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信息

2024-10-24

分类信息(共12篇)

分类信息 篇1

我国的档案分类有着悠久的历史, 自商代开始收集、保存和利用档案以来, 分类作为揭示、组织和管理档案的一种方法, 是档案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内容。档案分类就是依据一定的标准, 按照档案来源、时间、内容等的异同点, 对档案进行有层次的区分, 并组成一定的体系。

一、档案分类

1. 档案实体分类, 亦称为保管分类或排架分类, 档案实体分类

是实实在在地对每一份档案文件划分或组成保管单位, 使档案文件从无序到有序, 固定其排放位置, 即对档案的分类排架与分类整理。档案实体分类包括三个层次。

(1) 国家档案全宗的分类。这是对国家全部档案进行的最高层次的分类, 是按照档案的若干重要属性 (形成机关的级别属性、历史时期属性、专业部门属性、档案制成材料属性等) , 从几个主要方面将国家档案总的分成若干基本的部类。这种分类是全国各级各类档案馆的设置以及国家档案在档案馆中合理分布的依据。例如, 我国按照档案的历史时期属性建立有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中央档案馆;按照档案形成机关的级别属性建立有中央级和地方级的档案馆;按照档案的专业部门属性建立有专业部门档案馆;按照档案制成材料的特殊性质建立有照片档案馆、电影资料馆等。

(2) 档案馆馆藏档案的分类。这是对一个档案馆全部档案的分类, 一般以全宗作为分类的基本单位。根据每个档案馆馆藏全宗情况不同, 可按全宗所属的历史时期、部门系统或其他系统进行分类。这种分类对档案馆档案的分库管理和档案排架的合理化起指导和组织作用。例如, 我国各地方综合性档案馆, 首先按历史时期划分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档案和建国后档案;建国后档案又按部门系统划分为工交系统全宗群、农林水利系统全宗群等。

(3) 全宗内档案的分类。这是对一个全宗的全部档案的分类, 一般是按组织机构、时间、形式、问题等特征进行分类。例如, 一个机关的全部档案可以按组织机构分为办公室、组织部、宣传部等若干类;一个企业的全部档案可以按照职能分为行政管理类、业务管理类、基本建设类、会计类等。

2. 档案信息分类, 亦称为条目分类、目录分类或检索分类, 档

案信息分类是将每一份档案文件或每一个保管单位乃至所含的信息内容, 著录成条目, 然后再对条目进行分类, 即对档案的分类编目与分类检索。为了建立统一的档案检索系统, 我国于1987年出版了《中国档案分类法》, 并附有《档案分类标引规则》、《〈中国档案分类法〉类目细分规则》, 作为全国通用的档案分类标准。以《中国档案分类法》为例, 它的第一级类目是按照政治、文化、经济的顺序分为A中国共产党党务、B国家政务总类、C政法、D军事、E外交、F政协、民主党派、群众团体, G文化、教育、卫生、体育, H科学研究、J计划、经济管理, K财政、金融, L贸易、旅游, M农业、林业、水利, N工业、P交通、Q邮电、R城乡建设、建筑业, S环境保护、土地管理, T海洋、气象、地震、测绘, U标准、计量、专利, 共十九大类。在政治上, 它概括了国家的全部职能;在文化上, 它与人类知识分类是一致的, 反映了一切知识门类;在经济上, 它反映了经济的各个领域。

二、档案实体分类与档案信息分类的相同点

1. 分类对象相同。

实体分类和信息分类都是以档案为对象。实体分类是对一件件档案划分类别, 信息分类是对档案文件或案卷著录成的条目划分类别, 它虽然不是直接对档案文件的分类, 但条目是相应文件或案卷的缩影, 所以, 信息分类对象也是档案。

2. 分类目标相同。

实体分类与信息分类, 都是为了揭示档案的内容和成分, 将其系统地组织起来, 实现对档案的科学管理和合理利用。

3. 两种分类都包括划分和归类等工作, 一般应遵循逻辑原则。

三、档案实体分类与档案信息分类的区别

1. 分类范围不同。

实体分类只限在一馆所藏的档案范围内进行, 其中档案的分类整理, 大都限于一个全宗之内。而信息分类, 一般都超越全宗甚至档案馆、档案室的界限, 在更大的范围内进行。为了全面开发档案信息资源, 充分发挥档案的作用, 实现档案资源共享, 可以在全国或一定地区内, 进行统一编目, 组织目录中心。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 在国家档案局的统一规划和组织下, 以中央档案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为主分别筹建了革命历史, 明、清和民国档案资料目录中心。

2. 分类标准不同。

实体分类主要是遵循档案的形成规律, 维护档案之间的有机联系, 用历史的方法来划分和集中档案。这种分类采取的是来源原则, 即作为一个机构、组织或个人在职能活动中积累起来的全部种类的文件, 应当作为一个单独的整体集中保存, 不同来源的档案不能混合, 以档案的来源作为分类的主要依据和标准。整理档案中采用的全宗原则, 将一个全宗的档案看作一个有机整体;全宗内档案以年度、组织机构等客观存在为标准进行分类;保持文件之间历史联系的立卷原则等, 都主要是根据档案的形成规律和特点来确定的, 多年来的实践充分证明, 这些原则和方法对于档案实体的分类是科学的、适用的。信息分类以档案内容记述和反映的国家机构、社会组织的职能分工为主要分类标准, 我国目前正在使用的档案信息分类标准是国家档案局编写出版的《中国档案分类法》, 它是一部具有中国特色的分类法, 从我国档案信息资源构成的实际出发, 分类法能够容纳各个历史时期、各项社会实践活动所形成的各类档案。

3. 实施阶段和具体做法不同。

实体分类在整理阶段完成, 属于整理工作的内容, 其具体做法是:现行机关在拟制立卷类目时首先要选择本机关采用的分类方法, 确定分类方案, 然后在类目下确定案卷的条款, 立好的案卷应根据分类方案的层次和顺序进行排架, 并据此编制案卷目录。机关档案移交给档案馆后, 档案馆对档案实体的分类主要表现为根据立档单位的情况区分全宗、编制全宗号以及进行全宗排列。至此, 每一件档案便有了完整、固定的档号和最终的排架位置;信息分类是在编目阶段完成的, 属于检索工作的内容, 其具体做法是:对一份文件、一个案卷通过分析题名、审读正文等方法将其主题及其诸因素分析出来后, 根据《中国档案分类法》准确判断类别, 按照分类规则进行标引, 然后对其进行系统排列, 如给予分类号等, 将其编制成分类目录。

4. 作用不同。

档案实体分类使档案文件从初始的凌乱状态有序化为合理科学、层次分明的单线排列, 是档案整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 全宗内的档案只有经过分类, 才能进行立卷、排列和编目, 档案实体分类对于现行机关平时的立卷归档和档案馆 (室) 的案卷整理排列、编目和上架, 都有着现实意义。档案信息分类是对档案信息进行分类并使信息有序化, 方便用户对档案的检索利用, 满足社会各方面对档案信息资料的需求和利用。

档案实体分类和档案信息分类既有同一性, 又有差异性, 两法应该并存, 各展所长。

参考文献

[1]陈智为等.档案管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8.

[2]中国档案分类法编委会.档案分类文集[M].北京:档案出版社, 1990.

[3]冯惠玲.谈谈档案的两种分类.[J].图书情报知识, 1989 (3) .

分类信息 篇2

1.通过分类信息实现网络整合营销

信息发布,信息发布既是网络营销的基本职能,又是一种实用的操作手段,将有价值的信息及时发布在各种分类信息网站上,比如新产品信息、优惠促销信息等。

2.对分类信息标题做关键词优化

问题的标题按照用户产品关键词进行优化,利用seo工具或者是对搜索引擎做一下相关调查,看看关键字搜索量大小,应该按照用户的搜索习惯设计问题。

3.增加企业网站的链接数量

获得其他相关网站的链接是一种常用的网站推广方式,在分类信息网站发布信息增加了网站链接主动性和灵活性,这样不仅可能为网站带来新的访问量,也增加了网站在搜索引擎排名中的优势

4.可以直接带来潜在用户

有分类信息网站发布的各种促销信息也会吸引大量潜在用户浏览,从而达到向潜在用户传递营销信息的目的。

信息发布技巧介绍:

为了确保发布信息的时效性,效果最大化,谈几点注意事项。

1.发布信息时候一般需要设置日期有效性至少7天,因为引擎收录有时间需要几天才能收录。

2.如果您希望信息长久存在请最长不要设置超过一个月,以免日后客户不合作了信息还长久存在。

3.出于引擎优化和信息流通的环节,我们建议您不要多次重复发同样内容,同一渠道如果发布超过2条一样的信息,从流通环节您发布一样的信息是徒劳的,因为引擎也只收录一条信息。

4.即使您要多次发布希望您可以修改标题和内容后再发布(少量修改即可)确保信息的唯一性。分类信息推广操作:

1.根据产品确定客户群体,选择要投放目标渠道

2.注册账号,每个渠道注册至少个账号

3.每天把准备好的************到相应的分类信息平台上

注意事项:发布信息时所有的联系信息全部留客户的,包括固定电话、手机、QQ、邮箱、传真、旺旺、msn等

分类信息软文撰写要求:

首先:你的文章是针对搜索引擎去写的,所以不要浪费太多时间,自己制定一种模式,然后像快餐一样操作,控制每篇文章10分钟内完成。

其次:关键字一定要设置好,根据你目标客户的搜索习惯去思考去推敲。

1、标题,标题一定包含要推广的关键词,标题中一定出现品牌名字

标题中出现的关键词为主关键词一次+二级次要关键词一次+品牌关键词一次

准确规范,主题明确;简明精练,言简意赅;最好在20个字内搞定

在标题中避免使用否定词、使用完整的公司名称、加入联系方式、不相干人名等杂乱信息。

2、正文,文章是针对搜索引擎去写的,所以不要浪费太多时间,正文一定要关键词堆砌,把你要做的关键词堆砌在一起,内容开头完整的出现标题和关键词,最后也完整的出现标题和关键词内容。

内容:重复标题关键字+详细的联系方式+产品介绍+其他内容+重复关键字+主要联系方式

一定要在前20个字内包含关键词,最后20个字内包含关键词一次(可以标题一样),中间内容至少重复两次关键词;

内容描述中不要重复出现公司名称,全文除了分类信息平台本身出现的公司名称外出现一次即可。正文其他内容中不要罗列无关的其他产品和服务,但只要内容大体相关即可。

中考化学信息题分类解析 篇3

信息题的组成由题干和问题两部分组成,其中题干给出解题所需的知识性的提示,问题则围绕题干所给的新信息,从不同角度、不同侧面、不同层次进行设问。多为要求学生通过阅读题目后去发现问题的本质和找到解题的途径,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解信息题的一般思路是:综观题目信息→提取有效信息→联系已知→信息迁移→得出结论→解决问题。

信息题按内容大致可分为四类:一是与某些最新研究成果相关的信息题;二是与高中化学知识相关的信息题;三是与所学物质相似的新物质的信息题;四是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物质运用的信息题。

一、与某些最新研究成果相关的信息题

该类题目大多“起点高,落点低”,多取材于现代科技、生活实际、社会热点、科学史等,即起点高,从形式上看,一般题目较长,内容较多,易使人产生一种畏惧心理,但看完题目后自然发现,新信息在题目中所起到的作用仅仅是赋予考题以生活色彩和时代的特色,增强了亲和力,与答题有关的有效信息不多。所设问题往往是利用现有基础知识就能解决,看似超越教学内容,实则紧扣书本,即落点低,命题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最新科研成果的应用,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例1] 20世纪20年代,就有人预言可能存在由4个氧原子组成的氧分子,但一直没有得到证实,最近,意大利科学家使用普通氧分子和带正电的氧离子制造出了这种新型的氧分子,并用质谱仪测到了它的存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O4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

B.1个O4分子中含有2个O2分子

C.O4和O2的性质完全相同

D.O4和O2混合形成的是混合物

解析:这是一道真正意义上的“起点高,落点低”的信息题,阅题完毕,不难发现,题中所给予的信息与问题的设问关系不大,无外乎是赋予考题以时代感,增强了亲和力,题目实为对O4这种物质的分类及意义的考查,答案选D。

[例2] 在科学家的眼里二氧化碳是可以利用的重要资源,只要有合适的条件,可以像发生光合作用那样,将二氧化碳转变为所需的产物,我国科学家陈乾旺等的研究表明,在440℃和800Pa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合成的金刚石直径最大可达 1.2mm,完全可以满足工业用途。

(1)二氧化碳与金属钠反应生成金刚石和碳酸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

(2)理论上66g二氧化碳可以制得多少克金刚石?

解析:这是一道与高科技紧密联系的考题,从形式上看题目较长,内容较多,但细心读题便可直接从题干中得出解决问题的信息,即“在440℃和800Pa大气压条件下,二氧化碳和金属钠反应产生金刚石和碳酸钠”,这是解决问题的依据,看似超越教学内容,实则紧扣书本,即书写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利用化学反应方程式进行计算,属于“起点高,落点低”的信息题。

答案:

二、与高中化学知识相关的信息题

此类试题取材于高中的化学知识,内容多以初中学过的概念和化合物的知识作基础,通过补充信息和给出信息迁移的途径,让初中生利用现有的知识就能有效地解决一些高中才学到的内容。命题的目的在于考查学生的迁移能力,即是否具有将学过的基础知识迁移到解决高一层次问题的能力。

[例3] 以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环状有机化合物中,从含三个碳原子到含十个碳原子的碳、氢化合物都按丙、丁、戊、己、庚、辛、壬、癸来标记碳原子数,并根据碳原子数命名为“环某烷”,如环丙烷。其化学式为C3H6,结构式如下图(1),也可简写为下图(2),现有一种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有机环状化合物,其结构式简写成下图(3),该种物质的名称是_________,化学式为________。

解析:这是一道有关高中有机物的命名题,不是学生熟悉的传统题,但只要学生仔细阅题,利用题中所给的命名规律,即可轻松得解,虽“生”而不“难”,学生解决完毕后会有一种成就感,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是一道较好的与高中化学知识相关的信息题。

答案:环己烷 C6H12

三、与所学物质相似的新物质的信息题

此类题目的取材常见于将物质性质的知识迁移到某个领域的应用,有一定的综合性和难度,考查的目的在于通过对物质性质知识的迁移、深化、应用和拓展,考查学生对信息处理、加工和综合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题型有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该类题目没有固定的模式。

[例4] 2006年3月25日,重庆开县发生天然气井漏事故。并漏喷出的气体主要是甲烷,另外还含有大量的硫化氢气体,硫化氢(H2S)气体是一种有臭鸡蛋气味、剧毒的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其水溶液显酸性。叫氢硫酸,请回答:

( 1)H2S中硫的化合价为________价,氢硫酸与盐酸一样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当发生井漏事故时,下列自救措施合理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A.逃生时应往地势高处逆风跑

B.逃生时应往地势低处顺风跑

C.立即用浸过水或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

(3)为降低危害程度,可以将喷出的气体点燃,其中硫化氢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该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消防队员还可向空中喷洒_________,以减少空气中硫化氢的含量。

(4)违反操作规程或安全设施不完备,是引发事故的常见原因,请结合具体的化学

实验,说出避免实验事故应注意的一个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该题以天然气井漏事故为背景,综合考查了元素化合价、化学方程式、自救措施和操作规程,从题干中可获取的信息有:硫化氢的物理性质是:“无色、有臭鸡蛋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化学性质是“有剧毒,其水溶液显酸性,氢硫酸与盐酸一样能与NaOH溶液发生中和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题干的信息为解决问题提供了依据,由于硫化氢密度比空气大,自救时应该逆风向高处跑,由于硫化氢有剧毒且水溶液显酸性,自救时应该用浸有弱碱性溶液的毛巾捂住口鼻。第(4)小题与本题的内容联系不大,可独立成题。属于开放性试题,

[例5] 2006年9月29日,柳州市城中区一家腌酸作坊发生一起硫化氢中毒事件,小明查资料知道:①硫化氢中硫元素显-2价,②通常状况下,硫化氢是一种带有臭鸡蛋气味的无色易燃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③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产生的硫化氢尾气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请根据以上材料写出:

(1)硫化氢的物理性质_____________,(只要求写出其中一点)

(2)题中所涉及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解析:在初中化学中,学生对硫化氢的性质是未知的,要解决此题只能从题中获取信息:“①硫化氢中硫元素显-2价,②通常状况下,硫化氢是一种带有臭鸡蛋气味的五色易燃气体,密度比空气大;③硫化氢气体的水溶液显酸性,实验室产生的硫化氢尾气常用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写出化学式,并对所学过的氢氧化钠与盐酸(氢氯酸)发生的中和反应进行迁移才能解决问题(2)。

答案:(1)有臭鸡蛋气味或无色或气体或密度比空气大 (2)H2S+2NaOH-Na2S+2H2O

四、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实际物质的运用的信息题

与生活有关的信息题是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最多、最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究欲望的题型,主要取材于元素化合物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此类考题的考查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善于运用科学知识和原理去解释日常遇到的各种有趣的熟悉的生活现象的习惯,逐步学会探索世界奥秘的方法,题型一般为填空题、简答题、计算题,也有将其设计成图表题,

[例6] 据媒体报道,2007年5月有一村民在家中误将装在酒瓶中的稀硫酸当白酒喝下,造成食道和胃严重损伤,这是因为稀硫酸具有________,这一事件警示我们,家中存放或使用药物时应注意________。

解析:稀硫酸是初三学生所熟悉的,阅题后可找到信息:“误将装在酒瓶中的稀硫酸当白酒喝下。造成食道和胃严重损伤”,这对有效解题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即使学生因考试紧张而忘记稀硫酸的化学性质,从题中也可获得信息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答案;腐蚀性 存放时要贴好标签,放在安全的地方(或使用时要核对标签)

[例7] 实验室中浓硫酸的商标如下图所示,请根据信息计算:

(1)该试剂瓶中硫酸溶液的质量是多少克?

(2)欲配制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9.6%的稀硫酸,需这种浓硫酸多少克?

(3)取足量的稀硫酸与6.5g锌充分反应,可制得氢气多少克?

解析:标签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将信息融于图表中,目的在于考查学生对图表的识别比较、获取信息、分析理解、综合运用的能力,要求学生具备较强的创新意识,解题的基本方法为读懂图、获取信息、提炼数据或信息,根据已有知识处理数据或信息。本题为典型的化学计算题,只不过将计算题的相关信息融入“标签”中,要求根据“标签”内容,提炼出有用的数据,从而进行计算。

网络信息安全问题分类和举例 篇4

国际标准化组织 (ISO) 对计算机系统安全的定义是:为数据处理系统建立和采用的技术和管理的安全保护, 保护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不因偶然和恶意的原因遭到破坏、更改和泄露。由此可以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理解为:通过采用各种技术和管理措施, 使网络系统正常运行, 从而确保网络数据的可用性、完整性和保密性。所以, 建立网络安全保护措施的目的是确保经过网络传输和交换的数据不会发生增加、修改、丢失和泄露等。

2. 网络安全问题的分类

网络安全问题主要包括:访问安全和病毒危害

2.1 访问安全

访问安全是指对设备、资源、信息和服务访问权限的安全控制。访问安全也是最常见的安全问题, 它的范围是极为广泛的, 在企业中许多敏感的数据如财务数据和人事管理档案等, 它的访问限制应该很严格的, 只有部门相关业务人员或部分领导才有权查看;个人计算机上的文件如果不共享别人也不能查看;企业中生产控制网络与管理网络之间一般也通过防火墙隔离;重要计算设备也只对部分单位和人员公开;网管人员可能会限制你浏览互联网的权限和时间;有人可能会尝试登录路由器管理环境等, 你的防火墙可能受到外部攻击等等, 诸多访问安全问题常常会呈现在网络管理员面前。

2.2 病毒危害

在开放网络环境下, 计算机病毒的危害比以往要大得多, 特别是近几年, 通过互联网进行传播的病毒数量急剧增长, 危害范围也不断扩大, 由于计算机病毒带来的经济损失数量是巨大的。

3. 一个常见攻击系统安全的病毒案例

3.1 蠕虫名称

W32.Blaster.Worm (symantec)

W32/Lovsan.worm (Mc Afee)

WORM_MSBLAST.A (Trend Micro)

Win32.Posa.Worm (CA)

Lovsan (F-secure)

CVE参考:CAN-2003-0352

BUGTRAQ ID:8205

3.2 影响系统

Microsoft Windows NT 4.0 (包括所有SP补丁版本)

Microsoft Windows 2000 (包括所有SP补丁版本)

Microsoft Windows XP (包括所有SP补丁版本)

Microsoft Windows Server 2003

3.3 蠕虫感染特征

1、蠕虫攻击可能导致RPC服务停止, 因此可能引起其他服务 (如IIS) 不能正常工作;

2、攻击不成功时, 可能导致系统出现了不正常, 比如拷贝、粘贴功能不工作, 无法进入网站页面链接等等;

3、成功溢出时, 系统表现为如下特征:系统被重启动;

用netstat可以看到大量TCP/135端口的扫描;

系统中出现文件:%Windir%system32msblast.exe;

注册表中出现键值: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windows auto update"="msblast.exe";

3.4 控制方法

如果您不需要使用下面的端口, 可以在防火墙或路由器上暂时阻塞下面的端口:

TCP 4444蠕虫开设的后门端口, 用于远程命令控制

UDP Port 69用于文件下载

TCP Port 135蠕虫用以下端口发现有漏洞的系统

TCP Port 137

TCP Port 139

如果使用cisco路由器, 可以用如下访问控制列表来防止蠕虫的扫描和传播 (仅作参考) :

!以前的控制规则

!.....

access-list 110 deny tcp any any eq 135

access-list 110 deny tcp any any eq 4444

access-list 110 deny udp any any eq 69

access-list 110 permit ip any any

interface s0

ip access-group 110 in

3.5 检测和删除

如果计算机感染了蠕虫, 可以用下面办法手工删除:

1.检查、并删除文件:%Windir%system32msblast.exe

2.打开任务管理器, 停止以下进程msblast.exe.

3.进入注册表 ("开始->运行:regedit) , 找到键值: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

在右边的栏目, 删除下面键值:

"windows auto update"="msblast.exe"

4.给系统打补丁 (否则很快被再次感染) , 补丁下载地址参见下文。

5.如果您安装了网络入侵检测系统, 请尽快升级检测规则, Symantec公司给出的检测规则如下

alert tcp$EXTERNAL_NET any->$HOME_NET 135 (msg:"DCE RPC Interface Buffer Overflow Exploit";content:"|00 5C 00 5C|";content:!"|5C|";within:32;flow:to_server, established;reference:bugtraq, 8205;rev:1;)

3.6 补丁下载

微软:

http://www.microsoft.com/technet/treeview/default.asp?url=/technet/security/bulletin/MS03-026.asp

CCERT:http://www.edu.cn

http://www.ccert.edu.cn

CNCERT:http://www.cert.org.cn/upload

3.7 蠕虫感染途径

1.蠕虫感染系统后首先检测是否有名为"BILLY"的互斥体存在, 如果检测到该互斥体, 蠕虫就会退出, 如果没有, 就创建。

2.在注册表

HKEY_LOCAL_MACHINE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 VersionRun中添加以下键值:windows auto update"="msblast.exe"以保证每次用户登录的时候蠕虫都会自动运行。

3.蠕虫还会在本地的UDP/69端口上建立一个tftp服务器, 用来向其它受侵害的系统上传送蠕虫的二进制程序msblast.exe。

4.蠕虫选择目标IP地址的时候会首先选择受感染系统所在子网的IP, 然后再按照一定算法随机在互连网上选择目标攻击。

5.向目标的TCP/135端口发送攻击数据。如果攻击成功, 会监听目标系统的TCP/4444端口作为后门, 并绑定cmd.exe。然后蠕虫会连接到这个端口, 发送tftp命令, 回连到发起进攻的主机 (UDP/69端口) , 将msblast.exe传到目标系统上, 然后运行它。

蠕虫检测到当前系统月份是8月之后或者日期是15日之后, 也就是说, 在1月至8月的16日至此月最后一天, 以及九月至十二月的任意一天, 就会向微软的更新站点"windowsupdate.com"发动拒绝服务攻击。蠕虫所带的攻击代码来自一个公开发布的攻击代码, 当攻击失败时, 可能造成没有打补丁的Windows系统RPC服务崩溃, Windows XP系统可能会自动重启。该蠕虫不能成功侵入Windows 2003, 但是可以造成Windows 2003系统的RPC服务崩溃, 默认情况下, 这将使系统重启。

蠕虫代码中还包含以下文本数据:

I just want to say LOVE YOU SAN!!

billy gates why do you make this possible?Stop making money and fix your software!! (比尔·盖茨, 你为什么要使这种攻击成为可能?不要再只顾挣钱了, 好好修补你发行的软件吧。)

摘要:随着Internet网络急剧扩大和上网用户迅速增加, 网络丰富的信息资源给用户带来了极大的方便, 但同时也给上网用户带来了安全问题。由于Internet的开放性和超越组织与国界等特点, 使得风险变得更加严重和复杂。原来由单个计算机安全事故引起的损害可能传播到其他系统, 引起大范围的瘫痪和损失。因此必须认真考虑网络系统安全风险, 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而且信息安全的内涵也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它不仅从一般性的防卫变成了一种非常普通的防范, 而且还从一种专门的领域变成了无处不在。

关键词:网络安全,病毒,蠕虫

参考文献

[1]、http://www.antdata.com.cn/infoflat.aspx1、http://www.antdata.com.cn/infoflat.aspx

[2]、http://www.aqtd.cn/aqlw/list/list_317.html2、http://www.aqtd.cn/aqlw/list/list_317.html

[3]、http://www.securityfocus.com/news/66893、http://www.securityfocus.com/news/6689

[4]、http://www.securityfocus.com/columnists/1744、http://www.securityfocus.com/columnists/174

[5]、http://isc.sans.org/diary.html?date=2003-08-115、http://isc.sans.org/diary.html?date=2003-08-11

[6]、http://www.cert.org/advisories/CA-2003-20.html6、http://www.cert.org/advisories/CA-2003-20.html

[7]、http://www.cert.org/tech_tips/w32_blaster.html7、http://www.cert.org/tech_tips/w32_blaster.html

采矿空间信息分类编码 篇5

在采矿空间认知模型中,空间实体是有相同属性描述对象的集合。

在GIs软件工程中,空间实体是与空间位置有关、具有一定几何形态的各种事物和现象。

空间实体的最根本特征是任何一个实体都可按某种空间坐标进行数字化表达,并实现对其定位、定性、定量以及拓扑关系的描述。

采矿空间实体是抽象意义上的采矿生产管理系统中的事物和现象。

采矿空间信息分类就是对实体的本质特征进行分类。

1、采矿空间数据。

空间实体的位置、属性类型与级别的符号化表达是空间数据,是GIS操作与处理的对象。

包含采矿空间定位数据与属性描述数据。

空间定位数据表现为空间地理坐标系中点、线、面等实体类型离散化的空间坐标或坐标序列或用采区名、巷道编号等基于空间标识符来间接实现空间实体的定位。

2、采矿空间信息。

采矿空间信息的分类编码码问题可表达为一个三元组(Z,R,s)。

其中,x表示空间实体的结构或语义知识,表示可能分类解的子集;R表示分类的一些规则,描述空间实体结构间的关系;w表示分类的控制策略,代表分类规则选取的原则与策略。

采矿空间信息以数据为载体,是对采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语义解释。

采矿空间信息内含四个相互关联的特征:位置特征、空间关系、属性和时间特征。

位置特征由空间定位数据来表达,并通过对空间坐标的分析运算得到大部分空间关系。

二、属性信息的表达

属性数据的多专题属性决定了一定采矿范围内的采矿空间信息必须用多专题数据层的组合来表示,用地形层、地层、开拓层、煤层等才能较完整地表达采矿空间。

矿山GIS系统之所以应关注采矿空间信息的分类与编码,是因为这些系统在技术上主要关注数据的采集、数据分层组织、数据精度、数据量、数据存贮、数据集成、分析以及数据共享等技术问题。

采矿空间信息分类为GIS数据分层提供指导,属性分类直接关系到GIS中的数据组织。

建立现势性好,精度高和可供共享的采矿空间框架数据,是矿山空间信息应用系统的共同需求。

三、采矿空间信息分类

1、分类对象的形式表达。

人们认识和研究客观世界一般有三种方法:逻辑推理法,实验法和模型法。

模型法是我们了解和探索客观世界最方便、最有效的方法。

建立模型绝不能企图将客观世界的所有因素和属性都包括进去,只能根据系统的目的和要求,抓住本质属性和因素,准确地描述。

采矿空间信息的基础是矿山测量信息,因此,矿山测量信息的分类问题解决了,“采矿空间信息分类与编码”的主要问题就解决了。

空间实体复杂空间关系的模型均依数学理论为基础。

在文献中,为了对矿山测量信息进行抽象,以井工测量为例,对采矿测量对象进行了形式化定义,并证明采矿空间测量信息的空间关系和逻辑关系是一种半序关系,并给出了下列命题。

命题:设x的论域为井下测量对象,t为控制或传递关系<,则(x,t)为半序空间。

我们将采矿空间信息的基础空间信息分类问题抽象为分析或求解问题(x,t,s),则可将上述命题作为采矿空间信息分类问题(x,t,s)的理论基础,包括分类对象的结构、规则和策略等。

2、分类方法。

传统的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线分类法(也称为层级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线分类法。

将分类对象按所选定的若干个属性或特征,作为分类的划分基础,逐次地分成相应的若干个层级的类目,并排成一个有层次的,逐级展开的分类体系。

同位类类目之间是并列关系;下位类与上位类存在着隶属关系;同位类不重复,不交叉。

这利,分类方法层次性好,对应数据模型中的`层次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类目之问的逻辑关系;使用方便,既符合手工处理信息的传统习惯,又便于电子计算机处理信息。

其问题是结构弹性较差,分类结构经确定,不易改动;效率较低,当分类层次较多时,代码位数较长。

状态空间法。

鉴于采矿空间信息的复杂性、应用的复杂性,在上述两种方法的基础上,用“状态空间法”作为补充完善,以解决传统方法无法解决而现实应用中碰到的问题。

状态空间法是问题求解(problem solving)问题,许多问题求解方法采用试探搜索方法。

也就是说,这些方法是通过在某个可能的解空间内寻找一个解来求解问题。

这种基于解答空间的问题表示和求解方法就是状态空间法,它通过以状态和算符(operator)为基础来表示和求解问题。

状态(srate):描述某类不同事物间的差别而引入的一组最少变量的有序集合,Q中的每个变量Qx称为状态变量。

算符(operator):把问题从一种状态变换为另一种状态的手段;状态空间(state space):表示该问题的全部可能状态及其关系图。

问题与讨论采矿空间信息分类编码的目的是用于对采矿数据进行组织、建库,以便于数据的集成分析与数据共享利用。

在矿山信息化界,长期以来未能形成统一的采矿空间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有客观与主观上的原因。

ISO/TC211在制定元数据标准时,提供了个专题信息的分类方案,但没有采矿空间信息分类方案,这个专题方案是否可作为我国制定采矿空间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的思路,还有待研究。

★ 给分类信息网站的几个建议

★ 话语

★ 经典话语

★ 散文分类

★ 分类数学教案

★ 分类教案

★ 诗歌分类

★ 岗位职责分类大全

★ 《分类》说课稿

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研究 篇6

[关键词] 微博 分类 模式

1引 言

从2006年Twitter网站推出至今,微博发展迅速;且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已有学者对微博进行了研究[1],主要集中在其传播机制、盈利[2]、应用[3,4]等问题上。

微博具有单一性、碎片化、开放性、整合性、实时性和跟随性等特点[2]。由于存在信息冗余、自发的组织性不强等问题[5],需要不断改善微博信息资源的组织方式,才能不断提高其生存能力[6]。对微博网站信息分类问题进行研究,不仅可以指导微博网站对信息的分类组织,也可以促进对网站信息分类问题研究的深入。

本文首先回顾已有的网站信息分类、博客信息分类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分析微博的特点并提出网站信息分类模式。考虑到微博网站的相似性,本文以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是对腾讯滔滔的整合)、follow5、嘀咕等网站为样本对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进行实证分析。

2已有的相关研究成果

针对传统网站的信息分类模式,Koch等人总结了主题、语言、地理、创建主体、用户环境、结构、方法论等模式[7];Hudon总结了主题、表现形式、潜在用户、地理名称等模式[8];Morville 等人总结了字母、时间、地理、主题、任务、用户、隐喻等模式[9];桂胜等人给出了主题、机构、业务、资源形态、资源用途等模式 [10]。Zins运用扎根理论总结出主题、对象、应用、用户、地域、资源类型、多媒体、语言等分类模式[11]。吴胜等人结合对我国林业电子政务网站的实证研究提出主题、原型、功能、实现、对象、角色、地域、时间等8种网站信息分类模式,这8种模式使用频率的递减次序是主题、原型、功能、实现、对象、角色、地域、时间[12]。

由于博客网站是一种特殊的网站,博客网站信息分类方法可以借鉴传统网站分类方法。于是,博客网站仍主要采用主题、原型、功能等分类模式。但由于博客信息比较零散,重合性、耦合性很大,更新十分频繁,博客的内容、学科特征重要性下降,形式和外部特征的描述变得更加重要[13-15]。由于博客信息(内容)有着许多的重复,博主(即博客信息提供者)的组织也是博客网站信息分类的一种重要方法。这使得对象分类模式成为博客网站中重要的分类模式。同时,也是其与传统网站在信息分类模式上的一个重要区别。

3微博的实时性、碎片化、跟随性特点

微博是一种特殊的博客,可以将微博理解为“一句话博客”[3]。微博每条信息不超过140个字符的规则体现了“微”的精神,这一规则方便了微博的信息更新,也使得微博信息的更新更加频繁。微博信息的这些特点决定了微博信息的实时性、碎片化。

与传统网站相比,微博网站的信息重复度高。不同的博主(如P1、Pk)针对同一信息I1可能发表了不同的微博,见图1。图1中的用户U1通过微博网站来获取信息I1时,要决定获取博主P1提供的信息I1还是选择博主Pk提供的信息I1,即涉及到博主选择的问题。博主的选择和决策是造成微博中存在粉丝(关注)、圈子等现象的原因,也是造成微博具有跟随性特点的主要原因。

微博的实时性、碎片化、跟随性等特点,使得用户通过微博网站获取信息时更加关注信息提供者(即博主)是谁,因为博主直接决定了信息的质量和信息对用户的效用。这也使得主体(博主和用户)成为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时考虑的重要要素。

4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

考虑到博客网站和微博的特点,本文将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分为直接法、职能法、矩阵法和网络法。这些方法的内涵、特点、举例、在新浪微博[17]中的应用、对应的传统网站分类模式(文献[12]所给出的分类模式)如表1所示:

提出这些模式后,对这些模式在新浪微博、搜狐微博[18]、腾讯微博[19]、follow5[20]、嘀咕[21]等网站(截止至2011年3月8日)的应用情况进行了实证分析,其结果如表2所示:

结合5个微博网站的实证分析可以发现:①在微博网站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分类模式是职能法,直接法、网络法、矩阵法是辅助方法。②由于微博具有跟随性,对象(即博主)和角色(即用户)两种分类模式难以区分,有统一的趋势。③微博网站主要根据主体(博主和用户)的特征进行分类(即职能法);传统网站中针对内容的分类模式(如主题、功能、原型)使用频率最高而针对主体的分类模式(如对象、角色)使用频率比较低。

正是考虑到主体的重要性,本文所提出的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借鉴了组织结构理论中对组织主体的划分方法,本文的直接法、职能法、网络法、矩阵法分别源于组织结构中直接型、职能型、网络型、矩阵型的组织结构。

5结 论

本文借鉴组织结构理论提出了4种微博网站信息分类模式:直接法、职能法、矩阵法、网络法。通过对新浪微博、搜狐微博、腾讯微博、follow5、嘀咕等网站的实证分析,验证了这些模式的普适性。与一般网站相比,微博网站中角色、对象分类模式具有统一的趋势,这反映了微博跟随性的特点。由于主体的重要性,职能法是微博网站中使用频率最高的分类模式。随着对用户(及其所跟随的博主)特征研究的深入,职能法将会进行更多的细化。

直接法在传统Web1.0网站的信息分类中使用频率最高,职能法在微博网站(Web2.0的代表)中使用频率最高,而网络法、矩阵法有待在未来Web3.0网站的信息分类中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 王彦红.关于微博的批判性思考.东南传播,2010(12):36-38.

[2] 卢金珠.微博客传播特性及盈利模式.现代传播,2010(4):127-130.

[3] 张敏霞.微博客及其在图书馆的应用.图书馆学研究,2010(10):55-58,77.

[4] 郑燕林,李卢一.微博客教育应用初探.中国教育信息化,2010(2):29-32.

[5] 葛文君,李丹丹.微博与传统博客的比较.青年记者,2010(6):68-69.

[6] 王晓光.微博客用户行为特征与关系特征实证分析——以“新浪微博”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10,54(14):66-70.

[7] Koch T, Brummer A B, Day M, et al. The role of classification schemes in internet resource description and discovery. Work Package 3 of Telematics for Research Project DESIRE (RE1004), 1997. [2011-03-13].http://www.ukoln.ac.uk/metadata/DESIRE/classification.

[8] Hudon M. Innovation and tradition i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schemes on the internet, or, finding one’s way in the virtual library// Beghtol C, Howarth L, Williamson N J. Dynamism and Stability in Knowledge Organization: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ISKO Conference, Würzburg: Ergon Verlag, 2000:35-40.

[9] Morville P, Rosenfeld L. 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for the world wide web. 3rd.Sebastopol: O’Reilly, 2006:59.

[10] 桂胜,李霖,成建国,等.政务信息资源分类体系的研究与构建——以深圳市国土房产管理信息资源为例.图书情报工作,2008,52(4):25-28.

[11] Zins C. Models for classifying internet resources . Knowledge Organization, 2002, 29(1): 20-28.

[12] 吴胜,张智光,张长江.我国林业电子政务网站信息分类模式研究.图书情报工作,2009,53(11):131-134.

[13] 颜丽君.blog信息源的信息组织与利用.图书情报工作,2004,48(11):107-110.

[14] 陈志新.博客(Blog)资源的信息组织.图书情报知识,2007(4):76-79.

[15] 吴昌合,叶丹.谈博客(Blog)资源的信息组织.大学图书情报学刊,2008,26(4):49-52.

[16] 袁纳宇.图书馆应用微博客的价值分析.图书与情报,2010(3):104-106.

[17] 新浪微博.[2011-03-08].http://t.sina.com.cn/.

[18] 搜狐微博.[2011-03-08].http://t.sohu.com/.

[19] 腾讯微博.[2011-03-08].http://t.qq.com/.

[20] Follow5.[2011-03-08].http://www.follow5.com/.

[21] 嘀咕网.[2011-03-08].http://2011.digu.com/index.

[作者简介] 吴 胜,男,1978年生,副教授,博士,发表论文20余篇。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定义研究 篇7

关键词:信息技术,服务,分类,定义

一、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特点

(一) 开放性

信息技术服务形态及业务模式处于不断的变化发展之中, 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分类的结构设计在不同类别都留有相应的空间, 这样就能够为新的形态和模式扩充留有相应的空间, 有利于技术服务的更新和升级。

(二) 灵活性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具有灵活性的特点, 能够适应不同的需要。例如, 根据统计、资质评审等用途的不同, 可以对本分类进行合并或者裁剪, 从而满足各种需要, 给人们的实际工作带来巨大的便利。

(三) 前瞻性

该分类标准不仅覆盖了现有的服务形态和模式, 还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能够对将来的发展做出一定的预见性, 较好的反映出未来信息技术的服务形态和模式。

二、信息技术服务分类思路

1) 明确界定信息技术服务的内容和范围。信息技术服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 以信息技术为服务对象和内容的服务, 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各种业务的服务。而其中最为重要的内容是需要相应的技术支撑, 而提供技术支撑的关键是信息系统。只有具有完善的信息系统, 才能更好的提供各种服务, 通常信息系统包括计算机、网络、数据库、软件、人员、信息处理方法等等, 每个信息系统又有一定的生命周期, 包括概念、开发、生产、使用、退役不同的阶段, 也是每个系统的必经阶段。文章在界定信息技术内容和范围的时候, 主要是围绕信息系统的构成要素和周期而开展的。

2) 提供适宜的信息技术服务业态和模式划分粒度。目前在对产业进行分类的时候, 其主要方法包括产品法和产业法, 前者根据产品数据而开展, 分类较为细致和准确。而后者从战略和政策大范围入手, 从整体上对某一产品进行描述, 具体很强的操作性。在实际工作中, 需要根据产品的种类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分类, 从而对产品进行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信息技术服务分类的思路是, 从服务供应方出发, 根据服务的特征, 主流业态和模式, 在进行分类的时候尽可能覆盖所有的业务, 并且还需要对业务形态和模式进行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从而更好的满足实际工作中的各类需求, 有利于对产业进行整体规划, 对产业链进行整体细分, 更有利于对产品进行研究。

三、信息技术服务分类

1) 咨询服务。主要是为需求方提供管理和技术方面的咨询服务, 满足需求方获取信息的需要, 具体内容包括信息规划、系统设计、技术管理咨询、系统监理、测试评估认证、信息技术培训等, 这些内容覆盖了系统整个生命周期过程, 并包括了管理体系、技术、人员支撑体系。

2) 设计与开发服务。根据需求方的要求, 进行软件、硬件设计和软件开发工作, 该项服务工作主要针对系统生命周期的开发和生产过程, 对人员和技术水平有着较高的要求, 要求熟悉软件硬件相关的知识, 并具备一定的开发能力。

3) 集成实施服务。利用综合布缆系统、网络和软件技术, 将分离的设备、功能、信息集成到一块, 使它们成为一个相互联系、统一、协调的系统, 从而更好的协调各自的工作, 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具体内容包括基础环境、硬件、软件、安全集成实施服务, 主要针对系统的开发、生产、使用阶段。

4) 远行维护服务。根据需求方的具体要求,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方法, 对整个系统的基础环境、软硬件、安全等提供技术支持和管理服务, 具体分类包括信息系统基础环境、软件、硬件、安全运行维护, 运行维护管理, 并且主要针对系统使用阶段和信息资源要素。

5) 运营服务。按照需求方的要求提供租用软件应用系统、业务支撑平台、基础设施等功能服务, 具体内容有软件运营、平台运营、基础设施运营、呼叫中心服务等内容, 主要针对使用阶段和信息资源要素。

6) 数据处理和存储服务。根据需求方的要求, 为他们提供信息和数据分析、整理、计算、存储等服务, 具体内容有数据处理、存储、数字加工等, 主要针对使用阶段和信息资源要素。

7) 呼叫中心服务。利用公用电话网呼叫中心系统和数据库技术, 对数据进行采集、加工和存储, 建立相应的信息库, 并通过互联网、移动网等向公众提供相应的业务、信息咨询和数据查询等服务, 该服务存在于系统使用、支持等阶段。

8) 数字内容服务。对图片、文字、视频、音频进行数字化处理, 经过加工之后为用户提供相应的服务, 包括数字动漫、游戏设计制作、地理信息加工等, 涵盖系统生命周期整个过程。

四、信息技术服务定义

近年来, 我们经济社会取得了快速的发展, 产业结构也在不断的优化和升级, 信息技术在各行各业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 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国家在推动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政策指引下, 信息技术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 服务形态出现多样化趋势, 技术也不断的创新和升级, 从而有力的推动了信息技术服务的发展。随着信息技术应用范围的扩大, 技术创新和技术升级不断出现, 也带动了新的应用模式的出现, 例如物联网、云计算等等。但是, 不管其服务形态和服务模式出现怎样的升级和变化, 信息技术服务的内涵不会出现变化, 它的存在总是为信息技术的运用而服务, 或者借助信息技术提供各种服务。另外, 不管按照什么标准对信息技术服务进行分类, 它们之间永远存在着相应的联系, 如果对他们进行归纳, 可能会丰富信息技术服务的内涵, 为人们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综合上述介绍和各种相关情况, 我们可以将信息技术服务定义为:供应方为需求方提供开发、应用信息技术的服务, 以及供应方以信息技术为手段, 为需求方提供各种业务需求和服务。

五、结束语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 近年来, 有关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定义的成果不断涌现。例如, 2010年《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行标的内容应用于《软件产业统计制度》, 其相关内容还被《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所采纳, 从而标志着信息技术服务被列入国民经济行业大类。另外, 自2013年6月1日起, 《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代码》正式实施, 它界定了信息技术服务的范围, 有利于信息技术服务体系的建立和维护, 能够有力的推动信息技术服务产业的发展, 并为加强管理工作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1]武坤, 袁新辉.中南大学信息技术服务实践[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1.

[2]欧阳树生.信息技术服务及其标准化的实践与探索[J].上海标准化, 2010.

[3]韩红强.信息技术服务分类与定义研究[J].信息技术与标准化, 2013.

浅谈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 篇8

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高,企业普遍采用各种信息管理系统来存储、管理、使用企业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产生的数据,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己经成为企业运营的核心支撑平台,如DSS(决策支持系统)、EI S(主管信息系统)、CI MS(计算机集成系统)、ERP(企业资源规划)等。然而,各种信息资源可能在地理上分布在世界各地,随时间动态地变化,而涉及相应的应用系统之间缺乏关联,信息编码不唯一,往往形成了企业内部一个个“信息孤岛”,这已成为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瓶颈问题。

因此,如何将分散、孤立的各种信息资源数据变成网络化共享的信息资源数据,将众多“孤岛式”的信息系统进行整合,实现信息的畅通和共享,是信息化建设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通过分析可以发现,形成“信息孤岛”的原因很多,有硬件、软件方面的原因,也有管理上的原因。而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信息资源缺少统一的数据标准和规范,尤其是在应用系统软件的设计上对一些需统一的公共数据项的设计和编码基本是各自独立,系统之间互不兼容,增加了信息交换的难度,从而无法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因此,迫切需要将企业网络各个结点上的独立信息资源集成为一个整体,通过网络互连、数据共享和应用程序共享,实现企业信息资源的综合利用,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效率和管理水平,以满足企业业务发展的需求。这种需求反映到技术层面上,其首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对企业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的信息分类与编码。

1 信息分类与编码概述

信息分类与编码(Information Classification and coding)是根据信息内容或特征,将信息按照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建立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并用一种易于被计算机和人识别的符号体系表示出来的过程,也是合理地将信息对象数字化、符号化的过程。信息分类、编码的目的是促进各个异构数据源之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从而有效地利用信息资源,提高整个应用系统的性能。企业级信息分类编码是在企业信息系统环境下,统一对整个企业范围内的信息进行分类与编码,而这种统一目标不是单一的,更多的是多个目标的综合。在企业信息化进程中,只有当企业基础信息按照一定的规律进行分类和编码,将其合理有序地存入计算机,才能快速、有效地对它们进行存储、管理、检索分析、输出和交换。信息分类编码已经成为企业基础数据标准化建设与基础数据库数据组织、存储、管理和交换的共同基础,也是实现数据共享与互操作的必然。

信息分类与编码是标准化的一个领域,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了一门学科,有自身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也已经成为信息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在工业社会中,信息分类与编码是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正如美国新兴管理学的开创者莫里斯L·库克(MorrisL·Cooker)所说:“只有当我们学会了分类和编码,做好简化和标准化工作,才会出现任何真正的科学的管理”。在信息化时代,信息的标准化工作越来越重要,没有标准化就没有信息化,信息分类编码标准是信息标准中最基础的标准。

1.1 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原则

(1)信息分类与分类原则

信息分类应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形成一定的分类系统和排列顺序,以便管理和使用信息。如设备分类:通用设备、专用设备、其他设备等。

信息分类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信息的处理和传递,信息代码是否规范和标准直接影响到信息的交流与共享。因此,信息分类应遵循系统性、实用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等基本原则。

(1)系统性原则:企业信息资源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广泛的交叉,因此信息资源分类应坚持系统性原则,即在满足学科领域相对独立的基础上,以数据属性一致性为基本内容,简化分类体系,减少信息冗余,优化分类结构。

(2)实用性原则(可操作性):信息资源分类的终点是有相同属性的数据集,也是用户的最终应用层。因此在信息分类的终点处要充分考虑可操作性,使最后的分类体系既能满足用户对信息使用的简洁易懂需求,也有利于信息提供者设计和编制代码集。

(3)可扩展性原则:考虑到企业信息资源的内容会随着时间推移、业务的发展而不断扩展,因此信息分类体系应具有充分的可扩展性。

(4)兼容性原则:信息分类应与相关标准(包括国际、国内、行业标准)协调一致,满足系统间的信息交换的要求。

(5)综合实用性:分类要从系统工程角度出发,将局部问题放在系统整体中处理,达到系统最优。即在满足系统总任务和总要求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系统内部和相关单位的实际需要。

(2)信息编码与编码原则

信息编码是将某一类信息赋予一定的符号。

信息代码结构直接影响信息系统的运行性能,因此,信息编码应遵循唯一性、扩充性、简明性、合理性、适用性、规范性、完整性、不可重用性和可操作性等原则。

(1)唯一性:一个代码只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分类对象。

(2)扩充性:必须留有备用代码,允许新数据的加入。

(3)简明性:代码结构应尽量简短明确,占有最少的字符量,以便节省机器存储空间。

(4)合理性:代码结构应与分类系统相适应。

(5)适用性:代码应尽可能反映编码对象的特点,适用于不同的相关应用领域,支持系统集成。

(6)规范性:同一层级代码的类型、结构以及代码的编写格式必须统一。

(7)完整性:所设计的代码必须是完整,不足位数要进行补位。

(8)不可重用性:出现人事、机构、物资等编码对象发生变动时,其代码要保留,但不得再分配给其他人员、机构等编码对象使用(即一个代码给一个对象,任何情况下,不得再给另一个对象使用)。

(9)可操作性:代码应尽可能方便事务员和操作员的工作,减少机器处理时间。

1.2 信息分类与编码的作用

信息分类与编码是信息系统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是各信息系统之间信息一致性传输交换的基石,是实现信息系统共享和系统之间互操作的前提和基础。

总结信息分类与编码的作用,可归结为如下:

(1)提高系统间信息沟通的效率,提高系统运行效率

通过信息分类与编码,有利于简化信息的采集工作。由于有统一的信息采集语言,综合信息便可直接取自相应的信息系统,系统内所需的通用信息可由主管部门采集,提供相关的部门单位使用,使原始信息保持一致,这样既充分利用了各部门各类分散的信息,又简化了信息的采集过程;其次,通过统一信息的表示法,可以减少数据变换、转移所需的成本和时间;第三,通过信息分类编码,提高了信息的有序化程度,降低数据的冗余度,从而提高信息的存贮效率。

(2)减少信息的重复录入,减少无用的工时投入

信息分类与编码形成标准统一,最大程度地消除因对信息的命名、描述、分类和编码不一致所造成的误解和分歧;减少一名多物、一物多名,对同一名称的分类和描述的不同,以及同一信息内容具有不同代码等现象;做到事物或概念的名称和术语统一化、规范化;并确立代码与事物或概念之间的一一对应,以改善数据的准确性和相容性,消除定义的冗余和不一致现象。

(3)减少系统重复投资,避免专项的系统接口开发

实现信息交换与共享的前提和基础是各信息系统之间传输和交换的信息语义具有一致性,即当使用一个代码或术语时,所指的是同一信息内容。这种一致性是建立在各信息系统对每一信息的名称、描述、分类和代码共同约定的基础上,信息分类与代码标准作为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的统一语言,不仅为信息系统间资源共享创造必要的条件,而且还使各类信息系统的互通、互连、互操作成为可能,从而避免为数据交换与共享开发各系统接口。

(4)指导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信息化的跨越发展

通过对构建完整的企业进行信息分类编码体系的建设,形成企业统一信息分类编码标准;通过建立企业级编码管理系统,能够动态管理企业信息编码,实现信息编码系统与应用信息系统之间的集成。

2 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思路

2.1 总体思路

信息分类与编码是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同时又是一项涉及到整个企业信息化建设的系统工程。因此,在实施信息分类与编码的过程中,一定要以信息系统的需求为基础,以实用为出发点,采取“统一规划,明确目标,分步实施”的工作思路和多样化的手段。

在信息分类与编码实施过程中,首先要调查全企业信息资源情况,摸清各类信息的分布与处理流程。做出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统一规划,明确目标,确定企业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原则和方法,编制信息分类与编码的总体方案和指导性文件。

然后,在总体原则指导下,充分发挥企业各个层面和各类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业务人员的聪明才智,对各种信息资源进行分步实施分类与编码。对容易界定、容易分类与编码的信息,可采取原型化方法进行重点突破,让参与实施的业务人员看到实效,从而推动实施工作的稳步前进;对难于界定、不好定性分类的信息,要参照国际、国家、行业做法,适度考虑企业现有分类编码的使用情况,从信息采集、信息分类、信息编码三个阶段稳步推进。

2.2 具体实施步骤

信息分类与编码是一项复杂、繁琐的工作,涉及到全企业各个部门、各个层面,参与的人员较多,所以我们提出“统一思想、制定人员分工、编码对象的采集、信息流分析、信息分类、信息编码、建立编码管理系统以及处理原有编码”的具体步骤。

(1)统一思想:由于信息分类与编码涉及企业方方面面,所以企业内部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信息化网络建设中信息分类与编码工作在新一代信息系统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实施信息分类编码的必要性,要求大家克服困难,协助实施人员做好每一项工作。

(2)制定人员分工:在整个实施过程中,应由项目组的管理人员进行把关,编码对象的采集、分类和具体的编码由I T人员协助业务人员具体去完成,编码结构应由业务人员协助I T人员去完成。

(3)编码对象的采集:可以进行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对象很多,我们不可能面面俱到,到底哪些是有用的,确实需要进行分类与编码,这需要我们对整个企业的所有业务系统进行梳理,对业务活动进行分析,把具有共性的信息抽取出来作为分类与编码的主要对象。

(4)信息流分析:在提取了编码对象后,我们要明确该编码对象在企业内部的产生、流动过程,分析各信息系统所关注该编码对象的特征属性。只有清晰的信息流动过程才能确定合理的编码结构,并明确编码的源头单位;只有分析了该编码对象的特征属性,才能确定编码结构中应该体现的核心特征。

(5)信息分类:信息分类就是根据信息内容的本质属性或特征,按分类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具体来说要根据现状调研收集到的信息特征来确定分类清单,然后进行分类论证,最后根据论证情况,还要修改分类方案,对不全的信息进行补充,最终完成信息分类过程。

(6)信息编码:信息编码就是按照编码原则和方法将编码对象赋予一定规律性的、易于计算机和人识别与处理的符号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重点是根据分类情况制定编码规则。

(7)建立编码管理系统:这个过程主要是开发一个软件,建立起代码系统。代码系统的建立是按照编码规则对编码对象进行编制代码的过程。而代码子系统的建立是依据信息分类编码体系来确定,一般来说一个类目就是一个子系统,而一个子项就对应着一条编码规则。

(8)原有编码的处理:在实施过程中,要对原有编码进行梳理、筛选、优化和统一。不能一票否认原有编码的不足,对暂时无需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编码可以保留不变,对需进行信息共享和交换的编码采用对照表的形式转换,达到统一编码。这样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施才能既见成效,又不影响现有业务系统的正常运行。

3 结束语

信息的分类与编码工作是实现信息表达、交换与共享以及信息系统集成的基础,是企业系统集成的前提。而信息分类与编码又是一项很繁重的工作,涉及单位每个部门。因此,在实施过程中,既要扫除一些业务部门的障碍,又要充分发挥业务部门的智慧,一定要注重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实效。

参考文献

[1]李新通,黄勇.国家资源环境数据库信息分类编码及运用模式[J].地理学报,2002,(57):11-17.

[2]高复先.信息资源规划—信息化建设基础工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赵艳华.我国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的实践[J].中国标准化,2001,(10):7-8.

[4]规划之源——信息资源规划(I RP)系列讲座之三[EB/OL].

[5]曾三明.信息分类与编码——信息化建设实施者的“补修课”[J].科技信息,2008,(7).

[6]李锡臣.强化信息分类与编码促进信息资源标准化[J].电力信息化,2007,(5).

[7]蔡建化.国防仓库信息化管理的研究与实现[J].微计算机信息,2007.

医学科研物资信息分类和编码探讨 篇9

关键词:物资管理,分类,编码,信息化

0 引言

信息分类与编码技术是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建设和运行中重要的支撑性技术。由于医学科研物资品种繁杂, 目前还没有统一的分类标准和编码方案可供使用。如何对医学科研物资进行分类和编码, 一直是我们面对的课题。本文依据国家标准GB/T7027—2002《信息分类和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1,2]和其他相关标准, 结合实际管理工作的需要和科研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就信息化管理要求的医学科研物资分类编码问题进行了探讨。

1 物资分类的原则与方法

1.1 分类原则

物资分类是进行物资编码的基础, 也是物资供应目录维护的关键[3]。医学科研工作中所需要的物资种类比较多, 包括化学试剂、医疗药品、仪器设备、实验工具、医疗器械、百货杂品、玻璃仪器等, 确定分类时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扩延性、兼容性和实用性的原则。具体应把握以下几点:

(1) 选择物资相对稳定的属性作为分类依据, 药品试剂类主要按化学性质分类, 设备器材类主要按用途分类;

(2) 将相近的物资类别尽量排列在一起, 先排列药品试剂类, 再排列仪器设备类;

(3) 设置专项订货类, 负责收容临时计划物资, 避免打乱现有的分类体系;

(4) 尽量与国家相关标准或行业标准所确定的分类体系保持一致;

(5) 物资分类要为管理工作服务, 对于不方便进一步分类的物资可以不再细分。

1.2 分类方法

国家相关主管部门先后制订了许多物资分类标准, 但至今没有形成统一的体系, 基本上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4,5]。根据医学科研物资的特点, 我们将所有科研物资笼统分为药品试剂类和设备器材类。其中药品试剂类又分为9 类, 分别用A~I表示;设备器材类也分为9 类, 分别用M~U来表示, 见表1。

为了缩短代码的长度, 对于药品试剂类和设备器材类不再设置总代码。在确定分类代码时尽量赋予字母一定的含义, 例如:用A表示危险化学品, 对相关管理人员来说可以解读为最重要;用C表示有机化学品, 利用了碳元素代号;用U表示玻璃仪器类, 因为U酷似很多玻璃仪器。各大类再根据品种多少和管理的需要细分为若干小类, 国家有分类标准的要依从国家确定的分类标准, 国家没有统一标准的参考相关行业标准。

1.3 依据国家标准分类示例

对于危险化学品的分类主要依据了国家标准《危险货物分类和品名编号》的相关规定。该项国家标准经过了多次修订, 最新版本是GB 6944—2012。虽然有些物资平时很少库存, 但是为了采购、运输、储存和使用管理方便, 仍然将危险化学品按标准对应分为9 类, 见表2。其中A4 类包括易燃固体、自燃物品和遇湿易燃物品, A5 类包括氧化剂和有机过氧化物。

1.4参照行业经营目录分类示例

对于医疗器械、玻璃仪器的分类, 主要参照有关经营单位目录并结合科研工作实际需求情况确定。其中, 玻璃仪器共分为10类, 用U0、U1、……、U9表示, 各类又分为若干小类。部分玻璃仪器分类代码见表3。

2 物资编码的原则与方法

2.1 编码原则

要在物资分类的基础上, 科学合理地确定各种物资的具体编码。编码结构的设计是否灵活方便, 直接关系到科研物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基础架构设计是否稳定[6]。为此, 确定物资编码时应遵循唯一、合理、简明、适用、规范和可扩充的原则。但是, 有些原则之间可能是相互冲突的。为了保证编码的可扩充性, 就要预留足够的备用码, 因此, 要牺牲编码的简短性;要使编码具有更多的含义, 也需要增加编码的长度, 编码的简短性也会受到影响。因此, 在编码设计时需要综合平衡, 尽量使设计的编码体系科学实用。在实际编码过程中需要把握以下几点:

(1) 每种物资只能赋予一个代码, 每个代码只代表一种物资;

(2) 物资编码结构设计要与物资分类体系设计相适应;

(3) 各类物资编码的类型、结构和编写格式应当保持一致;

(4) 在能够满足编码扩充的前提下, 物资编码应该尽可能简短;

(5) 物资编码应尽量有一定的含义, 以便于相关人员记忆和使用;

(6) 要预留一定量的后备码, 尽量保持物资编码体系的相对稳定。

2.2 编码方法

科研物资信息编码采用了递增顺序码和系列顺序码。

2.2.1 递增顺序码

根据各类物资可以预见的变化情况规定了不同的递增值, 物资编码按预定的数字递增。为了节约编码资源, 对于确实不需要中间代码值的, 也可采用连续编码。

(1) 连续编码:各种规格的胶塞, 从000、00、0、1、2、……、17 号, 不需要中间代码值, 采取了连续编码, 编码依次按1 递增。例如:用U0101、U0102、U0103、……分别表示各种型号的胶塞。

(2) 偶数编码:烧杯容量从5 m L到5 000 m L, 库存基本上涵盖市场上的各种规格, 增加规格的可能性极小, 但是也有增加的可能, 对于这一类物资采取了偶数编码的方式, 编码递增值为2。例如:用U1102、U1104、U1106 …… 分别表示10、50、100 m L……的烧杯。

(3) 按10 递增编码:由于化学试剂类品种规格较多、库存品种相对有限, 经常需要使用中间代码值, 其首次物资编码就采取了按10 递增编码的方式。

2.2.2 系列顺序码

对于需要在基本分类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分的物资, 当每类品种数在10~99 之间时, 可以采取系列顺序编码的方法。例如:U14** 表示玻璃仪器的多口烧瓶, 而多口烧瓶又可以细分为二口、三口、四口烧瓶3 类, 每类均超过了10 个规格。对于后面的2 位编码就采用了系列顺序码:用01~29 表示“二口烧瓶”, 用30~59 表示“三口烧瓶”, 用60~89 表示“四口烧瓶”, 90~99 备用。

2.3 编码格式

针对医学科研物资的特点, 科研物资编码采用了字母、数字混合格式编码, 由物资分类代码和品名编码组成。这种编码格式兼具字母型编码和数字型编码的优点, 结构严密、直观性好, 符合使用习惯。为了保持编码体系的稳定, 对常规库存物资和临时计划物资分别采取了不同的编码格式。

常规库存物资编码长度为5 位, 编码格式:X9999, 由1 位字母和4 位数字组成, 包含了分类代码和品名顺序码等信息。以编码A3230 为例:A代表危险品, A3 代表易燃液体, A3230 代表无水乙醇。

专项订购物资编码长度为7 位, 编码格式:XX99999, 由2 位字母和5 位数字组成, 包含了分类代码、采购代码、年度和计划序号等信息。以编码GM12001 为例:G代表专项订购物资, M是采购代码, GM12001 代表2012 年度第001 号专项订购计划。

2.4 赋值要求

在给物资编码赋值时, 应注意以下几点:

(1) 编码长度应符合规定的位数, 不足位数必须用0 填满;

(2) 编码格式应按规定格式排列, 不能将字母、数字随机排列;

(3) 字母码要使用单一的形式, 不要大小写字母混合使用;

(4) 数字码不要两头封死, 如“:0000”或“9999”;

(5) 禁止使用特殊字符编码, 如:运算符、标点符号等;

(6) 不要随意调整编码, 已经停用的编码一般不再使用。

3 新增物资编码的日常管理

物资编码工作不是以生成文本文件作为完成的标志, 大量的工作是日后对编码系统的维护[7]。在实际工作中, 必须明确编码责任人、编码流程和应注意的事项。

3.1 编码责任人

为了保证物资编码体系的完整, 保证统计汇总和统计分析工作的顺利进行, 物资分类代码的设置一般由统计部门负责。对于具体的编码工作分2 种情况: (1) 常规库存物资的编码通常由供应部门负责, 各仓库负责人为新增物资编码工作的第一责任人; (2) 专项订货计划物资可由相关采购人员预先进行编码, 而后由仓库负责接收数据并负责类别代码审核。

3.2 编码流程

各部门和相关人员必须根据物资类别和《库存物资目录》中确定的编码规则和规律, 认真编制新增物资编码, 要避免一物多码和重码。在动态维护物资编码时, 必须先从现有的物资编码信息库中查找。如果编码库中确实没有, 才能依照事先确定的规则编写一个新的物资代码[5]。

3.3 注意事项

为了保证物资编码的准确, 在编码之前还要注意对编码对象的描述进行核对。

(1) 物资名称要规范。物资名称的多样性是客观存在的, 也是不可能改变的[8]。由于医学科研物资的名称较多, 因此, 要注意区分物资的学名、俗名和别名, 尽量将习惯名称调整为统一规范的名称。名称太长需要简化或使用缩写时应注意是否具有唯一性。对于进口物资的译名必须符合一定的规范, 尽量使用通用的中文名称。

(2) 型号规格要齐全。在规格型号不清楚时, 应该现场查看实物标签或装箱单。对于进口物资, 可以填写具有唯一性的商品编码, 以便于科研人员查阅文献和了解该物资的详细技术指标。

(3) 计量单位要统一。科研物资通常用量较小, 为方便供应工作, 尽量使用较小的计量单位。计量单位确定后, 不要随意进行调整。确需进行调整的, 应结合物资包装变化和科研人员领用情况确定。计量单位名称应统一规范, 避免出现中文和字母混用的情况。

4 结语

物资分类与编码是否合理是信息系统设计成功的关键, 是推进医学科研物资管理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做好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只有科学设计编码体系、制定编码规则、规范编码流程, 才能保证物资供应管理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 才能为信息传递、信息共享和统计分析提供方便, 才能为管理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9,10]。实际应用情况表明, 科学合理的分类和编码体系对提高医学科研物资管理水平和供应工作的效率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于春华, 汤黎明.多级分类编码技术在医用耗材信息中的应用[J].医疗卫生装备, 2006, 27 (10) :70-71.

[2]于春华, 于京杰.医用耗材信息分类与编码方法研究[J].解放军医院管理杂志, 2009, 16 (2) :181-182.

[3]李雷, 郭赤, 晏妮.医用耗材分类方法及信息化管理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 2010, 31 (10) :70-71.

[4]方舸, 曲振宇, 潘家维, 等.探讨医疗耗材的分类及编码[J].中国医疗设备, 2010, 25 (4) :13-14.

[5]赵建中, 杜显峰, 周丹.医用耗材分类标准体系研究与实践[J].医疗设备信息, 2007, 22 (10) :8-11.

[6]范兴华, 李昌, 张韬.物料编码子系统在物资管理系统中的设计与实现[J].计算机与网络, 2012 (2) :62-64.

[7]刘一尘.浅论物资编码的编制及其应用[J].中国科技信息, 2005 (13) :105.

[8]朱杰.物资名称多样性与编码唯一性的实现与应用[J].实验室科学, 2011, 14 (5) :183-187.

[9]张辉, 王西雁.物资供应链管理信息系统物资信息编码体系设计与应用[J].物流科技, 2011 (12) :11-13, 17.

人防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研究 篇10

人防工程全寿命周期的信息量非常大,种类非常多,制定分类与编码标准是开展信息分类与代码化的重要途径。

信息分类编码由信息分类与信息编码两部分组成。信息分类是将具体信息划分类别,确定其归属,分类结果与分类的角度选取相关。例如人防工程可以按照类型、用途等进行不同划分。信息编码则是给分类后的信息条目赋予一个唯一代码,其目的是通过约定的代码表示具体信息,以方便计算机处理。在人防工程BIM(Building Information Modeling,建筑信息模型)应用中,通过使用信息分类和编码,不仅可以实现对BIM信息的管理,也能实现对BIM信息的表示。

当前人防工程领域BIM应用范围逐渐扩大,应用程度不断加深,为实现工程的信息化表达、数字化管理,人防工程领域需要开展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编制工作。

1分类编码标准研究现状

参考国际已有的分类编码标准,结合我国基本国情,我国先后颁布了针对建筑产品的建筑产品分类和编码标准与用于清单预算的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作为我国的建筑专业分类编码标准。这两个标准的现行标准分别是IG/T 151—2003建筑产品分类与编码标准与GB 50500—2013建筑工程清单计价。2011年,清华大学BIM课题组提出以ISO 12006—2施工工程信息的组织第2部分:信息分类框架为基础,结合我国建筑行业的组织和建设模式,建立CBIMS分类编码标准———Sino Class。2012年,中国建筑标准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标准院)非等效采用了Omni Class标准,开展《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编制工作,《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为我国建设工程领域设计阶段的通用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目前仍处于征求意见阶段,尚未发布[1]。

2分类与编码基本原则

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是为规范人防工程信息模型的分类、编码,实现人防工程全生命周期信息的交换、共享,推动人防工程信息模型的应用发展而制定的专用标准[2]。其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遵循和运用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目的在于将事物按照某些属性或特征区分,并依据相互间的关系将其组合起来。其包含信息分类和信息编码两部分内容。信息分类是将信息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信息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信息分类一般需要遵循“科学性、系统性、兼容性、可扩展性、综合实用性”的基本原则。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信息编码是为某一类信息赋予特定代码。信息编码一般需要遵循“唯一性、稳定性、简单性、一贯性、可操作性、可扩展性”的基本原则。信息分类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英文字母法、数字法、暗示法、混合法。其中数字法可以进一步细分为连续数字法、阶梯式数字法、区段数字法、国际十进制分类法等。

2)注重对国内外分类与编码体系和标准的参考与借鉴。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应当注重对国内外分类与编码体系和标准的借鉴与参考,以减小与现有标准之间的冲突。美国和加拿大共同开发的Om-ni Class标准作为美国国家BIM标准(NBIMS)的一部分,得到了广泛认可。其主要参考了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组织制定的基础标准ISO 12006—2和ISO/PAS 12006—3,同时借鉴了Master Format标准、Uniformat标准及uni Classes标准。标准院编制的《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则是对Omni Class标准的非等效采用。

3)保持与国家标准的协调和衔接。人防工程与一般建设工程存在较多重叠内容,同时也存在部分一般建设工程所没有的特殊内容。目前GB/T 25529—2010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和《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为保证信息的交换,避免信息的冲突和遗漏,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应当保持与国家标准的协调和衔接,对于国家标准已经覆盖的内容不再定义,在使用时,直接引用国家标准内容。例如人防工程中的普通防火门不属于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范畴,直接引用《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征求意见稿)的定义。

4)体现人防工程应用特点。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应当体现人防工程应用特点,充分参考人防工程定额体系、RF J02—2013人民防空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规范、RF J03—2015人民防空工程工程量计算规范等现行人防规范和标准。

3分类与编码方案

3.1分类方案

我国目前的分类体系和分类方法基本都采用线分类法,即将概念主次地分为若干层级,组织为一个树状结构。随着信息容量的增大以及复杂度的提高,其已经不能满足信息要求。表现出若干问题,如分类结构的弹性差,一经确定不易修改;不能满足多角度检索的要求;对具有多个性质的事物进行分类时比较困难[3]。

在此,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采用面分法对建筑对象进行分类,即将建筑业相关概念与术语根据其本身固有的各种属性,分成彼此间互不依赖、互不相干的若干个面(面即观察事物的某个角度,反映事物某个方面的属性特征),分类对象在某一个面上被组织成一组类目。经过对分类对象的发掘、归纳之后,需要按照信息的类别,利用分类表来组织建筑信息分类的结果。将结果以一张总表,若干张子表的形式表现[4]。分类表与每个分类项的编码采用可扩展字符编码。

表1是基于《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征求意见稿)》编制的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表。其中部分分类表在国家标准基础上扩充人防工程内容,表81人防工程产品与表82人防工程特性需要独立编制,表90人防地理信息遵照GB/T 25529—2010地理信息分类与编码规则中有关规定扩展人防工程内容。

3.2编码方案

人防工程信息模型编码方案与《建筑工程设计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征求意见稿)》保持一致,增加人防相关编码内容。编码采用全数字编码方式,编码长度不大于10位。

表2为人防工程产品表实例,编码81-01.10.10表示钢结构防护门,其中81为人防工程产品的分类表编码,01为人防防护设备的大类编码,10为防护门的中类编码,10为钢结构防护门的小类编码。

4结语

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是人防工程信息化的重要途径。通过编制人防工程信息模型分类与编码标准,可以指导和规范人防工程各阶段、各参与方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存储,为推进人防工程BIM应用标准化工作提供支撑。

摘要:通过对人防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的研究,借鉴已有分类和编码标准编制经验和方法,提出人防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及方案,为编制人防工程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人防工程,BIM,信息分类,编码方案

参考文献

[1]宋楠楠.基于Revit的BIM构件标准化关键技术研究[D].西安: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5.

[2]李华良,杨绪坤,沈东升,等.铁路工程信息模型分类和编码标准研究[J].铁路技术创新,2015(3):17-20.

[3]侯永春.建设项目集成化信息分类体系研究[D].南京:东南大学,2003.

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应用探讨 篇11

关键词: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TP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20-0087-03

1 概 述

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化是实现信息表达、交换与集成的基础,并且一直是困扰企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问题。随着数字化设计制造和企业信息化建设的发展,首要的问题就是进行信息的分类编码。信息分类编码已成为产品数据管理(PDM)、资源计划管理(ERP)和现代集成制造系统(CIMS)等系统的重要基础支撑。离开了信息的分类编码,各信息系统就难以实施,信息系统的集成、数据的共享和交换就难以实现。并且,信息分类编码的优劣直接关系到企业信息系统的运行质量和运行寿命。在数字化设计制造环境下,信息表达对象(如产品设计、工艺、制造及管理信息)的表达、存储、获取、传递均以数字化方式,通过CAD、CAPP、PDM、ERP 、MES等应用系统实现,信息编码系统已经成为信息共享与集成的核心要素之一。可以说,企业的设计、制造、生产、管理工作都需要统一编码体系的支持,离开了信息编码,各信息系统就无法有效工作。

2 国内外编码工作情况及我国航空工业编码遇到的 问题

美国新兴管理开创者莫里斯L提出:“只有我们学会了分类和编码,做好简化和标准化工作,才会出现真正的、科学的管理。”由此可见,信息分类编码是信息社会的管理基石。

2.1 美军代码建设情况

北约的NSN(NATO仓库代码)是对军方供应系统中所有装备、组件、部件进行统一命名、描述、分类和赋予NSN,由国际编码局编目,是为了统一北约国家及相关协助国家后勤补给问题,实施的北约编目系统。美国的UID是美国国防部20世纪90年代开始在军用物资中使用的唯一标识技术,对超过一定价值或比较关键的资产进行唯一性编号,通过自动识别技术标注,确保整个周期内标识数据的完整性,并通过计算机处理支持应用系统。近期,F35在研制中形成完备的信息分类和编码体系,并使用RFID标签技术,在武器装备快速研制、全生命周期管理等方面取得了相当显著的效益。基于统一编码和物联网技术实现现代化军事物流管理进行新型战斗机研制,提高空中全纵精确打击能力,从而打赢现代化战争。基于统一表示和RFID技术的应用,促使军队物流管理的信息化,实现“储备式后勤”到“配送式后勤”的转变。

2.2 全球物品唯一编码建设情况

EAN/UCC系统(目前改名为GSI全球第一商务标准化组织)是由EAN(国际物品编码协会)和UCC(美国统一代码委员会)共同开放、管理和维护的有关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位置及服务关系等全球统一的标识系统及相关的商务标准。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编码系统、数据载体(如条码、电子标签)和数据交换协议(如电子数据交换系统--EDI)。在EAN/UCC系统中,编码系统是核心。编码系统保证了在全球范围内,对贸易项目、物流单元、资产和位置,以及特殊应用领域等,提供唯一性的标识。许多国际协会和国外大的军工集团都建立或引用了相关领域较为完整的标准体系框架,制定了一系列具体的标准。

2.3 国内现状和发展趋势

从1985年原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成立,1988年组建国家技术监督局中国标准化与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至今,我国已在人事管理、区域场所和机构、时间和日期、字符集、语言文字和文献管理、交通运输、财政金融和贸易、资源和环境等方面广泛开展了信息分类编码标准的编制工作。我国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化工作,经历了从单一标准发展到体系标准、系列标准,从一个研究领域发展到多个领域,从基础标准向高新技术领域开拓的过程,逐步建立了一个较为完整的信息分类编码标准体系。我国已制定出100多项信息分类编码国家标准,制定出的这些标准主要集中在术语、方法、综合通用、事物特征分类、数据元基本定义等方面,但服务于产品研制、生产、使用维护的产品技术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却很少。我国统一的代码有商品条码(GS1)、全国组织机构代码、RFID标签芯片厂商代码。

我国在石油行业、军队和国防工业也建立了相关的编码体系。如GJB 7000《军用物资和装备分类》、GJB7001《军用物资和装备品种标识代码编制规则》等。从2005-2007年,原“国防科技工业信息技术应用标准化研究中心”组织开展了《国防科技工业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研究》。五大行业的标准化研究所、主机设计所、制造厂以及航空院校等24家单位参与了该项目,子课题研究9项,制定GJB/HB等编码标准41项,很多成果已应用实施。

中航工业集团公司及其下属单位作为国家航空产品研制的核心力量,承担众多大型的科研生产任务,单一的研究所或制造厂难以独立承担,需要各单位间的设计、制造协同,并保证产品交付用户后的质量追踪。因此,信息的分类及编码标准化工作就显得尤为在重要。

中航工业在多年的编码工作实践中遇到了以下问题:①不同型号间重复编码;②设计与制造单位编码不兼容;③同型号制造协调中编码不统一;④主机厂与辅机厂的编码矛盾;⑤产品研制与交付使用的编码矛盾,等等。导致飞机产品在制造厂、航材、部队的问题难以追踪定位,因此迫切需要在集团层面进行编码的统一规划和部署。

3 统一编码的作用

信息分类编码目的是进行统一编码、统一规划、集中建设、共建共享,支撑集团公司和成员单位的信息化建设,达到各单位对同一对象编码的一致,形成信息交流中对物品的“共同语言”,形成工业部门与军方对物品的一致标识,这是型号协同研制生产的需要,也是军地一体化保障模式的需要。

对各军工单位来说,使用集团统一编码标准及其编码数据,能有效减少各单位的编码工作量、提高编码工作效率、节省编码工作成本,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进程,支撑产品全寿命周期管理。在协同研制中,做到各单位对信息标识与表达方法的一致,避免由于代码不统一带来信息交流障碍,支撑企业信息化建设,有效提高企业编码工作的效率和质量,避免企业重复投入,为信息系统集成奠定基础,是装备使用保障信息化的需要,准确及时掌握装备的状态,提高武器装备的调配能力,保证装备的质量可追溯性。

进行集团级的统一编码工作策略,需要具备以下方面的条件才能顺利推进:①统一编码的工作制度和流程;②有力的组织保障、落实各级责任;③打牢技术基础(标准化、信息化);④信息代码管理系统作为工具;⑤有型号或实际应用作为需求拉动;⑥有使用的考评指标;⑦在企业信息化建设中应用;⑧有具体的强制实施要求或应用试点场景。

信息编码是特定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其根本作用是标识,以指名信息主体在一定范围内采用简单、明确、不易产生歧义的代码作为标识代码,以便在管理上建立共同认可的一致标识,作为信息处理和交换的基础。随着信息技术在装备科研生产、使用保障、管理中的广泛应用,信息编码的作用越来越体现在以下方面:实现信息表达、交换、集成的基础;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科学管理水平的重要资源;武器装备全生命周期信息化建设的基石。

企业信息数据的70%来源于产品图纸,被称之为“元数据”。信息数据的正向流程应该是:在设计过程中,系统对产品数据进行编码,通过“信息分类编码管理系统”与CATIA系统的集成,PDM对基于MBD(Model-Based Defination)的CATIA数模上的结构化信息进行提取,建立产品结构树和其它相关信息,然后将产品数据传给CAPP,工艺人员添加工艺数据并调整产品结构,编制工艺路线、构建BOM及AO/FO等工艺文件,再传递给ERP,由ERP实施生产计划及生产资源的全面管理。整个过程全部在信息系统上运行。信息分类编码这一基础工作是制约企业实施信息化的瓶颈。制定一套完善、可确保信息系统长期高效运行且可随企业的发展而扩展的信息分类编码规则难度很大,根据编码规则建立包含企业所有“物料”代码的编码数据库更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同时也拖延了企业信息化实施的进度。

信息分类与编码不是信息化的产物,但突出地为信息化所使用。军工企业信息编码的迫切需求同样来源于信息化建设,是信息化建设中重要的基础性工作。现代企业信息化要对客户关系、订单、产品设计、工艺设计、生产制造、产品总装、交付及客户服务进行一系列管理,所涉及的软件系统包括CRM、SCM、CAD/CAM/CAE、CAPP、ERP、PLM、MES、HCM、TEM等,各系统进行数据传输,实现互联、互通、互操作的基础就是信息编码的一致和统一。信息分类和编码标准化为信息交换和资源共享提供统一语言,是搞好信息化建设必须重视的基础性工作。信息编码工作是信息资源规划(IPT)的关键组成部分,是企业IT治理的重要内容。如果急于求成,先做应用系统实施,后规划编码标准化管理,必然会导致信息孤岛,带来返工、系统集成困难、反复对照数据、信息系统重复建设等。信息编码能最大限度避免对信息的命名、描述、分类和代码不一致造成的误解和歧义,减少一物多码、一码多物、同一名称的分类和描述不同,保证信息表述的唯一性、可靠性和可比性。

4 信息分类与编码标准化工作实践及建议

4.1 工作实践

分类是根据信息内容的属性或特征,将信息按一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区分和归类,并建立起一定的分类体系和排列顺序。

类目是侧重于分类的结果形式(含多个属性)。

代码是表示特性事物或概念的一个或一组字符,可以是字母、数字、字符或文字等,在识别与利用信息的过程中,人与人之间,人与机器之间,以及机器与机器之间需要信息交换,共享信息资源,必须对具有相同内容的信息有统一的识别标准,也就是统一的编码。

编码是给事物或概念赋予代码的过程,信息编码是将表示信息的某种符号体系(如文字、图像)转换成便于人或计算机识别或处理的符号体系的过程。

分类是为了对事物有效地进行研究、管理,分类的结果是分类对象有序化。基本原则是:科学性、系统性、可扩展性、兼容性、综合实用性。

分类时要注意做到:①分类的依据要与目的一致;②确定一个依据,坚决执行下去,切忌中途变换分类;③分类的颗粒度要适宜,维度要一致;④分类的共性问题做同样的处理原则;⑤特殊情况或需要提示信息的说明;⑥空出代码要说明;⑦为了减少由于分类体系与信息管理需求的不协调所造成的矛盾,在建立分类体系时,应充分考虑各个相关单位对信息分类的共性需求。分类的方法有线分类法和面分类法。

信息的编码与分类是两项相对独立的工作,代码并不总是与分类相关,如果把信息分类和信息编码混为一谈,将会对信息化的相关工作造成误导,给企业信息化造成混乱。分类的作用是对信息易于管理、统计、分组,但不是要将统计与管理需求反映在代码里。现代主流编码理论是将分类作为一个信息属性来看待,要简化分类,将分类信息在数据库中体现,而不是在代码中体现。

在进行编码时,要考虑:①唯一性;②稳定性;③可扩展性;④简洁性。重点是考虑唯一性,如何确保编码的唯一是关键。

在进行信息编码时,要区分有含义码和无含义码,注意二者的平衡。不要依赖代码进行信息检索、统计,对于复杂的检索、统计功能应通过对存有特征信息的数据库操作来实现,也不要在代码中加入过多的管理信息。代码的作用仅是对编码对象进行标识,为兼顾人们对编码对象的了解,可加入特征描述码段,但这些描述码对信息主体必须是稳定的。

在不同的场合所使用的代码体系不同时,为了不同场合进行数据传递,需要进行代码转换,由于不同分类系统的类目不可能完全一一对应,所以代码不可能实现一对一的转换。无含义代码所对应的信息主体没有层次之分,因为对同一个信息主题集合,不同的无含义代码体系件可以进行一对一的代码转换。这在实际工作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4.2 建 议

目前各科研院所和制造企业都计划或已在开展编码标准化的工作,大多是伴随着ERP、PDM或MES系统的建设进行的,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也积累了丰富经验。总结在企业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编码工作的经验,提出信息分类和编码的以下建议:

①要站在信息化建设全局的角度,定制总体规划。基于信息化建设的全局优化角度来开展编码工作。坚持“统筹规划、统一标准”的方针,通过标准化的协调和优化功能,保证信息化建设和基础数据建设少走弯路,提高效率。

②编码工作要在信息化工作先期或同期建设,做信息化必须重视基础性工作,如果急于求成,“先应用,后基础”,必然会导致信息系统的“信息孤岛”。至少要做到“四同”,即同计划、同设计、同建设、同验收。

③对物品的编码是最核心的工作,重点是贯彻物品的集团统一代码。物品种类多、描述属性复杂、数据量庞大、涉及的部门多,与型号产品的设计生产交付直接相关,贯彻集团统一代码是企业编码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集团现有编码成果直接为企业应用,能有效提高企业编码工作效率。

④多个部门要密切配合,推进编码工作。标准化、信息化和业务部门要密切配合,各负其责,共同推进编码工作。

⑤要充分重视数据规范化整理工作,并组织实施。由于以往没有有效的代码管理工具、数据规范性不够或执行不彻底造成企业基础数据问题很多。只编标准和管好新代码是不够的,不对已有基础数据进行规范化和排查,反而会加剧一物多码的情况。

⑥建立长效工作机制,将编码标准化和编码管理平台建设纳入信息化工作规划,形成代码申请和应用的常态化工作机制,指定专门机构和人来负责编码工作。

5 结 语

信息分类和编码是企业之间设计协同和制造协同的基础,是企业内部规划信息化资源开发与实施、统一IT架构的必要前提和基础。企业对信息编码的进行统一部署和协调,是整合和规范企业各类基础数据资源、为企业信息化奠定标准和规范化数据的基础。同时,对军工企业来说,信息分类和编码的重要意义还在于,以解决信息集成和共享为目标,在军工企业型号产品研制中,对产品质量进行跟踪和追溯。

参考文献:

[1] 王丙义.信息分类与编码[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03.

[2] 耿坤瑛,姚作勋.信息分类编码在企业信息化中的作用[J].CAD/CAM与 制造业信息化,2003,(12).

[3] 蒋建军,王俊彪,姜澄宇,等.制造企业信息分类.编码体系[M].西安:西北 工业大学出版社,2010.

[4] 吴超,宫磊.浅谈军工企业信息编码管理平台的开发与实施[J].信息技 术与标准化,2011,(1).

[5] 蒋建军,王俊彪.航空企业信息统一编码结构模型[J].航空制造技术,

分类信息 篇12

变电站的综自改造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投运和改造的初期, 所有的设计都是针对单个变电站而言的, 并没有考虑在变电站进行集中监控后的信息规范问题, 造成集中监控后, 即使同样设备、同样信息的描述用语也不一样。通过对不同变电站、不同厂家设备遥信信号分析和对比, 造成监控信息不规范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设备制造厂家的不同造成信息不规范。

1.2 安装调试人员的习惯不同造成信息不规范。

1.3 早期信息需求不同造成信息不规范。

1.4 部分变电站使用设备陈旧, 无法实现“五遥”信息采集。

2 电网监控信息分类标准

根据国家电网公司《无人值班变电站监控系统信息规范 (试行) 》和重庆市电力公司《重庆电网调度自动化系统信息规范 (试行) 》要求, 结合万州电网运行的实际情况, 明确了信号分级分类的原则。

调度自动化系统所采集的实时信息根据对电网直接影响的轻重缓急程度细分为五类:

一类 (事故信息) :主要反映由于电网或设备故障等引起断路器跳闸、保护装置动作出口跳合闸的信号等, 是需实时监控、立即处理的重要信息。

二类 (异常信息) :主要反映设备运行异常情况、威胁电网安全与设备运行和影响设备遥控操作的信号, 是需实时监控、及时处理的重要信息。

三类 (变位信息) :主要反映电网断路器 (分、合闸) 改变的信息。该类信息直接反映电网运行方式的改变, 是需要实时监控的重要信息。

四类 (越限信息) :主要反映电网重要遥测量超出报警上下限区间的信息。重要遥测量主要有断面潮流、电压、电流、负荷、主变油温等。是需实时监控、及时处理的重要信息。

五类 (告知信息) :主要反映电网设备运行情况、状态监测的一般信息。主要包括隔离开关、接地刀闸位置状态、主变运行档位及设备正常操作时的伴生信号, 保护投/退, 故障录波器、收发信机等设备的启动、复归信号, 测控装置就地/远方等。该类信息需定期巡视。

3 信息规范的执行及效果

在管理上, 及时编制信息规范标准, 使在变电站设计、设备招标、安装调试、设备验收各个环节都执行统一的信息规范。监控人员通过查阅信息规范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每一条信息的具体含义, 进行信息分析和处理时也更加得心应手。

3.1 变电站的设计环节是信息规范的源头。

在设计时, 设计人员应执行统一的标准, 使用统一的新国标绘制图纸, 在标注和遥信信息标注方面使用统一的信息规范进行描述、分级。这样就能为变电站设备的安装调试和技改环节为监控信息按照统一规范进行分级分类设置提供依据。同时不同厂家的继电保护装置, 遵从统一的IEC61850协议, 在综自系统中就可以对同样的信息按照统一的信息规范标准进行设置而不会影响到装置的正常运行。从安装的源头保证了各类信号及分类的准确性。

3.2 在变电站设备验收过程中要加强对监

控信息规范化的验收和主站端和厂站端的信息联调工作。先前的单一变电站和单一设备验收, 对于设备监控信息的规范工作并不做强调, 主管部门和运行管理部门进行设备验收的时候更多的是关注设备本身的状态和上传信息的正确与否。实行变电站无人值班后, 要加强对于信息规范化的验收工作, 对于不够规范的信息分类及时提出意见, 及时改正。对于不必要上传的信息, 通过审查后尽量不要上传, 以减少冗余的信息量, 使监控信息更加简洁明了。实行调控一体化后, 还要加强主站端和厂站端的信息联调工作, 确保信息点对点正确。万州供电局在无人值班改革之初就坚持安排监控人员参与现场设备验收和监控信息验收工作, 实践证明这样监控人员既熟悉了现场设备, 又对监控信息规范化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4 信息优化和展示的执行及效果

4.1 利用调度自动化主站改造的机会对监控信息进行分类分级工作。

调度自动化主站系统, 在2011年由IES500升级至IES600, 新的调度主站具备了信号分类分级显示功能, 在主站改造期间, 对监控所辖的受控变电站的自动化信息进行了信息描述规范和信号的分类分级工作, 对不同类别的信息用不同的颜色进行区分。一类信息用红色显示;二类信息用紫色显示;三类信息用绿色显示;四类信息用灰色显示、五类信息用中蓝显示。在IES600试运行期间, 对监控工作起到了很好的帮助作用。同时将主变冷却器故障、冷却器控制电源消失等重要信息优先等级设为最高, 重要信息显示和声音告警须与其它类信息进行明显区分, 同时务必强化日常监视, 以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建立调试信息窗, 避免调试信息刷屏, 完善智能语音报警、信息确认后变色归类的运用, 提高监控质量和效率。

4.2 告知信息优化和展示效果。

监控系统的监控界面应按照监控员和运维员的不同工作职责, 进行具体的责任分区和信息分流监视。为避免海量信息干扰电网监控业务, 监控系统监控员界面的实时事项窗应只显示事故、异常、越限、变位等四类信息, 告知信息不在实时事项窗中显示。但监控系统监控员界面应具有告知信息的查阅功能, 以方便监控员在需要时随时调阅。为便于监控员时刻掌控变电设备的运行工况, 要求有条件的监控系统利用相关技术手段对类似于“×××断路器油泵启动”等特殊告知信息设置累计动作计数器, 当该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 累计计数值达到设置的次数后, 将该信息的信息类型由告知信息转变为异常信息。若该信息在规定的时间内, 累计计数值未达到设置次数的, 该信息类型应保持不变。告知信息中的光字牌有“××断路器机构允许远控”、“××断路器弹簧已储能”等, 在设备正常运行时此类光字牌常亮, 影响监控判断和增加巡视时间, 可根据需要要求将此类光字牌做取反处理, 老旧站的该类信息可在主站取反。

4.3 异常信息优化和展示效果。

变电设备在正常运行和操作过程中, 会伴随发出一些相应的信息, 如“弹簧未储能、控制回路断线、机械合闸闭锁、装置通信中断”等可短时复归的信号。为避免该类信息干扰监控人员对设备的正常运行监视, 可在监控系统监控界面中对该类信息设置延时屏蔽。当延时计数值达到设置的时间后, 若该信息还未复归, 应将该信息在异常信息显示窗中进行显示。若该信息在达到延时计数值之前已复归, 则该信息不在异常信息窗中显示。如设备发生缺陷或地区负荷波动, 导致信号误发或频发, 信号得到现场确认或已安排处理后应人工短时屏蔽;由于设备运行条件不具备, 造成长期上送异常信号, 由厂站端屏蔽或做相应处理。

4.4 越限信息优化和展示效果。

采用定值单管理模式进行管理和设置, 对母线电压越限信息量大的情况采取延时措施, 延时到达后信号未复归按分类要求进行越限信息告警。

4.5 事故信息优化和展示效果。

在电网发生事故时, 各类继电保护装置将发出大量相关动作信息, 监控系统收到的事故信息量大, 监控员不能立即确认引起事故的直接动作信息。监控系统可逐步开展智能判断, 对实时事故信息进行智能综合描述, 减少实时事项窗的事故信息量。

结语

监控信息的规范工作对于监控人员日常的监控、分析、判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各类信息规范的基础上进行分类分级工作, 更加有利于对设备运行状态的监控和评估。监控信息的规范工作和分类分级要在变电站设计、安装调试、设备验收全过程进行把关, 每个环节都遵从统一的标准。做好监控信息的分类和合理的展示工作是减轻监控人员劳动强度和保障电网和设备正常运行的重要技术关键。

摘要:随着“大运行”体系的建立, 随着电网自动化技术的不断发展, 变电站“五遥”功能 (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 得以充分体现。在调控一体化值班管理模式下, 对监控信息不规范的原因进行分析, 通过制定监控信息规范, 优化信息分类和展现方式, 为电网调控业务提供坚强的技术支撑。

关键词:调度监控信息,分类,展现,技术支撑

参考文献

[1]王素芳.公交车辆调度监控系统的研究与应用2005-01-01

上一篇:RBF网络优化下一篇:路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