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下会计教学

2024-09-07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共12篇)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 篇1

摘要:会计改革影响会计教育, 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给《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带来了较大影响和冲击。本文分析了新会计准则体系对《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中教师、教学内容、教材、学生能力培养等环节产生的影响, 并就以上几个方面提出了新形势下《中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的构建思路。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体系,中级财务会计,教学

一、新会计准则体系实施

2006年2月, 财政部发布了新修订的《企业会计准则》, 10月, 又在此基础上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应用指南》。至此, 一套完整、全新的会计准则体系顺利诞生。完善后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由对原来的一项基本准则和16项具体准则的修订以及20余项新制定准则构成, 即包括一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以及应用指南和解释公告等。其中, 基本准则在整个会计准则体系中扮演着概念框架的角色, 起统驭作用, 主要规范财务会计报告的目标、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会计要素及其确认和计量、以及财务会计报告的内容等基本问题。具体准则是在基本准则的基础上对具体交易或事项会计处理的规范, 可以划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一般业务的通用会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 如存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资产减值、借款费用、收入、外币折算等项目;特殊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 如金融工具、保险合同、石油天然气开采、生物资产等项目;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的财务报告的列报, 如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分布报告、中期财务报告等项目。应用指南是对具体准则的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作出的操作性规定。解释公告是随着会计准则的贯彻实施, 就实务中遇到的实施问题而对准则作出的具体解释。

新会计准则体系尽可能地借鉴了国际惯例, 充分实现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协调和趋同。同时, 根据我国目前的经济环境和现行会计实务发展的需要, 也充分考虑了我国的实际情况。新会计准则体系还对语言文字、准则内容等诸多

权人以自主行使留置权的意思, 公然地、和平地占有债务人的动产达到3年, 即可依时效取得留置权。”

3.其他财产权方面。德国、日本、瑞士和我国台湾地区都将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了其他财产权, 我国学者对此颇有争议。笔者认为, 从我国目前的法制状况和基本国情考虑, 虽然其他财产权适用取得时效的范围不如所有权、他物权等其他权利那样广泛, 但也应在民法典中对其做出专门规定, 不能一概将其他财产权排除在适用取得时效制度的规定之外。同时, 将取得时效的适用范围扩大到其他财产权, 也符合法律的超前性特征。因此, 应将其规定在取得时效的客体中, 并且在立法技术上应采取列举式的方式, 如规定:“自主占有、和平占有、公然占有信用权5年的, 可以因时效取得信用权。自主占有、和平占有、公然占有合法同居期间他方的财产或权利达法定期间, 动产2年、不动产10年或20年的, 可以因时效取得合法同居期间的婚前个人财产权。”

参考文献

[1].企业会计准则编审委员会.企业会计准则讲解与运用[M].上海:立信会计出版社, 2006

[2].叶映红.准则与制度并存对会计教学的影响及对策[J].财会月刊, 2006, 12

[3].王帅.新会计准则重大变革及其对会计教学的影响[J].财会通讯, 2007, 3

[4].陈洪.影响会计职业判断的因素及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途径[J].东莞理工学院学报, 2005, 8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 篇2

1.大量的阅读、生动的生活实践和经验是作文的前提

阅读是学生学习写作方法和技巧的重要手段。我国古代就有“《文选》烂,秀才半”,“能读千赋则善赋”之说,形象地道出了古人学习写作的经验,从而道出了教会学生阅读对于提高他们的写作水平是何等重要。

基于此种认识,我组织学生订阅了《小学生导读》、《少年博览》等,还组织学生从家中带来图书,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这样就有书可读,可以在读书中感悟生活,理解生活的内涵。我还组织学生定期把自己读到的优美文章介绍给全班同学。同学们在阅读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心世界,形成了健康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是学生作文的前提。

同时,我还注意指导学生留心生活、留心周围的一切。因为写作的源泉来自生活,任何文章都是现实生活、客观事物在写作者头脑中主观、能动的反映。没有社会生活作基础,写作就失去了源头。让学生学会作文,一定要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去,学会观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到广阔的社会生活中获得写作的源泉。

在课间,有时我与学生一同游戏,让学生注意观察同学们的表现,注意体会自己的心情:有时和学生一起,在学校的曲桥上走走,在湖心的亭子上坐坐,让学生感受那份自然、宁静、惬意。我让学生仔细观察操场边上大树的干、枝、叶的特点,让他们拍拍树干,说一说手上的感觉,说一说听到的声音,学生觉得十分有趣,这样就培养了学生认识生活、认识事物的能力。同时我力争让学生的认识语言化,这既是对学生思想、认识的整理过程也是提升的过程。

接着,我让学生把观察和描写结合起来,引导他们写一个片段,写的过程又促进了他们观察、思维的深入,培养学生一种“穿透”生活、“钻探”生活的本领,去发现生活的真谛、生活的美。如:一次我和同学们欣赏了学校的湖心亭之后,有位学生就写出了这样生动的文字:这亭子建在湖的中心,亭子的北边有曲桥与岸相连。夏天里,我时常看到有三三两两的同学漫步在曲桥上,有时兴奋地指点着水,有时兴奋地指点着岸边的垂柳,那份惬意就别提了。

2.作文题目贴近学生的生活经验,把学生带入到题目设定的生活情境中去,指导学生布局谋篇、连缀成文

因为学生的经历和生活情景对于学生更具有主导性作用。只有学生熟悉生活、跟踪生活、深入生活,才能获得写作的源泉。(前文已作具体论述)因此我设计的作文训练题目注重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一看到题目,就会不自觉地、全身心地投入到生活中去,这样学生作文的激情有了,同时内容也有了。作起文来也就容易多了,甚至可能是一种需求。

如:春节后开学,我让学生写一写《我家过除夕》、《元宵节的晚上》等,并且我提前指导:下午放学后,你是不是已经向往着元宵节,你的心是不是已经沉浸在元宵节之中了?你走在路上,在大街上看到什么样的景象?回到家,你的父母做的什么饭?还做了哪些准备,搞了哪些活动?再后来,天黑下来了,又发生了什么事?……,这样通过给学生提示,让学生学会观察、学会体会。

有些时候,我放开手,让学生白拟题目写自己最感兴趣的事物,这样学生写起来就更加主动、更加积极,当然也写得更好。“

做命题作文时,我时常让全班学生针对题目发表议论,回忆生活,谈论感受,把他们带入到题目设定的具体生活环境中去。如有一次写作文《我的爸爸》、《我的妈妈》。如果直接让学生写,许多学生的生活经验处于沉睡状态而难以被唤醒,这样学生的经验就是存在也并不能为他利用。甚至会有学生说,这个题目有什么写头,没有意思透了。我当然不责怪学生,而是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爸爸、妈妈。“谁愿意说一说自己的爸爸或妈妈是一位什么样的人,让大家认识认识他(她)。”“你的爸爸是那么有趣的一个人,你却不愿意介绍给大家多么可惜。”教师这些具有启发性、鼓动性的话,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时候一定会有学生勇敢地站出来,介绍自己的爸爸、妈妈。一位学生的介绍也一定会启发其他同学的回忆,唤起他们与爸爸、妈妈朝夕相处的情景,慢慢地就会有许多学生愿意说。在大家的相互激励相互启发下,写起来也就有话说了。我把这一环节作为指导学生作文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每次效果都很好。

3.鼓励学生勤于动笔,参与修改

古谚日:“读十篇不如做一篇。”我让学生在读书中形成认识的同时,也注重让学生勤写多练,方可熟能生巧。

传统的作文教学往往是学生抄写了作文交给教师,教师批改后再发给学生,学生能读一读,体会体会教师的用心就不错了,这样做学生所能收到的效益是微乎其微的。

我通常采取的做法是这样的:我把学生的作文批改完以后,挑选出优秀和问题突出的习作,让学生在班级里读,大家评议。学生听过以后都纷纷发表意见,谈自己的看法,指出作文何处可以作何修改。这是我们作文课最生动、活跃的时候,同学们都争执得面红耳赤。我一次又一次感到,学生中存在着丰富的教学资源,有着异想天开的奇思妙想,充满了天真的智慧,关键是教师如何放手点拨、启发引导。学生通过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进行品评,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好?哪些地方写得不够好,为什么?都清清楚楚了。我再让学牛重写,学生的这次重写决不是小的修修补补,而是大刀阔斧,甚至是另起炉灶。学生通过品评、修改和重写,不论是对所写内容的休会还是对作文形式方而的认识都深刻很多,作文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

因此,我们在让学生勤动手、勤动笔的同时,也要让他们开动脑筋,多思、多想、多悟。孔子日:“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引自《论语・为政》)苏轼说:“熟读深思子自知。”(苏轼:《送安敦秀才失解西归》)只有边读、边写、边思考、边琢磨,才能领悟到写作规律的真谛,将写作的方法技巧化为己有,达到心领神会、融会贯通的地步,进入写作领域中自然、娴熟和无技巧的最高境界。

会计课程教学改革新探索 篇3

关键词:会计教学改革探索

一、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从世界发展的整体来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当经济、政治开始前进,开始改革,文化也应该有所行动。教育属于文化范畴,随着技术的发展,教学改革的呼声渐高,传统的课堂讲授法虽然仍为大多数教师所使用,但越来越多的教师正在尝试教学改革,使课堂变得更加活跃,使教学中出现更多实践、使学生更加多的参与课堂。在会计课程教学方面,课程改革变得尤为重要。大学是一个培养社会中高级人才的基地,在这里,学生在毕业之前应该掌握知识与技能,顺应时代和社会的发展,培养方方面面的综合素质能力,以面对社会上强烈的竞争与挑战。而在高校会计教学改革中,教师的作用是巨大的,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应该从教师身上获取知识,但这种获取不是“填鸭式”的,不是“死记硬背”的,应该是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加以自己的想法后形成自己的知识,这样,教学过程应该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高校会计教学也将进入新纪元[1]。

二、高校会计教学的现状

立足高校会计教学现状,才能找出问题所在,具有针对性地解决问题。当今高校会计教学分两个步骤,一是理论,而是实践。一般是先讲理论后操作,但是在时间分配上,很明显,理论所占时间比较多,教师讲授时间比较多,而实操时间与理论时间是不对应的。也就是学生学习会计理论知识大部分是没有获得实践的。这样活导致学生的“动手能力”比较弱,固然知道知识点,但是实操是不过关的。当代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应该从基层做起,但是这个“动手能力弱”的弱点很容易把大学生给击垮。从知识层面来说,会计知识是系统而全面的技术性知识,实操性非常强,可是在大学课程中,由于时间的有限性,不可能使学生对于所学知识都能亲自动手学习,只可假设“学生是学习爱好者,会自主进行学习”。总的来说,高校会计教学的现状是:学生实践机会少,课程学习时间紧迫[2]。因此,教师担任传授知识的主要角色,应考虑到课堂上、课堂中、课堂后学生的学习状况,针对会计课堂教学进行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

三、会计教学改革的方法

随着教学改革的呼声渐高,教学改革的方法层出不穷,在这里,我将从本职出发,谈谈教学改革的方法。

(一) 明确三维教学目标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明确提出课堂教学目标已经由一维的“知识与技能”目标转变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核心知识和学科基础知识,获取、收集、处理、运用新信息的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过程与方法目标指人类生存所不可或缺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不仅指学习兴趣、学习责任,更重要的是乐观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宽容的人生态度。教师应坚持以这三维目标来开展教学活动。

(二) 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模式

行动导向教学指课堂教学将学生的认知过程与职业活动结合起来,“通过行动来学习”,让学生通过“行动”,掌握职业技能,学习专业知识,从而构建属于自己的经验和知识体系的教学模式。该模式教学方法包括: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情景 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模式”指教师不再按照传统的学科体系来传授教学内容,而是按照职业工作过程来确定学习领域,设置学习情境,组织教学。在教师的知道下,已完成任务为主要线索,让学生独立摸索得到这个结果的途径,最终完成任务,并进行自我评价。行动导向模式的特点是以培养行动能力为导向,将学科划分为若干个任务,改造学数学科为技能学科。模式的核心是“通过行动来学习”,学生获得知识的途径多了,各种各样的项目教学,行动教学会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投入到学习当中,以自己的实践获得知识,这是一种全新的体验。另一方面,课堂会比传统课堂气氛更加活跃,学生更容易接受知识,使学生在教师创造的情景模式中学习,当然,情景与知识点是紧密联系的,并且知识点是具有明确的可操作性。在高校会计教学课堂中,教师应该结合实操性非常强的会计知识,编写教案,指定教学计划,安排教学情境,尤其是与会计工作密切相关的环境,使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尽早适应未来工作的情景。

例如:在讲授错账更正方法时,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从头到尾的讲授。而如果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方法。

提出任务→教师可以设定一个情景:“A公司小张在登记账簿时出现金额记错的情况,经查明是小张疏忽大意登记错误,但是凭证没有错。假如你是小张,应该如何对账簿进行修改?”

分组完成→使学生一下子进入到企业情景中,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来找出解決问题的答案。

学生发言→让学生对自己上一环节所找到的答案或者有疑惑的地方进行发言,并进行交互讨论。

教师总结→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并总结知识点。

(三) 充分利用反馈信息

教师教学不能为了教而教,要有所要求,每一次讲课完毕都应该进行总结、反省,为讲好下一节课做好充足的准备。如果教师一直一成不变,没有改进,那就是停滞不前,没有创新。为了能使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反省,教师应该关注最新的教学改革,接受来自教育、科研的最新消息,并结合自我的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来更新自己的教学方法。另一方面,上完每一节课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应适当调整教学进度、教学方法。由于学生是知识的接受者,是课堂的主人,教师应该以学生为先,尽量满足学生的要求。而在会计课堂中,教师应该多与学生进行交流,了解学生的疑惑,找出学生更喜欢的一种活动,尽量提高课堂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唱响学生主旋律。

会计教学改革有其重要性,教师应该顺应时代和信息的发展,为正确教书育人做好基础与准备。而会计教学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教师应在实践活动中积累经验,找到最适合自己与学生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倡导行动导向教学是教学改革最为重要的环节,也是最基本的环节,教师要改变观念,使行动导向教学模式成为教学的首选模式。这种模式可以加强学生实践能力,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真正成为一个合格的会计人员。

参考文献:

[1] 张军.会计课程教学改革的初探[J]. 时代金融,2011.7.

[2]杨继红,孔永红.“行动导向、任务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山西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0.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 篇4

一、导入环节艺术化

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需要, 更是教学的一种艺术, 它同电影、小说、戏曲一样, 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在传统课堂教学中, “复习”导入形式是最常见的, 也就是课前激活处于“休眠”态的旧知识, 这样有助于同化新知识。在新课程教学中, 导入的形式可以多样化、趣味化, 最好能引起学生对本课内容的好奇心或求知欲, 但其内容要和本课新知识密切相关, 如, 让学生表演、创设情景等。

1. 由学生表演导入

在学习《银行存款的清查》这块内容时, 可以先安排两位学生来表演, 一位扮演企业出纳, 一位扮演银行工作人员。“出纳”说:“本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上余额是270000元, 我要去银行看看企业日记账的余额对不对。”接着走到“银行工作人员”跟前说:“请你查一查我方企业账上余额有多少。”同时出示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及其余额。“银行工作人员”查了查对“出纳”说:“你企业账上的余额是280000元”。“怎么会少了10000元啊?”“出纳”急得要哭了。“银行工作人员:说:“我打一张银行对账单让你核对吧。”同时出示了一份银行对账单及其余额。这时引起全班同学关注企业银行存款日记账和银行对账单上的余额, 学生也带着账目为什么会不对这一问题进入本节课的学习。由学生表演导入能让学生充分参与课堂, 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活跃了学生的思维。

2. 将学生设置具体工作岗位导入

在学习“会计核算程序”时把班级学生分成会计组和出纳组, 两组分工不同但互相监督, 让学生在互动中体会会计与出纳两个工作岗位的不同工作内容, 在互动中掌握整个会计核算流程知识。在课堂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在扮演不同岗位出现的具体问题或事项作为课堂导入, 引出课题。

二、教学环节探究化

“探究”是师生对本课题的学习和研究。传统模式下我们叫“讲授新课”, 新课程的课堂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师生互动、生生合作、独立探究等学习方式已经走进课堂, 因此, 这一环节称为“探究环节”。如何转变教师教的方式, 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是这一教学环节的核心问题。

在学习《原始凭证的填制》时, 以往的教学方式是:教师一般先给学生几张原始凭证, 告诉学生原始凭证上有名称、日期、金额等内容, 然后给学生经济业务和发票, 让学生模仿讲过的凭证去填制。在新课程理念下这块内容可以采用任务驱动法, 课前事先让学生回家找几张家里平时用过的发票, 让他们先看看发票上具体有哪些项目。课堂上直接给学生布置任务, 同时给学生比较贴近生活的经济业务和空白发票, 以本班班主任到某文具店购买班级学习用品的经济业务为例, 让学生自主填制发票, 然后把学生自主填制的发票通过小组讨论、实物投影等方式进行充分的展示、交流、讨论, 在这个过程中领会、感悟原始凭证的内容和填制方法。

从教学目的来看, 通过这两种方式, 学生都掌握了原始凭证的填制内容。但从课堂气氛和课堂效果等等方面又存在很大的不同, 以往的教学是以教师灌输为主的, 学生的动手欲望、思维能力没有活跃起来。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把教学内容设计成任务, 然后组织学生自主探索, 在合作中让学生自己学会学习, 而教师在学生学习过程中, 只是起着点拨、引导、组织作用, 教师变成了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合作者、参与者。这种教学方法能够体现新课程理念的核心特点:转变教师教的方式, 转变学生学的方式, 真正做到在单位时间内让更多学生参与、合作、探究。

三、巩固环节多样化

巩固一般发生在探究之后。强化巩固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环节。如巩固不合理、不科学, 那这节课也就失去了味道。

在传统教学中, 课堂巩固一般是以解模仿式题型为主, 讲授结束后, 教师给学生布置好的题目, 让学生模仿新课内容练习, 然后分析练习, 形式古板, 学生跟着教师的预先设计走, 积极性不高。在新课程理念下, 课堂巩固的组织模式可以具有多样性和趣味性, 练习的内容形式也可以多样性。以《借贷记账法的运用》为例, 传统教学中, 教师一般在讲授会计分录的编制方法后, 给学生几笔经济业务, 让学生仿照课堂例题练习。但在新课程理念下, 笔者改变了课堂练习的内容形式和组织模式, 内容形式由单一的编制会计分录为多种形式, 形式一是给学生经济业务编会计分录;形式二是教师编好会计分录, 让学生讲出经济业务内容;形式三是根据经济业务, 教师编好会计分录, 让学生判断会计分录编制是否准确, 并加以改正。组织模式可以是小组讨论或以组为单位展开竞赛, 比如把练习题分为难度系数不等的题型, 然后让各组学生自己选择题型, 依据答对的题数和难度系数评分, 得分最高的组给予适当的鼓励。这样既能活跃了课堂气氛, 又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四、总结环节延伸化

有一位美国教育学者听了一节中国教师的课后, 意味深长地说:“中国的课, 学生是带着问号来, 带着句号走的;美国的课, 学生是带着问号来, 带着问号走的。”这留给我们的启示是深刻的。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如何结尾?如何把课堂结束的“句号”变成“问号”?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一个问题。

在以往教学中, 课堂小结一般都由教师归纳总结, 学生被动接受。在新课程理念下, 可以让学生自己思考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来做总结, 教师做一些引导与补充, 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学生学的过程。如, 在学习了《供应过程的核算》, 结束时教师突然问:“同学们, 如果企业购买甲、乙两种材料, 那么运费该如何分配呢?”学生一下子活跃起来, 各自说着自己的观点。教师接着说:“那么你们先回顾一下本节课采购业务涉及几种材料, 采购成本是如何核算的?”在学生积极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的同时, 教师也很自然的完成了这节课的总结, 与此同时把“购买多种材料共同发生的运输费的分配”问题抛给学生, 为下节课的学习作了铺垫。

新课程下语文教学论文 篇5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倾听。这种单一的教学方式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教学效率低下。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采用自主合作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课堂的学习中。

1.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学习。教学不只是教师将课本中的知识传授给学生,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并且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学生能力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把课堂交给学生,教师只是引导者,对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让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的探索。

2.采取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作为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对学生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首先要将学生分组,分组要本着优差生相混合的原则,不能将优等生全放在一个组,也不能将差生全放在一个组。然后在每个组里选出一个组长,教师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小组成员之间要进行讨论,讨论之后发表自己的看法。如果其他学生有不同的看法,教师要鼓励他们勇敢地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教师在平时教学中还可以将学习任务分配给每个小组的组长,组长再组织学生进行分析和讨论,共同完成学习任务。采用小组合作的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同时还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也能引导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

二、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在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是课堂的权威,师生关系并不平等。在这种教学观念下,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甚至有些学生对语文学习产生了抵触心理。因此,教师要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建立平等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这种氛围中积极自主学习。教师与学生之间是否能保持和谐融洽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效果。学生只有对任课教师有好感时,才会主动去学习这名教师所教的课程,相反,如果学生不喜欢这名教师,就会失去学习这名教师所教课程的积极性。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学生,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并且鼓励学生进行质疑。质疑能够加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在讲完一个问题后,要鼓励学生发表自己不同的观点,然后就这一问题,师生之间展开讨论,最后得出结论。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在课堂上遇到不懂的问题时要及时提问,教师则要耐心地解答。教师无论是在课堂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应该尊重、关心学生,加强与学生沟通与交流,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情况,这样不仅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还有助于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三、采用多样的课堂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语文教学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教师采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有效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因此,教师要善于运用轻松愉快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1.利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技术能够将课本中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化。教师可以在课堂刚开始时为学生播放一段视频来引出这堂课的教学内容。通过播放视频的形式,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这堂课内容的学习兴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间为学生展示图片或播放视频,将教学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以使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并对其产生浓厚兴趣。

2.组织课堂游戏和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只采用单一的教学方式,应该积极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如游戏、竞猜等,使学生在活动中放松自己并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

四、利用有效的课堂评价,使学生树立学习的信心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并对其进行鼓励,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评价时要做到公平与真实,对于语文基础比较好的学生,教师要对其进行肯定与表扬,让他们始终保持学习的热情;对于语文基础不太好的学生,教师在评价时要对他们多进行鼓励,使他们树立学习的信心。课堂评价不仅包括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包括学生之间的评价。教师可以先提出一个问题让学生回答,回答完后,再让其他学生对刚才的答案进行评价,要求学生在评价时首先要对好的方面进行肯定,然后再指出不足的地方,并提出自己的建议。这样有效的课堂评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的信心,并能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五、结语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 篇6

摘要:会计行业对我国经济发展起着重要作用。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应根据社会需要,着重培养会计型人才。但由于我国高校会计教学体制的缺陷,导致高校会计教学课程安排不合理,师资力量及教学设备设置不规范,课堂效率低下,严重制约了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提高。本文从我国高校现有会计教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出发,探讨了将新会计准则融入高校会计教学的可行性,从而提升高校会计教学质量。

关键词:会计;教学;高校;新会计准则

近年来,我国提出了新的会计准则,对会计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及能力等提出了新的要求。高校会计专业作为会计人才的主要来源,也应当根据新的专业标准来调整教学目的和教学方式,使培养出的学生更符合社会对会计专业人才的要求。另一方面,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学本身存在较大问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已无法满足新形式下专业人才的教育目标。在日益激烈的就业竞争下,只有使学生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及技能,才能使他们获得竞争优势,同时促进我国会计行业的发展。为此,高校尽快必须将新会计准则融入到会计教学中。

1.当前高校会计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教学手段单一,教学效率低下

会计知识和技能不断更新换代的形势下,我国高校的会计教学却依然沿用了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模式,这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会计教学与实际应用的脱节,影响了高校会计教学的质量。据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绝大多数高校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较大异议,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形式僵化,课堂氛围沉闷,内容实用性低,教学效果不强。此外,教师的讲课方式也主要以讲述课本知识为主,没有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学生感到难以掌握。尽管多媒体设备在课堂上已有较为广泛的应用,但教师未能充分利用其功能,只是改变了课本内容的呈现方式,教师“照本宣科”的情况并没有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1.2实践教学环节薄弱,会计实习流于形式

会计是一项强调实践性的专业,只有通过不断地实践和摸索,学生才能真正掌握会计操作和管理的技巧,从而在实际工作中避免不必要的错误和损失。同时,会计实践也是高校会计教学中的重点内容。高校的会计实习主要分为校内实习和校外实习两部分。但无论是校内还是校外的实习,都存在着实习信息不实或实习过程流于形式的问题。这种现象的产生一方面是由于学生本身对实习并不重视,在实习过程中敷衍了事,或编造实习内容。另一方面,这也与学校对学生的教育工作不到位有关。高校往往在前期没有对学生进行充分的教育宣传工作,导致学生忽视了会计实践的重要性。其次,高校对实践内容考核的不规范也使部分学生有空可钻。在学生实习过程中,高校往往将对学生的管理全权交给了实习单位,缺乏了与学生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没有及时掌握学生的工作动态,导致对学生的管理宽松,无法充分发挥会计实习的作用。

1.3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薄弱

我国会计专业领域已基本实现了电算化的普及,在未来的发展中,电算化也将是不可逆的潮流。为此,我国高校在进行会计教学时,应着重培养学生的会计电算化能力。尽管近年来,我国高校正在努力普及会计电算化教学,但与专业行业领域相比,高校的电算化课程仍无法满足对会计人员的专业要求。主要存在的问题是高校的会计电算化课时安排不足,课程内容不够丰富。其次,许多教师本身对会计电算化技能的掌握也不够充分,无法起到对学生进行专业辅导的作用。许多高校的会计专业仍以手工演练为主要方式,电算化能力十分薄弱。

1.4课程设置不合理

会计是一项包含了諸多内容的综合性学科,在课程设置时应注意与其他课程的衔接和联系。但在我国高校的会计课程设计中,往往忽视了各门学科之间的关联,从而导致课程内容出现重复或遗漏等情况。例如会计报表内容在“企业会计”、“财务会计”中都有涉及。多次的重复教学不仅增加了学生课业负担,还使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厌烦情绪,极大地降低了课堂效率。与此同时,一些重要的专业内容,如财务分析、存货管理等却没有出现在教学内容当中,导致学生专业知识的缺失,给学生未来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学生为了全面掌握专业知识,不得不在专业课堂外再上辅导班进行知识的补充,给学生造成了一定的经济压力。

2.高校会计教学的改善措施

2.1建立以学生为中心、以需求为导向、以问题探讨为主要手段的会计教学模式

为提高高校会计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就必须从原有的以课堂、课本、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转变为以学生、市场需求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拥有了更大的自主权,在教学形式、教学内容上也有了更大的决定权。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况制定学习目标,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学生还可以提高自身的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并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与人交流、合作的精神。以需求为导向则指在教学过程中充分遵循企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以专业人员的标准来要求学生,使学生拥有市场需求的综合技能,在工作中能出色完成各项任务。这要求教师也应具备更高的专业能力,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能及时发现学生学习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还要对这些问题进行及时的纠正和解决。同时,教师还应及时关注会计领域发生的变化和发展,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式,使会计教学与行业发展紧密结合起来、

2.2改革课程设置

会计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为提高会计教学的质量,高校应首先加大基础课程的比重,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大一、大二原有的会计专业课程基础上,高校还应增设科学理论课程、计算机操作应用课程、社会科学及文史类课程。通过不同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的提高文化素养、逻辑思维和动手操作能力等,将自己培养成综合性人才。其次,高校应适当合并一些关联性较强的专业课程,减少专业课数量,增加专业课综合性和深度。这样的课程设置不仅可以避免教学内容的重复和遗留,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使学生拥有更大的自主性来安排专业课程的学习。

3.结语

高校的会计教学应以促进会计领域发展及促进我国经济建设为目标,并根据新会计准则的要求,在教学形式及内容上进行全面的调整。只有将社会需求与高校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拥有综合素质和技能的人才。(作者单位:吉林工商学院)

参考文献:

[1]刘小宝.新制度背景下高校会计制度改革的思考[J].会计之友,2013(20):12-14.

[2]张伟.新旧高校会计制度比较及实施建议[J].商业会计,2012(16):58-62.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 篇7

一、整合教材,合理制定小组合作方案

合作的目的是为了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感受到学习的乐趣所在。因此,在对教学资源进行收集和整理中,教师应该结合教学大纲中对知识点的掌控,因地制宜地整合教材和教学资源,这是让合作教学得以有效开展的前提。比如,在会计专业实训中,教师可以根据会计的7 个不同岗位,即出纳、往来结算、存货、资产、资金、职工薪酬、财务成果,将教材的理论知识与企业的原始资源进行整合,以任务的形式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合作学习,创设真实实践的情景,提高校内实训的实践效果。

同时,为了能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还需要教师在课前形成一整套科学的小组合作方案,这是在小组合作过程中教师对其进行有效指导的重要前提。例如,在讲“会计的应用”时,不仅要让学生对会计应用的相关知识有基本的了解,还要注意学生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把理论教学和实践联系到一起。只有根据学生的学情制定出科学合理的小组合作方案,才能在会计理论学习和会计实践中对学生进行更有针对性地引导和启发,让学生在合作中有所收获。

二、合理分工,科学组建学习小组

首先,要有个合作的团体,一般来说,4~6 名学生为一组较好,人数过多或过少都不利于合作学习的开展。教师可以遵照合理搭配和自由选择相结合的原则,避免学困生搭配在一起,每个学习小组内可搭配一名优等生、二至四名中等生和一名学困生,由成绩较好的优等生担任学习小组长。也可以让学生适当自由组合,或根据实际需要灵活分组,让优秀生与潜能生搭配,便于学生一起讨论交流,也可以让兴趣、看法一致的同学组成一组,在组间展开激烈的辩论,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其次,避免由成绩较好的学生“垄断课堂”,而组内其他成员缄口不言。为了改变这种一面倒的局面,需要保证组内各小组成员的合理分工,如安排记录员、发言员等,一段时间后可以互换任务角色,在讨论交流过程中,要保证组内每位成员的公平参与,让他们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看法,也能认真倾听他人的成果,教师以科学合理的角色分工,真正让每个学生都动起来。

三、注重引导,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合作

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在展开合作学习的时候,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合作与教师的积极参与和引导是密切相关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教师不能“袖手旁观”,要想发挥好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参与者、指导者、合作者”的角色,就需要教师对各个小组的合作情况在课间巡视中进行观察和介入,比如:对不清楚合作任务的小组说明操作程序,对开展顺利的小组进行表扬;对合作交流中遇到困难的小组及时点拨指导;对完成任务的小组进行检查,要求小组成员各司其职互相监督等。

就笔者课堂实践而言,刚开始进行合作教学时,有些学生因为习惯了传统教学中一味“接受”的学习方式,在合作学习时不愿多思多言,松散拖沓。如果教师这时觉得课堂时间耽搁不起而放弃,那每次开展小组合作时都会错乱无章。反之,只要能坚持一段时间,两周左右的时间就能有所调整完善,就能避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一些无效合作场面的出现,甚至还会生出不少的乐趣。

四、检测评价,交流巩固小组学习成果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学生对本课的知识重点所有了解,教师可以在各小组汇报学习成果的基础上,与学生共同归纳总结,这不仅可以检测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增加的知识储备量,也能通过交流发现学生认知过程中的知识盲点,对这些疑难杂症进行重点讲解,从而引导学生反思完善。

经过小组学习以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评,必要时,进行组间互评,最后由教师结合岗位要求和学生表现做出系统公正的评价,包括实践中的优缺点。评价时,应结合知识与技能的难度、深度,分析完成任务的技巧,多激励少批评,以提高小组成员的集体荣誉感,激励学生下次更好、更有深度的学习合作,提高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 篇8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 课时较少, 授课内容偏向传统

管理会计课程一直是财会类专业的主干课程, 除了财务会计、审计学两大分支以外, 管理会计以偏向内部管理为特征, 多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等形成关联课程。我国财会类专业多数开设了管理会计课程, 而且大多高等院校的教学培养方案中将管理会计指定为财会类专业的必修课或专业选修课, 足以体现其课程地位。

然而, 虽然管理会计的知识在学生培养的知识结构中不可或缺, 但是, 就有限的课时资源分配上说, 管理会计课时仍偏少。以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为例, 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课程在会计类专业的课时平均在68节左右, 而管理会计课程只有34课时, 课时量是财务会计核心课程体系的1/2。

在授课内容方面, 由于课时紧张, 加之管理会计外延的宽泛, 使得管理会计课程内容偏向传统的基本理论, 例如成本性态分析、变动成本法、本量利分析、短期经营决策、长期投资决策、全面预算、标准成本等占了绝大部分的比重, 而管理会计相对前沿的理论诸如战略管理、平衡计分卡、组织行为学、作业成本法、阿米巴等涉及相对较少, 在课堂教学中仅仅只能一带而过, 甚至无法涉及。近年来质量成本、作业成本、战略管理会计等领域的理论与实务得到迅速的发展, 极大地丰富与扩充了管理会计的内涵与外延, 然而就教材而言, 大部分的教材仍停留在传统的内容, 更新较慢, 而且无法形成系统的练习, 这也是使得学生在学习前沿的管理会计方法与理念时一个巨大的障碍。

2. 与财务管理、成本会计交叉严重

财务类课程体系并不像财务会计类课程体系有明显的层级区分, 它的课程更多的是一种平行并列的关系, 例如管理会计、财务管理、成本会计、财务分析等, 管理会计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基础主线侧重于各种管理手段的介绍, 而财务管理以资金运动为核心考察对象对公司财务进行管理, 成本会计主要依赖于各类成本核算方法对成本进行考察, 财务分析则侧重于财务报表的研究。虽然各个课程有不同的侧重点, 但是课程与课程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划分, 所以诸如成本形态分析、存货管理、资金时间价值、长期投资决策等存在大面积的内容重叠问题。这反映了教师在选用教材时各自为政、课程内容衔接未得到充分协商、专业培养方案设计等多方面的弊病, 它们都在无形之中浪费了学校宝贵的教学资源。

3. 观念性培养不足, 缺乏实训指导

西方管理会计理论研究相比国内实务应用进程超前许多年, 而在近年对管理会计应用的极力推崇与呼吁, 也对管理会计课程授课内容的变革提出了新的方向。以往管理会计课程的教授方法单一, 以教师为中心讲授为主, 而鲜有见到以案例、实践教学为教学手段的管理会计课程, 而实践应用中, 管理会计的实践操作与管理理念的培养, 恰恰是传统的课堂讲授所无法弥补的, 加之管理会计的课程章节之间相对独立, 知识单元之间不存在严格的连续性关系, 因而给学生造成一种管理会计课程内容是“拼凑”出来的感觉。就转变这一观念而言, 强化实训指导, 增加实训课时, 以具体的操作或案例使学生领会管理会计方法间错综复杂的应用理念, 并非所有的方法都是适合某一企业, 也并非某一种方法就可以照搬照抄地拿来应用于企业管理。

二、管理会计课程问题的原因探析

1. 管理会计课程设置并未受到足够重视

管理会计课程在学分设置、课时设置上并未受到足够的重视, 课程整体呈现课时少、学分缺、学生不重视的尴尬局面。这一问题的原因主要来自于课程地位与课程内容两方面原因。由于财务类课程存在着课程内容重叠问题, 而且相对于财务会计、审计类的课程来说, 门类多, 内容杂, 因而在整体课时分配上管理会计所能被分配的课时相对较少。不仅如此, 由于课时少、学分缺, 也导致了学生主观的不重视与实训课程难以开展的两大关键性问题。学生认为管理会计并不像财务会计、财务管理, 在求职过程中几乎是一边倒地考察财务、会计或者审计的知识, 鲜有涉及管理会计, 而且管理会计并不能在初期具体工作中得到应用与体现。这也是造成管理会计并不受学生重视的原因之一。

2. 双师型师资配备不足

相对而言, 综合类院校双师型资源充足, 而对于财经类专业性的院校、独立学院双师型资源匮乏, 虽然独立院校主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根本宗旨,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始终无法在双师型师资上获得充足的“外援”, 然而管理会计课程却恰恰需要双师型师资的充分介入。然而, 由于我国目前管理会计理论尚未成熟, 管理会计方法多而复杂、适用条件并不统一、方法应用不具普适性, 且国内应用管理会计成功案例仅仅只是个例, 使得管理会计在我国应用十分局限。而企业内部一般不设置专门的管理会计岗位, 只有少数的大型企业才会设置相应的岗位提供决策支持, 绝大多数的企业管理会计的职能基本是由财务人员所替代, 因而管理会计专门性人才的匮乏也会最终导致国内管理会计应用经验的整体缺乏。就双师型培养问题而言, 高校难以从外部获得充分的人才支持。

3. 外部行业规范与执业引导未成体系

外部行业规范与资格证书的缺位也是造成管理会计课程改革方向无所适从、管理会计人才缺乏的关键性因素之一。目前会计类得到广泛认可的证书是中国的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 而管理会计领域仅有CMA、CIMA等国外被广泛认可的证书。因而, 行业规范的缺位与执业引导体系的未形成, 也使得课程内容并没有一个引导性的改进方向, 也难以体现实务界对理论的更深层次的要求, 与此同时, 不能明确管理会计专业人才的就业路径, 造成高校培养管理会计人才始终处于没有目标的状态。

三、推进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建议

1. 合理划分课程边界, 正确界定授课范围

管理会计、财务管理与成本会计的内容存在较多的重合, 也相对难以区分。就教材编撰系统性而言, 可以不必做严格划分, 而在授课内容上需要多位任教教师进行沟通协商, 以确定授课内容的取舍。首先将三门课程的知识点打散, 不以课程为界限划分, 而以知识点的形式去判别归类。然后, 梳理以成本性态、资金时间价值、成本核算方法三条主线, 分别将知识点重新纳入到对应的主线中以确定课程边界。最后, 开设一门实践教学的课程, 将上述所有的知识点用实际操作的方式串联印证, 以强化形成学生完整的知识结构, 同时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学习兴趣。

2. 适当引入西方管理会计案例

管理会计课程在国内的成功案例相对较少, 而西方已经有许多经典的应用案例。管理会计课程可以在理论学习的基础上, 穿插案例教学, 以提高学生的阅读量和知识面, 同时强化课堂学习的知识。教学时可以通过西方经典案例引入课程, 以具体情境提出问题, 激发学生思考, 提升学习兴趣, 使得学生在案例研讨中获得更为直观的感受与成长。与此同时, 以课堂讲授的方式将知识点灌输给学生, 授人以渔, 仅仅只是将解决问题的工具传授给学生, 而并非直接告诉学生如何解题, 既能快速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又能强化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学生使用管理会计工具, 就具体情境进行分析、研究、判断最终做出决策, 也就达到了课堂教学的目的。但案例教学与实践教学贯彻的根本前提是教学管理层面与学生认识层面的双重重视, 才能够为后续管理会计课程拓展提供良好的培育平台。

3. 双师型人才内培为主, 外引为辅

管理会计在我国尚未大面积运用, 而实务界对某些管理方法是不是管理会计的范畴也存在认知的差别, 加之行业规范等并未形成体系, 导致管理会计从概念的源头都带有一系列的模糊感, 因而, 在近年内快速培育管理会计专业人才, 并将之转换为双师型人才引进高等院校显得不切实际。因而高等院校对于双师型师资的培育应以内培为主, 外引为辅。培养教师切实关注管理会计发展动向, 了解管理会计人才需求, 走访事务所、行业协会等了解管理会计应用的需求, 制定合理完善的培养目标, 提高教师对管理会计最为直观的认知。同时鼓励专任教师至企业挂职锻炼, 一方面为某些优秀的企业梳理管理会计应用经验, 一方面也从中获取实践经验以反哺教学。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之后可以将管理会计实际工作的经验汇总编写成应用案例, 以丰富我国管理会计实践案例, 从外部吸收养分再回馈课堂。

4. 提升课程信息化程度, 推进信息化管理理念

管理会计的基础是推进信息化建设, 这也是企业内部管理的基本要求。没有信息化根基, 财务人员忙于应付财务报表的列报与日常会计工作, 对于提升企业内部管理、提供决策支持方面就会被相应地削弱, 也便无从谈及管理效率。因此, 课堂改革也必须时刻关注信息化对教学管理中的作用, 从潜移默化中使学生领会信息化对管理效率的提升发挥的巨大作用, 来强化管理会计的信息化理念。在课堂教学中, 信息化应用应当做到三点:及时、互通、互动。可以通过微信、BBS、网络课堂等新形式的工具来进行信息发布与沟通, 在后台教学管理中实现多课程的知识点互通、成绩管理互通等, 转变教师的职能, 以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变为教师服务学生为中心, 提供多种方式的互动, 将学习资源推送到学生面前, 并通过管理控制手段, 确保学生学习响应, 使学生能够随处可得学习资源, 随时获得疑问解答, 随时能够查漏补缺, 最终促进管理会计课程的长足发展。

四、结束语

管理会计课堂的改革顺应了当下管理会计应用的潮流, 也是当下课堂改革的必经之路。借助管理会计应用推进的契机, 管理会计课堂改革也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需求, 例如课时分配需求、教师人才配备需求、行业规范需求等等, 这也从全局角度反映了管理会计目前在中国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因而, 管理会计课堂改革可能无法一蹴而就, 其改革进程仍需随管理会计应用的深化与拓展而逐步转变, 但在不远的未来, 管理会计课堂的教学模式或许会经历翻天覆地的转变, 我们翘首以待。

摘要:自2014年财政部发布了《关于全面推进管理会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以来, 实务界掀起了应用管理会计的热潮。然而高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基地, 在管理会计课程上始终存在着内容陈旧、缺乏创新、学科内容交叉等问题, 使管理会计教学处于尴尬的地位。本文拟通过寻找管理会计课程的病灶, 对症施治, 结合新形势下对管理会计人才的素质要求, 切实推进课程改革。

关键词: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管理会计教学

参考文献

[1]郝亭生.管理会计教学和应用中若干问题探讨[J].财会月刊, 2008 (24) .

[2]何波, 蒋葵.《管理会计》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探讨[J].西昌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6 (01) .

[3]熊红胜.“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改革的主要做法与体会[J].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5 (S1) .

[4]欧阳歆.独立院校管理会计课程改革的思考[J].当代经济, 2012 (21) .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 篇9

(一) 会计课本相对过时

在现有的学校教育下, 虽然学生对于课本上所对应的课题能够熟练掌握, 能够自主完成课后有关于数据编制、作图、作表, 但在实际操作中, 很多会计专业的学生会觉得茫然不知所措。社会上关于会计方面的实际操作与教学有时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以至于课堂所用的知识无法与社会实际挂钩。会计行业是一个与社会密切相关的行业, 随着社会要求的变化而变动, 对一些账单页面, 计量数据会有些调整。

(二) 学生实践能力不足

会计作为一门与实践密切相关的专业, 需要时刻关注社会上的变化, 需要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 而老师专注于不变的课本, 过度强调课本知识, 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强硬, 而动手能力不足, 很大程度上限制的学生的发展。其次, 部分高校由于校内设备过于陈旧, 学生在会计模拟实施教学当中并没有得到真切的体验, 甚至有些高校并没有将会计模拟教学当成主要课程来编制。最后, 学生缺乏真正的实习机会, 而学校提供的实习也往往有名无实, 未能让学生真正的融入到会计职位当中, 而是作为一个旁观者观摩会计行业的运行机制, 所以学生在实习阶段往往能见到真是地账单、报表、凭证等, 但却是出自他人之手。

(三) 教学模式单一

在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下, 高校会计教学仍然以填鸭式教育为主, 而且伴随着高校的扩招, 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数量急剧的增加。应对此种情况, 学校多以大班上课为主, 这使得学生和老师之间缺少相应的交流与互动。由于人数过于庞大, 老师也无法顾忌每个学生的感受。虽然教学理念也在不断地更新, 高校老师为调动学生上课的积极性, 以及为了会计课程更加的真实生动, 采取了案例教学方式授课, 但是从实际所得效果来看, 并没有获得预期的结果, 并没有很大程度上调动学生对课程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

(四) 忽视素质教育

当代教育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重视智育, 轻视德育的倾向, 忽视了对学生全面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此同时, 在高校中, 学生虽然会直接、间接地学到一点法律知识, 但那实在是杯水车薪, 许多学生提及法律知识会显得很茫然。目前高校方面过多的注重会计方面专业知识的培养, 只有为数不多的基础会计课程用来提高学生地法律知识。

二、新会计准则下的教学改革方法

(一) 重视素质教育

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 尤其要加强道德和法制教育。会计专业知识是学生就职、成才必不可少的条件, 而道德和法制教育是学生形成职业价值判断的基础。只有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 会计人员在从事其职业时才能遵循职业操守, 按照会计准则确认、审核、计量会计材料, 得出真确、可靠的数据。因此, 会计教学要加强学生的道德和法制教育, 明白在当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诚实和守信是个人、企业甚至国家的立业之本, 既是个体道德的基石, 也是社会良性运行的基础, 对于人际协作与社会和谐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 提高师资力量

首先, 高校教师要端正教学态度, 树立积极的心态, 享受目前的职位, 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能力。其次, 在自身能力的基础上提高讲课水平, 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 赢得学生的喜爱。最后, 教师要不定期的进行知识的更新, 接触新事物进行新一轮的学习。

(三) 充分利用现代资源

在高校会计教学中, 为加强教学效果, 调动学生积极性, 增强学生实际动手操作财务软件能力等, 要充分利用周边现代资源, 进行会计电算化模拟实验。将多媒体教学与网络教学相结合。教师不要过于依赖课本知识, 尤其对于那些内容陈旧的内容, 应跳过, 可以适当的从网上收集相关知识代替课本知识。对于课本方面的内容, 要有选择、有重点的进行讲解, 选择特色的教学案例, 通过讲、练、模仿相结合, 增强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同时, 高校可以相应的减少授课时间, 将学生划分成小组, 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去探索, 讨论, 发现, 解决问题, 最后让老师或学生组织课堂总结发言, 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四) 注重实践教学

会计是与社会实践息息相关的职业, 会计人员能力的巩固和提高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 大量处理会计相关业务是一个必不可少的阶段。高校可以加强与企业之间联系, 高校为企业提供相关岗位的人才, 同时企业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实习机会, 甚至是就业机会, 形成两者之间的良性发展。这将学生置于学习过程, 将理论运用到实际当中, 够提高学生的感性认知。其次, 高校可以通过招聘社会上具有相当的社会阅历, 丰富从业经验的企业会计行业人员作为兼职教师给学生提供相关课程, 使学生更直接、深层次的了解社会会计行业动态, 要求等等。再次, 学校应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假期时间, 对会计行业进行社会调查, 或进入公司实习, 以便对该行业有深入了解, 以便为以后就业做准备。

三、结论

在新会计准则的背景下, 学生、老师、学校应共同努力, 了解传统会计教学中的不足。在革除弊端的同时吸收其中的精华, 加以改善, 同时引入新的教学方法, 为社会培养高素质、高质量的会计专业人才, 提高我国会计行业整体就业水平, 促进会计行业发展。

参考文献

[1]信立滨.浅析高校会计教学的创新性发展[J].赤子, 2012, (8) :70.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 篇10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科的入门学科, 是会计专业以及其他经济类专业的基础课程, 也是经济类专业人才必修的主干课程,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发挥着很大的作用。高校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主要场所, 有必要随着社会对人才要求的不断变化调整教学方式, 认真探索会计网络课程教学, 努力培养适应时代需要的、善于在网络环境下进行自主、协作交流学习的高素质人才, 以满足社会的需要。

1 传统基础会计学教学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 教学中仍采用传统的、单方面传授式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长期以来, 大多数高校对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主要以理论教学为主。通过课堂教师书本知识的讲授和大量练习题传授会计学基础知识, 枯燥无味, 授课效果差, 学生上课不是睡觉就是开小差。大量的板书, 也浪费了课上许多时间。如讲解会计核算时, 由于内容多, 而且基本上都需要通过实例才能让学生有比较好的理解, 这就使得老师不得不将很大一部分时间花在板书上, 严重影响讲课效果。

(2) 教学资源不够丰富, 理论和实践相脱离。基础会计学是实践性很强的学科, 不仅需要掌握课本知识, 更注重实践。目前的教学资源缺乏, 实训资料相对单一, 内容不全, 缺乏典型案例分析, 学生对会计的认识只停留在会计核算的环节, 不能借助资源认识到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虽然有些学校也引入了实践教学, 但是存在模拟实习内容陈旧, 与实际脱节的问题, 还是让初学者感到入门很难。

(3) 师资力量限制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与提高。实践教学对教师的各方面要求也进一步提高, 除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之外, 还要求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然而, 很多高学历的中青年教师, 往往是从学校到学校, 缺乏相应的实践知识。因此, 在实践教学中, 就会暴露出讲解理论较多, 讲解具体方法不够生动、不够透彻的现象, 使得部分学生失去对实践课程的兴趣, 甚至采取应付的态度, 不利于学生实践能力提高。

(4) 教师和学生难以做到及时沟通。高校教师往往是不坐班的, 上完课程就走, 课后学生遇到学习的问题, 不能及时与教师的沟通, 问题积压多了, 学生往往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同样教师也只有在上课时间才能看到学生, 难以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心理, 而且学习资料和信息难以及时传递给学生。

可见,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 还是采用传统的、单一的、枯燥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难以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也难以培养高素质的人才。

2 基础会计学课程采用网络教学模式的优越性

与传统教学相比, 网络教学无论是从手段和形式上, 还是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色上, 都具有许多优越性。主要体现在:

(1) 网络环境下, 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 学习最好的刺激, 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有了兴趣, 学生才能主动、愉快地学习, 才能在课堂教学中发挥主体作用和主动精神。在教学过程中, 运用多媒体课件技术创设与企业相似的学习情境, 指导学生开展学习, 调动学生学习兴趣, 提高教学质量。如在讲述账簿的种类和设置原则时, 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企业按外表形式和用途设置的各种账簿, 并配备语音讲解企业常设的现金、银行存款日记账和总账与明细账的设置原则, 这种方式可使学生在认知过程中, 始终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 在轻松、愉快的情境中完成了学习, 提高了教学质量。多媒体教学, 给传统会计教学带来很大的冲击。教学方法也将朝着“网络技术融入学科教学”的方向发展。这些都给传统会计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对基础会计学课程的教学采用多媒体网络教学方式, 已成为各高校教学改革的重点。多媒体教学手段具有教学直观、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等优点, 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习效率。

(2) 网络教学模式, 实现了教育资源的共享。网络教育的最大优势, 在于资源共享。对于基础会计学的教学采用网络教学, 可以及时方便地提供给学生学习中所需要的信息资源。如对于教学中的会计凭证和账簿资料, 可以从网上下载各种空白的格式, 根据业务的内容和答案进行系统的整理, 并将相关内容上传到网站中。有了这些充足的资源, 无论课程内容进行到哪个阶段, 都可以通过会计实训的操作解释会计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借助于网络资源, 可以增强学生对会计基础理论和基本操作原理的感性认识, 解决学生“入门难”的问题, 引导学生尽快掌握借贷记账法, 从而提高会计实训教学的效果, 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教师还可以通过网络链接、提供网址资源等多种方式引入丰富的学习资源, 丰富学生的信息量, 从而实现最大范围的, 跨时空的网络资源共享。

(3) 网络教学模式, 构建了师生相互交流的平台。网络环境为师生提供了广阔自由的教学环境, 丰富了师生交流的方式。通过网络, 师生可以通过BBS、E-mail、QQ、聊天室、讨论室、问答天地、视频等方式、随时随地进行交流, 实现了师生之间在空间上的零距离的接触。如, 教师可以建立所教授班级的QQ群, 或是建立班级信箱, 及时了解学生对自己教学中提出的要求, 在线答疑, 建立与学生良好的沟通, 收集学生提出的意见, 并及时做出相应的调整, 彻底解决了传统教学中师生沟通难的问题。

(4) 网络应用到当代教学中, 符合当代教学理念, 是高校教学特色的展示。传统的教育理念, 已不能满足现代社会的需求, 在教学中, 如何引用新的教学理念, 教学技术, 寻求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是当代高校教师所要探索的问题。师者, 乃传道、授业、解惑者, 但笔者更重要的是寻求一种更好的教学方法, 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 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让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 而是主动参与进来, 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因此在教学中, 应积极采用网络教学模式, 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展示高校现代教学特色。

3 基础会计学采用网络教学的效果分析和评价

实践证明, 采用网络教学后学生学习效果明显。

(1) 丰富了教学内容。网络教学中, 各种文本、图形、音频、动画等多媒体素材的综合灵活运用, 使教学目标更清晰、教学内容更丰富、教学活动更灵活、教学评价更及时, 从而提高了教学效率。

(2) 提高了学习效果。网络教学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大量会计实务视频资料的运用, 使知识点易于理解和掌握, 收到了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3) 开阔了学生视野。网络教学真正丰富了信息量, 给学生引入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也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

(4) 实现了有效交流。网络为师生之间建立了沟通的平台, 真正达到了师生之间最好的沟通, 也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 取得了更好的教学效果。

可见, 对基础会计学这种既传统, 实践性又很强的课程, 采用网络教学, 有着一定的意义, 已经达到了因材施教, 发展个性的教学目的, 但是, 凡事都有两面性, 所谓物极必反, 关键在于度的把握。如何更好地把网络应用于基础会计学课堂教学, 使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相互补充、和谐发展, 还需要更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

摘要:本文通过对比“基础会计学”课程传统教学模式和网络教学模式, 论证了采用网络教学的必要性和优越性。随着教学环境的改变, 网络教学将逐步成为高校教学的重要手段, 它对培养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网络教学,实践,模式,多媒体

参考文献

[1]施卓晨, 姚春虹.关于《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探讨[J].中国科技信息, 2006 (21) .

新形势下高校会计教学改革探究 篇11

【关键词】高等教育 会计教学 问题 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2-0247-02

经济的不断发展,促使着社会需求对人才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特别是在当前严峻的经济形势下,社会对人才的总需求在数量上呈现出递减的趋势,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竞争也十分激烈。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迅猛发展对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也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与要求。企业用人单位在招聘的过程中不仅注重毕业生对教材知识的掌握以及理解程度,更加看中高等院校毕业生在实际工作过程中的动手能力以及操作能力。根据2015年毕业生求职意向以及对用人单位的调研发现,在同等条件下,用人单位更加倾向于选择拥有实习经验的毕业生,而实习经历也越来越被用人单位看中。

高等教育教学体系涉及到高等院校、在校学生以及市场需求三个方面,是三个方面综合作用的产物,高等院校应当坚持市场需求作为教学先导,以培养出适合市场需要的复合型人才。《高等教育法》中也明确规定,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过程中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具有科研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操作能力强的学生,而不是教会学生对教材知识进行大体上笼统的认知。高等院校是培养富有创新精神人才的重要教学场所,是开发锻炼学生实际动手能力的主要基地。近几年,高等院校会计专业高考招生数量不断增加,会计专业已经成为高等院校开设的重要专业之一。因而,会计教学成为了高等院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会计培养方案要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结合新的经济形势与社会环境,培养出的应当是具有高素质扎实的理论功底的应用型人才。但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高等院校会计教学体系还不完善,实践教学课时数较少,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在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较弱。通过调查不难发现,部分高等院校在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培养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特别是会计专业的教学方案与教学目的不对等的矛盾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应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质量,这也是造成当下学生动手能力与实际操作能力方面较弱的主要原因之一。在当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日趋严重的大背景下,高等院校特别是财经类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改革势在必行,高校会计培养方案中的实践教学环节的安排与设计能否认真落实,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以及动手能力强的人才也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一、会计教学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目前,社会经济发展迅速,我国高等院校会计专业教学体系大多不能适应这种变化,相较于社会需求日新月异的变化,教学体系略显陈旧,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教学体系的科学与否对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十分关键,高等院校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专业教学体系才能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才能在市场竞争的过程中处于优势。同时,实践教学以及假期企业实习是提升在校大学生动手能力与操作能力的关键环节。因而,在教学体系过程中要合理配置实践教学课时并实行实践学分制。高等院校要充分利用资源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提供实习机会。通过实际的动手操作,将课本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1.教学目的不明确,学科教学体系不完善

目前,部分院校特别是新成立的高等院校,由于缺乏教学经验,学科教学体系的建立大多“临摹”各兄弟院校,这就使得教学体系存在巨大弊端。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很难结合院校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而学生对这套不合理的教学体系也显得力不从心,在学习的过程中无法达到对知识很好理解。如在会计专业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学课程设置雷同,教材知识点相似度较大,是会计制度的诠注。

2.会计实践教学设置不合理、存在管理偏差

实践教学课时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给予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而目前实践教学的安排没有完全体现能力要求,更不能反应会计学科在教学过程中真实目的。目前,从大多数高等高校的实践教学来看,开设实践课程的科目主要是少数会计专业课程,如基础会计、 中级财务会计等 ,其他会计相关课程的实习项目还非常少。并且,在课程实践教学中 ,往往过于偏重于操作与基础核算层面 ,教师对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训练不够。在教学内容与实践考核方面,实践教学过程有待提升。高等院校内部开设的会计实践课程,往往是在学校实验室或者实训大楼内部安装会计实训系统授课 ,主要分为人工模拟、电算化操作等,课程实践基地大多是在校内,学生课外作业也基本上都在校内完成。相比较于校内的实习项目,校外的实习相当有限 ,学生到校外实习单位的财务部门仅限于观看或参与一些简单的会计核算事项。

3.部分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实践能力较弱

教师素质对会计教学有深刻影响,作为高等院校重要的群体,应该思考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如何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堂的过程中如何提升学生的积极性,以及如何在课后与大学生搭建良好的互动机制,这些因素都在影响着会计教学的质量。如日前,有网友称一名高校教师开“网络直播”,在课后为学生解答疑问,凭借着新的互动平台,与学生搭建了良好地沟通渠道,这种答疑方式学生们也纷纷点赞。因而,这种有新意的答疑方式也值得其他老师学习并推广。高校教师作为教学的主角,十分关键,而部分院校师资力量不足,在很大程度上束缚了高质量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二、会计教学改进措施与对策分析

1.坚持市场需求为导向,明确“应用型”办学特色

高校毕业生在毕业后,最终要选择进入人才市场,实现自我的人生价值与社会价值,将所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工作中去。伴随着经济形势的不断变化,人才市场对会计类人才的需求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会计人才培养单位,尤其是高等院校负责人,要具有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新的经济形势与社会发展,深入人才市场调研。针对“应用型”教学目的尚不明确,使得教学体系无法及时与社会需要相衔接,导致高校毕业生“学”与“用”之间存在很大差距。在搭建会计学科教学体系的过程中,首先要明确教学目的,要明确区分院校档次。以我国目前的教育层次划分来看,高等院校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又可划分为硕士研究生教育和博士研究生教育),在这三大类教育层次中,都设立有培养会计人才的相关专业。作为高校管理者,要明确自我定位,针对高等职业教育和本科教育层面,要以“复合应用型”人才培养为主,而研究生教育要以“科研教学”定位为主,逐步实现差异化教学的教学模式。

高等院校教学层次与目标定位分析表

2.搭建科学合理的会计教学体系,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

在教学体系的设置过程中,要结合院校实际定位、生源质量情况等其他因素,既要重视基础课程又要重视专业课程,既要重视理论课程还要兼顾实践教学与实训项目环节。科学合理的教学体系是因时而变的,是不断变化更新的。因而,在高等院校特别是高等职业学院以及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的过程中,要紧跟市场变化,以市场为依据,制定符合企事业单位需求的培养方案。以高等职业教育为例,首先院校要想做“强”、做出“特色”就应该做“专”,以“专”促“强”。当然,每当颁布新的法规、政策时,授课教师要及时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以避免在校期间学习到的知识与社会需求脱节。

3.引进人才,加强师资定期培训力度

师资力量是影响教学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师资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质量。因而,针对部分院校师资力量薄弱,特别是实践能力不强的情况,要加大对授课教师的培训力度,搭建院企互助平台,鼓励在校教师积极深入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推动“双师型”师资力量建设,通过选派在校优秀专业教师,特别是年轻教师,到会计师事务所挂职,从事会计实务如财务、审计等工作,引导教师将理论知识联系客观实际,提高实践教学能力以满足日常教学需要。同时,要引进优秀人才,特别是可以聘请校外名企优秀在职人员作为学生的课外实践导师,在日常的工作中为学生搭建实习平台,提供实习机会并指导学生,加深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程度,提升学生的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只有坚持教学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在最大程度上培养出优秀的毕业生,才能提升院校的知名度,提升院校的办学特色,形成良好的社会形象。

参考文献:

[1]何玉润,李晓慧.美国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基于美国十所高校会计学教育的实地调研[J].会计研究.2013(04)

[2]王庆石,刘伟,孙宗扬,吴宝峰.本科层次卓越会计人才培养标准研究与设计[J].教育研究.2013(01)

[3]劳秦汉,劳川奇.当代会计文化的转型——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会计文化转型背景探析[J].会计之友.2011(18)

[4]吴中春.能力导向的大学本科会计教育问题研究[J].南京审计学院学报.2009(04)

[5]刘国武,陈少华,贾银芳.会计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教学法运用策略分析[J].会计研究.2005(12)

[6]崔洁.以“就业+发展”为导向铸就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J].陕西教育(高教).2016(02)

[7]刘沓,章刘成,周航.新常态经济的会计人才需求与会计高等教育变革[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5(04)

新课程下会计教学 篇12

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符合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教学是指运用计算机技术构建网络教学平台, 将各种教学资源纳入网络教学环境, 实现师生之间无时间和空间限制的交流互动。这不仅便于模拟更贴近真实工作岗位的情境以培养学生的会计核算软件操作技能, 更重要的是, 这种教学方式符合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的特点, 能够提高教学资源的利用率, 降低教学成本。

技工学校会计电算化课程体现出应用性、即时性和综合性的特点。

首先, 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人才”, 学生在技术应用能力方面应有突出的优势, 教学中应根据劳动市场的要求, 强化操作技能训练。另外, 从职业资格考证要求来看, 财政部的会计电算化考证是先考实操, 及格后才能考理论, 原劳动部的会计软件应用更是只考实操, 不考理论, 可见实操能力在本课程中的重要性。因此, 会计电算化课程侧重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教学中应有相当一部分课时用于技术应用能力培养, 如会计软件的操作、分析、设计、实现等。

其次, 由于会计电算化涉及的会计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发展变化很快, 几乎每年都有新进展, 这就促使作为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的会计电算化课程也要跟上实际技术发展, 随时有新内容进入教学, 课程具有即时性。

再次, 会计电算化岗位的性质决定了会计电算化课程内容不仅包括使用财务软件, 还包括利用网络手段解决商品财务软件未涉及的特殊问题。这就决定了在一体化综合教学环境下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构建网络教学平台恰恰能够满足技能培养、及时更新和一体化的要求。

整合教学资源, 搭建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平台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 多种媒体教学资源成为教学的重要手段。建立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平台, 就是对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利用, 以提高资源使用率、提升教学质量。这里所说的整合利用, 即将学校各种网络资源视为一个系统, 通过对系统各要素的加工与重组, 使之相互联系、相互渗透, 形成合理的结构, 实现整体优化、协调发展, 发挥整体最大功能, 实现整体最大效益。

网络教学平台由教师教学系统、学生学习系统和教学管理系统三大模块组成, 这些模块之间相互联系、相互配合, 构成一个完整的网络教学系统。系统功能如图1所示。

(一) 教师教学系统与学生学习系统

教师教学系统与学生学习系统的功能相对应, 能够实现教学功能、评价功能和师生互动功能。

网络课堂 网络课堂是实施网络教学的主要场所, 将与课程相关的教学大纲、教案、习题、实验指导、实践教学、参考文献目录等内容信息化, 在网上建立全方位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资源库, 通过资源库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材料以及其他各种类型的多媒体素材。教师和学生可以通过此模块实现实时和非实时的网上交流。教师可以实现课程添加、修改、课件上传等功能, 而学生则可以浏览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参考资料、教学课件等内容, 也可以下载这些资料, 观看优秀教师教学的录像。通过此平台学生可以自主预习和复习, 把传统的学习过程变得更加方便灵活。

网上作业 作业环节是对所学知识理解和巩固的过程。教师可以在网上发布、批改、删除作业;学生可以在线或下载完成作业, 完成后可以将作业上传, 还可以通过此环节查看自己完成作业的情况, 查看教师评语等内容。

网上测试 教师可以进行试题添加、试题管理, 可以调用网络试题库按章节或综合应用自动、手动组卷, 进行成绩分析;学生除了可以参加网上测试外, 还可查询测试结果。

课程答疑 在界面上采用了BBS形式, 提问与回答的过程是异步的。学生将学习中遇到的问题用留言形式公布在网上, 教师通过此模块进行答疑。教师也可以在网上发布讨论题, 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课程讨论 本模块类似于网络聊天室, 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可进行实时的网上交流和网上讨论, 通过此模块可以解决个别学生的概念模糊、解题思路混乱等问题。

实验指导 教师把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易犯的错误以回答问题的形式表现出来, 以交互形式辅导学生顺利完成实验;学生可以在计算机上撰写、提交实训报告, 教师可以浏览、批阅。

(二) 教学管理系统

教学管理系统分为人员管理、课程管理、作业管理、考试管理和讨论交流管理。

人员管理 包括系统管理员、教师和学生管理。其中, 管理员可以对所有人员进行添加、修改、删除和查询, 同时还可以对教师的权限进行管理。

课程管理 包括课程添加、课程查询和课件管理。

作业管理 可以查看、修改和删除作业。

考试管理 试题添加、修改、审核和删除。

讨论交流管理 包括BBS版主管理、帖子管理。

建立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平台后, 接下来就是如何实现基于网络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了。

实现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

(一) 导学先行, 体现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教学, 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掌握信息的程度上是平等的, 师生关系也相应地转化为“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关系。因此, 导学先行, 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显得尤为重要。

第一, 介绍教学平台栏目, 为学生开始学习做准备, 并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首次授课时让学生实名注册并阅读《会计电算化网络教学平台使用说明》, 保证学生能够顺利使用这一平台。教师指导学生合理整合使用平台上的各种学习资源, 介绍包括学习进度、评分作业上交时间和各种网上活动安排等, 使学生从一开始就对本学期的学习有整体把握。第二, 教师提前公布形成性考核成绩的具体评定标准, 甚至是每一次评分作业的各项要求和评分标准都随同作业一起公开, 以利于学生客观地评价自己的学习情况。第三, 教师课前精心准备好每堂课的教学资源。如会计软件实操课程的学习, 如果只是机械式教学, 按部就班讲解操作步骤, 就较枯燥和被动, 课堂气氛沉闷。因此, 课前事先准备好与本次课相关的讲座、图片、效果图、案例非常重要。可利用案例引起学生注意, 然后提出问题, 带着问题导入, 牢牢地吸引住学生, 将学生引入一定的问题情境中, 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第四, 教师对本课程学习提出具体要求和建议, 对自己的职责 (如答疑回复时间、作业批改周期等) 做出承诺, 尤其是对学生的各种疑问, 要做到24小时内答复。第五, 按照教学进度定期将电子教案上传, 供学生自学参考。这既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也使有限的上课时间能集中用在解决重点、难点问题和操作实践上。

(二) 协同学习, 互动实践

在网络平台上开展教学, 既没有场地限制, 教师还能实时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情况, 及时给予指导, 因此, 学生更容易做到协作学习。具体有两种措施:其一是引导学生自己去探究学习, 在操作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通过网络讨论和分析操作失误, 将讨论结果通过网络传送给教师, 不能解决的问题及时向教师求助。其二是在每节课上让学生多练多做, 举一反三, 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当学生真正进入学习情境后, 教师再适时地布置一些操作任务, 通过网络评阅学生的作业, 点评好作品。在给学生打分时, 既要考虑个人表现, 又要结合小组总结, 同组成员之间的成绩要有一定差距, 以此激励学生在保持相对独立的情况下发扬团队协作精神。此外, 教师每次总结时要评论学习技巧的运用情况, 并推荐比较成功的例子, 供学生观摩学习。这样, 师生能和谐地融为一体, 进而循序渐进地完成学习任务。

(三) 实时交流, 兼顾情感

“课程讨论”是网络教学平台特色最鲜明的一项功能。在课堂之外,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发起一些网上专题讨论, 同步在线处理问题, 并在讨论结束时进行小结, 既针对学生的表现做出评论, 又提出相应的学习建议。教师还能通过讨论监控学生的学习进程, 及时提醒和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从会计软件学习的角度看, 这些活动是具有真正交际意义的交流活动,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对于强调考证通过率的会计电算化课程而言, 它的确发挥了积极作用。

在做好学习辅导的同时, 教师必须特别注意从情感方面支持学生。比如, 鼓励学生通过“留言版”和电子邮件告诉老师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提供及时帮助。或者着力建设一个“虚拟班级”, 鼓励不同班别、级别的学生发布社交信息, 互相请教, 增进友谊和相互了解, 使学生学习时有归属感和认同感, 接受这种新的学习形式。

(四) 注重过程监控, 保证学习效果

技校学生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学习并不容易, 多数学生不能把会计电算化课程的应用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一是学生主动参与网上学习的意识还比较淡薄;二是课程设计中没有重视学生学习过程监控环节。为了保证学习效果, 教师要注重运用“启发式”或“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思想, 通过设计各种类型的学习任务控制学生的学习过程。网络教学平台能够通过登陆次数、翻看答案次数、在线完成作业、在线考试、提问、讨论参与度等方式实现过程监控, 对学生学习进行必要的督促。其中, 对于重点知识内容的学习, 还可以提出没有完成必要的学习任务就不能进行下一阶段的学习等要求。

要改进考试方式, 编制场景式训练题目,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感性认识出发讲授实训内容。增加独立项目测试和综合项目测试, 运用网络在线考试系统考核学生的掌握情况。至于平时作业考核, 既可直接上传到“课程作业”栏, 也可通过电子邮件上交, 还可以纸质形式上交。这对促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参与的意识以及提高考证通过率, 都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而言, 网络环境下的会计电算化教学, 将信息技术融入教学过程中, 做到了信息渠道的畅通无阻, 体现了“以教师为主导, 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加强了技能操作训练, 提高了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激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意识, 对学生的全方位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常士剑.会计电算化应用[M].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7:3-10.

[2]薛慧敏.对信息时代学校网络教学的研究[J].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06, 28 (2) :255.

[3]刘龙.基于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教学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 2006, (20) :107.

[4]宣化巍.远程教育中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思考[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 2006, (4) :48.

[5]王绍卜.校园网背景下多媒体教学平台的构建[J].中国成人教育, 2006, (1) :65.

上一篇:现代智能配网下一篇:测井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