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应用软件

2024-09-30

综合应用软件(共12篇)

综合应用软件 篇1

摘要:通过对沼气发酵残余物主要应用技术及效益分析得出, 利用当地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及自然条件, 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综合利用循环模式, 具有明显的经济、生态、社会效益, 对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重要作用, 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推广前景。

关键词:“三沼”,综合应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

沼气可用于农村家庭炊事、照明;沼气发酵残余物沼渣可作为农作物的基肥;沼液主要用于农作物浸种, 蔬菜、果树追施、喷施和防治植物病虫害, 同时还可喂猪。据调查, 沼渣沼液中含有丰富的氮、磷、钾、钠、钙等营养元素, 还含有各类氨基酸、维生素、蛋白质、赤霉素、生长素、糖类、核酸以及抗生素等, 是生物质经过沼气池厌氧发酵的新生产物, 具有多种活性、抗性、营养性物质, 是一种非常好的有机肥料, 也可做为饲料添加剂。

阳曲县位于山西省中部, 是一个以粮食生产为主的县城。自2005年, 该县连续4年共建成沼气池8 000余座。为提高沼气、沼液、沼渣 (以下简称“三沼”) 的综合利用效果, 笔者设计了“三沼”综合利用试验, 取得了明显成效。现将试验结果综述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粮食作物:玉米、谷子;蔬菜:番茄、马铃薯;果树:苹果;猪;沼渣、沼液、化肥等。

1.2 试验方案

1.2.1 粮食作物。

用37.5t/hm2沼渣和750kg/hm2碳铵作基肥, 种子翻晒、装袋后, 用沼液浸种, 根据种子大小、种皮厚薄和腊质多少确定浸种时间。玉米需浸种12~16h, 谷子需浸种6~10h, 沼液浸种结束后, 要用清水淘净, 晾干后才能催芽或播种。

1.2.2 蔬菜。

马铃薯种子用沼液浸种4h。用45.0t/hm2沼渣和375kg/hm2化肥作基肥, 沼渣直接泼洒田面, 立即耕翻, 以利于沼肥入土, 提高肥效;用75.0t/hm2沼液浇施作追肥, 结合农田灌溉, 把沼液加入水中, 随水均匀施入田间;用18.0t/hm2沼液叶面喷施7~10次, 沼液取自正常采气1个月以上的沼气池澄清液。喷施浓度:1份沼液对1~2份清水, 其中可根据作物需求配制适量农药防治病虫害。喷施时, 以叶背为主, 以利于吸收。喷施时间:春秋在上午露水干后进行, 夏季在傍晚进行为好, 中午高温及暴雨前不要喷施。

1.2.3 果树。

用45.0~52.5t/hm2沼渣和750kg/hm2化肥作基肥, 沼渣直接泼洒田面, 立即耕翻, 以利于沼肥入土, 提高肥效;用75.0t/hm2沼液浇施加化肥750kg/hm2作追肥, 结合农田灌溉, 把沼液加入水中, 随水均匀施入田间;12.0t/hm2沼液叶面喷施7~10次, 喷施方法同蔬菜。

1.2.4 沼液喂猪。

有2种方法, 一是体重确定法:从猪体重20kg开始, 日喂沼液1.2kg;40kg时, 日喂沼液2.0kg;60kg时, 日喂沼液3.0kg;100kg时, 日喂沼液4.0kg;二是饲料确定法:从猪体重为20kg开始, 将1.0kg饲料拌入1.5~2.5kg沼液。

2 结果与分析

2.1 经济效益分析

2.1.1 增产节支增收分析。

据观察记载, 玉米、谷子浸种播种后主要表现为顶土力强, 一般可促进出苗2~4d, 苗全苗壮, 茎秆粗壮, 叶色浓绿 (幼苗时表现较为明显) , 产量比对照增产300~600kg/hm2, 增收450~900元/hm2, 增产增收5%~8%。马铃薯一般比对照提前2~3d出苗, 开花期比对照推迟3~5d, 收获后马铃薯块茎比对照略大 (直径约0.5~1.0cm) , 产量达22.5t/hm2左右, 增收3 000元/hm2, 增产增收达10%以上。沼渣、沼液用于农作物作基肥追施可促进作物生长发育, 植株健壮, 叶色浓绿, 口感纯正, 对病虫害有一定的预防作用。在粮食上应用, 一般可节约化肥450kg/hm2, 节约农药7.5kg/hm2, 增加产量750kg/hm2, 总共增产节支1 650元/hm2。在蔬菜上应用 (以番茄为例) , 一般可节约化肥750kg/hm2, 节约农药15kg/hm2, 增加产量6 750kg/hm2, 提高品质售价13 500元/hm2 (1kg售价提高0.2元计) , 共增产节支28 200元/hm2;在果树上应用 (以苹果计) , 一般可节约化肥1 500kg/hm2, 节约农药15kg/hm2, 增加产量3 750kg/hm2, 提高品质售价12 000元/hm2 (1kg售价提高0.2元计) , 共增产节支22 200元/hm2;沼液喂猪, 猪食性增强, 活动减少, 毛色光亮, 上膘快, 一般增重10~15kg/头, 增收140~210元/头。

2.1.2 直接能源经济效益分析。

据测算, 建一口8~10m3的“一池三改”模式沼气池需投资2 400元, 使用年限可达15年, 年产沼气300~450m3, 能供一家3~5口人做饭、点灯等生活用能, 节约燃煤2~3t, 照明节电200°, 仅1年为农户节支1 000~1 500元。

2.1.3 种植业经济效益分析。

一口8~10m3的沼气池, 每年可提供沼渣、沼液15t, 满足0.07~0.33hm2农作物需肥, 替代化肥150kg, 节约化肥农药开支360元。在蔬菜 (以番茄为例) 上, 若开展沼气CO2施肥、沼液喷施等综合利用, 将起到明显的增产作用, 其生产的无公害产品售价还将提高10%左右共增产节支28 200元/hm2。

2.1.4 养殖业经济效益分析。

用沼液养猪, 每头猪比常规养猪日增重提高10%~15%, 生猪可提前15~25d, 一头猪可节省饲料50kg左右, 节支100余元。一口沼气池一年至少需养猪9头以上, 共增收节支3 600元。另外, 可增加沼气发酵残余物, 以种植蘑菇、养殖蚯蚓、发展池塘养鱼等副业, 以最大限度地提高生物质的利用率。建一口8~10m3的沼气池总的投资费用在2 500元左右, 由以上可知, 沼气池产生的直接能源效益, 加上沼气发酵残余物综合利用, 所带来的经济效益约在5 000元以上。

2.2 生态效益分析

建设一口8~10m3的沼气池, 由于使用了清洁的沼气做燃料, 每户可减少2 500kg的薪材砍伐, 相当于0.40hm2山林生长量, 提高了森林覆盖率, 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人畜粪便及农作物秸秆被用于沼气发酵后, 有效改变了农村有机废弃物乱堆、乱放的状况, 农户庭院卫生及村容村貌都得到改善。沼气发酵残余物用于农田, 减少了农药化肥的使用量, 从而减少了环境污染。

2.3 社会效益分析

沼气发酵为农户提供了优质、清洁、高效的生活燃料, 有效改善了农村环境, 使农村妇女从烟熏火燎的厨房中解放出来, 使其身心健康得到保障。沼气发酵原料中的病菌、虫卵经沼气发酵后, 杀灭率达98%以上, 减少了疾病的传播。开展沼气发酵残余物综合利用技术, 生产出的无公害农产品, 减少了诱发人类疾病的机会, 为人类健康提供了保障。

3 小结与讨论

综上所述, 通过对沼气发酵残余物主要应用技术及效应分析得出, 利用当地丰富的生物质资源及自然条件, 开展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模式, 是具有良好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的可持续发展循环体系, 并且在调整当地产业结构、增加农民收入、解决农村闲散劳动力、维护社会安定等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

在当地已建沼气户中, 沼气发酵残余物综合利用技术仅停留在沼气作为燃料和沼气发酵残余物作为肥料的浅层次利用水平上, 建沼气池所带来的综合效益并不是很明显。因此, 应加强技术指导, 引导农户开展沼气发酵残余物综合利用技术, 建立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循环经济模式, 扶持构建沼气物业服务体系, 成立沼气服务站, 添置抽渣专用车, 以其产生的综合效益带动农民发展沼气生态农业, 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促进农民增收, 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

参考文献

[1]张无敌.沼气发酵残余物利用基础[M].昆明:云南科技出版社, 2002.

[2]黄可东.棚-沼-菜三位一体高效生态农业生产技术[J].吉林蔬菜, 2009 (4) :24-26.

[3]王秋萍, 杨东霞.“猪-沼-果 (菜) ”生态农业综合利用模式作用大[J].科学种养, 2009 (9) :52-53.

[4]彭发基.高寒地区新型辅助燃烧式沼气池建造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 2009 (13) :260-261.

[5]张亚莉, 董仁杰, 刘玉青.沼肥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 2007 (35) :11549-11550.

[6]范娜, 洪坚平, 范勤元.沼肥在温室蔬菜生产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J].山西农业科学, 2007 (7) :45-47.

综合应用软件 篇2

《综合应用能力》也叫《综合应用能力测试》,是2014年浙江省事业单位三次联考笔试主要测查的考试科目之一。其原型最早是2010年出现在湖北省省直事业单位招聘考试中的公共考试科目,经过多年的考试实践和演变,《综合应用能力》无论是从考试题型还是测查要素上都有了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和充实。像湖北、浙江、上海这些地方的事业单位考试都非常喜欢测查《综合应用能力》这一科目。

[1]

展鸿教育是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研究与培训的标杆性机构,其对《综合应用能力》这一科目的研究也是遥遥领先与其他同行。经过展鸿教育的专家对近年来多地事业单位《综合应用能力》的综合对比、分析后发现,《综合应用能力》的考试题型多为主观性试题,有些类似于公务员考试中的申论科目,但实际上要比申论考试的题型更为复杂,题型上主要有辨析题、论述题、案例分析题、公文改错题和材料作文题几种,当然由于每年的题型都会有所变化,有些地方还会有策划题和应用类的题目。其主要测查报考者的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对基本公文写作知识的熟悉程度。考试时限12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要求:一律用现代汉语作答在答题卡上,试卷空白处可作草稿使用。主要题型:

(1)辨析题。

辨析题经常会给出常识类的一句话,较多地涉及到例如政治、经济、文化、法律、时事中的某一方面,让考生去判断出这句话正确与否,并要求说明理由。所以,考生在应对这类题目的时候,要首先要根据常识得出一个观点性的表达,判断出题目中的内容是正确的、错误的还是片面的、偏颇的、不完全正确的。然后要对这一观点给出合理的论证,论证的方法有很多,能够论证自己的观点即可,可以采用正反对比论证、举例论证和道理论证等论证方式,也可以利用多种论证方式相结合的方法,来验证前面自己判断出的观点。

例题:挪用公款罪也就是贪污罪。请辨析这句话是否有误,并给出解释。(2)论述题。

论述题的题型一般比较简单,多是论述一句话、一个观点、一个事件。但其一般是围绕事业单位考试来进行命制的,主要考查考生对事业单位的了解,但考生在论述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答案的全面和完整。例题:简要论述事业单位实行绩效考核的作用。(3)案例分析题。案例分析题一般都是考查本的社会热点问题,以及一些持续性大家普遍关注的民生热点问题。通常是给出一到两个案例,通过案例来回答下面的题目,题目可能要求分析原因,也可能要求提出对策或是概括内容。因此,这一部分的考查与申论客观题目考查的能力类似,有阅读理解能力、概括归纳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对于这类题目可以通过申论题目来进行练习。例题:公民休息权与公民娱乐权问题。武汉某居民小区住户刘某在自家举办钢琴培训班,没有规律的琴声影响其他居民的休息,在协商无果的情况下,刘某被邻居告上法庭。原告称:我们听音乐可以去音乐厅,被告昼夜弹琴干扰我们休息,影响身心健康。被告辩称:钢琴声是最美妙的音乐,怎么会是噪音?法庭测量是否达到噪音标准,结果没有达到。但法庭还是认定刘某侵犯居民休息权,要求弹琴者装隔音设备。问题1:权利冲突现象产生的成因?问题2:如何解决权利冲突问题?

(4)公文写作题(其中公文改错题是重点)。

这也是很多地区事业单位考试常考的题目,有时候会让考生根据要求写一篇公文,比如让写一篇通知或者通报等。但更多的情况下是要求对给出的公文指出其存在的不当之处,即公文改错。这就要求考生对于这类题目首先要对公文写作有个全面的了解。明确公文的特点、公文的种类和公文的结构,哪里写什么内容,是什么样的格式等等。在掌握这些内容的基础上,公文改错就会简单很多——哪里有错改哪里。

例题:下列公文存在四处错误不当,请在答题卡上分别予以更改 关于组织中层干部赴**监狱开展警示教育 **监狱:

为了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增强干部廉洁自律意识,我校组织中层干部赴贵监狱开展警示教育,并附带参观监狱附近高新科技工业园区,活动定于六月二十日,活动内容按贵监狱的有关规定执行。(5)材料作文题。

材料作文题有点类似申论中的千字文,多是基于材料的基础之上要求考生写一篇文章。这就要求考生先要对材料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再根据题目要求进行文章立意,在立意的基础上进行分析论证,最后形成文章。一般的结构为: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也就是常说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三个大的部分。具体还要注意标题、开篇、正文和结尾部分的写法,这些还需要考生多阅读,多积累,多练习。展鸿教育的专家根据对各地《综合应用能力》考试的命题特点的研究和总结后发现,材料作文题的出题立足点基本上都是依据当年的社会热点事件、时政,这就要求考生在备考的时候,要特别密切地去关注社会的动态和一些重要的时政要闻,这样才能够做到有备无患、胸有成竹。例题:给出几段材料,要求根据这些材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800—1000字的篇幅写一篇文章,要求观点鲜明,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6)策划与应用。

经过几次演变后新加入的题型。主要考查考生策划活动与撰写策划方案的能力,需要考生考虑问题全面、完整有思想性。展鸿教育对这一类的题型有着非常独到的教学方法。

例题:“五四”青年节即将来临,请你以某单位团委负责人的身份,结合时代特征和本单位实际,设计一个学雷锋活动的方案。要求:目的明确,具有可操作性。2014年浙江省事业单位考试《综合应用能力》

关于2014浙江省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安排及有关问题的通知[2]

各市及义乌市人事考试办公室,省级各有关单位:

为方便各地各单位统筹安排事业单位人员的招聘工作,加强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考务管理,规范考务操作,省人事考试办公室将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安排2014事业单位公开招聘人员考试,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考试安排

2014我办计划集中安排事业单位招聘考试3次,其中笔试时间为5月24日、8月2日和10月25日,面试时间为6月14日、8月23日和11月15日。因命题、制卷期间人员需封闭等原因,其他需要委托我办命题的考试,原则上也统一安排在以上时间,不在上述时间的,我办不再接受相关委托。

二、考试时间及科目 笔试:

上午9:00—11:30 《综合应用能力》

下午14:00—15:30 《职业能力倾向测验》

其中,《综合应用能力》为全主观题,《职业能力倾向测验》为全客观题。面试:

上午8:30开始 《结构化面试》

面试包含3个题目,考生的答题时间为15分钟。

三、考试委托

省人事考试办公室接受省级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考试委托,按约定的考试科目和日期,承担考试的命题、制卷、评卷、公布成绩等工作。对招聘人数较多、规模较大的考试,我办可提供网上发布公告、报名、收费、安排考场和组织监考等考务服务。

各市及义乌市人事考试办公室要充分发挥各自的职能作用,积极承担本市辖区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考试工作。若在命题、制卷、评卷等方面确有困难,也可委托我办承办。各县(市、区)的事业单位招聘人员考试,要委托我办命题、制卷、评卷的,需经市人事考试办公室同意。各市人事考试办公室要加强对各县(市、区)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工作的指导督查,对其考务工作承担起监督管理责任。

四、具体要求

(一)各地各单位如委托我办承担笔试的命题、评卷和面试的命题等工作,应在每次考试前20日以委托函(格式附后)的形式提出委托要求,确认委托关系;如要委托我办网上发布公告、组织报名等,应在每次考试前30日提出书面委托。

(二)只要求我办承担命题、制卷和评卷工作的,考试的具体考务工作由各单位自行组织。

(三)报名结束后,各地各单位应严格按浙江省人事考试准考证号码编排规则(附后)编排考场。考场编排完毕后,应在考前10日将试卷订单、考生数据库(考生姓名、性别、准考证号、报考岗位)报送我办。

(四)各单位在考前应告知应考人员,在参加笔试时需携带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2B铅笔、橡皮和卷(削)笔刀。应考人员应严格按照笔试科目作答要求(附后)作答。

五、考试收费

按省财政厅和物价局的有关规定执行。

附件: 1.委托函

绳端问题的综合应用 篇3

如图1所示,一人站在高处用一根轻绳通过定滑轮牵拉一置于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地面离人高度为h=20 m,人以v1=■ m/s的速度匀速收绳子,当物体运动至离滑轮水平距离为L=20■ m时,物体的速度为多少?

■ 解析 物体向左的运动是实际运动,即为物体运动的合运动,沿绳和垂直于绳的运动为两个效果运动,即为两个分运动.

将物体的实际运动沿绳和垂直绳方向分解,如图2所示. 沿绳方向的速度为v1、垂直于绳方向的速度为v2,且v=v1/cosα,根据几何知识可知cosα=■,代入可得物体的运动速度v=2 m/s

■ 2. 物理模型的构建

上题是运动的合成和分解中常见的题目,也是一种典型的题型,学生在求解此问题时很容易出现分运动和合运动的混淆. 而且此问题也可以和其他物理知识结合,编制成力学综合题,是各类试卷中经常出现的热门考点. 本文就此问题的求解方法作简单分析,希望能给同学们归纳出分析思路.

本问题可以构建成如下的物理模型:物体的实际运动可以分解成沿绳方向和垂直于绳方向的两个分运动,如图2所示. 假设牵拉物体的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不变,则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细绳将变短,即物体沿绳的缩短方向做直线运动;假设牵拉物体的细绳的长度不变,则在物体运动过程中细绳与水平方向的夹角变化,即物体以定滑轮为圆心做圆周运动. 而实际上,物体既参与沿绳的直线运动,又参与垂直于绳方向上的圆周运动,即物体的运动是由上述两个分运动合成的合运动,这两个分运动的物理模型分别是沿半径方向的直线运动和垂直半径方向的圆周运动.

由以上分析可知:两个物理模型合成一个实际运动,而此实际运动又是一个新的物理模型,即绳系模型. 由于从物体的运动形式上看,物体所做的运动相当于将一个圆展开(或者收缩),呈螺旋状运动轨迹. 所以,此模型也可以称为“拓展圆运动”模型.

■ 3. 绳系模型的应用

■ 3.1 与几何光学结合

■ 例1 如图3所示,一束光线垂直水面由A点从空气射入水中,最后射到水下的平面镜的O点上,A点到O点的距离为d,现在使平面镜以过O点且平行于平面镜的直线为轴逆时针匀速转动,发现水面上出现一个向左运动的光斑P. 若平面镜转动的角速度为ω0,求:光斑P到A点的距离为d时,光斑P的速度.

■ 分析 本题通过分析可以看出:光斑P沿水平面运动,即为光斑的实际运动,由于它的存在产生两个效果. 其一,假设反射线不转动,则反射线的长度不断增加,即相当于P在沿着反射线方向做直线运动;假设反射线长度不变,则反射线逆时针转动. 显然,P点所做的运动为“拓展圆运动”.

■ 解析 将光斑P的运动沿反射光线和垂直反射光线分解如图3所示,则:

v=■ ①

而AP=OA=d,所以有:α=45°,反射线的长度为■d. 依据v=ωR解得:

v′=2ω0·■d ②

联立①②解得:v=4dω0 .

■ 3.2 与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

■ 例2 如图4所示,两个光滑杆ab、cd相交于O点,其中ab水平固定,cd竖直固定,两个带有小孔质量为ml、m2的小球分别套在cd、ab杆上,且用一根不能伸缩、长度为L的轻绳连接在一起,现在将两个小球在同一高度从相距L释放,求两小球与O点等距离时的速度大小.

■ 解析 依据题意可知,两个小球所做的运动都是“拓展圆运动”,且沿绳的分速度相等.

两小球与O点等距离时它们与杆的夹角都为45°. 则对m1有v′=v1cos45° ①

对m2有v′=v2cos45° ②

联立①②解得v1=v2

对系统利用机械能守恒得

■m1gL=■m1v21+■m2v22

可以解得v1=v2=■.

■ 3.3 与动能定理结合

■ 例3 如图5所示的装置中,轻绳将A、B相连,B置于光滑水平面上,拉力F使物体B以5 m/s速度匀速地由P运动到Q. P、Q处绳子与竖直方向的夹角分别为α1=37°,α2=53°. 滑轮离光滑水平面高度h=2 m,已知mA=6 kg,mB=20 kg,不计滑轮质量和摩擦,求在此过程中拉力F做的功(sin37°=0.6,g=10 m/s2).

■ 分析 物体B的运动是实际运动,因为B的运动,而使连接B物体的绳子既伸长又绕O点转动,所以B物体在做“拓展圆运动”. 对B物体分析可知,物体B匀速运动,动能不变,拉力F做的正功等于绳子拉力对物体B做的负功,也等于绳子拉力对物体A做的功,通过对物体A分析,利用动能定理即可计算拉力做的功.

■ 解析 对物体B分别在P、Q点分析,得到在P点时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v1为:v1=vsinα1=3 m/s,在Q点时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v2为:v2=vsinα2=4 m/s.

利用几何知识可得:物体A上升的距离为Δh=■-■=■ m

对物体A分析,利用动能定理可得:

WF-mgΔh=■mv22-■mv21

解得:WF=71 J

■ 3.4 与运动学知识结合

■ 例4 如图6(a)所示,物体A、B的质量均为m,且分别用轻绳连接跨过定滑轮(不计绳子与滑轮、滑轮与轴之间的摩擦). 用水平变力拉物体B沿水平方向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A也做匀速直线运动

B. 绳子拉力始终大于物体A所受的重力

C. 物体A的速度小于物体B的速度

D. 地面对物体B的支持力逐渐增大

关于开源软件教学应用的综合探讨 篇4

开源软件也称为“公开源代码软件”, 英文名称为Open Source Software, 简称OSS, 它自20世纪90年代在西方计算机领域兴起, 是人类几千年的智慧结晶。本文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对开源软件的定义及其特点作了简要论述, 对开源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作了具体介绍, 包括开源软件教学应用的范围、优势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就其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期对开源软件在今后的教育应用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二、开源软件的定义及其特点

1. 开源软件的定义

开源软件也称为“公开源代码软件”、自由软件 (Free Software) , 是指源代码公开的计算程序, 它可以通过许可证给用户以运行、研究和修改、复制和重新发布的权利。与封闭源代码不被外人知道的应用程序不同, 开源软件应用程序的源代码对所有人开放, 任何人都可以检查、变更和重新发布这些代码。在保证源代码开放的前提下, 允许自由使用和“同态”传播, 是开源软件的本质特征。

2. 开源软件的特点

由于开源软件的自由、开放以及秉承低成本运营的理念, 使得开源软件得到不断发展, 大体说来开源软件具有以下的优点:一是具有安全性, 开源软件能使用户确认自己正在使用的软件产品是安全的;二是具有知识性, 开源软件为计算机爱好者、程序员和在校学生提供了更好的发展平台, 用户可以通过得到源代码去了解软件内幕, 对软件存在的不足进行修补, 随后进行发布;三是具有可裁剪性, 开源软件可以使不同的用户根据自己应用需求对内核进行改造, 从而设计和开发出满足自己需求的嵌入式系统;四是具有可回收利用性, 开源软件能够应用到许多看似过时的计算机硬件上。

三、开源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

1. 开源软件应用于教学中的优势

开源软件的流行使其也受到学校和团体的重视, 据相关资料介绍, 联合国曾大力推广开源软件在教育中的应用, 在国际开放源码网络出版的一份名为《自由/开放源码软件教育入门》的指南书中, 详细阐述了使用开放源码软件的优势, 并提供了在教育领域使用的服务器和台式机软件资料。

开源软件之所以在教育界流行并受到相关部门的大力推荐, 源于开源软件在教育应用中的众多优点, 这其中包括:一是开源软件具有更低的总体拥有成本, 无需支付升级费用或购买软件, 没有直接的许可证费用;二是减少对商业软件公司的依赖;三是性能、可靠性和安全性更高;四是本地化的定制的可能;五是鼓励创新和共享;六是可以灵活地选择最能满足用户需要的解决方案。正是这些优点使得其在教育界得到了大力应用, 它的应用既可以节约信息技术教育成本, 尊重知识产权, 又能使性能、稳定性和安全性更高, 节约维护成本, 还能方便本地化定制, 降低对私有软件的依赖程度, 更为重要的是它还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深入研究和创新能力。

2. 开源软件在教学中的具体应用领域

大体说来, 根据开源软件的应用环境, 开源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分为桌面应用和服务器应用两个方面。

(1) 桌面应用。在教育信息化的背景及桌面开源软件架构的Linux环境下, 开源软件的桌面应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和日常办公。在日常办公中所运用的主要是名为Open Office.org的一套开放源码办公软件。它与Microsoft Office文档高度兼容, 也可以使用XML格式存储文件, 对于诸如Microsoft Windows、Unix类多种操作系统的软件均有相应的运行版本。

(2) 服务器应用。开源软件在教育领域的服务器的应用平台主要包括网页服务器、邮件服务器、代理服务器、文件和打印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终端服务器以及其他服务器。这些服务器可以用于校园网站建设、新闻发布、课程管理、校园论坛、教师Blog和学科知识库等系统的应用。

3. 开源软件在教学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开源软件以其独特的特点和优势在我国的教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但是在应用过程当中仍然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 其中的不足之处表现在对开源教育重视程度不够、发展环境不够健全、开源人才缺乏和研究范围不广等方面。

四、完善开源软件教学应用的对策

1. 增加开源软件的易用性

由于当前除了一些较成熟的开源软件如Modle和Mambo等开源软件的界面使用较友好之外, 其他许多开源软件的易用性都较差, 为此, 相关企业和个人在开发开源软件过程中要对开源软件的易用性进行改进和完善, 以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2. 政府要加强对开源软件的宏观调控

为使开源软件能够在教育领域得多更多的应用, 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应该制定相关的政策规定来鼓励开源产业的发展, 在政策制定上向开源软件产业倾斜, 使更多企业和个人参与到开源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上。

3. 相关部门要加强开源软件在学校的应用和研究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既可以通过选择技术力量雄厚的著名高校作为使用和推广开源软件的试点单位, 以此来扩大开源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和推广。从跟高校相关的各类开源管理信息系统着手来开展此项工作, 如高校的数字图书馆系统、课程管理系统等。

4. 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加入到开源软件的开发中

当前, 只有更多企业和个人加入到开源软件的开发中去, 才能促进开源软件的发展, 促进开源教育的发展, 为此政府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 鼓励更多的企业和个人参与开源软件的开发, 推进开源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 从而走上成熟的商业化道路, 形成开源软件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5. 加大力度培养开源人才

当前, 缺乏开源软件的专业人才是我国开源软件发展道路上的一个瓶颈, 尽管我国高校相关软件学院每年会向社会输送大量的软件人才, 但仍然不能满足开源教育的需要。为此, 我们教育部门要加大力度采取相应措施来培养开源软件专业人才, 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

五、结语

开源软件作为符合科学发展规律的软件发展模式, 开源软件当前在我国教育中的应用还算不上非常普遍, 它有限的应用仅仅在于国内的一些高校用来架设服务器来提供校园网络服务上, 而且在应用过程中还存在着些许不足之处。要大力推广开源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 仍需要各方的通力合作, 从事软件开发的企业和个人要努力增加开源软件的易用性, 政府要加强对开源软件的宏观调控, 制定相应的政策规定来鼓励更多企业和个人加入到开源软件的开发中, 与此同时还要加强开源软件在学校的应用和研究, 形成开源软件发展的合力, 才能更好地发挥开源软件在教学中的作用, 为教育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摘要:本文对开源软件的定义及其特点作了简要论述, 对开源软件在教学中的应用现状作了具体介绍, 包括开源软件教学应用的范围、优势及其存在的不足之处, 并就其不足之处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以期对开源软件在今后的教育应用中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开源软件,教学应用,综合研究

参考文献

[1]刘进.开源软件在教育中的应用[J].信息技术教育.2007 (05)

[2]尤众喜.开源软件教育应用研究[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 (12)

正弦、余弦定理综合应用 篇5

正、余弦定理的综合应用

一、知识要点

(一)1.正弦定理:

a

sinA

()2.变形公式:(1)a2RsinA,bc

(2)sinAa

2R,sinB,sinC

(3)a:b:c。

3.三角形面积公式:SABC。

(二)1.余弦定理:a2b2c2

。

2.余弦定理的变形:cosA,cosBcosC。

二、基本类型

类型一:解三角形

1、已知△ABC中,a=2,b=3,B=60°,那么角A等于()A.135°B.90°C.45°D.30°

2、△ABC的三内角A、B、C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b、c.若a=52,A=2B,则cosB=()A.55553B.45D.63、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若A=π3,b=1,△ABC的面积为32

则a的值为()A.1B.2C.3234、、三角形的三边分别为a,b,c,且满足(abc)(abc)

3ab,则c边所对的角等于()

A

45B60C30D150

5、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2+c2-b2)·tanB3ac,则角B的值为()

A.π6B.ππ5ππ2π366D.3或36、在△ABC中,三个角A,B,C的对边边长分别为a=3,b=4,c=6,则bccosA+cacosB+abcosC的值为________.

类型

二、判定三角形的形状

7、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acosBbcosA,则三角形为

8、在△ABC中,角A、B、C的对边分别为a、b、c,若bcosB

acosA,则三角形为

9、若△ABC的三个内角满足sinA:sinB:sinC5:11:13,则△ABC()

(A)一定是锐角三角形.(B)一定是直角三角形.(C)一定是钝角三角形.(D)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可能是钝角三角形.10、已知在ABC中,sin

Asin2Bsin2CsinBsinC,则ABC是()

A钝角三角形B锐角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D正三角形

11、在△ABC中,a、b、c分别是角A、B、C的对边的长,且sin(B+ππ2

4-sin(B-4=2

.(1)求角B的大小;(2)若a、b、c成等比数列,试判断△ABC的形状.

三、体验高考题

12、(2010浙江理数)在△ABC中,角A、B、C所对的边分别为a,b,c,已知cos2C14

(1)求sinC的值;(2)当a=2,2sinA=sinC时,求b及c的长.

13、(2010辽宁文数)在ABC中,a、b、c分别为内角A、B、C的对边,且2asinA(2bc)sinB(2cb)sinC(1)求A的大小;(2)若sinBsinC1,试判断ABC的形状.14、(2010安徽文数)ABC的面积是30,内角A,B,C所对边长分别为a,b,c,cosA1213

。(1)求AB

AC

电磁感应的综合应用 篇6

考点1 电磁感应的电路问题

1. 问题概括

电磁感应现象的实质是产生感应电动势,如果回路闭合,则有感应电流;回路不闭合,则只产生感应电动势而不产生感应电流. 这跟稳恒直流电路类似,不论外电路是否闭合,电源电动势总是存在的,但只有当外电路闭合时,电路中才会有电流. 所以,可以把电磁感应现象中切割磁感线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产生感应电动势的回路,等效为稳恒直流电路中的电源.

2. 分析方法

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动势的那部分导体等效为电路的电源,那么,它的电阻就是电源的内电阻;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确定的电流方向就是内电路的电流方向,是从电势低的负极流向电势高的正极;它两端的电压就是电路的端电压. 其余部分导体就是外电路,就是用电器. 这样,就把电磁感应电路等效转换成稳恒直流电路,使问题得以转化、简化.

方法概述 解决电磁感应中的电路问题三步曲:

1. 确定电源. 切割磁感线的导体或磁通量发生变化的回路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该导体或回路就相当于电源求感应电动势的大小,利用右手定则或楞次定律判断电流方向.

3. 利用電路规律求解. 主要应用欧姆定律及串、并联电路的基本性质等列方程求解.

2. 分析方法

两根足够长的直金属导轨MN、PQ平行放置在倾角为θ的绝缘斜面上,两导轨间距为L.M、P两点间接有阻值为R的电阻. 一根质量为m的均匀直金属杆ab放在两导轨上,并与导轨垂直. 整套装置处于磁感应强度为B的匀强磁场中,磁场方向垂直斜面向下. 导轨和金属杆的电阻可忽略. 让ab杆沿导轨由静止开始下滑,导轨和金属杆接触良好,不计它们之间的摩擦.

点评 此题为杆切割磁感线的动力学模型,首先在垂直于导体的平面内对导体进行受力分析,然后分析导体的运动,由于安培力随速度变化而变化,这个运动开始通常是变加速运动,然后做稳定的匀速直线运动,最后用牛顿运动定律、能量关系解题.

方法概述 电磁感应力学问题中,要抓好受力情况,运动情况的动态分析,导体受力运动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流→导体受安培力→合外力变化→加速度变化→速度变化→周而复始地循环,循环结束时,加速度等于零,导体达稳定运动状态,抓住,速度[v]达最大值特点.

1. 问题概括

(1)电磁感应现象中产生感应电流的过程,实质上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2)电磁感应过程中产生的感应电流在磁场中必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因此,要维持感应电流的存在,必须有“外力”克服安培力做功. 此过程中,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外力”克服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

(3)当感应电流通过用电器时,电能又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安培力做功的过程,是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的过程. 安培力做了多少功,就有多少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的能.

2. 分析方法

点评 本题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涉及动力学、电磁感应、闭合电路及功能关系等多方面内容,考查学生对物理过程分析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综合应用软件 篇7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与检索策略

于2014年7月用计算机检索万方、 维普和知网数据库,检索时间为建库到2013年12月。维普和知网数据库以标题或关键词包含“综合评价”作为检索条件,同时限定学科领域分别为:预防医学卫生学;医药卫生科技领域下的医药卫生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研究、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万方数据库以综合评价作为检索词进行基本检索,限定学科领域为预防医学卫生学下的保健组织与事业(卫生事业管理)。

1.2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 : ( 1 ) 中文文献 ; (2)综合医院;(3)医院管理评价 (医疗卫生单位的医疗质量管理、教育教学管理、科研管理等);(4)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

排除标准:(1)非中文文献,包括英文文献翻译后的中文文献;(2) 非综合医院,包括儿童、肿瘤、胸科等专科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站、乡镇卫生院); (3)临床评价、卫生评价(环境卫生评价、营养卫生评价、劳动卫生评价等)等非医院管理评价;(4)单纯理论或方法学介绍;(5)重复发表文献;(6)未使用综合评价方法等其他无关文献。

1.3文献质量评价

本研究参考李幼平教授关于政策研究文献的质量分级方法[3,4],将文献质量分为5级。A:系统评价、Meta分析及卫生技术评估;B:政策文件及政府报告;C: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D: 综述;E:专家意见。

1.4统计资料提取与分析方法

由两位研究者独立严格对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如遇分歧,则通过讨论或征求第三方意见解决。采用Microsoft Excel 2010软件建立信息采集表,对文献发表年限、管理领域、指标体系建立、权重设置、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

2结果

2.1文献检索与分级结果

按照检索条件,初检出文献5714篇,其中维普1946篇,万方1766篇, 知网2002篇。对照纳入与排除标准, 阅读标题与摘要后排除3896篇。通过Note Express软件查重后排除632篇。进一步阅读全文后,排除491篇,其中单纯理论或方法学介绍93篇,非综合医院199篇,未采用综合评价方法等其他不相关文献157篇,表达不明确阐述不明的18篇,卫生政策评价9篇,未找到全文9篇,重复发表文献6篇。最终纳入文献695篇,其中系统评价1篇[5],为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中综合评价方法应用的系统评价;综述19篇,主要是阐述常用的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管理有关方面的研究进展;文献分级以有确切研究方法的文献居首,占全部文献的97.1%,具体分级结果见表1。

2.2纳入文献基本情况

2.2.1年代分布。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关于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的发文数量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见图1)。

2.2.2领域分布。医院管理是按照医院工作的客观规律,运用现代管理理论和方法,对人、财、物、信息、时间等资源,进行计划、组织、协调、控制,充分发挥整体运行功能,以取得最佳综合效益的管理活动过程[6]。参考相关资料[6,7,8,9],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 对医院管理领域进行分类。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综合医院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比较广泛。其中,以在医疗质量管理领域中的应用最多,占65.8%(457/695),详见表2。

2.3指标体系建立情况

综合评价方法在我国综合医院管理中应用的一般步骤为确定评价目的— 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和权重—选择评判方法—评价和分析。在指标体系建立过程中,29.6%(206/695)的文献直接列出指标体系和数据来源,但没有阐明指标体系建立的方法。指标体系建立方法总被引频次为622次,被引频次最多的方法是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占77.3% (481/622),其次是专家筛选法,包括头脑风暴法、德尔菲法、访谈法等, 占17.1%(106/622),数理统计法占5.6%(35/622)。有92篇文献联合使用2种以上方法进行指标的建立和筛选, 占13.2%(92/695)。有21篇文献对指标体系的信度和效度进行了检验,占3.0%(21/695)。

2.4权重设置情况

纳入文献中,探讨权重设置的文献占43.9%(305/695)。权重设置中使用层次分析法、专家打分法等主观定权法较多;采用主客观定权法相结合的文献占5.0%(35/695)。被引用频率前6位权重设置方法的被引用情况见表3。

2.5综合评价方法使用情况

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了一系列的方法,可以分为以下四类:一是常规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综合评分法、综合指数法、功效系数法、密切值法、 秩和比法等;二是多元统计综合评价方法,包括主成分分析法、因子分析法、判别分析法、聚类分析法等;三是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四是其它一些重要综合评价方法,包括灰色系统综合评价方法、数据包络分析(DEA法)、 人工神经网络(ANNs法)等。纳入的695篇文献中,共使用了22种综合评价方法。根据每种方法被引频次高低进行排序(表4),综合评价方法的应用集中于秩和比法、TOPSIS法和综合指数法,这3种方法累计引用百分比达到61.2%。使用组合评价方法的文献占14.5%(101/695)。

3讨论

3.1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基本情况分析

综合评价方法参与综合医院管理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通过系统评价发现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有关文献数量总体呈现增长趋势,应用范围包括了医疗质量管理、医院绩效评价等十多个医院管理方面的分领域。这说明综合评价方法参与综合医院管理有着越来越明显的作用,有助于对医院的管理工作进行全方位的控制和规范化管理,发现自身的优势与不足,促进医院管理水平的不断提高[10]。

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管理中的应用还需得到重视。虽然系统评价结果显示在本研究检索时间内,综合评价方法应用于综合医院管理的有关文献数量增多,应用领域比较广泛,但其中不少是流于书面和理论,并且在用于医院管理决策的实例中,主要集中于医疗质量管理方面。这与医疗质量在现代医院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有关,但事实上,任何一项与医院管理有关的活动,都可以进行评价。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综合评价方法在医院科教管理、感染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领域应用的相对还较少。

3.2综合评价方法应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探讨

通过循证分析发现,综合评价方法在综合医院管理领域的应用中存在以下问题:一是没有明确的指标体系建立的过程和方法,这部分文献占了29.6% (206/695)。指标的筛选方法主要有专家评估法、文献资料分析优选法、数理统计法等,这些方法各有利弊,可根据评价资料的具体情况选用。二是指标体系的信度、效度缺乏检验,这部分文献高达56.1%(390/695)。三是缺乏合理的权重设置,此部分文献占56.1% (390/695)。对一个复杂的问题,每个因素在综合评判中的地位和重要性是各不相同的,为了得到正确的评价结果,必须确定各指标合理权重[11]。四是指标的可比性问题。部分研究未能很好地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如医院规模和条件的差异、病种分布的差异、判断标准的差异等等[12,13]。可以通过选择同类别同等级的医院进行横向比较,在医疗质量管理评价时引入CD率、CMI指标等一些方法尽可能排除混杂因素的影响, 增强指标可比性。

3.3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合理分析评价结果

本次系统评价结果显示,秩和比法(25.3%)、TOPSIS法(20.9%)、 综合指数法(15.0%)是被引频率最高的3种方法,这与本研究检索到的1篇循证分析文献的结果相一致。这3种方法具有易于理解、计算简便、适用范围广的特点,因此在医院管理领域被广泛应用。目前应用于医院管理的综合评价方法种类繁多,各种方法有自身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哪种方法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被评价对象本身的特性、研究目的等实际情况决定,且尽可能选择实用性强、计算方便的方法,而不是一味地追求计算的复杂化。此外,可以考虑组合与集成的研究思想,把几种方法有机地结合,提高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公正性[14,15]。

综合应用软件 篇8

未来的人才不仅在于其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更在于其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发挥。要使学生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综合性物理实验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是通过综合训练来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综合素质, 主要是创新能力和研发能力, 通过实验硬件建设、综合性教学方案的精心设计及组织实施, 为学生自身创造性和能动性的发挥营造良好的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把所学得的基础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验的选题与自主综合设计。通过自主和创造性的设计一个或几个小型实验研究项目, 在一定的实验条件和范围内, 完成从选题、实验设计、亲自动手操作到结果分析和论文撰写的全过程。在实验过程中, 使学到的基础理论知识与实践的感性认识更好地相结合,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 并以此树立其严谨的科学研究作风和科研创新精神。综合性实验可从多方面开发学生的思维, 使学生始终处于不断探索的情境中, 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通过综合性实验的开展, 使学生学会了如何查资料, 如何进行调查等科学研究的方法, 接受了一次较为完整的科学思维的训练, 为今后进行创造性学习和创新思维的发展积累了经验, 培养了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方法。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质量要求越来越高的今天, 培养大批具有综合性实验能力的创造性新型人才是高校实验教学工作的核心任务。

二、注重实验的选题与自主综合设计, 丰富实验教学内容

综合性物理实验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化学的浓厚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学生的显著心理特征就是有好奇心、爱动手, 这是青年学生所固有的一种积极向上、长知识的内驱力, 综合性实验完全能满足学生的这种心理需求。而验证性实验在教学中虽然有它积极的作用, 但在教会学生掌握研究性学习方法、满足学生学习上的欲望和要求、调动和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等方面有一定的局限性。综合性实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智力, 培养能力;综合性实验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 独立进行实验操作, 仔细观察多种实验现象, 并将所获得的感性材料经过比较、分析、概括、综合等一系列活动, 上升为理性的概念和原理, 这样就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

我校在充分利用实验室设备, 紧密围绕近代科技发展中光纤光学这个前沿学科, 涉及光纤光学中信息获取及传输理论的主要方面, 确立一个基础知识与应用技术相结合的综合题目《光纤光学基础及光纤通讯技术实验开发》。为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并把所学得的基础物理知识应用于实验的选题与自主综合设计中。在光纤光学及光纤通讯方面, 根据现有的实验条件, 完成从选题、实验设计、亲自动手实验及结果分析, 写出实验报告全过程, 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丰富了实验的教学内容, 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 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思维能力。

光纤信息与光纤通信技术是光学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它把传统的理论光学和应用光学联系了起来, 对科技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光信息科学是基于光纤技术而产生的, 所以研究光信息传递必须从光纤研究开始, 通过光纤的基础知识再进行光纤传感器的研究和光纤通信的研究。

光纤光学是光纤实现信息获取及传输大容量信息的物理基础, 开展光纤光学基本实验开发是进一步研究光纤通讯的基础, 先由教师指导, 熟悉实验仪器设备, 学习实验基本原理及注意事项, 精心选择实验题目, 从学生自主选择各自喜欢的题目入手, 指导学生查阅参考资料, 认真拟订实验方案, 认真研究实验仪器设备, 大胆改进实验方法和发现新的问题, 选择适合学生自己个性发展的实验题目, 采取因人施教、启发式教学为主, 灵活运用指导示范, 及时解决实验中碰到的疑难问题, 由学生自由选择题目、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配置、进行光纤光学基础实验研究, 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光纤通讯原理及器件技术, 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培养学生的应用研究能力及综合素质。

在教师指导下完成实验设计、撰写总结报告并口头交流, 通过《光纤光学基础及光纤通讯技术实验开发》, 达到综合性应用物理实验的预期目的, 并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三、注重因人施教, 启发式教学, 探索现代实验教学模式

光纤通讯技术实验, 不仅要求有基础理论知识学习, 同时要求学生学习知识跳跃性较大的光纤基本特性以及光纤传感器, 完成这类实验的过程与解决实际科研问题具有较强的模拟性。为激发他们进行创新实践的积极性, 在实践过程中提高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力, 必须研究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实验题目及实施方案, 根据授课对象, 选择实验题目及授课方法, 对理论基础强的数理基地班学生, 强调对实验原理、基本理论的深入了解, 侧重培养科研素养;对电子科学技术及应用物理专业学生, 注重开拓思维, 启发创新性, 加强本实验在社会生产及科研中实际应用方面的论述, 采取因人施教, 启发式教学为主, 灵活运用指导示范, 及时解决教学中碰到的疑难问题。在教学中深入浅出, 注重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并紧密结合实际, 讲解本实验在科研及实际工作中的应用, 提高了学生做实验的兴趣。选择实验项目时, 注意用新技术和新方法改造传统实验, 不断更新教学内容, 保证了实验项目的先进性和与时俱进的特点。

将光纤通讯现代技术应用到综合性物理实验之中, 让学生掌握最新的科学技术成果。学科交叉与知识融合是现代科学发展的显著特点, 在实验技术上也呈现出新颖、全面、先进、实用和相互渗透的特点。改变教学内容的结构与层次, 合理和有效地引入先进的科学技术、新方法和新概念, 按学生能力形成的新的实验课程体系, 实现由验证性实验向设计性实验、由单一性实验向综合性实验、由单纯的传授知识型向知识能力型的转变, 形成适应现代教育观念实验教学的培养模式。

四、加强综合性物理实验开发, 不断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通过综合性物理实验开发, 设计激发学生的创新积极性的实验题目, 使学生学习研究物理规律和分析实验现象的思想和方法, 学会分析和评价实验结果, 达到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热情、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的目的。通过适当的教学模式, 并配套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 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 培养学生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造就大批具有综合性应用实验能力的创造性新型人才。

由以前教师排好实验、准备好仪器、学生来做实验的状态, 过渡到在教师指导下, 学生自己设计实验, 自己准备仪器完成实验, 从而培养和提高了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由学生自己查阅资料、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仪器、独立完成实验、撰写总结报告并口头交流, 注重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为学生提供发展个性和施展才能的机会, 对解决学生就业及培养21世纪高素质复合型人才有积极的作用, 并具有潜在的社会效益。

摘要:综合性应用物理实验, 涉及的内容广泛, 包括物理实验技术、信息科学技术、材料科学、物理前沿科学等结合的综合性实验。通过物理综合性实验课程的学习, 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思维和创造能力。本文结合作者在《光纤光学基础及光纤通讯技术实验开发》的教学体会, 对综合性物理实验开发及其提高学生综合能力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科学思维、实践能力、创新能力。

关键词:综合性应用物理实验,培养和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参考文献

[1]贾英全, 茹宏强, 何凤鸣, 等.我校的综合性实验改革实践[J].物理实验, 1999, 20 (5) :27.

[2]肖爱萍.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教学浅谈[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 2006, 26 (7) :229.

[3]朴顺兰, 郑东虎.精心设计综合性物理实验培养学生综合能力[J].实验室科学, 2008, (3) .

[4]张朝晖, 吕斯骅.综合物理实验和研究性创新物理实验的建设[J].大学物理, 2009, 28 (11) .

茶油加工及综合应用研究 篇9

关键词:茶油,营养,加工工艺,开发应用

油茶(Camellia oleifera Abel)系山茶科山茶属植物,起源于中国,具有悠久的栽培历史,与油棕、橄榄、椰子并称为世界四大木本食用油源树种之一,是我国重要的木本油料树种[1],广泛分布于我国南方的15个省的丘陵地区,尤以广西、湖南、江西、云南等地最多。其生长远离化肥和农药等的污染,故从其种子中提取的油脂是绿色食用植物油。由于其脂肪酸组成与世界著名的优质食用油———橄榄油的脂肪酸组成十分相似,而且不含有强致癌物质黄曲霉毒素,以及芥酸、皂素和棉酚等对人体有害的物质,有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茶油因此又有“东方橄榄油”的美誉[2]。目前全国茶油年产量约10万t,约有2亿人口食用茶油。

1 茶油的理化特征

油茶籽含油量高达35%,茶油中不饱和脂肪酸(主要是油酸和亚油酸)含量超过80%,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茶油的物理化学性质及油脂特性与高级食用油橄榄油极为相似。由表1可以看出,其烟点高,油烟污染少;耐高温,加热到150℃也不会产生苯并笓等有害物质;凝固点低;碘值较低,在空气中不易氧化,保质期长[3]。

人们日常食用的油脂中,茶油亚油酸含量比例最为合适,非常适用于心脏病、血管硬化和高血压患者食用。茶油有其特有的清香,生育酚的含量低于其他植物油,又不含难以被人体消化吸收和对人体有害的成分。

2 茶油的制取与加工

榨油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到茶籽的出油率,影响茶籽油的质量。为此,下面将压榨法制备茶油的工艺介绍如下[4,5,6]。

2.1 烘干

将油茶籽烘干,使其水分不<5%,以免籽壳疲软不易破碎,压榨易泻料,对出油率产生影响。

2.2 除壳

烘干后的茶籽要先清理杂物、皮壳,否则种皮和仁壳中的有色物质会混入油中使之呈深色,且使油品质量下降。由于茶壳重量占茶仁的1/3,如带壳榨油,其将吸去一部分油,为此,要将壳仁分离,去掉茶籽壳的80%左右,否则会增加油饼残油率[7,8,9,10]。

2.3 轧坯

将粗种仁轧成小颗粒,使茶籽大小均匀,便于油分子流出。

2.4 蒸炒

蒸炒是压榨前一道关键性的工序。首先用大火蒸1.0~1.5h,其有利于减少油分子间引力,使油分子表面张力降低,粘度下降,细胞膜破裂,料坯的可塑性增加,手捏成团,料坯处于最适宜油分流出的状态。

2.5 做饼、压榨

料坯蒸好后,将种仁制成豆饼,将热种仁上机压榨然后装进榨笼进行压榨,这样一次性装榨法能保持饼块的湿度,有利于提高出油率。压榨时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轻压,二是采用勤压、轻压的方法,三是采用高压方法在合理的压力和时间下将茶油榨出[6]。

3 茶油的应用

3.1 营养保健用油

茶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对人体有营养保健之功效,如孕妇食用茶油对胎儿的正常发育十分有益,婴幼儿及儿童食用茶油可利气、通便、清火、助消化,对促进骨骼等生长发育很有帮助。老年人食用茶油可以去火、养颜、明目、乌发、延缓衰老,健康长寿。

茶油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具有降低血液中胆固醇、预防心血管疾病与抑制肿瘤的作用,茶油是高血压、心脏病、动脉粥样硬化、高血脂患者的理想保健营养油脂[11]。茶油中亚油酸、亚麻酸的比例是人体所需要的比例。此外,茶油中含有较多的油酸,既容易被人体吸收,又不易氧化沉积于体内,比多不饱和脂肪酸更安全,称为安全脂肪酸[12],为健康之首选。

3.2 茶油的药用作用

《本草纲目》记载:“茶油性偏凉,有凉血、止血、清热、解毒、驱虫、益肠胃、明目之功效,主治肝血亏损”。民间用茶油治疗烫伤、烧伤以及防治辍裂、疥疮、皮炎和湿疹等。江西茶油产区的婴幼儿刚生下来,就要用茶油涂全身以防湿疹。老年人浴后也常用茶油擦身,可预防冬季皮肤疹痒[9]。医学研究证明,茶油很多特性使它在医药行业应用极为广泛,如预防血管硬化和脆化、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性能、清除自由基、保护免疫系统等[3]。

3.3 化妆品

茶油是化妆品常用的植物油之一。在我国民间茶油更是妇女最佳的养颜美容品。由于茶油对310nm波长处的中波紫外线(UVB)有很强的吸收,可作为一种优质的天然高级美容护肤品。因此,茶油在功能性化妆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3.4 化工行业的应用

茶油中含油酸脂约80%,在工业上可用酶促水解制取油酸及其脂类。同时,精炼茶油时,其中脂肪酸等游离酸类达15%左右,可以分离出来生产相关的产品。

4 茶油的发展前景

茶油符合现代饮食追求的“天然、营养、安全、保健”的新时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长期食用不仅可以预防心血管疾病,而且对其他疾病也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美国,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占首位,在我国居第二,所以茶油日益受消费者青睐。随着对茶油营养保健价值、经济价值的进一步认识和茶油系列产品的深度开发,茶油及油茶产业将成为推动我国茶油产地地方经济发展的又一支柱产业,同时发展油茶生产还可以绿化荒山,起到水土保持的作用。相信随着进一步开发,我国茶油生产一定会得到长足发展,同时也会带来巨大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马力,陈永忠.茶油的功能特性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09,25(8):82-84.

[2]孟维,李湘洲,吴志平.茶油的精制方法研究进展[J].食品科技,2009,34(12):196-201.

[3]周金沙,刘红梅.油茶籽的综合利用现状及前景分析[J].农产品加工(学刊),2006(7):58-61.

[4]朱文鑫.油茶籽制油及综合利用[J].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4,(11):42-43.

[5]马力.茶籽油与橄榄油营养价值分析[J].农业工程技术(农产品加工),2007(9):42-44.

[6]毕先江.浅谈油茶籽的加工[J].中国油脂,2003,28(9):59-60.

[7]赵谋明.植物油脂理化特性及调和油加工技术研究[J].华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8):121-126.

[8]王丽霞,庞杰,陆蒸.茶油的加工和利用[J].粮油食品科技,2004,12(3):33-36.

[9]刘东风,陈木赠.茶籽油的开发与加工[J].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1):732-732.

[10]邓小莲,谢光盛.漫话茶油[J].中国民间疗法,2005,13(10):6-7.

[11]NYMAN M E.In vivo effects of phytic acid and polyphenols on bioavailability of polysaccharides and othe nutritents[J].Food science,1989,54(5):133.

牛顿定律的综合应用 篇10

一、受力和运动情况分析

物体受力和运动情况,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已知受力,确定物体运动情况;另一类是已知物体运动,确定物体受力情况。

可无论是哪一类,加速度是中间纽带,牛顿第二定律是解题关键。下面举例说明:

吊车要在10秒内将地面上的货物吊到10米高处,货物的质量是2.0×103kg,假设货物被匀加速吊起,问吊车缆绳对物体的拉力是多少?

解:由匀变速运动公式,位移:

由货物受力,可知

合外力=F-G=ma

二、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正交分解法的应用

质量10千克的物体,放在倾角的斜面上,物体和斜面间的摩擦系数μ=0.4,有一F=200牛顿的水平推力使物体沿斜面匀加速上行,求这个物体的加速度。

解:斜面上的物体共受四个力,重力mg,弹力N,推力F,摩擦力f,把重力和推力正交分解,列出方程

斜面方向Fcosα-mgsinα-f=ma(1)

水平方向N-mgcosα-Fsinα=ma(2)

由(2)式得:N=mgcosα+Fsinα代入(3)

再代入(1)式得-μmgcosα-μFsinα=ma

三、超重和失重

1.超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大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超重现象。

2.失重: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或对悬挂物的拉力)小于物体所受重力的情况称为失重现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2013年,嫦娥二号探月成功,中央电视台通过太空讲堂,进行了现场直播,全国人民特别是学生,通过宇航员生动、直观、形象的演示和讲解,受益很深。

四、程序法

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的解题方法可称为程序法。

有些问题,物体的速度变化规律比较简单,解题时我们可以用运动学和动力学规律来分析计算。而有些问题,物体的能量变化规律比较简单,解题时我们可以用功能关系来分析。此外,有些较复杂的题目,解题时应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按时间的先后顺序对题目给出的物体运动过程(或不同的状态)进行分析(包括列式计算),这时一定要注意分析。

在水平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在水平拉力F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一段距离后到达一段斜面底端(斜面倾角为30°),这时候撤去外力作用,物体冲上斜面,上滑的最大距离和在水平面上移动的距离相等,然后物体又沿斜面下滑,恰好停止在平面上的出发点。已知斜面和平面上的动摩擦系数相同,求物体开始受的水平拉力。

解:设物体与地面的动摩擦系数为μ,在拉力的作用下运动到斜面底端时速度为v0

向右的加速度为:

通过的位移为:

斜面上的加速度为gsin30°+μgcos30°

物体下滑过程的加速度为:=gsin30°-μgcos30°

设物体下滑到斜面底端速度为v,下滑过程有

向左运动过程的加速度为:

向左运动:

由以上几项可解得:F=mg

分析物理题,一定要认清楚物理过程,仔细找到各物理量间的联系,这样才能找到解题的关键点。表面看起来这是一道非常麻烦的题。四段物理过程,物理量多,反复上升、下降,但认清楚物理过程,仔细阅读就会发现四段物理过程位移相等,这是解题的关键。烦而不难!

五、结合图像分析问题

形象、直观,通过图像我们可以深刻理解许多问题。

如图所示是一辆汽车的速度—时间图像,你能根据图像说明这辆汽车在80秒内的三段时间里的加速度和位移各是多少吗?对比三段说明汽车运动情况。

解:由v-t图可知汽车运动情况:

OA段物体做匀加速,由公式可得:OA段汽车行驶200米;同理可得AB段位移也是200米;BC段为匀速汽车共行驶800米。

通过分析计算可知:(1)汽车经过匀加速、匀速、匀减速。

(2)匀加速、匀减速加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3)一共行驶1200米。

学生学习物理特别是力学,一见到公式、函数、图像就烦。学习是个过程,理性分析方法也需要逐渐养成。当我们学的多了,想的多了,做的多了,就会发现数学工具是好东西,是人类文明的宝贵文化遗产。

六、综合题

1.物理概念:物理课的学习,概念和定律的理解非常重要。

一个简单的问题:桌面上的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和桌面受的压力相等,同样的道理,台秤上物体所受重力、支持力、和台秤受的压力相等。重力等于支持力是二力平衡,支持力等于压力是作用等于反作用。那么为什么会“短斤少两”呢?问题出在称上,或者是称物体的方式上。力是没问题的。

2.综合分析。

自行车连同人总重量是80千克,当他以23.4千米/小时的速度经过20米的水平弯道时,车身和竖直方向的夹角是多大?

解:骑车转弯是圆周运动,由于骑车人向弯内倾斜,所以向心力由摩擦力提供:

由受力分析可知:

由题设数据:v=23.4千米/时=6.5米/秒,R=20米,得到

会骑车的人,都知道在弯道转弯时,身体向弯道内侧倾斜,为什么会这样呢?

车一旦进入弯道,因为惯性作用,人和车就有向外侧滑移的趋势,于是地面对车产生摩擦力。摩擦力提供了向心力。

有人认为这个问题的向心力是重力提供的,原因是骑车人向内倾斜。这是不对的!

再看下面的问题:骑车人在弯道比赛时,车速很高,弯道常筑成倾斜车道——外侧高于内侧,向心力由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提供

有学生问,弯道倾角不变,弯道半径固定,那么车速也不会变,那还比什么?

实际上,当车手车速时,弯道摩擦力将补充向心力。

摘要:总结和归纳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物理概念,物理过程,牛顿定律

参考文献

机电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的应用 篇11

关键词:机电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应用

管线综合布置技术在建筑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和安装建设过程中一项独特的施工管理技术,主要是在机电工程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能够依据施工场地的实际建造情况,同时综合设计图纸中关于各项专业管线的规格、走向等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能够在施工建设过程中充分的依据各个专业的施工技术来加强对机电工程项目作业的安装工序监督和管理,从而实现对建筑工程项目整个空间位置的合理安排和布局,充分的处理好各个专业之间的矛盾,实现设计和施工的全面统一,最终提升建筑工程项目的机电管线综合布置水平。

1、工程案例

武义县供电局电力调度中心工程,位于武义县温泉路与北川路交叉口,为武义县新行政中心规划区内。

整个工程分为电力调度中心主楼(地下一层,地上8层),生活设施楼(地上3层),教育文化楼(半地下1层,地上3层)及室外保安用房,建筑面积约3.3万平方米。该工程的主楼地下一层设有变配电房、水泵房、汽车停车库、表库房等。一层至七层为办公用房,其中调度大厅设于八层,计算机信息机房、网络机房设于二层。生活设施楼主要为食堂、厨房、公共浴室、房间、职工活动室等。教育文化楼地下室为报告厅,一层至三层主要为档案馆、资料室、展厅等。安装工程包括给排水、电气、消防、智能化、通风空调等系统机电设备安装。

2、机电管线综合布置的重要性分析

在建筑工程机电管线布置和施工建设过程中,比较常见的布线项目包括:给排水管道、计算机网络显示屏、动力和照明、电缆桥架、智能通讯设备和广播系统、消防通道管、防雷接地装置等,这些都是需要处理好的机电管线布置项目,这些管线大多数情况下都是综合交叉叠加在一起,很多地方是非常密集和繁琐的,在每一个专业的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都不会考虑到其他项目的安装情况,都是以自己的施工方便为基础开展施工建设过程的,在这种情况下,各自专业各自为政带来的后果就是各个专业项目的管道或者是管线安装错乱纷杂,带来了很多的安全隐患,同时这种杂乱的施工现状导致施工质量存在很多问题,也使得后期其他项目的施工进度受到影响,一旦出现问题后,修理工作明显加大。因此在机电工程项目安装和布线过程中,正确的完成机电管线综合布置,保证整个工程项目的管道或者是管线项目合理规划和建设安装,一方面能够保证其使用功能,另一方面也提高了建设项目施工的高效性,不断的提升了施工建设质量。

1.1机电管线综合布置设计的必要性

机电管线综合布置和设计对于建筑工程项目是非常重要,究竟体现在哪些方面呢?下面我简单对其分析介绍。

(1)综合布置设计能够保证整个建筑管线之间的冲突减少,合理的利用建筑空间,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2)综合布线规划后,能够保证建筑项目严格的按照设计图纸开展施工建设过程,同时也能够很好的保证机电专业工程项目按照既定的施工工序开展施工建设工作,对于要完成的建筑工程项目各个楼层的机电安装工作都能够统筹规划,做好机电安装工程和其他施工建设工程项目之间的协调管理。

(3)综合布置设计能够保证做好管线和预留洞口之间的位置,提高整个建筑施工建设的结构稳定性。

(4)做好预算管理,协调竖向管井的综合布线安排,能够在机电发生故障后,准确的找到故障位置,同时有合适的空间开展维修工作。

1.2机电管线综合布置技术要点

在布线技术开始施工建设之前,需要依据工程项目需要配置相应的专业机电管线布置技术人员,同时将布线过程中需要用到的操作设备提前准备完善,形成相应的施工小组,小组内部各个成员必须要做好工作分配,能够各司其职,保证各个专业技术人员熟悉施工设计图纸,加强对施工设计图纸的审核,同时在施工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一旦出现漏洞或者是矛盾后,能够将其及时的进行检查,同时做好相应的问题记录,这样能够保证及时的将问题进行反馈,同时也可以提高问题的解决策略。

在机电管线布置技术操作过程中,由于其涉及到的施工专业种类较多,因此在技术操作之前,各个专业处于自身专业技术和专业管理的考量,肯定会提出不同的布线管理方式。通常情况下,风管标注的风管顶面标高,空调水管为管底标高等,而地面上的施工内容主要就是以各层地面为基本参考点进行标高设计的,电气项目施工建设过程中主要是项目所在楼层为基本的标高点,这也说明了各个专业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的标高点存在较大的差异,因此要想保证管线的综合布置工作顺利开展,就必须要统一标高点,这样才能够提高施工建设的高效性和安全性。

2、机电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的施工流程

在机电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操作过程中,需要严格的按照其规定的施工工艺流程操作,保证设计和施工的统一性,同时在机电管线布置操作过程中,必须要综合考量到各个专业的之间的关系以及各自的优势和劣势,从而选择适合工程项目建设的机电管线布置施工工艺,如下图1所示:

2.1机电管线综合布置的作业规则

在机电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按照其作业规则开展施工操作过程:

第一,作业程序,机电管线要想实现综合布置,必须要选择高效的专业技术人员,在开展操作建设之前,技术人员能够对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的机电管线实现综合布置和考量,同时需要进行初步设计和规划,准确的寻找管线和设备密集位置,这样才能够在管线施工建设过程中,做好各个机电管线布置的综合考量,在作业操作过程中,需要考虑到大管道拐弯比较困难,因此尽可能的设计将小管道进行拐弯,与此同时,无压管道内部的液体主要是沿着管道的坡度向着低处流动,但是如果是有压管道,则不能够很好的满足设计要求,因此有压管道需要让步无压管道。在操作过程中,电气管线通常需要安装在最上方,将风管安装在最下方,这样可以避免互相之间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影响了整个机电管线的综合布置施工开展。

第二,施工工序,在机电管线综合布置技术操作过程中,必须要严格的遵守既定的施工工序,对不同的管线需要进行分类管理和操作,需要充分考虑到施工管道不会对后面的施工建设过程带来影响。

第三,管道间距,在确保各个管线能够各自发挥功能的前提下,需要正确的处理好管线设备的标高和位置问题,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避免互相之间出现冲突,影响了整个工程项目的施工结构稳定和安全。

2.2机电管线综合布置的注意事项

在管线调整建设过程中,一般情况下只对非动不可的管线进行调整。在管线调整布置过程中,必须要保证管线的功能作用不受到影响,不能够随意的更改原设计的目的,避免影响整个管线的良好使用。同时在管线安装过程中,尽可能需要按照安装操作方便,维修方便的原则开展机电管线综合布置操作。

3、结束语

在机电管线综合技术操作过程中,需要统筹规划,保证管线布局的合理性,使得管线和土建、装修工艺能够实现很好的结合和互相作用,不断的提升机电工程的施工效益。

参考文献:

[1]卢光松.机电管线综合布置技术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4,12:59-60.

综合布线系统与应用实践 篇12

关键词:建筑物综合布线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

引言

综合布线系统是建筑物或建筑群内的传输网络, 它能使语音、数据通信设备、交换设备和其它信息管理系统彼此相连接, 综合布线系统一般采用模块化设计和物理分层的星型拓扑结构, 能传输语音、数据、图像以及各类控制信号, 可满足建筑物内部及建筑物之间的所有计算机、通信以及建筑物自动化设备的配线需求。

综合布线的实现目标主要包括:支持流行的网络应用, 支持所有的语音应用, 支持灵活的系统管理。在数据网络中, 可以随时实现对每一个接入插座的管理, 包括:禁止或允许用户在该插座上接入的管理, 接入不同网段或不同级别的交换机端口的管理, 进行不同部门子网的隔离 (包括进行物理隔离) 管理等。

1. 综合布线的部署实施

网络布线采用两级星型物理结构。第一级为中心机房 (设备间) 到配线间 (管理间) , 以单模和多模光纤作为数据通信主干, 第二级为从配线间到工作区, 以超五类或六类UTP水平双绞线为主要线缆;所有信息点全部端接到模块化配线架上, 所有垂直主干光缆在中心机房全部端接在光纤终端盒上。

综合布线系统可划分成六个子系统, 分别是: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 垂直干线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由于这些子系统已经为广大工程人员所熟悉, 本文不再就它的定义做出过多的解释, 主要着重于其设计要点。

1.1 工作区子系统

系统设计要点:

(1) RJ45插座到设备的连接线一般不超过5米;

(2) RJ45插座须安装在墙壁或不易碰到的地方, 插座距离地面30厘米;

(3) 为便于日后维护, 面板处要做好标签;

(4) 插座和插头不要接错线序;

(5) 网卡类型接口要与线缆类型接口保持一致;

(6) RJ45头与信息模块压接符合TIA-568标准。

工作区子系统所需的材料计算方法如下。

*RJ-45头所需要的数量一般使用下述方式计算:

M=N×4+N×4×15%;M表示RJ-45的需求数量, N表示信息点的数量, N×4×15%表示富余量。

*信息模块所需要的数量一般使用下述方式计算;M=N+N×3%, M表示信息模块数量, N表示信息点数量, N×3%表示富余量。

*信息座的数量和面板一致, 其数量根据面板的插槽数而定。

工作区子系统宜采用增强型, 单间有2个工作位, 双间有3个或4个工作位, 每个工作位均为双孔插座:一个网络插座, 一个电话插座 (个别设双网络或单网络插座) 。

1.2 水平干线子系统

系统设计要点: (1) 线缆长度一般不超过90米;

(2) 线路一般走线槽或天花板吊顶内;

(3) 选择线路最短、最经济的路由;

(4) 根据通信需求确定采用介质种类;

计算水平区所需要电缆的用量:

整栋楼用线量计算

M=∑NC;M—用线量, N—楼层数, C—每层楼用线量;

C=[0.55× (L+S) +6]×n;L—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远的信息点距离, S—本楼层离水平间最近的信息点距离, n—本楼层的信息点数, 0.55—备用系数, 6—端接容差;

双绞线一般以箱为单位订货, 每箱双绞线的长度为305m, 因此用线箱数计算

A=M/305+1;A—用线箱数, M—用线长度, 1—富余量;

为达到布线施工标准和整齐美观需要, 施工要求房间内采用墙埋镀锌钢管和嵌入式信息插座, 楼道内架设专用弱电桥架, 所有的布线经桥架和弱电竖井统一走到管理间。

1.3 管理间子系统

系统设计要点:

(1) 配线架配线对数由管理间信息点数决定;

(2) 信息点的连接要尽可能简单;

(3) 为便于维护配线架配线对数要做好标签;

(4) 有交换机、HUB的地方要配有稳压电源;

(5) 设备间保持一定的温度和湿度。

1.4 垂直干线子系统

系统设计要点:

(1) 一般用光缆以提高数据传输率;

(2) 光缆选用单模的 (远距离) , 或多模 (近距离) ;

(3) 垂直干线电缆的拐弯处应有一定的弧度, 以防电缆受损;

(4) 垂直干线电缆要防遭破坏。

1.5 设备间子系统

系统设计要点:

(1) 设备间的应按机房建设标准设计;

(2) 设备间要有良好的工作环境 (温度湿度) ;

(3) 设备间应防止易燃易爆物接近和电磁场干扰;

设备间子系统由核心交换机及其附属设备和各种数据服务器组成, 它是各个管理间子系统的集结地, 其中核心交换机为所有管理间子系统提供路由。

2. 综合布线工程实践中的一些问题

2.1 采用超五类还是六类

目前市场上使用量最大的两类非屏蔽双绞线是超五类和六类双绞线。究竟选择哪一种作为综合布线的缆材, 许多企业都有犹豫, 因为六类双绞线铜缆比超五类双绞线铜缆价格大致贵三分之一。从使用的效果来看, 在目前绝大部分的接入交换设备都是100M的带宽和普通办公应用的情况下, 超五类双绞线是性价比最高的缆材, 完全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的需求。所以, 在能够预见到使用期限的建筑以及旧的办公楼改造中, 完全可以放心选择超五类双绞线作为综合布线的缆材。只有完全新建的建筑和一些特殊需求的场所, 资金预算比较充裕的情况下, 采用六类双绞线更合适。

2.2 杂牌线缆与品牌线缆的区别

现在电子和电脑市场上有大量的杂牌线缆出售, 这些线缆以价格便宜吸引了大量的小规模工程商和零散用户。这些双绞线能够以如此便宜的价格冲击市场, 主要采取了减料方式, 超五类双绞线国标线径是0.51mm (线规为24AWG, 绝缘线径为0.92mm, 电缆直径为5mm) , 而杂牌线缆的线径均低于此数值。更便宜的线缆甚至有以镀铜的方式来冒充铜缆。另外, 也采用偷工的方式, 超五类双绞线为了提高传输的通道带宽, 对四对双绞线的扭绕度经过严格计算, 四对双绞线各自扭绕度有所区别, 扭绕方向都是逆时针, 采用的保护塑胶也是高频低损耗的。而这些杂牌线缆对此均没有任何设计和保证。采用专业测试设备测量这些杂牌线缆, 链路指标均不合格, 信号无损传输距离大大降低。这些线缆在短距离使用情况下能够使用, 与正规的线缆比较看不出太大的区别。但会造成线路上数据包的重复确认传输, 带宽效率降低, 频繁掉线等故障现象。在正规的综合布线工程中应严禁使用。

2.3 光缆和铜缆的选择

在综合布线中, 五类和超五类铜缆双绞线的信号可靠传输距离是100米, 一般的, 最好不要超过这个距离限制才能保证可靠地信号传输。考虑到垂直布线子系统承载了更多客户端的数据流量, 核心交换设备和汇聚交换设备主干接口升级的可能性也大, 基于此, 垂直布线子系统最好选用光纤布线, 对升级的适应性更好。水平布线子系统, 每根缆线承载的客户端流量相对较少, 可以根据距离的远近, 采用铜缆是可以的。毕竟同一楼层的主干即使升级的工程量也不大。

4. 总述

网络综合布线系统是一项复杂的工程, 它除了需要具备通信和网络的基本知识外, 还涉及布线标准、建筑、消防等方面的知识, 同时, 需要综合布线的技巧和经验。由于布线系统引起的网络传输故障, 在没有专业链路测试设备的情况下, 更多的依仗着网络管理者的本人的李连和积累, 虽然看似简单的工程, 但必须遵循的准则是一定要引起重视的。本文阐述了某企业综合布线实施的全过程。目前网络已投入运行, 系统运行稳定、故障率低, 为企业办公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黎连业.网络综合布线系统与施工技术.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2

[2]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智能建筑设计标准》中国计划出版社出版, 2000

[3]刘晓辉等.网络设备.机械工业出版社, 2007

[4]苏玉沈常红陈红.综合布线系统的设计.新乡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2005

[5]雷震甲.网络工程师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4

上一篇:指挥作用下一篇:会计委派制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