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景观设计

2024-05-09

公路景观设计(通用12篇)

公路景观设计 篇1

公路是人类生活与生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最基本的公共设施, 一条完善的公路, 不仅要保证人们交通安全、方便、快捷、快速, 而且要在行驶过程中使人感到舒适、惬意, 给人以美的享受。因此, 在公路设计过程中考虑景观设计, 已逐渐被人们理解和认识, 并且越来越受到重视, 发展成一门新兴的学科。公路线形与景观设计的原则是:一条好的公路应同时具备内部协调性和外部融合性。内部协调性主要是指公路具有良好的平面、纵面设计和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使公路线形具有视觉的连续性和立体的和谐性, 即公路线形自身的协调;外部融合性指公路线形与周围环境, 包括地形、植被、名胜古迹、分隔带、广告牌、交通标志、照明等的协调, 以及公路绿化和公路本身的宏观位置, 即公路线形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一条优良的公路, 只有具有滑顺优美的线形和景观, 才能被称为是舒适和安全的公路。

1 公路线形自身的协调

公路线形评价的主要指标为:安全性、舒适性、迅速性、经济性。公路在满足规定的技术指标与经济要求下, 线路的布设不单纯是几何位置的布局, 还需要研究司机的视觉分析及景观地形的规律, 特别是司机的心理及司机对前面路线的正确预估, 使路线具有令人心情舒畅的感觉。

线形组合设计, 就是在平面和纵面线形及横断面初步确定的基础上, 用公路透视图或模型法进行视觉分析, 研究如何满足视觉和心理方面的连续、舒适, 与周围环境的协调和良好的排水条件等, 然后对平、纵面线形进行修改, 使平、纵面线形合理的组合起来, 使之成为连续、圆滑、顺适、美观的空间曲线, 从而达到行车安全、舒适、快捷、经济的要求。

对公路透视图进行分析、研究, 是检验公路立体线形是否舒顺的有效方法。通过对公路透视图进行视觉分析, 在平、纵线形组合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 汽车高速行驶要求线路具有动态平衡性, 因此设计的路线应能使司机的视线不产生波浪式起伏和急剧的转折。路线的平顺性要求直线与曲线彼此协调而有比例的交替, 一般情况下, 应避免长的平面直线与纵面直线的组合, 过长的直线会使司机感到疲倦, 容易造成交通事故, 只有在道路所指方向明显无障碍, 地形适宜而又符合经济原则时, 才允许采用长直线段。2) 尽量做到平曲线与竖曲线对应, 平曲线包竖曲线能获得行驶安全及平顺优美的线形。3) 平、竖曲线线形几何要素要大体平衡、匀称、协调。不要将过缓与过急、过长与过短的平竖曲线组合在一起, 否则容易使司机失去顺适感。4) 平、竖曲线组合时, 凸型竖曲线的顶部与凹形竖曲线的底部, 不得与反向平曲线的拐点重合;直线上的纵面线形应避免出现驼峰、暗凹、跳跃等使驾驶员视觉中断的线形;直线段内, 不宜插入短的竖曲线;小半径竖曲线不宜与缓和曲线相互重叠;避免平面转角小于7°的平曲线与坡度角较大的凹形竖曲线组合 (这种平纵组合外观差, 平面线形有折点现象) 。

2 公路线形外部环境的协调

公路首先是要适应自然地貌, 满足公路使用者的审美情趣和舒适要求;其次是要能为公路使用者提供休息、住宿、加油、维修等设施, 并要使之与周围环境相协调, 这就要求公路布线时要充分考虑外部景观。

公路线形与地形、植被的融合。在一个特定的设计中, 有许多因素诸如:车辆的合适行驶路线、最宜架设桥梁地点、现有建筑物和已开发区域的位置以及已有的公路交通网等, 都会影响公路路线的选择, 尽管如此, 还是应尽可能使所选路线与地形相协调。公路定线时, 要充分利用地形, 尽量使路线沿着等高线。当路线沿坡地上升或下降时, 应在公路路线与等高线之间选择一个合适的角度, 定出合适的坡度, 避免形成年明显的断崖;当路线沿与等高线直角的方向进行时, 其位置应选在填、挖方量最小处, 避免路线有“逆纹理”穿越的生硬感。对于填、挖方路段, 要尽量避免水平方向直线进入挖方, 只要有可能, 挖方应采用水平方向弯道进入。路堑和路堤都要避免出现陡的边坡和方正的坡顶和坡脚, 边坡的坡顶和坡脚应加以修饰。为避免路堤在天空衬托下形成黑影轮廓, 应以一较高土地作为路堤一侧背景, 在没有高地可在一侧植树来充当路堤背景。

植物一直是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可以充分利用植物的建筑特性和功能特性。在公路线形设计时, 要充分结合周围环境的植被来合理设计。公路使用植物的主要目的是要把公路结合到景观中, 设计必须要按照与该地区的植物生长情况、地形以及道路上车流的速度等在相应的规模上进行。沿着路线种植的植物应按照车速比例设计其种植规模, 同时, 为了保证景物在视线中的停留时间, 公路两侧林带之间的间隙也必须与车辆行驶速度相称。在林区内进行公路布线时, 由于公路两侧连续不断的林带让人感到压抑, 应在封闭的林廊中穿插一些开放的空间和向外可见的景物, 尽可能的提供一系列开放和封闭交替的情景, 从而使司乘人员视觉体验赋予韵律感。在公路两侧合理布置植被, 可以明确和加强路线的视觉逻辑性。公路绿化。公路在注重自身线形优美的同时, 结合所经地区的自然特征和风格, 充分利用周围环境的风景资源来实施沿线绿化, 使司乘人员在行车过程中增加情趣、减少疲劳, 使行车作为一种享受。公路通过种植花草树木形成一条绿色走廊, 能更好的使人工构造物融合于自然环境中, 达到视觉上的和谐、舒适、优美。树木是道路上主要的垂直要素, 对视觉有明显影响, 因此, 公路两侧的绿化植栽要与路线的平、纵线形, 横断面状况保持一致, 这不仅诱导了视线, 充分展现了公路线形直、起伏的动态特征, 也强调了公路的延伸与空间的延伸, 增强了路线流畅的美感。同时, 在树木选择, 植被高低层次、间距、色调搭配以及修剪形态上做精心设计, 使公路绿化体现出无限的韵律美和色彩美, 为公路使用者提供畅、洁、绿、美的交通环境。

公路绿化最显著的作用就是改善公路景观。不断生长的树木花草, 四季轮回变化的形象赋予了公路沿线不同的景观容貌, 这不仅衬托了公路线形的壮观与优美, 也给用路者提供了视域景观的多样性, 使人感到心旷神怡, 消除疲劳。同时, 公路绿化能吸收有害气体、过虑尘埃来净化空气, 能减少噪声、改善地温、防止路面老化、延长公路使用寿命, 能防风沙、雨雪, 降低冲刷, 保护路基, 稳定边坡, 能诱导交通视线, 促进行车安全, 公路绿化带还可以兼作交通分隔带和地下管线地上杆柱的埋设用地, 从而提高交通功能。

3 结语

公路设计绝对不可忽视景观建设, 一条好的公路是用好的景观来体现的, 舒适、单一的行车要求会给人造成疲乏, 好的景致会给人带来一种好的心情, 同时景观设计的合理性, 会给自然景观增加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摘要:以公路线形设计中的景观问题为出发点, 从线形设计自身的协调和线形与周围环境的协调两方面阐述了公路线形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使公路线形与自然环境相结合, 保证公路景观设计的合理化。

关键词:公路,设计,景观

参考文献

[1]刘珊.高等级公路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研究[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2.

[2]刘丽.高速公路绿化植物配置研究及其实践[D].四川农业大学, 2004.

公路景观设计 篇2

一、公路边坡景观设计现状概述

科学进步的今天,不同地区之间的人们交流越发密切,交通作为不同地区交流的桥梁,备受国家重视。与此同时,为满足人们需求不断进行公路建设,途经地区生态环境或多或少受到一定影响,一些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恶劣的地区为了公路的修建,进行大范围的土方挖掘、地质改造,使本就恶劣的地区环境再次受到伤害。总而言之,公路的修建为人类带来了方便,加强了地区之间的交流,但是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沿途区域的生态平衡,更有甚者造成了不可逆的生态资源破坏。

二、公路边坡景观设计存在的问题

1.人工植被管理不当

公路修建工程涉及路途较远,有些区域甚者属于无人居住。在公路两侧边坡进行人工植被栽种后,无法获得有效植被管理,最终导致植被死亡,公路边坡再次出现地表裸露状态,造成资金浪费的同时埋下安全隐患。

2.景观设计效果不尽人意

因公路修建工程项目种类较多,修建过程中很多施工单位将大量资源投入至道路建设上,对于景观设计的人员安排较少。因此,进行公路景观设计时常常出现设计的效果无法表达,景观效果不尽人意等情况。与此同时,有些景观设计过于追求艺术美感,在植被种类选取上存在问题,选取了较为娇贵、难成活的树种植被,造成景观设计失败。

3.景观绿化设计缺乏整体性

公路边坡景观设计中,有些设计为了追求某一路段的景观效果,只考虑片面的设计效果,没有统筹全局关注整体审美。当对边坡景观设计进行全线观赏时,出现很多违和之处,造成景观设计失败。

三、公路边坡景观设计应遵循的原则

1.功能性原则

公路两旁进行边坡造景的本质意义在于其功能性作用:(1)稳固施工过程中堆积在公路两边的土方,避免在超量降水、梅雨季节使出现滑坡,泥石流等险情的发展,有助于公路保持畅通无阻。另一方面,对公路边坡进行景观设计,种植不同的树植种类,在树植生长过程中,不断修复稳定因工程施工造成的生态环境受损。(2)有利于行车安全,提高来往司机的舒适度。进行公路两侧景观设计种植树植,形成了一道天然的屏障,阻挡行人突然横穿公路,避免因司机刹车不及时造成惨剧;树植形成的天然屏障还起到防雪、防沙暴的作用,以免这些天气下司机视线被阻发生事故。司机在驾驶途中视觉疲劳时,向周围边坡景观看两眼,有助于缓解瞌睡疲劳等现象,提高司机舒适度的同时避免开车过劳发生安全事故。(3)加强边坡本身稳定性,边坡在一定程度上对公路起到保护作用,随着时间的推移承受自然与人为的伤害,出现变形、破坏、瘫缺的状态,景观设计中不仅可以进行树植栽种,在高危不易护理的路段可以采取工程防护方式,对边坡进行喷射混凝土、石砌等方式,保障边坡的稳定性,使边坡在出现恶劣自然现象时依然能够保持不便,提高公路行驶的安全性。(4)防污功效,边坡景观设计时会种植大量树植,设计人员进行通过对树植进行优化搭配,使树植通过其特性降低来往车辆的噪音,降低噪音污染。同时,树植在进行光合作用时吸收来往车辆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气体,减少空气污染。

2.设计原则

边坡景观设计,顾名思义需要具有一定的观赏性美感,因此这就需要设计人员进行设计时以功能性为主体,与公路周边生态环境相协调下进行景观设计[4]。与此同时,设计人员还应考虑造景完成后的养护工作。使边坡景观具有观赏价值高、实用性强、养护方便。为达到这一要求,设计人员应注意以下几点:1.安全性,在不可进行景观设计的路段选择工程防护,不可为整体美观忽视边坡地质状况,为边坡稳定埋下安全隐患。2.具体环境具体分析,公路边坡景观设计属于公路建设项目中的一个环节,设计人员应统筹全局合理规划景观设计,对不同路段进行细节分析,选择最合适的景观设计方式进行施工,减少工程量。对于地形复杂的路段,以边坡形态为参考对地形做好梳理工作,使景观设计顺应地势与周围生态环境协调平衡,同时提高边坡的水土保持能力。3.最大限保护原有生态环境,进行景观设计过程中,设计人员不可为了观赏性而对边坡周围原有的生态环境进行破坏,而是借助原有生态环境的美加以塑造,有助于提升景观设计的自然美。4.风格鲜明,一个区域的公路边坡设计是一个区域情况的反应,设计人员应以区域文化作为景观设计特色,在表达区域特色的同时尊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造景过程中引用新型种植技术,提高景观设计的现代感,创造出现代和谐的景观设计风格。

3.永久性原则

进行公路边坡景观设计时,设计人员应对边坡土质进行考察分析,大多数边坡土质中有机质含量较低[5]。因此,景观设计中的树植应与边坡土质相适应,如果边坡土质较好树植选择种类较广,如果边坡土质较差,应选择环境适应力强、涵水能力强的植物,节约日后树植养护成本。

4.经济性原则

进行公路边坡景观工程设计时,应根据整体工程造价进行设计,使公路边坡造景时顾及经济效益,采用节能技术节约可避免的浪费,选择树植种类时也应选择更实惠的种类,通过科学合理的配置实现低成本高品质的景观造景。

5.生物多样性原则

虽然景观设计过程中需要选择适应度高的树植种类,但是为满足景观设计的观赏性,还应重视生物多样性,使公路边坡景观呈现出千姿百态,万般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既丰富了生态环境种类,又成为了别致的景色。

四、公路边坡景观设计施工原则

公路景观设计施工时,设计人员应先与专业园林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对植物的根系、成活能力、管理难易度进行了解,设计人员根据植被了解情况对设计蓝图进行修改,保障景观设计的科学配置与美观。景观设计过程中,采用垂直绿化方式在石质挖方路段进行藤蔓植物的移栽种植,平衡因挖方工程造成的生态失衡问题。另一方面,施工过程中也应考虑所在地区气候状况,如处在有梅雨季节的区域,施工应避免梅雨季节,防止新移栽的树植因过量降水而涝死;对于冬季温度零度以下的地区,施工线较长的情况下,对已种植好的树植进行保暖措施,以防移栽好的树植因冬季气温过低死亡。最后,为确保所有树植在移栽过后能获得足够的养护,还应注意浇水线路的排布,利用滴灌和漫灌两种方式建立供水网,保障树植浇水可以覆盖到每一处景观部位。

五、结语

浅谈高速公路线形景观设计 篇3

摘要:高速公路具有行车车速快、通行能力强、行车安全以及行车舒适等优点,影响高速公路的通行能力有诸多因素,其中高速公路的道路线形设计与沿线景观设计尤为重要,不容忽视。好的道路线形和景观设计不仅能使车辆安全、流畅的行驶,减少发生交通事故的必然性,而且还能给司乘人员带来身心愉悦,缓解旅途疲劳。本文通过研究公路的线形景观设计的必要性、道路线形景观对交通安全的影响,分析影响交通安全的线形要素。

关键词:高速公路;线形景观;交通安全

1.研究的目的与必要性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进行高速公路设计时要特别注重环境设计,不仅要充分考虑平、纵、横断面的结合,而且还要考虑高速公路如何与自然环境、景观相协调;不仅要考虑到线形的美观,还要考虑到驾乘人员心理和视觉的要求。良好的线型景观设计,不仅可以改善沿线的自然和生态环境,丰富沿线的景观,充分挖掘旅游潜力,而且还可以消除或减轻驾驶人员的疲劳,大大地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所以,对高速公路线形景观的设计研究是十分必要的[1]。

2.高速公路如何进行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原则是参照公路技术设计的原则,并在其基础上展开的,因此如何进行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离不开公路的各项基本设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考虑美学要求的线形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的基础是线形优美。在选择路线方案时,要进行仔细的勘察,研究每个方案的沿线地形地貌和风景特色,鉴于沿线生态考虑,还需避开一些诸如植被保护区或防风林区域,然后充分对比各线位的优势,尽可能地利用天然风景资源,让公路巧妙地与自然风光融为一体,从而丰富沿线视野景观。

(2)考虑结构物构造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景观中,各种结构物是重要组成部分,包括桥梁、涵洞、立交、互通等。在设计上要统筹兼顾,不仅要考虑经济性,还要有优美创新感的外观,既要和所在路线的其它结构物相协调,又要和途经地域的人情风貌相呼应。成功的道路景观设计往往能融合一些知名的桥隧使其成为自身景观的一部分。

(3)考虑路面结构的景观设计

通过路基横纵断面结构的分析,在某些路段合理采用分离式路基的方式,在良好的线形设计基础上,使公路结构充分地与自然景观和地形地貌相融合,与周边绿化相协调。

路面对于驾驶员和乘客来说,是占据视野的重要景观要素,因此在保证路面各行车道与路肩宽度比例外可以使用不同且适当色差的路面材料分别超车道、行车道和路肩,这样既可以让司机一目了然各车道的界线,又能提供良好的视觉诱导和视觉美感。

(4)中央隔离带和道路两侧绿化带设计

中央隔离带绿化的主要作用是遮光防眩、引导视线,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相关的规定。选择的防眩树种必须是低矮(1.5m左右)、缓生、枝叶密度大的品种。种植间距是由车灯的扩散角、人的动视觉和行车速度三者的函数关系计算得出,单行间距最好在2—3m之间[2]。所种植的物种可选择不同叶(花)色、花期的植物间隔栽种,使中央隔离带在一年四季呈现不同的色彩,增强视觉美感。

公路两侧绿化带,是环境再造、隔音防尘、协调公路与周边环境关系的有效措施。如路侧本身就有一定植被或树木,可以充分利用天然景观;如绿化带用地较为有限,则可以以单行栽植,落叶和乔木间隔(5~lOm)为佳,树种应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

3.公路景观与交通安全的相互关系

安全在很大程度上是驾驶员对外界反映的一种结果,受到人眼视觉的影响。驾驶员的驾车过程中80%以上的信息,如路线的走向、临近的车辆、交通标志提供的信息等,都是通过视觉获得的。因此,驾驶员视界中的事物都有可能对安全造成影响[3]。可以说,安全和公路的视觉特征是息息相关的。

景观本质上是一种视觉感受,是受到人眼视觉直接制约的。公路景观是否优美,是否能给人以愉悦感受,完全来自于人们对自己视觉的体验和感受。人眼的眼基距约为6.5cm,两眼同看一个物体,其视觉的角度略有不同,大脑利用这一差异加工成立体图像。一般情况下,立体感最清晰的距离是30cm,观察立体感最远限度约150m。驾驶员在距离1.2m(小汽车)高度上,在相应速度下所看到前方的运动范围,称为驾驶员视觉范围。

因此,景观与安全都是受制于驾驶员视觉的,而且景观作用的视觉范围(30~l50m)与安全要求的视觉范围(300m)基本重合[4],这是构成景观与安全相互关系的基础。在这个基础上,公路景观与交通安全在很多方面相互交织,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形成了密不可分的关系。

4.影响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线形要素分析

基于上述对公路景观对交通安全关系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公路景观设计是否合理对道路交通安全有着紧密的联系。何种公路景观才是合理的,舒适良好的,既能发挥保护环境的功效又能给驾驶员一个轻松环境的驾驶环境,我们将从以下两方面进行探讨与分析。

(1)直线

直线是平面线形基本要素之一,但由于直线线形缺乏变化,不易与地形、地物相适应等原因,位于山岭重丘区公路,往往造成工程量增大、破坏自然环境等弊端。

而过长的直线段,易使驾驶人因景观单调而产生疲劳,在驾驶过程中放松警惕,反应迟缓,一旦有紧急情况出现,会措手不及而肇事。

(2)曲线

曲线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线形,包括平曲线和竖曲线。过小的平曲线半径会降低停车视距,使驾驶员不能提前观察到前方转弯处的情形,也不能对道路线形的走势做到心中有数;竖曲线的频繁变换会影响行车视距,降低道路安全性能,尤其是在凸曲线路段,视距受限会大大增加交通事故率。

高速公路线形设计中,不能忽视路线的平、纵面组合设计的重要性。平、纵曲线最好的组合是竖曲线与平曲线相互结合,两者尽可能地重合。同时应将平顺而流畅的纵坡多应用于长而缓的半径较大的平竖曲线,要注意的是在凹型竖曲线处,两者半径应该大些,同时要避免在凹或凸型竖曲线的顶部和底部设置半径较小的平曲线。同理,为避免造成路面积水,不宜将反向平曲线的拐点设置在竖曲线的顶部或底部。一个长的平曲线或竖曲线内分别设有几个竖曲线或含有几个平曲线,这样的线形组合看起来很另类,容易使驾驶者产生幻觉以为公路被分割成了几段,这样的组合都是不可取、不安全的。确有需要时,通常一个长的平曲线内最多应设置不超过3个竖曲线。竖曲线与所对应的平曲线,它们的半径应相互协调,从而使平、竖曲线均衡配合,获得良好的立体线形。平曲线半径应与竖曲线半径一一对应,平曲线较长时,竖曲线也应相应地增长。

5.结语

高速公路景观及线形设计是—项复杂的工作,要搞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对其重视,其次要精心设计并随时做好变更设计。此外,各项工程要从外观质量抓起,精工细琢,严格要求,只有重视了景观与道路线形相结合的设计才能使高速公路的整体水平与国际水平接轨,高速公路才能真正体现快速、便捷、经济、安全、美观、舒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陈芳.公路视觉环境对行车安全的影响[C].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09.

[2]陳太华、万冬华、马良成.基于交通安全的公路景观设计[J].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1

[3]贺敏,田冬军.从驾驶员的心理角度分析道路线形对交通安全的影响.交通科技.2007,6:88~90

[4]程国柱,裴玉龙.高速公路直线段最大长度合理取值研究.公路交通科技.2008.8:143~144

作者简介:

公路景观设计 篇4

绿化景观的设计考虑:尊重自然, 体现人性, 创造富有自然野趣的道路生态系统和自然环境优美、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城市自然生态廊道;保持和维护乡土生物与环境的多样性和完整性, 最大限度地利用现有树木、池塘、河流水系等自然要素, 进行生态恢复, 改善环境, 形成良好的“绿色效应”。设计目标:充分利用项目区所穿越地段的现状条件, 益高愈显, 聚土成阜;益湿愈藏, 积水成淀, 创造较多的立地小生境, 为生物多样性提供环境条件, 形成抑扬顿挫、开闭有致的生态景观。

一、景观结构分析

充分分析项目特色和场地特色, 剖析项目区景观组成要素, 得出点、线、面结合的景观构成。

点, 点是城市总体文化提示系统的组成, 也是通过道路景观形成城市印象的关键。结合重点地段如立交桥、桥、出入口等景观绿地节点的重点表达, 抽象而概括。

线, 线形的“绿廊”结合107辅道与道路标准段设计思路, 将路段分为城镇与农村两大结构段, 结合外部环境与节点设计, 运用简洁明快的线条与富于韵律感的构图, 体现自身的特色。

面, 由于场地绿带宽度的限制, 单靠现有绿化带难以形成面状景观, 因此, 考虑结合外围可利用场地如河流、水库、农田、城市绿地等形成城市生态走廊及多物种栖息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 景观节点构想。

结合道路立交桥区等开阔区域形成具有一定文化提示意义的景观空间, 设计选取3个极具典型特征的节点来体现西绕城公路景观文化内涵, 分别表现科技、奥运、武术, 通过西绕城公路景观节点向人们传达项目修建大事记, 并展现中原地域文化特色。沟赵互通位于郑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入口处, 通过景观艺术雕塑体现出高科技、现代化产业的文化内涵;须水立交绿化则在其中心花坛内设计绿色奥运环境标;刘胡垌立交是通往郑少洛高速的必经之路, 可以通过此节点绿化充分展示中原武术的精粹。

2. 生态绿廊构想。

以安全性、功能性为前提, 强调节奏感、韵律感, 形成线形景观。根据道路交通分析, 线路全段交通由北向南呈现逐渐密集的趋势, 车流量逐渐加大, 设计的车道由双向六车道向双向标准八车道和双向加宽八车道变化。中原区、二七区分界处区间段还设置了慢车道与人行道。依据道路设计特点将全路段景观设计划分为城镇 (设置慢车道路段) 风格与乡村风格两种特色, 在生态绿廊的景观构想中, 力求通过隔离带的变化体现各自不同的特色。同时, 在安全性上应当满足道路设计规范要求, 如防眩光、禁行要求等。两路段在整体风格协调统一的前提下, 又运用不同的基调树种来体现各自的特色。如城镇段主要采用常绿灌木+模纹绿篱的形式突出城市化的特色, 乡村段则采用乔木+灌木+地被的复合层次来凸现自然环境的乡村野趣。最终结合外围场地形成一条发展的生态景观绿廊。

二、种植设计

植被景观是道路景观建设的核心, 不同的绿化形式将对城市生态格局和经济可行性建设产生不同的影响。本方案采用线性排练方式, 以形成现代、粗狂、自然、朴实的线性景观肌理。树种选择坚持适地适树、生态优先和经济适用的原则, 并结合道路绿化特征选择抗污、滞尘类树种。

三、结束语

公路景观设计 篇5

加油站的植物品种选配关键是要注意选少修剪,管理粗放、抗旱、抗病虫的植物,因为加油站的特殊环境养护时不能用剪草机,打药机等机器设备,地下埋有油罐,严禁使用这些设备。尽量不要铺草坪。免得以后养护增加不必要的人工费用。

含水量较多的优先,忌种油性植物,GB50156-2002《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规定:加油加气站内可种植草坪,设置花坛,但不得种植油性植物.油性植物应该包括:铁树、松、杉、柏等含油脂量大的植物。含水量较多的优先,吸收有毒气体,而且含水分高的常绿植物。

旅游公路景观美学探究 篇6

关键词:旅游公路 景观 美学

中国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0069(2015)10-0152-02

旅游公路景观以所在风景区的自然环境为背景,既包括旅游公路本身形成的景观,也包括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集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功能性和观赏性、适用性和艺术性于一体,是旅游公路所在区域内各种性质、各种类别、各种形式的景观集合体。

旅游公路建设作为人类实践创造活动之一,除了为人们提供便捷的交通和安全的享受外,还应该给人以高度的视觉上的愉悦和审美情趣上的满足。欧美许多国家修建的著名旅游公路景观都是充分利用该路域显著的自然特性的典范,人们驱车行驶在这些公路上能够充分领略当地独特的景色,展示了其优异的美学境界。例如:熊牙公路(BeartoothHighway)位于美国蒙塔纳州与怀俄明州之间,是美国最漂亮的公路之一,也是美国自驾游爱好者们最喜欢的自驾旅游公路之一。熊牙公路沿路景观壮美,拥有惊人的海拔高度差,在视野开阔的公路上,从平地爬升至高山,壮阔的山脉和高山湖泊尽收眼底,自然之美荡涤心胸。(图1)

1旅游公路景观美学原则

在旅游公路景观规划设计中,有两个基本美学原则:自然性和创造性。

1.1自然性

自然性即旅游公路景观元素应尽量与周围的自然环境充分融合,减少视觉上的突兀感和违和感,就像本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一样让人觉得自然而然。加漠公路(见图2)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贯穿大兴安岭南北地区,在雄浑的落叶松林海中蜿蜒延伸,行驶在加漠公路上仿佛融进了自然怀抱中,无尽美景落入眼帘。

1.2创造性

旅游公路景观元素来于自然而高于自然,应能使周围美景在环境中脱颖而出,经过专业的设计与选景,取景和构景,使之在功能和美学上都得到升华。例如,挪威大西洋海滨公路(Atlantic Ocean Road)(见图3)贯穿埃德自治市和阿沃岛自治市之间有人居住的岛屿和岩礁群岛。公路宽6.5米,设置8座桥梁、4个休息站(观景点)。是挪威国家旅游路线(National Tourist Routes)之一,也是世界著名的旅游公路,曾被英国《卫报》评价为“世界上最好的观光道路”之一。行驶在大西洋海滨公路上,可以欣赏到闻名遐迩的挪威海峡风光,还可以观赏沿岸的海豹和鲸鱼。

2旅游公路景观美学特征

2.1旅游公路景观线形美

巧妙地将平纵线形组合成优美和谐的空间线形,使之既符合行车的动态要求,又满足人们的审美期望,这是旅游公路线形设计原则。优美和谐的空间线形,带给旅游公路使用者开阔、惬意的心情和轻松、愉悦的旅行体验,这既是旅游公路功能的基本体现,也是旅游公路美学的基础。

和谐流畅的旅游公路景观线形美主要体现在:

一、节奏感:有机起伏、方向渐变、一路延伸的旅游公路景观能给人视觉和心理上丰富的空间层次感和节奏感,统一中包含变化,有序中帶有韵律。

二、延续性:旅游公路线形的平纵组合的动态连续性和所在地域自然景观的连续性能使之给人更高的美学享受,使人产生行云流水般惬意舒适的感觉。

三、空间感:旅游公路景观路域应空间关系清晰,尽最大可能性地使远近景观尽收眼底,使人能感受到由公路及其周围环境共同构建的大美空间。

罗马尼亚特兰法加拉桑公路(Transfgran)就很好地体现了旅游公路景观的线形美,它曲折多弯,美丽的线形在山峦中起伏蜿蜒,延续中富有节奏感,是驾车爱好者们的圣地、赛车迷们的游乐场,空间上还有震撼的山景和丰富的历史,曾被英国疯狂汽车秀评为“世界最佳道路”。(图4,图5)

2.2旅游公路景观动态美

从审美主体来讲,旅游公路的美感主要是通过视觉、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产生的。旅游公路景观是作为一种连续的印象流被人们在汽车上看到的,沿途的各类景色,如森林、山丘、农田及许多其他景物,都会以一系列的图片的形式,一张张展现在公路使用者的面前。旅游公路可以类比为视觉的走廊,人们驶过这里,欣赏美丽更迭的画面,同时收获愉悦放松的心情。卡博特公路((Kabot Tlail)是加拿大著名旅游路线,也是北美东部最美丽的路线之一。卡博特公路以布雷顿角高地国家公园为中心,行驶途中除了能看到雄伟的悬崖峭壁、茂密的森林,苔原、沼泽地等自然景观,还能参观沿途风格迥异的法裔居民村、苏格兰人村和渔村,了解当地民俗风情。溪水流淌、草长莺飞、麇鹿和熊漫山遍野奔走的一幕幕景象组合成为该旅游公路景观的动态美。

2.3旅游公路景观个性美

在旅游公路景观设计中,为了更有效合理地获得良好的景观效果,应尽可能地利用该环境中已存在的景观元素,将其按美学构图原理进行创造性的组合和引导,在尽可能地保持和保护原有自然格局的基础上,突出当地的地域风俗和历史文化,从而赋予旅游公路景观具有其独特的地域性和人文性,公路使用者能在行驶的过程中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美好体验。美国夏威夷州的哈纳公路(Hana Highwa)贯穿茂伊岛北部海岸,被视为世界上路边风景最为优美的公路之一(见图6)。哈纳公路因地制宜,展现了优美的太平洋景观,沿路还设有许多可以驻足欣赏风景的地方。哈纳公路的特色是瀑布遍布一路,沿途可以欣赏激流峡谷,俯瞰大海。

2.4旅游公路景观人文美

旅游公路作为连续的线形空间,沿线会跨越不同的景观区域,形成展示和宣扬沿线地域文化特色的物化信息系统,每个区域拥有各自不同的文化景观资源,如历史、传统、民族、宗教、艺术等,构成旅游公路景观沿线重要的人文景观,从而赋予旅游公路景观丰富的文化内涵。

根据旅游公路景观中的路域历史传统文化,因地制宜地确立该区域内旅游公路人文景观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形成具有内涵的旅游公路人文景观,这不仅能发挥旅游公路景观的人文价值,还能有效地增强人们对该旅游公路景观的印象及认同感。

意大利的阿玛尔菲海岸是世界文化遗产,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阿玛尔菲海岸公路(Costiera amalfitana)蛇行于陡岸峭壁之间(见图7),旅游者们沐浴在地中海的阳光下,沿着公路缓缓而行,一边欣赏沿途五颜六色极具特点的意大利小镇,一边感受并回味当地的历史人文情怀,这是对人文美最好的诠释。

3总结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篇7

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这种局面是因为高等级公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资、信息交流的同时, 带动了物流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发达的公路网络, 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88年实现零的突破一直到目前, 我国高速公路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贯穿各地的高速公路纵横中华大地。在高速公路设计阶段, 设计单位往往把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放在首位, 至于沿途的景观设计, 被大部分人所忽视, 忽略了沿线景观的环保效应。高速公路的建设, 除了进行功能、环保的设计外, 还应顾及到设计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上的认同。高速公路建设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为了达到“高速”的目的, 影响了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 导致岩石裸露、水系紊乱、森林减少, 特别是在公路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 乱挖乱堆, 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营运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 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 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这一点已逐渐被主管部门、建设部门和设计单位意识到。因此, 目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建立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使高速公路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

2.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思路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思路, 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 设计建造出沿途良好的视觉形象, 给行人车辆带来一种审美愉悦, 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 车在画中行”的感觉。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是一个线性的工程, 沿途景观既要做到统一又要具有特色和富于变化。统一不是千篇一律, 在统一的整体思路下, 体现各自的特点, 避免因简单重复而导致司机及乘客的视觉疲劳。而富于变化又具有特色的建筑物、色彩、风格、造型、弯曲起伏等, 能让人产生愉悦的心理, 从而达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在保证交通安全行驶的前提下, 要做到景观的舒适, 也就是说, 司机在行驶中能够感受到景观的优美, 那么其精神自然兴奋, 从而减缓疲劳, 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设计的舒适性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必须以安全作为前提。

协调性和融合性也是景观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协调是设计要与地形、环境协调, 高速公路是线性工程, 沿途景观要保持其整体的连续性, 绿化、景点、附属设施要体现统一性和连续性;融合是沿途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要充分融合, 体现我国广博的历史渊源及多元素的民族文化。

满足司机快速行驶的视觉要求, 就要适当扩大景观比例。高速公路内本身的各部分之间本来具有一定的内部比例, 窄路肩、宽路面、孤立的小型种植、狭窄的路旁地带, 都是不合适的。内外部比例协调、匀称适宜, 是景观设计的原则。

3.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内容

山体是空间的垂直界面, 类似于城市中的建筑, 对分隔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高速公路两侧没有山体, 则沿途风光就缺少变化, 空间层次单调。平原地区虽然视野开阔, 但景观单一, 容易使司机困乏。山区地形的景观设计, 要充分利用山体的自然景观元素, 因为自然和谐、优美酣畅的山体曲线加上山上的奇峰异石、葱茏绿树, 优于生硬的城市建筑, 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 对都市人来说是难得的大自然美。

和山体自然元素一样的就是水系, 水系和山体构成道路的立体景观, 水系既是大地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 也是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河流的曲折和动感, 是高速公路可以充分利用的自然景观元素。跨过高速公路的水系, 把人的视线切换到另一景观空间。

绿色植物是自然的恩赐, 植被宛如大地的肌肤, 是大地景观的主色调, 也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在高速公路景观中, 行车道中间的隔离带、两侧的绿化带和路边的森林植被、农作物等属于绿化景观。

桥涵是高速公路空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主要作用和功能是为高速公路两侧居民及动物提供生命通道。作为功能全面的道路构造物, 可以作为高速公路景观的重要元素, 设计时应结合结构技术和地方文化特色, 从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综合考虑, 使其成为高速公路景观元素。

高速公路的特点是线性, 漫长的沿途地形复杂多变, 在兴建过程中, 难免开山填土, 形成了山体的边坡和路基的边坡。公路水害是影响公路质量的重要因素, 所以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山体滑坡和路基崩塌, 需将边坡上裸露的岩石和土壤进行加固。这就形成了边坡, 边坡的加固方法根据具体高度和地质特点, 有块料护岸、轮胎固土、混凝土浆锚喷等, 这样不同方法加固的边坡, 其产生的构造形式也不相同。高速公路的边坡是形成该道路印象的因素, 是人们视线直接辐射的地方, 设计时要作为景观进行设计, 如通过块料有规律地排列形成丰富的肌理, 通过混凝土浆锚喷在其表层绘上色彩明快的卡通画等方式, 增强其观赏性。

4.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4.1 沿路带状景观

主要是指廊道空间上, 行车和旅客在快速移动中感受物体一闪而过的景观, 此处设计应该根据人的视觉感受特点, 使沿途风光不断重复, 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 通过绿化、防护栏、反光器等廊道空间景观元素的设计和安装, 使沿线景观有规律地重复形成带状景观形态,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韵律感。

4.2 节点景观设计

互通节点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点, 这一地区中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可塑性最强, 我们通常称其为斑块。实际设计中, 把骨架部分由直线和流线道路围合而成, 把直线作为交叉干道的主线形, 位于立交的底部, 流线与其它干道相适应, 由两条或多条分流路线连接。其图案有完全模纹式、模纹式和自然式的结合式、自然式等, 景观构图可以草坪、小灌木、大灌木等元素为主。

4.3 元素形态设计

高速公路路面的引导、隔离、防护设施, 是为安全而设置的。设计时是按照严格的尺寸来设计的, 两侧的雕塑、壁画、浮雕等有较大的设计空间。雕塑一般设置在节点空间, 其高度在15—20米之间, 必须有较大的体量, 并用抽象的体块进行构图, 不宜精雕细琢。边坡上设计壁画, 快速前进的乘客可以进行观赏, 采用夸张的图案并沿前进方向伸展。

4.4 中央绿化景观设计

作为改善道路景观的中央隔离带绿化, 具有遮光防眩、诱导视线的特点。树种的选择要具有防眩的特点, 如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耐修剪等特点, 根据沿线的实际情况选择刺柏, 刺柏有规律的排列, 其高度以1.6米为宜, 单行株距2.0米, 形成了一定的韵律感。种植草坪和地被植物来实现对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 防止土层污染路面, 既美观又能达到保湿效果。根据季节变化种植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的植物, 丰富隔离带的景观。

5. 应注意的问题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就是利用道路周围的地物、地貌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线形、形态、色彩、质地、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构图, 根据两侧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和服务区设置要求, 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 借助景观规划设计, 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和生态环境, 带给人审美愉悦。

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 应避开风景名胜区和其它历史古迹, 在满足“平、直、缓”的同时, 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 或将高速公路的节点延伸到景区当中。高速公路线形选定后, 其景观序列形式为起景 (入口) —廊道—节点 (服务区、小型互通) —廊道—高潮 (大型互通或风景名胜区) —廊道—结局 (出口) , 韵律和节奏达到引人入胜, 不断变化。

公路桥梁景观设计探讨 篇8

1桥梁景观释义

对桥梁造型进行符合美学规律的组织与优化一直是那些懂得桥梁结构规律的建筑师的行为,到20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认识到桥梁的设计不仅仅要“关心自己”,同时还要“关心别人”,如关心桥梁对城市、大地的影响,关心桥梁的地标意义;景观生态学更将桥梁上升到解决被道路切割的大地之物种的生存与繁衍的高度,亦即桥梁还要“关心”生态环境等。

这些问题均非桥梁美学所能涵盖,而其综合解决之道是对既懂得桥梁美学规律又深谙景观科学构筑规律的专业人员的需要。这便是桥梁景观学的诞生基础!我国对桥梁景观的理解一般反映在“景观”一词的分解上,即“观”桥与桥上观“景”,两者合成便为“景观”。

2桥梁景观设计的目的

桥梁景观设计是对桥梁的线形、造型、平面布局在满足功能、安全、经济的前提下进行自然景观、城市景观、历史文化景观及美学方面的综合考虑和组织,以最大限度地实现桥梁力学上的合理性、功能上的优越性及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同时反映出不同地域、不同传统文化的独特性,力图达到桥梁功能、安全、经济、美学的协调与和谐。

3桥梁景观设计的意义

(1)桥梁景观设计的地域性体现

我国不少城市、乡镇因桥而闻名。大多城市几乎都有与桥有关的地点、街区或行政区划称谓。

这里既有桥梁景观的历史沉积也有现代桥梁景观的功劳。这是桥梁景观对城市的地标作用。它能以种种具体的艺术化的形式来追求一种神似的效果,凝聚着设计师的智慧和创造力。桥梁景观的美学特征在结构合理、满足通行功能的前提下,对景观元素进行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与城市整体色彩的联系等。

(2)桥梁景观设计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

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是桥梁景观设计的表现,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的木桥,60~70年代的拱桥,80年代的梁桥,90年代的斜拉桥,20世纪末的悬索桥和立交桥,每个时代的桥梁造型都是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视觉美感被赋予了浓重的时代背景。

(3)桥梁景观设计是人们时代精神与审美特征的体现

时代性有一层重要含义即是“新”,如新事物、新发展、新现象、新景观、新知识、新文化、新科技等均可表达出时代寓意。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上的三面红旗、四川泸定桥的十三根铁索等无不显示出时代景观的物象特征,完全体现了时代精神,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追忆,物象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特征。

(4)桥梁景观设计是不同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体现

我国的古典园林桥梁最能体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在景观设计上十分注重“观”桥与桥上观“景”,景观由此体现了人、景观、环境的和谐,如程阳风雨桥集亭、廊、桥三者于一身,系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栏杆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巧妙地展示了地域和民族特色,体现了不朽的人文精神。而现代桥梁的空间跨越使交通立体化,更需要结合地域文化与地形特征,将桥梁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桥梁与城市的伴生复合能成为城市独特性、唯一性、张扬性的象征。

4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

(1)桥梁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我国目前尚没有具体的技术规范。

(2)我国桥梁设计主要由一些交通设计院设计,除特大型桥梁有景观设计外,桥梁设计基本上就是结构设计,景观设计仅是对桥梁设计后期的再包装,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严重脱节,设计初期并没有融入景观设计的意识。

(3)地区桥梁线形、造型设计千篇一律,缺少个性,桥梁的个性变化与总的路线格局、周边环境不协调,无节奏和韵律感;细部构造的设计不能和主体结构同时进行,破坏了整体平衡。

(4)景观设计与桥梁设计师研究的重点、知识领域和创造性思维有别,桥梁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结构理论、工程设计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美学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同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三维仿真虚拟技术。

(5)缺少建筑师、园艺师、环境保护专业大师、雕塑师、美术师等多层次知识结构人员的介入与共同参与,桥梁景观设计应是多学科合作的结晶,同时也是参建单位共同参与的集体行为。

5如何做好桥梁景观设计

(1)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公路沿线的环保要求、人文、地形、地物特点、天然资源、旅游资源及开发前景,拟定桥梁景观设计大纲。

(2)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桥址进行分析,深化公路沿线环境调查,列出环境调查的项目和具体要求,把桥梁放到自然环境中去,确定设计的目标和设计基调;设计包括:桥型方案的比选及效果图,墩、塔艺术造型及效果图,防撞护栏艺术造型及效果图,色彩涂装设计及效果图,灯饰设计及效果图,周边环境设计效果图及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等,并进行评审、论证,优选方案。

(3)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在自然环境中看桥梁,细化设计,把设计分解成结构艺术造型设计、涂装色彩设计、灯饰夜景设计、进出口标志雕像景观设计、桥位周边景观设计等,综合考虑该工程内的主桥、辅桥、引桥、引道、接线、边坡等是否和谐,在满足力学的情况下,弘扬美学,创造多样统一、比例协调、均衡稳重、韵律优美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整体概念,使桥梁景观与周围景观“和谐”、“互补”、“增强”、“保护”,充分综合体现工程美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经济等的相互关联。

(4)在施工阶段,设计师应到桥上多方位、多视角感受桥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是否和谐,随时研究如何减少不和谐的因素,并加以修正。真正做到如日本桥梁学者伊滕学在其《桥梁造型》书中所说:“桥能满足人们到达彼岸的希望,同时也是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为审美的对象和文化遗产。”

结语

桥梁景观设计是运用特殊的语言,以因地制宜为前提,环境保护为基础,按照美学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桥梁与周边环境的美学创造和景观资源开发。桥梁是一座城市的血脉,更是一座城市的精华和标志,因此,呼吁更多的桥梁设计人员对桥梁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系统的景观论证和设计,把美学艺术充分应用到设计中去,创造出更具有时代性、观赏性、更能发挥美学效应的桥梁景观设计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万敏.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桥梁建设.2002,(06):016

[2]杨士金,颜大方.悬索桥造型设计与景观设计[J].世界桥梁.2002,(04):002

[3]韦玉姣,韦立林;试论侗族风雨桥的环境特色[J];华中建筑;2002,(03):031

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探讨 篇9

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内容包括:隧道洞门的景观设计、隧道洞口边坡防护的景观设计、洞顶截排水设施的景观设计、隧道洞口与其附近的配电房、界地桩等附属设施之间的整体景观设计等。时间上分为隧道建设并交付运营初期上的隧道景观,隧道运营一段时间后的隧道洞口景观,以及隧道长期营运后的景观。通过景观设计可以使生硬、单调的行车景观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减少隧道工程建设对环境造成的负面影响,并使隧道工程更好地融入到自然环境中,达到造景的作用,给公路的司乘人员提供一个优美、舒适的行车环境。本文结合辽中环线本溪至辽中段高速公路、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云南思小高速公路等项目,对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进行探讨。

1 公路隧道洞门景观设计

公路隧道洞门是保证隧道施工安全与运营安全的重要构造,是隧道的唯一外露部分,也是隧道的标志。公路隧道洞门除了具有支挡洞口正面仰坡和路堑边坡,保持洞口边仰坡稳定的作用,防止仰坡上方滑坡、碎落、雪崩等自然灾害对路面危害的作用,将坡面水引离隧道的作用外,还具有改善和美化环境的景观作用。隧道洞门可根据所处的地形地质条件、自然环境、人文特点设计为明洞式洞门或端墙式洞门。

明洞式洞门适用于地形平缓、山体稳定或单侧边坡较高等地形条件下的洞口。明洞式洞门宜优先选择削竹式洞门或喇叭式洞门形式,当洞口位于冲沟侧或冲沟底时,不宜采用削竹式或喇叭式洞门形式。削竹式洞门或喇叭式洞门可以采用明洞衬砌,同时回填坡面的坡率尽量与自然坡面同坡率,坡面宜采用植草或三维植物网等防护措施。

临近自然保护区、居住区、与其它道路并行或交叉点附近的隧道洞口,结合隧址区的地形地质条件、自然植被层次、民俗风情特色、历史文化底蕴进行景观设计,使隧道工程与周边社会环境、人文气息相得益彰、自然和谐。图1为野象谷隧道的入口,设计采用明洞式洞门,洞门装饰为傣族公主的冠冕,金光灿烂,入口的弧形刚好和帽檐的弧度一致,而且为使这一文化象征发挥更大的作用,入口一侧的休息场地建盖了傣族竹楼、凉亭等,更形象地展现了西双版纳独特的傣族文化,使该洞门充分融合到了当地文化氛围中。

端墙式洞门适用于地形较为陡峭、偏压较大或横断面地形复杂条件下的洞口。端墙式隧道洞口可以结合地形、地质情况,采用台阶式、圆弧化处理,尽量避免将左右线洞口拉齐,做成一个横平竖直、规整的端墙式洞门。辽中环线本溪至辽中段高速公路纱帽山隧道洞门通过圆弧化处理(图2),有效减小了端墙的设置规模。

传统的端墙式洞门虽然可以起到抵抗山体纵向推力、稳定洞口边仰坡的作用,但是端墙式洞门留给人们更多的是结构过于厚重、体量大、人工痕迹重、景观效果差等负面印象。通过对端墙式洞门进行硬质景观处理,采用去棱角化、色彩搭配等手法,既不影响传统端墙式洞门功能的发挥,又能有效消除传统端墙式洞门的人工痕迹,可以达到与周围景观和谐一致的效果(图3)。

2 隧道洞顶截水、排水设施的景观设计

考虑到隧道洞顶汇水截排的需要,避免洞顶汇水冲刷隧道洞口及洞门结构,给隧道施工及营运带来安全隐患,部分隧道洞顶设置有截、排水沟。隧道建设期间及运营初期,洞顶截、排水沟的人工痕迹较重,形成隧道洞口“项链”,影响沿线景观,因此,景观设计上考虑尽量取消隧道洞顶截、排水沟,但是也存在部分隧道沿沟进洞、洞顶存在集中汇水、汇水量大等情况,从隧道结构功能上考虑,不宜取消洞顶截排水设施的情况,本辽辽高速公路上的石磨山隧道出口就是这种情况,图4为其建设期间的实景照片。公路建成营运一段时间后,截、排水沟旁边的绿化得以恢复,可以自然遮挡住人工水沟,同时并不影响水沟功能的发挥,如图5所示,为石磨山隧道建成运营通车2年后的实景情况。

部分高速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沿线景色优美,项目为景观示范工程,对全线构造物的景观要求高,因此在公路运营之初就不能存在明显与周围环境不和谐的人工痕迹,此时采取常规的绿化恢复措施时间上难以满足要求,可以考虑将隧道洞顶截、排水沟进行消隐处理。在横断面方向上的截、排水沟前方设置适当宽度、高度的挡土檐,遮挡水沟外露部分,并对纵向上的截、排水沟采取埋设暗管的方式处理,但是暗埋排水设施存在管道堵塞后不易进行清理、北方地区可能发生冻融堵塞积冰的病害,增加日后运营的养护、维修工作量,同时埋设在坡面上(尤其是填土坡面)的排水暗管应做好管节间接头处的渗漏处理,避免管节渗漏引起坡面滑塌,同时也应注意处理好排水暗管自身的坡面防滑。

石磨山隧道等工程实践证明合理设置隧道洞口截排水设施,并对其进行适当的绿化恢复,既能确保隧道结构安全,又能不破坏隧道洞口景观。

3 洞口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3.1 隧道配电房等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隧道洞口前方配电房等附属设施的设置,宜与隧道洞口景观整体考虑,采用合理的结构型式、设置在合理的位置,充分发挥其正影响,避免其负影响。

配电房等附属设施对隧道洞口景观的正影响,如辽中环线本溪至辽中段高速公路上的纱帽山隧道进口(图6)设置的配电房等附属设施,整体上采用与端墙式洞门结构相呼应的横平竖直、棱角分明的建筑结构型式,设置位置可以部分遮挡隧道洞门端墙,减小端墙的视觉冲击;配电房等附属设施对隧道洞口景观的负影响,纱帽山隧道出口(图7)设置的配电房,整体上仍然采用横平竖直、棱角分明的建筑结构型式,不能与弧形端墙形成呼应,虽然部分遮挡了端墙,可以起到减少端墙视觉冲击的效果,但是更多的却影响了隧道洞口的整体景观效果。

3.2 隧道洞口附近地界桩的景观设计

界地桩材料及色彩选用:虽然选用灰白色混凝土界地桩(图8)可以起到醒目的作用,但是也破坏了沿线的自然景观,人工痕迹重。可以考虑采用钢管桩,外刷米彩色,与周围环境更好地融合。

3.3 合理设置隧道铭牌的景观设计

隧道铭牌的景观设计包括隧道铭牌的设置位置、大小、材质、色彩等,洞口铭牌设计应力求简洁明快,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其中将隧道铭牌设置在端墙式洞门墙面上,或在削竹式洞门前面适当位置设置石块,在其上面书写隧道名称,也是不错的选择(图9)。

4 隧道洞口坡面防护的景观设计

4.1 隧道洞口坡面防护景观设计的作用

隧道洞口坡面防护的景观设计除可以起到支挡边坡、减少洞口亮度、防止洞内废气在洞口间串流等作用外,还可以起到消除隧道洞门型式差异化的影响。辽中环线本溪至辽中段高速公路项目南雪梅隧道出口(图10为南雪梅隧道洞门建成时的实景照片,图11为南雪梅隧道绿化完成并运营2年后的实景照片):受地形及线形条件限制,左线隧道采用削竹式洞门,右线隧道采用端墙式洞门,且左右线洞口位置前后错开一定距离,通过对中间分隔带及隧道洞口边坡进行景观设计,基本消除了因为同一端隧道洞门型式差异带来的视觉影响。

4.2 隧道洞口坡面防护的种类

隧道洞口坡面防护包括三种类型:工程防护、植被防护、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的结合。

工程防护能够起到支挡坡面、节省占地等作用,端墙式隧道洞门就是隧道工程防护的典型代表,但是工程防护的尺度、比例、材质对公路隧道景观具有很大影响,因此公路隧道洞口坡面的工程防护应通过矮、隐、弯折等设计手法的处理,削弱工程防护的人工痕迹,减小其视觉冲击力。

植被防护的主要功能是防止边、仰坡冲蚀破坏,同时可以起到造绿和景观的作用,植被防护为目前削竹式隧道洞门坡面防护的主要型式。植被防护应优先选用原地植被的树种、草种或相近的种类(图1、图5、图11)。防护采用的植被宜高低错落搭配,避免整齐划一,突显自然和谐之美。

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结合,可达到加固与防护兼顾、刚柔相济的效果。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上的南天门隧道洞口仰坡面因地制宜地采用六角网格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结合,植被繁茂时节(图12)可以有效遮挡六角网格防护的人工痕迹,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相得益彰;植被枯萎时节(图13)六角网格与周围环境相映成趣,消失于无形,不会突显厚重的工程防护痕迹。因此,合理地选用工程防护与植被防护型式,既可以起到防护坡面的作用,又能够不破坏隧道洞口景观,彰显“天人合一”的工程设计理念。

5 结语

本文结合辽中环线本溪至辽中段高速公路、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云南思小高速公路等工程项目,对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进行分析与总结。公路隧道洞口的景观已随着公路交通建设为越来越多的人们所关注,成为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元素。公路隧道洞口的景观设计需要多个专业人员的通力协作,通过对公路隧道洞门、洞顶截、排水设施、洞口附属设施、洞口坡面防护等洞口景观要素进行综合考虑,运用多种设计手法,创造出满足公路隧道使用功能,简洁明快,并与隧道洞口周围的地质、地形、地貌、植被及洞口接线线形相协调的公路景观。

摘要: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既要与隧道洞门结构形式相协调,又要与洞顶截排水设施、洞口附近的附属设施、洞口坡面防护等进行合理搭配,并满足公路隧道洞口结构使用功能。以辽中环线本溪至辽中段高速公路、丹东至通化高速公路、沈阳至本溪高速公路等项目为例,探讨公路隧道洞口景观设计方法。

关键词:公路隧道,隧道洞口,景观设计

参考文献

[1]叶飞,何川,王士民,王国波.公路隧道洞口景观的构造与分析[J].现代隧道技术,2009(4).

[2]黎明.高速公路隧道洞口艺术设计研究——以云南省保山~龙陵高速公路为例[D].昆明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8.2.

公路景观设计 篇10

丹通高速公路起于辽宁省与吉林省交界处的新开岭, 终于丹东市振安区古城子互通立交, 为国家北部地区高速公路典型示范工程。路线全长196.617km, 全线共设置小桥57座、涵洞143道、通道145座。全线小桥涵数量大, 使用状况直接关系到构造物附近群众出行、区域排水等问题, 社会影响巨大。本项目在设计过程中, 充分考虑以人为本、与自然景观协调、节约资源、科技创新、降低造价等公路新理念, 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将新理念在小桥涵设计中的使用情况进行简单的介绍。

2 以人为本, 便民出行

山区道路等级低, 甚至仅为山间人行毛道, 仅为附近群众上山使用, 但其纵横交错, 数量巨大, 无法处处设置通道。而山区冲沟多, 需要设置排水构造物。故在设计时二者统一考虑, 对排水的小桥或涵洞做一些特殊处理, 使之方便民众通行。主要采取的措施如下:

由于山区起伏大, 导致构造物进出口需要开挖或填筑才能与原地面顺接, 从而导致进出口形成较大坡度, 一般设计中进口设置跌水井或者出口设置急流槽。本次设计中, 将跌水井改置为人行梯道台阶引至高速公路以外, 若直接设置过陡, 考虑顺挖方碎落台展线引出。

小桥涵洞下一般都有长流水, 步行通过很不方便, 故考虑水流较大时在小桥一侧增设人行平台, 高出涵底铺砌一定距离;水流较小时铺砌设置小横坡, 将水流集中在一侧, 使另外一侧较为干爽, 方便通行。

本项目隧道较多, 多数涵洞需要分离式路基左右幅构造物连做, 造成涵长较长, 涵洞内漆黑一片。为解决此问题, 在分离式路基之间适当位置设置采光井, 利用天然光线解决构造物内光线暗的问题, 并在采光井顶覆盖角钢框架镀锌防锈蚀电焊防落网, 预防人员跌落井中或者杂物跌落井中威胁涵下行人安全, 提高构造物的使用性能。

3 优化设计, 提高设计质量

辽宁省小桥涵钢筋混凝土梁板习惯于使用预制形式, 但经过多年使用后发现预制板横向联系较差, 出现单板受力情况, 铰缝也易松动脱落导致漏水等问题。结合以往经验, 本次设计小桥涵钢筋混凝土梁板全部采用现浇结构, 以加强梁板整体性, 提高使用性能。同时, 现浇结构也可以减小山区预制场地规模、降低运输难度, 从而方便施工、加快工程进度。

北方冬季漫长, 降雪较多, 为尽快保证行车安全, 高速公路一般采用大量除雪剂、除冰盐以提高除雪效率, 从而也导致了化学剂对桥梁, 尤其是防撞设施的腐蚀。为提高除冰盐作用下的耐久性, 防撞墙材料由C30混凝土提高至C40, 防撞墙底座的8cm宽花岗岩外侧改为13.5cm宽、内侧改为12cm宽, 同时紧贴底座的18cm斜面上镶2cm厚的花岗岩。如图1。

4 与自然景观和谐

加强洞口景观设计, 摒弃传统盖板涵洞口配置八字墙、轻台配置锥围挡的观点, 结合地形将洞口设计成与周围环境协调的形式;或八字墙与锥坡叠合使用 (如图2) , 改变样式单一呆板的形象, 增加洞口的变化, 提升美观程度。

5 科技创新, 研发新技术

采用《寒冷地区高速公路高填土涵洞设计方法研究》的计算公式对K118+778.00盖板涵进行比较分析。该处填土高度平均14.6m, 此处如按照高架桥方案进行设计, 采用5~20m装配式预应力混凝土箱梁, 桥长100m, 造价估算约为750万元;按照涵顶填土12.14m盖板涵设计, 采用规范计算方法, 造价估算约为105万元;按照本课题的设计方法计算, 造价估算约为90万元。由以上数据并考虑土石方、占地等因素可知, 采用本课题计算设计的涵洞与高架桥相比投资减少370万元, 节约投资49%, 与不考虑“土拱效应”的设计方法相比投资减少15万元, 节约投资14%。

本课题的实施, 及时解决了施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保证了高填土涵洞的施工安全和质量, 消除了施工中和今后运营中的安全隐患, 又加快了施工进度, 缩短了施工期, 确保了全路顺利通车。由此可以看出高填土涵洞设计采用本研究的计算方法能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同时高填土涵洞又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与环境效益。山岭与丘陵公路都有许多挖方段和填方段, 这就需要设置大量的取土场和弃土场, 取 (弃) 土场对植被破坏严重, 多年难以恢复植被, 风一吹漫天灰尘, 污染环境。若将挖方段的弃土填筑于山沟形成路基, 设置涵洞用以排水或通行, 即解决了污染, 又还周围一片青山绿水, 节省弃土复垦整治费用。

本项目课题的研究, 不仅节省了工程投资, 经济效益明显, 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与环境效益。

6 节约资源, 降低造价

山区冲沟一般顶部较宽而底部较窄, 布设时不拘泥于原位设涵, 考虑适当移动涵洞设置位置, 将涵洞设在沟坡上, 如图3。

涵1顺应原沟设置在沟底位置, 涵2设置在原沟大桩号侧坡上, 按此两种方案进行设计, 得到主要技术指标如表1。

由表1可知, 涵2的涵长仅为涵1的1/3, 可大大减少工程量、降低工程造价;填土高降低10m以上, 可减小各构造尺寸, 降低基底承载力要求, 避免复杂的地基处理;涵2进出口需要处理, 进口应将原沟底填起至洞口设计标高, 出口应砌槽将水引至原沟, 因此需增加征地, 但山区沟中多为杂木荒地, 增加的占地一般价值较低;填起后还可以恢复植被, 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因此, 采用涵2的布设方式。

此外, 可将原沟进行路基填筑至合理标高, 然后在填土上设置涵洞, 从而降低涵顶填土高度、减少涵长并可取用合理的涵底纵坡。同时对上游洞口高程超出原地面部分进行超填处理, 利用废方填筑至涵洞进口标高。超填部分可以进行景观处理或者绿化, 甚至可以加铺种植土后耕种。但应注意路基填筑过程中需要特殊压实处理, 避免地基不均匀沉降导致涵洞开裂。

7 结束语

公路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公路桥梁;隔震设计;隔震装置

公路桥梁工程是公路建设中较为主要的一部分,对于国家经济的建设贡献也是不可忽视的。为了降低地震对公路桥梁的损害,减少资金的浪费,应该在建设公路桥梁的时候就重视抗震设计,只有在最初防患于未然,将工作做到位,才能够免除后期的维修,不仅会减少建筑企业的投资,也会为国家节省资源。所以,公路桥梁的隔震设计是十分重要的,各个相关部门应该对其提起重视。

1.在公路桥梁设计中进行隔震设计的重要意义

1.1在公路桥梁设计中进行隔震设计的必要性

在对公路桥梁进行隔震建设时,有多种选择方案,减震措施也比较多,因此,在选择隔震设计方案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抗震垫的型号。减隔震支墩或者抗震垫都是有效降低公路震感的建设措施。所谓的隔震设计就是指在公路桥梁建设时,利用专门的设备提高公路的抗震性,比如可以利用阻尼器和隔震器,这两种都是可以有效扩散震感强度的设备。当地震发生时,能够保证公路桥梁的完整是整个桥梁设计的最好体现,综上所述,提升公路桥梁设计中的隔震设计水平是十分必要的。

1.2在公路桥梁设计中进行隔震设计的优势

所谓的隔震设计不同于普通的抗震设计,其效果要远远优于抗震设计。隔震设计主要是科学合理地将地震发生时对桥梁的地震力分散均匀以至于能够降低震感,这样一来可以使桥梁的各个结构都得到有效的保护,防止对桥梁造成伤害。还有一方面优势就是可以调节横向刚度,可以防止桥梁受到震动时过度扭转导致桥面受到损失。隔震设计的建筑成本低,建筑质量高,是公路桥梁建设中抗震设计的首选。其中,隔震设计所涉及到的隔震设备,比如隔震支座,能够很好地保持桥梁的稳定性,防止桥梁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影响整体抗震效果,就算其发生故障,维修更换也比较方便,维修的成本也比较低,可以从根本上减少对公路桥梁建筑的投资。

2.公路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设计理论

2.1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设计原理

普通的抗震设计师将地震带来的震感抵抗掉,这难免会对桥梁的各部分结构造成一定的损失,而隔震设计是将地震带来的损失降低,并非是对地震进行抵抗,只有这样才能有效保护桥梁的结构。要想提高公路桥梁的抗震水平,需要提升桥梁的抗性变能力,这不仅仅需要从设计上下功夫,更需要在建筑中对整体的强度进行提升,这是最传统的抗震方案。但是,目前所用的隔震设计是不同于传统的方式,隔震设计的主要目的是加大桥梁的柔性,能够很好地缓冲地震对桥梁造成的损伤,主要通过相关设计使桥梁本身与地面的连接作用降到最低,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降低震感,通过利用柔性设置将桥梁的反应速度降低到地面的反应加速度之下,使地震来袭时能够及时地降低震感,从而避免地震对桥梁结构的瓦解作用。其中,隔震设计涉及到的阻尼设计是一种能够降低地震作用力,也就是通过消耗能量的一种设计,这也是隔震设计不同于传统抗震设计的地方。

2.2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设计特点

隔震设计的目的是将地震带来的能量消耗尽,防止地震的强大地震力将桥梁的结构击垮,这样才能使桥梁的使用寿命加长。公路桥梁的隔震设计最大的特点就是具有弹性,同时可塑性也是高于普通的抗震设计,正是由于这种特殊的设计,才能够将地震带来的巨大能量消耗,达到最好的防震效果。增强桥梁的弹性就可以有效防止地震之后桥梁的下部结构因为超出能承受的弹性范围而出现损害。

2.3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设计原则

在公路桥梁设计中应用隔震设计是为了提高桥梁结构的抗震性能,因此在进行公路桥梁的隔震设计时应该遵循以下几个设计原则。①在设计之前应该详细地考察桥梁项目,特别是要确定桥梁使用时间增长之后隔震设计能否吸收地震时的能量。这是为了避免盲目施工,只有经过详细的考察之后才能采用适合的隔震设计。②在使用了隔震措施之后,必须保障桥梁结构的抗震性优于普通的設计。③要根据桥梁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的要求合适的隔震装置,并尽量选择结构较为简单的隔震装置。隔震装置的力学性能要求必须能够囊括抗震的要求。④在进行隔断设计之后,桥梁上部结构在地震中仍然会产生一定的位移,对结构的使用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在地震结束之后必须在第一时间对隔震装置进行修补,完善其使用性能。⑤要对公路桥梁的施工现场地质环境以及桥梁地基进行实地考察,保障公路桥梁具有比较坚实的地质条件,才能进行隔震设计。

3.公路桥梁设计中隔震设计的具体对策

3.1设计隔震装置

设计隔震装置是公路桥梁隔震设计的主要内容,具体包括设计隔震装置以及设计其他类型构件。隔震装置的设计也是整个隔震设计工作的核心内容。此前世界上大部分国家都使用弹性反应谱法来进行隔断设计,不同国家对隔震设计也有着不同的规范。当前使用的主要规范有3种类型:日本类型、欧洲类型和美国类型。3种类型之间的最大不同就在于计算公式,主要是对隔震装置等效刚度的计算和等效阻尼的计算。如果公路桥梁的结构较为复杂、形状不规则,也可以使用时程法来进行设计。

3.2设计细部构造

为了提高公路桥梁抗震设计的效果,还应该合理地设计桥梁的附属结构,桥梁的附属结构包括限位装置、伸缩缝、防落梁装置等等。通过对地震危害的调查和研究以及详细的时程分析可以发现,桥梁整体的动力响应效果和抗震性能与附属结构的设计效果有着直接的关系。然而在实际设计工作中,一些设计人员没有认识到附属结构设计工作的重要性,认为桥梁的抗震性能只与主要结构设计的效果有直接的关系。而且在地震响应的程度进行计算时,对附属结构进行计算非常复杂,一些设计人员往往不愿意对其进行计算和设计。对公路桥梁隔震设计中的细部构造进行设计时,要注意保障细部构造设计的连续性。设计人员要提高对桥梁细部构造的重视,对桥梁的附属结构进行合理的设计,将隔震设计的作用充分的发挥出来。

4.结语

通过上文的论述,可以了解到隔震设计是不同于传统的抗震设计的,可以解决传统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同时可以从根本上降低地震对公路桥梁造成的损失,有更好的抗震效果。就算在地震发生之后对桥梁造成了一定的、不可避免的损失,对桥梁的维修也会方便得多,这样不仅可以降低投入,还能尽快保证公路顺畅,防止因为维修工期过长而造成交通不畅的问题发生。总之,随着时代的进步,隔震设计将越来越被人们需要,将有更好的利用价值。

参考文献

浅议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篇12

关键词: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特点

1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意义

高速公路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 也是一个国家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 它不仅是人员和物资流通的高速通道, 也是大尺度的线状景观廊道。人们对高速公路的要求已不仅仅局限于交通运输等基本功能, 道路美学、环境保护、自然融合在道路建设中越来越受重视。

高速公路的景观同其它的景观相比较, 有着属于自己的特点, 首先, 它是一个动态三维空间景观, 具有韵律感和美感, 道路把不同的景点结成了连续的景观序列, 使人产生一种累计的强化效果。第二方面, 高速公路本身又成为景观的视线走廊, 引导人们的视线。因此, 要求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人员必须具有哲学、美学、社会学、心理学、行为学、地理学、生态学等丰富的理论知识, 和风景规划、道路设计、建筑设计、美学、文学等多方面的专业知识。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使本来生硬、单调的公路线形变得丰富多彩, 创造出许多优美的景观来增添旅途兴奋点, 能使裸露的填方、挖方、边坡等披上绿装, 将公路对周围环境的负面影响尽可能减低;使公路周边自然人文景观资源与环境有机结合, 让公路构造物能够巧妙地融入周边环境中, 给高速公路使用者带来舒适的行车环境。

2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原则

2.1 统一与变化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强调统一, 但不是千篇一律, 没有区别, 而是要在统一的主题下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韵味, 否则沿途景观就可能会因单调而使司机注意力迟钝, 适当的变化如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彩, 以及线形的弯曲、起伏等, 都会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富有节律感、多变性, 产生愉悦的心理, 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所以,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一定要在统一的主题下, 在统一中变化, 在变化中统一。

2.2 舒适与安全

舒适是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研究表明, 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的感受与道路景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道路应该为司机提供既有趣又舒适的行车环境, 而要做到这一点, 主要依靠道路设计。但是, 通过景观设计提高舒适性的前提是保证交通安全。如果不能保证交通安全, 不管高速公路本身多么优美都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保证安全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2.3 融合与协调

高速公路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景观设计时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 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又要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外部相协调。在进行高速公路的线形、沿线构造的造型设计时, 避免割断生态环境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的错误做法, 沿途景点、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要有统一性和连续性, 避免相互独立, 缺乏整体协调性。同时, 还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 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与韵味。

2.4 视觉与比例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由于速度快, 司机的注视点远, 视野狭小, 对沿途景观的感知比较模糊, 因此高速公路的沿途景观必须采用“大尺度”, 在满足司机和乘客在行驶中视觉需要的同时, 还必须要注意视觉比例的协调。高速公路本身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也应有恰当的内部比例。比如宽路面配上窄路肩, 不仅存在安全隐患, 而且视觉上也不舒服。同样, 紧缩、狭窄的路旁地带、孤立的小型种植都是与高速公路不相称的。所以为了使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匀称、协调, 其内部、外部都应保持适当的视觉比例。

2.5 保护与发展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保持长期的自然经济效益, 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 保护各种动植物和名胜古迹。必要时可修改道路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景。在保护原有风景的同时, 作为现代化的高速公路, 它的设计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要体现时代主旋律。公路沿途景观要具有时代感、速度感, 要使高速公路活跃起来, 明亮起来, 绿起来, 成为现代化的时空走廊。

3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内容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的课题, 它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景观两部分, 没有现成的模式, 这里只是从总体上概略地谈谈高速公路的内部景观设计内容和要求。

3.1 线形的景观设计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 线路本身对司机视觉影响所占比例在增加, 而路两侧环境所占的比例在下降。设计车速高意味着线形设计对高速公路的景观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要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 又要满足司机和乘客视觉和心理的舒适度的要求。为此, 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必须要结合地形和周围环境情况, 科学选线, 合理组合线形要素, 做到连贯、均匀、协调、舒畅, 使其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和优美的外观, 使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给人一种统一、连续的舒适感, 以平衡高速公路因实行封闭而带来的隔绝感。

3.2 沿线构造物的景观设计

沿线构造物是内部景观的主体, 因此对沿线构造物的景观设计必须要慎重、细致。在对具体构造物进行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工程技术和经济问题, 还要注意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物形式相协调, 使这些构造物有机地融合于高速公路的整体景观之中。

3.3 路面的景观设计

路面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司机和乘客来说, 是占据视野的重要景观要素。路面材料的选择, 除了考虑其强度、耐磨性和施工难易程度外, 还应考虑其在美化景观方面的作用。除常用的沥青、混凝土外, 国外有些高速公路为了减轻黑色路面产生的视觉扩张, 使高速公路的横向宽度不那么显眼, 采用了不同颜色的沥青或其他路面材料修筑路缘、行车道和分隔带, 既加强了高速公路的装饰性, 又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

3.4 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沿线的附属设施, 主要是指为司机和乘客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场所和收费站等。这些附属设施既是沿线地区的服务窗口, 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沿线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也需要综合考虑。近几年, 随着高速公路投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高速公路附属设施集服务、休息、娱乐于一体, 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要满足行车需要和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多重要求, 要具有亲切感, 要表现出地域特点等。

3.5 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沿途绿化是给无机的道路添上有机的自然色彩, 是环境景观的主要因素。高速公路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 首先要考虑的是景观美化功能, 同时通过有效的绿化设计, 加强司机的视线诱导, 减轻高速行驶造成的紧张。高速公路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 不仅仅是作为分隔带、行车道的遮蔽带进行设计, 而且要满足沿途及高速公路整体的景观需要。好的绿化设计不仅能减轻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而且能保持动植物界的生态平衡, 使整个高速公路空间充满活力。

参考文献

[1]刘贵军.高速公路路域景观设计技术[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10 (09) .

上一篇:实验在教学中的作用下一篇:Openst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