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个空间(共6篇)
作为一个空间 篇1
1 关于图书馆价值与图书馆核心价值
1.1 图书馆价值的定义
价值是哲学领域的基本命题。价值有主体和客体之说, 在提及价值时必然会存在“是谁的价值, 对谁而言”的问题。当人作为价值主体存在时, 其满足的是自身的需要, 也即人的自我价值;当人作为他人、群体、社会需要的对象时则成为价值客体, 实现的是人的社会价值。根本上来说, 在尊重客体客观发展规律的基础上, 主体的社会存在和客观需要决定了客体的价值, 客体的价值因主体需要的不同而呈现多元特质。[1]
目前学界对“图书馆价值”一词的提法主要侧重于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也即将图书馆这一社会存在置于价值客体的位置, 所考查的是图书馆为满足个人、群体、社会的生存发展和客观需要而具有的社会意义, 具体内容可参见图1。[2]
个人、群体和社会 (主体) ←评价→图书馆 (客体)
价值关系
图1图书馆社会价值关系图[2]
1.2 图书馆价值的研究
回顾历史, 图书馆的价值在实践中, 逐渐被认识, 并升华。
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 美国图书馆协会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简称ALA) 主席Willam Summers在他的就职演说中呼吁重估图书馆永恒的价值。1986年, 美国大学与研究图书馆协会 (Association of College and Research Li braries, 简称ACRL) 主席Griffin在一次会议中将“信息平等获取, 馆藏平衡”等作为学院图书馆的价值标准。在1997/1998的ACRL会议上, 当值主席Lee Hisle以“面对新千年:电子时代的图书馆价值”为主题的演讲中, 确认服务价值、促进教育、公平使用等作为图书馆的价值。1998年, ALA主席Barbars Ford把图书馆价值概括为:维护知识自由、保护用户隐私、尊重知识产权等[3]。
上世纪80年代末, 我国开始探索对图书馆价值的研究, 比较早的文章有陈耀盛于1989年在《四川图书馆学报》第6期上发表的《图书馆价值初探》和张嘉黔于1989年在《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第1期上发表《对〈图书馆价值论〉一文的思考》。直到今天, 对图书馆价值的研究已有20多年的历史, 国内各期刊发表文章70多篇。
对图书馆价值的认识, 国内学者的主要观点有:文献信息的价值、读者价值、社会价值、资金提供者价值、馆员价值等方面。
图书馆价值更多地体现在知识的积累、传递、再生之中[4]。图书馆的功能就是把文献信息资料收集整理并通过对外开放, 把知识传递给社会, 体现社会价值。因此, 保证图书文献信息的有价性, 是图书馆工作很重要的一个方面。针对不同的读者, 提供其所需要的信息, 做好图书馆的定位, 可以最大程度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
图书馆普遍服务是指“任何人在任何地方能够以合理的方式和公平的标准获得图书馆的服务”[5]。读者是图书馆服务的对象, 读者价值可以反应图书馆价值, 同时, 读者可以通过信息反馈, 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图书馆的价值并不能直接表现为经济效益, 其价值主要是通过文化的收集、存储与传承, 提高全社会公众的文化素养, 并由此带来的社会效益及引发的经济效益来体现。图书馆服务是全人类的, 其宗旨是让每个人都拥有平等接受知识的权利, 更加体现了图书馆的社会性。更重要的, 图书馆是社会所需要的, 在社会发展及人类文明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因此, 作为公益型社会主义图书馆, 必须倡导以社会效益为核心的价值观。[6,7,8]
公众向图书馆提供支持是对图书馆价值的认可, 也是一种最直接的表达方式。公众在享受图书馆服务获取知识的同时, 有责任向图书馆提供精神或物质层面上的支持, 鼓励图书馆做得更好。与此同时, 公众可以得到更好、更便捷的服务, 获取最新、优质的文化信息。
图书馆价值的另外一个重要表现就是图书馆员价值。我们不仅需要将普遍服务明确确立为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基本目标, 而且要采取切实的变革措施推进图书馆服务的普遍实现[5]。图书馆员工作的好坏, 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价值的大小, 肩负着文化存储与传承的伟大使命。
1.3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
2000年前后, 国内图书情报界开始将研究重点转向图书馆价值方面的内容, 其中对图书馆价值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图书馆核心价值”的内容及体系的讨论上, 并认为保存人类记忆与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教育与学习等是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主要内容。[9,10,11]
图书馆核心价值是图书馆价值的一部分, 而且是图书馆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图书馆核心价值表现在其社会性与公益性。图书馆核心价值就是图书馆应该毫无保留地动用技术、人力与资源去保障读者权利的实现。图书馆核心价值总体应表现在保障读者自由利用知识的公益性上。免费、优质、高效服务是图书馆的永恒主题, 同时也是图书馆的核心价值[12]。
目前, 我国图书馆界把图书馆核心价值定位在保障公民生存权、受教育权、思想自由权、休息权等宪法权利派生而来的知识和信息的获得权、接受权、利用权的实现上。图书馆价值更多地体现于知识的积累、传递、再生之中, 因此, 图书馆价值又体现在提高人类文明素质和文化素质上[13]。
图书馆的核心价值是知识转移。知识转移可以回答图书馆因何而在、为何而在、如何存在的问题。它因知识的积聚而生、它为传承文明而在、以知识服务图存。图书馆知识的有效转移, 最终提升图书馆的创新能力、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图书馆存在的核心价值就是促进知识转移[14]。
2 图书馆核心价值的体现
2.1 加强馆内建设
图书馆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汇集地与窗口, 蕴藏着深厚的文化。图书馆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 是图书馆社会价值的重要考核标准, 也就是说社会可以检验图书馆的价值。
阮冈纳赞指出“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这个有机体在社会的发展中自身也不断地发展壮大。现代信息资源海量增加, 对人类社会活动各个领域都产生着重大的影响。“社会的进步和图书馆的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 高校图书馆是为大学生提供各个方面的知识的地方大学生们都能从图书馆得到帮助并最终走向社会是图书馆生存价值的最高体现”[15]。因此, 必须加强图书馆内部建设, 提高馆员素质、及时图书更新、系统图书管理、建立并完善便捷借阅模式和意见反馈渠道, 提高服务质量, 在发展中促进自身的发展, 在服务中实现其自身的价值。
2.2 图书馆队伍建设
图书馆员肩负着文化存储与传承的伟大使命, 其工作的好与坏, 直接关系到图书馆价值的大小。提高图书馆员的个人素质, 对打造图书馆优质文献信息服务的形象尤为重要。目前, 国内对图书馆员的评价一般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核:从图书馆的规模和岗位设置情况来评价其工作人员的数量是否符合定编, 以及图书管理员的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和基本素质情况, 包括工作人员的文化 (学历) 结构、职称结构和专业 (学科) 结构。在现代技术条件下, 还应特别重视对图书馆人员在网络环境下开展深层次文献信息服务所必须具备的计算机和网络应用能力、外语水平以及信息素质、信息道德素质的评价。图书馆队伍建设的评价内容还包括有关对人员定编、聘任制度和在职培训情况的考查。[16]
2.3 信息资源分配
图书馆信息资源是人类文化发展的结果, 但需要进一步开发, 图书馆人有义务和责任加强信息资源开发建设, 加强对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充分发挥信息资源本身固有的价值和使用价值。各图书馆可以根据服务对象不同, 有针对性的对馆内藏书进行优化调整, 及时做好信息反馈及图书的更新, 以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需求, 发挥图书馆社会价值。在这里, 要求图书馆员发挥主观能动性, 促进信息资源价值的实现和转化。
2.4 读者服务
读者服务指的是给读者最直接的服务, 包括基本服务、信息咨询服务、信息素质教育、读者评价四项指标。读者能够看到服务的质量,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外在表现形式, 做好服务的广度和深度, 对提高图书馆形象至关重要。[16]
基本服务:开馆时间, 指读者可获得图书馆服务的时间;书刊开架率, 指开架服务的书刊文献占全部馆藏文献的比例;年均外借/下载量, 指年读者借书量 (册) 或年读者下载电子文献量;网上服务, 指图书馆通过网络提供的服务项目和内容, 涉及网上预约、催还和续借服务, 网上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服务, 网上电子公告、电子论坛和意见箱服务, 网上信息资源导引服务, 最新信息定题通告服务, 网上协同信息咨询服务等网络服务;文献复制服务:指图书馆为读者复制文献的数量 (页或次/年) 。
信息咨询服务, 该指标评价图书馆情报工作职能的发挥情况, 有关内容包括:信息咨询, 咨询服务项目, 年定题或专题服务量 (个) ;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 年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量 (次或页) , 需求满足情况;信息编译报道, 年编译篇数或次数。
信息素质教育, 指图书馆教育功能的发挥情况和效果, 内容包括:读者教育, 年受教育读者数 (人次) ;文检课教育, 年开课次数, 听课人数, 通过考试人数;校园文化建设, 年办讲座数, 办宣传栏数;学生参与管理, 年使用学生工数。
读者评价:读者评价活动已经成为一种图书馆评价的基本模式, 具有综合性图书馆评价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价值, 而不仅仅是综合性图书馆评价的补充形式, 特别是在对图书馆服务质量的评价方面, 更具客观性和具体性。读者评价活动的经常开展, 有助于将图书馆评价推向更加深入、广泛的层次。
2.5 提高成本利用率
19世纪法国经济学家朱乐斯?帕帕特的著作中首次提出成本—效益分析方法的概念被定义为“社会的改良”。20世纪60年代以后, 这种方法广泛流行于各工业部门。为证明图书馆在社会中的价值, 近几年, 欧美国家开始使用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对图书馆价值进行成本评估。
通过比较图书馆的效益和成本, 评估图书馆的直接效益、间接效益、消费者剩余和条件价值, 用经济效益的形式展现图书馆效益。其中, 图书馆成本包括两个方面:图书馆运营费用与图书资本费用。为了提高资金的利用效益, 一方面, 要加强图书馆运行管理, 提高工作效率;另一方面, 要收藏有效图书, 提高图书的利用率。在《Measuring Your Library's Value》中作者提到, 一般图书馆很少编制资产负债表、很少注意折旧费用等问题, 但可以通过保险评估的方法来确定图书馆的成本资产。同时要给图书馆的资产列清单, 清单应包括建筑与房产、家具、设备、交通工具和藏书等。[17]
2.6 发展中求创新
随着时代的发展, 广大读者对信息及个性化需求越来越大, 对图书馆的要求就越来越高。图书馆必须对传统模式进行创新, 体现最大的社会价值。2008年10月, 《图书馆服务宣言》正式发布, “图书馆提供优质、高效、专业的服务。图书馆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 提高数字资源提能力和使用效率, 以服务创新应对信息时代的挑战”。
图书馆的服务创新可以体现在:第一, 应用Web2.0使图书馆能够较好地加强对信息资源的优化配置, 对信息资源进行整合, 开展网上免费信息站点导航服务。第二, 针对读者需要建设起开放型服务、个性化服务和多样型服务等服务模式。[18]
3 结语
图书馆的功能是收集、整理、珍藏和传递文化, 是社会文明进步的产物, 也是推动社会文明发展, 在公共空间拥有重要的社会价值。完善图书馆管理和图书馆服务工作, 从加强馆内建设、图书馆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分配、读者服务、提高成本利用率和发展中求创新等方面, 把图书馆社会价值最大化。每个公民在接受图书馆服务的同时, 有责任加入到图书馆建设中来。相信图书馆会越来越能够满足社会需求, 成为社会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S
摘要:图书馆社会价值, 即图书馆的核心价值, 是图书馆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内容包含保存人类记忆与文化传承、社会服务、知识自由与平等获取、教育与学习等。为完善图书馆管理和提高图书馆服务质量, 本文从加强馆内建设、图书馆队伍建设、信息资源分配、读者服务、提高成本利用率和发展中求创新等方面, 阐述了如何把图书馆社会价值最大化。
关键词:图书馆,价值,社会性,服务
作为一个空间 篇2
当年,在井冈山上,伟大的毛主席以“星星之火,可以燃烧”使红军队伍渐渐强大。想起那巍峨的山峰上,仰望着头上朵朵白云,一幕幕久的景象渐渐的映入我的眼帘……
在我二年级的时候,我学习了一篇课文,仍记忆犹新。那是一堂语文课,老师让我朗读《歌唱二小放牛郎》这篇课文。“牛儿还在山坡吃草,放牛的孩子却不知哪儿去了。不是贪玩忘记了,而是英雄王二小。”这首从小就听过的童谣是歌颂王二小的。我小时侯就听奶奶讲过王二小的故事,童年的我在想:不要日本鬼子的奖赏,却赔上了一条性命,这王二小究竟是为什么呢?……“为什么?”这个问题围绕在我的脑海里,我不禁陷入了沉思。
记得暑假,我和爸爸在南京参观大屠杀纪念馆,当我看到那一堆堆白骨时,当时的我已是泪眼模糊,我痛恨,我愤怒!!
1945年的抗日战争胜利是经历了多少险阻?能让日本无条件投降是多么艰难?
蜗居时代:卫浴小空间大作为 篇3
色彩对比交响曲
色彩本身具有的情感作用对空间影响至关重要,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可以创造宜人的色彩环境,让我们的居室焕然一新,调整人们的心理和情绪,可以激发人们的斗志,也可以安抚人们焦躁的心绪……对于小户型的卫浴间,我们也可以运用色彩对比,比如深浅色反差,冷暖色交替让它更富有层次感,扩大空间的视觉感,让我们的卫浴小空间更加和谐统一。
墙壁空间大作战
现代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源于人类聪明的头脑,面对难题,人们总会运用聪明的头脑予以解决。在又潮又热的南方,人们会建造吊脚楼应付恶劣的天气和蛇虫鼠蚁,面对废弃旧工厂的仓库,人们会用涂鸦将其艺术化,同时设计成LOFT的空间,享受这种轻松自主……而面对狭小的空间,人们更会最大程度地开发利用墙壁空间,一番作战后,空间不再狭小,反而更加整洁干净。
魔术手法巧收纳
央视春晚的影响力再次带动了国内的魔术热潮,魔术用品大卖,魔术培训班也一改往日冷冷清清,变得门庭若市,更有不少家长将小朋友送去培训班,希望能让他们锻炼大脑和手指的灵活性。魔术热来自他本身的神奇,比如他能瞬间改变眼前的某种事物形态,引起人们的浮想联翩,猜测其中的奥秘。而对于小户型的卫浴空间,如何让它使用起来更加舒适,我们在这里也可以借用一些魔术,把那些造成视觉拥堵的用品通通变走,让它们收纳至浴室柜或壁橱背后,还浴室一隅清爽利落。
小物品大空间
论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篇4
公共空间(Public Space),最早概念是由德国思想家汉娜·阿伦特提出的,她认为,公共空间实际上对应着是一种独特的人类活动,即作为共同体而不是私人领域的成员,对公共事务进行公开的对话和讨论。其后,德国思想家和哲学家尤尔根·哈贝马斯对公共空间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对于公共空间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哈贝马斯将公共空间定义为:由自由的个人组成向所有公民开放,并通过交往活动形成公众意见的社会生活领域,同时,他认为,公共空间介于私人空间与公共权力空间之间,并作为公民交往的客观基础和物质载体,为个人结社、理性讨论、争辩与沟通提供场所。2005 年,美国社会学家欧登伯格(Ray Oldenburg)撰写《绝好的地方(The Great Good Place)》一书提出“第三空间”概念,并将图书馆列为公共空间,他称:家庭居住空间为第一空间,职场为第二空间,而城市的酒吧、咖啡店、博物馆、图书馆、公园等公共空间为第三空间,欧登伯格认为,在公共空间里没有职场等级意识,也没有家庭的角色束缚,人们可以自由地释放自我,具有自由、宽松、便利特征,聚集资源和人气的功能,公共空间设计得越合理,城市多样性越丰富,城市活力也越突出。欧登伯格的关于图书馆列为公共空间的理念的实现,将为图书馆的社会价值赋与新的含义。
二、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
1.促进公民社会民主与公正
公共空间是现代政治与社会生活系统中介于国家分权制衡之外的非制度化民主制约机制,是通过自由对话和辩论、公共交往、公开表达意见而形成的重要的政府与社会沟通场域,是现代民主政治与法治的基石之一。一个活跃的公共空间可以通过交谈、讨论、辩论等形式促进公众的终身学习,为其提供参与社会民主的机会。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与信息传递速度的加快,政府在某些方面推卸了提供“一个真正公共领域”的民主责任,公共领域及有限的公共话语出现了“断裂”。公共图书馆凭借其公平、低门槛、积极服务、公共资源丰富的特质,为社会中善于思考的人们提供了一个令人向往的互动场所。因此,图书馆应认识到维持其公共空间属性的重要性,为公众提供一个能够满足其社会要求并解决其生活中关键问题的场所。公众从图书馆获取的信息是形成公共领域必不可少的公众舆论,它为个人参与政治和社会辩论提供了途径。由于图书馆具有类似于公共大众传播媒体的特质,因此保障使用图书馆的自由对于自由、民主的社会而言具有重要意义。图书馆应该致力于解决关键的社会问题,并通过提供满足社会地位低下群体需求的相关服务直接为社会做出贡献;同时,图书馆还可以通过向有文化的市民和有思想的公众提供解决关键性问题所需要的信息间接地做出贡献。可见,图书馆在民主社会的公众领域话语和公众领域决策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图书馆必须保证公众可以自由平等地进入这个领域。此外,图书馆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受教育权体现了其民主的本质,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通过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受教育权来维护社会的公平。图书馆为公众提供了更多的获取政府和社会信息的渠道,以此保障公民的知识自由与思想自由,同时为公众提供平等地接受教育的机会。可以说,国家通过设立各级公共图书馆来保障公民接受社会教育的权利,是民主政治保障个人权利的一种具体表现。
2.促进公民社会和谐与包容
公共空间以守护现实世界的私人价值、审视和批判公共权力的合法性为价值取向,以文化教化、观念传播和理性辩论等形式整合社会,并由此建立一个和谐与包容的社会,而不是单纯依靠公权强制力来达到目的。图书馆作为重要的公共资源配置机构,对形成包容的、非歧视的、积极向上的社会氛围与价值观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作用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促进公民之间社会交往;跨越技术壁垒;保障文化与文明多样性。
三、图书馆发挥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主要途径
在图书馆的发展历史中,图书馆的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一直处于被忽视的状态。传统社会中我们注重的是其藏书功能,不管是官方的还是私人的藏书楼,都只是把其作为文化知识的储藏地。在现代信息管理理念的支配下,图书馆学人一直致力于图书馆信息的自由开放,主张图书馆向每一个社会公民免费自由开放,而不受其职业、阶层、地位等限定,受特定历史因素的影响,这一努力成为图书馆界多年一直致力坚持的行动。从藏书到信息的自由开放,图书馆作为社会公共机构如何促进人们知识信息的交流与互动,发挥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不应受到图书馆的忽视,而应给予积极重视。我们看到,在图书馆的日常管理运作中,最基本也最主要的乃是其借书、还书等业务,而缺少一个读者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或者即使有,也只是形同虚设,很难实现其真正的目的与意义。
1.图书馆讲座
图书馆讲座是图书馆发挥公共空间职能的重要形式之一,也是目前为止开展的最为活跃的业务工作之一。可以说,从现代图书馆发展之初起,图书馆讲座就开始了,并在图书馆发展历史中为文化信息的传播与交流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日渐成为图书馆开展的重要业务工作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图书馆也日益认识到开展图书馆讲座业务的重要性。2005 年4 月,首届全国图书馆讲座工作研讨会在上海图书馆举行,在这次会议上,经国家图书馆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公共图书馆协商,共同签定了讲座资源共建共享协议书。2005年12 月,由国家文化部召开的全国公共图书馆讲座工作会议在广东佛山召开。图书馆讲座作为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核心之一,受到国家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而如何更加有效发挥图书馆讲座职能,探寻革新图书馆讲座模式也为更多图书馆人士所关注。对于讲座活动蕴涵的公共空间职能来说是作为一个开放性的场所,图书馆讲座提供了类似广场的功能,为公共言说提供了一个完全开放的平台,公众借助于讲座,交流信息、发表见解,互相探讨辩驳,相对公权力机关,讲座是一个探讨话题、沟通信息的民间场域,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并保障了信息的开放、流通,为公众提供了自由言说、发表见解的场所。在这个场所中,它的公共性、开放性保证了民间社区文化体系中公共文化空间的存在。
2.读者俱乐部
读者俱乐部是公共图书馆发挥其公共性的另一重要形式,可以由读者自发组成,也可以由图书馆发起,由热爱读书、热爱学习交流的人士开展各种类似于读书会、书评、座谈会、内部讲座、沙龙等形式的活动,搭建读书人之间交流互动的平台,成为聚集在一起读书、娱乐和进行文化交流的空间。毋庸置疑,其公共性与互动性是其成为图书馆公共空间的原因所在。其实,早在现代意义上的图书馆成立之前,图书馆之雏形学会藏书楼就开展过这样的活动。当时,一些志同道合的学人依托于学会藏书楼定期或不定期地聚在一起,交流读书心得,畅言学习上的一些感受。这些类似于俱乐部的活动,使得图书馆在最早开放的时期,就不单单是一个静态的借书、还书的业务模式,而是试图参与社会文化信息的交流建构,搭建文化信息公共互动平台,推动社会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3.图书馆网络论坛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网络信息交流也越来越成为人们主要的交流平台。借助于信息技术,一些公共图书馆也开辟了网络论坛,不但密切了图书馆与读者的联系,也使得读者间信息的交流更为方便。
图书馆发挥公共空间这一社会价值,还有其他很多形式。通过浏览这三种主要形式,不难发现,即使是讲座这一开展得比较好的活动,相对于其他图书馆业务而言,依然处于附庸地位。即使它已经得到了图书馆学人的普遍认识,但在实际的工作中,限于一定的条件,讲座活动在大多数公共图书馆中依然不能有效地开展。从这点我们可以看出,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载体,这一社会价值还没有完全凸显出来,也没有在整个社会文化生活中发挥它应有的职能。面对图书馆发展的困境,图书馆人应当意识到,图书馆各项业务间的作用是连带呼应的,其职能作用的发挥也是互通的。我们应该注意到,一些城市公共图书馆通过创立讲座品牌,吸引了大批听众涌向图书馆,这无疑扩大了图书馆的影响,确立了公共图书馆在群众中文化中心的地位,对图书馆开展其他核心业务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图书馆应该转变过去传统的服务模式,从被动地为读者服务,变为主动地为读者服务,依托图书馆先天的文化地位,积极地为读者搭建信息交流平台,为图书馆发挥公共空间这一社会价值做出应有的贡献。同时,进一步挖掘图书馆的潜能,充分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价值,提高图书馆的社会地位,扩大图书馆对社会文化建设的影响,真正体现图书馆作为知识文化领地的存在价值。
四、结语
图书馆发挥作为公共空间的角色和作用,是信息化时代的使命,也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必然要求,务求图书馆积极创新各种服务方式,融合到社会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中去,通过主动参与到社会服务中去,服务公民,来体现图书馆的社会价值与存在价值。
摘要:图书馆公共空间作为社会架构的第三空间,具有促进社会民主与公平、促进社会和谐与包容的作用。发挥图书馆作为公共空间的社会价值在于建立基于图书馆物理公共空间的举办图书馆讲座、建立读者的俱乐部和图书馆网络论坛等途径。
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及其文学生产 篇5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益强大,微博从技术上来看功能已日益完善。微博与其相关联的社交网站和社区相链接,允许手机用户用客户端将个人所见所闻所思所想随时随地发送与网络接受者,因此一张无以比拟的社交网络便得以形成,从而将手机的5A优势与网络的大覆盖面、互动性、即时性、多媒体传播优势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传播技术上的伟大革命。
1.裂变与互动。微博作为一种新的信息传播形态,既不同于传统的线性传播,又不同于即时通讯(如MSN,QQ)和手机的点对点传播,也不同于BBS等网络媒体的网状传播,它是一种裂变式传播,微博转发可以将信息转发给更多的用户,使信息传播成几何级数增长。同时信息接受者变被动为主动,可积极地参与到信息的传播过程中。在微博用户中,用户的身份不像传统媒体的“受众”一般被动,相反,每个人都是集信息的生产者、传播者、接受者为一体的,传播的主体客体的区分,不再那么明显。因此,微博大大地增强了信息传播的互动性。
2.低门槛与草根性。微博是基于Web2.0软件开发的具有新型自媒体(we media)性质的开放平台。它使得 web2.0 不再是一个概念化共享软件,而是一个草根性的全民狂欢舞台。尽管它对用户仍有一定要求(比如一台连接网络的电脑或者手机),但其入门条件大大降低。你有一个帐号即可随时随地登陆获取海量信息,也可随时随地发布原创信息。而且,多媒体交融,既可是纯文字的记录,也可是文字杂以影音、图像的有图有真相的综合文本。
3.自媒体与自守律。微博是一种自媒体,它在享受互联网信息的同时也进行着互联网信息的生产。它突破了中心化的信息编辑系统和过滤系统的规约,自我成为信息接受和传播的基本防线。因此,没有传统信息审查管束的微博也就相应需要一定的自律性,公共社会价值尺度应该是微博的道德底线。
由于微博的传播使得传播者和接受者的身份界限不再泾渭分明,用户可通过微博随时随地接受并分享任何信息,因此,这是一种最为接近理想状态的传播平台,事实上构成了一种新型的公共空间。公共空间(public sphere)这一概念最早由德国政治学家汉娜·阿伦特(Hannah Arendt,1906—1975)提出的。在阿伦特的眼中,公共空间做为行动(action)实现的场所和条件,是人们平等对话、参与行动的政治空间。哈贝马斯(Juergen Habermas,1929-)继承了阿伦特等的公共空间理论,将它叫做“公共领域”。意指我们的社会生活中的一个领域,某种接近于公共舆论(public opinion)的东西能够在其中形成。综合阿伦特和哈贝马斯等人对“公共空间”或曰“公共领域”的讨论,我们认为公共空间就是介于私人领域和政治系统之间的一个领域,是独立自主的个体及由其所组成的自治社团进行自主交往和自由辩论的一种非官方的文化批判领域。与之相应,公共空间也具有这么几个特点:(1)在社会生活中能够形成或促进形成公共舆论的领域都可叫作公共领域;(2)公共领域具有开放性、民主性和相对理性;(3)同时具有参与性、政治性。
两相比照,我们认为,微博恰好构成了这样一个公共空间:即它能促进社会生活中形成公共舆论的形成,又是一个介乎于纯粹个人和官方话语系统之间的一个领域,具有可参与性、民主性。
二、 微博文学生产
伴随着现代电子通讯技术的革命性突破及计算机的普遍使用,网络联系的普遍、快捷、方便,使得世界真正地成为一个“村落”。信息时代对世界的影响是呈现出吊诡式的样貌。它在使得人类便利地获得海量信息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信息过剩的困惑。信息过剩对于我们的文学带来的变化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是文学和作者的双重祛魅,一是文学样式本身的革命。所谓的文学和作者的双重祛魅,就是指在信息不发达时代那种为少数人所掌握的创作、发表、出版文学的权力不复存在,作家的地位不再神圣而崇高。在电子时代,人人都有创作、发表、传播的权力。文学样式的革命则是指因为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文学形式上的种种新变化。微博,在某种意义上讲,正是信息过剩时代的产物。因为,面对各种信息的狂轰滥炸,唯有去粗存菁,剔除冗肿,方能应对信息的狂轰滥炸。
从文学发展史看来,文学生产总是与两种因素紧密相联。一是技术进步,一是大众文化。大众文化决定了一定历史时期文学的审美趣味,因此也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文学的基本进路,比如唐代之于诗,宋代之于词,元代之于曲,明清之于小说。而技术进步总是使大众审美文化的实现成为可能。比如从口头吟唱向现代新媒体技术的转变,使得文学的审美趣味也发生了诸多变化。特别是在当今现实语境下,技术的变革更是从根本上改变或正在改变人们的文化审美观念。
一般而言,文学生产总是伴随着媒体的革新而革新的。文学从口口相传的吟唱到以文字记录为核心,其间经历了巨大的变迁。而从文字到以互联网络为桥梁的全媒体,无疑又是一次伟大的革命。伴随着媒体的每次革命,文学本身也发生极其巨大的变化。而新媒体时代微博的技术革命,同样必然地会产生出相应的文学变革。
所谓微博,其显在特征就在其微。所谓微博文学,就是借助这个平台生产出来的具有一定审美特质的相应微小的文学文本。因此,它的形式应是多元的,可以是小说,也可以是诗歌、散文或一切具有审美功能和诗性特征的所有作品。由于“微”,所以微博文学形式就有相应特殊的要求,它必须是浓缩型的,在有限的字数限制下,要能完整而精当地体现诗性色彩和审美趣味。因此,它对微博作者而言,既有低门槛的一面,更有技高一筹的要求。这样,微博文学与一般的微博的社交功能就有了较大的质上的区隔。
就中文微博而言,每个微博其容量是140个汉字。但是,由于一般微博附带有上传影音图片等多媒体功能,所以微博的容展度却又远远不止这140个汉字。因此,它貌似微小,实际含量却依然强大。因此,它广受欢迎。同时,它由原先的线性直播,变而成为呈几何增长式的裂变式传播,因此,微博文学的影响力和号召力是传统媒体远不能及的。一句话,微博带来的微生活,不仅刷新了网民的网上生活,也改写了网络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更为重要的是,微博作为文学生产平台,由于它本身所具有的亲民性,草根性,彻底消弥了文学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曾经掌握重要社会文化资源的“文学贵族”与根本不具备这些条件的“文学草根”们都可以在微博上尽情发声,以多姿多彩的形式,粉墨登场。这样,原先庄严的文学圣殿或被看低,但不容否定的是,文学的民主性从来没有这样完美地释放过。
微博文学大有“一花一世界,一树一菩提”的韵味。一篇仅140个字的微博文学,要写出作者对世界的完整认知,不仅考验作者的文字拿捏和智力的水平,更考验到作者浓缩人生精华的大智大慧。诗歌的文字不多,但蕴含的人生况味不可谓不足。同理,微博文学在“微”的基础上何尝不能展现出浓厚的人类生存状态?
罗兰·巴特在其名著《S/Z》中,将文学文本分为两类:一种是阅读文本,只允许读者消费文本的固定意义;另一种是写作文本,读者在阅读时也不断地成为生产者。电子媒介文化促使文学文本日益从阅读文本走向写作文本。而微博文学,给文学从纯粹的阅读文本向写作文本转变提供了最为便利的条件。在阅读的过程中,受众完全可以随兴而发,适时点评,插播,改写,还可和作者商榷后一起创作,从而共同完成写作。那一个个带有@符号的名字,使得传统意义上的单个作者,变成了一个团队,一个群体。大家在阅读的过程中,参与创作,进而获得全程的读写快感和全新的审美愉悦。
微博不仅改写了文学的生产与传播方式,也改变了文学批评表达与传播方式。
在微博文学的阅读过程中,读者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阅读经验,适时地发表自己的看法、意见,甚至可以直接在原有文本上进行改写,随时地加上自己阅读和审美上的印迹。一般而言,微博系统会提供对话、私信、加好友和转发等功能,方便一点与多点之间的对话与交流。这样,一个微博文学作品的出现,作者和受众之间多点的交流对话,无疑构筑了一个批评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作者居高临下的地位端的消失,有的只是平等的切磋、沟通。而接受者被动地接受作品的历史或已改写。同步批评正在直播的状态或成常态。
三、微博文学的公共性
微博作为公共空间而存在发展着。那么微博文学的公共性问题也就成为微博文学发展必须要予以注意的问题。这里,我们拟从如前所述公共空间的几个基本特征入手,来探讨作为自媒体的微博文学的公共性与自律性问题。
1.宏大与微小
在文学的殿堂中,始终存在着两个文学场域,精英文学和大众文学。就目前而言,微博作为公共空间,它还主要属于大众文学的平台。微博文学低门槛甚至零门槛的入门标准,使得草根大众能够广泛参与到文学生产中来,尽情狂欢,大展风情。首先,作为自媒体,没有了严格的文学审查、编辑等制压,每个微博作者本身就集作者、编辑于一身,集传播者和受众于一身。这种多重身份使得文学的神圣门槛一低再低;其次,在这仅能容纳140字的局促空间中,微博作者可以赤裸裸地表达他们的感情。虽然目前为止还未见涵盖宇宙人生的宏大主题作品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现在的微博文学生产中,“诗言志”、“兴观群怨”等等传统文学表达,仍然可得到或显或隐的体现。只不过,在这个大众文学的场域中,文学保持着几千年的传统,以一种更加简明、便捷而放诞无忌的表达形式表达出来而已。因此,从特定意义说来,微博文学如同庶出的当下 “国风”。
因此,微博文学的出现,对于突破文学权力话语对文学公共空间的控制无疑有着巨大的作用。它为大众参与到文学生产中来提供了平等的机会,从而从根本上削平了精英文学让人仰视的高度,使得文学的民主性得以充分地实现。
但是,我们在沉浸在这种大众文学的众声喧哗中时,却不得不注意这样一种现实:微博文学固然解构了原先所谓主流、崇高、精英的文学形态,但是却少有能让我们振聋发聩的惊世作品呈现。作为后现代症候的微博文学固然将日常生活审美化了,但那种浅唱低吟的、风花雪月的东西怎么看都脱离不了脂粉和低俗气息。而我们的时代,虽然不能缺少风花雪月和浅吟低唱,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些东西在给我们某种身心愉悦时也在消解着时代的精神和气度,使得人们精神气质矮化,久而久之,会使得文学的酒神精神尽失,使得整个社会风气萎靡不振。
这样,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及其文学生产的第一个问题便如此清晰地浮现在我们面前:微博文学,究竟该怎样拿捏好时代主题的宏大和微小?
我们认为,文学不仅要记录时代的精神症候,更应该为这个时代确立精神的方位。在充满表象的世界里,微博文学所要做的应该是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传播和便捷优势,确立自己的当下位置,力戒浮躁,沉潜于生活内核,潜入世道人心的腹部,把握时代的深水潜流,敏锐地反映时代精神的脉搏,触摸生活“此在”的心跳,以个性化的方式感应时代的征候,从而寻找超越表象的路径。
2.喧哗与私语
在一个祛除了文学矫揉造作的华丽盛装的大众文学时代,文学被认为进入了一个貌似繁盛、实则停滞不前的“滞胀期”。在这样一个特殊时期,文学状貌一个突出症候就是一面是众声喧哗,而另一面则是喁喁私语。
这样,微博文学在主题的取舍上就有了明确的指向:或者关注爱情、亲情和友情这类人类永恒情感,或者就选择对当下热点、焦点,介入式地进行文学重构,以输入微博文学生产者的个人看法、意见。人们所津津乐道的微博体长篇《围脖时期的爱情》、《飞往成都的航班》、《你是我的生生世世》等大都具有前一种路向;而在微博这个公共平台上,更多的是感想、箴言、语录、哲理式的小品文。它们所采取的显然是后一种方式。而从受众的喜爱程度来看,后一种形式的作品或许更受欢迎。因为它不仅对当下大众生存现状及社会热点进行及时的关注,沉潜品鉴,咀嚼反刍,原汁原味地呈现出来,并且鲜明地表现了创作者的立场、态度,既能表达社群中代表某种群体情绪、意见,也能较为全面地反映社群的基本共识。因此,从一定的意义上说来,微博文学生产者在一定的范围内是大众情绪的代言人,是微博这个公共空间特定的意见领袖。所以,微博文学生产者不仅在微博上生产文学作品时输入了某种新的审美意识形态,引领着微博这个公共空间的文学审美趣味,更引领着微博这个公共平台上大众公共情绪的走向,因此微博文学虽“微”,但其文学担当却不能因其“微”而有丝毫的减弱,相反,因其裂变式的传播效果,影响的持续广泛,而更应当成为社会公共道德和审美意识形态的担当者和代言人,正面引导社会情绪的消解、畅达,全面维护社会道德和审美意识的正当性。
然而,就目前情况而言,在微博这个公共平台上,微博文学生产者本应承担的社会担当却显得异常单薄。我们看到,充斥在微博这个公共空间里的,大多是一些絮絮叨叨的呓语,哗众取宠式的恶搞,貌似警世格言,其实大多是无病呻吟。这样,在这个本应嬉笑怒骂以笔当枪的公共文学空间中,充斥的却多是个人的皱眉蹙额的喁喁私语。这固然与后现代整体状况不无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微博文学生产者的整体精神萎靡不顿状况紧密相关。
3.独创与同质
无庸置疑,微博的出现,为草根民众跨入文学的殿堂提供了便捷的通道。但是,与之相应的是微博文学生产者的良莠不齐。无可否认,微博作为公共空间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越来越多的传统文学作家关注并开始投身到这个公共平台中来,进行文学的整体切换,完全有理由相信,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作品被创作出来。但是,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所产生的效应仍未发生到极致,微博文学的生产仍处于较为低级的水平。真正具有影响的能够撼动时代的作品尚未出现,就算能够深刻反映当下民众生存状态的作品也不多见。这一方面固然有传统主流作家尚未全面介入到这个新媒体来,或抵制或低看这种全新媒介,从而引得微博文学低端运行这个原因外,另一方面在于,即算是对微博文学抱有乐观态度的草根民众,也对微博文学抱有茫然不知所措的态度,没有充分利用微博这种新媒体的技术优势,将其运用到文学生产中来,从而在加强文学作品的精神质感的同时扬尽科技美学之长。
因此,微博文学现在的样态就显得极为尴尬,从数量上来讲貌似繁荣,但是真正让人觉得能够影响深远的作品却极少极少。更让人沮丧的是,微博文学的同质化现象异常严重。由于真正的原创作品稀少,微博文学同质重复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原本是各类文学生产者进行创造的竞技场,孰料却成了机械复制的微型车间。从公共空间的基本准则来讲,这不仅是原创能力的缺失,更是一种公共道德和基本操守的缺失。当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成为抄袭、剽窃的舞台时,作为自媒体的微博不知是该高兴还是悲哀?!
4.公共与个体
作为自媒体,微博的自律性始终是一个基本底线。
微博作为公共空间,既有公共的一面,更有个人化的一面。众所周知,微博文学要想获得足够多的围观,或者说“粉丝”,必须有其独特的一面。只有将个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微博文学生产者才能获得广泛的认同。这样,每个微博文学生产者都得拼尽心力,想用新锐、震撼,能三言两语搔到公众的痒处,语不惊人死不休,以一剑封喉的语言吸引多数人的眼球。
但问题是,强烈的个人化色彩和个性化表述,难免避免个体理性的局限性。由于审查制度的缺席,微博文学的生产者既是创作者又是把关人,因此难免不鱼龙混杂,甚至泥沙俱下。由于微博的裂变式传播方式,极易在极短的时间内几何级差地播散开来,因此,微博文学生产者的个人情绪极易感染影响其他的接受者、传播者。这样,任何个人的表达都不再仅仅是个人性的了,在传播的过程中它会渐渐成为一种公众情绪。同样道理,微博文学生产者的个人价值取向和审美趣味,也不仅仅是他个体所独具了,而成为大众所关注的价值尺度和审美意趣。
这样一来,作为公共空间的微博,事实上在考验着微博文学生产者的个体人格及独立心灵品格的同时,也考验着微博文学生产者的个人素养及政治觉悟、公民的社会公德意识。
在公共空间和个体私地之间,微博文学生产者必须作出一个艰难的抉择。
(作者单位:长沙学院中文系)
美女,作为一个宝活着 篇6
我们来假设一下,如果你是一个美女,你在男人面前所向披靡,这时,突然有一个男人,见到你后,镇定自若,连眼神都不躲闪。你是不是会惊奇。一惊奇,就会特别注意他。一注意,才发现,哟,这个男人居然处事这么稳重得体。其实,这个稳重得体,不过是因为,他在你面前没有乱方寸。
于是,你格外妩媚,格外卖力,格外对他好些,只希望能引起他的反应。结果这男人还是那样。
美女受挫了。
但凡美女,就是被爱得多,被爱的人,是不会觉得痛的,她只需要拒绝,或者接受。哪一种,都不会让她觉得受挫。但这一次,受挫让她觉得痛了,这从未体会过的痛,让她觉得这就叫爱了。
受挫了又觉得自己终于爱了一回的美女,绝对不会善罢甘休的。美女此时会暗想,到底是什么不对呢?我用错了方法?我不够吸引他?他不喜欢我这类型?
大家都知道,情场的真理,就是谁先动心谁先输。
什么都不做的人,在爱情里,最强大。
现在不是流行一个词么,叫闷骚。这个词,说出来并不那么好听,但其实有点中国人追求的含蓄美和现在流行的张扬美,有中西合璧的意思。激情暗涌,但深藏于心,只于眼角眉梢,稍稍地露出那么一点。欲拒还迎,欲语还羞,就是那么个意思。
其实,闷骚的美女,才是最强悍的。
大家都知道,美女如果不飞扬跋扈,也多半有点心高气傲。没办法,被惯的。
所以,当她习惯了拒绝,而突然觉得自己喜欢上一个人的时候,如果那人居然不领情,美女多半是会愤怒的。最后,拼了命,也要把他打来吃了,证明自己的魅力了,才能舒服地打个嗝,才能把心里那口气顺下去。
可那口征服的气是下去了。日子一天天过的时候,美女就不好过了。因为,美女,在证明自己魅力的过程中,在把这男人打来吃了的追逐里,已经由一个猎物,变成了一个猎手。大家都知道,猎手这个角色,通常都是由男人担当的;而女人担当猎手后,看似主动,却在两人关系里迅速地落了下风。
既然美女有了征服欲后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办法化解呢?有的,当个闷骚的美女吧。——心里明白自己有杀伤力,却假装不知道自己有杀伤力。当一个男人被你杀到了时,假装不知道他被你杀到了。
这两句话,听起来有点像绕口令,但想一想,就会明白,这样一来,你就可进可退——既然不知道已经杀到你了,那我就可以不用回应你的任何暗示。既然不回应你,那就可以远远地先观察你。
至于没有被杀到的那一个呢,美女不要惊奇不要难过不要愤怒不要征服。每一样产品,都有其特定的消费市场。有人爱迪奥,有人爱大宝。你既然是迪奥,就不需要把自己伪装成大宝的样子去吸引一个男人。因为那样最后你自己会驾不住。
有时候,美女最需要的,不是学跆拳道,因为多半都有人会护花。美女最需要的,是学点思想防狼术:比如,在争奇斗艳的追求者里,如何退一步找个安全角落,看他们披挂上阵的背后,哪一个优点,才是你要的;又比如,当全世界都爱你的时候,有一个人,他不爱。这种时候,你要接受,并处之泰然。
因为,如果是你主动追求,追者,跑也。你跑,你就得出力;你跑,人家就有可能会退。“我赢了”这三个字,只能换一时快感,在以后的日日夜夜里,会有无数根刺,扎在生活的袍子里。
最没有必要的事,就是为了征服,而变得卑微。感情,讲究的是个双赢,要么棋逢对手,来一场漂亮仗;要么文火煲汤,给生活一个最温暖的交代。
其实,每一个女人,不管相貌如何芳龄几许,她们的内心里,都希望被人当个宝。而太大张旗鼓的征服,会让男人不把你当个宝。
【作为一个空间】推荐阅读:
店长作为一个管理者12-04
作为一个绅士有那些具体礼仪10-07
作为一个新老师,如何教好学生05-11
9 做一个有作为的村支书06-05
给感情一个宽容的空间作文05-28
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整治策划方案10-15
教师不作为乱作为06-11
不作为慢作为承诺12-27
给自己一个世界一点空间作文12-21
教学的作为与不作为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