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户外族

2024-05-31

城市户外族(精选4篇)

城市户外族 篇1

户外广告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广告形式在承担广告基本功能的同时, 也一直是社会安定、经济繁荣的标志, 这在很多诗词和绘画作品中都可以得到印证, 如“水村山郭酒旗风”和《清明上河图》等。“历史上, 在表现都市经济繁荣景象的著名风俗画卷中, 大都要展现街巷、市肆林立如帜的各业招幌”[1]。户外广告发展到现在, 其构筑城市“第二轮廓线”的作用日益突出, 已经成为了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如此, “在所有的景观因素中, 广告最具个性, 对于20世纪的城市景观来说, 广告的潜在价值是不容忽视的”[2]。

一、何谓“景观户外广告”

在丰富多彩的户外广告中, 观赏价值最高的就是景观户外广告, 它是户外广告中最为亮丽的一道风景线。所谓景观户外广告, 就是指节假日等特殊时期在城市繁华的商业中心以景观理念规划设计的广告。景观户外广告以观赏作为核心手段, 通常独立设置, 不依附于建筑物、广告牌和环境中的其他设施, 它类似于商业中心的一些雕塑, 是商业中心精彩的阶段性“装饰品”。

图1是2010年春节期间设立在宁波天一广场的可口可乐景观户外广告。大型的可口可乐瓶子是主体, 衬托以可口可乐代言人和2010字样, 再加上红灯笼与中国传统纹样, 浓红艳黄地烘托出中国传统节日的喜庆气氛。在年味变淡的时候, 这个品牌的景观户外广告着实给了我们一份感动, 它辅之以“团圆时刻, 分享可口可乐”、“新年第一瓶可口可乐, 你想与谁分享”的信息传达, 成为2010年城市春节的标志性物件。

图2是2010年世界杯期间设立在宁波万达广场的哈尔滨啤酒的广告。哈尔滨啤酒是世界杯官方合作伙伴和官方指定啤酒, 同时也是中国最早的啤酒品牌, 由很多哈尔滨啤酒瓶子组合而成那个夏天最受瞩目的大力神杯, 用冰爽与狂热的冰火两重天给了我们别样的激情夏天。借助世界杯这一世界最高水平赛事的品牌虽然众多, 但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却是非常有限, 哈尔滨啤酒的这一景观户外广告则是那个夏天借势造势的神来之笔。

二、景观户外广告的商业价值——品牌形象塑造

景观户外广告的本质仍然是广告, 当然, 它所承担的最基本任务并非直接促进销售, 而是侧重于品牌形象的塑造。品牌形象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 大卫·奥格威告诉我们, 每一则广告都是对品牌形象的长期投资。在产品同质化极强的今天, 与众不同的形象成为市场制胜的新法宝, 而形象的塑造是要通过广告、公关、终端等很多环节才能完成的, 其中尤其要发挥传播的巨大作用。“决定品牌价值的只是事物的传播形象”[3], 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这一点。可口可乐深谙此道, 近几年来它经常在节假日的时候在城市商业中心设立景观户外广告 (图3) , 巨大的可乐瓶型和热烈的红色不仅很好地迎合了节假日的氛围, 而且也吻合可口可乐一贯的使命:“令全球人们的身体思想及精神更怡神畅快, 让我们的品牌与行动激励人们不断保持乐观向上, 让我们所触及的一切更有价值”[4]。这也是百年老牌屹立不倒法宝之一。景观户外广告因为极强的创意设计意识而带来了很高的观赏价值, 使得品牌形象可以被张扬到极致。

景观户外广告目前多被知名品牌采用, 其因独特的传播优势必将成为户外广告中最具魅力的部分, 它在自身获得更大发展的同时, 也会在现在和未来的市场环境中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发展, 广告早已不再是简单的信息传达, 很多广告像艺术品一样被人们鉴赏、珍藏, 这样的广告并没有背离传达信息、促进销售和塑造形象的本质功能, 只是实现广告核心目的的方式有了改进。正像阿尔·里斯在其著作《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中所说的一样:“就像雕塑、绘画和诗歌, 广告正在走同一条路。‘广告’, 马歇尔·麦克卢汉说:‘是20世纪最杰出的艺术形式。’……马克·芬斯克说‘广告可能是世界上最有力的艺术形式’……越来越多的顾客也把广告视为一种艺术形式而不是交流的工具。”[5]就像Calvin Klein曾经用多条经过特殊处理的牛仔裤制作成一个巨大的球体, 在全球进行巡展, 巨型球体前面还用锁链锁着一个人, 所到之处均引来人群围观 (图4) 。此广告被命名为“时尚奴隶”, 虽然我们对其含义的解读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但这一广告本身确实已经超越了出售牛仔裤的功利目的, 成为了对时尚与人的深度阐释, 达到了传统广告形式无法完成的效果。

海量信息时代, 人们已经产生了很强的信息疲劳感, 强制性的广告信息尤其令人反感。广告改头换面, 以艺术品的形式出现, 在博得人们好感的同时也让品牌信息深入人心。

三、景观户外广告的文化价值——增强城市欢乐祥和氛围与人的幸福感

广告最基本的功能在于销售产品/服务、树立形象, 除了经济属性外, 广告还有不容忽视的文化属性。当然, 相对于经济属性的直接, 广告的文化属性较为隐蔽, 但它却深刻而又潜移默化地影响和塑造着人, 只不过在直接的经济属性过于突出的情况下, 广告的文化作用被有意或无意地降低了。试想, 一座没有了户外广告的城市会是怎样的呢?

设立在城市繁华商业广场的景观户外广告由于极具设计感和装饰意味, 为城市的繁华锦上添花, 营造出浓郁的欢乐氛围, 增强了人的休闲感觉。“在当代社会中, 由于对于社区和公共交往的渴求, 以及将枯燥乏味的日常生活变为节日的需求, 人们似乎刻意追求这种市井的亲密关系。大型的商业设施, ……实际上顺应了人们对市井型亲密关系的渴求。”[7]在大型商业设施逐渐被人们习惯和适应以后, 商业中心本身也在不断改进着自己。它借助与商家联合举办的各种活动, 如美食节、促销活动等, 当然也包括商家发布的精心制作的广告, 进一步聚集起人气, 突显其便利与休闲的特征, 在建筑与物质基础之上更关注人们在其中的体验和感觉, 从而在人性化层面得以升级。

在节假日或者奥运会、世界杯等大事件期间, 商家的广告都在浓墨重彩地迎合着特殊时期的特别氛围, 相对于商业中心本身的一些装饰物, 景观户外广告的创意表现明显要精彩得多, 制作也更为精致, 加之这样的广告一般设立在商业中心相对空旷的地方, 其醒目和受关注程度已经远远超越了商业中心原有的建筑物, 是商业中心阶段性最吸引眼球的事物。

奥美互动全球CEO布莱恩·费瑟斯通豪认为应该改变市场营销中一直被奉为圭臬的“4P (Product、Place、Price、Promotion) ”理论, 转而由“4E”取代, 这在营销界和广告界产生了非常大的反响。4E指的是体验 (Experience) 、无所不在 (Everyplace) 、交换 (Exchange) 和布道 (Evangelism) , 其中最核心的理念是:“体验无处不在……产品的差异化所带来的竞争优势越来越弱, 所以我们必须把单纯的产品层面竞争转移到消费者的全面体验之上。”[8]正是在这样的转变中, 广告的文化价值日益增强, 而达到了商家、品牌、广告、社会与人等多方共赢的效果。

四、景观户外广告基本理念——和谐

商业广告具有与生俱来的功利性, 过于功利的商业广告在发展中出现了很多与社会不相和谐的因素, 很多广告的强制性与反复的信息轰炸使得人们对广告产生了先入为主的偏见, 广告的正面作用甚至完全被忽视, 只剩下了缺点。而事实上, 广告中有很多正确的导向, 渗透着很多正确的理念, 公益广告自然不必说, 商业广告也是如此, 比如孝、回家、健康饮食与健康生活、幸福感、低碳等等。由于广告的大量传播, 这些信息也就慢慢渗透到人们的观念中。“正是商业广告从内容到形式所含有的或多或少、或显或隐、或直接或间接的文化信息, 使其在传播过程中, 造成对人们思想行为和社会精神文化的深刻影响, 从消费直至审美。不管传播者是出于自觉还是无意识。”[9]

景观户外广告以自身的创意、表现和发布很好地诠释了和谐共处的理念。和谐广告是广告修正自身的必经之路, 也是21世纪广告发展的必然趋势。和谐, 即兼顾广告主、广告受众、广告媒体、广告代理、社会发展的理念, 为广告主宣传产品、提升形象;给予广告代理较为充分的创意表现空间;作为媒体内容之一, 为媒体提供高质量、受欢迎的内容;尊重受众, 关注其整体利益和社会的全面发展。陈培爱认为, 广告要保持与消费者的和谐, 与媒介形象的和谐, 以及与社会的和谐, 就要坚持其重要准则——“真善美”[10]。而坚持真善美的基础就在于关注受众的整体利益, 摒弃单纯“消费者”的审视, 立足“受众”, 把受众还原到本质, 也就是“人”, 一切以人的要求、需要、全面发展为出发点。真善美的最高境界是“美”, 广告能够做到让人赏心悦目, 甚至是让人主动去接触, 就像人们驻足观看、拍照留念的景观户外广告一样。这样的广告效果自然不必说。广告的未来也会是一片光明。

参考文献

[1]曲彦斌.中国招幌与招徕市声.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 2000.34页

[2][英]G卡伦.城市景观艺术.刘杰、周湘津译.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 1992.126页

[3]张惠辛.超广告传播.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07.3页

[4]可口可乐中国站.http://www.coca-cola.com.cn/aboutus-missionandvalues.htm

[5][美]阿尔.里斯.公关第一广告第二.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24-26页

[6]图片来源:CK牛仔裤Vs装置艺术.原载都市快报.转引自杭州网.http://leisure.hangzhou.com.cn/20060801/ca1206196.htm

[7]刘泓.广告社会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6.40-41页

[8]宋秩铭.数字化时代整合营销的中国实践.中国广告.2008 (05) :23页

[9]张金海.20世纪广告传播理论研究.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2.195页

[10]和谐广告创造和谐商机.不会增加额外成本.原载新华网.转引自搜狐新闻.2006-08-04.http://news.sohu.com/20060804/n244624941.shtml

浅谈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地 篇2

1关注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地的意义

1.1 游戏对于儿童发展的价值

首先, 从生活行为方面来看, 学习知识和基本生活方式是被动行为, 而游戏则是根据儿童自身的要求而产生的自发行为。儿童通过经历被动行为和能动行为相互平衡的生活而成长, 光是受教这一行为无法促进儿童人格的全面发展, 而游戏过程则是做自己想做的事, 经历失败、尝试未知领域, 培养创造的勇气和能力;其次, 从人际关系方面来看, 儿童与老师、保护者之间存在着被保护的关系, 而在游戏过程中的人际关系是朋友间的平等关系。从某种意义上说, 在游戏场所中存在一种非被保护的严格的自治关系, 儿童在游戏这种模拟的现实世界中, 可以获得在大人无法介入的儿童社会中的自治能力以及成为大人所必要的人际关系处理能力;第三, 儿童通过玩耍逐渐认识空间和社会环境。通过在多样化的空间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玩耍, 儿童逐步建立起对于世界有较为完整的认知, 那些被“圈养”起来远离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少年儿童则无从学会如何与自然和社会相处[1]。

1.2 游戏环境对于儿童的重要作用

游戏场所对于儿童认知、社会交往等各方面的影响尤为突出。首先, 游戏环境具有一定的社会教育作用, 不同空间的组合能提供儿童与同伴在人际关系接触中的自主性与自在性, 有利于孩子们培养自然、健全的群我关系;其次, 儿童在游戏环境中接触到自然材料、多样地形以及亲水空间都能培养他们对于自然观察的敏锐与兴趣, 而且有利于生态意识的建立;此外, 在注重空间艺术的游戏环境中玩耍, 对于提升儿童的美学认知也具有一定促进作用[2]。

2我国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现状

2.1 空间缺乏且分布不均

近几年伴随着城市的迅速扩张、土地紧缺以及建筑的高密度化, 以前自发形成的游戏场地逐渐消失, 新的又远未形成, 儿童的游戏空间表现出严重的不足。在城市公共环境中, 不难发现很多为成人精心设计的富有人情味的开放、私密活动空间, 但真正为孩子考虑, 符合其生理尺度和心理需求的活动空间少之又少, 儿童只能游戏于高楼大厦和车水马龙中。由于儿童游戏空间缺乏规划层面的依据和明确的用地性质, 难以得到社会的认同, 这种身份的不合法共识是自上而下的。因此, 多数情况下游戏空间只是作为城市开敞空间的一部分, 具有较大的弹性和随意性。

此外, 由于正式儿童游戏空间局限于一定区域范围, 并且缺乏规划性指导, 儿童户外游戏空间只能被动的存在于城市中, 尤其受到城市既有的公共空间的较大影响而呈现出分布不均的特点。在城市不同发展区域, 儿童能够享用的空间差异较大, 老城区的儿童很少进行户外活动, 而近郊区的儿童则拥有较丰富的空间资源。

2.2 场地的设计滞后、形式单一

就目前出现在城市公园或者新型居住区内的儿童游戏场地来看, 大多是一种程序化的设施摆放和简单功能划分。作为环境设计的一部分, 由于设计师仅仅凭着成人的常规思维, 缺少对儿童这一特殊使用群体的心理和行为进行分析, 其设计手法单调、陈旧, 通常做法是在预留的空地中, 挖坑填砂, 放上滑梯、跷跷板等一些简单设施, 强迫孩子们进行千篇一律的游戏内容。加上对于儿童的生理特征、性别差异、年龄区别等因素的忽略, 游戏设施单一、枯燥, 场地的多样性和创造性严重不足。笔者观察发现, 在一

Study on Qitaihe city transformation planning

LI Jing-yangSUN Kai

Abstract:

The domestic and foreign resources typed city transformation was reviewed, combined with Chinese national situation, the Chinese resources typed city transformation was discussed. With Qitaihe city as example, the city planning elements of Qitaihe city urban space was analyzed, the sticking point of city transformation was found. The Qitaihe city transformation was discussed in city planning aspect so as to realize resources typed city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Key words:

resource typed city transformation, city space, collapse area,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些公共开放的城市空间中, 玩砂区往往比专设的游戏器械对于儿童具有更持久的吸引力。

2.3 安全隐患

随着城市现代化的推进, 越来越多的空间已经不适合儿童, 安全因素则作为最基本的判断标准。由于机动车的大范围介入, 机动车交通已成为儿童户外活动最大的障碍之一;交通道路把城市环境分割开来, 机动车道减少并隔绝了儿童的漫步区域, 穿越街道让儿童处于危险之中。另外停车场占据了大量的土地, 而这些土地再也无法适用于游乐玩耍, 场地的这种利用方式是直接与儿童的需求相对立的。

城市开放空间中的游戏设施也存在着严重的安全隐患。主要包括设备老化、无证安装, 设计制造单位没有生产许可证或安全认可证, 作业人员未经培训就上岗等安全问题。此外, 我国儿童户外活动场地还缺乏专业人员的管理与维护, 一些早期建成的儿童活动场地中的设施的老化、破损等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

3城市儿童活动空间设计指导性原则探析

3.1 系统化原则——“儿童适宜型”城市

目前, 许多欧美国家的城市已经在为实现“少年儿童友好型”城市而努力, 他们把少年儿童的需要和权利纳入政策中, 特别是城市规划政策的中心地位上, 而不仅仅在园林和环境设计中。根据“少年儿童友好型”城市计划, 当地管理部门结合一系列以少年儿童权益为核心的原则, 间接处理城市空间格局, 少年儿童参与到城市规划决策制定过程中, 并协助设计师来设计一个“他们想要的城市”[5]。就我国情况而言, 如果能在认识少年儿童活动特点的基础上, 全面考虑能吸引儿童及其监护人活动的潜在因素, 将儿童活动空间充分融入到城市开放空间系统中, 并进行总体规划, 那么在城市中营造出一系列高品质的活动空间, 把整个城市变成适宜于少年儿童的目标就不再遥不可及, 而迈出第一步对于我们来说却是至关重要的。

3.2 空间模式多样化原则

一个对儿童具有吸引力能真正满足儿童的需求的游戏空间必须是一个具有潜在刺激的场所, 即能让儿童找出最多游戏方式的场所。少年儿童区别于成人的特点在于他们精力旺盛、活动量大、耐久性差, 对一种游戏的持续时间较短。因此如条件允许, 在保持宽敞的活动范围的基础上, 设计时应尽量为场地注入新鲜的多样化的元素, 整合多种对儿童具有吸引力的活动要素 (如沙、水、土) , 并提供多种可能的活动模式, 这对激发少年儿童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有着积极作用;儿童偏爱通过自己的双手来改变周围事物从而激发自身的创造性, 而适合这种行为的活动空间的一个主要特性就是提供多种质地的“松散的物体”, 如沙、水、泥土、植物枝干或只是地上的“废弃物”;自然界拥有丰富的可玩的东西, 且这样的创造性活动会令人兴奋。

针对儿童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 设计模式应该具有从简单到复杂, 可以自由发展变化, 适应冒险游戏的特点。

多样化的游戏场地不仅能提高儿童的参与度, 而且能促进其智力和体力的发展。另外场地中应具有良好并富特色的视觉环境, 因为环境的性质会对儿童产生直接的刺激性影响, 如物体的形状、色彩、质地、尺度、气味等都可以激励儿童同周围环境进行交流, 所以最适于儿童身体、认知和社交能力发展的环境应具备提供多样化的行为活动机会的特征。

3.3 场地布局可达性原则

作为儿童玩耍的场地应尽量临近居住区布置, 随儿童年龄不同, 距离逐渐增大。国外就儿童活动场地布局等方面的研究起步较早, 尤其是欧美的一些发达国家。例如, 美国芝加哥在20世纪70年代制订的城市儿童活动场地规范条文, 针对不同等级游戏空间的面积定额、服务半径、人数及对象等作了量性规定 (见表1) ;另外, 德国城市规划明确指出, 在新建的居住区中, 独立的住宅用地 (单价独户住宅) 每4户就要设一个儿童游戏场地, 学龄儿童适合的距离为300 m~400 m, 12岁以上的少年儿童, 由于能骑自行车, 该距离可延伸到1 km, 婴幼儿的活动范围则限定在父母住宅周围[6]。

如表1所示的此类标准旨在建造合适的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网络, 通过建造并连通满足不同年龄层少年儿童需要的场地, 让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有更多机会接触到家以外的场所。

4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

生命的成长与发育是自然界中最伟大的一幕。作为设计师, 我们将在这一过程中融进智慧, 注入理想, 这是我们神圣的职责与使命。对孩子进行充分解是我们解决这一尴尬处境的重要环节。作为设计师的我们要学会用儿童的眼光看待事物, 学会倾听他们的声音, 只有从儿童的视角出发, 理解他们的真实需要, 以儿童快乐生活和健康成长为目标, 在不断探索儿童游戏心理的过程中找到能够给孩子们成长带来积极影响的创意, 才有可能摆脱贫乏无趣的游戏场模式, 设计出真正满足儿童天性的作品。

摘要:从儿童的角度看世界, 在认识游戏对于儿童成长的特殊地位和重要作用的基础上, 针对当前我国城市儿童户外游戏场地的建设现状, 分析并提出城市儿童户外活动空间的营造原则, 以期创造真正满足儿童天性的富有价值的空间。

关键词:城市,儿童,户外活动场地,游戏环境,设计原则

参考文献

[1]郭力平, 许冰灵, 李琳.游戏对于促进儿童心理发展的作用[J].心理科学, 2001, 24 (6) :749-751.

[2][美]阿尔伯特IJ, 拉特利奇.大众行为与公园设计[M].王求是, 高峰,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0:33-40.

[3]丁宁.当代城市儿童户外游戏空间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6:39-41.

[4][美]克菜尔.库柏.马库斯, 卡罗琳.弗朗西斯.人性场所——城市开放空间设计导则[M].俞孔坚, 译.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1:245-262.

[5][德]谭玛丽.适合儿童的公园与花园———儿童友好型公园的设计与研究[J].周方诚, 译.中国园林, 2008 (5) :43-48.

城市户外族 篇3

关键词:乌鲁木齐城市户外传媒,区域文化,设计原则

一、乌鲁木齐城市户外传媒的现状

1. 整体意识淡薄

整体意识是指在城市户外传媒的投放过程中, 要综合考虑户外传媒的各种因素, 把户外传媒作为城市的一部分, 使户外传媒符合视觉认知规律, 形成与街道、城市片区相适应的各类广告形式, 其中, 区域文化在户外传媒中的文化凝聚力是其内在因素。

乌鲁木齐市城市户外广告区域分布特征不突出, 对于城市的生活休闲区、中心商务区、商业繁华区、历史文化区的定位不明显, 是商业区还是文化区, 是行政区还是景观区, 要分别根据各区的特点进行整体设计, 城市区域特征才会一目了然, 才会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乌鲁木齐户外传媒分布散乱, 广告设置见缝插针, 是导致户外传媒认知能力差的根本原因。同时, 大大小小不同的广告都竞相在杂乱的环境中脱颖而出, 看谁的颜色最为艳丽, 谁的尺寸最大, 缺乏整体意识, 街道视觉效果严重受到干扰, 甚至影响到道路指示牌。

其次, 乌鲁木齐市的户外传媒设计中很少考虑到与建筑风格、建筑轮廓线的关系, 本来完整的建筑外墙可能被设计不当的广告所破坏。好的户外传媒设计不仅是建筑的美丽外表, 与建筑色彩形成统一的风格色调, 而且有利于城市建筑的情感表达, 使建筑变为可读、可感的视觉形象, 而不仅仅是冰冷的玻璃窗。同时, 户外传媒设施与城市建筑共同构成城市风景的轮廓线, 整体考虑户外传媒与城市建筑的协调性, 可以弥补一些建筑外轮廓的不足。

2. 文化张力感弱

文化张力是区域文化在户外传媒中的辐射力, 其建立和发展经过认识、吸收、整理、应用得以实现, 文化在户外传媒设计中的体现是其生命价值的实质, 没有文化的户外传媒设计是冷漠的无生命体。乌鲁木齐虽然具有鲜明的西域文化背景, 但是, 地域性的文化并没有及时或是恰当地在乌鲁木齐城市户外传媒中呈现出来, 商品广告还处于一味的模仿、挪用与移植的过程中, 缺乏独特的个性特征, 进而影响区域文化的认同。

3. 户外传媒形式单一

在工业技术发达的今天, 商品质量几乎大同小异, 企业在做宣传的过程中, 要求广告能留给消费者深刻的第一印象, 这种印象是不同于千遍一律的大众视觉, 是大众传媒形式的多样化。乌鲁木齐城市户外广告形式总体来说比较平淡, 没有过多地在形式上下功夫, 主要是以人们常见的墙面喷绘广告为主, 霓虹灯广告也只是在字体上有所区别, 更谈不上形式多样的立体广告。同样是信息传播, 令人耳目一新的传媒形式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传达效果。据统计, 乌鲁木齐除了其它城市常见的霓虹灯、喷绘广告、充气膜等, 还没有突出的地景广告、互动式广告等其它类型的广告形式。户外传媒的形式没有广泛考虑与城市雕塑、园林建设、公共设施、地景建设相结合, 因地制宜, 建立形式多样的广告形式。

二、乌鲁木齐城市户外传媒的设计原则探析

1. 基于区域文化传播的设计原则

文化是地区城市户外传媒的内核, 在商品经济社会, 户外传媒对商业化、效益化、现代化的追逐极易造成急功近利的快餐式设计样式, 从而忽视与城市环境在地域文化风格上的和谐与融洽。针对文化特征鲜明的新疆, 在对其进行户外传媒设计时, 应当沿着区域文化进行设计, 从中找到与区域文化相对应的图形、色彩, 使之达到和谐而不失之于单调。

在户外传媒设计中, 图形与色彩是户外广告的两大视觉要素, 在图的运用中可以尽量选用带有地方文化特色的图形, 把图形地方化、本土化、区域化;区域文化的认知还可以反映在地方色彩上, 在新疆, 在伊斯兰文化影响下的色彩喜好可以广泛运用到户外传媒设计中, 比如绿、蓝、紫等颜色就是伊斯兰建筑装饰的典型色彩, 还有自然景观中的沙漠色彩、草原色彩都是区域色彩的具体体现。在新疆的户外广告中根据具体的区域功能和建筑空间形态特征有差别地制定户外广告的色彩规划, 依据不同的街区风格, 传达不同的文化内涵。比如, 民族街多运用宗教色彩, 采用伊斯兰艺术装饰风格的图形样式设计;玉石街多采用与玉相关的色彩文化元素;文化功能区、交通点是运用西域自然景观色彩最好的表现区域。

文化意蕴要与户外传媒传达的内容有机结合, 设计师通过社会考察、调研去深入挖掘, 合理运用, 才能创造出文化含量高的户外传媒作品。

2. 强调个性化发展的原则

户外传媒强调个性发展就是要提高户外传媒的关注度, 以此吸引更多受众的目光。而个性的发展更多的要在户外传媒设计创意上做文章, 提高创意水平。

这里所说的个性并不是一味求新求异, 与周边环境格格不入来凸显自身价值, 而是一种与环境相协调“度”的把握。个性与和谐并不是一对无法调和的矛盾, 户外广告的环境因素, 可能制约它的表现形式, 但很多情况下, 充分利用环境特点创作的户外广告更具表现力。这样一来, 户外广告的设计可以突破实体空间上的限制, 最大限度地展现创意表现空间。

平面广告设计的个性创意要有区域化的思想。新疆是一个有着古老文化的地区, 自然传承下来的文化积淀是区域广告创意中的源泉。一个好的平面广告创意, 不仅要能为广告主和企业带来良好的销售业绩, 而且要在精神上给人以愉悦之感。要实现这些, 广告设计人员必须对新疆的传统文化有深刻的了解, 对民族文化进行考察, 深入地了解本民族的文化和生活习惯, 这样才会使平面广告的创意既具有广告主所想要的宣传力度, 又有消费者所愿意接受的民族、地域特色, 最大限度地表现区域户外广告的个性创意空间。

3. 精品意识的原则

户外传媒设计水平参差不齐是制约其发展的根本原因, 户外传媒这一古老传媒方式要想在社会的发展中与时俱进, 不被日益产生的新媒体所淘汰, 就要加强户外传媒的精品意识, 使每一处设计都精益求精, 彻底消灭城市户外传媒的视觉污染现象。

加强户外传媒的精品意识, 还要实现创意与广告产品和本民族消费者的生活习惯相贴切, 就要有精心独到的构思, 有效地表现作品的主题、意境和风格, 研究消费者对广告内容的最佳接受心理, 将产品与消费者的需求进行最完美的结合, 利用简单的、鲜明的形象进入消费者的心智。只有这样才能唤起人们的共鸣, 使广告创意具有强大的震撼力和恒久的生命力。

把户外广告地位提升到街头艺术的高度, 有了这样的定位才会使人们期盼每天有新的广告创意出现, 每一处出色的广告设计才会留给人们难忘的记忆。在法国, 人们对户外广告的喜爱达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除了每年一度的城市户外广告节可以让人们品评户外广告的设计创意, 人们随处都会谈论有关广告的情况, 广告充实了喜欢浪漫的法国人的生活。在德国, 认真较劲的德国人通常以严谨出名, 同样在城市户外传媒设计方面, 对各类广告的尺寸都有统一的要求, 体现统一的效果, 街头户外广告必须定期更换, 在户外广告的制作中会尽量听取艺术家、建筑师、工程师、城市规划人员与各类专家意见。

4. 超平面意识的原则

城市户外传媒的超平面意识主要是指在景观意识的基础上强调户外传媒设计视觉上的尺度感觉。大尺度在城市户外传媒视觉效果上具有强烈的影响力, 这也是许多广告主不顾环境因素一味求大的根源。一个城市需要一定量的超平面广告, 大尺度的广告能左右城市的整体印象。

户外传统媒体尤其是大户外媒体, 在塑造客户品牌上有着独特的优势, 在消费群的覆盖上形成了不可替代的竞争力。著名Tom户外传媒集团始终以大户外、大网络、一站式服务为发展目标, 并且以“非看不可的力量”作为标志性的广告语。就是因为他们始终看到并追求这种传统户外媒体“大尺度”不可替代的重大价值。超平面户外传媒宜设置在人流量大、视觉空间深远的广场、城市入口、汽车站、火车站、飞机场等地段。尤其是在这些地段的政府公益广告、地区旅游类广告、文化介绍类广告, 都宜呈现出超平面设计意识。

超平面户外广告的数量应该在城市的整体规划中具有严格的控制, 确实保证超平面广告的主体地位, 而且在超平面广告的类别上应该是以宣传区域文化为主的文化类、公益类、旅游类广告, 防止其它商业类户外传媒在城市占有过多的超平面设计的份额, 也决不允许此类广告争先恐后地往超平面方向发展, 造成视觉心态上的张扬与自我满足。

三、结语

户外传媒往往直接或间接地记录和传承了一个历史时期的文化片断或某种观念意识的若干侧面, 并且密切地服务于特定社会阶层或普通民众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包括审美的需求。

而在区域文化认知基础上进行户外传媒设计原则的探讨是作者提出的一种整合区域城市户外传媒的新观点, 户外传媒作为文化的组成部分, 不仅传播商品的信息, 而且在传播文化, 塑造文化, 只有区域文化的差异性才能吸引人们品读区域户外传媒的好奇心。

从新疆城市户外广告整体文化感弱的情况出发, 在加强区域文化认知的基础上, 遵循设计过程中的个性意识、精品意识与超平面意识的原则,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新疆城市户外传媒的现状。

参考文献

[1]贾容林.平面广告设计[M].中国纺织出版社, 2005.9.

[2]藤守尧, 聂振斌.知识经济时代的美学与设计[M].南京出版社, 2006.1.

[3]柯建军.设计表现的突破——文字[M].西安交通大学出版社, 2005.1.

[4][英]马尔科姆·巴纳德.艺术、设计与视觉文化[M], 2006.8.

城市户外族 篇4

关键词:户外活动,徒步,零花费,青年

户外徒步不但可以锻炼身体、愉悦心理、欣赏风景,还可以锻炼语言交际能力、增进感情、丰富知识、结交新朋友……然而近两百年来, 人们对地球不尽的开发和索取,既改变了自己的生存状况,也改变了自然环境,大部分人的生活越来越远离自然,人们整日出入于钢筋水泥的城市森林中,仰头只能看到灰蒙蒙的一小方天空,这令人们愈加渴望走近大自然,去寻找曾经失去的清新。户外徒步是真正纯生态、纯环保的旅行方式。在国外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团体徒步旅行,而国内选择这样徒步旅行的只是少数个体[1]。青年大学生及高中生占城市青年人口的大多数,青年时代养成的运动习惯对其终身都有影响。青年大学生及高中生没有收入来源或收入很低,零花费的户外徒步活动也是较适合这一群体的活动之一[2]。

1研究对象

该文以长沙市河西高校社团户外活动的组织实际情况及高校体育课设置实际情况为研究对象。

2研究方法

2.1文献资料法

根据研究需要,收集有关高校社团户外活动和户外徒步活动的文献资料,为把握研究方向、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提供理论基础。

2.2问卷调查法

笔者制订了《长沙市河西高校户外活动情况问卷调查表》,并对该问卷进行了效度和信度检测。

2.3统计分析法

笔者对调查所得的数据进行归纳、整理,使整个研究过程和结果更加严密 。

3结果与分析

3.1青年参加户外徒步活动方式的现状调查

3.1.1学校徒步体育课的现状调查

长沙河西高校均设置有徒步类型的体育课,一般针对大二、大三学生选修。每周一次,持续一个学期,约20次课程。主要徒步地点设为岳麓山、橘子洲、南郊公园等较近的公园内。选修这门课的人各个高校每学期在几个人到六七十人不等,在下雨天等特殊情况,体育老师一般会取消课程。对于几万人的高校来说,这种徒步选修课能影响的人相当少;每周一次的户外徒步较为规律,适量;徒步的人局限于选修这门课的几十个学生;徒步的地点较为单一;所涉及的风景、文化、自然知识内容少;活动地点近,安全风险低;参加这么选修课的同学一般都对徒步运动较为钟爱。

3.1.2学校社团徒步活动的现状调查

长沙河西各大高校涉及户外徒步活动的社团仅有登山协会和健步行组织等少数社团,并不是每个高校都有,这与同是休闲体育类的球类运动协会、自行车协会、瑜伽健身协会等火爆的社团活动形成鲜明的反差。社团活动组织也很松散,举办活动少,参与人数不多。某学校的登山协会一个学期仅举办了3次活动,其中一次仅有3人参加。某医学院的健步行组织自2006年开始组织徒步活动,至2013年因前任义务导游离开、缺乏后任义务导游而终止,该组织较为规律的组织了7年户外徒步活动,每周1次,每次半天或一天,路线长从十几公里到50km,由较熟悉目的地情况的学生做义务导游,涉及长沙及周边共20余条路线,每次参加人数从几个人到一两百余人不等。参加社团类户外徒步活动的人次相对单一的体育课人数还是要多;能规律的组织户外徒步活动的社团不多;参加社团活动的人来自各个院系,有各种不同背景知识的人;社团由青年人自发组织,一般会根据青年学生的兴趣爱好来选择目的地,由于年轻人的好奇心强,这样的徒步活动一般会有各种不同的路线,如他们有选择洗心禅寺等宗教文化路线,有选择春季湘江风光带看美丽的黄花、秋季黑麋峰摘野板栗等自然风光路线,有选择有多种中药材生长青山、多种野生动植物的月亮岛的自然知识路线;因此,这类户外徒步也可能偶然出现安全隐患,组织健步行活动的学生导游们表示他们7年的活动没有出现过特别的安全事故,但因为坚持风雨无阻,淋雨后生病、 滑倒、摔伤的情况还是有的,对他们来说这些都是小事情。

3.1.3个人或几个好友约同徒步出行的现状调查

在业余时间选择徒步出行的青年学生随着时代的发展也越来越少, 更多的选择寝室锻炼或操场球类或跑步锻炼等,和朋友一起的聚会也更多的选择聚餐、KTV、电影院等场所。但也有少数的徒步坚持者,某高校药学院和麻醉系就要这样一对坚持爬岳麓山的同学,他们几乎每周都去,周末或下午放学后,他们觉得山上空气好,这是一种最好的锻炼方式,对他们的健康和学习都很有好处。高校内也有通过各种网络相约去各地爬山游玩的人,结伴出游曾一时风气,但也因经济、安全等原因,选择这样出行的人并不很多。选择这样去徒步,自由性高,但往往缺乏团队的鼓励而不能坚持;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路线;因个人见识有限, 所涉及的风景、文化、自然知识内容较少;个人出行如果结伴的人少, 遇到困难和风险时缺乏帮助[3]。

3.1.4市区内组织徒步活动的现状调查

由湖南热爱徒步、热爱公益的网友自发组织的每年一次的大型徒步活动“百公里毅行”自2007年首次举办,这也是长沙市内唯一的一项户外大型徒步户外活动。2007年有194人参加,到2013年人数达到2712人。由于潇湘晨报的宣传,这项活动也是所有徒步类活动参加人数最多的。由于这类活动组织难度大,每年一次的活动,可能只起到了增加这项活动的影响力的左右。在组织者的努力下,每年这项徒步活动都选择了不同的路线,不同的主题,将环保、公益、爱心、人与自然和谐等理念带给了城市。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活动安全得到了十足的保障,使很多老年人和儿童都能很好的参与。(图1)

3.2影响青年人户外徒步活动的因素分析(图2)

3.2.1空闲时间少,徒步运动耗时长

调查发现有22%的在校大学生认为主要是徒步运动耗时长,平时空闲时间因参加聚会、球类运动、班级活动、上网等占用,较少能抽出时间 。

3.2.2大学生空闲时间多在上网

有28%的大学生空闲时间选择上网,聊天、游戏、看视频、浏览网页等,逐渐成为“宅男宅女”。如今依赖网络的年轻一族越来越多,基本人手一台电脑,有些人甚至吃饭都在电脑前。

3.2.3缺乏对徒步运动的认识,认为徒步运动单调、运动效果差

16%的人认为徒步运动单调、运动效果差,没意识到徒步运动对心理的调适及对环境的亲近作用。其中有些爱好户外的同学认为自己会选择骑自行车到户外去,如果选择同朋友增进感情会选择聚餐、 KTV、一起打球等方式,没有或较少有主动认识陌生朋友的想法。也有个别人认为,如果户外徒步的话,自己要准备好点的鞋、太阳伞、急救药品等很多东西,太麻烦。

3.2.4认为城市环境不好

15%的人认为现在城市环境差。户外徒步运动可能碰到下雨、太热等天气不利情况;汽车尾气较多;城市到处都人太多,绿地少,公园到处都是人,山上也是人多。不如在寝室或校园,安静、不受风吹雨打、 精神放松。

3.2.5没有很好的组织

12%的人认为自己外出路感太差,担心风险意外;没有很好的户外徒步运动组织;特别是一些新来大学的同学认为自己对这个城市太陌生,外出活动无从下手;自己一个人出去太乏味枯燥,没有一起的同伴, 周围人都比较宅;出去不知道去哪儿,没有向导;周围的公园都去过了, 没有意思。

3.2.6户外徒步太累,担心自己体力不支或怕晒黑

5%的人认为户外徒步比较累,自己从没有走过那么长的路,担心出去后走不动了没法收场。出去走一次,很可能被晒黑或刮伤了。这些主要是平时缺乏锻炼爱美的女生。

4结论与建议

4.1目前城市青年户外徒步活动参与度低、组织程度差

不论从参加人数,还是组织程度上看;目前城市青年户外活动参与程度都比较低。相比其他休闲体育运动来说,如球类运动、游泳、自行车运动等,参与人数都远远低于其他休闲活动。虽然社会提倡这项运动,但现在高校有关户外徒步运动的社团少,社团开展活动也很少,缺乏有效的组织;而户外徒步运动花费低或零花费,有意愿推动该活动的组织机构很少。

4.2户外徒步运动门槛均低于同类休闲体育运动

户外徒步运动接近于零花费,不需要特殊场地设备,不需要特殊服装,不需要特别训练,对体能和运动技巧要求低,适合于各类人群。

4.3城市青年户外徒步活动有益于身心健康、收益颇多

城市户外徒步活动除了能够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外,也能亲身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变化、感受四季的变迁、适应各种自然环境,除此之外还有更多其他运动没有的收益。徒步过程中同伴间的相互交流可以增进感情,互相丰富知识,相互倾诉缓解压力;同伴之间的相互帮助可以增强团队意识;高校的户外徒步甚至为许多大龄学子们解决单身问题提供了一个完美的平台;城市户外徒步对来大学的学子们来说,确实能很好的解决如何去了解一个陌生城市这个问题开辟一条蹊径。

4.4城市青年户外徒步活动值得推广

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虚拟世界对年轻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强烈,同时也通过越来越智能的手机终端在加强它对年轻人的捕获力,甚至遍及了城市的每一个角落;网络也不断的响应各种人群的各种需求,特别是年轻人的各种需求,从获得各种信息、到学习工作、到和朋友交流…… 现在很多年轻人甚至不需要出门就能够买到各种所需求的东西。但或许很多人已经对真正的地球是什么样子这个问题感到陌生,对真正的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这个城市是什么样子感到陌生;城市景观虽然越来越美,但它是不是真正适合居住,还需要我们去感受。现在城市青年也面临着各种压力,学业、生活、家庭、爱情等,一个人的虽然智商可以高到去解决这其中的很多问题,而往往一块短板就可以让你停步不前; 如果能有机会有个好的地方去放松、去交流、去一起面对,我们会走的更远;让那些因学业、生活、家庭、爱情等令到一个年轻人去自杀、去伤人、去自闭的情景从我们记忆中消失吧。户外徒步活动需要我们更多热爱这项运动的人去积极推广,也许它就是一座链接网络虚拟世界与自然世界的桥,一座链接我们内心与现实生活的桥。

4.5改善城市环境,优化城市建设

中国综合国力在不断的增强,城市也越来越美。但每个城市发展还是面临许多大难题:交通拥堵、工业废物及汽车尾气排放、越来越大的人口压力及生活垃圾、城市自然历史文化景点保护、水污染及水资源短缺……城市变得更美好、更有魅力,是我们走出去的物质基础,也能更好的保障城市户外徒步的安全。然而城市户外徒步还是有很多障碍。就如虽然城市的每条街道都建了盲道,但几乎所有盲道都被机动车占领停车,普通人行道也是这样;公园是免费了,给户外徒步创造了条件,但所有的公园都是人满为患,几乎找不到一个合适的地方稍微小憩一下;所有的城市特色街道及历史文化载体都在城市中央,但城市内的小汽车越来越多,再多的高架桥似乎都不够用,如果要去步行,真是即要不断的呼吸汽车尾气,又要躲避车流或走的更远。城市建设因考虑徒步需求,如吐鲁番市的很多街道都既有车行到,还有宽阔的有葡萄架及各种人文历史景观的林荫徒步行走道路;当然仅有河边景观带是不够的, 以城市自然历史文化景观为中心,建立适合徒步行走路线或许是个好的选择[4]。

4.6在青年人群中加大户外徒步活动宣传

像潇湘晨报宣传户外徒步也仅仅是每年一次,当然仅仅依靠报纸是不够的,现在网络作为最大的信息载体,更加应该利用它的优势来作好这项宣传,这样做对城市青年的吸引力也更大。如现在每个城市的旅游网都建立起来了,目前它们大多只对城市自然历史文化景点做了宣传, 并没有针对不同旅游者的需求来提供针对性的介绍;就如同那些专门试车的总结每款车的特点一样,如果旅游网里也有旅游们对更多城市徒步路线的不同季节、不同角度、不同历史文化背景、甚至很多小故事的总结,估计能吸引更多人来参加城市徒步。这需要政府公益宣传的支持,也需要更多热心的人来推动。

4.7改善活动的组织

一项好的活动能否长久的持续下去,和它带来的好处有关,也和它的组织者有关。国外很多NGO(非政府组织)办的很好;在中国,涉及各个领域的NGO创办都很艰难。现在政府也在有意识的来推动,帮助培养NGO的领导组织,建立完善的NGO组织架构。但目前大部分这样的组织还是没人管理,没人关心。在高校,学生社团也是差不太远,而理应在高校的社团能更好的得到支持才对;而现在高校社团的申请需要大学生自己去交很多材料却得不到指导,高校社团的组织者几乎得不到很多管理培训,更不用说针对社团类型性质的培训;往往在高校内,一次性花费高、耗费大的活动有老师在背后支持。

上一篇:时间与空间下一篇:细菌性肠道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