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考勤(共6篇)
校园考勤 篇1
考虑到现代人生活节奏加快, 家长工作繁忙, 无法每天按时接送孩子, 但又担心孩子是否按时到校 (离校) , 对孩子的行踪不能清楚地掌握, 造成的管理不便和担忧等现状, 本文设计了这款基于HT66FU50单片机的小学校园考勤系统, 以便让家长及时、准确地掌握孩子离校 (进校) 的时间。
该考勤系统是专门针对小学校园考勤而设计的。与传统的考勤机相比, 它具有以下优点: (1) 它通过手机短信的方式, 将学生进出校门的打卡信息实时发送给家长, 这样家长就能及时、准确地知道自己的孩子何时进入 (离开) 学校; (2) 它采用无线的方式传递数据, 免布线; (3) 它对孩子自觉性及良好学风的养成起到了促进作用。此作品为首次参赛作品。
1 工作原理
1.1 作品基本功能及原理
如图1所示, 系统主要由打卡机和短信端2部分组成。首先, 将家长手机号录入IC卡指定扇区。学生进出校门在打卡机上打卡, HT66FU50驱动IC卡读头, 读出IC卡扇区内的手机号, 并与打卡时的时间信息一起存入Eeprom。当没有打卡事件发生时, 单片机读出Eeprom内的打卡信息, 通过170M无线模块以无线的方式发送到短信接收端, 至此, 打卡机程序进入等待短信端回复确认阶段, 若确认成功则进入下一循环。若确认失败则重发。短信端在空闲时就一直处于170M无线接收状态。当收到打卡机传来的无线信息时, 则进行检验和核对。若核对不成功, 则请求重发, 若成功则通过串口模块将数据传至PC后台备份, 再通过GSM模块向指定手机号码发送短信, 以便告知家长孩子的进校 (离校) 时间。
1.1.1 无线模块
系统采用170MHZ无线模块用于打卡机和短信端的数据传输, 这些数据主要包含打卡的时间、家长的手机号码。无线模块通过模拟开关与HT66FU50单片机串口相接。工作时, 单片机向无线模块发送工作指令, 控制模块发送数据到短信端。无线模块的空中通信速率为9600, 单片机与无线模块串口通信速率为1200。
1.1.2 IC卡读写模块
本文采用了RFID-RC522作为IC卡读写驱动芯片。在单片机HT66FU50的控制下, RFID-RC522完成复位, 天线开启与关闭, 寻卡, 防冲撞, 最后RFID-RC522通过13.5MHZ的载频完成对IC卡扇区内数据的读写。
1.1.3 多路复用
单片机HT66FU50仅一个串口, 但又要同时与170MHZ无线模块和GSM模块SIM908及电脑进行通信, 一个串口显然是不够用的, 因此, 选择了2片CD4051模拟开关来完成对HT66FU50单片机串口的切换。
1.1.4 GSM短信模块
单片机HT66FU50通过串口对SIM908的控制来实现短信的发送。这些控制包括对SIM908的复位, 获取网络时间, 锁定基站频点, 获取基站信号质量, 删除SIM908空间的短信, 设置短信模式及短信长度。
1.1.5 单片机HT66FU50的核心功能
本系统以HT66FU50为主控芯片, 是整个系统的核心部分, 其中最核心的功能有4个: (1) 控制IC卡读写模块, 对IC卡进行读写操作。 (2) 控制170M无线模块, 对数据进行收发。 (3) 控制SIM908短信模块收发短信。 (4) 控制模拟开关对串口进行切换, 进而实现单片机串口与各功能模块串口之间的相互通信。
1.2 作品功能
(1) 让家长及时准确地了解孩子何时进校离校。 (2) 杜绝了校外闲杂人员进校。 (3) 它对孩子自觉性及良好学风的养成起到了促进作用。
1.3 特色
(1) 与有线的考勤机相比, 数据是无线传递的, 免布线。 (2) 它能让家长第一时间知道孩子进校离校的时间, 其他考勤机是做不到的。 (3) 与校讯通相比它不需要服务器, 造价低廉, 易于推广。 (4) 操作简单, 准确率高, 系统稳定, 易于维护管理。
2 作品结构
2.1 系统概述
如图2所示, 本系统采用可重复烧录芯片合泰单片机HT66FU50为主控芯片, 共分5个核心模块:M2596稳压电源模块、多路复用模块、170M无线模块、GSM短信模块、IC卡读写模块。本系统由短信发送端和打卡端2部分组成, 其中打卡终端是放置于校园校门口处的硬件设备。当有打卡事件发生时, 单片机通过串口控制IC卡读写模块, 对IC卡指定扇区内的内容进行读写之后, 单片机将读到的内容写入EEPROM, 空闲时单片机通过串口控制无线发送模块将EEPROM的内容发送给短信发送端。当短信发送端的无线模块收到数据后, 单片机HT66FU50通过串口路由选择控制SIM908。通过SIM908模块将学生到校信息发送到写入的手机号。
2.2 硬件模块
包括LM2596稳压电源模块、多路复用模块、170M无线模块、GSM短信模块、IC卡读写模块。
2.2.1 LM2596稳压模块
采用LM2596给170M无线模块和GSM短息模块供电, LM2596-3.6为开关稳压电路, 输出电压为3.6V, 最大输入电流1A (见图3) 。
2.2.2 多路复用模块
采用2片CD4051模拟开关来完成对HT66FU50单片机串口的切换 (见图4) 。
2.2.3 GSM短信模块
单片机HT66FU50通过串口对SIM908的控制来发送短信。与单片机的连接如图5所示。
2.2.4 170M无线模块和IC卡读写模块
单片机HT66FU50通过多路复用分别对这2个模块进行控制, 完成IC卡扇区内数据的读取和发送, IC卡读写模块与单片机连接如图6所示。
2.3 软件部分
2.3.1 删除短信部分代码
2.3.2 获取网络时间部分代码
2.3.3 初始化串口部分代码
2.4 程序设计
软件设计在HT-IDE集成开发环境中完成, 运用C语言进行程序的编译与调试。本设计运用了2片HT66FU50单片机, 分别对短信端和打卡端进行控制, 软件编程是模块化的编程方式, 其中短信收发程序是SIM908.C, IC卡读写程序是RC522.C, 数据无线传递函数是WX170.C.
3 测试环境和方法
3.1 测试环境、条件
(1) 170M无线模块供电3.6V。
(2) RFID-RC522模块供电3.3V。
(3) GSM短信模块供电3.6V。
(4) 单片机HT66FU50供电5V。
(5) PC机、IC卡和串口调试工具。
(6) 1000m内的空旷场地。
3.2 测试方法和步骤
(1) 将本作品置于小于1000m的场地并分别将短信端和打卡端接上5V直流电源。 (2) 将短信端的数据传输线通过串口与电脑连接。 (3) 连用编有学生信息的IC卡在打卡端打卡。 (4) 打卡端将数据以二进制形式传输给短信端, 短信端将学生信息与时间等通过SIM908以短信形式发送给学生监护人。 (5) 收到短信, 测试结束。
3.3 测试结果
系统测试结果表明, 系统的各个功能模块均能正常运行, 当使用IC卡在打卡端打卡后, 与IC卡相关的手机号码能收到学生出入校门的时间信息, 可以实现校园考勤的功能, 满足设计要求, 整个小学生校园考勤系统研制成功。
参考文献
[1]曾庆波, 邓志宏.单片机应用技术[M].哈尔滨:哈尔滨工业大学版社, 2012.
[2]谭浩强.C程序设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校园考勤 篇2
考勤管理制度(修订版)
1.目的为规范公司的劳动考勤管理,明确责、权、利关系和相关手续办理流程,促使员工自觉遵守劳动纪律,特制定本制度。
2.适用范围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在职职工。
3.定义
3.1员工级:包括但不限于生产一线操作工、维修工、包装工、焊接工、技工、计量员、品检员、质检员、普通工人等人员。
3.2职员级:包括但不限于文员、助理、专员、采购、出纳、业务员、销售代表、商务代表、客服代表、商务代表、工程师、程序员、技术员、程序员、助理工程师、开发、秘书、编程员等人员。
3.3主管级:包括但不限于部门正副主管、正副主任、会计、区域经理等人员。
3.4部门领导级:包括但不限于部门正副总监、正副经理、正副总工程师等岗位人员。
3.5公司领导级:董事长、总经理、副总经理等人员。
3.6职工:包括员工级、职员级、主管级、部门领导级、公司领导级等所有类别的人员。
4.职责
3.1 人事/行政部负责公司的考勤运作管理、异常考勤处理及考勤核算等工作。
3.2 各部门负责人负责督导本部门人员执行考勤管理制度及负责相关流程的审核。
3.3 财务部负责考勤管理工作的监督及依据考勤核算薪资。
5.工作程序
5.1 工作时间规定
5.1.1 公司实行周五天,每天工作8小时,周40小时工作制。
5.1.2 公司作息时间:上午9:00-12:00、下午13:00-18:00。
5.1.3 公司目前工作下午工作时间为13:00-17:30(实为7.5小时),公司视为职工出满勤,但员工级人员有加班,加班时间统一以18:00开始计算。
5.2 打卡及签卡规定
5.2.1 公司总经理、销售总监岗位人员例定为免打卡计薪人员,其他岗位人员日期:2011-11-11
默认为打卡计薪人员。
5.2.2 打卡时间:目前例定工作日上班及下班各打卡1次,共2次。上班前25分钟内打上班卡,下班后25分钟内打下班卡,加班卡亦同。
5.2.3 只有上班卡或只有下班卡,默认为缺勤半天或事假半天,不办理手续者将计旷工半天。
5.2.4 员工因忘记打卡、外出办事或其他原因影响出勤打卡的为异常考勤,异常考勤必须于次日下班前提交《签卡申请单》,经部门审批后交行政部作考勤登记。
5.2.5
5.2.6 员工每月因忘记打卡最多可签卡3次,3次以后每签卡1次扣款10元。每次签卡间隔的时间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超过的按10元/次扣款(出差、办事误时除外)。
5.2.7 员工必须亲自打卡,不得委托或代理他人打卡,委托或代理他人打卡者,一经发现将按员工奖惩管理制度作记过处罚,多次违反者加倍处罚。
5.2.8 因迟到、早退原因签卡只能按实际迟到早退时间签卡,不得弄虚作假,违者按奖惩管理制度作记过处罚,多次违反者加倍处罚。
5.3 迟到早退处理(时间记录以打卡钟记录为准)。
5.3.1超过上班时间到岗的为迟到,不到下班时间提前离岗的为早退。
5.3.2 迟到、早退5分钟以内不计迟到和早退。5分钟到30分钟内,每分钟扣款1元。
5.3.3 每次迟到、早退超过30(不含)分钟的扣款50元,迟到、早退超过60(不含)分钟的计旷工半天。
5.4 旷工处理
5.4.1 工作时间内未经请假或请假未批而不到岗工作的视为旷工。
5.4.2 旷工半天扣1天工资,旷工1天扣2天工资,旷工2天扣4天工资,依此类推。
5.4.3 月度内连续旷工3天或累计旷工5天,内累计旷工7天者作自动离职处理。
5.4.4 员工无故旷工,公司将按员工奖惩管理制度相关规定作处罚并报备劳动监查部门备案。
5.5 请假规定
5.5.1 员工因生病、办私事、调休、休年假等原因不能到岗工作必须提前1天
填写《请假单》,并按规定流程办理请假手续,请假单必须及时交行政部存档备案,否则计旷工。
5.5.2 特殊情况可拔打电话向部门负责人请假(拒绝短信请假),由部门负责人知会行政部,但必须于假后2个工作日内补办手续,否则计旷工。
5.5.3 请假单签批权限
5.5.3.1 员工级人员请假,2天内主管级批,5天内部门领导级批,6天以上总经理批。
5.5.3.2 职员级人员请假,2天内主管级批,5天内部门领导级批,6天以上总经理批。
5.5.3.3
5.5.3.4
5.5.3.5 主管级人员请假,2天内部门领导级批,3天以上总经理批。部门领导级请假,2天内直接上级签批,3天以上总经理批。员工捏造请假事实的,经查属实将作记过处罚。
5.5.4 外出管理
5.5.4.1 员工外出办事必须经部门负责人同意,并在前台《人员办事登记表》中作好登记备查。
5.5.4.2未经允许私自外出及超时不归者将按擅自离岗处理。
5.5.4.3职工外出办事1天以上或需出市区办事的参照出差管理流程执行。
5.5.4.4员工捏造办事事由或办私事的,经查实作警告或记过处理。
5.5.5 出差管理
5.5.5.1员工因业务关系需长时间或远距离办公或工作的,必须提前填写《出差申请单》,写明出差原因、往返地点、预计时间、预计费用等项目,并按规定办理出差审批手续。
5.5.5.2特殊情况可电话请示部门负责人及总经理,经同意后出差,但必须于出差归来后2个工作日内补办手续,否则计旷工。
5.5.5.3员工出差申请单必须经部门负责人及总经理签批,出差申请单交人事行政部存档备案,需借支及报销的原件交财务部,提交复印件给人事行政部存档。
5.5.5.4 出差管理具体要求参见《出差管理相关规定》及《财务费用报销管理规定》。
5.5.5.5 员工捏造出差事由或利用出差在外兼职、干私事的,经查实作记过或解除职务处理。
5.6 员工休假
5.6.1
5.6.2
5.6.3 公司员工级人员可享受《员工休假制度》中除年假以外的有薪假。公司员工级人员每月可享受的有薪病假天数为1天。凡病假必须出具正规医院的疾病诊断证明书、发票、病历(涉及个人隐私的可不提供),否则以事假论。
5.6.4 员工级以上人员自转正之日起计算年假工龄,自转正之日起工作不满1年的不享受年假,自转正之日起满1年及以上的按《员工休假制度》适应条款享受年假。
5.6.5 享受年假的人员休年假必须提前1个月申请,以便部门及行政部办理工作协调。原则上年假在每年阳历1-7月前休完,若有特殊情况要调整休假时间的须呈报总经理特批。
5.6.6 享受年假的人员可利用已享受的年假天数抵扣临时性事假和病假天数,由行政部作好记录备查。
5.6.7 职工休假超出有薪假时数的按事假办理。
5.6.8 员工提供虚假证明骗取休假的,将作记过处罚。
5.7 加班规定
5.7.1 公司员工级人员加班必须有实际工作任务,预定完成的工作量,必须填写《员工加班申请单》经部门负责人及行政负责人签批,否则不计加班。加班工时以实际考勤记录为准。
5.7.2
5.7.3 职工弄虚作假,谎报考勤、产量或加班时数的,将作记过处罚。公司员工级以上人员加班适用《加班协作函》形式,必须提前知会相关部门作好加班协作。
5.8考勤核算管理
5.8.1 行政部负责次月2号前核算上月考勤,考勤核算完毕后公布公告栏。
5.8.2 考勤核算时异常考勤计为缺勤,待员工补办手续后予以更正,未补办手续的将计旷工并提报财务计薪。
5.8.3 员工自行核对考勤,异常考勤必须于考勤表公布之日起1个工作日内反馈到行政部核对更正,逾期责任自负。
5.8.4 次月4号前行政部将核对无误签字确认的考勤表纸质文档提交财务签收,原件财务保留,同时提交财务电子档,人事行政保留副本备查。
5.9 工资核算
5.9.1 财务依据考勤表职工出勤状况核算职工基本工资、加班费、奖金、补贴,同时扣除水电扣费、迟到早退扣费、社保扣款、罚款。
5.9.2 财务核算完毕后制作电子档工资明细表,电子档工资明细表提交行政部同时核对,双方核对无误后打印签字。工资明细表经总经理签批后由财务存档。
5.10 考勤资料保管
5.10.1 员工考勤卡、请假单、加班申请单、加班协作函、奖惩通知或通告、出差申请单、人员办事登记表、考勤表、签卡申请单一律由行政部负责收发和保管。
5.10.2 员工的考勤卡不得涂改,必须加盖人事行政专用章方有效,只作内部考勤凭证,对外无任何作用。
5.10.3 考勤相关资料最低保存年限2年。
5.11 其他说明
5.11.1 凡涉及考勤相关手续的一律凭签字生效的单据为准,有电子档的同时提交电子档。
5.11.2 如有本规定未列,而其它相关规定有列,依照相关规定处理。
5.11.3 本制度未尽事宜,可依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修订。
5.11.4 涉及职工转正、调薪等一律凭经总理签批的单据为准,未提交单据的按原薪资标准核算,补单后按补单薪资标准核算补发(扣)差额。
6.相关文件
《员工奖惩管理制度试行版》、《员工休假制度》。
7.附表
《请假单》、《加班申请单》、《加班协作函》、《签卡申请单》、《出差申请单》、《考勤表》、《人员办事登记表》。
8.公司相关政策、规章制度的解释权归公司所有,由人事行政部门代行解释权力。
9.自本规定正式颁布施行日起,公司于2009年11月18日颁布的《考勤制度》自动作废,本规定与以后颁布的新规定相冲突的,以新规定为准。本规定待后期实施过程中不断修订和完善。本规定自正式颁布之日起生效。
校园考勤 篇3
关键词:校园文化;考勤制度;改革
2012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这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发展的重要载体。课堂考勤作为大学管理的重要手段,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一些大学的课堂考勤改革引发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考,对合理推进课堂考勤制度改革、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层次意义。
一、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改革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亚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从创立开始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物质和精神的集合,是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
校园文化的具体形态包括三个方面:深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中间层次的校园制度文化和表层的校园物质文化。其中,制度文化指学校的组织机构、职能系统和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气息和工作绩效,以及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完整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是培养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必要手段。
2.课堂考勤制度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基本保障
学生课堂出勤率是学风建设一项硬性指标。加强学生课堂考勤,确保学生上课率,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当前大学课堂考勤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治学态度不严谨,学习纪律松懈,逃课现象屡有发生。这固然有学生的个人原因,但是与教学管理体制本身不完善如考勤制度执行不力等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进一步完善考勤制度,加强考勤制度的执行力度,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和学风,帮助学生健康成才。
二、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大学生考勤管理方式是任课教师点名,有的大学采用发放出门证的方式管理学生外出,有条件的大学使用门禁系统来管理学生上课和回宿舍,以便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这些措施对于强化教学管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仍有部分学生无视学校制度的要求,私自外出,擅自逃课,甚至出现一些学生陷入传销陷阱、遭受意外伤害等情况,致使其学业荒废。目前,随着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管理的重视,不少大学设置了课堂考勤指纹打卡系统。此项措施经试用后取得了显著效果,课堂缺勤率大大下降,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1.实施指纹考勤的积极效果
使用传统的点名考勤方式,在学期刚开始时,学生还比较自觉,到课率较高,但是慢慢地就散漫起来,几周过去,本来有几十人上课的教室可能只有十几人来上课,教师点名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曾有学生笑侃:有的教师真伟大,面对一个学生能讲课。这其实是学生的无律造成了教师的无奈。其他如门禁管理等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缺勤现象的发生。而且现在大学生自觉学习的比较少,没有很强的自律性,惰性一来就干脆不去上课,久而久之,逃课成风。虽然考勤与成绩考核、毕业证获取有联系,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传统考勤方式效力日减。
在这种情况下,针对加强课堂考勤而采取的指纹考勤则强化了制度管理,是科学管理思想的实际应用,是为了贯彻落实大学精神、推进学风建设而对校园文化的约束机制进行了强化。实行指纹打卡,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促使他们多关注课堂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同时,引进高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教师不用再花费时间点名,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约束,学校可以更快捷地了解学生的考勤情况,如果有突出或突发的问题,就会及时被发现和解决。这样产生的积极效果从整体上改变了校园文化环境,稳定了学校的教学秩序,规范了教学纪律。
2.实施指纹考勤的理性认识
教育的本质是传播知识,对学生而言就是获得知识,而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事物。很明显,学生只依靠从课堂学习获得知识是不够的。学生需要扩展思维,从多角度、多环节开展研究学习。另外,课堂教育偏重理论教学,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的情况下,很多大学生更关心的是如何学以致用,他们迫切需要在实践能力上获得提升,而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所以,相对于课堂学习而言,他们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社会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如,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有选择地去听一些喜欢的课等,这就与指纹考勤的制度化形成了矛盾关系。
三、做好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改革,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发挥其积极作用,推进大学学风、校风建设,是当前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1.深化大学精神,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大学要积极制定体现学校鲜明特色的校训,以此强化大学生刻苦钻研、奋力进取的治学态度。还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校训,使大学精神深入人心。教师在学术品行方面要发挥示范作用,营造良好的学术和师德氛围,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大学精神,端正学习态度。
学校可以结合国家教育发展方针加快推进考试制度改革,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把一些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作为制度确立下来,从制度上要求学生提高学习认识,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以奖学金为主导的学生激励机制,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奋发成才。
2.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改革,完善课堂考勤管理
由于大学各专业特点不同,所以在专业建设方面既要坚持专业特色,又要结合社会需求。学校要坚持自身的发展优势,把优势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协调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教学目标关系,综合学术价值和社会需求的特点,充分考虑国际大环境的影响,改革专业学科建设。大学可考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专业选择调整,以保证学生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各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学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于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要强调课堂学习,实施严格考勤,保证上课率。另外开设一些选修课程,实行开放式教学,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实行弹性考勤制度。围绕学生参加各种考试的需要开设相应考试辅导课程,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这样既能保证课堂学习的严肃教学,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3.加快课堂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水平
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被动是因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强。教师要结合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借鉴国外互动教学法,设计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项目,如启发式教学和提问、团队式作业等,增强课堂的生动性,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学习内容也可灵活设计,如围绕教学要点选择题目研讨,基础学科可从实际运用上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这需要结合教学方向进行。
总之,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不能只通过考勤强制学生学习,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工作上提高要求,积极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显增.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J].教书育人,2007,(12).
[2]刘锦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2009,(6).
[3]康琪.校园文化内涵研究[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2008,(12).
校园考勤 篇4
基于位置的服务 (Location Based Service, 简称LBS) , 借助互联网或无线网络获取移动终端用户的位置信息[1,2], 在地理信息系统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简称GIS) 平台的支持下, 确定用户所在的地理位置, 并提供与位置相关的各类信息服务[3,4]。随着科技的发展, 基于位置的服务逐渐成为一门成熟的技术, 在实际的应用中往往与信息服务相结合, 从而产生更多的应用增值服务[5,6,7]。
本文提出的基于LBS的移动考勤系统的设计基本思想是:在移动考勤系统的设计过程中结合微信LBS的API接口, 使移动考勤系统在具备LBS功能的基础上, 通过简化细节信息达到减少开发工作量, 缩短开发周期, 减轻维护强度等目的。该系统通过LBS技术的融入, 将用户端采集到的地理位置信息, 发送至服务端校验并判断考勤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该系统借助统计汇总、数据分析等手段, 给出表格, 饼图, 条形图, 折线图等直观表达形式, 展现出学生的出勤信息。该系统结合C/S架构, 在互联网范围内共享考勤信息, 做到“一点考勤、全局共享”的目的, 从而准确及时获得学生考勤信息。
1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考勤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在基于LBS的移动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过程中, 采用Apache Web服务器、PHP解释器、My SQL数据库的整合软件包Wamp Server进行研发;采用PDO设计模式, 前台基于三角定位技术, 并结合微信API技术进行页面开发和管理用户界面研发;后台采用My SQL数据库以满足移动考勤系统的性能要求;系统采用当前主流的PHP开源开发工具Zend Studio进行软件的研发。限于篇幅原因, 本文只对该系统的架构设计、体系结构设计、核心功能模块设计、考勤报表模块设计和数据库设计进行了详细阐述, 讨论如何将LBS与考勤数据信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形成完全统一的系统, 更好地服务师生。该系统不仅结构简单、低成本、易维护, 而且实时、高效。该系统采用智能化学生管理系统来管理考勤信息, 将学生出勤概况、学生留言等信息准确及时地推送到教师手中, 有效地促进了智慧校园的建设。
1.1 架构设计
该系统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来研发移动考勤系统, 主要由微信公众号主界面模块、中间数据处理模块, 后台系统登入模块部分组成。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
1.2 体系结构设计
基于LBS的移动考勤系统的体系结构是一种多层次结构, 由许多功能逻辑模型及各种视图所结合生成的。其中, 视图主要是基于各种组成要素之间的紧密联系与互相之间的操作形成的, 并结合数据处理的结构展示给用户, 使用户对所需数据一目了然。体系结构图如图2所示。
1.3 核心功能模块设计
该系统的关键核心模块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来实现, 提供了最基本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若干功能的访问接口, 该系统核心功能包括五大模块:课堂签到功能、出勤统计功能、出勤提醒功能、日常查询功能、学习交流功能。核心功能模块组成图如图3所示。
1.4 系统数据流程图
该系统的部件包括:学生、教师和管理员, 三个外部实体, 在系统数据流图中用正方形表示;签到系统、管理考勤、出库处理、产生报表, 四个处理过程, 用圆角矩形表示;库文件, 一个数据存储, 用数据仓库表示;签到、入库数据、出库、出库数据、库存数据等七个数据流, 用方向箭头表示。系统的总体数据流图如图4所示。
1.5 系统关联图
该系统的核心是学生考勤信息模块、教师点到模块和管理员管理模块, 在此基础上, 所涉及到的实体有分别是:学生、教师, 教务管理员;涉及到的数据流分别为:学生信息、教师信息、考勤信息、管理信息。在确定了系统的实体和数据流后, 把整个系统作为一个加工环节来处理, 并给出了移动考勤信息管理系统E-R图, 如图5所示。
1.6 系统核心功能的实现
该系统的关键是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系统核心功能, 它提供了最基本和使用频率最高的若干功能的访问接口, 其核心功能包括签到, 查询和交互等功能的七大模块。
1) 课堂签到功能
该系统利用移动基站三角定位的接口, 通过获取微信客户端签到的地理位置, 与签到管理人员的地理位置进行对比。由于微信的误差在50米左右, 所以在GPS坐标的对比上允许些许误差, 来确认课签到完成。上报地理位置以推送XML数据包到开发者填写的URL来实现, 如图6所示。
2) 出勤统计功能
该系统通过查询学生的点到记录信息, 返回相应的具体签到次数实现出勤统计。由于每个学生的微信号上唯一的, 在学生关注信息的表中和签到表中均有记录, 量表做完连接操作后, 即得到指定微信号的出勤次数。
3) 作业通知功能
该系统借助菜单项的功能实现作业通知功能。由于传统的方式是教师口头布置作业, 因各种原因可能不能全面的传达到每个学生, 结果导致作业不能及时得到批改, 影响教学进度。该功能模块通过后台管理添加作业信息, 在公众号界面单击按钮获取作业信息, 使得学生获取作业信息更加方便, 同时也让教师可以在课外时间布置相应的作用, 增加了作业布置的方便性。
4) 出勤提醒功能
该系统通过出勤提醒模块让学生能够及时获得教师的提醒, 对自己的上课表现有及时的掌握, 有效地避免了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信息不通而导致不必要的问题出现。教师的提醒信息存储在数据中心, 学生要通过菜单单击事件主动获取与自己有关的内容。该系统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 让他们主动去关注自己的表现, 有助于提高学习效果。
5) 平时分查询功能
该系统通过平时分查询模块让学生提前获知自己的平时成绩。本文以井冈山大学为例, 其期末学生成绩评定中平时分成绩占40%, 卷面成绩占60%, 因此平时成绩在学习评价中占到了很大的比重。由于平时分主要由课堂表现决定, 故获知自己的平时表现是十分必要的。
6) 课表查询功能
该系统通过课表查询模块实时提供课表信息。由于大学课程众多, 容易混淆上课教室, 该功能模块如同学生随身携带的课表, 可以随时拿出来查询, 不会因找不到教室而迟到, 教师也可不必携带纸质课表, 快捷方便。
7) 学习交流功能
该系统通过学习交流模块实现了学生给教师在线留言, 方便教师收集学生关于课程意见建, 如图7所示。该模块是学生学习上疑惑解答的平台, 在平台上可以问作业, 解答课堂疑问。
2 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考勤系统的主要创新点
2.1 结合潮流技术
该系统以微信为载体的移动信息技术, 使得信息交流、互动和分享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界限, 把交互性的把信息推送到用户手中, 进行精准的服务。用户通过使用该系统的APP客户端, 有效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2 准确位置校验, 实时的考勤
该系统采用三角定位技术, 通过将从用户端采集到的地理位置信息发送至服务端校验以判断考勤信息的真实可靠性。该系统采用C/S架构, 使得考勤信息在互联网范围内共享, 做到“一点考勤、全局共享”, 准确及时获得用户出勤信息。
2.3 强大实用的统计功能
该系统对学生的签到信息进行数据分析, 使用表格, 饼图, 条形图, 折线图等直观的形式展现学生的出勤信息, 教师和教务管理员都可以很简洁明了地得到学生最近的出勤积极性, 出勤率等重要信息。
2.4 可移植性强
该系统具有不仅可以适用于学校与学生考勤, 也可以广泛应用于各个工作岗位的到岗, 出差, 走访考勤。
3 结束语
本文以基于位置服务的移动考勤系统研究与设计为主要内容, 结合微信公众号平台提供课堂签到功能、出勤统计功能、出勤提醒功能、日常查询功能、学习交流功能等常用的学生信息服务。该系统解决了传统的人工纸质签到方式在信息直观性、应用灵活性、可操作性、易维护性上存在的等系列问题, 并将校园内的各种信息进行整合, 为学生提供链接学校最新动态的通道, 在移动化的数字智慧校园建设中具有一定的应用推广价值。今后我们将在该系统的以下方面做进一步完善:实现语音操作功能;与教务系统实现对接, 使学校有效的获得学生数据;合理优化安排菜单和程序运行流程, 从而提高用户体验。
参考文献
[1]张传福.移动互联网技术及业务[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 2012年1月
[2]方巍, 单滢滢, 张俊杰.基于Android的云考勤系统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技术与发展, 2016, 09:1-7.
[3]张攀.基于位置服务的外勤人员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实现[D].华北电力大学, 2014.
[4]黄海锡.基于LBS的矿井人员定位与监管系统研究与应用[D].浙江大学, 2012.
[5]林延珊.高校移动考勤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 2013.
[6]马琰, 李凡, 张旭.基于位置服务云平台的自然保护区智能管护系统设计[J].世界林业研究, 2015, 06:34-39.
校园考勤 篇5
关键词:校园文化,考勤制度,改革
2012年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事业, 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是国家强盛、民族复兴的必由之路……高等教育要与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战略需要紧密结合, 提高教育质量和创新能力。”这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发展方向。
校园文化建设是大学发展的重要载体。课堂考勤作为大学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 一些大学的课堂考勤改革引发了校园文化建设的新思考, 对合理推进课堂考勤制度改革、有效促进校园文化建设具有深层次意义。
一、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改革对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1. 制度文化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根本保证
相对于社会主流文化而言, 校园文化是一种独特的亚文化。校园文化是学校从创立开始经过长期发展而形成的一种内在的物质和精神的集合, 是大学教育发展的重要平台。
校园文化的具体形态包括三个方面:深层次的校园精神文化、中间层次的校园制度文化和表层的校园物质文化。其中, 制度文化指学校的组织机构、职能系统和各项规章制度。学校制度文化是维系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作为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环节, 制度文化建设直接影响学校的文化气息和工作绩效, 以及学校的规范管理和创新发展。完整的制度、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管理是培养师生严谨求实的治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的必要手段。
2. 课堂考勤制度是加强学风建设的基本保障
学生课堂出勤率是学风建设一项硬性指标。加强学生课堂考勤, 确保学生上课率, 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基础。当前大学课堂考勤制度存在着许多不完善的地方, 部分大学生学习动力不足, 治学态度不严谨, 学习纪律松懈, 逃课现象屡有发生。这固然有学生的个人原因, 但是与教学管理体制本身不完善如考勤制度执行不力等也有很大的关系。所以, 进一步完善考勤制度, 加强考勤制度的执行力度, 可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有利于培育良好的校风和学风, 帮助学生健康成才。
二、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改革的现状分析
传统的大学生考勤管理方式是任课教师点名, 有的大学采用发放出门证的方式管理学生外出, 有条件的大学使用门禁系统来管理学生上课和回宿舍, 以便加强对学生的日常管理。这些措施对于强化教学管理有一定的作用。但是, 仍有部分学生无视学校制度的要求, 私自外出, 擅自逃课, 甚至出现一些学生陷入传销陷阱、遭受意外伤害等情况, 致使其学业荒废。目前, 随着对大学生课堂学习管理的重视, 不少大学设置了课堂考勤指纹打卡系统。此项措施经试用后取得了显著效果, 课堂缺勤率大大下降, 但也引发了一些争议。
1. 实施指纹考勤的积极效果
使用传统的点名考勤方式, 在学期刚开始时, 学生还比较自觉, 到课率较高, 但是慢慢地就散漫起来, 几周过去, 本来有几十人上课的教室可能只有十几人来上课, 教师点名也起不到什么作用。曾有学生笑侃:有的教师真伟大, 面对一个学生能讲课。这其实是学生的无律造成了教师的无奈。其他如门禁管理等也不能从根本上杜绝学生缺勤现象的发生。而且现在大学生自觉学习的比较少, 没有很强的自律性, 惰性一来就干脆不去上课, 久而久之, 逃课成风。虽然考勤与成绩考核、毕业证获取有联系, 但由于种种因素的影响, 传统考勤方式效力日减。
在这种情况下, 针对加强课堂考勤而采取的指纹考勤则强化了制度管理, 是科学管理思想的实际应用, 是为了贯彻落实大学精神、推进学风建设而对校园文化的约束机制进行了强化。实行指纹打卡, 可以引起学生对课堂学习的重视, 促使他们多关注课堂学习, 培养学习兴趣。同时, 引进高科技手段进行管理可以提高管理效率, 教师不用再花费时间点名, 学生也受到了一定的约束, 学校可以更快捷地了解学生的考勤情况, 如果有突出或突发的问题, 就会及时被发现和解决。这样产生的积极效果从整体上改变了校园文化环境, 稳定了学校的教学秩序, 规范了教学纪律。
2. 实施指纹考勤的理性认识
教育的本质是传播知识, 对学生而言就是获得知识, 而获得知识的途径在于认识、研究事物。很明显, 学生只依靠从课堂学习获得知识是不够的。学生需要扩展思维, 从多角度、多环节开展研究学习。另外, 课堂教育偏重理论教学,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仍然比较严峻的情况下, 很多大学生更关心的是如何学以致用, 他们迫切需要在实践能力上获得提升, 而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所以, 相对于课堂学习而言, 他们更愿意把更多的时间放在社会能力的提高方面。比如, 参与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 有选择地去听一些喜欢的课等, 这就与指纹考勤的制度化形成了矛盾关系。
三、做好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改革, 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大学生课堂考勤制度作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发挥其积极作用, 推进大学学风、校风建设, 是当前大学改革与发展的重要工作。
1. 深化大学精神, 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大学要积极制定体现学校鲜明特色的校训, 以此强化大学生刻苦钻研、奋力进取的治学态度。还要多渠道、多形式地宣传校训, 使大学精神深入人心。教师在学术品行方面要发挥示范作用, 营造良好的学术和师德氛围, 让学生从教师身上感受到大学精神, 端正学习态度。
学校可以结合国家教育发展方针加快推进考试制度改革, 通过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把一些考试如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计算机等级考试通过率等作为制度确立下来, 从制度上要求学生提高学习认识, 自觉遵守学习纪律。学校还可以通过建立以奖学金为主导的学生激励机制,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和奋发成才。
2. 积极推进专业建设改革, 完善课堂考勤管理
由于大学各专业特点不同, 所以在专业建设方面既要坚持专业特色, 又要结合社会需求。学校要坚持自身的发展优势, 把优势学科建设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 协调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教学目标关系, 综合学术价值和社会需求的特点, 充分考虑国际大环境的影响, 改革专业学科建设。大学可考虑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和需求进行专业选择调整, 以保证学生学习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各学院应加强对学生的专业教育, 让学生正确认识专业学习的意义。在此基础上, 对于基础课程和专业必修课程要强调课堂学习, 实施严格考勤, 保证上课率。另外开设一些选修课程, 实行开放式教学, 让学生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学习, 实行弹性考勤制度。围绕学生参加各种考试的需要开设相应考试辅导课程, 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教学支持。这样既能保证课堂学习的严肃教学, 又能满足学生学习的需要。
3. 加快课堂教学改革, 提高教学水平
一部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被动是因为课堂教学的吸引力不强。教师要结合实际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借鉴国外互动教学法, 设计一些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项目, 如启发式教学和提问、团队式作业等, 增强课堂的生动性, 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课堂学习内容也可灵活设计, 如围绕教学要点选择题目研讨, 基础学科可从实际运用上启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当然, 这需要结合教学方向进行。
总之,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 不能只通过考勤强制学生学习, 要从思想上提高认识, 工作上提高要求, 积极探讨如何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学习时间, 引导学生积极学习。
参考文献
[1]李显增.当前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设思路[J].教书育人, 2007, (12) .
[2]刘锦华.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琼州学院学报, 2009, (6) .
校园考勤 篇6
关键词:实验考勤,读卡器,网络系统,接口技术,校园网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互联网技术的飞速发展, 为适应高校实验教学中心现代化和网络化管理的需要, 设计一套基于校园网的实验考勤管理系统是实现实验室自动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也是实现学生自助式实验的基础和发展方向。开发通用的基于校园网的实验考勤开放管理系统对于统一高校实验室管理、提高实验设备利用率、改善实验教学效果都有所帮助。
面对高校各类专业实验室规模的日益扩大和内部结构的日益复杂, 实验室管理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已越发重要。而实验室的智能化管理是提高实验室设备的利用率, 改善实验教学效果、提升实验室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因此利用校园网这一公共平台设计和开发学生实验考勤系统, 为提高高校内各类专业实验室的管理水平, 使实验室的管理和使用规范化、自动化、科学化成为现实。
1. 学生实验考勤管理系统的设计思想
基于校园网的实验考勤管理系统采用面向对象的结构化程序设计, 根据在系统中的运行位置和使用环境分为服务端、管理端、刷卡端三个部分。
服务端即用来保存用户数据库及实验室信息数据库的服务器, 在服务端运行的服务软件可接收其他程序的远程访问。
管理端指用于对系统运行进行管理的计算机, 实验室管理人员通过管理端软件可以对各实验室的使用情况进行管理, 也可以对数据库进行维护和操作。
刷卡端即指壁挂式具有网络功能的读卡显示器, 它安放在进入实验室的通道上。学生在刷卡机上刷卡后, 根据屏幕显示的信息进入实验室, 结束实验的学生在刷卡后系统根据卡号信息终止实验并记录。
系统适合高校各类实验中心和实验室的管理特点, 主要表现在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兼容性好。考虑到将来需求的增加, 还为系统模块的进一步扩展预留了开发接口。
2. 学生实验考勤管理系统的系统设计
基于校园网的实验考勤管理系统的功能和要求主要是在每个实验室安装一台读卡器, 另有一台PC服务器存放中央数据库, 数据库记录各个实验室的课表和所有学生的信息。学生可持卡 (校园一卡通或者身份证) 进行实验考勤, 基于网络的考勤读卡器采集到的实验考勤信息后通过网络传输到PC服务器上进行统一管理, 并统计学生考勤情况, 相关的信息通过实验考勤读卡器的LCD显示且语音提示。
基于校园网的学生实验考勤管理系统应用于高校学生实验考勤管理, 其软件构架如图1所示。
本系统整个软件设计分为两大部分:PC端软件设计和读卡器固化软件设计。固化软件功能是针对硬件编程的应用软件, 主要功能是调用驱动封装好的函数。固化软件构成整个软件系统的基础, 完成了系统的基本功能。
3. 学生实验考勤管理系统的实现方法
3.1 系统的功能
学生实验考勤管理系统的软件界面如图2所示。PC端软件采用VC 2005开发, 因为VC语言灵活, 自由度高, 调试方便。
在图2左上角的列表框显示了当天的上课情况:包括上课时间、上课教师、上课内容、上课班级、上课房间、实到和应到的人数, 这些数据从数据库中读取。图中右侧有几个列表框, 里面列出了连接到主机的所有读卡器的IP地址, 也可以通过此软件改变某个读卡器的IP地址。右上方的"显示"按钮可以在指定IP地址的读卡器液晶屏相应的行和列上显示文字。"同步时间"按钮是让读卡器上LCD显示的时间与PC机同步。"初始化卡"用于初始化IC卡, 设置IC卡中某个模块的密码。每个实验室门口都有一台读卡器, 不同读卡器有不同的IP地址, 把这些对应关系存放在数据库中, 软件读取数据库后就显示在右下角的列表框中。学生刷卡之后的信息通过网络传到PC端, 显示在左下侧的信息栏中, 其中包括发送此信息的读卡器IP地址、学生学号、姓名、卡序列号以及所在班级。
系统软件可以进行实验课表的管理, 包括添加删除课表, 实验课表管理软件界面如图3所示。
通过此对话框, 可以添加删除课表、设置实验上课的时间、实验指导老师、实验课周次、单双周、实验地点以及班级名称。左边的列表框显示所有课程的信息, 右边的列表框显示实验指导老师的姓名和所上实验课程的名称。
3.2 软件的实现
软件的实现从类型上分为两类:数据库操作和网络接口通信。
数据库选用SQL Server 2000, 是一个可伸缩、高性能的关系型数据库管理系统。其安全性、事务处理能力和误差控制能够符合重要事务的要求, 其智能服务器技术增强了服务器上数据的整体性, 减少了开支和维护成本。另外, 它也具有分布式数据库管理功能, 支持多用户的高性能快速响应, 允许同时存取多用户的DBMS, 其性能可充分满足分布式多层次计算模型的需要。
基于校园网的实验考勤管理系统的数据库中共有5个表, 简单介绍如下:
(1) 表lib_class记录了课表的信息, 包括上课周次, 上课下课时间, 上课内容, 上课老师, 上课所在教室。
(2) 表lib_users记录了学生的信息, 包括学生的卡序列号, 学号, 姓名, 所在班级。
(3) 表lib_ip_num记录了读卡器的IP地址和其所对应的教室名称。
(4) 表lib_in_class记录了上课刷卡但还没有下课刷卡的学生的信息, 包括学生的卡序列号, 上课教室名称, 上课内容。
(5) 表lib_state记录了学生的上课记录, 包括学生的卡序列号, 上课日期和上课内容。
PC服务器有个后台程序, 每秒钟运行一次, 它读取lib_class表信息, 如果是当天的课程, 并且上课时间距离当前时间在-10~10min之间, 则读取表lib_ip_num, 找出上课教室所对应读卡器的IP地址, 通过网络发送命令给此读卡器, 显示相关信息在LCD上, 提示上课后10分钟下课前10分钟内禁止刷卡。下课前10分钟才开始刷卡下课, 相关信息同样显示在LCD上。
网络接口通信是考勤读卡器和服务器通过网络连接, 服务器通过socket接口与考勤读卡器通信。高端一共用到2个socket, 1个是CManagerDlg::m_skInfo, 另一个是CManagerDlg::m_skCmd。其中CManagerDlg是类名, m_skInfo是类的成员函数, 前一个socket用于接收读卡器发来的信息, 系统软件有一个线程CManagerDlg::thread_info, 专门用于接收此socket的网络信息。
3.3 难点及解决方法
实验考勤读卡器要通过网络发送数据给服务器, 服务器也要通过网络发送命令给考勤读卡器。系统之间是通过UDP协议传输数据的, 考勤读卡器可能会接在路由器上, 一般的路由器都启动NAT (网络地址转化) 功能。比如考勤读卡器本来的IP地址为192.16841.4, 经过路由器NAT转化之后, 出去的访问IP就会变成192.168.1.176, UDP访问的端口号也会改变。此时考勤读卡器就处于我们平时所说的网内, 那么如果主机直接通过UDP协议访问读卡器的话是访问不到的。
解决办法:在考勤读卡器内部开启一个任务, 每隔2秒就向主机发送UDP包。这个UDP包含读卡器的IP地址, 还有一些特征码。此时服务器没有在网内, 属于公网IP范畴, 所以服务器会收到这个UDP包。服务器解析UDP包, 就会得出UDP包的源地址和源端口号。这个源地址和源端口号是经过NAT映射之后的, 比如192.168.176:1056, 从这个UDP包的数据中得出读卡器的原始地址, 比如192.168.41.4, 此时服务器就能把这两种关系对应起来。这样服务器若发送网络命令给考勤读卡器, 就可以用得到的NAT映射后的IP地址和端口号作为目标来发送UDP包了。
4. 结束语
基于校园网的实验考勤管理系统能够一卡多用, 可实现校园一卡通以及其他相关应用。开发平台可以操作ISO/IEC TYPE A读写卡, 也可以读取第二代公民身份证, 适用于以太网、USB、RS232等多种接口。每个考勤读卡器 (即终端) 可以是独立的设备, 独立操作IC卡, 也可以是相互联网的设备, 每个考勤读卡器都有各自的IP地址, 把读取的卡信息通过网络传输到中央控制服务器, 中央控制服务器也可以通过网络控制各个考勤读卡器。
目前国内多个大学都采用了校园一卡通系统, 学生可以持卡用于图书借阅、上机管理、食堂售饭、超市消费、洗衣洗澡等, 既方便了学生也方便了学校管理。增加实验考勤管理系统可以实现一卡多用, 有利于高校对实验中心和实验室的管理, 系统利用校园中已有的校园网作为信息通讯载体, 既节省了开支又实现了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Jeremy Landt.Shrouds of Time:The History of RFID[R].AIMInc., 2001.
[2]马庆容.我国RFID发展与应用现状研究报告[J].金卡工程, 2007, 11 (4) :p46-49.
[3]李有科, 郝良彬.RFID的发展及面临的挑战[J].现代通信, 2007, 9:p111-113.
[4]薛园园.USB应用开发技术大全[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7.
[5]游战清, 李苏剑.无线射频识别技术 (RFID) 理论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4.
[6]王军选.无线通信调制与编码[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8.
[7]Carl J.Weisman.射频和无线技术入门[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8]陆永宁.非接触式IC卡原理与应用[M].电子工业出版社, 2006.
[9]王爱英.智能卡技术-IC卡[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