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2024-09-15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共12篇)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篇1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概念及内容

(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

首先网络管理的对象;对网络的管理无非在两个方面, 其一, 对网络系统配置以及与软件相关的信息管理, 如网络安全性管理、用户存取权限管理、文件目录管理, 应用程序配置管理等;其二, 对网络系统中硬件的管理, 即对组成网络的各种硬件设备管理, 如对服务器、工作站、路由器、交换机、调制解调器、通信等设备的管理。

其次网络操作系统平台;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都要求相应的网络操作系统平台的支持, 网络管理系统的软件正是通过网络操作系统对网络设备与系统进行配置、安全、性能以及用户的管理。目前, 用于网络管理的网络操作系统平台有3个选择, 它们是:UNIX、DOS/Windows和Linux。其中, 通常大型网络中均采用UNIX操作系统, 而在一般的中小型网络系统中, 基本采用的都是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平台, 如Windows2000Server系列网络操作系统。

通常情况下, 组成网络的设备都分布在一定的范围内, 且设备可能距离网络系统管理者所在的位置很远。因而, 很可能其中某一个设备发生了故障而不能及时被发现, 或虽发现了问题, 但不能准确进行故障定位而造成网络系统失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 网络设备生产厂商们在一些网络设备中配置了专门用于网络管理的功能, 并在设备中安装有一个程序, 负责处理有关网络管理的一些动作。该程序就是所谓的“代理”, 类似于“木马”。系统管理员对网络设备的监控正是通过该“代理”实现的。通过该网络管理代理, 网络管理系统就可以从远程监测被管理设备的工作状态, 同样也能在设备发生了某特定事件时, 向网络管理系统发出警告。具有上述功能的网络设备, 通常被称为“智能”设备或“可管理设备”。

(二)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首先网络管理组件系统集成平台;目前公认的3大网络管理组件系统集成平台是:HPOpen View、IBMNet View和Sun Net Manager。虽然它们的产品形态有不同的操作系统的版本, 但都遵循SNMP协议, 并提供类似的网络管理功能。网络管理组件系统集成平台使网络管理系统的核心;网络管理支持软件是网络管理系统主干架构;网络设备管理代理则是网络管理的执行者。

其次网络管理支持软件;网络管理支持软件运行于网络管理组件平台之上。网络管理支持软件是支持面向特定网络功能、网络设备和网络操作系统管理的某些专用软件系统。网络设备生产厂商均为自己生产的网络设备开发了专门的网络管理组件。例如, 世界著名的思科网络设备公司, 为用自己的网络设备架构的网络专门开发了网络管理组件Cisco Works。这类软件可直接建立在某网络操作系统之上, 也可建立在网络管理组件平台之上。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与功能分析

(一)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功能分析

网络管理是保障网络可靠运行的最重要手段。网络管理员通过网络管理系统对网络进行全面监控。一个功能完善的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具有以下几大功能。

首先显示网络拓扑图;网络管理系统首先都具有联网设备自动发现功能, 并通过使用IP和IPX网络彩色编码分级视图, 建立起网络的布局映像图。

其次端口状态监视与分析;对网络设备的端口状态进行监控以及分析是任何一个网管系统都必须具备的关键功能。通过网管系统, 网络管理人员都可以很方便地得到端口状态的扩展数据、带宽利用、交通统计表、协议信息和其他的网络功效统计表等。

再次网络性能与状态的图表分析;任何一个网管系统都具备灵活的曲线与图表分析能力, 使网络管理人员能够很快掌握网络运行状态, 并快速记录有关数据, 同时可以把分析的结果以文件的形式输出或用于电子表格等其他的数据分析工具。

最后故障诊断和报警故障诊断及报警使网络管理系统重要的管理功能之一。网络管理系统配置了大量网络管理支持软件, 可对整个网络状况进行快速全面智能化的检测, 不仅可以判断网络中所有设备的连通或断开的情况, 而且能够通过检测整个网络的流量分布, 判断网络通信的瓶颈位置, 以便及时调整网络设备的分布, 调整网络设备的工作时间, 使网络工作在最佳的状态。对网络中故障的诊断是通过网络状态参数的阈值管理, 为多种网络设备产生一个警报或事件通知。事件滤波器使事件压缩成有用的信息, 以加速故障诊断。

总之, 通过网络管理系统, 最终的目的就是能够提高网络的可用性和可靠性, 从而在整体上提高网络运行的效率, 降低管理成本。

(二)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发展趋势

我国网络安全标准现状我国信息安全研究经历了通信保密、计算机数据保护两个发展阶段, 正在进入网络信息安全的研究阶段。通过学习、吸收、消化TCSEC的原则进行了安全操作系统、多级安全数据库的研制, 但由于系统安全内核受限, 以及国外产品的不断更新升级, 基于具体产品的增强安全功能的成果, 难以保证没有漏洞, 难以得到推广应用。在学习借鉴国外技术的基础上, 国内一些部门也开发研制了一些防火墙、安全路由器、安全网关、黑客人侵检测、系统脆弱性扫描软件等。但是, 这些产品安全技术的完善性、规范化实用性还存在许多不足, 特别是在多平台的兼容性、安全工具的协作配合和互动性方面存在很大距离, 理论基础和自主的技术手段也需要发展和强化。

计算机网络管理的安全策略

计算机网络安全是现代信息安全的核心问题之一。信息安全是一个全球性的研究课题, 这不仅仅是因为信息是商品, 更重要的是信息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为了保护国家的政治利益和经济利益, 各国政府都不约而同地把信息安全作为国家安全的一部分。然而, ;在现代技术条件下的信息安全的核心是网络安全。没有网络的安全, 信息安全将无从谈起。

第一、网络安全管理通过以下5个网络安全机制的实现得到具体的落实。

第二、可信功能机制。扩大其他安全机制的应用范围, 或者其他安全机制的效用, 既可以可信地直接提供安全机制, 也可以可信地提供对其他安全机制的访问。

第三、安全标签机制。安全性的细化, 标明安全对象的敏感程度或保护级。

第四、事件探测机制。探测与安全性有关的事件, 既要探测安全性破坏事件, 也要探测正常事件。

第五、安全审核机制。独立地对安全系统的记录和活动进行检查, 测试系统控制信息是否正常, 确保安全政策的正常实施。

第六、安全恢复机制。从安全性破坏状态中恢复到安全状态。恢复活动有3种:立即、临时和长期。

结论

网络安全策略是指为了保护网络不受来自网络内外的各种危害而采取的防范措施的总和, 并以不同的规则形式体现在网络的管理工作中。在网络管理的整个过程中, 网络安全策略是根据网络的实际情况, 即被保护信息价值、被保护信息的攻击危险性、被保护信息所投人资金多少等。为了确保被保护信息不被伤害, 有针对性地对各种网络安全技术与措施进行取舍的原则与方法。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篇2

防火墙技术是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主要部分,这一技术的最大特点就是其综合性,实质性内容是制约计算机网络的出入权限,以防止计算机网络被外界破坏和干扰。

防火墙技术是一种制约隔离技术,通过设置相应的屏障,来阻隔机构网络与不安全网络。

总而言之,防火墙技术作为一种安全技术,大部分的企业都是通过设置这一技术来达到维护企业内部的信息数据的安全性,企业选择性的接受发自网络的访问请求,也可以针对具体的企业要求将来自互联网的访问要求做出禁止、拒绝或是允许、接收的回应。

3.2 身份认证技术

计算机网络的安全技术中很重要的一种是身份认证技术,即在网络访问的过程中,对通信方的信息加以确认,需要用户证明自身的身份。

身份认证技术通常会以生物技术以及电子技术这两项技术结合辅助运转,可以对未授权的用户做出阻止。

身份认证技术一般会用到的技术策略有智能卡技术、口令认证、基于认证的第三方认证机构等多种技术。

一般认为,授权机制是与身份认证相辅相成的,通常在服务提供方能够确认发出申请的用户身份之后,就会自然而然的对其做出的要求给予回应,即授予访问权限,当然,它对于用户的访问范围也是已经有所界定的。

3.3 加密技术

加密技术针对的是具有易传播、易扩散特点的电子文件,这类文件极易造成信息失密,导致泄露重要数据,因此,为防止这一状况发生,分析加密技术十分有必要。

加密技术能够对正处在传播过程中的电子文件或是数据存储库等的内容进行加密,旨在使恶意分子无法非法的获取其中的文件内容,当下最为流行的加密技术是双密钥码,发出方与接收方分别持有不同密钥,使第三方破密的难度增加一倍,因此可以说,加密技术很大程度上避开了电子文件因本身特性造成的内容泄露。

基于云计算的网络管理系统浅探 篇3

关键词 云计算 网络管理 系统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 文献标识码:A

随着云计算的推广,大量云计算基础设施投入使用。由于云计算超大规模、虚拟化等特点,相对于传统电信网、互联网的管理,管理起来更加复杂,也遇到前所未有的问题。当前研究最多的是针对云计算的资源管理,有学者提出了一种虚拟资源管理服务模型-虚拟管理构架(VMA) ,旨在为企业的基础设施架构、应用程序与底层服务协作和廉价服务器集群上建立一个合理的统一的资源管理基础构架,以实现资源和资源系统的统一管理以及资源的按需服务。而相对于其他管理方案,比如用户、计费、时间、语言等的管理措施还没有展开来研究。本论文结合经典网络管理方案,提出了基于云计算的用户管理、监督控制、计费管理等方案。

1 云计算系统用户管理

1.1 云计算用户

为了进入云计算系统,每个云计算用户都有一个唯一的标识,只有拥有这个标识才能向服务器表明自己的身份,要注册成为云用户,需要相关权威机构的认可,这样才能得到相应的标识,成为云计算用户。

1.2 云计算用户的命名

在云计算系统内部,每一个用户都可以有自己的标识符,而且这个标识符是相对唯一的,通过对这个标识符的观察,我们就能知道用户的特征,若是用户的名字不足以进行区别的时候,往往需要通过附加特征来对其进行甄别,这样才能形成较为完整的命名体系,诸如我们可以说马勇,当其他人也想用这个标识符的时候,需要进行附加特征来描述,诸如马勇2 等,这样标识符的唯一性就能确定,虽然用户的真正姓名并不会发生变化,但是我们看到的代号却更加精确的显示出用户的唯一性。故而我们也看出了用户命名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为了保障标识符的唯一性,在名字的基础上还需要添加额外的特征说明,这样才能固定用户的范围和唯一性,将不同的用户进行区别。

1.3 云计算用户管理操作

和其他云实体一样,用户也是云上的实体,故而其也存在着生命周期,通过创建和注销等操作就代表了这个周期的始终。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在这个周期内发生变化的还有用户的权利,为此,相应的授权和变更操作是难免的。具体来说,云计算用户管理操作主要包括如下三个方面:其一,用户创建,只有经过合法的手段才能拥有自己的账号,成为合法的云计算账户,为了进行新用户的创建,需要具备相关的身份证明材料。创建成功之后,相应的就能获取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的信息集合主要由两个方面组成:一个方面是用户提供的信息,另一个方面是云的信息记录。用户名标识是对用户云活动记录的重要的手段。其二,用户登录,当相关的用户称号经过合法手段创建之后,在进行登录的时候,需要输入相应的用户名和密码,若是存在接入设备的话,则可以关联设备标识和用户名,这样就省去了重复输入的操作。通过使用过的相关专用设备,云计算就可以知道的账号,通过这个设备,用户可以任何网络进行的呢公路,网络映像相同,不会出现差异。其三,用户授权,各种资源都可以很轻松地在云上找到,但是这些资源并非全部用户都有权利访问,用户要进行访问操作,需要得到相应的授权,这个操作可以由网络权威机构进行设定,资源的拥有者也可以执行该操作。其四,用户变更,若是需要注销自己的云账号,只需要对原始信息进行认证。

1.4 云计算用户管理系统

虚拟组织是云计算用户管理系统的重要支撑,构成云计算用户管理系统的主要有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虚拟组织用户注册数据库,另一个部分是本地节点上的用户管理。当用户向注册管理员提供相应信息后,才能加入虚拟组织,提供的信息需要与协议要求一样,这样管理者才会将用户加入虚拟组织数据库。

2 对于云计算系统的监督控制管理

对于云计算系统的监督控制管理其实就是云系统发布自身的各项实际情况,然后相关监督控制部门根据云计算系统提供的情况来进行监督控制,最终达到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的目的。在这个监督控制的过程中,监督控制系统对于云计算系统的各个方面进行监督,在发现问题的时候能够及时地指出问题以及给出相应的解决措施,由此可以看出云计算系统的监控管理至关重要。云计算系统利用云整体的能力、资源的有效性等来做到最大程度地利用云资源; 云计算系统中的平衡系统运用资源的特性等来实现负载平衡; 而云系统的监督控制体系通过对云计算系统的实时有效监督,来发现云计算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隐患,迅速地给出解决的方案,以此来降低出现的问题对于云计算系统的影响。

3 对于计费的管理

(1)了解计费的基本情况。从实际来看,所有用户在云计算系统中的所有情况都是要进行记录的。只不过哪些需要重点记录,哪些可以临时记录是要根据活动的内容以及作用来决定的。所以,用户在登录云计算系统时的基本情况,云计算管理者都是可以清晰地了解的。这样的记录不仅仅是用于计费的衡量标准,也是了解用户基本情况的重要途径。所以,做好计费的基本工作是非常有必要的。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剖析 篇4

一、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概述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就是管理网络的软件系统。能够收集网络中各个组成部分的运行信息,及时分析和处理信息,从而合理分配网络资源、动态配置网络负载,优化网络性能、减少网络维护费用,以保证网络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

网络管理系统主要包括四个要素:管理员、管理代理、管理信息库、代理设备。

1.管理员。

网络管理的实体,他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完成复杂网络管理的各项功能。驻留在管理工作站上。网络管理系统要求管理代理定期收集重要的设备信息,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确定单个网络设备、部分网络或整个网络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

2.管理代理。

网络管理代理充当管理系统与管理代理软件驻留设备之间的中介,通过控制设备的管理信息数据库 (MIB) 中的信息来管理该设备。实际是驻留在网络设备中的软件模块,它可以获得本地设备的运转状态、设备特性、系统配置等相关信息。

3.管理信息库。

它是动态刷新的存储在被管理对象中的数据库,它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数据通信的统计信息,安全性信息和设备特有信息。这些信息形成网络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请求时将被动态送往管理器。

ISO在ISO/IEC 7498-4文档中定义了网络管理的五大功能,即配置管理、故障管理、性能管理、计费管理与安全管理。故障管理:其主要功能是故障检测、发现、报告、诊断和处理。配置管理:其主要功能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关系、监视和管理网络设备的配置情况,根据事先定义的条件重构网络等,其目标是监视网络和系统的配置信息,以便跟踪和管理对不同的软、硬件单元进行网络操作的结果。性能管理:监测网络的各种性能数据,进行阈值检查,并自动地对当前性能数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

在网络管理系统方面,国外己经有众多成熟的产品。早期的有pcAnywhere,目前较为流行的有HP公司的OpenView, Microsoft公司的Systems ManagementSuits (SMS) ,SunSoft公司的NetManager, IBM公司的Tivoli NetView和Entersys公司的NetSight。就产品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而言,以Entersys的NetSight, HP的OpenView和Tivoli的Netview最为著名。国内方面,由于Internet和全球信息化的推动,网络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近几年来,网络管理在一些大中型企业、银行金融部门、邮电行业等领域,得到了更为广泛的应用。但目前我国仍没有通用的网管平台。由于网络管理系统对一个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非常重要,因此在我国大力推广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非常迫切。

三、计算机网管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

现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始向应用层次渗透。然而,尽管网络管理技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但是随着标准化活动的开展及系统互联的需要, 网络管理发展有如下趋势:

1. 分布式网络管理

分布式对象的核心是解决对象跨平台连接的和交互的问题,OMG组织提出的CORBA是实现分布式应用系统的代表。分布式网管采用分布式结构,在一个管理域内设立多个独立的分管理域,分别进行管理,每个分管理员负责管理本域的管理对象,同时分管理域在总管理的指示下进行协调和交互,以完主管理域内网络的管理。这样,不仅减少总网管的负荷,而且减少了网管信息传递的时延,使管理更为有效。当前的分布式技术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研究:一个是利用CORBA技术,另一个是利用移动代理技术。基于CORBA技术的网络管理,目前处于研究阶段;移动代理技术也仅在各个区域进行研究。

2. 综合化网络管理

综合化网络管理要求网络管理系统在多方面提供对网络管理的支持。通过一个操作台实现对各个子网的管理,实现对互联的多个网络的管理,及时提供对故障的定位和排除的支持。现代网络存在互连或互相依赖的关系,而且多个网管系统,相互独立,分管网络的不同部分,甚至于会同时存在多个相同内容的网管系统,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

3. 对业务的监控功能

传统网管并不能直接反应出设备故障对业务的影响,仅仅是针对网络设备进行管理,。目前有些网管产品已经实现对进程的监控,但是有些服务,并不能明确显示对服务监控。对于客户来说,他们注重于所得到的服务。因此,对服务、业务的监控将是网管进一步的管理目标。

4. 智能化管理

实现策略管理和网络管理系统本身的自诊断、自调整。采用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维护、诊断、排除故障及维护网络运行在最佳状态成为必然趋势。用智能化方法对涉及性能下降所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监控,采取必要的操作。

目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仅是实现了该网络管理系统功能开发和应用的一部分,离整个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的实现还有一定差距,今后可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研究和开发,以完善其管理。

摘要:文章从概念、组成、功能三个方面概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并进一步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 最后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网络管理系统,现状,发展前景

参考文献

[1]王江平.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应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2, 18 (4) .

[2]白英彩, 等.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8.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篇5

一、概述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在企业中的普及,网络的管理和应用技术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其中,WINDOWS操作系统在企业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因而WINDOWS的网络管理越来越受到重视,人才市场对这方面的需求也日益旺盛。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实现毕业生与社会的无缝对接,结合上海电子信息职业技术学院的教学改革,《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应用》制定新的教学大纲,优化理论与实践课时的比例,为学生打造真实的企业环境,把学生培养成企业的应用型技术人才,实现毕业就能快速上岗。

二、现状分析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应用》课程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职业教育必修课程。本课程针对网络管理、桌面工程师岗位,课程除了培养学生的网络操作系统应用、配置和维护技能,还需要为后续的专业课准备必要的专业基础,开设在大一的下学期,先修课程有《计算机系统配置》,学生的专业基础比较薄弱,所以教学方法很重要,如何让学生很快进入课程的学习状态显得如为关键。

根据学院教学改革的需要,《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应用》的教学课时设置为64课时,理论教学为24课时,理实一体为16课时,实践教学为24课时。这一课程设置的指导思想为侧重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关注学生的技能提高,所以如何在实践中融汇理论的指导是教学的抓手,如果不能很好地执行,会让学生工作中,处于头痛医头,不能快速定位网络的故障的结果。

鉴于上述情况,本文结合目前的最新技术及企业的工作实际,退出“四融汇”的教学理念及方法,并付诸教学实践中去,效果显著。

三、“四融汇”教学理念及措施

1.学习兴趣与需求的融汇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对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应用产生浓厚的兴趣,才会去涉猎相关的知识,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首先,在课程之初,给学生介绍课程的职业能力目标,让学生了解学好本门课程能具体解决工作中的哪些问题,应用前景,对后续课程所打下的基础和影响。其次,在设计教学案例时,选择那些代表性强,应用广泛的实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讲解“文件共享与脱机访问”知识点时,引入实例“员工在家办公,断网时访问公司文件服务器”;在课程后期,设计一个综合的考核任务“某企业的网络构建及维护(账户,文件管理,域的搭建,工作环境及安全策略)等等,学生通过完整的工作链条,兴趣逐渐贯穿于工作实践中,做到学即有所为,教学效果斐然。

2.讲解与操练的融汇

《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应用》是一门实践性强的课程,只有反复训练,才能逐步提高技能,另外网络操作系统比较抽象复杂,在教学过程中,要深入浅出,把生涩的网络术语通俗化是必须的环节,比如,NTFS文件的标准权限:读,写,读和执行,修改,完全控制。给学生讲解每一种权限的内涵,同时演示权限的具体实现,然后给学生一个任务,操练各种权限的应用,让学生通过练习,深刻体会NTFS的权限的精确实现和完美控制。在操练的过程中,权限如果没有实现,给学生提供解决方案,让他们自己尝试排错,这样在反复的操练中,掌握NTFS标准权限的配置与运用;老师也在学生的操练中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来完善教学方案。

3.项目与多模块的融汇

项目教学法是指一个完整的项目投入到教学项目中去,把教学内容理论方面的知识点切入到实际操作中去,学生不仅学到了知识点,同时也能够锻炼自身的动手能力。在网络教学中,项目是企业日常网络管理的某一个方面工作的浓缩。

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应用》课程教学中,比如,设计“企业文件资源访问”项目,把企业宝贵的文件资源安全有效管理,把这个项目划分如下几个模块来教学:用户账户管理,NTFS权限设置,权限的组合应用这三个模块,这三个模块分别操练,学生掌握后,部署一个模拟真实企业的管理工作,从建立账户到资源安全有效管理一条龙服务,由学生独立完成,项目做好后,学生就彻底掌握了企业文件资源管理的工作。

4.平时作业与综合考评的融汇

传统的教学中,学生的笔试成绩是用来度量课程知识掌握程度的关键指标,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的教学评估应该是过程性的。在《WINDOWS网络操作系统管理与应用》的课程考核中,教师可以制作一个平台,学生模块化的练习结果可上传到老师的系统中,作为平时的作业考核成绩。对于动手能力要求较高的综合性项目,采用上机考核+演示结果截图+答辩的方式进行,这样既避免纸质考试的片面,有多维度检验学生的网络技能的掌握情况。

四、结语

计算机网络的保密管理分析 篇6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网络安全;保密管理

中图分类号:TP39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08-0000-01

Security Management Analysis of Computer Network

Lu Jun

(College of Technology,Xiaogan University,Xiaogan432000,China)

Abstract:Modern information and network technology,widely used for information management in China to bring the convenience,but also to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has put forward higher requirements.At present,there is confidentiality of network security management a sense of inadequate measures and other issues.To solve these problems,I believe that organizations should be kept confidential from the strengthening,strengthening security,and strengthen the application of the key security technology aspects.

Keywords:Computer network;Network security;Security management

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计算机网络在我们的生活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现代信息技术和办公自动化的优势也越来越明显。金融银行业务上网,政府上网等工程已经全面开始。然而,一些网络泄密事件时有发生,给国家安全、金融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威胁。这主要是我国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工作中存在的保密观念淡漠、保密措施不力等原因造成的。

一、当前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现状

(一)保密观念亟待加强。在工作中,很多工作人员的密保人员淡薄,部分密保人员的思想仍然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在工作中“无密可保”或者“保密无用”,缺乏网络安全的意识和密保常识。一些工作人员没有关与密保方面的法律意识,对于计算机网络密保工作不够重视。保密观念的淡薄使得密保工作人员对于网络密保设施的建设不够重视,使得一些网络处于不设防的状态。另外,保密观念的淡薄,也是密保人员在具体网络保密管理工作中的懈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部分涉密人员的信息管理素质亟待提高。一些保密人员对于计算机网络安全技术的掌握程度不够。有些密保工作人员仍然认为,只要添加防火墙、进行网络加密,设置身份验证系统密保网关就可以达到网络安全的要求。而在实际的工作中,对于密保设置的检查和维护并不够重视,直接造成了泄密事件的发生。另外,在网络安全密保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视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的情况,网络密保技术的建设仍然需要完善。

(三)保密管理执行不力。在有些网络安全保密管理工作中同时存在着“无章可依”和“有章不依”的情况。一些单位虽然制订了一定的保密管理制度,但只是将之束之高阁,而没有很好的贯彻实施,有的单位则存在保密管理制度不健全的情况。虽然国家已经出台了相关的保密管理规定,但是每个单位却没有相关的实施细则,保密制度不够具体,缺乏可操作性。

二、加强计算机网络保密管理的主要措施

(一)加强保密组织制度的建设。首先,应当完善网络安全的组织领导机构建设。网络安全的组织领导系统应当由行政领导、系统管理人员和安全管理的领导共同组成。在实际的工作中则要贯彻密保工作的领导责任制,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于密保工作的管理责任到人,这样出现密保问题时才能及时处理,并且追究责任时可以找到人。最后,网络密保系统需要经常进行检查和更新,防患于未然。另外保密人员要养成积极学习的习惯,在工作中积极学习,提高自己的信息管理素质,学习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网络安全管理的制度建设同样重要。比如,在计算机网络安全的管理工作中,系统的访问权限应当严格控制,禁止越权操作。采取严密的技术管理措施,比如要定期更换系统口令、每天更换操作口令,对于重要数据应当备份并且异地存放,对重要信息载体应当妥善保管。另外,应当完善外来人员访问制度、服务器机房出入和操作制度、管理员网络维护制度等相关保障制度的完善。最后,在实际的工作中,要狠抓各项制度的具体落实,使其真正起到规范行为的作用。还要在检查监督上下功夫,对于网络安全管理要定期检查和抽查,保证保密管理制度的监督执行。

(二)加强人员培训。对于计算机网络保密人员的培训应当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宣传教育加强密保人员的保密意识。二是提高密保人员的信息管理技术。首先,应当加强涉密人员的保密观念,通过学习《保密法》,加强涉密人员的法律意识。通过经典案例的剖析,让保密人员意识到计算机网络密保的重要性,从而提高保密意识,增强保密观念。另外,应当建立完善的保密培训机制,对密保人员进行多层次培训,使密保人员形成良好学习意识并培养其学习能力,打造一个信息素质强硬的网络保密队伍。

(三)加强关键网络密保技术的应用。在网络安全管理工作中应当加强对访问控制、涉密信息加密等关键性密保技术的应用。访问权限设置是指对于合法用户在文件和数据操作方面进行读写、执行等权限的设置。在内外网之间设立访问权限设置是内部网保密最有效、最经济的途径之一。所以,在网络计算机保密工作中,应当做好访问权限的应用。在内部网中应当确定合法用户的使用权限,避免越权使用。另外,对涉密程度不高的系统可以按用户类别进行访问控制,对于涉密程度高的则要控制到单个用户。

涉密信息加密是提高信息保密性和完整性,防止信息被破析的重要手段,也是最有效和最可靠的手段。通过在涉密计算机网络的入口设置保密网管,对内部网出网文件进行保密标识,以及在计算机网络中设置密钥管理可以提高信息的保密性,为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供保障。

参考文献:

[1]马备,沈峰.计算机网络的保密管理研究[J].河南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2001,5

[2]蔡春晖.对计算机网络安全策略及安全技术的若干思考[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0,23

[3]周明贵,姬学民.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在保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8,2

试析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 篇7

1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现状和风险

1.1 内部局域网

据网络系统对过去已经发生的网络安全事件的相应数据调查显示, 事业单位受到的攻击大多都源自内部局域网, 而考虑到事业单位的内部人员非常熟悉单位网络的整体结构及网络应用等情况, 因而当信息泄露或计算机网络受到攻击时, 就会形成内部与外部的相互勾结, 对系统造成严重的威胁[1]。

1.2 管理安全

个别事业单位职工缺乏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意识, 对网络信息安全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再加上许多单位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所建立的安全管理体制并不完善, 极易使正在运行的计算机网络系统承受安全风险。

1.3 合作单位

考虑到业务的需求, 事业单位一般都会同密切联系的单位之间建立相互的网络连接, 如移动、 地区银行等多个单位。考虑到事业单位同这一部分企业之间还存在不完全信任的关系, 所以, 在网络互联方面也很容易造成安全上的威胁。

1.4 网络系统本身

由于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网络硬件配置不合理、 不规范, 对于网络的安全性考虑不充分, 对网络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可扩展性等产生各种各样的影响, 很可能直接引发安全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 文件服务器起中枢作用, 一旦配置不恰当, 很容易对运行稳定性、 功能完善性等产生影响, 直接降低网络系统的安全保障。 另外, 在设计与选型方面未能全面地、 系统地考虑, 导致在网络应用的需求方面不完善, 在后期升级换代以及可靠性方面都面临的诸多风险[2]。

2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应用与维护对策

事业单位在社会快速发展的进程中处于一个较特殊的地位, 导致事业单位在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时必须要有相应的侧重点, 并充分体现了自身鲜明的特征。 所以, 在维护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时候, 就要同事业单位的网络环境和应用功能相互结合, 确定出具体的计算机网络应用与维护对策和措施, 以保障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正常运行、信息安全的基本要求, 全面提升事业单位服务水平。

2.1 坚持“预防为主”

随着事业单位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以及在实践环节中的不断完善, 事业单位逐渐重视预防为主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 预防策略也得到较大程度的进步。 这一策略主要是为了帮助事业单位提升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安全性能, 提高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使用效率, 满足单位对经济效益的要求[3]。

做好预防工作才是维护人员的重中之重。 在网络系统使用之前, 先要进行管理系统预防性的检测, 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运行能力进行试运行检测, 同时, 也可以确认在管理系统之中所涉及到的安全系数, 这样就可以确定在实际工作之中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效率。 针对预防为主, 需要在维护的过程之中将杀毒软件更新, 这样才有利于提升病毒的预防能力, 满足软件的性能要求。

在设置计算机网络系统时, 应该重视维护内网系统, 避免在使用过程中出现IP冲突等问题。 同时维护人员应该定期参加计算机网络培训, 帮助维护人员增强正确的操作维护能力。

2.2 重视网线的维护

对于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来说,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需要通过网线来实现。 计算机与计算机之间的连接线路对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使用寿命会产生直接的影响。 但是在实际的操作中, 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计算机连接线路的维护问题。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中, 维护双绞线等线路对网络产生的影响是最大的。 对事业单位连接计算机的情况而言, 网线暴露是最常遇到的问题之一, 而双绞线外露后极易受到各种外界因素产生的不利影响, 最终引发计算机网络的断路故障。如线路规划不科学、 不合理, 造成大量连接计算机的线路直接在地面上暴露出来, 而日常清理工作的开展也会因为清洁人员的个人问题而使网络线路遭受一定的损害。 因此, 事业单位必须要合理完成早期规划, 布局好网络管理系统, 尽最大限度减少网线的外露, 最佳做法是在墙角等安全位置将网线固定住[4]。

2.3 系统维护中需要考虑系统的运行环境

作为政府部门职能实现的重要途径, 事业单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需要同其他部门之间保持信息的相互交换。 因此, 事业单位应立足网络管理实际以及具体的网络管理职能来实现对系统的维护, 如事业单位的车间管理部门在办证过程中应仔细核对学员的基本信息, 这就要求事业单位与公安部之间保持内网的互联, 但该操作过程会产生大量信息流量, 所以很可能出现部分难以解决的新问题。 因此。 在维护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时候, 首先需要分析清楚事业单位的工作内容可能在管理系统之中涉及到的重点环节, 做好事前的预防处理, 将事故发生的概率控制在可控的范围内。

2.4 健全系统安全规章制度

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规章制度健全, 是事业单位进行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措施。 每一个单位都要建立信息化组织机构, 主要领导要亲自挂帅, 健全单位信息化管理、 网络系统安全的规章制度。 制度中要规定设置专门的系统维护人员, 负责定期检测、 维护计算机网络系统及硬件设备, 保持计算机设施干净、 整洁, 同时落实对设备的检查工作, 及时纠正那些不正当的运行及操作情况, 为计算机设备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提供条件。 同时对网络运行安全稳定性加以控制, 防止出现对计算机网络安全运行产生不利影响的行为。

针对对于服务器和网络, 事业单位也应该做好严密的防护, 包含了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 避免被非法用户入侵; 禁止在擅自在终端机上将其他软件启动, 系统维护员应在每一个月都开展以此数据备份、 数据库维护工作; 当需要对服务器的参数进行更改或调整时, 首先需要事业单位领导的批准, 管理人员应该做好相应的工作记录, 为后续的管理与维护提供参考。 在针对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以及计算机病毒等开展相应的维护工作时, 应选择行之有效的措施预防计算机被网络病毒感染; 所有应用于计算机网络的软盘在使用前都要经过严格的杀毒处理, 尤其是事业单位内部的局域网计算机, 严禁将其与公共网络互联。 在计算机网络系统之中, 任何设备的安装、 调试等都应该专门指派人员负责实施, 其余人员不得随意拆卸或者是移动设备。 系统设备、 密码以及技术资料等应严禁他人擅自借用或者拷贝。 在计算机系统设施附近开展改造、 维修等活动时也严禁对计算机网络系统的安全产生不利影响。 如果确实无法避免, 需要提前通知办公室, 采取相应的措施之后, 再进行后续的施工作业。

2.5 防范计算机病毒

事业单位应该做好计算机网络日常的漏洞检测、 安全补丁升级以及修补等工作。 作为维护管理人员, 应该拥有防范病毒的良好意识, 能定期检测服务器是否存在病毒, 只要有病毒出现就要第一时间处理, 选择国家认可的正版杀毒软件杀灭、 防范计算机病毒, 同时落实及时更新软件版本的任务。如果没有得到负责人的许可, 不能擅自在服务器上安装任何新软件, 即便需要安装也应先完成例行检测计算机病毒的工作, 只有在确认无误再将其安装在服务器上。 通过远程传送的数据与程序, 也需要等待确认无病毒后再使用。 此外, 针对服务器之中的各项账号密码等, 都需要进行严格的保护;对网络上的数据流进行严格的监控[5]。

2.6 从技术上确保网络的安全

当事业单位在应对各种各样的网络安全风险时, 应充分考虑信息网络提出的自动化需求, 同时考虑那些十分关键的设备与措施, 包括: (1) 促使内部局域网保持与Internet之间的互联, 同时做好物理的隔离; (2) 信息的内网边和外网边都应该做好IPS部署, 同时独立设置防火墙, 对源Internet的安全风险进行防范; (3) 服务器需独立划分网络区域, 并在内部局域网中做好VLAN的科学规划, 采取一系列访问控制措施完成逻辑隔离工作, 从而做好对内部攻击的防范与处理; (4) 做好网络管理系统以及网络漏洞扫描的部署工作, 同时对网络运行的整体情况进行监控, 做好安全事件的及时响应, 真正做到防范于未然。

为使事业单位的网络系统安全需求得到真正的满足, 事业单位在维护工作中应仔细考虑一系列关键性的设备、 措施, 包括: (1) Windows操作系统的应用相当普遍, 因而事业单位的信息内外网中还需要考虑到WSUS系统的部署, 这样才可以做好PC以及服务器系统补丁的更新, 将漏洞填补, 确保系统本身的安全性; (2) 事业单位的内外网还应该做好企业版杀毒软件的部署, 做好病毒防护策略的合理设定; (3) 各个系统账号和密码的保护应该保持一定的强度, 再指派专人进行管理, 做好定期的密码更改; (4) 操作系统需要保证合理的配置以及高度的安全可靠性。

针对事业单位的全网主机, 在安装时应与IPS保持一致, 关停那些不再使用的共享文件、 服务等, 并严格设置操作系统的一系列权限, 确保用户终端始终处于安全的状态。 尤其是针对重要的数据、 资料等, 必须要落实保存工作、 备份工作, 严格控制访问权限, 同时严格实行加密措施, 这样才能满足计算机网络系统安全性的要求。

3 结语

在现代互联网+的大背景下, 行政办公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已经成为不可替代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避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故障带来的影响, 提高办公效率, 就应该采取有效的对策, 做好规划设计, 开展预防性维护, 建立网络全安全与应用管理制度, 保障单位计算机系统应用、 维护等工作持续进行, 全面提高管理服务质量。

摘要:在互联网+时代, 大数据、云计算应用日臻成熟, 计算机应用技术已成为人们日常工作与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使得人们越来越离不开计算机网络。在现阶段的事业单位管理中, 也在朝着网络化、系统化、细致化的管理方向不断前进。分析了计算机网络应用、安全管理现状和风险, 对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维护的具体措施进行探讨, 提出了事业单位进行计算机网络科学、有效管理的对策和建议, 希望助推事业单位网络管理和应用工作的顺利开展, 为其服务领域和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管理,维护

参考文献

[1]段世刚.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管理策略[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 2015, (10) :18-19.

[2]谭人玮.浅谈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2, (07) :122+121.

[3]崔海鹏.机关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与管理的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14, (01) :171.

[4]黄翔.加强事业单位计算机网络安全管理水平的探索[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 2014, (09) :157-158.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与展望 篇8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就是管理网络的软件系统。计算机网络管理就是收集网络中各个组成部分的静态、动态的运行信息, 并在这些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做出相应的处理, 以保证网络安全、可靠、高效地运行, 从而合理分配网络资源, 动态配置网络负载, 优化网络性能, 减少网络维护费用。

二、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基本构成

(一) 管理员

实施网络管理的实体, 驻留在管理工作站上。它是整个网络系统的核心, 完成复杂网络管理的各项功能。网络管理系统要求管理代理定期收集重要的设备信息, 收集到的信息将用于确定单个网络设备、部分网络或整个网络运行的状态是否正常。

(二) 管理代理

网络管理代理是驻留在网络设备 (这里的设备可以是UNIX工作站、网络打印机, 也可以是其他的网络设备) 中的软件模块, 它可以获得本地设备的运转状态、设备特性、系统配置等相关信息。网络管理代理所起的作用是:充当管理系统与管理代理软件驻留设备之间的中介, 通过控制设备的管理信息数据库 (MIB) 中的信息来管理该设备。

(三) 管理信息库

它存储在被管理对象的存储器中, 管理库是一个动态刷新的数据库, 它包括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数据通信的统计信息、安全性信息和设备特有信息。这些信息被动态送往管理器, 形成网络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

(四) 代理设备和管理协议

代理设备在标准网络管理软件和不直接支持该标准协议的系统之间起桥梁作用。利用代理设备, 不需要升级整个网络就可以实现从旧协议到新版本的过渡。对于网络管理系统来说, 重要的是管理员和管理代理之间所使用的网络管理协议。

三、网络管理系统的功能

(一) 故障管理

其主要功能是故障检测、发现、报告、诊断和处理。由于差错可以导致系统瘫痪或不可接受的网络性能下降, 所以故障管理也是ISO网络管理元素中, 被最广泛实现的一种管理。

(二) 配置管理

其主要功能包括网络的拓扑结构关系、监视和管理网络设备的配置情况, 根据事先定义的条件重构网络等, 其目标是监视网络和系统的配置信息, 以便跟踪和管理对不同的软、硬件单元进行网络操作的结果。

(三) 性能管理

其主要功能是监测网络的各种性能数据, 进行阈值检查, 并自动地对当前性能数据、历史数据进行分析。其目标是衡量和显示网络各个方面的特性, 使人们在一个可以接受的水平上维护网络的性能。

(四) 安全管理

其主要功能是对网络资源访问权限的管理。包括用户认证、权限审批和网络访问控制 (防火墙) 等功能。其目标是按照本地的安全策略来控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以保证网络不被侵害 (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 , 并保证重要的信息不被未授权的用户访问。

四、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关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国外在网络管理这一领域起步较早, 取得了一些成果。在学术界, IEEE通信学会下属的网络营运与管理专业委员会, 从1988年起每两年举办一次网络营运与管理专题讨论会。国际信息联合会也从1989年开始每两年举办一届综合网络管理专题讨论会。还有一个OSI网络管理论坛专门讨论网络管理的有关问题。近年来, 也有一些厂商和组织开始推出自己的网络管理解决方案。

在网络管理系统方面, 目前较为流行的有HP公司的Openview, Microsoft公司的Systems Management Suits (SMS) 等。就产品技术先进性和实用性而言, 以HP的Openview较为著名。国内方面, 由于Internet和全球信息化的推动, 网络管理的新思想、新技术层出不穷, 近几年来, 网络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特别是在一些大中型企业、银行金融部门、邮电行业等领域, 其应用更为广泛。网络管理方面, 早在80年代, 我国就开始注意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 并己着手进行研究, 二十年来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 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

总的来说, 我国的网络管理水平还比较低, 目前也没有通用的网管平台开发出来。由于网络管理系统对一个网络系统的高效运行非常重要, 因此在我国大力推广网络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应用非常迫切。为此, 在应用方面我们要采取引进与自主开发相结合的方式。一方面, 国内对网络管理的研究与应用刚刚开始, 与国外先进水平有一定的差距, 完全自己开发是不太现实的;另一方面, 仅仅依靠国外的产品也并不好, 因国外的网络管理产品并不一定很适合我国的网络应用环境, 而且这对我们自己的网络管理研究也不利。

五、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现在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开始向应用层次渗透。传统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所注意的对象就是处在网络层的各种网络设备, 利用SNMP来控制和管理设备, 以设备或者说设备集为中心。现在用户在网上的应用增多, 应用对网络带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了。其中有一些应用服务要求对时间敏感的数据传输, 如实时音频视频的传输等, 而有一些数据则对时间敏感度不高。因此, 在现有的网络带宽有限的情况下, 为了更好地利用带宽资源, 必须改变原来不区分服务内容的传输, 而是根据服务的内容, 给各个应用提供高质量的服务, 这也就是QOS (Quality of Services) 。网络管理吸收了这样的思想, 开始把自己的控制力从网络层渗透到了应用层, 这是网络管理系统的一个重要的变化。然而, 尽管网络管理技术多种多样、各具特色, 但是随着标准化活动的开展及系统互联的需要, 网络管理发展有如下五个发展趋势:层次化、综合化、Web化、智能化及分布式。

(一) 实现层次化网络管理

由于网络规模的扩大, SNMP管理机制的弱点被充分暴露出来。SNMP是一种平面型网管架构, 管理者容易成为瓶颈;轮询数目太多、分布较广的代理使带宽开销过大, 效率下降, 管理者从各代理获取的管理信息是原始数据, 不但量大而且需要精加工才能变为有价值的管理数据。传输大量的原始数据既浪费带宽, 又消耗管理者CPU的大量宝贵资源, 使网管效率降低。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在管理者与代理之间增加中层管理者, 实现分层管理, 将集中式的网管架构改变为层次化的网管架构。

(二) 实现综合化网络管理

综合化网络管理要求网络管理系统提供多种级制的管理支持。通过一个操作台实现对各个子网的透视;对所管业务的了解以及提供对故障的定位和排除的支持。即实现对互联的多个网络的管理。随着网络管理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 各种各样的网络管理系统便应运而生。这些管理系统有管理SDH网络的, 有管理IP网络的等等。一方面, 这些网络管理系统所管理的网络存在互连或互相依赖的关系;另一方面存在多个网管系统, 相互独立, 分管网络的不同部分, 甚至于会同时存在多个相同内容的网管系统, 它们来自多个厂家, 分别管理着各自的设备。这就大大增加了网络管理的复杂性。像网络电视, 它就需要管理几个方面:数字干线传输、光缆线路、前端及分前端级供电房供电、空调环境的监测维护、数据库及数据交换信息服务、前端节目源及视、音频设备和HFC综合接入网等。

(三) 实现基于Web的管理

传统的网络管理界面是网络管理命令驱动的远程登录屏幕, 必须由专业网管工作人员操作, 使用和维护网络管理系统需要专门培训的技术人员。随着网络规模增大, 网管功能复杂化, 使传统网络管理界面的友好程度愈来愈差了。为了减轻网管复杂性, 降低网管费用, 急需研究和开发一种跨平台的、方便、适用的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可以实现这个目标。这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融合了Web功能和网络管理技术, 它允许网络管理人员通过与WWW同样的形式去监测, 管理他们的网络系统, 他们可使用一种Web浏览器在网络任何节点上方便迅速地配置、控制及访问网络和它的各个部分, 这种新的网络管理模式和魅力在于它是交叉平台, 可以很好地解决很多由于多平台结构产生的互操作问题, 这能提供比传统网络管理界面更直接、更易于使用的图形界面 (浏览器操作和Web页面对WWW用户来讲是非常熟悉的) , 从而降低了对网络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的特别要求。基于Web的网络管理模式是网络管理的一次革命, 它将使用户管理网络的方法得到彻底改善, 从而向“自己管理网络”和“网络管理自动化”迈出关键一步。

(四) 实现智能化管理

由于现代计算机网络结构和规模日趋复杂, 网络管理员不仅要有坚实的网络技术知识和丰富的网管经验和应变能力, 对由于网络管理因素的实时性、动态性和瞬变性, 即使有丰富经验的网管人员也有力不从心之感, 为此, 现代网络管理正朝着网管智能化方向发展。当网络管理和用户需求不直接联系时;当网络性能下降等网络运行性能变化时, 必须用智能化方法对涉及性能下降所相关的网络资源进行监控, 执行必要的操作。

(五) 实现分布式网络管理

分布式对象的核心是解决对象跨平台连接的和交互的问题, 以实现分布式应用系统, 象OMG组织提出的CORBA就是较理想的平台。分布式网管就是设立多个域管理进程, 域管理进程负责管理本域的管理对象, 同时进程间进行协调和交互, 以完成对全局网的管理。这样, 不仅减少中央网管的负荷, 而且减少了网管信息传递的时延, 使管理更为有效。

目前, 计算机网络的应用正处于一个爆炸性增长的时期, 并且网络规模迅速扩大, 网络的复杂程度也日益加剧。为适应网络大发展的这一时代需要, 在构建计算机网络时必须高度重视网络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的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仅是实现了该网络管理系统功能开发和应用的一部分, 离整个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的实现还有一定差距。基于WEB的网管解决方案将是今后一段时期内网管发展的重要方向, 今后可在这方面作进一步研究和开发。

参考文献

[1]吴永强.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6) .[1]吴永强.网络管理技术的应用与发展[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4, (06) .

[2]朱庆弦, 张杰, 张骏温.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J].电视技术, 2005, (12) .[2]朱庆弦, 张杰, 张骏温.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J].电视技术, 2005, (12) .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篇9

1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及功能

1.1 结构组成

(1) 管理信息库。主要储存于被管理对象的储存器中, 主要包括以下信息:数据通信的统计信息、网络设备的配置信息、设备特有信、安全性信息, 这些信息是网络管理系统的数据来源, 主要以动态形式输送到管理器中。

(2) 管理员。其是网络系统的和谐部分, 主要对网络管理中各项复杂的功能进行管理。

(3) 管理代理。管理代理属于软件模块, 其存储于网络设备中, 通过其, 既可对本地设备中的设备特性、系统配置、运转状态等信息进行有效获取, 还可把管理代理软件和管理系统驻留设备进行有效连接, 并能通过对设备管理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的控制对相关设备进行管理。

(4) 管理协议与代理设备。通过代理设备, 不需对网络中的版本进行全部升升, 就能使旧协议过渡到新版本, 网络管理协议的作用是把相关操作命令在管理代理与管理员之间进行传递, 并对管理员的操作命令作相应解释。

1.2 功能

(1) 计费管理:结合网络资源的实际情况记账, 从而对网络的利用情况进行衡量, 以在一定的规则下对网络资源进行充分利用, 进而降低网络故障的发生率, 以使每个用户都能公平地访问网络。

(2) 配置管理:其功能是对网络拓扑结构关系、网络设备配置情况进行管理与监视, 从而对系统和网络中的配置信息进行有效监控, 进而通过对各软硬件单元的网络操作情况进行管理及实时跟踪。

(3) 故障管理:其主要作用是对网络系统中的故障进行诊断、发现、检测、报告及处理。如果网络系统出现差错, 那么通常会很容易使系统的网络性能有所降低甚至出现瘫痪现象, 因此, 必须对网络故障进行有效管理。

(4) 安全管理:即对网络资源的具体访问范围或权限进行管理, 主要包括用户认证、网络访问控制、权限审批等功能。根据本地安全管理措施对可网络资源的访问情况进行控制, 使网络系统得到有效保护的同时, 也能避免某些重要的信息出现泄露现象。

2 计算机网管管理系统的发展趋势

2.1 对业务进行监控

在以前的网络管理中, 注重的都是对网络设备的管理, 这样并不能对业务所受到的设备故障的影响进行有效反应, 现阶段, 已实现对有的网管产品进行实时监控, 但是对服务的监控无法进行有效而明确的显示, 而客户更看重的节目的数量及质量等服务方面的质量, 因此, 在未来的发展中,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需实现对业务服务进行管理。

2.2 对网络进行分布式管理

在分布式中, 对象跨平台连接和交互性是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其主要实现的是CORBA等分布式应用系统。分布式网管通过设立若干个域管理进程, 以对本域中的对象进行管理, 进程间可进行相互协调, 从而可对全局网进行有效管理。这样既能使中央网管的负荷得到一定降低, 又能使网管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 因此, 可取得优质的管理效率。

2.3 在W e b的基础上进行管理

基于Web的管理中, 界面风格比较统一, 通过Web浏览器, 可在网络上的各节点中对网络及其子网络的管理情况进行监控, 此外, 从系统平台的独立性和地理、系统的可移动性方面, Web管理系统都可吸引许多的开发商及用户。就目前而言, 计算机网络管理功能只是实现了Web系统中一部分, 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未来的研究中, 应从此方向作更进一步的研发。

2.4 以智能化方式进行管理

如果用户需求和网络管理不存在直接关系, 而网络运行发生变化或性能出现下降时, 必须以智能化方式对网络进行故障诊断、维护等, 这样才能促进网络系统的安全有效运行, 以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

2.5 以综合化方式进行网络管理

综合化网络管理指的是对互联网中的各网络进行综合管理, 即利用一个操作台可对各子网进行监控, 并对所管理的约为进行全面的掌握, 从而对相关故障进行有效诊断并及时处理。管理系统中, 包括IP网络和SDH网络等方面的管理, 各网管系统相互独立, 但彼此之间又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3 结语

计算机技术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中, 占据着非常重要的位置, 因此, 对其进行应用的过程中, 应对其结构及性能等有一定掌握, 这样才能使其作用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本文从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功能及发展趋势等方面作了相关分析, 以促进计算机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与应用。

参考文献

[1]常春来.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其发展趋势探讨[J].科技资讯, 2013 (21) :120-121.

[2]赵林对计算机网络管理方法及其发展的探讨[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3 (9) :115-116.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篇10

随着信息化的不断发展, 计算机网络系统已在全球的各个角落中被广泛的应用, 是资源共享、信息交流、传播的全新手段, 同时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计算机网络的普及和发展不仅将其自身的潜在又有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展示给了人们, 还对有效管理和监控复杂的网络系统提出了新的挑战。

网络管理系统的结构

1.集中式网络管理系统

传统的网络管理活动是通过命令行实现的, 网络管理人员多是使用shell命令书写管理应用程序。集中式网络管理系统是指大多数的管理任务处理是由一台核心网络管理服务器执行的, 被管理的设备只是负责机械的对数据进行收集, 根据管理服务器的要求对数据进行提供, 没有管理能力。

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

(1) 网络式网络管理系统是结合了对等体式和层次式, 同一层网络管理工作站不仅可以和相邻的管理者进行交互, 还可以和本层其他工作站进行交互, 方便取得的信息更为全面性。

(2) 对等体式网络管理系统的层次划分胶布明确, 各个网络管理服务器间可以按照需要进行信息的相互交换, 使用某种合作方法对较大规模的网络管理进行实现。

(3) 层次式网络管理系统中增加了“管理者的管理者”概念, 由高层管理者对其下层的网络管理服务器进行信息的获取, 并对一个较大尺度的网络系统进行管理, 每一个中间层的网络管理服务器都对所在域的设备进行管理, 进行信息的收集, 通过需要的处理后安照上层管理者的要求进行上报活动, 但同一等级的网络管理服务器间却没有直接的关联。

分布式应用系统的失效检测

分布式应用系统指的是一系列地理上分布的、功能上自治的计算应用实体。在分布式应用系统中如果部分服务器发生失效, 可以将其负责的任务转移给其他运行的服务器来完成, 继续提供相应的功能, 使系统的整体可靠性得到提高, 进行准确的、及时的失效检测是该措施能够顺利进行的基础。失效检测是指使用某种方法对系统的各个服务器运行情况进行探测, 在系统某个服务器无法进行正常工作时进行及时的上报, 以便及时处理失效事件。

分布式系统的失效检测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留言传播方式的失效检测方法。在进行流言传播方式的失效检测方法时, 各个成员不仅是检测人员还是被检测对象, 每个成员都有各自的维护列表, 主要有心跳计数的最后更新时间、进行失效检测的心跳计数、所知道的成员地址。在一定的时间间隔中, 各个成员都会将自身的心跳计数进行增加, 进行流言传播。收到流言信息的成员将信息和自身的列表进行综合后形成一张新的列表, 每个成员的心跳次数选两个列表中较大的一方。新加入的成员或者是从失效中恢复的成员为了使其他成员对自己已开始正常运行的状态进行了解, 各个成员都会将自身的列表进行不定期的传播。

2.心跳检测方法。使用心跳检测方式时, 被检测的对象会在每一个规定的时间内向检测人员进行预先约定的信息发送。在进行检测时, 检测人员被动的等待被检测对象所发送的信息, 如在规定的时间内没有受到报告, 则表示被检测的对象出现失效问题。

3.事件报告。在进行基于事件报告的失效检测方法时, 检测人员被动的对被检测对象的事件报告进行等待。但是被检测对象只会在发现问题时才会想检测人员发送报告。所以, 这种方法需要个其他检测方法进行联合应用, 使失效事件的发现速度加快。

4.系统级诊断。在系统中使用系统级诊断, 每个成员经过基于轮询机制对其他成员的失效情况进行主动探测, 将所得到的状态信息通过某种方式进行分发, 使每个节点都能够对各个成员的状态进行正确的获取。

5.轮询方法。是指通过一个检测人员依次向各个被检测对象定期发送查询需求, 若在规定的时间内得到信息回应, 证明被检测对象是正常的, 反之是“失效”的, 在对各个被检测对象查询完毕后再进行新的检测, 周而复始进行。在使用轮询方法时, 一般需要加设一个能够承担检测人员的设备工具。

入侵检测系统

计算机网络为资源的共享和信息的交换提供了较为便捷、高效的新途径。然而在复杂的网络世界中, 仍会有部分计算机信息系统入侵者受到利益、好奇心等诱惑对他人计算机信息系统资源进行毁坏、偷窃、占用, 入侵者利用计算机网络系统的缺陷或者是安全漏洞威胁联网信息、资源的安全。

网络安全管理是网络管理系统五种功能之一, 以通过有关工具对管理员进行辅助, 实现维护网络系统安全的目的。由于网络安全意外事件的频繁发生, 对网络的进一步发展产生了严重的阻碍, 所以对网络安全管理的有关方法和工具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网络的安全薄弱处存在网络系统维护、实施、配置、设计等生命周期各阶段中, 和人、环境、软硬件等因素有关, 由于网络系统整体安全水平遵循水桶原则, 所以网络安全管理是一个较为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 应制定一套系统化的、全面的、有效的安全管理方案。

从技术角度出发, 全方位的网络安全管理技术主要有灾害恢复、安全审计、数据加密、访问控制等。虽然数据加密技术是解决网络安全问题的最终手段, 但是加密技术是一种昂贵的解决方法, 对金钱、时间等方面的额外开销较高, 在实际的实施中会给用户造成严重的影响。防火墙的使用可以为企业内部网络和计算机网络间建立一道安全防卫, 拦截企业网之外的不合法数据包, 使网络入侵的难度加大, 伴随着网络和元件等技术的传播和发展, 防火墙的缺点被逐渐的发现。入侵检测系统是一种安全监视和审计工具, 是网络系统安全管理的重要方法。

入侵检测系统的概念

入侵检测系统是指对数据进行自动收集、分析、审计, 如出现入侵现象会及时的采取处理对策, 有利于安全管理人员对入侵现象的发现和及时解决的一种特殊计算机系统。入侵检测系统的有效性重要指标为漏报率和误报率。漏报率是对入侵检测系统的完备性进行衡量;误报率是对入侵检测系统的正确性进行衡量。

入侵检测系统的组成部分

(1) 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经常被称作入侵检测系统的控制台, 用户能够使用她进行系统的配置管理活动, 对系统的行为进行控制, 同时也可以使用它进行入侵检测系统的输出结果进行浏览, 对报警信息等进行获取。

(2) 分析和响应器

主要是将信息数据库中的信息作为标准, 分析比较审计数据, 得出分析报告后交送至控制台处理。如出现入侵现象, 会采取相应的对策进行处理或者是给出相应的处理意见。

(3) 参照信息数据库

主要对分析器能够理解的标准信息的功能部件进行存储和维护。参照信息数据库中的内容较为多样化, 可能是各种图示、常用短语、状态变迁规则, 也可能是一些经验阈值、统计特点、关系式等。参照信息数据库的内容是十分重要的, 是入侵检测系统对入侵迹象的认识, 是进行入侵检测的标准。

(4) 探测器

探测器作为一种功能部件分布在一台或者是多台计算机系统或者是网络设备中, 主要是根据一定的要求或者是规则对用户、服务、系统、网络数据流信息进行收集, 将他们组成相应格式的审计数据, 送交至分析和响应器处理。

发展方向

(1) 安全事件的诊断技术

该技术主要研究方向为攻击行为和系统化诊断技术、攻击行为的分类法以及获取和分析攻击特种技术。

(2) 物证获取与攻击行为的跟踪技术

该技术是对实际攻击源的行为纪录和定位, 以为之后的处理提供有效的证据, 其研究内容为诱骗网络攻击、攻击事后获取物证以后对攻击事件进行有效的记录。

(3) 动态防御技术

该技术是指对网络攻击行为的动态防护技术的研究。主要包括网络攻击抵抗技术、网络攻击隐蔽技术、网络攻击特殊工具及分析方案、网络攻击度量机制、系统脆弱性分析、攻防技术测试床等。

(4) 快速响应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对信息系统在受到攻击时, 可以在最短时间内将系统的破坏降低到最小程度的方法和技术进行研究。内容包括攻击发生时的缓冲技术、禁止技术、自动防御技术、告警技术、自动预警技术等。

由于网络安全问题所具有的严重性, 入侵检测系统是网络安全管理的主要工具, 得到了商业企业、科研机构、政府部门的关注。但是目前的入侵检测系统中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 所以在今后的研究中应对更有效的检测技术进行探索。

总结和展望

通过对网络管理关键技术的研究, 对有关范畴的众多优秀研究成果进行深入、全面的分析, 以这些研究作为基础, 对新的见解和思想进行了阐述, 并进行了有效的尝试和试验, 得出了具有开创性的成果:

1.加强CARD方法的扩展性技术, 研制出一种基于CARD-DWSS的网络管理体系结构。基于WEB的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是通过对中间层管理服务器管理各个子域的增加使管理能力得到提高, 用户和系统间的HTTP交互是由顶层服务器提供的。如用户和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较为频繁或者是信息量较大时, 服务器则会变成系统的阻碍。是由新的网络管理系统, 可以利用CARD方法对分布式网络管理系统中的多个管理服务器进行组织, 对用户和网络管理系统之间的交互任务进行共同分担, 使网络管理信息的收集、处理、提供和网络管理指令的下达、执行等活动均能够分布式实现, 使系统的可扩展性得到提高。

2.使用居于流言传播的失效检测方法对基于网络的分布式应用系统失效的检测进行实现。当被检测系统的规模扩大时, 使用居于流言传播失效检测方法的性能较其他方法好, 当失效成员的比例增加后, 该方法的检测速度则会下降。

3.对新的IDS层次分类方法进行提出, 使IDS具有明确的分类依据, 且具有唯一的分类结果。

4.对基于自适应统计方法的安全监视系统进行设计, 使原型系统得到实现, 由于DOS的频繁攻击, 产生了较多的损失, 而IDS还无法为DOS的最终受害者进行有效的安全报警体质, 所以需要建立一个基于自适应统计方法的安全监视系统, 对网络中的DOS攻击流进行检测。但是因为研究的水平和时间有限, 仍有很多值得探讨和研究的方向没有完成。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和探讨。

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设计探讨 篇11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 信息集成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158(2013)04-0080-02

1.前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IT业、信息技术飞跃发展,其建设资金投入少,技术含量高,收益可观,越来越被相关行业所重视。而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收集和处理网络运行信息,掌握网络运行动态,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置影响网络正常运行的各种重大事件,最大限度地维护网络的畅通运行。因此,在日常管理中需要对网络运行状态进行分析,给予评价,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必要手段,实现智能化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2.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设计

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就是运用数据库、通信、信息、控制、计算机网络等多种高新技术为使用者提供与其相关的信息系统,以帮助用户正确地选择工作计划。其主要是通过计算机收集到的动态信息,经信控中心计算分析处理后传送给用户,同时向用户提供企业信息等多种静态信息。使用者可在各种场所利用个人通信工具完成信息的咨询、接收和交换。

2.1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体系组成

(1)数据采集系统;

(2)分布式数据库平台;

(3)信息发布系统;

(4)子系统及使用者

2.2系统实现功能

2.2.1集成功能

用户各子系统可能来自不同的厂家、不同的产品,分别实现相应的子系统功能。系统集成之后,将在指挥中心建成一个把各子系统功能集成为高层应用的操控平台,由高层的操控平台针对同一事件进行信息处理时,指挥员可以协调联动各个不同的子系统。

2.2.2信息采集功能

在日常办公过程中不断产生大量的业务数据,这些数据分别存储在不同的业务系统中,只能为其他业务系统提供有限的信息查询服务。系统集成之后,将由操控平台对这些信息进行统一的收集、处理、对外发布等。

2.2.3监视功能

监视整个整个网络的实时信息。

2.2.4预案及辅助决策功能

系统集成后操控平台可建立预案系统,当发现问题时,管理者可参照预案进行指挥调度。集成后中央数据库将存储大量的共享信息,利用数据仓库及数据挖掘的原理对这些信息进行处理,可为管理者提供辅助决策的功能。

2.2.5服务功能

系统集成的最终目的是提供服务功能。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的服务功能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对用户主体提供信息服务,其次是对其他应用系统提供服务。对用户主体提供的服务主要是面向社会的服务对其他应用系统提供的服务主要是利用用户登录、权限管理、日志管理、字典管理等应用模块,以WebService的形式提供服务接口。另外,还可以为整个共用平台提供信息输入输出接口。

2.3信息交换和共享模式

在整个系统中,各管理部门大都是相互独立的应用系统,这就给我们做这个系统造成了数据交换上的麻烦,为了改变以上情况,我们采用异构数据库系统完成数据交换部分的问题。

2.3.1异构数据库系统的异构性主要体现

(1)计算机体系结构的异构

各个参与数据库系统的可以分别运行在大型机、小型机、工作站、PC或嵌入式系统中。比如子系统就可以是大型机,而使用者就一般采用的是PC机。

(2)基础操作系统的异构

各个数据库系统的基础操作系统可以是UNIX、WINDOWSN T、Linux等。

2.3.2系统使用模式

(1)在一个服务器数据中心设置数据服务器,在N个加盟的分数据中心设置数据服务器,各数据服务器向元数据服务器登录。由系统管理员在元数据服务器上定义和建立一个或多个元数据库。用户安装客户端,向主数据中心申请帐号和授权。

(2)各分数据中心用户将数据上载于各自的数据服务器上,而将元数据登录到主数据中心的元数据服务器上,系统自动建立连接,进行一体化管理。

(3)各地用户远程连接元数据服务器,检索浏览元数据、远程下载所需数据。异构数据交换与共享系统是基于元数据和分布式数据管理技术的共享管理系统。它通过元数据和网络系统管理分布于不同地点的、各种不同类型、任何格式的数据,包括办公文档、电子报表、数字照片、多媒体文件、GIS数值地图、遥感影像、设计图纸和数据库等,使各种不同格式的数据可以在不同部门和业务系统之间进行流通、交换和共享利用。

2.4信息存储

2.4.1网络存储的要求

在这种分布式信息发布系统中,我们可以应用网络提供给我们的功能来进行信息存储,使用者和子系统的大量信息都需要通过网络进行存储和转移。

(1)使用者在不同的地点,例如办公室、家、甚至出差到外地等。虽然笔记本电脑的出现部分地解决了在不同地点完成同一工作的问题,但是其价格相对较高、携带不便,仍然不能很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因此,用户向网络提出了保存工作过程中文件、个人信息等需求。

(2)子系统在各自的服务器上有存储空间,但是,由于这种存储模式受限于服务协议和各个服务器自身的管理方式,而他们都需要去总的服务器上面交换数据。

2.4.2实现功能

针对上述存储服务中的要求,我们提出了一套有效地解决方案,为用户提供了可扩展的、完整的、透明的存储空间和可靠的存储服务并实现以下功能。

(1)所有使用者通过单一登录就可以访问到一片完整的、可靠的存储空间。系统本身为用户提供一片固定大小的存储空间,同时,用户还可以将自己在其他服务器上的存储空间添加到虚拟存储空间中,由系统完成对这些异构的存储空间的统一管理。用户可以通过访问本系统提供的统一接口,同时访问到属于自己的多块存储空间。

(2)用户操作简单。用户可以通过专业软件访问虚拟存储空间。这种访问操作与用户访问本地硬盘上文件的操作一样简单、方便。

(3)在文件存储方面,系统提供了更灵活和可靠的服务,存储系统是基于Client/Server钴构的,图3描述了系统的整体模型。从图3可以看出,系统的存储管理服务器作为系统的Server端,主要负责组织和管理本地存储设备和网络上的存储服务器,其主要功能是:

管理分布的、异构的存储服务器,使其在功能上成为一片完整的、可靠的、大容量的虚拟存储空间。

为用户存取数据提供统一的接口

在这个系统中,存储管理服务器就是我们的数据库服务器,各个存储服务器就是每个DB,而客户计算机就是我们的使用者了,它可以对使用者存储在虚拟存储空间上的数据实行检错、纠错和加密等处理,维数据的完整性和保密性。客户(Client)端的用户也就是使用者通过访问存储管理服务器完成对虚拟存储空间的访问。

3.结束语

计算机网络信息集成系统是一个基于数据库应用系统,网络应用,以及网络存储管理等多方面的一个系统,是面向用户的网络存储管理,也是一个大型的信息集成系统,它通过有效地组织各个信息点发来的数据信息进行分析,提供给使用者和它的一些列子系统,为各个管理部门提供实时有效的数据分析,为未来的信息化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参考文献:

[1]钱军平.建筑智能系统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华南理工大学,2011年

[2]刘军弱电系统集成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篇12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是我国针对互联网所存在的不良信息所应用的管理系统, 其对互联网不良信息的过滤、优化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尤其是在网络管理系统中,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更是直接主导着互联网管理效力的一项重要技术。就我国目前现状而言, 在网络管理中,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已经较为成熟, 并且, 在我国改革开放新局势的指引下, 网络技术逐渐向现代化、智能化以及信息化的方向发展;但是, 与此同时, 互联网在我国各大城市中的分布越来越广, 这也给网络管理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如何在网络管理中更加有效地应用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 使其能够将整个网络管理工作贯通, 是当今网络管理中的一个重点问题。

1.1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现状

基于我国国情, 由于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的高新化应用起步较晚, 其技术本身研究虽然已经较为先进, 但由于国内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专才的紧缺, 也直接导致了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的利用率不足等现象, 这归根到底, 都是由于我国互联网产业的不断发展与互联网管理技术的日渐落后的矛盾所造成的。就网络管理系统而言, 其系统的覆盖几乎贯穿了整个互联网的信息传播过程, 更直接起到了主导信息传播效率和不良信息过滤能力的作用, 且由于现今国家对互联网信息传播要求的愈来愈严格, 也直接使得我国的网络管理系统愈来愈依赖于自动化的管理模式了。近些年, 尽管网络管理系统在迅猛的发展, 但是仍然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主要包括技术人员的操作能力不足、网络管理系统负责人疏于管理、人才选拔机制的不完善、责任落实不到位等现象, 严重的限制了整个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且部分的网络管理系统负责人拥有足够的专业知识, 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全局性掌握能力, 没有能力将理论性的知识针对互联网系统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优化, 也没有及时对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维护和更新, 也使得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没有充分落实到位, 让整个网络管理系统没有得到相应的可靠性保障。

1.2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前景

在我国网络管理系统不断发展的要求下, 我国的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虽然未能够达到全方位落实的标准, 但在科教兴国这一伟大战略目标的逐步落实下, 我国网络技术专业化人员的逐步增多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的趋势, 这对于我国的网络系统管理给予了最大程度的质量保障。同时, 在网络管理技术自身研究足够先进的前提下, 网络管理技术人员操作熟练度的不断提高也使得整个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有了长足的发展空间, 这不仅仅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工作落成的效果, 也是整个网络管理系统链运作的基础。

2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

2.1 明确信息聚集点

信息聚集点的明确化是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管理实施的基础, 也是影响着整个网络管理系统运行质量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在明确了信息聚集点的前提下, 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的应用才能够有明确的管理方向。这就要求网络管理系统负责人在确定信息聚集点的时候, 必须以相关的管理规范为依据, 从管理要求出发, 对信息聚集点的分布趋势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 再以分析结果为指导, 对管理方向作进一步的明确化措施。在确定管理方向后, 还应采取仿真试验等方式对所确定的管理方向进行可行性、可靠性评估, 从根本上实现对管理工作的全过程控制。

2.2 实现综合化网络管理

综合化的网络管理需要级制较多网络管理系统的支持, 对于每个子网的控制可以通过单一的操作台来实现。同时, 还能加深对业务的理解, 并及时定位故障, 排除故障, 从而实现了多互联网当中各个网络的有效管理。目前, 网络管理越来越凸显其重要性, 因此也滋生了很多网络管理系统。在这些系统当中, 其管理职能各不同。被管理的网络之间既是独立的, 又是彼此联系的, 其各自都有分管的网管系统。虽然这些网管系统是不同的厂家生产的, 能实现对各自设备的独立管理, 但是因为它们的内容基本都相同。但是网络管理仍存在着很大的复杂性, 对工作的展开造成了很大的影响。目前, 实现综合网络管理系统一般由两种方法, 一种是根据目前已经建立的每一个专用的子网, 针对其管理情况的差异, 来建立起一个综合的网络管理系统。而另一种方法是直接实现对综合网络管理系统的构建, 由于现阶段, 我国的网络电视发展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 因此一般来说, 采用第二种方法是比较合适的, 综上所述, 在未来阶段, 网络管理需要加强向综合化的方向发展。

2.3 实现对网管企业业务的全过程管理

网络管理系统的发展出发点是为客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 其系统的推出是极具服务性质的。因此, 网管企业要想能够得到发展, 不仅仅要对网络管理系统设备进行管理, 还需要通过实时监控的措施, 对系统的运作进度进行严格控制。以防系统产生漏洞后企业没有及时对其进行维护而给客户带来经济损失, 尤其是在现今信息化建设、购买了网管产品的企业的运作愈来愈依赖于网络管理系统的形势底下, 网管企业能否提供最有保障的网管产品, 往往直接决定了企业对网管产品的选择。因此, 网管企业必须对网管系统实施实时监控, 实现对网关产品全过程地管理, 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整体市场竞争力。

参考文献

[1]王江平.计算机网络管理系统及应用[J].南京晓庄学院学报, 2002 (4) .

[2]朱庆弦, 张杰, 张骏温.网络管理技术的发展趋势[J].电视技术, 2005 (12) .

上一篇:填料控制下一篇:电子文件的真实性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