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责任

2024-10-05

教学责任(精选12篇)

教学责任 篇1

摘要:运用历史教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社会观、情感态度、价值观, 是历史学科人文属性的体现, 也是历史教学的社会责任。要实现这一社会责任, 需要教师明确教学理念, 深谙教育学、心理学知识, 注重教学实践, 改进教学方法, 深刻把握历史教学社会责任的深刻内涵和其内在各元素的关系, 整体推进, 协同把握。

关键词:历史,教学,生命,责任

由于深受传统文化的影响, 教育的功效被分数代替, 人们被分数遮住了双眼, 经常忽略了尊重生命和承担社会责任的教育。在改革开放以前, 物质相对匮乏, 人们迫于生存的压力, 会自觉不自觉地承担起社会责任, 没有过多的欲求, 心态也较平和。改革开放30多年来, 中国经济高速发展, 物质需求得到相当程度的满足, 但是贫富差距逐渐增大, 弱势群体心理压抑, 社会力量失衡, 社会稳定被破坏, 对生命的藐视、对社会责任的忽略又导致了许多社会问题的产生。面对这些事件, 我们不得不去深思、探索。分析各种因果, “天下熙熙, 皆为利来;天下攘攘, 皆为利往”的物化追求使许多人忘却了生命的价值和自己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是重要原因。因此, 历史教学必须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尊重生命和勇担责任的教育。

从历史的角度来说, 中国目前处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资本积累阶段, 人们对物质利益的追求是历史的必然, 浮躁的情绪难以避免。但是, 教育可以对其进行积极引导, 促使人们认清生命、责任和物欲的关系。生命是革命的本钱, 是人们承担社会责任和追求生命价值的载体。如果生命被剥夺, 一切也就烟消云散了, 还谈什么责任。物欲在这里并不是贬义, 而是指物质需求, 这是人类发展进步的动力。正是人们不断追求物欲, 才会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推动社会的进步。试问, 当人类无欲无求了, 谁还去努力工作, 甚至谁还去工作呢?没有人去工作了, 社会怎么能够发展进步。人们在生存和追求享受的同时, 需要创造适宜自己生存和享受的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客观存在的, 我们不能肆意破坏和践踏, 否则会导致自然生态失衡, 危害我们的生存环境。而社会环境则需要我们去创造、维护, 要树立和谐发展、开拓创新、积极进步的社会习气, 这就需要我们承担必要的社会责任。

“以史为鉴, 可以知兴替。”读史可以明智。在历史教学中, 我们可以通过学习历史增长智慧,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生命观、社会观和价值观。

生命观是人类关于如何对自然界生命物体的一种态度, 是世界观的一种, 包括对人类自身生命的态度。从人类历史发展的整体来看, 生命观反映了社会的文明程度和人类对自身的认识程度, 人生观也是生命观。社会观是指人们对整个社会以及人与社会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价值观是指一个人对周围客观事物 (包括人、事、物) 的意义、重要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价值观是人们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是社会成员用来评价行为、事物以及从各种可能的目标中选择自己合意目标的准则。价值观通过人们的行为取向以及人们对事物的评价、态度反映出来, 是世界观的核心, 是驱使人们行为的内部动力。它支配和调节一切社会行为, 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

一、生命观

首先, 在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就是通过开展一系列与生命保护和社会生存有关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活动, 向受教育者系统传授生存的知识和经验, 有目的、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生存意识、生存能力和生存态度, 树立科学的生存价值观, 从而促进学生自由、全面、健康地发展,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例如:在教学三次科技革命的历史知识时, 可以引导学生探究科技是一把“双刃剑”, 既能给人类带来福祉, 也能给人类带来灾难。如“二战”中原子弹带给日本民众的伤害、日本福岛核泄漏等。科技本身是无罪的, 关键是看人类如何利用科技。引导学生形成对自己负责、对别人负责、对社会负责的意识, 勇于承担社会责任, 尊重自己以及他人的生命。

其次, 进行“人的生命是特殊的存在, 具有特殊的存在价值”的基础性教育。我们应该热爱和敬畏生命, 因为, 生命是创造所有可能性的基础。在教学中, 可以利用一些正面形象来加以引导。例如:司马迁身处逆境、饱受屈辱, 却发奋撰写出被鲁迅赞誉为“史家之绝唱, 无韵之离骚”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巨著———《史记》。 再如中国的保尔———吴运铎身残志坚的故事, 还可以介绍一代伟人毛泽东晚年身患多种疾病仍刻苦学习英语的故事。

再次, 进行指导性作用的教育。生命意识是对生命认识的自觉, 是对生命的体验和感悟。生命意识对人的行为有一定的指导意义。缺乏生命意识, 就认识不到生命存在的价值, 就不会热爱和珍惜生命。当代学生由于缺乏一定的生命观教育, 有些学生的生命意识淡漠, 从而无法正确指导自己的行为。因此, 我们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勇担责任, 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例如:在历史教学中, 可介绍戚继光抗倭、林则徐销烟等历史事件, 向学生展开爱国主义教育;介绍司马光时, 可以进行严谨治学、勤奋学习的教育;介绍李时珍、宋应星等人时, 可以进行科学实践精神教育;学习“两弹一星”、改革开放成就时, 可以进行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

二、社会观

对于社会观, 我们在教学中也要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的社会观。面对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些不和谐的事物和现象, 我们应该引导学生直面现实, 科学判断, 寻找有效的解决办法, 避免走极端。例如:现实生活中物价上涨, 导致人们生活幸福指数下降, 压力增大。我们可以结合历史上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产生的根源、表现以及带来的危害和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分析目前中国物价上涨的根源、表现以及带来的危害, 并引导学生积极寻求解决办法。这样, 既帮助学生学到了知识, 提高了能力, 又能够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社会观。

在社会观的培养中, 还要通过对历史人物的学习培养学生勇担社会责任的意识。顾炎武讲“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林则徐说“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 谭嗣同赋诗“我自横刀向天笑, 去留肝胆两昆仑”, 更有“为有牺牲多壮志, 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一代伟人毛泽东, “我不下地狱, 谁下地狱”的周恩来,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 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的邓小平等。学习中国近现代史, 对那些为中华民族的独立和振兴而奋斗的民族英雄的历史事迹进行介绍, 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引导学生在学习历史中反思自己。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是历史教学重要的三维目标之一。心理学研究认为, 情感是人的一种自然的心理过程, 它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体验, 在人的生活和社会实践中有着重要作用, 在教育活动中也占有重要地位。“感人心者, 莫先乎情。”教育的过程实际是一个以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过程和情感过程的统一。情感在教育过程中具有以下功能:调节功能、动力功能、强化功能、感染功能、迁移功能和信号功能。积极的情感对认知活动具有促进作用。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特卡金通过研究表明, 未经过人的积极情感强化和加温的知识将使人变得冷漠, 由于它难以拨动人们的心弦, 很快就会被遗忘。因此, 情感既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 又是教育的结果。美国著名的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 在教育过程中, 必须将学生作为一个有思维、有情感的统一体加以研究, 而且应突出情感在教育中的作用。无论是在学习活动的哪一个阶段, 学生的认知过程与情感过程始终是交织在一起的、统一的整合过程。情感意识的培养与教育的过程就是在教育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态度、情绪、情感和信念,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身心健康。正是由于情感发展是人自身心理发展的规律, 是生命的必然活动, 所以我们的教育活动应该最大限度地去研究它、适应它, 以期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目前, 正在进行的历史新课程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就是适应了人的情感发展的规律。那么, 如何在历史教学中重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呢?

第一, 用丰富的语言去燃起学生对知识的热情。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播情感信息的最直接的工具。语言清晰、语调抑扬顿挫, 让学生随着教师语调的变化, 或欢快, 或悲壮, 或高亢, 或低沉, 陶醉于特定的语言环境中, 感受到教师的语言美, 使师生间产生共鸣, 让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体验中获取知识。 在历史教学中“导入”语言的新颖、“小结”语言的理性、“过渡”语言的巧妙都可以使学生进入一种历史情境, 使学生主动地与历史“对话”。

第二, 充分运用丰富的课堂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教学情景, 培养历史亲近感。历史就是过去所发生的事, 再加上今人的看法。在教学中, 通过创设情景, 使学生围绕主题主动收集、加工、处理信息, 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达到主动探索的目的。例如:学习《拿破仑的文韬武略》一文时, 课前可以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拿破仑的资料并加以整理, 在课堂上让学生介绍和评价拿破仑。这样, 既教会学生通过何种途径去收集资料以及如何去整理资料, 又培养学生运用辩证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 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历史考察培养历史“亲情”感。考察是培养情感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祖国的大好河山、风景名胜留下了很多的历史痕迹, 是历史知识的活素材。紧张的学习使学生的校园生活单调枯燥, 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教学功能的发挥。通过组织学生考察文物古迹, 让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 有利于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例如:合肥的学生可以去李鸿章故居、包公祠等历史遗址参观学习。假期还可以去外地, 如去西安看兵马俑, 去北京看故宫、长城等。身临其境的体会是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

通过开展辩论明辨真理, 树立正确的历史是非观。辩论是掌握历史知识、培养情感的一种有效方法。通过辩论可让学生辨别是非, 掌握真理, 轻松学习知识, 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例如:在学习完秦朝的历史后, 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展开辩论“秦始皇是千古一帝还是暴君?”。通过辩论, 让学生学会用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历史人物, 从而使学生正确面对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努力改正自己的缺点, 培养情感。又如, 在学习完辛亥革命之后, 开展讨论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了, 通过辩论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历史事件, 并且在分析历史事件时要抓住主要方面。

从社会的角度来说, 如今的世界政治呈现多极化趋势, 经济发展呈现一体化态势, 知识经济产生并不断向前发展, 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 社会财富不断丰富, 但贫富分化日益严重, 一些社会问题开始出现。人们往往在追求物欲中迷失自己。所以, 在历史教学实践中, 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 调整好心态。

首先, 注重发展新型的师生关系, 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教育学认为, 教师在教学工作中起着主导作用, 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所以, 在教学工作实践中, 师生是平等的,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人格和权利。在课堂上, 不能搞“一本书、一支笔, 教师一直讲到底”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学, 而是通过教师引导, 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从而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例如:学习《甲骨文和青铜器》一课时, 可以让学生辨认一些如十二生肖这样的简单甲骨文, 然后介绍判断依据, 从而体会出甲骨文是一种象形文字。在教学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的内容时, 笔者就以“自己动手, 体会不同”为主题, 举办了一个印刷作品展, 让学生们分组合作, 创作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作品, 在学校宣传栏展出。在活动过程中, 学生亲身体会古人科技发明的不易和历史价值, 同时也体会到古人的社会责任感。

其次, 联系社会现实, 让学生感悟历史。现实是历史的延续和演化, 历史联结现实, 体现了历史的生动韵律和历史学习的深刻实践意义, 更体现了教师对历史教育的本原认识。对学生来说, 历史与现实教育相融合, 既有益于对历史问题的感受和理解, 更促进了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反思, 提升了学生的人文情怀和社会关怀意识。根据心理学原理, 现实的问题与我们的关联度越大、越直接、越紧迫, 我们的心理活动就会越强烈, 其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展现就会越充分。近年, 自然灾害频繁、气候变暖、环境污染严重等问题就摆在我们面前。通过历史的学习, 我们带领学生了解这些问题产生的社会根源, 理解问题的实质, 寻求解决的办法。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开展“拒绝口香糖行动”“观鸟行动”“珍爱生命, 远离毒品”等一系列活动, 在活动中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勇担责任的品质。

再次, 认清历史和社会现实, 树立创新进取的科学价值观。历史教学实践中, 孔子的“仁”的学说体现出今天以人为本的思想, 孙中山是中国最早实行民生工程的伟人。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其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有目共睹。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先河, 虽然曾经被“极右”势力称为共产主义, 但它确确实实帮助美国走出了经济危机的阴影。20 世纪80 年代, 中国的改革开放为中国开辟了一条走向富强的康庄大道。这些无不体现出开拓创新、积极进取、勇担责任和尊重生命的精神。

我们经常说, 18 岁至20 岁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熟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学要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 使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 形成勇于担当的负责精神。要切记, 脱离现实社会实践的“纯学术”的历史教学是没有生命力的。

参考文献

[1]威尔·鲍温.你可以幸福[M].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3.

教学责任 篇2

首体院教字[2016]17号

教学责任事故通报

根据《首都体育学院教学事故认定及处理暂行办法》(首体院教字[2006]85号)之规定,“教师未经批准擅自缺课、停课,属重大教学责任事故。”经健康管理学教研室、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调查核实,健康管理学教研室教师刘坤于2015-2016学年度第一学期未经批准擅自改变授课形式、不到课堂上课、缺课数量很多,严重违反了我校教学管理规定。根据规定,认定刘坤老师的情况属重大教学责任事故。

根据运动科学与健康学院提交的教学事故认定材料,经教务处审核,校领导审批,给予刘坤老师全校通报批评。

首都体育学院教务处

2016年4月12日

主题词:事故 通报 发:各学院、部、处

首都体育学院教务处 2016年4月12日印发

历史教学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篇3

作为学校基层管理者的一员,几年来,我一直在德育工作中落实对学生的责任教育,这也逐渐的影响了我的教学。使我发现,历史教学除了教给学生书本上的知识之外,还是培养学生责任心、责任感、责任意识的最好的载体。

一、让历史教学引导学生的责任担当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我国经济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我们在感受经济发展带给人们幸福生活的同时,也面临着思想观念的剧烈冲击,社会公德意识淡薄、忽视集体利益、缺乏社会责任感等消极落后的思想观念已严重的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被一点一点的蚕食,部分学生中存在:遇事只求自己合适,很少考虑到他人和集体,对父母长辈没有礼貌、对同学没有热情、对班级集体漠不关心,遇事以我为中心等令人担忧的现象。作为历史教师,自当立足历史这一学科优势,在教学中利用详实的史料,先进的人物,感人的事迹,来传递正能量,来引导学生勇敢的担负起历史赋予的责任。正如陶行知先生所说“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如何做成事,就要心中有责任。

二、让历史教学成为培养学生责任行为的高效课堂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历史改变不了过去,但精通历史却可以引领自己的未来。学好历史,就等于对自己的未来负责。”

每当铃声响起,面对仍没准备好上课的同学,可以会告诉大家,铃响声起,老师的责任是做好授课准备;那同学们的责任是什么呢?学生们自然会回答做好上课准备,几次下来,他们便会养成课前提前候课行为。上课过程中,如遇到学生开小差,睡觉、摆弄东西、走神等问题,教师可以会适时提醒学生,作为老师的责任是认真讲课、组织教学,那学生的责任是什么?学生们自然而然会回答认真听课,老师可以再加上一句积极参与、动脑思考等等。课后学生没有很好完成作业,对于这样的学生,教师应要求学生对自己负起责任,挽回没有完成作业的损失。其实,每一位学生都不希望被扣上不负责任的帽子,哪怕是班级最懒散的学生也不例外。每一位学生都拥有责任潜意识,只不过需要教师去尊重,去发掘,去培养,去引导。因此,在历史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的通过有效引导来培养学生的责任行为。

三、让历史教学内容学成为唤醒学生责任意识的主要载体

1、传统文化是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的源泉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高尚的责任精神,在讲授中国古代史时,可以以古人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来感染学生。春秋时期,孔子55岁开始周游列国14载,用自己所掌握的学问、知识积极主动的去解决当时的社会问题,向后人展示了一种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战国时期孟子的“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西汉帝国双壁之一霍去病的“匈奴未灭,何以为家”;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北宋政治家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南宋大臣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明朝戚继光的“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明末清初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等等。这些人的言行,无不告示后人,“人生在世,应有家国情怀,要有责任意识”。以历史教学为载体,在学到相关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就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史实,一个个性格鲜明的人物,一句句并不陌生的名言,让学生自然而然去领悟那就是一种社会责任、就是一种历史使命,引起学生共鸣的同时进而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2、让近代文内容成为激发学生责任意识的动力

中国近代史对于国人来讲是屈辱的痛,但也促使了中华民族的新觉醒。讲授中国近代史时,通过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历史,可向学生展示在这一特殊的历史背景下,为了完成民族独立的历史使命,英勇的中华儿女不畏强敌,前赴后继,肩负起反对外来侵略和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重任。如清末力主禁烟运动的林则徐,为了国家民族的利益把个人的生死祸福置之度外,做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鸦片战争中关天培、陈化成、裕谦、海龄等将士,为抵御外侮壮烈牺牲;甲午战争中的邓世昌、林永生等誓死抗击倭寇捍卫海疆;在抗日战争中,杨靖宇、左权、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等抗日将领,“狼牙山五壮士”“出川抗战八百走一人还”的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和人民群众,更是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从1840年至新中国成立的100年间,为抵御外辱,无数中华儿女用气吞山河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这就是社会责任感在民族生死危亡关头的总迸发。尽管世事变化,但是学生一定能够懂得,不变的是一种对社会、对国家、对民族的责任感。

3、立足当下培养学生为民族之腾飞而发奋向上的责任意识

新中国60多年翻天覆地的变化,之所以从一穷二白到繁荣富强,除了党的正确领导外,还有无数个焦裕禄式的干部、雷锋式的战士、王进喜式的工人、张莉丽式的教师、袁隆平式的科学家等各行各业优秀华夏儿女勇担责任、努力拼搏的结果。学生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通过历史教学,让学生学会关心国家、关心社会、关心全人类,从更宽阔的视野、更高的境界,理解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教育学生汲取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继承和发扬先辈的爱国主义精神,树立民族自信心和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感。让学生明白,自己就是祖国的未来,家国的希望。时时处处鼓励他们立足当下,对自己负责全面发展,对他人负责协作提高,对集体负责任劳任怨,对社会负责做好准备。

四、传道者本身要成为学生學习的榜样

青年的思想愈被范例的力量所激励,就愈会发出强烈的光辉。责任心的培养非一朝一夕之功,也非讲一两节历史课、介绍一两位历史人物、进行一两次简单说教就能够实现。作为传道者本身的教师要处处做到严格自律、敢于担当、勇于负责。时刻要以身示范;教学中,始终抱着一颗责任之心、积极的态度,创设情境与学生进行真情交流、不厌其烦、耐心指导;生活中,以关心爱护同学的行为,感染学生同样的关心爱护他人。

祖国正处在历史发展的关键时期,历史教师唯有肩负责任,戮力前行才能实现历史教学的真正价值,才能为祖国培养合格人才奠定良好的人文基础。

教学质量的责任溯源 篇4

(一) 教学质量

教学质量不是一个固定不变、明确具体的概念, 而是不断提升、动态变化的概念。教育家布卢姆对教学质量曾有过描述:教学质量指如何向学生提供线索或指导;学生参与 (外显地或内隐地) 学习活动的程度;以及如何给予强化以吸引学生学习。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对学生达到预期教育结果的促进程度, 包括学习活动是否合理和恰当, 是否考虑了学生的特征 (如年龄、先前知识、动机等) 等, 涉及众多的教学因素, 特别是教师对学生和教学内容的处理、对学习任务和教学活动的有效组织等。按照现代教育观, 教学质量指的是教学双方及社会各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 这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 也是要求较高的描述。由于满意度是不断充实、完善和深化的, 因此, 教学质量的内涵是不断改进、优化和提升的。由于评价主体 (教学双方和社会各界) 多元化, 教学质量的评价标准也是多维的, 因而教学质量的优劣也不是单方面能够认定的。

教学质量的概念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演化, 由此引发了人们对承担责任主体的重新思考。

(二) 责任主体

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是谁?这是涉及责任溯源的根本问题。有人认为, 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是学生, 主导是教师, 主管是学校领导。将学生置于责任主体的位置上, 有其一定的道理和法律依据, 因为学生的主要责任就是学习知识, 增长才干。学生学得好, 才干增长快, 教学质量就好。但学生是分年龄段的, 不同的年龄段, 承担不同的民事责任, 在学生未成年之前, 将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置于学生身上, 既不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也不符合教育规律。对于无能力承担民事、刑事责任的学生而言, 教学质量的责任主体不应在学生, 而应在教师和学校。前面有关教学质量的描述, 强调的是立足于学生, “以学生为主体, 以教师为主导”, 用适当有效的方式, 组织、指导并帮助学生学好知识, 增长才干, 教师是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将教师作为教学质量的主要责任人, 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为依据的。教学质量的其他责任人, 实际上包括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所有人员, 是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为依据的。但教学不同于教育, 适龄学生的教学场馆主要在学校, 学校所有教职员工 (包括学生) 都是教学质量的责任人, 只不过由于教学任务的分工不同, 承担的责任有所区别。不能将教学质量的责任认为仅仅是具有教师身份人群的责任。实际上, 从校长到学生, 从教学行政管理人员到实验实训室的仪器设备管理员, 对教学质量都负有不同程度的责任。但就某一分工而言, 责任有所侧重。因此, 教学质量的责任溯源, 可以映射到校园中的每位个体。

(三) 相互关系

认可教学质量是教学双方及社会各界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程度, 实际上就在教学质量与责任主体之间建立了内在联系。教学质量是教学双方共同关心的培养与成长的大事, 责任共担, 成效共享, 质量互评, 教学相长。教学质量的责任溯源, 可以追溯到教师方面、学生方面、管理方面或领导方面, 而非单纯是某类教学群体的责任。这种内在关系是客观存在的,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发展, 远程教学和网络课程、“云课堂”和“大数据”式教学信息技术的普及应用, 责任主体各方对教学质量的贡献份额和程度不断发生演化, 使教学质量的责任溯源显得十分重要并能发挥有效的导向作用。当研究某项教学质量问题时, 依据内在联系, 通过责任溯源, 可以提出有针对性的对策。

责任履行与质量监控

(一) 责任履行

教学质量的责任履行从设岗分工开始。担任某一教学岗位角色的人员, 如专职专任教师、班主任、职能处室负责人、党政领导干部等, 从上岗之日开始, 就肩负相应的责任。没有质量的责任, 等于没有上岗, 也即没有履行责任。因此, 所谓责任, 均有某种质量标准要求。为了达到责任人 (至少) 应该达到的教学质量标准, 学校常采用师德师风思想道德教育、制定各级各类教学人员规章制度、签订教学任务 (质量) 责任书等作为要求, 促进和衡量不同角色的责任履行。

责任履行的基本原则是“按需设岗, 定岗定编, 各司其职, 各尽所能, 各守其责, 按劳分配”。为了清楚地看出某类教学角色担当的责任, 笔者整理出高职院校四类教学人员应该履行的责任, 以便分析问题。

教学行政管理人员的责任 归纳起来, 有如下四种:规划责任 (专业建设、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材遴选) , 行政责任 (教学组织、管理体制、规章制度、项目执行) , 保障责任 (师资队伍、设施设备、实验实训、成本效率) 及质控责任 (备课授课、作业辅导、实践教学、检查评比) 。

专业教师的责任归纳起来, 有以下四个方面:培养责任 (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专门知识、能力和素质) , 研究责任 (学习研究发现真理、增扩知识和开发新技术) , 质控责任 (对教学质量提高和不断改进承担义务) 及社会责任 (以教师的身份和角色发挥社会文明促进作用) 。

专业学生的责任归纳起来, 有以下四项:学习责任 (学习专业知识、技能, 具备专业素质) , 成长责任 (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 社会责任 (道德文明、理想信念、遵纪守法、就业创业、身心健康) 及安全责任 (学习生活、交通交友、实训实习、饮食运动、公共财产等安全责任) 。

教学督导员的责任教学督导员队伍是一个特别的群体, 其工作的性质和特征决定其承担以下四项责任:监督责任 (通过调研, 实施督教、督学、督管和质量测评) , 协调责任 (协调师生之间、师生和管理部门之间、各部门与学校领导之间关系) , 指导责任 (发现问题、指出缺点、分析原因、总结经验、信息反馈) 及参谋责任 (研究教学热点、难点、疑点问题, 提供解决方案报告) 。

问题是, 在现实教学活动中, 各种角色的责任履行能否做到“各司其职, 各守其责, 各尽所能”, 即责任履行的程序、质量、成效能否达标?如果不能达标, 责任不能有效履行怎么办?由谁监管 (监管主体) ?怎样监管 (监管方法) ?监管到何种程度 (监管力度) ?监管中发现问题怎样处理 (监管成效) ?这就涉及责任溯源的基本任务。

(二) 质量监控

教学质量监控的任务之一是责任溯源。学校采用建立“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对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教学质量监控涉及上述五个基本问题, 即监控主体、监控方法、监控时间、监控力度及监控成效。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如果仍沿用传统的教学督导模式, 已经不能满足责任溯源的要求。此处提出的改进对策是:监控主体的多元化, 监控方法的网络化, 监控力度的过程化, 监控时间的常态化, 监控成效的公开化。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五化”的目的是创建新型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和运行机制。由于教学质量的责任履行包括明确的或隐含的多种影响因素, 又因为责任履行是分层交叉和延续不断的, 因此教学质量的监控与评价必须是全程的、动态的、综合的。

总之, 现代化职业学校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体系, 应该以动态需求为关注焦点, 由骨干起带头作用, 让全体师生参与, 视过程为管理重心;据全局选监控方法;将改进当永恒目标;依现状做未来决策;讲服务求社会支持, 从而创建富有职校特色、行之有效、多元参与的责任溯源体系。

(三) 相互关系

责任履行和质量监控是对立统一的两个方面。责任履行属于“内化自律型”质控模式, 质量监控属于“外界控制型”质控模式。“内化自律型”质控模式依据内化的理想或榜样改进教学行为, 使其达到满意的质量要求, 如一系列的自觉行为和积极进取, 一旦发现没有达到理想满意度, 会诉求自律自强和自尊自立, 以提升教学质量。“外界控制型”质控模式依赖外力制约或控制规范教学行为, 使其达到某种质量标准或要求, 如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一整套的教学规范, 一旦违反质量标准、要求或规范, 即给予责任追究、处理或处罚, 以重返正确轨道。

在教学质量的责任溯源过程中, 两种质控模式交替进行, 互为补充, 缺一不可。没有“内化自律型”质控, 许多职责将形同虚设, 责任溯源将无从落实;没有“外界控制型”质控, 责任履行将失去规范和约束力, 责任溯源将无标准衡量。犹如道德规范和法律制度并存, 维护社会的正常秩序一样, “内化”与“外控”质控模式, 共同保障教学质量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责任分析与客观评价

(一) 责任分析

责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特有产物, 是精神文明的特征性表现。责任既是教学规章制度明确强调的现实诉求, 也是教学思想道德提倡的长期目标。责任是一种心理活动, 也是一种伦理思维。责任因其复杂的社会背景、隐含的道德义务和内化的能力而具有多种涵义。

责任在现实社会中具有以下涵义:

责任代表一种能力和意志敢于承担某种责任, 意味着具有某种能力和意志, 凭借能力和意志能够实现某项指令性任务。

责任代表一种义务和信誉敢于承担某种责任, 意味着自觉自愿履行义务, 即使未能及时履行义务, 也敢于对自己所做事情的后果承担应尽的责任。

责任代表一种担当和惩罚敢于自责和担当过错或过失, 承担追究的相应责任, 包括赔偿、弥补或接受处罚等。

从上述责任的涵义可以看出, 履行某项责任时, 必定处在一定阶段的社会关系中。履行某项责任时, 实际面临六种基本问题:责任在谁 (责任主体:个人或团体) ;责任是何 (责任内容:人、事或后果) ;责任为何 (责任目标:为谁负责、服务于谁) ;责任咋定 (责任标准:直接的、间接的、可预见的) ;责任区域 (责任范围:相应行为与责任领域) ;责任时段 (责任时间:承担责任的规定时间段) 。

责任分析就是针对具体的责任, 从上述六个方面 (简称“5w1h”, 即解决who、what、why、where、when、how等问题) 分析一定阶段的社会关系, 一般即可对责任进行溯源。

(二) 客观评价

责任溯源的方法之一是对责任问题进行客观评价。提倡客观评价, 就是提倡实事求是, 即不掺杂个人主观因素, 该怎样就怎样。就是注重现状事实和责任阶段的各种社会关系, 以及责任事件和当事人在特定教学环境中产生的客观效果。

责任一词具有多种涵义, 若将责任从溯源的层面进行分类, 可大体分解成六类:

第一, 追溯性责任, 即可以追溯或回顾的责任。

第二, 前瞻性责任, 即责任人主动承担的责己之任。

第三, 地位平等者之间的相互责任, 即共同承担的责任。

第四, 地位不平等者之间的非相互责任, 即上下级之间的主从责任。

第五, 教学各方均应承担的自然责任, 即公共责任。

第六, 契约责任, 即在专项教学责任书上签字的责任, 等等。

可见, 责任有正副主从关系, 有连带映射关系, 有大小轻重关系。这主要源于责任人的个人能力、身份地位和岗位职权。客观评价某项责任, 尤其是追究评价某项责任时, 不能简单地将责任说成是领导责任、管理责任、教师责任、学生责任、学术责任、安全责任、教育责任或督导责任, 等等, 而要指出责任的类型、性质、根源、影响因素及所产生的后果, 使人心服口服, 起到正本清源的作用, 更要指出纠正的对策、路径和方法。

(三) 相互关系

责任分析和客观评价是责任溯源过程中的两个重要环节。正确的分析和客观的评价可以为教学质量找到科学的解决方案。有的学校采用简单的方法, 将全校的责任层层分解落实到各个处室和具体个人, 进而签订“目标责任书”。从形式上看, 似乎“责任到人, 管理有方”, 但从运行情况看, 实际上是:有责任分解, 无责任分析;有责任条款, 无责任轻重;有责任考核, 无责任追究;有责任奖励, 无责任处罚。尤其是养成一种“眼睛向下查责任”的工作作风, 以为责任分解了, 就是责任落实了, 上级完不成的任务, 责任全在基层, 哪个部门没有尽责, 扣罚哪个部门奖金。奖金发放后, 所有负责任的、不负责任的、失责的、欠责的、违责的都没有得到客观评价, 第二年重新签订“目标责任书”, 开始往返式循环。可见, 有责任分解, 无责任分析与评价, 就是不负责任的管理。完全依赖签订“目标责任书”, 不对责任进行溯源和评价, 尤其是不想办法解决责任落实中已经发现的困难和问题, 就会屡犯教学质量上常见的错误。

责任矩阵与责任管理

(一) 责任矩阵

追溯责任的基础, 有赖于责任的早期规划设计与分工安排。事实上, 没有教学质量的早期规划安排, 也就没有教学质量的后期责任溯源。因此, 落实教学质量的第一步, 就是要对所有教学人员的角色分工进行总体设计安排, 明确各自的责任。现实中常用责任矩阵图, 责任矩阵图是用来进行教学人员责任分解的有效工具。

教学质量的责任矩阵图实际就是将m×n个元素排成m行 (横排是行) 、n列 (纵排是列) 的矩形图, 称为m行n列的矩阵图。责任矩阵图如图1所示, 责任矩阵编号如图2所示。

责任矩阵中横向 (m元素) 为教学项目, 也可以是专业建设、课程教学、实验实训项目或教材开发等, 纵向 (n元素) 为教学人员或职能部门名称, 纵向和横向交叉处填入的符号 (a11, a22, …, amn) 表示项目成员或部门在某个项目中承担的相应责任或职责。图1和图2中使用的是数学符号, 每种编码符号代表一种责任, 该种责任可用另文描述, 便于计算机系统统一管理和责任溯源, 或采用象形符号便于提示责任人并执行。

科学的责任矩阵是由线条、符号和简洁文字组成的图表, 借助常用办公软件不但易于制作和解读, 而且能够较清楚地反映出项目各部门之间或教学人员之间的工作责任和相互关系。

责任矩阵可以与工作分解结构法 (WBS) 结合使用, 如制定教学行政管理部门的“目标任务责任书”和实施性“专业建设方案”责任矩阵、“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责任矩阵, 乃至某项专业课程教学活动的责任矩阵等。通过责任矩阵关系图, 教学团队中的每个成员角色都能明确肩负的责任和面临的问题 (“5w1h”) , 明确责任的边界范围、时间节段、主辅协从、轻重缓急, 从而做出相应的决策、咨询、培训、行动、执行、质控、建议或通报等。

(二) 责任管理

责任矩阵的编制可为责任管理奠定扎实的基础, 管理部门可以随时知晓某项责任的履行进度和负责程度。凡进度顺利和责任履行成效明显的优秀人员, 可以安排从事责任重大的工作, 或予以奖励, 或安排旅游疗养等。节省的时间和资源可用以开发新的教学创新项目, 提供新的质量服务。凡进度不顺或履责有困难和问题的人员, 可以采取促进或帮扶措施, 预防责任事故的发生, 避免事后追究的被动局面。

责任管理需要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大数据”时代, 教学质量的编码信息可以全部进入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信息管理系统, 为责任溯源提供质量和效率。

教学质量的责任管理不同于一般的项目管理, 除了具备一般项目管理需要的元素和特征外, 还需要有人文社科如心理学、伦理学、社会学、关系学等方面的管理知识和经验。因为责任、责任心、责任意识、责任担当等在本质上都是针对文化水平、教育程度、道德观念、人生价值观不同的人员进行管理, 而不是对物的管理, 管理的对象比较复杂, 管理的内容难以限定, 责任的标准不断变化, 因此, 责任管理需要责任矩阵的帮助, 对责任管理有待开展深入的研究。

(三) 组织机构

就目前高职院校的教学督导组织机构人员组成、职责权限、技术方法及运行机制而言, 开展教学质量责任溯源的综合能力仍显单薄。

第一, 由于历史的原因, 原先建立督导机构的初衷仅是满足于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价。

第二, 社会转型时期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比以前更为复杂。

第三, “中国梦”的实现需要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支撑, 诚信社会、责任伦理、反腐倡廉成为当下人们的共同追求。

教学督导工作要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 需要更新理念, 重塑威信, 引进技术, 改变方法, 拓展范围, 采用科学的工作模式, 将教学督导室的工作职能转变为教学质量评估中心的工作职能, 才能适应高水平现代化职业学校的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冯丽.布卢姆掌握学习理论学生观与差生转化[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1 (9) :94-95.

[2]王黎祥, 王恩华.大学教学责任伦理失范分析[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 (高教研究版) , 2010, 31 (4) :37-40.

[3]华危持.关于教学督导的哲学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2013 (5) :12-15.

[4]贾让成, 俞建伟.高等学校教学质量责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J].中国高教研究, 2006 (5) :81-83.

[5]朱海英.在信念伦理和责任伦理之间[D].杭州:浙江大学, 2006.

承担责任教学设计 篇5

【教学活动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材料:集体责任

学生讨论:姚明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总结出集体的力量来自集体中的每个成员,只有每个成员都承担起责任,才是维护集体利益和荣誉、建设集体的最好方法!。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所喜欢的明星姚明的话语,启发学生思考个人与集体的关系,以及承担责任与集体建设的方法,进而导入本课内容。

板书:第三课 承担责任 环节二:讲授新课 共同探索 多媒体展示:故事——乔治的礼物

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这次乔治制作的房子质量如何?为什么?

2、如果乔治从制作房子之初就把这个房子当作是自己的话,结果会怎样?

教师从两个层面引导学生分析事例,第一个层面是:同样一个人,可以盖出华亭好宅,也可以建造出粗制滥造的房子,不是因为技艺减退,而仅仅是失去了责任感。如果一个人希望自己一直有杰出的表现,就必须在心中种下责任的种子,让责任感成为鞭策、激励、监督自己的力量,使自己在工作上没有丝毫的懈怠。第二个层面主要从乔治之所以缺乏责任感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主人翁意识,若是从一开始他就把这个房子当作是自己的话就会建造出最好的房子。

板书:

一、我们是主人

接着老师再次提出两个讨论议题让学生完成。

学生讨论另两个问题:

3、学校好比一座房子,那么你觉得学校这座大房子怎么样,漂亮吗?(学生:有漂亮的地方,也有不漂亮的地方)

4、同学好比木匠,房子建得怎么样,就要看我们这些木匠的手艺。你是个水平如何的木匠?你为学校做了些什么呢?有没有做得不够的地方,可以怎样改进?

教师引导学生畅所欲言,交流自己所做到的,进而反省自己所没有尽到的责任,起到惊醒学生树立责任意识。

设计意图:通过乔治的礼物这个故事以及分析课本让学生明确,集体的建设需要我们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在这些责任中,有些“我是第一责任人”,有些我虽然不是第一责任人,但也不能旁观,也对校园中出现的这些问题负有责任。并且在负责任时要树立主人翁意识,才会真正做到负责任。最后得出结论:每个人对集体中的每一件事应承担责任。

板书:

二、我们的责任 活动1:高锐的机遇与挑战

学生小组讨论,选派代表说明观点

教师引导总结:(这时教师可适当引导学生阅读课本20页的“班级管理日志”事例进行分析)板书:

1、承担责任的代价:承担责任有时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牺牲个人的业余生活,甚至会耽误学习

2、承担责任的意义:承担责任不仅有利于集体,更有利于个人的发展:锻炼个人的意志品质;培养了个人的责任感;提高了处理事务的能力;如果合理地安排好时间,还有利于促进学习,提高学习效率。

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每一种选择都可能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帮高锐同学分析评选班干部这样一个事例让学生认识到只要承担责任都会有相应的代价与回报,有的责任是我们应当承担的,而不是可以逃避的。但是面对责任的选择时也要有一定的原则,有的责任是不可以盲目地承担的,要量力而行。当我们在做事之前,要对整件事有个大概的了解,正确地估计一下自己的能力。尽管如此,我们还是要勇敢的面对责任,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因为,对于人的成长来说,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具体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我们不能因为害怕付出代价而不承担责任,所以青少年要敢于主动承担责任。多媒体展示:

材料1:看材料想一想,面对不是自愿选择做的事,苏珊是怎么做的?你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不喜欢但是需要你去承担责任呢?你如何让选择?

材料2:多媒体展示图片:

提问:苏珊的事例、图片以及这份调查问卷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当面对这些不是自愿选择的事情时,如果采取抱怨、懈怠等消极态度呢?我们应该怎么办?

(学生回答略)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然要为它们承担责任。

面对责任,我们若是采取抱怨、懈怠的态度的话,是缺乏责任心的表现,对事对人都不好。所以我们要改变自己对待事情的态度,只要我们把它们当作一种不可推卸的责任担在肩头,积极乐观、全身心地投入,同样能够把事情做得很出色。多媒体展示:

活动3:问卷调查

同学们每个人作为生命的个体,正在慢慢长大,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也应该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但你是一个能责任的人吗?(调查问卷可以事先发给学生进行测试,上课是下发)

老师:(1)先对得分情况进行总结。

24~28分为优秀的同学请举手,说说你哪道题扣了分,同学们同意他们得优秀吗?有没有不同意的,请说出理由。12~16分为一般的同学也请举手,你觉得你最需要加强的是哪几项,你打算怎么做?

这只是一个小测试,但小测试中可能可以看出大问题。如果你是一个自制力较差,责任心不强的人,请你从这些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习惯,做一个成功的人。

记住: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

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

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2)请出同学选出的5名对自己负责的同学代表,现场采访。可以由同学和他们自己分别说出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学生回答略

(3)从这些同学的回答中同学们能总结出在集体中我们应该怎样承担起我们的责任吗?

(学生回答第二个问题的时候老师可以就学生回答中的重要要点以副板书的形式写在黑板上,这样在学生总结这个问题的时候就相应变得清晰准确了。)

另外,这里老师可以让学生结合课本22页的“5.12”地震中的事例进行引导。板书:

3、在集体中我们应怎样承担责任?(1)树立主人翁意识

(2)承担责任可以有多种方式。担当重大管理任务,为学校和班级争得荣誉,做好老师和同学交给的各项工作,管理好自己都是承担责任。

(3)承担责任,也需要我们在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作出正确的选择。

环节三:收获平台

让学生自己总结这节课所学以及最大的感悟是什么。结束语: 一个人既然来到这个世界,就应该在合理的范围内,让自己好好地生存下去,并获得发展。当自己碰到任何困难的时候,应当不断地激励自己,勇往直前,坚持到底。这就是对自己负责;人生于世,不能老想着自己,心中要有他人,不仅要对自己负责,更要对他人负责,为集体负责;我们立身的集体,需要每个成员去过问、关心,为其良好发展出谋出力,作为学生应在班级体中学会与他人合作,以自己为集体的努力与牺牲而自豪。作为一个初中生,我们的人生才刚刚是起点,我们以后的路还很长,我们要珍爱自己的生命,这是对自己最好的“负责”,同时,我们还要学会让“责任”与我们一路相伴!

总之,建设班级和学校集体是我们共同的责任。我们深知,个人的力量虽小,但是,只要人人都贡献一份力量集体就会变的更加美好

【课外作业】

小议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责任教育 篇6

【关键词】高中历史 责任教育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0407.2014.03.115

社会发展到今天,“责任”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话题。高中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必须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这既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也是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历史知识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有独特的优势,高中历史教材中有很多能够提高学生责任感的教学资源,能够将对学生进行的责任教育落到实处。通过责任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形成高尚的思想品德,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提高责任意识是青少年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作为一名高中历史老师就通过历史教学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展开论述。

一、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

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首先要让学生学会对自己负责。想要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首先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对责任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才能虚心学习,努力培养自己的责任意识。这里所说的对自己负责是指学生应该从自身的实际情况出发,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我、对自己应该做的事情进行合理规划,积极向上,力争做一个有用之人。具体而言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学生在学习中不断克服苦难,积极努力的掌握科学文化知识,树立为国家做贡献的伟大理想;在生活中不断锻炼自我,提高自己的社会经验与生活技能。实际上一个人只有做到了对自己负责,才能真正做到对家人、对社会负责。学生对自己负责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表现出来:

1.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

重视教育是我国的一个优良传统,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对青少年的教育高度重视,教育应该注重从多方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教育。老师要让学生明白一个人只有掌握了丰富的知识,并把知识转化为生存的力量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只有这样才有肩负起责任的能力,因此,学生想要肩负更多的责任,首先要对自己负责,掌握大量的科学文化知识。在高中历史教材上有很多通过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而取得卓越成就的历史人物,老师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名人刻苦学习的精神。

2.学生要努力实现人生价值。

每一个人的人生都充满了崎岖与坎坷,不会总是一帆风顺,因此,每一个人都不应该轻视自己,要相信自己并重视自己,相信在人生路途中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最终都能克服,一定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一个人想要到达成功的彼岸,就要掌握大量的知识,同时还要具备克服困难的勇气。因此,青少年想要做到对自己负责,不仅要努力学习,还要具备坚强的意志,面对人生中遇到的“拦路虎”不惧怕,努力克服困难。在历史教材中也不乏这样的人物,例如:伟大的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在革命的道路上虽然遇到重重困难,但是始终不放弃,最终促进了中国革命的伟大发展,推动了历史的进步。

二、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

虽然高中生还是未成年人,没有养家糊口的负担,但是这并不表示高中生就没有家庭责任,家庭责任感是一种最基本的责任,一个人只有有了家庭责任才可能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历史教材中的很多史料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家庭责任感,例如:一些历史名人孝敬父母的事迹都能对学生产生良好的教育作用。学生应该不断提高家庭责任感,孝敬父母、尊老爱幼,在家庭生活中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学生只有学会爱小家,才能真正爱“社会”这个大家庭。

三、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社会责任感越来越淡薄,例如“老人倒了扶不扶这一问题”就是近年来人们热议的一个话题,究其原因主要是人们的社会责任感日渐消弱,青少年作为国家未来的建设者,进行社会责任感教育迫在眉睫。

1.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

学生想要肩负起自己的社会责任,首先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高中学生还没有真正踏入社会,因此,没有尝受到工作的艰辛与快乐,部分学生会主观认为工作是辛苦的,而没有认识到工作的乐趣。历史教材中的很多素材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工作意识。例如,在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正是人们的辛勤劳动创造了人类社会灿烂的历史文化。

2.提高学生的历史使命感。

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学生通过历史学习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史有更加深入的了解,是对学生进行责任感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是通过历史教材,能够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历史使命感。每一公民都是社会人,都有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对于学生来说,以后要进入高等学府学习,肩负着中华民族繁荣昌盛的重任,更应该有高度的历史使命感。通过近现代史部分的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够真正理解落后就要挨打這一至理名言,就是因为清政府闭关锁国导致中国的发展滞后于世界发达国家,在那样的岁月里,生灵涂炭,百姓深受其害。以史为鉴,学生要树立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与发展做贡献的决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使自己的力量变得越来越强大,肩负起历史赋予青少年的使命。

综上所述:通过高中历史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责任感,这是历史学科与其他教学存在的一个重要区别。新时期,社会需要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高尚的道德情操和高度的责任感对学生显得十分重要。责任感不仅在学生学习阶段能够对学生产生积极的影响,更能够使学生在社会生活中收获更多,有责任感的员工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有责任感的领导才能为民众谋取更多利益,因此,责任感是一个人获得成功的重要武器。就当前的高中历史教学而言,通过历史教学有效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还没有引起广大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中老师更注重对学生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学生通过历史学习提高自身责任感的意识也不强,鉴于此,要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历史教学提高学生责任感的意识,老师还要对学生进行有效引导,不但提高学生的责任感。

小学语文教学必须重视责任教育 篇7

“学语文,就是学做人”,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给我们留下的至理名言。教师不仅要教书,更重要的是会育人。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开始迅速发展,这个时候正是培养责任感的最佳时期。小学语文教师应当充分挖掘教材,在传授知识、培养能力的同时,结合实际,进行学科渗透,巧妙地融责任教育于语文教学之中。我结合当前新课程改革实际和教学工作实践,对在“六个时段”进行责任教育作探讨。

一、在课前资料搜集上

小学语文课堂,是母语训练的主阵地,是工具性、人文性统一的课堂。在深入理解和有效阅读课文的实践中,做好课前资料搜集是十分重要的。

例如,小学生对周恩来总理了解得很少,想让学生深刻体会《十里长街送总理》这篇文章中表达的全国人民深切哀悼周总理的思想感情,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我在教学这一课的时候,把重点放在让学生课前搜集周总理事迹的资料上,可以搜集图片资料,也可以搜集文字资料。经过课前搜集之后,我引导学生探究性地学习《十里长街送总理》一文,第一课时我安排学生汇报自己搜集的有关周总理的资料,学生们有的展示周总理的图片资料,使大家看到了周总理的伟大形象;有的展示周总理的文字资料,使同学们了解到周总理一生的光辉事迹。分享资料的过程中,同学们知道周总理少年时代就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伟壮志,参加革命工作后与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创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成立后担任国家总理,一生为国家繁荣富强日夜操劳,为人民幸福安康鞠躬尽瘁。学生深深感悟到,要从小勤学苦读,立志做有责任的人,树立长大后为建设伟大祖国效力的坚强决心。

二、在新课导入时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抓好“导课”这一环节至关重要。我用生动、形象的电化教学和富有感情的语言,将学生的思想感情带入教材所描写的情境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情趣,使他们受到责任教育。

例如新授课文《詹天佑》一课时,我设计的导入是:多媒体出示青龙桥站旁的铜像,讲述铜像的由来,让学生了解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立志为祖国做贡献的思想感情。根据文本的内容,设计导入,在导入中渗透对学生的责任教育,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在教学中融入了德育教育,真是一举两得。

三、在巧设问题处

问题设计得好,总能为学生搭设思维的跳板,让他们向更高、更远的层面飞跃。教师适时适度而且富于艺术技巧的提问,是发展学生思维、强化课堂结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

如《穷人》一文主要描写了渔夫和妻子桑娜,不管自己家境贫困,毅然收养了已故邻居两个孤儿的故事,他们的高尚品质让人感动。为了培养学生对他人的爱心与责任心,在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问题:“说说桑娜和她丈夫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学生研读课本,说出了感受:“善良、爱帮助人、勤劳、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有同情心、淳朴……”通过对教材的发掘,我在教学中让学生感受到主人公的高尚品质,让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培养了学生的责任与担当。同时,我在教学中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讲述人间真情故事,让学生感受互相关爱的重要性,再次对学生进行了爱与责任的教育。

四、在情感共鸣点

雷雅利曾经写道:“当一个人的思考有了足够的纵深,当一份感情渗透了全身心,表达便是水到渠成的事。如果单从记忆与表达中练习语言技巧,他永远是个肤浅的读者,永远只能徘徊在语文的大门之外,甚至无法享有一个有趣的人生。”这句话告诉我们在阅读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对语言文字进行积极、主动的感受体悟,抒发内心的情感,寻找与自己生活中的共鸣之处,从而与言语对象产生共鸣,这不仅是儿童心理的需要,而且是教学的需要。情感的抒发可以使学生的内心感受得到交流,可以相互启发,相互感染,也可以使自己的情感更加明确。

比如教完《慈母情深》,让学生以“我的母亲”为题进行讨论。有一位学生这样说道:我的母亲是一位女缝纫工,她的工作环境很差,那儿十几台缝纫机器发出来的声音震耳欲聋,周围又闷又热,半空中还弥漫着一股难闻的汗臭味,还有几只昏暗的灯泡烤着母亲的脸。但母亲为了挣钱养家,每天起早摸黑,一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可她从不叫苦叫累。由于母亲每天不辞辛苦地工作着,使得她过早地衰老了,笔直的背变得弯曲了……母亲虽然贫穷,但她对我的学习却十分关心,只要是我学习上需要的东西,总会尽力满足。为了给我买“闲书”《青年近卫军》,她毫不犹豫地掏出了自己辛苦挣来的一卷揉得皱巴巴的毛票。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母亲。这次讨论非常成功,不仅让学生明白了作者写这篇课文的真情实感,而且让学生在讨论中树立了从小爱父母、爱他人、爱祖国和爱社会的责任教育。

五、在教师言行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不仅以自己的言语影响和教育学生,教师的行动更是无声的教育和最有影响的榜样。

由于小学生心智尚未成熟,可以说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具有熏陶感染和潜移默化的影响。首先,教师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对学生中模糊的认识或错误的观点要帮助澄清或予以纠正,切忌将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带进课堂,片面地看待个别社会问题;其次,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表现出崇高的敬业精神和高尚的师德,让学生感受到每个人都要对自己负责,认真对待各项工作;第三,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基本功,知识渊博、语言表达流利、板书工整等较强的教学能力,这样才能引导学生勤奋学习,形成良好的学风,同时要有正确的价值观,表达爱心,运用多种方法与学生产生共振,从而达到教育目的。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教师无私地关爱每一个学生,尊重并欣赏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个学生都能学好、都能成才,并把这种信心传递给学生,在学生心中荡起教师的光辉形象———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充当人梯,为后代着想,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祖国千秋大业负责。

六、在课外阅读里

吕叔湘先生曾说:“问语文学得好的人,都说是课外看书。”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教学的自然延伸和必要补充,它使课内知识得以迁移到课外。发展性阅读作业要从“一课”教学引向“一本”阅读,学文后根据所学课文引到原著阅读中。课外的名人名篇往往都是作者精雕细刻的佳品,经过岁月的洗礼,仍表现出不朽的生命力。

如中段阅读教学中的拓展性作业可这样设计:“一课”教学“一本”阅读。例如《蜜蜂》与《昆虫记》,《孔子拜师》与《论语》,《盘古开天地》与《中国神话寓言故事》,《小木偶的故事与《木偶奇遇记》,《触摸春天》与《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等等课外阅读既可以拓宽学生视野,陶冶学生的情操,丰富和净化学生心灵,又能提高学生对世间事物真、善、美的欣赏和评判能力,让学生在认识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不断增强自信心和责任感,渐渐学会做事做人。

体育教学中伤害事故责任探析 篇8

1. 学校责任

在体育教学伤害事故审判实践中,学校在事故中应承担何种性质的民事责任是法院处理校园伤害事故案件的核心问题。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仍处于起步阶段,关于学校对体育课中体育伤害事故案件应承担责任的性质在法律上尚无明确规定。现有的关于责任性质问题存在以下三种代表观点:(1)在我国,学校与学生之间并非是契约关系,因而,体育教学中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不存在违约的问题,只能产生侵权的民事责任。[2](2)如果学校是私立、民办学校等,那么学校与学生之间即存在契约关系,可发生违约责任;如果学校性质为公立学校,尤其是属于义务教育范围内的公立学校,因学生接受教育的强制性,不应看作是契约关系,也就不存在违约责任。[3](3)不论在何种情况下,学校与学生之间都形成了事实上的契约关系,即使是在义务教育的范围内,强制未成年人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所体现的也是国家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利益对私人生活领域所做的必要干预,学校与学生之间存在契约关系,体育教学中学生受到伤害可以产生违约责任。[4]

2. 学生体育伤害事故的责任认定

2.1 学校责任事故。

学校的过失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是学校承担责任的客观依据,对于这类事故,学校要承担主要甚至全部责任:(1)学校有关人员玩忽职守,致使运动场馆、房屋倒塌;(2)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学校未能落实安全保护措施,或教师违反教学大纲、教学常规;(3)体育教师体罚学生或变相体罚学生;(4)学校体育设备、设施陈旧老化或处置使用不当;(5)在正常体育教学时间内,教学人员擅自离岗;(6)学校体育物品堆放或悬挂不当;(7)在正常的体育教学时间内,教师随意让学生中途离开;(8)伤害事故发生后,学校没有及时将受伤学生送往医院,或采取其他必要医疗救护措施,由此延误病情或导致伤害加重。[5]

2.2 学校无责任事故。

学校在事故发生过程中没有任何过错,因此不承担任何责任:(1)教学过程中不能预见、不可避免并不能克服的情况;(2)学生体质特殊或疾病复发,学校事先未得到家长和学生的通知;(3)教师的教育方法完全正确合理,学生却在课堂内自伤、自杀;(4)事故尽管发生在课堂,但纯属学生违反纪律引起,并在此事件中学校能证明没任何过失;(5)事故尽管发生在课堂,但纯属校外人员私自闯入寻衅闹事,扰乱正常教学事故;(6)教学课程和内容安排,有时需要学生互相帮助来完成,学生合作意识淡薄,造成伤害事故发生;(7)课堂上不穿运动服、运动鞋,携带危险物品,随意移动体育器材。

2.3 学生的责任认定。

依照《民法通则》的规定,在我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从事民事行为,承担民事责任;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未成年人,父母是其法定监护人,由其代替未成年人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因此,学生的责任承担者可分为未成年学生监护人与成年学生两类。

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第6条规定:学生应当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和纪律,在不同的受教育阶段,应根据自身的年龄、认知能力和法律行为能力,避免和消除相应的危险。第7条第1款规定: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监护人应依法履行监护职责,配合学校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管理和保护工作。学生若未履行应尽的职责,违反了学校的规定,或未成年学生监护人未依法履行监护职责,未尽配合义务,则认为学生或其监护人有过错,应承担民事责任,学校若无过错则不承担民事责任。[6]未成年学生的责任由其监护人承担,成年学生的责任则应由本人承担,但考虑到学生的特殊性,依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的若干问题的意见》中的意见6第161条规定,学生致人损害时年满18岁的,应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没有经济收入的,由抚养人垫付,垫付有困难的也可依判决或调解延期给付。[7]

2.4 混合过错责任。

混合过错责任:(1)除了学校有过错之外,受害学生或第三者也存在过错的,各方应当根据过错的程度分别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如体育教师在上课前未要求、提醒学生检查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当学生被兜里的钩针扎伤,体育教师具有过错;同时,学生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结果,也具有一定的过错,应当由学校和学生分别承担相应责任。(2)双方都无过错的意外伤害事故,也同样适用公平原则,由双方分担相应的责任。[8]体育教学中学生在踢足球或打篮球时,如果两名学生为了争球,在高速中发生碰撞或身体接触,就很容易撞伤或摔伤。《民法通则》第132条规定:“当事人对造成损害都没有过错的,可根据实际情况由当事人分担民事责任。”[9]

3. 体育伤害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3.1 提高防范意识,重视安全教育。

教师在体育教学中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把安全教育和预防措施列入教学计划之中。体育教师也要教会学生一些常用的自我保护的方法,以及医疗保健知识和急救方法。学校可以利用讲座、板报知识、竞赛图片展览等方式,多渠道开展学校体育安全教育宣传,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减少和避免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发生。[10]学校要改善教学训练设施条件,加大对学校体育教学相关方面的投入,为体育教学和学生课余体育活动营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环境。

3.2 加强体育管理工作,预防伤害事故发生。

体育教师要在活动前对学生提出严格的常规要求,如上下课前的整队报告人数,可以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迟到、缺席或早退,这既是一种纪律形式和对学生的考勤,又是对某种责任的明确。[11]另外,教师在课前要准备充分,对体质较差、技能较差和不遵守课堂纪律的学生要做到心中有数,反复检查场地、器材和设备,在教学中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课堂纪律,严密组织教学,充分了解学生的性格特点、有无慢性病史,运动量的安排要慎重,注意区别对待,要求学生穿着合适的运动服、运动鞋上体育课。[12]运动前的各种准备活动要充分,使身体发热,减少肌肉粘滞性,克服肌肉活动的惰性,让身体的各部分达到较高的应激状态。针对运动项目的特点,可以做一些专门的准备活动,对易受伤部位进行重点活动。

3.3 提高教师法制观念,建立社会保险制度。

体育教师要认真学法、知法,明确违法与合法的界限,做到无责不揽,有责不推,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用法律法规教学行为来保护自己,把自己的行为同国家的法律联系起来,提高法律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法律只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但不能消灭风险。一个人不能完全避免风险带来的责任,但也不能完全由第三人赔偿,最好的解决途径就是保险。学校可以让学生自愿参保,也可以给自己上保险,发生需要学校进行赔偿的伤害事故由保险公司进行赔偿。

3.4 妥善处理伤害事故。

二十一世纪的学校体育教育是以健康教育为终极目标的科学教育体系,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发生是不可避免的,一旦发生伤害事故,教师要及时进行简单的急救处理并组织护送医院抢救。学校要及时调查和认定责任,使学生伤害抢救快速化和科学化。学校在处理伤害事故时应遵循“依法、客观、公正、合理、适当”的原则,及时妥善的处理,使伤害事故的损失降到最低。对于已经发生的伤害事故,应坚持通过司法的途径加以解决,依法分清各方面所承担的责任,做到公平、公正,避免矛盾激化。

4. 结语

目前,我国学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的法律责任意识还不高,依法治教的观念还没有牢固树立起来,在学校体育法制建设问题上的工作还不够深入、具体,相关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学校应建立健全的安全制度,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预防和消除体育教学环境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体育教师应高度重视安全教育,落实安全措施,以高度的责任心,科学地组织体育活动。家长要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客观、公正地看待体育课中发生的意外伤害事故,保证学校体育教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让学生快乐地运动,健康地成长。

摘要:本文从法律视角, 运用材料分析、理论分析法等研究方法, 论述了在体育教学中学校和体育教师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 以及体育教学伤害事故的处理与预防, 旨在使学校、教师、学生和学生家长在学校体育教学伤害事故中, 更明确各自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权利和义务, 依法保障师生双方的权益。

关键词:体育教学,伤害事故,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1]许召怀.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原因及防范措施[J].言论管理2003, (4) :7.

[2]崔建远.合同法[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0:268.

[3]谭晓玉.美国法院如何认定校园伤害事故[N].人民法院报, 2001.

[4]祝铭山.学生伤害赔偿纠纷[M].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4:230.

[5]袁古洁.论学校在学生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J].体育学刊, 2003, 10, (5) :4-7.

[6]汤卫东.学校在体育伤害事故中的规则原则及法律责任[J].体育学刊, 2002, 9, (3) :1-3.

[7]http://www.pecentral.org/professional/becomingapeteach-er.html.

[8]中华人民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Z].2002.8.21.

[9]江平.民法学[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999.

[10]于素梅等.“体育与健康”课教学问题探析[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11]张厚福, 张新生等.学校体育伤害事故的法律责任探讨[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2001, 35, (1) :28-30.

试论中学体育教学的责任担当 篇9

一、中学体育教学承担着传承和宏扬体育精神的重任

随着人们的经济能力和生活水准的不断提高, 人们在物质生活得到极大的改善的同时, 对精神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以运动为主的体育活动改善了人们的各种心理和精神的压力, 成为促进人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文明的方式。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启迪和影响着现代社会人的生存发展和生活诉求。这种意识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 内化为人们内心中的一种更高层次的信念和追求。“更高, 更快, 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 是现代主流价值观的有益补充, 它不仅为世界和平做出了贡献, 而且还承裁了友谊、团结、公正、平等、民主、竞争等核心价值体系, 反映了人们追求理想, 不懈奋斗的精神内核。当五星红旗在奥运赛场上冉冉升起时, 多少人心潮澎湃, 热泪盈眶, 这就是体育精神。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 体育教学的理念也在不断地重构, 体育教学不单是体育技能的培养, 还应通过各种有效的体育活动, 磨练人的意志, 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爱国情操、健全的心理素质, 促进学生的个性特长的发展。从某种意义上讲, 教学中培养起学生的体育精神有时比掌握某种体育技能, 获取体育成绩更重要。体育精神的培养应从体育教学开始, 要贯穿于每一个动作、每一次训练、每一堂课。从而激发他们不断地进取和超越。

二、中学体育教学承启着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希望

强健的身体素质是全面适应社会、提高生命质量和生活质量的基础保证。一个人只有拥有健康的体魄, 才能精力充沛的完成自己的学业, 才能更好地服务和完善于自己喜爱和开拓的各项事业, 才能真正地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蔡元培先生语:殊不知有健全之身体, 始有健全之精神;若身体柔弱, 则思想精神何由发达?或曰, 非因苦其身体, 则精神不能自由。然所谓困苦者, 乃锻炼之谓, 非使之柔弱以自苦也。优良的身体素质是我们的现实生存保障。在全民健身运动轰轰烈烈开展的今天, 中学体育教学应承启全面提升身体素质的繁重的任务。中学体育教学一方面针对条件逐步优越, 体质却在不断的下降的学生。要通过科学的体育锻炼、体育技能的培养, 促进学生强健的体魄的形成以及意志品质的提升, 为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更一方面随着全民健身的普及, 中学体育教学还要承启全民体育的价值回归。一个人只有选择自己喜爱的运动项目, 才能激发树立起从事终身体育运动的思想, 才能更为积极主动地去参与各项运动活动, 才能坚持持久的锻炼。而体育运动兴趣、爱好、技能等大多数都是要从中学时期培养起来的。中学体育教学不仅仅是要完成教材及课程标准所规定的体育运动项目和技能, 使每个人的身体素质都达到锻炼标准;更要激活学生的运动兴趣、喜爱的运动项目、体育运动思想, 将来走向社会能明确体育动态方向, 形成稳定的提升全民身体素质的意识形态。

三、中学体育教学承裁着培养新型体育人才的启蒙

全民体育运动的发展对学校体育教学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 即体育教育除了把育人放在首位, 向学生传授体育知识、技术以及增强他们的体质外, 还要把道德品质教育、终身体育思想教育、美育教育、人格教育等贯穿始终。体育教学切合了人的社会化, 促使学生掌握更多的社会经验和社会关系系统, 为以后极积投身社会, 成为有体育观念、道德情操、人格素养等适应社会生存智慧的体育综合人才创造了必备条件。体育课程标准指出:通过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教学, 使学生掌握运动技能, 发展技能, 逐步形成健康与安全的的意识及良好的生活方式, 促进学生身心协调、全面地发展。未来不论是学校体育还是大众体育还是全民体育运动的开展都需要各式的个性多元的体育人才:体育训练人才、体育教育人才、体育管理人才、体育后备人才等。他们需具备良好的身体素质、科学的人文素养、优越的道德品质、良好的职业素质。这些人才在中学的体育学习中会获得启蒙, 通过培养训练, 会为他们日后所从事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因此中学休育教学应满足上述人才获得体育知识和体育技能的储备, 在尊重他们各自体育特长的前提下, 充分发挥其能动作用, 为将来成为体育新型人才创设开放的成长环境。这是中学体育教学应承裁的责任。

四、中学体育教学承接着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竟技人才的职责

中学体育是社会体育的一部分, 随着我国体育强国地位的凸现, 竟技体育运动项目繁多, 需要更多的体育竟技人才, 他们要征战各类国际比赛, 不仅要有更高的体育思想, 更强的体育竟技能力, 而且更要有高尚的人格、意志品质。中学阶段是一个人学习和体育训练的黄金期, 特别是一些竟技体育项目比赛的年龄越来越小, 比如一些体操类的运动项目等, 需要从小掌握身姿、节奏感、柔韧性等动作技艺, 接受规范的训练。因此, 进行早期的体育训练和心理素质培养, 增加他们技能储备的厚度, 让他们竟技体育的技能、心理、意志得到滋养, 为日后成为优秀竟技体育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学责任 篇10

通过调查与分析发现:一方面, 由于学生对语音学习的重要性不了解, 语音成为学生学习英语的“拦路虎”,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英语口语的大范围测试提上了日程, 语音教学就显得十分重要。另一方面, 教师只重标不重本的教学观念把语音教学放到一个较为次要的地位。

语言是人类交流的工具, 任何语言都作为有声的工具起交流思想感情的作用。语音是语言的最基本形式, 是语言的外壳, 要掌握一种语言必须以这种语言的语音作为基础。

很多专家认为, 英语语音教学是英语教学发展的起点。语音教学质量影响学生的语音质量, 而语音质量又直接影响整个英语学习过程, 所以语音关是英语教学的第一关。著名外语教育专家包天仁教授在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中特别强调语音的学习, 语音阶段没有打好基础, 单词读音就会有困难, 要么不会读, 要么读不准, 课文中碰到的生词, 即使注上了音标, 有些学生也不能正确地拼读出来。这就是教学最大的“拦路虎”, 直接影响单词的记忆与积累, 而词汇量少, 阅读势必困难重重。

我认为解决英语语音教学问题, 是教师应尽的责任。教师的责任心首先体现在观念的转变上, 不仅要把语音教学看成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还要把语音教学作为英语教学的重要基础。其次, 要在认真研究的基础上, 解决一些具体问题。

1. 调整教材教学顺序

现行英语教材语音教学内容安排的学程长, 不利于学生拼读能力的培养, 不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使学生从一开始便处于被动学习地位, 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自信心受到打击, 教学效果差。因此, 教师应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进行语音教学, 缩短语音学习的学程, 改变学生从一开始学英语就处于被动学习地位的现状,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在学生开始学习英语一个月后 (即让学生有一定的英语沉淀) , 可以使用马承“三位一体”英语教学法, 完成48个音素、音标及其相应字母、字母组合的教学, 使学生初步过发音、开口关, 从而初步形成独立拼读能力, 使学生从一开始就进入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然后分散教学, 即按照教材所编的教学任务施教, 在教学中进一步分散巩固前面所学的字母、音素和音标, 切实形成熟练的拼读能力, 并进一步学习和掌握单音部分的其他学习内容。

2. 解决学生学习语音的枯燥感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才会产生学习动力, 变“苦学”为“乐学”, 变“被动”为“主动”。要把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语音的兴趣放在语音教学改革的首要位置, 学会创新, 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手段, 使学生始终保持积极饱满的学习情绪。如在教学中恰当运用游戏、唱歌、学说绕口令等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正确的发音。另外, 还可以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利用录音、录像、投影、计算机辅助教学等, 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语音环境, 达到语音教学目标。

3. 提高学生的语感

要提高学生的语感, 必须加强重音、语调、连读、失爆等语音的教学。

我们可以充分利用早读训练学生读音和语言的掌控能力, 同时多举办朗诵会让学生进行交流。将语音教学与课文教学相结合, 让学生多听课文标准录音, 对课文的语音、语调形成整体的深刻印象。如此坚持练习, 学生才能突破朗读关, 朗读时才能表情达意, 并形成良好的语感。掌握英语的语音、语调掌握, 学生就会真正感受到所学英语的语音美, 就能获得英语的真正语感, 就会使英语学习更上一个层次, 触及语言所负载的文化底蕴, 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

教学责任 篇11

关键词:初中生物教学;责任意识;传统文化

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同时也是教育的客体。在对孝道以及责任意识进行教育的过程中,过分强调学生的客体身份,便会使教学向着灌输性教学方向转化。如果过分强调学生主体,又有可能导致课堂混乱,致使一些学生肆意妄为。因此在初中生物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把握课堂秩序,既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并对课堂进行科学控制,培养学生遵守纪律,注重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仪。

一、培养初中生孝道及责任意识的重要性

初中生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同时是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其肩负着传统道德实践和传承的责任,其思想道德素质以及思想道德物质和国家的发展以及民族的进步具有重要影响。对初中生进行孝道以及责任意识方面的教育具有以下作用:

第一方面,有利于初中生健康成長,“孝”属于一个人为人处世的一个准则性因素,如果一个人对父母都不能做到“孝”,那么就不可能真正的爱护他人,热爱社会以及热爱国家。对初中生进行孝道的培养,帮助学生形成一个健康的人格以及良好的品格,对于初中生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在现代社会中,初中生中大多是独生子女,这些孩子往往在一个家庭中处于中心地位,部分学生对在父母和长辈的溺爱中成长,进而形成课以自我为中心的性格特点,在日常生活中肆意妄为。

第二方面,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帮助,家庭适用于社会最基本的单位,这些基本单位如果达到和谐,就为社会和谐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孝”是维持家庭和谐的最为基本的因素,也是家庭和谐的保障,如果家庭不够和谐,那么社会和谐就难以实现。孝道属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同时也对代际关系做出适当的调节,通过孝道优势的发挥,使家庭和睦、社会和谐。初中生正处于世界观以及人生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加强初中生孝道以及责任意识的的教育,可以在弘扬传统道德文化的同时,培养一代有责任感,有自信的优秀青少年。

二、生物教学中孝道教育的方法与途径

1、挖掘有关孝道的材料。第一方面,对教材知识进行科学转化,初中生物中,孝道知识理论以及责任意识的相关知识,表现的不是十分明显。在初中生物中渗透孝道以及责任意识较为困难,加上当今初中生接触到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少之又少,对于孝道以及责任意识的有关内容缺乏兴趣。因此需要对教材中的知识进行二次开发,根据初中生的认知水平,将抽象的知识理论转化为通俗易懂的具体知识,进而方便学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对孝道有一个深刻的了解,并产生了一定的责任意识。

第二方面将课本中的内容进行扩扎,我国传统文化具备深刻的内涵,并有着渊源流程的历史,但是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孝道以及责任意识的内容微乎其微,将孝道以及责任以及渗透其中,显得过于牵强。因此需要注重课本的开发,并丰富教学内容,将孝道以及责任意识巧妙的深入其中,使孝道以及责任一时的广度和深度适当的拓宽,进而使学生充分了解并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孝道文化。例如,对初中人教版生物“角膜移植和角膜捐献”的有关内容进行学习的过程中,可以为学生讲解有关孝道的故事。如某某器官坏死,父母将自己的器官捐献给孩子。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这方面的真人真事的视频,通过视频的观看,让学生感受到母爱或者父爱的伟大。和可以为学生讲述某某过世后,将自己的遗体捐献给医院或他人,这充分体现了一个人的社会责任感。通过这样的方式,对教材进行拓展,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孝道并提升学生责任意识。

第三方面理论知识和实际相结合,经过多次的改版,初中生物教材中的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例如“人的生殖”这一章节中,教材详细阐述孕育不同阶段,胎儿发育情况。教师布置学生回家后询问母亲或者父亲,自己在母亲体内不同阶段,母亲的反映。让学生真实感受到,孕育的艰难,从而让孩子对父母产生敬畏之情,了解到父母生养自己的不容易,从而法子内心的孝敬父母。

2、拓宽教育教学途径,创新教育教学方法。要想使孝道以及责任意识得到更深的渗透,需要改变初中生物教学方法以及途径。传统初中生物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一般均是将知识强制行的传输给学生,这就导致学生对生物学习失去兴趣,降低学习效率。

第一方面,对教学途径进行拓展,初中生物仅依靠课堂教学,是难以将孝道以及责任事实充分的渗透到其中的,因此需要对社会途径、学校途径或者家庭途径等进行孝道以及责任意识的传递。首先是学校途径,学校可以在图书馆举办孝道专题或者责任意识专题的讲座,在年级内评选出孝道以及责任意识最强典范,并予以一定的奖励。其次是社会途径,可以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家庭途径,例如组织学生帮助父母做饭,打扫房间等,让学生感受到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不易和辛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孩子和家长之间的亲密关系得到加深。

第二方面,创新教学方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孝道以及责任意识,在某种意义上已经算是一种教育方法,但是单一的教学方法会降低其的影响力。要注重因材施教,充分的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班级内较为叛逆的学生来说,可以采用重点培养的方式对其进行教育。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讲解到“人体所需营养”时,教师可以提问较为叛逆的学生,平时在家都吃什么?自己吃饭时,父母的神态是怎样的,从侧面指引学生要尊重父母、体量父母、孝敬父母,提升学生责任意识。

总而言之,初中生物教材中涉及的孝道以及责任意识并不突出,这就需要充分的挖掘教学内容,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宽,并通过多种方式将孝道以及责任意识有效的渗透到初中生物教学中去,帮助学生形成健康、向上的人格,让学生懂得如何孝敬父母,并勇于承担自身的责任。

参考文献

[1] 余虎廷.初中生物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意识[J].学周刊,2012,11:141.

[2] 刘欢.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与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3.

[3] 赵素兰.浅谈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意识教育[J].新课程学习(中),2013,07:182.

[4] 李君凤.初中生物教学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13.

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 篇12

目前, 学生的教育问题已经受到整个社会的普遍关注。现阶段, 国家、社会、家庭等都高度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如何完善学生的教育, 培养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尤其是德育培养问题已经是社会教育的普遍诉求。学生思想政治教学是学校培养学生德育意识的重要渠道, 因此, 学校应该继续加强和完善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本文着眼于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问题, 分析其发展现状, 为完善其发展提出了具体建议。

1 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的现状分析

从目前学生的现状角度看, 学校学生中独生子女居多, 作为家里唯一的孩子, 学生得到的关爱远超出他们对家庭的付出, 这很可能导致学生较为自我的性格, 集体意识、社会责任感方面的问题逐渐显现出来。同时, 由于目前开放的市场环境, 学生可以接收到国际上较为多样的思想, 极可能影响学生价值观的形成和责任意识的培养。所以, 加强学生的责任教育至关重要。高校作为实施教育问题的重要实施者, 如何在学生的责任教育中发挥出学校的作用问题需要得到普遍的重视。尤其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体系实施的背景下,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正在逐步推动。但是, 目前从学生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的现状来看, 还是存在一些发展完善的空间, 具体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问题:

1.1 学生对责任教育的态度方面比较排斥

与其他一些专业主干课程比较, 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相对比较排斥。通过座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到, 学生对责任教育的重要性还是比较认同的, 但是由于责任教育的内容、实施方式上存在一些问题, 学生对责任教育的实施还是比较反感的。从而可以得出结论, 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问题, 应该从具体的教学上着手, 着重完善教学内同和教学方式, 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教学中, 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1.2 教师对责任教育的态度方面重视有待加强

在学校思想政治教学改革的背景下, 思想政治课程的专业教学的教师队伍上, 也逐步转变了教学态度, 对思想政治教学逐渐重视。但是, 思想政治教师的社会认同度上, 还是存在很大的问题的, 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师只是简单的“政治口号”传播者, 甚至有些人认为思想政治教师不是学者只是政治传播者。以上这些负面的评价, 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师的责任意识的培养, 不利于其教学与科研工作的开展, 也不利于思想政治教学师资力量的巩固, 最终会影响到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问题, 不利于学生责任意识的培养。

2 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的措施

2.1 在教学理念上需要进行完善

完善教育理念是完善思想政治教学的关键。为更好的发挥责任教育在思想政治教学中的作用, 需要从多角度进行完善。在教育主体上, 之前存在两方面的错误观念:一是唯教育者论, 认为教师是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唯一主体, 将学生排除在教学之外, 从而忽视了学生在思想政治责任教育教学中的能动作用;二是唯学生论, 将学生视为思想政治教学中的唯一主体, 仅仅认识到学生自我教育提升的的能动性, 但是忽略了在培养学生中教师的引导作用。以上两种观点均不利于教学效果的实现, 因而需要完善教学主体观念, 树立主体间性质的教学观。此种教学观念克服了传统教学观念的缺陷, 关注到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这两个主体的重要性, 更加注重教师和学生的协同作用, 有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教师适当的教育和引导下, 重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有利于更好的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实现预期的教学目标。

2.2 在教学内容上需要进行创新

在思想政治责任教育的教学中, 需要充分发掘社会生活中责任教育的课程要素。具体来讲, 就是在生活中, 发现可以作为教学所用的课程要素, 让教师能够有计划、可评价的进行教学工作。因此, 思想政治教学的教师需要充分了解教学需要和学生兴趣, 细心发掘社会中复合教学需求与学生兴趣的教学要素, 例如食品安全、课外读物、动画电影等与社会生活、学生生活相关的问题等, 从而有利于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其积极参与到教学中, 从而实现教学目标。

2.3 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改进

选择并实施合适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之前发现, 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学中的责任教育还是比较认同的, 但是由于其具体实施方式方面的问题, 对其比较排斥, 因而, 需要着重改进教学方式。思想政治教学改革已经实施了一定的时间, 已经有很多教师逐步探索出较为新颖的教学方式, 例如辩论会、情景剧等多样形式已经有所运用, 期望在教学方法改进的基础上,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但是, 由于之前教师大多只是期望通过创新的方式实现知识学习的目的, 从而忽略了其在责任教育中的作用。所以, 在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方面, 应该有选择的学习之前的一些优秀的教学方式, 同时注重创新, 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方式, 为思想政治教学创造良好的条件。

3 总结

综上所述, 随着社会的发展, 学生将会逐步变成整个社会的主体, 肩负着国家、社会和家庭的重任, 因此, 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至关重要。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学中, 教师角度和学生角度对于责任教育的重视以及实施上都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问题, 如何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问题也变得更加迫切。完善学校思想政治教学中责任教育, 在教学理念上需要进行完善, 在教学内容上需要进行创新, 在教学方法上需要进行改进。

参考文献

[1]孙雪峰.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问题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 2012.

[2]钱昊.践行爱与责任着力文化传承——关于高校思政教师地位作用的思考[J].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12 (5) 43-45.

上一篇:稠油区块下一篇:教学环境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