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教育探索之教学(共5篇)
师德教育探索之教学 篇1
教师是立校之本, 师德是教育之魂。教师传道授业解惑, 其道德操守, 举止言谈向来是有严格的规范的。上古的“五伦”自然形成的人的天性即顺应着自然规律所构建的伦理基础, 整合了社会道德的基本标准, 应运而生的是“五教”的哲学。“凡学之道, 严师为难。师严, 然后道尊;道尊, 然后民知敬学。”每个人都要重视教育, 尊重教师, 当然教师首先必须是道德高尚的人。不但满腹经纶而且具有高风亮节, 方能做好教育, 赢得全社会的尊重。这既是教育应有之义, 也是人类文明的开端、和谐社会的基础。
一、立足教育的基本标准——为人师表, 人类文明的开端
在中国历史文明发展的几千年中, 公元前的春秋战国时代, 诸侯争霸, 天下扰攘, 列强瓜分, 百姓罹难。封建专制极其残酷, 于是才有诸子百家的并起, 纷纷为乱世之秋开出太平药方。诸子其实就是职业的师者, 游历天下, 私人讲学, 坐而论道, 并且各有数千追随者。虽不是谁任命的老师, 但是诸子循循善诱, 谙通育人的风格, 个个堪称教育家。在给后人留下的经典中, 虽只有吉光片羽的箴言, 却也是弥足珍贵的古训, 有些现在还在沿用。孔孟之道, 我们的课本中一直在读, 现在家长教育孩子以了解国学知识为荣。孔夫子被尊称为“万世师表”。如果教师不能为人师表, 做到言行一致, 率先垂范, 事必躬亲, 怎么可能去教育和影响学生呢?孔子教导学生“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他要求自己必须先做到。学生子贡评价说:“学不厌, 智也;教不倦, 仁也。仁且智, 夫子既圣矣。”在孔圣人身上“仁且智”是最鲜明的特性, 这也是古代对教育者人格境界和师表风范的最高追求。
历朝历代都会对教育进行不同程度的改革。尽管私人讲学和书院教育只是为少数封建统治者服务的, 但也可见教育教学的积极一面, 教化的青少年, 推动了社会文明。要想达到和谐社会的发展, 为大多数人服务, 那将是现代学校教育的不懈追求。
二、搞好教学的典型案例——率先垂范, 和谐社会的基础
中国社会发展已进入了世界先进行列, 教育也随之前行。三十多年来的经济改革, 注入教育无穷的能量, 大大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涌现出一大批教育精英——贾继梅、于润朴以及仉威等一线优秀教师。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正是因为有像贾继梅这样的全国优秀班主任的无微不至的关心与体贴, 才有勇敢走出悲情的优秀学生王丹和潘新蕊“不比父母比自己, 不比吃穿比学习, 不比基础比努力”的理念, 让农村孩子崔雪松有了自信, 并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牡丹江师范学院, 接过老师的教鞭, 再续教书育人的新篇。有了这样的良性循环, 我们身边的孩子会受益的, 信赖我们的家长会开心的, 培育我们的祖国会放心的。贾老师就生活在我的身边, 我们以她为荣, 以她为榜样, 励志把自己唯有的品德与才能都倾注给我的学生, 甘做人梯。充当促进社会的正能量。
从教近30年的于润朴和仉威老师, 在各自不同的教学领域奉献着自己的一切。于老师的英语教学水准在全国教育战线遥遥领先, 这是他多年来努力钻研的回报。他是英语教学上的带头人, 他更是育人方面的引路人。他带领的年轻人师徒结对, 正在小学英语教学改革中破浪向前, 让学校内外充满着科研的氛围, 家与校的和谐统一, 给身边的所有人以正能量的鼓舞。她的影响力从东北到云南。她教育学生“成才先成人”。不管是同学还是兄弟, 推枣让梨中的王泰与孔融既是仁者又称智者, 倍受天下人尊重与爱戴, 是学生终身学习的榜样。她的学生刘大钊等以优异的成绩、优秀的人品考取了中国最好的高校。将是国之栋梁。在仉威老师的呵护下, 一群群雏鹰正展翅飞向浩渺的蓝天, 为中国大地谱写着和谐的诗篇。
三、打造优质的师德师风——规划管理, 勇攀高峰的基石
为了让教师能够自觉约束自己的言行, 学校要与教师签订《师德师风承诺书》, 坚持每学期进行一次面向学生、面向家长的师德师风调查问卷, 面向教师的师德师风自评、互评问卷。学校开设校长、书记热线电话, 师德师风监督信箱, 把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放在了学生、家长和社会的监督之下, 放在了教师自律意识的提高之上。得到全体教师的大力响应。高尚的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 只有“魂”正才能“心”正、“身”正。教育最感人的旋律就是爱的奉献。学校深化师德师风, 讲师德, 正师风, 激励全体教师在育人第一线忘我劳动, 艰苦奋斗, 投入满腔热忱和辛勤汗水, 为人师者“衣带渐宽终不悔, 为伊消得人憔悴”, 人人都怀抱着一颗慈爱之心, 使不听话的孩子能够敬重你, 胆怯的孩子能够接近你, 偏激的孩子能够喜欢你, 所有的孩子都愿意追随你, 信任你。教师用自己高尚的人格魅力潜移默化地影响和熏染着孩子们稚嫩的心灵, 孩子们会一生受益。这是永不落伍的师德师风, 是令人向往和企及的最高境界。
师德教育探索之教学 篇2
【摘要】师德是一切教育工作者在从事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与之相适应的道德观念、情操和品质。师德教育是当今社会上的热点话题,许多严重影响教育工作者形象的事故案件在社会上引起巨大反响,加强教师队伍的师德教育也显得越来越重要,越来越紧迫。
【关键词】师德教育 论文抄袭 体罚学生
每当提及道德教育,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什么道德教育的本质,道德教育的对象,道德教育的方法等等,殊不知大家都忽视了一个很重要的话题,那就是道德教育的实施者,特别是学校道德教育的实施者---教师。
大家都在关注学生的道德教育,那么我在此冒昧地问一句:如果教师的道德出现问题,那么学校道德教育又将如何实施?如果教师的道德有问题,您还敢把自己的孩子送到那个老师所在的学校接受道德教育吗?
特别最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快速推进,经济的快速发展,西方一些不健康,丑陋的思想,行为正在慢慢的吞噬着国人。而教师作为传播知识的先锋,首先接触到,而部分教师未能抵制诱惑,将所有的思想行为同化了。真可谓“来者不据”啊!这样就导致一些教师在行为上有失教师身份,有为教师道德。
教师亵渎学生的例子已经屡见不鲜了。
近日,经安徽省五河县人民检察院提起公诉,法院以强奸罪判处被告人汪某有期徒刑十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以猥亵儿童罪判处其有期徒刑六年;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十四年,剥夺政治权利三年。
被告人汪某于2009年9月间,利用在一年级上数学课及放学后的时间,在教室内,对该班女学生苏婷、田琳(均6岁)多次进行猥亵。并于9月27日中午放学后,其又以补作业为名,将苏婷带到校二楼办公室内,对苏婷实施强奸。另,被告人汪某于2009年7、8月间,在其学校活动室及自己的宿舍中,多次对暂住于其家的侄女汪柯(6岁)进行强奸。
身为人父、身为人师的被告人汪某,目无国法,胆大妄为,不仅猥亵自己幼小的学生,而且奸淫与自己有特殊亲情关系的幼年。他亵渎了人民教师的称号,玷污了教书育人的净土,辜负了家长的期待及至爱亲情的重托,给被害人及其家人造成无法弥补的精神伤害,在社会上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
教师体罚学生的案例更是多不胜举。
1996年冬天某日的一个上午,某市一小学二年级(1)班班主任数学教师马某(民办教师),因该班学生刘某未完成家庭作业,非常生气,把学生刘某叫到其办公室训话,他越说越着急,顺手拿起在其旁边的热炉钩子将刘某脸部烫伤有三处之多。
被告人张某,男,初级中学化学教师。2005年1月3日下午,被告人在初级中学讲解化学试卷时,发现附带民事诉讼原告人学生李某没有听讲和拿出试卷,并与同桌的同学讲话。张看了李几眼,以示警示,但仍我行我素,被告人平便走到李课桌旁,用脚踢向左腰部,又打了左脸部一巴掌。被告人继续讲了一会儿课,发现李伏在课桌上呈痛苦状,便让同学扶回寝室休息。被告人不放心。接着赶去寝室观察,发现情况不对,急忙派学生请来医生为其诊治。后情况进一步严重,被告人又派学生复请医生诊断:可能脾脏受伤。
今年年初又传出了“巴掌老师”和“教鞭老师”的“美誉”: 珠海一民办学校两位女教师,一个因为掌掴学生,一个因为用教鞭抽打学生被学生私底下叫为“巴掌老师”和“教鞭老师”,而且老师体罚学生的情形被部分学生用手机偷拍下来,在一次课堂上这位“教鞭老师”创下3分钟抽15名学生的“纪录”。
甚至高校一些著名导师的学术道德更是让人不敢恭维啊:
2011年5月29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朝闻天下》栏目,爆出济南市某高校教师和学生一起办了一个“代写论文”的结构。
在山东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前夕,教育部所属的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0年10月28日发文通报,认定山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陈月茹课题抄袭,并予以严肃处理。
今年5月上旬,山东大学博士后甄鹏偶然发现自己2001年发表过的一篇论文刊登在2005年3月的《金属学报》杂志上,该论文除了更换标题、文字稍加变化,其余等方面都与自己的论文无异,但该论文第一作者竟是同校物理学院老师董女士。
诸如此类的案例那真是数也数不尽,讲也讲不完啊!所以我认为,现在教师的道德教育才是一个亟待拯救的大问题啊!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针,教师为本,教育要发展,教师是关键,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一个学校能不能为社会主义建设培养合格的人才,能不能培养出德、智、体全面发展,有社会主义觉悟的劳动者,关键在教师,没有高质量的教育,就没有高质量的人才,教师素质,师德最重要,师德直接影响着学生们的成长。”
因此,加强教师道德教育具有很大意义。
加强教师道德教育,对于提高教师教书育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对于加强教师道德建设和促进教师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等方面,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加强教师道德教育是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迫切需要。建设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本保证,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首要环节。要求教师热爱党、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就必须通过职业道德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和人生观;具备崇高的理想和高尚的道德精神,提高职业道德水准。
人民教师肩负着历史的重托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任。“千秋基业,教育为本”,随着“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高校的教育质量、育人水平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教师的社会作用越大,历史责任越重,社会对教师的要求也就越高。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增强责任感、使命感,自觉进行师德学习和修养。
关于如何加强教师道德教育,我参考了一些优秀专家,一线教师的一些文章,感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爱岗敬业,正确理解新时期的师德内涵
首先,新时期的师德应表现为一种以对学生的爱为核心的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师之爱不同于父母的亲情之爱,这种爱要着眼于对全体学生的培养,着眼于学生德、智、体、美等多方面的全面发展。
其次,新时期的师德应体现为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理念。包括先进的教育观、教学观、师生关系观,代表先进的文化。
再次,新时期的师德,还应该表现为具有表率作用的人格魅力。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工作是培养人的工作,而最能起到深远影响的是教师的人格因素。有人将教师誉为学生的引路人,是十分有道理的。新时期的师德还表现为一种以先进文化为底蕴的高尚的情操。教师是先进文化传播的使者,必须是一个“文化人”,能以一种积极向上的时代精神去感召下一代。
2· 加强自身修养,自觉培养高尚的师德
2.1 爱岗敬业,树立“以人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
作为一名教师,要自觉加强道德修养,率先垂范,既要脚踏实地,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又要有淡泊明志,甘为人梯的精神境界,这样才能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要注重人文关怀,精神扶持,成为学生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尤其是关心、爱护、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具体表现在对学生的人格尊重上,平等地看待每一个学生,关爱每一个学生,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要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谐发展。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鼓励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参与社会的实践活动,使学生的潜力得到充分发展。为学生的成功做出不懈的努力,要使学生在获得科学文化的同时,获得精神的成长,形成健全的人格。2.2构建“以人为本”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
我们学校一贯要求教师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他们的人格,关爱他们的成长,强调研究每一位学生的个性发展,充分发挥学生自己的潜能,在思想道德教育方向渗透到教育教学环节中,起到“润物细无声”的作用,要求教师以身作则,以高尚的情操影响学生发展,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回报社会、家庭、学生。
2.3 注重小节,修炼个人
教育无小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关注的方面,往往起着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这些作用往往是通过那些看似不起眼的细节实现的。因为学生眼中的教师都是具体的,而教师又是学生心目中的“权威人物”,所以现代师德必须从小节抓起,重视人格的修炼。要求教师要以先进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影响学生。
2.4 培养创新意识和进取精神
教师的工作从本质上说是一种利他性的工作,他不可能获得直接的财富改变自己的物质生活;同时工作的质与量也很难数字化,除了讲台上的显性工作外,还有不少隐性的努力,都是无法一一计量而给予酬劳的。因此教师要以一种奉献精神,制定个人的奋斗目标,不断追求成功,建立平等的思想,建立服务育人的理念。为教育事业,为学校的发展奉献自己的一切,在下一代的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加强教育,健全制度,营造师德教育良好环境
3.1 要加强对教师队伍的教育
学校通过政治学习,使教师懂得教师工作的对象是学生。如果教师对所任教的学生没有感情,就谈不上热爱教育事业,也就做不好教育工作。要把教育工作看成一项事业,全身心地投入。学校对广大教师也应该注重人文关怀和精神构建,不能仅仅关注教师业务水平的提升,知识结构的改善,还应充分重视他们人文精神的充实,建筑起精神文明的长城。使广大教师不仅成为科学文化知识的使者,更要成为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文明的使者。
3.2 营造师德建设的良好环境
学习先进的教师事迹,从他们的行为中体会教师育人的本质,运用群体准则匡正个人行为。师德建设也需要一种良好的环境,每一位教师都有给人以良好的个人形象的愿望,假若能充分运用这种积极地心理,形成一种良好的群体规范,对个体的行为就能起到很好的引导,但是利用群体准则要把握好度。要树立教师职业风范,建立规范条例办法纪律是必不可少的。但是最重要的,是在于引导教师自觉地以这种群体规范来检查,校正自己的行为。师德修养的形成是一个学习反思规范的过程,也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过程。
此外,师德师风建设不仅是一个理论问题,而且也是实践的问题。要使教师道德原则和规范成为教师行为的准则,掌握正确的师德修养的途径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一)优化政策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学校推行的人事制度改革应与教师的根本利益原则相结合,必须与激发教师的主人翁精神相结合。教师的物质利益、精神安慰、政治地位有了切实的保障,才会甘于敬业奉献,才能有师道尊严,才能有高尚的师德。另外,要将教师的师德修养列为教师岗前培训的主要内容,尤其关注青年教师、非师范类专业的教师、外聘教师的培训问题。作为学校应该面向社会加大教育宣传力度,让家长和社会真正意识到教育的本质特征是为了培养适合社会发展的人才,纠正其对教师的错误认识。
(二)注重职业规范,真正树立为人师表的光辉形象。学校应结合院校自身特点、教育的特点、本校教师队伍师德状况,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行为规范来约束教师的行为举止。师德规范必须明确具体、精细周密、可操作性强,既要有正面的引导,也要制定师德行为奖惩办法,明确师德的底线;既要有统一的要求,也要针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真正从教师师德的基本要求抓起,切实落实师德建设任务,让教师们从内心深处意识到不做有损师德形象的事情是教师为人师之根本,提倡教师以高尚的言行来教育学生、影响学生,真正使校园成为心灵的净土,人类健康的精神家园。
(三)强化育人意识,提高教师自身再认识。学校不能过分强调学生管理部门的教育管理功能,单靠一支辅导员、班主任队伍的力量,必须落实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一方面要强化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主体意识,增强学生法纪观念,淡化高职生“特殊公民”意识,明确学生违法违纪必须承担的责任,放权让学生参与教育管理,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过好即将成为“社会人”的过渡期,为学生将来更好地立足社会打下良好基础。另一方面,要强化教师的育人职责,使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真正得以落实。在当前的教育形式下我们应该充分地意识到,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是不可逆转的,教师只能是去积极主动地适应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不能固步自封,一味地为了追求片面的质量去我行我素,那种高高在上的师长作风的确应该改变,教师在执教之时理念要变,方法要变,不是去当学生的老师,而是去当学生亲密的合作伙伴;一切为了学生的健康发展方可得到社会的尊重和认可。努力做到为了学生的一切,面向全体学生才能真正树立起人师的榜样。
(四)创新健全师德师风建设机制。师德建设既是一个系统工程,也是一项长期工程,因此必须建立师德建设的长效机制。可以在全体教师中,每年开展一次“师德教育月活动”,同时,高校还必须健全师德建设的监督机制,对师德方面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加以纠正和解决。另外,要健全师德建设的考评机制,完善考评体系,将考核结果作为教师评选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评定职称、晋升工资、推优表彰的重要依据,对师德表现不佳、严重失范的要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正负激励相结合,多层面、多方位的促进师德师风建设。
(五)他律约束与自律引导相结合。师德师风水准的提高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过程,离不开他律与自律的有机结合和交互作用。一方面,在他律方面可以通过组织教师集体制定师德规范、教学过程中各重要环节上的日常行为规范,并结合强有力的宣传、评比,使之深入人心,发挥约束作用。另一方面,加强师德建设自律的引导,使教师逐步养成“严于自剖、敢于反省、善于自控”的好习惯,推动教师自觉进入“慎独”的境界。
教师道德教育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也不是单靠喊口号就能提高的。教师道德教育需要全社会的舆论监督,更需要各位老师的积极参与和配合。各位教师应从自身出发,不断完善自我,加强自我道德建设,这样才不愧对教师这一神圣的称谓,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太阳光下最光辉的职业。
参考文献: [ 1 ]周济.大力加强师德建设,努力造就让人民满意的教师队伍[ J ].中国高教研究, 2004,(10).[ 2 ] 陈文博.“以人为本”与师德建设[ J ].中国高教研究,2004,(10).[ 3 ]中国学术论文网 师德教育建设之我见 [ 4 ]中国学术论文网 浅谈师德教育
师德乃教育之魂 篇3
师德是社会道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以具体的适用于教师职业活动的形式体现着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和要求。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必须遵守的各种道德规范的总和。它是教师实施教育影响的前提;是教师教学质量的保证;是教师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是教师敬业乐教的基础。古人云:“师不高,弟子才拙”。所谓“大梁不正,二梁歪”这个比喻虽不十分恰当,但很能说明一个教师的师德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起的作用和收到的效果。一句话:师德是教育的灵魂。
师德的形成,从我个人的角度看,根本不在于去强求、去索取,它取决于一个教师自身的素质、自身的修养和自身的作为。外在的教育、影响,虽说在一定的条件、范围和环境中能起到一些强化作用,但教师自身不作为的话,那么,高尚的师德就可能有者则有,无者则无,很难在教师中间普遍形成,当然,学生的“人品”形成也必然大打折扣。从理论的角度讲,教师的师德很容易形成,也很容易挂在嘴边,但在工作实践中要能使这种师德自然而然地体现出来,确实很难。它需要一个教师时时刻刻地去追求,乃至终生都不放松。师德所呈现的内容是多个方面的,其内涵也是广泛的。在此,本人仅根据自己的工作经验谈一谈师德的关键所在。
一、依法执教是导向
教师的职业道德就其本质而言,它是一个思想政治问题。一个教师的思想涵养和政治倾向决定了他的师德倾向和师德内涵。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应该具有先进的理论水平和高度的政治觉悟。这就要求教师必须认真学习和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认真学习《教师法》、《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并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认真领会“八荣八耻”的精神实质,依法从教,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行为。具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主流意识要强,政治敏感性要强。
二、爱岗敬业是基础
俗话说:“爱一行,干一行;干一行,专一行。”天赋足以成事,兴趣足以乐业。我们既然从事了教育这一神圣而光荣的事业,就要热爱教育,热爱学校,尽职尽责。我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包级制”,而对学生培养过程是“流水式”,倘若出现不合格的学生很难分清楚是哪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这样就处在“无责任”位置上。现在有不少教师就抱有这种思想。他们没能做到爱岗敬业,自己的几节课一上完,就溜之大吉。平时不钻研,上课时临阵磨枪,这样就误了学生。我们应该承认,教育工作是辛苦的,但是我们教师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勤勤恳恳地担负起我们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为家长负责,为学生负责,为祖国的千秋大业负责。彻底摒弃“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思想,杜绝工作得过且过的行为发生。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认真备好上好每一节课,认真批改每一份作业。关爱后进生,加强对后进生和学困生的转化工作。不能将自己工作、生活中的一些失意带给学生,更不能带到工作中去。在工作中要有“宁可挣死牛,不让车退坡”的意志;要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品德;要有“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自信;要有“吃进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的奉献精神;要有“三尺讲台何足大,得失荣辱皆容纳”的博大胸襟;要有“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求实风范;要有“万般皆下品,甘心为人梯”的满腔热忱。
三、热爱学生是核心
爱的力量是博大的。只有爱,才能撞击学生的心灵,使之迸放出理想的火花,也只有爱,才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伟大的师爱足以影响学生的终生。然而,这种爱绝不能起于心而止于口,要注重育人时语言的阳光沐浴。别林斯基说:“充满情爱的语言,是无可反驳的劝说,好似熊熊烈火发出光和热。而听到这种语言,心中感到暖洋洋的,会让人心情舒畅……。”因此,教师要善于把自己的爱生之心变成语言上的善意,启示学生,感动学生。这样,于生者沐心灵春风感受温暖必好好学,于师者觉心灵欣慰感受喜悦必好好教,探究知识的和谐互动关系就会不断提升,教育效果也会不断回升,良好的师德形象自然慢慢就会生长在学生的心田中。运用智慧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爱,他们自然而然会将这种爱反馈以形成爱的双向交流。“水激则石鸣,人激则志宏”。诗人泰戈尔说:“让我的爱像阳光一样传播给你,而又给你充分的自由”。如果一旦失去了宽广的爱心,教师的教育效果将大打折扣,而有了博大的爱,什么教育问题不能迎刃而解呢?要注重行动上的关心爱护。爱默生说:“教育成功的秘诀在于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平等的人,自由的人,也才会产生爱的感情。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平对待每一位学生。不要说教,要诚心倾听。教育需要倾听,倾听学生的欢乐和痛苦;倾听学生的个性表白。善于倾听,才是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不要指责,需要微笑的提醒。用微笑(哪怕是个善意的幽默)去唤起学生的自尊需要,用微笑去激发学生“做个好学生”的愿望。粗暴可能换来粗暴,野蛮只会有野蛮的回报。微笑暖人心,微笑换来的还是微笑。不要强求,要内心的转化。教师往往会用“不准”“不能”要求学生,这其实是在制造一种“强迫”的环境,学生即使执行了,也不是发自内心的自觉,如果环境变了,他们还是会做一些不该做的事。不要粗暴,要换位的宽容。学生犯了错误,应该冷静地分析自己的教育方式,从另一个角度去旁观自己的教育心态,再思考一下自己是否真正对学生像对自己的孩子那样的关爱,用爱和宽容对待学生无意或有意的过错。不要制造“被遗忘的角落”。教育,也就是教人“从善、为善、扬善”的过程,帮助每一个“坏”学生、“差”学生的崛起,是教师所有工作的重心。要记住,爱学生就是爱自己。不要经常叫家长,要多想教育的对策。在某种程度上,叫家长来,对学生也是一种伤害。有的家长管不住学生,来了也等于白来,只好算来助威。这样,也可以看出自己的教育无能——把家长当“挡箭牌”。不要挖苦,要有赞扬心。渴望别人赞扬,使人类很微妙也很普遍的心理需要,哪怕是一句简单的赞语,都会令对方感到无比的温馨。人是需要赏识的,赏识的语言,或微笑、或动作,都会带来教育的奇迹。要有正确的学生观。用客观、辩证、发展的观点对待学生,反对用主观、片面和僵化的眼光看待学生,全面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活、个性品质和兴趣爱好以及家庭背景和经济状况;了解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身体状况。采取正确的教育方式,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因势利导。以己之心善善学生之性,使教育的每个链条上都应流溢着教师的善心、关心、真心、耐心、细心等博大的爱心。立其志向,树其信心,导其行动,帮其生活,助其成功。
因此,师德的一个重要呈现方式,就是教师要彻头彻尾地爱学生。当他们遇到失败和困难时,给予热情的鼓励和帮助,在学生最需要时,助他(她)一臂之力,可使之受益终身。“不要在冬天里砍倒一棵树”,用“爱”润物,物就会感化,用“爱”育人,人就会感动。“要让阳光到别人心里,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这怕就是爱学生的最高境界了。一位伟人说过:“对于大多数人而言,没有什么比这种稳定的充满爱的关系更重要了。关心你生命中一个特殊的人远胜于关心一切原则和事业。你可以在生活的各个方面学会关心和被关心……处在一种亲密的关系之中,我们才有机会理解关于道德的秘密,才有机会学会如何完善我们的道德”。
四、严谨治学是关键
苏霍姆林斯基讲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有33年教令的历史教师上了一堂很成功的观摩课,听课的老师问他用多少时间准备这堂课,“对这堂课我准备了整个一生,可以说,对每堂课我都用整个一生来准备。但直接对这个课题的准备,则花了十五分钟。”他如是回答,意味着我们的教师必须要有终身学习的决心,博览群书,不断补充自己的知识,具备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如是,方可体现严谨治学。古人云:“声和则响清,心正则影直。”教师所传授的知识,都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所以,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书育人是一项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如是,方可体现严谨治学。
我们既然从事了教书育人这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就必须“干一行,精一行”,以一生的精力去从事。特别是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教师要改变观念,放下架子,走下讲台,做学生的朋友、伙伴、合作者;克服从教中的“欲而不能,能而不长,长而不精,精而不通”的现象,达到“操作上的‘会,实践中的‘能、慧,理论与实践之间的‘通达”,切实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自身的专业发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谦虚谨慎,尊重同志,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倡“取长补短”之风,弃“文人相轻”之气,在工作中处处体现团队精神。
五、为人师表是根本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言:“教师的职务是用自己的榜样教育学生”。点击出了教育对教师的核心要求就是要成为学生的榜样。《韩诗外传》中亦云:“智如果源,行可以为仪表者,人之师也。”教师的仪表风度,言谈举止,姿态表情等给人的影响,是他的道德修养、文化素养、审美情趣、精神面貌的外在显现,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优美的外部形象将会对学生心灵产生“润物细无声”的影响,使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变得谦逊敦厚,温文尔雅。教师的形象主要表现为和谐自然的职业美和现代美,这种和谐就是端正恬静的仪表(如有的教师着装过分特别,引起学生过多的注视);就是大方得体的教态(如有的教师上课,眼不离书,手不离讲桌或裤兜);就是准确而优美的语言(如有的教师讲课语无伦次,古板单调)。这种美来自于学习,来自于生活,更来自于与学生相处的分分秒秒。
白岩松到北大报到入学,因为背着大包小包,就请一位老人看管行李,老人爽快地答应了。一个多小时,老人等到他回来时才离开。在开学典礼上,他惊讶的发现:给自己看行李的人竟是北京大学副校长季羡林生。多少年后,白岩松仍不忘当年的感悟:人格,才是最高的学府。可见,教师的人格具有何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如果教师具有以身作则的“师表观”,“以己身之正正学生之行”,“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这样的话,在学生的心目中,你的地位将是神圣不可侵犯的。然而,“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教师是人不是神,自然身上存在着诸多的缺点,要成为学生心目中“不灭的灯”,就要经常反思反省,“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自省焉”,以责人之心责己,以宽己之心宽人;以防人之心防己,以待己之心待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勇敢、诚恳地向学生承认错误,并努力改正,达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之,人皆仰之”的效果。
学习师德情怀与教育责任之体会 篇4
学习师德情怀与教育责任之体会
做为教师,我们都知道师德是师爱的灵魂。热爱学生等同于热爱教育事业。俗话有说:“亲其师,信其道”,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就“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本能。“昨天的孩子,课本是他们的`世界;今天的孩子,世界是他们的课本”,作为一名普通教师,我们应当高高兴兴地迎接每一天,以正确的态度面对自己的事业,面对自己的工作,面对自己的学生,认真去研究课程、教材、学生、教法等等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才能做到德才兼备,才能让每一课的知识变得如此生动有趣,并起到培养学生的能力的效果。总之,通过师德学习,我认识到加强师德修养对自己教育教学工作起到推动的作用。我相信,在今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一定会不断按教师道德来规范自己的行为,做到以身作则,寓德于教,为人师表。
浅谈教育方法论之:加强师德建设 篇5
关键词:教育 教师 师德 建设
中图分类号:G6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2)12(c)-0221-0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中指出:“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青少年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教师队伍建设,“以德求师”,就是加强师德培养和选拔、提高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前提;而“以德育人”,则是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教师在实际工作中的基本要求。
那么什么是师德呢?师德是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工作后逐步形成的道德观念、道德情操、道德行为和道德规范。教育事业是关乎一个民族是否后继有人的最根本的事业,师德建设又是教师队伍建设的最根本的建设。我国《教师法》明确规定:“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教师应当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同时规定了人民教师所要履行的义务:“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遵守规章制度,执行学校的教学计划,履行教师聘约,完成教育教学工作任务;对学生进行宪法所确定的基本原则的教育和爱国主义、民族团结的教育,法制教育以及思想品德、文化、科学技术教育,组织、带领学生开展有益的社会活动;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学生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制止有害于学生的行为或者其他侵犯学生合法权益的行为,批评和抵制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的现象;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和教育教学业务水平。”在教育部举办的中国师德建设论坛上,提出了“以人为本,敬业奉献”的主题,这是对新时期师德内涵的重要提升,也是教育理念的重要突破。
众所周知,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职业道德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亿万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加强师德建设,提高教师的思想道德素质水平,既是整个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也是教师队伍赢得社会尊重与赞誉的需要。具体表现为:政治思想—— 师德的方向;敬业精神—— 师德的核心;教书育人—— 师德的重点;为人师表—— 师德的基础。
1 政治思想—— 师德的方向
政治思想从来都是纲,它统领着人们的一切行为规范。进一步加强教师队伍自身的政治思想教育,实际上就是加强和改进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前提和关键,因此是方向,是灯塔,是旗帜。具体表现就是:讲政治,时刻和党中央保持一致;顾大局,不以“小我”为大,不以“大我”为小;守法纪,凡是不符合法律法规的事情一律不做,同时还要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维护国家的宪法和法律;钻业务,熟悉自己的本职工作,精通并更新所教学科的知识;思进取,紧随时代潮流,善于接受新的事物,敢于自觉接受新的挑战;求奉献,工作中兢兢业业,不讲条件,不求回报;乐创新,工作中不墨守成规,敢于在实践中否定自己,善于在实践中创新思维。在任何时候,教师都首先要做到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热爱教育事业,拥护党的各项路线、方针、政策,遵纪守法。
2 敬业精神—— 师德的核心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呕心沥血、以教为重的精神仍然值得我们学习;现代伟大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从教几十年,始终安于“粉笔生涯”的献身精神更是我们效仿的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这是笔者梦想的一所师范大学的校训。教师的敬业精神具体表现在教师的身上就是爱业、精业、勤业、乐业。树立敬业精神的关键是依靠教师内在的品行修养。以德育人、从严治学、任劳任怨是教师职业道德范畴里爱岗敬业的直接表现,忠诚于自己所从事的教育事业是教师敬业精神的首要标准。
3 教书育人—— 师德的重点
教书育人的基础工作是搞好教学,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教书育人的基本形式是寓德育于智育之中,正所谓“寓道于教”。将德育寓于教学之中,是每一学科的教师都应该做到的。除了教授好课本知识外,还应该心可能全面地向学生传授当今世界最先进的知识,传递最新最快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信息。倡导因材施教、革新教法,反对因循守旧。作为对即将步入社会的“准社会人”学生来说,要时刻注意向他们传授法津、法规经和劳动纪律,培养和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和责任感。要向学生全面传授德、智、体、美、劳的知识,培养全面发展的人。要通过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4 为人师表—— 师德的基础
师表:榜样、表率,是指在人品、学问等方面作别人学习的榜样,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无不强调身教胜于言教。“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因此,要求教师一定要时时处处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事事率先垂范、为人师表,自觉抵制社会上存在的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做一个廉洁奉公的教育工作者。正是由于教师的行为即有直观性、示范性,又具有熏陶性,可以起到其他方法无可比拟的潜移默化作用和教师的自我完善作用,因此,在教育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才要时时刻刻注重加强教师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不断学习,不断进步,表里如一,言行一致,坚守高尚的道德情操,真正体现出真善美的形象。法国大作家雨果说得好:“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也是对教育工作者应该具有的良好师德的平凡而真实的生动写照。
【师德教育探索之教学】推荐阅读:
学校道德教育之师德教育07-01
师德师风及教育教学总结09-07
谈师德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06-03
教育师德06-19
师德教育心得07-03
开展好师德教育08-26
师德师风教育总结05-13
师德教育活动总结06-01
师德学习教育活动08-14
加强师德师风教育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