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2024-05-30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精选12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篇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并提出, 在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中要“优先发展教育, 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要求“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是党中央审时度势, 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的重大教育决策, 是关系国家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又一战略选择。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 核心是以人为本。无论经济的发展或是社会的进步, 都要靠人去完成, 然而人的全面发展必须通过教育来实现。

没有教育的科学发展, 就没有人的科学发展, 就没有科学发展的社会, 也不能实现以人为本,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作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策略, 科学发展观对未来我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就是要结合教育的发展实际, 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全部工作和全过程,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推进朝阳教育科学发展,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实现这样一个宏伟目标, 应努力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坚定不移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走样

要坚定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不走样。教育既是支撑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也是公民个人发展的迫切需要。党的十六大报告关于“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为人民服务, 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教育方针, 确定了教育在为现代化服务的同时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胡锦涛总书记进一步指出,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 惠及子孙后代, 是体现发展为了人民, 发展依靠人民, 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重要方面。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质上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定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 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胡锦涛总书记的这一要求, 深刻地展现了教育以人为本的核心理念, 是对教育系统和社会各界提出的更高期望和要求, 集中反映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需要。

改革开放30多年来, 由于市委市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 各级党委、政府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广大教育工作者全面贯彻党和国家新时期的教育方针, 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 使我市的教育事业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巨大变化, 在教育的百花园里, 呈现了姹紫嫣红、生机盎然, 人才辈出, 硕果盈枝的喜人景象。为祖国四化大业, 为朝阳的经济振兴和社会发展培养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高水平的创新人才, 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实践充分证明, 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是十分正确的, 是完全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客观发展要求的。是确保我国教育事业兴旺发达, 沿着正确方向健康发展的指路明灯和重要法宝。

今天, 人类社会已经跨入新的历史时期, 我国即将胜利实现“十一五”新阶段的宏伟目标。科教兴国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全面推进,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 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全面实施和“奋战三年, 再造朝阳”目标的实现, 为我们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赋予更紧迫、更艰巨的任务。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来说, 即是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又是发展的良好机遇, 教育发展任重而道远, 教育工作者重任在肩。要完成教育所担负的历史使命和重任, 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要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定不移、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 坚定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不走样。

二、要牢牢把握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主题不放手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民族振兴和社会公平, 着眼于建设人力资源强国, 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了明确部署。这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伟大号召, 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对于加快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 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把我国建设成为创新型国家和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是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永恒的主题, 它是党和政府的民生工程和希望工程。人民对教育满意不满意, 满意率高低,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如何, 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正确与否, 教育发展是否公平, 教育教学质量高低等方面因素。如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应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科教兴市的战略。优先发展教育, 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促进教育公平发展, 各级政府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们要积极争取各级政府履行好政府对教育的财政保障职责。要坚持教育的公益性质, 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 依法保障教育经费的“三个增长”, 做到三个“优先”。建立健全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 搞好城市教育费附加的征收、管理和使用工作。

二是促进各类教育公平、协调、科学发展。教育只有协调发展, 才能促进教育公平, 使百姓获得实实在在的利益, 促进社会的公平和稳定。我们必须千方百计的促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要紧紧抓住当前全市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这个契机, 结合学习实践活动, 认真研究制定并实施好我市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中长期规划。要统筹各级各类教育,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结构, 促进各类教育协调、科学的发展。第一, 要着力提高义务教育水平, 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第二, 要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促进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第三, 要稳步发展地方高等教育, 近两年内, 集中力量搞好朝阳本科大学的工程建设, 为我市真正建成本科大学奠定良好基础。第四, 要高度重视学前教育、民族教育和民办教育, 关心特殊教育, 保持整个教育科学、协调的发展。

三、要狠抓德育教育这个根本不放松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 民族的希望, 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 直接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的命运, 也关系到我们“突破辽西北”战略的实施和“奋战三年, 再造朝阳”目标的实现。

教育是培养人的伟大事业, 是通过培养人让人类不断走向崇高, 生活得更加美好的事业。因此教育最重要的任务, 就是塑造美好的人性, 培养美好的人格, 使学生拥有美好的人生。判断教育的成功与否, 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出发。推进教育的改革, 也应该从这样的原点开始。美好的人性应该从幸福的童年开始, 把童年和童心还给孩子, 这是教育的基本要求。给孩子多样化的教育, 帮助他们获得多样的发展, 是教育的重要使命。多样化的教育之首, 就是思想道德教育。

当前, 对未成年的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主要内容和重点有以下几点。第一, 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 突出德育教育这个主题。把贯彻落实中央8号文件精神作为当前开展的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一个重要内容。第二, 在工作内容上, 要强调一个核心, 即帮助青少年学生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开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校园、进课堂、进学生头脑;通过家长学校, 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社区、进楼院、进家庭, 真正转化为青少年的自觉追求。第三, 通过各种重大节日, 深入开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教育。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 坚持以理想信念教育为中心, 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 以基本道德品质为基础, 教育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自觉的把个人成长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 立志成人、成才。第四, 要深入开展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规范行为习惯, 提高基本道德素质。第五, 要深入开展社会责任感教育。培养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意识、感恩意识和回报社会意识, 使他们牢固树立“爱师长、爱家庭、爱社会、爱国家”的意识, 立志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好公民。第六, 要加强法制教育, 做好预防和减少未成年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的教育工作。要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 引导青少年学生学法、知法、懂法、守法, 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把法制进校园和创设平安校园活动紧密的结合起来, 进而预防和减少未成年青少年学生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促进和谐朝阳的建设。

四、要坚持抓好“两项基础工程建设”不停步

一是实施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 把它作为教育系统的一项长期任务抓下去。搞好基层党组织建设要坚持经常化、制度化。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把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好, 这是实现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宏伟目标, 使教育改革和发展得以顺利进行, 推进朝阳教育科学、协调发展的重要组织保证。

近年来, 我市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 通过“三讲”活动, 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和当前正在深入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有了明显的增强, 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越来越突出, 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得到充分发挥。我们要通过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 进一步巩固这个可喜的成果, 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努力把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成清正廉洁的, 具有很强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向心力, 团结向上, 奋发进取, 务实创新, 朝气蓬勃的坚强战斗堡垒。

二是要搞好教师队伍和干部队伍建设。教师是教育的关键, 教师素质如何, 尤其是农村教师的素质, 是影响中国教育品质的最重要因素。没有教师队伍素质的全面提高, 就永远没有好的教育。要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 “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指示, 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的规律, 推动教师自觉地走专家引领的道路, 为教师的进修提供最好的服务。要进一步贯彻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开展师德教育, 培养良好的师德师风。在全市广泛开展以“树形象, 展师风, 铸师魂”为主题的师徒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教育的“三满意”活动, 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的业务能力, 教育教学水平, 建立一支政治素质好, 业务能力强, 教育教学水平高, 爱岗敬业、奋发向上、勇于奉献, 过硬的教师队伍。

实践证明, 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学校干部队伍, 首先要选准一个好校长、好书记做领头雁十分重要。人们常说, 一个好校长, 就是一面旗帜, 是一个学校的缩影。学校校长和领导班子既是一个学校形象的代表和象征, 又是教育形象的具体体现。全市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 一定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把学校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搞好。增强他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 勤政廉洁, 艰苦奋斗, 改革创新意识, 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 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和水平, 提高政治素质和业务水平, 适应新时期教育发展新形势的需要。

五、要突出素质教育这个主旋律不反弹

在促进教育公平的同时, 我们应努力提升教育的品质, 优化教育结构。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坚持育人为本, 德育为先, 实施素质教育, 更新教育观念, 深化教学内容改革, 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 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充分显示了党中央和政府继续大力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心。素质教育是中国教育改革的关键和难点。

目前, 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改革我们的考试与评价制度, 使“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真正落实到教育上来。进一步明确我们的办学指导思想, 改变以往的以考试为中心, 一卷定终身, 为了好的分数而不择手段地竞争;评价学校标准, 评价教师能力和工作业绩也是以考试的分数论高低, 分等级的不正确做法。

突出素质教育这个主旋律, 应该进一步端正我们的办学指导思想, 坚持以人为本, 以德为先, 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 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考试制度, 打破一考定终身的格局, 建立体现民生的高考立交桥, 让不同类型的学生在任何时候都有成长与发展的机遇。

要建立“在各级党委领导下, 以政府为主导, 以社会为依托, 以学校为主阵地, 以教育教学为主渠道”的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把落脚点放在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 培养高素质创新人才, 造就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个目标上来。

六、要坚持教育改革这个基本原则不动摇

要坚持一个基本原则不动摇, 即坚持深化教育改革这个基本原则不动摇。改革开放30多年给我们国家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 举世瞩目, 万众皆知。只有走改革之路才有出路, 才能发展, 才能呈现民富国强万事兴, 国泰民安春满园的崭新局面。同样, 改革对教育事业的发展也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十六大以来, 我市同全国、全省一样, 教育事业有了长足的发展, 教育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 先后进行了《农村教育综合改革》、《农村初中教育改革》、《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和《教育教学方法的改革》和初高中的《新课程改革》等方面的尝试, 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这只能说是教育改革这部长剧的序幕, 新时代、新阶段对我们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 任务更艰巨, 担子更繁重。

教育系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说到底, 就是要突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个主题, 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 倾力推进素质教育, 深化教育改革, 促进各类教育科学协调发展, 把教育这个重要阵地, 这块沃土绿洲办成培养和造就高素质创新人才的摇篮, 成为推动科学技术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重要力量, 为推动朝阳经济协调, 社会和谐、科学地向前发展, 为实施“突破辽西北”战略, 实现“奋战三年, 再造朝阳”宏伟目标做出积极的贡献。

(责任编辑:黄海岩)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篇2

根据中共鞍山师范学院委员会文件的统一部署和我校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我们财经系围绕如何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学校的教学工作迈上新的台阶,实现建设学校的目标等问题进行了认真的学习、调研和思考,调研中紧密结合“加强学校发展战略研究、加强教育教学质量的管理和专业改革、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等课题,总结学校近几年来教学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破解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方式方法,了解改革和发展进程中的难点问题,以及教职工、学生对学校工作的建议和要求,为推进教学及专业改革,打造办学特色品牌,加快实现“办大办强职业教育、推动鞍山师范学院教育的和谐发展”的奋斗目标谋求新路。经过前一阶段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学习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把思想统一到科学发展观上来,运用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提高对教务管理工作的认识,进一步深化教务管理工作改革,进一步树立以质量求生存的质量观,坚持管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一流的管理和服务是教务工作努力的方向和奋斗的目标。我们通过认真查摆日常管理工作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制约我系管理教育水平提高的原因,并结合学校实际,提出了教学和教学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目前我们的日常教育和管理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一、教学管理的力度还不够 2009年学校提出加强内涵建设,围绕这一思路教务处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加强教育教学管理,开展了各项活动,推行了学校领导推门听课制度,组织了教学比武活动,实施了有效课堂评选机制,但效果不够理想。教学中还存在以下突出问题:

1、实习实训的水平不高。

实习实训还停留在老方法、经验型的基础上,不能很好地按照国家需求创新训练方法,更新训练内容。表现在:①、图书馆技术水平不高。由于这一专业刚刚起步,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操作的熟练程度都不够,与市场对这方面人才的需求还有相当大的差距。②、训练内容还比较陈旧,有的甚至已经过时。③、实习操作训练的量偏少、质偏低。④、会计专业实训离市场的需求也还有很大一段距离。

2、课堂教学的效率从总体上看还不高。

今年开学以来,教务处就制定了有关创建有效课堂实施方案,进行了有效课堂教学评比,但任然存在课堂教学松散、教学行为随意等现象。甚至有少数教师不能按时到岗或者中途脱岗,致使教学秩序出现混乱。

3、学生的学习风气不浓,好的学习习惯养成不够。

学生的学习缺乏动力,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这主要源自于学习风气不浓。整个校园早自习没有读书声,晚自习没有复习训练的场面,学生上课无故迟到,课堂上打瞌睡,课外却到处疯狂啸叫。部分学生课内想学,但是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把握不够,加上复习不及时,今天学明天忘,极大地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

二、教学管理活动规范化程度有待提高

目前的教务管理工作基本满足教学工作的基本需要,2009年以来,教务处按照学校要求,加强了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制定、完善了一系列教学规章制度,采用了教学督察,教学反馈等手段进行教学活动管理。但由于对教学规律把握不够深入,教学管理活动规范化程度仍然有待提高,积极主动的工作机制和工作作风仍然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教学方面的调查、研究较少

教学方面涉及的事项较多,我们老师需要将大部分时间用来处理事务性工作,加上工作人员担负的有教学任务,所以,深入教学一线进行调查研究较少,对教学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缺乏深层次的分析,导致教学管理方面的许多工作缺乏针对性,教学管理效率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以学生为本、服务教学方面仍需加强 从目前的现状来看,我们老师的服务意识已经大大提高,但服务的深入性和广泛性仍然有待加强,很多时候服务停留在表面,不够深入和广泛,往往是在师生提出请求后才提供相应的服务,服务较为被动,这也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在学习实践活动中,我们老师进行了认真的检查、分析,查找出了自身和本部门存在的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实事求是地提出整改措施。

首先,解放思想,发扬勇于创新的精神,开拓科学发展的新局面。通过学习实践活动,我处党员干部明确了为什么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树立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自己的头脑,在推动学校深化改革与科学发展上形成共识。不断增进和加强服务意识,树立以学生为本的观念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服务的主动性和自觉性,为把我校建设成一流的教育基地而努力。

第二,改善我校办学条件。目前,硬件设施落后和软件方面不足是制约我校发展的重要原因,尤其是教学方面投入不足,严重制约了我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高。今后,我们老师将认真进行调研,充分了解我校的现状,提出建设性意见作为校领导决策参考,积极协助办公室总务处等部门争取校领导和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从各个方面积极推动教学硬件设施的改善,从根本上弥补教学软件设施方面的不足,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此外,还要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调整、优化年龄结构、强化教学实践、鼓励学术研究、大力开展教学团队建设和教学质量考评,使我校的师资力量和教学工作作风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大改观。

第三,完善各项规章制度,进一步规范教学管理活动。教学管理不规范,曾是制约我校教学管理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原因。今后,我校将继续完善教学规章制度的,将教务管理、教材管理、学籍管理、师资队伍管理等工作纳入规范的工作流程,继续推进各项活动,继续加大有效性课堂建设的力度。彻底改变过去工作随意性过大的状况。通过教学规章制度的完善,将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形成各司其职、高效有序的教务管理机制。

第四,以就业为导向加强学生专业能力培养。针对当前的学生就业形势和我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的理论教学与市场需求脱节的实际情况,我们将及时转变观念,以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核心,遵循教学规律和我校学生就业的实际需要,通过适时调整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增加实践技能训练的比重、加强特色课程建设、搭建多级实(见)习近平台等措施,构建和完善“教、学、练、用一体化”的办学模式。

第五,积极进行调查研究和交流、学习。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不断解放思想,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以此推动各项工作更快更好的发展。今后,我们财经系将更加注重教学规律方面的调查研究,通过深入课堂、深入师生进行深入调研,掌握我校教学工作的真实状况,在此基础上对传统教务管理方式进行改革和创新,推动我校的教师工作的科学发展。

第六,进一步加强与校内其他部门的交流与合作。今后,我将自觉树立全局观念和整体观念,继续加强与各部门的沟通,建立协调机制,减少教学管理与其他各项工作之间的矛盾与冲突,提高教务管理效率。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篇3

[关键词] 科学发展观 高等教育事业 以人为本 科学发展 质量 规律 创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特别是1998年以来全国高校招生人数从180万增至2005年的530万人。在短短五六年中, 大学招生人数扩大了近三倍。研究生同1998年相比增加了五倍多。 高等教育的规模发生了历史性变化。这是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农民子弟上大学的绝对数字大幅度上升,比例大大增加。高等学校在办学数量、规模、师资队伍、招生人数上大幅度提高,在各类新专业的设置、各层面的拓宽上都在大大向前迈进。对国家而言是利国利民的大事。对个人而言,使广大青年学子的综合素质普遍提升,创业能力、就业竞争力得到加强。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科学内涵做出了精辟的概括,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要求,如何在发展中解决出现的新问题新难点,推动高等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科学展。主要应从以下四个方面进行:

一、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深化高等教育事业改革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一心一意谋求发展。发展是硬道理,是第一要务,也是解决在发展中出现各种新问题的关键。这不仅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30年来的经验总结,也是新时期高等教育发展恪守的准则。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面临新形势所决定的。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还不能很好地满足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近些年来高等教育在迅猛发展中出现了一些伴随发展而来的新问题。一些高等学校的扩招,使得大学师资力量发展滞后于学生规模的扩大。部分高校办学条件不能跟上,后勤服务压力增大。扩大规模后,学生的生活、学习所必须配套的硬件设施建设速度未能较快地满足需求和期望。随着高新技术发展和全球经济化的加速,我国的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正在发生重大变化,对人才的需求更加多样化。虽然一些高校通过国家拨款等经费的扶持以及在大学城新校区的入住,使规模化的问题和硬件设施方面得到了彻底缓解。生均图书、仪器、教室、住宿及生活条件大大改善。但仍然存在教学质量有所下滑,难以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变化的状况。这些是我们在今后一段时期如何使高等教育保持一种良好发展势头所要思考的问题。将是我们面临的更大考验。需要我们在深化改革中付出更大努力。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我们提出科学发展观,就是为了更好地解决改革发展关键时期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发展中找出问题,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通过进一步改革调整,破解难题,使高等教育事业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完善。

二、高等教育事业要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

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是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它关系到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教育涉及的是对人的培养和发展,高等学校培养的是国家未来建设者,是国家栋梁之才。这些人因高智商能给社会带来巨大贡献。相反,其破坏力也是较一般人要大得多。因此,高等教育自身建设尤为重要。这关键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培养人的问题。所以,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要一切为了培养高素质人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观念。为广大青年学子成长成才提供优良的高等教育制度,环境和氛围。首先,建立和完善有利于优秀教师脱颖而出和充分展示才华的体制和机制,为教师教书育人创造良好的环境。其次,高等院校教师应搞研究、做学问。在科研工作的铺垫下,高等教育才有新意,才能体现其创新和教育灵魂的价值所在。同时,教师进行科学研究既是发展科学的需要,也是不断更新知识领域,提高思想认识,跟上时代发展脉搏所不可缺少的。更是对教师自身业务的提高及接受新思想、新观点的一个完善过程。只有在知识领域进行不断研究、创新的人,才能做出什么是最新知识水平的判断。才能真正担负起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责任。教学才会有生命力,深受学生喜爱。另外要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骨干,着力抓好人的思想工作。注重更新和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树立严谨的学风。在掌握好理论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倡导把研究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进而引导学生增强创新、创业和就业能力。在教育方法改革上以教与学的方式,以课堂单纯讲授与提高学生独立思考相结合。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将理论知识与运用能力融为一体。广泛开辟第二课堂,组织学生更多地接触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领域和现实生活。增强师生员工的责任感、使命感,承担起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重任。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着力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力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的再生之力。也是一个民族兴旺发达,可持续发展之力。青年时期是创造力发展最活跃,思维最敏捷,灵感最丰富的时期。高等教育要注重给学生提供一个相对宽松自主学习环境。培养个人兴趣爱好,鼓励独立思考,记忆思维和想象力。最终实现自我激发,自我计划,自我监控、自我建构。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创造性、建设性、独立性并具有强烈责任感的人。成为自觉、自主、自立、自强的人。让高等教育事业在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中使人日臻完善。

三、高等教育事业在统筹兼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中,做到提高教育质量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篇4

一、以人文本, 实现科学发展

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而工会的基本职责就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就是把广大职工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其宗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工会工作应把服务职工群众、发展和谐劳动关系摆在突出的位置。坚持职工是搞好一切的根本, 强化服务意识, 对于职工的一切困难和要求, 做到不推诿、不敷衍、不拖延, 使会员及时得到工会的帮助, 为职工创造一个宽松的、和谐的工会氛围, 耐心地听取呼声, 做到热情接待, 真诚服务, 保障职工各项权益。工会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方便为职工服务的办法和措施, 落实好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民主管理制度, 促进职工全面发展, 维护职工权益, 按照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这个基本要求, 准确把握经济关系、劳动关系和职工队伍发展变化的新特点, 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会工作的规律。

我国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其基本矛盾决定了我国工会的根本职责和根本任务, 就是充分尊重职工在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 把握发展这个第一要义, 坚持以职工为本这个核心, 尊重职工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 组织动员职工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己任, 为推动科学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广大职工的积极性是否真正集聚到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上来, 广大职工能否为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积极贡献, 是衡量各级工会工作做得如何的根本标准。

二、更新思想观念, 解决存在问题

工会作为党组织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和纽带,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如今, 新形势下工会建设出现一定问题和困难, 又面临着突破发展的大好机遇, 必须转变思想观念, 在工作中实践落实科学发展观, 创新工作形式, 展现新的生机活力。

多年来, 工会在思想政治教育、组织职工开展文化体育活动等方面, 做了大量工作, 发挥了重要作用, 也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以下二个方面:

一是工会制度落实不到位, 自身建设亟需加强。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明确规定, 工会的各级领导机关, 除它们派出的代表机关外, 都由民主选举产生, 工会会员享有选举权等多项权利。作为职工利益代表的工会, 其本质应当是民主管理和决策, 也是市场经济的要求。实际情况却有很大差距, 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会领导人就是政府官员, 主要通过行政安排, 企业的工会领导人往往与企业经营者关系密切, 即使履行工会制度规定的选举程序也没有实现民主选举的实质。工会自身建设若不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逐步完善与时俱进, 固守传统做法, 工会工作就得不到职工的认同。

二是工会工作与维护职工权益的基本职责有差距。中国工会章程规定工会的基本职责是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现实情况是, 很多工会工作主要是组织一些娱乐活动、送温暖等一般事务性服务, 与积极维护劳动者权利等重要职责有一定距离。并且当职工权益受到威胁时, 工会的性质决定其立场必然要站在职工一边, 现实中工会在处理矛盾时的角色往往有所背离, 不少工会领导人处理问题时从维护单位利益出发, 代表单位去做职工的思想工作。其原因一方面是工会制度落实不到位, 自身建设不足, 另一方面是部分工会领导人自身工作主动性不强、思想不够解放、工作不够大胆, 其结果致使工会对职工缺乏吸引力, 职工对工会的信心不足。

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越发展, 广大职工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的意识越强, 若工会工作不能满足其需要, 改革计划经济时代的传统做法, 势必会失去其吸引力和凝聚力, 进而失去活力。目前亟需做的, 就是要针对存在的问题,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采取有力措施, 锐意改革, 把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 加强自身建设, 建立以人为本、可持续发展的工会工作模式, 提高服务质量, 让工会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赢得广大职工信任和支持, 进而调动广大职工的积极性, 满怀自信地投身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去,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三、创新工作理念, 改革工作模式

发展是科学发展观指导思想的第一要义, 工会要想有所作为, 赢得广大职工信任和支持, 开创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水平相适应的工会工作新局面, 必须在传统做法上有所发展, 进一步解放思想, 明确中心工作和基本要求, 突出重点, 创新工作理念, 改革工作模式。

面对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新形势和新挑战, 工会必须主动适应, 积极探索工会维权工作的新机制、新手段、新载体、新途径, 在继承中发展, 在实践中完善, 在创新中提高, 掌握维权工作的主动权, 形成不断创新发展工会维权工作的新局面。

一是完善维权领域、维权对象和维权内容, 例如从维护职工经济权益扩大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权益等。二是把维护职工权益工作重点放在预防上, 做好预防工作, 减少被动局面, 把预防工作融入政府和行政管理机制维权。三是创新维权手段, 努力把维权工作纳入“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中, 建立保障机制, 实现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则的对接。四是在坚持两个维护相统一的基础上, 充分发挥职工代表大会的作用, 体现工会民主管理、民主决策和民主监督的原则。

创新工会工作理念和工作模式关键是找准新形势下工会工作的定位, 要从传统的举办活动、搞福利转变为服务型、维权型, 拓展工作的空间和领域, 维护好职工的根本利益, 努力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为构建和谐和谐社会夯实群众基础。

四、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新的历史条件下要始终坚持工会工作的正确方向, 把党中央的要求转化为推进工会工作的实际行动, 自觉运用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指导工作、推动实践。

工会工作者必须正确认识我国工会的性质地位, 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充分发挥工会组织、引导、服务职工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 深刻认识和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 把自觉接受党的领导与坚决按照工会章程和工会法独立自主开展工作结合起来, 把维护职工群众具体利益同维护全国人民根本利益结合起来, 把服务职工、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同组织职工、教育引导职工结合起来。努力把践行科学发展观转化为促进科学发展、推动社会和谐的实际行动, 确保工会工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工会发展道路奋勇前行。

摘要:新形势下工会工作必须在科学发展观的统领下, 在坚持走社会主义工会道路的前提下, 以人为本, 更新思想观念, 创新工作理念, 改革工作模式, 充分调动广大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走可持续发展的工会道路。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工会工作,新形势

参考文献

[1]朱青, 舒丙来, 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工会工作的全过程, 工会论坛。Vol.15No.12009.1:25-26

[2]高小萍,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工会工作创新发展,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Vol.23No.32009.6:12-14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学习心得 篇5

荣忠银

认真阅读《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后,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比较清楚认识和理解。因此,我们必须要做到:

时刻以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虽然我还不是一个正式的共产党员,但是有成为一个共产党员的决心和信心。不论我在什么岗位,什么时候都会以一名共产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员工中起到模范作用。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一个显著的标志,就是和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在生产一线,就要求我们与广大员工密切配合,为企业创造更多的财富。我们应该从身边的小事逐步体现我们科学发展,奉献企业的坚强信念,向党靠拢。

搞好干群关系,促进学校和谐发展。干群关系好比鱼水关系。如果干群关系搞不好,教职员工工作积极性就不能提高;没有积极性,教学质量就上不去。时刻关心员工利益,时刻想到自己的工作一定要适合当前员工的觉悟水平和当前员工的迫切要求。全面推进科学管理,带动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创建整齐舒适,安全规范,厉行节约,全员参与的工作环境。

抓住机遇,聚精会神谋发展。邓小平说过“现在是机会啊,这个机会很难得呀!中国人这种机会有过多次,但是错过了一些,很可惜!你们要很好抓住。你们要发奋,把群众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聚精会神地搞建设。”目前金融危机还在延续,当危机到来的时候,我们往往过多关注“危”而忽略了“机”,这就要求我们全面的认识问题。我们在这次危机中要不断认识科学发展观,抓住机会,着力解决教学中遇到的困难,加大员工队伍素质培训,使党在员工队伍中的作用发挥更大的作用。

以身作则,发扬奉献精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凡是要求员工做到的,自己应首先做到,要用自己的信念、理想给员工以潜移默化的感染。站在员工的立场及处境思考问题,把员工的需求意愿与发展需要摆在第一位。我们要有自己的合法的正当的权益,但是当个人利益与党、国家、集体利益发生矛盾时,要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应该把以党、国家、集体利益为重,必要时能牺牲个人利益。

通过对《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的学习,使我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的信念和加入中国共产党的决心,明确了自身学习发展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引,围绕教育教学开展工作,积极投身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去,大力开展全员培训,端正员工思想,丰富专业知识,真正做到“追求完美,实现更好”。

落实科学发展观 实现学校新跨越

王传红

近来,全国上下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如火如荼,我省、市、县及镇教育干部(教师)作风建设年活动也有声有色。作为一名基层学校党员干部,我自然也毫不例外的投入到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之中。近来学习了关于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文章,深感受益颇多。我不仅充分认识到在基层党组织中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具有的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进一步增强了开展好学习实践活动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感。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我们也要用科学发展观来指导活动的开展。

科学发展观是我党立足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外国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首先要深刻理解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内涵。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在联系实际,突出实践特色,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学校各方面工作。我作为一名学校的党员干部、主要负责人,在干部作风建设年活动中,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转变作风,真抓实干,促进学校工作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实现新跨越。在实际工作中,首先我要努力做到: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科学发展观指出,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分子,也是决定事业成败的决定性因素。发展的目的是为了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就是指以人为价值的核心和社会的本位,把人的生存和发展作为最高的价值目标,一切为了人,一切服务于人。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学校新跨越,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另一方面也要促进师生素质的全面提高,还要维护、实现、发展好他们的切身利益。其次我要努力做到:加强学校制度建设,实现学校规范管理的目标。中央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提出科学发展观问题的,它表明,科学发展观同时也是科学的改革观。从根本上说,树立科学发展观,要解决的是体制、制度问题。制度建设是科学发展观的重心,对学校而言也是制度建设的问题。因此,不仅我们要以人为本,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更要为实现这一要求进行制度完善、制度创新。结合教育管理规范年活动,我们要对学校现有规章制度进行系统清理,需要完善的尽快完善,该废止的坚决废止,彻底革除阻碍学校科学发展的制度因素,不断完善各方面制度,用制度管理,用规范管理取得教育教学工作效益最大化。最后我要努力做到:统筹兼顾,谋划好学校各方面工作,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使学校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今年,教办在学校开展了多项活动,每一项活动都很重要。我们必须学会弹钢琴,统筹兼顾,完成好规定动作,实现既定任务目标!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张思瑾

通过认真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加明晰更加深刻的认识。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个重要思想不仅对我们国家的经济建设有宏观指导意义,对包括教育在内的社会全方位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下面,谈谈我的学习体会。

一、做会学习的老师

“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德与才两者缺一不可,有德无才,难当重任,难做大事,甚至不能成事;有才无德,难做好事,甚至只能坏事,贻害无穷;德才兼备才能多成事、成好事、办大事。唯一的途径就是学习与实践。作为一名教师,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科学发展的实践者,又是肩负一项工作、从事一项事业的骨干力量,切实加强学习,具备更多的知识、更强的能力、更高的素质,显得至关重要。那么,如何成为“学习型”教师呢?我认为就是“真学、善思、会用”。一是真学,就是真正学习,发奋学习。业精于勤,厚积薄发,无论学业,还是事业,大抵如此。如果把学习当成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境界、一种终身追求、一种成长途径,你就会静下心来,抓住一切机会,通过各种形式和渠道,挤时间学,抢时间学。学习最基本的方式就是阅读。阅读是增加内涵的重要渠道,是积累精神财富的重要方式,是一项有益于提高自己观察社会与思考人生的智力锻炼。此外,还要从历史中学、从他人中学、从实践中学,从中吸取精神营养。我们如果多学习一些新知识、多掌握一点真本领,很可能会使自己成为做好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二是善思,就是善于思考,注重总结。践行科学发展观,一个最现实的问题,就是提高用科学发展观总结思考问题的能力,对一个问题善于从现象到本质、从局部到全局、从个性到共性、从静态到动态的思考。善于思考的真谛在于,掌握现象,领会实质,而不是学而不深、学而不精;深入细致、入心入脑,而不是一知半解、浅尝辄止。我觉得一个教师要注重并善于总结。

二、做会实干的教师

实干就是脚踏实地、扎实做事,做有益于社会发展的实事,做促进本职工作的具体事。对于一个教师来说,不干事,无异于丢掉了立足之本,干不成事,就等于失去了成长和发展的支柱。干事体现了一种责任,干成事体现了一种能力,评价一个教师行不行,除了德的表现外,主要看他肯不肯干事,能不能干成事。那么,“实干”从何而来呢?首先,既要敬业又要精业。敬业,就是要敬重自己的事业,热爱自己的工作,无论是好岗位,还是一般岗位,无论是大舞台,还是小舞台,作为一名教师,都要立足岗位干好事,利用讲台唱好戏。只要干一行爱一行,爱一行就干好一行,任何岗位都可以使你大显身手,任何舞台都能够让你展示风采。精业,就是精通业务,熟悉本职,对业务能熟练自如,另一方面,要培养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履行职责,敬岗爱业,勤奋扎实。与对工作充满激情和渴望紧密联系的,是每一个教师对自身定位的理性态度。对自身准确定位的最基本要求是准确地了解自我和形成合理的期望值。即对自己的发展和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进行综合判断,合理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同时,在对待名利得失上保持淡泊的心态,有“不以一时之得意而自夸其能,也不以一时之失意而自堕其志”的境界。再次,既要认真负责又要开拓创新。

三、做有爱心的教师

科学发展观核心是以人为本。对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关注每个学生,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一个真诚的教育者同时必定又是一位真诚的人道主义者。以人为本的教育,首先是充满感情的教育。一个受孩子衷心爱戴的老师,一定是一位最富有人情味的人,离开了情感,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师生交往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而且师生关系应是世界上很纯洁的不掺杂人情世故的关系教师要把爱心融入教育教学的各环节。

1、平等心对待学生。典型的词句是“蹲下来和学生说话”,这里的蹲下并非身体蹲下这种外在姿态,而是“心灵的蹲下”,可这并不容易作到。由始以来,中国有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教师应高高在上,学生要尊敬老师,服从老师等。现实中有几个老师能真正与学生建立朋友般的平等关系呢?但如果老师能“放下架子”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了解他们的内心,了解他们的想法,建立一种信任的平等关系,很多棘手问题会应刃而解,可能你体罚都解决不了的事情通过深入的谈心,师生彼此理解,不但问题解决了,师生间的交心还令师生关系更近一步。

2、保留童心。记得曾在一本书中看到这么一个事例:一个小女孩看见父母每天从楼下提两桶水做生活用水,而且用水很节约。小女孩在第一次帮家长洗完碗筷后,居然将脚伸入锅内,当父母惊异的问她为什么这样做时,她说“看剩下的水还很干净,怕浪费了,就用来洗脚”。从小女孩的角度来看,她那样做是为了获得父母的表扬,是她节约用水的一个举措。可从大人角度看,这简直有些不可思议,这也就是我们平日所说的代沟。师生间的年龄差异对很多事情的看法不一致,这时老师应学会从学生的角度看问题,用心理解他们,多与学生沟通,及时了解他们的想法,找出病症,以便对症下药.3、尊重学生.老师在盛怒之下也许会把握不住情绪而出现过激行为,如语言上的“你真厚脸皮”,”就你这样的永远不会有出息”等,将犯错学生孤立起来等行为,这些都会令学生的自尊心严重受挫,可能使他们自暴自弃,从此一蹶不振.遇到这种情形,老师应控制自己的情绪,毕竟学生还是有待成长的小孩,同时他们也是有尊严的一个人,老师如果能在尊重学生的基础上,理智的采取一些和缓的有效的教育方法,对学生的健康成长是有帮助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郭德冉

通过学习使我深深体会到: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开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新局面,就必须抓好“发展”这一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而“发展”这一第一要务,必须是科学的。正如胡锦涛总书记指出的那样,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将产生重大影响,不同的发展观往往会导致不同的发展结果,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之所以重要,之所以我认为它将在不久的将来或十七大、或十八大会写进修改后的新党章,是因为它应该成为我们执政党带领全国人民奔小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指导思想。

一、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继承发展。

科学发展观体现了马列主义的历史唯物论、辩证论,体现了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思想,体现了邓小平理论关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同时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要求。试想发展继承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去做行吗?不行,那只能是教条主义。继承和发展邓小平理论不用科学的观点、发展的观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中国怎么能强盛。“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的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代表先进文化发展方向、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如何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不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在当今科技高速发展的时代,我国的生产力发展水平会取得怎么的预想效果?不进则退,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价值观、文化的渴求越来越高,精神文明建设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不坚持科学的发展观,就不能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如果不落实科学的发展观人民对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作为执政党应如何去满足。从这一点看,“科学发展观”就应该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

二、科学发展观,是改革和开放二十年来经验教训的最精辟的总结

我们党作为执政党无时不在求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的20年,我们党逐渐确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制定计划,考虑到了中国的国情、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有步骤、分阶段逐步实施。从经济建设目标的确定,也体现了科学发展的观点,从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二番到翻三番,就符合了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由于经济发展观的科学,这个目标实现了。政治上的科学发展体现的也非常明显从反对党内不正之风,不正视党内存在腐败到开展反腐败斗争,从我国在20年来陆续出台的法律、法规,看得出我国正在向法制化国家迈进,而出台这些法律并不是在一夜之间,而是成熟一个出台一个,出台一个落实一个,这就是科学的发展观。从文化进程上看,老百姓敢说话了,敢发表不同意见了。文化上的百家争鸣、百花争艳,从科学意义上讲,也是文明进步的表现。胡锦涛和党中央正是总结了这些成功的经验,才提出了具有历史性指导意义的科学发展观。

三、科学发展观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存在一致性

江泽民同志提出的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断,继承了毛泽东、邓小平党建理论的精华,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我们每一个共青团员都应该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更加严格地要求自己,努力为实现跨世纪的宏伟目标做出应有的贡献。“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是当代中国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

总而言之,毛泽东思想指导我们实现了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邓小平理论指导实行改革开放,解决了温饱问题,迈入小康社会,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集中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要求,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学习《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论科学发展》后,我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的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我们要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围绕学校中心工作,积极投身于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学习教育活动中去,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加强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契机,端正思想,丰富专业知识,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做好本职工作,做到以学生、同事、校领导满意为最高目标而努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郭永才

近日,在学校党支部组织下,我校掀起了一股学习科学发展观的热潮,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也加入到了这股学习的热潮中,通过认真学习,我对科学发展观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要自觉地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各项工作,踏踏实实干好本职工作,认认真真完成工作任务。作为教师,如何在以后的工作中践行科学发展观呢?我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学习先进的政治理论和新的教学理论,掌握新的教学技术,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掌握最新的教育理论和新的教育理念,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对党和人民的教育负责,把满腔的热情投入到教育中,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让不同的学生在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依法执教,爱岗敬业,乐于奉献。

在工作中,严格遵守国家的教育法规,要有良好的道德,更要敬业,乐于奉献。教师的职业是崇高的,加入了教师队伍,就要爱岗敬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心,其次,要精通本专业及相关的业务知识,积极投身于课程改革之中,大胆创新,多学习一些新知识,掌握一些新的本领,是自己成为教育工作中的精英,做课程改革中的领头雁。

三、以人为本,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对我们广大教师来说,就要以学生为本,坚持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必须把学生的利益放在第一,与学生交往应该是平等、和谐的。我们要善用激励性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当学生遇到困难时,耐心鼓励学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当学生做错事时,不挖苦、不训斥、耐心开导,不体罚与变相体罚。教师在学生心中的位置很高,一言一行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我们处处要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发扬奉献精神,要发扬吃苦在前,享乐在后的精神,把科学发展观统奉献精神结合起来,那将是一个受人尊敬的老师。

总而言之,作为党员教师,通过这次学习,要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明确努力学习提高的方向,感受到时代和社会赋予我们的重任。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蔡培生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无论是从优化育人环境,还是从自我完善的要求,都要准确地把握科学的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予以贯彻落实。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材,我们造就的人材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们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我们不应该只为了今天的所谓的质量而肆意地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把学生仅有的微薄智力全部挖掘出来。我们要学会开发和合理地利用学生的智力,让他们的智力在学习和活动中得到长足发展,而且为将来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必须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把落实新课程标准不落实在行动上,这样,有碍学生的全面发展。其实,学生的各项技能是能够互补的,我们在发展学生德育、体育、美育的同时也在发展着学生的智育。但是,如果我们只注重学生的智育,而忽视其他各育,这样是对学生身心的严重摧残,同样阻碍着学生智育的发展,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三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四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1、教师要不断更新教育理念,改变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2、要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

3、要搞好校园文化建设,美化校园环境,优化育人结构,陶冶学生情操。

4、要建立师生平等的民主关系,让学生能和教师进行平等对话,平等交流,使学生在和谐的学习环境中发展自己。

5、要合理利用现有的教育媒体,让学生开阔眼界,扩大视野,丰富知识。

6、教师要确立服务意识,树立服务育人,服务管理的思想,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培养他们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精神。

五是落实科学的发展观教师要注重学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发展。教师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要培养学生积极的人生态度,进取的拼搏精神,乐观向上的处世哲学,开朗大方的个性,宽广坦荡的胸怀,不畏艰难的韧性和耐力。

总之,作为教师要站在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的高度,自觉地按照科学的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总结经验教训,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思路,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我们的首要任务。教师用实际行动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这不仅是教育发展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心得体会

张延柱

自我校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动员大会以来,我认真学习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一是坚持发展这个主题;二是全面发展;三是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所谓坚持发展,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所谓全面发展,就是要着眼于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的发展;所谓协调发展,就是各方面发展要相互衔接、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所谓可持续发展,就是既要考虑当前发展的需要,满足当代人的基本需求,又要考虑未来发展的需要,为子孙后代着想。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对长期发展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是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作为教育工作者,要用科学的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的全局。无论是从优化育人环境,还是从自我完善的要求,都要准确地把握科学的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并予以贯彻落实。作为一名教师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是、要注重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师要培养的是人才,而不是造就产品。产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会改变;要说变,那就是磨损、消耗和毁灭。而我们造就的人才不应该是一成不变的,他应该是可持续发展的。所以,教师要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着想,让他们学会认知,学会生活,学会生存,学会做人,学会在实践中不断的充实和完善自己。

二是、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需要的是高智能的复合型人材。教师要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德、智、体、美、劳各个方面都得到协调发展,而不能让学生死读书,读死书。教师要把课堂变成学生发展智力、培养能力的乐园,要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健康地发展。

三是、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我们在使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要注意保护和培养学生的个性能力的发展,我们不能抹杀学生的个性,而把学生培养成千人一面的羔羊。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个性鲜明,具有独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护和发展学生鲜明的个性,尊重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特点及教育的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的积极主动地发展自己的个性。

四是、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所在,也是教育科学发展的根本目的。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篇6

一、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形势

一是市场经济强调物质利益原则,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在某种意义上极易滋生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个人主义,再加上现实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一些利益分配方面的矛盾和问题,产生了一些不和谐的因素,增加了人们感情上的隔膜和思想上的波動性。

二是互联网因其独特的开放性、多维性、交互性、快捷性,越来越成为大众传媒的主流,影响着人们的思想方式、交往方式和生活方式,正反面信息的快速传播,对思想政治工作也构成了严峻的挑战。

三是思想政治工作面临思想文化多样化和价值观念多样化的挑战。在意识形态和思想政治文化领域,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元化为指导,是我们党立党立国的基础和根本。然而,现实社会思想观念多样化的发展趋势,极易导致人们的思想混乱和选择的迷茫。指导思想“一元化”与思想观念的“多样化”成了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面对的挑战。

二、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转变缓慢。用原有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去想问题、处理问题,说教多,注重表面文章、形式的东西多,缺乏感染力和号召力。

二是知识更新速度慢,造成知识结构单一。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思想工作者“决策说不上路,业务插不上手”,不能有效地把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工作中去,削弱了其作用。

三是对深化改革缺乏信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使人们从改革中得到了较大实惠,但也触及许多过去未曾暴露的深层的体制和制度上的矛盾,出现了诸如改制分流、收入差距拉大等问题。人们对改革的期望值高,但对改革代价的心理承受力比较低,对深化改革缺乏信心。

四是实际工作缺乏针对性、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以人为本的思想不牢固,理论联系实际不紧密,导致思想政治工作缺乏针对性与吸引力,工作见不到应有的效果。

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

(一)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全新的思想政治工作观念

一是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群众观念。要深入群众,了解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把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赞成不赞成、答应不答应作为一切工作的落脚点。

二是树立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中心的观念。要从各单位各部门实际出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为各项任务的完成提供有力的思想保障和智力支持。

三是树立文化是第一管理的观念。大力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团队精神,学习先进单位文化建设经验,以家文化建设为切入点,创建温馨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强化职工爱岗敬业的责任心。

(二)坚持方式方法创新,加强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是要区别对待,注意把先进性要求和广泛性要求结合起来。针对不同对象,提出不同要求,采取不同教育方法,不搞“一刀切”的形而上学做法。如对党员干部要突出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教育,对一般群众要突出遵纪守法教育、爱岗敬业教育、爱国主义教育,这样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是要以活动为载体,逐步实现有形教育向隐形教育的转化。要根据教育的内容和要求,以群众所喜闻乐见的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建设为载体,寓教于学,寓教于乐,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渗透性和有效性。

三是要运用新手段,充分利用信息网络技术开展思想工作。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等现代化新手段为思想政治工作服务,为思想政治工作提供新手段,开辟新阵地。

(三)正确认识内在规律,把以人为本的思想政治工作具体化

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向最基层延伸,必须关心职工群众的思想需求、物质需求、工作需求。同时要处理好以下关系:

一是精神激励与物质鼓励的关系。一方面要正视人们所关注的切身利益,承认对个人利益的关注和追求是天经地义的;另一方面要用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教育人们把对个人利益的追求放到全局的范围内加以考虑。

二是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关系。既要重视思想教育,引导群众正确对待实际困难和现实矛盾,又要切实关心群众的生活和工作,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篇7

1 贯彻“以生为本”的学籍管理理念, 坚持学生利益最大化, 对和谐校园的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以生为本”是“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在高校教育管理中, 尤其在高等学校学籍管理中的具体实践和应用[1]。学籍是表明学生高校归属的一种身份和资格。学籍管理则是对学生是否具有这种资格与身份进行评判、对学生参加全部教学环节的效果进行记载与评价的活动。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 学籍管理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成绩管理、留降级、休复学、转专业、转学退学、毕 (结) 业资格审核、电子注册等多个方面。高等教育之根本目的在于育人, 高校的全部工作都不能脱离其中, 学籍管理也必须紧紧围绕“育人”中心转变观念、更新制度, 突出学生在学籍管理工作中的主体地位, 从学生需要和社会需求出发, 培养创新型高素质人才, 促进高校和谐校园的建设。因此, 高等学校建立和完善学籍管理制度, 规范学籍管理行为, 维护正常的教育教学秩序, 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是“ 以生为本 ” 教育理念的具体体现, 也是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基本途径。只有改革学籍管理工作中不健全、不科学的方面, 高校才能真正实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只有将人本思想具体落到实处, 才能使学籍管理适应建设教学性大学的发展要求, 在提升自身管理水平的同时助力于和谐大学校园的创建工作。

2 解放思想, 追求创新, 不断发展完善以生为本的学籍管理制度,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学籍管理是对学生从入学注册至学成毕业的整个过程进行阶段性和全过程的质量考核与管理, 既规定了学生享有使用该校提供的教育教学资源, 参加学校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活动, 完成学校规定学业后获得相应学历证书的权利;同时也要履行遵守学校管理制度, 按规定缴纳学费及有关费用, 刻苦学习, 遵守学生行为规范的义务。它是动态的立体、交叉管理过程, 以生为本就是要以学生的需求为导向, 以学生的发展为目标, 在学籍管理中应该更加强调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和更加注重学籍管理工作中的教育功能和激励体制, 通过规范管理, 最大限度地激发和保障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充分开发学生的成才潜能, 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 就要在学籍管理中明确肯定, 凡是不利于学生成长成才的, 都要去除, 而且要坚决地改正。只有这样, 才能为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营造更加宽松的育人环境。

高校学籍管理制度的制定、执行, 必须增强法治意识, 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充分尊重和保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努力建立起科学、合法的学籍管理制度, 在学籍管理过程中做到内容、程序的合法统一[2]。湖北医药学院自2005年《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出台以来, 结合其实际, 不断总结学籍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和经验, 先后3次修订《湖北医药学院学籍管理规定》, 积极地推动了其学籍管理制度的创新和完善。

结合我校作为单科医学院校的实际, 实施了学年学分制和弹性学制。学年学分制的实施, 在一定程度上淡化了各专业间的界限, 增强了柔性学籍管理制度的可行性。在规定的有较大弹性的学籍有效时间内, 允许学生有一定的选学课程的自由, 只要学完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和完成必要的实践性教学活动, 并选学部分选修课, 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毕业总学分, 思想品德经鉴定符合要求, 即可毕业。学年学分制赋予学生一定的学习自由, 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是 “以人为本”教育理念的集中反映。弹性学制的推行, 放宽了学生在校学习年限的限制, 使学生分阶段完成学业、按个人实际灵活掌握学习年限和进度成为可能。特别是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积极的意义, 可以中途申请休学外出务工, 待经济情况缓解后再复学继续完成学业。

为了鼓励学生的个性发展, 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 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学习条件, 修订了转专业规定, 增办辅修专业和辅修双学位专业, 使选择专业不再是一场高考定终身, 学生拥有了在更大范围内选择改变专业方向、拓展专业学习范围的自由。同时打通大类内部的专业平台, 有效整合校内资源, 提供更多的专业选择机会, 指导帮助学生科学合理地设计个人发展规划;对学生而言, 在充分享有专业资源选择权利的同时需要注意合理地设定专业选择及发展目标, 这样才能让自己在未来的专业走得更远。在转专业工作中注重增加透明度, 实行专业和学生之间的双向选择, 采取公开考试, 网上公示等形式, 增强了转专业工作的规范性和有序性。

实行外语和计算机免修制。对通过CET- 4考试成绩达到允许报考CET- 6者, 可申请免修后续部分的《大学英语》课程, 免修课程成绩按75分计算;非计算机专业学生通过NCRE二级考试者, 可申请免修后续计算机课程, 免修课程成绩按75分计算。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拓展课外知识, 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得到了学生的普遍欢迎。

改革补考、重修课程的成绩记载方法, 原补考、重修课程考试通过后成绩均记为60分, 现改为按实际分数记载, 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

实行试读、停学制度。在执行学生学籍管理过程中, 有些学生学业成绩考核不合格的科目较多, 根据原学籍管理办法, 应给予退学处理。学生一旦退学就失去再入学学习的机会, 将学生推向社会并不是对学生、 对社会负责的做法, 因此, 对于愿意努力学习, 遵守学校规章制度, 表现尚好的学生, 允许其向学校提出申请降级试读 1年, 考核成绩合格可继续学习。这种试读制度不仅可以教育学生努力学习, 给学生以继续上进的机会, 也是避免浪费国家教育资源的一项补救措施, 是一举多得的办法。对于富有创业精神和才能的学生, 可以允许他们停学创业。学生需中途停学, 经本人申请, 学院批准, 可办理停学手续, 学籍保留1-2年。

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建立并不断完善学生权利救济机制。学籍管理以学生为工作对象、以育人为最终目的, 每一项具体的学籍管理制度都涉及到学生的切身利益, 学生权益的维护在整个学籍管理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今日中国已经步入法治时代, 高校在进行学籍管理工作时也必须时时遵循法律法规的要求, 遵守公平、正义的法治原则, 切实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我校制定出了系统、明确的学籍管理规章制度体系, 在界定学生实体权利的同时特别注意在学籍管理规定中对学生应享有的程序性权利和具体学籍管理行为所应履行的程序及其具体执行方式的界定, 并编印成《杏苑导航》手册, 在新生入学时人手一册。将学生应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责任固化下来, 清楚明了, 使学生在做出行为决定之前就明确知晓自己是否能做、应当怎样做、做或不做的后果是什么。符合公开的现代法律原则的要求。另外, 建起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校内学生申诉处理机制, 为受处分 (处理) 学生通过合法途径维护自身权益开辟了一个畅通的渠道。成立了“大学生管理申诉委员会”, 合理确定申诉事项的范围, 全面把握影响学生人身权、财产权、受教育权等合法权益的事项范围, 最大限度地发挥申诉处理机制以较低成本维护学生权益的优势。坚持申诉程序的正当程序性原则, 即保证学生享有充分的程序性权利, 以完备的程序性措施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充分体现以生为本的人文关怀理念。申诉处理程序的运行可以有效地缓和与解决学生同高校之间的矛盾冲突, 增进双方的沟通理解, 有助于和谐校园的建设。

3 以生为本, 推行精细化学籍管理, 提升学籍管理的有效性和现代化

精细管理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 建立在常规管理基础之上, 并将常规管理引向深入的一种全面管理模式, 以准确、细致、高效为追求目标[3]。以人为本、精细管理, 是加强学籍管理内涵建设的保证, 同时也是现代大学教务管理的基本特征之一, 没有现代化的教育管理就不能实现以管理带动教育现代化发展的构想。因此, 在不断创新管理制度的同时, 高校学籍管理工作必须从以生为本、依法管理的高度来审视和变革现行管理过程中不适应现代化要求的做法, 推行精细化学籍管理, 才能在不断前进中逐步实现学籍管理的高效和现代化。

进一步完善“校-院”二级教务管理机制, 明确、细化各项工作流程和节点。一流的管理水平是创建一流高校的保证。只有实行科学化、规范化的精细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工作流程和节点, 才能在现有水平上切实提高学籍管理工作质量。目前, 我校教务管理已实现“校-院”二级管理体制, 学校教务管理部门负责全校整体的教学运行管理及教学质量的监督与评价, 院 (系) 教务管理部门作为二级管理机构具有相对独立的权责, 负责院级教学运行安排以及本学院的专业、教材等各项建设工作。这种二级管理模式责权明晰, 有效调动了院 (系) 作为二级办学实体的工作积极性, 使校内办学资源得到相对充分、合理的调配并提高了使用效率, 师生满意度增加, 办学效益得以提高。借助当前高等教育深入改革的契机, 学籍管理应从深化、完善“校-院”二级分权管理模式入手, 进一步细化各项具体管理工作流程及节点促使其更加科学化、规范化, 实现学籍管理服务流程与机构的重组, 从而切实提高学籍管理的执行力。

加强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宣传力度, 努力提高管理信息公开化程度。高校学籍管理秩序的好与坏与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贯彻执行密切相关, 而学籍管理规章制度的执行效率则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该项规章制度的公开化程度, 即它为管理行为对象所熟悉的程度。特别对于学生来说, 对相应学籍管理制度的熟知程度, 直接决定了他们在现实情况下作出相应反应的必然性及根据学籍管理相关规定所能实际享受到的相应权利。考虑到在高校学籍管理工作进行过程中不同行为主体信息获取能力的不对称性, 我校加强了相关部门对学生的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各种信息传播途径加深学生对高校学籍管理工作的理解及对相关规章制度的认识, 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通过建立网络化综合教学管理平台, 将学校学籍管理工作纳入计算机管理, 为学生提供全天候服务, 实现学校与学生的零距离接触, 从而不断提高学生对学籍管理工作的满意度。

建立校内教务管理信息平台, 促进学籍信息的使用与交流。在当前高校的学籍管理过程中, 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对相关信息的分割占有、分割使用、分割管理。很多高校的学籍管理部门包括其他有使用需求的部门, 都会遇到调用非本部门管理数据及其他相关信息的困扰。而要解决这个问题, 实际就是要提高教学管理信息化水平, 推进数字校园建设, 搭建一个全校共享的教务管理平台, 通过确立一致的数据信息录入标准、划分不同级别的使用权限, 建立起一个各取所需、畅通无阻的信息获取以及彼此间信息交流的渠道, 真正实现校内数据共享, 这是学籍管理实现高效率的重要保障。为了实现数据共享和解决数据的一致性问题, 我校已经启动了数字化校园和一卡通项目建设, 建成后将会极大地提高管理效率, 同时也给学生提供较大的便利。

摘要:高校学籍管理工作是高校学生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形势下, 如何学习并将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学籍管理工作中, 对于提高学籍管理服务水平和构建和谐校园均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以生为本,学籍管理,科学发展

参考文献

[1]黄穗.“以生为本”的大学文化构建[J].科教文汇, 2010, 2 (中旬刊) :3-4.

[2]邓美娇, 王佩.我国高校学籍管理制度改革研究[J].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07 (2) :59-63, 86.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若干思考 篇8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制度,体制,机制

胡锦涛同志指出, 我们要着力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 增强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 坚定不移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1]。这是党中央按照十七大的部署, 关于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提出的总要求, 也是摆在全国人民面前的一项重大紧迫任务。

一、科学发展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战略思想

认识是实践的基础。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就要在深刻把握科学发展观历史地位的基础上不断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在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中, 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 实现党的思想理论的与时俱进,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成功经验。改革开放之初, 我们破除了“以阶级斗争为纲”, 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经济建设上来。这是一个具有历史性意义的重大转折。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实践中, 我们创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开启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征程。近年来, 我国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 解决发展中出现的新问题, 必须在指导发展的思想上与时俱进。

科学发展观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 彻底摒弃不合时宜的发展观念和发展模式, 树立“依靠人、提高人、尊重人、为了人”的科学理念, 进一步回答了新形势下“什么是发展”、“为谁发展”、“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 是用新的思想和观点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 实现了我国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一次飞跃。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程中, 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 “顺民意、谋民利、得民心”, 在目前发展较快的基础上解决发展更好的问题, 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可以说, 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的重大理论创新成果, 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 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长期坚持的重大战略思想。我们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认识和把握科学发展观, 才能更好地掌握和运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 把经济社会发展切实转入科学发展轨道, 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 加快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二、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科学发展观是认真总结世界各国特别是我国长期的发展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仅是对党的三代领导集体关于发展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更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必须在深层次上领会和掌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

一是在对发展意义的认识上一脉相承又更加深刻。我们党一贯重视发展问题, 认为发展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毛泽东同志曾指出, 社会主义经济法则是发展生产, 保障需要, 这是主要的、基本的, 是起领导作用的经济法则[2] (P289) 。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强调离开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 发展慢了不是社会主义, 发展不好也不是社会主义, 这是社会主义的“硬道理”。实现与资本主义相比较的更快更好的发展, 是社会主义安身立命之本, 是社会主义的第一要义。发展, 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科学发展观继承和坚持了我们党以往这些关于发展的思想, 强调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义, 只有发展好了才能解决中国前进中的问题, 才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科学发展观的实质, 就是要追求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符合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全面的发展, 惠及全体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又快又好的发展。

二是在对发展目的的把握上一脉相承又更加清醒。我们党除了人民的利益就没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党领导建设和改革执政的一贯目的是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个宗旨。邓小平同志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 不是两极分化。”[3] (P110~111) 明确提出要用人民群众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来衡量我们的一切决策。“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强调发展的根本目的是满足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 努力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坚持以人为本, 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尊重人民主体地位, 发挥人民首创精神, 保障人民各项权益, 走共同富裕道路,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4] (P15) 。

三是在对发展内涵的理解上一脉相承又更加全面。新中国成立后, 党历次代表大会都对经济、政治、文化发展作出全面部署发展的目标要求。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们党对发展内涵的理解更加深化。邓小平理论强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必须坚持两手抓, 两手都要硬。只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都搞好了, 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要加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5] (P543) 。科学发展观正是在继承我们党以往认识的基础上, 提出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要求。

四是在对发展规律的揭示上一脉相承又更加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党在毛泽东同志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基础上, 从“摸着石头过河”, 到“三步走”, 再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逐渐找到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提出了一整套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揭示。科学发展观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了我国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以及永续发展面临的课题, 指出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要相互协调, 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也要协调。要求我们尊重自然界、人类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建设规律, 走文明发展之路, 实现自然、环境、人及社会发展全面协调。

五是在对发展路径的梳理上一脉相承又更加明确。我们党一贯重视统筹发展, 上世纪50年代就提出了“统筹兼顾, 适当安排”的基本方针。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都强调发展要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等各种关系, 强调走全面发展和重点发展相结合的道路。正是在继承这些重要思想的基础上, 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坚持了统筹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 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 又强调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 进一步推动全党同志和广大人民对发展路径认识得更加全面和具体。

科学发展观还汲取了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 借鉴了国外发展理论的有益成果, 顺应了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 反映了当代世界最新发展理念[6]。总之, 科学发展观作为我们党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 凝结着我们几代共产党人带领人民群众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心血, 集中反映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内在规律, 也反映了多年来世界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 是在继承中丰富、创新和升华。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必须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积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 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三、必须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

确保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取得持久成效, 关键在于建立健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体制和机制。我国发展中出现的诸多问题, 大都可以从体制上找到原因。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 加快制度、体制和机制建设和创新, 着力从根本上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深层次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 推动各项工作步入科学发展的良性轨道。

要建立健全保障科学发展的法律法规。观念是“软”引导, 法律是“硬”约束。只有以健全的法律来规范和约束, 科学发展观才能贯彻落实得更深入。为此, 要把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体现到各项法律法规的规定中来, 修正那些与科学发展观相抵触的法律法规, 抓紧出台与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关系的法律法规。要把各地区各部门干部群众推动科学发展的好经验好做法作为现实基础, 加以总结和提炼, 变成法律的重要内容, 推动科学发展的实践。当然, 更重要的是认真执行这些法律法规, 对于实践中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行为要依法纠正, 对于触犯法律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严惩不怠。运用法律的武器解决好权力的“越位”、“错位”和“缺位”的问题。

要建立促进科学发展的决策机制。现实生活中, 常常见到有些领导干部“长官意识”十足, 想问题作决策根本没有把别人放在眼里, 这极大地影响了科学发展观的贯彻落实, 必须及时加以纠正。要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 执行科学决策程序, 发扬民主作风, 多听听同事和下属的意见, 多听听“智囊团”、“思想库”和有关专家的建议后再作决策。要建立听政会制度, 建立“一票否决”制度, 对于计划出台的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 广泛听取老百姓的意见, 避免让权力部门和公共服务部门自己定政策自己执行。作规划、批项目时, 要多听听各部门特别是环境、资源等部门的意见, 多核对相关的法律法规, 绝对不能作出与长远利益目标、与科学发展相矛盾的决策来。

要建立维护科学发展的制约监督机制。缺乏有效的制约监督机制, 不仅无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还会形成滋生腐败的温床。因此, 必须建立保障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的制约监督机制。要建立权力监督机制, 从制度上保障领导干部坚持以人为本, 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要建立群众监督机制, 让群众通过合法的途径直接表达自己的心声和愿望, 说出自己的诉求和意见, 解决实际问题和困难。要充分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各种新闻媒体要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 有效反映和监督各个公共服务部门的职责的履行情况和服务的质量和效果, 推动这些部门真正把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 把科学发展观的具体要求落到实处。

要建立衡量科学发展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机制。当前, 有些领导干部想问题、干工作, 只看上级领导的“眼色”, 不看群众的“脸色”;有些“地方官儿”还在以GDP论英雄、争短长。重要的原因还是没有建立起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 能够科学合理地对干部政绩综合考核的评价机制。建立好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 对一位领导干部的评价, 要看胸襟是否宽、眼界是否宽、思路是否宽。要看决策的“准确度”, 经济社会的“发展度”, 人民群众的“满意度”, 社会的“稳定度”, 行为的“合法度”。建立好的干部政绩考核机制, 把资源的节约和有效利用、环境的保护和改善、群众生活质量的改善程度和对政府的满意度、住房教育医疗就业、民生科技发展等情况都纳入地方评价指标之中严格考核。建立健全行政问责制, 提高政府执行力和公信力, 改变少数地区和领导干部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状况, 确保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胡锦涛.努力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高到新水平[J].求是, 2009, (1) .

[2]毛泽东.在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的讲话[A].毛泽东文集:第6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67.

[3]邓小平.一靠理想二靠纪律才能团结起来[A].邓小平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A].十七大报告辅导读本[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7.

[5]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A].江泽民文选:第3卷[C].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6.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篇9

一、尊重科学, 按客观规律办事

规律, 是事物内部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实践反复证明, 不尊重自然规律, 就会造成环境污染, 破坏生态平衡, 造成资源浪费, 必定遭到报复。尊重规律力戒盲目, 必须借助科学发展观提高思想认识能力, 必须积极探索规律尊重规律, 并很好地驾驭规律, 扎扎实实又富于创造性地把各项建设不断推向前进。

尊重客观规律, 坚持科学发展, 必须始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以思想的解放促进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推进、工作的落实、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和谐。自觉破除安于现状不思进取的思想, 树立居安思危奋发图强的观念;破除因循守旧狭隘封闭的思想, 树立改革创新开放合作的观念;破除惧怕困难畏首畏尾的思想, 树立敢想敢干敢于负责的观念;破除盲目攀比急功近利的思想, 树立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观念。在解放思想中开阔发展思路, 在更新观念中转变发展方式, 在改革开放中统一认识, 在锐意创新中转换思维, 切实提高领导科学发展的本领, 把学习实践的过程转化为促进当前各项工作、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过程。一切工作都要坚持从实际出发, 把加快发展的愿望与科学的态度结合起来, 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 使每项工作都经得起实践、群众和历史的检验。

二、尊重法律, 把科学发展纳入法治轨道

邓小平同志早就指出:“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我们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仅靠学习教育还不够, 必须建立健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社会发展的法规制度, 形成经得起实践考验的长久体制机制, 逐步建立和形成有利于净化风气的好做法。在学习实践活动中, 必须好好梳理归纳, 把零散的东西系统化, 把好的经验做法制度化, 真正一以贯之, 长期发挥作用。

完善体制机制, 健全法律法规。当前, 加快发展面临的一系列深层次矛盾和问题, 很多属于体制机制方面的矛盾和法律法规不健全的问题。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必须尊重法规制度, 克服科学发展意识不强、行动不自觉, 重当前轻长远、重显绩轻潜绩等问题, 把解决现实问题与建立长效机制结合起来, 着力建立健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 努力形成推进科学发展、加速经济崛起的体制机制优势。

影响科学发展的机制体制矛盾, 归根到底要靠深化改革来解决。在尊重法律法规的基础上, 要以更大的气魄和决心, 努力在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投融资体制改革、社会事业改革、国有资产管理和国有企业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农村综合配套改革、分配制度改革、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等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探索人民群众拥护的新路子、有利于发展的新举措, 形成科学发展的新环境。

养成按法规制度办事的习惯, 规范科学文明的行政手段。领导机关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备受关注, 必须坚持依法办事、按章办事, 做遵章守纪的表率, 以优良的党风促政风带民风, 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明白人和带头人。

三、尊重民意, 让人民群众得到实惠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 集中体现了我党关于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培养人、发展人的价值取向和目标追求。

始终重视改善民生, 保证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坚持把富民放在首位, 以富民的目标凝聚人心, 以富民的举措鼓舞人心, 以富民的实绩安定人心。我们所做的各项工作, 都要充分体现人民的根本利益, 使人民群众在科学发展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实惠。坚持把财政支出更多地向公共服务、困难群众、广大农村、贫困地区和基层倾斜, 加快建设事关民生的发展项目, 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 深入实施民心工程建设, 下大力气解决好群众在上学、看病、住房、用电、饮水、就业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确保百姓安居乐业。加快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重点做好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最低生活保障工作, 逐步把符合条件的贫困人口纳入保障范围。

着力推进干部作风转变, 努力做群众的贴心人。各级领导干部要努力做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表率, 带头树立“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宗旨意识, 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 切实加强思想作风、学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和生活作风建设。坚持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求实效。脚踏实地勤政为民, 多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 把主要精力用在谋发展上, 心思用在抓落实上, 劲头用在本职岗位上, 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努力做群众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篇10

一、取得的成效

1. 围绕影响改革发展和稳定的突出问题

开展监督检查, 用严明的纪律保证了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的顺利进行。这些年来, 我们党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把反腐败同改革发展稳定有机结合起来,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一直把维护党的政治纪律放在首位, 切实加强对国家法律法规, 以及政府法令和重大决定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坚决纠正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 保证了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落实, 用严明的纪律约束党员领导干部, 纯洁了党的队伍, 党政机关和干部队伍中腐败蔓延的势头程度不同地得到遏制。

2. 依法依纪查处违法违纪案件, 严厉惩处一批腐败分子。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 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83万余件, 结案175万余件, 给予党纪政纪处分164万余人, 坚决惩治了一批省部级、地厅级、县处级干部, 纠正了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 有力地维护了党的纪律, 提高了党员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和拒腐防变能力。

3. 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切实纠正各种不正之风, 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

党中央、国务院把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根本利益作为党风廉政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通过出台一系列规章制度, 有效治理了公路“乱设卡、乱收费、乱罚款”的“三乱”问题;坚持把“三农”问题放在全部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 对农业、农村、农民实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 减免了农业税, 减轻了农民负担;高度重视清欠工作, 从2004年起, 用三年时间基本解决了建设领域拖欠工程款和农民工工资问题等等。

4. 坚持教育是基础, 法制是保证, 监督是关键, 加大反腐治本的力度。

开展了一系列党性党风党纪教育活动, 增强了广大党员和干部的党性和纪律观念, 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领导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不牢的问题。通过加强党纪政纪条规教育, 使广大党员、干部增强了法纪观念和遵纪守法意识;通过先进性教育和反腐倡廉教育, 特别是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权力观和政绩观的教育, 促使党员干部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在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中逐步形成了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局面。

5. 加强了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 党内

监督和群众监督得到加强, 干部的廉洁自律和监督工作取得重大进展, 增强了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创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的新局面。

二、目前存在的问题

党风党纪问题事关党的生死存亡, 决定人心向背和社会主义各项事业的成败。如何加强党员领导干部党风建设, 提高党员干部遵守党的纪律的自觉性是十分值得研究和重视的问题。当前, 党员干部队伍总体情况是好的, 但部分党员干部包括少数领导干部在党风党纪方面仍然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新形势下思想政治工作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够, 反腐倡廉教育有待加强。

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 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 现代传媒迅速发展, 人们社会交往范围不断扩大, 党员干部受各种思想观念影响的渠道明显增多、程度明显加深, 资本主义的腐朽思想文化也趁虚而入, 同我国历史上遗留下来的剥削阶级腐朽思想文化和腐朽思想文化影响相结合, 滋长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和腐朽生活方式等消极现象, 一些领导干部追求高消费, 比阔气, 比享受。大量案例显示, 放松世界观的改造, 背弃理想信念, 思想蜕化变质, 是一些人堕落为腐败分子的根本原因。在查处的涉及腐败案件的干部中, 有的平时不注意理论学习和党性修养, 思想道德滑坡, 革命意志衰退, 严重违法乱纪;有的理想信念动摇, 沉溺于封建迷信;有的热衷于灯红酒绿、吃喝玩乐, 甚至与不法分子称兄道弟, 腐化堕落。而有的地方和部门的党组织软弱涣散, 对党员干部的监督不力, 不能及时发现问题、防微杜渐。有的好人主义盛行, 对干部疏于教育、疏于管理, 该批评的不批评, 该处理的不处理。有的党组织不善于做新形势下的思想政

长期的教育培训计划, 改进教育培训方式, 加强教育培训的针对性和灵活性, 增加教育培训的实效性, 充分发扬求真务实, 勇于创新的精神, 努力革除各种不利于基层党组织建设的弊端, 开创有利于党建工作的新局面。

4. 探索下岗失业人员中党员的教育管理新途径。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是消除企业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的误区和盲区。在这部分党员中, 多数年富力强, 管理教育和发挥好他们的作用, 有利于带动党员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要切实消除认识上的误区, 克服对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 以及对他们教育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畏难情绪, 及时消除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实际肓区, 把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提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来。二是强化企业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手段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实际出发, 因地、因人制宜, 努力探索下岗失业党员教育管理的新路子、新办法, 充分发挥下岗失业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三是健全完善一系列教育管理制度。定期对下岗失业党员进行联系和走访, 和他们亲切谈心、交流思想, 掌握他们的基本情况, 通过集中教育和党小组分散活动, 对每一个下岗失业党员的学习教育、缴纳党费、发

挥作用等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四是改进党员教育方法, 在继承和创新中推进下岗失业党员管理教育活动。要强化思想教育, 主要是科学发展观教育、信念教育、道德教育, 鼓励下岗失业党员勇于面对困难、跻身时代潮流, 不等不靠不灰心, 实现就业创佳绩。引导他们在再就业中积极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坚持“以人为本”, 注重情感教育与解决问题相结合, 做到以“情”暖人, 与时俱进, 使下岗失业党员能得到党组织的关怀。主动为下岗失业党员重新就业牵线搭桥, 扩大重新就业的渠道, 使下岗失业党员在实现创业活动中带好头, 起到表率作用。

总之, 党的建设重心在基层, 活力在基层, 要想搞好此项工作, 必须把党的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摆在突出位置, 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拓宽领域、强化功能, 扩大基层党组织覆盖面, 增强党组织的生机活力, 充分发挥党组织在推动发展, 服务管理, 凝聚人心, 促进和谐等方面的作用, 以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开创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新局面。

(作者单位:太原聚利达通用机械有限公司山西太原030000)

(责编:郑钊) 治工作, 缺乏针对性和实效性。这也是一些人理想信念动摇、思想蜕化变质、最终跌入腐败泥坑的重要原因之一。

2.反腐败工作体制机制和工作方式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的问题。一是权力运行不规范, 制度落实不到位。民主集中制的原则在一些部门和单位变味, “一把手”的权利普遍比较集中, 自由载量权大。有的单位执行民主集中制不认真, 不严肃, 甚至独断专行, 习惯于搞“一言堂”, 我说你听, 我定你干, 使集体领导流于形式。有的领导班子成员出于种种原因, 对“一把手”的错误意见一再迁就, 政务企务公开落实不力。二是有的把政务企务公开理解成“结果公示”, 公开不彻底、不全面、不及时、不规范, 避重就轻、避实就虚, 有的甚至不够真实, 搞假公开, 政务企务透明度依然不高。尤其是在一些重大事项的决策中, 没有认真实行公开, 只公布结果, 不公布过程, 使决策过程仍然处于暗箱操作之中, 群众参与决策的程度有限, 廉洁自律制度落实难以到位。三是政府行政职能存在一些弊病, 为基层和群众服务意识差,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 比如行政审批手续繁琐, 时间长, 要经过若干部门, 盖几十个大章, 有时甚至几个月都办不下来, 给企业造成很大困难, 影响了政府形象, 制约了经济发展。

3.监督体系不完善, 监督制度不健全, 监督措施不到位, 存在对权力制约和监督乏力的现象。一是权力过于集中, 特别是不适当地集中于“一把手”, 造成效率低下, 增加腐败易发点。二是权力运行不规范。有的权力运作缺乏法定程序;有的权力配置上权责不明或不一致, 自由裁量权过大。三是有的权利行使商业化。四是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乏力。五是监督法制建设落后, 不同程度存在“权力部门化, 部门利益化, 利益法制化”的现象, 地方和部门保护主义严重。六是权力与责任脱节。从监督实践看:领导班子集体或领导干部本人自律意识淡薄而不愿意接受监督;上级重使用轻管理疏于监督;同级领导班子成员之间碍于情面不愿监督;下级害怕打击报复不敢监督;群众知情甚少无法监督。监督体系不完善、监督机制不健全、监督措施不到位的问题十分突出。

三、对策及建议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强调, 反腐倡廉要坚持标本兼治、综合治理、惩防并举、注重预防, 这是党中央在新的形势下提出的反腐倡廉战略性方针, 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深刻理解、全面掌握这一方针的精神实质, 贯彻到各项工作中去。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 既要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又要解决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社会议论较多, 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 坚持源头治理, 教育、制度、监督并重, 努力在改进党员干部作风上下功夫、见成效、求突破, 把反腐倡廉工作引向深入。

1. 立足教育, 筑牢反腐倡廉的思想道德防线。

要立足教育, 进一步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教育, 引导广大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 不断提高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精神境界;注意运用正反两方面典型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和廉洁从政教育, 广泛开展学习孔繁森、郑培民、汪洋湖等先进模范人物的活动, 充分运用陈希同、成克杰、胡长清等反面典型开展警示教育, 防范和减少违纪违法问题的发生。

一是要进一步强化政治理论和党纪法规学习, 在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科学发展观上下功夫, 全面提高个人政治理论素养和思想道德修养。要坚持不懈地在广大党员干部中开展党的政策理论、优良传统、纪律法规的学习教育, 特别是要加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遵守党章、党的政治纪律的教育, 深刻领会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 提高各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对加强党风党纪建设的自觉性, 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和科学文化水平, 增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

二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不断推进思维创新、机制创新、方法创新、工作创新, 培养干部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良好学风和作风, 从而有效地抵制形式主义、教条主义、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 推进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是要弘扬求是风尚。要按照政治的坚定性、理论的指导性、思想的适应性、工作的能动性要求, 提高理论联系实际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做到不唯上, 不唯书, 只唯实, 以良好的党风带政风促民风, 树立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 全面实现各项目标任务。

2. 健全制度, 不断提高反腐倡廉制度化法制化水平。

要健全制度, 努力建立健全与反腐倡廉有关的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内条规制度, 真正形成用制度规范从政行为、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

一是针对腐败易发多发的环节和问题, 不断推行以制度管权、以制度管事、以制度管人的进程。重点督促职能部门细化工作程序和议事规则, 认真落实“三重一大”请示报告制度、联审联批制度, 理清“一把手”的权限和集体权限, “一把手”与其他同志的界线, 落实好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制度, 避免在重大事项上“一把手”说了算, 从程序和制度层面上防止以权谋私的发生。

二是重点落实好政务企务公开、财务公开制度, 接受干部群众的监督, 要加大对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 防止制度成摆设。同时, 要着眼于制度创新, 从有利于制度建设出发, 积极探索用市场化改革办法解决公车私用、公款吃喝等“老大难”问题。

3. 强化监督, 有效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 使党员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

要从实际情况出发, 加强惩处, 注重预防, 在坚持不懈地查处违纪违法案件的同时, 从源头上进一步加大治本力度, 更加有效地预防和减少腐败。

一是要坚持惩防结合, 严肃党纪国法。纪检监察机关要正确履行党章和行政监察法赋予的监督检查职能, 加大案件查处力度。对于那些在党风党纪方面存在严重问题的, 要综合运用法律、纪律、行政和组织处理等方式和手段, 坚决进行处理。违反党纪政纪法律的, 要依纪依法坚决严肃查办, 发现一起, 查处一起, 决不姑息迁就, 严格追究相应责任。同时, 要坚持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注重教育、制度、监督多措并举, 从源头上防范违纪违法现象的发生, 对有苗头性问题的党员干部要早打招呼早提醒, 尽量使干部不犯或少犯错误, 防止小错酿成大错, 并在实践中探索并形成加强党员干部党风党纪的长效机制。

二是要加强日常性督导。要加强党内监督和行政监督, 强化内部制约和监督管理, 引导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自觉树立主动监督、乐于接受监督和支持保护监督的意识。重视对干部落实逐级负责制、遵守党纪政纪法纪以及工作方法、工作态度等方面的指导, 对发现的问题要及时指出, 责令限期整改, 教育引导干部养成规范的工作、管理行为。

三是要强化实质性监督。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的各项具体制度, 逐步实施党务公开。进一步加强和完善领导干部述职述廉、民主评议领导干部、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和考核情况反馈等制度, 同时要加强领导干部生活圈、社交圈、家庭圈的考察监督, 增强领导干部自我约束, 克己慎行的意识。

四是要推进公开性监督。在加强党内监督、行政监督的同时, 要进一步加强纪检监察部门的监督, 充分发挥群众监督的作用, 强化新闻舆论监督, 使广大党员干部始终处于多层次、多角度、网络型的立体化监督之中。

五是要改进监督方式, 提高监督质量, 加强对重要岗位、重要环节、重要事项的监督, 增强监督的针对性;加强对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考核、评议制度, 把监督、评议的权利交给群众, 考评结果反馈给本人;改进监督方式方法, 增加监督实效, 把事后监督与事前、事中监督结合起来, 围绕群众关注的问题, 开展明查暗访, 对监督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及时予以通报, 以警示他人。

4. 用铁手抓落实, 严格责任追究, 确保惩防体系建设扎实有效推进。

坚持一手抓经济建设, 一手抓反腐倡廉工作。加强组织领导, 抓好任务落实。坚持把教育、制度、监督统筹兼顾, 发挥整体效能。进一步明确党风廉政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措施, 突出抓好三点:一是一把手要做表率。二是要坚持反腐倡廉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 形成合力推进、分项落实、统筹运转的工作态势。三是狠抓责任分解、责任考核、责任追究三个主要环节的工作, 通过责任分解, 使每一位领导干部都明白自己肩负的责任;通过责任考核, 激励先进、鞭策后进;通过责任追究, 使领导干部不敢懈怠, 从而推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更好地建立起来。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篇11

[关键词]认识 开展 实践科学发展观 重大意义

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重大战略举措,是深入推动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这次学习实践活动意义重大。只有充分认识其重大意义,才能更好地促进学习实践活动的深入开展,才能进一步统一思想,凝聚力量,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

第一,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七大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各项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就。实践充分证明,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征程中,科学发展观越来越显示出强大的真理力量,越来越得到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

第二,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和统一全党思想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这一重要论述,对科学发展观作出了明确而科学的评价,深刻地揭示了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党的事业发展全局中的历史地位。对于我们党和国家来说,只有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统一全党的思想,才能进一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自觉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的改造,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当前面临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才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

第三,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的必然要求。科学发展观作为马克思主义与当今时代特点及我国现实情况相结合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我们党在理论和实践上保持和发展先进性的集中体现,它赋予党的先进性以新的时代内涵,成为我们党保持先进性的最新思想武器。在全党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是当代共产党人保持先进性的时代要求,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通过开展学习实践活动,使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进一步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时代背景、科学内涵、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必将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坚持把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作为主线,以改革创新精神全面推进党的建设,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新的提高。

第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深入推进改革开放、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都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我国30年来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的发展也必须靠改革开放,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总钥匙”。科学发展观既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也是深化改革开放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只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走科学发展道路,才能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是我们党对经济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它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反映了经济建设指导思想的升华,使我们对新阶段发展规律的把握更加全面,指导发展的方针更加符合实际,破解发展难题的途径更加明确。要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必须不断增强广大干部群众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促进经济发展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的轨道。

社会和谐稳定的前提是人民群众的安居乐业。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我们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就是要进一步强化执政为民理念,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总之,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把思想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深刻理解和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和根本要求,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而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篇12

本刊讯3月10日, 集团公司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结束后, 四川联通紧接着召开全省党员干部员工动员布置工作视频会议, 就落实常总讲话精神, 积极动员全省联通系统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进行了安排和部署。

目前, 四川联通已成立学习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小组, 下设办公室负责综合、材料、宣传、指导检查等具体工作。并制定下发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实施方案》、《宣传工作方案》, 切实加强对公司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组织领导, 确保学习实践活动深入有效开展。

公司明确了学习实践活动工作要求:一是落实领导责任, 做好指导检查。各单位主要领导为本单位学习实践活动第一责任人, 领导班子成员建立联系点制度, 落实领导和指导责任。二是坚持分类指导, 积极探索创新。创新活动载体、搭建活动平台, 确保全体党员参与学习实践活动的全过程。三是搞好舆论引导, 注重宣传报道。宣传开展学习实践活动的重大意义、学习实践中的先进典型以及好做法、好经验。四是突出企业特色, 解决重点问题。着力找准并解决影响和制约企业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 以及党员干部党性党风党纪方面员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五是坚持统筹兼顾, 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把开展学习实践活动同做好2009年公司生产经营工作结合起来, 用各项工作的实际成果来衡量和检验学习实践活动的成效。

上一篇:十字路口的日本家电业下一篇:中小企业税收筹划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