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情发展

2024-07-06

病情发展(精选8篇)

病情发展 篇1

本研究着重探讨医师、药师与患者三方在关注患者病情发展过程中的合理用药情况, 现报告如下。

1 合理用药含义及其意义

1.1 合理用药含义

合理用药关键在“理”字, 其核心是个体化给药。它是指以当代药物和疾病的系统知识和理论为基础, 安全、有效、经济地使用药品, 从而达到最小的卫生资源投入, 取得最大的医疗和社会效益的目的。

1.2 合理用药的意义

1.2.1 对药物应保持辨证的态度 药物的作用具有两面性, 它在防治疾病、保障身体健康的同时, 也可能会产生某些不良反应, 甚至具有社会危害性。迄今为止, 人类还不能达到研制出的药物完全有益而无害, 因此只有加强对药物使用权限的监管, 力求应用得当, 趋利避害, 才是合理用药的真正意义所在。

1.2.2 药物是社会发展必不可少的宝贵资源, 药物的实际种类数量十分有限, 远远不能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卫生保健需求, 所以必须在药物资源的配置和使用方面精打细算, 通过正确选用、合理使用, 发掘现有药品的使用潜力, 才能提高使用效益, 节约资源。

1.2.3 合理用药的社会、经济效应 目前我国正处在向小康社会过渡的阶段, 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在需要的时候使用放心药, 以达到有效、安全、经济地防治疾病是医务工作者的奋斗目标。因此, 合理用药的意义就是要充分发挥药物的作用, 这不仅微观到每一个人, 而且宏观到社会和国家, 不仅发挥其经济效益, 还要发挥其社会效益。

2 患者与合理用药

患者在感觉患病后应及时寻求医治, 不得拖延以免错过最佳治疗时间。在诊疗时应主动详细地向医师汇报自己的病情症状, 以方便医师做出正确的判断;要主动向医师报告自己的家族遗传病史或遗传缺陷、用药史、过敏史以及其他可能影响药物正确使用的其他情况。当病情确诊后, 患者应以积极健康的心态面对疾病, 主动向医师询问病情, 详细进行药物使用咨询, 减少药物使用不当。

3 医师与合理用药

患者来找医师看病, 肯定是弱势的一方, 医师如何能做到与患者拉近距离、处理好医患关系, 对改善患者的依从性有很大的帮助。医师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临床医师应富有同情心, 悉心听取患者的病情描述及药物过敏史等, 尊重并理解患者的感受和观点, 乐于与患者交流; (2) 针对患者的病情, 优化药物治疗方案, 应选择针对患者病情尽可能简单的、快速有效的合理制剂和尽可能短的治疗疗程, 使患者能快速有效地恢复健康; (3) 不得盲目滥用抗菌药物。有些医师不顾患者实际情况, 超范围、无针对性地使用抗生素, 不论什么病都先消炎。实践证明, 长期滥用抗生素治疗疾病对人有害而无益; (4) 不得盲目增加药物剂量或指导不当用药, 大多数药品在一定范围内剂量越大, 体内的血药浓度越高, 作用越强, 药效越好, 但有些药品使用浓度过大却会起到反作用, 损害患者健康; (5) 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向患者提供合理的用药指导, 帮助患者用好药。医师如果能在日常诊疗过程中, 针对不同的病症合理指导患者用药, 就能使患者快速摆脱病痛折磨, 早日恢复健康。

4 如何发挥药师的作用

4.1 为保证药品质量, 必须从采购、保管、调配、抽检等环节着手, 保证药品质量。药师应严格按要求妥善保管调配药品, 杜绝假药劣药, 防止用药差错, 确保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合理。

4.2 医院药师的职责是协助医生对病人进行合理用药的正确指导。药师应耐心向患者解释药物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产生的不良反应, 使病人充分了解药物的作用性能, 避免出现不必要的误解, 尤其应该注意儿童和老人这两类特殊人群的安全用药问题。

4.3 参与和指导临床用药 医院药师必须在实际工作中不断探索临床用药方案, 更新药物知识, 全面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 并通过与每例病人的直接接触, 有针对性地向临床医师推荐和提供安全有效的药物和医学情报, 及时报告药物的不良反应, 评价药剂的稳定性和疗效, 搜集和总结临床用药经验等。

4.4 开展药物经济学研究, 分析药物治疗模式对整个医疗系统及社会成本和效益的影响。学会利用医院丰富的临床数据和费用统计, 进行最低费用分析、效益分析和效果分析等多种分析, 以提供最合理的治疗方案。

4.5 开展特殊药品的血药浓度监测 对安全范围小、治疗范围窄、个体差异大、不良反应强、具有非线性药物动力学特征的药物, 长期用药、合并用药等特殊人群用药及其他特殊病人病况, 应利用药物咨询微机系统与药物血药浓度测定, 让药物剂量控制在适当的范围之内, 进行个体化给药方案设计, 这样既可以防止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又可节约资源。

为保证患者得到统一、规范、连续、安全、合理、经济、有效的用药服务, 患者、医师和药师三方应共同促进药物合理应用, 提高药物治疗效果, 减少药物不良反应, 预防药源性疾病发生。药师和临床药师应当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精通业务能力, 配合医师共同提高医疗水平和治疗效果, 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1,2]。

参考文献

[1]姜远英.临床药物治疗学[M].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8.

[2]刘蜀宝.临床药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9:1.

病情发展 篇2

病情告知书

患者姓名: 蒋小红 入院诊断:

性别: 男

年龄: 47岁

住院号: 811094

1、右侧颞骨骨折

2、右颧弓凹陷性骨折

3、右侧颞骨内板下少量积气

4、鼻息肉

患者于 2013-03-09 前来我院接受治疗,我院医务人员将尽心尽职促使患者最大可能康复.由于目前医疗技术水平的限制和伤病自身决定了伤病难以完全康复,经治疗后可能遗留以下后遗症: 1.迟发性硬膜下血肿。2.颅内感染,骨髓炎发生。3.脑疝形成。4.脑瘫形成。5.颅内出血危及生命,甚至死亡。6.癫痫。7.面部外观塌陷畸形。8.待骨折稳定后,建议到耳鼻喉科详细诊治。我院已履行了告知义务,向患者(或)家属告知了患者所患伤病经治疗后可能出现的后遗症,患者(或)家属已知晓,表示能接受,并同意在我院治疗,以签字为证。

病情发展 篇3

关键词:情志,护理,病情顺逆

《黄帝内经》 (以下简称为《内经》) 流传千百年, 是中医经典古籍之一, 本书包罗万象, 涵盖了古代朴素的自然哲学观和人本哲学等多个领域。其中对古人养生之道的阐述, 更是体现了中医“治未病”经典观念。《内经》以精、气、神、阴阳、五行为主架, 构建出以“人”为中心的养生观, 笔者通过对《内经•素问》的整理, 发现“情志护理”在《内经》中地位重要, 并旨在研究“情志护理”对患者病情会有何影响, 希望对临床护理及教科研工作有所裨益。

在当今社会, 情绪的变化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人类的健康。祖国医学很早就重视人的精神活动和思想变化, 《内经》认为, 人有喜、怒、忧、悲、思、恐、惊七种情志。一般情况下, 七情是人感情的自然表露, 对人体维持正常生理活动起着协调作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怒伤肝, 喜伤心, 思伤脾, 忧伤肺, 恐伤肾。”《素问•举痛论篇》曰:“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 喜则气缓, 悲则气消, 恐则气下, 惊则气乱, 思则气结[1]”。因此, 情志正常的状态下是不会导致疾病的, 只有突然、强烈或长期持久的情志刺激超过了人体正常生理活动范围, 比如:过喜、过悲、恐惧等异常情志会使人体气机紊乱、脏腑气血功能失调, 才会导致疾病的发生。人的情志活动对健康的维护和疾病的康复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生病之后, 精神活动一直影响着病情的发展, 历代名医一再提倡, “善医者, 必先医其心, 而后医其身[2]”。不同的疾病, 有不同的精神面貌, 有着不同的临床表现, 而不同的情志, 又可以直接影响不同的脏腑功能, 从而产生不同的疾病。笔者通过整理《内经》发现, 情志护理的确可以决定病情的顺逆, 而情志护理指的是以中医情志理论为指导, 通过我们护理人员的语言、表情、姿势、态度等来影响和改善患者的情绪, 解除其顾虑和烦恼, 从而增强战胜疾病的意志和信心, 减轻并消除引起患者痛苦的各种不良的情绪和行为, 使患者能在最佳心理状态下接受治疗和护理, 达到早日康复的目的。

凡激怒、忧郁、焦虑, 特别是对自己所患“不治之症”的恐惧忧虑心理, 往往能促使或加速病情向坏的方向发展。如情志不舒, 可以导致一些疾病的病情加剧, 据国外报道, 40%~50%的肠易刺激综合征患者有心理障碍的表现, 包括抑郁、焦虑、精神症状躯体化等, 80%的肠易刺激综合征患者病情加重与心理因素以及对疾病的认识不正确有关。肠易刺激综合征的病机为情志不畅, 肝失疏泄, 忧郁伤神, 耗伤心血或思虑过度, 耗伤脾气, 久之而导致心脾两虚[3]。这一点我们可以看出, 情志对人病情的影响有多么的大。研究表明, 通过放松训练, 能够促进康复, 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 调节情绪状态[4]。

在临床我们也会发现情志对乳腺癌患者的影响, 乳腺癌是常见的严重危害女性的恶性肿瘤, 其治疗法破坏了女性的性器官的完整性。患者得知确诊乳腺癌, 她们表示为无助、焦虑、抑郁及恐惧等。不良心理状态将抑制其免疫功能。医护人员经常与她们沟通, 让她们大胆宣泄内心的痛苦, 同时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使患者认识到控制情绪的重要性, 从而减轻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有效的心理干预可以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焦虑和抑郁, 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围手术期乳腺癌患者的免疫调节状态[5]。

反之, 保持开朗乐观的心情, 对战胜自己疾病充满信心和意志顽强的人, 将有利抗病邪能力的提高, 促进疾病向好的方向转化, 因此, 情志护理在疾病预防治疗中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

以上是现代临床上有关情志对病情的影响, 那么, 在古代, 情志对病情究竟有哪些影响, 《内经》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笔者通过《内经》中有关情志护理理论的描述, 具体的描述情志护理与病情发展的顺逆关系。以下内容是笔者对《内经》中有关情志护理理论的描述的整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篇第二》中指出:“夜卧早起, 无厌于日, 使志无怒, 使华英成秀, 使气得泄, 若所爱在外, 此夏气之应, 养长之道也, 逆之则伤心”。《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指出:“阳气者, 烦劳则张, 精绝, 辟积于夏;阳气者, 大怒则形气绝”。《素问•阴阳应象论篇第五》中提到:“人有五脏化五气, 以生喜怒悲忧恐。故怒喜伤气;暴怒伤阴, 暴喜伤阳。厥气上行, 满脉去形。喜怒不节, 寒暑过度, 生乃不固;怒伤肝, 悲胜怒, 喜伤心, 恐胜喜”。《素问•玉机真脏论篇第十九》:“因而喜大虚则肾气乘矣, 怒则肝气乘矣, 悲则肺气乘矣, 恐则脾气乘矣, 忧则心气乘矣”。《素问•经脉别论篇第二十一》:“疾走恐, 惧汗出于肝, 所有堕恐, 喘出于肝, 淫气害脾, 有所惊恐, 喘出于肺”。《素问•宜明五气篇第二十三》中提到:“精气并于心则喜, 并于肺则悲, 并于肝则忧, 并于脾则畏, 并于肾则恐”。《素问•血气形志篇第二十四》中指出:“形乐志苦, 病生于脉, 治之以灸刺, 形乐志乐, 病生于肉, 治之以针石, 形苦志乐, 病生于筋, 形苦志苦, 病生于咽, 形数惊恐, 经络不通”。《素问•通评虚实论篇第二十八》中提到:“隔塞闭绝, 上下不通, 则暴忧之病也”。《素问•汤液醪醴论》指出:“精神坏去, 荣卫不可复也[1]。”这也说明了, 当时中医就迫切需要医护人员给予关怀和温暖, 设身处地为患者着想, 给予适当的精神情志护理与安慰。《素问•移精变气论》指出:“往古人居禽兽之间, 动作以避寒, 阴居以避署, 内无眷慕之累, 外无伸宦之行, 此恬淡之世, 邪不能深入也, 故可移精祝由而已, 当今之世不然, 忧患缘其内, 苦形伤其外, 故祝由不能已也[1]。”因此也可以看出, 古代的人生活环境清静无为, 情志舒畅, 身体也比今人更健康一些, 从古人的生活中也反应出了我们当今社会生活压力大, 情绪波动也很大, 邪气很容易侵入机体, 容易使人患病。

以上内容是《内经》中部分有关情志护理的论述, 据笔者统计, 《黄帝内经》中共有40余处描述情志护理的内容, 通过大量的描述, 我们可以发现, 早在《内经》时期, 中医学对情志致病的认识就已经颇为全面, 是现代中医情志致病的重要文献支撑。

综上所述, 笔者通过对《黄帝内经》中有关情志护理理论的学习并结合自己一年的临床践习, 具体的阐述了情志护理与病情的顺逆关系, 希望本文会对现代临床护理工作有所裨益。

参考文献

[1]李志敏.黄帝内经[M].北京:京华出版社, 2011.

[2]徐桂华.内科护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9.

[3]田晓培, 杨明.复方枣仁安神丸联合帕罗西汀治疗肠易刺激综合征45例[J].中医研究, 2010, 23 (1) :47.

[4]黄乐, 郭腊月.心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的康复效果[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8, 14 (29) :3058.

病情发展 篇4

关键词:颅脑损伤急性期,C-反应蛋白,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预后

颅脑损伤是指暴力作用于头部引起的损伤, 为临床常见创伤之一, 可分为头部软组织损伤、颅骨骨折和脑损伤[1]。由于颅脑损伤后果严重, 对患者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是致死、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 因此及时对颅脑损伤程度以及病情演变进行判断, 对患者的合理诊治以及改善显得尤为必要[2]。传统对颅脑损伤程度、病情进展以及预后判断多以格拉斯哥昏迷评分 (GCS) 评分和影像学表现来实现, 但此类方式往往存在较大误差, 使患者错过良好的治疗时机[3]。C-反应蛋白 (CRP) 是机体受到创伤或者感染的时候, 急性相反应所产生的一种急性相蛋白, 其在机体组织损伤或感染时能够发挥与免疫球蛋白相似的功能。因此有研究表明, 颅脑损伤患者CRP的变化与损伤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近年来, 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 脑脊液及血清中CRP表达水平逐渐受到广泛关注。本研究对70例不同程度颅脑损伤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CRP水平进行测定, 分析其与脑损伤程度、病情发展及预后的关系, 从而指导临床诊断治疗。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青海省人民医院收治的颅脑损伤患者70例, 其中男42例, 女28例, 年龄14~75岁, 平均 (38.76±11.82) 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本次研究的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患者致伤原因:车祸伤48例, 坠落伤15例, 其他伤7例;病种:头部软组织损伤32例, 颅骨骨折26例, 脑损伤12例。按GCS评分分为轻型组、中型组、重型组, 其中轻型组30例, 男14例, 女15例, 年龄14~74岁, 平均 (37.12±11.02) 岁;中型组20例, 男11例, 女9例, 年龄15~70岁, 平均 (36.88±10.04) 岁;重型组20例, 男17例, 女3例, 年龄19~75岁, 平均 (38.99±12.01) 岁, 三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具有可比性。

入选标准:①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诊断标准[4];②入院经头部CT或颅磁共振成像 (MRI) 证实为急性颅脑损伤者;③受伤6 h内入院内;④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排除标准:①排除肿瘤以及其他重要器官疾病患者;②患有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糖尿病等全身性疾病者;③身体其他部位合并伤及失血性休克者;④住院超过2周者。

1.2 方法

所有患者均于入院后 (即颅脑损伤) 第1~7天、第14天、第30天采集静脉血和脑脊液各5 m L, 将静脉血置于离心机中离心12 min, 取其血清, 后同脑脊液置于冰箱中, 冰箱温度控制在-25℃。CRP检测应用免疫比浊法, 于BECKMAN DU 640蛋白质分析仪上测定。本次研究中所用试剂为上海执诚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提供。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脑脊液及血清CRP水平变化

70例颅脑损伤患者其脑脊液及血清中CRP于颅脑损伤5 d内达到高峰颅脑损伤后1周内的血清中CRP显著高于脑脊液CRP水平,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轻型患者于1周内恢复正常 (CRP正常值≤10mg/L) , 中型组患者CRP水平在达到高峰后逐渐趋向正常水平, 重型组患者其CRP水平持续高峰达2周左右, 于1个月后恢复正常。见表1。

注:与本同期脑脊液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 ▲P<0.05;“-“表示痊愈出院未测定

2.2 CRP脑损伤程度关系

三组脑脊液及血清中C-反应蛋白水平表现为:重型组>中型组>轻型组, 差异均有高度统计学意义 (P<0.01) 。提示颅脑损伤急性期CRP与脑损伤程度相关, 损伤程度越深, 脑脊液及血清CRP水平越高。见表2。

2.3 CRP与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变化及预后

轻型颅脑损伤患者其CRP水平较低, 短时间下降至正常时间, 病情恢复良好;中型组患者CRP水平相对较高, 下降水平稍长, 但恢复良好;重型组患者CRP水平最高, 上升速度快, 下降速度慢, 病情改善缓慢, 若CRP水平长时间持续升高, 则提示预后不良。本组轻型和中型颅脑损伤患者均于2周内痊愈出院, 重型组植物生存2例, 重残4例, 死亡5例。

3 讨论

颅脑损伤是临床上一种较为常见的外伤, 可单独存在也可与其他损伤复合存在。根据颅脑解剖部位的不同将其分为三类:头皮损伤、脑损伤以及颅骨损伤, 这三者可单独存在亦可合并存在。头皮损伤的疾病种类有:头皮血肿、头皮撕脱伤以及头皮裂伤;脑损伤的疾病种类包括:脑震荡、脑挫裂伤、弥漫性轴索损伤、脑干损伤等;颅骨骨折的疾病种类则包括颅盖骨线状骨折、凹陷性骨折和颅底骨折。若按照颅腔内容物是否和外界交通则可以分为开放性颅脑损伤和闭合性颅脑损伤[5]。按损伤的类型与时间又可分为原发性的颅脑损伤和继发性的颅脑损伤。根据患者的伤情, 又可分为轻、中、重、特重等四种类型。本次研究根据伤情, 对轻、中、重三种类型患者的CRP水平进行分析。颅脑损伤的临床表现主要有, 意识障碍 (嗜睡、浅昏迷、昏迷以及深度昏迷) 、头痛呕吐、瞳孔散大、生命体征在伤后会出现脉搏浅弱、呼吸微弱、节律紊乱、血压下降等, 颅脑损伤临床体征也是判断疾病种类的重要依据[6]。颅脑损伤一般起病急, 患者入院后应立即根据临床症状来判断其致伤机制, 并快速选择准确处理办法, 头部CT扫描为首选。

颅脑损伤后果严重, 如何在早期正确判断颅脑损伤程度、病情的演变状况, 并做出迅速处理, 对提高治疗效果改善患者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当机体受到损伤时, 机体的急性相反应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反应, CRP作为一种肝脏合成蛋白, 在人的机体中广泛分布, 是一种人类机体急性时相蛋白[7]。大量研究证实, CRP为炎症标志物, 是机体非特异性炎性反应的敏感标志物。CRP的正常功能对机体是有利的, 而在机体受损或者感染的早期, CRP对病原微生物及其产物均有着广泛的识别能力;在机体损伤时, CRP就可能与损伤的组织或细胞异常暴露出来的组织和所释放出来的自体毒性物质相结合, 从而为这些物质解毒, 促进炎症的逐渐消退和机体的修复。因此, 有理由相信CRP与损伤的关系密切, 其水平的升高是能够作为急性组织损伤的可靠依据。其与机体的损伤程度密切相关, 在机体受损的情况下, 该蛋白的浓度会明显升高, 从而使得损伤病灶能形成保护灶, 激活补体系统和单核巨噬细胞, 并进入细胞核内, 启动IL-1、IL-6等炎症介质和细胞因子合成, 从而使肝脏CRP释放迅速增加, 达到促进损伤组织清除、减少机体受损的目的, 故而血清CRP在受到应激刺激时可短时间内急剧上升, 并广泛分布于其他体液中[8,9,10,11]。因此有相关研究显示, CRP水平为急性组织损伤的重要依据, 并能反映机体应激反应程度[12,13,14,15]。

颅脑损伤是一种较为强烈的应激源, 能够引起机体的广泛应激反应。本研究发现, 颅脑损伤患者的伤后脑脊液和血清CRP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 而根据颅脑损伤程度不同, CRP水平升高程度也有所差别, 所有患者脑脊液及血清中CRP于3 d内达到高峰, 轻型和中型组患者均于1周内恢复正常水平, 重型组患者其CRP水平持续高峰可达2周左右, 于1个月后方可恢复正常。颅脑损伤后1周内的血清中CRP显著高于脑脊液CRP水平 (P<0.05) , 且脑脊液和血清中CRP水平随病情进展而变化, CRP水平迅速升高并保持继续升高态势, 则表明患者预后较差。

此外, 研究中还发现, 由于脑脊液中CRP主要来自血浆中, 正常情况下无法通过血脑屏障, 而只有当血脑屏障受到损伤时, 方可进入脑脊液中, 故而通过对脑脊液中CRP水平的测定, 可直接反应颅脑损伤程度及病情变化, CRP水平越高, 则脑组织损伤越严重。再加上脑脊液采集较为方便, 因此在患者病情急剧变化时, 加强对脑脊液CRP水平的测定对病情及预后判断意义重大。临床工作中, 应根据CRP水平变化情况, 并结合影像学或病原学检查等手段, 采取积极有效的干预措施, 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病情发展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4-12月已确诊 (常规CT扫描) 为脑梗死患者30例作为观察组, 其中男17例, 女13例;年龄 (68.7±12.4) 岁;以梗死面积直径=4cm为界, >4cm为大面积组12例, ≤4cm为小面积组18例, 高血压14例, 非高血压16例, 意识障碍13例, 非意识障碍17例, 经治疗好转24例, 恶化6例。纳入标准[3]:在脑梗死发病1d内入院, 初诊者, 无严重肝肾心病, 均同意参与研究, 签署同意书。排除标准[4]:患有免疫感染类疾病, 严重毒副反应, 恶性肿瘤, 肝肾心功能障碍, 未签署同意书的患者均排除。另选取30例本院体检正常的健康者作为对照组, 男15例, 女15例;年龄 (67.92±11.3) 岁。2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测方法

所有研究对象, 基于全自动电化学免疫法测定血清NT-pro BNP水平、免疫竞争放射法测定血清NSE水平。对比2组NSE、NT-pro BNP水平, 探讨血清NSE、NT-pro BNPG与脑梗死病情的相关性。

1.3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以±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NSE、NT-pro BNP水平

观察组血清NSE、NT-pro 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血清NSE、NT-pro BNP水平与脑梗死发展相关性

以脑梗死面积, 意识障碍, 高血压, 病情好转作为自变量, 分别对血清NSE水平和血清NT-pro BNP水平进行多元相关分析, 结果证明4个因子与血清NSE、NT-pro BNP水平紧密关联。见表2。

注: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论

NSE为神经组织内的一种特殊蛋白质[5], 近来成为脑血管疾病评定指标的热点, NSE作为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评定指标具有较高准确度, 敏感性和特异性, 而本次结果也明显证实了这一论点。NT-pro BNP为脑钠肽前体N-末端肽, 是脑钠肽的同等摩尔数产物, 但比脑钠肽稳定性更好, 因此常将NT-pro BNP作为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指标, 本次研究证实了NT-pro BNP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关系明显。研究组患者血清NSE水平明显比对照组高, 差异明显;血清NT-pro BNP水平显著比对照组高, 差异明显, 可见, 血清NSE、NT-pro BNP水平与脑梗死患病有关。脑梗死面积, 意识障碍, 高血压, 病情好转均与血清NSE、NT-pro BNP水平分别相关 (P<0.05) , 可见:血清NSE、NT-pro BNP水平可作为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评定指标。综上所述:血清NSE、NT-pro BNP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明显, 二者用于临床脑梗死及病情发展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摘要:目的 分析血清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 (NSE) 、脑钠肽前体N-末端肽 (NT-proBNP) 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该院30例脑梗死患者作为观察组, 另选取30例本院体检正常的健康者为对照组, 所有研究对象, 基于全自动电化学免疫法测定血清NT-proBNP水平、免疫竞争放射法测定血清NSE水平, 并将二者与脑梗死面积, 有无意识障碍, 有无高血压及病情好转等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血清NSE、NT-proBNP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以脑梗死面积, 意识障碍, 高血压, 病情好转作为自变量, 分别对血清NSE水平和血清NT-proBNP水平进行多元相关分析, 结果证明4个因子与血清NSE、NT-proBNP水平紧密关联。结论 血清NSE、NT-proBNP水平与脑梗死及病情发展的相关性明显, 二者用于临床脑梗死及病情发展诊断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血清NSE水平,血清NT-proBNP水平,脑梗死,病情发展,相关性

参考文献

[1] 王卓然, 周珂, 邓勇.血清BNP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亚型关系研究[J].医学研究杂志, 2010, 39 (10) :71-73.

[2] 陈兴泳, 张旭, 雷惠新, 等.急性脑梗死血N端-脑钠肽前体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J].中国神经精神病学杂志, 2011, 37 (7) :423-424.

[3] 陈颂春, 夏世金, 汪海东, 等.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B型脑钠肽的变化及其意义[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 30 (22) :3271-3272.

[4] 熊军, 熊勋波.急性脑梗死患者同型半胱氨酸、高敏C反应蛋白及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J].检验医学, 2011, 26 (3) :198-200.

病情发展 篇6

病情评估是医患双方都十分关注的一个临床问题,它助于医生和患者全面了解病情,并为制定今后的治疗方案和病情管理提供可靠依据。评估正确、全面与否,不仅涉及对病人预后的判断,也直接关系到治疗方案的合理性,因为,只有先把病情彻底搞清楚了,才能给予更合理、更有针对性的治疗。

糖尿病是一种可以致残、致死的慢性代谢性疾病,病情轻重如何是患者及其家人最为关心的问题。对这个问题,大部分患者甚至包括一些非专业医生也不是十分清楚,他们往往片面地把血糖高低作为评价病情的唯一标准。事实上,糖尿病绝非只是单纯的血糖升高,而是一种聚集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的代谢性疾病,其主要危害并非高血糖本身,而是来自高血糖所导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因此,对于糖尿病人的病情的评估,除了血糖之外,还要把各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以及并发症的有无及轻重一并考虑在内。

病情评估涉及的检查主要包括:血压、体重指数 (BMI)、年龄、血脂、血粘、尿酸、肝功、肾功、糖尿病自身抗体、胰岛功能等化验检查以及对心、肾、眼、肝、脑、神经等重要靶器官的功能检查 (如心电图、B超、眼底检查、神经传导等等)。

一般说来,如果患者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即可认为其病情较重。

1、血糖居高不下或波动较大者,病情较重

长期高血糖与糖尿病的血管并发症,特别是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及神经病变等) 密切相关,血糖控制越差,上述并发症出现得越早、越严重。新近研究证实:血糖波动的危害较之稳定高血糖有过之而无不及,换句话说,血糖波动越大,对机体的危害越严重。从这个角度讲,不仅要降糖,还要稳糖。

2、集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于一身者,病情较重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与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腹型肥胖等多种因素有关。与单纯高血糖患者相比,心血管危险危险因素聚集越多,患者日后发生血管并发症的风险越高。

3、反复发生糖尿病急性并发症者,病情较重

糖尿病的急性并发症包括重度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综合征、严重感染等等。这些急性并发症反复发作,往往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同时,也预示患者的病情非常严重。需要注意的是,许多糖尿病人害怕血糖高,对低血糖反倒不以为然,其实,低血糖的危害较之高血糖有过之而无不及,一次严重低血糖所诱发的心血管事件,足以使你一生的降糖努力付之东流。

糖尿病人的感染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寿命的重要因素,因为糖尿病人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的存在增加了对糖尿病控制的难度,两者相互影响。临床上,如果一个血糖控制平稳的患者,病情突然恶化、血糖升高,首先应从感染方面去查找原因。

4、已经出现慢性并发症的患者,病情较重

糖尿病的主要危害来自它的各种慢性并发症,这些慢性并发症包括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眼病、糖尿病神经病变、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足等等,是糖尿病人致残、死亡的主要原因。据统计,大约四分之三的糖尿病人最终死于心血管并发症。因此,是否发生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判断糖尿病病情轻重最重要的指标之一。

5、1 型糖尿病以及晚期 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较重

所有的1型糖尿病患病以及晚期2型糖尿病患者,其共同特点是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已经完全衰竭,自身几乎不能分泌胰岛素,不仅血糖很高,必须终生用胰岛素替代治疗,一旦控制不好,很容易发生酮症酸中毒等急性并发症而危及生命。不仅如此,由于这类病人胰岛功能很差,血糖往往忽高忽低、波动较很大,控制起来非常困难,所谓“脆性糖尿病”就是指的这种情况。

前面讲了重症糖尿病的判定条件,那么,哪些属于轻症糖尿病人呢?一般认为,只要糖尿病患者同时符合下列三个条件:1) 血糖长期保持稳定,无低血糖发生;2) 无任何急、慢性并发症;3) 体重正常,生活起居自如,能胜任正常工作,即可认为其病情较轻。

每个糖尿病患者还应知道:病情的轻与重在某些条件下是可以互相转化的。轻症患者若不能长期坚持正规治疗,血糖、血脂、血压等各项代谢指标长期不达标,就可能由量变到质变,病情由轻变重;而即便是病情较重的患者,通过正规系统的治疗,病情完全有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至少可以延缓病情进展的脚步。

护士如何观察病情 篇7

1 对一般外表的观察

包括患者的意识、表情、体位、饮食、睡眠等。精神意识的变化往往是由于各种疾病导致中枢神经活动功能失调的结果,是病情严重与否的外在表现,因此,观察病情时应注意患者有无意识障碍,如烦躁、谵忘、嗜睡、昏迷等情况;表情是否痛苦、淡漠、恐惧;体位是否自然、瘫痪等。

2 生命体征的观察

(1)对体温的观察:体温异常往往是机体病变反应的体征,检查体温时要注意体温变化的规律,可以为诊断和治疗疾病提供重要的依据,如伤寒患者的体温表现为稽留热;败血症、风温病及重症肺结核患者的体温表现为驰张热等。(2)对脉搏的观察:脉搏直接反映心脏和血液循环的情况,也间接地反映其它组织器官的变化,脉搏的速率、节律及强弱的改变多见于心脏的变化;脉搏快而弱不规律、口唇发绀、呼吸急促、烦躁,常见于心衰,是病情危急的表现,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抢救。(3)对呼吸的观察:正常呼吸为16~20次/min、节律规则,呼吸过快、过慢,常为早期呼吸衰竭的象征;严重呼吸衰竭时,常有点头呼吸、叹气性呼吸、呼吸浅促不规则等。呼气性呼吸困难多见于支气管哮喘、肺气肿等,因此,在观察病情时应注意每一个环节的变化才能不失时机地、有效地作出判断及处理,否则,呼吸暂停超过一定时间则很难挽回。(4)对血压的观察:血压的高低直接影响各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测血压时应注意血压的波动,治疗的效果,如顾固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持续高值,此时应注意患者的神志。测血压时应注意收缩压、舒张压及脉压的变化,一般收缩压低于60mm Hg说明休克严重。另:休克分为感染性休克、创伤性休克和出血性休克,根据病史的分析及时给予抗休克治疗。

3 对瞳孔的观察

瞳孔的变化是许多疾病的表现,尤其是颅内高压或中毒性疾病患者中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指征。对瞳孔的观察包括双侧瞳孔是否等圆、等大、对光反射是否灵敏等。临床多见一侧瞳孔扩大,常见于脑疝的早期症状;而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则是脑疝晚期表现;双侧瞳孔时大时小、变化不定,常为脑干受损的特征;双侧瞳孔缩小、对光反射迟钝则可能为桥脑受损,蛛网膜下腔出血或使用冬眠药、镇静药物也可以出现;使用阿托品、654-2等药物可使瞳孔扩大,因此,观察瞳孔的变化必须了解病史、使用药物、两眼作比较。

4 对皮肤粘膜的观察

某些病情变化可通过皮肤粘膜反映出来,一般应观察皮肤的弹性、颜色、温度、有无皮疹、出血点及水肿等。如肝、胆疾病患者有皮肤巩膜黄染;肝硬化患者有蜘蛛痣、皮肤暗黄色而没有光泽;皮肤粘膜情况还可提示微循环情况,如脸色苍白、皮肤冷湿、四肢末端及口唇紫绀,说明微循环灌注量不足;长期卧床的病人要注意身体受压处的皮肤是否变化,预防褥疮的发生。

5 对大小便及其它排泄物的观察

(1)对大便的观察:患者因长期卧床、肠蠕动减弱及排便习惯的改变常引起便秘;对高血压和心脏病患者应特别注意患者排便情况防止便秘,观察时要注意大便的性质、量、次数、气味及有无寄生虫等;大量粘液便多见于肠道炎症;兼有血液多见于痢疾、肠套叠;呈血水样大便而臭腥味多见于坏死性肠炎。(2)对小便的观察:小便的改变可反映肾功能情况、也可以反映机体循环变化,正常每日排尿量为1000~2000m L左右、排尿无痛、不困难、色淡黄、透明,新鲜尿无特殊气味,放置一段时间后有氨味。当泌尿系统或身体其它器官有病变时,小便常会发生相应的改变,排尿时有尿频、尿急、尿痛或排尿困难;尿的性质和量也发生改变,如多尿、少尿、血尿、脓尿、蛋白尿、糖尿、乳糜尿等情况。

6 对呕吐物和咯出物也应细心观察

如口内吐出大量鲜血,应鉴别是来自消化道还是呼吸道,应根据病情分析及症状判断,如急性胃炎吐出物为胃内容物;颅内压增高时,呕吐呈喷射状。所以呕吐物将根据各种的病例而体现各种不同的呕吐体征。

7 结语

病情观察的内容极为广泛,除以上各项外还有术前、术后和各种引流管的观察;伤口敷料有否渗血;腹部有否胀气;妇产科:产妇产后宫缩是否好、阴道流血情况是否正常、母婴是否发热及其它特殊情况。在临床观察中,患者自述腹部疼痛、腹胀等要仔细分析观察,患者疼痛时应注意其性质、部位、持续时间、有无放射痛、压痛、反跳痛等。观察病情和体征的目的在于协助医生诊断和治疗。

喝酸奶缓解糖尿病病情 篇8

近期在华盛顿举行的美国化学学会会议上, 一些科学家指出, 初步研究表明, 对肠道有益的微生物经基因工程改造后可制造出一种特殊蛋白, 这种蛋白质有助于调节患有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尽管此项研究尚处于初步阶段, 但这种常在酸奶中生长的微生物, 未来也许可为糖尿病患者带来一种全新的替代疗法。

美国特拉华州大学化学工程师开尔文·李表示, 用细菌来帮助人类治疗疾病的概念是非常有趣的, 也非常具有创造性。即便不能直接使糖尿病问题得以解决, 它在一般意义上也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上一篇:历史教师的素质培养下一篇:拓展幸福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