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集成规(共12篇)
系统集成规 篇1
风景区控规是在总体规划的宏观意图基础上针对各分地块所做的控制性、指导性规划, 是景区建设的中间环节。风景区控规既有总体观念又有具体规划编制准则与要求, 有助于解决当前景区开发建设和规划管理中的问题。由于信息化进程的推动, 风景区规划管理也将由传统的管理型向管理服务型转化。信息分类是实现信息管理的第一步, 可以确保信息交换共享、系统间互相兼容及系统各个环节的连接。根据风景区控规的各项控制指标和规划管理的需求, 以数据为核心, 利用相关信息技术建立起针对风景区控规的管理信息系统, 既有利于风景区规划管理的完整性和延续性, 也满足了控规数据与其他系统相互兼容和沟通的要求, 并使得风景区控规信息系统可以面对多类型用户。
一、风景区控规信息分析
1、信息分类的原则。
信息分类标准化是对信息进行理解、收集、存储、传输和显示自动化管理的前提。风景区控规信息分类应遵循科学性、系统性与扩充性原则。科学性:风景区控规信息分类应适应现代计算机、地理信息系统和数据库技术对数据进行管理和应用的要求。系统性:风景区控规信息分类应按照合理的顺序排列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 既反映不同规划间的区别, 又反映上下层次规划间的联系, 提供扩充的可能性。扩充性:在确定分类体系时, 既要考虑目前的需要和技术水平, 也要对未来的科学技术有所预见。
2、风景区控规的信息内容。
风景区控规信息即控规编制所涉及的一切内容, 其表现形式是控规编制的成果。风景区控规成果最终包括文档和图纸两个部分。文档类指标形成了控规成果中的文档信息, 图形类指标则形成了图纸信息。数据属性类指标为文档信息, 部分需利用图纸表现。如用地面积、建筑高度、建筑密度等数据信息既要在文档中说明, 也要在图纸中反映。风景区控规中的文档应该包括文本和附件两个部分, 其中文本包括总则、通则和附则, 附件则包含控规说明书和基础资料。基础资料应包括:已批准的风景区总体规划或分区规划对本规划地段的规划要求, 相邻地段已批准的规划资料;土地利用现状;公共设施规模及分布;工程设施及管网现状;土地经济分析资料, 包括有偿使用状况、开发方式等;人口分布现状;所在地区历史文化传统、建筑特色、地方志等资料。风景区控规图纸应包括地形图、规划区位图、用地现状图、用地规划图、道路交通及竖向规划图、工程管网规划图、各种分析图、居民调控图及控制性规划图则等。
二、风景区控规信息系统的需求分析
需求指用户对目标软件系统在功能、行为、性能、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风景区控规信息系统的系统需求分析是实现其控规信息系统的功能和用户需求的重要阶段, 直接影响系统性能。
1、用户需求。
(1) 日常业务办公流程的辅助处理。实现计算机对业务的辅助处理, 使景区业务人员可以方便、快捷地得到需要的信息, 提高工作效率。管理人员可以通过计算机全面了解工作情况, 最终建立有机综合信息的资源, 从文档和图纸两方面实现对各项业务的辅助办公, 提高业务管理的科学化水平。
(2) 图文一体化的系统实现。在建设各类基础信息库的基础上, 建立图文一体化的控规信息系统, 以图形系统为基础, 叠加各种图形及文档信息。用户可以方便地通过图形对景区功能分区、项目设置及其意向形成直观的认识, 同时直观地了解各地块的信息, 宏观掌握规划区的情况。
(3) 与相关部门信息数据库的联接和信息交互。系统可通过互联网等技术同相关管理部门建立数据传递机制, 将各级管理部门的数据通过网络上报, 并在授权后查询整个部门内的数据库信息。
2、需求分析。
风景区控规信息系统的主要需求有两方面:一是公文办公的流程化处理;二是建立若干信息数据库, 对办公中所涉及的各种文档及图形信息进行统一存储, 并提供方便的查询、统计、编辑手段。
(1) 系统网络需求。采用浏览器和客户端B/S结构的方式, 在广域网或局域网内实现信息共享及网络化办公;在互联网上公示控规成果, 可以查询相关图纸和各个地块的属性。
(2) 公文流程化处理。主要实现业务部门内部的日常文件转收、业务请示、公文写作及公文发放等工作的计算机辅助办公;提供灵活的公文流程, 各级传输过程收录用户意见, 并进行具体处理;将各业务科室的数据信息纳入信息系统, 建立公用信息等一切数据表格。
(3) 建立各类文档管理数据库。应配合公文处理、各项业务的办公情况、行业情况及文件法规库等信息的管理而建立相应的信息数据库。业务文档数据库:规划审批日常的文件、业务请示以及公文等;空间信息数据库:控规所有的图形要素等;信息发布数据库:系统高级别用户制作的控规成果及相关统计分析的专题信息等。
(4) 相关接口的预留。系统保留了相关数据接口, 各种逻辑功能高内聚、低耦合, 每个功能模块设计为接受若干参数后进行内部逻辑和数据处理并返回结果, 因此方便调用或为其他相关部门提供常用格式的功能和数据, 并具备继续开发的潜力。
三、控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1、案例背景。
太极洞风景名胜区位于安徽省宣城市广德县, 包括太极洞片区和卢湖片区两部分。太极洞片区位于广德县东北, 北起分界岭、青头山、三洲山, 南至小狮山、后座山及将军山南麓, 东至皖浙边界的火烧山、人头山、金钟岭与大洪山, 西沿四季卡、路青卡及橡皮烘, 总面积22平方公里, 其中在安徽省境内面积14.4平方公里、江苏省境内3.6平方公里、浙江省境内4平方公里。太极洞片区规划范围仅为其核心部分, 面积约383.8公顷。卢湖片区北起七里店, 南至陈坞村, 东至甘溪沟, 西临笄罩山, 包括卢湖、笄罩山、甘溪沟及灵山等地区, 总面积71.87平方公里。卢湖片区规划范围仅是其核心部分, 面积约671.12公顷, 其中陆地面积约497.17公顷, 卢湖水面面积约200.67公顷。
2、系统使用环境和结构设计。
系统使用环境包括硬件环境、软件环境和网络环境。硬件环境:控规信息系统主要运行在微机系统上, 主要的硬件资源除办公用机和服务器之外, 还包括数据输入/输出设备、数据存储和处理设备及相关辅助设备等。软件环境:W indow s系列操作系统, A rc V iew 3.2版本以上, M S O ffice 2000以上版本。网络环境:局域网建议为100兆带宽, 广域网为V PN连接。
风景区控规管理信息系统的结构设计包括五个层面。基础平台选型:包括硬件系统与操作系统软件选型;数据层设计:包括文档数据库、空间图片数据库及用户数据库等;应用软件层选择:包括信息系统软件与其他应用程序;应用模块层设计:包括系统配置管理模块、基本管理模块、规划成果管理模块以及相关接口预留模块等业务逻辑功能;图形界面层设计:按照便于应用的原则, 采用直观的图形用户界面。
3、系统使用过程。
(1) 用户登录。本系统针对的是网络客户端, 用户无需安装任何软件, 将其发布在IIS服务器后输入IP地址或域名便可进入该系统的用户登录界面。
(2) 规划选择。由于一个用户可能会参与多个控制性规划的编制, 该系统在用户登录后会要求用户选择一个系统中已储存的规划项目。如系统中没有用户所需规划, 用户可选择“建立一个新规划”建立需要的规划项目。
(3) 浏览查询。以游览项目总平面图为例, 界面中部为用户查询的结果 (包括文档和图纸) , 右边为属性栏, 显示与改图纸相关联的属性信息。当用户将鼠标移至游览项目总平面图上的游览项目红点时, 右边的属性栏会出现该景点的文字介绍和景观意向图等信息。用户如需对查询图纸放大、缩小、测量坐标或测量面积等, 可调用功能菜单“A rc V iew我操作”中的相关功能, 单击即可。
(4) 文档与属性操作。用户如需修改文本文件、图纸属性信息或录入图像及上传附件, 单击功能菜单“规划录入”中的相关按钮, 界面会调用已开发的T inym ce.js编辑器模块进行文档文本信息录入。它可以保证录入信息按H T M L编码存入数据库, 调用U ploadfile组件进行附件上传与图像上传功能。
(5) 图像坐标及标示操作。以游览项目总平面图为例, 如要在图上添加停车场图标, 用户在下拉表中选中停车场, 在游览项目总平面图上双击需要添加标示坐标的区域便可在图上绘制出该点的坐标层;调用功能菜单中“A rc V iew操作”便可得到坐标点, 将坐标点保存到数据库中便可以调用显示。
(6) G oogle接口调用。用户可单击功能菜单中的“G oogle地图”按钮, 将本系统图与在线地图服务G oogle M ap/Earth对接, 以G oogle M ap/Earth为平台提供太极洞风景资源分布卫星图。
四、结语
上述案例展示了太极洞风景区控规管理信息系统的使用过程和多个界面。该系统依据太极洞风景名胜区的业务管理特征, 将景区内的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经济、总体规划等空间信息与属性信息进行综合管理, 辅助管理部门业务管理, 提高管理效率。本文所建立的综合性业务管理信息系统致力于满足风景名胜区控制性规划管理的业务需求和服务社会的需求, 在风景名胜区规划管理信息系统的数据管理与应用功能开发方面进行了实践。
摘要:本文从风景区规划的发展和要求入手, 通过分析风景区控规信息系统需求, 建立风景区控规管理信息系统的总体框架;结合太极洞风景区从系统功能与系统结构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 实现了信息技术与风景区规划业务的密切结合。
关键词:风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信息系统
参考文献
[1]梁军:信息时代的城市规划[J].广西城市规划, 1997 (4) .
[2]朱露:控制性规划信息系统建设的标准化问题及标准体系初探[J].城乡规划, 2003 (4) .
[3]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Z].1999-11-10.
[4]胡莉华:控制性详细规划信息分类与系统需求分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5 (10) .
系统集成规 篇2
A.高热持续不退 E.易引起感染性休克
B.多伴有尿路及肠道感染 C.周围血象中白细胞减少 D.主要发生于婴幼儿
除
删除
D.未服过疫苗而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即服减毒活疫苗
删除
删除
D.结核变态反应前期
删除
D.可并发心肌炎
删除
D.患者主要为儿童及青少年
删除
D.可在全身引起血行播散
2.关于脊髓灰质炎的预防,哪项不正确D------>[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发现患者至少隔离40天 E.灭活疫苗可用于免疫功能缺陷者
B.患者衣物用具煮沸消毒 C.密切接触者观察20天
3.关于结核感染诊断,下列哪项是不正确的E------>[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可有或无结核中毒症状 E.身体其他部位可找到感染病灶
B.有或无结核病接触史
C.结核菌素试验阳性反应 D.胸部X线检查正常
4.关于结核菌素假阴性反应下列哪种概念是错误的A------>[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机体免疫功能强 E.患急性传染病
B.重症结核病
C.结核菌素失效
5.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并发症,以下哪项不正确A------>[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不易并发脑炎或脑膜炎 E.男孩易并发睾丸炎
B.可并发肾炎
C.常并发胰腺炎
6.关于流行性腮腺炎的流行病学,下列哪项是错误的E------>[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早期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为传染源 E.感染后无持久免疫力
B.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传播
C.以冬春季发病较多
7.关于原发型肺结核的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只发生在小儿
E.经抗结核治疗及机体免疫力增强时,结核病灶可消散或逐渐钙化
B.第1次感染结核菌
C.细菌由侵入部位淋巴管到达肺门淋巴结
删8.关于中毒型菌痢,下列哪项是错误的D------>[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发病机制与患儿特异体质有关 E.病情严重时可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B.发病开始可无腹泻
C.好发季节为夏、秋季
D.脑病较少出现
除
删除
D.视网膜脉络膜炎
删除
D.幼儿急疹
9.后天获得性弓形虫病局限性感染最多表现为A------>[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淋巴结炎 E.以上都不是
B.心肌炎
C.肝炎
10.恢复期有脱屑伴色素沉着的出疹性疾病是A------>[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麻疹
B.肠道病毒感染
C.猩红热 E.风疹
删除
删11.急性细菌性痢疾中毒型易发生下列哪儿种现象,除了E------>[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中毒性休克
E.抽搐时间短,止惊后一般情况好,无中毒症状
B.脑水肿
C.脑疝
D.呼吸衰竭
12.脊髓灰质炎表现为颈背肌疼痛痉挛,不能屈颈背常见于C------>[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潜伏期 E.恢复期
B.前驱期
C.瘫痪前期
D.瘫痪期
除
删除13.脊髓灰质炎的诊断依据如下述,哪项除外B------>[基础 : 儿内科]---专科
A.特异性IgM抗体增多
E.恢复期血清抗体滴度较早期增高4倍以上
B.自下而上的对称性肢体弛缓性瘫痪
C.鼻咽分泌物和粪便病毒分离阳性
D.脑脊液细胞数(50~500)×10/L,糖、氯化物正常
删14.新生儿皮下坏疽的致病菌是A------>[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金黄色葡萄球菌 E.类杆菌
B.溶血性链球菌
C.大肠杆菌
D.变形杆菌
除
删除
D.弹跳征(Ortolani)(+)
删除
D.法洛四联征
删除
D.回肠
删除
D.拒食
删除
删除15.婴儿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典型体征是D------>[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鸭步
E.单腿站立试验(+)
B.摇摆式跛行
C.屈髋畸形
16.左室和右室都增大的先天性心脏病是A------>[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室间隔缺损 E.主动脉狭窄
B.房间隔缺损
C.动脉导管未闭
17.胃肠道重复畸形最常见的部位是D------>[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食管 E.空肠
B.胃
C.十二指肠
18.婴儿肠套叠的早期临床表现为E------>[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便血 E.阵发性哭闹
B.腹块
C.面色苍白
19.肠系膜淋巴结炎与急性阑尾炎的鉴别诊断中最要注意区别的是A------>[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是否有右下腹肌卫产生 E.是否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B.起病的快慢与体温情况
C.有否阵发性右下腹痛加剧
D.比较白细胞是否增高
20.下列哪项不是新生儿皮下坏疽的病理分型B------>[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坏疽型 E.坏死型
B.肉芽肿型
C.脓肿型 D.蜂窝织炎型
删除21.新生儿皮下坏疽的致病菌为A------>[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金黄色葡萄球菌 E.肺炎双球菌
B.白色念珠菌
C.湾血性链球菌
D.厌氧菌
删除22.新生儿体温升降易受环境温度影响的原因是E------>[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新生儿皮下脂肪较多
E.新生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成熟
B.新生儿皮下脂肪酸含软脂酸较少
C.新生儿基础代谢较高
D.新生儿体表面积相对小
删除
删除23.美克尔憩室的病理解剖特征中,下列哪一项是不正确的A------>[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憩室与回肠系膜间为共同血管供应 E.憩室内壁大部分为迷生的胃粘膜
B.憩室内壁有迷生组织存在
C.憩室多位于回肠系膜对侧缘
D.憩室组织结构与末端回肠相同
24.内疝是指肠管嵌入何处的一种病症E------>[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嵌入小网膜囊 E.上述任何一种都可能
B.嵌在接近十二指肠空肠连接部
C.接近盲肠部
D.先天性粘连带
删除25.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病理改变主要发生在B------>[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髋部的肌肉、韧带 E.脊柱
B.髋臼、股骨头、颈和关节囊
C.髋部的神经、血管
D.骨盆
删除
删除26.新生儿心脏的直径在X线片上(球管标准距离下摄影)为胸部宽度的A------>[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0.5 E.0.6
B.0.45
C.0.55
D.0.4 27.法络四联症,对病理生理影响最大的畸形是D------>[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右心室肥厚 E.右位主动脉弓
B.主动脉骑跨
C.间隔缺损
D.肺动脉狭窄
删除
删除28.大面积烧伤病人休克期调节补液量的最可靠的临床指标为B------>[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血压 E.中心静脉压
B.每小时尿量
C.脉率
D.口渴烦躁等临床表现
29.青枝骨折最重要的体征是C------>[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局部肿胀和瘀斑 E.功能丧失
B.反常活动
C.局部压痛和间接压痛
D.骨擦感或骨擦音
删30.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发生小肠结肠炎时表现主要是D------>[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呕吐、发热、便秘 E.呕吐、发热、腹泻
B.腹胀、便秘、发热
C.腹泻、发热、腹部平坦
D.腹胀、腹泻、发热
除
删除
删除
D.下肢等长术
删除
C.达真皮深层,有皮肤附件残留
D.达皮下脂肪
删除31.在颏和喉软骨之间,位于中线的一个颈部肿块最大可能是下列哪一种病B------>[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舌下囊肿 E.皮脂腺囊肿或粉瘤
B.甲状舌管囊肿
C.鳃裂囊肿
D.龈瘤
32.关于脊髓灰质炎后遗症,下列手术哪项是不合适的E------>[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畸形矫正术 E.肌力恢复术
B.关节稳定术
C.肌腱移位术
33.浅Ⅱ度烧伤的局部为E------>[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达皮肤全层
E.达真皮浅层,部分生发层健在
B.达表皮角化层,生发层健在
34.中位肛门闭锁的X线平片诊断标准是B------>[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直肠盲端位于PC线之上 E.肛门闭锁合并阴道瘘
B.直肠盲端位于PC线与I线之间
C.直肠盲端位于I线之下 D.肛门闭锁合并泌尿系统瘘管
删除
删除
D.CT
删除
D.中枢神经系统异常
删除
删除
D.中肠全部膨出体腔外
35.儿腹平片X线平片显示阑尾结石是C------>[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经常出现的 E.类似钙化的淋巴结
B.无关紧要的
C.阑尾切除的绝对适应证 D.类似尿路结石
36.确诊NEC的临床首选检查A------>[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X线平片 E.腹透
B.钡餐
C.钡灌肠
37.大面积烧伤休克期患者出现烦躁,多由于E------>[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疼痛 E.血容量不足
B.精神紧张
C.早期毒血症
38.为了测定小儿麻痹症后遗症患者的臀中肌肌力,下列哪项实验最好B------>[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Gaenslen征 E.Shoemaker征
B.Trendelenburg征
C.Thomas征
D.Dugas征
39.下列哪项不符合巨型脐膨出的特点A------>[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是腹侧中胚叶四个襞在胚胎10周后体层发育停顿所致 E.肝脏呈球形突出腹壁外
B.腹壁缺损较宽阔
C.腹腔容积小
删40.大面积烧伤休克期输液治疗时间的起算时间应为A------>[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受伤时间 E.入病房时间
B.入院时间
C.静脉输液开始时间
D.清创开始时间
除
删除
D.肠闭锁Ⅳ型
删除
C.关节脱位
D.骨肿瘤
删除
C.大于6岁
D.青春期以后
删除
D.甲状舌管囊肿
删除
D.大多在14~20岁施行
删除
D.分泌物为消化液性
删除
D.肛门狭窄
删除
D.套入部与鞘部有粘连整复困难时,可试用小指分离
41.多处闭锁,小肠肠管成小香肠形,且肠系膜缺损为D------>[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肠闭锁工型 E.肠狭窄
B.肠闭锁Ⅱ型
C.肠闭锁Ⅲ型
42.骨骺分离是属于B------>[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先天性发育不良 E.骨髓炎的一种类型
B.骨折
43.脾切除术的年龄限制为B------>[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大于2岁 E.没有限制
B.大于4岁
44.先天性鳃囊肿和瘘来源于C------>[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鳃弓 E.咽囊
B.胸腺咽管
C.鳃裂
45.脊髓灰质炎后,软组织挛缩畸形的矫正术D------>[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可不拘年龄,争取尽早施行 E.必须在成年后方能施行
B.需待骨骼发育完全后方可实行
C.只能单独施行
46.新生儿脐炎不出现下列哪一表现D------>[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脐部红肿、疼痛 E.可形成腹壁局限性脓肿
B.形成腹壁蜂窝织炎
C.可导致脐源性腹膜炎
47.高位先天性肛门畸形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为E------>[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肛周脓肿 E.肛门失禁
B.直肠回缩
C.直肠脱垂
48.关于肠套叠的手术治疗下列哪一项是不可取的B------>[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对不能复位及肠坏死病例,应行坏死肠段切除、肠吻合术
E.套叠是由Meckel憩室引起者,病情允许,可将其切除
B.常规切除阑尾
C.手法复位在套入部顶端挤压时要轻柔均匀
删49.先天性巨结肠分型诊断最有意义的检查方法是C------>[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肛门指诊
E.直肠壁组织活检(HE染色)
B.肛门直肠测压
C.X线钡灌肠
除
D.直肠粘膜组织化学染色检查
删50.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的病变范围包括E------>[基础 : 儿外科]---专科
A.回肠 E.十二指肠
B.空场
C.结肠
D.直肠
“安检”新规堵塞规避邪路 篇3
如今,中国正逐步收紧货币政策,许多企业面临资金紧张局面,某些前两年实施了激进高负债扩张策略的企业可能陷入困境。相反,西方仍在实行零利率政策,美联储尽管没有正式宣布实施第三轮量化宽松政策,却明确宣布宽松货币政策将执行至2013年,流动性泛滥局面短期内不会改观。
部分西方企业和机构投资者手持巨额“廉价货币”四处寻求新的投资市场。在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国市场,某些面临资金瓶颈约束的企业有很大可能成为他们猎取的对象。而在这个过程中又有可能出现鱼龙混杂、泥沙俱下的局面。
9月1日,《商务部实施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安全审查制度的规定》取代之前的暂行规定,正式实施,可谓是恰逢其时。
对此,除了海外投资者需要正确理解外,我国的一些地方、部门和企业也应认清形势,头脑冷静。他们对任何规则都不考虑老老实实遵守,而是一门心思琢磨规避之道。
相关企业和地方、部门尤其需要克制这种规避冲动,因为与几个月前发布的暂行规定相比,这份正式规定在反规避方面下了工夫。不仅规避难度提高,而且一些采取了种种规避操作的外资并购项目,当初自以为得计,现在也很可能面临重新接受安全审查甚至被否决的风险。
新规定第九条明确提出,“对于外国投资者并购境内企业,应从交易的实质内容和实际影响来判断并购交易是否属于并购安全审查的范围;外国投资者不得以任何方式实质规避并购安全审查,包括但不限于代持、信托、多层次再投资、租赁、贷款、协议控制、境外交易等方式。”与前几个月满城风雨的支付宝争端结合起来审视,不难看到这项条款的理由。
支付宝争端关键是此前通过协议控制模式规避中国政府对外资控制的管理规定,而且这一模式通行于中国境外上市互联网企业界,支付宝争端爆发后,一些谋求境外上市的互联网企业、其海外投资机构和中介机构、某些媒体渲染了种种理由,主张让协议控制模式合法化。但倘若同意他们的主张,等于是同意相关企业、投资机构等享受治外法权,可以不遵守我国法规。
新规定之所以增添这项新条款,完全可能是受到了支付宝争端的一些影响。这项条款不仅涵盖了目前已经暴露的规避手法,还涵盖了未来可能设计出来的规避手法,从而弥补了一个重大漏洞。
进一步结合新规定第十条审视,此前玩弄规避手法且自以为得计者的风险更加凸显。以前玩弄手段规避者,现在必须重新接受审查,当初的结果可能被推翻。倘若如此,与一开始就老老实实申报、审查相比,对相关企业和投资机构而言,孰优孰劣,不言而喻。
我们建立外资并购安全审查制度不是要挡住正常的境外投资者,而是为了拒绝某些心怀叵测之辈。我们欢迎正常的境外投资者来中国发展,大家实现互利双赢。
不断完善的条款与相关投资争议案件结合起来看,也告诫内外资企业界,少花些精力琢磨规避,还是老老实实守法经营、走增强竞争力正途为好。而我们有些地方、有些政府部门也应采取审慎态度,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不要再盲目给予某些境外投资者以超国民待遇了。
系统集成规 篇4
一、现代投资银行系统风险揭露及规制与监管欠缺解析
1. 解析现代投资银行系统风险揭露
(1)预防对策与风险界定
目前从理论上而言,还没有完全统一所谓的金融系统风险。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后有学者认为系统风险有经济冲击、增加资金成本或资金减少状况。而金融风险当中,系统风险区别于一般金融风险主要在于:系统风险的传染性很强,而且由于金融的特性断定了其风险的传染性,但是风险传染性会因为金融风险的不同而产生差异,比较于一般金融风险,系统风险容易从市场传染到其他市场或机构。第二,最后的结果会使得稳定发展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大损失。从微观立场来看,无法具体区分风险传染性的强弱,由于传染性特点是区别于一般风险和金融风险的重要关键点,另外还能导致原本稳定发展的金融机构遭受重大冲击。综上,界定金融系统风险,预防风险的主要点就是要做好风险抵御工作,防止传染性增强,化解系统风险的重点在于要采取针对性对策来挽回损失。直接和间接是传染的主要两种途径,直接传染指的是通过业务交易途径从特定的市场将风险传染到其他机构当中;间接传染指的是通过投资者信息、流动性市场途径进而冲击其他金融市场或机构。银行风险传染途径大概也有以上两种。
(2)系统风险的理论认识与欠缺
守旧的金融监管与规制的使命就是将系统风险预防作为重要目标,因为投资银行必然会与其他社会资金结算中心有一定的联系。以往,商业银行发放贷款间接融资方式是市场融资模式中最主要的一种方式,银行系统风险揭露容易遭受客户危机。因此,银行业务规制与监管的核心重点必然要放在系统风险的预防上。而金融机构与银行地位不同,但是在金融发展的背景之下,与银行之间的差异极为明显,自身风险具有不易传染特点。与证券公司相比,在结构上具有明显的差异,决定了证券公司不会轻易扩散风险,也不会成为暴露风险的导火线。由于证券公司与银行在结构上具有一定的差异,不会容易遭受市场影响的证券公司,虽然会面临可能破产的情况但是不会将此风险扩散到其他金融系统。
对于系统风险理论知识,通过研究认为金融市场系统风险、支付结算系统风险以及银行市场系统风险是系统风险主要三种模型。综上解析,系统风险理论认识的视野突破了单一立场,金融机构中的系统风险也得到了高度关注。但是从机构立场而言,仍然有一定的局限性,对金融机构与系统风险之间的联系并未充分认识。这是因为监管与规制实践导致缺失了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与规制,忽略了可能会发生的系统风险。
2. 现代投资银行守旧规制与监管欠缺解析
(1)金融规制与监管的合法性与重要性
金融业最大的特点就是预期未来,以发展预期未来经济为根基决定金融主体的行动,以预期未来的数据为参数实现金融交易,这一特点是区别于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最重要的一点,合理预期未来经济发展,将现有经济资源放置于巨大潜力发展的领域当中,合理分配社会资源,带动某一行业经济快速发展。但是这一特点也蕴藏着极大的风险,如果对未来经济发展的预测出现了失误,则会满盘皆输,最终受到风险传染引发系统风险。从市场经济理论为立场,过于乐观往往是因为盲目,进而导致了经济发展预期出现失误结果。其他经济行业而言,盲目性的出现会导致经济损失但是不会轻易受到传染,由于金融业资源配置的社会地位,容易遭受几何倍数的特定风险,将其传染给其他机构,因此,规制标准的建立应当要高于其他机构,更需要坚持谨慎原则来实施规制与监管。
(2)以预防风险为关键,定位投资银行监管目标
将重要性和合理性作为金融关键的重点目标。第一,传统金融业中国的风险揭露是不同的,因此,构建的规制与监管要求应当针对不同金融机构进行差异化对待。第二,以发展历史的角度而言,银行特殊的社会地位,是造成系统风险揭露的主要点,其他金融结构则很难引起系统风险。第三,在金融、经营分业监管状况之下,要区分不同金融机构监管者的职责,促进监管者相互之间的监管效率提升。所以,针对不同金融机构,保持适当的监管重点且对统一的目标进行明确,满足新形势背景下规制与监管的要求。从而综合分析各种监管目标,通过实际考察之后,将系统风险的预防作为规制与监管的重要目标。
(3)现有规制与监管体制下投资银行规制与监管欠缺
第一,忽略了资本市场风险的规制与监管。根据金融机构本质设置不同的规制与监管模式,这是以往传统金融规制与监管的建立思想。比较于货币市场来讲,风险监管与规制的核心重点又不是资本市场,而是避免出现欺诈和内部交易的行为,促进市场效率提升。资本市场风险,特别是预防系统风险很容易受到忽略。投资银行的直接投资业务还是证券承销业务都是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实现的,当今资本市场中,投资银行的主体地位越来越重要。通过资本市场来完成衍生产品的设计,进而转移系统风险,而投资银行则是这些衍生产品的中介,为获取利润投资于衍生业务交易当中,将风险分散的同时容易扩散这些风险,因此,在资本市场中大量风险被聚集,而金融规制与监管不够重视资本市场风险的预防,最终导致引起银行系统风险的揭露。
第二,监管机制效用不足。多头监管制度已让无法满足监管与规制的要求。比如美国允许混业经营并给予了监管模式,实现规制与监管通过金融控股母公司的监管与规制来实施,因此使得混业经营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则无权进行监管。虽然美国的金融监管与规制模式比较于单一的规制与监管模式,有很大的差异。在美国规制与监管制度背景下,不需要规制与监管整体稳定的金融业,这一变化使得美国投资银行可以充分显现出自身的能力,拓展商业银行无法进行的高风险投资项目,在高额利润的获取之下同时也潜藏着巨大的系统风险。
二、完善现代投资银行规制与监管的对策
1. 增强市场准入与规制、监管的退出
(1)增强市场准入的监管与规制
必须要充分认识到系统风险的传染性以及管控原则,禁止准入风险过于复杂的衍生产品,采取针对性应对策略来预防容易传染风险的金融产品。以风险性监管立场,有效控制市场准入机制,从根源上对潜藏的系统风险进行防范,随时对金融风险的发展进行动态跟踪,是调节规制与监管措施的必然要求。预防风险,就要严格审查市场准入机制下的金融业务产品,特别是审查其潜藏的传染渠道。金融市场中,投资银行是主要的金融机构,是衍生产品的研发者,也是资本市场当中的业务交易者。要充分认识到市场准入的重要性,进而实施规制与监管。
投资银行事前业务风险揭露要求要不断规范,严格信息披露,提供交易方与投资方分析潜藏风险的条件,进而将市场自我约束机制充分发挥,通过妥当的监管与规制促进市场自我约束机制效率提升,全面、真实的规范银行交易业务事前风险揭露的要求。
(2)标准化市场退出监管与规制机制
构建资金救助基金,强制银行缴纳资本公积金,在清算破产时作为补偿对手方的经济损失。通过技术标准,将资金公积金与补偿额度、交易风险相联系,提升市场自律。金融业的特点断定了收益性和风险性,近年来的发展更加表明了投资银行具有明显的高收益、高风险性的表现,因此,提取银行资本公积金,要高于一般企业的盈余资本公积金,确保投资银行、企业稳定长远发展的合理性。在资金救助基金中纳入盈余资金公积金,有效防止系统风险暴露以及传染性,而且还能促进市场自律提升,因此,将盈余资本公积金比例提升,进而构建资金救助基金,能够预防系统风险。
2. 构建投资银行资本监管机制模式
确定风险资本,构建充足的风险资本核心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在构建监管规则时,在风险资本范围当中,应当纳入其他风险因素,创建开放性的资本监管机制。现代化投资银行系统风险的揭露,规定明确的流动性风险要求,而这也是建立投资银行资本监管的重要关键点。计算风险范围时,要注意风险的封闭性,无论是市场风险、流动性风险还是信用风险等等,随着外部不断的变化,不同时期的不同风险也是各有不同的,因此,创建资本监管时,要动态衡量风险资产,构建开放性的资本监管机制。
3. 巩固投资银行机构规制与监管措施
投资银行在规制与监管方面,涉及领域众多,除了业务交易、组织结构等之外,银行内部的风险预防、约束机制也是至关重要的。以系统风险预防的立场而言,认为应当以风险管理为重点,增强投资银行规制与监管力度,以此为出发点,审视投资银行规制与监管方面的缺失和不足,进而提出针对性的监管与规制应对策略来完善投资银行的监管模式。
薪酬政策的不合理与治理方式的不妥当,是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系统风险的主要根源。以投资银行的薪酬考核角度而言,机构的资产管理、收入增长幅度、股东权益回报以及EPS等,比较同行也其他金融机构的薪酬考核指标,由薪酬委员会来决定薪酬收益。这种薪酬制度与收益有很大的联系,却没有与系统风险相联,使得银行决策者忽略了公司的长期利益,对短期利益去刻意的追求。这种短期利益的追求对决策者参与短期衍生金融产品的积极性提供了激励作用,银行高管的薪酬与激励机制没有与业绩、风险相联,进而引发了“道德风险”。因此,在监管与规制当中,银行高管应当在监管的范围之内纳入薪酬制度。总而言之,应当构建激励为主的薪酬体系,将高管的薪酬与公司的未来发展与经济收益相结合,设置留成报酬机制,避免短期激励因素的过度,而导致银行高管始终参与短期投机。
现代投资银行规制与监管中,股权分散进而导致决策越位的现象越来越突出,进而也会导致决策者忽略银行机构的未来发展所潜藏的风险因素。基于此,银行高管应当进一步增强业务交易的透明度,在业务交易的流程当中,如果没有达到透明的要求也会导致业务交易存在一定的风险,非透明的业务交易,会对风险监管带来一定的难度,而且也会给参与市场的投机交易增加了刺激影响,进而导致投资银行规制与监管无法贯彻实施。以合理的、有效的透明的方式来完成业务交易,是治理投资银行的必然要求,如果透明度不高,那么参与者以及股东就会无法实施有效的监督作用,也无法将权责分配到每位工作人员的头上。因此,在银行当中,非透明业务交易处理容易导致引发高风险。这些现象的出现,在现代投资银行中越来越突出,尤其是在资本市场形势下,增加业务交易的透明度,发挥约束作用,能够弥补决策越位的缺陷。
三、总结
现代投资银行的系统风险具有传染性,市场下滑时更容易引发系统风险,在现有的规制与监管模式下,通过信息披露确保市场自律和投资者的利益,加强关注银行的高风险性。因此建立完善的系统风险规制与监管机制,是当前迫切紧急的一项任务。
参考文献
[1]包勇恩.现代投资银行系统风险规制与监管法律制度研究[D].苏州大学,2010.
[2]汪丽丽.非正式金融法律规制研究[D].华东政法大学,2013.
弟子规全文解释—弟子规全文翻译 篇5
一、《弟子规》总叙(原文及译文)
【原文】: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译文】: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生活规范,它规定了学生主修的六门课和辅修的一门课。首先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在一切日常生活中行为要小心谨慎,言语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到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向他学习,这些都是很重要非做不可的事。如果做了之后,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
二、《弟子规》入则孝(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入则孝”是学生主修的第一门课。入是在家。孝是善事父母,就是在家要善事父母。善事,一个是心,一个是侍。心即是心里面念念不忘父母对我们的养育之恩,侍即是念念都要照顾到父母。我们能以这样的心去做,就是善事父母,这是做人的根本。百善孝当先。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冬则温 夏则凊 晨则省 昏则定 【译文】:
父母亲叫你的时候,要立刻答应,不能迟缓;父母亲让你做事的时候,要马上去做,不能拖延偷懒。
对父母的教诲,要恭敬地聆听;对父母的责备,要顺从地接受。
子女照料父母,冬天要让他们温暖,夏天要让他们清爽凉快。早晨要向父母请安。晚上要替他们铺好被子;伺候父母安眠。出必告 反必面 居有常 业无变 事虽小 勿擅为 苟擅为 子道亏 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 亲所好 力为具 亲所恶 谨为去 【译文】:
出门要告诉父母一声,回来也要通报一声,以免父母挂念。平时居住的地方要固定,选定的职业或立定的志向要努力去完成,不要轻易改变。
不要因为小事情,就不禀告父母而擅自去做。假如自作主张地去做事,那就不合乎为人子女的道理了。东西即使很小,也不要偷偷私藏起来。否则,一旦被发现,父母一定会非常伤心生气。凡是父母所喜欢的东西,一定要尽力替他们准备好;凡是父母所讨厌的东西,一定要小心地处理掉。
身有伤 贻亲忧 德有伤 贻亲羞 亲爱我 孝何难 亲憎我 孝方贤 亲有过 谏使更 怡吾色 柔吾声 谏不入 悦复谏 号泣随 挞无怨 【译文】:
如果身体有所不适或受到损伤,就会让父母为我们担忧;如果在德行上有了缺欠,就会使父母感到丢脸。
父母亲喜欢我,做到孝顺并不难。父母亲不喜欢我,我还能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如果父母有了过失,子女应当耐心地劝说使其改正。劝说时态度一定要和颜悦色,声音一定要柔和。
如果父母不肯接受劝说,就等到心情好时再劝。如果父母还是不听,还要哭泣恳求,即使因此而遭到鞭打,也毫无怨言。亲有疾 药先尝 昼夜侍 不离床 丧三年 常悲咽 居处变 酒肉绝 丧尽礼 祭尽诚 事死者 如事生 【译文】:
父母亲病了,吃的药自己要先尝一尝,看看是不是太苦、太烫。并且应日夜侍奉在他们的身边,不能离开一步。
父母亲去世后,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哀思父母养育之恩。居处要力求简朴,禁绝酒肉、情欲等事。
丧事要完全按照礼法去办,祭祀要完全出于诚心。对待去世的父母亲,要如同他们在世时一样。
三、《弟子规》出则悌(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出则弟”是学生主修的第二门课。出是指出了家门在社会、在国家中,悌是指兄弟的关系,就是在社会上要能够顺从长上,能够事兄长。兄道友 弟道恭 兄弟睦 孝在中 财物轻 怨何生 言语忍 忿自泯 或饮食 或坐走 长者先 幼者后 【译文】:
作哥哥的要爱护弟弟,作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能够和睦相处,对父母的孝心也就包含在其中了。
如果彼此都把财务看的轻一些,不贪图钱财,兄弟之间就不会有怨仇。说话时都能够互相忍让一点,多替对方着想,愤恨自然会消除。
不论在用餐、就座或行走时,都应该谦虚礼让、长幼有序,让年长者优先,年幼者在后。长呼人 即代叫 人不在 己即到 称尊长 勿呼名 对尊长 勿见能 路遇长 疾趋揖 长无言 退恭立 骑下马 乘下车 过犹待 百步余 【译文】:
听到年长者叫人时,应立即替他去叫。如果被叫的人不在,自己就立即到年长者那里去,看看有什么事情需要做。
称呼尊长,不可以直接叫他们的名字。长辈见识多,阅历深,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自己夸夸其谈,表现出很有才能的样子。
在路上遇到尊长时,要快步迎上前去行礼问候。如果尊长一时还没说什么,就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立,等候指示。
遇到尊长时,骑马时要下马,乘车时要下车。等尊长走过百步以外后,自己才能上马或上车离开。
长者立 幼勿坐 长者坐 命乃坐 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 进必趋 退必迟 问起对 视勿移 事诸父 如事父 事诸兄 如事兄 【译文】:
假如长辈站着,晚辈就不可以坐下。长辈坐下以后,让你坐时,你才可以坐下。在尊长面前,说话声音要低一些。但若低到尊长听不清楚的程度,那也是不适宜的。在见尊长时,要快步走上前去,告退时,要缓慢退出。长辈问话的时候,要站起来回答,眼睛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自己的叔叔伯伯和他人的父辈时,应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对待堂兄表兄和他人的兄长时,也应像对待自己的兄长一样。
四、《弟子规》谨(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谨”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三门课。谨是指我们行为上要谨慎,不可以放逸。慎乃护身符。
朝起早 夜眠迟 老易至 惜此时 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 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译文】:
清晨要早起,晚上要迟睡。人的一生很短暂,转眼间从少年就到了老年,所以每个人都要珍惜此刻的宝贵时光。
早晨起床后,一定要先洗脸刷牙,每次大小便完后都要洗手。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应该在小时候就养成。
帽子一定要戴端正,衣服纽扣要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整齐,鞋带要系紧。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 衣贵洁 不贵华 上循分 下称家 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 年方少 勿饮酒 饮酒醉 最为丑 【译文】:
脱下来的衣服和帽子,要放置在一个固定的地方,不能到处乱丢,以免把衣帽弄脏。穿衣服贵在整洁大方,而不在于华丽。不但要符合自己的身份,还要和自己的家庭条件相适合。
对于食物,不要挑食,也不要偏食,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不要过量,过量会损伤脾胃。
年青的时候,千万不要喝酒。因为一旦喝醉了,就会丑态百出而丢脸。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缓揭帘 勿有声 宽转弯 勿触棱 执虚器 如执盈 入虚室 如有人 【译文】:
走路时要不急不慢从容大方,站立时身体要端庄直立。作揖是要把身子躬下去,礼拜时要恭恭敬敬。
进出门时,脚不要踩到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蹲坐时不要叉开两腿;更不要摇晃大腿。否则,就会显得你没有教养。
进出门时,要缓慢地揭开门帘,尽量不要发出响声。走路拐弯时角度要大一些,不要碰着东西的棱角,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手里拿着空的器具,要像拿着装满东西的器具一样小心。走进没人的房间,要像进到有人的房间一样谨慎,不能乱走乱动。事勿忙 忙多错 勿畏难 勿轻略 斗闹场 绝勿近邪僻事 绝勿问 将入门 问孰存 将上堂 声必扬 人问谁 对以名 吾与我 不分明 【译文】:
做事情不能太匆忙,匆忙时最容易出现差错。不要害怕困难,应该知难而进,也不要马虎草率,即使是小事,也要认真对待。
凡是打架嬉闹的场合,一定要远离而不去接近。凡是不正当、不合情理的事情,一定要远离而不去过问。
准备进入别人家门时,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人在吗?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将要走进厅堂时,声音要提高一些,以便让里面的人知道。
当里面的人问是谁时,要将自己的姓名告诉对方。如果只回答“是我”,那对方就弄不清楚你是谁了。
用人物 须明求 倘不问 即为偷 借人物 及时还 后有急 借不难 【译文】:
想要使用别人的东西时,必须当面向人家提出请求,以便征得别人同意。假如不问一声就拿走,这就是偷盗。
借别人的东西,要在约定的时间内归还,拖延时间人家以后就不相信你了。别人向你借东西时,如果自己有,不可以吝啬不借。
五、《弟子规》信(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信”是学生们主修的第四门课。信是指言语上要言而有信,信用是成功阶梯的第一步。人无信则不立。凡出言 信为先 诈与妄 奚可焉 【译文】:
凡是说出的话,首先要真实不虚、讲求信用。说谎话骗人、胡言乱语都是不可以的。话说多 不如少 惟其是 勿佞巧 奸巧语 秽污词 市井气 切戒之 见未真 勿轻言 知未的 勿轻传 事非宜 勿轻诺 苟轻诺 进退错 【译文】:
说话多不如说话少,因为言多必有失。说的话要恰当在理、符合实际,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只会讨厌你。
虚伪狡诈、尖酸刻薄、下流肮脏的话,千万不能说。阿谀奉承等粗俗的市侩习气,都要彻底戒除掉。看到的事情没有弄能够清楚,不要随便乱说,轻易发表意见;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以免造成不良后果。
对于自己认为不妥当的事情,不能随便地答应别人。假如你轻易许诺,就会进退两难。凡道字 重且舒 勿急疾 勿模糊 彼说长 此说短 不关己 莫闲管 见人善 即思齐 纵去远 以渐跻 见人恶 即内省 有则改 无加警 【译文】:
说话的时候,吐字要清楚、缓慢,不能讲得太快,也不能讲得含糊不清,使人家听不明白。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是非很难弄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否则,不但搅乱了别人,也有损自己的德行。
看到了别人的善行,就要想到自己也应该努力去做到。即他和他差距很远,只要肯努力,渐渐也能赶上他。
看到了别人的恶行,要立刻反省自己。如果发现自己也有,就要马上改正;如果没有,也要引起警惕,防止自己犯同样的过错。唯德学 唯才艺 不如人 当自砺 若衣服 若饮食 不如人 勿生戚 闻过怒 闻誉乐 损友来 益友却 闻誉恐 闻过欣 直谅士 渐相亲 【译文】:
做人最要紧的是自己的道德、学问、才能和技艺,这些方面不如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尽力赶上。
如果吃的、穿的不如人家,用不着忧愁悲伤。这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因为做人最重要的是品德的修养。
听到别人说自己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恭维自己就高兴,那么,有损德行的朋友就会来与你接近,对你有益的朋友就会和你远离。
听到别人赞美自己就感到惶恐不安,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过错就欢喜接受。经常这样做,那些正直诚实的人,就逐渐与你亲近起来。无心非 名为错 有心非 名为恶 过能改 归于无 倘掩饰 增一辜 【译文】:
如果是无意中做了错事,这就叫“错”。如果是故意去做的,那就叫“恶”。
有了过错,要能勇于面对,并彻底改正过来。这样,别人就还是把他当好人看;如果不肯承认,还要极力掩饰,那就是错上加错了。
六、《弟子规》泛爱众(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泛爱众”这是学生主修的第五门课。泛爱就是博爱,就是与朋友在一起相处,要讲平等博爱。这是指交友。爱人者,人恒爱之。凡是人 皆须爱 天同覆 地同载 【译文】:
不论是什么人,我们都要互相关心、爱护和尊敬,因为我们共同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行高者 名自高 人所重 非貌高 才大者 望自大 人所服 非言大 己有能 勿自私 人所能 勿轻訾 勿谄富 勿骄贫 勿厌故 勿喜新 【译文】:
一个行为高尚的人,名声自然会高。因为人们敬重的是一个人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是否有一副好的相貌。
一个才学丰富的人,名望自然会大。因为人们所佩服的,是有真才实学的人,而不是自吹自擂的人。
自己有才能,不要只想着为自己谋私利,也应当做些对社会大众有益的事。别人有才能,不要心生嫉妒,随便轻视、毁谤。
不要谄媚巴结富有的人,也不要对穷人傲慢无礼。不要厌弃过去的朋友,也不要只喜欢新结交的朋友。
人不闲 勿事搅 人不安 勿话扰 人有短 切莫揭 人有私 切莫说 道人善 即是善 人知之 愈思勉 扬人恶 即是恶 疾之甚 祸且作 【译文】:
当别人正忙着没空时,不要因自己有事儿去打搅。当别人身心不安时,不要跟人家说话而去打扰他。
别人有短处,千万不要到处宣扬。别人有隐私,绝对不能说出去。
称赞别人善行,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因为别人知道后,就会因此受到勉励而更加努力地去行善。
宣扬别人恶性,本身就是一种恶行。如果由于过分的厌恶痛恨而一味地去宣扬,就会招来祸害。善相劝 德皆建 过不规 道两亏 凡取与 贵分晓 与宜多 取宜少 将加人 先问己 己不欲 即速已 恩欲报 怨欲忘 报怨短 报恩长 【译文】:
朋友之间互相规过劝善,则彼此都能成就良好的德行。如果有错不能互相规劝,两个人在道德上就都会有缺陷。
拿人家东西和给人家东西,特别要分得清清楚楚。给人家的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的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来往的道理。
想让别人做一件事,首先要问一问自己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都不原意去做,你赶快也不要让别人去做。
受人恩惠,要感恩在心、常记不忘,并时时想着报答;别人有对不起自己的事,过去就算了,不要老放在心上,应该宽大为怀,尽快把它忘掉。待婢仆 身贵端 虽贵端 慈而宽 势服人 心不然 理服人 方无言 【译文】:
对待家里的佣人,最重要的是自身品行要端正。品行端正固然重要,对人还要仁慈宽厚。用权势去压服别人,别人就会口服而心不服。用道理去说服别人,别人才会无话可说。
七、《弟子规》亲仁(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亲仁”这是学生主修的第六门课。亲是亲近,仁者是指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就是要亲近仁者;以师事之,要跟他学。这是讲择师。仁者无敌。同是人 类不齐 流俗众 仁者希 【译文】: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个不相同。跟着潮流走的普通俗人很多,而有仁德的人却很稀少。果仁者 人多畏 言不讳 色不媚 能亲仁 无限好 德日进 过日少 不亲仁 无限害 小人进 百事坏 【译文】:
真正品行高尚的人,人们都心存敬畏。因为仁者说话时直言不讳,也不阿谀奉承。能够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得到无限的好处。与仁者亲近,德行就会一天比一天增进,而过失就会一天比一天减少。
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者,就会有无限的害处。这样一来小人就会乘机接近,很多事情都因此而不能成就。
八、《弟子规》余力学文(原文及译文)
《弟子规》中的“余力学文”,文指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就是除了以上六门主修的课以外,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要好好的学习六艺等其它有益的学问。这是辅修的课。不力行 但学文 长浮华 成何人 但力行 不学文 任己见 昧理真 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 方读此 勿慕彼 此未终 彼勿起 【译文】:
如果所学的不实践力行,一味读死书,容易养成华而不实的习性,不能成为一个真正有用的人。
如果只晓得卖力去做,不肯读书学习,而固执于自己的见解,就不会明白道理的真假与否,这也是不对的。
读书的方法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即心要记,眼要看,口要读,这三者确实都非常重要。
正在读着这本书时,不要去想着那本书。这本书还未读完,不要再去读另一本书。读书要用心专一,才有成就。
宽为限 紧用功 工夫到 滞塞通 心有疑 随札记 就人问 求确义 房室清 墙壁净 几案洁 笔砚正 墨磨偏 心不端 字不敬 心先病 【译文】:
不妨把学习的期限安排得宽裕一些,但在学习时要抓紧时间。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就通达了。
读书时,如果心中有疑问,就要随时做笔记,以便向别人请教,求得准确的意义。房间里要收拾整齐,墙壁要保持干净。桌子要保持清洁,笔墨纸砚等文具要摆放端正。如果您把墨磨偏了,说明心不在焉。如果字写得潦草、不工整,说明你浮躁不安,心没定下来,思想不集中。学习要专心致志。
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 虽有急 卷束齐 有缺坏 就补之 非圣书 屏勿视 蔽聪明 坏心志 勿自暴 勿自弃 圣与贤 可驯致 【译文】: 存列典籍,要有固定的地方;阅读完一本书,一定要放回原处,这样便于下次查找。读书的人要爱惜书本。即使有急事不看书了,也要把书本整理好。发现书本有损坏,应当随即修补完整。
无益身心健康的书刊,应该避而不看,因为书里面不正当的事理会蒙蔽人们的智慧、败坏人们的心志。应该多读圣贤的著作。
棋规问答 篇6
提问:杨敬东老师您好,我是一名象棋爱好者,也是《棋艺》杂志的忠实读者,我已经订阅了四年的《棋艺》杂志了。现担任县老年人象棋协会秘书长,但是我们对于棋规知识了解的比较少,连县城新华书店也没有象棋裁判的书籍,所以在这次象棋比赛中出现了两名相同的分数(二名或三名),对于计算小分争论不休。特此来信请教杨敬东老师,在棋艺一角给予答复。在2011年11月18日县老年人象棋比赛中出现两名相同分,关系到名次。原来计小分(计对手分数)不管对手胜、负、和全都计人,同比多少分排出前后名次,这样对吗?现在有人(棋手)提出计对手分应该计胜或和的对手分(和棋分一半),认为负于对手不应该计他的小分,因为你负于对方为什么要计算他的对手分呢?这样就不劳而获了,所以争论不休,一直是个问题。请您在百忙之中给予答复。谢谢!
(浙江省杭州桐庐县华如福)
回答:比赛成绩计算小分还是对手分,要根据比赛采用什么样的赛制而决定。在一局循环制的个人比赛中,根据个人积分排列名次,积分多者列前。如积分相等,按以下顺序区分:小分(所胜对手的全部积分与所和对手积分的一半之和)、胜局、直胜、犯规、后走局数、对局时后走。在一局积分编排制的个人比赛中,根据个人积分多少排列名次,多者列前。如积分相等,有以下两种区分办法供选择:(1)依次比较对手分(所对弈过的全部对手的积分之和,注:无论胜负)、胜局、犯规、后走局数。如无法区分,则比较前一轮成绩,以此类推,直至区分。(2)依次比较累进分(每轮积分相加总和)、胜局、犯规、后走局数。如无法区分,则去除第一轮得分进行比较,如仍相等,则再去除第二轮的积分,以此类推,直至区分。
系统集成规 篇7
随着电力系统规模的逐渐增大、电力系统的安全操作变得更加复杂, 这在一定程度上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业务熟练程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电力系统中的设备投资大、维护费用高, 因此不可能参照实物来进行安规的学习, 而生产中的设备, 出于安全的考虑更不可能用来学习。目前主要采用阅读安规条文学习安规知识, 然后通过安规考试考核员工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但是随着计算机的广泛普及和Internet网络的迅速发展, 纸质的安规考试模式面临逐渐被淘汰的局面。因此, 研发一套基于j2EE的电力安规模拟考试系统, 提供一种边学边练的学习方式, 不仅提高了电力员工的学习效率, 而且对保障电力运行的安全、可靠性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2. J2EE技术介绍
(1) J2EE的概述
J2EE是Java2平台企业版 (Java 2 Platform Enterprise Edition) 。J2EE的核心是一组技术规范与指南, 其中所包含的各类组件、服务架构及技术层次, 均有共同的标准及规格, 让各种依循J2EE架构的不同平台之间, 存在良好的兼容性, 是一整套功能非常健壮的开发企业级应用的规范, 是一个基于标准的开放平台。
(2) J2EE的组成
J2EE由4部分组成, 其组成结构图如图1所示。
J2EE规范:定义J2EE的规范, 开发商按照这个规范实现自己的J2EE系统。
J2EE参考实现:该参考包括J2EE平台的软件开发包 (J2EE SDK) 、J2EE的完全实现、一组工具和运行环境, 而且可以完全免费得到。
J2EE兼容测试包:用来测试一种应用是否符合J2EE的规范。
J2EE蓝图:提供了用于实施基于J2EE的多层应用的文档和实例套件的编程模型, 简化了开发基于J2EE的多层应用程序的复杂性。它应被用作开发人员设计和优化组件的原则, 以便从策略上对开发工作进行分工, 分配技术。
(3) J2EE应用编程模式
J2EE应用编程模型包括客户端表示层、服务器端表示层、业务逻辑层和企业信息系统层。各层的作用如下:
客户端表示层:J2EE的客户端表示层可以是基于web方式的, 也可以是基于传统方式的。主要的表示方式有浏览器 (纯HTML和Java Applet) 、桌面系统 (java应用) 和其他应用 (J2EE客户端) 。
服务器端表示层:J2EE的服务器端是指用JavaBean对象来处理用户输入, 并把输入发送给运行在业务层上的enterprise bean来进行处理。该层避免了文件的重复性, 节约了系统的存储空间。
业务逻辑层:业务层代码的逻辑用来满足银行, 零售, 金融等特殊商务领域的需要, 由运行在业务层上的enterprise bean进行处理。该层包含三种企业级的bean:会话 (session) beans, 实体 (entity) beans, 和消息驱动 (message-driven) beans。会话bean表示与客户端程序的临时交互。当客户端程序执行完后, 会话bean和相关数据就会消失。相反, 实体bean表示数据库的表中一行永久的记录。当客户端程序中止或服务器关闭时, 就会有潜在的服务保证实体bean的数据得以保存。消息驱动bean结合了会话bean和JMS的消息监听器的特性, 允许一个业务层组件异步接收JMS消息。
企业信息系统层:企业信息系统层处理企业信息系统软件包括企业基础建设系统例如企业资源计划 (ERP) , 大型机事务处理, 数据库系统, 和其它的遗留信息系统。例如, J2EE应用组件可能为了数据库连接需要访问企业信息系统。
3. 系统功能模块的设计
该系统主要包括系统管理模块、题库管理模块、在线考试模块、试卷评分模块和错题记录模块。系统在操作方面能够实现如添加、修改、删除、整体查询、快速查询, 新用户注册、密码修改、权限设置等功能, 满足电力员工安规知识考核的要求, 协助电力员工快速、高效的掌握电力安全规程知识。系统功能详细描述如下:
(1) 系统管理模块
系统管理模块包括用户管理、系统设置和系统退出。
(1) 用户管理主要完成新用户的注册, 密码的重新设置和修改等。
(2) 系统设置中的权限设置用于设置各个模块的使用权限, 防止非管理员级别的用户对试题的误删除、对已注册用户的误修改。
(3) 系统退出是指关闭系统进程、释放与数据库的连接, 释放系统占用的内存资源等。
(2) 题库管理模块
题库管理模块主要包括试题上传、试题更新和生成试卷等功能。试题上传可以采用批量导入试题、按题型录入试题和单个试题输入三种方式。试题更新是为了适应因电力设备的更新换代导致电力操作流程作出相应改变而进行试题的更新, 同时也可以实现对试题的删除功能。生成试卷可以按时间长度、试题数量、试题类型等模式产生一套试卷, 用于员工对所学知识的考核。
(3) 在线考试模块
该模块主要是员工培训过程中进行模拟考试时使用。其功能包括员工登录, 考试计时、查看已评试卷。员工进行考试的时候, 系统记录员工的用户ID, 考试时间段等。为了避免在考试过程中由于系统故障导致考试中断从而丢失考试信息, 系统在做完每一道题后, 自动记录和保存试题内容和试题答案。开始考试的时候, 员工首先选择试卷模型, 选择考试开始, 系统会自动根据员工的选择生成一套试题。员工还可以选择暂停考试, 系统记录此次考试的已完成内容和未完成内容, 从而最大限度的保护已有的考试数据确保考试继续正常进行, 满足员工的个性化需求。
(4) 试卷评分模块
该模块主要为了显示员工的模拟考核效果, 帮助员工分析错误原因。其功能包括自动评卷和统计分数。对选择题、判断题、排序题、填空题等题型分别赋予不同的权值, 按照加权平均的计算方法, 科学、合理的给出评卷结果, 同时给出每个试题的详细解释, 按照“学练评”相结合的方式, 加强员工对安规知识的掌握程度。
(5) 错题记录模块
该模块用于记录各个员工每次模拟考试过程中的错误试题, 帮助员工对没掌握牢固的知识进行不断地加强练习和巩固。有针对性的帮助员工学习安规知识, 提高员工的学习效率。员工还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 自动删除错误记录中已经熟练的内容, 逐步做到掌握全部安规知识的目的。
4. 结束语
本文鉴于电力安规考试专业性、严格性和广泛性研发一套基于J2EE的电力安规模式考试系统。在系统流程和安全性方面来确保系统的稳定可靠运行, 并且通过在某电力培训中心进行试运行, 系统达到了预测的目的。但仍存在不足之处, 当试卷的试题数量超过200题, 系统生成试卷的速度比较慢, 有待进一步完善。
摘要:本文研发一套基于j2EE的电力安规模拟考试系统, 辅助电力员工快速、高效地学习和掌握电力安规知识。同时加快了安规考试从传统的纸质考试模式逐渐向无纸化、清洁环保的网络考试模式的转变速度。
关键词:电力安规,j2EE,模拟考试
参考文献
[1]康金辉, 殷永红.基于B/S模式的电力安规考试系统的设计[J].陕西理工学院学报, 2008, 24 (1) :29-42
[2]张慧茹.学生网上考试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微型机与应用, 2013, 32 (4) :6-8
建规及高规的若干问题分析探讨 篇8
关键词:建筑规范,防火设计,安全出口
1“安全出口”的定义
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建规》)和GB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以下简称《高规》)对“安全出口”这一术语均作出明确定义,但具体内容不尽相同:《高规》规定,“保证人员安全疏散的楼梯或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而《建规》规定,“供人员安全疏散用的楼梯间、室外楼梯的出入口或直通室内外安全区域的出口。”
1)应明确安全出口和房间疏散门的区别,疏散门是指建筑内部布置的各厅室房间的门,一般疏散门连接疏散通道,通过疏散通道至安全出口,公共建筑和通廊式非住宅类居住建筑中的各房间疏散门的设计应执行《建规》第5.3.8条、《高规》第6.1.8条的规定。2)比较《建规》和《高规》关于“安全出口”术语定义,笔者认为《建规》规定较为准确:其一,室外楼梯作为安全疏散的一种形式因其防烟效果较好在高层民用建筑中经常被使用,《高规》第6.2.10条对室外楼梯的防火设计要求做了规定,并明确规定,“室外楼梯可作为辅助的防烟楼梯间”,所以将通向室外楼梯的出入口作为“安全出口”无可非议;其二,《高规》对建筑高度超过100m的公共建筑要求应设置避难层(间)以解决超高层建筑垂直安全疏散距离过长问题,避难层(间)是发生火灾时,人员逃避火灾威胁的安全场所,所以应将直通室内避难层(间)等安全区域的出口作为安全出口,仅规定直通室外地平面的出口为安全出口是不切合实际的针对高层民用建筑中可否将通向裙房屋顶的出口作为安全出口。近几年,这种大托盘建筑各地十分盛行,并多见于商住楼。平台下面是2层~3层的商店,平台上面散布数幢塔式住宅。屋顶平台相当广阔,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城市绿地面积;另一方面给本住宅楼的居民提供健身休憩的场地,上层住宅部分将楼梯出口设置在裙房屋顶,通过裙房屋顶进行安全疏散。笔者认为,可以考虑将裙房屋顶按照避难层进行防火设计。《高规》中规定的“避难层”应包括封闭式避难层、敞开式避难层和半敞开式避难层,其中敞开式避难层不设围护结构,为全敞开式,一般设在建筑物的顶层或屋顶之上。不过在具体的防火设计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裙房部分发生火灾对上层人员疏散造成的威胁,例如提高屋顶楼板的耐火极限、提高裙房与上层建筑之间窗槛墙高度、设置防火挑檐等,屋顶平台的净面积应能满足设计避难人员避难的要求,并宜按5.00人/m 2计算。
2 商业服务网点的防火设计
《建规》和《高规》对“商业服务网点”这一术语定义基本相同,但在实际工程设计中遇到很多问题,特别是在高层民用建筑中。
1)高层民用建筑中商业服务网点可否为两层。《高规》第1.0.3.1条规定本规范的适用范围,“十层及十层以上的居住建筑(包括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的住宅)”,且条文说明中强调,首层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必须符合规定的商业网点,如超出规定或第二层也设置商业网点,应视为商住楼对待,不应以商业服务网点对待很多设计单位都认为应执行此条规定实际上此条属于新旧规范在修改过程中的一个疏漏,原2001年版《高规》规定,商业服务网点不应超过两层,但2005年修订版中对“商业服务网点”做了明确术语定义,但原条文说明没有及时修正。目前,应执行《高规》第2.0.17条的规定。2)商业服务网点安全疏散设计。其一,一般情况下,商业服务网点的疏散距离应执行《高规》第6.1.5条(取20m)和《建规》第5.3.13条(取22m)的规定,即当二层最远点至安全出口处疏散距离在20m(高层住宅)、22m(多层住宅)范围内的,可以设置1个敞开楼梯和1个安全出口;其二,当商业服务网点部分设置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和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时,可以参照大空间营业厅进行安全疏散设计,即最远疏散距离不超过30m的,可以设置1个敞开楼梯和1个安全出口;其三,当疏散距离超过30m的,应考虑增设疏散楼梯和安全出口,或者将商业服务网点内部设置的疏散楼梯按照封闭楼梯间或防烟楼梯间设计;其四,商业服务网点内设疏散楼梯的防火设计要求。笔者认为当二层只作商业服务性辅助用房(如仓储),不作营业用房时,因其疏散人数少,楼梯可不做安全疏散要求,当作营业用房时,应满足疏散楼梯的一般性要求:a.疏散楼梯和走道上的阶梯不应采用螺旋楼梯和扇形踏步,但扇形踏步上下两级所形成的平面角不超过10°,且每级离扶手0.25m处的踏步宽度超过0.22m时,可不受此限;b.楼梯的倾斜角不应大于45°,栏杆扶手高度不小于1.1m;c.楼梯净宽不小于1.1m。3)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高度限制。《建规》和《高规》均限制商业服务网点建筑层数不得超过两层,但在很多工程实践中,很多设计单位应建设单位要求将商业服务网点部分单层建筑层高设计到5m多,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又擅自分隔成几个夹层,火灾危险性增加。针对此类情况,应执行GB 50368-2005住宅建筑规范第9.1.6条注2的规定,“当建筑中有一层或若干层的层高超过3m时,应对这些层按其高度总和除以3m进行层数折算,余数不足1.5m时,多层部分不计入建筑层数;余数不小于1.5m时,多层部分按1层计算。”故此,商业服务网点的建筑总层高应小于7.5m。4)商业服务网点的消防设施。多层住宅中设置的商业服务网点应执行《建规》第8.3.3条的规定,“建筑面积大于200m 2的商业服务网点应设置消防软管卷盘或轻便消防水龙。”而对于高层住宅中设置的商业服务网点,应设置室内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用水量应执行《高规》第7.2.2、表7.2.2的规定,且对于以下两种情况还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a.建筑高度超过100m,无论户内是否设有集中空调的住宅;b.建筑高度不超过100m,但设有集中空调的一类高层住宅。
3 中庭与天井
中庭在《建规》《高规》中系属于一个约定俗成的概念,没有确定或定量的规定,《建规》和《高规》中均针对“中庭”做了详细的防火设计要求,但很多建审和设计人员对“中庭”和“天井”区别不清建规高规也没有对天井做出特殊的防火设计要求上海市于2006年4月1日发布的DGJ 08-88-2006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为国内很多地区所参考使用。此规程中对“中庭”做出定量规定:三层或三层以上、对边最小净距离不小于6m,且连通空间的最小投影面积大于100m 2的大容积空间。此定义将“中庭”和一般意义上的局部开口空间做出了区分,但并不能区分中庭和天井。目前区分中庭和天井主要看空间上部顶盖是否封闭,全部封闭的为中庭;未封闭的,具备良好的通风排烟和天然采光条件的,可以视为室外空间,即为天井。另外,参考《上海市公共建筑防火分隔消防设计若干规定(暂行)》的有关规定,当屋盖满足以下要求时,仍可视为天井:屋盖不得封闭,四周敞开面积应大于天井投影面积的25%(经计算面积大于40m 2的,仍可采用40m 2),且屋盖四周架空高度(高出屋面)不得小于1.0m。当四周采用防雨百叶时,四周架空高度不应小于1.6m,并应根据百叶的有效面积计算通风面积(一般按洞口面积的0.6折算)。
针对天井特殊构造,考虑到火灾时辐射热和烟火垂直蔓延等因素,天井的截面积和短边不宜过小,可以参考DGJ 08-88-2006建筑防排烟技术规程中关于中庭的定量要求,否则应视为局部敞开空间,应采取相应的防火分隔处理措施。
4 袋形走道尽端的房间疏散门的设置
《建规》第5.3.8条第2款、《高规》第6.1.8条对位于袋形走道尽端的房间疏散门的设计做出了相应的规定,虽然疏散门的净宽均要求不得小于1.4m,但对房间的要求不尽相同,《建规》注重房间疏散直线距离的控制,而《高规》则对房间建筑面积进行限制。比较二者规定,两部规范均存在不合理之处,《建规》限制房间疏散直线距离为15m,如果按照此数据进行计算,房间最大建筑面积可达700m 2,如此大空间的场所只要求设置1个疏散门,显然不合理。而《高规》限定房间建筑面积75m 2,在实际工程中,走道尽端往往设置一些行政会议室或大间办公室,75m 2的限定条件较为苛刻。故此笔者认为,两规范均可以从限定建筑面积和控制疏散直线距离两方面条件进行规定,并适当放宽建筑面积的要求,可以适当放宽到150m 2~200m 2。
5 结语
不同的地市、不同的个人对规范的理解差异很大,说明相关规范还存在表述不精确、不完整的地方,需要不断的修改完善、规范统一。建审和设计人员应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只知道规范怎么规定,还应多问问规范为什么这样规定,才能更好地理解规范本意
参考文献
[1]GB 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2]GB 50045-9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S].
系统集成规 篇9
一、染——春雨润物细无声
乔姆斯基认为, 环境可以产生激发效应和塑造效应, 营造一个相应的环境对幼儿的兴趣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指出: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 为每个幼儿提供学习与表现的机会。良好的环境可以达到“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因此, 我在班级的环境创设中体现中国古典民族特色。
在开学初的墙饰创设中, 我班专门开辟了一面有关《弟子规》内容的墙饰, 我对这面墙进行了精心的构思和布置, 力求让墙饰体现它的教育功能, 让墙饰“说话”, 体现它的知识性, 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例如:小书吧游戏区:列典籍, 有定处, 读看毕, 还原处。幼儿卫生间:晨必盥, 兼漱口, 便溺回, 辄净手。幼儿午睡室:冠必正, 纽必结, 袜与履, 俱紧切, 置冠服, 有定位, 勿乱顿, 致污秽。吃饭时:对饮食, 勿拣择, 食适可, 勿过则。上课时:读书法, 有三到, 心眼口, 信皆要。在教室的每个角落处处有《弟子规》提醒幼儿自觉遵守常规要求。在区域活动中, 利用《弟子规》的文章及故事图片制作成拼图, 投放在操作区中, 《弟子规》图文并茂, 集美、雅、趣为一体, 视觉环境给人赏心悦目之感。
二、读——小荷才露尖尖角
“读”乃古诗研习之法宝。“读书千遍, 其义自见”, 诵读是获取知识的基础, 是学习古诗文一个重要环节, 运用多种方法诵读可以提高幼儿节奏韵律感。加强诵读, 引导想象, 在教学中注重“以读为本”的理念, 通过各种形式的读, 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积淀。如:在刚开学的教学过程中我不苛求量的多少, 只求培养幼儿的兴趣。我充分利用幼儿一日生活中的空闲时间反复吟诵。比如在早餐后诵读几遍, 午睡时诵读几遍。不断地反复记忆, 增强了幼儿的记忆能力。一段时间后, 我把《弟子规》当作词, 用孩子们喜欢演唱的歌曲为谱, 让幼儿演唱《弟子规》。其次, 通过男女对吟, 师幼对吟, 幼与幼对吟, 单独对吟, 有节奏诵读、配乐诵读, 男女幼儿对读, 接句诵读, 多种形式的诵读, 让幼儿感到诵读是一件最快乐的事情。
三、释——百般红紫斗芳菲
1. 多媒体, 解诗意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因此, 激发幼儿对《弟子规》的兴趣, 不仅是我们开展好《弟子规》教学的关键, 也是我们对幼儿进行《弟子规》教学的起点。现代科技的发展, 尤其是多媒体的广泛运用, 为幼儿《弟子规》教学提供了广阔的前景。我和家长一起搜集与《弟子规》有关的故事和视频, 并购买了与之相关的中华德育故事碟片。
2. 听故事, 明诗意
通过故事创设教学情境是一种适宜幼儿年龄特征的教学方法, 故事中的人、事、物、境、情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的影响。生动的故事内容, 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 往往是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良方。通过故事的形式来创设情境, 可使幼儿产生身临其境之感, 全身心地投入到教学活动中去。
在教学中, 我发现很多理论的东西你讲得再好, 幼儿也记不住。可是你给他讲的故事, 他却记得非常牢, 即使有的孩子不会讲, 但也能理解大概的意思。因此, 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 每堂课选出一段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故事。例如古代的、现代的名人故事。他们听了故事, 就明白里面的道理, 也学会了经典的译文, 并且会对照着去做。
四、悟——柳暗花明又一村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在教学时, 要引导幼儿自己通过品读《弟子规》, 想象诗中蕴藏的意境, 领悟诗中蕴涵的情感。
《弟子规》虽然是国学经典, 但时代不同, 里面涉及的一些内容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我在教幼儿学习“物虽小, 勿私藏, 苟私藏, 亲心伤”时, 在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生活实际, 设置教学环节。让幼儿欣赏图片, 比如去亲戚家、朋友家里不要把人家的玩具带走;超市里看到你喜欢的事物、玩具放在购物筐里要付款;公园里我们看到美丽的花儿也不要去摘下它。同时让幼儿讨论, 这样的做法对吗。让幼儿在课堂上有话说, 有事做。幼儿在上课时发言踊跃, 积极表现, 得到的知识和启迪也超越了原来的教材。
五、拓——千树万树梨花开
1. 入情境, 明事理
叶圣陶说:“胸有境, 入境始与亲。”表演情境就是通过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 在行动中解决问题。它的创设融合读、思、演、评四方面于一体。幼儿在表演中体会故事中角色的形象, 恰如其分地表达故事的内容, 小演员和小观众都会受到启发和教育。
一句简单的弟子规, 怎样让幼儿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呢?“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 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 教育幼儿要做一个有礼貌的孩子。我将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通过情境表演让幼儿了解哪些事情应该怎么做?告诉他们正确的方式。比如:把现代人接人待物的一些礼节加进去, 把日常应该掌握的礼节、礼貌贯穿在《弟子规》的教学中, 引申为幼儿的礼仪课。一些课还可以设计成场景, 比如学习到别人家做客, 怎样敲门;家里来了客人, 怎么样待客, 端茶倒水, 送客到门口或电梯口时, 何时可以关门。让幼儿扮演不同的角色去演练接电话礼仪, 学会不同场合的礼貌用语。尽量让每个幼儿都参与, 既培养了幼儿学习的兴趣, 又让他们身体力行, 比单纯的说教效果好得多。通过这些生动活泼的情节课, 给幼儿留下了深刻的记忆。让他们从小就扎下文明礼貌、谦虚待人的好根基。
2. 力行表, 落行动
《弟子规》学习活动, 多数是重在诵读《弟子规》文本, 对于幼儿园的小朋友来说, 诵读文本远没有践行来得有实际意义, 为了让幼儿将对《弟子规》的理解落实在行动上, 我们把《弟子规》的内容进行分解, 做成《弟子规》生活力行表。比如“朝起早, 夜眠适, 老易至, 惜此时”这四句, 体现在力行表中就需要孩子们做到以下几点:晚上不长时间看电视, 9点前上床睡觉。早上不赖床, 上学不迟到。画画、做事时认真, 按时完成。懂得珍惜时间、不浪费时间。
六、促——映日荷花别样红
《弟子规》的教学不同于其他文化课, 因为它是以家庭教育为主, 那就一定要得到家长的配合, 家长对传统文化认识越高, 对幼儿的教育就越好。为了让幼儿更好地诵读经典并从中受益。首先召开家长会, 把学习经典的重要性讲给家长听, 把学习的内容经常向家长汇报, 让家长也参与到学习经典的活动中, 教学收获很大。家长买了大字的《弟子规》张贴在幼儿的房间, 按老师的要求每天在家和幼儿一起诵读《弟子规》, 跟幼儿讲传统故事, 巩固幼儿的记忆效果。当幼儿行为习惯落实得很好时, 家长多鼓励多表扬, 让幼儿当父母的老师, 增强幼儿的自信心和兴趣。
系统集成规 篇10
1.1 政治背景
自20世纪80年代起,城市规划的编制体系以及编制内容随着城市功能的扩大以及城市各职能部门的增设而出现了很大的变化。至此,各职能部门为了更好的管理、规范各自领域的工作,先后编制了相承接的各类规划。然而,由于规划种类繁多以及各个部门规划侧重点的不同,这些规划逐渐显露出各自为政,甚至相互矛盾问题。
我国自1990年起,为加强各个规划之间的相互融合颁布出台了多个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文件(见表1)。
由此可见,从政治背景来看,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国家层面也意识到在实际的工作中各层次规划由于主体、管理、编制等方面问题,导致指导性与实施性大打折扣,由此从2012年以后,规划的融合成为国家重点推进的工作之一。
1.2 理念生成背景
自《城市规划法》发布之后,我国就踏上了探索各类规划相融合的漫长道路,逐步提出了“两规合一”“三规合一”“四规合一”以及“多规合一”等多个融合理念(见表2)。
由表2隐约可见,从“两规合一”到“多规合一”是一个不断加“佐料”的过程。由最开始的城市总体规划、土地总体利用规划,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再到加入环境保护规划,最后到整合各类专项规划。
城市的发展是涉及各个方面的,需要各类规划进行统一协调,但是一个健康的城市发展需要一个良好的顶层设计,而顶层设计往往是宏观的,具有战略性作用的,而各类引导、控制、实施性规划更多是对顶层设计的落实。
2 相关实践探索
2.1 三规合一实践
自2003年起,国家发改委在江苏苏州市、福建安溪县、广西钦州市、四川宜宾市、浙江宁波市和辽宁庄河市等六个地市县逐步试点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的“三规合一”。
至2008年年底,上海市以市土地利用规划编制为契机,由合并后的市规划国土资源管理局开展“两规合一”的规划编制工作,在嘉定、青浦两区进行试点。并于后续开展了土地利用规划、城市规划和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三规合一”试点工作。
自2012年10月起,广州市围绕“一个城乡空间,一个空间规划”,全面启动了“三规合一”工作,形成“五个一”的成果。通过充分协调发改、规划、国土三大部门规划的目标、政策、空间和行动,实现了市、区发展意图和重大项目的顺利实施。通过提高规划管控能力来实现“一张图”管控,通过盘活存量土地资源来倒逼城市发展模式转型,通过优先保护生态环境来划定城市的开发边界和基本生态控制线等等。
2.2 多规合一实践
2014年3月,厦门市启动了涉及发改、规划、国土、环保等多个部门的“多规合一”工作。目前,已完成“一张蓝图”的编制,并在此基础上构筑了“一个平台”,推行审批了“一张表格”以及正逐步完善与之配套的“运行机制”。在工作组织上,厦门市建立了“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专责小组—技术单位”的管理体系;在平台搭建上,依托厦门市政务网络和服务总线,搭建了市级业务协同平台;在审批制度上,建设项目实行了统一受理和审批的制度。
2.3 小结
从“两规合一”到“多规合一”的实践基本可以总结为表3。
根据表3分析,其政策的倾向、理论的实践以及理论的生成在时间上基本是正相关的。由此可见,政策的导向和顶层的设计在城市理论的发展过程中是重要影响因素。
3 规划构架与思考
3.1 规划编制体系
我国城乡规划体系编制主要分为战略性规划与实施性规划两个层面,其中战略规划和区域规划以总体规划为主,实施性规划以详细规划为主。
3.1.1 战略性规划
城市发展战略:指对城市经济、社会、环境的发展所作的全局性、长远性和纲领性的谋划。其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1]。
对于城市的发展而言,其最重要的战略性规划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以及土地利用规划。
3.1.2 实施性规划
实施性规划:指对城市建设所作的指导性、落地性的规定。其核心是为城市建设的项目提供建设要求,以防建设市场的市场失灵。
对城市建设而言,其最重要的实施性规划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修建性详细规划。
3.1.3 小结
从城市总体规划的视角来看,详细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但是由于目前城市功能的多样性,因此从总体规划的宏观战略到详细规划的微观实施就有一定的缺失。另外受到行政管辖的独立性影响,各个部门为能更好的实施其本职工作而编制了各类专项规划,而此类规划的编制很好的补充了战略性规划与实施性规划的空隙。
3.2 总体规划的内容与层次
3.2.1 规划内容
《城乡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以及乡规划和村庄规划的编制,应当依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
另外还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镇总体规划的内容应当包括各类专项规划等[2]。
由此可见,各类专项规划隶属于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内容之内。
3.2.2 规划层次
根据《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以及各类专项规划属于同一层次而不同层面的规划。
道路、生态、绿地等专项规划的编制需要以城市总体规划作为上位依据。但是,各类专项规划并不直接作为实施性规划直接指导城市建设。
在实际的规划编制当中,随着城市规模的扩大,功能的丰富化以及相对应扩大的工作量,城市总体规划已无法完全切实达到各类专项规划的深度,因此,各个城市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的纲领单独编制了各类专项规划,从而形成了引导性规划,成为战略性规划到实施性规划的过渡带。
至此,整个规划层次就由战略性规划、实施性规划转变为战略性规划、引导性规划和实施性规划。
3.2.3 小结
根据城市总体规划编制内容来看,各类专项规划的编制是以城市总体规划中对专项的战略性要求进行深化处理的结果。因此,城市总体规划,是各类专项规划的上位规划,而从各类规划的层次来看,整体的体系就成为战略性规划,是引导性规划的上位依据,引导性规划是实施性规划的上位依据。
4“三规合一”与“多规合一”的关系
4.1 从“两规合一”到“多规合一”的思考
1)从法律的角度出发。
城市规划编制工作以《城乡规划法》作为最高法律依据,但随着实际需求的转变,《城市规划法》也改编为了《城乡规划法》,与此同时,城市总体规划与其他规划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城市规划法》规定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与区域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等规划相协调。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乡独立逐渐向城乡融合方向转变,《城市规划法》也相应变为了《城乡规划法》,并在《城乡规划法》内明确指出城市总体规划需要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为依据,且与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
由此可见从法律层面上来看,城市总体规划一直都不是以独立的规划存在于规划编制体系之内,而是一个需要多方协调,各类规划形成具有层次关系的编制内容。
2)从概念入手。
“三规合一”的主体在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的合一,而三个规划编制所确定的结果不同。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主要确定城市的发展目标;城市总体规划主要确定城市的发展边界与方向;土地利用规划主要确定城市的用地发展指标。
从“两规合一”和“多规合一”的概念来看,两者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的融入。而在实际中,城市总体规划的编制在很大程度上参考了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并将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为发展目标的理念融入到了规划的编制之中,可以说“两规合一”是“三规合一”编制的重点和难点。
对于“多规合一”而言,其编制的主要内容是环境专项规划、道路专项规划以及市政专项规划等能直接指导城市某方面建设与控制的引导性规划。但各类专项规划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已多有提及,且以发展战略的角度提出了一定的原则、目标和措施,因此“三规合一”就成为了“多规合一”的上位规划,成为指导“多规合一”编制的重要依据之一。
3)从实际切入。
自2003年起,“三规合一”已从理论探究进入实际探索的阶段。以上海市、广州市、江苏苏州市等多地的试点实践来看,“三规合一”的主要问题在于规划的矛盾、用地效率低以及生态用地保护不足等方面,而这些问题的症结点也主要在于建设用地与非建设用地在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中的矛盾。因此“三规合一”解决问题的手段还是在于“空间规划”的部分,以此来实现土地利用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在用地方面的融合。
从“多规合一”的方面来看,目前厦门市的措施主要体现在构建“空间规划体系”以及完善“审批改革制度”两方面,其侧重点主要用于建设项目的落地,以及让建设单位在城乡空间范围内实现统一受理和审批。
因此可以说,“三规合一”体系的建设主要在于空间发展的合理性、合法性以及科学性;而“多规合一”体系的设立主要在于其实施性,即让建设项目更容易的落地。
4)小结。
从概念、法律以及实际工作来看,三规合一都是目前规划发展的重要趋势之一,而且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也因各自的规划层次直接相关。三规合一重点在于城市发展战略的融合与协调,多规合一重点在于为项目落地做好前期的相关工作。
4.2 三规合一与多规合一的逻辑关系
三规合一与多规合一的逻辑关系见图1。
三规合一与多规合一的关系主要在于规划层次与层面的不同。“三规合一”主要在战略层面上对城市的目标和空间发展进行统筹考虑;“多规合一”是在战略指导下的引导层面,是战略层面和规划实施层面的衔接与过渡,具体关系见图1。
4.3 三规合一与多规合一的内涵
1)三规合一。
就以上论述来看,“三规合一”主要是在战略层面上的规划统一,其主旨在于将城市的发展目标、规模、方向和用地指标进行统一,从而避免三者之间的矛盾与对立。
三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应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是三规合一的纲领,城市总体规划是实现该纲领的手段与方法,土地利用规划是纲领实施的保证。
2)多规合一。
“多规合一”是城市规划体系中的引导性规划,其意义主要在于保证详细规划的实施。其中道路、市政、环境等规划是相互平行的规划,各类专项规划均对详细规划具有引导和控制作用,而控制性详细规划正是“多规合一”成果的集中体现。
5 结语
“三规合一”和“多规合一”是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下不同层面的编制内容。“三规合一”属于城市战略性规划,旨在保证城市空间发展战略与用地指标、发展方向保持一致,防止土地使用市场的市场失灵。“多规合一”属于城市引导性规划,旨在其对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引导,以保证实际项目的实施性。
在目前的城乡规划编制体系下,建议将“三规合一”和“多规合一”作为两个层面分开编制,并形成一套由“战略规划—引导规划—实施规划”为线索的规划编制方法。
参考文献
[1]吴志强,李德华.城市规划原理[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257.
《弟子规》解释 篇11
我们首先要孝敬父母,顺从兄长,其次要做事小心,说话诚实,讲究信用。要对大家有爱心,应该亲近道德品质高尚的人,平时有精力有时间,应该多看书学习。
(入则孝)
孝悌是中国文化的基础,古人云:“百善孝为先”。一个人能够孝顺,他就有一颗善良仁慈的心,有了这份仁心,就可以利及许许多多的人。
在家中,父母叫我们时,应该一听到就立刻回答,不要慢吞吞地答应。父母有事要我们去做,要赶快行动,不要借故拖延,或者懒得去做。父母的教诲,一定要恭恭敬敬地听。父母责备我们,一定是有道理的,所以我们要虚心接受。
为人子女,冬天要留意父母亲穿得是否温暖,居处是否暖和。夏天,要考虑父母是否感到凉爽。每天起床,一定要看望父母亲,问身体是否安好;傍晚回来,也一定要向父母亲问安。外出时,先告诉父母要到哪里去,回家以后,一定面见父母亲,让他们感到心安。如果另外安家,住的地方要稳定,工作也不要随意变动。
事情虽然很小,也不要擅自做主而不禀告父母。假如任意而为,就有损于为人子女的本分。东西虽然很小,也不要背着父母偷偷地藏起来,被父母知道了,父母心里一定十分难过。
父母亲所喜爱的东西,应尽力为他们准备好;父母所厌恶的东西,要小心排除。万一我们的身体受到伤害,一定会给父母亲带来忧愁,我们的品格有了缺失,会让父母亲感到羞辱、沒有面子。
父母亲爱护子女,子女能孝顺父母亲并不难;如果父母亲讨厌我们,我们还能够用心尽孝,那才是难能可贵的。
父母亲有过失,当子女的一定耐心劝说,让他们改正;他们也许不耐烦,但我们还是要和颜悦色、轻声细语地劝下去。假如父母亲不接受我们的劝谏,那要等到父母高兴的时候再劝谏。若父母亲仍固执不听,哪怕最后哭着苦苦哀求,甚至招父母亲责打也毫无怨言。
当父母亲病了,熬好的汤药,做子女的一定要先尝尝,看看是不是太凉或太热:不分白天或夜晚,都应该侍奉在父母身边,不随意离开他们。
当父母不幸去世,必定要守丧三年。有孝心的,提起父母会难过哭泣:三年中,夫妻不同居,不喝酒吃肉。办理父母的丧事要依照礼仪,不可草率马虎,祭祀时要尽到诚意。对待已经去逝的父母亲,要像活着的时候一样恭敬。
(出则悌)
出则悌,说的是家中兄弟相处之道,以及如何和长辈在一起的规矩。在这些规范中,训练我们谦恭有礼,懂得尊重别人,自然融入团体,为大家所接纳。
做哥哥的要爱护弟弟,做弟弟的要尊重哥哥:兄弟之间和睦相处,这其中包含了孝道。
不贪图财物,兄弟之间就不会产生怨仇;言语上互相忍让,愤恨自然就消除了。
对待长辈应懂得礼让。不管是吃东西或喝饮料,要请长辈先用;如果和长辈坐在一起,要请长辈先坐:如果和长辈走在一起,应让长辈先走。
长辈呼叫人时,自己听见了,要替长辈去传唤:如果所叫的人不在时, 自己应当回来报告长辈,进一步询问长辈,有没有需要帮忙的事情。
称呼长辈时,不可以直呼长辈的名字;长辈见多识广,在他们面前,要多听他们说话,不要夸耀自己的才能。
路上遇见长辈,要赶紧走上前去行礼问候;长辈没和我们说话时,要退在一旁恭恭敬敬地站着,让长辈先走过去。遇到长辈时,骑马的要下马,乘车的要下车;长辈走过时,要在原地待一会儿,等长辈走过百余步后才能离开。
如果长辈站着,做小辈的不应先坐下来;如果长辈坐着,允许我们坐下时才可以坐下。在长辈面前讲话,声音要低,但低得让人听不见,也是不合适的。
去见长辈的时候,要快步上前,告退时要放慢步子:长辈问话时,要站起回答,眼睛要看着长辈,不要东张西望。
对待叔叔伯伯,要像对待自己的父亲一样恭敬;对待同族兄长,要像对待自己的胞兄一样友爱。
(谨)
早上要尽量早起,晚上要晚点睡觉,因为人的一生很短,少年人一转眼就是老年人了,所以我们要珍惜年轻时的光阴。
早上起床后,必须先洗脸,然后刷牙漱口;上了厕所后,要把手洗干净。应该养成这种良好的卫生习惯。
出门帽子要戴端正,穿衣服要把纽扣扣好;袜子和鞋子都要穿得贴切,鞋带要系紧,这样全身仪容才整齐。脱下来的帽子和衣服应当放在固定的位置,不要随手乱丢乱放,以免弄皱弄脏。穿衣服注重的是整齐清洁,不在衣服的昂贵华丽:有职位的人要穿得符合身份,平常的人要穿得和家境相称,这就叫做“得体”。
饮食不要挑挑拣拣,偏食会营养不良;吃东西也要适可而止,饮食过量会损伤脾胃。年龄还小的时候,不要像大人那样喝酒;喝酒醉倒,样子是最难看的。
走路时脚步要从容不迫,站立的姿势要端正。行礼时要把身子深深地躬下,尽可能表示出你的恭敬。
不要踏在门槛上,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靠着:不要伸开两腿坐在地上,更不要摇动胯,否则你就显得没有教养了。
掀帘子的时候,动作要轻,尽量不发出声响;走路转弯时,离棱角要远一点,保持较宽的距离,才不会碰到棱角伤了身体。拿着空的用具,就像拿着盛满东西的用具一样,小心翼翼;走进空房间,也要像主人在家那样谨慎,不要乱走乱动。
做事不要慌忙,忙乱就容易出错:不要害怕困难,要知难而进,同时不要马虎草率,做任何事都要认真对待。容易发生打斗的场所,我们不要靠近逗留;对于邪恶怪僻的事情,也少去打听。
去别人家里,应该先敲门,问一声有没有人在家,主人允许后才能进入:走进屋里,要大声和主人打招呼。别人询问你是谁,要明明白白回答出你的名字;光说一声“是我”,人家还是不知道你是谁,心里就会犯疑。
借用别人的东西,必须事前对人讲清楚;如果没有得到允许就拿来用,那就相当于偷。借了别人的东西,要及时归还,拖延日子人家就不相信你了:如果别人向你借东西,就不要推脱,要不人家就会觉得你小气。
(信)
说话最要紧的是诚实讲信用;说谎话、胡说,都是不可以的。多说话不如少说话,话一定说得在理,千万不要花言巧语,否则人家就会讨厌你。刻薄挖苦的话,下流肮脏的话,都不要讲;无知无识的小市民习气,千万要戒除。
看到的事情没有弄清楚,不要随便乱说;听来的事情没有根据,不要随便乱传。别人要你做的事如果不太正当,不要随便答应;如果信口答应了,不论做还是不做,都是你的错。说话时,咬字要准,吐音要重,速度要愒:不要急急忙忙,模糊不洁,让人家听不明白。东家说长,西家说短,别人的事情很难说清楚;与自己的正经事没有关系的,不要去多管。
看见别人有好的品质,就要向他看齐:哪怕同他相差很远,只要坚持下去,慢慢的总会赶上他的。看见别人有坏的行为,就要自我反省;如果自己有错,就应马上改正,没有的话,也要引起警惕。
做人最要紧的是道德、学问、才干、本领,这些方面比不上人家,就要不断勉励自己,迎头赶上。穿的、吃的不如人家,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不要因此心里不高兴,要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听见别人说你的过错就生气,听到别人称赞你就高兴,这样不好的朋友就会越来越多,真诚有益的朋友就不敢和你在一起。如果听到好话就心里不安,听到别人指出的缺点就高兴,那么,正直的朋友就会越来越亲近你。
不经意间做了不好的事就叫“错”,还可以原谅;存心做不好的事就叫“恶”,一定要受到惩罚。有过错能马上改正,别人就当没有这回事,还是把你当好人看;如果有错不肯承认,还要为自己遮盖掩饰,就等于再添了一个过错。
(泛爱众)
人与人之间,要和睦相处,互相爱护,因为大家都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土地上。
品行高尚的人,名声自然高;人们敬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品行,而不是看他有没有好相貌。才干出众的人,名望自然大,人们佩服一个人,主要是看他的本领,而不是看他会不会说大话。自己有本领,不要自私,不肯用出来帮助别人;别人有本领,不要不服气,也不能轻看人家,甚至说人家的坏话。
不要讨好富人,也不要轻看穷人;不要讨厌身份普通的老朋友,也不要去巴结有地位的新相识。
别人正忙得没有空闲时,不要因为自己有事去打扰别人;别人情绪不安时,不要唠唠叨叨地对他说个不停。别人有短处,不要随便去揭露;别人有隐私,千万不要去宣扬。
称赞别人的美德,本身就是一种美德;别人听到你这样说他,就会更加勉励自己。张扬别人的恶行,本身就是一种恶行;一味地痛恨他,也会招来祸害。朋友间互相勉励行善,双方的道德就会更加完善;朋友有过错不去规劝,双方的道德就都会有欠缺。
拿别人东西和给别人东西,轻重要分清楚:给人家东西要多一点,拿人家东西要少一点,这是人情往来的道理。打算怎样去对待别人,应该先问问自己:如果是我愿不愿意做?如果自己也不愿意做的,应该马上停止。
得了人家的好处应该想法去报答,和别人结的怨恨要想法忘掉:抱怨不过是一时,报恩才是长远的事。
对待婢女仆人,自己应注意以端庄的品行态度去让他们畏服;虽然如此,还需要注意分寸,要显得你仁慈宽厚,没有看不起他们。用权势去压服人,他们虽然会表面服从,但心里还是不服;用道理说服人,才会令他们心服口服。
(亲仁)
同样在世为人,品行高低各不相同;品行一般的俗人多,品行高尚的仁者少。真正品行高尚的人,大家都敬重他;这样的人说话没有忌讳,也不去谄媚讨好别人。
能够亲近品行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好处;道德品质会一天天提高,过错会一天天减少。不亲近品德高尚的仁人,对自己有莫大的坏处:如果品质恶劣的小人接近你,不管什么事都会办坏。
(余力学文)
只知道啃书本,不知道按书中的道理去做,只能使自己华而不实,那么会有什么出息呢?只懂得卖力去做,不学习书中的道理,靠自己短浅的见识,永远不会明白真正的道理。
读书的方法,讲究三到:就是心到,用心地想;眼到,仔细地看;口到,专心地读。这三条都是很重要的。
正在读着这本书,不要想着又去读那本书。这本书没有读完,另一本书不要拿出来,读书要用心专一。
学习的时间要安排得多一点,但是还要抓紧用功;只要功夫到了,不懂的地方自然会弄清楚。
学习时心里有疑问,应随时记下来,有机会就找人请教,确确实实地理解清楚。
读书的房间要安静,墙壁要干净,书桌要整洁,文具要放端正,这才像个读书的样子。如果内心不端正,磨墨就容易磨偏;如果内心有杂念,字就不容易端正。
重要的书籍,要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便于查寻,书看完后,也应放回原处。
读书人要爱惜书,即使遇到急事,也要把书捆扎整齐,发现书本有缺损,要立刻把它补好。
不是高雅有益的书,要丢开它,不能去看,要不就会埋没自己的才智,更会损害自己的思想和志向。
系统集成规 篇12
“三规”问题的来源
1.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由政府的发改部门负责编制和管理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 (以下称“发展规划”) , 是对地区重大建设项目、生产力分布和国民经济重要比例关系等作出规划, 为国民经济发展远景规定目标和方向。由于发展规划涉及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目标, 被赋予空前的战略地位和高度, 使其成为统领各专项规划的依据。
2.城乡规划
由政府的建设部门负责的城市总体规划和城镇体系规划 (以下称“城乡规划”) , 是对城乡空间资源的合理配置和改善人居环境, 其根本目的是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从《城乡规划法》对城乡规划的定义不难看出, 城乡规划的实质就是政府在其管治范围内提供公共物品、建立空间秩序、落实发展规划的重要手段。
3.土地利用规划
由政府的国土部门负责的土地利用规划 (以下称“土地规划”) , 是各级人民政府依法组织对辖区内全部土地的开发、利用、治理、保护在时空上所作的总体安排和布局。其确定的耕地保护底线、占保平衡原则、建设用地范围和指标审批制度, 是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最有力手段, 因而成为覆盖范围最广、执行最严格、影响面最大的空间规划。
由于三个规划的内容涉及发展整体部署, 范围覆盖行政管辖地区, 实施采用“政府负责、部门落实”的垂直管理方式, 受编制内容、审批机构、实施过程和监督方式等环节的影响, 容易造成规划内容交叉、标准矛盾、实施分割、沟通不畅等“失衡”或“打架”的现象。“三规共存, 各自表述”的局面, 使相关联的政府部门及下属地方政府不易适从, 降低了规划实施效能。针对规划“打架”的问题, “三规合一”的改革呼声很高:要改变现行“条条”的管理方式, 由单一的部门机构进行各种规划制定和相应立法, 从而为规划编制和实施提供统一的基准平台。为此, 学术界从建立统一国家规划体系、明晰规划边界和内容、统一数据和规范标准、强化规划审批和协调制度等多方面, 对建立“三规合一”规划的编制体系、内容、方法和技术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的一些地方也开始出现把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合并编制的改革实践。从实践效果来看, 试行的“三规合一”编制方式, 基本都是从技术层面对规划编制手段进行改良, 围绕如何建立统一的数据标准来开展。由于规划成果的审批和实施触及行政管理权限等体制因素, 在现有的行政架构下, “三规合一”编制的成果面临审批无依据、实施无主体、执行不到位的尴尬局面。
规划失衡的矛盾根源
现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部门间权益差异, 是造成“三规失衡”的制度原因。三个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主体是各级政府。不同级别的政府负责相应级别的规划。在国家层面, 由中央政府统一制定的、以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为总体目标、以全国城镇规划为空间支撑、以全国土地利用规划为调控手段的“三大规划”, 基本形成紧密联系、互为协调的规划管理格局。简言之:“发展规划”管目标, “城乡规划”管坐标, “土地规划”管指标。从现象看, 国家层面的“三规”失衡问题并不突出。“三规失衡”的表现主要集中在地方层面:地方政府三个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 其过程实际上是相应部门在操作;由于代表的部门权责并不一致, 导致彼此间的协调变得错综复杂, 更因协调机制的缺失, 常使三个规划由协作走向失衡。
1. 首先是部门权益的争夺
失衡首先体现在部门权益的争夺。计划经济下, 各级政府是经济建设的实施主体, 具有综合统筹职能的发改部门制定的发展计划, 是政府各部门发展经济和管理社会的行动纲领, 居绝对统领地位。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经济建设主体的多元化, 地方政府职能发生变化, 更多通过配置辖区空间资源, 向社会提供有效公共物品, 吸引外部投资, 实现地区经济增长。这就使得原本仅为落实经济发展进行空间布局的城市规划, 成为全面谋划城市发展的公共政策。主管城乡规划的建设部门, 也名不符实地充当起综合协调者的角色。另一方面, 由于土地是经济建设的载体, 土地收益成为地方获得发展的核心动力。地方政府对土地资源的过渡开发, 使得中央政府执行最严厉的土地利用政策和垂直管理体制, 土地部门掌握了项目建设的最终裁决权, “土地规划”成为中央调控地方经济发展的最直接工具。由此可见, 三大规划作用地位的变化, 直接关系到主管部门在政府决策层中的地位。部门为争夺规划的“龙头”地位, 必然导致在规划思想上强调“以我为主”, 规划范围追求全覆盖, 规划内容力图“包罗万象”;“一个部门、一种规划”, 使得三大规划范围相互重叠、内容相互渗透, 彼此衔接常出现问题。
2. 其次是政府事权的分配
由于我国不同层级政府管治的事权不同, 中央和地方政府制定的“三规”目标有所差异:中央政府侧重全国经济的宏观调控, 以“发展规划”为重点, 配套全国城镇群和国土利用等专项规划作实施保证;地方政府偏重公共物品的提供, 法定化的“城乡规划”超越战略性的“发展规划”, 成为地方政府规划管理的重心。尽管《城乡规划法》规定地方制定的城乡规划要由上级政府审批, 但因公共物品的制定、提供和维护属地方事务, 上级政府仅对城市规模 (包括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 等量化指标进行粗线条的形式审查;另一方面, 时间冗长的城市总体规划审批程序, 使必须得到上级批准的合法规划长期缺位, 地方人大审议通过的规划纲要成为城市建设的直接依据。两者叠加, 等于中央政府默认地方政府拥有城市规划的决策权。
现有的税收制度下, 土地收益是地方政府的主要收入来源:一方面, 地方政府通过提供优质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提高辖区一级土地市场的收益;另一方面, 又以低地价方式对工业进行补贴, 提升引资竞争力, 以期获得持续稳定的税收来源。土地财政成为地方政府的中心工作。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政绩考核的压力下, 为追求地方利益最大化, 地方规划极可能偏离中央的既定目标, 产生利益整体的不一致性。近年来, 中央政府频频出手干预开发区热、房地产热等现象, 就是很好的证明。为了有效控制地方发展的冲动, 提高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控制能力, 在货币财税、转移支付等传统财政金融政策的基础上, 中央政府出台了最严厉的国土利用管理政策, 通过对土地垂直管理手段, 对地方发展需要的土地开发量, 实行“总量控制、计划供给”, 并建立了自上而下的土地利用规划管理制度。
由此可见, 地方政府虽有城市规划的“事实”决策权, 但没有土地使用决策权, 迫使地方层面尴尬地形成“土地规划” (用地指标) 为龙头, “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给予迁就的“倒行”局面, 相当程度地打击了地方的积极性。这个矛盾是中央与地方政府事权划分不匹配造成的。
3. 再次是市场与计划的矛盾
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金、土地、人才和资源等经济要素的配置和流动是通过市场的供求关系来调配实现。市场经济下的地方政府作为经济人, 能否创造需求和满足需求, 最大限度地争取市场要素向辖区集聚, 是地方政府赢得竞争的关键。因此, 其制定的“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 就是向市场发出需求的要约信号;市场根据信号作出反应, 进行空间要素的流动组合。因此, 创造需求目标的“发展规划”和满足需求建设的“城乡规划”, 在地方层面就有做大、做多的趋势, 以各种可能性来满足市场的竞争和选择要求。另一方面, 市场经济优胜劣汰的竞争规律, 也给资源要素的配置造成浪费。特别是我国现阶段粗放经营的土地消耗模式, 使得国家的生态环境和人口压力倍增, 粮食安全和水资源安全受到严重威胁。面对市场主导对建设用地无限需求和粗放经营, 中央政府只能采取控制新增建设用地总量来避免土地的过渡开发。由于国土幅员辽阔和地域差异较大, 中央政府无法甄别各地的实际需求, 只能采取简单的确保耕地保有量底线原则, 以“耕地占补平衡”为底线来投放建设用地量, 以满足各地建设发展需求。为了有效杜绝地方政府的“上有政策、下有对策”的违规操作行为, 实际应用中对供地的位置、数量和时间都有刚性的要求, 并制定“事前要上报, 事中不调整, 事后不闲置”等管理措施, 以保证土地使用做到按总量控制、依计划使用、按进度安排。因此, 土地按计划供给的刚性与市场需求的弹性相脱节的矛盾, 是造成地方层面“三规”失衡的最深层原因。
“三规合一”的问题
由此可见, “发展规划”、“城市规划”和“土地规划”的并存, 所产生一系列的协调问题和矛盾冲突的深层原因, 是权益协调机制的缺失。也就是市场经济对已有计划管理模式的冲击, 导致政府间事权重新划分的需求, 最直接表现为部门权益间的争夺。因此, 建立有效和可持续的权益协调机制, 是克服矛盾的关键所在。如果仅从技术和方法上进行“三规合一”, 不涉及部门体制改革和建立协调机制, 就无法消除规划间固有的权益矛盾, 规划实施的可操作性是无法保障的。
1. 趋势上——是否符合客观规律?
在计划经济时代, 政府作为经济建设的主体, 通过制定“五年计划”, 全面安排社会经济的各项活动, 发展计划是唯一的综合规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与确立, 城市规划的内容由落实经济发展的建设规划, 向调控市场和建立规则的综合性公共政策转变, 并从发展计划的一个专项脱离开来, 独立发展, 自成体系。随着“发展规划”弱化和“城乡规划”地方化, 为抑制市场对土地利用的浪费和保障土地资源安全, 不削弱地方政府管理公共事务的自主性的前提下, 中央政府建立一套以耕地保护为底线、实行占保平衡的计划用地管理模式。主管土地利用规划的国土资源部, 也从建设部和国家计委中独立出来。
回顾分析“三规”的发展历程, 可以发现:“三规”是从“一规”——发展规划中诞生、演变和发展起来的, 是政府为适应市场经济、转变管理职能、改变经济调控手段的变革产物, 是符合当前我国的现实规划管理的格局。“三规”的作用和职能各有分工:“发展规划”管经济发展, “城乡规划”管城镇和乡村建设, “土地规划”管土地使用。随着市场经济的巨型化和社会分工的专业化, 需要政府提供的管理和服务也要专业化、多样化和效率化, 以便及时、准确地调整市场的局部失衡和满足社会的各类需求。如果实行“三规合一”制度, 很有可能走回全国一盘棋的计划经济管理模式, 这有违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也不利于政府服务效能的提高。
2. 机制上——是否消除权益冲突?
能否顺应市场或发展需要, 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 消除“三规”间的权益冲突, 是衡量“三规合一”成效的标准。其中, 最关键的是对不同层级政府间关于土地使用事权的划分。现在, 某些地方尝试推行“三规合一”的城市总体规划编制模式, 其根本的出发点, 就是试图通过新的规划编制手段, 把上级政府掌控的建设用地范围、用地规模和指标的审批权, 纳入地方制定“城乡规划”和“发展规划”的地方事权范围, 以实现地方政府对土地使用的自主支配权, 满足土地财政的需求。
在市场需求的压力下, 如果地方政府完全拥有对土地使用指标制定的主动权, “土地规划”就不再成为限制“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的政策工具, 显然会削弱中央政府对经济宏观调控的管治能力, 容易引发新一轮的耕地保护和粮食安全危机;相反, 如果中央政府不愿意放弃对土地使用管理的控制权, “三规合一”的结果, 就会变成地方政府完全丧失对规划的话语权, 政府的管治又将变回计划经济时代的集权管理模式。所以, 从经济平稳发展的角度出发, 如何避免事权分配产生的“一放就乱、一收就死”的管治矛盾, 建立有效的市场与计划对话的土地利用机制, 明确各级政府的事权范围, 化解部门间的权益冲突, 才是“三规合一”得以实现的前提, 而不是实施的结果。因此, 在不同层级间政府事权再划分、管理架构重塑的体制改革尚未开展的前提下, 贸然启动“三规合一”, 不但没有起化解权益矛盾的作用, 还会激化矛盾, 增大改革的难度。
3. 法理上——是否得到法律支撑?
“三规”职能决定法律地位的差异, 法律地位反过来影响“三规”的实施效能。市场经济下, 经济活动主体多元化, 政府制定的发展目标是对市场活动的一种预期和引导, 它要求具有较大的弹性空间, 让政府可以根据市场发展状况, 灵活地进行目标的调整修正, 及时处理市场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由于“发展规划”调整的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具有战略性、动态性和弹性, 难以采用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因此, 综合性强的“发展规划”属战略性规划, 法律的强制地位较低。“城乡规划”的管理核心是市场经济下的基于空间利益形成的物权关系。它必须通过建立一套社会公认的空间利用准则, 以契约的形式固定下来, 并辅以法律的强制力来确保遵循。因此, 城市规划是有广泛认可性、约束性和稳定性的公共政策, 具有较高的法律地位。“土地规划”制定的出发点, 是对地方政府使用土地权力的限制, 保障中央政府对宏观经济的调控能力。它通过《土地管理法》和土地规划, 清晰界定各级政府对土地管理的公权范围, 并建立一套强有力的法律监管体系, 来确保用地规划的遵守, 最具有强制的行政效力和严肃的法律地位。
由于“三规”的法律地位不同, “三规合一”方式将面临法律地位难以界定、法律基础缺失的局面。首先, 是对如此编制出来的规划的法律效力的界定:是强制性还是非强制性?无论结果如何, 都会引起需要对现有法律关系的调整, 涉及《城乡规划法》、《土地法》等法律法规的大规模修订。其次, 法律对合并后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等管理主体的重新设定, 涉及到对现行行政运作体制的大规模改革;最后, 是对与法律相对应的已批准的规划成果的全面调整修编。可见, “三规合一”在目前是缺乏法律基础的, 它的实施是一项涉及面广、关系复杂、程序漫长、难度极大的法律修订工程。因此, 从维护法律运行的严肃性、延续性和稳定性的角度分析, “三规合一”缺乏法律支撑。
4. 体制上——是否有利政府管治?
“三规合一”最显著的特点是实行“一元”的规划, 把规划的编制、审批和实施都纳入一元的管理体系中来, 从形式上消除“三规并存”产生的多头管理带来的规划协调问题。但管理形式的变化没有改变产生矛盾的体制根源。形式和体制的分离, 将引起一系列的管理难题:首先, 单一的规划主管能否提高行政的效能?目前, 我国的行政体制管理, 基本沿用计划经济时期的垂直管理模式, 规划的编制、审批、实施和监督都在条条内完成。三者合一的结果, 必然导致负责规划的部门独大, 容易造成主管部门滥权或管理粗放。事实上, 正是因为原发改部门职能综合、机构庞大, 无法满足市场细化的管理要求, “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才从“发展规划”中分离出来, 形成“三规并存”的局面。其次, 是否还要编制相应的专项规划?如果为避免“一元”的规划管理粗放, 通过增加专项规划来保障规划实施的效能, 将会产生“三规合一”的结果还是“三规并存”的悖论。最后, 谁来充当规划的裁判员?规划的审批层次决定行政的效能。现有的三大规划的行政审批和监管层次, 正是根据各自规划的作用地位和行政效力而有所不同:层次最低的是交由本级人大审查的“发展规划”, 中间等级的是提交上级政府审批的“城乡规划”, “土地规划”审批则因实行中央到地方的自上而下审批方式, 而最具行政效力。正是这种规划审批倒置 (城市、土地等专项规划审批级别高于“发展规划”) , 与法律规定“城乡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要以发展规划为依据”的规划原则相冲突, 才造成“三规”关系复杂、层次混乱的局面。“三规合一”又该如何确定统一的规划审批层次?如果规划审批下放到地方政府, 虽然提高行政效率, 但有损中央政府的调控力度;相反, 由中央政府统一把关, 在增强国家调控力的同时, 也会因管理过长、行政迟缓而影响规划的功效。由此可见, 形式上的“一元”体制, 并未带来行政效能的提高。
5. 实践上——是否具有可操作性?
在实际中, “三规合一”会遇到编制方式、编制内容、编制时间等有待解决的技术性操作问题。第一, 采取何种的规划编制方式:“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是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面向市场的服务型规划;还是以中央政府为主导的、强调计划的控制型规划。毕竟, 规划编制的手段必须规划定位相匹配。第二, 面对“合一”后庞大的规划内容, 会否导致规划编制和审批的时间更加漫长?为确保规划成果的科学性、指导性和严肃性, “三规”编制的工程浩大、涉及面广、内容庞杂、周期漫长等固有特性, 会否因“三规合一”而变本加厉?上级审批部门会否因规划成果内容的增多, 导致审批更加小心奕奕而延误战机?第三, 有效规划的长期缺位, 会否导致规划实施的无所适从?如, 由2005年启动的新一轮全国性国土利用规划, 直到2009年也尚未完成, 期间上报审批的城市总体规划, 就因缺乏“土地规划”作依据而遭搁置。由于编制和审批漫长, 导致“旧的规划不合理, 新的规划不合法”等规划缺位现象十分普遍, 成为困扰城市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实施管理的诟病。“三规合一”后, 会否连最具灵活性的五年发展规划, 也因卷入编制审批的漫长等待中, 而失去对经济发展作出及时反应的调控作用?规划管理的长期缺位, 更会危及规划的引导作用, 间接鼓励地方政府习惯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方式来管治, 不利于政府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更无法满足“三规合一”——以明确的规划指导社会经济发展的改革初衷。
综上所述, 针对“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等“打架”现象, 提出以技术手段革新为主的“三规合一”改革尝试, 在尚未建立新的权益协调机制, 规划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缺位的情况下, 由于缺乏相应的机制、体制和法理的支撑, 是不具实践性和操作性的, 是无法解决部门权益冲突、政府事权划分、市场经济与计划管理等深层次的权益矛盾。因此, “三规合一”不是现阶段解决“三大规划”间冲突、失衡的有效手段和途径!
构建“和谐三规”的建议
立足现有管理体制, 减少规划间的冲突, 强化其协作关系, 形成拉动地方可持续发展的“三驾马车”, 则是构建“三规和谐”的可行思路。
1. 顺势而为, 促进协调发展
根据部门权益的趋利性, 促使“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土地规划”在自我完善中, 相互借鉴、相互融合。目前, 发改部门针对“发展规划”偏重具体项目的安排和实施, 缺乏对空间布局和中长期规划指导的不足, 推出了主体功能区规划作补充, 试图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密度和发展潜力的角度, 制定统筹区域中长期发展政策来完善“发展规划”的综合统领作用。建设部门应继续深化滚动编制“近期建设规划”和年度实施计划, 使中长期城市总体规划的实施, 与发展规划时序相一致, 真正成为落实“发展规划”的建设纲领。国土资源部在开展新一轮全国土地规划修编时, 也应考虑以地方“发展规划”为依据, 并与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相协调, 制定中长期具有弹性的土地利用规划, 在管理的基础上体现服务的职能。
2. 垦实基础, 理顺法律关系
首先, 明确三个规划的法律地位。国家层面形成“发展规划”为主导、城镇体系规划和国土资源规划为补充的战略层面规划, 强调规划的引导性、政策性和时效性。地方层面的“发展规划”属战略规划, 发挥弹性引导作用;“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是法定规划, 强调其刚性地位。其次, 补充完善《城乡规划法》、《土地管理法》中关于“三规协调”关系的表述, 在原有强调:“发展规划是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依据”、“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相协调”的基础上, 补充“发展规划也要与城乡规划相协调”、“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所制定的城市建设范围, 应该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条文。在法律层面, 明确“三规”间的平衡协作关系, 保障“三规”协调发展。
3. 明确事权, 完善管理体制
如果把“三规”整体当作一项行政职能, 则“发展规划”、“城乡规划”和“土地规划”就可以看作行政职能的决策、执行、监督三大部分。即:各级政府在制定“发展规划”, 确定本级的社会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和分目标的“决策”基础上, 通过城市规划落实经济建设和社会管理等建设“执行”内容;中央政府通过“土地规划”来调控各地“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 上级政府通过土地规划“监督”下级政府的实施行为。为此, 建议结合行政改革, 进一步理顺各级政府的规划行政事权。明确“发展规划”和“城乡规划”属地方事权, 由地方组织编制和实施, 上级政府负责监督;土地规划由中央政府牵头、各级政府负责, 实行垂直管理, 自上而下编制、实施和监督。
4. 分清职能, 明确内容范围
建立“三规并存”的规划编制体系。首先是, 分清“三规”编制的职责。“发展规划”强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导, “城乡规划”侧重对城乡建设的安排, “土地规划”针对耕地资源的保护。然后是, 明确“三规”编制的范畴, 避免规划内容重叠, 减少三者间的矛盾。如, “发展规划”围绕建立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和各行各业分目标, “城乡规划”专注建设项目的空间布局和建设时序而不是包揽方方面面内容, “土地规划”则划定用地范围、制定用地总量和供地计划。最后是, 压缩编制规模, 突出重点内容, 缩短编制时间, 提高审批效率。
5. 优化机制, 构建“三规和谐”
【系统集成规】推荐阅读:
直流系统管理信息系统08-28
ubuntu系统怎么修改系统语言?10-21
医院信息系统灾备系统07-21
税务系统灾备系统设计10-08
强行卸载文件系统Windows系统06-04
生态系统系统的稳定性08-31
系统集成监控06-30
系统集成方案07-08
系统集成引擎07-30
柔性系统集成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