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空间(精选11篇)
户外空间 篇1
“游憩”常常意味着一组特别的可观察的土地利用, 或者是一套开列的活动节目单。它包括被称为旅游、娱乐、运动、游戏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文化等现象。户外游憩有两种不同的含义, 一是专指在自然游憩地如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从事的游憩活动;二是指在户外发生的游憩活动。它基本上都包含以下内容:休闲活动、闲暇时间、满足身心放松的需求。
随着现代经济发展和游憩需求规模的扩大, 游憩规划思想从私家花园规划逐步发展到公园规划、公园等级体系与市域和组合城市游憩系统规划, 从点到线、面, 从市区到城市区域, 从面向特殊阶层到面向广大公众。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的主要任务是满足大众的使用功能, 为普通人提供实用、舒适、精良的设计应该是设计追求的目标。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则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 它直观表现城市的精神面貌, 提供城市的景观标志, 并具有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和精神愉悦场所、平衡城市发展、合理利用系统资源、调节土地使用密度、美化环境等多项功能。本文拟对户外游憩空间设计程序做整理归纳。
户外游憩空间设计必须完成的工作大致可以分为如下步骤:调查——分析——归纳总结——与客户及政府部门协商——方案——汇报修改——方案实施, 本文将之简要概括为如下3阶段:设计预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1 设计预备阶段
1.1 调查分析与现场踏勘
在设计预备阶段, 主要工作内容是调查, 调查内容分为总体调查和详细调查。前者侧重于对社会因子的调查, 投资者意图及使用者调查等, 包含的内容为:设计场地的自然、社会总体条件;游人分析;场地利用时间;场地设施需求;第三方影响。后者侧重于对具体环境因子的调查, 包含的内容为:自然条件;山地区;滨海滨河区;小气候;基础设施;土地利用类型;环境等。
1.2 图纸准备
设计预备阶段的另一项重要工作是图纸准备, 需要甲方提供或向当地政府、规划部门索取的图纸包括如下内容:地形测绘图、现存并需要保留场地的局部放大图、要保留或使用的建筑物的平、立面图、现状植被分布位置图、地下管线图。
1.3 编制设计工作目标
设计者将所收集到的资料, 经过分析、研究, 定出总体设计原则和目标, 编制设计需要解决的问题和达到的目标。
2 方案设计阶段
2.1 概念设计
方案设计的第一步是概念设计, “概念”是整个方案的雏形, 也是将来场地使用者对场地的定义性印象。其内容应包括:规划草图显示场地的土地利用类型和容量方案的图纸呈现;不同方案初步的成本预测和市场可行性分析, 并进行比较研究;社会经济、环境影响的评价。一般概念性设计会做多个方案进行比较甄选, 一些方案因为与投资方的目标、兴趣不同, 或缺乏资金等原因而被放弃。
2.2 细部方案设计
概念性设计之后是具体方案设计, 这其中可能有控制性详细规划或直接进入细部方案之分, 其主要内容包括:
位置图 (索引图) :属于示意性图纸, 表示该项目在城市区域内的位置, 要求简洁明了;现状图:根据已掌握的全部资料, 经分析、整理、归纳后, 分成若干空间, 对现状作综合评述;功能分区图:根据总体设计的希望达到的目标和现状图分析, 确定不同的分区, 划出不同的空间, 使不同空间和区域满足不同的功能要求;总体设计平面图:场地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场地出入口与周边城市主要道路的关系、周围主要单位, 或居民区等;竖向设计图;道路设计图;场地建筑布局图;种植设计图;给排水及照明设施设计图;局部设计详图;模型和效果图;设计说明;经济效益预测。
3 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设计图纸要求图纸规范, 要符合国家建委的《建筑制图标准》规定。施工图纸要注明图名、图例、指北针、比例尺、标题栏及简要的图纸设计内容说明。文字清晰、整齐;图面整洁, 线型分级明确, 要求分清粗实线、中实线、细实线、点划线、折断线等线型。图纸上文字、阿拉伯数字字体统一, 一般说明性文字汉字用仿宋体, 字高3.5mm。
施工图纸内容:
1) 封皮;
2) 目录;
3) 说明;
4) 总平面图;
5) 施工放线图。主要表明各设计元素之间具体的平面关系和准确的位置、道路、广场、桥梁、涵洞、种植设计的种植点、园灯、园椅等小品的设计内容。施工放线图纸应明确画出设计项目范围, 画出坐标网格, 标出基点、基线的位置, 以便作为施工放线之依据;
6) 竖向设计施工图。平面图上应确定制高点、山峰、台地、丘陵、缓坡、平地、微地形、岛及湖、池、溪流等驳岸、池底等的具体高程, 以及入水口、出水口的标高, 水体的常水位线。此外, 应标注各区的排水方向, 雨水汇集点及各构筑物、广场的具体高程;
7) 道路、广场详图。平面图要根据道路系统设计, 在施工总图的基础上画出各道路、广场、台地、台阶、桥等的位置, 并注明每段的高程、纵坡、横坡的数字;
8) 植物配置图。应绘制各植物的种植位置、品种、种植类型、种植距离, 以及水生植物等内容。应画出常绿乔木、落叶乔木、常绿灌木、开花灌木、绿篱、花篱、草地、花卉等具体的位置、品种、数量、种植方式等;
9) 给排水、照明施工图。在给排水及照明设施设计图的基础上, 表现出给水 (造景、绿化、生活、卫生、消防) 、排水 (雨水、污水) , 应按市政设计部门的具体规定和要求正规出图;
10) 设计概算土建部分:可按项目估价, 算出汇总价;或按市政工程预算定额中, 园林附属工程定额计算。绿化部分:可按基本建设材料预算价格中苗木单价表及建筑安装工程预算定额的园林绿化工程定额计算。
以上图纸按照场地规模和甲方要求设定相应的比例和图幅。
摘要:户外游憩空间设计是对城市物质空间的规划设计, 它大体可以分为如下几个工作步骤:调查——分析——归纳总结——与客户及政府部门协商——方案——汇报修改——方案实施, 概括为3个部分的内容:设计预备阶段、方案设计阶段和施工图设计阶段。
关键词:户外游憩空间,调查分析,方案设计,项目实施
参考文献
[1]建筑设计资料集.6.建筑工业出版社.
[2]胡长龙.园林规划设计[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
户外空间 篇2
关键词:较为空间;城市社区;通用设计
中图分类号:TU984.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3-0000-01
前言:随着人口的增长,使城市的快速发展承受了极大的压力,而且社区邻里之间的冷漠关系、社区户外空间中存在的障碍等都造成了居民生活的不便,于是针对城市社区户外交往空间进行通用设计,有机的结合社区户外生活,从而促进城市和谐社区的构建,为人们生活的和谐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一、城市社区户外交往空间通用设计时应遵循的原则
(一)容错原则。
在进行城市社区户外交往空间通用设计的时候,应当将无疑行为造成的不良后果、意外事故、危险等最大限度的降低,设计出的环境、产品等也应当避免城市居民出现犯错误的现象,若是仍有居民出现错误,那么要保证不会带给犯错的居民产生极大的损失或是人身伤害等。例如割草机的手柄开关,将两侧向下弯曲的金属管组成其手柄,在金属管上装有弹簧的位置连接一个U形杆,使其与把心的距离变得远一些,便于人们在使用其进行绿化处理的时候只有挤压手柄才可以操作割草机的刀片,从而避免割草机误操作对人体造成伤害[1]。
(二)灵活使用原则。
通用设计应当与广泛人群的需求、能力等相适应,在设计社区户外较为空间时应当进行提供多种做事的方式、以及更多的选择机会。例如在设计儿童游乐场的时候,若是设计人员不对儿童该如何使用进行刻意的设计,而是将其设计成多种使用方式,让儿童自由发挥想象力,通过他们自己的想法去组织游戏,这样设计之后就会使更多的儿童参与到户外空间中,从而发挥户外交往空间的功能,使人们可以在户外空间灵活自由活动中获得满足[2]。
(三)公平使用原则。
产品、环境在设计之时应用遵循平等、民主的原则,是每个公民都具有公平使用的权利,使人们能够具有享受城市环境的平等机会,如人们可以平等的使用公园、交通设施、社区中心、公共建筑物、人行道等。而且在城市社区户外交往空间通用设计的时候应当使设计可以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为社会大众参与户外活动提供没有任何不和谐的因素性质的场所,给城市居民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
二、城市社区户外交往空间通用设计的方法
(一)建立城市社区空间通用设计系统。
在通用设计城市社区交往空间的时候建立相应的系统,包括空间关系系统、寻路系统、导向系统,从而为居民的空间使用带来便利,以及可以清晰的认知城市空间,更积极的参与到户外空间活动中。其中导向系统是建设环境的一种重要手段,其基本要求就是简明易懂,可以为所有人提供信息,如部分人存在视觉障碍,不能够发挥视觉功能的作用,在设计时将视觉感官和其他感官进行结合使用,如使用具有辅助功能的振动、声音、材质等,将有助于视觉障碍者和正常人共同享受信息服务。或者是在寻路系统中除了利用声音发出警告之外,还可以设置使用传感报知系统,如十字路口的传感器信号显示等[3]。
(二)分析户外活动。
首先应当满足人们的立足移动的要求,居民在社区内的行为活动是社区户外生活的核心,而一切活动的基础就是移动无障碍,所以在规划设计城市户外交往空间环境的时候应当对出入口空间和路径系统的灵活性、多感官性、无障碍性进行充分的考虑。基于社会的角度,公民的共同生活能力、交通质量、生活质量等直接影响其参与经济社会生活、大众生活的程度。所以在设计时需要系统的解剖人们出行环节的全过程、移动节点等,例如交通工具点的设置、公共活动区域的设置等。另外还要考虑不同区域内居民的移动灵活性和需求性,协调环境内的不同物质因素之间的关系,使其整体能够满足人们的移动需求。其次是满足基本操作要求,在设计城市空间时设计人员普遍考虑的基础问题就是满足不同人群的操作需求,使其设计之后的户外交往空间具有较高的弹性度,且在这种弹性度中还包括了操作的容错性,避免人们因为错误的理解了操作方式而引发的尴尬、不安等。较高的弹性度也应当是是更多的人能够轻松的理解和掌握环境产品的操作方式,打破文字能力、学识等的局限。如某博物馆前的水池,使人们可以根据自己需求在里面进行戏水,而且戏水池的高度也根据人们的不同身高设置了不同的高度,使得大人和小孩都可以进行戏水活动[4]。
(三)利用社区户外空间设计诱导恰当的户外活动。
首先对必要的活动条件进行改善,如从居民的住宅楼通往住宅社区外面的空间环境、住宅建筑到公交车站空间环境等,如果出现高高低低的道路、不明确的标识信息、高差明显的住宅建筑出入口等问题,都会给人的户外活动带来极大的不便,所以在设计中要采取必要的措施进行改善,使人们在户外移动中能够无障碍的移动。其次是促进人们自发性活动的增加,在设计户外交往空间时,应尽可能的减少物质空间的障碍,使人们的活动可以不受任何局限,如设置无障碍的行走空间,使携重物人群、拐杖依赖着等都可以不受到干扰,从而引导更多的居民参与到户外遛狗、散步、晒太阳等活动中。促进人们之间的交往,推动和谐社会的构建[5]。
总结:综上所述,通过对城市社区户外交往空间通用设计的研究,从中可以了解到为了设计出良好的户外交往空间环境需要遵循容错原则、灵活使用原则等,并将其应用到具体的设计中,采取正确的设计方法,为更多的人提供服务,充分发挥户外交往空间的功能。
参考文献:
[1]景峰.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通用设计研究[J]. 艺术与设计(理论),2011,02:131-133.
[2]简霞,韩西丽,李贵才,曾辉. 城市社区户外共享空间促进交往的模式研究[J]. 人文地理,2011,01:34-38.
[3]林瑛. 城市社区户外休闲空间设计——以无锡某居住区一期社区为例[J]. 规划师,2012,09:44-48.
[4]王淑慧. 城市居住区利于交往的户外空间环境探讨[J]. 科技视界,2013,24:286+307.
[5]杨田.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与邻里关系的思考[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10,02:145-149+182.
解析高校户外公共空间设计 篇3
高校作为培育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场所,大学校园环境品质的地位非常重要。空间与人是相互作用的,空间通过对人的引导与限制能够形成人们的行为方式与习惯,现代大学除了职业技术教育,更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作为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规划是否能够满足大学生学习、游憩、交往的生理及心理要求,引导其行为习惯就显得尤为必要。随着近年来普通高校生源压力日渐显现,“大学城”等扩张式的建设模式已不再适应新的需要,如何在现有校园内充分挖掘空间利用的潜力,提高户外空间的环境品质,满足学生新的需要逐渐成为必然。
2 对驻泰三所高校户外部分公共空间对比研究
2.1 综合广场空间
2.1.1 山东农业大学主入口广场
山东农业大学主入口广场见图1。
1)概况:该广场面积不大,呈东西对称布局,广场中心圆形花坛是入口主路与东西向主路的交汇点,与花坛正对的是农大标志性的建筑——1号楼,广场东西两侧为大面积草坪,广场四周有高低不同的法桐、雪松围合,因此绿化遮荫效果较好。2)使用情况调查:由于该广场在主入口为止,加之1号楼为行政楼,进出车辆较多,形成了车流与人流的交叉,白天人流匆匆,少有人停留,主要作为交通空间使用,夜间车少时有较多聊天、纳凉、打球的,主要是休闲活动。3)空间感受:绿色环抱广场,且尺度不大,较为舒适安静。
2.1.2 泰山学院主入口广场
泰山学院主入口广场见图2。
1)概况:该广场尺度较大,基本呈东西对称布局,车行道路绕广场一周,周围虽三面沿路有较大建筑,但并未形成围合,树木较少且较矮,绿化遮荫效果不明显。2)使用情况调查:该广场内是完全的步行系统,因此不存在车流与人流的交叉现象,学生在场地上活动较为安全,不过由于没有绿化进行小空间的分割,整体较为空旷、通透,只是在广场西侧有高差错落处形成的下沉围合空间,有少数人停留。除作为交通系统外,多数是集体组织的大型展览、演出活动时使用,总体使用率不太高。3)空间感受:开阔、通透、严肃,近似城市的标志性广场。
2.1.3 山东科技大学泰安校区主入口广场
1)概况:该广场面积也不大,呈东西对称布局,三面建筑围合,两侧绿地面积较大,树木较少,绿化遮荫效果不明显。2)使用情况调查:车流与人流合在一起,并有交叉现象,白天少有人停留,夜间有少部分人聊天、休憩。3)空间感受:空间感觉介于山东农业大学主入口广场和泰山学院主入口广场之间,缺少层次,且没有高差的变化,因此特点不够鲜明。
2.1.4 总体评价分析
对比这三个广场,都以交通功能为主,在交通功能以外,尺度小些、层次多些的空间较有吸引力,这样的空间较适合人的尺度和自身的私密性要求。
2.2 室外游憩空间
2.2.1 山东农业大学大礼堂处游憩空间
山东农业大学大礼堂处游憩空间见图3。
1)概况:该处游憩空间面积较小,以圆形花坛为中心布置,周围树木草地浓密,绿化遮荫效果较好。2)使用情况调查:白天、夜间使用率都较高,活动主要以学习、交谈、休息为主。3)空间感受:空间尺度适宜、围合较好,气氛较安静,适合学习及私密性交流。
2.2.2 泰山学院主入口广场西侧湖面
泰山学院主入口广场西侧湖面见图4。
1)概况:此处游憩空间临街湖面,草地、绿化较多,由于周围有地势高差,所以有一定围合性。2)使用情况调查:由于树木低矮,遮荫效果一般,白天有部分学生在树附近停留,以学习为主。夜间人稍多,聊天、休息为主。3)空间感受:近水空间,地势高差形成围合,夜间较为舒适。
2.2.3 泰山学院文科楼北面小休息区
泰山学院文科楼北面小休息区见图5。
1)概况:面积较小,因在教学楼后,且树木高大较多,围合、遮荫效果明显。2)使用情况调查:白天、夜间使用率较高,活动主要以学习、交谈、小团体活动为主。3)空间感受: 空间层次明显,尺度较适宜。
2.2.4 总体评价分析
该类小的游憩空间普遍使用情况好,不论在空间层次、尺度、绿化方面都优于较大广场。
2.3 室内外过渡空间与专用场地空间
2.3.1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入口平台
山东农业大学图书馆入口平台见图6。
1)概况:该入口平台是直接上二层的平台,因此较长较高,从图书馆单体造型看较为宏大、开阔。2)使用情况调查:虽然平台边上专门作出台阶,但由于没有绿化遮荫,且在高处,较为突出,实际白天在这学习、停留的学生并不多,夜间人稍多些。3)空间感受:较高大、突出。
2.3.2 山东农业大学学生宿舍区乒乓球场
1)概况:这是一个狭长的楼间空地,作为学生在宿舍区里进行户外活动使用。2)使用情况调查:从调查来看,其使用率较高,这与就近活动较为方便且在楼间遮荫较好有关。
2.3.3 总体评价分析
对于建筑入口空间既是人流集散地,又是人们交往的一个重要场所, 这样场所在尽量满足交通需要的同时,也要考虑人的尺度与心理感受。对于室外专用活动,除有集中活动的大型场地外,还可以多增加一些小型、与学生生活区较近的文体活动场地、设施,满足局部范围内学生的需要。
3 结语
通过对以上三驻泰高校室外公共空间使用情况的调查分析可以看出,空间、环境在适应人的活动的同时,也会影响着人的活动,并能起潜移默化的作用。环境的设计质量不仅取决于其形式,更取决于它们的使用者,所以设计者应当充分重视环境的本质并深刻理解使用者对环境的需要。
总结以上问题笔者认为在大学校园室外公共空间设计中要考虑如下几方面要求:1)安全要求是人性化设计中的第一要素,对于室外公共空间合理组织人、车流是保证安全的必要途径,包括对车流的限制和分流,及设置必要的交通表示装置。2)空间的吸引力来源于尺度的合理、私密性的保证,即必要的遮阳等基本功能要求,空间不在于大,而在于适宜。3)尽量增加能吸引学生主动参加的小范围集体活动的场地设施。4)体现自身文化气息的环境景观设计,文化环境的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给人以精神力量,应在不失时代特色的同时,将特定学校的历史、文化融入到环境设计中,给学生文化熏陶。
摘要:通过对部分驻泰高校大学校园环境使用主体的行为方式及心理需求分析,探讨了在大学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中应考虑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对普通高校校园户外公共空间设计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户外公共空间,空间设计,环境行为
参考文献
[1][丹]扬.盖尔.交往与空间[M].何人可,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2]夏祖华.城市空间设计[M].南京:东南工业出版社,2001.
[3]林玉莲,胡正凡.环境心理学[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
[4]黄虹.城市文化的意义与城市景观的特征[J].安徽建筑,2005(1):39-41.
户外空间 篇4
关键词:老年人;交往;户外空间
1999年,我国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人的数量逐年递增,保证老年人的健康愉快是社会和家庭和美的前提之一。为老年人在社区设计适合他们使用的交往空间是非常重要的,通过交流与倾诉降低失落感和抑郁感,由此也许改变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的日常生活方式,更是对他们身体甚至精神的关怀。以交往为前提的优质社区户外空间能够改变老年人的生活现状、提高老年人的生活品质。
1社区设立老年人户外交往空间的现实意义
(1)老年人渴望户外的消遣活动、人与人的信息传递和情感交流,达到释放心情的目的。有调查表明,大多数老年人都非常喜欢户外运动和与人交往,甚至是他们的日常需求行为。(2)调查显示,70%以上的老年人离家外出最大步行半径为0.8公里,一般在户外的活动时间多为1-2小时,90%以上的老年人认为休闲活动空间应靠近居住所在地域,因此,老年人是社区户外景观使用频率最高的人群之一。(3)在户外交往时,老年人渴望具有符合他们使用要求的户外交往空间。
2老年人适用的户外空间类型和交往影响分析
针对老年人的户外空间,不仅要景色优美令人心情愉悦,更要满足老年人的交往需求。按照老年人的交往习惯和活动特点,将适用于老年人交往的社区户外空间分为三类:散步道、小型半封闭交往空间、群体交往活动空间。如表1所示,这三种方式,通过景观营造,达到人和人交往的主要目的。不同的户外空间类型队老年人的交往心理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交往人数、私密程度、交往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了老年人的心理生理。
2.1散步道
老年人的活动方式偏好于散步或慢跑。茶余饭后,几个志同道合的老年人并肩散步的过程,既是一种非常适合老年人的健身、锻炼的活动方式,又可以在散步的过程中愉悦地倾听与倾诉,满足老年人相互交往、表达情感的可能。散步到可以尽量设计得曲折蜿蜒,如同古典园林的路径般使人步移景异,使行走过程富于变化,老年人在其间不论是慢跑或散步,不会因为景观的一目了然而失去兴奋点,多变的景观情趣会让散步这种单一行为变得有趣味性,不会觉得那么累。另外,在路径变化处设置识别性较强的标志物,加强空间的方位感和导向性。激发老年人的视觉、听觉、触觉等感官刺激,比如使用色彩鲜艳、气味芬芳、声音变化的标识物更容易被老年人察觉分辨,可以增强老年人面对空间转换时的方向感。
2.2小型半封闭交往空间
小型半封闭交往空间具有较强的领域感和私密性,身处其中的人不会把自己暴露在他人的目光之下。不论是喜欢独处的个体老年人,独自静坐、享受阳光、接触自然,还是几个老年人希望亲密交流而不愿受他人干扰,这种小型私密空间都是最好的选择。此种方式有利于促进老年人进行私密性较强的交往活动。座椅的摆放方式对老年人的交往活动方式以及心理感受有很大的影响。如表2所示四种不同摆放座椅的方式带给老年人交往影响分析,图中箭头方向为人的视线方向。此种座椅摆放方式的影响也适用于其他空间中。
2.3群体交往空间
在户外,老年人进行动态活动如毽球、慢跑、遛鸟、太极拳、武术、跳舞等,不同年龄、不同活动能力的老年人群聚在一起,此时,个体的私密性减弱,而公众性加强,可以与更多的人交谈娱乐,热闹的气氛增强老年人的自信心,可以免去老年人的孤独感及与社会的脱离感。因而,在社区中需要为老年人设置可供群体交往活动的空间。
3结语
老年是人类必经的生命阶段,为老年人创造良好的生活环境,既是充分体现文明社会的关怀,也为我们明天作好安排。这就要求设计师在为老年人创造户外交往空间过程中,不可以主观臆断地为老年人规定交往空间,而要充分了解老年人的心理和行为习惯,考虑他们的特殊需要,才能营造出被老年人适用的户外交往空间。然而,大多数社区不是老年人专属的老年社区,在进行适用于老年人交往的户外空间设计时,要将社区景观的常规化和专属化相结合,为老年人划分出相应区域进行合理化、综合化设计。
参考文献:
户外空间 篇5
关键词:户外体育活动;心理发展;小空间
中图分类号:G61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02-164-02
户外体育活动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它利用充足的阳光和新鲜的空气以及各种自然条件锻炼幼儿身体,提高对自然环境的适应能力。它具有活动内容丰富、活动时间经常、灵活性大的特点,有助于发挥关注全体,注重个别差异等教学原则;它还起到弥补早操和体育活动组织形式不足的作用,给予幼儿更多的活动机会来发展自己的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科学地制定户外体育活动的计划,使之符合户外体育活动的特点很有必要。
一、小空间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理论分析
幼儿园提供的户外环境和物质条件都直接影响着小空间幼儿户外活动的开展。因此,我们应因地制宜、设置能促进幼儿身心发育的户外环境,为幼儿开展小空间户外活动创设良好条件。例如在小空间幼儿园户外活动场所可设置小操场;富有童趣的壁画、小乐园;还有供幼儿动手操作游戏的玩沙池;供幼儿跑、跳、钻、爬、攀的运动器械和多功能玩具。小空间幼儿园户外活动场所还可利用多种活动发展身体平衡和协调能力,如走平衡木,或沿着地面直线、田埂行走;玩跳房子、踢毽子、蒙眼走路、踩小高跷;还可鼓励幼儿进行跑跳、钻爬、攀登、投掷、拍球;玩跳竹竿、滚铁环等传统体育游戏。
户外活动场地的环境优美、布局合理、结构完美、格调统一、造型别致、内容丰富、色彩协调,达到绿化、美化、教育化和儿童化的要求,适应幼儿兴趣和需要,使儿童感到舒适、安乐、愉快和具有吸引力,成为儿童锻炼身体、自由嬉戏、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发展的小乐园。
为了满足了孩子兴趣需求,我们还应该保证户外活动的多样性及材料的丰富性。在此,幼儿园老师应发挥教师特长,丰富活动器材。充分调动教师自制玩具和体育器材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老师们可利用旧挂历、废毛线、易拉罐、饮料瓶以及废旧泡沫、布头等材料制作飞盘、纸制降落伞、竹筒高跷等户外活动器材。还可以自己精心制作的五星飞盘、蝴蝶网拍、旋转地贴、多用软绵棍、响拍、乾坤圈、摇摇乐等既安全又有趣,不仅令孩子们爱不释手,而且能为幼儿园节约了大量资金,同时还可养成了师幼废旧利用、保护环境的良好习惯。
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一般不少于两小时,其中体育活动时间不少于1小时,季节交替时要坚持。气温过热或过冷的季节或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温度适当的时间段开展户外活动,也可根据气温的变化和幼儿的个体差异,适当减少活动的时间。
二、开展小空间幼儿户外体育活动的对策及建议
1、小空间体育运动——三浴锻炼
在开展户外活动时我们注意利用户外的新鲜空气、充足的阳光和水对幼儿进行三浴锻炼。如空气浴,我们坚持一年四季开窗活动和睡眠,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点心前让幼儿精神饱满到户外做操,吸收新鲜空气,并根据气温情况增减衣服,尽量使皮肤接触空气。在日光浴方面,春秋冬季都坚持让幼儿室内活动后接触阳光,夏季在树荫下进行活动,让幼儿接触到太阳的散射光和反射光,避免夏日曝晒。在小空间水上锻炼中,我们用低于体温的水刺激皮肤。在进行户外三浴锻炼时,要注意观察幼儿的反应,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或暂停锻炼。
2、小空间体育运动——兴趣入手
小空间户外体育活动因空间有限,所以我们应该抛弃空间因素的制约,合理的安排小空间活动,真正做到两个自由,既让幼儿自由地选择活动项目和活动器材,又让幼儿自由结伴。因此,小空间户外体育活动要从兴趣着手,调动幼儿参加户外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将体育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幼儿,变被动活动为主动活动。计划中,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和选择游戏内容,并因地制宜,利用废旧材料,老师和幼儿一起动脑动手,制作体育器械,在器械的色彩、声响、多功能上下功夫,为幼儿积极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创设良好的活动环境和气氛。如在分散活动中,幼儿一物多用,自创玩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将装饰成各种不同颜色、形状的拉罐搭成了“拉罐乐园”,有的练习走、有的练习各种平衡、有的打“保龄球”、有的踩高翘,真是乐而往返,不愿离开。再如集体游戏练习投掷,活动前教师组织幼儿一起制作了许多小飞机、鸡毛飞镖、小手榴弹(乐百氏瓶制作),在户外拉起吊了许多的绳子,在墙上、树上挂上各种靶子。游戏时幼儿在老师的引导下,自由结伴,设想游戏情节并选择材料练习投掷,既可以练掷远也可以练掷准。游戏结束后小朋友相互将自己玩的游戏内容告诉同伴,这样既调动了幼儿体育活动的积极性,又丰富和发展了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和语言表达力。考虑到幼儿没有规定模式的体育活动,主要靠户外体育活动来发展基本动作和培养活动能力。因此,幼儿的体育活动以游戏为主,既提高了兴趣,又学到了许多生活中的知识,达到寓教于乐。
3、小空间体育运动——时间保证
近几年来,人们重视了幼儿园课程结构,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师们对每天的课程给予了精心的设计和教学后,往往就把户外体育活动当成了她们调节神经,缓解疲劳的时候。加之幼儿园各种名目繁多的纪念活动、竞赛活动、观摩活动需要开展,在不能冲击正常教学情况下,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就被当然的占用了。因此,要注重户外体育活动锻炼的实效性,达到促进幼儿机能协调发展,增强体质的目的。
由于小空间场所限制了幼儿的活动范围,为了达到幼儿户外活动平衡性的效果,我们应在时间上给与幼儿活动时间的保证。
首先要保证足够的“一小时户外体育活动”。目前,许多幼儿园班级多、场地小,应充分利用走廊、晒台等空间小地,根据不同的环境,可布置成各种活动或游戏的区域。如投掷区、球类区、玩沙区、平衡区、钻爬攀登区等,供幼儿活动。为满足幼儿活动时材料的需要,准备的器械数量应多于幼儿。在活动中,教师应充分发挥作用,采用恰当的教学方法,灵活组织多种不同的活动形式,给幼儿以正确的指导,并积极鼓励幼儿主动、活泼地参加户外体育活动,启发、帮助幼儿创造玩法,在巡回辅导时注意幼儿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由于户外体育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特别是幼儿在分散活动中自由选择活动内容和材料进行锻炼,因此要采取严格安全措施,经常对体育活动的场地设备、器械等进行检查,杜绝事故隐患,确保幼儿安全,使户外体育活动收到实际效果。
4、小空间体育运动——用爱支撑
幼儿由于自我意识较重,对户外游戏规则的遵守不够严格,当幼儿高兴时就可能会疯狂扎堆,再加上空间有限,容易出现意外事故。所以,幼儿园教师在开展小空间户外游戏活动过程中,要让幼儿养成遵守游戏规则和遵守秩序的习惯,这是培养他们进行户外活动中自我保护能力的重要途径和手段。
教师可采用讲故事和情景表演等方法让幼儿明辨是非,体会到遵守规则和相互谦让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培养幼儿遵守规则的良好习惯。例如,我们都经常看到几个小孩手拉手一起走,其实这是很危险的做法,因为如果其中一个人不小心摔倒,就可能会拉倒其他人,这种摔倒是突然发生的,幼儿缺乏对头部等要害部位的保护意识,就可能酿成严重事故。针对这样潜在的危险,教师要严格教育幼儿不能手拉手一起跑,或几个小朋友手拉手一起走,并告诉他们这样做可能发生的危险情况,一方面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一方面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在户外体育运动中老师对小朋友爱是可以感受到的,爱不是一种责任,爱是做人的态度。爱心不是仅仅表现在某一方面,而是我们每个人都必须拥有的一种本能。当我们有了这样的一种境界,做到“在岗一分钟安全六十秒”就不是什么难事了。有了这样的爱心,做到尽职尽责就不是一件难事了,小朋友也就不会遇到不安全的时候。由于小空间户外体育活动安全隐患诸多,确实是很容易成为幼儿园安全事故发生的环节之一。因此,幼儿教师在实际工作中要多总结,多用心,真正实现幼儿生命安全和身心发展的双赢。
浅谈户外空间舞台监督育成实践 篇6
户外的舞台监督相比于剧场中更有趣味性并且更具多样操作性,在某种程度上,剧场带给人们的禁锢和束缚,总会多少存在一些,剧场中昏暗的灯光或多少会给人带来一种压抑的工作坏境,有时也许并不利于工作的进展,舞台演出又存在着不可复制性,更考验一个人精神高度集中的体现。谈到户外,由于工作环境和工作心态的改变,更利于临场的发挥和应急事件的处理,而不只是单纯的在后台操纵,对于舞台监督融入整个演出活动更方便的掌握全局,也可以更轻松的管理好空间调度。
一、户外空间舞台监督意识及专业品质要求
做一名剧场舞台监督必须兼具各类品质,户外空间舞台监督同样如此。我们按照常理去认识舞台监督会先想其身份或者承载的荣誉奖项,其实不然,不论是何种舞台空间下的舞台监督,最为重要的是其是否愿意将舞台空间看成是自身的实践作品,用心、用情去做的同时,才能够发挥其本身最大的对于舞台空间的责任。我们通常会理解一个成功的舞台监督是会将责任进行到底,我们会用“承担”这个字眼,而对于一个职业或是一个舞台空间来说,舞台监督者的兴趣与责任是融汇一体的。
在此基础上,舞台监督者应当努力让排练前、排练时、现场和结束后四个阶段,均能使得舞台空间一切诸如音响、灯光、道具等均能合乎制作要求。如果我们简单认为就此剧场、户外舞台监督的任务结束,则是最大的错误。本文举户外空间舞台监督为例,在户外空间,因为环境的开放,不定因素要远远高于剧场。户外空间更加需要注重舞台监督者的专业素质及制作情绪,是会影响着剧组成员之间关系的。在实践之中,户外舞台监督在开始及能力不强阶段,往往会自动选择简单且被动去完成的任务,这种类似催场的场务工作会将每一个细节无形中增加非艺术化处理,徒增琐碎。真正进入户外活动制作状态的舞台监督,是户外舞台监督能够并且愿意接受这项责任,他试图与团队中的导演、制作人、演员处于同等重要的地位,从而可以共同完成活动。
事无巨细的舞台监督。在户外空间办活动,优秀的舞台监督需要事先考虑周全所有的事宜,在面对正常流程与突发事况时,得以灵活自如面对,且镇定的气场,会因其而影响整个团队。对于舞台监督,需要考虑的事情不是很多的问题,而是全面。你需要坐下来,静静思考每一个业务流程,在此基础上,还要知道,待会团队都要做什么,下一个小时呢,明天呢,后天呢,下周呢?且每个人都知晓自己的职责事宜吗?你还应该手握剧本、人员分工表、策划案总表、现场流程图、提示本、任务核实清单、采买单,以及可供随时拍照记录影像的空间充裕的手机。你会很兴奋,如果你是热爱这些装备的,因为这些装备能够让你感到踏实,所有这些都是帮你提前做准备的工具。当然,别光坐着了,还需要预料每一个环节究竟会发生一些什么事情。如果事情哪里会有突发状况,你还要考虑到此变动会对整体活动产生什么样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你要根据这个变化做出相应的调整吗,相关的人是必须要通知到的。
二、户外空间舞台监督实务
相比具有标准观众席与正式舞台的传统剧场,户外空间在音响等现场效果上不尽如人意,但是开放式空间的现场氛围营造却可以起到特殊的效果,这也是户外空间舞台监督实务体现之所在。
首先,是户外空间舞台调度的问题。
赋予艺术行为的空间拓展意义。让观众能有一个空间的意识,是户外舞台监督最基本的户外活动空间拓展法则:不论是何种文化、艺术中的各种载体的屋里空间位置,甚至是人体本身的身体语言(例如,用身体的一个部位进行立体运动,创造性书写表达人物情绪与意识),都是一个空间的概念,可以交叠,可以体现,都需要用三维空间进行思考与度量,跳出平面思维,明确大空间与小空间的概念。
户外舞台空间最大的棘手问题就是不如传统剧场舞台空间立整,也就是不规整的舞台会导致户外舞台监督最头疼的事情。
其实不然,用创造性的舞台调度,是可以解决这样一个问题的。例如一个空地广场,如果因客观树木、建筑、固定桌椅而影响了整个原本舞台空间布局策略,是个让舞台策划者头疼的事情。但是如果将其进行有意思的区间布局呢?
原有的一大片空地不能使用了,那我们就划分为两个空地,根据“裂痕处”划分为“活动区A”和“活动区B”,这样,一个大舞台,变成了两个小舞台。这种设置巧妙化解了活动空地的客观阻碍,也将舞台因素更加多元与多功能性,便于场地活动的舞台调度,是空间上的有机分割与融合。这里有一个小的提示,如果能够将两个小舞台进行区隔,空地的板块感将更加强效。例如可在“活动区B”基础上设置内容,承办一个额外的活动内容,同步展开,也可在形式上大作文章,可在“活动区B”上设置一个人工帐篷,并在帐篷裸露部分装扮,力求在形式上与环境、活动主旨相匹配,也与“活动区A”有了对比与区隔效应,更充分运用户外场地空间,形成多层次现场。甚至,还可找到合适的位置,设计出“活动区C”“活动区D”“活动区E”等。
需要注意的是,要使得重新划分的现场空间,符合活动本身的和谐性,体现空地划分后的结构稳定性,在活动策划与创意设计过程中,必须结合场地原有样貌,将认定因素与自然环境空间因素整合,同时,不同的区域,可以体现出户外舞台空间的多视角、多功能性。
这里需要提出,不同活动现场之间的联系也是有必要的,如策展、现场活动等专场元素的一个时期或同时展现。因为每个形式领域的问题,在专场的情况下,活动的融合形式并不高,但倘若在活动同时可以开展同场域内的其他活动的空间布局,亦可帮助参与者更好的了解活动性质与要求,也能够激发活动本身的创造性与想象空间。
其次,是户外空间外围民众参与的问题。
尽管是户外空间具有开放性,也不代表着所有临时观众的有效参与,其中最大的问题就是如何将路过民众转化为参与观众,毕竟我们需要换位思考的是:那些好奇的民众,却驻足在户外现场不远的地方,透着空气缝隙,好奇地瞄着这里,探奇这里究竟发生着什么。因此对于户外活动而言,无形空间营造的同时,即使开放,而在某种程度上又是“阻隔”,这种无形的屏障“屏蔽”掉了部分陌生却潜在的观众群体。
一个最简单的土办法是,在现场空间门口,整齐摆放两竖排座椅,寓欢迎之意,“明确”示意民众这个空间是欢迎大家进来共享参与的。就此,外围空间与活动现场空间之间的距离也得以打破。
第三,是户外活动现场观众融入的问题。
观众进入活动现场,应该如何进行空间上的调度吸引呢。其实,这是关乎引导者或者”师资力量“的课题,但是在空间上,也可进行很大程度的设置。不需设置专家席或是评委席,试想,一个开放性的舞台,设置这么多的高高在上的人物,是否会在空间上格格不入。可设置一些观众看台,当然在活动现场高潮之时,则显得无关紧要,但是仍旧需要创设,这是一个活动环节引入的观众”驻扎“位置基础。
这里需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是否需要通过赠品吸引或者留住观众。活动的目的是让观众积极参与,享受活动所带来的放松与休闲,我想不论是何种主题下的活动策划,宗旨均应当如此。虽然社会的服务性(如端茶倒水似的“赠品”)应贯穿活动始终,但并不意味着“赠品”服务就是整个活动的唯一指标。如果在户外活动的时候,通过礼品赠送的形式吸引的并不是主要“权威观众”,礼品只是一种形式,对于“志同道合”的受众目标并非完全手段,而一定要知道的是:滥用一种渠道外的方式,会将活动的整体性与艺术性削弱,反而不利于活动空间艺术的营造。
三、户外空间活动理念及策划
谈到户外空间活动理念,作为有志于从事户外舞台监督的你来说,需要注重一个原则,就是你的活动策划上的创意、艺术性,也就是你的创作力最大程度在户外统筹的体现。你的舞台就是你的一个概念,你可以设立文化、艺术创作的体验区,对中国户外空间活动策划来说,要在没有体验公共空间概念的情况下逐渐向西方实验作品学习,导入体验区构建的概念,引入民众文化艺术的创作,只有有了民众参与性体验环节,才会有民众意识的崛起。
在活动策划上,你想做的是一个构思布局。就像写论文,不论是题目体现还是文章创作,都应是一个主题,那么你的活动策划也应该有一个理念,不要过于杂糅。而在一个主题下,是可以有分论点的,但是一定要将其之间有着主线的联系。
户外空间舞台监督者,事无巨细。其中最为影响活动本身的,就是户外活动的创意策划。在这里需要总结的是,创意策划不仅仅是形式上与理念上的创意,还需要以大众需求为创作前提,其创意策划要将主题、素材、创作者的创意理念和大众审美观念相融合。在诸多创意方案中,不断筛选和取舍,或在最初方案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改进,用新的思路和新的角度进一步探索出富有创意和有价值的方案。在确定出最佳方案以后,可以围绕创意策划的主题,本着最优化的原则进行户外公共艺术空间的创作。
居住区户外空间植物景观营建 篇7
居住区植物景观是小区优美环境的组成部分之一, 在展现空间多样化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今, 居住区植物景观营建的发展仍较为薄弱, 植物景观对于空间环境的贡献被忽视。结合多种环境因素, 考虑交流空间的特点, 合理营建植物景观, 促进居民交流空间的构筑尤为重要。
2 交流空间植物景观营建原则及影响要素
2.1 营建原则
(1) 以人为本。是植物景观营建的基本原则, 充分尊重人们的心理和行为需求。 (2) 优化种植结构, 坚持整体性原则。加强植物组团和群落的配植, 兼顾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实现多方面协调发展。 (3) 适地种树。结合地域性与社会性, 营造特色居住区景观。植物景观的营造不但要考虑植物生长需要的环境, 同时要考虑所在地域的历史文化及人们的生活习惯, 通过营造交流空间景观, 展示社会文化, 促进交流。 (4) 充分考虑景观生态性与观赏性、经济性, 促进环境的可持续性发展。
2.2 影响要素
(1) 环境因素。植物景观与建筑景观、道路景观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共同承载人们在交流空间内的活动。 (2) 需求因素。人是交流空间的使用者, 心理上要求包括自然舒适的景观环境和自我安全感的实现。交流行为主要体现为休闲娱乐行为和邻里交流行为。
3 交流空间中植物景观现状特点
居住区交流空间规模不同, 形式丰富;交流空间功能不全面;植物种类的选择方面, 植物地域性不足;植物组合简单, 轻视视觉观赏角度, 品种单一, 忽视物种的多样性;景观维护存在问题, 养护不到位, 景观效果及功能发挥受到影响。
4 植物景观的营建措施
4.1 建造功能合理的景观空间
不同年龄段人群对于活动空间的需求不同, 按照年龄段的划分, 可将人群分为老年人、中年人、青少年儿童。植物景观的营建要考虑各类人群的心理和生理需求, 满足他们的实际需要。
4.2 通过植物景观创造空间、界定空间
当今作为边界作用的植物景观, 多倾向于半开敞式的类型, 整齐的植物组成清晰的空间边界, 方便人们进出, 同时为人们提供可以停留的交流场所。乔木和灌木都是界定空间的主要植物。明确的边界环境, 在保证空间完整的同时构筑适合人们需求的安全空间。在交流空间的周边, 利用植物的形态、高度和植物之间的组合创造出不同类型的空间, 通过不同植物的高度、冠幅, 可以体现各空间的安全感和私密程度。
4.3 利用植物景观柔化硬质环境
即使是暖色调的硬质环境, 也会给人生硬的感觉。植物姿态优美, 不同形式的组合, 对人们的心理产生不同的影响。植物具有形体美和丰富的质感, 柔和且变化颇多, 自由圆润的林缘线给人流畅的感觉, 整齐排列的树种则会强调整体的序列感、整体性。通过植物的特性展示和植物的多重组合, 能够使交流空间更具有生气。
4.4 结合地形, 营造植物景观视觉焦点
配植线形的植物组合, 通过线形的延伸, 引导居民的注意力, 能够形成对居民意识的导向性。利用植物的色彩等多重景观特性, 配合地形高差的变化, 强调交流空间的特征。植物的景观效果通常通过组团来实现。植物组团拥有不同的品种和多层次的构成, 不同的植物组团、季相变化、林冠线、林缘线, 使植物景观成为视觉的焦点, 具有醒目特色的植物组团, 能够取代硬质小品, 成为标志性景观, 增加空间可识别性。
4.5 地域性植物种类的选择
作为一种环境整合手段, 植物景观的营建在相当程度上起到突出展现地域人文风貌的作用, 对于展现人文环境、烘托场所精神有着积极作用。充分考虑当地的气候特点、土壤特性, 突出色叶树种、开花树种的种植, 形成季相变化丰富的特色植物组合。同时, 充分考虑绿地生态效益和物种多样性, 植物品种适地选择, 营建优美丰富的植物景观。
5 结论与讨论
构筑居住区交流空间的植物景观, 通过对现状资源的筛选、浓缩并且提炼, 营造特色的文化景观。营造交流空间时, 结合人文环境的基调, 根据既定基调营建有代表性的植物景观。加强交流空间细节的设计, 从空间的色彩、尺度、完善功能出发, 合理地进行植物配置, 真正做到“以人为本”。通过植物景观的营建, 充分发挥小区交流空间的凝聚力, 感受空间私密感、安全感, 体现空间荣誉感。这是维护和谐居住氛围与友善互助良好邻里关系的前提, 是植物景观努力改善的方向。
摘要:分析已建成居住区内交流空间植物景观特点, 从影响居住区空间的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入手, 分析人对环境的需求以及环境对人的影响, 探讨人性化的交流空间中植物景观如何营建。
关键词:居住区,交流空间,植物景观
参考文献
[1][丹麦]杨·盖尔著, 何人可译.交往与空间[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2
居住区户外交往空间设计 篇8
人们在公共空间里的活动是多种多样的,丹麦著名的城市设计专家杨·盖尔把公共空间中的这些活动简化划分为三种类型:必要性活动、自发性活动和社会性活动。必要性活动包括了那些多少有点不由自主的活动,如学生上学,教工上班等。一般地说,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事务属于这一类型。它们的发生,相对来说与外部环境关系不大,而与功能空间如居室、教室、办公室有密切关系。自发性活动只有在人们有参与的意愿,并且在时间、地点可能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包括散步、观望、晒太阳等。这些活动只有在外部条件适宜的天气和场所具有吸引力时才会发生,这些活动特别有赖于外部的物质环境。社会性活动指的是在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互相打招呼、交谈、各类公共活动以及最广泛的社会活动——被动式接触,即仅以视听来感受他人。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社会性活动是由另外两类活动发展而来的。人们处于同一公共空间倘徉、流连以及日常的活动会自然引发各种社会性活动,为公共空间的使用者之间的相互交流创造了条件,使人置身于众生之中,耳闻目睹人间万象,体验到他人在各种场合下的表现。这种耳闻目睹的“视听接触”与其它形式的接触相互关联,它们是从最简单的、无拘束的接触到复杂的、积极参与的社会性的交流这一整个社会性活动系列的组成部分,这种组成部分称为交往。
社会愈发展,交往愈频繁,相互依存愈强,在现今的信息社会,人际交往已成为一种生活需要,否则就会落后,就会倒退,为时代所抛弃。睦邻关系是整个社会关系中的一个重要层次,是具有一定凝聚力的集体能量,依靠这种力量,无形中加强了居住环境所必须的集体的防卫能力,对社会的安定、团结起着重要的作用。提供良好的室内外交往空间,有意识地创建有利于各种交往的环境,近年来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和关注。
交往空间就是为人们各种形式的交往活动所提供的场所、环境。布置良好的居住环境的交往空间具有协调性、方便性和亲和力、吸引力,人们特别是离退休老人闲暇时间多,在居住区散步,希望和人聊天,人们也喜欢有几家亲密的邻居可相互来往,交流情感。
2 居住区交往行为模式
2.1 老人行为活动模式
老人在居住方式上有两类:一为与下一代同居,其中以单身老人为多,求得互相照应,一为老年夫妇与其子女分开而单独居住,求得两代人双方生活活动的自由,并保持节假日的亲切来往。
老人日常行为活动规律为:
清晨——锻炼身体(多数喜好小群人聚集健身,互帮互助,交谈交往,项目主要为气功、太极拳、或者长跑、老年迪斯科)或溜鸟(部分老人)或买菜(部分老人)——回家——家务或外出散步休息。
下午午睡——外出会友或在家休息、家务——晚间看电视、早睡。
2.2 中青年职工生活模式
中青年职工均为双职工,工作忙碌,家务事多,上下班制,时间比较紧张,相当多居住地点与工作地点距离较远,交通工具多为自行车、摩托车,中午不回家吃饭,也有乘公共汽车上下班,时间常得不到保证,生活紧张单调,业余活动不丰富。
其每日行为活动规律是:
清早——早饭——骑车(或等公共汽车)上班(或同时送孩子上托儿所幼儿园)。
下午下班(或同时接孩子、或买菜)——回家——做饭、忙家务等。
晚间:家务、阅书报、工作、辅导孩子功课或看电视等。
据此,考虑到上下班时间紧张,菜场距离住处应该近便,有一定的容量和室外销售场地及停自行车(摩托车)地方,从工作单位返家可顺道买菜,居住区内应设托儿所和幼儿园以解决上班带小孩到单位入托的麻烦。住宅门前应有较大的使用方便的自行车存放场地。
2.3 青少年行为活动模式
青年指一般未婚青年,分学龄期青年(大、中学生)和在职青年、社会青年等。
青年学生一般比较文静,女青年则更爱静态的活动。目前青年人爱交往,访友及小型聚会,观看球赛,听音乐,游泳,跳舞,看小说等,部分女青年帮着做家务,部分青年学生喜欢在宅间绿地或组团中的集中绿地荫处看书,女学生为多,在职青年特别是社会青年、个体户青年等更热衷于交友聚会、打牌及喝酒。
从某种程度讲,青年的交往比成年人要多,他(她)们有较多的业余或课余时间,室外良好的空间环境,是他(她)们就近交往谈心的合适场所。居住小区中设置俱乐部,青少年图书馆、健身房等可以提供青年人有兴趣的活动场所。
少年好动,兴趣面广,涉及范围大,爱三俩聚集打闹游戏,攀爬雕塑小品,在草坪上踢球,甚至表现出破坏性的恶作剧行为,如用橡皮弹弓射击路人,打破窗玻璃,摘花,涂画墙壁等。
因此居住区内的小品雕塑的设计布局最好能防止攀登爬越,如放置水池中,小品周围围以刺叶针叶植物等方法。小品雕塑等本身的造型花格等不要给攀爬创造方便条件,宅间道路、铺地、草坪、桌凳等应创造条件让青少年进行健康有益的活动,如下棋、读书、打羽毛球、打康乐球、交谈、踢键子、跳绳、作操、跑步及至爬高上低等等,建立有关活动场地、设施与器械。
目前居住小区中缺乏少年活动场地,多数只是比较正规的庭园、小亭、休息廊等,不符合少年的特点,最好留有比较开阔的场地。
2.4 儿童行为活动模式
儿童的活动特点有同年龄的聚集性和季节性、时间性和“自我中心”性,在游戏时通常不注意周围经过的车辆和行人,儿童还有好动、好玩、好奇、好胜的特点。
不同年龄的儿童由于生长发育阶段在生理、心理、体力等多方面差异而表现不同的游戏行为,如1岁至3岁左右的幼儿多为静态型游戏,单独或和父母、祖父母等在住地附近玩耍,家长多希望他(她)在家中自己的身旁玩玩具,以便随时看顾;3岁至6岁的学龄前儿童则喜好动态型游戏,跑、跳、爬、玩千秋木马,玩砂子等,并爱三三两两一道玩,玩耍场地仍多在住处附近。有些家长不放心儿童外出玩耍,而“栓”在身旁,让他(她)主要在室内方厅、卧室、阳台等地玩,这是封闭式的,部分家长则让儿童在可能情况下,与其他小朋友在户外一道游戏玩耍,是开放式的,这除了家长认为从小培养儿童好群开朗的性格外,与每户住宅面积过小,室内没有游戏玩耍的场地有关。但室外玩耍场地应便于家长看得见和好召唤。活动场地位置和出入口要设置恰当,避免发生交通碰撞等事故。
学龄儿童包括小学一年级至四年级儿童是好动的。而且爱几个人一道玩,并开始有性别差异,女孩子喜欢跳橡皮筋、踢键子、跳房子,男孩子喜欢捉迷藏、打弹子、爬高上低等活动,他(她)们可能在宅院、组团内追逐嬉戏。也会自动去找自己的小朋友,并且远离父母的视线,摆脱大人的约束。男孩子更加明显,也表现得更顽皮。环境设计上要注意儿童好动、爱与外界接触,追求新的环境刺激等心理特点,为儿童户外活动及智力、性格和健康成长创造条件。由于儿童一道玩耍,家长又可聚在一起照看交谈,或同去幼儿园、小学接送,或同时带领儿童至儿童乐园,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的交往促进了家长之间的连系交往。
3 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
居住区交往空间可分为:私密性交往空间(户内交往,主要在卧室空间)、户际交往空间(是一种邻居之间的交往,可在户内起居室、栋内平台、廊子或室外场地进行)、栋际交往空间(宅间公共活动场地)、组团际交往空间(组团公共活动场地)、小区级交往空间(小区公共活动中心、设有商业、饮食、服务、文娱等设施),这些都是居民交往的社会途径。
居住区交往空间设计应该依据居民行为模式进行。
3.1 老年人活动场地
在距住宅不远的绿地休息地带,居住区街边游园等均为老年人早晨喜欢去锻炼身体的场所。老年人的健身项目基本上为三类:气功及太极拳、老年迪斯科舞及保健操、散步和跑步。在锻炼特点上主要为个人、几个人和小群体的锻练,因此某些场地需能容纳二、三十人集体锻炼,良好的、平坦的铺地、草皮和大树下、长青灌木丛前是理想的练功场所。部分老人携带鸟笼来游园溜鸟、赏花和交流养鸟经。老年人健身场地周围应配置一些凳椅等简单设施,并和周围的环境景点联系起来,锻炼场地位置应当方便顺当,因部分老人是健身与买菜结合的,环境布局应使老人们感到方便而有乐趣。
居住区附近或居住区内设置小游园、街边绿地等,可以吸引许多老年人。一般退休老人有怕孤独、怕与社会生活隔离的心态,他们喜欢聚在一起休息交谈,向阳且背有所倚和面向有趣的生活场景的地方常常吸引他们。因此居住区休息场地,老年人使用较多。他们活动的特点往往具有恒久性、聚集性、时间性和悠闲静态型,也有带孙辈儿童出外玩的。绿化和坐凳、小桌等配置成优雅的小空间环境最受欢迎。老年人与儿童的游戏活动场地靠近布置,结合处理,也是一种较好的发式。
看报、交谈、打扑克牌等以男性老人为主,要有集中而方便的场地,配以小桌凳,其中部分打扑克或下象棋,相当部分人则围观,而且经常坚持看到底,也是一乐。晒太阳,交谈及看报场所最好背后有墙栅等为依托,环境气氛好;做轻松家务活如针线活、织毛衣、带孙辈玩等,则以女性老人为主,她们也爱聊家常,并带有聚集交谈的随意性,场地应来去方便。
3.2 青少年活动场地
在距住宅不远而对住宅内居民没有干扰的场地可以在统一布局下,设置个别球场或有铺地的场地打羽毛球等。如广州东湖居住小区内布置球类活动场地。
现代青少年爱好广泛,兴趣多样,除体育活动外,音乐弹唱、各种类型的舞蹈等都是他(她)们喜爱的活动内容,他们的行为上时常带有随意性及至破坏性。
居住环境中的一定场所设置是受青年人欢迎的。南京光华园小区中央设置480平方米的青年广场,为增加空间层次,把广场标高提高1.5米,利用它做成五级半圆形看台,利用小区人口照壁的背面作为音乐台的发射墙,广场用彩色地砖砌,围以花槽,是青年人夜晚纳凉和文娱音乐活动的理想的空间环境。对老年人和儿童也是很好的活动和休息场地,是小区居民,邻里的交往中心,可以观赏露天电影和青少年文娱节目等表演。
3.3 儿童游戏场所
3.3.1 随意性场地
儿童活动的随意性强,喜爱攀缘、钻洞、玩水、玩砂,在宅前宅间布置适当场地,包括铺地、假山叠石、树丛及供玩耍活动的梯、架、环、台阶、砂坑等,可吸引儿童。
3.3.2 儿童乐园
儿童游戏场是住宅群空间环境最活跃的组成部分之一,儿童游戏场占居住绿化定额每人1-2平方米的1/5~1/3,即平均每人0.2~0.6平方米。以小区为单位集中设置儿童们喜爱去的地方,场地与小区环境有适当的围隔由居委会及退休老人负责管理,集中的儿童乐园有多样化的儿童活动器具,去玩的儿童多,气氛热烈,出租玩具,收费低廉。深受儿童和家长的欢迎。从管理及使用上能量大限度地发挥场地及设施的使用效率。如上海杨浦区居住小区中的一些儿童乐园。家长带儿童去玩,也是家长们相互攀谈的机会,很有意思。
社会学家认为人们之间的交往条件有四:(1)人口同质;(2)共同利益;(3)交往空间;(4)适量信息源。其中,前两条是主观条件。在商宅社区里,住户组成复杂,行为选择多元化,在社区内的交往是以保证私密性为前提的,从亲朋密友到陌生人交往程度由高到低,环境的设计应兼顾各种程度的交往,而不应只强调强度交往。低强度接触也可能随参与者的意愿发展到高层次,而提供适宜的交往空间是这类接触的必要前提。
因此,环境的支持,心理的支持和交通的便捷是设计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要根据人们发生或可能发生的活动的特性进行设计,使各类活动各得其所,因而设计中要处理好诸如巧妙的空间过渡、明智的位置选择、适当的距离安排等的问题。
户外空间 篇9
关键词:高校,校园规划,公共开放空间
近年来各高校都加快了校园规划的步伐, 各相关院校纷纷合并筹建“大学城”, 在这些校园规划中, 校园内的每一栋建筑都受到极大的关注, 未来筹建的各种系馆更是经过深思熟虑, 在校园的未来发展中成为主角。而校园中的户外空间常被看做是评价建筑美学价值的构图要素, 很少谈及作为大学主体的人是如何感知、评价和使用这些空间的。
评价一个校园规划好与坏的重要标准是看能否最大限度地激发人们与其他学生、教师、以及艺术作品、 书本之间非常规活动的即兴交流, 因而校园规划的功能不仅仅是为大学正规教学活动提供物质环境。大学校园只有具备了能够激发好奇心, 增强学生的求知欲望, 同时校园的环境又能为促进随意交流、谈话提供良好的环境时, 它所营造出的校园气氛才是具有真正广泛意义上的教育内涵。
1 校园户外活动的类型
户外活动的类型可分为3种: (1) 必要性活动—是指多少有点不自由的活动, 如出早操、听课等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等事务属于这一类型。这类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不大, 没有选择的余地。 (2) 自发性活动一是指人有参加的意愿, 并在时间地点允许的情况下才会发生的, 如散步、呼吸新鲜空气、晒太阳等活动, 这类活动受外部环境影响较大, 只有天气好, 场所吸引力大时才会发生。 (3) 社会性活动—是指公共空间中有赖于他人参加的各种活动, 如校园文化节, 各种展览, 朋友间的交谈等, 这些活动受校园外部物质空间的影响也很大。
2 高校校园生活的特点
高校校园生活很大程度上发生在即定活动场地和固定建筑之间, 如早晨学生们多活动在运动场及运动场周围的公共开放空间, 而课间学生们多在临近教学楼的室外空间活动。在大学这种学术氛围很浓的环境中, 室外随意性的交流往往是学习知识的良好时机, 因而在大学校园规划中既要考虑为正常的教学活动提供空间场所, 更要支持这种户外交流、学习, 这也许正是大学校园与其他校园的不同点。很多人都会有这样的体验, 在建筑内部我们会感到应该做点什么或完成某项工作, 而在外部则可以什么都不做, 使整个身心放松下来, 去关注一些自己喜欢的事情, 因而会产生从紧张的工作学习中解脱出来的平静感。从教学角度考虑, 高校教育与高中教育的目标和方法都有很大差异, 中学阶段是掌握基础知识的阶段, “教”与“学”所占的份额都很大, 而且效果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与“教”这—环节上, 而高校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创造能力的场所, 在“教”与“学”的环节上, “教”起到的是引导作用, 主要培养学生的自主能力。针对人们在校园中的活动的类型和特点, 在校园规划中, 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设计应作为校园规划中的重要内容给与关注。
3 高校户外公共空间的定位及组成要素
高校户外公共空间是指高校校园内服务于学习、交往、休息、步行穿越等功能的各类软质和硬质景观。 (1) 主要广场空间:几乎所有的校园里都存在某种形式的中心广场或集会场所, 广场提供了整合校园文化与校园结构的机会, 可能的情况下, 还应布置纪念性的植物造景和其他识别性强的空间造型。 (2) 校园入口空间:可称为一个校园的门户空间, 有一定的集散功能, 具有某种标志性, 在设计时应注重可达性和可识别性的表达。 (3) 各院系或教学楼的户外公共开放空间:—般指教学建筑的前廊、后院、广场、内院等空间, 尺度一般不是很大, 所属关系较明确, 使用人群也比较固定。 (4) 道路空间:高校内的道路属于生活性道路, 交通以步行为主, 车流量很小, 高校道路上的交流, 如朋友间见面打招呼, 教师对学生的传道、解惑发生的频率十分高。所以高校内的道路设计应为这些随意性的交流提供物质条件, 搞好线性景观设计。 (5) 还有—些主题类型的小游园、趣味园等同样是活跃校园气氛的要素。
4 对高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的调查研究
站在使用者的角度, 按照“以人为本”的原则, 对某高校内的户外公共开放空间进行调查研究。采取问卷、访谈、观察的形式进行实地凋研。结果显示, 60%以上的被调查者表示非常喜欢教学区的休闲广场, 其次是运动场。分析原因主要有: (1) 位置 休闲广场位于教学区的中心位置, 是去建筑系馆、图书馆、校文化广场和主楼的必经之路, 位于校主要交通轴东侧, 可达性非常强。 (2) 结构 广场从结构上可分为三部分, 图书馆前集散广场、南广场、北广场。图书馆前集散广场是校园南北交通轴的扩大部分, 材质以硬质铺地为主, 是校园举行大型集会的主要场所。南广场是原有校中心绿地经过改造而成, 堆土成山, 撅土为池, 高大的乔木低矮的灌木与各种花草交相呼应, 景色十分宜人, 北广场以草坪为主, 由于老图书馆建设地位于地裂缝上, 老图书馆已被拆除, 在广场的设计中用不同高差的铺地保留了图书馆原址, 走在其中会使人感到它的存在, 为那些回母校寻旧的校友提供了感情寄托。草坪的处理也不是将大面积简单地分割, 而是利用“梁思成”、“博古”等名人雕像形成主题小广场, 整体感觉零而不散, 处理的非常好。 (3) 尺度 整个广场以步行尺度为准, 卵石铺的小路, 砌筑的短墙, 阳光下波光粼粼的湖水, 高大乔木下休闲的人群, 都体现一种校园的美。 (4) 座椅 在这里既可以找到一个人的座位也可以找到三五成群人的座位, 座位的设置也很巧妙, 有的利用界限的边缘做为座椅, 有的将短木砌在短墙上, 看上去很随意但很适用。正是这些原因, 使得这个休闲广场从早到晚的利用率都很高, 是这个校园的社会活动中心。
5 受欢迎的高校户外公共空间
在对所有高校公共开放空间的研究中, 最吸引人的是自然景观—山、水、树木、自然、草坪等。受欢迎的高校户外公共空间主要有: (1) 在校园中应有各种类型的自然空间, 在这些自然空间的设计中, 应保留部分或全部种植边界, 从而使休息者能找到空间边界坐下来, 因为校园公共空间和所有的公共空间一样, 人们喜欢坐在空间边缘, 而且靠着什么东西而坐。座位的设计既应有供1-2个人使用的比较私密的座位, 也有可供3-4个人的小团体聚会交谈的座位。 (2) 所有的种植对我们来说都是一种潜在的资源, 对不同地点的高校, 由于气候条件不同很难做出统一的种植建议, 但物种多样性, 照顾到四季景观的原则还是要坚持的。 (3) 地面铺装要与周围环境相结合, 不同的铺装材料应用于不同的用途。板油类的硬质材料最好用于穿越校园的主要道路。混凝土路面也是常用的校园路面, 应注意强光下眩光问题。各种地砖地面的铺设应结合种植、小品等元素。 (4) 恰当的照明设计会给校园户外空间增色不少。
6 一点建议
校园规划是校园建设良好发展的保障, 对已建成的校园进行改建或增建规划时, 进行一些现状使用的调查研究, 这将有助于校园建设的总体布局、特殊空间保护和户外空间细部设计。注入了人一社会一环境为核心的复合评价标准, 同时在校园规划设计中户外空间应作为整体中的一部分统筹考虑, 不应简单地视为校园建筑布置后的剩余部分, 在校园主场地规划完成后, 简单地种些花草树木, 而空间的用途几乎不被人考虑, 高校校园规划设计, 更应侧重于建筑群体空间格局、开放空间和环境设计、建筑小品的空间布置和设计。校园户外公共开放空间, 为校园中人们的学习、休闲、思考、集会以及娱乐等活动提供了物质空间条件, 对这些活动的发生起很大的促进作用, 同时也美化了校园环境, 人们在—个优美的环境中工作学习、生活, 心情也会舒畅, 从而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参考文献
[1]凯文.林奇 (美) .城市意象, 华夏出版社, 2004.
[2]芦原义信 (日) .外部空间设计, 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6.
论公共艺术空间中的户外广告 篇10
关键词:户外广告公共空间艺术
中图分类号:G254 文献标识码:A
一公共空间的艺术需求
公共艺术,是存在于公共空间并服务于广泛受众的各种艺术形式。城市发展的硬环境为公共空间的艺术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平台。公共艺术是一个带有浓厚社会学与文化学的概念,而非纯艺术的概念。它的公共性与艺术性的合二为一是公共艺术的要义和灵魂。随着社会的发展,各种传播媒体的普及教育,人们对审美的观念也逐渐提升,同时公共艺术是现代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形态的产物,也是城市文化和城市生活理想与激情的一种集中反映。
公共艺术是一种当代性的空间文化,城市化、市民社会、个人地位的提高及城市的巨型化都需要空间的多功能化和区间的空间节点分划梳理。与此空间的功能需求相适应的公共艺术是对这种空间功能的自觉,是对城市主宰者中最大多数人的认同和分享,及对城市情感确认度的文化塑造,同时也是从文化的角度以公共艺术的建筑的直接性对城市空间语篇进行的章节划分。公共艺术营造人与人交流与共享的文化,是当代城市人性化发展达到新的历史阶段后的社会需求对公共空间的价值表征和倾向的人类学的自觉。
现代城市文化的公共交流系统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现代传输技术和媒体。因此人与人直接交流的机会正在逐步减少,虽然人与人整天擦肩接踵,却咫尺天涯,所以公共空间的交流性和共享性是当代城市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一方面,公共空间的功能越来越有明确的指导性和情境的规定性,但因此也更加需要人性化、趣味化和释读性的文化内涵去塑造这种场所文化,营造意义的美学空间;另一方面,人们也更加需要公共空间的公共艺术提供共识和共同趣味营造的“痕迹”,提供“模范”让人们去分享我们走向大众、走向群体同时又充分发挥个人想象力和自主性的诠释符码。因此,公共艺术在公共空间所起到的作用,无疑是当代城市人类学的重要课题。
二户外广告的艺术性
广告是城市景观的特殊构成要素,是城市文化的有形体现,户外广告在城市形象建设中具有非常特殊地位和极其重要的作用。
户外广告是指设置在户外的广告。常见的户外广告有:路边广告牌、高立柱广告牌(俗称高炮)、灯箱、霓虹灯广告牌、LED看板、户外电视墙等,现在甚至有升空气球、飞艇等先进的户外广告形式。它是一门复杂而生动的视听艺术,在传播经济信息、发挥经济宣传功能的同时,也以其艺术魅力对社会产生潜移默化的文化艺术的熏陶作用。
户外广告置于相对固定的公共空间,几乎没有时间限制,不像报纸杂志广告以及电视广告那样必须在主要的时间内或版面内发布传播,可以说户外广告的信息传达是终日在起作用。
户外广告具有画面大、内容广泛、艺术表现力丰富、远视效果强烈的特点。其艺术性,就其主要表现形式——招贴而言,就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它主要分为商业性招贴和非商业性招贴两大类。商业中的商品招贴往往以具有艺术表现力的摄影、造型写实的绘画和漫画形式表现较多,给消费者留下真实感人的画面和富有幽默情趣的感受。而非商业性的招贴,内容广泛、形式多样,艺术表现力丰富。特别是文化艺术类的招贴画,根据广告主题,可充分发挥想象力,尽情施展艺术手段。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商品经济的发展,户外广告已经渐渐地深入到了我们的周围,成为商品社会公共空间中一个不可缺少的成员。户外广告不仅可以为我们传达信息,同时为我们的生活环境倍添光彩。
三户外广告对公共艺术空间的参与能动性
目前越来越多的城市管理者认识到户外广告对城市文化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尤其对城市文化在视觉上的影响,已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重要现实问题。
从环境装饰来讲,户外广告无疑是一幅精美的艺术品,在创意、构思、表现以及色彩的搭配下等组合成的优美画面,对美化城市的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人们在工作之余,能在艺术的熏陶中愉快地接受广告信息,所以户外广告比其它媒介相比,具有较高的认知率和接收率。
招贴广告是最古老的一种广告形式,这种户外广告比较简单方便而且又很实用,能够弥补杂志、报纸广告所不能达到的传播空缺,虽然它的宣传范围比较小,但对于缺少广告费的商家或不发达的乡镇却是实惠;路牌广告通常都是由图画和大的文字为主,一般都置于行人较多、较热闹的城市,画面效果醒目,色彩鲜艳,富有美感,特别引人注目;专用绘制广告画的标语墙,其位置恰合行人在路上行走时远距离观看的视线,宣传面广,因此比招贴广告的宣传效果好;气球悬挂广告是一种空中广告,以广阔的天空为背景,书写或垂挂巨幅广告以取得远距离的收视效果,这种广告的宣传方式充满节日的气氛;建筑物悬挂广告和气球悬挂广告大同小异,并且经费更低,如果建筑物本身能吸引人,效果会更好;售点广告种类很多,如展品架、落地商业架、投影广告、墙板广告、立体木板广告等等,有室内的也有室外的,对引导消费者购买产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而且制作成本也较低;交通广告是设计在汽车、电车、火车、地铁或轮船上的广告,可以对广大的乘客进行广告宣传,如市内汽车广告可看作是流动广告,为我们的城市增加了活力。
不管是何种形式的户外广告,在设计上都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文字简短、切中要害、图形易于辨认、色调明快、对比强烈、字体统一等。在户外广告的设计中,文字的设计是很重要的,因为户外广告一般是让人们在路过的几十秒甚至几秒之间来传递信息的,因此文字應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另外还必须要考虑到广告要告诉人们什么,然后以最直接的显示方式去创意该主题的图形,去引导整个版面的视觉流程。户外广告的提醒作用和远距离观看等特性,要求它的图形设计必须简练、鲜明,有利于主题思想的表达。
无论是户外广告还是其它形式的广告,创意是最主要的,它是表现广告主题的构思和意念,是表达广告主题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因此一幅成功的户外广告除了应该有明确的广告主题外,还必须有卓越的广告创意,这样才能使广告的主题具有鲜明的个性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广告创意的生命在于商品或企业、观念、劳务等新的价值和意义。广告是通过构思,创造能表现主体思想,具有实际和情感作用的艺术表现,它的灵魂就是别出心裁、有个性。因此,它具有创意独特、立意新颖、主题突出等特点。广告的成功与否,要看广告是否能引起人的注意,是否给人留下难忘的视觉印象,从而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欲望。
另外户外广告的色彩设计也很重要,色彩必须明快,必须有色度和明度的反差将信息传递到较远的地方,这是远距离观看的需要。在设计中使用大量的原色和纯度最高的色彩,对提高广告色彩的明快度是有很好的帮助的。但是在使用的时候要考虑到色彩的主次关系和相互协调,否则会出现众色争宠的现象,画面会显得比较零乱,而好的色彩的搭配协调,会起到事倍功半的画面效果。如百事可乐、可口可乐等都是一些成功的范例,它们明快的色彩起了很大的作用。户外广告的远效果和扣人心弦的魅力还取决于强烈的对比设计。这包括体量的对比、明暗的对比、大小的对比以及色彩的对比等。体量的对比是指户外广告有着较大的可视面积,可以夸张的表现比实际大的多的东西,这就是所谓的体量对比。例如一个饮料瓶,在实际的生活中并不显眼,但是当我们把它放大了若干倍的时候,就会在人的心目中产生一种渺小变伟大的效应,让人会忍不住多看几眼,所以这种对比是运用一种特质的物体、图形、文字和色彩作为参照而去衬托另一相反或相关特质的物体、文字、色彩等去创造出广告的感染力。这种手法在户外广告中是常用的一种表现方法。
户外广告的目的是要让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接收广告信息,因此广告在设计和设置上都必须要考虑到人们的观看。总之,作为一个设计者来讲,我们在设计和制作户外广告的时候不仅要考虑到画面最终整体效果对产品表达的艺术性,还要注重设计在公共空间的艺术性。
参考文献:
[1] 陈培爱:《广告媒体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7期。
[2] 樊志育、樊震:《户外广告》,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8期。
[3] [美]A.杰罗密·犹勒、波妮·L.朱利安妮:《广告创意与策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2期。
户外空间 篇11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高层住区大量崛起, 不当的建筑定位和群体组合方式在冬季会引发强烈的恶性风流, 进一步加剧严寒地区气候环境的不舒适性, 极大地影响了住区的环境质量和居民的生活质量, 形成所谓“高档住区”并未有“高档”环境质量的现象。本文是对哈尔滨市多个高层住区进行的调研, 通过调查问卷、风速测量及计算机模拟等手段, 分析哈尔滨市高层住区户外空间风环境的特点和目前存在的问题, 并提出相应的规划对策。
2. 现状存在问题
(1) 住宅布局缺乏对风环境的考虑, 密集的高层建筑群产生的不良风效应, 加剧了户外空间的不舒适度, 现有的小区设计多没有意识到这点, 仅注重形式美。
(2) 户外空间设计缺乏对风环境的考虑, 在调研中发现风环境差的区域被布置为居民活动空间, 如一些健身设施因处于风速比较大的位置而被闲置。
(3) 绿化系统对风环境调节作用不明显, 大部分高层小区只是简单地布置中心绿地, 到了冬季基本成为黄土, 没有起到气候防护的作用, 缺乏高大乔木或灌木对恶性气流进行防护和疏导。
3. 哈尔滨市高层住区户外空间调查
3.1 居民问卷调查
本文选取一些典型高层住区进行户外空间环境调查, 通过发放问卷了解人们在冬季对户外空间的使用状况和气候影响因素。结果显示, 一天中居民在外活动时间多为30分钟到1个小时, 风是阻碍居民外出活动的主要气候因素 (见表1) 。
3.2 高层住区风速测量
以爱建新城小区为例进行现场风速测量。小区共有三个组团, 分别是紫园、锦园、润园。紫园位于小区的东南部, 矩形围合式布局, 有12栋建筑。锦园位于紫园的西侧, 行列式布局, 有25栋建筑。润园位于整个小区的东北角, 由12栋建筑呈扇形围合而成。建筑高度在18层~30层之间。
分别在紫园、锦园、润园各选择10个点, 用风速测量仪在相同的时间进行全天测量和记录, 时间是9:00~15:00, 当天气象平均风速6.1米/秒, 湿度84%, 西南风。测点高度为1.5米, 在允许误差范围内保证各测点每20分钟记录一次风速, 最后取各点的平均风速和各组团的平均速度 (风速测量数据见表2、风速测点分布见图1) 。
数据显示, 相同的初始条件下各测点平均风速不同, 紫园的平均风速最高, 锦园的平均风速最低。各测点分布中, 紫园第10点位于迎风向, 风速值较大;1点位于下风向, 由于建筑的遮挡, 低于10点风速。9点处位于点式高层和板式高层之间, 风速变化不稳定 (如图2) 。
锦园各测点中, 6点位于两栋高层之间, 附近有两处休闲广场, 场地空旷并位于迎风面, 风速最大。其次为3点风速, 此位置恰好在小区的拱形门洞下, 易形成“风口” (如图3) 。
润园各点风速值变化相对平稳, 其中1点、3点、4点、9点在全天中风速变化幅度最大。1点处于迎风向且没有建筑遮挡, 3点、4点、9点均处于建筑缝隙之间易形成“狭管效应”, 风速变化较剧烈。通过实测分析迎风向位置和建筑之间的狭窄区域处风速大 (如图4) 。
3.3 计算机数值模拟分析
应用计算机FLUENT软件模拟分析风速的矢量变化和分布区域。以爱建新城的润园为例。实验条件设置如下:风的来流方向为西南风, 风速初始值为当天的气象值6.1m/s, 模拟切面为人行高度1.5米处的风环境情况。
该小区的风速值变化范围在0.15~9.63m/s之间, 蓝色系区域代表的风速范围最低在0.15~3.38m/s之间, 绿色~黄色系区域代表的风速范围居中在3.86~5.79m/s之间, 红色系区域代表的风速范围最高在6.27~9.63m/s之间。图中可看出风速最高区域为迎风向处和建筑之间的狭窄区域。而下风向风影区范围较大, 风速值较小。
风向是流动的, 风经过高层建筑之间的狭窄巷道时气流加速, 形成狭管效应, 风速最大。建筑背后风影区易产生涡流风, 气流变化不稳定, 容易导致尘土和垃圾上扬。实测中的1点、3点、4点、5点正处于狭管效应区域, 风速很大。
风速实测和计算机模拟风速变化特征基本吻合, 建筑布局形式对风环境有显著影响。
4. 规划设计对策
4.1 合理安排建筑布局
在住区规划中, 可以通过围合式布局减弱迎风向的影响, 如“L”型、“U”型和“口”型, 其中“口”型的防风效果较好, 但是要避免形成“缺口”以减少“狭管效应”。
4.2 合理规划户外场地
通过对风环境的模拟分析合理规划场地, 把活动空间布置在风速较弱的区域, 风速大的区域可以布置为车行道或者是基础设施用地。利用起伏的自然地形形成有效地“防风”坡, 在坡上种植乔木减弱风速。也可以通过下沉广场的设计相对减少风从地面上的吹来的速度。
4.3 加强气候防护措施
通过半封闭或全封闭的室内空间来满足居民冬季的使用需求。在亭、廊等设施两侧或顶部覆以玻璃, 形成半封闭式的温室空间, 或者在社区中心建造覆以玻璃顶盖的公共空间, 减弱寒冷气候的影响。
通过种植乔木、灌木进行气候防护。茂盛的树冠具有阻碍风作用, 降低来袭气流的风速。灌木丛可以通过阻截、摩擦和过筛作用消耗风能, 降低风速。在活动区周围种植树冠茂密的树木来减少寒风的侵袭。也可以通过防风格栅和防风墙与周边场地结合考虑。
4.4 优化设计
以海富名都小区为例, 通过FLUENT软件进行风环境模拟, 然后进行优化设计。
海富名都小区共有7栋高层建筑, 沿街布置呈围合式, 但是四边的“缺口”过多, 且建筑高度不同, 容易形成风的对流并增大建筑背后风影区范围。小区的环境设计中没有考虑风效应的不良影响, 广场和建设设施布置在风速比较大的地方, 对居民没有吸引力。
优化设计策略如下:
(1) 调整建筑布局形式
将原有建筑变为相同高度, 使转角处的建筑连接在一起而减少围合边的“缺口”, 同时尽量错开正面相对的出入口而减少对流风的形成, 调整建筑布局后的小区内风速矢量变化。
(2) 绘制风环境分析图
根据计算机模拟图片分析风环境特点并绘制分析图。如图5所见, D区为风影区较大的区域, 气流相对减弱, 涡流风比较严重, 容易引起尘土上扬, 不适于用做健身活动, 可以通过局部绿化改善风环境。三块区域各中心位置可设计为公共绿地, 在向阳的区域布置健身设施及活动场地。A区、B区、C区风速较强, 其中C区易发生狭管效应, 局部气流强烈。
(3) 合理利用户外空间
通过气流分析对户外空间进行合理利用, 在A区域布置较低的灌木可以适当对内部风进行导流。图中的B、C区是气流比较集中, 风速较大的地方, 在规划设计中C处可以作为主要的交通流线以及景观轴线, 在此处设置美观的挡风墙, 并且适当搭配种植灌木, 防风的同时兼顾景观的美感。B区域在规划设计中不宜布置为室外活动广场及休闲健身场所, 可以在此布置一些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公共活动空间, 或者种植立体绿化来减弱风速, 也可以组织环状路网, 在道路两侧种植立体植物起到减弱风速的作用。
5. 结语
【户外空间】推荐阅读:
户外交往空间08-16
大学校园户外交往空间07-20
社区户外活动空间10-16
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研究07-06
户外课堂:不可不知的 一些户外急救常识10-18
陕西户外广告之户外广告优缺点分析12-13
快乐户外10-21
户外机柜05-20
户外实验07-08
户外游戏0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