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

2024-10-10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通用12篇)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 篇1

1988年上海—嘉定高速公路的通车, 标志着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至2008年突破60 000 km。高速公路设计、施工、运营管理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 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高速公路绿化方面, 路侧、中央分隔带、隧道口、互通立交、管理区 (所) 等绿化设计理念成熟, 但服务区绿化普遍存在重视程度不够, 大部分绿化率低, 个别服务区仅在周围栽植一行乔木, 大面积硬化, 绿化带的草坪没有显示“绿草如茵”的景象, 有树没能“成荫”。在二广高速公路的济源服务区景观绿化设计中, 我们考虑了周围的大片农田、村庄以及其后的龙虎山风景区山水背景互相协调, 其建筑、停车广场、园林小品、绿地采用庭院园林式绿化手法, 加强美化效果, 使整体环境舒适宜人, 轻松活泼, 起到良好的休闲目的。

1 景观分析

二广高速公路济源—晋城段是河南省的黄金旅游干线, 区域有王屋山、五龙口、云台山等风景名胜区及太行山圣皇岭猕猴自然保护区, 优美的绿化工程对改善行车环境, 发展旅游事业, 保护环境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服务区景观绿化是体现高速公路服务质量及绿化景观效果的重要示范窗口。

2 自然条件分析

2.1 地形、地貌、土壤

该服务区地处河南省济源盆地, 海拔一般300 m。为水稻种植区, 土壤主要有壤土、两合土、黑垆土等, 土层深厚, 水肥条件好。

2.2 气象、水文

太行山南麓山区属暖温带大陆气候, 四季分明, 旱涝频繁, 冬季寒冷雨雪少, 春季干旱风沙多, 夏季炎热雨丰沛, 秋季晴和日照长。年平均气温10.72 ℃, 1月最冷, 平均气温-4.1 ℃, 7月最热, 平均气温24.2 ℃。区内蒸发量变化较大, 多年平均最大蒸发量主要集中在每年6月, 其量值为298.3 mm;多年平均最小蒸发量主要在每年的12月, 其量值为57.6 mm。年降雨量变化较大。多年平均降雨量为606.7 mm (1952年~1987年) ;多年月平均降水量为50.6 mm。最大年降雨量为1 010.1 mm (1956年) ;最小年降雨量为295.9 mm (1965年) 。降雨量集中在6月、7月、8月三个月内, 约占年降雨量的60%。

2.3 植被

植被属暖温带落叶阔叶植被区, 受区域性环境的影响, 区域以次生植被为主, 分布有小片侧柏人工林及杨树、榆树疏林。主要乔木树种有油松、侧柏、榆树、杜梨、辽东栎以及杨树、刺槐、泡桐用材、防护树种和苹果、桃、杏、梨、葡萄、花椒等经济树种;灌木有沙棘、黄蔷薇、虎榛子、狼牙刺、荆条、华北绣线菊、胡枝子、华北丁香等;草本有茅草、蒿类等;农作物有小麦、玉米、水稻等。

3 视觉功能分析

在设计时, 充分考虑了交通安全, 在车辆交汇的进出口, 不配置影响司机视线的乔木和小乔木, 仅配置低矮的花灌木, 留出了司机的安全视距, 保持会车前司机视线的通透。在不影响司机视线的中心区域, 栽植了高大的乔木, 形成了区域景观的焦点, 弯道旁栽植龙柏等常绿柱形植物, 不仅增加了服务区的绿量, 丰富了景观的立面层次, 而且有利于引导司机行车方向。

4 服务区园林绿化设计

4.1 设计原则

1) 服务区应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原则, 能利用的部分尽量借景, 不协调的部分想方设法视觉遮蔽, 服务区各组成部分有机相连, 过渡自然。2) 视觉平衡原则, 服务区的各构成要素的位置、形状、比例和质感在视觉上要适宜, 以取得“平衡”。3) 生态化原则, 设计以植物景观为主, 充分利用在当地生长较好的乡土树种, 乔木、灌木和草相结合, 常绿树种与落叶树种相结合, 速生与慢生树种相结合, 营造绿色、生态的工作、休息、娱乐休闲环境。4) 景观化原则, 在布局上艺术布局, 精巧变化, 充分利用植物的观赏效果 (干、花、叶等) , 点缀精致的园林景观小品, 平面布局开合相间, 立体空间高低变化, 创造出景观优美、空间变幻、层次丰富的园林环境。5) 人性化原则, 遵循“以人为本”的人性化设计原则, 总体布局满足人的各项功能需求, 局部道路、花架、树池坐凳、林荫广场、健身广场等景观小品的设计满足了人的休息、休闲、娱乐等功能需求, 营造舒适优雅、充满人性关怀的园林环境。

4.2 树种选择

设计的乔木和灌木主要有:雪松、云杉、龙爪槐、栾树、白蜡、红叶李、女贞、合欢、樱花、白玉兰、碧桃、紫薇、紫荆、榆叶梅、黄杨球、丁香、棣棠、紫叶小檗、金叶女贞、小叶女贞、丰花月季、铺地柏、花石榴等。地被选择适应性强、耐干旱、耐瘠薄、耐寒、管理粗放、观赏效果好的白三叶。

4.3 东服务区景观小品设计

该区围绕综合楼形成了南北两大块绿地, 北部绿地设计的园林景观小品主要有林荫广场, 南部绿地中设计有园路, 能满足司机和乘客的观赏、休息等各项室外服务功能。

1) 北部绿地。北部绿地以弧形道路为联系的纽带, 设计了一处林荫广场, 正方形的林荫广场面积400 m2, 广场边缘以树池形式种植12株五角枫, 为广场提供树荫, 树下设计了12组树池坐凳 (平面外形尺寸为1.5 m×1.5 m) , 供游人休息。周围空间开合变化, 视野曲折幽深。2) 南部绿地。南部绿地上设计了放射状的园路, 可以满足该区域的交通需求, 园路的交汇处设计了一组花坛, 以植物和置石形成树石盆景, 增加了景观观赏效果。服务区东区占地总面积47 785 m2, 其中建筑面积2 110.89 m2, 停车场面积15 108 m2, 绿地面积11 512 m2, 绿化率24.1%。

4.4西服务区景观小品设计

该区主要的绿地被综合楼一分为二, 北部面积较大, 在景观设计上, 作为重点处理, 南部面积小, 只做简单布置, 满足基本功能即可。设计的园林景观小品主要有休闲广场、景亭等。

1) 北部绿地。北部绿地面积较大, 设计了环形的游览道路, 在绿地中央设计了休闲小广场, 布局紧凑, 道路曲折自然, 休闲广场空间开合多变, 空间虽小, 但变化丰富, 力求形成一个安静、舒适的休闲空间环境。2) 南部绿地。鉴于南部绿地面积较小, 只在绿地上设计了满足游人行走和散步赏景的小路, 简捷明快。

服务区西区占地总面积50 040 m2, 其中建筑面积4 376.53 m2, 停车场面积12 924 m2, 绿地面积13 048 m2, 绿化率26.08%。

5结语

公路景观绿化正处于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阶段, 但随着社会不断发展, 公路沿线环境也会不断地变迁, 设计理念将不断更新。通过济源服务区绿化设计, 提出高速公路绿化树种配置的具体模式, 也是一种尝试, 希望能为今后的公路绿化积累一定经验。

参考文献

[1]戴文斌, 王珍.岭南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理念与实践[J].山西建筑, 2008, 34 (11) :280-281.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 篇2

一、国内法规

鉴于互通立交桥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特殊重要地位,各国十分重视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的景观设计。我国国家交通部1998年关于发布《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JTJ/T006--98),下面摘录关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的几条规定:

条文6.2.2.1公路上的桥梁、互通式立交、隧道和服务区、管理设施等作为一个景点,设计时应使构造物本身各部位比例协调。

条文6.2.2.2各景点设计路段应充分结合工程和自然景观,宜具有一定风格,且与地域景观协调一致。各景观设计路段之间的过渡应自然。

条文6.3.4.4互通式立交区及服务区范围内,有条件时宜作景观绿化设计。

二、设计手法

公路互通立交桥景观环境要素包罗万象,但我们不应将精力集中在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的人造景观上,而应重点体现对原有的建筑景观资源的保护、利用和开发,以及公路主体与原有自然及社会环境的相融--“不破坏就是最大的保护”。

从互通立交桥景观设计入手,例如通过植物高低的变化引导视线,构造景观的节奏感;从互通立交桥线形入手,优化平纵组合、改善线形,使其流畅连续,确保车辆快速安全通过,提供舒适的行车条件,营造出“车在路上走、人在画中游”的优美的公路交通环境;

从互通立交桥结构入手,要求边坡以曲线柔美自然流畅的曲面为主,挡墙由高至低或由低至高渐变且与路线线形吻合为主要造型,边沟以隐蔽、宽浅或远离路基为首选。

互通立交桥周围的山岭、坡地、河流,构成美丽的风景,千变万化的植被体现出一种自然美。互通立交桥作为一种构造物,既要满足车辆通行的基本要求,又要达到自然景观与再造景观的和谐统一。

互通立交桥匝道大量曲线的设置,使公路线形能更好地适应地形,增加了互通立交桥的曲线美,给人以幽静和耐人寻味的感觉。曲线丰富的变化和节奏感,驾驶员行驶在上面,眼睛左右移动,不断扫视整个视域,并把视线引向远方,避免了驾驶员遇到紧急情况而手慌脚乱。

匝道的美学价值如此重要,为方便建筑师对高速公路互通立交桥进行建筑美学设计,建筑师有必要进一步认识匝道的如下特征:

互通立交桥匝道圆弧的设置,不光是从公路美学出发,且它可以辅助直线,圆弧可自然表明道路方向变化,将道路两侧层出变化的全景提供给驾驶员,起到合理诱导视线的作用。

互通立交桥匝道匝道与线路相交处,缓和曲线的设置,使道路线形和景观配合和谐,驾驶员容易感到线形的连续,觉得道路间线形过渡自然,变化不突然,使驾驶员视线平顺,有效清除了视线障碍,缓和人体对离心力变化的不适,驾驶员易于操作,尽快改变方向盘的微小偏差。互通立交桥匝道平曲线和竖曲线的完美结合,道路线形看起来不觉扭曲,过渡自然、优美,可避免视线曲折,达到良好地诱导驾驶员视线的目的。消除了驾驶员的不安感,并从美学上形成清晰的透视形态。

互通式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

(1).绿色环保概念不能代替景观设计的全部内容

现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最流行的提法是绿色环保为主题。笔者认为绿色环保的确是正确的;然而绿色环保是一种要求,是一种标准,千篇一律的绿色环保主题也缺少个性,它不能代替景观设计的全部内容。笔者认为,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设计,要有一个新颖别致的主题,一个好的主题,将给高速公路互通式立交桥景观设计增添美感。

实例1 广东开阳高速公路水口互通立交桥景观绿化方案设计,其主题为“绿色的音符“。将互通立交桥比喻为五线谱上的音符,既体现了绿色环保概念,又体现了互通立交桥的动态美,可谓别具一格,有所创新。图2.16.图2.17.为水口互通立交桥的效果图。此设计完成于2000年,当时就提出了绿色概念,难能可贵。

互通立交桥区建筑色彩的利用

此外,互通立交桥区色彩的充分利用,还可以极大的提高驾驶的安全性。这是因为色彩影响人的情绪和行动。现代公路的灰色或黑色,容易使驾驶员昏昏欲睡,诱发疲劳,产生事故。因此在路面上通过增加色彩,每隔一段距离再变化,大大有助于驾驶员精神处在兴奋状态。为给驾驶员必要的警告,在交叉路口,居民密集点涂以红色,使驾驶员小心谨慎;在陡坡、转弯处和限速区涂以黄色,使驾驶员注意;在医院、学校处涂以蓝色,表示安静,使驾驶员放轻机器声并不鸣喇叭。最近,北京在东直门二环立交桥转弯处,涂以红色,初见功效;瑞典曾在阿尔卑斯山上的某些危险路段涂上红色,结果使交事故减少了85%-90%

三、互通立交桥绿化的原则

绿化应考虑公路互通的特点,以“安全、实用、美观”为宗旨,以经济可行,管理、维护方便为原则,力求建造一个集绿化、生态、美化于一体的互通区环境。绿化应满足交通要求,保证行车安全,使司机视线畅通,转弯区应有足够开阔的安全视距。乔、灌木结合,树立大绿化的思想,道路、互通的绿化应与沿线自然的绿化环境相结合,注意绿化的整体性和节奏感,道路绿化应有特色。

(1)交通功能的绿化

注重交通功能开展绿化是由互通工程的功能所需要,因为互通是解决车辆冲突点而设计的,互通设计的技术规范要求比较多,其中有确保主线车辆与互通匝道车辆及匝道与匝道间车辆相互间的视线关系,这对互通内的绿化提出了一个功能上的要求。

在互通出主车道的匝道口处应种植一排具有引导作用的乔木以诱导司机的视线,引道车辆能安全的进入出口匝道,图3.12。因此在绿化的设计上应充分的考虑到互通区的功能的要求,使绿化与互通的功能结合,达到绿化美化同时又能对车辆起到交通的提示作用。如不理解互通功能一味的种植绿化可能会影响行车视线,起到反作用,这正是互通绿化的特殊性。

在车辆进入主线快车道的匝道口的交接区域,应充分的了解主线行车与接线口保持良好的视点,使高速行驶的主线车辆能观察到匝道的车辆,同时匝道口的车辆也能了解主线快速道的车辆行驶情况,保证行车的安全,这区域的绿化,不可种植高大的乔木,只能种植低矮的灌木,否则会影响行车的视线,造成安全隐患。因此在此区域内的绿化设计应具有这方面的功能要求,图3.14。

绿色为乔木,红色为灌木

(2).园林及环保绿化:

由于大型互通工程占地面积大,与环境的冲突也比较大,植被都受到了破坏,为了恢复生态、保护环境,对大面积的互通区受破坏的区域进行绿化,这是高速公路环境保护的要求,也是高速公路互通区景观要求的组成部分。

互通区的绿化也应满足环保的要求,但互通区的景观受到互通功能的车辆行驶动视点的要求,因此互通的绿化景观要求充分的考虑到这一特点,结合功能要求开展设计这就要互通的绿化应以简练、大方的形式进行绿化,不宜设计的复杂。这主要是行车动视点只能对互通区的景观要求保证大的效果的手法绿化。同时,由于高速公路所建的地区不同,绿化所采用的植被也不相同,应根据当地的风俗、气候、水文、土壤等条件尽量采用当地的乡土树种,这样可以确保绿化的成活率和成长的效果。由于互通区的面积大,绿化的养护、灌溉都有很大的困难。在互通的绿化中应尽量选用耐旱的植物和生长较慢的低矮灌木,以减少养护的工作量和成本。

(3)互通立交桥绿化模式

当前立交区绿化模式,一般有自然风格和植物模纹图案绿化模式2种.

或者作成模纹图案的同时,适当配有苗圃景观绿化,在满足绿化美化要求的同时,提高土地综合利用的水平,图中的雪松苗构成一片绿色,长成后追求一定经济效益。

互通立交桥立交匝道、边坡、以及匝道内区域的绿化设计都可以融合现代思想,被赋予了不同意义的造型,成为公路景观中的一个个亮点。如北京五环路奥运大道五方桥景观设计绿化独具匠心,从空中俯瞰,桥区周围的绿化以足球为主造型,体现了五环路奥运大道的特点。

(4)模纹植物块的要求

模纹植物块要求图案美丽而清晰,有较长的稳定性。模纹植物块所用植物的高度和形状对模纹块的纹样表现有密切关系,低矮、细密的植物才能形成精美的图案。所以,一定要选择生长缓慢整齐、株型矮小、分枝紧密、叶子细小、萌蘖性强、耐移植、耐修剪、易栽培、缓苗快的植物材料。如果是观花植物要选择花小而繁、观赏价值高的种类,合理搭配植株的高度与形状。[33] 模纹植物块的色彩设计应服从于图案,用植物色彩突出纹样,使之清晰而精美,用色块来组成不同形状。同一个模纹植物块的花色要协调,种类不可过多,设计图样要秀美大方,轮廓鲜明,以展示不同花卉或品种的群体效果及其相互配合所形成的绚丽色彩。

常见模纹植物有:瓜子黄杨、雀舌黄杨、红叶小檗、尖叶红叶苋、白草、红绿草、四季秋海棠、半支莲、三叶草、红枳木等。

(5)草地

在互通立交桥区的模纹植物块的成功,其最大的难度在于维护和管理不易。红花绿叶虽好,耐久实难,远离城市的地区尤其如此。因此近年来,草坪的应用逐年扩大,草坪可以覆盖地面,不利于水土流失,保护环境和改善小气候,也是游人露天活动和休息的理想场所,柔软如茵的大面积草坪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不同类型、风格的公园、广场等绿地,草坪和植物的规划设计形式也不同。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是使绿地充满活力,达到协调统一的重要一环。故要把握好草坪的色彩与季相。从早春到深秋,草坪的颜色由浅到深,但总的色相为绿色,在这个颜色的底色上,适当配置某些植物,配置的色彩与季相对草坪空间景观与艺术效果的影响是相当显著的。在草坪植物配置上应充分利用本地植物资源,展现丰富多彩的四季景观。避免一季开花、一季萧瑟,偏枯偏荣的现象,尽量使春色早临,秋色晚去。在配置手法上,春、夏之花,秋之叶、果,冬之枝、干都是很好的素材,或以春花为主,或以秋实为主,组织得好可以体现本地鲜明的季相特点,使草坪空间更具观赏性和艺术性[34]。

总之,草坪植物的种植设计是一门综合艺术,种植设计得当,不仅给人以开阔愉快的美感,同时也给绿地中的花草树木以及山石建筑以美的衬托。在实际应用中要综合考虑草坪空间环境特点,立地条件,规划设计要求以及植物的形态、色彩、风韵等多方面的因素,精心组织,合理配置,才能充分发挥植物的生态和观赏效果,创造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草坪景观。

(6)养护

城市建设的发展,在互通立交桥区域,可供植树的地面空间往往有限,为了增加城市绿量、营造植物景观,容器栽植树木不失为行之有效的弥补措施。但容器基质的封闭环境不利于根际水分平衡,遇暴雨时不易排水,干旱时又不易适时补充,故根据树体的生长适期给水,是容器栽植养护技术的关键。

四、互通立交桥建筑景观设计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良好的通视条件

设计时应保证互通立交桥区具有良好的通视条件,出入口应易于分辨,并通过标志、标线、绿化栽植等进行视线诱导。植物尺度不宜过高,以小灌木为主.互通式立交出口减速车道宜设置于上坡路段,入口加速车道应设置于下坡路段,互通立交桥匝道内可绿化部分应全部进行绿化设计。上跨主要公路的跨线桥、天桥等跨线构造物应满足桥下净空要求。各种构造物的结构、造型、材料(比如护栏)均应与当地自然和人文景观条件相适应,图3.21。

2.充分利用互通立交桥地带附近的景观空间

选线时应合理确定互通立交桥区与风景区的距离,避免分隔生态景观空间和视觉景观空间。互通立交桥区必须穿越森林、果园、绿地时,尽量以曲线绕行通过为宜。应当充分利用沿途孤立大树、独立山丘等独立景观点作为主导建筑进行景观设计。其型式选择应有利于风景观赏。互通立交桥区空间景观应与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环境相协调,对互通立交桥应避免大填大挖而破坏自然景观,防止互通立交桥区中断公路所形成的带状景观。确定互通立交桥位时应考虑保留有价值的岸边植物。

3.景观设计应防止造成视觉污染

互通立交桥区用地范围内,一般不宜设置广告牌、宣传栏等设施。除标线、标志、护栏等按规定涂覆色彩外,一般不宜涂特别刺眼的色彩。雕塑小品的设置应注意色彩、造型,并不得妨碍视线。一般不宜设置雕塑小品,需要时应以单体为宜。互通立交桥沿线纳污设施、工业废物堆弃点等影响视觉景观的位置,在景观设计时应通过公路绿化或工程措施予以遮蔽。

总之,互通立交区是主线景观的一个重点,就像镶嵌在项链上的钻石,对于提高整个高速路的景观效果至关重要。但同时由于一般互通占地面积很大,如何尽量少地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就显得尤其重要。

五、互通植物种植原则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范围内的植物种植设计,除了诱导交通、提高交通安全主要作用外,还有恢复生态、美化环境的作用。互通立交绿化栽植应建立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物多样性的生态植物群落。利用植物种间互惠共生的关系优化植物生长环境,发挥不同层次植物在绿量和季相方面的互补性,提高生态效率,丰富植物观赏景观。在具体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A.植物种类的选择

以植被恢复的植物为准则。互通内绿化植物应尽量选用乡土树种,做到适地适树,以提高苗木成活率和节约后期养护管理成本。采用常绿植物为主,混植季相变

化丰富的落叶植物,形成乔、灌、地被、草为一体的生态植物群落。B.种植方式

行车在互通立交上,是一个动态的观景过程。绿化栽植设计应考虑不同角度的观景要求和动态的观景要求。种植方式从景观的角度以行列式、丛植、孤植、整形的种植形式;从功能上以诱导种植、禁止种植以及标志性种植为主。绿化种植形式以自然式群落栽植为主,小范围内用花灌木组成具有地域特色的规则性图案,以提高互通立交的可识别性。图案形式要求简洁明快,富有寓意。体现更多的使用功能方面的种植原则,符合高速公路通视诱导原则,在合流端禁栽三角区内,不能栽植遮挡驾驶员视线的乔、灌木,可根据具体情况栽植低矮灌木、地被和草皮。

C.植物种植设计

互通区和立交区作为重要的交通枢纽,必须能提高司乘人员对互通立交的辨认能力。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技术上有相同之处,都是侧立面的景观再造。可以说在景观规划设计方面,立交区就是互通区的一个组成部分。

绿化是美化互通立交较好的措施。互通立交对公路整体来说是一个点式景观,以自然式设计手法为主,但是公路两侧应以规则式种植相辅。在引导司乘人员视线的同时,突出中心位置的庭院式景观。在整体构图上可考虑种植植物形成图案,以突出地方人文特色为宜。植物选择可考虑常绿树与彩叶植物共同造景,高矮错落,力求做到色彩搭配合理,层次条理分明,四季皆成景。

互通区是高速公路整体结构中的一个节点。一座完整的互通式立交占地15公顷以上,并且互通区与周围生态环境的联系完全被匝道破坏,大大降低了区域生态效应。因此,互通区的规划设计首先是通过植物造景,使景观的造型与自然景观相融合,以生态性为主,在大小不同、形态各异的绿地中,利用不同植物的镶嵌组合,形成一个层次丰富、景色各异的花园绿岛,营造一个优美的行车环境。

互通区景观规划设计的重点区域是匝道围合而成的圆形空敞,由于匝道区域车速较慢,创造优美、和谐的景观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保证视线的通透,入口处内侧应栽植植株低矮的树丛、灌木,株高不宜超过1.2m,而且入口处外侧应利用树丛、灌木勾勒出道路线性,以起到标志性和导向性的作用。匝道的内边坡应尽量平缓,使主线与匝道的围合区域形成一个小的下凹式庭院。以本土植物为基础种植,选择一些与其他绿化区域相似的植物,采用乔、灌、草的复合群落,在栽植时最好能形成图案,或采用雕塑造型等等,能表现出当地的经济文化特色为宜。景观上要注意与周边环境和整条道路景观取得协调一致。匝道边坡也可种植藤本植物,可减弱公路建设在视觉上的生硬感。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 篇3

关键词:高速公路;绿化改造;景观

中图分类号:S73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020(2015)03-0059-04

1背景

汉宜高速公路是湖北武汉与宜昌之间的公路交通大动脉,也是沪渝高速的重要组成部分。1994年汉宜高速通车后,在高速公路两侧栽植了10~50m宽的绿化林带。经过多年的生长和养护,两侧意杨和水杉林带已形成江汉平原上长长的绿色通道,为平原上的农田路网镶崁上了一道绿色生态屏障。

随着社会经济,尤其是旅游业的发展,原来简单绿化已不再适应新时期高速公路绿化规范及景观要求;杨树已进入近熟林和过熟林阶段;病虫害时有发生;沿线林木配置简单粗放,对高速公路的营运逐渐带来了负面影响。因此,汉宜高速的绿化予以改造十分必要。

2环境特征

2.1自然条件

(1)气候。本项目区大部分地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光能充足,热量丰富,无霜期长,降水充沛,雨热同季,多年平均实际日照时数为1100~2150h,全年平均气温15.4~17℃,大部分地区冬冷、夏热,春季温度多变,秋季温度下降迅速。

(2)降雨。平均降水量在800~1600mm之间,降水量分布有明显的季节变化,一般是夏季多,冬季少。适宜的气候、优质的土壤为各种植物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

(3)植物。路线所经区域植物种类丰富,除大量意杨林和水杉林外,主要乔灌木有苦楝、泡桐、樟树、杜英、乌桕、臭椿、马尾松、油茶等树种。

2.2文化特征

汉宜高速途经湖北省域经济、文化较为发达地区,楚文化、三国文化、巴人文化等多种文化沿线交汇、交融,文化底蕴极其深厚。

3规划原则

3.1安全第一的原则

该公路经过长期的建设和管护,各项交通设施比较完善,绿化改造必须在充分考虑并保护现有公路交通设施基础上进行;高速公路,顾名思义,交通运输是其首要功能,绿化改造必须服从、服务于有利行车安全这一总原则,在固坡护堤的同时,避免绿化改造后期给道路带来安全隐患。

3.2可操作性原则

本次绿化改造规划是在原有绿化的基础上进行的,而非新建。需要对沿线植物进行详细的调查,保留该保留的植物,并详细标注保留植物的路段坐标及具体位置;该道路全长278km,因线路较长,投资较大,不可能一促而蹴,需要在一次规划的基础上,做好分期分部实施规划,以确保道路景观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同时,在绿化改造规划上,还应充分考虑在确保道路正常营运的前题下,做好工程的施工规划,让规划不止美在纸上,更重要的是安全科学地落实到地中。

3.3可控性原则

植物不同于道路硬质景观,它有一个生长完善的过程,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植物,其生长习性、树高、冠幅、产生的绿化景观效果各不相同,规划时,在各新栽植物之间、新栽与原有植物之间的配置上,应有较强的前瞻性和预见性,绿化近期和远期效果合理可控。

3.4文化性原则

该高速公路是湖北省域经济和旅游发展格局中的重要交通走廊,是国家近期布局的长江重庆-上海经济带在我省的重要通道,是展示湖北重要窗口,在绿化改造规划上,除必须考虑的生态环保外,更加应该注重和突出地域文化特色,打造设计亮点。湖北是楚文化的发祥地,在三国文化中,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沿线景观资源十分丰富,虽然狭长的空间不足以展现,但应充分发挥主要景观结点的点缀和引导作用。以点带面,全面宣传并促进湖北旅游业的发展,展示荆楚之地,鱼米之乡的文化底蕴。

3.5经济性原则

以大尺度景观为基本格调,以可视范围为重点,造景与借景相结合。在植物配置上,结合高速公路环境特征,选择以有一定抗汽车尾气、灰尘及耐瘠薄的乡土植物为主,利用与改造相结合,近期与远期相衔接,便于后期管护,以合理成本获得最佳效果。

4现状分析

4.1有利条件

(1)基础良好。汉宜高速公路路界之内的绿化和线外林带经过多年的生长,已融为一体,形成了一条绿色廊道。特别是夏季绿量大,为司乘人员提供了难得的舒适环境。

(2)行式多样。针对多种绿化地段:中分带;站区、所绿化;边坡生物防护等,采取了多种绿化形式和养护措施,丰富了绿化内容,展现了良好绿化路容景观形象。

(3)特色鲜明。尽管该绿化规划较为粗放,但在特色营建上,还是有所考虑,水杉是湖北省省树,在道路沿线绿化中大量种植,体现了湖北的地方特色;行驶在高速公路,农田林网交织,线内线外景观交融,一幅幅江南鱼米之乡的画卷跃然在大地上,特别是互通区,成为体现沿线文化景观亮点。

(4)空间充备。坡脚的加固,为绿化创造了更多的空间;沿线大部分路段,利用废弃的混凝土块料,对路基挡墙进行了加固处理,减缓了路堤边坡坡度,稳定了边坡,扩大了可视植物种植面。有利于沿线植物景观的营造[1]。

(5)底蕴深厚。经过多年建设和发展,公路沿线高效农业、农田林网、城乡工业开发区、新农村建设等都得到了良好发展,沿线所经市、县,楚文化、三国文化底蕴浑厚,为本项目建设创造了更多的规划及组景、借景的源泉。可以极大地丰富沿线景观。

(6)经济基础良好。公路管理单位经过多年经营,资本积累逐年扩大,为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财务支撑。

4.2不利条件

(1)沿线隔离栅外侧通道的绿化主体是意杨林带,在部分路堤较低地段,尤其弯道内侧,意杨树冠已经沿伸至路面,挤占车行路面,影响司机视线,给行车安全带来较大的隐患。

(2)高速公路车流量大,速度快,绿化施工和正常营运存在矛盾。

(3)高速公路建成早,原来的建管措施已经不适应现阶段的发展,部分路段路权不清,难以改造,给整体效果带来影响。

(4)植物老化已成隐患,公路沿线绿化大部分树种是意杨。由于意杨为速生树种,按用材林分级标准,造林10~12a为近熟林,13~15a为成熟林,16a以上为过熟林。沿线大部分路段的意杨已进入近熟和成熟林阶段,步入砍伐期。再加上意杨病虫害较多,一旦虫蛀空心,容易被大风折断。虽然可以采取一定措施保留部分意杨林带,但大范围的砍伐不可避免。

(5)公路绿化权属体系不够完善。虽然汉宜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已成规模,而其林地产权较大部分不属公路路权范围,隔离栅外大量乔木是意杨林带,因林地权属问题,在利益驱使下,终将被砍伐更新,届时路侧绿化将残缺零碎,绿量稀少,景观凋零。

5改造方案

5.1改造目标

全线绿色通道植物配置结构合理,可实现持续发挥生态、防护、美化功能,消除因绿化带来的安全隐患。在突出体现地方特色和文化气息的同时,实现路侧景观与线外自然景观的协调融合,展现道路沿线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成果、新成就。

5.2填方路段边坡绿化改造方案

5.2.1低填方路段

将隔离栅与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小于6m的填方段均纳入本类规划。

此类路段的意杨距路面较近,对行车构成安全隐患,必须更新改造。逐步缩减现有意杨所占空间,扩大路权范围内的绿化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地建立路权范围之内的绿化体系。方案如下:①砍伐隔离栅外侧第一排意杨(保留水杉和常绿乔灌木),腾出更新植物生长空间,在原地补植常绿乔木,更新品种根据立地条件可选择香樟、广玉兰、女贞、杜英等,作为较持久的绿化背景,其间可按景观需要点缀落叶开花乔木。②砍伐隔离栅内意杨,改种低矮灌木,消除安全隐患。③边坡种植观花或观叶灌木,常绿和落叶品种交叉,形成带状景观。④坡面较宽路段,可在坡脚挡墙上种植灌木(或小乔木)搭配。

5.2.2高填方路段

将隔离栅与路面之间的水平距离大于6m的填方段均纳入本类设计。

此类路段路堤较高,路侧绿化带距路面较远,对行车难以构成危险,故不做大量处理,改造方案如下:①护坡道栽小乔木,以常绿为主,落叶树作景观点缀,主要解决冬季景观单调的问题。②土路肩栽开花灌木,形成带状景观。③坡面混播多花木兰和白三叶草籽,兼有护坡功能。

5.2.3绿化断链路段

沿线有多处路侧长距离无乔木和线外林带的地段。改造方案如下:若路外环境较差,则补植乔木作遮挡处理;若线外景观良好,则作通透式处理,只在路侧以开花小灌木为诱导,坡下间隔以乔木组团种植,为中景点缀,构成近、中、远相结合的大画面。

5.2.4零填方路段

有些路段紧靠村庄,或因坡脚增设挡墙后抬高了坡面,形成零填方形式的路外种植地,整个坡面大部分已进入视线范围之内。此路段适当敞开路侧观景空隙,将线外景观引入视线,做景观节点细部设计处理,以植物为景观元素,构成管理粗放的小景点,提高全线的景观水平。对于外环境背景较差的,作遮挡式密植处理。

5.3挖方路段边坡绿化

5.3.1土质边坡

此类边坡以生物防护为主,采用坡面播撒紫穗槐或多花木兰种子,以常绿小乔木为点缀,有条件的在边坡顶上加植开花乔木。

5.3.2采用工程防护处理的边坡

本类边坡以片石墙面进行防护,植物稀少。改造方案如下:①挡墙上沿植云南黄馨。②坡面以草本植物作防护种植。③若坡脚平台较宽,构筑浆砌片石种植池,植花灌木。

5.3.3岩石边坡

此类边坡较少,坡陡,坡脚以高挡墙作防护处理,挡墙与岩石之间留下较窄的种植空间。改造方案如下:①挡墙背后可种植空间回填种植土。②以云南黄馨镶边种植,小灌木自然式种植点缀。

5.4互通立交区

互通立交区按以下基本思路进行改造规划:①尊重地形,巧妙布置,因形就势,能水则水,能坡则坡。②尽量保留原有乔灌木和种植形式,添加自然式植物群落,疏密相间。③增加乔木,扩大生物群落。④结合地域特色和当地文化,强化文化特色。

仙桃互通改造方案:保留现有种植格局,用樟树、桂花、水杉等沿着水体进行点缀。沿匝道坡面、坡脚片植紫叶碧桃,点缀“仙桃”地名由来的动人传说。

潜江互通改造方案:保留现有水体,改变水边和坡脚规则式绿化为自然式种植,三五成群,增加水杉及常绿植物点缀。突出体现“潜江”植物王国活化石——水杉的故乡

丫角互通改造方案:该互通是通往古城荆州的互通,现有洼地改造成湿地景观,用吸尘能力强的植物形成片林作防护分隔。圆形匝道围合区的水沟扩大成水塘,改造成自然式水景。在植物色块图案上,注重将楚文化如编钟图案的引入,点缀荆州古文化城市名片。

安福寺互通改造方案:该互通是通往枝江的互通,互通内樟树片植较大,为纯林布局,改造增添紫花泡桐和梨、李及杨梅等在当地较有特色的观果等乔木灌木,以体现和突出地域特色。林缘以地被植物做自然化处理。

5.5停车区、服务区

沿线停车区、服务区数量少,因建成时间较早,受当时理念限制,占地面积小,绿化用地少,绿化遮掩更是缺乏。改造方案如下:①现有绿地增植乔木,起到隔离防尘作用。②条件允许的地方,构筑种植池,植高大乔木,创造遮荫空间。③以孤立式乔木与围护性群植灌木相搭配。

5.6植物配置

高速公路的景观是处在高速行车的动态情况下被司乘人员所欣赏,景观构图以大画面、大色块为佳[2]。规划减少落叶植物种植比例,增加常绿植物的选植,增加开花植物和四季叶色变化植物的配置,调剂沿线景观。

在种植尺度上的控制:①乔木种植间距5~6m。②路侧景观变化不宜频繁,景观布局要延续5km左右距离再做变化。③尽量考虑植物的多样性。

6对高速公路绿化改造规划的启示

中国高速公路发展从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到2014年底,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11.2万km,已超过美国跃居世界第一。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许多高速公路系80~90年代所建,局限于经济社会发展等多方面因素,绿化行式比较简单,管理比较粗放,不太适应新时代要求和发展,亟需改造,通过汉宜高速公路绿化改造规划实践,我们总结高速公路绿化改造应注意的问题如下,以资借鉴:①严格遵守《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1997,确保高速公路行车通顺、视线通畅,消除隐患,保障行车安全。②充分尊重现有绿化基础,在充分进行现场详细现状的基础上,以利用为主,改造为辅。注重并突出近期与远期效果的有机统一。③充分展现地域文化。高速公路是一个省、市、县对外联系的重要通道,同时也是宣传及展现一个地方文化特色的重要窗口。特别是在景观结点的组景上,注重文化特色的揉合,体现设计特色,同时,对互通区附近,存在的历史文化景区或景点,起到点缀和引导作用。有力带动和促进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④绿化设计更应因地制宜,结合立地条件,多措并举,充分利用新材料、新技术,发挥生物护坡、立体绿化功效,应绿尽绿,将绿地率最大化。并针对不同的绿化措施,制订完善、补缺、更新等养护方案,提高全线绿化质量和路容整体景观形象。⑤在道路景观组织上,做到张弛有度,开合有致。善于将线外能体现当地经济建设、生产特色或优美景点通过借景方式,组织到道路沿线景观之中,将不美观的地方,通过绿化遮挡的方式,进行屏蔽,以增加道路景观的丰富性,做到绿化有界,而景无边。⑥在植物选择上,针对高速公路特征,选择以有一定抗性、后期管理粗放的乡土植物为主,注重乔灌草的有机结合,常绿与落叶的合理搭配,力求在品种多样化的前题下,做到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绿的景观效果。⑦注重尺度的把握。高速公路,里程较长,皆是一晃而过的动态欣赏景观,构图不宜过于零碎,应采用大尺度的方式来完成。但也不宜过于单一,避免司乘人员视线疲劳[3]。

总之,高速公路绿化改造规划不是一门简单的种植设计,而是集科学、艺术、文化、生态于一体的一项综合性工程,只有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提起道路沿线经济、文化发展的符号,因地制宜,推陈出新,综合利蔽,才能创作出特色鲜明、无愧于时代的精品杰作。

参考文献

[1]薛春泉.广东省生态景观林带建设技术探讨[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2):9699.

[2]张国育.连霍高速公路商郑州段绿化改造[J].河南林业科技,2008(9):1819.

[3]陈尖,黎明.浅析营建生态景观林带的效益和设计路径[J].广东林业科技,2012,28(4):7073.

宁杭高速公路服务区植物景观营造 篇4

1 宁杭高速公路概况

宁杭高速公路是连接南京、杭州2大省会城市的国道主干线,是国内第1条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高速公路,代表江苏21世纪初最高建设水平的高速公路,途经南京溧水、常州溧阳、无锡宜兴3县(市),全长152km,其中南京66km,常州溧阳38km,无锡宜兴48km,沿线主要有东芦山、天目湖、太湖3个服务区。

2 景观营造指导思想

宁杭高速公路是长三角地区连接南京和杭州的一条快速通道,对完善江苏省的高速公路网络,树立全省的交通形象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将宁杭高速公路建设成为集“生态、环保、景观、旅游”于一体具有可持续发展特征的高速公路,在绿化设计中力求反映江苏特色,体现时代风貌。

3 造景植物选择及设计原则

3.1 植物材料选择原则

3.1.1

根据高速公路立地条件一般较差的情况,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耐瘠薄、耐修剪的植物,如夹竹桃、黄杨、女贞、石楠、枸骨等抗性强、耐修剪、适应性强的植物。

3.1.2 落叶与常绿树种结合,观花、观果与色叶树种相结合。

选择花季与果季较长的植物,如在东芦山服务区和太湖服务区内种植香缘、火棘等观果期较长的树种。

3.1.3 选择适应于宁杭高速公路亚热带湿润气候和土壤环境的品种。

根据华东地区高速公路曾采用绿化苗木及多年的种植经验,对植物进行选定,力求创新。

3.1.4

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苗木及苗木规格,在不影响整体景观效果的基础上节约投资,符合一定的经济性原则。

3.2 植物景观设计原则

3.2.1 设计风格与整条高速公路总体设计理念相呼应。

在进行植物景观工程设计的时候,要把服务区本身、附属构造物用地及服务区外环境看作成一个整体,使景观反映时代特色,又突出地域风情,集合每个服务区的自身特点营造植物景观。如整条宁杭高速的景观设计理念是“生态、环保、景观、旅游”,服务区植物造景时要始终围绕这一理念来进行设计。

3.2.2 美学理论为指导。

在服务区的景观设计中,以美学理论为指导,科学地进行配置,使服务区成为景观亮点,从而提升整条高速公路景观的档次。如在设计服务区的植物景观时,会涉及到美学中有关意境、季相、色彩、对比、统一、韵律、线条、轮廓等问题,就要用艺术手法来营造植物景观。

3.2.3 景观生态原则。

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将服务区的绿色景观与地形、地貌、地物等自然景观和满足人类精神需要、艺术追求的人文景观和谐优化,创造融科学、艺术、生态、环保、美学等功能于一体的生态景观工程。

3.2.4 体现生物多样性。

采用不同的植物造景手法及品种丰富的植物材料来协调、弥补和美化高速公路建造时对环境的破坏和不利影响,用大量多品种的植物来营造具有生态性的景观,充分体现景观绿化和生态效益美化。

4 植物景观配置模式分析

4.1 3个服务区总体植物景观配置模式

3个服务区其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是在传统的园林艺术基础上,结合现代园林植物造景表现手法,通过亭或石等小品或灯光点缀,以达到观赏休闲、提高环境质量的目的。其植物配置除沿主线一侧不植乔木外,其余3面均采用乔灌结合、常绿落叶结合的配置。采用森林式栽植,服务区四周以高大常绿树种为主,主体建筑四周以乔灌结合为主,配以低矮花灌,并植色叶类植物加以点缀,从整体上营造一种外围绿色大环境,形成浓郁的绿化气氛。在服务区内种植混播草坪,加上少量自然点缀树型优美、观赏价值高的乔灌木,通过园林小品的有机结合,表现出简洁明快的现代气息,对服务区的一些建筑或配套设施等硬质景观也有视觉上的软化作用,更能衬托出建设物的建筑美和艺术效果。

3个服务区在进行植物配置时,从造景的需要出发,选择适宜的种类和配置形式,将植物本身的规格、栽植位置及生长后的间隔尺寸考虑到绿化配置规划内,兼顾近期与远期,在建设初期保证好的绿化效果的同时,保证最终的设计效果,使之与其周围的建筑、园林小品、铺装等硬质景观相互协调,力求统一。

4.2 栽植形式

根据不同植物的形态、色彩等特点,合理布置服务区中植物的栽植形式。

单株孤植的植物,其本身的形体、姿态、色彩都比较讲究,它的作用一是烘托陪衬服务区建筑或其附属物;二是点缀服务区空旷空间;三是作为视线开阔空间的主景或焦点。如图1在东芦山服务区建筑物外孤植1棵罗汉松与孤立的石峰配合,形成小空间的园景主题,从而形成开阔草坪中间的视线焦点。

作为群植与丛植的植物,可以是同一树种,构成服务区内某一部分的主题景观,如图2在太湖服务区内天桥一侧丛植棕榈进行高低搭配,效果很好。图3为天目湖服务区主体建筑前广场大乔木群植效果。

此外,也可以多种不同树种搭配种植。按照植物的高低大小、颜色的浓淡、枝叶的疏密,使之疏密相间,错落有致。由乔、灌、花、草共同组成的自然式树木群体,还具有曲折迂回的林缘线、起伏错落的林冠线、疏密有致的层次变化,形成自然、优美的植物景观。图4~5为东芦山服务区内乔灌草混合配置效果。

4.3 植物与服务区建筑、水体、道路及外围自然环境的搭配

植物与服务区建筑及其附属物配置时,能起到丰富构图、烘托气氛、相互对比、相互渗透的作用,且能软化硬景,用来分隔构成空间。《园冶》云:“花间隐榭,水际安亭”;“围墙隐约萝间,架屋蜿蜒于木末”。东芦山和太湖服务区的主体建筑掩映于高低错落的银杏、香樟、广玉兰等高大乔木树丛中,使人产生一种“览而愈新”欲观全貌而后快的心情。植物自然柔和、活泼的线条衬托了建筑挺直的线条,使人对建筑不仅没有生硬的感觉,反而有一种活泼生动的味道。浓绿的植物色彩与浅色的建筑色彩还可形成强烈的对比,不仅突出了服务区的主体建筑,加强了气势,还使服务区的建筑美表现的淋漓尽致。

植物可以丰富服务区内水体的景观,加强水体的美感。如图6东芦山服务区的水池旁配置少量像红枫、鸡爪槭、垂柳、杜鹃等色叶花灌木和婀娜多姿体态富于变化的小乔木,有近有远,有疏有密,错落有致,其倒影在水面上,丰富了水面空间层次,显得深远幽邃。

服务区内的道路许多都不自然流畅,显得非常僵硬,所以在其两旁配置植物以软化其僵硬感觉的效果。沿路的植物景观在视觉上有疏有密,有高有低,配置草坪、花境、灌丛、树丛、孤立树等,变化多样,在并在配置植物时留下透视线。

4.4 服务区内植物观赏形态和季相的配置

植物按其本身的观赏形态,可分为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竹类等4类。

观花类与观果类,以其色彩和芬芳,适合近观细赏,在服务区中有大量应用。观花类有海棠、蜡梅、茶花、桂花、紫薇、樱花、玉兰、美人蕉、栀子花、月季等。观果类有香缘、石榴、十大功劳、火棘等(见图7~8)。

观叶类以其扶疏的枝叶、潇洒的体态、秀丽的树冠或独特的叶型叶色适合孤植观赏,或群植,如银杏、槭树、红枫、鸡爪槭、羽毛枫、洒金桃花、叶常春藤等。

竹类与草本植物多成片种植。竹类多种于服务区建筑旁墙角及背后,或点植几丛。竹类常用刚竹、紫竹、箬竹,其下层多用杜鹃、南天竹、洒金桃、麦冬等做地被,这在天目湖服务区中最能得到体现。

摘要:从实际案例出发, 对宁杭高速公路江苏段3个服务区——东芦山服务区、天目湖服务区和太湖服务区的植物从品种选择、配置模式以及形成的景观效果等方面进行分析, 总结3个服务区内植物配置的规律及特点, 为华东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植物景观建设寻找一条集“生态、环保、景观、旅游”概念于一体的模式, 也为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的植物景观营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宁杭高速公路,服务区,植物景观,营造

参考文献

[1]许冬林, 王双生.南京机场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J].华东公路, 1998, 4 (4) :35-37.

[2]苏雪痕.植物造景[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 1994.

[3]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3.

[4]明图章.宁杭高速公路一期工程道路环境和景观设计的初步构想[J].公路, 2002, 6 (6) :17-19.

[5]刘晓杰.高界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的生态绿化和环境建设[J].安徽建筑工业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01, 9 (4) :31-33.

[6]王文锦, 朱道明, 田启国.论高速公路服务区的设计优化[J].江苏交通, 2003, 6 (4) :22-24.

[7]秦仁杰, 刘朝晖.高速公路路域景观绿化美化设计[J].交通环保, 2005, 23 (3) :47-48.

[8]梁小平.高速公路服务区环境管理体系探讨[J].中外公路, 2004, 2 (2) :26-28.

[9]MICHAEL D J, JOHN W, WILLIAMS R S.Diversity and productivity ofplant communities across the Inland Northwest, USA[J].Oecologia, 2005 (143) :607-618.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 篇5

由于高速公路不同于普通城市道路,其主要功能是为机动车通过提供安全、高速、顺畅的行车环境,在空间上实行封闭运行,行人、非机动车和摩托车严禁进入高速公路,夜间主要通过设置反光标志、防眩设施以及路边轮廓标等来保障车辆夜间交通顺畅和行车安全,因此国家规范对高速公路是否设置路灯照明并无强制要求。但高速公路设置照明设施,有利于为城市提供连续的景观观光带,提升城市形象;同时适当的照明也会提高夜间行车的视觉舒适性,避免司机的视觉疲劳,对一些交通量较繁忙的路段,可一定程度提高夜间行车条件,有利于行车安全;在一些高速公路治安案件多发路段,有益于高速公路的治安防范,

可见,高速公路设置路灯,不仅对提升城市景观有重要作用,也可改善高速公路的行车条件,提高高速公路的经营形象。

浅析公路桥梁景观设计 篇6

关键词:桥梁景观 美学 地域性 协调与和谐

一、桥梁景观释义

对桥梁造型进行符合美学规律的组织与优化一直是那些懂得桥梁结构规律的建筑师的行为,到20世纪下半叶人们开始认识到桥梁的设计不仅仅要“关心自己”,同时还要“关心别人”,如关心桥梁对城市、大地的影响,关心桥梁的地标意义;景观生态学更将桥梁上升到解决被道路切割的大地之物种的生存与繁衍的高度,亦即桥梁还要“关心”生态环境等。这些问题均非桥梁美学所能涵盖,而其综合解决之道是对既懂得桥梁美学规律又深谙景观科学构筑规律的专业人员的需要。这便是桥梁景观学的诞生基础!我国对桥梁景观的理解一般反映在“景观”一词的分解上,即“观”桥与桥上观“景”,两者合成便为”景观”。

二、桥梁景观设计的意义

(一)桥梁景观设计的地域性体现

我國不少城市、乡镇因桥而闻名。大多城市几乎都有与桥有关的地点、街区或行政区划称谓。这里既有桥梁景观的历史沉积也有现代桥梁景观的功劳。这是桥梁景观对城市的地标作用。它能以种种具体的艺术化的形式来追求一种神似的效果,凝聚着设计师的智慧和创造力。桥梁景观的美学特征在结构合理、满足通行功能的前提下,对景观元素进行调整。如桥型的美学比选,桥体结构部件的比例调整,桥梁选线与城市或大地景观尺度的和谐,桥梁的防护涂装与城市整体色彩的联系等。

(二)桥梁景观设计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

桥梁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是桥梁景观设计的表现,是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20世纪50年代的木桥,60一70年代的拱桥,80年代的梁桥,90年代的斜拉桥,20世纪末的悬索桥和立交桥,每个时代的桥梁造型都是时代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体现,结构技术的科技特征具有鲜明的时代性。视觉美感被赋予了浓重的时代背景。

(三)桥梁景观设计是人们时代精神与审美特征的体现

时代性有一层重要含义即是“新”,如新事物、新发展、新现象、新景观、新知识、新文化、新科技等均可表达出时代寓意。如南京长江大桥桥头堡上的三面红旗、四川沪定桥的十三根铁索等无不显示出时代景观的物象特征,完全体现了时代精神,唤起人们对那个时代的追忆,物象特征同时也体现了时代的审美特征。

(四)桥梁景观设计是不同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的体现

我国的古典园林桥梁最能体现出不同的地域文化和民族特色,在景观设计上十分注重”观”桥与桥上观“景”,景观由此体现了人、景观、环境的和谐,如程阳风雨桥集亭、廊、桥三者于一身,系石墩木结构楼阁式建筑,2台3墩4孔,墩上建有5座塔式桥亭和19间桥廊,它既有古代百越族栏杆式的建筑色彩,又有汉族宫殿式的工艺成分,是侗族人民智慧的结晶,巧妙地展示了地域和民族特色,体现了不朽的人文精神。而现代桥梁的空间跨越使交通立体化,更需要结合地域文化与地形特征,将桥梁与周围环境有机结合。桥梁与城市的伴生复合能成为城市独特性、唯一性、张扬性的象征。

三、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

(一)桥梁景观设计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我国目前尚没有具体的技术规范。

(二)我国桥梁设计主要由一些交通设计院设计,除特大型桥梁有景观设计外,桥梁设计基本上就是结构设计,景观设计仅是对桥梁设计后期的再包装,桥梁设计与桥梁景观设计严重脱节,设计初期并没有融人景观设计的意识。

(三)地区桥梁线形、造型设计千篇一律,缺少个性,桥梁的个性变化与总的路线格局、周边环境不协调,无节奏和韵律感;细部构造的设计不能和主体结构同时进行,破坏了整体平衡。

(四)景观设计与桥梁设计师研究的重点、知识领域和创造性思维有别,桥梁景观设计要求设计师不仅要具有丰富的结构理论、工程设计能力,还要具有一定的美学艺术素养、审美能力、创造与创新能力,同时能熟练使用计算机三维仿真虚拟技术。

(五)缺少建筑师、园艺师、环境保护专业大师、雕塑师、美术师等多层次知识结构人员的介人与共同参与,桥梁景观设计应是多学科合作的结晶,同时也是参建单位共同参与的集体行为。

四、如何做好桥梁景观设计

(一)在可行性研究阶段,应对公路沿线环境进行调查,了解公路沿线的环保要求、人文、地形、地物特点、天然资源、旅游资源及开发前景,拟定桥梁景观设计大纲。

(二)在初步设计阶段,对桥址进行分析,深化公路沿线环境调查,列出环境调查的项目和具体要求,把桥梁放到自然环境中去,确定设计的目标和设计基调;设计包括:桥型方案的比选及效果图,墩、塔艺术造型及效果图,防撞护栏艺术造型及效果图,色彩涂装设计及效果图,灯饰设计及效果图,周边环境设计效果图及景观资源开发利用等,并进行评审、论证,优选方案。

(三)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在自然环境中看桥梁,细化设计,把设计分解成结构艺术造型设计、涂装色彩设计、灯饰夜景设计、进出口标志雕像景观设计、桥位周边景观设计等,综合考虑该工程内的主桥、辅桥、引桥、引道、接线、边坡等是否和谐,在满足力学的情况下,弘扬美学,创造多样统一、比例协调、均衡稳重、韵律优美的具有特定含义的整体概念,使桥梁景观与周围景观‘,“和谐”、“互补”、“增强”、“保护”,充分综合体现工程美学、环境美学、人文地理、民族心理、历史文化传统、民族经济等的相互关联。

(四)在施工阶段,设计师应到桥上多方位、多视角感受桥与自然景观、社会景观、历史文化景观是否和谐,随时研究如何减少不和谐的因素,并加以修正。真正做到如日本桥梁学者伊滕学在其《桥梁造型》书中所说:“桥能满足人们到达彼岸的希望,同时也是印象深刻的标志性建筑,并且常常成为审美的对象和文化遗产。”结语桥梁景观设计是运用特殊的语言,以因地制宜为前提,环境保护为基础,按照美学的原则,最大限度发挥桥梁与周边环境的美学创造和景观资源开发。桥梁是一座城市的血脉,更是一座城市的精华和标志,因此,呼吁更多的桥梁设计人员对桥梁进行科学的、规范的、系统的景观论证和设计,把美学艺术充分应用到设计中去,创造出更具有时代性、观赏性、更能发挥美学效应的桥梁景观设计已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l]万敏.我国桥梁景观设计的现状与发展[J].桥梁建设.2002,(06):026.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 篇7

我国所拥有的高速公路里程已居世界第2位。高速公路的建设带动了经济的发展, 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生态及使用问题, 如与周边环境的冲突, 驾驶员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容易疲劳造成事故等, 因此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迫切需要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1高速公路景观设计

1.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之环保

高速公路在我国的发展时间不长, 设计与施工过程中, 优先考虑的是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要求, 即道路线形的“平、直、缓”以达到“短距离、高速度、大流量”的目的, 而忽视了其环保效应和景观效应。高速公路的兴建是一个系统工程, 它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并影响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 特别是在公路营运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 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 这一点已逐步被主管部门、建设部门和设计单位意识到, 为此建立了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开展环保设计, 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的控制。

1.2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之美学

公路景观设计是指公路线形及其构造物应有的美观造型, 与周围环境充分协调, 从而构成优美的自然画面。在高速公路修建的全过程中, 应把建立新的公路交通景观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任务。而高速公路为了达到“高速”目的, 建设中往往“逢山劈山、遇水架桥、过村拆房”, 导致岩石裸露、水系紊乱、森林减少;有些小生态系统原有的自然形态被改变;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 乱挖乱堆;甚至有的地质景观和文物古迹也难逃厄运, 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高速公路的兴建不仅要给人类带来物质文明, 而且应该带来精神文明, 使其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因此, 高速公路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景观设计, 营造良好的视觉形象, 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 车在画中行”的良好感觉, 带来一种审美愉悦, 使其成为匍匐在大地上的一条绿色长龙。

2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原理

公路景观设计应力争使自然景观与公路工程结构相协调, 建立起新的完整的公路景观系统。因此, 公路景观设计应从使用者的视觉、心理出发, 研究公路的功能、美观及经济的一致性。

2.1 独特的通视效果

高速公路景观空间主要由景观廊道和景观节点组成, 与城市街景有一定的相似性, 二者均为带状空间, 但又不同于城市街景的功能和特征。城市街景人工性、围合性强, 视域有限, 而高速公路景观要求路线各组成部分的空间位置配合协调, 使司乘人员感到线形流畅、清晰、行驶舒适安全。

2.2 与正确的导向相衔接

建立一个区域性的视觉系统, 使司机在视觉所及的范围内, 能预见到公路方向和路况的变化, 高速公路路面的引导、隔离、防护设施具有较强的安全性要求, 其形态、尺寸有严格的控制标准, 而两侧的小品、坡面造型、远景呼应等有较大的自由创作空间。

2.3 与周围景观相协调

两侧带状绿化是建设绿色通道工程的主体, 是景观环境再造、协调公路与周围环境关系的基本措施, 其绿化配置的好坏不仅影响到生态环境, 而且关系到高速公路的建筑美和景观美能否充分展现。这部分绿化要达到一定的规模才能形成一道壮观的绿色风景线, 其宽度可根据两侧的地物、地貌确定, 一般以10~15 m为宜, 其景观应与当地环境融为一体, 以达到浑然天成的景观效果。

2.4 景观序列构成

高速公路景观虽然是由高速公路特定的线条骨架构成, 但与其他园林景观有着大致相同的结构形式, 主要表现在景观序列的节奏和韵律方面。试比较以下序列形式。

园林景观序列两段式:起景 (入口) —高潮 (主景) ;空间形式:合 (小空间) —开 (大空间) ;三段式:起景 (入口) —引申 (过渡、前奏) —高潮;多段式:起景—前奏—过渡—高潮—结束;空间形式:封闭 (小空间) —半封闭或半开敞 (小空间或借景空中间) —开敞 (主景大空间) —封闭或半封闭 (小空间) ;道路景观序列:开始 (立交) —引导 (道路标志) —延伸 (节奏、韵律、隔透、连续) —结束, 一个立交预示着新的开始。空间形式:开敞半开敞 (入口) —开敞为加少量封闭 (沉降路段) —结束 (下一个入口) 。

3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方法

3.1 景观要素的布置

针对动态中人的视觉特性, 在高速公路景观要素的布置时, 要考虑不同路段上视觉停留时间的长短所带来的影响。对灭点位置变化较小 (即视线停留时间较长) 的长直线路段, 可以考虑布置对景, 景观要素宜作强化处理, 以加深景观的视觉印象;而对视觉停留时间较短的部位, 景观要素的处理可以适当淡化。

此外, 还要考虑不同车速时司机视域和注视点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在速度逐渐提高的路段, 由于司机的视域会越来越窄, 注视点也会逐渐变远, 设计具有警示和导向作用的路标、绿化等景观时就应首先根据动态中人的注重力集中和视域变化的规律来确定其有效尺寸和距离。

3.2 景观尺度的确定

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时, 随着车速的提高, 人的尺度感不断加大, 景观体量也要相应加大。比如对于在公路景观中起重要作用的绿化植物, 其风格可以是小巧精致或玲珑剔透的, 也可以是一挥而就、气势磅礴的, 但高速公路大范围绿化种植时, “大手笔”绿化种植与现代化高速公路在内涵上更为协调, 更符合人的动态视觉感受。

3.3 隔离带景观设计

隔离带的设置目的是为了防眩, 以利于车辆的安全通行, 最大限度地将眩光引起的事故减少到最低, 因此其高度和宽度必须满足设计的要求。虽然从造景的角度出发, 不具备有太多变化的特点, 但从简单重复的韵律节奏以及线形上, 同样具有一定的观赏美的效果。植物的选择常常以常绿、耐寒、耐旱、耐修剪为原则, 色彩以深绿色、浅绿色、淡黄绿色等各种不同绿色为主进行搭配, 在一定限度内要充分表现植物的季相变化。

3.4 两侧绿化带景观设计

一是与城区接壤的绿带设计。这一绿带景观具有与防护功能相结合的双重性, 设计时其结构应参照一定的技术参数。根据有关部门和国外有关资料可知:林带宽度市内以6~15 m, 市区以15~30 m为宜;林带高度10 m以上;林带与声源的距离:应尽量靠近声源而不是受声区;林带结构以乔、灌、草结合的紧密林带为好, 阔叶树比针叶树有更好的减噪效果, 特别是高绿篱防噪音效果最好;根据日本近年来的调查, 40 m宽结构良好的林带可减低噪声10~15 dB;在美国这一宽度为45~100 m, 种植草花、宿根花卉、灌木、乔木, 其林型由低到高, 既起到防护作用, 又不影响行车视线。上述数据表明, 这一区域的绿地景观从理论上讲, 应该是越宽越好, 但受城市用地的限制和减少建设费用的角度来看, 合理地规划林带宽度和高度, 尤其是宽度的划定是影响该带状景观的主要因素。考虑到生态与景观的双重作用, 可以确定绿化的林带结构为封闭式结合部分半通透式, 至于半透式出现的部位, 应与城市景观相结合, 遵循“佳则收之, 俗则屏之”的原则, 充分体现城市景观与道路景观的有机融合;二是主线部分设计。沿道路主线两侧的绿化设计是高速公路连续景观“线”的主要表现形式, 构成了道路景观的基础。由于这一部分具有跨地区, 地形地貌起伏变化大的特点, 设计时应根据道路所跨区域的土壤、水文、气象、地形、护坡结构、涵洞、桥梁等条件及特点, 划分典型设计断面, 并标出起讫点的位置。确定道路全线植物品种的基调树种、搭配树种以及功能性隔离品种。处理好重点与一般的关系。如收费站、服务区等道路两侧500~1 000 m的范围, 属于重点处理区域。

4高速公路景观设计表现手法

高速公路在视觉效应上应该是一条动态景观的廊道。由于此廊道具有长度大且视点又以一定速度运动的特点, 视点运动着的人们, 希望看到美丽、和谐、变化和有序的景观, 并存在着坚持追逐这些景观, 且不到终点就不停止的愿望。因此, 遵循形式美的普遍原则并充分考虑动态中人的美感特性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成败的关键。

韵律节奏是公路景观艺术构图的重要手法之一。自然界中许多现象常是有规律地重复出现, 有节奏地重复变化。重复是获得韵律的必要条件, 但只有简单的重复则易感单调, 故在韵律中应体现组织节奏上的变化。公路景观构图的韵律节奏方式有很多, 常见的有:简单韵律, 即由同一组成因素反复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 如等高、等宽的爬山型声屏障, 等距离种植的行道树等;交替韵律, 即由两种以上的组成因素交替等距出现的连续构图, 如公路选线时直路与弯道的交替布置、两种行道树的交替种植、两种不同的花坛交替出现和等距排列等;起伏曲折韵律, 即由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组成因素在形象上出现较有规律的起伏曲折的变化。如连续布置的桥梁、边坡挡土墙、花坛、林带、建筑物等, 为了防止呆板, 宜遵循一定的节奏规律, 体现起伏曲折的变化。

5结语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篇8

1.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重要性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 经济发展日新月异, 这种局面是因为高等级公路建设促进了沿线地区物资、信息交流的同时, 带动了物流及地方经济的发展。发达的公路网络, 改善了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我国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1988年实现零的突破一直到目前, 我国高速公路已跃居世界第二位, 贯穿各地的高速公路纵横中华大地。在高速公路设计阶段, 设计单位往往把高速公路的基本功能放在首位, 至于沿途的景观设计, 被大部分人所忽视, 忽略了沿线景观的环保效应。高速公路的建设, 除了进行功能、环保的设计外, 还应顾及到设计给人带来的视觉享受和情感上的认同。高速公路建设要占用大量的土地, 为了达到“高速”的目的, 影响了天然的植被、地形、水系等, 导致岩石裸露、水系紊乱、森林减少, 特别是在公路施工中的取土和弃土缺少统一规划和管理, 乱挖乱堆, 与原始的大地景观极不相融。营运期间车辆排放的尾气、扬尘、废水以及产生的噪声、振动, 将会给生态环境带来长期的不利影响, 破坏了高速公路沿线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 这一点已逐渐被主管部门、建设部门和设计单位意识到。因此, 目前需要采取相应的环保措施, 建立高速公路环境影响评价体系, 使其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得到有效控制, 使高速公路成为展示地方文化特色、经济特色和精神风貌的长廊。

2.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思路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思路, 必须结合原始的大地景观进行, 设计建造出沿途良好的视觉形象, 给行人车辆带来一种审美愉悦, 使乘客有“人在车中坐, 车在画中行”的感觉。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是一个线性的工程, 沿途景观既要做到统一又要具有特色和富于变化。统一不是千篇一律, 在统一的整体思路下, 体现各自的特点, 避免因简单重复而导致司机及乘客的视觉疲劳。而富于变化又具有特色的建筑物、色彩、风格、造型、弯曲起伏等, 能让人产生愉悦的心理, 从而达到缓解疲劳的作用。

在保证交通安全行驶的前提下, 要做到景观的舒适, 也就是说, 司机在行驶中能够感受到景观的优美, 那么其精神自然兴奋, 从而减缓疲劳, 避免事故的发生。所以设计的舒适性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一个重要因素, 但必须以安全作为前提。

协调性和融合性也是景观设计要考虑的重要因素, 协调是设计要与地形、环境协调, 高速公路是线性工程, 沿途景观要保持其整体的连续性, 绿化、景点、附属设施要体现统一性和连续性;融合是沿途的风土人情、人文历史要充分融合, 体现我国广博的历史渊源及多元素的民族文化。

满足司机快速行驶的视觉要求, 就要适当扩大景观比例。高速公路内本身的各部分之间本来具有一定的内部比例, 窄路肩、宽路面、孤立的小型种植、狭窄的路旁地带, 都是不合适的。内外部比例协调、匀称适宜, 是景观设计的原则。

3.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内容

山体是空间的垂直界面, 类似于城市中的建筑, 对分隔空间、丰富空间层次发挥着重要作用。如果高速公路两侧没有山体, 则沿途风光就缺少变化, 空间层次单调。平原地区虽然视野开阔, 但景观单一, 容易使司机困乏。山区地形的景观设计, 要充分利用山体的自然景观元素, 因为自然和谐、优美酣畅的山体曲线加上山上的奇峰异石、葱茏绿树, 优于生硬的城市建筑, 能给人带来赏心悦目的感受, 对都市人来说是难得的大自然美。

和山体自然元素一样的就是水系, 水系和山体构成道路的立体景观, 水系既是大地景观的重要组成要素, 也是高速公路的景观元素。河流的曲折和动感, 是高速公路可以充分利用的自然景观元素。跨过高速公路的水系, 把人的视线切换到另一景观空间。

绿色植物是自然的恩赐, 植被宛如大地的肌肤, 是大地景观的主色调, 也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元素。在高速公路景观中, 行车道中间的隔离带、两侧的绿化带和路边的森林植被、农作物等属于绿化景观。

桥涵是高速公路空间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主要作用和功能是为高速公路两侧居民及动物提供生命通道。作为功能全面的道路构造物, 可以作为高速公路景观的重要元素, 设计时应结合结构技术和地方文化特色, 从造型、色彩、线条等方面综合考虑, 使其成为高速公路景观元素。

高速公路的特点是线性, 漫长的沿途地形复杂多变, 在兴建过程中, 难免开山填土, 形成了山体的边坡和路基的边坡。公路水害是影响公路质量的重要因素, 所以建设过程中为了避免山体滑坡和路基崩塌, 需将边坡上裸露的岩石和土壤进行加固。这就形成了边坡, 边坡的加固方法根据具体高度和地质特点, 有块料护岸、轮胎固土、混凝土浆锚喷等, 这样不同方法加固的边坡, 其产生的构造形式也不相同。高速公路的边坡是形成该道路印象的因素, 是人们视线直接辐射的地方, 设计时要作为景观进行设计, 如通过块料有规律地排列形成丰富的肌理, 通过混凝土浆锚喷在其表层绘上色彩明快的卡通画等方式, 增强其观赏性。

4.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

4.1 沿路带状景观

主要是指廊道空间上, 行车和旅客在快速移动中感受物体一闪而过的景观, 此处设计应该根据人的视觉感受特点, 使沿途风光不断重复, 才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因此, 通过绿化、防护栏、反光器等廊道空间景观元素的设计和安装, 使沿线景观有规律地重复形成带状景观形态, 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韵律感。

4.2 节点景观设计

互通节点是公路景观设计的重点, 这一地区中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可塑性最强, 我们通常称其为斑块。实际设计中, 把骨架部分由直线和流线道路围合而成, 把直线作为交叉干道的主线形, 位于立交的底部, 流线与其它干道相适应, 由两条或多条分流路线连接。其图案有完全模纹式、模纹式和自然式的结合式、自然式等, 景观构图可以草坪、小灌木、大灌木等元素为主。

4.3 元素形态设计

高速公路路面的引导、隔离、防护设施, 是为安全而设置的。设计时是按照严格的尺寸来设计的, 两侧的雕塑、壁画、浮雕等有较大的设计空间。雕塑一般设置在节点空间, 其高度在15—20米之间, 必须有较大的体量, 并用抽象的体块进行构图, 不宜精雕细琢。边坡上设计壁画, 快速前进的乘客可以进行观赏, 采用夸张的图案并沿前进方向伸展。

4.4 中央绿化景观设计

作为改善道路景观的中央隔离带绿化, 具有遮光防眩、诱导视线的特点。树种的选择要具有防眩的特点, 如抗逆性强、枝叶浓密、常绿、耐修剪等特点, 根据沿线的实际情况选择刺柏, 刺柏有规律的排列, 其高度以1.6米为宜, 单行株距2.0米, 形成了一定的韵律感。种植草坪和地被植物来实现对中央分隔带的地表绿化, 防止土层污染路面, 既美观又能达到保湿效果。根据季节变化种植不同花期、花色以及叶色变化的植物, 丰富隔离带的景观。

5. 应注意的问题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就是利用道路周围的地物、地貌等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 按照一定的尺度、比例、线形、形态、色彩、质地、韵律、节奏等基本法则进行构图, 根据两侧的地形、地貌、地质、水文等条件和服务区设置要求, 在保证行车安全的前提下, 借助景观规划设计, 创造良好的视觉形象和生态环境, 带给人审美愉悦。

高速公路线形设计时, 应避开风景名胜区和其它历史古迹, 在满足“平、直、缓”的同时, 保护现有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生态环境, 或将高速公路的节点延伸到景区当中。高速公路线形选定后, 其景观序列形式为起景 (入口) —廊道—节点 (服务区、小型互通) —廊道—高潮 (大型互通或风景名胜区) —廊道—结局 (出口) , 韵律和节奏达到引人入胜, 不断变化。

高速公路的景观美化设计 篇9

1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意义

在高速公路上, 川流不息的车流给司机的精神造成高度的紧张, 千篇一律的设施使司机感到枯燥、乏味, 这给安全埋下了隐患。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及生活环境有了更高层次的要求, 人们的出行不再是满足于位置转移的心态, 而是要求在出行办事的同时能尝试到轻松的感觉。也就是要求高速公路的运行空间环境应该是高质量的, 既要求在满足安全、快速、便利的同时, 又要求做到美观漂亮。为此, 公路建设在注意道路的安全性、可驶性、便利性和耐久性的同时, 要引入环保、美化、人文的概念, 因此要把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加以考虑。

2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内容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在我国是一个新的课题, 它主要包括内部和外部景观两部分, 没有现成的模式, 这里只是从总体上概略地谈谈高速公路的内部景观设计内容和要求。

2.1 线形的景观设计

随着车辆行驶速度的提高, 线路本身对司机视觉的影响所占比例在增加, 而路两侧环境所占的比例在下降。设计车速高意味着线形设计对高速公路的景观的好坏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速公路线形设计要满足汽车行驶的力学要求, 又要满足司机和乘客视觉和心理的舒适度的要求。为此, 高速公路线形设计必须要结合地形和周围环境情况, 科学选线, 合理组合线形要素, 做到连贯、均匀、协调、舒畅, 使其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和优美的外观, 使自然环境协调一致, 给人一种统一、连续的舒适感, 以平衡高速公路因实行封闭而带来的隔绝感。

2.2 沿线构造物的景观设计

沿线构造物是内部景观的主体, 因此对沿线构造物的景观设计必须要慎重、细致。在对具体构造物进行景观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工程技术和经济问题, 还要注意与当地的风土人情、建筑物形式相协调, 使这些构造物有机地融合于高速公路的整体景观之中。

2.3 路面的景观设计

路面对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司机和乘客来说, 是占据视野的重要景观要素。路面材料的选择, 除了考虑其强度、耐磨性和施工难易程度外, 还应考虑其在美化景观方面的作用。除常用的沥青、混凝土外, 国外有些高速公路为了减轻黑色路面产生的视觉扩张, 使高速公路的横向宽度不那么显眼, 采用了不同颜色的沥青或其他路面材料修筑路缘、行车道和分隔带, 既加强了高速公路的装饰性, 又具有良好的视觉诱导性。

2.4 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沿线的附属设施, 主要是指为司机和乘客提供服务和休息的场所和收费站等。这些附属设施既是沿线地区的服务窗口, 也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所以沿线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也需要综合考虑。近几年, 随着高速公路投资和管理体制的改革, 高速公路附属设施集服务、休息、娱乐于一体, 呈现多样化的发展趋势, 因此高速公路附属设施的景观设计要满足行车需要和自然景观及人文景观的多重要求, 要具有亲切感, 要表现出地域特点等。

2.5 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

高速公路沿途绿化是给无机的道路添上有机的自然色彩, 是环境景观的主要因素。高速公路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 首先要考虑的是景观美化功能, 同时通过有效的绿化设计, 加强司机的视线诱导, 减轻高速行驶造成的紧张。高速公路沿途绿化的景观设计, 不仅仅是作为分隔带、行车道的遮蔽带进行设计, 而且要满足沿途及高速公路整体的景观需要。好的绿化设计不仅能减轻公路对环境的影响, 而且能保持动植物界的生态平衡, 使整个高速公路空间充满活力。

3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原则

3.1 统一与变化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强调统一, 但不是千篇一律, 没有区别, 而是要在统一的主题下表现出各自的特色和韵味, 否则沿途景观就可能会因单调而使司机注意力迟钝, 适当的变化如建筑物的风格、造型、色彩, 以及线形的弯曲、起伏等, 都会使司机在行车途中感受到沿途景观富有节律感、多变性, 产生愉悦的心理, 达到消除疲劳提高行车安全的目的。所以,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一定要在统一的主题下, 在统一中变化, 在变化中统一。

3.2 舒适与安全

舒适是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的主要目的。研究表明, 司机在行车过程中的感受与道路景观之间存在着密切关系。道路应该为司机提供既有趣又舒适的行车环境, 而要做到这一点, 主要依靠道路设计。但是, 通过景观设计提高舒适性的前提是保证交通安全。如果不能保证交通安全, 不管高速公路本身多么优美都是毫无意义的, 所以保证安全是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基础和前提。

3.3 融合与协调

高速公路是一个有机整体, 在景观设计时既要注意内部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协调, 使其有机地融合在一起, 又要注意与地形、环境的外部相协调。在进行高速公路的线形、沿线构造的造型设计时, 避免割断生态环境空间或视觉景观空间的错误做法, 沿途景点、附属设施以及绿化植物要有统一性和连续性, 避免相互独立, 缺乏整体协调性。同时, 还要与当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相协调, 展现出当地的文化内涵与韵味。

3.4 视觉与比例

在高速公路上行驶, 由于速度快, 司机的注视点远, 视野狭小, 对沿途景观的感知比较模糊, 因此高速公路的沿途景观必须采用“大尺度”, 在满足司机和乘客在行驶中视觉需要的同时, 还必须要注意视觉比例的协调。高速公路本身的每个组成部分之间也应有恰当的内部比例。比如宽路面配上窄路肩, 不仅存在安全隐患, 而且视觉上也不舒服。同样, 紧缩、狭窄的路旁地带、孤立的小型种植都是与高速公路不相称的。所以为了使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匀称、协调, 其内部、外部都应保持适当的视觉比例。

3.5 保护与发展

高速公路的景观设计必须考虑保持长期的自然经济效益, 尽量避免破坏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 保护各种动植物和名胜古迹。必要时可修改道路设计和施工方案以保全原有风景。在保护原有风景的同时, 作为现代化的高速公路, 它的设计要符合时代发展的需要, 要体现时代主旋律。公路沿途景观要具有时代感、速度感, 要使高速公路活跃起来, 明亮起来, 绿起来, 成为现代化的时空走廊。

总之,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规划与设计的重要内容, 应贯穿于高速公路建设与运营管理的全过程中。

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思路 篇10

植物景观设计在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公路建设项目环境评价规范 (试行) (JTJ005-96) 和公路环境保护设计规范 (JTJ/T006-98) 等文件中明确指出:“应重视高速公路绿化设计、充分调查沿线的工程地质、地形地貌、气候条件、植被种类及覆盖率、水土保持现状等, 选用适合当地生长的花草、灌木、乔木等植物, 对路堤边坡等进行绿化, 防止水土流失”[2]。使之与周边环境协调, 达到绿化、美化、环保的效果。

本研究以多年的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经验为基础, 总结国内外多个实践案例, 多角度、全方位阐述了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基本思路。

1 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

1.1 美化道路景观

在高速公路两侧有节奏的种植植物可加强公路线形, 使公路线形变得多彩;同时植物的姿态、色彩和合理的配置形式可给人以视觉上美的享受, 给行进中的乘客多角度的观赏点。

1.2 固土护坡, 涵养水土

植物发达的根系对土壤有固着作用, 对高速公路边坡进行绿化设计可有效减少地表径流, 稳固路基。

1.3 滞尘降噪, 净化空气

大量研究表明, 植物叶片可吸收多种有害气体、吸滞粉尘、消散噪音, 因此, 高速公路的植物景观可有效吸收汽车排放的尾气, 缓解对大气的污染, 其形成的绿色屏障可有效降低噪音。

1.4 引导视线, 防止眩光

高速公路上多样的植物配置形式可帮助驾驶员在行驶过程中判断高速公路路面的变化, 形成良好的视觉引导, 绿色植物还可缓解驾驶员的视疲劳感;中央分隔带中的植物种植, 可有效防止对向行驶车辆所产生的眩光, 保证行车安全。

1.5 植被恢复, 改善生态环境

高速公路修建时难免会对沿线自然环境造成一定程度的破坏, 特别是填、挖土方量较大的地段, 通过植物的合理配置, 如快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 可较快的恢复植被, 减小环境破坏程度。

1.6 降低路面温度, 改善微环境

茂盛的植被可有效降低高速公路周围的温度, 形成小气候, 减轻路面老化, 保护过往车辆。

2 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2.1 适地适树原则

高速公路上有大量汽车尾气排放、扬尘等, 环境相对较差, 不利于其周围植物的生长, 加上高速公路景观是大跨度的带状景观, 除一些重要节点外, 对绿化植物的养护管理相对较难, 因此在树种选择上需特别注重适地适树原则, 尽量选择适宜当地环境条件的乡土树种以及抗逆性较强、方便管理的树种。

2.2 可持续性原则

设计时加入环境保护思想和生态理念, 做到乔灌草、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合理搭配, 营造多树种、多层次、多功能的稳定生态植物群落;尽量避免破坏周围自然环境, 保护自然、尊重自然、力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2.3 安全性原则

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做到安全第一原则, 在满足高速公路交通功能的前提下进行设计, 合理的植物景观营造还可提高行车安全性。

2.4 整体性原则

综合考虑全线自然状况、区域特点, 做到统一规划、主次分明;在满足生态、防护、美观等基本要求下, 尽可能在设计中做到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

3 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要点

根据《国省干线GBM工程实施标准》中的相关规定, 一般, 高速公路绿化范围主要包括:道路两侧绿化、中央隔离带及附属设计用地 (如互通立交区、服务区、隧道、桥涵等) 等。

3.1 道路两侧绿化带

路侧植物景观设计主要包括隔离栅、边坡、边沟、路堑、碎落台等部分的绿化设计。其主要目的是保护路基边坡、稳定路基, 减少水土流失, 丰富公路景观, 隔离外界干扰。设计时的基本思路是: (1) 根据沿线不同的路域景观进行区段划分、分段设计; (2) 设计时充分运用“露、透、封、诱”的设计手段, 即对沿线风景优美的景观要充分显露, 对不好的景观要通过密植树木进行遮蔽, 对远离公路或较易忽视的优美景观可用色彩鲜亮的植物进行诱导; (3) 土质边坡宜栽植多年生耐瘠薄的草本植物与当地适应性强的低矮灌木结合进行固土护坡; (4) 挖方路堑的石质边坡采用可垂直绿化材料进行覆盖, 以增加美感; (5) 护坡道以防护、美化路容为目的, 宜栽植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小灌木; (6) 边沟外侧的绿化主要考虑生态防护, 兼顾美化环境的作用, 可栽植浅根性花灌木; (7) 碎落台视野位置较为突出, 以种植乡土花灌木和藤本植物为主; (8) 隔离栅绿化以隔离保护、丰富路域景观为主要目的, 可选择当地适应性强的藤本植物进行垂直绿化。

3.2 中央隔离绿化带

中央隔离带设在两条对行车道中间, 起着分割车道、防止对行车辆车灯眩光干扰、美化公路环境等作用[3]。中央隔离带离驾驶员最近, 因此是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合理的植物搭配能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感、紧张感, 还可起到净化空气、降低噪音等效果。设计时根据不同路段的线形特点, 为体现中央隔离带功能与美的统一, 可将其分为以下3种情况进行设计:

(1) 直线段、匀坡线路段中央分隔带设计注重美观效果防眩功能, 强调植物的层次变化与色彩搭配, 以减轻驾驶员的疲劳感, 为司乘人员提供优美、舒适的行车环境。 (2) 缓和曲线段中央隔离带设计注重视线引导, 采用多种植物混合搭配, 自然引导驾驶员视线延伸, 同时要考虑遮挡对向车辆的眩光干扰。 (3) 长纵坡、大弯路段要根据路段具体情况, 分析安全视距以及车辆位于曲线内侧、外侧时的眩光影响, 从而计算出合理的植株间距与高度、选择合适的植物搭配形式, 强调防眩功能。

3.3 附属设施绿化

在高速公路中的重要节点, 如互通立交区、服务区、桥梁、隧道等, 应对其植物景观进行单独的重点设计。

3.3.1 互通立交区的植物景观设计。

互通式立交是公路景观设计中场地最大、立地条件最好、景观设置可塑性最强的部位。通常互通式立交都设在高速公路出入口或分叉口位置, 车辆行至此处车速减缓, 司乘人员可观景时间增长, 并且可居高临下。因此, 此部分的设计在满足行车功能的前提下应特别注重观赏性。互通立交区的绿化设计通常有以下3种形式:

(1) 模纹图案式:即采用修建整形的常绿灌木及各种观花植物构成几何的模纹图案, 突出简洁明快、庄重、大气的效果, 但此种绿化形式需要较高养护管理要求, 也不能满足生物多样性的要求, 不宜大面积采用, 可在特别突出的地段小面积使用或与其它2种形式搭配使用。 (2) 苗圃景观式:即整齐成片栽植一种或几种乔灌木。这种形式的优点是栽植容易, 也无需过多的养护管理, 但观赏性不高, 适合视觉观赏点不太能注意到的地方使用。 (3) 自然群落式:是最新的绿化模式。模拟自然植物群落生长, 对乔灌草进行合理的多层次搭配, 使木本与草本、常绿树与落叶树、乔木与灌木、观叶树与观花树种相结合, 为便于管理, 尽量减少草坪的用量, 而用种类多样的地被植物来代替, 树种选择上做到“好活、好栽、好管、好看”。此种方式能够充分体现生态效益, 是近年来比较推崇的方式。

3.3.2 服务区植物景观设计。

服务区是高速公路中少有的可供人停下来观赏的区域, 因此, 在设计时可采用庭院园林式设计手法, 绿化以规则和自然式相结合的方式, 使之能调节建筑与周围自然环境的生硬冲突感。还可根据当地的地域特点, 通过绿化来表达地方文化氛围。

3.3.3 隧道进出口植物景观设计。

隧道进出口的绿化设计括进出口中央分隔带的重点设计、洞顶和洞口侧面的设计等。隧道进口两侧可列植高大乔木, 以减轻“黑洞”效应对行车人员的干扰;洞顶及洞口两侧的制备应与山体植被相协调, 做到自然过渡, 同时还应考虑防护固坡的功能。

3.4 取、弃土场的植被恢复设计

高速公路建设因线路长、路基填筑方量大, 需大量取土。为降低因施工对高速公路沿线环境造成的破坏, 满足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需对取弃土场进行植被恢复设计。能复耕的尽量复耕, 没有复耕条件的, 应设计营造林带, 采用速生树种和慢生树种相结合的方式, 通过速生树种建立先锋群落, 迅速完成覆盖, 依靠中慢生树种建立群落。草本和速生乔灌木混播, 以防治土壤侵蚀[4]。

4 结论

植物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主要内容, 也是关键点。景观绿化对减弱无生命材料的冷漠感和突出生机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速公路景观因其特殊的带状分布及动态观赏特点, 使其在植物景观设计时有其特殊的要求和原则。设计时应以安全性原则为第一, 整体性原则为基础, 可持续发展原则为追求, 适地适树原则为指导。道路两侧绿化带设计应充分考虑美观、滞尘降噪及水土保持等目标;中央隔离带的绿化设计主要目的是防眩光干扰、引导视线、美化公路环境等;附属设施绿化区的植物景观设计主要是满足美观及与周围环境协调的要求。明确各部分的功能要求及目标要求有助于设计时形成清晰的思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 人们越来越重视经济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追求可持续发展, 这就为植物景观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国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还需在不断探索与发展中前进。

摘要:植物景观设计是高速公路设计的主要内容。本文系统总结了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的作用及原则, 并从高速公路景观构成出发, 详细论述了道路两侧绿化带、中央隔离带、附属设施绿化区的植物景观设计思路及取弃土场的植被恢复策略。

关键词:高速公路,植物景观设计,植被恢复

参考文献

[1]吕蓓, 何跃, 何栋奎.高速公路景观设计中植物选用案例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 2010 (23)

[2]高速公路丛书编委会.高速公路环境保护与绿化[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 2001

[3]唐强, 薛志杰, 石平等.高速公路中央分隔带树木种植设计与行驶车辆防眩晕原理及其公式构建[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5 (4)

高速公路服务区景观 篇11

城际短途高速公路与其他的长线路的高速公路在很多方面都有其特殊性。首先是与普通高速路的总长上来比较。从始至终的总长上城市圈内的城际高速就有自己的里程优势。例如以武黄高速公路、武鄂高速路等城市圈内的城际高速时间均在一小时以内。其次在使用人群的类型上,除了货运和客运交通以外、短途的城际客运交通更加频繁。另外私家车使用者这一使用人群是城际高速使用对象中一个典型的人群,这一使用人群的数量要远远大于其他远距离的高速公路的使用者。最后最具有特殊性的就是城市圈带来的经济生活一体化,促使更多的人,因为生活、工作的原因不得不频繁的往返于城市圈内不同的城市之间。很多人住在武汉,工作在黄石、咸宁或孝感等其他周边的城市。频繁的往返于城市圈的交通网络之中。

城市发展的深入,带来城际间多方面的交流与发展。对于频繁来往、奔波于城际交通之间的人。在路上的体验与感受也成了他们生活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生活、工作节奏越来越快,精神造成高度的紧张。[2]作为使用频率如此高,需要花费人大量时间穿梭其中的交通载体,城际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趣味性显得格外有意义和价值。

增加高速道路的趣味性应该从两个大的方面来考虑。一,丰富游历要素。对于高速道路,驾驶者和乘客是以纵向穿越的方式完成整个高速行驶。沿着路线两侧的变化实现高速景观的游历体验。[3]想要使驾驶证和乘客在行驶过程中既安全又有精神层面的享受,应该从丰富游历要素上来设计景观,合理设计打破现有的枯燥和乏味。所安排的游历要素本身应该具有趣味性和设计感。元素的使用和重复、变化的节奏也应该具有趣味性。

从环境心理上分析,短途高速使用次数的频率之高,城际高速道路的景观设计,如果枯燥乏味的感受显得更加突出,这样的景观给人的心理感受会潜伏太多的安全隐患。因此破除单调,提供驾驶者和乘客以变化的运动感受。例如减少树形、高度、颜色从头至尾一样的单调性。以武黄高速为例,从上高速到下高速,道路两侧基本上是以高大的乔木,严严实实的将道路两旁的景进行了遮蔽。中间的分车绿化带大都是以矮小的松柏和呆板的方块绿篱进行分隔。要增加景觀效果的趣味性,就应该从打破这样的单调着手,注重分车绿化带的立面造型。例如植物在间隔一段规整的绿色墙体后可插入一个绿色雕塑,[4]当然要注意的是保持较大的间距,注意绿色雕塑和绿色墙体不要有明显的高差,以免由于飞快的车速,使驾驶者、乘客在视觉上由于频繁的明暗切换形成眩光和眩晕感,[3]严重影响驾车的安全性以及乘客视觉上的舒适性。

使高速景观的设计更具有趣味性的方法有:一,利用植物之间的色彩差别打破现有枯燥的色彩关系;二,利用生命力顽强的观花累灌木或小乔木保持适当间距的穿插在长青植物之中,注意无明显高差,如果里面是非直线的造型,其曲线应该起伏平缓、变化有规律。特别是在高速的中间路段区域,即高速区域,其两个点缀性植物或其他装置之间的间距宜大不宜小。三,在嗅觉上为路途的感受增加变化。在沿途可种植一些有香味的乔木或灌木,或在低速区域可种植些花卉。这种嗅觉刺激应该把握好在整个路程中出现的频率和节奏。不可一路都是这样的嗅觉感受,那样反而会产生厌烦和麻木的感受。通过这种时有时无的嗅觉刺激就可能会给人留下一些期盼和惊喜,从而带来有趣味的心理感受;四,道路外围环境的变化,要取其自然。高速两侧不宜用高大的树木严实排列,贯穿全程,应该注重视觉的调节,对于视觉、风景优美的某一路段,可取消高大植物的遮挡,即减少了视觉上的压抑感也将一些很好的景致纳入到道路景观中,缓解枯燥和压抑的游历感受;[3]五,采用多样化的遮蔽手段,重视个性、突出特点,对于沿途影响视觉美感的民居、工业建筑、山体剖面、隧洞口截面。应该结合周边的环境以及实际需要采用多种遮蔽方式。例如山体剖面和隧洞口突兀的混凝土裸露在外,应该通过立体绿化弱化人工与自然之间的视觉冲突。对于沿途需要遮蔽的地方可通过公益广告牌、具有构成寓意的立面墙体来装饰。既要有实际功能也能通过个性的设计增加视觉上的趣味性;六,在沿途景观中注重软硬景观穿插结合,通过人为添加的雕塑、小品,以及大自然给予的天然水体(溪水、湿地、湖泊、江河)、田野景观、城市远景等来丰富高速道路的游历要素。

二是景观的节奏与韵律应该与高速的形式规律相结合。国内高速道路行驶的特点,如从收费站开始算起,汽车的行驶规律应该是停止——低速——高速——低速——停止,这样的一个运动规律。[3]从低速区来看,这个阶段车速较低,景观的变化节奏也可以更大,元素相比高速区可以更加丰富有趣。如果把车的运动规律看成一个驼峰,而景观的趣味程度则成相反的弧线规律,速度越低,景观越精致、变化的节奏越明显、景观元素越丰富。强调点的运用,焦点的营造,线条的变化。高速区域,越应该在追求趣味性设计的同时注重设计元素的整体性和一致性,强调平稳的节奏,通过简单、整体的设计减少视觉上无意义的干扰,分散驾驶者的注意力。

通过从丰富城市圈城际高速沿线的游历要素,结合实际的高速行驶规律,把握高速景观的节奏与韵律,是人们从频繁且枯燥的高速往返中解脱出来。通过景观的趣味性设计,打破隐匿在乏味下的安全隐患。让频繁的出行不再是简单的位置移动,而是具有高品质的,合乎心理需求和视觉美感的运行空间。

【参考文献】

[1]刘金祥,“大都市圈”战略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 [J].理论探讨,2004(06)

[2]张萍,“高速路沿线房建设施的景观设计.”[J]. 中外建筑.2003)(05)

[3]郭昊栩,黄霭明,在路上——关于高速路收费站区设计与评价研究 [J].华中建筑,2007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探讨 篇12

近年来,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由于在设计过程中因袭传统设计思想,把景观绿化设计当作一种无足轻重的点缀,千篇一律,路域范围内的自然生态环境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破坏。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高速公路沿线的生态景观有了更高的要求。因此,保护和恢复山区高速公路相关的自然生态环境,提高公路的绿化效果等问题,已经成为公路设计、建设和管理者所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1,2,3]。

景观绿化设计是实现公路与环境和谐统一的重要手段。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进行景观绿化设计,不仅可以减小因施工给沿线自然地形、地貌造成的各种破坏,保护和改善当地环境,而且还能使其成为一道赏心悦目的人工景观,使司乘人员感到安全、舒适,从而提高公路的使用效果,更好地发挥各项功能。本文依托广东清连高速公路连州至凤埠段工程,对绿化景观设计在山区高速公路建设中的意义及原则、设计内容以及绿化景观的管护进行了研究探讨。

1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意义及原则

1.1 山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意义

绿化设计是山区高速公路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优秀的景观绿化设计可以将公路充分地融入到大自然景观中,使其成为自然环境的一部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护与恢复路域生态系统新的动态平衡,创造出美观、安全并富有人情味的交通环境[4]。

(1)美化和保护环境

对山区高速公路进行景观绿化设计可以有效的美化和保护公路空间的环境。首先,多种多样的树型、翠绿的枝叶以及密集的草皮可以美化环境,为人们通行提供理想的视觉环境;其次,植树种草可以吸收大量汽油燃烧后排出的有毒气体,净化空气,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再次,绿色植物对尘埃有很好的黏附作用,可以有效减少了空气中附在尘埃上的细菌病毒含量;最后,道路两旁栽树可以降低汽车噪音,减少噪声危害。

(2)有利于水土保持

在山区高速公路的路堑、路堤等边坡上,采用大面积植物材料进行防护,植物的根条纵横交织而发达,可以有效地增加土壤机械附着能力,减少地表径流,提高了抗冲、防蚀能力,起到了保持水土、稳固边坡的作用。

(3)提高行车安全性

驾驶员在山区高速公路上长时间行驶,会在精神及视觉上产生疲倦,对行车极为不利。通过色彩多样的植物及形态各异的乔灌木景观,可以有效改善枯燥的行车环境,消除精神疲倦,提高安全保障。此外,在中央分隔带适当种植连续性的花木绿带,可以显示公路的线形走向,有助于引导驾驶员的视线,并可以遮挡迎面车光,避免眩光效应,提高行车安全性。

1.2 设汁原则

山区高速公路的绿化景观设计要适应山区高速公路的整体需要,要从公路工程新的设计理念出发,根据现场勘察和全线环境进行综合分析,并充分考虑高速与安全的要求,因地制宜[5]。为实现山区高速公路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在景观绿化设计时要遵守以下基本原则:

(1)自然优先原则

高速公路景观设计的主要任务之一就是保护自然环境。为此,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应尽量利用自然地形地貌,最大限度地保护自然环境和原有风景,在迫不得已的情况下,要对自然风景做到最小程度的破坏,对已被破坏的自然风景要进行最大限度的恢复与重建。

(2)安全性原则

视觉安全是在公路景观绿化设计中需首要考虑的问题。通过人性化的景观绿化设计,为驾驶员提供既有趣又舒适的行车环境,从而可以有效的保证交通安全。另外,设计要考虑到通行问题,留出足够的安全距离,以保证视野良好、开阔。

(3)可持续性原则

景观绿化设计应考虑公路运营期间的维护费用,尽量减少长期的维护成本,使景观带能够实现自我维持、自我更新,实现公路景观绿化的可持续性发展。植物材料的选定与组合要符合长期稳定原则,即设计合理的植物群落演替方案,使其较快地达到稳定,并能够长期保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2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设计

清连高速公路连州至凤埠段位于广东省西北部地区,沿线经过地区的植被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类型,气候温暖湿润,土壤类型多样。该区山多田少,林地面积占绝大多数,自然风光秀丽。通过对项目的充分理解,我们根据地形起伏、地貌特点的变化,合理、全局地构筑绿化方案,达到了“安全、环保、舒适、和谐”的目标。

2.1 路侧景观带绿化设计

路侧景观带绿化设计是整个绿化设计的重点之一,本项目将路侧景观带绿化分为高填深挖区、低填浅挖区以及一般路段三种情况分别进行设计,边坡防护、绿化在稳定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生态防护形式,从而达到“恢复自然、改良土壤、环境保护、水土保持”的最终效果。

2.1.1 高填深挖区

随着山区高速公路的修建,高填深挖式的路基边坡随处可见,对环境的破坏极其严重。在边坡绿化景观设计中,既要保证边坡结构稳定、经济可行,又要最大限度的恢复路域生态环境,提高生态效益[6,7]。

高填方路段由于边坡与行车路面有较大高差,使人的视线受到一定的阻碍,因此,该路段的设计就应本着“因地制宜、合理节约”的原则进行简约的景观设计。在护坡道位置种植高大乔木“小叶桉”,利用其生长高度,产生诱导视线的作用,同时,边坡应根据其防护形式,适当栽植适应性强,管理粗放的小灌木,以达到稳定边坡,净化小环境的作用。

深挖边坡采用“草皮+小灌木”的复合种植模式进行设计,在草籽中加入适量的小灌木(如迎春、火棘等)、花卉种子(如波斯菊、藤本月季等)。利用小灌木发达的根系稳定边坡。并且小灌木、花卉种子和草籽混播会更加自然,使深挖方边坡的人工痕迹得到掩盖。在挖方边坡平台上种植乡土花灌,以达到“丰富景观、柔化边坡”的效果。

2.1.2 低填浅挖区

低填方路段是最能发挥空间想象力进行景观绿化设计的区域,因此,其景观绿化设计则成为公路景观设计的重点和亮点。在本次设计中,我们充分利用该路段的立地条件,发挥植物形态、色彩的特点,营造出一个复合型生态景观带。在防撞护栏外侧土路肩位置种植当地乡土花灌作为路侧第一道景观色带;在边坡护坡道位置种植小乔木,形成路侧第二道景观绿化;第三道绿色屏障则设置在排水沟外侧隔离栅处,选择当地适应性强的藤木植物进行垂直绿化,使之形成一面绿色的屏障,在提供隔离保护路基功能的同时,又为整个低填方路段路侧景观绿化形成一道绿色的背景。

浅挖方路段在挖方路基中是最具景观修饰性的路段,也是最能体现道路景观、最亲近于人的路段。其中,碎落台区域可以说是最接近人视线的区域之一,它的绿化能让人有一种近如咫尺,伸手可及的感觉。因此,设计中应重视碎落台的设计,为驾驶者营造极富美感的路侧视觉效果。

2.1.3 一般路段

除开低填和高填之外的一般填方路段,其景观绿化设计应综合低填方与高填方路段的设计特点,注重“景观与功能共存”的设计理念。边坡、护坡道和隔离栅内侧都要同时进行合理设计,使不同特性的植物相互配置,相互补充,以达到良好的景观效果和实际功能。

一般路段在碎落台位置种植季相变化丰富的花灌,让人近距离感受大自然的四季交替,留下回归自然的印象。路堑顶部绿化则利用花灌木“扶桑”以及常绿灌木“九里香”的高低错落,勾勒出山体的林缘线。

2.2 互通立交区绿化设计

互通式立交区是山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中立地条件较好、可塑性较强的部位,无论从路内还是路侧来看,都将是用路人视觉的焦点。因此,互通式立交区内的绿化设计应有别于其他区域,要以体现地方特色以及文化内涵为指导思想,在保证行车视线畅通的基础上,将互通式立交放眼于整个山林的大环境中,形成一片和谐、舒适的自然环境。清连高速公路连州至凤埠段共设连南县与阳山县水足塘两处互通式立交,本项目结合互通式立交形式,采用植物造型,尽量与周围环境相协调,体现互通式立交特色。

连南互通式立交较靠近连南县城,所处地形较为平坦,匝道布设线形舒展,绿化设计根据地形变化,注重构图的整体性。植物的配置方式采用“树块”和“色块”相结合。“树块”以乡土树种组成块状的植物景观,体现生态效益;由花灌木组成的“色块”与互通区的交通流向相协调,形成具有瑶族特点的图案,体现出连南这一瑶族自治县的地方特色。

水足塘互通式立交处地形较为复杂,山地、塘洼交织,绿化设计结合立交造型,采用自然式绿化组合方式,力求营造山体、水体与路景交融的特色景观。立交区植物配置采用当地植物树种,选择适应立交形式的乔、灌木进行种植,同时间种少量绿篱及花卉点缀,并在立交内部以粗生易管的花灌木构建成明快流畅的线型图案,再栽植多棵高大的乔木,作为该互通式立交的特征标志。

2.3 中央分隔带绿化设计

高速公路的中央分隔带的绿化是高速公路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使路容美观、还可诱导路线方向,防眩光,缓解驾驶员行车的疲劳感、增加行车的安全感。由于受到空间限制而不具备更好的造景条件,中央分隔带绿化容易呈现出单调感,这种情况下,合理的绿化布局方式、精心的树种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8]。

清连高速公路连州至凤埠段位于山岭重丘区,由于公路线形多变,驾驶人总是处于精力集中甚至紧张状态中,因此该段绿化设计重点考虑方案的色彩搭配,以缓解驾驶者紧张的精神状态。中央分隔带绿化时,选择容易栽植的小乔木、灌木为主体,同时间种紫薇、黄花槐或大红花进行点缀,并添加质感突出的植物以及镶边的低矮草花,加强色彩变化,从而起到打破单一线形绿化、改善用路人视觉状况以及诱导提示作用。

2.4 服务区绿化设计

服务区是为了满足驾乘人员的活动、休憩、维修、餐饮等目的而设的专区,是体现高速公路服务质量及绿化景观效果的重要示范窗口。服务区的绿化设计必须与当地背景和景观特点相融合,参考园林设计手法,利用树木和花卉来增强季节感,并通过植物栽植手段将不同的功能区组织起来,达到观赏休闲、提高服务质量的目的。

在服务区绿化景观总体设计中,我们结合其后的山水背景,采用庭院园林式绿化手法,加强美化效果,使整体环境舒适宜人。在具体的绿化布局上,我们考虑各个区块的功能:停车区选用可植草绿化的“生态型”停车场,并且各停车车位之间留出栽植遮荫乔木的位置,以降低夏日停车场的地表温度;加油站区选择抗污染能力强、不易点燃的植物;养护工区、办公区域选择简洁大方,符合工作氛围的绿化方案;服务区广场凭借乔、灌、草、花的合理布局,营造出轻松活泼的环境。

3 山区高速公路景观绿化的后期管护

在山区高速公路养护管理中,绿化管护工作科技含量相对较高,技术要求严格,施工安全系数较低,因此,管护人员应有较强的技术能力、业务素质和安全意识,必须培养专业化的管护队伍,抓好绿化抚育管理工作,及时对苗木进行修剪,施肥,切实做好防治病虫害、更新、采伐等工作,确保苗木生长旺盛,保持树形美观、突出绿化美化效果及植物功能[9]。

3.1 修整造型与扶正

绿化生长到一定期限后应及时修整,保持一定的造型,修剪的原则是以轻为主、轻重结合,既要考虑公路的特殊需要,又要考虑苗势的平衡,防止早衰和利于更新复壮,最大限度地延长苗木使用年限,做到当前与长远相结合。落叶乔木宜在年末安排整 (疏) 枝;紫薇等花灌木应根据其生长发育规律促使其开花结果和形成良好的形状,宜在花期后进行修剪;草坪应定期修剪,要注意清理草坪内杂物,保持草坪清洁,提高绿化效果。此外如果绿化因受风、雨等的影响发生倾斜、歪倒或折断,影响美观甚至通行安全,必须及时扶正或清除。

3.2 施肥

肥好比是苗木的粮食,苗木缺肥就会营养不良甚至枯萎。尤其是公路绿化用土多为生土,所含营养物质极少,为保证苗木正常生长,必须?根据土壤养分水平和作物对营养元素的需求情况,合理施用肥料。在绿化生长期到来之前进行施肥效果较好,在巡查时发现个别树种枝条软弱或局部草坪枯萎时应分析情况,及时补足肥料。为保证高速公路的正常安全通行,不方便经常施肥,可以使用长效肥料以解决施肥问题,并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的缓冲能力。

3.3 病虫害防治

花草树木在生长过程中,随一年不同季节和树龄的增长,不断遭受病虫的危害,给绿化工程带来很大的损失,应引起足够的重视。首先,从源头上预防,加强检疫,防止调入携带病虫害的种苗;其次,修剪可以改善树冠的通风透光条件,使一些阴湿的真菌不能生存,并注意及时清除或烧掉枝、病叶;特定情况下,采用化学防治,其收效快,急救性强,但化学防治在毒杀害虫的同时也毒杀了害虫的天敌,是很不科学的。因此,应积极推行生物防治,把病虫害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以形成鸟语花香、山清水秀、有虫不成灾的优良生态体系。

4 结语

随着国家对基础建设投资的加大,我国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其绿化工作更是有着广阔的前景。提高山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水平,必须依靠科学,提高技术含量,加快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的推广应用,借鉴国内外先进经验和技术,推进科技成果向高速公路绿化实际工作的转化。

清连高速公路连州至凤埠段景观绿化工程,以自然美为基础,充分考虑高速与安全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全局地构筑绿化方案,使公路沿线的生态环境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和恢复,并步入良性循环的轨道。本文以该工程为依托,总结了绿化设计及管护中的一些宝贵经验,可为山区高速公路的景观绿化工作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1]郭媛媛, 宋磊.山区高速公路绿化设计的要求与细节探讨.公路, 2008 (7) :277-278.

[2]贾致荣, 郭忠印.“555”原则及其在公路景观设计中的应用.公路, 2007 (10) :209-213.

[3]张孟冬.高速公路的绿化设计.交通科技, 2008 (4) :68-70.

[4]焦银禾.绿化在高速公路中的作用及原则.交通世界, 2008 (11) :105-105.

[5]马中南, 高建刚.绿色公路的研究体系探讨.公路交通科技, 2006 (09) :146-149.

[6]黄吕强, 林显锋, 李劲松.公路边坡景观设计探讨.路基工程, 2008 (4) :106-108.

[7]蔡志洲, 刘憬, 张淑娥.公路边坡灌木生态绿化研究.交通环保, 2002 (03) :26-27.

[8]徐志修, 彭辉.公路绿化植物的选择与搭配设计研究.交通节能与环保, 2008 (4) :45-48.

上一篇:ARCS动机模型下一篇:10kV开关柜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