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实践变化

2024-06-21

会计实践变化(精选3篇)

会计实践变化 篇1

1 研究与认识会计的“环境观”及其意义

任何一个国家的会计, 都处于一定的会计环境中, 受到各种客观环境因素的影响, 客观环境所处状态不同, 发展变化路途不同, 导致世界范围内各国会计各异, 使得会计呈现出明显的社会性特征。所以, 认识会计就要充分认识会计所处的客观环境, 把握客观环境的时代性、交融性与动态性, 将会计置于大环境中, 才能从根本上认识会计、理解会计, 才能解释世界范围内会计理论的缤彩异呈, 会计实务的丰富多样;也唯有如此, 根据客观环境的发展变化规律, 我们才有可能架构与环境发展状况相适应的会计未来蓝图, 创新会计, 发展会计。显然, 没有对会计环境的深刻认识与把握, 谈会计创新与发展, 无异于构造空中楼阁。

我们知道, 会计有三大属性, 即社会性、技术性和人文性。上文谈到会计的社会属性, 要求研究与认识会计要充分把握其客观环境, 那么对于技术性、人文性与会计环境的关系, 我们依然认为环境影响着技术性的发挥、人文性的内涵。首先, 会计从产生之日起提供信息的一套完整的技术, 奠定了会计在人类历史上的地位, 但是, 综观会计发展史, 其技术手段在随着环境的变化而发展, 原始的结绳记事、古代的算盘记账、现代的电脑软件运用, 无一不体现了环境变化对会计技术性属性的影响, 使得会计的技术性属性不断得到充实与发展, 使得我们把握了一个动态的、发展的会计属性, 而这一点在现代理论研究中是至关重要的。其次, 人文性与会计环境的关系, 人文性的提出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 日益重视会计的结果。原始与古代社会, 我们只认识会计的核算与监督职能, 归结到属性上, 则是社会性与技术性, 只有到了现代文明社会, 我们才提出了会计的人文性属性, 这一历史发展过程本身就雄辩地证明了人文性与环境二者不可分割的关系。

2 影响会计发展的社会因素分析

(1) 经济环境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经济环境是对经济体制、经济发展水平、经济调控方式、证券市场发育程度以及物价变动水平等具体因素的抽象概括, 它是影响会计发展变化的重要因素。

从经济体制看, 目前世界范围内基本可以分为竞争型市场经济、计划型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社会型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几种体制, 不同的经济体制形成了不同的会计目标、管理方式、会计规范、会计监督等模式, 所以研究会计及其发展变化, 首先要研究会计所处的经济体制, 其次要把握经济环境的发展变化方向及规律, 由此才能抓住会计的实质, 理解会计、掌握会计, 并随着经济环境的变化发展会计, 使会计与时俱进, 促进其在资源配置、提高效益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 其对会计实践领域的宽窄、理论研究的深浅、规范体系的完善等都有不同影响。一般来讲, 经济发展水平越高, 会计的认识就越加科学, 会计的各方面工作就越加完善。

从经济调控方式看, 经济调控方式取决于政治体制与法律体系, 高度集权的政治与法律体系下, 经济方式一般也采纳集权方式, 从会计规范的制定和实施, 对会计及其人员的管理及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都比较强硬与统一;市场化程度高的经济体制下, 宏观经济调控力度一般较弱, 主要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实现各种调控, 政府的干预较小, 反映在会计上, 鼓励企业自行选择会计政策, 会计主要服务对象定位于广大社会公众。

从证券市场发育程度看, 发达的证券市场, 要求会计信息披露充分、及时, 而且决定了会计服务对象主要为广大投资者和债权人;处于发展初期的证券市场, 对会计信息披露要求较弱, 会计目标主要为政府及其有关部门服务。

总之, 经济环境决定会计的产生与发展, 无论会计是从被动的无组织到有组织的变化, 还是主动的完全有组织的变换, 都是经济环境内部矛盾激化使原会计赖以生存的基础发生了变化。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与状况, 决定了我们进行会计理论研究与实际工作的国际化方向, 要求我们进一步参与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的工作, 进一步研究国际会计的相关内容;面对新兴产业的出现, 会计如何行使职能以发挥其提供特有信息的职能;区域经济对会计提出了哪些新课题。这些都是新经济环境条件下, 研究环境问题对会计影响的侧重点。

(2) 科技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科技环境从广义上来讲, 属于经济环境因素之一, 我们之所以将其独立出来作为影响会计的要素之一探讨, 主要是基于这样的想法:科技发展水平高低虽然依赖于经济发展状况, 但是在21世纪的今天, 它确实已经对经济发展产生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而且,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已经得到全世界的认可, 说明它不仅是依附于经济, 其本身已成为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一大推动因素, 这从其发展趋势上可以看出:①发展速度快, 相应新学科不断涌现;②发展综合化,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现代技术完全建立在科学理论基础之上, 而现代科学也装备了现代技术设备, 科学技术化和技术科学化;③科学技术与社会科学结合, 解决人类面临的高度综合性的问题。

以上三方面的科学技术发展趋势, 对会计的发展变化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问题:首先, 在新的科技发展水平下, 传统会计的研究手段与实物操作方法受到挑战, 会计的研究重点随之发生变化, 会计新领域不断涌现, 会计这门社会科学越来越与其他学科交叉, 横向发展越来越宽, 随着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 对会计自身规律的把握不断深化, 由此会计纵深发展得到空前繁荣, 细化的会计分支学科亟待我们去研究与发展;其次,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联系, 使得我们对会计的社会属性及技术属性的认识更进一步, 同时指导我们应该更好地以现代技术装备会计科学, 以会计科学推动经济发展, 进而对现代技术发展作出会计的贡献;同时, 在会计的研究中, 需要引入许多新事物, 以开创会计发展之路, 解决会计信息提供的真实性、相关性问题。

(3) 管理环境因素及其对会计发展变化的影响。

20世纪50年代后期, 经济管理逐步从科学管理发展到现代管理。现代管理的特点是:①面向市场的管理, 是开放型的、提高市场竞争力的管理;②从系统出发, 注重战略发展的研究, 实行战略管理, 强调社会整体经济效益;③国家加强宏观调控, 经济管理部门要制定和执行宏观调控政策, 制定各种中长期经济规划、经济政策和产业政策, 发挥行政指导作用, 对企业进行正确引导;④企业加强内部管理;⑤以人为本出发, 实行以人为中心的管理、以高层管理为中心的管理, 重视行为科学的运用, 培育企业精神;⑥广泛运用电子计算机等现代科学技术手段, 重视信息的管理。

现代管理的以上特点, 对会计的发展变化产生了一系列影响, 主要表现在:现代管理同时注重企业内部管理与加强国家宏观调控两方面, 这就要求会计提供的信息既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 又要满足国家宏观管理的需要, 而内部与外部的信息需求必然存在差异, 因此对会计的未来发展如何适应这两方面的需求提出了挑战。

会计实践变化 篇2

1.“现金”科目变为“库存现金”科目。

2.新准则取消了“短期投资”、“短期投资跌价准备”科目,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资产”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并在“交易性金融资产”科目下设置“成本”、“公允价值变动”两个二级科目。

3.新准则取消了“应收补贴款”科目,并入“其他应收款”科目核算。

4.“物资采购”科目变为“材料采购”科目。

5.“包装物”科目和“低值易耗品”合并为“周转材料”科目。

6.新准则取消了“长期债权投资”科目,而重分类为“交易性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和“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科目。(教材第六章金融资产)

7.新准则增设了“投资性房地产”科目,核算为赚取租金或资本增值,或两者兼有而持有的房地产。(教材第五章投资性房地产)

8.新准则设置了“长期应收款”和“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企业采用递延方式分期收款、实质上具有融资性质的经营活动,已满足收入确认条件的,应按应收合同或协议余款借记“长期应收款”科目,按其公允价值贷记“主营业务收入”等科目,按差额贷记“未实现融资收益”科目。

9.新准则设置了“长期股权投资”科目,但其核算内容和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0.新准则增设了“累计摊销”科目。用来核算无形资产的摊销额。

11.新准则增设了“商誉”科目,从“无形资产”科目分离出来,产生于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

12.原制度要求采用纳税影响会计法进行所得税会计处理的企业设置“递延税款”科目,而新准则设置了“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科目,其核算方法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教材第五章所得税)

递延所得税资产=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税率

递延所得税负债=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税率

13.新准则取消了“应付短期债券”科目,而设置了“交易性金融负债”科目。核算直接指定为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负债。

14.“应付工资”和“应付福利费”科目合并为“应付职工薪酬”科目。

15.“应交税金”和“其他应交款”合并为“应交税费”科目。

16.新准则中设置的“预计负债”科目,其核算内容与原制度相比有所变化。

17.“盈余公积”科目取消了法定公益金有关的核算。

18.新准则增设了“库存股”科目,核算企业收购、转让或注销本公司股份金额。

19.新准则增设了“研发支出”科目,核算企业进行研究和开发无形资产过程中发生的各项支出。

20.新准则增设了“公允价值变动损益”科目,核算企业交易性金融资产、交易性金融负债,以及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等公允价值变动形成的应计入当期损益的利得或损失。

21.“其他业务支出”科目变为“其他业务成本”科目。

22.“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科目变为“营业税金及附加”科目。

23.“营业费用”科目变为“销售费用”科目。

24.新准则增设了“资产减值损失”科目,25.“所得税”科目变为“所得税费用”科目。

会计实践变化 篇3

在对符合确认条件的会计要素登记入账并列报于会计报表及附注时,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用历史成本、重置成本、可变现净值、现值或公允价值会计计量属性确定其金额, 而小企业会计准则统一采用了较为简便的历史成本这一计量属性, 增强了会计核算的可操作性,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六条规定:小企业资产应当按照成本计量, 不得计提减值准备, 在持有期间, 资产的增值减值不进行调整, 仍维持取得时的历史成本金额, 即对小企业的资产要求按照成本计量, 不再要求计提资产减值准备, 资产实际损失的确定也参照了企业所得税法中的有关认定标准。第六十条规定:小企业应当按照从购买方已收或者应收的合同或协议的价款确定销售收入金额, 也就是说对收入计量时, 不再要求小企业按照从购买方已收或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或者应收的合同或协议价款的公允价值确定收入的金额;再如对负债计量, 第四十五条规定:各项流动负债应当按照其实际发生额入账;对费用计量, 第六十六条规定:“通常小企业的费用应当在发生时按照发生额计入当期损益”。这些具体规定可以有效的减少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取得时主观性较强、操作性较差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简化了会计核算。

二、会计处理大量简化, 清晰实用

小企业会计准则本着方便、实用的原则, 对小企业会计要素确认、计量、报告进行了简化处理, 大大减少了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内容和空间, 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采用直接转销法转销坏账损失, 《小企业会计准则》第十条规定:应收及预付款项的坏账损失于实际发生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 同时冲减应收及预付款项。取消了备抵法核算坏账损失, 坏账发生时直接核销即可, 与税法对坏账的确认一致。二是简化长期投资的核算, 长期债券投资溢价和折价在债券存续期内确认相关利息收入时采用易于操作和计算的直线法摊销, 而不必像企业会计准则所规定的采用实际利率法摊销。同时在对长期股权投资后续计量时, 长期股权投资只采用成本法进行会计处理, 即在长期股权投资持有期间, 被投资单位宣告分派的现金股利或利润, 应当按照应分得的金额确认为投资收益, 直接借记“应收股息”科目, 贷记“投资收益”科目。三是简化了所得税的会计处理。对会计与税法形成的暂时性差异一律采用应付税款法, 小企业按照企业所得税法规定计提当期应交的所得税时, 借记“所得税费用”科目, 贷记“应交税费———应交企业所得税”科目, 即当前应交所得税与当期所得税费用相等, 取消了“递延税款”科目, 简化了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便于会计人员掌握。四是在收入确认时, 通常应当在发出商品且收到货款时或取得收取货款的权利时确认销售商品收入, 收入的确认更多的强调以发出商品和收取款项为标识, 不再要求按实质重于形式的原则确认收入的实现, 减少了会计人员对风险与报酬转移的职业判断。五是简化了资本公积的核算, 企业会计准则规定, 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溢价 (股本溢价) 和其他资本公积如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等, 而小企业会计准则明确规定资本公积是指小企业收到的投资者出资额超过其在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 即资本公积仅核算资本溢价 (股本溢价) , 并且明确规定小企业资本公积不得用于弥补亏损。六是要求小企业对会计政策变更、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均采用未来适用法进行会计处理, 简化了相关业务的会计处理。七是在编制报表时规定小企业的财务报表至少应当包括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和附注四个组成部分, 小企业不必编制所有者权益 (或股东权益) 变动表;对现金流量表进行了简化, 无需披露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信息, 同时指出现金流量表仅涉及“现金”未提及现金等价物;外币报表折算时, 第七十八条规定:小企业对外币报表进行折算时, 应当采用资产负债表日的即期汇率对外币资产负债表、利润表和现金流量表的所有项目进行折算, 无需根据报表的不同项目采用不同的汇率折算报表, 这样小企业就不会产生外币财务报表折算差额, 减少了外币报表折算的工作量。

三、较多的使用了营业外收支

营业外收入是指小企业在非日常生产经营活动形成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入;营业外支出是指小企业非日常经营活动发生的、应当计入当期损益,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净流出。《小企业会计准则》的制定增加了企业非日常活动收支的核算内容。在营业外收入的核算上除了包括政府补助、捐赠收益、非流动资产处置收益、逾期未退回包装物的押金收益、确实无法支付的应付款外, 还增加了多个核算内容。收回已作坏账损失处理后的应收款项时, 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即可, 发生的存货盘盈直接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冲减管理费用, 发生的汇兑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不再减少财务费用 (汇兑损失仍计入财务费用) , 收到出租包装物的租金收入计入营业外收入也无需再通过“其他业务收入”核算。营业外支出核算范围的变化除税收滞纳金、罚金、罚款、被没收财物的损失、捐赠支出、赞助支出外, 主要体现在对资产损失的处理进行了统一, 《小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发生的资产损失 (包括存货盘亏、毁损损失, 坏账损失, 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处置损失、长期债券投资和长期股权投资损失等) 列支科目, 不再区分使用管理费用、投资收益、营业外支出或资产减值损失等会计科目, 而是在这些损失发生时统一使用“营业外支出”科目核算。

上一篇:自我完善教育下一篇:“9S”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