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共10篇)
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 篇1
1.引言
我国从绿色建筑启动到现在已经九年多了,在这期间,我国绿色建筑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弱到强,呈现强劲的发展势头。在今年的国务院一号文件中提到:“在“十二五”期间新建绿色建筑面积要达到10亿平方米,到2015年末20%以上城镇新建筑都必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政府投资的项目及单体建筑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建将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这说明在未来五年后,我国的绿色建筑将是全世界数量的一半,在大中型城市中非绿色建筑将不予批准建设。可见绿色建筑的市场将不断扩大强化,逐渐成为一种建筑的趋势。
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是我国住房和城乡建筑领域节能减排、实践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载体,对规范和引导我国绿色建筑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研究绿色建筑标识认定项目的整体特征分析,有助于积累经验、指导实践,从而推动绿色建筑的持续健康发展。
本文尝试对从2008年到2013年底,共1446个绿色建筑项目,从数量、星级、地区分布、建筑类型、申报单位、气候区、增量成本几方面特征情况,分析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整体特征。
2.标识项目的数量年度进展特征分析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逐年增长,继2011年数量井喷式增长以后,2012年开始至今一直保持强势的增长态势。
标识项目在2008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2、2013年五年期间,全国分别有10个、20个、82个、241个、389个、704个项目通过评价,共1446个项目,总建筑面积为16270.7万平方米,平均每个建筑的建筑面积为11.3万平方米(见图1)。其中设计项目1342个,占总数的92.8%,建筑面积为14995.1万平方米;运行标识项目104项,占总数的7.2%,建筑面积为1275.6万平方米。
从2008年到2010年总共112项绿色标识项目,从2008年到2011年总共353项绿色标识项目。其中2009年的项目数量比2008年增长100%,2010年的项目数量比2008年增长290%。之后,2012年的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数量和建筑面积均超过了前几年同类数据的总和,共评出389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4094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364项,建筑面积为3794万平方米;运营项目25项,建筑面积为300万平方米。12013年我国绿色建筑数量及面积继续快速增长,共评出704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总建筑面积达8689.7万平方米,其中设计标识项目648项,建筑面积为7929.1万平方米;运营项目56项,建筑面积为760.6万平方米,数量同比2012年增长81%,面积同比2012年增长112.3%。2(见图2)
各年度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年度数量见表1。
1 |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逐年发展状况
2 |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设计和运行标志项目数量逐年发展状况
3.标识项目的各星级特征分析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将绿色建筑分为三个等级:一星级、二星级和三星级。从各星级的比例上看,江苏、广东、浙江及山东省的各星级比例较均匀,上海、天津、北京三个直辖市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较高,河北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较多,天津二三星级绿色建筑较多,福建则一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最高。3
各年度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年度各星级数量见表2和图3。
4.标识项目的各地区分布特征分析
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虽然有较广的地域覆盖面,但各地区的分布还是不均衡的。
在2011年前,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主要分布在东部沿海发达省市,到2011年有了快速发展,范围开始扩大,从过去的18个省区市发展到28个,陕西、福建、湖南、吉林、海南、黑龙江、内蒙古、河南、云南和香港实现了零的突破。其中陕西和福建各达到8项,湖南7项。4到2011年底,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分布前6位的是江苏77项、上海43项、广东38项、浙江20项、北京21项、天津19项、四川9项 ,见图4。
3 |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各星级数量分析
4 | 至2011年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较多省市
5 | 至2012年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较多省市
6 | 至2013年底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较多省市
2012年各地标识项目数量增速普遍加快,山东、河北、湖北、浙江、北京、福建等地增速明显。5至2012年底,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分布前几位的是江苏175项、广东95项、上海70项、山东45项、北京42项、河北40项、天津37项、浙江36项、湖北33项、福建27项、四川20项 ,见图5。
2013年各地标识项目数量增加普遍加快,江苏、广东、天津、河北、浙江、山西、安徽等地增速明显,青海、湖南、内蒙古、河南、云南也实现零的突破,开始有了绿色标识项目。也就是说除了西藏以外,各地都有获得绿色标志的建筑。至2013年底,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分布前几位的是江苏319项、广东172项、山东102项、上海100项、河北85项、天津384项、浙江68项、湖北65项、北京59项、福建43项、河南40项、陕西39项、四川28项 ,见图6。
从过去几年绿色建筑标识项目数量在各地区的分布情况的发展来看,江苏名列前茅,广东、上海紧随其后,山东、北京、天津、浙江、福建等沿海城市地位于第二梯队,而湖北、河南、陕西、四川等内地地增长很快。标识项目主要分布于长江三角城市群、以及沿海地区和长江流域两个带状区域上。
从各地区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星级比例上看,江苏、广东、上海、浙江、湖北的比例较为均匀,山东、河北二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较高,天津三星级绿色建筑比例较高,广东、福建以一星级绿色建筑比例最高。
5.标识项目的建筑类型特征分析:
绿色建筑标识项目主要可分为住宅建筑、公共建筑和工业建筑,其中公共建筑主要为办公、商业、场馆、宾馆、学校、医院、酒店等。
2011年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共241项,其中住宅建筑140项,公共建筑101项,工业建筑0项。
2012年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共389项,其中住宅建筑198项,建筑面积为2638万平方米,其中:一星级74项,建筑面积962万平方米;二星级93项,建筑面积1347万平方米;三星级31项,建筑面积32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188项,建筑面积为1441万平方米,其中:一星级68项,建筑面积519万平方米;二星级60项,建筑面积461万平方米;三星级60项,建筑面积461万平方米。工业建筑3项,建筑面积为6103.8万平方米。
2013年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共704项,其中住宅建筑387项,建筑面积为6103.8万平方米,其中:一星级145项,建筑面积2872.2万平方米;二星级207项,建筑面积53.5万平方米;三星级35项,建筑面积378.8万平方米。公共建筑307项,建筑面积为2437.5万平方米;其中:一星级122项,建筑面积967.7万平方米;二星级120项,建筑面积953万平方米;三星级65项,建筑面积516.7万平方米。工业建筑10项,建筑面积为148.5万平方米;其中:一星级1项,建筑面积20万平方米;二星级5项,建筑面积22.1万平方米;三星级4项,建筑面积106.4万平方米。
7 | 2011-2013年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建筑类型分析
8 | 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各气候区分布特点(2012年和2013年)
从2011年到2013年的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在建筑类型中,绿色标识项目的公共建筑和住宅建筑的数量差异不大,,以住宅项目数量略多,而工业建筑在2012年实现零的突破。(见图7)
6.标识项目的申报单位特征分析:
至2012年底,项目标识数量前十位的申报单位为:万达79项、万科60项、绿地40项、招商15项、朗诗11项、深圳光明新区城建10项、苏州建屋10项、保利9项、中建中海8项、花桥8项。
至2013年底,项目标识数量前十位的申报单位为:万达162项、万科84项、绿地57项、招商23项、保利19项、苏州建屋14项、朗诗14项、花桥12项、深圳光明新区城建11项、华润11项。
在拥有绿色建筑标识数量最多的申报单位中,万达、万科、绿地等开发商稳居前三,几乎占总数的五分之一。其中住宅类建筑是万科、万达、绿地、保利、朗诗等集团申报项目最多;公共建筑则是万达、绿地、招商、苏州建屋等集团申报项目最多。
前十位申报单位的项目星级构成比重区别很大:其中万科、苏州建屋重点为三星级项目,朗诗集团全部为三星级项目,绿地、招商主要为二星级项目,深圳光明新区城建、万达集团几乎都是一星级项目。6
至2013年底,住宅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前十位的申报单位为:万科77项、万达39项、绿地36项、保利16项、朗诗14项、招商10项、华润10项、中建中海9项、花桥商务城8项、北京经投开发7项、深圳光明新区城建7项。
公建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数量前十位的申报单位为:万达123项、绿地21项、招商12项、建屋10项、万科7项、天津生态城7项、中新苏州6项、花方兴4项、解放军4项、张江4项、花桥商务城4项、深圳光明4项、天津生态城建4项。
从中可以看出,住宅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申报数量以万科为首,数量几乎是第二位的两倍。公共类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申报数量以万达为首,数量一三位数遥遥领先,远大于后面九个申报单位数量之和。
7.标识项目的各气候区分布特征分析:
我国绿色建筑标识项目在各气候区的分布各有不同。
2012年,夏热冬冷地区项目为176项,占45 %,面积为1792万平方米;夏热冬暖地区项目为78项,占20%,面积为831万平方米;寒冷地区项目为20项,占5%,面积为231万平方米;温和地区项目为1项,占0.3%,面积为55万平方米。7从中可以看出,公共建筑中,夏热冬冷地区与寒冷地区相差不多,均超过总量的一半,而寒冷和夏热冬暖地区各占20%左右,严寒和温和地区项目较少。居住建筑中,夏热冬冷地区与寒冷地区差不多,均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
2013年,夏热冬冷地区项目为284项,占40.3%,面积为3190.6万平方米;夏热冬暖地区项目为100项,占14.2%,面积为1235.6万平方米;寒冷地区项目为269项,占38.2%,面积为3429.8万平方米;严寒地区项目为41项,占5.8%,面积为641.1万平方米;温和地区项目为10项,占1.4%,面积为192.6万平方米。8
从中可以看出,公共建筑中,夏热冬冷地区的数量接近总量一半,寒冷地区占总量的三分之一,严寒和夏热冬暖地区各占约10%。居住建筑中,夏热冬冷地区与寒冷地区数量占比较大,均超过总量的三分之一。与去年相比,寒冷地区占比增加较多,夏热冬冷地区占比稍有下降,夏热冬暖地区占比下降较多,温和地区项目仍然较少 ,见图8。
8.标识项目的增量成本特征分析:
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对2012年评审的148个项目进行绿色建筑增量成本的统计,每平方米居住建筑一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23.9元、二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70.9元、三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131.8元;每平方米公共建筑一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29.9元、二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87.3元、三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216.4元。9
在2013年,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牵头的课题组对全国100个竣工后的绿色建筑进行调研,除去个别增量成本不合理过高的项目之后,进行统计:每平方米居住建筑一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33元、二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73元、三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222元;每平方米公共建筑一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40元、二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152元、三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为282元。10
数据显示绿色建筑增量成本较前几年降低。经过几年的摸索与实践,绿色建筑技术趋于成熟,被动式技术得到广泛采用,绿色建筑零增量成本、低增量成本技术运用越来越多,使绿色建筑增量成本呈现不断下降的趋势。
在住宅建筑中,一星级项目增量成本不高且相对容易达到,至2013年一些地区政府已要求保障房普遍达到一星级要求,北京、深圳等地要求所有新建房屋至少一星级绿色建筑标准,可见普及一星级绿色建筑乃大势所趋;二星级项目在国家财政、地方政府补贴和城市建设配套减免等激励政策下,增量成本压力减小,越来越多的单位开始申报;三星级项目增量成本较高,开发商需经过一定的努力才可达到评价要求。
9.结语
本文对从2008年始到2013年底的绿色建筑标识项目的整体特征进行粗略的分析,可以看到中国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的一些发展规律。
期望能归纳出对今后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的发展有积极意义的分析成果,从而为更好的完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献出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绿色建筑(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52
[2]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绿色建筑(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3:15
[3]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绿色建筑(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56
[4]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绿色建筑(201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2.3:8
[5]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绿色建筑(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56
[6]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绿色建筑(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58
[7]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绿色建筑(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55
[8]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绿色建筑(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3:18
[9]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绿色建筑(2013)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3.3:58
[10]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主编中国绿色建筑(2014)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4.3:21
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 篇2
[关键词]防火门;建筑防火;应用;分析
防火门按耐火极限分为三类:(1)甲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1.2h的门为甲级防火门。甲级防火门主要安装于防火分区间的防火墙上。建筑物内附设一些特殊房间的门也为甲级防火门,如消防控制室、消防水泵房、燃油燃气锅炉房等。(2)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0.9h的门为乙级防火门。防烟楼梯间和通向前室的门,高层建筑封闭楼梯间的门以及消防电梯前室或合用前室的门均应采用乙级防火门。(3)丙级防火门。耐火极限不低于0.6h的门为丙级防火门。建筑物中管道井、电缆井等竖向井道的检查门和高层民用建筑中垃圾道前室的门均应采用丙级防火门。
一、防火门在建筑防火应用中的主要问题
1.在应当设置防火门的部位设置防火卷帘代替。一是在前室设置防火卷帘。根据2005年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第6.3.3.4条规定,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可采用有停滞功能的防火卷帘。但依据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第7.4.10条规定,消防电梯前室的门应采用乙级防火门;第7.4.11条又规定了建筑中的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及合用前室,不应设置卷帘门。两者的规定不一致极易引发设计混淆。二是在楼梯间设置防火卷帘。在一些工程设计中,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需设防火门,但经营者或设计者认为防火门影响美观,故往往在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的安全出口处设防火卷帘,而不设防火门。虽然卷帘都具有中停、回弹功能,但因防火卷帘密闭性不好,防烟效果不理想,加之联动设施如果出现故障,防烟楼梯间或封闭楼梯间将形同虚设。因此在楼梯间入口处安装防火卷帘是错误的做法。
2.防火门四周围护结构耐火等级偏低。一是在施工中防火门上部的缝隙、孔洞未采用不燃烧材料填充,而使用防火板或石膏板之类材料处理,其耐火极限达不到要求;二是采用未经阻燃处理的木质门框替代防火门门框,防火门配件采用非防火构件。根据国家标准GB12955-2008防火门的要求,防火门门框与门扇、门扇与门扇的缝隙处均应嵌装防火密封件,防火门所用木材应为阻燃木材或采用防火板包裹的复合材,其配件包括门锁、合页、闭门装置等均应采用防火配件。
3.防火门厂家偷工减料、以次充好。一是防火门的填充材料用廉价岩棉代替型式检验时所用的硅酸铝纤维,有的甚至没有填充物甚至使用防盗门冒充防火门,导致防火门隔热性、绝热性均不达标;二是产品粗制滥造或在安装环节中质量把关不严,造成门扇、口缝、框扇间缝、门扇与地面间缝等各种缝隙宽度严重超标,严重影响了防火门的防火隔烟功能的发挥;三是对于镶玻璃的钢质防火门,用普通玻璃冒充防火玻璃或采用非隔热型防火玻璃代替隔热型防火玻璃使用。
4.常闭式防火门作为常开式防火门使用。防火门按使用状态可分为常开式防火门和常闭式防火门两种。常闭式防火门主要的缺点是:在通道上设置的防火门在人员紧急疏散时使用不便,因为防火门安装的地方通常是人员经常通过的通道,由于常闭式防火门平时处于关闭状态,人员在经过时必然开启门扇出入或将门扇卡住。特别是在大型商场,每天通行人数成千上万,楼梯的防火门根本关不住,而如果不把门固定住,防火门就起不到防火作用,形成火灾隐患。因此,在大型公共建筑的常闭式防火门常作为常开式防火门使用,极易造成防火门闭门装置损坏。
二、解决防火门在建筑防火中应用问题的对策
1.要严把防火门消防设计审核关。在建筑设计中,必须正确理解国家标准和规范的规定,严格设计要求。在主要的疏散通道、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前室,不得采用防火卷帘代替防火门使用;在走道上设置的起防火分隔及双向疏散作用的防火门、电梯与楼梯间合用前室通向走道侧的防火门以及建筑内必须开设的由一个独立防火分区通向另一个防火分区的防火门都必须设置自动闭门装置,并且这些自行关闭防火门的闭门装置应能与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联动。
2.要加强建筑施工、验收环节的消防监督。建设和施工单位应当按照消防设计审核合格或者备案的消防设计文件组织施工,防火门必须使用合格的消防产品,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定期对施工现场进行监督检查,发现擅自改变消防设计进行施工或擅自降低消防施工质量的行为要依法责令改正并对责任单位进行处罚,坚决防止“边设计、边整改、边施工”的“三边”工程的产生。对依法申报消防验收的建设工程,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应当依照《建设工程消防验收评定规则》要求对已经消防设计审核合格的内容组织消防验收。对防火门、防火卷帘等消防设施要对照子项的验收检查评定内容要求逐项进行检查评定,对单项不合格的工程不得通过验收,不符合检查评定标准要求的防火门不得投入使用。
3.要加大对防火门产品的监督管理力度。自2008年1月1日起,我国对防火门、灭火器、消防应急灯三类产品已全面实行消防产品身份证制度,各级公安机关消防机构均已配置了公安部消防产品合格评定中心研制的消防产品跟踪管理系统。消防产品事关人民生命安危,公安机关消防机构要充分利用消防产品跟踪管理系统大力开展消防产品监督管理工作,对建设工程安装、配置的防火门、灭火器、消防应急灯具,认真检查其“身份证”,对未加贴“身份证”标识的,不得销售、采购和使用,严防假冒伪劣防火门产品进入使用领域,从源头上消除火灾隐患产生。
4.要切实加强对防火门的维护管理。为充分发挥防火门防火隔烟的作用,在使用防火门过程中,一是要求建筑的物业管理单位或场所经营单位加强对防火门等消防设施的日常维护管理,定期对有联动功能的防火门、防火卷帘等设施进行检查检测,确保其随时好用;二是要提高使用人员的消防意识,加强其对消防设施功能的了解,杜绝人为损坏防火门构件的行为;三是必须按规范要求配置防火门释放器或温控释放装置,使防火门能定位开启,方便人员行走,在火灾时能自动准确复位。
三、结语
防火门在遇到火灾等特殊情况发生时,往往是保护安全的“生命之门”。一道门隔开了生与死的距离,所以必须要选择名厂名牌产品,哪怕价格贵。此外,需要培养群众的防火防爆意识,开展模拟紧急逃生演习,教会大家正确保护和使用包括防火门窗、防火卷帘、消防设备等器物设施,以在关键时刻保护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
参考文献:
[1]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5年版)[S].
[2]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3]GB12955-2008,防火门[S].
浅谈当代城市标识性建筑的塑造 篇3
关键词:当代城市,标识性建筑,塑造
1 标识性建筑的概念
也叫标志性建筑, 即之为“地标性建筑”[1]。标识性建筑最基本的特点就是人们能够利用最简洁的语言来描绘对它的记忆, 一看到就可以在脑海中想到它所代表的城市及其所在, 就像兵马俑、泰姬陵、比萨斜塔、长城、白宫、古罗马竞技场等同时具有地理位置特征和心理意义上的建筑才能称之为标识性建筑。一座城市最快吸引人眼球就是它的标识性建筑。
2 标识性建筑的特征
标识性建筑与普通建筑最大的不同点在于, 标识性建筑是对于城市来说最鲜明最重要的建筑。标识性建筑在其功能上具有稳定性和兼容性, 并且在外形上要有其独特的创造性。标识性建筑应该是超群绝伦、不同凡响的, 并且将其地理位置优势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从市场运作的层面上来讲, 政治活动、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的进行可以很好的依附标识性建筑;从其功能性方面来讲, 标识性建筑对于城市经济发展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并且加深了城市的文化底蕴, 在当代社会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在当代城市经济水平发展促使之下, 标识性建筑的产生不单单只是表达其建筑本体, 更是一种社会生活方式的切换。建筑之所以能在城市中称之为标识, 是建筑本身, 经济, 政治, 文化共同作用下的结果。
说起一个城市的名片以及代名词之所以想到标识性建筑, 因为标识性建筑具有以下五个特征:
(1) 标识性建筑具有与众不同的功能。像皇家建筑———故宫, 它雄伟壮丽象征着皇权的至高无上, 是明清两代君王处理政务和生活起居的地方, 作为北京的标识性建筑, 它在建筑群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我国的天安门, 埃及的金字塔, 英国的伦敦塔, 法国的凡尔赛宫等都具有它的与众不同, 因而成为其所在地的标识性建筑。
(2) 标识性建筑一般都是由著名或公众认可的设计师建造的。对于现如今来说, 一般重要大型的标识性建筑设计的前提都是由大家所公认的设计师来进行设计的, 当然这个前提往往也是会有意外发生的, 比如被誉为“悉尼歌剧院”之父的约恩乌特松, 如果当时他没有这样宏伟的一个设计, 又或者他的设计没有被他人发现, 那么如今的悉尼歌剧院就不会这样展示在我们眼前了, 所以建筑都是要经过时间的证明的。
(3) 标识性建筑往往规划在经济繁华的地段。在某些城市的标识性建筑多数规划在经济繁荣的地带, 通常都有良好开阔的视觉效果, 且和周围环境相得益彰, 充分体现区域地段特殊的优势。
(4) 纪念性的标识性建筑与历史事件的关联。也有一些标识性建筑的诞生与一些历史事件有一定的关联, 像英国的大笨钟, 起初是因为有人燃烧文件使得议会大厦变成一片废墟, 而后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开始建造钟楼和议会大厦, 惨遭焚烧前的议会大厦是没有钟的。
3 标识性建筑在城市发展中的作用
标识性建筑在城市的发展历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标识性建筑的外在价值和当代城市所散发的精神面貌共同促使形成了城市现在的美好形象, 首先满足了人们对生活的物质精神要求, 其次更为当代城市带来了美好形象。对标识性建筑进行正确的认知, 能充分反映出一个城市原有的风貌, 且充分向我们展示它的人文关怀和个性魅力。因此, 我们要立足于我国社会现阶段城市建设的情况对标识性建筑及其含义进行研究, 通过城市整体设计布局和标识性建筑设计的结合与分析, 得出切实有效的标识性建筑和城市布局相结合联系的设计方案, 促使其成为当代社会城市形象与标识性建筑空间布局的指导性方针;同时, 应提供一种标识性建筑的标准评价体系, 使得以后在当代城市标识性建筑塑造中具有良好的认知性。
4 标识性建筑的发展
(1) 文化与技术的结合。标识性建筑的塑造是文化与当代技术的相结合, 我们注重的是标识性建筑所特有的文化内涵, 因为建筑是文化的载体, 能充分反应当代城市的个性面貌。现如今, 我们不需要再靠人工运送木石等建筑材料来建造功能实用性较强的建筑。很多标识性建筑本身就文化科技的载体, 例如鸟巢、水立方, 在造型、材料就是一种突破创新, 在当代建筑行业中得到了充分的应用[2]。因而, 标识性建筑不仅要注重其所内在的文化底蕴, 更要与科技发展结合。
(2) 标识性建筑需要多角度、多层次的规划。在当代城市的建设过程中, 我们要牢记标识性建筑是城市的一片旗帜这一要点, 在当代城市建设中规划多角度、多层次的标识性建筑宏图。要建造能够代表城市文化意象的标识性建筑, 并且要考虑与人类的生活关系密切联系, 人们都要对此标识性建筑达到最大的认可和共识。因为塑造一个合理合适的标识性建筑会使得城市文化意象变得更加鲜明, 促使人们更好的对城市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
(3) 保护与发展并进。在发展日益迅猛的今天, 旧时期的标识性建筑遗产被不断破坏, 城市的历史因此断片。在发展社会经济的同时必须要对标识性建筑进行保护, 两者要有一个合理的协调。
5 我国主要城市标识性建筑发展概述 (以北京为例)
追溯到5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 在北京地区就开始有人类活动的踪迹, 据3千多年前历史就开始记载北京这座城市。在北京所发生的可考历史一直在人们心中有很大的影响力。数千年的历史文化是北京特有的财富, 不同时期, 不同风格, 不同种类的建筑陆续出现在北京城的街头巷尾。
老北京以棋盘式布局建城, 以宫殿为中心对称布置, 左祖右社, 前朝后市, 彰显君王的权威。从外城南永定门直至鼓楼的南北轴线成为城市的主轴形成了纵贯正阳门、故宫、景山等雄伟建筑的长廊。伴随着城市格局的不断扩张, 北京的对称式棋盘布局逐渐演变为在南北中轴和东西向控制轴的构架下, 与城市三条环路相结合的同心放射布局结构[3]。
北京给人首要印象是多风格共存的, 虽说这种风格贯穿了北京这座城市绝大幅度的空间, 但是主要的城市脉络还是非常清晰的, 人们在生活中也可以极其容易的辨别地理位置。古时的北京, 是完全依附对称轴线来规划城市的, 北京的历史文化是绝无仅有的在北京有太多代表历史故事的标识性建筑, 这些标识性建筑合理地存在在这个城市格局中, 具有统领性作用;比如长安街就是非常鲜明典型的例子[4]。
6 总结
标识性建筑一直以来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不仅是因为标识性建筑在当代社会中发挥了其积极具有影响力的作用, 更是因为在时代发展速度迅猛的今天, 对标识性建筑的研究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当代城市化建设催生之下, 探讨研究城市的文化、历史继而将其和先进的科技强有力的结合, 从而合理地对标识性建筑进行布局规划。当代城市标识性建筑的塑造可以极大有效的促使社会环境优良变化。
参考文献
[1]周拥军, 郑卫民.标识性建筑的原生与创新[J].中外建筑, 2007 (2) :54~56.
[2]刘益汛.建筑塑料在我国建筑造型塑造的应用与发展前景[J].科技与企业, 2014 (2) :218.
[3]陈乃华.基于类型学的城市标志性建筑的研究[D].广州:华南理工大学, 2005.
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动态的思考 篇4
关键词:现代建筑 防火设计 发展动态
中图分类号:TU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3973(2012)009—121—02
科学规范的现代建筑防火设计,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也是保证建筑消防安全的根本,为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比保驾护航。由此可见,就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动态提出的思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结合自身工作实践,谈谈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动态的相关思考。
1 现代建筑防火设计新理念的提出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建筑中的中的防火设计中的技术含量也大大的提升,传统的防火隔离技术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和完善,例如防火卷帘、防火玻璃等防火新材料,新型防火处理技术等的应用也日趋广泛,加上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和目前日益严峻的防火形势以及频发的建筑火灾事故,为保证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必须在现代建筑防火设计中融入具有可持续发展的理,看清当前严重的防火态势,应用现代防火技术,在提高建筑防火性能的同时提升建筑防火设计水平。以下笔者就现代建筑中最常见的防火技术做出以下分析,更好的阐释现代建筑防火设计新理念的内涵。
1.1 自动喷水灭火技术
这一技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实践证明这一技术是控制并消灭火灾的重要消防技术之一,加上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产品新技术的应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性能得到了大大地提升,不仅具有较广的应用范围,而且响应时间变得更加及时,并将火灾对建筑的影响降低到最大化。常见的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的工作示意图如图1所示。
1.2 防排烟技术的分析
防排烟技术主要是利用机械采取加压的方式阻止烟气进入安全疏散区域,并在火灾区域设置具有相当容量的储烟设备和机械排排烟装置。储烟面积不仅不能过大,更不能过小,过大会导致附近大量的冷空气融入热气流,太小的话烟气羽流则会快速充满空间,虽然能降低毒气与烟雾颗粒的浓度,但与会失去浮力,从而影响人员正常的疏散。
1.3 火灾探测控制技术
数字化信息时代的到来,人类生存模式也产生了巨大的变化,计算机程序控制和数字通讯技术在各个领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因而这些技术在在智能楼宇系统与火灾探测技术之中,作为建筑的管理人员足不出户就能及时有效的掌握建筑物所处的状况,当发生火灾就能在消防控制室内对火灾进行观察并指挥各种消防设施的正常搞笑的运行,进而极大的提升建筑物的安全性能。此外,近年来先进电子网络技术在火灾探测控制技术的中的应用也变得更加广泛。
1.4 多种防火技术的综合设计
在防火设计中运用计算机模化试验,能在火灾发生时及时了解各区域的火灾态势,结合建筑物的使用性质、耐火性能及其运行状态,对建筑物的燃烧程度、烟气的高度和火焰的温度以及各项火灾指标进行科学的量化,对火灾发展过程进行演示,从而计算建筑物各部位及各时间段因火灾而释放的热量与烟气量,从而得出火灾发展时间函数,确保火灾发展的性质得到真实的描述,从而为防火设计工作提供科学的判定,并提出合理有效的安全防范措施。多种防火技术的综合设计,并不是叠加各种防火技术,而是很据火灾情况结合各种防火技术的优势并进行综合的利用,以正确的评估建筑的耐火性能、疏散性能、消防系统的安全系数等指标,并在对比、优化、检验的前提选择科学合理的防火技术,将防火经费应用的恰逢其处,确保消防设施的防火性能发挥到最大化。
2 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动态的几点思考
现代建筑形式多样的同时建筑施工技术和原材料也正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这给建筑防火技术就出更高的要求,也是对防火技术的人员技术实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作为现代建筑防火设计技术人员,必须以科学发展的眼观,做好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工作,通常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必须具有发展的科学观:随着建筑防火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种消防科研成果的出现,建筑防火技术水平也正不断的提高。为确保防火设计的有效性,必须运用现代化的建筑防火技术,致力于建筑火灾的发生于发展规律的寻找,并提出具有针对性、行之有效的设计建筑防火控制方案,确保消防设计与现代建筑规范设计要求相符。
(2)必须具有辩证的哲学观:建筑与消防本身就是一对矛盾的辩证统一体,燃烧的元素有三,任何一种元素的取消都将防止火灾的发生。因此,明智的防火工作者可以运用辩证的思维方式正确地判定建筑的火灾演变过程,选择经济有效的防火技术,保证建筑物与人员的安全。
(3)必须具有聪慧的艺术观。现代建筑的复杂性需要我们在原则性地掌握消防的新理念,保证防火设计的最终目的基础上,灵活地运用防火设计的各种技巧合理地构思消防的对策,以艺术的工作手法成功地完成消防与建筑的有机结合。
3 关于促进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的几点建议
随着时代的发展,必须将现代建筑与消防进行有机结合,从而给建筑防火工作提出了更加严峻的挑战。现代建筑防火设计水平要发展,就必须应用现代化的计算机技术,对建筑火灾特点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各种设计工种的有机结合,要促进现代建筑防火设计水平发展,就必须在建立健全设计与审核机制的同时做好以下两方面的工作:
3.1 制定合理而又规范的建筑防火性能标准
在传统的建筑防火设计过程中,主要是将各设计环节的要求作为建筑防火性能规范,但其已经难以适应现代化建筑防火设计发展的需要,极大的限制了现代建筑防火设计中的实际需要。因而必须制定合理而又规范的现代建筑防火性能标准,将设计现代化的建筑防火系统,提高建筑防火性能为目标,综合考虑各消防设施的防火性能,以尽可能的提升现代建筑防火设计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以达到预期的安全目标,还不会对采用手段产生过分的干涉,从而为独特化的建筑防火设计提供自由的天地,在此基础上综合应用现代建筑防火技术,尽可能的降低建筑消防造价,确保消防资金投入的有效性。
3.2 加快步伐建设规范的建筑防火咨询部门
随着现代建筑的智能化、低碳化、功能复杂化的发展趋势,其防火设计的要求也变得更加复杂,因而作为设计人员应仔细认真分析现代建筑防火设计,而传统设计部门中的的建筑、暖通、给水等专业主要是根据简单的规范进行操作,显然难以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而就必须有专业部门和消防工程师对现代建筑防火进行专业的设计,根据火灾发展趋势、建筑消防设备的安全性和综合效应等指标确定最佳建筑防火设计方案,因而必须加快步伐建设规范的建筑防火咨询部门。
4 结语
总之,做好现代建筑防火设计,促进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不仅是时代发展的需要,更是提高建筑防火设计水平的重要表现。因而作为现代建筑防火设计人员,必须将现代防火新技术和现代化的信息技术应用于建筑防火设计之中,在确保建筑防火性能的同时为确保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而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 王伟轩.对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动态的几点思考[J].安全,2008(06).
[2] 刘永杰.浅谈现代建筑防火设计发展动态[J].中国科技信息,2011(07).
[3] 武桂艳.建筑防火性能化设计探讨[J].工程建设与设计,2011(05).
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 篇5
日前, 山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会同省财政厅修订《山东省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 对绿色建筑评价标识项目的奖补依据由原来的项目设计标识星级变更为项目所获运行标识星级, 奖励标准为:一星级绿色建筑15元/平方米 (建筑面积, 下同) , 二星级绿色建筑30元/平方米, 三星级绿色建筑50元/平方米。自2016年起, 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运行标识”后, 经核查符合相关要求的, 一次性拨付奖励资金。截至目前, 山东省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达4000多万平方米, 其中, 获绿色建筑运行标识的项目有5个, 面积为55万平方米。
浅析中国古代商标标识沿革 篇6
根据有关标识史料记载, 我国古代标识的发展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两千多年前:在出土的一些青铜器上, 就铸有各种标志、符号、图案、花纹和文字等。这些青铜器当时可能并不是完全用于商业交换上面的各种标志、符号、图案、花纹和文字是物品的代号, 标明所有权, 是所属权、权力、财富、地位的象征, 而最后演变成现在意义上的商标含义。当时这些标志、符号或文字为以后人们自己生产的产品区别于他人的产品, 并为用于交换, 打下了一定基础。同时为现代商标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下面将我国古代商标的发展, 初步分成几个阶段, 作一简述。
一、秦汉标识:表明归属、强调责任
商标在我国俗称“牌子”、“牌”、“货牌”、“商牌”等。早在春秋战国时代, 就有了商标意识的萌芽。当时, 一些精品的生产者往往会在产品上刻上铭文, 以显示其产品品质精湛、技术高超。春秋时吴王得到越国所献的三枚宝剑都刻有生产者的名字:“一曰鱼肠, 二曰磐郢, 三曰湛卢。”还有一些产品则因其产地不同和特殊用途而刻铭文。战国时期齐国的铜量、陶量, 就铭刻有“阳城”、“廪”、“公豆”、“公区”等文字。这些铭文, 基本上可以视作商标的雏形。这些产品虽然都是官方作坊生产, 为官方的日常生活和经济管理服务的, 不是市场交易的商品, 但是它们标明了技术等级、产品质量、产地、生产单位等内容, 也就是走向商标的萌芽状态了。
秦汉时标识进一步发展, 应用范围逐步扩大。秦始皇穷兵黩武, 为保证在进行扩张侵略中军用物资的质量, 制定了统一的质量标准, 勒令兵器制造者在武器上錾刻、铸造制造者本人和监制人的姓名, 以承担质量保证 (见图1) 。西汉时期经济进一步发展, 生产力得到更大提高, 交通更加发达, 官营、民营手工业规模逐步扩大, 当时颍川郡阳城 (今河南登封市告城镇) 铸造的带有“川”字地理名称标识的铁制工具已经可以流通到今陕西咸阳和河南长葛一带。而《汉书·王遵传》记载“箭张进、酒赵放”, 更是无意中在史书上为张进制作的箭和赵放酿造的酒做了两千年的活广告。
秦汉时印章和印记在商品交流时作为凭信。《周礼》“掌节职”条, 有“货贿用玺节”一语, 据汉代郑康成注释, “掌节职为主通货贿之官, 谓司市也”。又说“玺节者即今之印章也”。刘熙在《释名》中也说“玺者徙也, 封物使可转玺而不可发也。如今各地博物馆中都存有汉代实物“封泥” (见图2) , 就是将货物捆扎牢固, 在固定处打好绳结穿上木块, 再用泥固封后捺上印章, 正如现代火漆印固封手续一样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封泥, 上面刻有“侯家丞”字样。另外, 出土的战国 (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 时代的陶器和传世的汉代铜镜上, 也有印章、印记, 标明生产者的姓氏、姓名及产地。扬州出土的汉代铜镜铭文:“王氏作镜真大巧, 上有仙人不知老, 食饮玉泉饥食枣兮”, 标明生产厂家与产品质量好, 生产技术高超, 产品使用效果好等内容, 是一篇较完善的商标与广告结合的铭文。
二、唐宋元标识:区别同类、考诚验实
唐、宋时期农耕文明发展到了空前丰足的时期, 官、民手工作坊生产的商品数量大增, 产品花色品种增多, 生产同类商品的店铺也不断增加, 人们对于产品质量有了更高要求, 生产者和商业主需要有一个能够区别同类产品的记号, 以便推广宣传自己生产加工的商品。根据唐朝法律典籍《唐律疏议》记载:“物勒工名, 以考其诚, 功有不当, 必行其罪。”唐朝朝廷对产品生产厂商进行了严格的监督。
在唐代瓷器上有“卞家小口 (小口即茶壶) 天下有名”、“郑家小口天下第一”等自我宣传的字样。北宋名窑龙泉青瓷中有“永清窑记”的底款, 宋时的湖州、饶州、杭州生产的铜镜和漆器上, 都注明生产的铺号, “湖州镇石家念二叔照子”和“湖州真正石家念二叔照子” (见图3) 两种不同的印记, 他们为了声明自己不是冒牌, 在“石家”前面加上“真”或“真正”字样。
就现存实物来查考, 最迟在北宋时代 (公元960年-1126年) 就已产生了图文并茂的商品标识。宋代是很重要的城市商业发达的时期, 当时城乡商业和商业组织颇为发达, 北宋的汴京、南宋的临安都是拥有百万人口的大城市。手工业生产者为了推销商品, 维护信誉, 特意设计使用了商标。山东济南一家专造功夫细针的刘家针铺, 就设计、制作了一枚以白兔为商品标志的专门印刷商标的铜版 (见图4) 。这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一枚完全意义上的商标, 现保存在中国历史博物馆。这枚白兔商标, 既有文字, 又有图形, 近于正方形, 上方阴文横刻“济南刘家功夫针铺”店号, 中间阳刻白兔儿图形, 两侧还竖刻着阳文“认门前白兔儿为记”, 两边平分四字, 下方刻有较长阳文附记。这在中国历史上是首次提出商标防伪问题, 并且第一次使用动物形象取代姓氏为店铺商标。这一设计, 即使与现代的商标相比较, 仍然显得相当规范。
这种图文并茂的商标形式, 到元代时更有所发展。湖南沅陵出土的元代油漆颜料包装纸上所印刷的商标与广告, 内容更加丰富。纸长33cm, 宽25.5cm, 右上方为长方形版刻墨印, 上部为覆莲叶纹, 下部为莲花基座形纹, 两侧为二方连续环状花草纹, 内部印文字5行, 每行14字, 共70字:“潭洲, 升平坊内白塔街, 大尼寺相对住, 危家, 自烧洗无比鲜红紫艳上等银朱, 水朱, 雌黄, 坚实匙筋。买者请将油漆试验, 便见颜色与众不同。四远主顾, 请认门首红字高牌为记。”包装纸的右上方另有一略小的长方形版刻墨印, 上下均为云纹, 两侧为二方连续梅花纹, 内部印文2行, 每行10字, 共20字:“主顾, 收买银朱, 请认元日;祖铺, 内外图书, 印号为记。”这部分文字表明:请主顾们注意, 本店为祖传老字号, 内外图书, 均以有印号为标记。其正中一枚为一完整花篮形图案, 即为该产品商标, 它开创了中国以植物形象为商标之先河。该产品的“印号”即左下方的“父业子传”, 右上方墨印正中的一枚编钟纹饰的“口源”朱印可能为店号, 左上方墨印文字钤有朱印三枚。这可能是现今发现的世界最早的防伪标志与防伪技术。
三、明朝至清中期标识:日趋完善、取意吉祥
我国农业的发达、手工业和商业的日趋繁荣, 使城市经济蓬勃发展, 明朝前期日渐拓展的“海上丝绸之路”也更为畅通。这些都促进了商品经济向前发展, 从而相应地提高了商标的实用价值。纵观历史不难看出, 中国古代的工商业者为了创立自己的商标、维护自己的商业声誉和经济利益, 不仅很早就开始使用商标, 而且由混沌至明晰, 由不自觉到自觉, 不断探索、实践, 代代有创新、发展, 终使商标的应用逐渐臻于完善, 在人类知识产权史上当仁不让地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江苏扬州谢馥春香粉老店创立于道光十年, 主营香粉头油, 质优价廉, 被别家仿冒, 造成市场份额丢失, 声誉被损, 店主于是置竹筒5只于柜台上, 名为“五桶为记” (见图5) 后来, 店主又在店堂内用金字书写“本店城内仅此一家, 此外并无分铺, 请认清辕门谢馥春老铺, 五桶为记, 庶不致误。”告白张贴在店铺十分醒目的地方, 以引起顾客注意。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乾刚坤柔, 分别代表男女、龙凤两种性别和祥瑞, 此店主以五个竹筒为标识, 应是取谐音“梧桐”, 意为“家有梧桐树引得凤凰来”, 含蓄雅致, 言简意赅, 韵味悠长, 也极大满足了女性群体的消费者的心理, 从商标标识的设计角度来讲符合视觉传达设计的消费者心理, 可谓经典之作, 神来之笔。
明代到清朝鸦片战争之前, 中国的农耕文明在盛唐繁宋的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物产的充盈、在世界经济界显赫的地位, 带动着产品走到了“世界名牌”的高度, 陶瓷、纺织、化妆、食品、药品诸多行业的名牌产品更加注重商标标识设计, 是中国古代商品发展和商标标识设计艺术的鼎盛时期, 功能性产品市场进行比较明确地划分。例如, 明朝宣德年间北方开始形成“景泰蓝”珐琅制品、“内联升”布鞋、“六必居”酱菜、“同仁堂”药品;到嘉靖、万历年间以松江府、苏州府、杭州府为代表的江南地区却逐渐产生出“顾绣”绣品、“尤墩”土布暑袜、“张小泉”剪刀等价廉物美, 与老百姓生活更加密切相关的名牌特色产品。
近代, 在中国数千年农耕文化、小农经济的巅峰时期, 中国传统制造业更是迎来了“最后的辉煌”清乾隆年间江苏松江府出产的“丁娘子飞花棉布”、“眉织”棉布, 都是当时“声闻大江南北, 货走运河东西”的知名品牌。
综上所述, 中国古代标识自发产生, 并不断完善。起初并不具备现代商标的特征, 只是产品一些属性的特征说明。随着商品经济发展逐步成为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商标。这一时间段中国受外来文化影响较小, 标识的特征鲜明, 从视觉设计角度看可以视为商标的雏形。
参考文献
[1]、左旭初.中国商标史话[M].百花文艺出版社, 2002.
[2]、张炳杰.商标意识初探[J].经济问题, 1991 (10) .
[3]、西贝.商标的发展史[J].中国市场, 1996 (1) .
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 篇7
对于绿色建筑符合性评价、绿色建筑设计评价和绿色建筑评价的条件,审核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第一细胞商业街2号楼为生态城第一个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的建筑单体,在绿色星级申报工作中档案资料的准备、管理工作是一项重要的环节,为绿色建筑评定工作奠定了基础。
1 商业街2号楼项目绿色建筑设计标识三星级评审要点
1)节地与室外环境:商业街项目原为盐碱地,场地内土壤氡含量及土壤污染程度均满足国家相关标准;夜景照明不采用大功率投射灯光,利用建筑内部透射光和局部装点氛围灯光。对周边道路机动车尾气和地面扬尘采用种树的道路洒水达到净化空气目的。
2)节能与能源利用:该项目采暖空调与空调系统采用溴化锂高效直燃机组,建筑外窗部分不小于外窗总面积的30%,玻璃幕墙的可开启部分不小于幕墙面积的15%;各种电器均选用节能产品,电梯及自动扶梯采用具有节能拖动及节能控制方式的设备;能源系统采用能耗单独分项计量的设施和能耗监测系统;2号办公楼有太阳能热水系统,利用项目西北侧的空地铺设地源热泵管道,在地下车库内设有地源热泵机房,整个项目由太阳能和地源热泵提供的可再生能源占整个项目的总能耗的比例大于5%。
3)节水与水资源利用:该项目给水系统采用市政管网压力供水和局部加压供水相结合系统,排水采用单立管排水系统,伸顶通气方式,在地下室废水由集水坑收集,设潜水泵压力排水;卫生间污水经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满足标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建筑内的卫生器具均选用节水型器具,室外绿化采用中水微灌系统浇灌,可提高用水的使用效率。
4)节材与材料资源利用:本项目结构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基本采用轻质成品隔断墙,最大限度的减少建成后装修对建筑物的拆改量。
5)室内环境质量:本项目采用集中空调系统,其室内房间的温度、湿度、风速等参数均符合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外墙外保温系统能够保证建筑物内部与表面无结露、发霉现象。室内建筑材料、室内背景噪声均满足国标要求;室内空调末端选用恒温一体化控制器。
6)运营管理:卫生间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在建筑投入使用无超标废水、废弃排除;设有室内垃圾投放和收集系统;办公、商业用电、水、气、热实行分类计量,便于日后运营管理。
2 申报绿色建筑设计标识所需的证明材料
1)项目前期相关资料:土地使用证;立项批复文件;规划许可证;施工许可证;建设单位简介;建设单位法人证书;开发资质证明;银行出具的固定资产、年产值、负债证明材料;设计单位资质证书;设计实例介绍;废弃场地利用资料;现浇混凝土全部采用预拌混凝土的相关证明;材料用量比例计算书;工程预算资料清单;装饰性构件造价计算书。
2)项目规划设计相关资料:规划图纸;环评报告书;场址检测报告或项目立项书。
3)项目建筑、结构专业相关资料:场地地形图;建筑专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结构施工图;建筑效果图;项目所在地交通地图;土建与装修一体化设计施工证明材料或避免重复装修的证明材料;结构设计资料;幕墙设计施工文件。
4)项目景观专业相关资料:景观设计施工图纸和说明;种植施工图;苗木表;场地铺装图;屋顶(或)和垂直绿化设计施工图纸。
5)项目暖通专业相关资料:暖通施工图纸、设计说明;节能计算书、暖通设计施工图纸、文件;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热水、太阳能光伏设计文件。
6)项目给排水专业相关资料: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包含设置防止管网漏损措施的设计说明);给排水管网防漏损相关产品、节水器具产品说明;给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
7)项目电气专业相关资料:照明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分项计量图纸;电气施工图纸及设计说明;室内空气质量监控系统设计文件。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所需材料主要在方案设计阶段提交申请,在设计完成后进行。建设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应该贯穿于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在工程建设初期,应该进行相关文件资料的收集、整理工作,在签订相关合同、协议说明时对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移交提出明细要求,明确档案资料的份数要求,以便资料在后续管理、使用上达到要求。各专业设计文件由设计单位提供并符合编制深度要求,在施工图设计过程中需经过施工图审查单位审查图纸,经图审合格后的建筑、结构、电气、暖通、给排水、概预算六个专业图纸方可发放使用。
在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技术资料的档案管理工作至关重要。项目建设过程中,各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和现场管理人员是资料归档工作的第一责任人,必须按照相关要求将工作过程中所形成的重要归档文件资料进行收集、整理、编号、归档等。在建工程的档案归档工作一般是由文件材料产生的单位或部门负责收集,施工的总包单位有责任汇总各分包单位所提交的工程技术资料的归档工作,工程项目各参建方的技术负责人应对其所提供的归档资料中的过程部分内容、质量负责。施工资料是施工过程的记录,是每一个工序、分项、分部工程的实体质量合格文件,监理单位的专业监理工程师对工程的验收就是在审核施工资料的基础上,对工程实体进行检查,以验证施工资料的真实性,所以对施工单位提交的归档施工资料的监理也是监理工程师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对其履行审核、签字手续。整个工程项目从立项到竣工备案移交的全部过程中,勘察、设计、监理、各参加施工单位应积极组织并配合建设单位或档案业务主管部门,明确本单位相关部门或档案管理人员的归档责任,切实做好工作职责范围内的科技工程档案的收集、整理、归档和保管工作,共同抓好工程档案管理工作,顺利完成工程移交等工作。
中新天津生态城南部片区第一细胞商业街2号楼在通过工程竣工验收后并且投入运营在一年以上,未曾发生过重大的安全质量事故,未有拖欠农民工工资及工程款的不良记录,提供真实、完整、有效的申报资料,填写绿色建筑设计标识申报书,并提供工程立项批复件,申报建设单位的相关资质证书,工程建设时期使用的材料、设备产品的合格证书、相关检测报告等申报证明材料,及规划、设计、施工、验收和运营管理等强制性条件的相关文件资料。申报绿色建筑评价时,需要考察建筑的整个寿命周期,其中包括规划、设计、勘察、施工和运营管理等多方单位共同参与,在建筑施工过程的不同阶段及不同方面的目标均有不同的档案整理要求。制定目标、明确责任、进行过程控制,并最终形成申报所需材料。绿色建筑评价机构根据申报的档案资料进行分析,并结合现场勘查情况,提出评价报告。
参考文献
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 篇8
早在2006年,原建设部就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标准》(GB/T 50378-2006)。2007年8月,原建设部又出台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试行)》(2007.8)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建科[2007]206号,以下简称《管理办法》),开始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绿色建筑评价体系。根据《管理办法》,原建设部负责指导和管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制定管理办法,监督实施,公示、审定、公布通过的项目,并颁发证书和标志;委托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具体组织实施等日常管理工作。
为进一步加强和规范绿色建筑评价工作,引导绿色建筑健康发展,2008年4月,由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与绿色建筑专委会共同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绿建办”),设在建设部科技发展促进中心,成员单位包括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深圳建筑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同济大学等。绿建办主要负责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管理工作,受理三星级绿色建筑的评价标识,指导一、二星级绿色建筑评价标识活动。
绿建办成立后,于2008年4月到7月组织了2008年度第一批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项目申报、评审和公示,共有6个项目获得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
通过总结第一次评价工作,绿建办修订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组织编制了《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补充说明(规划设计部分)》,制定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使用规定》,成立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专家委员会、并进一步完善了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的申报评价程序。
《实施细则》明确将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为“绿色建筑设计评价标识”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分别用于对处于规划设计阶段和运行使用阶段的住宅建筑和公共建筑,有效期分别为2年和3年。
近期,将按新制定的程序和要求开始继续受理规划设计阶段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申请。申请应由业主单位或房地产开发单位提出,鼓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和物业管理等相关单位共同参与申报;申请项目应当完成施工图设计并通过施工图审查,符合国家基本建设程序和管理规定,以及相关的技术标准规范。
建筑防火设计性能化的概述 篇9
关键词:防火设计;性能化;新理念
中图分类号:TU2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4) 16-0000-01
自1980年起,世界各国相继开展了性能化防火设计的理论研究与实践,并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展。目前,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已经成为国际火灾科学和火灾安全工程学的前沿课题之一。
所谓性能化防火设计,是建立在消防安全工程学基础上的一种新的建筑防火设计方法,是针对特定建筑对象确立消防安全目标,提出消防安全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采用被广泛认可或验证为可靠的分析工具和方法。它是传统消防设计方法的一种替代办法,描述能够达到某种规定性能水平的设计。
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就是应用消防安全工程学的原理和方法进行的建筑防火设计。建筑物性能化防火设计主要利用消防工程学的手段,量化火灾危险性、火灾危害性和可能发生的火灾,并分析评价为将火灾造成的后果限定在预定的规模和危害所必须采取的经济有效的消防安全措施。与传统设计方法相比,其特点在于能根据具体建筑的火灾发展特性来决定其消防需要。
一、性能化设计步骤
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的基本步骤:第一,确定性能化防火设计的工程范围与内容。如了解工程各方面的信息:建筑的特征,使用功能等;对建筑的工艺特征做专门的研究:非同一般的作业区、危险物品的使用或储存区等;了解使用者特征:年龄、智力、是否睡觉、体能状态等因素;第二,确定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功能目标和性能目标。功能目标是设计总目标的基础,它把总目标提炼为能够用工程语言进行量化的数值,指出了一个建筑物怎样才能达到总体目标中所要求的社会期望的安全目标。性能目标及性能要求,是性能水平的表述,建筑材料、建筑构件以及建筑方法等通过满足性能水平的要求,从而达到消防安全总体目标和功能目标;第三,将定性的消防安全目标转化为定量的性能化判据。基本判据:(1)生命安全判据。烟气层的高度下限、温度上限、毒性气体的浓度上限、透过能见度下限;人員从建筑内最不利位置疏散到安全地点所需时间等;(2)结构安全判据。对建筑结构安全起至关重要作用的重点构件的承温上限、耐火极限等;(3)环境安全判据。烟气的浓度上限、腐蚀性燃烧生成物的浓度上限等。第四,确定火灾场景。火灾场景是对某特定火灾从引燃或者从设定的燃烧到火灾增长到最高峰以及火灾所造成的破坏的描述。在建立火灾场景时,应考虑的因素包括:建筑的平面布局;火灾荷载及分布状态;火灾可能发生的位置;室内人员的分布与状态等;第五,建立设计火灾“热释放速率-时间”变化曲线。综合考虑火灾场景中各种客观因素,确定火灾载荷、火灾规模的大小和增长趋势、以及发生轰燃的可能性;第六,提出和评估设计方案。在评估过程中,许多消防安全措施的评估都是依据设计火灾曲线和设计目标进行的。在评估不同的方案时,清楚地了解该方案是否达到了设计目标是很重要的。其中,在性能化设计评估过程中一些基本因素通常需要被考虑,如起火和发展;火灾探测和灭火;通知居住者和组织安全疏散;消防部门的接警和现场救助等;第七,编制报告和说明。分析和设计报告是性能化设计能否被批准的关键因素。该报告需要概括分析和设计过程的全部步骤,并且报告分析和设计结果所提出的格式和方式都要符合审查机构和建筑业主的要求。
二、性能化设计现状
从总体看,性能化设计是一个发展的方向,但就目前的技术支撑条件看,也存在一些问题。首先,社会各界对它的接受程度不一;另外,与“处方式”设计相比,性能化分析和设计过程难度较大,增加工程设计的人力投入,带来了较高的设计成本。目前使用性能化方法更存在一些技术问题:如性能判断标准不一致;对火灾中人员的行为假设的成分过多或预测性火灾模型中存在未得到很好证明或者没有广泛理解的局限性;设计过程常常要求专业人员在超出他们专业之外的领域工作等。但是,由于性能化消防安全设计的目的是以最经济、有效的方法将火灾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其设计方法具有灵活性和科学性,比传统“处方式”消防设计具有的优点。因此,目前这种设计已成为世界各国建筑消防设计不可抗拒的潮流。
性能化防火设计与处方式设计的基本思路存在很大的差别,要使广大建筑防火设计人员、建审人员、消防安全检查人员熟悉并愿意采用这一新的体系,需要大力加强对各方面的有关技术人员的教育和培训。为此,可以由政府的消防主管部门牵头,充分发挥有关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力量,分期、分批地对有关技术人员进行教育和培训。例如,可以在一些大学中开设包括火灾动力学、火灾安全工程学、建筑防火设计、火灾风险分析、人在火灾中的行为、结构耐火设计等内容的课程。这样既满足了当前推行性能化防火设计方法的需要,也为今后制定性能化设计规范并全面开展这项全新的工作提供了技术力量。
三、结束语
总之,开展性能化防火设计及制定相应的规范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目前仍有大量的基础工作需要我们去做,希望能够通过进一步理顺有关管理体制,及时解决该方法在应用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以使性能化防火设计工作尽快得到发展,并使其在改善我国建筑物的火灾安全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张彤.高层宾馆安全疏散的性能化设计[J].消防技术与产品信息,2003(09).
[2]刘卿.居民住宅消防管理体系研究[J].消防科学与技术,1998(11).
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 篇10
下面再来谈谈光伏发电, 节能建筑优先利用清洁能源是节能建筑的一项基本指标, 利用光能发电是人类一个美好的愿望,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国家的大力扶持和倡导, 光伏发电的应用正在日益推广, 作为一项有着美好前景的应用技术, 其正在不断完善。但现阶段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 就此扩大推广, 从技术上和实际使用效果上还未到时机。首先看一组数据, 中国的光伏电池组产量2011年为21.157GWp, 占世界产量约56.16%。众所周知, 多晶硅的生产是一个高能耗和高污染的产业, 这也就意味着一半的高污染物质留在了国内的生产企业所在地区, 如果生产工艺和环保回收技术没有提高的话, 以消耗大量能源和危害自然环境为代价来换取的节能, 是与节能环保本身背道而驰的, 这是其一。其二, 现阶段的光伏发电在民用建筑中的应用多为利用建筑屋面及墙体安装光伏发电板, 受安装条件的限制, 安装容量相对较小, 容易造成产能小, 并网效益低, 加之日后的维护成本, 实际上社会示范效益要大于其本身经济效益;再有就是由于其本身的技术特点, 需要即发即用。但是在民用时, 白天大多为用电低谷期, 尤其是居民住宅小区。利用光伏发电主要是为在白天还需要连续供电的设备供电, 现阶段较为普遍的做法是为地下车库照明负荷提供供电电源。在绿标的4.2.4条和4.2.7条中规定, 建筑应合理并充分采用自然光照、节能光源及灯具。鉴于此, 采用光导管技术, 通过光线反射装置充分利用日光直接作为场所的照明, 是否比利用太阳光发电, 再用电驱动照明装置达到照明的目的更合理一些?光导管技术也已有多年的应用实例, 优点是整个生产安装使用过程中无明显的污染, 在使用过程中也无能耗, 缺点与光伏发电一样, 要依赖自然光, 安装受建筑型式限制。笔者认为与其利用光伏发电, 光导管照明技术更值得推广应用。
关于太阳能的利用, 作为民用建筑更应该考虑充分利用自然光照来减少人工照明的电能消耗, 发展节能照明光源是符合实际需求的做法。LED作为新的节能光源近年来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正在日益推广普及。LED的特点非常明显, 寿命长、光效高、无辐射、低功耗。LED的光谱几乎全部集中于可见光频段, 其发光效率可达80%~90%。LED灯在工程上的应用最早选择了路灯照明替代传统光源, 但作为路灯照明, 因安装环境其对光源的运行条件要求更为苛刻, LED光源在早期有一些尚未解决的技术缺点, 比如散热、光衰、光照的舒适性 (色温偏高) 等问题。由于在内地推广的较早, 已有许多失败的案例, 可说明LED路灯照明这一技术还不成熟和完善。在近两年新疆部分地区也有一些规模的LED路灯的应用, 但新疆的气候条件更为恶劣, 风沙大、早晚温差大、低温严寒对LED路灯的应用更为不利。所以LED路灯的推广应结合产品技术的发展逐步应用。但在现阶段室内环境LED照明灯具的技术条件非常适用, 已经生产出了多种类型且成熟的光源产品, 可直接替代原灯具上的照明光源。并且常规规格有5000k和3000k色温的产品可满足不同照明场所的应用要求。在经济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可优先加以推广应用。
《绿色建筑评价标准》从设计角度来讲对建筑、规划、暖通、给排水、电气各专业给出了相应的要求。电气主要从照明方面在公共场所推广使用节能型光源和灯具, 加强用电计量迫使使用者从节约运营成本的方面考虑来达到节约照明用电的目的。为达到节约照明用电的目的, 首先从项目规划抓起, 严格控制项目的容积率, 在建筑规划方案设计阶段中控制建筑的日照分析, 使建筑功能房间充分利用日照自然采光, 从而缩短利用人工照明的时间节约电能。另外根据《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 50034-2004的功率密度值要求的场所, 拓宽《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的适用范围, 但在学校、医院等评价标准未涉及的场所, 该标准都给出了相应的设计要求, 因涉及的公共建筑更广泛, 应借鉴《建筑照明设计标准》的要求内容来控制电气专业的照明设计。
综上所述, 绿色建筑的含义涉及面非常广, 有待研究和拓展的空间很多, 对于新的节能技术应通过不断实践来完善, 本着实用、适用的原则加以利用。《绿色建筑评价标准》在现阶段给出了六类评价指标, 归结起来涉及节能、环保、再生利用、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协调。通过绿色建筑标识评价标准的学习和参加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评审工作, 笔者对绿色建筑概念的理解为是人与自然完美和谐的具体体现。使人类的活动功能空间充分利用自然条件, 使建筑作为自然循环系统中的一个有机体, 融入自然的运行体系, 使人类的生活更舒适与自然更和谐。
摘要:随着《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的制定和试行工作的推广, 对现今的建设环境走向节能、环保提出了明确要求, 使之更具有可操作性和指导意义。此文通过对标准的学习理解并结合本专业以往在这方面的工作经验谈些笔者的看法和建议。
关键词:绿色建筑,能源综合利用,建筑节能
参考文献
[1]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评价技术细则》[S].
【古代建筑的防火标识】推荐阅读:
描写古代建筑的诗句09-04
绿色建筑设计标识08-12
建筑钢结构的防火处理08-08
建筑工程防火审核具备的资料06-25
古代宫殿建筑05-11
建筑防火监督09-30
古代欧洲建筑风格07-30
中国古代建筑欣赏10-12
中国古代建筑史06-16
中国古代建筑特色论文0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