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企业管理

2024-09-09

国内企业管理(共12篇)

国内企业管理 篇1

摘要:经济一体化使当代世界成为了品牌竞争的时代, 企业要获得大的市场份额需不断进行企业品牌管理造就优质品牌。然而,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我国企业品牌暴露明显劣势。本文分析品牌管理作用, 发现国内企业品牌管理存在问题从而提出相应建议。

关键词:品牌,国内企业,品牌管理

一、引言

自中国加入WTO后, 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提升。“品牌”成为市场中较热门的词汇, 消费者在购买产品时追求品牌。市场上具有优质品牌的企业占据了大量市场份额, 因此, 品牌管理对于企业的发展意义重大。

然而, 国外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后, 国内企业产品市场份额不断减少。因为即使国内企业不缺少关于企业管理的知识, 但由于对品牌管理的认识或者实施措施不到位使对于国内品牌的大量投入付之东流。

二、品牌管理

1. 品牌管理定义

品牌管理是管理者为培育品牌资产而展开的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规划传播提升和评估等一系列战略决策和策略执行活动。本文对于品牌管理的理解是:企业将品牌视为企业的隐性资本与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点所在, 企业通过对品牌的创建与运营, 挖掘企业品牌本身所具有的巨大效应和价值, 从而提升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企业核心价值。

2. 品牌管理的作用

(1) 品牌管理是企业总体战略的重要内容。目前, 消费者追求名牌产品, 使得品牌产品不断增加, 顾客对品牌的追求造就了一个个成功的企业。事实证明, 在企业发展初期便将品牌发展以及品牌管理计划作为企业总体战略一部分的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能够快速成长。

(2) 品牌管理有助于提高企业知名度。品牌作为企业的隐性资源, 在进行品牌设计时便融入企业特色、企业文化等凸显企业自身的其他元素, 品牌成为企业在经济社会中的代言。因而, 企业在进行品牌管理过程中向社会、市场展现品牌质量、特色的同时也是在宣传企业的服务及企业文化。

(3) 品牌管理可以提高企业竞争优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国内企业近几年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企业若要能在竞争中站得住脚则需进行品牌管理, 寻找正确的品牌定位, 以优质的品牌进入细分市场从而提高企业的竞争优势。

三、国内企业品牌管理存在的问题

1. 缺乏对品牌管理的认识

(1) 忽视品牌管理。目前, 国内很多企业由于受计划经济的影响, 仍存在“酒香不怕巷子深”的观念。将企业财力、人力等较多投入到企业生产经营中, 忽视对于企业品牌的管理, 也放弃了品牌这一竞争手段, 因此未获得品牌这一资产所带来的收益。

(2) 过分注重外在表现。许多企业对于品牌管理认识存在偏差:认为品牌形象建设是一味的广告宣传, 企业将大量精力与资金投放至各种版本的广告中, 试图通过广告的狂轰滥炸来获得顾客的关注。然而, 品牌的实质却是为顾客所获得的利益。

品牌核心价值是企业品牌竞争力的根源, 在核心价值基础上进行适度的广告宣传会使得企业品牌具有一定的可信度。

2. 品牌策略的运用存在问题

(1) 品牌定位存在问题。品牌定位是通过在产品本身、服务、情感诉求等各方面的设计, 力图使企业在顾客心中占据一个独特的地位。目前, 部分企业品牌定位模糊, 不能明晰目标客户或者是该品牌所处级别与层次, 导致消费者不易区分企业品牌, 不利于企业品牌发展与竞争力的增强。

(2) 品牌过度延伸。当企业某品牌具有一定知名度时, 若将该品牌运用至新产品的推出, 可有效降低产品进入市场的成本与难度。但是, 若过度延伸则会损害原品牌。

我国企业在一个品牌做成功后, 便毫无顾忌的将其进行延伸至其他相关甚至毫无关系的行业, 不仅没有推动新产品的销售而且损害了成功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原有形象。

3. 忽视品牌文化培养

品牌与企业商品的销售以及企业的发展壮大息息相关, 企业通过内部员工品牌文化的培养来传递品牌是一个很好的品牌管理途径。

产品品牌管理是为满足顾客需求从而实现企业销售水平增长, 实现企业销售目标。因此, 品牌塑造被认为是营销部门的工作, 与其他部门的员工无关, 较多企业缺乏对企业全体员工进行“以顾客为核心”的品牌文化教育使得各个部门各自为政, 不能形成统一的力量, 不利于企业品牌管理与发展。

4. 品牌管理组织机构不合理

我国许多企业未制定专门的品牌管理机制、设定品牌管理人才。品牌管理绝大部分由广告经理或者是销售经理等承担。然而广告经理的目标是通过广告的设计、创新及执行等使企业宣传达到一定效应、销售经理则为实现企业年度销售目标开展销售活动, 从而忽略对于品牌战略的实施及执行。

四、国内企业品牌管理相关建议

1. 提高品牌意识

(1) 提高品牌标识管理意识。在产品多样化的环境下, 消费者对某品牌的认识首先来自于其产品外在表现以及通过品牌标号加深对品牌印象, 这是消费者了解品牌的初步途径。

因此, 企业进行品牌设计 (名称、标识) 时要刻意体现企业文化与企业精神;企业标识需要能代表产品品牌特色, 做到品牌外在表现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 应注重企业品牌名称以及标识管理。随着社会发展, 企业应定期调查市场对于本企业品牌的评价并有针对性的进行标识创新、更改, 使之能适应市场经济与顾客需求。

(2) 提高品牌保护意识。品牌是企业的一项无形资产, 其最明显的表现方式是商标。商标在媒体及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频率最高, 它是品牌的代表。

我国企业知识产权意识相对淡薄, 品牌流失现象严重。目前, 许多品牌商标国内企业一直在用, 却被外企抢先注册, 因而企业须花高价钱买回本属于自己的品牌, 致使企业资产的流失。

国内企业要加强品牌的保护, 提高品牌保护意识。

2. 功能价值管理

(1) 合理定位品牌。品牌定位是企业推广品牌的前提, 决定企业在顾客心中的地位与形象。企业定位要突出品牌鲜明的特色、定位清晰。企业可从产品功能、特点出发, 以利益、价值为导向进行品牌定位。无论选取哪一标准, 企业品牌定位需:定位清晰, 不可模糊, 易于辨别。

例如众所周知的宝洁三大洗发水品牌———海飞丝、飘柔、潘婷其去屑、柔顺及修复受损都是产品特色。

(2) 提高产品核心价值。产品质量、性价比是顾客对于企业的一项重要要求, 提高顾客对于产品质量、服务水平的满意度是品牌推广及获得认可的基础。因此, 企业应注重生产技术水平的提高、提高产品质量, 在此基础上针对性地实现产品品种及功能创新, 确保顾客获得企业品牌所带来的核心价值;同时提供完美售后亦会实现客户价值最大化。

(3) 品牌适度延伸。将成功品牌运用在新产品推广中可以有效减少推出成本, 提高新产品进入市场的成功率。但品牌延伸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新产品须与原品牌产品具有一定的相关度, 产品相关性越大, 利用原品牌延伸成功率越大。②产品延伸前, 分析新产品市场定位与原品牌产品定位、目标客户群体差别。若两种产品市场定位层次差异较大, 则进行品牌延伸可能损害原品牌产品客户群相关利益, 引起客户不满。

3. 设置品牌经理

目前, 我国普遍使用的品牌管理组织形式有:职能经理制与品牌经理制。

职能经理制是在企业组织协调下, 品牌管理由各职能部门承担, 其在各自权责范围内行使权力、承担义务。品牌经理则把握品牌运营全过程, 对品牌运营过程中的各项活动负责处理。

若企业品牌较少, 职能经理制可以胜任。但是目前, 企业内品牌数目居多, 职能负责制使企业各部门间协调难度增加。而设置品牌经理, 加深对品牌精神、特色了解;并有更深入的探讨, 使产品在整个运营过程中受到关注, 发挥品牌资产的最大效应。

4. 品牌资产管理

(1) 塑造企业形象。①企业以合适的广告形式建立企业形象。广告内容要契合实际不得脱离实际情况。②关注社会热点问题, 开展公益活动。在社会生活中, 各种热门话题经常出现, 企业应适时关注并采取行动;开展公益活动, 树立慈善企业的良好形象。③在品牌宣传中, 注重品牌的宣传档次, 若品牌每次出现的场合具有国际性或者权威性, 这会塑造企业品牌:高端、大气的形象。满足顾客购买企业产品提高自身地位的心理需求。

(2) 顾客关系管理。“顾客是上帝”, 企业应充分认识这一点。注重提高对全体顾客的服务水平, 满足需求, 维持关系。同时企业应特别注意对待最具有价值的客户:例如保留一些非销售的产品和服务, 将该种产品、服务的享受权利交给对企业最具有价值的顾客;另外, 价格折扣、优先采购等措施也是对于特殊顾客的特别对待, 提高顾客对于企业品牌的忠诚度。

5. 品牌生态管理

品牌生态管理是对整个品牌生态系统的管理。其除了构造内部品牌系统的战略外, 还要通过精心地组建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的品牌群来创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因此, 企业进行品牌管理思想建设及开展具体活动时, 要注意企业整体协同发展, 开发品牌群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与企业产品开发能力。

企业把握品牌推广过程中所有环节是品牌生态管理的另外角度理解。一个品牌要顺利推入市场一系列利益相关者配合。因此, 企业关注生产经营同时应投入更多精力与这些利益相关者进行沟通、传递品牌的概念与精髓, 其中包括对企业员工品牌文化的培养、顾客竞争能力的提高等。

参考文献

[1]李萌.浅谈中国品牌管理的问题与对策[J].经营管理, 2012, 111.

[2]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 :288.

[3]吴健安.市场营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4) :301-302.

[4]张锐.品牌生态管理研究[C].重庆:重庆大学, 2003, 46-47.

国内企业管理 篇2

以传统文化伦理为基石和渊源,具有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特殊的分配方式、特殊的领导模式、特殊的人际关系等等)

一、国内企业文化的大致分类(中国企业文化动物性格)

在我国的企业文化特征的分类上,从企业关注对象、企业管理风格两方面将常青企业文化分为四类:象文化(人本型企业文化,以万科集团为代表)、狼文化(活力型企业文化,以华为为代表)、鹰文化(市场型企业文化,以联想为代表)和羚羊文化(稳健型企业文化,以海尔为代表)。

1、象文化(人本型企业文化,以万科集团为代表)

万科的综合评分最高。它的创始人王石有着很好的企业威望和社会尊敬度。但对于王石来说,他和万科的文化魅力不在于“个人崇拜”的无以复加,而是公司始终倡导了一种理想主义的价值观与社会责任。同时,万科推出了“培养专业经理阶层,鼓励优秀人才为企业长期服务,提倡健康丰盛的人生和培养正确的职业操守”这样充满人本主义精神的企业人文纲领。

人才被认为是万科最重要的资源和核心竞争力。王石提出这个观念时业界还很不以为然,因为在众多房地产公司看来,土地、资金比人才更重要。但在王石看来,人才是一条理性的河流,哪里有谷地,就会向哪里汇聚。因此,万科很早就致力于成为学习型组织;成为职业经理人当家的公司;竭力打造“阳光照亮的体制”。尊重人,为优秀人才创造和谐、富有激情的工作和人生,是万科成功的首要因素。

2、狼文化(活力型企业文化,以华为为代表)

华为8年周期性大裁员宣告一种新的人力资源模式的诞生,这种激励方式产生的强烈冲击波远比华为员工频频自杀强大的多,而且很可能产生外部性——比如引导效应、模仿效应,而且有些人赞同将此模式拓展到政府体制改革中,并想象其积极意义.更多的人士对此表示担忧,这让原本就充满了忧患意识,崇尚秩序与稳定的全国人民非常焦虑,已经超出一个企业行为的范畴.按照任正非推崇的所谓狼文化而言,这种人力资源制度本身就是狼文化的具体化、制度化体现.非常吻合“秋天来了,冬天也不远了,该是抛弃老狼的时间了.”当然这仅仅是狼文化的一部分,狼为了生存竞争,狼行为的自然选择,即那些没有抛弃老狼的狼群被淘汰,而这些残暴的狼群为了小狼的食物供给充分,抛弃了老狼,完成了整个狼群的新陈代谢而生存下来.这样的狼文化曾经成就了成吉思汗,征服欧亚大陆,形成了版图无人匹敌的元帝国,任正非认为这样的狼文化同样能够成就华为,特别是在商业竞争愈加激烈,商业环境日益恶劣的条件下,华为没有别的选择,似乎也不知道别的选择.这种人力资源制度就是狼文化的必然逻辑,必然选择.但是从“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中国传统道德伦理角度看,狼文化则充满了夷狄的血腥,蛮族的原始,这里没有感恩与亲情,没有尊重与相互责任.因此也就难怪人们更喜欢的是传统文化相协调的儒商文化,狼文化毕竟与中国文化冲突太大.但是不管你喜欢与否,华为充满狼性的企业文化培育的企业竞争力之强也是有目共睹的.相行之下中国政府机构的臃肿,与公共品供应的缺乏就非常明显,假如存在机构竞争,这里的人力资源可能需要类似的调整.当然这是在承认狼文化积极意义的角度可能产生的连带效应.在现代商业竞争中,人模仿狼,优势还是非常明显的,例如也有些企业模仿美洲豹之类动物.不过从达尔文进化论看,人是通过学习、关爱、组织战胜了所有的凶猛动物,甚至目前还需要保护这些濒临绝种的大型猛兽.信奉狼文化的成吉思汗确实曾经征服过亚欧大陆,可是历史证明了那是人类文明的倒退.尽管我们可以骄傲地说,元朝是幅员最辽阔的朝代之一,而元朝也是中国历史上最短命的王朝之一.丛林原则只是在资源配置上有一定的力量,但是在资源创造上,人类更多的需要人性的光辉.人类在进化到了今天,人类的创新已经产生了大量100年前难以想象的物质与精神财富,应该不需要恢复到赤裸裸原始状态,剥掉自己一件一件文明的外衣进行血淋淋的肉搏,在这个层次上,模仿狼文化或许是一个人性的倒退.3、鹰文化(市场型企业文化,以联想为代表)联想文化是典型的目标导向。柳传志时期,以强力执行,极大地支持了以客户为中心的目标导向;以出奇制胜的创新,实现了企业绩效和市场份额的高增长。当杨元庆从柳传志手中接过“联想未来”的旗帜后,虽然联想文化在不断调整,但管理风格始终建筑在绩效导向的基础上,仍然是以做到一个目标再奔向另一个目标的扑捕动作,去获取要跳一下才够得着的高目标。联想最根本的东西没有丢——从大处看世界,对自身永不满足,不断进取。

《联想文化手册》框架和内容简介

1、历史(成长经历和管理文化变迁)

2、目标(使命、愿景、基本战略内涵)

3、价值观(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把握现在,)

4、风范(通过企业的英雄人物事迹,让大家有个活榜样)

5、行为准则(员工基本行为准则)

同样,鹰的精神——追踪目标也形成了伊利的企业风格。伊利内部一直在代代相传着一个关于狮子和羚羊赛跑的寓言:羚羊跑得慢就会被吃掉,狮子跑得慢就没吃的,这就是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于是总裁潘刚率领伊利,主动承担开拓市场、培养和引导消费者、普及牛奶及营养知识的行业排头责任,并在近年实施二三线市场下沉战略和织网战略,经过两年多大量的基础性工作,伊利在消费者中的品牌价值大大提升。

4、羚羊文化(稳健型企业文化,以海尔为代表)海尔的每一步都伴随着创新突破、追求卓越,但是它在实现创新中也强调和合,行王道而非诡道,走稳招而不走险招。当其它家电企业注重抓生产促销售时,海尔砸了冰箱,提出质量口号;当其它家电企业渠道为王,大力发展批发网络时,海尔提出“真诚到永远”,建立了全国服务体系;当某些家电企业试图行业垄断时,海尔走了多元化的路子;向海外发展,海尔选择了自创品牌而非加工制造。稳健发展在海尔文化中,就是靠执行力强作为保障,高层决策可以不走样地落实到最基层;而执行工作的效率是“迅速反应、马上行动”,“日事日毕、日清日高”。国际上成功率很低的流程再造,海尔在3万多名员工、200多亿销售收入规模的基础上,不借助咨询公司,只靠自己的力量就进行了以市场链为内容的全面流程再造,并取得了应有效果。西方管理界最近流行一句话:“战略就是实施”,因为战略制定只是少数人在短期内的事,而战略执行却是多数人长期而为之事。海尔中层干部的个体素质并不是最强的,但以张瑞敏为核心,以海尔文化为基础,就形成了一个最强的组织。

国营企业中,象文化企业比重最大,狼文化企业比重最小,民营企业恰相反;二者鹰文化企业比重和羚羊文化企业比重差别不大。各种企业文化类型并不是只有一个方面的,在突出表现某种企业文化特种的同时,往往该企业在另一种文化类型上表现出某种特质。

在象文化的企业中,国营企业象文化特征表现的更明显,并且在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中较为突出和集中,而在对人的关注上表现差异明显,民营企业也呈现出相似的特征;在狼文化的企业中,民营企业的狼文化特征体现更加充分,并且领导者的冒险性更加突出,而国营更加注重市场领先位置;在鹰文化的企业中,民营企业的鹰文化特征更加明显,并且领导者作为推动者和竞争者的角色突出,而国营企业更加注重市场份额和领导地位;在羚羊文化的企业中,民营企业的羚羊文化特征表现

明显,并在稳定性和有效性表现稍突出,而国营企业各项表现都较为均衡。

国营企业的排布表明:其细分文化类型多集中在以企业内部为中心的3/4区域内,因此,国营企业对外部不是很关注,是内部指向的。民营企业的排布表明:其细分文化类型则大多集中在以企业外部为中心的3/4区域内,因此,民营企业更注重企业外部,是市场和需求导向型的。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的几大误区

1、注重企业文化的形式,忽略企业文化的内涵。

2、将企业文化等同于企业精神,使企业文化脱离企业管理。

3、将企业文化视为传统文化在企业管理中的直接运用。

国内企业秀精品 海外企业抢市场 篇3

在6、7、8号展馆,展出的面辅料产品虽然有限,但此次展会所带来的最新的面辅料流行趋势,以及国内外面料企业的最新动态,均让展商和观众对面料市场展开了新思考。

国 内

光地企业:研发铸就企业实力

在此次面料展上,以绍兴鼎记印染有限公司、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福建省长乐市星辉针织有限公司为代表的一批在光地上进行面料展示的参展商,凭借着较为响亮的企业名号和雄厚的企业实力,吸引了不少国内外买家前来洽谈。

在鼎记展位前,记者刚同销售部经理陆泽兵进行交谈,就被前来的买家打断了对话。“这种布料我现在可以买走吗?”“不好意思,这是我们的样品,在展会上是不卖的,如果您想要这种面料,留个联系方式,等展会结束咱们可以联系具体事宜。”“那这种面料大概价钱多少?”“您手上拿的这个20元/米,不同的面料价格不同。”

如此的对话,仅仅是采访过程中的一小段。陆泽兵告诉记者,在展会的几天里,已经有诸多的买家打算在接下来的日子里同鼎记进行面料上的合作,相关情况也已经被鼎记的展会工作人员一一记录了下来。

“从展会情况来看,还是不错的。但不得不承认的是,今年面料市场大的行情不好,下游订单有所减少。对于市场的疲软,我们采取的应对措施也很简单,就是不断地开发具有竞争力的新品,本次展会我们就带来50多个新品种。现在鼎记的设计团队加研发团队,共50多人,可以做数码印花、棉、涤纶、丝绸、锦纶等多种产品。”

同样对研发上心的还有浙江红绿蓝纺织印染有限公司,在其光地展位上,琳琅满目的展品令人目不暇接,不仅仅是颜色,其数码印花产品质感好、垂感佳、透色度强等特点也是吸引众多观众前来洽谈的原因。

福建省长乐市星辉针织有限公司作为在福建小有名气的企业,如今已在广州市设有自己的展厅和生产部门,在福建长乐还有自己的加工工厂。“这种营销和生产方式,使得我们的业务开展起来很灵活,而且,我们的蕾丝、网布、针织里布等质量都很好,档次做得比较高。所以,星辉针织能获得10%~20%的利润也就不是什么难事。”工作人员郑国龙介绍道。

标摊企业:小企业也有大市场

在此次深圳面辅料展的国内展商部分,盛泽展团在展馆的集体亮相,成为了展会现场的一道亮丽风景。在对盛泽展团参展企业的采访过程中,展商们多次提及盛泽当地配套设施的完整性以及企业对于市场的重视,这些均令记者印象深刻。

吴江市好得利纺织有限公司业务一部的王中胜,在其展位中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他告诉记者,此次的深圳面辅料展,是好得利第三次参加,这次,他们带来了韩国面料系列、乱麻系列以及时尚印花系列。

“好得利的主要产品远不止这些,雪纺、乱麻、缎面类女装面料我们都可以做。从市场情况来看,我们现在内销比例为30%,出口占到70%。在出口方面,主要通过贸易公司把产品销往欧美市场,面料也主要用于品牌企业的生产。从整个市场行情来看,今年面料市场不如往年,但从展会效果来说,今年要好于去年。我们也希望可以借助展会的东风,接触到更多有合作意向的国内外企业。”

在盛泽展团的另一家参展企业,记者拿到了一张印有“联创仿真丝产品超市经理李强”的名片,并同他进行了交流。李强告诉记者,其实他们的企业是吴江联创纺织贸易部,之所以在名片上印有“产品超市”,是希望可以告诉他人,联创是一家专业生产涤纶仿真丝和仿麻产品的企业,而且企业可以提供如超市一般的购物感受。

“在我们盛泽,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良好的产业基础和产业配套,造就了盛泽的众多企业成为了多面手。我们看重的是市场,只要市场有需要,任何困难我们都会想办法攻克。联创的产品主要做国内市场,出口部分则交给贸易商来做。在细分方面,国内市场的产品主要用于服装,海外市场则主要用于沙发布。” 李强说。

同属展团的还有吴江市晨龙新升纺织品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员工人数有250多名,其中外贸和专业技术人员就达20多人。在本次展会上,他们带来了防寒服、降落伞、运动面料等多个系列的产品。

晨龙新升的工作人员周堵彬告诉记者,在市场为王的情况下,企业也在努力地用产品品质开拓市场。“我们有专门负责海外市场的部门,也有专门人员负责国内客服的洽谈和维护。对于本次的深圳面辅料展,我的感受是,虽然比上海面辅料展规模要小,但既安静又舒适,是个开拓市场的好地方”。

海 外

韩国展团:韩国面料带来新流行

近年来,日韩在服饰、数码等多个领域成为了亚洲人眼中的时尚代表、潮流向导。在面料这个专业领域,以日韩为代表的一批企业,也堪称行业先锋。在此次深圳面辅料展上,韩国展团就向行业内外展现了其毋庸置疑的实力。

6号馆,在韩国的Red Textile企业展位前,前来咨询和观看的人络绎不绝,仔细看去,五颜六色的蕾丝产品确实是非常吸引人。来自韩国首尔的朴虹玲作为企业代表,在展位上更是忙得不可开交。在工作空隙,她向记者谈起了企业的相关情况。

据她介绍,这已经是他们第四次来深圳参加面辅料展了,前几年,产品主要以化纤类为主,而今年则是以蕾丝系列为主,这种调整也是为了适应中国客户对产品与时俱进的具体要求。“我们的产品主要销往中国市场,也会向美国和澳洲销售一部分。在中国市场,我们的客户主要集中在珠三角,如香港、澳门、广州、深圳这样的城市。”朴虹玲向记者介绍道。

nlc202309041125

她坦言,现在全球的经济情况并不好,而中国和韩国市场也多少受到波及。“受大环境影响,公司的订单量有所减少,但以售出面料的数量来看却与去年基本持平。在价格方面,我们新开发的蕾丝产品售价在15~20美金/码,普通的蕾丝也要3~6美金/码”。

对于韩国的另一家面料品牌Hyochang Corporation来说,第一次来深圳参展,对中国市场的需求还并不明晰,实属探路之旅。不过,其中国分公司——晓昌(上海)贸易有限公司的经理助理彭珍妮还是津津乐道地向记者介绍起了其参展产品的一些情况。

“企业的产品优势是丝绒面料,韩国的丝绒面料现在已经可以做花色了,但中国大部分企业还只是能做素色,这是我们的优势所在。在价格方面,这些丝绒面料最低要卖到20~30人民币/码,而且这个价钱是到韩国口岸的价钱,不含税,税费需要我们的客人买单。” 彭珍妮介绍道。

其实对于Hyochang Corporation来说,优势不仅仅在于面料的流行趋势和领先的技术上,还在于生产链的完善。彭珍妮表示,企业有自己的制造厂和染厂,都位于京畿道,公司总部办公室位于首尔,负责市场部分,上海分公司则负责中国市场的开拓。

印巴企业:望在中国市场分杯羹

在全球市场份额中,印度和巴基斯坦作为面料界的后起之秀,已经开始影响到中国面料企业的市场份额。但另一方面,中国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消费大国,其市场潜力则是让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面料企业几度垂涎。在本届深圳面辅料展上,印度和巴基斯坦面料企业的身影也是随处可见。

来自印度的Adishakti Industries Pvt Ltd企业展位很有特色,羽毛、钉珠、蕾丝样的面料布满了展位。其展位上的中方翻译告诉记者,这些具有异域特色的面料全由手工制作而成,因此价格也普遍偏高。不过这次展会带来的都是样品,不会对此进行现场售卖。

此次巴基斯坦来深圳参展的企业有两家,分别是Mahmood Textile Mills Ltd以及Reliance Weaving Mills ltd,较凑巧的是,当记者在对前者经理Muhammad Muzaffar Iqbal进行采访时,后者的市场总监Sajid Hussain也在其展位上。与两者的交谈,使记者对于巴基斯坦企业的情况以及他们对于中国市场的看法有了更为深入的了解。

Muhammad Muzaffar Iqbal告诉记者,Mahmood Textile Mills Ltd是第一次来深圳参加展会,但这次参展感触很深。虽然没有直接在展会上签订订单,不过一些感兴趣的买家已经把面料样本拿走了。”

“作为巴基斯坦最大的棉纱线生产商,我们只生产白布,然后供应给染厂进行印染。虽然日本等国的竞争力很大,但因为低成本的竞争优势,使得我们巴基斯坦的企业在生产原材料方面更具比较优势。其实,之前我们的产品主要是卖给欧洲、美洲、非洲的一些国家,这几年我们出口中国的市场份额却逐渐增多,欧美则在减少。” Muhammad Muzaffar Iqbal说。

在谈到中国市场时,Muhammad Muzaffar Iqbal和Sajid Hussain均表示,中国市场发展得相当快,作为非常重要的一支力量,中国今后将汇聚来自全世界的更多资源,并引导世界经济的发展。而作为巴基斯坦的企业,他们在未来的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方面,也会根据中国市场的变化不断进行调整。

国内零售企业节能不如外资企业 篇4

目前, 外资零售企业在实施店铺环保节能上不断加大资金投入, 用于节能改造和节能店的建设, 并已开始从中受益。以特易购中国2008年9月在华北区的首家节能店——天津福州道店为例, 该店营业面积2万余平方米, 空调、冷冻冷藏和照明等系统均采用先进的智能能源管理系统, 应用了一系列国际顶尖水平的节能设备。新的设备系统运行后, 空调系统节能10%、冷冻冷藏系统节能9%、照明系统节能6%。仅用电一项一年就能减少165万度, 按天津市2008年商业用电0.8元/度计算, 可节省132万元的电费,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583吨。

本土零售企业50%没有设立节能目标

相对而言, 本土多数区域型零售企业仅处于起步阶段。据调查显示:约50%的国内零售企业对水、电、气、包装物等主要能耗没有设立节能目标;约50%的企业没有制定节约使用水电的管理制度。尽管国家陆续出台的政策和标准鼓励零售企业使用节能技术设备, 但没有制定强制性的标准, 致使一些大型综合超市的冷冻冷藏设备设施的能耗较高, 对节能相关的技术和设备投入也不足, 使节能设备设施不能得到应用;采纳节能技术和设备的门店, 也存在后期再投入和维护管理欠缺等问题, 导致节能设备设施不能达到应有的节能效果,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的持续节能收益, 降低了企业的节能积极性。另外, 零售业租赁店铺的特点也束缚了企业的节能动力及效益分享。

国内零售企业节能亟须政策支持

据估算, 节能店比传统店面整体节能20%—30%。如果以2008年中国连锁百强企业为例, 12万多家门店仅用电量将可减少166825万度,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60万吨。可见, 零售企业节能环保不仅仅会获得很好的经济效益, 而且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国内顶级管理期刊介绍 篇5

专论:突出其权威性、理论性、前瞻性和引导性; 论文:具备超前性、创新性和学术参考价值

综述:要求论文资料丰富、叙述严谨、评论深刻,有创新性的观点和见解,系统性和指导性好;

应用:选择刊登有显著参考价值与指导意义的应用类论文和典型案例研究; 专题:新思想、观点、理论与方法,热点问题研究;

简报:介绍重大、重点基金项目,国家级科技项目、工程和政策研究等的进展情况,以及所取得的各类新成果;

学术动态:信息性的栏目,基金项目管理政策、国内外重要学术活动、国际合作研究、书评。

主办单位:天津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

主 编:吴启迪

副主编:寇纪淞,李一军,高自友 执行主编:张维

编辑部主任:张维,李敏强 责任编辑:熊熊,赵春青 刊 号:ISSN1007-9807

CN12-1275/G3

管理世界

中国对外经济关系论坛:主要刊登围绕中国对外贸易、FDI、对外经济合作等方面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研究成果。中国公共管理论坛:主要围绕中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进行理论性研究,以及针对中国公共管理现实问题进行实证性的案例分析。推动公共管理的理论研究向规范性、实证性的方向拓展。中国就业·分配论坛:主要刊登中国经济改革和发展中所面临的就业和收入分配问题的研究成果,以期在深入了解问题所在的基础之上,寻求解决中国就业、收入分配问题的方案。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坛:主要刊载中国区域发展、区域性经济结构以及区域发展比较研究的学术论文。中国农村经济论坛:主要刊载有关中国农业经济和农村发展问题的理论探讨、政策研究、案例分析等研究成果,以期加快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步伐,并使其成为政府了解中国乡镇企业的纽带和桥梁。

中国产业发展论坛:针对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产业升级等现实状况,本栏目着重关注有关中国产业组织结构调整、产业发展的前景分析、国家产业管理体制改革和政策的调整等方面研究成果。工商管理理论论坛:结合中国工商管理的实际状况,以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为主,着重研究、探讨切实符合中国工商企业管理实际的管理理论、管理理念与管理方法。中国上市公司研究:以中国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中国上市公司的管理体制、上市公司的发展前景、上市公司与资本市场的关系等方面问题,以求全面、准确掌握中国上市公司的发展状况,促进中国上市公司的健康、持续发展。中国工商管理评论:以中国企业管理的案例分析形式,探索、总结、推广符合中国企业管理实际的经营理论与经营战略、组织结构与组织行为,以及管理方法等。投稿须知

1、论点明确,文字精炼,论据充分,数据可靠.每篇论文(含图、表)一般按各刊物要求不同而不同,但必须依次包括:文题,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及邮编,中文摘要,关键词(3~8个),中图分类号,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文稿首页请在地脚处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姓名(出生年月~)、性别、学历、职称、主要研究方向、E-mail;资助基金项目(若有的话,并注明项目号)。

2、文题一般不宜超过20个字,正文层次标题应简短明确。

3、中文摘要一般以200字为宜。摘要分为三种:报道性摘要、指示性摘要、报道-指示性摘要.报道性摘要侧重写本项研究的最具价值和创造性的结果和结论,指示性摘要主要写研究的方法、手段及研究的方向、内容范围,报道-指示性摘要则介于两者之间.研究性论文应写成报道性摘要或报道-指示性摘要,少数综述性论文在不便于写成报道性摘要时才考虑写成报道-指示性摘要或指示性摘要.4、英文摘要一般和中文摘要对应(即应为译文),包括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作者单位、摘要正文、关键词。

5、图、表要精选,切忌图、表、文字间的重复.表格须有表序和表题,插图须有图序和图题,图和表在正文文字中必须有所指向(如引用,如“见图1”或“见表1”),一般紧随所提到的文字排放。

6、文稿用字规范,量和单位符号等必须符合新近颁布的国家标准(GB3100~3102)或国际标准.量的符号用斜体,量的上下角标中以量符号和代表变动性数字的字母作角标时用斜体;其它下角标(包括数字)用正体,并采用国际通用符号和我国规定的可与SI单位(即国际单位制单位)并用的拉丁符号。主 任:李克穆

副 主 任:田 源 何绍华 卢 建 蒋东生

常务编委:(以姓氏笔划为序)

马小冈 乔仁毅 李吉平李孟刚 李培育 张新民 沈柏年 陈东升 陈全生 赵 杰 高建鹰 黄文夫 庹 震 总 编 辑:谢 悦 社 长:高燕京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系统工程在工业、农业、军事、教育、科研、经济与金融、及信息管理等领域中的重要应用成果, 解决实际问题的具有重要意义的创造性的优秀理论成果;介绍国内外重大研究进展和人物等的动态报道和综述文章,以及优秀书刊评介等。论文范例: 最小化车辆数的供应商直接配送策略 11 物流运行指数构造方法及其应用 集装箱班轮运输两阶段舱位分配与动态定价模型 13 基于CPFR的供方可选择的协同补货模型与仿真 14 基于两维语义的科学基金立项评估方法 15 直觉不确定语言集成算子及在群决策中的应用

中国管理科学(双月)

主要刊登内容:规划与优化、投资分析与决策、生产与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项目与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知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反映我国管理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中国管理科学》征稿启事

一、《中国管理科学》是中国优选法统筹法与经济数学研究会和中科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主办的学术期刊,每期为双月中旬出版,由各地邮局征订发行。刊登内容主要包括:规划与优化,投资分析与决策,生产与经营管理,供应链管理,项目与风险管理,应急管理,知识管理,管理信息系统等方面具有创造性的学术论文,反映我国管理科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促进国内外学术交流。封面刊名为研究会创始人华罗庚先生手笔。

二、来稿要求

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文字简洁,数据可靠。每篇论文一般不超八千字。来稿须按标题,作者,单位(单位名称,省市,邮编),论文摘要,关键词,中图分类号,论文正文,参考文献的顺序书写;并须附英文标题,作者姓名(汉语拼音),单位,英文摘要及关键词,以及第一作者简介(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单位,职务,职称,研究方向),详细注明通讯作者的联系电话和E-mail地址及通讯地址。获得各种基金资助的论文请注明基金名称及资助编号。

2.来稿必须做到清稿定稿。稿中外文字母,符号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上、下角的字母、数码,其位置高低应区别明显。来稿符号、公式须用公式编译器排印。

3.正文须采用本刊规范编号格式,文中首段为“1 引言”(左对齐)。在“1引言”中应简要陈述本文所研究的具体科学问题及其重要性;应简要系统评述该问题的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评述内容中必须指出参考文献编号;应简要说明本文与已有研究的主要区别和特色之处。在“1 引言”中不要加入小标题和图表,也不作分节内容的介绍。

4.参考文献只择最主要的列入,并用单字母方式标识参考文献中所引用论文的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研究报告R,标准S,专利P,其它Z),未公开发表的资料请勿引用。5.文中图表只附最必要的,图中文字符号要与正文一致。6.文稿各部分书写格式请参考本刊近期已发表的论文。

三、来稿刊登与否由编委会审定。对选用的稿件本刊有权做出适当的文字删改(或退请作者删改)。来稿在六个月逾期 未收到录用通知,作者可自行处理;本刊对来稿不退还,请作者自留底稿。

四、请各们作者登录《中国管理科学》编辑部的网站进行“作者在线投稿”,编辑部不接收纸质稿等其他方式的投稿。

五、《中国管理科学》编辑部通讯地址:北京海淀区中关村北一条15号.邮编:100190。

基于供应链金融的随机需求条件下的订货策略 基于批量流的多阶段生产系统的优化问题研究 需求时间不确定下的多供应商配套供货模型研究 竞争环境下基于顾客策略行为的易逝品动态定价研究 多车场带时间窗车辆路径问题的变邻域搜索算法 大型供应链设计的基本数学模型与算法研究

《系统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主办,天津大学承办的全国性一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高质量的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和应用及综述性论文,内容包括复杂系统及大规模系统理论、方法及应用,系统建模、预测、控制、优化、评价与决策及运筹学的各个分支领域,有关的人工智能技术在系统工程中的应用以及系统工程领域中的新概念、新原理、新方法等。应用领域包括社会经济系统、交通系统、金融工程、教育、环境及城市系统等。

主要为:“理论与综述”、“物流系统工程”、“金融系统工程”、“社会经济系统工程”、“生态环境系统工程”、“交通系统工程”、“信息系统与管理”、“方法与应用”等栏目。

外文名称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主办单位中国系统工程学会 创刊时间1985 主

编唐万生

《系统工程理论方法应用》是经国家科委、教育部批准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 综合性学术期刊,从1 994年起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正式列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刊源之一 ,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学部认定的管理科学重要期刊之一。主要刊登系统科学、系统工程与管理工程等学科在理论上、方法上的最新研究成果 ,以及运用系统工程思想、理论与方法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的案例分析。

《管理工程学报》(季刊)是由国家教委管理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出版委托浙江大学主办的全国唯一与管理工程学科领域相对口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8年,由全国高等院校有影响的管理科学与管理工程的专家组成编委会,领导该刊的编辑出版工作。

管理工程学报旨在反映我国管理科学、管理理论、管理教育及管理科研的最新成果,提出重大管理问题,引导我国管理工程的发展。设有:论文、研究简报、外论评介等栏目。投稿须知

1.1 论文应观点明确、新颖,资料翔实、可靠,论证严密、科学,文字表述规范、通畅,篇幅一般不受字数限制。

1.2 保证稿件专投该刊。一是不存在一稿多投行为,二是不存在对自己已发表过的成果(包括论文、专著等)经过“改头换面”再发的行为。

1.3 该刊启用网络投稿系统,作者须网上注册提交,不再接受纸质投稿。

1.4 来稿应包括题名、作者署名及作者单位、邮政编码、作者简介、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以及对应的英文题名、英文作者名、英文作者单位、英文摘要和英文关键词。基金资助产出的论文亦应对有关项目加以注明。

管理科学(双月)

管理科学是研究管理理论、方法和管理实践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科学。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期刊。管理科学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管理科学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管理科学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中文名管理科学

外文名Journal of Management Sciences 主

办哈尔滨工业大学管理学院

管理科学杂志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批准公开发行的优秀期刊。自创刊以来,以新观点、新方法、新材料为主题,坚持“期期精彩、篇篇可读”的理念。管理科学内容详实、观点新颖、文章可读性强、信息量大,众多的栏目设置,管理科学公认誉为具有业内影响力的杂志之一。管理科学并获中国优秀期刊奖,现中国期刊网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

开设企业管理、国际贸易、证券市场、市场营销、管理信息系统、经济学、公共管理、人力资源。投稿须知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希望作者投稿时务必将以上要素补充完整、以减轻编辑部的后期工作负担,谢谢合作!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管理科学杂志录用通知书为信件版,发放通知书采用快递、请详细写出收信地址

11、若不能被录用,恕不退稿,请作者自留底稿,不同意上述稿件处理方式的作者请转投他刊

12、本站并非管理科学杂志社和管理科学编辑部官方网站

13、若向该刊投稿,请直接与管理科学杂志社编辑部联系

运筹与管理(双月)

《运筹与管理杂志》创刊于1992年,本刊为双月刊,主编:章祥荪。国内统一刊号:CN34-1133/G3,国际刊号:ISSN1007-3221。主办单位: 中国运筹学会,主管单位: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运筹与管理杂志》运筹学是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它和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社会科学都有密切的联系,具有很强的应用性。本刊是由中国运筹学会主办、合肥工业大学承办的学术性期刊。

《运筹与管理杂志》办刊宗旨是交流运筹学与管理科学工作者的研究成果,推进运筹学在经济计划、投资决策、风险分析、企业管理、生产控制、结构优化、信息技术及军事领域的应用。

《运筹与管理杂志》主要刊登运筹学、运筹数学、管理科学方面的学术研究成果及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中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经验。

运筹与管理杂志设有栏目有:理论分析与方法探讨,应用研究,管理科学。

管理学报

征稿范围

刊登具有创新性、高水平、有重要意义的原始性学术论文以及反映管理学科最新发展状况的高质量文献综述。来稿应创新性强、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数据可靠、层次分明、文理通顺。2.投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1)文题、作者姓名(一般不超过5人)、作者单位及所在城市、摘要、关键词均需中英文对照。论文如果获得有关研究基金或课题资助 , 需提供基金名称及编号、并提供通讯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工作单位(具体到学院)、所在城市、邮码、职称、学位、联系电话以及E-mail。

(2)论文题目应简洁、准确,不宜使用缩略词;摘要应写成报道性摘要,中文字数一般有 200~300 字,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关键词的个数为 3~8 个。

(3)文中量、单位及符号的使用应符合相关国家标准。注意容易混淆的外文字母的文种、大小写、正斜体及上下角标的正确书写。

(4)图、表和公式应通篇分别编号。表格推荐采用三线表形式。(5)稿件的格式、体例请参考出版的期刊。3.投稿约定

(1)原稿必须是在正式刊物上未发表的论文。本刊严禁一稿多投、重复内容多次投稿。一旦发现上述情况,不仅稿件将按退稿处理,而且将通知作者单位和有关期刊。作者本人的稿件本刊今后将不会录用。

(2)稿件审查结果在三个月内通知作者 , 在此其间 , 作者不得将稿件投往他处。个别稿件可能送审时间较长,编辑部会在2个月期满通知作者。超过2个月(以收稿日期为准)后,如果作者决定改投他刊或退稿,请通知编辑部。编辑部决定录用稿件后 , 将及时通知作者。

(3)在稿件的修改过程中,若超过稿件修改时限30日,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出退稿处理。

(4)文责作者自负, 编辑部有权对稿件做规范性、文字性修改。对内容的修改应征得作者的同意。

(5)论文发表后 , 版权即属于编辑部所有(包括上网的版权)。(6)作者需交纳审稿费和发表费, 编辑部将给予一定的稿酬,同时赠寄当期杂志2册。

《工业工程与管理》(双月刊)(IE&M)杂志是工业工程与管理学科领域第一本期刊,由上海交通大学和德国Springer出版社国际合作于1996年创办。应用性与学术性兼顾。IE&M致力于提高企业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加强企业对市场的快速响应能力,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和运作管理方式,促成现代化企业的形成。

工业工程与管理介绍工业工程(IE)学科的基础知识和国外最新研究成果,IE如何促进企业的发展和繁荣;IE在我国的研究状况和对企业富有启发性的研究成果,IE在各类企业中得到成功应用和推广的实例:促进企业体制改革,为企业提高经济效益、增强活力与竞争能力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献计献策:促进企业界、政府部门和学术界的交流利合作。

内容涵盖:经营战略,决策研究,制造系统,物流系统,设施规划,工作研究,成本分析,工程经济,质量保障,诊断评价,信息管理(系统),人机工程,生产组织,人力资源,组织重构等。

来稿注意事项:(主要依据《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规范,范例请参看本期编排格式)

1.文稿按顺序应包括下列8个部分,在⑤与⑥之间还应有与①~④相应的英文部分(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

1.1 题名。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可加副题名,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和字符。

1.2作者及其工作单位。作者姓氏的全部字母和名字的首字母为大写。工作单位包括单位全称、所在省市及邮政编码,如为不同单位的多位作者,则在姓名右上角注数字序号,并在其工作单位名称前加相应的数字序号。

1.3 摘要。一般为100~300个汉字,避免使用非公知公用的缩略语和字符。应体现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并按文稿性质有所侧重,不必涉及背景材料。注意采用“进行了„„”、“报告了„„”等记述方法,无须使用“本文”、“作者”作主语,相应的英文部分一般为被动语态,除结论外均应使用过去式。

1.4 关键词。对文献检索有重要作用,通常为3~8个,按其重要性顺列。尽量采用反映文稿主题的规范词。

1.5 中图分类号。作文章分类统计专用,如属方便,请予注明。

(在⑤与以下⑥之间为与①~④相应的英文部分,其中作者姓名用汉语拼音)

1.6 正文。包括有引言和结论,一般不超过8000字(含图表)。标题层次为“1”,“2.1”,“3.1.2”等。

1.7 参考文献。反映文稿的科学依据,尊重他人科研成果和起索引作用,不可“从略”,但限于正式发表的出版物或有关档案材料。按文稿中引用的先后编序号,序号置于方括弧内,同时作为上标置于引用处。文献的外国作者也按姓前名后列出,名字缩写。作者3名以上,则后加“等(et al)”。

1.8 作者简介。第一作者姓名(出生年-),性别(民族——汉族可略),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任选)。来稿一式两份,用计算机隔行打印或16开方格纸书写工整。有条件者请同时提供电子文档(如通过E-mail)。图和表格应大小适中,清晰规范,图宽一般不超过80mm(少量不超过170mm)。应有图(表)序号和图(表)名,居中置于图(表)的下(上)方。表格建议采用三(横)线表,必要时酌加辅助线。物理量和计量单位应符合国家标准。基金项目请在首页底脚注出名称(编号),获奖项目也请注出。来稿收到后,即函告收稿信息,4个月内函告处理结果,如逾期请据文稿编号向编辑部查询,来稿无论被录用与否概不退回。请勿一稿两投。来稿发表后即致稿酬,并赠送当期期刊。所付稿酬中已包含文章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使用所可能产生的稿酬,作者如对光盘或网络版权有异议,请斟酌投稿。来稿请注明第一作者通信地址、邮码、电话号码和E-mail地址,以便联系。

系统工程

《系统工程》是在中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的倡导与支持下,于1983年创办的综合性科技期刊。主要刊载中国系统科学与系统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前沿的理论、方法及应用创新成果。

国内企业竞争情报系统亟待推广 篇6

什么是CIS

CIS中文为竞争情报系统,是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System的缩写,是企业竞争战略管理实践中新出现的概念。

竞争情报,就是有关自己、竞争对手、竞争环境以及由此引出的相应竞争策略的情报研究,是企业为获得和(或)维持竞争优势而采取决策行动所必需的信息。

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Society of Competitive Intelligence Professionals,简称SCIP)前主席、匹兹堡大学商学院约翰E.普赖斯科特教授指出:“企业竞争情报系统是一个持续演化中的正规化和非正规化操作流程相结合的企业管理子系统。它的主要功能是为组织成员评估行业关键发展趋势,把握行业结构的进化,跟踪正在出现的连续性与非连续性变化,以及分析现有和潜在竞争对手的能力和方向,从而协助企业保持和发展可持续性的竞争优势。”

中国竞争情报研究会名誉理事长包昌火研究员则指出:“竞争情报系统是以人的智能为主导,信息网络为手段,增强企业竞争力为目标的人机结合的竞争战略决策支持和咨询系统。”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在经济和文化领域中的渗透,企业在竞争中所面临的不仅仅再是产品的质量和价格问题了;商业情报和信息的获取与分析,已逐渐代替价格机制在企业中占据核心地位。由于CIS可为企业取得竞争优势提供强有力的信息支持和情报保障,因而在大多数企业中,CIS已被领导集团视为经营战略和竞争决策的“总参谋部”。

特 色

完整的CIS包括收集、分析、服务三个子系统,为了保证情报系统的正常运作,企业必须建立三大网络即组织网络、信息网络、和人际网络。一般而言,竞争情报的核心内容是对竞争对手信息的搜集和分析,是情报和反情报技术;主要涉及环境监视、市场预警、技术跟踪、对手分析、策略创意、CIS建设和商业机密(或秘密)保护等重要领域,是国家和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导航和参谋。

从纵向来说,竞争情报的生产经历了一个采集、整理、分析加工到其可以按企业需要进行应用服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情报资源由大量原始初级的杂乱无章的“数据”转化为清晰地表达出一定含义的“信息”,继而从中按照企业竞争需要提取出有价值的“情报”应用于企业竞争实践。这样一个信息资源不断流动转换的过程就构成了竞争情报系统纵向的收集、分析、服务三个子系统。显然,从“采集”、“分析”到“应用服务”,再到新的“采集”,正是一个信息从低级到高级,从繁杂、没有价值到精炼、具有价值并可以加以运用的信息循环流动过程,这也是竞争情报系统运作的主要过程。因此,竞争情报收集、分析、服务三个子系统就构成了竞争情报系统的核心部分,横向的“组织网络”与“人际网络”都是围绕着这个核心服务的。

在应用方面,CIS可以进行图文和数据的自动分类、自动摘要、自动聚类和自动提取,以实现数据挖掘和知识挖掘的独立。相对于企业而言,在搜集信息时都面临着海量信息的处理、分类、检索和挖掘等问题。CIS不仅可以大大降低情报和信息的人工处理量,而且能提高信息管理的效率和智能化水平,将原来被机械低水平工作束缚住的人力解放到更高的研究、分析和策略层面,提升了知识和智力的资源利用率;从而为企业的决策者提供数据和技术支持,实现竞争的战略化。

现 状

国际竞争情报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1986年美国竞争情报从业者协会的诞生,标志着现代竞争情报的兴起。现在该协会成员已分布于世界各大洲30多个国家。据IBM公司估计,截至2000年,全球竞争情报业的总产值已达700亿美元。1998年的一项调查显示,总部在美国的年收入超过100亿美元的跨国公司中,有80%的公司设有竞争情报机构;年收入在10亿美元以上的公司中,60%拥有企业竞争情报系统。

在欧洲发达国家,竞争情报已经成为国家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必不可少的要素。美国前总统卡特曾经说过:“美国三分只二的成果来自有关信息活动。”据美国未来集团的系统调查表明,竞争情报对企业业绩的贡献率如下:1995年,通用电气为13%、摩托罗拉为13%、微软为12%、惠普为11%、IBM为10%、 AT&T为10%、英特尔为5%;1997年,微软为17%、摩托罗拉为9%、Procter&Gamble为8%、通用电气为7%、惠普为7%、可口可乐为5%、英特尔为5%。在亚洲,信息化水平比较高的是日本。日本是一个依靠情报立国的国家。日本前首相三本武夫曾把“强大情报能力和出色的情报工作”视为国家的三大骄傲之一。政府机构、综合商社和企业情报部门构成了日本竞争情报网络的三大支柱。

相比较而言,中国CIS的发展目前仍处于初始阶段。尽管国内有些企业已经建立了属于自己的CIS,像“海尔”、“中国移动”、“中国网通”等一些知名企业;但还没有真正的普及。而且,国内大多数企业的管理仍处于战术级,离战略级尚有一段距离。战术级的管理一般只能对确定的信息产生效应。不确定性是情报的一个特性。对一个企业的高层决策者而言,如何依据不确定性情报作出决策是一件煞费苦心的事情,尤其是面对重大决策时候。其实任何决策者的分析方式无外乎两种:一种是定性的分析,一种是定量的分析。关键取决于决策者的判断能力和信息传递者提供的情报的可信度。比如,一个经常说假话的人,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提供一条情报,它的可信度至多只能达到60%;而一个经常说真话的人,在某个特定的时候提供一条情报,它的可信度至少能达到90%。因此,决策者可以根据对信息提供者的了解作出定性的分析。而定量的分析则以量化的数据为支撑,决策者作决策的主要依据是分析人员提供的数据。完善的CIS将通过数据分析技术使情报上升到战略级别,决策者通过“决策支持系统(DSS)”作出“非结构化”的决策。

竞争情报不仅是组织的一项功能,而且是组织的一种能力,是一个组织理解竞争、参与竞争和赢得竞争的一种核心能或者称之为情报竞争力。随着现代管理制度的推进和信息化的发展,MIS(管理信息系统)、ERP(企业资源计划系统)、CRM(客户关系管理)等系统在各行业已经逐渐普及,尤其是各行业的领先者,凭借其优质的管理和先人一步的魄力,也率先享受到了信息化的成果。当对企业外部环境的竞争情报进行有效的采集、过滤、整理和分析后,企业高层决策者的决策将更有依据,同时也能增进发挥企业其他应用系统的作用,提升企业的管理水平,保留原有的投资,更进一步的是能发现更多的尚机,决胜千里。据中国企业家调查公布的《2003·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专题调查报告》显示:被接受调查的3539位企业经营者认为“最容易出现的问题”中,“决策失误”以57.7%的选择比重排列第一位,“用人不当”以50.8%的比重名列第二,远远高于“经济问题”、“独断专行”、“生活腐败”、“弄虚作假”、“政治问题”等。其实从信息的角度而言,“决策失误”属于决策领域,“用人不当”属于管理范畴,但两者都包含于CIS之中;可见CIS的作用并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多方面的。然而,目前国内许多企业情报竞争的(包括一些国际性的大型企业)核心力还没有真正形成气候。原因可以分为两个方面的:一是国家信息化程度不高,一是企业受需求驱动的情况下才搭建自己的CIS;并没有上升到一种自发的意识层面。

“海尔以前需要整天的信息收集和整理工作,现在通过这套系统(即CIS)只需要3个小时,信息采集的效率提高了200%多!”海尔中央研究院研发部信息科竞争情报系统的负责人王瑞峰如实说。据悉,自从“海尔”搭建了企业的CIS后,海尔冰箱、冷柜、空调、洗衣机等事业本部的中高层负责人每天上班后第一件事情就是打开浏览器登录百度eCIS(竞争情报系统)查看最新行业信息和相关情报分析数据;企业情报不再是企业最高层几个管理者才能看到的特权产品,企业的中高层负责人也能享有特权。

在技术开发方面,与百度eCIS相比,北京拓尔思(TRS) 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CIS似乎更有说服力。TRS在国内首先提出了“中文内容管理战略”,现已为国务院办公厅、外交部、农业部、新华社、中央电视台、中粮、五矿、宝钢、网通、SONY、京东方等国家机关和国内外知名企业搭建了CIS。

在国内,CIS在海尔、宝钢、网通等项目的成功实施,无不表明信息化已经逐渐被一些企业所重视。但要使情报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却还需进一步推进以竞争情报驱动的企业文化,将竞争情报融入组织结构和业务流程中去,成为企业文化的重要构成;从而使“竞争情报”的生命周期随着企业的发展而循环。

然而,美中不足的是目前国内开发CIS的只有百度和拓尔思等几家公司;而且在CIS搭建方面也仅仅局限于海尔、宝钢、网通等少数企业。

未 来

国内企业知识管理研究进展 篇7

“知识管理”从二十世纪末发展至今, 经济管理学界、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等领域有众多学者的研究对知识管理的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企业必须要引入并适应这种知识管理模式, 才能在竞争中出于优势地位。在知识经济的今天, 知识作为一种资产正日益成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决定因素, 知识管理作为一种崭新的管理模式已在发达国家的许多企业取得了成功, 正在成为一种新的管理潮流。

1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现状

近些年来, 我国在企业知识管理领域的研究逐渐增多, 尤其是世纪之交后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有关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涉及到金融企业、电子商务企业、高科技企业、软件企业等, 研究方向集中在企业知识管理的内涵、特点、功能、方法、内容、规律和影响因素等。左美云的研究认为知识管理的涵义要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来看, 主要研究的是狭义方面, 即对知识及知识的作用进行管理。刘冀生、吴金希在研究中指出战略管理和知识管理殊途同归, 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源, 其核心能力是知识管理能力, 故而对知识管理的研究需要以竞争能力为重点。

企业知识管理是一个交叉领域, 对企业职能管理和流程管理的各个方面都产生了影响。左美云、许珂、陈禹等人提出的企业知识管理的“灯笼”模型指出知识管理涉及企业内行政管理、财务管理、人力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研发管理甚至是生产制造者管理多个维度, 而这些管理都需要有信息技术作为支撑。这项研究中提出了企业知识管理的十大内容, 如下图所示:

企业内的知识流是一个动态循环的过程, 为保障企业知识管理的根本, 必须建立知识管理的激励系统, 可概括为知识运行机制、知识明晰机制、知识绩效机制和知识奖惩机制。要进行知识流动就必然存在双方, 也就必然存在障碍分析, 从个人层面出发看主要包括表达障碍、认知障碍、交易障碍、组织障碍、心理障碍、文化障碍, 要解决以上障碍首先要改进学习方法, 其次要做好内部激励工作, 在此基础上还要构建企业内部知识网, 进行团队学习, 努力转变内部组织结构, 营造宽松、宽容的环境, 促进企业员工知识共享与创新, 并及时地把创新成果市场化, 营造良好的组织文化。

2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特点

通过对已发表文献的整合研究, 认为我国目前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主要有五个突出特点:集中性、广泛性、专业性、多样性与发展性。集中性指的是研究成果的作者集中在高校等科研机构, 文章所发表的期刊也相对集中在大学学报、管理类和经济类期刊上;广泛性是针对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内容分布而言的, 目前学者的研究已经不只停留在概念等基本层面, 已扩展和深入到企业知识共享、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企业知识管理的不足及对策等多方面;所谓专业性是指不同的学者能够自己的专业背景角度出发, 进行多方位的考虑, 各自拥有不同的侧重点, 例如经济管理类学者注重从组织创新角度研究知识管理, 图书情报类学者更注重知识管理与竞争情报的关系以及知识在企业竞争中所发挥的作用, 各类学者的研究突出自身专业特色的同时, 也有交叉重叠部分, 一同为日后的研究奠定了更加扎实的理论基础;多样性指的并非研究内容方面, 而是指研究方法的多样性, 学者们不再局限于固有的定性分析, 更加注重定量分析和综合系统的分析, 使研究角度更全面、研究内容更深入;无论是哪种研究都要做到与时俱进, 如何在新时代的背景下, 考量新形势、新政策对企业知识管理的影响已经进入了学者们的研究范围中, 他们的研究都会结合时代背景提出理论指导。

3 企业知识管理研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3.1 存在问题

虽然我国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水平已达到一定水准, 但仍存在两方面突出问题:一是侧重于理论研究来提出实践启示是我国学者研究的模式化行为, 但实践出真知, 我国进行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人员多数分布与科研院所中, 他们与企业的管理实践活动有所脱节, 从长远角度看不利于这方面研究的拓展;二是各方面的学者都专注与自己的研究领域, 没能充分的借鉴思考他人的研究成果, 使得现有研究仍存在局限性, 研究人员的分布也相对不平衡, 如果不能扭转这种趋势, 日后恐会出现马太效应, 导致研究越多的地区越能够得到发展, 越少的地区越难以开拓创新。

3.2 优化策略

首先是要保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将实践研究作为重点, 用理论指导实践, 力争做到二者的统一, 结合企业现状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根据不同类型企业的实际来研究适合的发展模式。其次要加强对新事物的适应能力, 要即使学习国外的研究成果, 从中发现可借鉴的部分, 节约时间和精力。其三是要培养企业自己的专业队伍和专业人才, 将我国企业知识管理的研究从宏观层面转入到能够应用和知道实践的微观层面。最后是要发展中西部地区对于企业知识管理理论与实践的研究, 借此提高我国关于企业知识管理的整体研究水平。

参考文献

[1]佟贺丰, 申莉.对企业知识管理内涵的再认识[J].现代情报, 2004 (04) :158-160.

[2]谌小平, 钟映竑.基于知识需求的企业知识管理研究[J].价值工程, 2012 (23) :159-160.

[3]刘玉明.企业知识管理与竞争力相互关系研究[D].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7.

国内化肥企业正在“抗寒过冬” 篇8

作为化肥的生产和消费大省, 近日河南省化肥企业整合的动静很大。一项跨行业重组方案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永城煤电集团、焦作煤业集团、鹤壁煤业集团、中原大化集团等4家重量级企业要组合在一起, 成立一家大企业集团。其中中原大化集团和先期已被永城煤电整合的安化集团是此次重组的重点化工企业。新集团预计将于12月初正式挂牌, 将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大型能源化工基地, 化肥是其主要产品之一。

前不久, 中化化肥有限公司重组了山东德齐龙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加上刚刚控股吉林长山尿素30万吨/年产能, 参股天脊中化高平尿素60万吨/年产能, 中化化肥尿素年生产能力已超过200万吨, 在国内控、参股化肥总生产能力已超过1000万吨/年, 实现了成为我国最大的化肥生产商的梦想, 也极大地提升了抗风险能力。

据了解, 目前国内化肥企业的整合风起云涌, 大致形成了3种形式:一是以中化化肥为代表的下游兼并上游的路线。二是以晋煤集团为代表的上游兼并下游的路线。晋煤集团已经兼并了13家化肥企业, 晋开集团作为其子公司, 两个月前又收购了河南的6家化肥企业。三是以宜化集团为代表的同行间的兼并。宜化集团兼并的企业从湖北到河南、云南、内蒙古, 从小企业到大企业实现了产业链的衔接。

整合实现了企业“量”的扩张, 但这并不是最终目的。安化集团的一位负责人说:“整合意味着企业要做得更好。”在国家和地方利好政策的支持下, 化肥企业正在积极探求“质”的飞跃。

目前, 人们普遍认为金融危机会影响企业的投资, 但安化集团却在资金紧张的情况下投资9000万元, 于11月17日开工了合成氨节能改造项目。该项目负责人表示:“我们眼下上马这个项目, 一是为了减少消耗, 降低成本, 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二是为了充分利用国家政策, 这个项目已被列入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项目, 预计将获补贴2300万元。”

11月13日, 国家公布化肥出口关税下调, 马上引起了化肥企业的高度关注。他们睁大双眼盯着国际市场的细微变化, 时刻准备增加出口。晋开集团科技含量高的多孔硝酸铵即将投放市场, 恰逢硝酸铵的特别出口关税被取消, 这让董事长樊进军非常兴奋。他表示, 企业所有信息毛孔已张开, 今年末明年初产品就将打入国际市场。

什么是应对危机的首要措施呢?几乎所有化肥企业负责人都回答:“更加苦练内功呀!这是活命的法宝!”

河南心连心化肥有限公司董事长刘兴旭说:“经济形势不好的时候, 才是考验企业综合素质的关键时期。”该公司采用多项先进技术, 成本优势在同行业中非常明显。最近, 他们又开展了“管理优化提升企业持续盈利能力”活动, 变危机为机遇。

中原大化则提出, 越是在资金困难的时候, 越要使每分钱都发挥作用。他们在世界上首家完成了能充分发挥壳牌煤气化技术优势的配套工艺, 同时将甲醇合成弛放气送回老厂区合成氨装置再利用, 既减少了废气排放, 又可使企业年增合成氨5万吨、尿素8.5万吨。

山西丰喜华瑞煤化工有限公司为保原料供应, 在全国开创了无烟煤、焦炉气、天然气”三头”并进的局面。他们还利用创新技术掺烧低价高硫煤, 每天可节约成本3万元;确定合成氨系统技改方案, 实现了焦炉煤气生产为主向以无烟煤为主的转变。由于在生产上降单耗、在管理上降支出。

江苏恒盛化肥有限公司的吨尿素煤耗从原来的720千克/吨降到了650千克/吨, 还用尿素粉尘生产复合肥, 延伸了尿素产业链。

太化集团合成氨分公司不断提高设备运转率, 开足马力抢产量、抢利润, 抓好灰熔聚粉煤气化炉的开车以及型煤掺烧, 降低生产成本。

国内外企业集团资金管理对比研究 篇9

早在80年代, 西门子、GE、Intel、IBM和T N T等许多跨国公司就通过资金管理中心, 对集团内部资金和市场风险实行了集中管理控制。目前, 在国外跨国公司, 用信息手段管理资金, 采取财务结算中心或金融服务公司的模式来监控集团内部成员企业的资金运作的做法相对普遍, 并在基本模式实行的基础上采取了资金集中管理与控制的多种手段如下:

1、建立区域财务中心 (Regional Treasury Center) 和收款中心。

大型跨国公司在世界范围内仅设一个全球性财务中心 (Global Treasury Center) 的情况极为罕见, 而大都会根据本公司的业务分布, 在全球若干地区设立区域财务中心, 集中管理区域内所有子公司和经营单位的多币种托收、现金支付、短期投资、银行借款和外汇交易。以CE为例, 1999年中期, GE根据集团业务的地区分布, 分别设立了2个区域性财务中心, 即美洲财务中心和欧亚财务中心。同时, 国外跨国公司一般会在回款额较为集中的地方设立若干个收款中心来加强资金的集中控制。

2、现金余额集中 (Sweeping) 。

主要是利用银行自动清零 (Automatically Zero Balanced) 系统, 每日将各成员单位的现金余额统一集中到集团总部资金管理中心的总账户 (Master Account) 中, 同时, 下属企业的收入和支出账户余额为零。而对收款中心而言, 收款中心在扣除补偿性余额后, 将多余的现金转移到公司指定的集中银行。以英国石油 (BP) 集团的资金管理为例:

英国石油 (BP) 集团是一家具有350年历史的企业, 从20世纪90年代以后, 经过兼并重组发展成一个超大规模的石油集团公司, 并进行了一系列改革, 总公司直辖全球各地150个业务单元。为了能够及时掌握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动状况, 灵活地进行头寸调拨并确保资金的安全, BP由集团的财务部门 (以下简称BP财务) 负责对全集团的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BP财务与业务单元 (每个业务单元实际上包括某个地理区域内的多个子公司、控股公司或分支机构, 但为简单起见, 假设一个业务单元就是一个子公司) 及其各自的开户银行之间事先达成协议, 规定每天在一个固定时间, 开户行将各业务单元资金账户的余额全部划转到BP财务所开的资金账户上, 由BP财务统一管理和运用。具体模式如图1所示:

上半部分代表BP财务开立在花旗银行的总账户, 下半部分代表BP各业务单元在当地银行开立的分账户。每天在一个固定时间, 各业务单元及BP财务通过各自的开户行将资金进行划转, 实现集中。具体做法是:当地开户行将各业务单元分账户内的借贷方余额进行轧差, 并根据轧差后余额的方向确定资金的划转方向。若轧差后反映为借方余额, 表明该业务单元有资金结余, 应将此结余划归总账户;若轧差后反映为贷方余额, 则表明该业务单元存在资金缺口, 应从总账户划回资金, 弥补缺口。总之, 应保证资金划转后各分账户余额为零。

3. 账户余额集中 (Pooling) 。

与现金余额集中相比, 账户余额集中不要求进行现金余额实物转移, 只涉及各成员单位存款余额和负债名义上的抵消。因此, 就需要在成员单位设立一个虚拟资金账户, 即透支账户, 以满足资金匮乏的成员公司的资金需要。这种名义上的账户余额集中, 可以降低借款成本和节省资金转移成本, 对于跨国公司资金集中管理同样有效。

4. 支付代理系统 (Payment Factory) 。

与现金余额集中和账户余额集中相比, 支付代理系统是在充分利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种更为先进的资金集中管理手段, 它的主要特点是:作为集团对内和对外联系的唯一桥梁, 支付代理系统对内连接集团所有成员公司, 对外与银行打交道, 所有开立内部账户的成员公司的现金收支信息都及时集中到支付代理系统, 各成员公司的现金收支活动都受到严密监控。内部结算系统与支付代理系统的紧密结合, 真正发挥出了集团内部结算中心的作用。以爱立信 (Ericsson) 集团的资金管理为例:

爱立信是跨国公司实行资金集中管理的一个范例, 该公司在全球140个国家拥有250个子公司和250家开户银行, 这些银行采用的业务和管理系统及版本千差万别, 电子银行工具也是五花八门。随着公司业务的发展, 如果现金管理系统不能随之发生改变, 公司就必须耗费更多的时间和资源来管理和控制新设子公司的现金流。而且, 在传统的资金管理框架 (见图2) 下, 整个集团现金流量的急剧增加, 使公司对银行的依赖性也在增强。

爱立信资金管理中心决定增加一个基于网络的支付代理系统 (Payment Factory) (见图3) , 既能使集团所有成员企业使用集团内部的资金服务, 从而使整个集团的银行关系变得相对简单 (仅由资金管理中心与银行打交道) , 又能灵活地整合现有及未来的供应商和合作银行的平台。

支付代理系统不仅负责成员公司的现金支付和托收, 而且还具有银行账户核对 (Reconciliation) 和报告 (Reporting) 功能, 以及整个集团现金头寸、短期预测与监控功能。资金管理中心从支付代理系统获取信息, 进行内部账户的管理和账户的利息计算。

5. 融资 (筹资和投资) 的集中管理。

国外企业集团也采取一定手段对融资进行集中管理。再以BP集团为例:BP财务将每日的资金汇集后得到一个或正或负的总头寸, 若总头寸为正, 则表明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入大于资金流出, 资金有富余, 可将这部分资金投放于金融市场;反之, 若总头寸为负, 则表明整个集团的资金流入小于资金流出, 存在资金缺口, 必须从外部筹集以弥补缺口。如图4所示, 上半部分代表全球金融市场, 包括票据市场、债券市场、货币市场、外汇市场等, 下半部分代表BP开立在花旗银行的总账户, BP财务就通过这个账户, 在全球市场上进行外部融资。

二、国内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模式

通常, 大型集团内部建立财务结算中心 (结算中心、内部银行、财务公司等形式) 作为集团清算平台, 集团内部上下游企业之间的产品和劳务互供, 其货款全部通过中心转账结算。对外的款项收付统一在中心办理, 或由中心借助商业银行的结算通道办理, 通过采用“子账户零余额管理”和“收支两条线管理”等账户管理模式, 建立与商业银行的直连互通等管理手段, 全面实现对集团资金的集中管理和控制。

具体做法是:各分 (子) 公司在结算中心开设结算账户, 用于内部单位之间结算。根据集团公司的委托授权, 结算中心在每日营业终了自动将子账户余额清零, 资金划回总账户, 作为分 (子) 公司的内部存款;当其余额不足以进行支付结算时, 则由总账户以划回分 (子) 公司账户的方式予以补足, 作为对分 (子) 公司的内部贷款。总账户统一对外计息, 分 (子) 公司账户只反映可用额度, 其资金余额只作为控制数, 便于与总账户进行资金清算及利息结算。

在实际工作中子账户零余额管理有多种变通, 子账户收款可以逐笔上划, 也可以定时上划, 可以零余额上划, 也可以超定额上划。子账户可以收支合一, 也可以收支分开, 即收支两条线方式, 在实践中最为常见, 即分 (子) 公司设立两个账户, 一个收入户, 一个支出户。收入户专门用于收款, 除了对总账户划回款项外, 不得对其他账户进行支付;支出户专门用于支付, 除了收入总账户下拨款项外, 不得收入其他款项。 (子) 公司财务收支活动在母公司的实时监控之下, 子账户余额自动归集到总账户, 从而实现资金集中。

三、中外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方式的比较及启发

就资金管理模式而言, 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 中外企业集团日益趋同。但从资金管理模式运用的角度来看, 两者在其深度与广度、运行机制及政策法规等方面仍存在差异。多数中国企业集团主要是通过预算和收支两条线等方法来实现对资金的监控, 并没有真正将全部资金集中管理并运用, 资金集中管理的优势也未能完全发挥出来, 与国外集团公司资金集中管理相比, 尚处于不成熟阶段, 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的差距:

1、资金集中的程度低。

从资金集中的程度来看, 国内企业集团资金集中度较低, 纳入集中管理的对象受到限制, 国内企业集团采用多级法人制, 子公司各自为政, 多头开户, 资金周转慢、效率低。如中石化集团只规定全资企业和控股企业按季度或年度将利润、红利和所提折旧集中上缴, 远未达到国外集团公司每日将子公司账户清零的程度;宝钢集团对进入现金平台的企业设立了严格的标准, 只有全资子公司和盈利的控股企业才纳入集中管理范围, 现金平台只提供弥补流动资金缺口所需资金, 难以在集团内实现统一调度资金。

2. 资金集中的范围窄。

国外企业集团资金管理的范围包括对集团内所有的程序和过程, 其直接或间接影响往来付款的时间和对象。国内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的对象主要是针对货币资金进行集中管理, 没有将内部往来款项等纳入集中管理, 更没有与资本市场连接。从管理层级看, 一般资金集中管理只涉及到二级子公司, 特别是企业集团下属上市子公司因受监管制约无法纳入到集中管理范围。一些成员企业因未纳入集中管理仍将大量资金沉淀在集团外部。

3. 资金集中的途径少。

中国现行金融监管法规禁止企业之间直接借贷资金, 但可以通过委托贷款方式来实现内部资金融通。目前, 可以用于资金集中管理的途径一种是委托贷款, 成员企业采用“一对多”、“多对一”和“多对多”的委托贷款形式, 以规避法律障碍。另外一种途径就是成立财务公司, 但成立财务公司门槛高, 限制条件多, 且只能起“蓄水池”的作用。目前, 众多中国企业集团中, 仅有70多家设立了财务公司, 难以满足资金集中的需要。

4. 筹资管理偏弱。

从筹资管理角度看, 中石化集团、宝钢集团等并未做到将整个集团的资金缺口集中并由集团统一筹资, 再分解到各子公司使用, 而是批准各子公司的借款额度, 在额度内由各子公司自行与银行商谈利率借款条件, 这样无法全面实现由集团统一筹资所带来的节约成本的好处, 而且筹资以银行贷款为主, 渠道单一。另外, 对未纳入集中管理的成员单位, 一旦发生经营困难集团公司往往通过提供担保、抵押或委托贷款等方式帮助其融资, 导致融资成本高, 风险集中到了集团公司。

中国企业集团通过引进、吸收和借鉴国外先进的资金管理理念, 来提升资金管理水平, 增强综合竞争力, 既是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需要, 也是接轨国际资金管理的需要。由于我国企业集团的背景和特点的不同, 国外研究成果在指导我国企业集团管理控制实践中仅仅提供了一个借鉴意义。从国内外资金集中管理实践来看, 实行资金集中管理是企业集团提高资金效率的重要途径。资金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 企业集团要结合自身的特点, 科学选择资金管理模式。

参考文献

[1]、拜特.大型企业集团资金集中管理运作思路探析[J].理论与实务.2007 (5) :50-52

[2]、纪培锋.集团企业资金集中管理的探讨[J].经济理论研究.2006 (7)

[3]、孟焰、王志成.论企业会计主体间资金内部控制[J].会计研究.2003 (4)

[4]、袁琳.资金集中结算:制度完善与风险控制[J].会计研究.2005 (9)

[5]、袁琳.构筑集团企业资金结算与集中控制的新系统[J].会计研究.2003 (9)

国内企业管理 篇10

1 国内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状况

分析已有的研究成果可以发现, 目前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内容主要是探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应该包括哪些内容和采用什么评价方法, 详见表1。

除表1中典型代表文献外, 还有一些采用相同评价方法的同类文献。从这些文献分析可以得知, 对于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的确定和评价方法, 学者和实践者有不同的选取角度和评价方法。关于知识管理的绩效评价要选取什么指标, 采用什么评价方法, 可谓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各有不同。

2 国内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状况的分析

从表1可见, 目前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有着不同角度、方法, 评价指标体系设置、评价方法也存在差异。具体表现在以下3个方面。

2.1 研究角度方面

为确保企业有效地开展知识管理及对开展情况进行反馈, 评价的角度应是多方面的。目前对知识管理评价的角度包括绩效评价、管理能力/水平评价、风险评价、知识管理系统的评价。具体到绩效评价研究方面, 对知识管理绩效表现形式研究少, 评价测度的方法庞杂;并且针对性研究更少, 如实施知识管理后对企业员工知识共享绩效的评价等。

2.2 研究方法方面

在魏江从知识的角度论述企业核心能力, 提出“企业核心能力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后[12],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采用的方法基本是模糊综合评价, 或者是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模糊综合评价。之后有学者提出多层次灰色评价方法、三角模糊分析方法、基于平衡记分卡与模糊数学的方法、基于可拓方法、基于密切值方法、基于证据推理方法等。可见,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在运用数学知识, 通过建模的方法获得评价结论。虽然方法的理论性较强, 但结合实践真正用实例去验证其可操作性的微乎其微。

2.3 评价指标方面

目前, 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建立了种类繁多的指标体系, 这些指标体系根据研究的角度不同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其中最具代表的是文献[13]对目前国内建立的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了详尽分析, 指出了这些指标体系的缺点, 建立了一个有37项末级指标的指标体系, 涵盖了知识管理的各个方面, 较为全面。但是该指标体系过于详细, 实际操作性降低, 一般来说末级指标不能超过21个[14]。文献[15]从知识本体评价角度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 可操作性有待探讨。此外, 不同的研究者确定的指标体系各有不同, 各有侧重, 如有的学者从知识管理目标、影响知识管理的因素等角度。因此, 设计出能涉及知识管理的核心要素、符合指标体系设置要求、具有良好的可操作性的指标体系还需要继续努力。

3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存在的困难

从上述分析可见,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还处于积极探索阶段, 还有许多问题亟待研究。在研究的进程中存在诸多认识差异的原因除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复杂性外, 还因为在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中存在以下的困难。

3.1 知识自身特性

企业中除了少量已被编码化的显性知识外, 大部分是存放在人脑中的隐性知识, 知识是与人本身联系在一起的, 而且有些知识与非知识难以分辨, 因此知识的隐含性和复杂性, 使得知识管理活动开展的绩效难以评价。此外, 知识管理活动不能直接带来效益, 要去精确量化及评判知识管理的成效在本质上是不可能的, 需要外在地通过某些活动及能力体现出来。

3.2 传统的评价方法失效

实施知识管理后, 企业需要解决如何评估自己的知识资本、评价自己知识管理成效、考核知识工作者成绩的问题。但是对企业资产评估、对绩效评价、对员工考核的传统方法在知识管理中都遇到了困难。过去在财务报表上被列为负项的人力资本及知识技术的投资, 成为知识经济的核心, 是创造价值的源泉, 可是常会因为无法把知识这种无形资产做量化分析, 以至于使用传统的投资财务评价指标常常不能正确地反映出知识管理带来的绩效, 而且单纯地把这些财务指标作为准绳, 也不能正确地表现出企业的获利能力与经营的绩效, 所以必须引入新的绩效评价指标, 探讨适合的评价方法。可是最根本的困难在于我们不知道如何评估知识的价值及采取哪些方法。

3.3 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也会遇到来自企业内部的阻力:知识的评估很容易政治化, 因为员工技能的考核, 可能导致权力的再分配, 威胁到一些人的地位和利益;此外, 知识自身的特点决定评价过程不可能完全客观, 总是会产生部分有偏见的评价, 因此会遭到员工的抵触;再加上评价常常会与激励、奖励机制联系在一起, 评价的过程需要员工的紧密配合, 如果评价不与一定的奖励挂钩, 评价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甚至会遭到失败。

4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虽然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中存在诸多困难, 但是鉴于评价在实施知识管理过程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我们需要克服困难, 探索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的内在运行机制, 进行有效的评价, 因此考虑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时需要注意的一些关键问题成为研究的基础。

(1)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首要的工作是识别企业的核心竞争知识是什么, 并尽可能确切地描述出核心竞争知识, 这才能抓住评估的重点。同时评价知识不是计算其货币价值, 不可能建一个像财务账目一样的“知识账目”, 应集中于企业追求和达到知识目标的过程评价, 与知识管理过程结合, 确定知识管理是否实现了企业的知识目标。

(2)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不要将注意力过于集中在经济指标上, 不要将评价方法过于局限于数量或者是指数上。定性和定量的指标同样重要, 定量指标不可能涵盖影响企业知识管理的所有因素, 有些指标是不能用准确的数据描述和表达的, 只能定性地加以阐述, 需要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才能全面反映企业知识管理的状况。

(3) 将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体系作为一个融合工具, 将可以协调企业的目标、战略与企业、个人的活动, 可以将企业内部、外部资源, 有形、无形资本有效的结合, 全面评估个人、团队、外部知识联盟及竞争对手的相关知识。

(4)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一定是未来的导向, 与此不同的是, 过去企业管理中的评价以历史数据、成本、过去的活动为基础, 认为企业的未来是过去的线性延续, 而知识管理带给企业的是对未来的贡献, 不过这一过程具有不确定性。因此不要过多关注能为当前带来什么经济收益, 企业任何评价方法都应该以未来收入为基础, 未来收入是企业活力的来源, 才是企业更关心的东西。

5 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的重要意义

目前, 虽然对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还不完善、不系统, 但是随着知识管理的实行, 企业是否在富有成效地开展知识管理活动, 知识管理系统是否真的切合企业需要, 能否为企业带来投资收益, 需要对知识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是知识管理评价闭环机制中的重要环节, 知识管理评价在知识管理战略规划、业务规划、系统实施和知识管理的持续改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是有效知识管理的开端, 并贯穿知识管理过程的始终, 为企业实施知识管理的过程提供持续的反馈、参考, 形成一个闭环机制:诊断 (知识审计) —实施 (风险防范) —评价 (绩效) —改进。参见表2中*标注的地方。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有利于管理者监控知识管理的成效, 帮助企业引导员工进行知识交流、共享, 促进知识扩散、加速知识应用、从而产生更大的价值;知识管理绩效评价也有利于提高企业业绩, 是企业战略管理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它不仅评价过去所做的如何, 而且可以告诉管理者哪些是应该改进的, 哪些是应该保持的, 更为重要的是它能够暗示管理者今后的努力方向;知识管理绩效评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引导管理者和员工, 使个人努力目标和企业目标趋向一致, 达到行动与目标一致化。因此, 企业知识管理绩效评价研究意义重大。

6 结束语

企业社会责任国内研究综述 篇11

关键词:企业社会责任、财务绩效、可持续发展、利益相关者

中图分类号:C91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117(2011)06-0096-01

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概念

企业社会责任(CorporateSocialResponsibility简称CSR)概念出现于19世纪的西方社会,是由Sheldon于1924年首次提出的。迄今为止,关于企业社会责任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的定义。我国学者刘俊海从公司法学定义了企业社会责任责任:所谓企业的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不以最大限度在为股东们营利或赚钱作为自己唯一存在的目的,最大限度地增进股东利益之外的其他所有社会利益。《市场经济百科全书》对企业的社会责任所作的定义是企业为所处的社会福利而必须关心的道义任。

二、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

财务管理的目标是企业理财活动所希望实现的结果,是财务决策的准绳,也是评价企业理财活动是否合理的基本标准。

宁永志认为:“企业承担社会责任与企业的财务目标之间并不存在固有的矛盾。承担社会责任能够更好地实现企业的财务目标。”而刘培红也认为:“企业实现经济利益与承担社会责任有暂时的冲突,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承担一定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的。”赵卫华说:“社会责任财务管理目标存在着这样的关系:(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财务管理目标的变化,社会责任在不断的变化。(二)社会责任和财务管理目标对立统一的关系。(三)二者是一个相互促进的过程。(四)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影响的。”刘兴贺认为:“从表面或短期来看,社会责任的承担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股东财富,而逃避社会责任,甚至伤害社会利益,反而会提高企业的价值,但从长远来看,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是一致的。”

三、可持续发展与企业社会责任

面临21世纪的市场发展趋势,企业如何能实现不断持续发展的目标,已经成为企业发展战略研究的重要课题。

李培林认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是指企业在追求自身利润最大化经营过程中,以社会责任为出发点,满足企业利益相关者合理要求,实现企业与社会永久性和谐发展的生存状态。张燕平认为:“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与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紧密联系的,只有企业承担应有社会责任,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双赢。”冯巧云认为:“企业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可以赢得较好的声誉,为企业发展营造更好的社会氛围,使企业得以保持生命力,保持长期可持续地发展。”马红岩说:“现代企业只有较多地关注其社会责任,才能够获得持续发展。只有自觉地承担起企业应负的社会责任,才能做到感恩社会、回馈社会,才能保证企业树立以人为本、与社会和谐相处的科学发展理念,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

四、财务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

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的关系也是社会责任领域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搞清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关系,对企业的各利益相关者具有现实的意义,也有助于企业管理者更主动更有战略性的管理和从事企业社会责任。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了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系的研究。李兆华、卢丽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报告年度分布、行业分布、地区分布综合分析了财务绩效对社会责任的影响,认为:“虽然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在短期内有可能会降低企业的当前财务绩效,但从长期来看,企业承担社会责任能够为企业带来多方面的利益,这些利益必将有助于提高企业的长期财务绩效。”李承源以营销理论和经济理论为基础,论证了:企业社会责任的实施对企业财务绩效有影响,且存在正相关关系,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将会使企业各方面绩效显著提高,最终落脚于财务绩效的提升。温素彬、方苑按照资本形态的不同,构建了我国企业社会责任的利益相关者模型。以2003-2007年中的46家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来检验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财务绩效之間的关系,结果发现从当期看社会责任与企业当期财务绩效之间的关系是负相关,但是从长期看企业履行其社会责任对其财务绩效是有正向影响的。闫萍认为:“企业社会责任与其财务绩效的关系是正相关远远超过负相关。”

结束语:通过对企业社会责任理论文献的回顾,我们发现:第一,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的因素有很多,这些因素之间相互作用,共同影响企业社会责任。第二,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管理目标相互促进,长远看是一致。第三,只有企业一定程度上承担了社会责任,才能获得长足的发展。第三,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的关系短期内负相关,但长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且正相关远超负相关。因此,我国企业必须正确认识企业社会责任的承担,不要把承担企业社会责任看做一种消极的负担,而要将其视为企业发展的机会,把握好承担社会责任的尺度,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获得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商学院

参考文献:

[1]温素彬,方苑.企业社会责任与财务绩效关的实证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8,10:150-160.

[2]王建琼,何静谊.公司治理、企业经济绩效与企业社会责任:基于中国制造业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经纬.2009,2.

[3]赵卫华.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系[J].商业文化.2010,10.

[4]宁永志.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协调的探讨[J].会计之友.2010,1.

[5]刘培红.谈财务管理目标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协调[J].山西财税.2010,9.

国内企业管理 篇12

关键词:ITIL,IT运维管理,国内企业

近几年,国内企业均将建成世界(国际)一流的大型公司作为其发展目标, 这就需要与之匹配的信息系统平台作支撑。 自2000 年以来, 国内大型企业的信息化工作进入到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 按照整体规划,国内大型企业已经实现了集中建设的目标,今后将继续推进系统深化应用,并实现集中化运维管理,这给传统模式的运维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因此,亟需构建一套先进规范、运行高效的运维管理体系来满足提升管控能力的要求。

1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

1.1 向集中化管理转变

集中化管理是当前IT运维管理的发展趋势, 对主机设备、网络设备、存储设备、备份设备、数据库、中间件、应用软件、桌面系统等进行“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成为企业IT运维管理的必然选择。

1.2 注重与业务的融合

IT运维管理体系越来越注重与业务的融合, 正逐步向业务靠拢,IT部门正在由从一个纯技术中心逐步转向服务导向的中心,目标更是直指业务中心。 同时,以业务为中心,驱动IT系统的建设和运营管理,在提高IT效率的同时推动业务价值的形成。

1.3 以ITIL为最佳实践,指导运维工作

目前,ITIL作为当今IT运行服务管理的主要方法论已经被欧洲、美洲、澳洲、亚洲的很多企业采用,全球已经有1 万多家知名的公司在参考里面的方法管理自己的IT系统。 ITIL已被认为是世界IT服务管理领域的标准, 同时也使得ITIL在IT服务管理中应用越来越广泛。

1.4向自动化管理发展

目前,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运用专业化、标准化和流程化的手段,来实现运维工作的自动化管理。 通过自动化监控系统能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将IT运维服务由“被动”变为“主动”,防患于未然。 例如,全天候自动检测与及时报警能够实现IT运维的“全天候无人值守”,大大降低IT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 与此同时,通过自动化诊断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维修时间,提高服务质量。 因此,对于越来越复杂的IT运维来说,自动化管理是提升IT运维管理的过程,也是未来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势。

2国内企业IT运维管理现状

2.1 IT运维管理现状

随着信息化的逐渐深入,企业的应用系统日益复杂,特别是数据集中之后,业务对IT持续运行的需求日益强烈,同时保证系统7×24 正常运行也变得尤为重要。IT服务管理理念引进中国后,国内信息化的建设在参照了国际的流行趋势后,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进行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 在一些企业取得了重大成就,并且国内企业充分结合ITIL最佳实践和企业的IT运维管理的现状,从整体上提升了IT系统的运维管理水平。

通过调研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烟信息4 家企业的IT运维管理现状,从运维体系、流程、工具、团队4 个方面进行对比分析(见表1)。 从表1 案例来看,IT运维管理都借鉴ITIL国际标准建立了相关流程,并遵照实施,其共同之处体现在以下4 个方面:

从运维体系来看,中石化、中海油、国家电网、中烟信息均采用三级运维体系架构。

从运维流程来看, 服务交付域和服务控制域中涉及的事件、问题、变更、发布、配置5 个流程已得到全面应用,这5 个流程是快速响应和解决用户提报问题的关键流程,直接决定运维服务水平高低。通常与流程相关的关键绩效指标会在与客户签订的服务级别协议(SLA)中体现出来,之后这些指标会在内部团队和外部供应商之间进行分解,以保证服务的可靠性和可用性。

从运维工具来看,多采用与ITIL流程吻合度高、先进、应用广泛的运维管理平台,如SM7 和Remedy。 这些平台的应用,使运维人员和运维流程得到固化;同时,也使知识库的作用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运维服务能力得到不断提升。

从运维团队来看,出于信息安全的考虑,大多为内部支持队伍,且少有将全部运维工作外包出去。 这些内部支持队伍均取得ISO 20000 认证,或者运维相关资质如CCOE认证。

2.2 IT运维管理存在的问题

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结合IT运维管理领域的发展趋势,可以看出国内企业在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改进。

2.2.1 向集中化管理转变各企业的运维水平参差不齐,缺乏工具支持

目前各企业的运维管理水平也存在较大差距,有些企业已经初步建立了运维管理流程和工具,但在实际执行效果上并不尽如人意;更多企业的运维管理工作还处在不尽规范的状态,缺少相关的管理流程和工具,更多的是依靠运维人员的个人能力维系业务系统的运维管理。 另外,有些企业的信息系统运维工作缺乏有效工具的支持,运维流程效率的体现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适当工具的使用,包括监控系统去获取客观的数据,IT服务管理平台掌握对运维流程关键点的控制等。

2.2.2 系统建设与运维并举,运维管理环境和运维团队尚不稳定

目前从总体来看,国内企业的信息化还处在建设和运维并行的阶段,而且这种特点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 这种并行特点给统一和整合的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带来了环境和团队方面的挑战。

2.2.3 量化考核和评价机制需进一步完善

目前,国内企业的IT部门量化考核和评价机制还不完善,缺乏服务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而为配合运维管理工作规范化的开展,应提前制定必要的管理制度、绩效衡量和质量评价体系等,这些内容是实现运维管理工作目标的必要手段。

3国内企业实施IT运维管理的对策建议

未来,运维管理模式的建设方向是一体化集中管控模式。 为此,国内企业在设计运维管理模式时,必须考虑组织特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尤其要考虑,随着基础设施、应用的大集中模式的实现,未来国内企业会搭建以Iaa S、Paa S为主, 逐步尝试Saa S的私有云,集中化的运维管理模式必须能够支撑未来企业云环境的管理。

3.1 IT运维管理模式建议

借鉴IT运维管理发展趋势,结合国内企业的现状特点,建议IT运维管理以统一的技术工具平台为支撑, 遵照统一规范的运维流程执行,明确出人员角色,涵盖三级运维体系。 IT运维管理体系的建设涵盖组织模式、管理制度、管理流程、绩效考核、知识管理、技术支撑等内容。

3.1.1 组织模式

为了实现一体化集中管控的运维管理, 建议将运维管理机构、运维服务机构到后台支持团队3 个层次进行统一,按照业务设立统一的运维团队,为用户提供统一的IT运维服务。

3.1.2 制度规范

管理制度体系分为 “信息化运维管理办法”、“各服务管理流程序文件”、 各信息系统项目根据具体情况再制定实施细则和操作指南以及表单4 个层次(如图1 所示)。

3.1.3 管理流程

建立统一的服务管理流程,包括分别面向用户的服务支持流程,如事件、问题等流程。 以及面向客户服务交付流程,如容量管理、可用性管理等流程。

3.1.4 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从IT运维管理体系的目标出发,按照组织、流程和岗位角色分解, 形成 “IT运维组织KPI关键绩效指标—流程KPI—角色岗位KPI”3 层相互关联的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3.1.5 知识管理

整合知识资源,建立一套“统一、集中”的运维知识管理平台,以便为总部及所属企事业单位IT运维工作提供支持。

3.1.6 技术支撑

建立集中统一的运维管理平台,包括服务流程平台、监控平台、知识管理平台等。

3.2 提升IT运维管理水平的建议

3.2.1 各企业参照统一标准搭建运维管理体系

各企业运维管理体系采用急用先上的原则,将目前存在的问题最突出的内容、日常运维中最不可或缺的内容建设完成,按照系统搭建运维服务台, 建立统一的用户服务体系及内部管理体系,具备必要的运维管理能力,改变目前无流程、无工具或流程执行不到位的现状,初步搭建规范统一的运维管理体系。

3.2.2 配套运维管理工具,提升体系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通过运维工具可以实现对IT服务过程工作流程的精确管理,将人员和流程固化,实现运维人员、流程、技术的有机整合,实现常规及突发状态的应急管理,实现运行故障的提前预警。同时,从管理、制度和技术等角度出发,将系统运维工作相关信息、资源进行整理、分类,建立统一的、不断丰富、完善的运维知识库,为运维人员学习培训、信息共享提供方便,从而提升管理体系的执行效率和效果。

3.2.3 建立持续优化机制,确保体系高效运转

上一篇:国企改革与员工持股论文下一篇:敦煌莫高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