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特点

2024-10-11

病情特点(共4篇)

病情特点 篇1

2013年7月22日,中国甘肃珉县发生里式6. 6级地震, 这次地震共死亡95人,受伤4 377人。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迅速启动卫勤保障应急预案,在第一时间里派出70多人的医疗小分队赴岷县救援,并于7月22日16时开始收治送到我院的伤员。我科室共救治灾区骨折伤员24例,现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临床资料2013年7月22日至2013年8月13日收治岷县地震后伤员27例,其中骨折伤员24例53处,男14例, 女10例; 年龄5 ~ 63岁,平均39. 4岁。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8例; 上肢骨折有13处,下肢骨折有17处,脊柱骨折5处,骨盆骨折2处,肩胛骨骨折1处,颅骨骨折5处,合并肋骨骨折10处。多发性骨折( 2个或2个以上部位骨折) 14例( 58. 3% ) ,其中包括粉碎性骨折8例( 33. 3% ) ,挤压伤致骨折并伴有一般伤员有综合征表现6例( 25% ) 。

潜在的原发疾病: 24例骨折伤员中伴有原发性疾病的有11例,其中乙型肝炎1例,肺结核1例,高血压2例,冠心病1例,风心病伴二间瓣、三间瓣、主动脉瓣狭窄1例,糖尿病1例,慢性胆囊炎1例,巨大泡性肝包虫( 晚期) 1例,缺铁性贫血2例。

1. 2救治方法早期现场行紧急处理,创面包扎止血,骨折临时石膏或支具固定,有生命危险者急救后保证生命体征的平稳。对于后送到我院的伤员,首先分类检伤,按照病情初步分类。根据轻重缓急对每个伤员由多学科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讨论,确定诊断制定治疗方案。对于严重多发伤,采用损害控制技术,积极清创、安置外固定架,纠正电解质紊乱, 抗感染治疗,后期再行确定性手术治疗,并对原发性疾病进行系统检查和对症处理。四肢和脊柱的骨折,根据伤员病情,完善相关检查后,按照病情缓急,选择急诊手术或择期手术。对于挤压伤,先处理肿胀的肢体后再行手术治疗,伴有伤口感染者,伤口反复清洗换药后,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技术封闭伤口,负压吸引,必要时后期植皮。经历地震的伤员,心理上存在各种不稳定因素,针对不同的心理问题,采取耐心沟通、精心护理、心理干预等措施,并给予每个伤员做好功能康复训练。

2 结果

24例骨折伤员中,1例5岁患儿硬膜外血肿伴颅骨骨折给予开颅手术,术后4 d血肿完全消失,硬膜膨起。10处肋骨骨折胸带捆扎固定胸壁保守治疗。上肢13处骨折,9处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4处行手法复位石膏或支具固定,其中1例8岁孟式骨折患儿因手法不良,采取切一小口钢丝捆绑固定,其他8处骨折钢板内固定术,抗生素5 ~ 7 d,术后复查X线片,骨折对位对线好,内固定固定牢靠,全部伤口Ⅰ期愈合。下肢17处骨折均行手术治疗,其中早期手术4处,除1处挤压伤伤口感染局部软组织缺损,其余3处伤口一期愈合,其中13处肿胀严重者待肿胀消退后手术治疗。2处骨盆骨折均为稳定性骨折行保守治疗。脊柱骨折5处,其中4处并有截瘫,行骨折切开复位、植骨融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1处因无截瘫症状,骨折稳定行保守治疗。所有伤员术后X线片显示骨折复位良好。经系统的功能训练除1例上肢伴有挤压伤的肱骨髁上骨折伤员肘关节活动未达到完全的生理曲度,所有伤员关节活动良好。2例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伤员行皮瓣转移术,术后伤口愈合。手术伤员伤口感染1处,无截肢伤员。

伴有原发性疾病的11例伤员,一肝脏巨大占位性病变伤员,经反复讨论和检查,排除原发性肝癌的可能,确诊为肝包虫病,因几乎侵犯所有的肝脏,已失去了手术或其他的治疗机会,经对症处理后出院。其他原发性疾病经系统治疗后,血压、血糖、转氨酶等各项指标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严重的风心病经保守治疗由心衰Ⅲ度控制为心衰Ⅰ度后出院。

3 讨论

3. 1地震伤情特点及急救技术地震所致伤情复杂,基本特征是“六多”: 骨折多、骨盆伤及胸部伤多、脊柱骨折及截瘫多、四肢神经伤多、挤压伤及挤压综合征多、多发伤多[1]。因此对地震造成的伤员其救治模式应该是分级救治: 第1级, 现场抢救; 第2级,早期救治; 第3级,专科治疗[1]。现场抢救要在科学救治方法下,快速救出被困伤员。但不能盲目求快,避免因挖救和搬运方法不当而造成二次损伤[2]。救出伤员后应进行早期救治,建立气道、尿道和输液通道,采用无损害控制技术[3],及时处理危及生命的伤情,确保改善微循环和纠正休克。本次岷县地震后送伤员中骨折伤员同样以四肢骨折为主( 占56. 6% ) ,同时伴有脊柱骨折和骨盆骨折和其他骨折。多发性骨折14例( 占58. 3% ) ,挤压伤致骨折伤员6例( 占25% ) ,均符合地震伤的特点,与汶川地震相比, 伤口感染者少、肢体截肢者少,尽管挤压伤多见,但严重程度、创伤程度较汶川地震轻。探讨其原因,笔者认为这原因是震级较汶川地震低,破坏力小于汶川地震,其二与当地房屋结构有一定的关系,汶川的房屋结构以框架结构为主,地震后结构断裂,沉重的建筑材料如水泥板砸压身体,造成的损伤较重,开放伤较多,伤口感染居多。卢鹏等[4]报道为41. 9% ,重物砸压后肢体损伤较重,挤压时间长造成肢体缺血性坏死,截肢伤员居多。而岷县当地的房屋结构大多为土木结构,框架结构的房屋倒塌较少。砸压程度较汶川地震小,地震后伤情较汶川轻,开放性骨折较少,肢体毁损伤较少,感染者较少。其三,汶川地震后医护人员在地震一线展开了许多手术,由于条件所限,造成术后伤口感染的可能性增加,部分伤员进行了截肢手术。而此次岷县地震,地震前线均在转运至县医院或后方医院开展手术,明显降低了伤口感染的可能性,截肢伤员很少。

3. 2伤员的手术选择在1998年河北省张北县地震伤员救治时,张英泽等[5]报道后送至当地医院的73例伤员,20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在2006年印尼日惹地震骨折伤员救治时,王明新等[6]报道我国国际救援队对15例骨折伤员中13例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Tahmasebi等[7]报道在2003年伊朗地震后送至后方医院伤员中,33% 伤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8% 伤员行外固定架固定,3% 伤员行植皮术。本组24例骨折伤员,除积极完善的相关检查,常规的化验以及心肺功能评估,同时对每1例手术都进行术前讨论,制定详细的手术方案。56. 6% 伤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手术顺利, 术后伤口愈合良好。

3. 3原发疾病的处理对于灾区伤员,尤其是来自岷县的贫困伤员,平时很少进行体检,进行全面系统的检查可以发现许多原发性疾病,本组24例骨折伤员11例伴有较严重的原发性疾病。原发性疾病不能及时查出,将给救治工作带来困难,薛欣盛等[8]报道汶川地震住院死亡最多的两个原因: 一是直接创伤中的重型颅脑外伤( 29. 6% ) ; 二是非外伤死因 ( 29. 6% ) ,如高龄、有基础疾病。这些伤员易发生感染,后期出现多器官衰竭死亡。所以针对每个伤员专家组共同讨论后制定详细的诊疗计划,一肝脏巨大占位性病变伤员,经反复讨论和检查,排除原发性肝癌的可能,确诊为泡性肝包虫病,因几乎侵犯所有的肝脏,已失去了手术或其他的治疗机会,经对症处理后出院。其他原发性疾病经系统治疗后,血压、血糖、转氨酶等各项指标都控制在正常范围内,严重的风心病经保守治疗由心衰Ⅲ度控制为心衰Ⅰ度后出院。原发疾病的治疗,使大多数伤员情绪有了很大的改善,生活逐渐步入正轨。因此,对地震等灾害造成的骨折伤员治疗原发性疾病,可以使伤员尽早从身体伤残的痛苦中解脱,有利于伤员心理和生理的康复,同时给灾区伤员身心健康带来了极大的好处。

3. 4心理干预一次强烈地震能转瞬之间夺取人的生命, 并摧毁各种设施及社会结构,使人们感受到强烈震颤。这种剧烈的刺激形成一种意识固定于脑内,每当外界出现类似的信息时,恐震心理便会立即出现。地震造成的心理伤害,可以由躯体伤害延伸到心理伤害; 也可因个人难以承受家毁人亡、亲朋离散的打击而造成心理上的创伤; 还可以因个人对环境的异常难以适应而出现心理活动失调。虽然地震灾害给人们造成的心理伤害是无形的,但它的影响却是巨大的、 极具破坏性的[9]。本组对心理状态不稳定的灾区伤员及家属,请心理专家积极干预治疗,帮助伤员客观地面对现实,接受治疗配合护理,使伤员在整个治疗过程中,心理、生理处于最佳状态。对于儿童伤员所产生的恐惧心理,除了做心理疏导外,让其父母多对肌肤进行抚摸,医护人员经常陪伴他一起玩耍,使患儿尽快地恢复往日的活泼性格。

3. 5功能康复我科室在平时骨折伤员治疗中强调,骨折的治疗绝不仅仅是使骨折愈合,更重要的是肢体和关节功能的恢复。而地震伤员更需要尽快地恢复肢体功能,早日回家参加灾后重建。所以骨折后期康复治疗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骨折伤员术后需要正规的肌肉关节功能的锻炼,促进骨折愈合,减少患肢致残率。因此监督和指导伤员进行系统的肌肉和关节训练是十分重要的,同时采取理疗、中药熏蒸、 上下肢关节CPM被动活动,使骨折伤员迅速地恢复功能。 除1例挤压伤伴肱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伤员因肘关节周围软组织长时间淤血肿胀,肘关节活动度稍差为0° ~ 110°。所有伤员都得到迅速的功能恢复。

摘要:目的 探讨岷县地震后伤员四肢和脊柱骨折的病情特点及救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兰州军区兰州总医院全军骨科研究所2013年7月22日至2013年8月13日收治的岷县地震骨折伤员24例53处骨折,男14例,女10例;年龄5~63岁,平均39.4岁。开放性骨折6例,闭合性骨折18例;上肢骨折13处,下肢骨折17处,脊柱骨折5处,骨盆骨折2处,肩胛骨骨折1处,颅骨骨折5处,其中合并肋骨骨折10处。采用分类检伤,多学科合作控制病情,分次手术等方法积极救治,术后采取心理及康复等综合措施。结果 全部病例均得到及时准确的救治,无死亡、无院内感染、无内固定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 岷县地震后送伤员病情复杂,应分类检伤,根据其临床特点予以个体化救治,并行综合治疗,包括原发病、相关并发症治疗、康复及心理等治疗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关键词:地震伤,骨折,伤员,治疗

参考文献

[1]王正国.灾难和事故的创伤救治[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0-12.

[2]孙志刚.地震灾害医疗救援的特点及误区[J].医学与社会,2003,16(5):7-8.

[3]王爱民,孙红振,杜全印,等.骨关节型严重多发伤的损害控制治疗[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2):143-146.

[4]卢鹏,蒋电明,权正学,等.129例汶川地震转运骨科伤员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措施[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8,20(16):1525-1527.

[5]张英泽,孔志刚,王锡民,等.张北地震灾区骨科伤员救治经验与教训[J].中国骨伤,2000,13(7):400-403.

[6]王明新,汪茜,匡正达,等.印尼日惹地震救援中骨折患者手术治疗的研究和探讨[J].武警医学,2006,17(10):790-791.

[7]Tahmasebi MN,Kiani K,Mazlouman SJ,et al.Musculoske l2 etal injuries associated with earthquake a report of injuries of Iran's December 26,2003 Bam earthquake casualties managed in tertiary referral centers[J].Injury,2005,36(1):27-32.

[8]薛欣盛,张中伟,周琰,等.汶川地震死亡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2008,7(4):542-544.

[9]董惠娟,李小军,杜满庆,等.地震灾害心理伤害的相关问题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7,16(1):153-158.

病情特点 篇2

1对象与方法

1. 1对象选取78535部队某新兵连2012年底新入伍战士60人, 全部男性, 年龄18 ~ 21岁, 平均19. 6岁, 进高海拔地区前进行身体检查, 包括: 1询问既往病史、个人史、家族史; 2测量身高、体重、心率、血压等;3心电图、胸部X线透视或摄片, 查血常规、肝肾功、血糖、血脂。排除各重大系统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支气管哮喘、支气管扩张、活动性肺结核、各类贫血、高原恐惧心理者等。

1. 2调查方法所有研究对象从2012年12月—2013年2月在海拔2 800 m地区进行军事训练, 考虑到温差大、 低氧、强辐射等极端高海拔环境, 与内地军训不同的是: 除早操及紧急集合外, 主要的队列、战术训练均在天气晴好的9: 30 - 12: 00和15: 00 - 18: 30时段进行, 体能训练则安排在傍晚及室内进行, 遇到大风、降雨、 降雪等天气时在室内开展政治学习及文娱活动。训练强度较内地减弱。对比军训3个月前后新兵的血氧饱和度、心率、血压、体重指数、血常规、肝肾功、血脂、血糖, 流行病学调查训练期间伤病情, 统计发病率及治愈率, 并根据病情予以相应治疗。

1. 3统计方法采用SPSS 17. 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数据均以x珋± s表示, 进行配对t检验分析, 以P < 0. 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 1军训前后新兵基本情况对比与受训前相比, 新兵受训3月后的血压、白细胞、丙氨酸转氨酶、肌酐和血糖水平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而心率、红细胞、血红蛋白、血尿素氮水平较受训前增加, 氧饱和度、体重指数、总胆固醇较前下降,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2.2军训期间伤病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采用卫生员和军医定期巡诊、汇总医疗所就诊登记记录及问卷调查相结合的方式统计, 军训期间伤病情主要是内科疾病, 其中唇炎56人, 占93.3%。日光性皮炎13人, 占21.7%;均在面颈部。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2人, 占20% (其中普通感冒10人, 急性扁桃体炎及发热2人) 。四肢软组织损伤12人, 占20%。消化不良5人, 占12%;表现为腹胀、腹泻;睡眠障碍5人, 占12%。冻疮6人, 占10% (其中双手3人, 足跟5人, 耳廓2人) 。鼻出血7人, 占11.7%。手足皲裂4人, 占7.78%。精神紧张、心理不稳定1人, 占1.7%。

2. 3治疗方案及预后由于早期宣教得力, 各级人员准备充分, 在训练前中后期均高度重视, 所有伤病情经早期确诊, 及时处理, 最终均获得痊愈, 保障了新兵战士在军训期间的身心健康。

各类伤病情的具体治疗方案如下: 1唇炎: 高海拔地区发病率高达90% 以上, 以下唇多见, 宜多饮水, 并养成涂抹唇膏的习惯。2日光性皮炎: 注意做好预防措施, 训练前可先涂抹高原护肤霜。3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注意保暖, 卧床休息, 多饮开水, 给予对症治疗, 戴口罩防止扩散。4四肢软组织损伤: 轻症者减少剧烈运动, 重症者宜停训, 外用活血化瘀药物, 口服止痛药及理疗。5消化不良致腹胀、腹泻: 予多酶片、吗丁啉、黄连素等对症处理, 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6睡眠障碍: 避免情绪激动, 注意调整心态, 保持开朗性格, 克服高原紧张心理。睡前避免进行促使大脑过度兴奋的阅读、饮浓茶或咖啡等。7冻疮: 保持局部温暖、干燥, 每日温水浸泡后外涂冻伤膏, 并予红外线理疗。8鼻出血: 压迫出血侧鼻翼数分钟至止血为止, 注意多饮水, 勿用手挖鼻孔, 鼻腔干燥者可用复方液体石蜡点鼻。9手足皲裂: 洗后迅速擦净, 涂润肤油, 而重症者局部涂水杨酸或皮炎平软膏, 伤湿止痛胶布贴敷。 10精神紧张、心理不稳定者: 专门心理辅导, 了解其导致精神紧张的主客观因素, 积极解决其思想负担, 鼓励融入集体生活。

3讨论

3. 1高海拔地区地理气候特点对机体的影响医学上高海拔地区分3个层次: 1 500 ~ 3 500 m为高海拔地区, 3 500 ~ 5 500 m为很高海拔地区, 5 500 m以上为极高海拔地区, 其中对人体健康有明显影响的海拔高度为3 000 m左右[1]。本组研究对象均属于高海拔地区训练人员。

结合我们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总结高海拔地区特点如下: 1随海拔增高, 空气密度降低, 大气压及空气中氧分压也成比例下降, 肺泡氧分压及脉血氧饱和度亦明显降低, 在高海拔地区, 低氧是影响人体健康的最主要因素, 对机体的影响可表现为血压异常, 心率加快, 红细胞及血红蛋白明显增加, 通气量增加[2]。2空气稀薄, 大气热量难以保存, 海拔每升高100 m, 气温约下降0. 6 ℃, 昼夜温差可达15 ~ 30 ℃, 如不注意防寒保暖, 极易发生上呼吸道感染和冻伤[3-4]; 3日照时间明显多于同纬度平原地区, 且太阳辐射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海拔每升高100 m, 辐射强度约增加1% , 其中紫外线辐射每升高100 m, 强度比平原地区高1. 2 ~2. 5倍, 不注意防护可引起日光性皮炎[5]; 4气流速度随海拔高度增加而加快, 强风有降低大气温度、加速体表水分蒸发的作用, 加重寒冷程度, 亦是导致冷损伤的重要因素之一; 5随海拔高度增高, 大气中水蒸汽含量减少, 空气干燥, 以海平面水蒸汽绝对含量为100% 为参照, 海拔3 000 m处则水蒸汽绝对含量仅为26% , 因此高海拔地区人员易发生皮肤干裂、鼻黏膜出血等; 6水沸点低, 海拔3 000 m处水沸点约为90 ℃, 因此若不用高压锅做饭, 则米饭是夹生的, 进食后不易消化, 易腹胀、腹泻等[6]。

3. 2高海拔地区新兵军训伤病情的原因、特点和鉴别诊断一般来说, 新兵是高海拔训练伤的高发人群, 初到军营, 加上对高海拔环境尚未完全适应、身体素质较弱、心理状态欠佳、休息及睡眠调节不好、在训练初期缺乏经验且技术操作不熟练和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多方面因素均可成为导致训练伤的致伤因素。此外, 训练组织工作不力、安排不合理、训练前未做充分准备活动、训后未作适当的恢复调节、训练场地不良、训练器械性能差、安全防护措施不力等亦可造成训练伤的发生[7]。结合我们的研究结果, 总结新兵军训伤病情特点主要包括以下2个方面: 1新兵在军训期间伤情总体上符合一般规律, 其类型与平原相近, 主要包括四肢、肩、膝、肘、腕关节神经伤、韧带伤、肌腱等软组织伤, 受伤原因以撞伤、摔伤、拉伤最多, 发生率以开训后1 ~ 6周最高, 而6周后呈下降趋势, 高海拔训练伤恢复周期较长, 超过四周, 这与高海拔地区低氧、寒冷, 伤后机体组织细胞修复缓慢有关; 2高海拔环境下易发生的病情, 主要包括唇炎、冻疮、鼻出血、日光性皮炎等。由于多年来我军对高海拔环境及高海拔病的研究及预防措施到位, 没有发生一例危及生命的急性高原反应。

注意做好以下几种疾病的鉴别诊断: 1普通感冒如出现发热, 要注意与鼠疫、布鲁杆菌病、野兔热、新疆出血热、流行性斑疹伤寒等高海拔地区常见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鉴别; 2冻疮要注意与冻伤鉴别: 冻疮是湿冷环境暴露引起的非冻结性损伤, 皮肤可紫红、肿胀、 硬结并形成溃疡、糜烂, 而冻伤是严寒暴露引起的冻结性损伤, 可分为4度, 明显重于冻疮, 融化前局部苍白、 冷、硬, 融化后红肿有水疱。严重者可导致伤员死亡[7-8]; 3普通消化不良性腹泻注意与细菌性菌痢鉴别: 菌痢是结肠的化脓性炎症, 有发热、腹痛、黏液脓血便和里急后重感, 要注意饮食、饮水卫生。

3. 3高海拔地区训练伤防治措施针对以上情况, 如何有效防治高海拨军事训练伤, 应注意以下几点: 1进驻高海拔地区前向官兵介绍高海拔地区的地理、气候、 伤病情特点和对人体的可能影响、进驻后的防护原则及饮食、水、居住与营养卫生, 使官兵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同时做好必要的物品准备; 2组织参加适应性体能锻炼; 3进驻高海拔地区初期, 应以淀粉类食物为主, 随后适当地增加蛋白质、脂肪等营养物质摄入, 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增加蔬菜和水果; 4进驻高海拔地区7天内, 官兵保证充分休息睡眠, 走路宜慢, 不宜跑、跳、搬运重物或蹲下起立动作太快, 勿大声讲话; 5穿衣宜暖不宜凉, 及时增减衣物, 预防感冒, 出现症状早期处理[9-10]。

总而言之, 各级部门应提前做好物资准备, 高度重视, 科学训练, 对出现的伤病情早期诊断, 及时正确的处理, 保障高海拔地区部队的正常生活及作训效率, 维护官兵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汪海.高原部队卫勤保障手册单兵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1-13.

[2]杨永珠, 张建平, 李宗乾, 等.高海拔地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高原医学杂志, 2001, 11 (4) :15-18.

[3]郭灵常, 张志刚.西藏高原部队健康教育探讨[J].人民军医, 2002, 45 (8) :489-490.

[4]刘玉红, 杨伟娜, 杨光元, 等.高原高寒地区冻伤200例致残相关因素调查分析[J].临床军医杂志, 2007, 35 (1) :94-95.

[5]曹索奇, 谢国太, 贾亚梅, 等.西藏高原进驻者皮肤病流行病学调查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 2003, 13 (2) :149-151.

[6]汪海.高原部队卫勤保障手册军医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6-11.

[7]尹昭云.高原部队卫勤保障手册指挥员手册[M].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 2010:159-169, 214-219.

[8]刘玉莹, 张绍敏, 秦沽.寒区指战员战时冻伤救护对策[J].南方护理学报, 2005, 12 (3) :24-26.

[9]陆巍.西藏某部新兵训练伤调查报告[J].临床军医杂志, 2004, 32 (6) :72.

病情特点 篇3

病情评估是医患双方都十分关注的一个临床问题,它助于医生和患者全面了解病情,并为制定今后的治疗方案和病情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评估正确、全面与否,不仅涉及对病人预后的判断,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因为,只有先把病情彻底搞清楚了,才能给予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致残、致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病情轻重如何是患者及其家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大部分患者甚至包括一些非专业医生也不是十分清楚,他们往往片面地把血糖高低作为评价病情的唯一标准。事实上,糖尿病绝非只是单纯的血糖升高,而是一种聚集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危害并非高血糖本身,而是来自高血糖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人的病情的评估,除了血糖之外,还要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的有无及轻重一并考虑在内。

病情评估涉及的检查主要包括:血压、体重指数 (BMI)、年龄、血脂、血粘、尿酸、肝功、肾功、糖尿病自身抗体、胰岛功能等化验检查以及对心、肾、眼、肝、脑、神经等重要靶器官的功能检查 (如心电图、B超、眼底检查、神经传导等等)。

一般说来,如果患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认为其病情较重。

1、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动较大者,病情较重

长期高血糖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密切相关,血糖控制越差,上述并发症出现得越早、越严重。新近研究证实:血糖波动的危害较之稳定高血糖有过之而无不及,换句话说,血糖波动越大,对机体的危害越严重。从这个角度讲,不仅要降糖,还要稳糖。

2、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于一身者,病情较重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与单纯高血糖患者相比,心血管危险危险因素聚集越多,患者日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越高。

3、反复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病情较重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重度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严重感染等等。这些急性并发症反复发作,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预示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糖尿病人害怕血糖高,对低血糖反倒不以为然,其实,低血糖的危害较之高血糖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次严重低血糖所诱发的心血管事件,足以使你一生的降糖努力付之东流。

糖尿病人的感染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寿命的重要因素,因为糖尿病人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的存在增加了对糖尿病控制的难度,两者相互影响。临床上,如果一个血糖控制平稳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血糖升高,首先应从感染方面去查找原因。

4、已经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病情较重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来自它的各种慢性并发症,这些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等,是糖尿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大约四分之三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是否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判断糖尿病病情轻重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5、1 型糖尿病以及晚期 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较重

所有的1型糖尿病患病以及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其共同特点是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完全衰竭,自身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不仅血糖很高,必须终生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不仅如此,由于这类病人胰岛功能很差,血糖往往忽高忽低、波动较很大,控制起来非常困难,所谓“脆性糖尿病”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前面讲了重症糖尿病的判定条件,那么,哪些属于轻症糖尿病人呢?一般认为,只要糖尿病患者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1) 血糖长期保持稳定,无低血糖发生;2) 无任何急、慢性并发症;3) 体重正常,生活起居自如,能胜任正常工作,即可认为其病情较轻。

每个糖尿病患者还应知道:病情的轻与重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轻症患者若不能长期坚持正规治疗,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代谢指标长期不达标,就可能由量变到质变,病情由轻变重;而即便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正规系统的治疗,病情完全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至少可以延缓病情进展的脚步。

护士如何观察病情 篇4

1 对一般外表的观察

包括患者的意识、表情、体位、饮食、睡眠等。精神意识的变化往往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中枢神经活动功能失调的结果,是病情严重与否的外在表现,因此,观察病情时应注意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如烦躁、谵忘、嗜睡、昏迷等情况;表情是否痛苦、淡漠、恐惧;体位是否自然、瘫痪等。

2 生命体征的观察

(1)对体温的观察:体温异常往往是机体病变反应的体征,检查体温时要注意体温变化的规律,可以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如伤寒患者的体温表现为稽留热;败血症、风温病及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体温表现为驰张热等。(2)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直接反映心脏和血液循环的情况,也间接地反映其它组织器官的变化,脉搏的速率、节律及强弱的改变多见于心脏的变化;脉搏快而弱不规律、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烦躁,常见于心衰,是病情危急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抢救。(3)对呼吸的观察:正常呼吸为16~20次/min、节律规则,呼吸过快、过慢,常为早期呼吸衰竭的象征;严重呼吸衰竭时,常有点头呼吸、叹气性呼吸、呼吸浅促不规则等。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因此,在观察病情时应注意每一个环节的变化才能不失时机地、有效地作出判断及处理,否则,呼吸暂停超过一定时间则很难挽回。(4)对血压的观察:血压的高低直接影响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测血压时应注意血压的波动,治疗的效果,如顾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高值,此时应注意患者的神志。测血压时应注意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的变化,一般收缩压低于60mm Hg说明休克严重。另: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根据病史的分析及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3 对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的表现,尤其是颅内高压或中毒性疾病患者中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指征。对瞳孔的观察包括双侧瞳孔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等。临床多见一侧瞳孔扩大,常见于脑疝的早期症状;而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是脑疝晚期表现;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常为脑干受损的特征;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则可能为桥脑受损,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使用冬眠药、镇静药物也可以出现;使用阿托品、654-2等药物可使瞳孔扩大,因此,观察瞳孔的变化必须了解病史、使用药物、两眼作比较。

4 对皮肤粘膜的观察

某些病情变化可通过皮肤粘膜反映出来,一般应观察皮肤的弹性、颜色、温度、有无皮疹、出血点及水肿等。如肝、胆疾病患者有皮肤巩膜黄染;肝硬化患者有蜘蛛痣、皮肤暗黄色而没有光泽;皮肤粘膜情况还可提示微循环情况,如脸色苍白、皮肤冷湿、四肢末端及口唇紫绀,说明微循环灌注量不足;长期卧床的病人要注意身体受压处的皮肤是否变化,预防褥疮的发生。

5 对大小便及其它排泄物的观察

(1)对大便的观察:患者因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常引起便秘;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特别注意患者排便情况防止便秘,观察时要注意大便的性质、量、次数、气味及有无寄生虫等;大量粘液便多见于肠道炎症;兼有血液多见于痢疾、肠套叠;呈血水样大便而臭腥味多见于坏死性肠炎。(2)对小便的观察:小便的改变可反映肾功能情况、也可以反映机体循环变化,正常每日排尿量为1000~2000m L左右、排尿无痛、不困难、色淡黄、透明,新鲜尿无特殊气味,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氨味。当泌尿系统或身体其它器官有病变时,小便常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排尿时有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尿的性质和量也发生改变,如多尿、少尿、血尿、脓尿、蛋白尿、糖尿、乳糜尿等情况。

6 对呕吐物和咯出物也应细心观察

如口内吐出大量鲜血,应鉴别是来自消化道还是呼吸道,应根据病情分析及症状判断,如急性胃炎吐出物为胃内容物;颅内压增高时,呕吐呈喷射状。所以呕吐物将根据各种的病例而体现各种不同的呕吐体征。

7 结语

病情观察的内容极为广泛,除以上各项外还有术前、术后和各种引流管的观察;伤口敷料有否渗血;腹部有否胀气;妇产科:产妇产后宫缩是否好、阴道流血情况是否正常、母婴是否发热及其它特殊情况。在临床观察中,患者自述腹部疼痛、腹胀等要仔细分析观察,患者疼痛时应注意其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痛、压痛、反跳痛等。观察病情和体征的目的在于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

上一篇:管道管架下一篇:报道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