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腹腔镜术术后

2024-11-22|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妇科腹腔镜术术后(精选4篇)

妇科腹腔镜术术后 篇1

胃穿孔常见于胃溃疡, 是溃疡疾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 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目前, 临床上治疗胃穿孔主要以手术为主, 主要包括开腹穿孔修补术与腹腔镜修补术。为了探究这两种手术方式的效果, 本次研究将我院的76例胃穿孔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1年8月-2015年12月收治胃穿孔患者76例,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每组38例。其中, 观察组男27例, 女11例, 年龄34~75岁, 平均 (46.85±4.32) 岁, 病程2~40 h, 平均 (11.8±2.8) h;对照组男26例, 女12例, 年龄36~79岁, 平均 (47.89±3.64) 岁, 病程1.5~42 h, 平均 (12.7±3.1) h。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治疗方法:①对照组行传统开腹穿孔修补术。为患者实施全麻, 于上腹部正中位置做一切口, 切口长度10~15 cm, 明确患者的胃穿孔位置后, 采用4-0缝线对其进行缝合。②观察组给予腹腔镜修补术。为患者实施全麻, 建立二氧化碳气腹, 将气腹压维持在13~15 mm Hg, 于患者的脐部插入鞘管与腹腔镜, 探查腹腔, 明确穿孔的具体位置, 将其余的鞘管插入, 并采用1-0 Dexon缝线全层间断缝合患者的穿孔部位, 然后对其进行大网膜覆盖, 吸除腹腔内部的渗液后, 采用生理盐水进行反复冲洗, 常规放置引流管。两组患者均接受胃肠减压、抗炎以及肠外营养支持等对症治疗。

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的血清胃泌素水平、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情况。其中, 血清胃泌素主要采用放射免疫法, 分别于术后1 h、24 h及72 h进行测定。

结果

两组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比较:观察组术后1 h、24 h及72 h的血清胃泌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两组患者各项指标比较:观察组术中出血量、首次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优于对照组, 组间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讨论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属于上消化道溃疡中一种常见并发症, 一旦患者出现急性穿孔, 则必须立即接受手术治疗, 否则会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目前, 胃穿孔的手术治疗主要包括单纯的修补术、胃大部切除术以及高选择性迷走神经切断术, 其中, 单纯修补术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小, 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传统的开腹修补术能够有效治疗胃穿孔, 但因给患者造成的创伤较大, 导致患者术后的恢复进程较慢, 因而影响了治疗效果[2]。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 腹腔镜技术逐渐被应用于胃穿孔治疗中, 具有良好的效果。相比传统的开腹修补术, 腹腔镜修补术具有显著优势:①腹腔镜修补术的探查范围较广, 且术野清晰, 从而降低了漏诊、误诊的发生率[3]。②腹腔镜修补术给患者造成的损伤较小, 使得术后患者的恢复速度较快, 并能够降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4]。③腹腔镜修补术操作较为轻柔, 能够减少对患者腹腔内部其他脏器造成的损伤, 最大限度降低了腹腔粘连等并发症的发生率[5]。④腹腔镜修补术能够加快患者胃肠功能的恢复速度,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因此能够减轻患者承受的痛苦[6]。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观察组术后1 h、24 h及72 h的血清胃泌素水平, 均高于对照组 (P<0.05) , 且各项观察指标均优于对照组 (P<0.05) 。提示腹腔镜修补术能够加快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进程,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这主要是由于腹腔镜修补术能够降低患者的手术创伤及应激反应, 减少儿茶酚胺的分泌, 从而减少了对患者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与此同时, 腹腔镜修补术能够降低患者胃肠道的直接激惹, 减少了对患者胃肠功能产生的影响。此外, 腹腔镜修补术能够加快患者术后排气时间, 使患者能够更早进食, 从而促进了胃肠功能的恢复。

综上所述, 腹腔镜修补术治疗胃穿孔, 能够加快患者胃肠动力的恢复进程, 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 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参考文献

[1]车建辉, 钱阳.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中国医疗前沿, 2013, (9) :49.

[2]王岐朋, 南云广, 赵金良.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吉林医学, 2013, 33 (34) :6915.

[3]梁鹏, 刘俊林.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 2013, (1) :19-20.

[4]蔡生之, 张永振, 管小青.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对比研究[J].中国医学前沿杂志 (电子版) , 2014, 6 (9) :115-117.

[5]刘朝晖.胃穿孔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术后胃肠动力恢复的对比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15, (5) :118.

[6]苏红波.腹腔镜修补术与开腹修补术对胃穿孔患者术后胃肠动力的恢复情况对比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 2015, (11) :1422-1423.

妇科腹腔镜术术后 篇2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选取2008年3月至2010年6月在岳阳市二人民医院颈胸外科住院的102例乳腺癌女性患者,年龄32~62岁,平均年龄49岁,其中50例腋窝淋巴清采用乳腔镜辅助其余52例采用传统手术方式。

1.2 手术方法

静脉全麻插管后,患者取仰卧位,患侧肩关节外展,肘部屈曲,前臂悬吊于头架附近。由200m L生理盐水、200m L蒸馏水、2%利多卡因20m L、0.5mg肾上腺素组合成的脂肪溶解液[1],于腋窝多点,分层次注入溶解液,200~500m L。10min后,从腋窝下方腋中线乳头水平上方戳孔1cm,用抽吸管插入将溶解的脂肪抽吸完。在腋窝处注入压力为8~10mm Hg气体,建立空间后,通过乳腔镜显示下可见形如蜘蛛网样的纤维间隔,同时解剖出肋间臂神经、腋静脉、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胸外侧血管、胸内侧神经等,用电剪将附着的脂肪和淋巴结清除,以及腋动静脉旁、胸大小肌之间(Rotter淋巴结)及背阔肌前缘,胸小肌深层的脂肪淋巴结组织的清除,完成了Ⅰ、Ⅱ组的淋巴结清扫,将清除的组织直接通过套筒孔取出。腋窝用蒸馏水冲洗,放置引流管一根保持负压吸引,加压包扎,防止皮下积液。所有患者术中均未出现胸长神经、胸背神经、腋静脉、肋间臂神经等主要血管神经的损伤。52例行传统乳腺癌根治术。

腔镜辅助下乳腺癌术后各1例患者出现由于血管和神经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术后5~6d拔除腋窝引流管后,均未发生皮下积液、感染等。对于患者出院6个月之内进行了随访,患者均出现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7例、运动障碍1例,淋巴漏1例、静脉回流障碍2例。肩关节活动良好,以及无腋窝复发和伤口处种植转移。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淋巴瘘15例,静脉回流障碍,患侧上肢肩关节运动障碍各14例,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13例,见表1。

3 讨论

自1992年以来,腔镜辅助下的乳腺外科手术由于其创伤小、美容效果显著等优点,开始应用于乳房手术。传统的乳腺外科手术创口瘢痕给患者留下了不少缺憾,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术后引起的上肢活动障碍、感觉异常、淋巴水肿等也为众多患者带来术后的焦虑、不适和痛楚。近十多年来腔镜辅助下的乳腺微创外科手术因其微创、美观的优势,在治疗良恶性乳腺疾病方面得到广泛应用,尤其在治疗乳腺恶性肿瘤方面开始显示其独特的微创、美容效果,无疑提高了术后乳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乳腺癌根治术中,腋窝的淋巴结清扫是手术的关键。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需要分离切除腋窝大量脂肪这一繁琐的操作,是手术中从腋窝周围以及血管神经周围钝、锐性游离下来。而对于脂肪抽吸术的乳腔镜手术,通过配置的脂肪溶解液,可以吸出腋窝部大部分脂肪,省去了剥离腋窝脂肪组织的大量时间。同时腋窝脂肪抽吸不会改变淋巴结的病理学特征,不会影响淋巴结清扫的效果[2]。再予以腋窝充气建立空间,通过乳腔镜下看到腋窝内呈现蜘蛛网状的纤维间隔,并且可以看到增大的淋巴结悬吊于网状结构上,从而便于操作清除淋巴结。传统的乳腺癌根治术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术中,淋巴结、淋巴管、血管、神经均包埋在腋窝脂肪组织中,术中为了彻底的清扫难免损伤其组织。比如肋间臂神经的损伤,导致术后引起患侧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烧灼感或痛觉温觉迟钝等,其发生率47.5%,疼痛达到26.5%[3],使一部分患者难以恢复正常。借助于乳腔镜显像系统的放大功能,经过腋窝部的脂肪溶解抽吸后,可以清晰的看到手术解剖结构,保留和确认了腋窝重要的血管和神经的结构,如肋间臂神经、胸外侧血管、腋静脉、胸内侧神经等,从而减少了组织损伤,同时也降低了术后的并发症,如患侧上肢的功能感觉障碍及长期的淋巴水肿、肩关节活动障碍等发生机率,使手术相对更安全[4]。由于此技术较腹腔镜技术起步较晚,目前仍存在诸多问题,如乳腔镜应用乳腺癌手术的规范化、传统无瘤原则的挑战、肿瘤复发的长期随访等,但随着乳腔镜技术的日益成熟,手术器械的不断完善,乳腺疾病的腔镜微创手术必将在乳腺手术的治疗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P<0.05有统计学意义

当然,由于当前病例数偏少,暂时还无法进行全面的统计学方面分析,随着以后乳腔镜手术的增多,将有更令人信服的数据揭示其中规律。

摘要:目的 探讨腔镜辅助下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与传统开放腋窝淋巴清扫术后并发症方面是否存在差异。方法 观察202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其术后出现并发症情况,其中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根治术100例,传统开放乳腺癌改良根治术102例,所有数据采用两样本t检验结果 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根治术后无1例患者出现由于血管和神经损伤导致的并发症,术后56d拔除腋窝引流管后,均未发生皮下积液、淋巴漏、感染等。对于患者出院6个月之内进行了随访,患者均未出现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运动障碍,肩关节活动良好,以及无腋窝复发和伤口处种植转移。常规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并发淋巴瘘15例,静脉回流障碍,患侧上肢肩关节运动障碍各14例,患侧上肢的感觉障碍13例。结论 与传统开放腋窝淋巴清扫术相比,乳腔镜辅助下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在保证腋窝淋巴结清扫数目的同时大大降低了其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关键词:乳腔镜,乳腺癌,术后并发症,腋窝淋巴清扫

参考文献

[1]骆成玉,薛镭,林华等.乳腔镜微小隐蔽切口切除乳腺良性肿块的临床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4):1233-1235.

[2]Freeman SR,Washington SJ,Pritchard T,et al.Long term results of a randomised prospective study of preservation of the intercostob-rachial nerve[J].Eur J Surg Oncol,2003,29(3):213-215.

[3]骆成玉,季晓昕,张键等.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技术[J].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21-24.

妇科腹腔镜术术后 篇3

关键词:妇科,腹腔镜,并发症,护理

腹腔镜手术具有切口小、疼痛轻、术后粘连少、恢复快等优点, 已成为许多妇科疾病如子宫肌瘤、早期子宫内膜瘤、子宫颈癌、异位妊娠、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重要手术方式, 但手术后的并发症也不容忽视。笔者对近年来本院妇科420例腹腔镜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与护理记录做简要分析。

1 临床资料

我院2006至2010年共实施腹腔镜手术520例, 其中异位妊娠234例, 输卵管妊娠合并破裂出血15例, 卵巢肿瘤124例, 子宫肌瘤84例, 功能性子宫出血24例, 宫颈上皮内瘤变Ⅲ级21例, 盆腔肿块18例。年龄19-58岁, 平均年龄39岁。妇科腹腔镜手术术后并发症总体发生率为4.81% (表1) 。

2 术后并发症构成

手术顺利实施517例, 3例子宫次全切除术患者因腹腔内严重粘连改为开腹手术。术后出现腹胀17例, 肩背部酸痛10例, 皮下气肿8, 切口出血6例, 子宫残端出血5例, 麻醉术后并发症与肺栓塞各1例 (表2) 。

3 护理措施

腹腔镜手术术后常规护理的注意事项有:一要了解术中情况, 有无术中损伤;二要注意患者体位, 鼓励患者勤翻身;三要保持导尿管通畅和会阴部清洁;四要做好饮食调节。此外, 更应做好密切观察, 判定有无术后并发症尤其是盆内出血与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便于尽早对症采取措施。

3.1 腹胀

腹胀、恶心、呕吐是妇科腹腔镜手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 26例患者中有17例 (65.38%) 出现不同程度症状。腹胀一般持续数小时至数天, 这是由于术中气腹使腹压增加, 二氧化碳气体残留积聚膈下刺激膈神经反射所致[1];此外, 全身麻醉术引起的肠管扩张也可引起腹胀。异位妊娠胚胎清除术、卵巢囊肿 (肿瘤) 剥除术及附件切除术患者术后6h要逐步做翻身活动, 增加肠动力, 尽快排出气体。对子宫 (次) 全切术患者应嘱咐术后12h后下床活动。对于全麻行非消化道手术的腹腔镜患者, 术后8h可进流质饮食, 禁食牛奶、鸡蛋等易引起胀气的食物。腹胀严重者, 必要时遵医嘱可给予新斯的明肌内注射。通过简单运动、进食刺激、药物辅助等可增加肠动力, 尽快解除腹胀、恶心、呕吐等现象。事实上所有腹胀、恶心、呕吐患者在经过一段时间后, 以上症状均减轻或消失。

3.2 肩背部酸痛

肩背部酸痛术后发生率仅次于腹胀的发生。26例患者中有10例发生肩背部酸痛, 占38.46%。肩背酸痛与腹胀基本均是由气腹导致的残留CO2气体刺激膈肌神经反射所致。术后护理过程中要注意垫软枕护肩, 待患者麻醉清醒后应嘱咐患者深而慢呼吸, 疼痛严重时可采取膝胸位, 减轻CO2气体对膈神经的刺激。术后常规吸氧, 肩背部酸痛可逐渐自行缓解。

3.3 皮下气肿

皮下气肿是腹腔镜手术特有的术后并发症, 可由气腹过程中操作压力过高, 灌注过快等原因引起。26例患者中有8例出现皮下气肿, 占30.77%。术后护理中, 均给予低流量吸氧, 鼓励患者多翻身, 给予辅助运动, 并尽早下床活动, 增加血液循环, 症状轻的一般可自行吸收而无需处理, 但要警惕皮下气肿形成高碳酸血症的危险, 一旦发现病人术后皮下气肿范围大, 或出现呼吸困难时, 要及时报告医生进行有效处理。

3.4 出血

出血有穿刺切口出血与盆腔出血之分。术后应密切观察穿刺孔的渗血情况和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以便及早辨别出血性质。腹腔镜手术患者回病房后, 必须检查脐孔和耻骨上3点处有无渗血, 对穿刺孔出血需及时更换敷料, 加压包扎, 效果不佳者, 可在穿刺孔缝合1针止血。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 面色苍白等症状或引流过程中突然引流量增大, 颜色鲜红者, 则提示有腹腔出血的可能, 应及时报告医师。本院26例术后并发症患者中, 有5例出现术后大出血, 均系行子宫次全切除术后的子宫颈残端套扎线结松散致子宫残端出血。护理中及时发现并报告医生尽早处置, 5例患者均转危为安。

3.5 肺栓塞与下肢静脉血栓

肺栓塞、下肢静脉血栓为腹腔镜手术术后严重并发症, 多见于年老体弱、下肢静脉血管瓣功能不好的患者。主要病理特征为下肢静脉血栓在肺部血管脱落, 致肺循环和呼吸功能障碍, 肺栓塞死亡率极高。术后, 早期指导患者床上或下床活动, 做大腿前部及小腿后部肌的辅助按摩是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有效措施。本院26例患者中有1例行子宫全切术患者发生肺栓塞, 年龄57岁。该患者术后存在大出血倾向, 在用止血剂的基础上, 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致肺栓塞。对该患者给予肝素溶栓、下肢制动的治疗方法, 2天后, 呼吸改善、血氧饱和度回复至正常水平。

3.6 麻醉术后并发症

26例患者中有1例因麻醉原因出现动脉低氧血症合并高碳酸血症。术后, 该患者兴奋与嗜睡交替进行, 精神间歇性萎靡。经会诊, 定为残余麻醉药物作用引起的术后并发症。结合患者体征, 立即给予去枕平卧、氧疗, 密切观察呼吸及血氧饱和度, 输液纠正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2h后患者清醒, 生命体征趋于正常。

4 讨论

腹腔镜手术以其优点在临床上得以迅速推广, 某种程度上, 医护人员、患者对于其优点的认同和期望掩盖了对于手术操作及术后并发症的关注力度。对于微创手术术后并发症特别是严重并发症的认知及处理, 关键在于细心观察, 积极处理, 同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悉心的心理疏导, 这是做好术后护理工作与促进腹腔镜技术发展的有益和必要补充。

参考文献

妇科腹腔镜术术后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妇科腹腔镜手术患者180例, 包括卵巢瘤剔除术62例、子宫肌瘤剔除术56例及异位妊娠腹腔镜探查术62例。ASA为Ⅰ~Ⅱ级, 年龄19~53岁, 体重40~60 kg。随机分为3组:丙泊酚组 (P组) 、七氟烷组 (S组) 和七氟烷+托烷司琼组 (ST组) , 每组60例。研究排除即往有PONN史、晕厥病史的患者, 术前24 h内服用过抗呕吐药物的患者, 合并有严重心、肝、肾、肺和中枢系统疾病, 精神病患者, 体重过轻或过重 (超过标准体重±20%) 的患者。

1.2 麻醉方法

所有患者均不予用麻醉前用药, 3组患者麻醉诱导均采用:丙泊酚2.00 mg/kg、芬太尼3.00μg/kg、咪唑安定0.04 mg/kg和罗库溴铵0.60 mg/kg, 快速诱导气管插管。麻醉维持:P组持续输注丙泊酚3.00~10.00 mg/ (kg·h) ;S组和ST组均采用吸入七氟烷的方法, 维持呼气末七氟烷浓度为2.00%;ST组于手术结束时静脉缓慢注射托烷司琼5.00 mg。3组患者术中根据手术需要 (心率快、血压高和有部分自主呼吸等) 追加芬太尼1~2μg/kg及 (或) 罗库溴铵0.15~0.40 mg/kg;3组患者术中均接受无创血压、血氧饱和度、心电图、呼气末CO2及 (或) 七氟烷浓度监测;手术结束时均给予静脉注射可塞风8.00 mg镇痛, 术毕拔管时均不使用肌肉松弛拮抗剂;在麻醉后恢复监测至少2 h。

1.3 观察项目

从拔除气管导管开始, 观察记录术后0~2 h及2~24 h内恶心及PONN情况。干呕或有胃内容物呕出的呕吐, 不做严格区分, 均视作发生呕吐。持续恶心≥15 min或干呕、呕吐≥2次均静脉给予氟哌利多0.75~2.50 mg处理。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PONV发生率比较采用χ2检验, 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组患者年龄、体重、手术及麻醉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P>0.05) , P组芬太尼用量显著高于S组和ST组 (P<0.05) , 见表1。S组术中七氟烷呼气末平均浓度为 (1.5±0.43) %, ST组为 (1.6±0.46) %, 两组无显著性差异 (P>0.05) 。P组和ST组术后0~2 h内恶心发生率显著低于S组 (P<0.05) , 而ST组在2~24 h内PONN发生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 (P<0.05) , 见表2。

*与S组和ST组比较, P<0.05。

*与其他两组比较, P<0.05。

3 讨论

腹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 但其术后PONV的发生率高达68%[2], 其原因可能与CO2气腹、腹腔内手术操作刺激胃肠引起5-羟色胺 (5-HT) 等神经递质的大量释放有关[3]。女性患者术后有较高的PONV发生率, 原因可能与女性体内的促性腺激素或其他激素的水平有关。妇科腹腔镜手术要求患者快速康复, 但过高的PONV发生率常成为影响患者康复的主要因素, 因此, 如何有效地避免或减少PONV的发生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丙泊酚由于其诱导和苏醒快而常被用于全麻的维持, 研究显示, 丙泊酚还具有抗呕吐作用。Baram等[4]认为丙泊酚是通过抑制5-HT3A受体起到抗呕吐作用的;其他的抗呕吐可能机制还包括:抑制化学感受区和迷走神经核作用、减少嗅束谷氨酸和门冬氨酸的释放以及降低5-HT浓度等[5]。本观察结果显示, P组术后0~2 h恶心呕吐发生率低于S组, 表明丙泊酚对术后早期恶心呕吐有较好的预防与治疗作用;但是在术后2~24 h恶心呕吐发生率与S组无差异, 表明丙泊酚抗恶心呕吐的作用是短暂的, 此结论与White[6]等研究结果相一致。而Erk[7]认为在分别以丙泊酚和七氟烷维持麻醉的手术中, 患者的PONV的发生率无差异, 其中不同的原因有待进一步探讨。

麻醉维持采用吸入麻醉药是术后最初2 h内恶心呕吐发生的主要原因[8]。七氟烷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可能的原因是七氟烷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 抑制交感神经活性, 从而使迷走神经相对兴奋, 而迷走神经兴奋在引起呕吐的复杂机制中占重要地位[9]。本研究发现, 托烷司琼对于预防腹腔镜手术术后恶心呕吐有效。托烷司琼为高选择性的5-HT3受体拮抗剂, 对多巴胺、组胺及肾上腺素受体的活性无影响, 能够不可逆地阻断位于迷走神经末梢、肠嗜铬细胞以及呕吐中枢的5-HT3受体, 因而具有外周和中枢双重止呕作用[10]。另外, 从表1可看出, S组和ST组的芬太尼用量比P组明显减少, 这可能是因为吸入麻醉药与阿片类药物联用时可使阿片类药物的镇痛作用进一步加强, 从而减少其药量。

综上所述, 丙泊酚与七氟烷相比, 在腹腔镜手术后短时间内有预防恶心呕吐的作用, 而七氟烷联合托烷司琼较丙泊酚全凭静脉麻醉及单独七氟烷吸入麻醉可更好地预防妇科腹腔镜手术后24 h内恶心呕吐的发生。

关键词:妇产科,腹腔镜手术,恶心呕吐,麻醉

参考文献

[1]Gan TJ.Risk factors for 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J].AnesthAnalg, 2006, 102 (6) :1884-1898.

[2]张景华, 曹月敏, 谭文科, 等.不同气腹压力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气腹并发症的比较研究[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2005, 5 (2) :136-137.

[3]胡兴国, 雄清莆.5-HT3受体与术后恶心呕吐的相关性[J].国外医学麻醉学与复苏分册, 1995, 16 (3) :158.

[4]Barann M, Linden I, Witten S, et al.Molecular actions of propofol on human5-HT3A receptors:enhancement as well as inhibition by closely related phenol derivatives[J].Anesth Analgia, 2008, 106 (3) :846-857.

[5]王伟鹏, 李立环.临床麻醉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275.

[6]White H, Black RJ, Jones M, et al.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two anti-emetic strategies in high-risk patients undergoing day-case gynaecological surgery[J].Br J Anaesth, 2007, 98 (4) :470-476.

[7]Erk G, Erdogan G, Sahin F, et al.Anesthesia for laparoscopic cholecystectomy:comparative evaluation—desflurane/sevoflurane vs.propofol[J].Middle East J Anesthesiol, 2007, 19 (3) :553-562.

[8]Apfel CC, Kranke P, Katz MH, et al.Volatile anaesthetics may be the main cause of early but not delayed postoperative vomiting:a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 of factorial design[J].Br J Anesth, 2002, 88 (5) :659-668.

[9]彭章龙, 赵欣, 金珏, 等.托烷司琼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病人恶心呕吐的效应[J].中华麻醉学杂志, 2006, 26 (7) :609-611.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公民参与电子政务下一篇:校园考勤

付费复制
期刊天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8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