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师

2024-09-26

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师(共3篇)

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师 篇1

愉悦的情绪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 和谐发展, 特别是对于二三岁的托班孩子来说, 满足其心理、精神的需要则显得更加重要。法国心理学家约翰·格特曼认为:“注重从情绪情感方面关心婴幼儿, 对孩子以后的成功和幸福有着很大的影响。”因此在托班关注幼儿的情绪发展, 促进孩子情绪愉悦就显得非常重要。但是教师情绪表现的随意化, 托班教学内容的超龄化;家庭中不注意情感的自由交流与表达, 对幼儿情绪情感的过于压抑, 有失偏颇的教育方式和教养态度等现象随处可见, 导致幼儿情感发展偏常与落后, 引起不良情绪的产生。因此, 幼儿愉悦情绪的培养成为一项非常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它将伴随着乐观自信、学习动机、创造激情的产生, 进而推动幼儿各方面的良性发展。

一、2—3岁托班幼儿愉悦感缺失的现状分析

案例1:活动中, xx抱着布娃娃玩得好好的, 突然大哭起来, 先是哭爸爸没给她买新玩具。哭着哭着, 她突然极伤心地说:“老师怎么不给我小红花?”只见老师走过去板着脸说:“就知道哭, 烦不烦啊?还想要红花呢, 老师不喜欢哭的小朋友。”分析:个别教师在教育实践中忽视幼儿的主体需要, 将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幼儿;在评价环节中, 常常用简单粗暴的态度和方法, 不仅抑制了孩子的个性发展, 而且挫伤了孩子的自信心。

案例2:xx, 男, 3岁, 该幼儿会周期性地发一次大脾气, 而导火索从来都是极微小的事件。这孩子上幼儿园也闹心, 成天紧皱眉头翘嘴巴, 抢不到别人的玩具就大哭大闹, 或者躺在地上耍赖。分析:幼儿自身的因素。有些幼儿天性倔强;有的自私、任性, 这些或天生或后天人为造成的性格缺陷也阻碍了幼儿快乐情感的体验。也有些幼儿天生性格内向, 不善言语, 不擅交往, 不爱笑不爱玩。由于三岁前的宝宝都处于自我中心的阶段, 想发展自我但能力不足, 情绪表达能力有限, 动作比语言发展快, 则造成他用“野蛮”的行为来表达情绪。咬人、打人、不讲理……其实是表达对外在环境的感受。

案例3:托班放学时段, 在与自己的孩子交流时, 祖辈家长总问一些消极性问题, 如“有小朋友打你吗?”、“抢你的玩具了吗?”、“老师看你哭了很生气吗?”等。分析:家长焦虑情绪严重。在日益激烈和残酷的社会竞争面前, 很多父母担心孩子未来会面临困难和压力, 于是进行过多的干预和控制。

个体早期社会化进程中的愉快情绪培养, 将会影响他们今后情感发展的品质及其完善程度。因此, 其愉快情绪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而迫切的工作。

二、培养幼儿愉悦情绪的方法和途径

(一) 创设具有情感支持的情境。

1. 家庭环境迁移法。

为幼儿营造一个宽松、支持性的活动环境, 从而减少幼儿的焦虑情绪, 使他们在幼儿园中能感受到家庭般的气氛, 产生安全感和信赖感。如设立专用大教室作为玩吧, 让幼儿像在家里一样随意地滚、爬;用软性的皮革及海绵做成护墙, 给幼儿以柔软、安全的感觉;玩具也多为软性的布、绒玩具, 可供托儿搂抱。

2. 悄悄话暗示法。

例如:创设“娃娃打电话”公用电话亭, 给儿童一个私密空间和自由表现的空间, 引导幼儿合理宣泄, 在自由活动期间可进入小亭进行自由表现, 不受教师及其他儿童干扰。还可让幼儿带来自己和父母的合影等, 布置在主题角, 孩子们围着主题角谈论关于自己小时候的事, 很有兴趣。教师认真地倾听, 引导幼儿说出心里不痛快的事情, 使他们内心的不满得到释放, 情绪逐渐安定。

3. 随机生成教育法。

托班的孩子情绪变化大, 偶发事件出现频繁, 孩子在活动时, 会表现一些很特殊或不当的行为习惯, 这时, 随机教育就能起到很好的作用。因为孩子出现问题后会很快忘记, 出现过失行为时, 孩子是无意识的。教师要巧妙利用当时的情境, 通过语言疏导教育幼儿。

4. 游戏情境渲染法。

游戏是儿童良好的情感维生素。游戏中他们表现得最自然、最生动, 最容易获得愉快的情感体验。利用孩子情绪“共振”的特点, 用夸张的表情、动作来激发全体幼儿的某种情绪情感。他们不仅能自主地选择游戏内容, 自由地探索学习方法, 无拘无束地游戏, 而且能充分地激发自己积极探索、大胆尝试的情感, 以及强烈的动手愿望。在户外自由游戏活动中, 老师除了有意识地组织一些游戏活动外, 还应给孩子一些自由游戏的时间与空间。例如, 组织幼儿玩大型玩具时, 可以与其他班级的幼儿一起玩, 这样能打破年龄、班级界限, 扩大幼儿之间的接触与交往, 使孩子在活动中相互影响, 共同进步。老师要认真关注孩子的情感、态度、积极性, 既要引导又不要干预过多。

5. 行动语言表现法。

教师多利用夸张的表情、逗乐的眼神等身体语言对幼儿的游戏行为作出肯定与鼓励, 使幼儿在老师赞扬的过程中以更快乐的情绪投入到游戏活动中。例如, 当幼儿在游戏中表现出创造性行为时, 教师用点头、赞许的目光、欣喜的表情、竖起大拇指, 甚至拍手等身体语言表示对幼儿的肯定, 这时, 幼儿的内心会得到很大的满足, 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对幼儿不遵守游戏规则, 或一些需要制止的行为, 教师可用手势、摇头或面部表情等表示否定, 以制止幼儿的不良行为, 同时也不会挫伤孩子的游戏积极性。在游戏的过程中, 儿童的思维活跃, 动作协调性、躲闪能力、同伴间交往能力、想象力得到更大的发展, 获得更多的愉悦体验。

(二)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1. 兼顾整体。

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的基础是信任和尊重儿童。教师要做好心理调节师, 正确分析幼儿的情绪反应, 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来应对。幼儿园的一日生活活动, 形式多样, 内容丰富, 能有针对性地为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品质的培养提供好机会。因此, 教师应该用欣赏的眼光去评价幼儿, 要胸怀宽广, 不要喜怒无常, 滥发脾气, 也许你的冷眼里有牛顿, 你的喝斥下有瓦特, 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建立“蹲下来讲话、手牵手游戏、抱起来交流”的师生关系, 用最诚恳的态度、最亲切的话语和他们进行交流。教师自觉地站在孩子的角度观察事物, 思考问题, 处处以孩子的情感体验为中心;心中有爱, 就会谨慎说话, 慎重处事, 绝不以自己的灰色情绪影响孩子一天的愉快情绪, 甚至挫伤其自尊心。古训说“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幼儿是一个有自尊、有个性、有着独特生活体验和需求的人, 应该尊重幼儿依恋的需要、求乐的需要、求德的需要及被尊重的需要。

2. 尊重个性发展。

对于性格内向的孩子, 教师尤其要倍加呵护他们的自尊, 充分肯定他们的优点。建立个案观察记录, 与其产生更多的身体接触, 如充满爱意地摸抚他 (她) 的头, 拍拍肩, 或给予热情的拥抱等。幼儿园教师是幼儿主要的成年交往者和教育者, 言行举止对他们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教师的情绪、态度直接影响师生互动的过程, 对幼儿动辄漠视、讽刺、责备、体罚, 会对幼儿的心灵产生伤害, 严重影响幼儿的心理健康。托班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是在不断的尝试中学习和成长的, 教师要理性对待他们的错误, 帮助他们获得相关生活经验和知识储备。平时, 孩子穿脱衣服、鞋子, 吃饭, 洗手脸, 入厕等, 教师尽可能鼓励他们自己去做, 辅以评小红花等激励手段来激发幼儿的动手能力。孩子能逐步树立自己能行的自信, 更能培养起乐观的良好情绪。2—3岁幼儿口齿不清, 还不能很好地表情达意, 在和同伴、老师的沟通过程中会遇到不少障碍。孩子虽小, 却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 当他们在尝到成功的喜悦的同时, 心理上也得到了满足, 这种心理上的满足会使他们保持一种积极快乐的情绪来适应环境。在日常教育教学中, 教师应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完成力所能及的任务, 使之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情绪, 在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中体会进步的快乐。

(三) 家园同步教育, 是培养幼儿愉快情绪的有力保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 》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 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表明要做到有效、有序培养幼儿愉快的情绪, 家园配合是保证幼儿愉快情绪培养取得成效的关键。家长的有效参与可以让幼儿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借“妇女节、劳动节”等契机让孩子了解父母的工作, 体会父母工作的辛苦。选择《母鸭带小鸭》、《我爸爸和我》等经典绘本进行亲子阅读活动, 让幼儿充分感受父母的付出, 激发尊重父母、关心父母的情感。引导幼儿感受父母的想法、愿望, 体验他人的情感, 逐步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倾向。和成人一样, 孩子也有自己的烦恼, 他们也会郁郁寡欢、怒不可遏、无理取闹, 事实上, 孩子感受到害怕才会知道要注意安全;孩子懂得羞愧才会知道有些事情是不对的;有难过的经验, 才能理解他人的悲伤。所以, 家长不要总是否认孩子正常的情绪表达, 更不要过于压制孩子的负面情绪表达。

三、成效

实践证明, 采用系列方法对培养托班幼儿愉快情绪起着很大的促进作用。由于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易受暗示、易接受鼓励的心理特点, 因此运用适当的情景激励既能和谐师生间的关系, 又能使幼儿在心理满足中产生愉悦感, 体验愉快情绪。家园应该同步教育, 坚持理性教育与感性关爱相结合, 注重全面兼顾与个体指导, 运用正面的、富有吸引力和感染力的策略与手段吸引幼儿主动开启心灵之门, 帮助其获得愉快的情绪情感体验, 促进其身心健康发展, 形成健全的个性品质。

参考文献

[1]宋学成, 胡愈乔.论情感教育[J].延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 5.

[2]陈蕾.幼儿教师的角色意识与实践[J].学前教育, 2005, 11.

[3]关永春.幼儿园课程与儿童的生活质量[J].幼儿教育, 2006, 2.

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师 篇2

摘 要:为班主任一定要以心理疏导为抓手,对于班级管理工作,一定要有耐心和顽强的毅力,始终保持“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的态度,坚持反复抓、抓反复,常抓不懈。从学习、纪律、心理疏导等各个方面,长期负责,耐心持续地做好学生工作。努力使他们的思想言行、学习态度、纪律观念等稳步提高,走向成功的殿堂。

关键词:高中班主任 搞好 心理疏导 和谐

高中班主任是推动素质教育,干好学生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的生力军,直接关系到学校各项教育工作能否得以顺利开展。可见,在新时期的背景下拥有―批高素质的高中班级管理人才,有利于提高基础教育的实效性,有利于社会主义基础教育目标的最终实现。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内涵丰富的复杂工作,多年来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刻感受到,心理疏导是做好班主任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一、细心观察、循循善诱,帮助学生克服心理障碍

本学期班上有位同学,学习基础很差,显得非常自卑,整天不说一句话,与同学交往时有了一定的心理障碍。我便对他进行有计划的心理疏导工作,从思想上、学习上和生活上帮助他,并有意识地树立他在全班同学中的威信。一个月下来,他好象找回了自信,各方面表现积极、乐观。在家长会上,他还代表班级一展才艺。虽然学习成绩仍然很差,但家长看到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感到很满意。

二、因成绩进步不明显而产生的焦虑心理的疏导

我班有一女生,性格比较内向,年龄比同班同学大2、3岁,在家中最小,也比较任性,学习自觉性和上进心较强,平时也非常努力,只是每次考试进步都不大,有时甚至会退步。所以她特别紧张烦恼,认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而且年龄也比别人大,怎么老学不好,很自责、忧虑,担心别人会看不起她……针对她这种情况,我首先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自信心,当她取得一点点进步时就加以肯定、表扬,减轻其焦虑心理,增加信心;其次,给她分派些任务,让她去辅导身边学习成绩不如自己的同学,这样既能增强其责任心,又能分散她的焦虑心理,而且还能激励她再攀高峰。另外,作为教师还要在她取得成绩时多引导她去反思总结自己,明白自己取得成功的原因,从而不断前进。

三、“亲其师、信其道”是开展心理疏导的前提

要使对方接受你的观点、态度,你就必须同对方保持平等的关系,这样,师生的心理距离就很近,学生就容易接受各种教育思想。

我班有个学生学习习惯差,脾气暴躁,刚分到我班时,就有老师对我说:他可是一个很难教育的学生,这样的学生分在你的班里,你的运气真不好。果真,开学第二天他就和同学动手打架,和其他同学发生冲突如家常便饭,班里许多学生都不愿和他交往。每次和他就事论事谈话、疏导根本无济于事。后来,我发现他虽然脾气不好、易冲动,其实内心非常脆弱。我首先与他交朋友,经常鼓励他,培养他的自信;其次,在班里动员同学们接纳、关心他,使他体会到班集体的温暖;再次,利用反面事例,教育他要懂得约束自己。经过一个时期的疏导和帮助,他现在改掉了坏习惯,高考专业课也取得了优异成绩,开始认真学习文化课,为高考做积极的准备。

四、关心和爱护也是心理疏导的一剂良药

安慰,是感情的赠予,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当学生遇到困难时,像父母一样关心和爱护他们,会产生良好的效果。当学生得了严重的`疾病,断断续续住院,对他的专业课和文化课都有很大的影响。看到考试成绩一次不如一次,一向学习努力的他渐渐失去了信心。看到这种状况很着急,要多次和生病的同学谈心,帮助他树立信心并为他制定了单独的学习计划。就这样他一边治病一边顽强地学习,争取休息学习两不误。

五、耐心做好学生考前的心理疏导

高中是一个不寻常的阶段,寒窗苦读,他们为自己的前途而思索,为自己的命运而担忧。每一位高中学生都有极强的紧迫感,他们为基础知识的薄弱而懊悔,为时间的短缺而彷徨,为智商平平而激愤,为往日的松懈而后悔莫及。针对这种特殊时期的特殊心理,作为班主任,我竭尽心思,采取了以下办法。

1.树立其信心。我经常与学生一起研究考试动向,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学习策略。通过事例让他们明白:态度决定结果,只要努力就会成功。这样一来他们对自己逐渐有了信心,学习也有劲头了。

2.改进学习方法,瞄准目标。我帮助他们改进学习方法,采取了适合学生的学习方法,牢记基础知识。

3.对急功近利型的学生的心理疏导。有一部分同学很聪明,基础知识却很薄弱,没有丝毫的上进心,应及早进行心理疏导,督促他们抓好基础知识,合理安排学习生活。

六、呵护好学生的心理,须先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情绪

对学生期望不要过高,偶尔也要屈服,要心胸开阔,做事从大处看,只要大前提不受影响,小事则不必斤斤计较,以减少自己的烦恼。

孩子抽动:家长做好心理准备 篇3

其实,很多孩子,只要合理护理,正确引导,症状随着年龄就逐渐减轻了,有资料表明,大部分孩子在青春期过后就自愈了。所以作为家长应当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有足够的信心和乐观的心态,与医生一起,共同面对现实,一起努力,让孩子早日康复。

建议父母

调理好自己的心态

我们不仅要关注孩子的心理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家长自己可能存在的一些“心理问题”。例如,家长带孩子来就诊时,往往带有明显的焦虑倾向,常常提出许多问题,如怀疑患儿脑内是否有问题、是否因自己的养育失误所致、预后是不是很差、甚至有了绝望的心情等等。这些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特别是大一点的孩子,更是比较敏感,如果过度指责孩子,反而会加剧孩子的症状,甚至影响其社交能力,比如会出现孩子孤僻、强迫症状等等一系列问题。

最重要的一点是如果刻意关注和制止患儿的抽动,甚至训斥打骂孩子则更是不可取的。孩子抽动的时候,其实孩子自己不一定知道,他该干什么还干什么,生活并不受影响,如果家长这时候指责孩子或过分关注孩子,这些反而会加重孩子症状或增加家庭内紧张感,容易造成病情加重,或者使症状持续存在,也是治疗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

医家之言

从临床观察上看,抽动症的孩子、很多是过敏体质,有部分病例是由物理刺激如结膜炎、鼻炎、颈部不适、鼻咽炎症等引起;还可以由应激因素诱发,如双亲不和、过度干涉、分离焦虑、转学、遭受训斥等。母亲过度保护、期望过高、神经质、动辄斥责等特别容易诱发或加重儿童的抽动症状。而理性的关爱、心理的支持、适度地对抽动症状“视而不见”是可以帮孩子减轻病情的。总之,作为家长,一定要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心态,这点非常重要。

经验之谈

在网上,看到一个家属对自己孩子治疗的经验总结,非常感动,我将其截取下来,希望对有抽动症孩子的家长也有帮助:

我的孩子5岁出现抽动症的症状,主要是受孩子的父亲保护过度、脾气暴躁、性格孤僻的影响。孩子得病后,我们快崩溃了,丈夫自责不已,却又不能很好的管理自己的情绪。

经过阅读大量的育儿书籍,我主要从几方面调整养育孩子的方式。

1、淡化病情。

2、在生活中告诉孩子人生的道理,让孩子学会保持一种平和的人生态度,同时经常就孩子焦虑的话题进行分析,让孩子知道生活并不完美。孩子经常会有一些忧郁、焦虑的倾向,我每次都试图做好孩子的心理工作,用自己的乐观、大度来感染孩子,逐渐恢复孩子的安全感。

3、夫妻不正面冲突,为了孩子的健康,多忍让,背后多沟通,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相爱的,永远会爱着他,这样孩子的安全感会明显得到改善。

4、可以参加感统训练,练习专注力。

5、孩子是上天送来的特殊礼物,对孩子要有足够的耐心、爱心,同时要加强教育,不是粗暴的打骂,而是多给孩子讲道理。

6、减少对孩子的过多关注和溺爱,告诉孩子每个人都要肩负责任,培养他的责任感。

7、不过分强调学习成绩,更多地改变不好的生活习惯。孩子快乐了、阳光了、情绪管理能力提高了、生活习惯改善了,学习成绩一定会提高,学习好了,孩子的自信强了,他的病自然就减轻了。

专家建议

抽动症家庭护理办法

1带孩子看医生,检查脑电图等,排除疾病因素的影响。

2避免孩子长期玩电脑游戏或长时间地看电视,让孩子有充足的睡眠。

3有目的地让孩子多参加户外活动,以此缓解压力、放松心情。

4引导孩子学会面对压力,可以让孩子学一种乐器或唱歌(以娱乐为目的),陶冶孩子性情,同时增加孩子接触各种环境的机会。

5家长自己调整好情绪状态,心理干预比药物更重要,切记不要在孩子出现抽动症状时用语言呵斥甚至体罚的方式进行纠正,或表现出过分担心的样子,多拥抱鼓励孩子。

6到学校跟班主任老师说明孩子的病情,请老师们不要看到孩子的怪动作误解孩子。

7在医生的指导下给孩子服用药物和调整剂量,不要擅自增加药量或停药,否则会导致严重的副作用或增加治疗的难度。

8营养均衡、不挑食,同时对于过敏体质的孩子,最好避免可能过敏的食物。防止孩子便秘,如孩子反复便秘,一定要想办法改善。

9可同时服用中药,协助治疗。当今社会给我们的压力已经足够的大了,我们不能避免社会给孩子的压力的情况下,把握好自己能够做到的,尽量给孩子—个宽松的家庭环境,这是治疗的关键。

上一篇:椎弓根螺丝钉固定系统下一篇:预付式消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