体, 既按照事业财务准则及会计制度进行管理又兼顾企业财务制度管理, 委派会计人员在针对其将学校公用资源“合理化”私用, 将创收收入不上缴转作“小金库”等操作过程中, 会触及到与实体产生利益矛盾的灰色地带。学院根据预算分配经费过程中, 对利用学科优势办班培训按比例分享资金使用权, 老师的科研经费应上缴一定管理费, 学院、老师为了追求自身经济效益, 会隐瞒收入和经费, 委派会计人员会阻止其逃避上缴学校管理费, 也引起利益矛盾。

会计委派的实施对不同的客体利益有冲突, 只有合理地协调相关者利益, 完善分配制度, 才能保证会计委派制度的顺利推行。

三、会计委派制的积极作用

(一) 有助于会计人员履行监督职能

会计委派制是外部会计监督的形式, 实行会计委派制能规范会计核算工作, 将会计人员角色外部化, 赋予其所在单位的监督职权。作为委派的会计人员, 除了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外, 更多地要帮助被委派单位加强财务管理, 规范预算资金和财政资金使用, 并参与所在单位年度预算, 促使其目标与学校发展计划一致, 并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准确, 防止“三乱”及私设“小金库”等问题的出现。

(二) 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

实行会计委派制度, 有利于增强会计人员独立履行职能以及提高会计人员业务水平。日常工作中不可避免地出现各种复杂问题, 委派会计的独立性让会计人员在处理问题时主动去思考问题, 积累丰富的工作经验, 准确进行判断。在处理委派主体和派往单位的发展关系时, 注重局部与整体的关系, 以学校利益为重, 降低学校的财务风险。

(三) 整合资源

会计委派制度有利于统一会计核算口径, 资源整合统一化, 会计信息共享, 经验交流, 节约人力、物力;会计委派制度实现报账便捷, 促进各单位科研成果转换, 并促进发挥利用社会资源积极性, 利于节约型校园实践。

(四) 提高工作效率

和谐的委派关系一方面有利于提高财务管理的科学化程度, 使得财务决策公开、公正、透明、合理, 另一方面, 有利于减少财务管理过程中各级财务关系之间的摩擦, 理顺各财务主体权益, 提高工作效率。该校实施会计委派前后对比如表3所示:

四、会计委派制的局限性

(一) 委派制相关后续管理不够完善

委派手续太简单;有关委派人员的职能界定、工作汇报等相关工作方式仍没有明确, 考核、福利、后续教育等管理没有负责到位。

(二) 成本效益难以量化, 关系难以协调实践中很难寻找微观

资料数据证明会计委派制的经济效益。从经济学角度分析, 任何一项新制度的采用都必须相应地分析其投入产出之比, 如果花费很高的成本, 并没有收到相应的效益, 那么, 这项制度至少是不经济的。此外, 委派主体与被委派单位之间出发点及目的不同, 利益错位, 客观上导致委派会计职责权限难以明确, 致使委派会计与被委派单位的关系难以协调。

五、会计委派制的完善建议

(一) 进一步完善会计委派管理制度

在制度上, 财务处制定统一的会计委派管理制度, 明确财务管理权限及收益分配方法, 各所属单位应遵照执行, 并根据自身的特点加以补充。在日常经济事务中, 各所属单位围绕学校发展战略目标, 在遵守财务统一制度的前提下, 可自主制定各项决策。为避免配合失误、明确责任, 财务处应与各单位协商具体处置方法。实行会计委派制必然涉及到会计人员管理权限和会计监督职能的调整, 学校财务处必须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制度, 使之有利于高校整体财务管理体制、有利于各单位行使自主权、有利于会计人员依法行使监督和管理权。学校财务处应根据会计管理工作的总体要求, 制定一套完善的管理制度, 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细则, 进一步完善现有的财务制度。

在管理上, 利用各单位的优势, 对部分权限集中管理, 对委派人员实行完善利益脱钩与定期轮换制度。学校财务处拥有对所有财务委派人员的人事晋升及经济利益的双重考核权利, 否则委派人员虽然使得原处于同一利益共同体的单位领导和会计人员实现了相互分离, 客观上减少了会计人员与单位领导串通舞弊现象的发生, 但它并不能从根本上杜绝这一现象的发生。

在委派手续上, 应与被派往单位共同以正式文件的形式对委派会计人员的责权利作出明确规定, 使委派人员在执行国家财经制度的同时, 自觉地参与所在单位的日常经济管理工作, 既能维护学校利益, 又能协助好所在单位的领导。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离任审计制度, 委派会计在某一单位任职期满进行交流时, 务必进行离任审计, 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委派会计的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 加强财务管理, 协调双方关系

创建和谐的委派关系, 有利于加强高校内部财务管理水平, 从预算分配、日常收支到年终决算, 实现财务管理的和谐, 各单位严格遵循“开源节流, 节约校园”的原则, 严格贯彻执行国家、学校财务管理规章制度, 必须按管理层次将收入、控制支出的权利和责任落实到岗位、落实到人, 各司其职, 各负其责。

参考文献

[1]财政部会计司、监察部办公厅编:《改革与创新——会计委派制实践》, 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2]吕艳梅:《给予高校财务改革下的会计委派制研究》,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2009年第5期。

会计委派制实践研究 篇2

2006-11-27 9:39 马新勇

摘 要:文章系统介绍了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现状,阐述了实施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总结并肯定了近几年推行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成效,同时针对会计委派制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关键词:会计委派制 会计公司 委派考核 离任审计

一、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的现状

1.会计委派制的主要形式。我国各地会计委派制的推行,大体上可归纳为三大类:(1)对行政事业单位委派。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委派制的实施可概括为“直接管理”和“财会集中制”两种形式。一是“直接管理”形式。即以地方政府的名义向所属的行政事业单位直接委派会计人员。二是“财会集中制”形式。即在基层区、县、乡(镇)成立行政事业单位财务会计核算中心,融会计服务和监督管理为一体。(2)对国有企业委派。各地对国有企业的会计委派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是对国有大型企业委派财务总监;二是对国有中小型企业委派会计负责人;三是企业集团内部委派制。(3)对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委派。乡镇集体企业和农村经济组织的会计人员委派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由乡镇政府对乡镇企业委派会计主管人员;二是实行账目集中核算管理。

2.我国实施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明显成效。会计委派制经过几年的实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人员的理财环境大大改善,会计监督得到加强;二是稳定了会计队伍,提高了会计人员素质;三是加强了国有资产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国有资产的流失;四是有利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治理“三乱”、私设“小金库”等问题;五是为从源头上制止铺张浪费、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提供了可能,有助于推动党风廉政建设和社会风气的好转。六是强化了会计监督,提高了会计信息的质量;七是会计人员职业责任感和监督意识得到增强。

3.会计委派制的不足之处。会计委派制使会计人员摆脱了与服务单位之间的依附关系,在制止或防范会计信息失真、国有资产流失等方面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但它也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一是缺乏有力的委派会计管理机构;二是会计委派制缺乏明确统一的规定;三是会计委派制的相关配套制度不健全;四是委派会计的职责和权限不够明确;五是委派会计的后顾之忧没有真正解决。

二、完善会计委派制的对策及建议

1.统一思想认识,保证会计委派制顺利建立和实施。充分利用多种媒体宣传会计委派制的目的和意义,采取座谈、咨询、培训等方式,介绍会计委派制实施的操作步骤和取得的显著成效,提高委派各方的思想认识,使大家充分认识到,会计委派制是保护国家利益、企业利益、职工利益和对社会负责的重要措施,是适应激烈竞争、堵塞漏洞、化解经营风险和稳健经营的需要,是保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一种新型的会计管理体制。

2.加大组织领导力度,搞好协调配合工作。会计委派制是一种全新的会计人员管理体制,不仅涉及到组织、人事、财政等部门改革,而且还涉及到部门利益、单位利益、会计人员利益的调整,因此领导重视是实行会计委派制工作的强有力的组织保证。实践证明,会计委派制的顺利推行离不开各级政府的得力组织,离不开领导的支持和关心。

3.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相关制度、法规。一方面要尽快出台《会计委派制试行条例》,全面规范会计委派的法律操作及监管、保全事宜。另一方面要尽快修改和完善与会计委派制不相协调的法规条款。具体地讲,首先完善《会计法》的有关规定。在规定政府财政部门可以统管委派会计的工作中,应突出享有对企业会计人员行使人事调聘委派权等。在规定各企业负责人享有财务自主权的同时,还应突出企业必须无条件接受会计委派机构所派遣的会计人员;其次完善《公司法》、《企业法》的有关款项。主要是修改这些法规中有关会计人事任免权的规定,对相关的会计职责、权限重新界定与划分;第三应在其他相关法规中明确规定会计委派机构与各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之间存在着一种统管与统派的关系,并强调指出,实行政企分开,并不是放弃政府对行政企事业单位的宏观调控与监管,相反政府更应该通过对会计人员的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的统管统派,以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遏制由会计行为所滋生的各种奢侈浪费及腐败行为,使会计改革及会计操作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4.明确会计委派制的实施范围和形式。在具体实施中应区别国有单位与非国有单位、企业与非企业,分别采取不同的模式。对行政事业单位委派会计人员,尤其是山东章丘市、湖北沙市、宜昌等地对行政事业单位采用的“会计委托代理”或“零户统管”等模式,经过实践的检验和理论的论证是符合市场经济发展方向和政府机构改革要求的新型的会计管理体制,各地可以借鉴。对国有企业委派财务总监的做法也具有推广的价值。

5.成立独立的会计公司,担任会计委派工作。一是会计角色拆分为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二是组建行业自律组织;三是出台服务收费制度。

6.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职权范围。委派会计人员作为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派出的产权代表,其主要职责为:监督派驻单位执行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的情况,对未能发现和制止其违反国家财经政策和法规的行为承担相应责任;监督派驻单位的财务会计活动,对其财务报告的真实性、合法性负责;监督派驻单位资产的营运情况,对造成的资产流失承担相应责任。与其承担的职责相对应,委派会计应拥有的权限是:有权对每项会计业务进行审核,并签署意见;有权参与拟订派驻单位的预算方案和分配方案;有权参与派驻单位的重大财务收支、投资和其它经营决策活动;有权审核派驻单位的财务报告,并与有关的行政领导人共同保证其真实性、合法性等。

7.明确委派会计人员的性质。实行会计委派后,会计人员将脱离原所在单位成为会计管理机构的人员,其人事关系、工资关系、各项福利理应由其统一管理。要采取“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来确定委派会计人员的身份。

8.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制度。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是确保委派会计人员始终保持敬业精神,提高业务素质,逐步完善委派会计人员后续管理工作的重要手段。

9.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拔、聘用制度。对委派的会计人员要求具备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双重条件。在业务素质上,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水准以外,更要强调其会计工作的实践经验。因为作为委派的会计人员,除了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外,更多地要帮助被委派单位加强财务管理,规范预算资金和财政资金使用,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在工作中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各样的复杂问题,这就需要会计人员凭借丰富的工作经验及准确的判断力去应对。

10.完善利益脱钩与定期轮换制度。

11.建立健全会计委派制的离任审计制度。委派会计在某一单位任职期满进行交流时,务必进行离任审计,以客观、公正地评价委派会计的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会计委派制实践研究 篇3

铜梁县位于重庆市西北部, 县域面积1343平方公里, 辖25个乡镇、3个街道, 269个村, 人口82.42万。其中:农业人口67.47万人, 占总人口的81.86%。全县有乡镇卫生院27个, 其中:中心卫生院10个、一般乡镇卫生院17个。会计委派实施前, 由于乡镇卫生院基础差, 底子簿, 业务不景气, 另外县财政对乡镇卫生院的投入十分有限, 以致乡镇卫生院的经济状况较差:27个乡镇卫生院中, 三分之一略有结余, 三分之一能正常运转, 还有三分之一亏损。乡镇卫生院职工待遇普遍较低, 平均月工资仅1300元, 最低的不足400元, 个别乡镇卫生院拖欠职工工资长达半年之久。在财务上存在管理不到位、开支不透明、核算不规范, 财务监督形同虚设等问题, 而单位管理者缺乏财经知识, 对存在的问题未有妥当的应对措施。

二、具体做法

(一) 开展调研, 制定方案

2008年初, 县卫生局与财政局一道, 先后组织人员深入乡镇卫生院调研, 并借鉴友邻区县实施乡镇卫生院会计委派工作的成功经验, 制定了《铜梁县卫生系统会计委派实施方案》。为规范管理, 加强监督, 还制定了《铜梁县卫生系统委派会计考核办法》、《铜梁县卫生系统财务支出管理联签制度》等相关配套文件, 为会计委派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制度保障。

(二) 稳步推进, 认真实施

铜梁县实施乡镇卫生院会计委派工作分两步走。2008年8月1日, 成立铜梁县乡镇卫生卫生院会计委派中心, 从基层抽调5名专业会计到中心工作, 对11个卫生院进行会计委派试点。2009年4月1日, 对其余16个乡镇卫生院实施会计委派, 再次从基层抽调8名会计人员充实委派会计队伍。至此, 全县所有乡镇卫生院都实行了会计委派。

(三) 采取措施, 严格管理

1. 对委派会计的性质、待遇等作了具体规定

委派会计抽调到卫生局后, 本人身份不变, 档案、人事等由原单位管理, 工资待遇由县卫生局统一发放, 不与核算单位和原工作单位发生经济利益关系。这样, 既保证了委派会计工作独立性, 又调动了委派会计工作积极性。

2. 在落实委派会计待遇的同时, 对委派会计的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要求委派会计每周必须到核算单位工作3天以上, 每月、季、年按要求及时向卫生局、核算单位报送会计报告。

3. 根据实施方案, 委派会计实行双重管理、统一考核

委派会计在核算中心办公时, 执行卫生局机关工作制度。在核算单位办公时, 执行核算单位工作制度。月末由核算中心与核算单位核对委派会计考勤记录。年末, 委派会计填写年度考核表, 核算单位签署考核意见, 卫生局下考核结论, 确定考核等次。

三、取得的成效

(一) 有利于《会计法》的贯彻落实

实行会计委派集中核算后, 会计人员跳出“本单位”的圈子, 使会计核算与监督实现有机结合, 有利于更好地贯彻执行《会计法》。

(二) 规范了会计核算, 强化了会计监督

实行会计委派集中核算后, 一方面规范了会计核算, 提高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另一方面强化了会计监督, 增强了乡镇卫生院的自律观念和遵守财经纪律的意识, 一些不合规、不合理、超标准的支出明显减少。

(三) 会计工作重心由会计核算向财务管理转移

实行会计委派后, 着重抓了两点:一是委派会计为院管会成员进入医院管理层, 参与医院重大经济事项的决策;二是实行财务支出管理联签制度, 对基础设施建设支出、专用材料支出及一次性开支在2000元以上的必须先由委派会计审核签字后, 再由单位主管领导签字报销。通过工作重心转移提高了单位财务管理水平。

(四) 增强了服务意识, 提高了工作效率

实行会计委派后, 一是切实增强了为核算单位服务的意识, 委派会计实行现场办公, 方便了核算单位报账、结账;二是委派会计作为卫生局和核算单位之间的“信息交换纽带”, 扮演着传达与执行双重角色。卫生局布置工作任务到核算单位更加快捷、高效, 收集财务数据、资料更加迅速、准确, 核算单位向卫生局反馈工作情况和问题等更加及时, 工作效率和质量明显提高。

四、存在的问题

(一) 有的基层单位领导认识尚不到位

个别核算单位领导对会计委派工作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识和热情,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给与足够的支持和配合, 使委派会计无法全面参与单位财务管理;个别被委派单位的领导认为实施会计委派限制了其财权, 抱有抵触情绪, 容易与委派会计产生矛盾。

(二) 会计主体及责任的定位不明确

实施会计委派后, 一些乡镇卫生院院长认为本院没有了财务及会计人员, 也不再履行会计工作, 因此对财务管理工作

论企业全面预算管理

黄怡

(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四川德阳618200)

摘要推行全面预算管理, 建立完善的预算管理体系, 有助于规范企业内部经济行为,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实现全员、全过程的控制。本文首先阐述了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特点以及必要性, 并结合我国企业全面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 对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 最后提出了改善措施。

关键词全面预算;预算管理;措施

一、全面预算管理的定义和特点

全面预算管理是指企业在战略目标的指导下, 对未来的经营活动和相应财务结果进行充分、全面的预测和筹划, 并通过对执行过程的监控, 将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目标不断对照和分析, 从而及时指导经营活动的改善和调整, 以帮助管理者更加有效地管理企业和最大程度地实现战略目标。全面预算管理是一种重要的管理工具, 能够帮助管理者进行计划、协调、控制和业绩评价, 对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提高企业管理水平, 增强企业竞争力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全面预算管理具有预期性、全面性、目标明确性和指令性四点。预期性是指全面预算在会计年度期初预测整个会计年度的数据;全面预算包括企业经营性业务预算、专门决策预算、财务

不再重视。而委派会计只对原始票据的真实性负责, 至于相应交易的合规合法性则无法保证。单位作为资产的所有者, 其会计主体地位没变, 以至于会计责任和法律责任的界定不清晰。

(三) 保障机制缺乏政策支持

卫生局成立的委派中心没有政府批文, 人员无编制, 13名委派会计系从乡镇卫生院抽调而来, 其编制仍在原工作单位, 一旦行政机关清退抽调人员, 这批人员将首当其冲。委派中心经费也未单独纳入财政预算, 究其原因, 乡镇卫生院会计委派还初于探索阶段, 没有长效性、强有力的政策支持, 这些因素将给会计委派工作带来障碍, 制约了会计委派工作的深入开展。

(四) 委派会计工作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抽调的委派会计虽然都是会计专业人员, 并且有多年的实际工作经验, 但部分委派会计因受原工作环境的制约, 存在工作能力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随着国家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推进, 对卫生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委派会计现有知识已无法满足工作需要。

五、应对措施

(一) 进一步提高认识, 完善会计委派工作

会计委派是一新的会计管理模式, 是加强乡镇卫生院财务管理的重要举措。乡镇卫生院要统一思想, 充分认识会计委派制重要意义, 并严格按制度办事。在实际工作中, 卫生主管部门应不断加以总结和完善委派会计管理办法, 全面推进此项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总预算, 它既能反映企业某一方面经济活动的预算, 也能反映企业资本性支出以及财务资金筹措和使用的预算, 充分体现了其全面性;全面预算的目标明确而不遗漏, 除了目标利润外, 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比率、股东权益最大化也能体现出来;指令性是指企业预算一经确定, 应由公司预算委员会批准, 作为考核的依据, 没有特别的理由不能轻易调整。

二、企业实施全面预算的必要性

(一) 有效管理经营风险

全面预算可以初步揭示企业下一年度的经营情况, 使可能的问题提前暴露, 公司高级管理层可以参照预算结果发现潜在的风险, 并预先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从而达到规避与化解风险的目的。

(二) 进一步加强委派会计工作管理

一是加强对委派会计的监督。用制度和法规约束其行为, 通过工作例会、业务学习等办法指导和监督委派会计工作。二是加强委派会计的考核。从不同角度对委派会计的德、能、勤、绩进行综合考核, 考核结果与奖惩直接挂钩, 促使委派会计严格执行《会计法》, 遵守财经纪律和财务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 使会计核算和监督提高到新的层次。

(三) 加强委派会计人才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会计队伍职业道德教育和行业作风建设, 增强委派会计的责任感、全局观念和服务意识;二是将业务学习贯穿工作和生活, 每月举行1-2次集中学习会, 每年撰写1-2篇论文, 鼓励委派会计参加会计职称资格考试, 要求每名委派会计力争用2-3年时间提高一个职称级别;三是组织委派会计集中培训, 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新的财务会计制度, 同时鼓励委派会计参加自学考试或函授学习, 进一步提高委派会计的学历和综合素质, 提升委派会计队伍整体水平。

(四) 尽快建立乡镇卫生院会计委派长效保障机制

会计委派制实践研究 篇4

高等学校会计委派制即高校内部会计委派制是指高校财务机构向各校内独立核算的二级学院及其它校办产业、后勤集团统一委派会计人员, 会计人员依法进行会计核算, 实施会计监督, 参与二级单位经营管理, 并由财务部门对委派会计统一管理、定期考核、交流换岗、严格监督的一种会计管理制度。其作用主要表现为:

首先, 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 规范高校经济秩序。在会计委派制度下, 委派会计人员由学校财务处统一领导, 在业务上受财务处的监督, 按照统一的财经政策, 统一的财务收支计划, 统一的财务规章制度, 统一调配资源, 统一业务领导“五统一”原则, 履行自己的职责, 这样就理顺了学校与二级单位之间的财务关系。在工作中, 委派人员通过坚持财会原则、依法行使职权在充分支持二级单位依法理财的前提下, 发挥会计的监督作用严格要求二级单位按财务制度办事, 能够有效地维护财经纪律的严肃性, 以减少经济领域的违纪行为和犯罪行为。

其次, 有利于高校“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落实。有些单位随意乱收费、私设小金库, 将应纳入学校账户核算的资金以各种名义和方式截留, 造成资金“体外循环”分散学校有限财力。实行会计委派制后, 委派人员由学校财务处统一领导, 在业务上受财务处的监督, 坚持“五统一”原则工作, 这有利于加强学校宏观控制, 可适当集中财权,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这就保证了“统一领导、分级管理”财务管理体制的落实。

再次, 有利于加强会计监督,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当前高校内部会计信息失真、会计效能偏低的现象已不容忽视, 这严重地扰乱了学校正常的经济秩序, 造成国有资产、集体资产的严重流失, 使学校的经济利益蒙受损失。实行会计委派制后, 理顺了关系, 明确了职责, 被委派会计人员脱离了所在单位的依附关系, 会计人员可以严格执行财经纪律, 依法理财, 避免了行政干预, 能够正确处理好“独立性”与“服务性"的关系并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提高了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保证了财务处理的合理性、合法性, 达到了管理和监督目的。

最后, 有利于加强学校廉政建设, 从源头上治理腐败。近年来, 高校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 贪污腐败现象日益严重, 导致学校资产大量流失, 会计信息严重失真, 财务秩序陷入紊乱。会计职能弱化, 尤其是会计监督职能弱化, 是经济腐败的根本原因之一。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正是针对高校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加强高校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机制创新。

二、当前高校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尽管高校目前实施会计委派制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效, 但由于相关配套措施不够完善及作为委派主体的学校、被委派的单位 (二级单位) 、委派会计之间由于出发点及目的不同, 利益错位等因素, 高校委派制也存在很多问题尚待完善和解决。

1、学校实行会计委派制相应的配套措施不够完善

实行会计委派制后, 会计人员的利益不再与经济实体的利益挂钩, 其工作积极性不可避免地难以提高, 激励机制的作用未能发挥。委派会计人员即使工作效率低, 会计信息等资料不能及时报告, 实体对其也没有相应的约束办法。同时, 所有者对会计人员的利益不能直接控制。这样, 当所有者与经营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会计人员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 往往会偏向维护经营者的利益, 从而损害所有者的利益。

2、目标不一致在不同二级单位中产生不同的利益矛盾

根据约束机制理论, 在缺乏监督的条件下, 由于利己的动机和信息不对称, 二级单位在使用资金的过程中利用信息优势, 选择不利于学校的利己行为, 而此时学校无法接触二级单位的详细财务信息, 对其行为做出具体判断, 必然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由于校办企业是完全独立核算且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实体, 追求企业自身利益的最大化是其最终目标, 而学校的最终目标是实现学校的利益最大化, 两者目标不一致。根据委托代理理论, 作为一个理性人, 当二者的利益发生冲突时, 企业管理者出于利己动机, 就会不惜损害学校利益而保全企业利益。

3、缺乏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 委派会计道德风险存在

会计委派制中, 委派会计处于代理人的位置, 其有自身的效用目标。委托代理制决定了这一效用目标不可能与委派者的效用目标完全一致。目前在激励约束机制上的不足, 可能会使委派会计有道德风险的发生, 从而与二级单位合谋做出损害学校利益的行为。会计人员的特殊身份决定了在被委派单位中所处的地位更加尴尬, 如果委派会计人员的权力扩大, 出于逆反心理, 就会增加与被委派单位协作的难度;相反, 如果会计人员权力较少, 则会加剧委派会计与被委派单位的利益趋同趋势, 从而导致会计与负责人合谋, 损害学校利益。

4、委派会计的职能未能充分发挥, 会计监督效果欠佳

会计委派制的推行, 确实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会计监督这一职能, 使会计人员能相对独立的工作。但完全依赖会计委派去实现对二级单位会计监督、解决财务管理中的全部问题是不现实的。若一味追求完成监督职责, 势必导致委派会计参与经营决策的功能弱化, 甚至成为企业的对立面, 委派会计人员往往在实际工作中被架空, 难以掌握实体的实际经济活动情况, 影响财务管理效率和委派会计工作的开展, 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

三、完善高校会计委派制的对策

针对会计委派制在高校实施过程中显露出来的问题, 笔者认为应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以保证会计委派制的高校的顺利实施。

1. 建立严格的会计委派管理制度, 便于有效监管

会计人员在经济管理体制中被赋予了财务监督的使命, 可是在执行中却没有相应的地位。当然这与会计人员的本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有关, 但根本原因还是体制不健全。为了规范高校财务管理, 正确处理委派人员与二级单位之间的关系, 便于委派会计进行有效监管, 完善会计委派制, 学校财务主管部门要建立健全与之相关及相适应的各种财务管理制度以及内部控制制度, 以规范学校财务管理, 统一会计核算口径, 使委派会计在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时, 有章可循, 有法可依, 避免会计核算的随意性, 保证国家有关政策和会计制度落到实处。

2、制定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中的激励相容约束理论, 学校应在保证学校利益最大化的同时, 尽可能的实现二级单位利益最大化。在坚持“谁投资谁获利”、国有资产保值增值原则的前提下, 制定科学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如:对自考、函授、夜大、MBA/MPA等办班收入, 要根据占用学校资源的多少, 风险责任承担的比例等制定学校与办学单位的收入分成比例。

3、建立切实可行的考核、激励和约束机制, 明确委派会计的职责和权限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的参与约束条件, 委托人的收益在社会外生变量一定的条件下, 主要取决于代理人的努力程度, 而努力程度同收益是成正比的。为使委派会计的收益与其努力程度挂钩, 正确处理好委派人员与被委派单位之间的关系, 使委派人员既能维护学校的利益, 又能调动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成为被委派单位的得力助手, 高校财务部门应尽快制定一套完善的委派会计人员考核、激励、约束制度, 明确委派会计的职责和权限。

4、正确处理好一、二级单位的财务关系

高校实行会计委派制, 会计人员与工作单位的关系发生了变化, 同以前相比有很大差别, 这就需要双方及时调整角度, 相互适应, 正视相互牵制、相互监督的存在, 发挥这种作用的正面效应, 努力消除负面效应, 避免对立起来。委派会计人员应意识到自己是联系二级单位与学校的桥梁和纽带, 要处理好领导与被领导者的关系, 处理好监督与服务的关系, 处理好会计监督与其他监督的关系。

实行会计委派制是在市场经济的形式下, 加强高校财务管理的一种有效手段, 此项制度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促进了会计管理体制的改革, 使高校经济活动进一步走向规范化、制度化、科学化的运行轨道。但是我们要清醒的认识到, 会计委派制并不是解决高校会计监督问题的万能良药, 只是在一定程度上强化了会计基础工作和服务监督, 加强了会计服务功能和目标责任制管理。相信通过会计委派制的逐步推行, 可以改变和完善会计管理体制, 加强高校的财务、会计管理, 促进高等学校会计事业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梁杰, 杨洋.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与实践[J], 商业研究, 2002 (4) [1]梁杰, 杨洋.会计委派制的理论与实践[J], 商业研究, 2002 (4)

[2]王群.浅议高校会计委派制[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12) [2]王群.浅议高校会计委派制[J].经济研究导刊, 2007 (12)

会计委派制实践研究 篇5

在国家对国有资产管理日益重视背景下, 苏州大学在前期已完成对学校非独立法人单位集中财务管理基础上, 于2014年末在学校财务处增设会计委派科, 对学校全资和控股独立法人单位实施会计委派, 并通过优化会计委派形式等举措, 探索构建高效、有序的财务管理新模式。

一、受派单位的界定是落实会计委派的前提

高校会计委派制推行顺利与否, 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派单位的接受程度。目前一些高校的推行方式是谈妥几家实施几家, 或对资金流量大的单位先实施会计委派。而这种做法的后果是会计委派制度推行不彻底, 管理上容易留下一定的风险隐患。

苏州大学会计委派制推行方式是通过顶层设计, 学校发文, 将学校所有全资及控股独立法人单位都纳入受派范围, 从而全面且有效的落实了会计委派制度。

二、委派形式的选择是推行会计委派的有效手段

高校会计委派的主要形式有财务总监委派制、会计主管委派制和成立会计核算中心三种。苏州大学基于对受派单位业务的分类, 拟定了三类能满足管理需求的会计委派形式。一是对规模及经济业务量大的受派单位, 直接委派财务负责人;二是对本市规模小或经济业务量相对少的受派单位, 委派财务主管并实行由会计委派科集中进行会计核算管理;三是对外地经济业务量少的受派单位, 由会计委派科指定财务主管定期上门服务, 负责财务核算与管理。

通过以上三种形式的会计委派, 基本满足了不同类型受派单位财务管理需求。实行财务负责人委派制的单位, 其所有经济事项均需接受委派会计的直接管理;实施另两类会计委派形式的单位, 其所有日常经济事项实际已纳入了财务处集中核算与管理范畴。

三、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择与管理模式是推行会计委派的关键

从各高校会计委派制推行情况看, 影响其成效的一项关键因素是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择。苏州大学财务处根据受派单位的组织类型、业务规模及实际需要, 提出会计委派方案及委派会计人选, 经征求人事处等相关职能部门意见后实施。委派会计人员均来自财务处管理岗位及资深财务工作人员, 人事、组织关系保留在财务处, 工资福利待遇均由学校统一管理和发放并由受派单位全额返还学校。委派会计人员实行财务处与受派单位双重考核制度、定期述职报告制度和定期轮岗制度。

四、制度建设是实施会计委派的重要基础

制度建设是实施会计委派的重要基础, 甚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会计委派制度推行的成败。笔者调研了多家实行会计委派制的高校, 发现绝大部分高校仅对委派会计人员薪酬待遇等有相应文件规定, 对受派单位实施管理的规章制度相对缺失。受派单位存在的诸多问题, 如受派单位对外投资管理问题、重大资产购置与处置问题、合同管理问题、绩效考核问题、受派单位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问题、报销管理问题等, 亟需相关可执行制度加以规范。

通过对受派单位各种问题的梳理, 苏州大学各相关职能部门正在拟定出台《苏州大学对外投资管理办法》、《苏州大学全资、控股独立法人单位重大经济事项管理办法》、《苏州大学全资、控股独立法人单位财务预算管理办法》、《苏州大学全资和控股独立法人单位负责人经营业绩考核暂行办法》、《苏州大学全资和控股独立法人单位负责人履职待遇和业务支出管理规定》等一系列规章制度, 用以规范受派单位财务管理及会计核算, 加强风险控制, 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同时, 各受派单位也同步建立与学校管理制度相对应的各类规章制度。健全的规章制度体系, 使得委派会计人员有章可循, 确保会计委派工作健康、有序推行。

五、学校内部审计监督是实施会计委派的重要保障

据笔者了解, 受派单位以往年度的财税审计均由受派单位自行选择社会审计机构进行审计, 出于关注点不同等原因, 其部分审计报告与国家、学校要求相去甚远。苏州大学在实施会计委派前, 学校审计部门对10家全资和控股独立法人单位进行财务审计, 正是基于审计中发现的问题, 学校决定对全资和控股独立法人单位实施会计委派工作。因此, 加强学校内部审计监督, 不仅为会计委派人员指明管理方向, 而且, 也为会计委派工作顺利实施提供非常重要的保障。

六、结束语

实践证明, 高校推行会计委派制度是规范管理的必然, 是确保国有资产安全的需要。会计委派制工作的顺利开展首先离不开学校领导层的共识与鼎力支持, 其次还需要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健全的规章制度, 从而使国有资产发挥出最大效用, 这是会计委派制度的根本目的。透过苏州大学会计委派制工作的实践与探索, 可以看到, 模式的创新需从实际问题出发;制度的推行需在实践中不断的总结与探索, 唯有如此,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摘要:会计委派制度, 是新形势下高校对其下属单位管理的新举措。本文通过苏州大学在会计委派制推行过程中对受派单位、操作模式、委派会计人员的选择以及管理制度落实等方面的实践与探索, 逐步构建一个管理高效、运作有序、职责明确的高校会计委派制度实施模式体系。

关键词:高校会计委派制,苏州大学,模式

参考文献

[1]孙铁强.高校会计委派制度实施模式研究[J].经济师, 2012 (06) .

会计委派制实践研究 篇6

窑街煤电集团公司会计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20世纪8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按照煤炭企业法规进行的会计核算;第二阶段是90年代初期到2000年, 以财政部颁布的“两则”、“两制”为主要形式和内容, 逐步实现会计核算模式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第三阶段是2000年初, 国家颁布新《企业会计准则》, 恰逢窑街矿务局改制, 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挂牌成立, 企业从“工厂制”跨入了“公司制”, 由于公司下属子公司财务人员中有一小部分在岗人员没有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 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难以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针对这种情况, 公司按照会计委派制的原则改革了财务人员管理体制, 成立会计管理中心, 制定了《窑街煤电有限责任公司会计委派管理办法 (试行) 》、《窑街煤电公司会计委派管理实施细则》和《会计人员日常工作监督管理考核办法》, 在全公司范围内统一试行会计委派制度;第四阶段是2011年底至今, 集团公司在总结10余年会计委派制度经验基础上, 为了进一步加强会计委派管理, 提升集团公司财务管理水平, 在原有制度基础上, 通过修订完善, 形成新的会计委派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会计委派程序, 明确会计监督管理中心管理职责、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二、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实行会计委派制取得的成效

总结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实行近15年的会计委派制度, 从总体上讲, 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度的实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委派会计人员对所属单位的单纯依附关系, 委派会计的职能作用得到进一步发挥, 会计人员素质得到提升, 被委派会计单位的会计核算质量得到有效提高, 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强化;同时形成了对被委派单位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 有效遏制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一) 有效提高了下属单位核算质量, 会计基础工作得到强化

窑街煤电集团实行会计委派制, 出台了会计委派制管理办法, 明确了派驻单位负责人的管理责任, 明确了委派会计人员相对独立的监督地位, 规定了委派会计人员任职资格、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职责和权限, 委派会计人员可以充分发挥“监督、规范、桥梁”作用, 严格把好下属单位会计核算关;委派制管理办法可保障委派人员依法行使职权, 防止因坚持原则而遭受不公平的待遇, 防止下属单位任用不称职或渎职的会计人员, 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切实做好会计基础工作。

(二) 有效调动了会计人员积极性, 提升了会计队伍素质

窑街煤电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管理办法中明确规定了一般会计人员和会计主管的任职资格, 规定委派会计人员根据工作需要实行定期或不定期交流, 会计主管在派驻单位连续工作时间一般不超过三年, 原则上三年后由会计监督管理中心交流到另一单位担任会计主管;一般工作人员视其工作实际在考虑业务连续性的前提下, 进行不定期轮岗或交流。经过交流或不定期的轮岗, 会计人员可以接触到不同类型的业务, 学习不同类型经济业务事项的处理方法、流程。集团公司制定了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及奖励与惩处办法, 使一批业务能力较高、责任心较强、遵守职业道德、具有良好品质、工作作风及一定组织协调能力的人员脱颖而出, 有效调动了会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三) 形成了对被委派单位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 有效遏制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集团委派会计人员在会计监督管理中心在册, 劳动人事由会计监督管理中心统一管理, 委派会计人员的工资奖金及各种津贴、补贴由集团公司会计监督管理中心统一管理发放, 其人事管理独立于被派驻单位。同时, 集团公司明确规定了派驻单位负责人的管理责任, 一方面要求其指导会计人员和其他人员执行《会计法》, 保证会计资料合法, 真实、准确、完整和会计人员的职权不受侵犯, 另一方面要求其不得阻挠、干预会计人员开展正常的会计业务;不得另行设置财务机构和在委派会计机构安插人员或刻意隐瞒经济事项;不得授意、指使、强令会计人员伪造、编造和故意毁损会计凭证、会计账表, 篡改会计数据, 编制虚假的财务会计报告。从而从制度上形成了对被委派单位领导的监督约束机制, 有效遏制了各种违法违纪行为。

三、窑街煤电集团公司实行会计委派制存在的问题

(一) 委派会计责权利上的不对等性

在调查中窑街煤电集团委派会计人员普遍感到在实际工作中所负担的责任要明显大于所赋予的权力, 同时在责任明显加大的情况下相应的待遇却没有得到提高, 形成了“责”大于“权”、“权”大于“利”的责权利不对等的格局。这种在责权上存在的不对等性, 导致了部分委派会计人员心理上的不平衡, 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委派会计人员工作的积极性。

(二) 集团公司与被委派单位关系协调有不到位之处, 会计委派取得的成效与预期目标存在差距

委派会计人员受集团公司会计监督管理中心和被委派单位双重领导, 调查中委派会计人员有时感觉工作难以适从, 不能完全达到委派目的, 特别是个别被委派单位领导对会计委派制工作的重要性、必要性缺乏认识, 受单位利益驱动影响, 在实际工作中没有给予足够的支持和配合, 使委派会计处境尴尬, 无法参与单位的经营管理, 致使会计委派制达不到预期效果。

(三) 委派会计人员素质的不同一性

从目前集团公司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人员的素质现状看, 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管理基础的单位中, 会计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还是比较明显的。这种业务水平上的参差不齐, 造成了委派会计人员业务素质的不同一性, 因而又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委派单位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后续管理的难度。

四、完善企业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的若干看法

(一) 建立健全集团内部委派会计的再监督机制和审计制度

通过加强审计对会计的再监督, 不仅是从更高层次上规范会计人员的行为, 而且是从内、外部审计相结合, 杜绝企业提供虚假会计信息, 以确保委派的会计人员顺利行使职权。委派会计在某一单位任职期满进行交流时, 务必进行离任审计, 以客观、公正的评价委派会计的工作情况及存在的问题。

(二) 加强和规范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后续管理

强化对委派会计人员的后续管理工作, 首先要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考核机制, 对委派会计人员的业绩进行日常和定期相结合的考核管理, 并使之与奖惩机制有机地联系在一起;其次, 要加强对委派会计人员进行继续教育的有效方式, 在此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制定培训计划、确定培训内容并组织好各类培训工作, 以解决委派会计人员素质的不同一性的问题;再次, 要充分运用追踪问效等手段去及时了解和掌握委派会计人员的工作进展情况, 同时还要考虑如何在可能的前提下积极帮助其协调和解决在工作中所遇到的困难及问题。

(三) 协调好各方面关系, 确保会计委派制取得实际效果

会计委派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 涉及整个集团公司, 影响力大, 是人事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 仅靠集团公司几个部门的努力并不能创造实施会计委派制的必要条件, 诸如集团公司与下属单位之间权力划分与协调配合问题, 委派会计的地位及待遇问题等等, 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必须通过持续不断的宣传, 引起各级相关领导、人员的充分重视, 既要解决宏观的协调问题, 又要解决具体单位领导的支持与配合问题。同时, 作为委派会计也要处理好与集团公司、被委派单位领导、被委派单位相关部门之间的关系, 协调解决好存在的问题。

摘要:本文以窑街煤电集团公司会计委派制实践为研究对象, 通过对其会计委派制实施背景、取得成效、存在问题的分析, 就完善企业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提出若干看法, 为企业集团内部实施会计委派制度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窑街煤电集团,实践,企业集团内部,会计委派制

参考文献

[1]张学红.石壕煤矿财务管理探索与实践[J].中国煤炭, 2010 (10) .

[2]段丽娜.完善会计委派制的探讨[J].中国经济快讯, 2011 (08) .

现代企业会计委派制管理模式研究 篇7

一、我国企业会计管理体制现状

在传统的经济体制下,我国对企业会计人员赋予了双重身份:会计人员既是从事企业生产经营的管理人员,又是代表国家对企业实施经济监督的工作人员。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化,企业与国家的经济利益关系变得越来越复杂。在这种新形势下,大多数会计人员偏向于企业,服从企业领导意志。尽管某些会计人员试图代表国家利益进行核算和监督,但由于其自身的福利待遇、工资、政治前途均受制于企业经营者,因而让其代表国家对企业经营者的经济活动实施监督是不够现实的,出现“用人单位自我管理为主”的情况,即由各单位自主地设置会计机构,任免会计人员并对会计人员进行日常管理,政府有关部门仅是对会计人员的从业资格、专业技术资格等进行间接管理。在这种现行的管理体制下,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单位,并对单位的行政领导负责。所以,尽管国家一再强调会计监督的重要性,但会计工作中仍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偷税漏税、会计资料不真实等,扰了社会经济秩序,损害了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也影响了会计管理和会计信息作用的发挥。为此,全国很多地区开始改革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推行会计委派制,并逐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世界经济脉搏相适应的会计监督约束机制。

随着财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对企业的管理趋向宏观控制,需要实行会计委派制来加强会计管理环节,补充财政微观管理的空档,完善经济管理体制。当前,国家也需要实施会计委派制来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工作,我国政府部门与会计人员都无法对经营者的行为做出有效的监督,改革现行会计管理制度十分迫切。在此背景下,一种新的会计人员管理模式—会计委派制就应运而生了。会计人员从原单位独立出来,由政府部门或产权单位进行直接委派,由受委派的会计人员代表委派单位监督被委派单位的会计行为和经济活动,达到保证被委派单位的会计信息真实准确,维护社会经济秩序的目的。

二、基于所有者身份下的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模式分析

会计委派制又称会计人员委派制,是政府部门和产权管理部门以所有者身份委派会计人员代表政府和产权管理部门监督国家单位或集体企业资产经营和财务会计情况的一种制度。

财务总监制度是西方现代企业制度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在西方国家,作为企业所有者的董事会,向所经营的企业派遣财务总监,参与企业经营,但不干涉企业经营,监督和约束企业经营者。在我国,财务总监制度,是指国家以所有者身份凭借其对国有企业的绝对控股或者控制地位,向国有企业、国有控股企业和国有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直接派出财务总监的一种管理制度。在企业中,设置财务总监,负责对所属企业资产进行全方位宏观管理和监督。财务总监的任职资格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和规定程序任免、考核、奖惩。财务总监委派制度有以下两个主要特点:一是财务总监制有利于完善监事会对企业的财务监督。国务院颁布了《国有企业监事会暂行条例》,标志着以财务监督为核心的监事会制度逐步完善,同时也是一项加强财会监督的重要举措。二是财务总监制委托代理理论的科学运用。委托代理理论是规定某一当事人(委托人)聘用另一当事人(代理人)完成某项工作时的委托代理关系的成立以及代理人为了委托人的利益应采取何种行动、委托人应相应地向代理人支付何种报酬。即通过委托人和代理人共同认可契约(聘用合同)来确定他们各自的权利和责任。在完善市场经济过程中,我国把委托代理理论逐步引入企业改革。企业的出资人,经营者和企业内部管理人员就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这种委托代理关系可以表述为:股东作为出资者享有所有权,并把所有权委托给董事会来具体行使,董事会则把经营权委托给企业经理,经理则把日常管理权委托给内设部门负责人。在这种委托代理关系中,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称为企业外部委托代理关系,经营者与内设部门负责人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称为企业内部委托代理关系。当委托代理关系成立后,代理人必须对委托人履行受托责任,即:“使委托人最满意的方式,运用这些资金和资源,完成委托人托付,向他们报告,请求解除责任。”从而达到保护其投入资本的完整无损,并实现增值,持续不断地扩大生产经营规模的目标。委托人必须赋予代理人一定的权利,分享一定的利益,并激励他们努力按照委托人的意图从事生产和经营活动从本质上看,财务总监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产物,其内在机理可以用委托代理理论来加以解释。根据委托代理理论,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是一种基于资产经营责任的委托代理关系,所有者将资产委托经营者管理,而经营者受托承担经管责任。在委托代理关系中,由于经营者与所有者是相对独立的个体,因此二者的利益并不总是相同,所以经营者与所有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对称,经营者有关自己行为的完全信息,所有者则很难了解经营者的行为。而在利益非均衡、信息不对称条件下,往往就会出现代理人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财务总监制的产生是基于对委托代理问题的控制,是对企业法人治理结构的一种完善。基于所有者身份下的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的流程如图1所示:

基于所有者身份下的会计委派制财务总监制的流程

从上图可以看出,企业由其人事管理部门组织、协调并负责选拔财务总监,被委派的财务总监直接进入所属企业董事会,对所属财务核算单位的财务状况进行监管。被委派的财务总监直接对派出企业的管理层负责,并汇报工作。在企业中实行财务总监督制,有利于与企业对下属单位进行财务监管,并能够更快捷、准确地获得财务信息,避免了会计信息失真,提高了企业管理水平,完善了公司治理结构。

三、保证会计委派制管理模式有效运行的对策

(一)将会计委派制纳入法律体系

现行的会计人员聘任制是由《会计法》等财会法规制度所予以规定的,但它在某些方面已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试行的会计人员委派制缺乏相应的法律依据。对此,我们在进行会计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同时,首先要考虑到与会计法规的统一,以法管人,以法治事。

(二)加强会计委派制度建设

为了保证试行会计委派制度工作取得成效,应加强其制度建设。首先,应明确界定委派会计的管理主体和委派主体。委派会计的委派主体是委派会计的派出机构,按照“谁投资、谁委派”的原则,明晰各机构的职责权限,建立完善委派会计人员的各项管理制度。

(三)提高委派会计人员的素质

会计委派制实践研究 篇8

关键词:住房公积金,会计科长委派制,积极作用,具体措施

对房改资金业务进行有效地监督和管理, 防范业务风险, 保证各项业务沿着健康的轨道发展一直是大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 (以下简称“大连中心”) 不断探索和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若干种管理模式中, 会计委派制是比较成熟和有效的模式。

一、会计科长委派制概况

会计委派制度是指政府部门、产权单位向其所属单位委派会计人员, 授权会计人员监督所在单位会计行为和其他经济活动, 并对他们的任免、调遣、考核、奖惩、工资和福利待遇进行统一管理的一种制度。实行委派制的目的是让执行监督的会计人员与被监督的单位分离, 不存在人事及经济利益关系, 以便具有客观性、公正性。

大连中心一直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住房公积金先进的管理模式, 2006年5月, 大连中心创造性地将委派制引入住房公积金的管理中, 正式开始在所属办事处试行会计科长委派制。会计科长直接接受财务处的领导和监督, 管理指导办事处前台结算业务, 核算和监督办事处的经费收支情况, 定期向财务处报告日常工作及业务检查情况, 及时制止和纠正办事处在财务管理、会计核算及前台业务中的不合规事件, 达到规范办事处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行为, 有效防范会计核算业务及前台业务操作风险的目的。会计委派制在我国并不是新生事物, 但将委派制引入房改资金业务的管理中却是第一次。将会计委派制引入房改资金业务的管理, 并结合大连中心的业务特点赋予其更独特的涵义, 是强化监督制约机制、防范营运风险的一次大胆的、有益的尝试, 它充分体现了“创新发展意识、完善经营模式、控制运营风险、提升管理内涵”的主导思路要求。

二、实行会计科长委派制的积极作用

(一) 会计科长委派制能够最大限度地整合资源, 保障前台业务工作顺利开展

实行会计科长委派制后, 在实施前台统一管理过程中, 能够打破科室和业务归属的界限, 最大限度地整合人力、物力资源, 避免业务交叉带来的多头管理情况。在营业时间内, 前台人员统一接受会计科的领导, 通过受理和办理各项房改资金前台业务, 解释运用政策, 落实制度规定, 提供窗口服务。

(二) 会计科长委派制有利于对办事处进行更为及时、有效的监督

目前, 大连中心在前台实行“统一政策、统一规章制度、统一业务规范、统一操作流程”的管理原则, 但在基层部门执行政策方面尚存在一些细节上的差异, 某些差异很可能是不尽合规的。而办事处对上级管理部门报送或披露的信息具有不完整性和阶段性等特点, 上级管理部门往往很难通过有限的信息来确认是否存在不合规的行为, 即使定期到办事处进行检查, 也只能是事后监督, 不能做到事前或事中监督、控制。实行会计科长委派制后, 会计科长直接参与前台管理, 监督前台各项业务, 就可以及时发现不合规的业务并要求其按照统一规定予以纠正, 使错误行为无法继续进行下去。同时, 可以随时发现问题或隐患向财务处汇报, 便于上级部门及时采取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三) 会计科长委派制可以保障为上级管理部门提供客观、真实的会计信息

在“前台运营、后台管理”的经营管理模式下, 大连中心所有房改资金业务均在办事处前台办理。上级管理部门为了能够更好地对办事处的房改资金业务进行指导和监管, 必须了解并掌握办事处的业务情况。而如何快捷、低成本地获取办事处经营管理活动的信息, 从而指导、约束其行为, 提高政策的执行力, 成为上级管理部门乃至领导层面临的一大难题。会计科长委派制实行后, 会计科长掌握着办事处房改资金业务运行的第一手资料, 对办事处的经营管理信息有着充分的了解;同时, 由于会计科长的人事管理和经济利益独立于办事处之外, 可以客观公正地提供包含着经营管理者行为的真实信息。

三、进一步完善会计科长委派制的措施

(一) 做好全体员工, 特别是办事处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是前提

实行会计科长委派制大大限制了办事处经费支出的随意性, 进一步规范制约了办事处的财务行为, 同时对前台各项房改资金业务的监管也更为直接、有效, 减少了业务办理中不合规情况的发生。所以办事处人员, 特别是管理层一时难以适应, 极易产生抵触情绪, 不支持不配合会计科长的工作, 消极对待, 甚至阻碍会计科长委派制的顺利实施。这也是目前会计科长委派制所面临的最大的难题和障碍。因此, 会计科长委派制要想不断深化, 取得更大的进展, 首先必须引起全体员工的高度重视, 让大家真正意识到如果监督制约机制不健全, 会对房改资金事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 而实行会计科长委派制度, 是加强会计监督和管理的有效形式, 同时也是加强行业内部监督管理的迫切需要。维护了房改资金事业的利益, 最终也是为了维护大家共同的利益。使大家从这一高度提高思想认识, 不要只顾自己眼前的利益, 应该主动担负起监督和被监督的责任, 自觉做好会计科长委派制的工作。

(二) 正确处理好会计科长与办事处的关系是关键

能否处理好会计科长同办事处的关系是会计科长委派制能否顺利实施的关键因素。双方关系融洽, 能够相互支持、配合会使委派制顺利实施并取得良好效果, 达到预期目的;相反, 如果双方关系紧张、矛盾重重, 甚至相互排斥、拆台, 这样不但达不到委派制的预期目的, 反而会使办事处的财务会计工作和前台房改资金业务管理工作陷入更加混乱的境地。所以为了处理好双方的关系, 首先, 会计科长和办事处均应明确各自在经营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双方不能越权办事, 不能相互敌对, 要明白大家都是在为中心房改资金事业这一共同的目标而努力, 具有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其次, 会计科长应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 严格按照规定正确履行职责, 要在充分支持办事处依法自主管理的前提下, 发挥委派人员的监督作用;第三, 会计科长要自身定位准确, 不能把自己放在高高在上的地位, 要有大局意识和服务意识, 积极支持、配合办事处开展前、后台各项业务工作, 寓监督于服务之中, 共同改善和加强财务会计管理和前台房改资金业务管理。

(三) 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是根本

实行会计科长委派制, 委派只是形式, 而根本还在于管理。如果没有从根本上建立健全管理制度, 只是寄希望于会计科长进行管理, 那么委派制只能是有名无实, 其最终结果或是流于形式, 或是将会计科长逼向矛盾的中心。因而, 必须建立起一种以会计控制为主线, 以内部控制、绩效考核为主要内容的现代化的、综合的管理制度。

1.进一步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要尽力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重视内部控制在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 大力提倡和营造一种“控制文化”。一方面所有员工都要正确理解他们在内部控制程序中的作用, 并在程序中充分发挥作用;另一方面, 要加强各部门负责人的自觉控制意识。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 要明确部门负责人应负的责任, 促使中心由上而下共同执行内部控制制度, 推动中心内控制度的健康发展。

内部控制要针对管理的薄弱环节和关键点, 要把会计控制作为主线贯穿于各项管理的全过程, 抓好过程的控制才能把会计控制落到实处。目前, 大连中心已经开始执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 其目的就是为了实现过程的规范。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应与现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的执行文件结合起来, 按照会计控制的要求明确各职能部门和各工作岗位的操作流程和规范, 实现管理过程的程序化、标准化和规范化。

2.进一步完善绩效考核制度

绩效考核作为管理流程中的事后控制, 也应给予高度重视, 绩效考核同样具有控制约束和激励引导的作用。通过绩效考核, 促使建立健全内部控制成为各部门管理者的内在需求, 从而自觉执行内控制度。

会计科长委派制、内部控制、绩效考核三者缺一不可, 而且必须同步进行, 有机结合, “三驾马车”并驾齐驱才能发挥整体作用, 才能达到有效的管理目标。

(四) 建立会计科长委派的长效机制是保障

要保障会计科长委派制长期有效地执行, 必须加强对委派会计科长的后期管理工作, 不断完善委派制度的配套措施, 建立长效机制。

1.要不断加强委派会计科长的后续培训, 不断提高其业务能力和同他人交往的能力, 这两种能力缺一不可。可以建立会计科长后续教育制度, 不断对会计科长进行培训, 提高会计科长的自身素质。

2.要健全委派会计科长的激励制度, 形成一种积极的、竞争向上的氛围。如果对委派的会计科长只有使用和考核, 缺乏必要的激励制度, 会使委派制流于形式。应该促使委派的会计科长积极支持、配合被委派单位开展各项业务工作, 认真做好监督工作, 共同改善和加强财务管理工作。

3.要建立委派会计科长的保障制度, 解决被委派会计科长的后顾之忧。对于强令指使会计科长违反财经纪律、打击报复会计科长等行为, 必须依法进行严惩。

4.要建立委派会计科长的质量保障制度, 通过定向培养、公开选拔、科学考评、定期进行会计科长岗位交流等途径, 保证财务管理部门对基层办事处财务会计工作的管理实施到位。

会计科长委派制的深化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需要意识的不断提升、制度的不断健全、职能的科学划分、机制的有效运行和管理框架的深入调整, 更需要立足“四个统一”管理模式的根本, 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 逐步完善会计科长委派制度, 为住房公积金管理事业做出贡献。

参考文献

[1]谭臻尧等.住房公积金管理实践与创新[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2008.

[2]高一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会计模式的探索之路J].会计研究, 2008 (11) .

[3]黄珺, 凌志雄.中国会计发展与创新[J].管理世界, 2008 (10) .

[4]印巧云.浅析会计委派制[J].事业财会, 2007 (6) .

上一篇:综合应用软件下一篇:丹参高效栽培关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