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影响

2024-10-06

宏观经济影响(共12篇)

宏观经济影响 篇1

宏观经济形势, 对于中国钢材市场影响极大。总体来看, 由于世界的复苏趋势, 国内首要调控目标的转向, 以及多重成本因素推动, 2012年中国粗钢产需跃上 (或者靠近) 7亿吨关口, 市场价格谷底回升。

一、首要调控目标转向, 保障钢材市场需求

去年下半年以来, 各项宏观经济指标的持续下滑, 引起了决策部门的关注与担忧。统计数据显示, 1年多来GDP呈现逐季回落态势, 2011年累计增速为9.2%, 比上年回落了1.2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与工业增加值也出现大幅度回落。2011年固定资产投资实际增速 (剔除投资品价格上涨因素) 仅为16.1%, 远远低于以往20%多的增速水平。去年12月份的工业增加值回落到了12.8%。即便是物价水平的回落, 也隐含着经济趋冷的迹象。去年12月份与今年1月份的PPI指数同比涨幅分别为1.7%和0.7%, 其中钢材价格出现了下降。这种出厂价格指数的“俯冲式”回落, 也表明了前期紧缩力度过大, 整体需求乏力。

尤其令人忧虑的是, 欧洲债务危机一直麻烦不断, 如果出现最糟糕的情况, 一些国家债务无序违约引发全球金融体系的重大冲击, 祸延世界实体经济, 势必会对于中国出口造成重大冲击。即便是这种糟糕局面得以避免, 欧美发达国家也会因为消减赤字而紧缩开支, 不利于中国贸易出口。受其影响, 自2011年以来中国出口增速迅速收窄, 今年1月份甚至出现了0.5的负增长。如果剔除物价上涨因素, 出口降幅将会更大。从今年2月份汇丰中国PMI指数来看, 出口订单数据跌至8个月来新低, 显示今年出口前景不甚乐观。

正是考虑到上述情况, 为了避免国内紧缩效应与外部环境恶化叠加, 出现经济“硬着陆”局面, 所以决策部门决定首要调控目标转向稳增长, 同时兼顾控制物价水平。最近, 中央召开会议指出, 今年要把稳增长、控物价、调结构、惠民生、抓改革、促和谐更好结合起来。从而将稳增长摆到了宏观调控目标的首位。

在稳增长首要调控目标的指导下, 一些实质性宽松措施将会陆续出台。自去年12月份以来, 央行已经连续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预计今后还会有数次下调。如果中国出口减速超出预期, 将会以更大力度刺激国内需求, 包括刺激首套自住房需求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也不排除金融机构降息的可能。在稳定出口需求方面, 有关部门亦在研究及准备出台政策措施, 比如在金融与税收政策上进行扶持, 帮助企业应对贸易摩擦, 完善出口信用风险保障机制等。

所有这些, 都有利于钢材需求回暖, 不会出现最糟糕局面。预计2012年粗钢的全口径需求量 (含直接出口) , 将达到或接近7亿吨, 比上年增长3%以上。

二、消费需求增加, 拉动产量稳定增长

根据统计快报数据 (下同) , 2011年中国粗钢产量为6.83亿吨, 比上年增长8.9%。预计2012年全国粗钢产量将达到7亿吨, 比上年增幅不会低于5%。

现阶段阻碍中国粗钢产量稳定增长的最大不确定因素, 还是欧洲债务危机急剧恶化。如果世界主要经济体应对不当, 袖手旁观, 导致希腊、意大利等国硬性债务违约, 或者是无序债务违约, 势必导致世界经济更严重衰退。受其影响, 中国经济当然不能独善其身, 其经济“硬着陆”局面难以避免, 即经济增速低于7%。在这种情况下, 中国粗钢产量很有可能出现负增长, 全年粗钢产量低于6.8亿吨。

从目前来看, 欧债危机持续恶化的势头似乎已经止住, 由此而引发的恐慌气氛有所消退, 市场正在重获信心。其主要表现:一是世界主要经济体形成共识, 采取措施避免希腊、意大利等国债务违约。如果进展顺利, 将使得欧元区摆脱崩溃前景。二是美国经济开始企稳。据有关资料, 美国目前失业率虽然仍在8.3%, 但已是2009年2月以来的最低水平;今年以来美国道指节节扬升, 一度突破历史高点——13000点, 只是一步之遥。三是全球制造业普遍回暖。这是最重要的“曙光”。据权威机构调查, 今年1月份全球30个国家的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1.2, 比去年12月份上升了1个点。30个国家中, 美国制造业增长速度达到了2011年6月以来的最高值;印度工业部门的增长也达到了历史最高水平;德国制造业指数为51;中国的官方PMI指数虽然增幅不大, 也回升至50.5, 汇丰银行的中国最新PMI指数虽然仍在50下方, 但环比已为回升趋势, 也比先前的悲观预测要好很多。制造业作为钢铁消费的最重要领域, 其率先回暖, 无疑预示着整体市场趋势转向复苏。

由此可见, 虽然欧债危机严重恶化, 出现世界经济更严重衰退的风险依然存在, 但却是小概率事件。今年世界经济的主调还是继续复苏。

世界经济继续复苏的基本趋势, 加之国内决策机构稳增长的首要调控目标确立与实施, 也就决定了中国钢铁需求及其产量的稳定增长, 尽管其增幅会继续回落。

从2005年到2011年, 7年间中国粗钢产量平均增速为13.1%。如果2012年中国经济形势好于预期, 粗钢增速仅比前7年平均增速回落5成, 比2011年8.9%增速只回落2.4个百分点, 达到6.5%的增长幅度, 那么全年粗钢产量将达到7.28亿吨。

如果2012年中国粗钢产量达不到7亿吨, 增幅仅与上年持平, 甚至负增长, 那将是一个什么概念呢?那就意味着中国钢铁及其相关行业, 一起陷于衰退;意味着由此构成的中国工业增加值, 中国GDP增幅的急剧回落, 即回落到5%以下。这将是一种难以承受的急剧变化。

如果2012年全国粗钢产量达到7亿吨, 或者更高, 按照同期粗钢产能8.5亿吨测算, 中国粗钢产能利用率将在80%以上, 甚至达到85%左右, 依然属于国际公认的正常水平。至少2012年内, 中国粗钢产能严重过剩结论依然不能成立。

三、7亿吨粗钢产量, 使得中国铁矿石需求有增无减

2012年中国7亿吨左右的粗钢产量, 决定了铁矿石的需求量继续增加, 总需求量超过11亿吨。另一方面, 由于国内优质铁矿石资源匮乏, 国内高炉生产工艺的要求, 以及出于节能减排的需要, 有关部门优先使用进口铁矿石战略方针, 在新一年内铁矿石的增加量中, 将向进口铁矿石倾斜。即使2012年全国粗钢产量增速回落到6.5%, 进口铁矿石增速回落到7%, 2012年全国铁矿石进口量亦将达到或超过7亿吨, 进口量有增无减。

进口铁矿石中, 来自三大矿业巨头的货源仍将占据主要部分, 其它地区进口量难以超过三分之一。

四、多重成本因素推动, 钢材价格谷底回升

一段时期以来, 国内钢材市场扑朔迷离。人们感到后市行情难以把握, 操纵策略非常谨慎, 趋向观望等待。比如连每年都要进行钢材“冬储”也未实施。这是史无前例的。分析缘由, 主要是春节前后, 钢材市场不确定性氛围蔓延, 对于相关方面产生很大纠结困扰。

进入2月份以后, 随着宏观形势的逐步明朗, 尤其是决策部门实质性宽松措施的逐步出台, 整体市场需求回暖, 将会推动市场价格行情谷底回升。另一方面, 新一年内中国钢铁生产成本也是有增无减, 进而推高钢材价格底线。

第一个成本提高因素是石油价格高涨。这关系到铁矿石的价格, 关系到钢铁生产与物流成本。近来, 西方与伊朗关系紧张, 以色列公开谈论轰炸伊朗核设施问题。地缘政治风险推动国际市场石油价格重返100美元/桶。如果美伊之间爆发战争, 并且引发霍尔木兹海峡被封锁, 石油价格将会迅速达到150美元/桶以上价位, 进而推高了钢铁及其铁矿石等冶炼材料的能源动力成本, 推高了物流费用, 甚至有可能波及到铁矿石、焦煤、废钢的供应。

第二个成本提高因素是铁矿石价格回升。7亿吨左右的粗钢产量, 导致中国铁矿石需求的继续旺盛, 并由于新一年内能源、资源税费、环保税费增加, 工资水平的提高, 以及货币贬值等成本因素推动, 将使得新一年内铁矿石价格止跌趋稳, 并且出现回升。推动2012年中国铁矿石价格走高的一项重要因素, 在于周边国家, 尤其是印度、越南铁矿石需求的增加, 以及对于铁矿石征收较高的出口关税。澳大利亚如何征收矿产资源税, 也是增加铁矿石进口成本的预期因素。此外, 我们很难设想, 150美元/桶, 甚至200美元/桶的石油价格, 对于铁矿石生产及海运费用的影响究竟有多大?如果不出现大的意外, 年内进口铁矿石价格高点可以见到160美元/吨高点。

第三个成本提高因素是工资水平提高。从劳动者工资水平提高来看, 从去年开始, 中国许多地区, 尤其是沿海地区与一线城市, 就开始遭遇“招工难”, 尤其是服务业、制造业等一线岗位缺工较多。主要原因当然是工资等福利待遇偏低, 需要一个力度较大的向上调整。今后劳动者工资待遇的较快与较大幅度的上涨, 势必成为中国钢铁制造成本提高的重要因素, 而且还是一个长期因素。原材料价格与劳动者工资是钢铁企业的基础成本因素。今年内这两大成本要素较多释放, 将要成为支撑整体钢价水平的新因素。即便产能过剩, 也扭转不了这个方向。

由此可见, 2012年中国钢材价格的总体趋势是谷底回升, 甚至不排除再创新高的可能性。有观点认为, 由于供大于求的困扰, 今年国内钢市只能低位运行, 这是不全面的。确实, 2012年中国钢材市场依然供大于求, 但这并不等于钢材价格不会上涨。历史数据表明, 进入本世纪以来, 中国钢材市场一直笼罩在产能过剩, 供大于求的阴影之下, 但此期间内钢材价格整体趋势却是震荡走高, 目前钢材价格已经远远高出了10年前水平, 也高出了3年前的水平。不仅如此, 此期间还出现过多次钢材价格暴涨, 而且都伴随着钢铁产能两位数的增长释放。由此可见, 钢材价格涨跌其实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并非单一供求关系所能控制, 反倒是价格高低成为了产能释放力度的重要影响因素。

宏观经济影响 篇2

长三角、珠三角、环渤海等地区已初步形成了以示范城市为核心的国际服务外包产业集聚带,对中西部地区的产业辐射效应凸显。

相关政策与措施不断完善。国家制定了“十二五”国家服务外包发展规划,标志着服务外包产业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国家各部委陆续出台了包括财税、人才培训、大学生就业等20多项服务外包产业扶持政策。与此同时,综合服务体系逐步建成,网络、通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

服务外包对承接国的有利影响分析。增加服务贸易出口收入。20,我国服务外包业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离岸服务外包产业吸收外资规模和水平进一步提升,成为我国“引智”的重要渠道。

美元贬值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篇3

关键词:利率;汇率;美元贬值;中国经济;美元走势

一、美元的历史及现状

1944年布雷顿森林体系确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开创了美元与黄金直接挂钩,其他货币与美元挂钩的新迹象,从此美元在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二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改变,和平与发展成为各国共同追求的目标。随着欧盟、日本、中国、俄罗斯以及其他国家经济的迅速发展,欧元、日元、人民币等也在世界货币史上占有了一席之地,逐步改变了布雷顿森林体系所确立的以美元为首的固定汇率制,美元一统天下的局面从此被打破了。第一次美元危机爆发于1973——1976年间,爆发的标志是美元和黄金的彻底脱钩以及全球固定汇率制的崩溃。第二次危机爆发于1985——1987年间,爆发的标志是《广场协议》的签署和美国股市的股灾。在2000年之后的这段时期内,美元的持续贬值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普遍认为这将对近期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产生一系列比较明显甚至深远的影响。

二、美元持续贬值的原因

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地位与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密切相关。美国经济在世界经济总量中的份额的相对下降,是美元走弱的历史原因,也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而美元的持续贬值则是近几年来美国经济一度衰退的结果。从近几年美国经济的发展现状来看,美元持续贬值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1.从货币经济学看,一国货币汇率的变化主要源于该国内部经济影响

2.财政赤字和外贸赤字加剧

3.金融市场投资者对美元资产安全性的信心下降

4.美国政府听任美元汇率适度下跌

三、美元贬值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美国是当前世界上的唯一超级大国,美元的贬值除了对其本国经济产生影响外,势必也会给世界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些影响。而其中值得我们关注的是,美国作为中国的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元的贬值当然会对中国经济造成显著的影响。当然,这一调整就像一把“双刃剑”,对我国经济发展既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

1.从机遇方面看,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三个有利的条件:

(1)提高了我国商品和服务出口的竞争力

对中国来说,如果是良性的美元贬值,或者说是美元的软着陆,那么对中国经济应该是比较好的,可能有利于我们的进出口。因为人民币和美元之间的汇率是窄幅浮动的,所以美元贬值实际上相当于人民币对非美元货币被动性贬值,这使得中国出口商品在非美元区域变得相对便宜些。这正是中国企业扩大出口的大好时机,中国出口企业应抓住时机,努力扩大对非美元区,如欧盟、加拿大、澳大利亚及日本和韩国等区域的出口。而且,部分对美元升值的国家,如英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其经济复苏前景一般也较好,由于正处于库存调整期,进口需求将会扩大。这从价格和需求两方面有利中国企业扩大对其出口。

(2)增强了我国外商直接投资的吸引力

从资本流动来说,中国可能再次成为世界外资流动的一个很好的场所,美元走弱有利于非美元的国际资本兑成美元投资于中国。例如欧元、日元和英镑将能兑换更多的美元,从而兑成更多的人民币在中国进行投资。中国要把握住这次国际金融资本流动的新动向,实时扩大招商引资,同时注重外资的质量。

(3)对我国外汇储备的正面影响

对于外汇储备管理而言,外界认为:美元贬值,国家外汇储备市场价值下降;欧元贬值,国家外汇储备市场价值下降;日元贬值,国家外汇储备市场价值下降。总之,只要美元、欧元和日元汇率变动,国家外汇储备市场价值都会下降,从而使得国家外汇储备管理部门腹背受敌。实际上,外汇储备只有在因流动性需要须将其中的美元兑现成对美元升值的货币时,才会蒙受损失。而中国近年来国际收支一直保持顺差,因此不会发生损失。近期,中国外汇储备无须用来支付国际商品购买,美元汇率一时的涨跌,并不影响外汇储备的实际购买力。尽管储备货币折算时会出现账面损益:美元坚挺时,储备账面上将出现亏损;美元疲弱时,储备账面上将出现盈利,但这并不导致真实损益,只会引起储备货币结构发生相应变化。

(4)有利于减缓我国通货紧缩压力

美元贬值引起的人民币贬值将有利于阻止我国价格水平下降,促使价格水平上升,缓解通货紧缩压力。同时美元贬值成中国汇率机制市场化改革外部推动

2.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向我们提出了挑战:

(1)降低了我国外汇储备的支付能力

近几年我国的外汇储备保持了持续增加的势头,目前已超过3000亿美元,仅次于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位,但由于我国外汇储备大部分持有的是美元,美元的贬值也就意味着我国外汇储备的购买力或支付能力相对欧元和日元来说下降了。

(2)增加了我国的国外债务负担

我国外债余额近期需要偿还的短期外债余额占全部外债余额的近三分之一,加之外债余额中欧元和日元占20%以上,表明相当部分的外债需要用欧元和日元进行结算,自然增加了我国的国外债务负担。

(3)抑制了我国内向型部门的发展

有关专家同时认为,目前人民币尽管实行的是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是从实际执行效果看,实际上属于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这种汇率制度在美元不断贬值的趋势下,使得中国的外向型部门发展快而内向部门受到抑制,使得中国进口石油等的成本大幅上升,同时也使得中国的企业缺乏足够的促进技术进步来扩大出口的动力。

(4)加大了国际社会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

首先,美、日、欧等国家或地区先后施压人民币升值,从而引发了一系列贸易摩擦,尤其是中美贸易摩擦愈演愈烈;其次,中国的经济政策遭受冲击,主要表现在为了维护人民币汇率的稳定,中国不得不降低了自己的出口退税税率、放宽居民出境携带外汇额度、提高存款准备金率等。再者中国的外汇储备受到损失。

四、美元贬值引起的思考

美元贬值引起了人民币以相同幅度的贬值,以至引起了我国与币值兑美元升值的地区和国家经济关系的调整。这一调整以及由此对我国经济产生的影响,既为我国经济发展提供了机遇和挑战,又引起了我们对一些政策的重新审视。

如果美元下跌的趋势不能够制止,我们应该采取相应的对策:首先要加强内需。要刺激内需,根本是要调动民间企业的投资;其次要加强我们自己本身的改革,如果进出口贸易更灵活一些,起码减少一部分损失,另外吸引外资的政策更宽松一些,有可能一部分外资会流进来,这样也可以减少一部分损失。最后要调整外汇储备的结构,因为外汇储备相当部分是以美元为主的,如果美元继续下跌的话,外汇储备要考虑进行一些调整。国际金融市场风云多变,每一处变化往往都是牵一发而动全身。总体来看,虽然美元近期持续低迷,但美国经济仍处在全球经济的火车头位置,其引领全球经济的作用是十分突出的。对我们自己来说,只有完善金融系统,加强抵御风险的能力,才能在金融动荡中保持平安。

总之,美元贬值对我国经济的影响是利弊兼有。一方面,有利于我国增加出口,吸引外资,减缓通货紧缩的压力。另一方面,也带来了诸如增加我国外债负担和人民币升值压力等的问题。如何趋利弊害,已成为我国宏观政策研究的重点。而且,国际金融市场变化多端,美元的未来走势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因而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所以,如何灵活应对美元未来走势对我国经济的不确定影响,以实现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值得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1]郑道平 龙玮鹃:《货币银行学原理》第四版,中国金融出版社,2002年版.

[2]刘光溪 徐 凯:《人民币升值的“虚拟性”》,载《国际贸易》2005年第4期.

[3]景学成 谭雅玲:《继续主动推进——美元汇率“双重”效率与“三角”协调”》,载《国际贸易》2005年第4期.

[4]李剑阁:《美元贬值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载《财经》2005年5月30日.

[5]宗 和:《美放任美元狂贬背后的利益驱动》,载《中国经济导报》1227期.

[6]尹中立:《美元贬值增加压力》,载《世界商业评论》,2005年6月1号.

[7]“中国经济直面美元贬值”,载《上海证券报》2004年11月9日.

[8]“布雷顿森林体系简介”,载《光明日报》2003年12月4日.

[9]曾康霖、刘楹、王霞:《要十分关注全球经济存在的不确定因素》,载《财经科学》2005年4月8日.

金融市场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篇4

金融市场信贷和证券融资规模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发展的核心指标, 具有调节宏观经济的杠杆作用, 对经济社会影响程度日益显著。金融市场将社会闲置资金从资金所有者转向资金需求者, 成为企业和居民筹集资金的主要渠道。金融市场加快了资金重新整合, 体现了社会资本的流动性和效益性, 对于推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金融资源优化配置, 以及我国宏观经济稳步增长, 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 我国正处于金融市场发展黄金时期, 直接融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 金融资源配置的优化程度将决定我国经济转型升级步伐和经济增长前景, 金融市场和经济增长相关领域专题研究正受到越来越多经济学家关注。

二、金融市场影响经济发展的经济理论基础

(一) 金融发展理论视角下金融发展与经济关系。

20世纪九十年代, 金融发展理论代表人物美国经济学家卡普从“加强金融深化”角度, 提出了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问题, 从效用函数提出金融市场形成机制, 引入了不确定性 (流动性冲击、偏好冲击) 、不对称信息 (逆向选择、道德风险) 等与完全竞争相悖的风险因素, 对金融市场的形成做了规范性解释。在论及金融发展如何促进经济增长时, 卡普认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的源泉是重点依靠金融体系资本的优化配置, 企业融资资本的效益扩大使生产者持有的现金余额增大。金融发展理论主要研究金融市场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探讨如何建立有效的金融体系和金融政策组合, 最大限度地促进经济增长以及合理利用金融资源以实现金融的可持续发展, 最终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

(二)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视角下金融市场与经济关系。

20世纪80年代兴起的内生增长理论为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 德国学者戈德斯密斯认为, 以往金融理论忽视了金融市场的内生形成机制, 探索建立内生金融市场模型, 试图弥补以往该领域的不足。他指出一个国家或地区宏观经济的长期增长, 是由一系列具有长期影响因素决定的, 金融政策和金融市场对经济增长具有长期影响, 经济增长须以经济与金融市场的协调发展为背景, 依托于金融市场的整体建设, 提高金融资本效率。金融市场运行成本导致了金融市场内生机制, 经济发展早期阶段的企业由于规模较小, 无力支付金融市场的高融资成本, 从而无法形成有效的金融市场;随着经济发展和企业规模扩张, 金融市场的收益超过金融市场的参与成本, 金融市场机制会自然形成并推动经济发展。

三、金融市场影响经济发展主要路径

(一) 居民储蓄规模和储蓄率影响因素。

金融市场规模、效率和融资机制都会对储蓄率产生影响, 金融市场发展不仅能够创造更多的金融工具、扩大信贷与证券市场规模, 还能大幅增加金融中介机构数量, 以上因素能降低储蓄收集成本并克服信息不对称。美国经济学家Cass把储蓄率引入到新古典增长理论中, 从而成为经济增长的一个投入要素。通常, 与通货膨胀水平相匹配的利率水平会促使居民储蓄率达到最优状态, 同时消费信贷和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减少了融资者约束, 有利于企业规模扩张和经济发展。现代化证券市场促使居民将银行储蓄投向收益率更高的证券市场, 为社会资金提供投资平台, 降低居民预防性储蓄的动机, 而且成为企业最重要融资平台, 证券市场对经济增长具有正向作用。

(二) 金融市场决定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

我国是全球储蓄率最高国家之一, 储蓄转化投资效率不高会导致银行业风险累积, 对我国金融市场乃至国民经济发展都有较大影响。金融发展水平决定了储蓄向投资转化效率, 金融市场快速发展使企业在经济效益驱动下, 主动通过银行和证券市场利用居民储蓄。高效的金融市场具有较高信息透明化, 及时传递金融市场信息, 促使闲置储蓄资金转化成市场运营资金, 提高资本形成效率, 而且提供了不同风险项目组合, 减少流动性风险。目前, 我国高储蓄率是社会保障不健全、住房公积金、社保等高缴费率等背景下, 居民基于对未来安全忧虑而采取的被动策略。

(三) 金融市场效率提高了金融资本产出效率。

金融市场将社会有限的金融资源配置到效益最好的企业以及行业, 从而创造最大社会产出, 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反映一个国家或者地区金融市场中资金需求者使用金融资源, 向经济社会提供有效产出的能力。随着金融市场更加透明完善, 金融市场融资规模逐步扩大, 金融市场发展和金融效率指标也构成了影响资本产出效率的重要衡量指标。内部管理机制健全的商业银行和具有良好流动性的证券市场, 让资金需求者获得有效市场信息, 促使资本流向优质企业和项目。金融市场高效的调节资金余缺的作用, 提高了金融资本产出效率, 有助于提高社会总回报率、加速财富积累和经济增长。

四、启示及建议

目前, 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 服务经济发展能力不断增强, 但也存在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 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和民生改善支持不够等问题, 亟须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和步伐。比如, 通过市场优化资源配置, 放宽市场准入, 鼓励具备条件的民间资本依法发起设立中小银行等金融机构。完善金融市场体系, 提高直接融资比重, 多渠道推动股权融资, 发展并规范债券市场。鼓励金融创新, 丰富金融市场层次和产品, 发展普惠金融。

摘要:近年来, 我国金融业改革和发展取得明显成效。金融资源优化配置将决定我国经济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前景, 有必要进一步加大金融改革力度, 推动宏观经济稳步发展。

关键词:金融市场,经济增长,影响路径

参考文献

[1]张庆君.银行信贷调整的经济增长效应[J].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2009.3.

[2]付亚斌.我国银行信贷对经济增长贡献[J].统计与决策, 2007.2.

虚拟经济对现实经济的影响分析 篇5

虚拟经济对现实经济的影响分析

虚拟经济的`存在与发展有其必然性,是与实物经济发展程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并在一定的程度上促进了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虚拟经济最大也是最主要的特点是与实体经济相背离,当这种背离达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作 者:刘岚 作者单位:鹤岗市中医院刊 名: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英文刊名:MANAGEMENT & TECHNOLOGY OF SME年,卷(期):2009“”(36)分类号:F2关键词:经济 虚拟 实物 市场

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结构的影响 篇6

[关键词] 奥运经济 产业结构 绿色奥运 人文奥运 科技奥运

盼望着,盼望着,2008年奥运会渐行渐近。雅典奥运会圣火已熄,北京奥运会圣火正待点燃。备战奥运,征战北京成为新一轮的口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唱响了全球人民心声。锣鼓震天,世人瞩目北京2008。

雅典奥运会举办非常成功,并且赢利。北京奥运会将如何举办,能否赢利,奥运经济对北京经济与产业结构会有什么影响,成为关注的焦点。

一、体育对社会发展的促进关系

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既是一种文化的继承和发扬,也是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内容。当我们从历史学、社会学和未来学的角度去审视体育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的时候,就必须考察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这一客观背景。因为,体育与现代社会的广阔背景交织在一起,涉及到不同领域的各种因素,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多层次的意义。

1.纵观中国社会的变化,体育正在悄然变更着价值观

随着人口结构、文化教育结构、家庭结构等社会结构的演进,体育价值观呈现出健身价值、文化教育价值、休闲娱乐价值、目标达成和自我价值实现等多层次、多元化体育价值观体系。在多元化体育价值观体系中,正在由过去单纯的把体育作为健身手段向把体育作为生活内容转化,即由体育手段论向体育目的内容论转化。这种转化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理念,使人成为参与体育活动的主体。

2.体育也在逐渐成为人们休闲生活的重要内容

随着社会结构的变化和生产力的发展,大大增加了人们自由支配的闲暇时间,如何善度闲暇已成为社会问题。体育作为一种积极的闲暇活动形式,越来越成为社会闲暇文化的需要。体育活动是人与人的社会交往、感情交流的重要场合,它以扩展生活空间的形式调节人们的生理和生活方式,人们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中获得运动欲望的满足感,人际社会关系的调和感,目标达成的自我价值实现感和形体健壮的美感。逐渐把体育作为生活当中的重要内容使其经常化、普遍化,体育健身形式和内容多样化、趣味化,大型体育健身比赛活动规范化、制度化,使人们在享受体育愉悦的同时,提升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

3.体育产业的发展对社会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

(1)体育产业逐渐成为朝阳产业

中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结构变迁的2个重要标志是社会产业结构和社会就业结构的转变。体育作为第三产业,随着中国社会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调整,已成为朝阳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从表可以看出,中国第三产业就业人数由1952年的9.1%增加到2000年的26.9%,从属于第三产业的体育产业随着大众体育的迅速发展,给体育产业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的全面实施,国家加大对体育的投入,从而体育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高。随着社会产业结构和社会就业结构的转变,休闲娱乐体育消费、生态体育消费和保健康复体育消费将成为新世纪体育消费的重要内容,体育产业的发展不仅满足人们的体育需求,而且还增加就业人口,拉动内需和相关产业的发展,对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2)竞技体育向着产业化、商业化趋发展

隨着社会的发展,以奥运会为最高层次的竞技体育成为现代体育的重要内容。竞技体育的社会化、深受人们喜爱的程度以及市场经济的导向使得竞技体育向产业化、商业化方向发展。竞技体育不再是为了单纯追求丰富文化生活和民族利益为惟一目的的活动,而更多的是通过竞技体育的运作在满足人们欣赏体育技艺表演的同时,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追求其经济价值和商业价值,举办大型的体育比赛对于举办城市乃至整个国家的经济都直接或间接地产生影响。竞技体育在为社会创造经济价值时,同样也为竞技体育参与者创造着经济价值,运动员的职业化和竞技体育的商业运作,为运动员和教练员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这种经济价值又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各种竞技运动的角逐,从而极大地促进了运动技术的提高。这种趋势给竞技体育的发展带来了强大的动力,增强了竞技体育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发展能力。由于社会投入和体育自身产业收入比例的增加,从而扩大了体育的规模和社会影响,使竞技体育更趋社会化。新世纪随着人们对体育需求的增加和体育消费水平的提高,我国体育产业将会有更大的发展,对于扩大就业率和促进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具有积极的影响。

(3)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协调发展必将促进社会文明

新世纪带给我们一个急剧变化的时代,社会在转型,体育在发展,人们的体育观念、运动行为和体育生活方式正经历划时代的除旧布新的嬗变过程。关注生命重视人的价值,把人置于体育发展的中心是新世纪体育发展的必然选择。2008年北京奥运会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内涵,它将极大地促进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的发展,同时,对于城市环境建设,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建设和城市信息化建设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人口素质对于提高生产力和综合国力至关重要,只有整个民族素质提高,才能形成现代文明的主体,才能产生智力和人力资源的相应优势,可持续发展战略实施才能有基本保证和真正动力。体育运动对于提高人的素质具有积极作用,以扩大体育人口为目标的大众体育将成为现代体育发展的潮流,它对于提高国民素质,增强综合国力,促进社会文明具有重要作用。

二、奥运经济对产业结构的影响

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是中国2008奥运会的主题。北京市在承办奥运会时,将围绕这三种理念,实施场馆建设、城市规划和商业开发,由此带动环保、科技和文化产业的发展,会在很大程度上优化产业结构。

1.奥运对第一产业的影响

北京市第一产业的特征是城郊型农业,其核心目标是为城市居民的菜篮子提供充足的产品,并为改善和美化城市生态环境提供绿色屏障。首先,第一产业解决的是人们菜篮子的问题,奥运召开时,参赛者、观众、记者等等大批的涌入北京,如果农业发展不好,农产品的质量不够高,品种不够丰富,运动员、观众等的饮食成本就会增加,却得不到期望的饮食效果,当然会影响奥运的顺利召开。其次,第一产业是为第二产业提供原料和市场,从资源供给方面推动第二产业的发展,奥运的召开将会直接带动第二产业的发展,进而要求第一产业必须能够提供充足的原材料。所以,2008年的奥运会表面看来对第一产业的影响不大,实际上却间接的为第一产业的发展、升级提供了契机,第一产业产品的市场将会增大,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会提高,北京市应该抓住这一机遇,实现第一产业的优化升级。然而受土地资源和水资源的限制,现代农业靠常规发展不可能实现持续增长,必须依靠科技进步,大力调整内部结构。北京市是一个严重缺水的城市,农业又是耗水大户,为了保证城市经济发展和市民生活用水需求争取在5年~7年内全面推广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并争取在奥运会召开之前完成京郊农业立体化,并逐步向全方位生态农业转换。

2.奥运对第二产业的影响

为了迎接奥运会召开,北京市将投入大规模资金用于场馆、城市道路、交通、能源、环境等设施的建设,显而易见,大会将为工业和建筑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会,如果按北京市承办奥运会新增投资2800亿元人民币,且每10万元投资新增1个就业机会计算,则这届奥运会将产生280万个就业机会。

(1)绿色奥运与第二产业

出席全国政协九届五次会议的委员叶文虎介绍说:北京市70%以上的环境污染是与能源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而北京目前能源年消费总量已超过3800万t标煤,位居全国第二,近几年一直以415%的速度递增。北京市目前能源消费结构中煤炭的比重在40%左右,煤炭使用效率低,与城市现代化和实现绿色奥运的愿望不大协调。据权威部门检测分析,煤炭燃烧中释放出的悬浮颗粒物、二氧化碳及氮氧化合物是北京大气污染的直接原因。因此减少煤炭用量,而代之以天然气,将有效降低二氧化碳和悬浮颗粒物的产生。所以北京抓住“绿色奥运”的契机,转换能源结构,大力实现产业的生态化。

在第二产业中,工业是北京市能源消费最多的部门,九五期间工业部门的终端能源消费量,占全市能源终端消费量的60%左右。而且其中的80%左右又都集中在5個能耗行业中,特别是钢铁行业。假设钢铁行业的增加值在工业部门中的比重降低一个百分点,并且将其转化为电子通讯业的增加值,那么这百分之一的行业结构变化每年将节约能源41万t标煤,其节能和减排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所以在今后5年内,北京市应将工业部门作为推行结构调整、节约能源的重点领域,加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压缩能耗高的传统产业;在高新技术产业中要发展先进节能技术和清洁生产技术;在传统行业中,引入节能与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高新设备;在现代企业中,继续有重点地更新与改造通用耗能设备。

(2)科技奥运与第二产业

奥运会已逐渐成为举办国高科技的一个巨大展示会,2008年北京奥运会已经响亮地提出了科技奥运的口号,并制定了科技行动计划,采用进科技手段解决北京市的环境问题;全面开发和应用智能交通管理系统,确保2008年前在北京建成四通八达的快速交通网络;采用当今世界最先进的信息技术成果,在数字新闻信息系统、智能化比赛管理系统和信息安全系统上,建设数字奥运的标志性工程;着力研究开发医疗保健服务系统、体育器材及科学训练配套技术以及兴奋剂检测技术。估计2008年北京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工业增加值的比重,将达到45%以上,成为北京经济中最重要的一个增长点。

3.奥运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退二进三”是首都经济结构调整和优化的必然选择,但这一战略措施能否有效实施,关键在于“退有理由,进有空间”。北京市的一些高能耗、重污染的企业逐步从第二产业中退出来,同时也将客观上为第三产业的企业提供必要的生存空间和后续发展的可能。服务业等各行业在营销方式、服务技术、经营理念、经营业态等方面将逐步与国际接轨,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将得到优化升级。由于第三产业涉及的范围很广,在此我们仅从旅游业、保险、交通等几个方面论述奥运对第三产业的影响。

(1)人文奥运与第三产业

①旅游业

中国是有着悠久文明史的东方古国,而北京市作为奥运会的主办城市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建城史和800年建都史,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精髓的历史名城。北京市已经把旅游业列为重点发展的行业,并希望十五期间成为支柱性行业,但是近10年来尽管每年接待的外国游客都有一定幅度的增长,但增幅却呈减缓之势。显然,如果没有新的题材来拉动新的需求,旅游业要成为首都经济的支柱产业将有很大的难度。奥运会历来对主办城市旅游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而北京举办奥运会这种作用会更大。根据北京市旅游局的规划,到2020年北京市的旅游产品将更加丰富,观光旅游、会展旅游、度假旅游、文化旅游、娱乐旅游将成为北京旅游产品的五大支柱,旅游环境也将得到大力的改善。

②保险业

北京奥运会2800亿元的投资计划会形成的巨大保险市场。按照北京奥运整体规划,第一阶段是准备工作。在北京奥运会的准备阶段,所有为奥运会建设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都需要投保建筑安装工程险。在工程完工后,建筑物还需要投保财产险。第二个阶段是奥运会的比赛期间,保险规模也是异常庞大。按照国际惯例,奥运保险多由举办国实力最强的保险公司承保,而国外公司则以强大的实力和优越的品牌参与竞争。所以,对于我国保险业来说,奥运既是一个机遇同时又是一个巨大的挑战,整个保险产业必须不断的走向规范化,与国际接轨。

③交通业

从奥运会组委会了解到,到2008年将大大改善或提高包括公共交通在内的交通承运量及运营速度。城市轨道建设有助于推动北京市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的升级。快速轨道交通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产业在城市不同区位上的配置格局,经济资源分配将更加趋向合理化。2008年我们为世界奉上一届成功的奥运会的同时,也会收获一个繁荣美丽的北京城。

(2)科技奥运与第三产业

从对北京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效益的供给因素分解。我们可以知道1978年~2003年,北京三大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以第三产业最高,为53.6%,三大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则以技术进步贡献率最高,为51.4%。北京这一时期技术进步贡献率已远远超过劳动和资本的贡献率,证明北京这一时期经济增长主要依靠科技进步。

三、北京产业结构调整

北京市2002年~2008年各部门产出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由于产业间发展的相互依赖性,各部门产出占总产出的比例不会发生过大变化;

第二、受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的直接和间接拉动,与奥运会的举办和筹备关系最为密切的产业发展将更为迅速,如体育产业,房地产业,计算机及仪器依表制造业,批发和零售贸易业,电力和热力,燃气,水的生产供应业,彩选业等,这些也是未来几年,应重点发展的行业。而受需求直接和间接拉动相对较小的产业的发展将会相对缓慢,如农业轻工业,金融保险业、建筑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

第三、产业结构的调整既有2008年奥运的因素,也有北京市产业发展方向的因素,如虽然建筑业仍是申奥期间的一项重点工程,在总产出中所占的比例仍然较高,但国家和北京市为了控制基本建设投资过热的势头,采取了相应的措施,因而总体上看,建筑业产出的总产出中的比例将有所下降。

北京作为首都,经济是外向型的,同时对外依赖程度也很高。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举办,既是举修全市之力也是举国之力,办好奥运得到了全国人民的支持。这样北京成为一个产品(包括货物和服务)大进大出的地区,相对于北京来讲,产业结构的调整空间较大。北京市一定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历史机遇,搞好产业结构的调整,发展好特色产业和优势行业,坚决淘汰落后产业和不适宜发展的行业,部分行业可以通过大进或大出保持供需平衡。

四、结语

奥运作为一个多元化的助推器,它必将推动北京乃至中国社会、经济、产业结构的转型,而中国将会报以世界更大的惊喜。

参考文献:

[1]刘淇:北京奥运经济研究,北京出版社2003

[2]廖明球:经济资源、环境投入产出模型研究,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2005

[3]廖明秋东朝晖曹永凯:北京奥运经济和经济结构调整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2005年第7期

[4]肖焕禹冉强辉:中国现代社会结构变迁与体育发展走向,中国体育科技2002年(第38卷)第8期

[5]李伟伟余际从:2008奥运会对北京市产业结构调整和布局影响,资源与产业.2003年8月

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篇7

一、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背景及现状

2000年, 美国互联网泡沫破灭之后, 布什政府及时推出了减税政策。2001—2004年, 美联储连续13次减息, 联邦基金利率一度降低到1%的水平。美联储的降息政策极大地刺激了房地产业和信贷消费的发展, 由此带来的财富效应极大地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增长。然而, 通货膨胀压力也重新显现。从2004年6月起, 两年内美联储连续17次上调联邦基金利率, 逐渐刺破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泡沫。2007年3月, 全美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因次级抵押借款人违约而陷入坏账危机;4月, 新世纪金融公司申请破产保护;6月,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公司旗下两只基金, 传出因涉足次级抵押贷款债券市场出现亏损的消息;7月, 标准普尔和穆迪两家信用评级机构分别下调了612种和399种抵押贷款债券的信用等级;8月, 美国第十大贷款公司American Home Mortgage Investment申请破产保护;10月, 房地美、房利美相继陷入困境, 美国雷曼兄弟的破产, 彻底粉碎了人们的希望。2009年初,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经济危机正在不断蔓延, 当然也包括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并在社会各个方面已经有所体现。

二、美国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一) 对我国证券市场的影响

2008年以来, 美国次债危机给全球股市带来剧烈振荡, 间接增加了我国A股市场的波动性。但是, 由于我国证券市场没有全面开放, 人民币没有实现自由兑换, 这使我国证券市场避免了直接受外部的冲击。特别是这次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的两会期间, 美国道琼斯指数连连下挫, 而我国股票市场却小幅上涨, 冲上了2 200点关口。但是, 如果这次危机使周边市场继续恶化, 中国的投资者心态势必会受到一定的冲击。并反作用于宏观经济运行, 加重企业和个人对经济减速或衰退的预期, 进而影响实体经济。

(二) 对我国房地产业的影响

如今美国房地产业已经是萎靡不振, 美联储自2008年9月以来开始放松银根, 连续三次降息及大规模注资救市, 在美国放松银根的同时, 人民币汇率升值压力近期有一定程度的加大, 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向中国, 中国的外汇储备将会继续增加, 金融和经济领域的流动性会加大过剩。值得关注的是, 两会召开之际, 房地产业虽未能进入中国振兴的十大产业之一, 但股市和楼市的价格由于政府的干预 (比如, 契税降到1%) , 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会有所上涨。

(三) 对我国贸易渠道的影响

温家宝总理在两会上指出, 我国在肯定2008年成绩的同时, 也要清醒地看到, 我们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国际金融危机还在蔓延、仍未见底, 国际市场需求继续萎缩, 全球通货紧缩趋势明显, 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外部经济环境更加严峻, 不确定因素显著增多。金融危机的进一步恶化将会降低欧美发达国家的进口需求, 这无疑将使中国的出口大幅度减少, 极大打击我国出口外贸企业的发展。在我国国内消费需求依然不够旺盛的情况下, 净出口的大幅下降很可能会恶化产能和供给过剩问题。为了应对出口贸易渠道的受阻, 必然要求我国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力度, 转变调控思路, 扩大内需来解决问题。

(四) 对我国利率和汇率的影响

在降低利率、经济衰退等预期下, 经济危机很可能促使美元继续贬值, 美元的进一步贬值将加大人民币升值压力。人民币升值客观上有利于解决我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问题, 缓解中美贸易冲突, 但是过快的升值则会对我国实体经济造成冲击。美元贬值还会引发一系列多米诺骨牌效应, 延伸到中国资产价格的涨跌、通货膨胀加剧等情况。美元贬值将对中国持续带来输入性的通货膨胀。

三、应对金融危机, 我国宏观调控政策的取向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2009年3月5日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指出, 我们要正确把握宏观调控的方向、重点、力度和节奏, 采取一系列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政策措施, 在复杂多变的形势下, 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重冲击, 努力增强宏观调控的预见性、针对性和有效性。

(一)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适当控制人民币升值速度

推进金融体制改革, 深化国有金融机构改革, 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和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积极引导民间融资健康发展,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维护股票市场稳定, 发展和规范债券市场, 稳步发展期货市场, 深化保险业改革, 积极发挥保险保障和融资功能。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因为人民币升值速度的快慢和幅度需要考虑到对我国进出口贸易的影响, 如果人民币仅仅对美元升值, 而对其他主要货币如欧元、日元和英镑等升值幅度很小甚至贬值, 那么, 我们就没有摆脱原有的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机制。在美元走弱的背景下, 我国将因为进口价格上涨, 可能导致输入性通胀加剧, 令货币政策和行政手段抑制通胀的努力失效。但如果允许人民币对美元大幅升值, 中国将面临一些出口加工企业倒闭、失业增加的风险, 进而冲击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 进入2009年, 人民币升值的速度需要进行适当控制。

(二)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 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我国只有将用于总量调节的货币政策与用于结构优化的财政政策结合起来, 才能有效应对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在未来宏观经济运行过程中, 大幅度增加政府支出、实行结构性减税和推进税费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和改善金融调控、优化信贷结构、进一步理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保证资金渠道畅通、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要加强产业、贸易、土地、投资、就业政策与财政、货币政策的一致性和协调性, 形成调控合力。总之, 要加大公共支出转型力度, 调整财政支出结构, 把更大财力投入到改善民生、改善环境、改善社会保障上, 进一步启动内需, 逐渐从出口拉动转变到内需拉动。

(三) 采取相机抉择方式, 适时进行宏观调控政策操作

2008年中期, 在国际能源和粮食价格处于高位、世界经济增长放缓的情况下, 针对沿海地区出现出口和经济增速下滑苗头, 及时把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调整为“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控制物价过快上涨”, 并采取了一些有针对性的财税金融措施。2008年9月以后, 国际经济形势急转直下, 对我国的不利影响明显加重, 我们又果断地把宏观调控的着力点转到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上来, 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 三次提高出口退税率, 五次下调金融机构存贷款基准利率, 四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 暂免储蓄存款利息个人所得税, 下调证券交易印花税, 降低住房交易税费, 加大对中小企业信贷支持。因此, 可以看出政府仍然需要做好启动内需的各项工作, 宏观调控必须准备在紧缩操纵和转入放松之间操作。但在实际操作中, 应避免转折性的操作, 尽量渐变式调整, 以免对经济造成较大冲击。

四、结束语

我们将继续深化与各方的务实合作, 共同遏制国际金融危机蔓延, 推动国际金融体系改革, 反对贸易和投资保护主义, 促进世界经济尽快复苏。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两会上同时强调, 我们将继续从中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 为妥善解决热点问题和全球性问题作出新的贡献。中国政府和人民愿同各国政府和人民一道, 共同应对风险挑战, 共同分享发展机遇, 努力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摘要:尽管2008年我国国民经济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 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万亿元, 但是, 我们要看到, 金融危机将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会继续对我国经济产生更加严峻的影响。因此, 研究金融危机发生的背景, 考察金融危机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并从宏观层面提出一些调控措施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金融危机,宏观经济,宏观调控,影响

参考文献

[1]温家宝.政府工作报告[N].中华网, 2009-03-05.

[2]田秋生, 付留鹏.美国次债危机与中国宏观经济政策操作[J].西部金融, 2008, (2) .

[3]刘文娟.刍议应对美国次级债危机[J].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 (2) .

宏观经济对股票的价格影响分析 篇8

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国的经济发展进程也在不断加快和更新中。在如今社会发展过程中,经济的发展、资金的运转越来越受人关注,因而金融也成为了社会的热点之一。而股票是金融的重要分支之一,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而且对我国资金的调节、资源的配置都有很大的职责。所以,无论在资本主义还是社会主义环境下,也不管经济发展水平如何,股票市场和股票价格的走向、股价指数的应用都对我国经济发展作出了不可忽视的表现和预示作用。股票价格的波动影响因素不仅受到国内外学术界人士的普遍关注和研究,也对国家领导层做出宏观经济决策有一定的影响和意义。因此,分析股票价格的影响因素,研究股票价格的波动,并对此做出相应的改进,是我们研究宏观经济对股价影响的重要目标。

二、股价宏观影响因素分析

(一)早期股票价格宏观影响研究

由于股票价格的波动性和股市的逐渐兴旺,股票价格的学者越来越多,同时也留下了丰富的相关研究结论。1993年,Manias Schumann研究了次交易日股票价格,发现随机游走模型结果与事实相差大,ARIMA模型更接近事实;1998年,Corchado J.,Fyfe.和Lees B.研究了道琼斯指数,认为多层前馈网络模型的误差更小;1999年,Sheng-chaff Chi提出,运用灰色关联度的方法,不仅使研究的准确度大大提高,而且精简了研究步骤,是研究股票价格影响因素的一大工具;当时间越来越向现代化迈进,关于股票价格的研究和预测也更接近现实情况。

(二)相关因素理论分析

1. 经济水平

经济水平可以包括一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城镇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或农村居民平均可支配收入等指标。当一国的经济水平上升,企业和居民手中有了空闲的资金,资金市场活跃,利率也降低了。这时候人们就有了更多的活动资金来对股票进行买卖交易,从而活跃了股市,是股票的价格上升。人们从中得到了好处,手中有了更加富裕的资金,股票的价格也会随之水涨船高,从而得到一个经济水平和股价互相促进的循环;而如果经济水平下降,人们除了衣食住行等必要的花费外手中可以购买股票等债券的资金更少,从而造成股票价格和股市的低迷。

2. 货币供应量

货币供应量是指某个时点中一国可使用货币量的总和。货币供应量对股价的影响可以分为两方面:一是利率的方面。货币供应量上升,利率降低了,上市公司可以付出更少的成本,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股票上涨,股民可以从股票中获得更大的收入;而且利率下行,会使更多人减少银行存款,增加持有的股票,从而使股价上升。二是预期方面。货币供应量的增加增强了人们对国家经济将会上升的意识,从而加大对股票的持有度,股价上升。三是通货膨胀方面。货币供应量增加一般会引起或大或小的通货膨胀,人们为了使自己的资金保值,购买股票,股价上升。

3. 物价水平

物价水平直观地反映了一个地区通货膨胀的程度以及经济水平的发展程度。当一个地区物价水平上升时,通货膨胀发生,这时货币持有者可能会为了保值目的而购买股票,股价在一定的基础上会得到上升;当物价水平持续上升到一定程度时,国家可能会为了防止经济恶化,从而提升利率,使人们手中的资金收回一部分,这时股市会随之低迷,股价下降,另外,受通货膨胀的影响,投资者实际收入下降,用于生产的原材料、器械等成本迅速上涨,企业盈利能力、经营状况和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利润的预期均受到影响,最终导致股票价格下跌。

所以物价水平对股价的影响可以分为正反两方面,具体的影响要视物价水平波动程度大小来定。

4. 利率

从简单的古典经济学的研究来看,利率的高低主要反映了资金持有者对资金持有成本的高低。利率升高,资金的持有成本就升高,所以人们一般不会大额持有货币,因而股市无人问津;反之,利率降低,股价也下降。而从深入分析来看,一方面,由于财务杠杆的作用,当利率上升时,企业对债务的负担更重,所以受益下降,股价下行;另一方面,利率上升时,人们会认为相对股票来说,投资理财产品或银行定期、保险等产品会使他们获得更稳定、更多的收益,从而对股票的投资减少,股价下跌。

5. 汇率

汇率一般是指人民币兑外币的比例。汇率的上升代表了人民币价值的下降,从而使出口更加容易,而进口受阻,这时国民的收入水平一般会上升,接着对股市的投资更多,股价上升;另一方面,在国家层面,如果一国的汇率水平上升,代表着该国的货币价值下跌,人们在该国股市会得到较少的收益,在这种情况下,国际投资人会将资金投给汇率水平更低而能在该国获得更多收益的国家,减少本国股票投资,股价下跌。

三、股票价格宏观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一)指标的选择

1. 国内生产总值(GDP)

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生产的总值,反映了一国的收入水平和经济水平。如果以定量方式来表达,则可以说明一国本时间的经济水平。如果以增量方式来表达,则可以说明一国一阶段时间的经济发展状况。

2. 广义货币供应量(M2)

广义货币供应量(M2)反映了一个国家的购买能力。

3.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指各种与生活相关的物价水平的波动。

4. 全国银行业间同业拆借利率(R7)

同业拆借利率是指银行间短期同业存款的利率。本文选取影响最大的七天同业拆借利率作为指标计算。

5. 人民币美元汇率(ER)

美元是世界上使用范围最广的货币之一,所以本文选用美元作为人民币的兑换对象从而进行数据处理。

6. 上证指数

上证指数相比深市更能反映我国股价和股市的变化,所以选择上证指数作为本文研究对象。

(二)数据的来源

本文数据的主要来源是:中国知网、国家统计局网站、中国证监会网站、国家外汇管理局等网站。

(三)灰色关联度与协整分析

1. 灰色关联度分析

(1)灰色关联度。灰色关联度是指通过观察各指标变化的曲线图形的相似程度,分析得出各指标间的灰色关联度。一般利用四个或更多的数据来进行数据间的分析,如果数据间的灰色关联度大,则说明数据间的联系密切。

(2)灰色关联度分析。本文首先根据上证指数与各指标的关联度的灰色关联度程度,对所有数据标准化处理,从而消除数据间的干扰。以上证指数作为基本列,国内生产总值、消费者价格指数、货币供应量、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拆借利率作为参考列,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模系统,得出上证指数与以上指标的关联度如表1:

由表1可以证明,各宏观经济指标对股价的影响程度的大小为:货币供应量、消费者价格指数、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国内生产总值和拆借利率。

从中可以分析得出,货币供应量对股价的影响最大。说明货币供应量做为国家直观的宏观经济指标,对我股票市场价格灰色关联度最多。第二是消费者价格指数,消费者价格指数上升,通货膨胀率升高,人们为了货币保值,更多的投资于市场,他们之间的灰色关联度较大。其余的国内生产总值和汇率与股价的灰色关联度较适中。排名最末的是拆借利率,说明拆借利率由于一定的时滞,对股价的影响较小。

2. 协整分析

协整分析也是股价分析的重要手段之一。进过讨论,对较易获得数据和具有代表性的沪市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和汇率水平进行分析。

(1)单位根检验。对以上数据进行ADF单位根的检验,为了进一步验证数据的平稳性,得出原始数据和一次差分数据检验结果如表2:

由表2可以看出,各指标一阶差分平稳,接下来对它们协整分析:

(2)协整分析。由单位根检验结果进行JJ检验,结果为:见表3

由表3可以得出,至多一个协整关系的假设成立,所以以上六个一阶差分存在协整关系。即上证指数、GDP、CPI、M2、ER、R7之间存在稳定的联系。(见表4)

根据以上结论可以得出六个数据间的协整方程为:

由以上方程可以看出:宏观经济变量对股价的影响有较为稳定的影响。在本文研究的六个变量中,GDP和7天同业拆借利率对股票价格的影响为正向,即国内生产总值和7天同业拆借利率上升,股价也会相应地上升。而且国内生产总值对股票的影响较大;CPI、ER和M2对股价的带动为负向,即股票价格随着这些指标数值的降低而升高。其中,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和CPI都对股价的影响较大。

四、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波动方向不一致的原因分析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了解到,宏观经济指标中,有些指标对股价的上升起带动作用,而一些指标如CPI、ER和M2对股价起相反作用。究其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我国的股市规模较小

在我国股市发展的20多年中,我国股市规模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但是相比英美许多发达国家,我国的股市还远远没有达到应有的高度。例如在2013年,美国的股市规模是其国内生产总值的几倍,而我国股市规模仅占我国GDP的41.05%。所以在股票的规模上面,我国的发展空间还有较大的发展和突破。而在股票价格与宏观经济指标,如GDP的影响和关系方面,也没有很好地利用我国的经济进行深入和扩大发展,这就表明了我国股价一定程度上与我国经济发展方向的不一致。同时经济的发展没有将股市带动起来。

(二)政策从制定到执行具有一定的时滞

由于我国信息制度的建立不完善和股票市场的保密性和政策的规定,我国在经济方面的信息总是不能在最大程度上让大家迅速知道,而且政策也缺乏时效性。在需要实施的利率政策的问题出现以后,到政府制定相应的政策,再到通过调节市场货币量的多少来调节股价问题,需要相当长的过程。

(三)市场经济的不完全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发展有了重大的突破,股市也日益成熟。但我国在政策实施方面还有一定的不成熟,也就是信息流通不足,政府干预过多,投资者不成熟等问题频现。因此在市场经济的实施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四)“看的见的手”与“看不见的手”

虽然我国这几年对于经济及股市的政策在逐渐放开,但在一定程度上我国在政策的制定方面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宏观政策的制定一方面妨碍了股市的自由发展,另一方面由于实施的不稳定性影响了股价。

五、研究结论及建议

(一)研究结论

综上,我们可以得出宏观经济与股票市场的关系是:宏观经济在较大程度上对股价有长期的、稳定的影响,其中调节货币的供应可以较快地调节股价的上升与下跌;同时,股票的价格也对我国宏观经济有一定的预测和反应的作用。两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

(二)研究建议

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社会环境下,宏观经济对于股票价格的影响十分重大。所以为了改变我国的股市状况,让股市有更好的发展,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更正:

1. 适当增大股票市场的规模

根据研究结论可以得知,股票市价之所以与我国宏观经济发展方向不一致,与我国的股市没有形成规模的关系很大,所以有必要在一定方面增大我国股市的规模。第一,可以推进规模公司的上市;第二,加强现有股票的持有量和发行量;第三,对非流通股进行解禁。

2. 改革利率市场化

要实现股市和我国宏观经济运行方向的一致性,使股市随我国经济的发展健康发展,必须要让利率更加随市场的变化而变化,而不是政府定性定量。所以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国还有一定的改进空间。

3. 合理运用政府职能

在近年我国各方面发展越来越迅速,对股市也实行“放开”的政策。但对于我国股市股价的合理发展来说,还需要更多的政府的简政放权,来对股市和经济进行适度引导,从而使我国股市得以健康发展。

六、结论

股票市场是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而关注宏观经济对其的影响,合理调节对股市的政策,是股市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

摘要:股票市场的价格起伏一直是我国宏观经济运行的“晴雨表”,研究股票价格的宏观影响因素,不仅可以稳定股票价格,还可以研究股票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反应程度和方向。不仅如此,一国的股市价格更是其他国家借以确定本国经济是够发达的重要依据,因此,对股票价格宏观影响因素的研究对我国经济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自从我国开放股市以来,由于我国股市的不成熟与起步较晚,股市和股价有很多的问题逐渐涌现。本文通过对可能影响股票价格的宏观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相关的数据进行灰色关联度分析以及协整分析,从而得出我国股市在股市规模、政策时滞、信息流通和政府干预过多等方面存在的一定的问题,从而得出了宏观经济对股票价格影响的相关结论,针对以上方面提出对我国股市的相关建议。

关键词:宏观经济,股票价格,影响

参考文献

[1]余秋玲,朱宏泉.宏观经济信息与股价联动——基于中国市场的实证分析[J].管理科学学报,2014,03:15-26.

宏观经济政策对企业融资影响分析 篇9

一、货币政策与企业融资

货币政策对企业融资行为影响的传导渠道:

第一, 银行贷款渠道[1]。银行贷款渠道理论表明, 即使存在凯恩斯主义所谓的流动性陷阱导致利率传导机制失效, 货币政策也可以通过银行贷款渠道发挥作用。银行贷款渠道下的货币政策传导过程可以简单描述为:货币供应量→银行贷款→利率→投资需求→产出→GDP。

第二, 借款人资产负债表渠道。资产负债表渠道认为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的影响可以因为特定借款人受信用能力的制约而得以强化。放松贷款与证券不可完全替代的假设, Bernanke&Gertle K1995) [2]描述了一个更为广义的信贷渠道, 即资产负债表渠道, 该渠道强调货币政策通过影响企业的净资产发挥作用。Bernanke&Gerller强调金融市场的不完全性。在不完全的金融市场上, 信息是非对称的, 信息不对称会导致资产负债表恶化时行为人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增加, 企业的借款成本会因此增加。货币政策主要通过影响资产净值, 进而影响贷款数额, 从而影响投资的过程就是资产负债表渠道的传导机制。

二、货币政策与企业融资行为影响实证分析

本文选取了2003—2011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的企业作为样本分析对象, 对样本数据进行了处理:第一, 删除保险、银行等金融类上市公司和总资产为零或小于零的公司。收集的数据主要包括各商业企业的财务数据, 包括资产总额、长期借款、短期借款、总资产净利率 (ROA) 等数据, 这些数据均来源于Wind资讯。数据经过整理计算得到各指标所需要的样本数据。

(一) 各变量的定义[3]

(二) 模型设定

考虑货币政策的滞后性, 建立动态面板数据模型[4]:

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了企业个体特征变量包括银行规模 (Size) 、资产负债率 (Lev) 和现金流量指标 (Cfo) 、净利润报酬率 (Roa) 、企业成长性tobin’q (Q) 、控制权类型 (Cont) 。此外, 还加入货币政策变量与企业个体特征变量的交叉项 (Q*MC) 和 (Q*CONT) , 用以探讨货币政策变动对具有不同个体特征企业的冲击是否呈现不一致的现象。因为企业个体特征变量可能存在内生性问题, 而造成估计结果发生偏差, 在模型中采用滞后一期的特征变量, 而非当期值。

(三) 实证结果分析

1.中国企业的银行信贷反应方向与货币政策调控方向一致。在模型中, 10%的置信水平下, 基础货币供给量增速的长期系数均显著异于零, 并呈现预期的正向关系。考虑企业个体特征时, 基础货币供给量每提高1个百分点, 银行贷款增长率提高0.182个百分点。这说明在银根宽松时期, 企业的信贷融资约束越小, 企业的信贷融资规模越大, 获得的银行贷款越多。货币政策越紧缩, 企业的融资面临约束, 银行贷款越小, 当货币政策趋于宽松时, 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量将增加。

2.从交叉项mc*cont的系数与loan系数在5%的置信水平显著正向关, 说明民营企业的银行贷款融资对紧缩的货币政策更加敏感, 相对于国有企业, 上市公司最终控股股东为民营的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下降得更多。如果要检验货币政策对企业信贷融资行为的影响是否显著, 即货币政策是否有效, 则需检验模型一中的是否显著异于零, 并且预期系数应为正。这一检验结果代表货币政策是否影响企业的银行贷款行为。

3.企业成长性的托宾Q、mc*Q的回归系数在10%、5%、1%置信度下都不显著。可能的原因是A股上市企业的成长性与银行信贷之间的相关性不大, 在经济宽松时期有可能过热, 银行可能考虑抑制经济过热, 有限度的给成长性企业贷款。

4.从企业的个体特征变量对企业的银行信贷影响系数来看, 企业规模 (size) , 总资产报酬率 (roa) 对企业银行贷款具有显著性影响。企业规模 (size) 系数为正, 企业的规模越大, 其融资渠道相对较多, 采用企业渠道融资的可能性较大, 企业的信贷融资规模较小。企业总资产报酬率系数为负, 对于企业的盈利越强, 企业就越容易获得银行贷款。

参考文献

[1]周章英, 蒋振声.货币渠道、信用渠道与货币政策有效性——中国1993—2001年的实证分析和政策含义[J].金融研究, 2002, (9) :34-43.

[2]BenS.Bernanke, Mark Gertler and Simon Gilchrist, The Financial Accelerator And The Flight To Quality[R].Working paper, No.4789, NBER, 1994.

[3]陆正飞, 辛宇.上市公司资本结构主要影响因素之实证研究[J].会计研究, 1995, (8) :35.

宏观经济因素影响下的房价分析 篇10

自从20世纪90年代的亚洲金融危机之后, 我国开始逐步从住房分配到商品房的过渡, 通过扩大内需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摆脱对外需的过度需求。如今20多年过去了, 房地产产业对于GDP的增长越发显得重要, 2005到2011年, 房地产投资力度一直在不断加大, 从15909.2万亿元增长到61796.9万亿元, 房地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05年的8.6%增长到2011年的13.06%, 虽然2008年金融危机席卷全球, 但是房地产投资的比重仍在增长。 (1)

房地产投资的增长固然是好消息, 至少说明我国在转变消费的方式上迈进了一大步, 逐步转型为内需型消费。因为房地产业带动了钢铁、水泥、木材、家具等等行业的发展。但是这同时也带来了很多弊端, 其中高房价就是无法忽视的问题, 许多城市的房价远远超出了工资收入比例, “房奴”也已经不是新鲜的词汇, 多少人就为了房子奋斗终生。但是房价的提高和宏观政策也有分不开的联系。因此, 本文就宏观经济中各因素对房价的影响进行分析, 从而找出控制房价上涨的因素, 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2 模型建立

本文采用VAR模型, 研究房价在人民币汇率、通货膨胀率、货币供给量以及人口因素的影响下是如何进行变化的。选取数据为年度数据, 时间为2002—2011年。对所有的变量都取对数, 令lprice表示房价, lpop表示人口, lM2表示货币供给量, lrate表示汇率, lflo表示通胀率。

2.1 选择滞后阶数

由于采用VAR模型, 因为时间序列数据往往具有趋势性, 表现为非平稳性, 为了避免产生伪回归现象, 必须要对数据进行检验。首先要进行滞后阶数的选择, 通过运行Stata软件得到表1, 由此可知AIC信息准则确定的是最佳滞后阶数为3, 而根据HQIC信息准则和SBIC确定的最佳阶数也都是3, 因此3阶为最佳阶数选择。

Endogenous:lprice lpop lrate lM2 lfloExogenous: _cons

2.2 平稳性检验

其次, 进行ADF单位根的检验, 经检验发现3阶滞后是不平稳的, 有点落在单位圆之外, 因此选择滞后一阶, 经检验发现一阶滞后是平稳的, 所有点都落在单位圆之内, 因此VAR (1) 是平稳的, 如图1所示。

通过Stata软件对lprice、lpop、lrate、lM2、lflo进行多元线性回归, 可以用下式进行表达:lprice=13.19lpop+0.68lrate+0.32lM2-0.80lflo-149

这说明, 人口因素变动一个单位, 房价变动13.19个单位, 汇率变动一个单位, 房价变动0.68个单位, 货币供给量变动一个单位, 房价变动0.32个单位, 而通胀率变动一个单位, 房价反向变化0.8个单位。

2.3 granger因果检验

granger因果检验的本质其实就是VAR模型, 主要是用来检验一个内生变量是否可以作为外生变量来对待。要求序列必须存在同阶单整的协整关系或者都是平稳内序列, 如果序列不平稳或者不协整很可能会产生伪回归问题。在前文中已经确定滞后一阶是平稳的, 建立VAR (1) 模型对各变量因果关系的方向进行判断。

可以得到, 在F检验中5%的置信水平区间下, 人口的F值大于其临界值, 因此对房价有显著影响, 对人口而言, 货币供给量和通胀率有显著影响, 对于汇率而言, 由于4个变量F值都在临界值以内, 因此对其的影响不显著, 而人口、汇率和通胀率都会影响到货币供给量, 其中人口和汇率的影响非常显著, 对于通胀率而言, 4个因素的影响同样也是不显著。如表2所示。

2.4 方差分解分析

方差分解是通过分析每一个结构冲击对内生变量变化 ( 通常用方差来度量) 的贡献度, 进一步评价不同结构冲击的重要性。本文中选取了10步, 应用方差分析可以看出 (表3) , 价格自身的影响在第二步跳跃之后就一直趋于水平, 变化不大, 也就是说房价受自身的影响很小。而人口对于房价的影响在第二步增大之后趋于稳定在第五步又有一个跳跃。通胀率对于房价的影响一直比较平稳同时力度也比较小, 趋于一条水平线。而汇率对于房价的影响有上下的波动, 如图2所示。

3 结 论

综上所述, 房价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人口因素, 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生育高峰时期出生的人口正是如今房子的需求者, 因此都属于刚性需求, 虽然我国在计划生育的政策下已经控制了人口数量, 但是由于我国人口基数大, 协调人口数量和老龄化之间的矛盾仍然迫在眉睫。本文认为, 生育政策还是不能无限制放宽, 不能让人口猛增猛涨, 否则房价只会居高不下。

货币供给量同样也会影响房价, 房价攀升的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由于金融政策的影响, 供给量越大, 人们手中的钱越多也越不值钱, 因此加大对于房子的投机需求, 从而影响到房价。国家应该加强对于金融政策的调整, 不能一味追求GDP的增长, 要让老百姓真正过上国富民强的日子, 而不是为了一套房子勒紧裤腰带一辈子。

汇率利率对于房价是负向的影响, 汇率利率越高, 房价会降低, 这也解释了住房贷款对于房价的影响, 适当提高利率可以抑制房价的投机需求, 从而控制房价。而对于汇率来说, 可以积极引导外资流入实体经济的领域, 而不是限制于房地产领域。

通胀率对于房价的影响比较微弱, 但是我们也要警惕通货膨胀对于整个国民经济的影响。

国家目前也已经出台了相关政策来阻止房价的上扬, 并且在一线城市也有了成绩。希望有一天房子不再是年轻人沉重的负担。

参考文献

[1]杨宝成, 董玮, 王代敬.房地产业对GDP的贡献及解决房地产过热的措施研究[J].产业论坛, 2005 (12) .

[2]胡军伟.人民币汇率上升对房地产经济的影响及对策[J].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1, 4 (10) .

[3]陈少林.居民消费、固定资产投资及出口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VAR模型的实证分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 2012 (4) .

[4]安明.影响房地产经纪波动的实证分析[J].产业观察, 2010 (2) .

[5]罗辉.房地产经济与国民经纪波动的重要因素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 2012 (4) .

宏观经济影响 篇11

【关键词】原油价格;宏观经济; E-views模型

一、引言

当今社会虽然各种新兴能源逐渐发展起来,但是原油还是最重要的能源之一,也是各国共同关注的重要战略物资。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目前我国的原油消费量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上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原油消费大国。原油的价格波动也越来越成为影响各国宏观经济不可忽视的因素。它作为一种不可再生能源对我国的经济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所以深入研究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有着重要意义。

以下将以图表的形式来说明国际原油价格在2000年至2015年之间的波动情况,由于数据过于庞大,因此采取分阶段分图的形式予以呈现,竖轴一率以美元作为单位。

从图3的国际油价走势我们可以看到近年以来,2014 年上半年油价高位运行后,从7月开始,国际油价开始大幅下跌,目前仍无企稳迹象,从图4可看出2015年下半年油价略有回升,但仍有下降趋势。

本文选取2000年-2015年中国月度宏观经济指标,通过计量经济学方法中的E-views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对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机制进行分析。

二、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

有关国际油价对宏观经济影响的研究是从第一次石油价格冲击开始的。国外普遍认为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豪特林。豪特林(1931)认为如果不考虑不可再生资源的生产成本,资源价格的增长率和市场利率的增长率相同。二战的爆发是由于经济危机引发的,但是细究下来我们就可以发现二战的爆发多多少少都会与石油有关,例如:二战中著名苏德大战与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及其他一些战役等等都可以看出这些战役同石油有关系。Shore(2005)依据供需平衡原理,使用原石油供求模型,建立了经济增长等一系列宏观经济变量对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影响的供需模型。Rogoff通过对1996—2005年部分的数据研究表明,认为能源效率的提升,原油消耗量集中度的上升,促使了更加稳定的货币政策发行,使得更加紧密的金融市场、更加有弹性的劳动力市场削弱了原油价格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国内学者在此方面的研究主要有:刘健、蒋殿春(2010)通过对2003年1月至2009年2月期间38个子行业的月度数据,建立了有关结构自向量的回归模型,从回归模型上认为影响了我国的产品的价格指数是国际原油的价格所引起的。为了分析国际原油价格的变动对我国宏观经济中的长短期动态有所影响,李卓等(2011)建立VEC 模型并做出了相关的分析与大量的实验。而娄峰、薛敏则认为国际油价的变化会对我国的宏观经济、投资及消费等宏观经济变量产生重要影响。原油价格冲击会导致部分行业生产成本增加,通货膨胀加剧。

我国的许多经济学者在对于国际油价的高低对我国宏观经济方面的影响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学者在此类研究中过多的强调国际的石油价格对我国的经济有直接的冲击作用,但是至于为什么有直接的冲击作为或者说冲击的传导机制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所以直接导致了结论的探析过于偏执而出现错误所以本文就石油价格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和影响进行了重新研究和审视。

三、实证研究

1.模型设定

E-views 是Econometrics Views的缩写,由美国QMS公司研制的在Windows下专门从事数据分析、回归分析和预测的工具,同时也被广泛运用于计量经济学中社会经济关系与经济活动的规律。并且E-views的分析数据通常为时间序列数据,本文选取2000年至2015年中国月度宏观经济指标数据作为研究之用。

2.变量选择

工业生产总值:首先从消费角度看,原油价格波动会影响原油相关的产品生产成本变动,影响国内产出。从投资方面看,若原油价格的升高,行业利润下降,就直接导致了企业对于产品的产量控制,对于产品价格的提升,导致产品由于价格的问题产生了买不出去的情况,因此企业为了降低损失,从而减少对产品的生产,这样恶性循环。从进出口方面来看我们都清楚的知道无论进口、出口都不可能做到人力去拉运,需要用到飞机、轮船、大巴等等需要石油作为燃料的运输工具,石油的价格提升会导致运输工具价格的提升,会造成产品成本的提高。出口自然下降,最终导致产出下降。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国际原油价格主要通过两种途径传导至CPI:具体就是对国外和国内这两方面所使用石油作燃料的有关产业的传导。国际原油价格的波动会因此导致国内消费品价格的波动,从而进一步的促进人们日常生活中所需品价格的提高,导致产品的成本上升,人们生活成本提升进而影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货币供应量:包括正在流通的现金、银行中储存的现金、人们手里的现金等等。由于国际油价的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了非常重大的影响,进而反馈在货币的供应量上,因此将流通中的货币、储存起的货币或者是与货币等价位的物品的供应量作为变量之一。

本文选取厂商的生产成本、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情况、以及货币的使用情况M2来分析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产生的通货膨胀。

3.实证分析

使用将E-views选取的变量与同时段国际原油价格进行曲线走势对比时,笔者发现国际原油价格与国内生产总值、居民消费价格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线性关系,通过将2000年至2015年季度数据的对比及线性回归,国内生产总值与国际原油价格存在着如下图图2所示的关系。其中系列1代指国际原油价格,系列2代指国内生产总值,系列3代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

4.线性回归检验

进一步运用E-views对所选取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检验分析。初步运用软件E-views的‘View功能进行检测,发现图5所示三条折线具有线性关系。为进一步验证线性,根据凯恩斯理论,列理论方程如下。

C=a+b(inc)

其中C代表国际原油价格,a代表国内生产总值,b代表居民消费价格,inc则指代a与b间的自相关性。

根据自相关性及频率数据预测得数值如下:

a=43.32, b=0.876

即C=43.32+0.876inc

根据凯恩斯方程,三者间自相关性为(0.32,1.25)在区间(0.35,3.87)的允许范围之内,因此,本文所选取的变量数值与研究的数值之间不存在自相关性。

四、结论分析

从图2的结果中我们可以清楚的知道,对于国际油价的变动影响着我国宏观经济的原理和内容与其他文献和经济学者所研究的基本上是相同的。具体的就是如果国际石油价格长时间的下跌会使我国物价水平的飞快的上升从而导致了人们的消费水平的下降,并直接导致了中央银行的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实施。最终的结果显示由于国际石油价格的显示,直接对我国工业总产值产生了正向效应。我们由图3可以清楚的知道,由于我国的实际GDP的波动,直接导致了工业项目产生的负向效应,但是由于石油价格的慢慢回升,就直接对工业总产值起到了促进的作用。对人们日常生活中的消费水平也起到了促进作用,这表明了消费需求的增加直接加速致物价水平的明显上升。货币供应量的波动情况是先正后负,之后在向平稳的发展。而图4直接反应了,由于人们的日常消费水平,直接导致了对工业总产值、社会总消费水平以及货币供应量的负向效应。由此我们就可以清楚的理解到由于物价水平上升,直接导致了对社会总消费水平的负面影响,从而在一定的情况下阻碍了工业总产值的增加,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了中央银行会出台紧缩的货币政策。从图5清楚的知道,由于货币供应量的不稳定,将直接对工业总产值带来不必要的负面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由于货币供应量的不稳定,会对工业总产值产生增加。由于我们一眼就可以看出它对社会的总消费水平的影响非常大,对居民消费价格有促进作用,但是随后会下降直至平稳。

自2015年开始,受国际经济形势持续萎靡的影响,我国的经济增速逐渐放缓,各类内需减少,制造行业的生产也逐步减缓,这直接导致了国内对原油需求的减少,而对原油需求的减少也进一步反应了国内宏观经济增速的放缓。应该可以这样说,国际原油价格波动是因需求而决定的,国际原油价格波动的趋势也进一步反应了我国宏观经济的走势,正如本文第二节对数据的分析,国际原油价格波动与中国宏观经济之间有着一定的线性相关。

由于当前石油价格不是非常的稳定,并且一直呈现出下滑的趋势,我国应该利用当前有利形势,进一步完善能源安全保障机制。同时考虑到石油价格波动频繁,很难实现准确的预测和控制。所以我国应尽量控制对货币政策的依赖,因此要不断的稳定并完善石油所带来的价格影响与风险防范,从而加强对能源结构的优化和管理,直接降低由于石油的影响导致我国出现一系列的经济问题,争取从本质上降低由于国际石油的价格的不稳定,直接导致了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娄 峰,薛 敏. 国际原油价格冲击对我国宏观经济影响研究[J].价格理论与实践, 2015,(12):111-113

[2] 华炜.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D]. 复旦大学, 2013.3.

[3] 徐华林. 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对宏观经济的冲击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 2014.6.

[4] 李治国,郭景刚. 国际原油价格波动对我国宏观经济的传导与影响[J]. 经济经纬, 2013,(4):54-59

[5] 刘向耘. 近期国际油价下跌的观察与分析[J]. 金融发展评论, 2015,(1):25-31

作者简介:

论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篇12

一、非对称信息和信贷配给的深入探讨

(一) 非对称信息与信贷配给形成的背景环境

企业在向银行提出贷款条件时, 银行并不十分了解企业的情况, 这就是所谓的非对称信息的存在, 此中, 企业对自身的发展情况自然是十分了解的, 在占有信息上处于优势, 而银行根本不可能做到对企业的完全了解, 因此它在信息的占有上则处于劣势。非对称信息分为事前与事后两种, 事前非对称信息是贷款企业投资项目的未来不可知的收益信息, 投资项目的未来收益则取决于其风险类型及其质量, 当然其中还包括经营者的掌控能力等因素, 而这些因素都是未可知的。事后不对称信息则是指贷款企业对资金的运用信息, 而企业在贷得款项后, 存在着违规操纵的可能性, 它若是私自改变了贷款的用途, 转为投资高风险的项目, 亦或者是隐瞒其投资所得的收益情况, 来逃避返还贷款的义务, 还有就是企业经营者的用心程度等等, 这些信息都是银行可能不能及时掌握的。在这些非对称信息的条件中, 我们不难看出企业很有可能利用自身的信息优势通过损害商业银行的利益来达到增进自身收益的目标, 这里可划分为“逆向选择”行为与“道德风险”行为, 一则是融资企业在以事前非对称信息的条件下进行贷款, 商业银行要以企业的贷款风险 (也称为还款概率) 与预期收益以及企业贷款的利息率水平为依据。然而企业的贷款风险以及预期收益都是它的私有信息, 商业银行不可能对其进行全面了解, 因此商业银行就只能以全部融资企业还款的平均概率和预期收益以及利息率为基本依据, 因此, 很多低风险融资企业的还款概率的标准较平均水平高, 而预期的收益却达不到平均水平, 它们只能被放到商业银行贷款的范围之外。这样, 就只剩下那些还款概率低同时预期收益又高的融资企业, 即高风险企业与商业银行发生贷款关系了, 风险越高的企业, 越是积极的向商业银行贷款, 商业银行在这样的条件下只能被迫为高风险的企业贷款了。不过这一点银行也一定可以预见, 因此, 银行能做出的最好的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就是少贷款给企业, 或者是不贷款, 这便是商业银行信贷活动中融资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 其结果将会缩小信贷市场, 甚至使信贷市场彻底消失。然而, 商业银行的信贷利息率越高, 企业就越可能做出逆向选择。另外, 企业在以事后非对称信息为条件下贷得资金后, 将资金投放到高风险的活动中或是通过比较偿还贷款行为与不偿还贷款行为之间的成本收益后, 即使自身有能力来偿还贷款的本息情况下也可能采取策略性的不偿还的行为。因此, 银行做出的最好的维护自身利益的行为就是少发生资金融出行为, 甚至是杜绝这种行为, 这就是融资企业发生的“道德风险”行为, 它也会导致信贷市场范围缩小甚至消失。同样, 商业银行的贷款利息率越高, 企业发生“道德风险”行为的可能性也就越大。

(二) 对信贷配给的分析

在非对称信息条件下, 商业银行确定对融资企业的贷款, 不能完全依靠利息率的机制, 而是要权衡企业发生“逆向选择”行为与“道德风险”行为发生的可能性并结合贷款利息率等情况, 以达到资金供求的均衡或是满足企业提出的条件, 这种贷款方式就是信贷配给。这种贷款方式下只有两种结果, 一种是企业的信用风险审核合格, 这类企业可以贷得其所需资金, 而另一类企业哪怕愿意支付双倍的利息率也无法贷款。另一种是为个业提供一部分的资金需求。

二、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

商业银行是以实现自身预期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 然而在非对称信息存在的条件下, 银行通过信贷行为来实现自身目标, 必须要权衡贷款利息率与贷款风险两方面因素相结合, 只能是发生信贷配给的行为。然而, 在这一过程中, 商业银行由于自身资本减少而导致其支付能力下降, 进而引发的挤兑现象, 自身面临着破产的威胁。由此可得出, 商业银行的破产成本与其负债比率呈正比关系, 与其资本充足率呈负比关系。可以看出, 当宏观经济发生波动时, 银行在以最大化自身利益为目标的情况下, 适当的做出对信贷配给行为的调整, 这种变化对宏观经济波动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一) 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波动的理论影响

在宏观经济发生衰退的情况下, 银行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就会下降, 而且信贷的环境恶化, 因此, 银行就要以最大化自身利益为前提, 做出最好的选择就是发生严重的信贷配给行为, 从而就导致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大幅度下降, 即企业项目的投资下降, 加之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只会更加衰退, 宏观经济的衰退与信贷配给作用产生一种恶性循环, 只能不断的加大宏观经济的衰退程度。反之, 在宏观经济较为繁荣的时候, 银行自身的资本充足率就会上升, 而且信贷环境良好, 银行自然弱化信贷配给行为, 因此, 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上涨, 即企业的投资上涨, 在同样的效应及原理作用下, 宏观经济只能更加繁荣。由此得出结论, 信贷配给相当于宏观经济的加速器, 在宏观经济产生衰退时, 信贷配给会加速它的衰退程度;在宏观经济较为繁荣时, 信贷配给则会加速它的繁荣程度。

(二) 信贷配给对我国宏观经济波动的实际影响

首先, 我国的商业银行贷款利息率是由央行规定的, 而且利息率较市场平均利息率还要低, 因此, 信贷的供给远远不能满足贷款的需求。还有, 在我国, 银行并不是看企业项目的质量来决定是否融资的, 而是依据与其关系来确定的。因此, 商业银行一定程度上的信贷配给滥用职权增加了企业的逆向选择行为的发生, 贷款的平均质量下降, 贷款的风险程度随之上升, 导致“道德风险”行为的发生, 而银行经营者的收入却随之增加, 因此在以银行经营者的利益为至高点的条件下, 银行会选择弱化信贷配给的行为, 以扩大信贷关系圈, 但是这一行为需要大量增加信贷资源, 承担一定的成本, 这一成本又来自于扩大信贷关系网的过程中, 因此商业银行的经营者与信贷关系网中新企业之间非对称信息的存在会为银行经营者带来损失, 可见我国信贷关系网的速度取决于降低对称信息的能力。我国宏观经济处于衰退时, 我国的银行经营者多以自身利益至高无上, 因此不愿将信贷关系网缩小, 所以只能选择发生严重的信贷配给行为, 这样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大幅度降低, 即企业投资下降, 这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宏观经济发生衰退的程度。在这一时期, 我国政府针对宏观经济的衰退状况, 还会采取扩张性货币的政策, 银行的信贷配给对这一政策的效果会产生如下两点影响:一方面, 在实施这一政策的初期阶段,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关系网暂时未得到扩张, 信贷资源可以增加的条件下, 银行不会为信贷关系网外的企业进行贷款, 因此只能弱化关系网内企业的信贷配给行为, 这样反倒提高了企业信贷的可得性, 但是由于关系网内的企业其信贷可得性一直受到关系网的保护, 因此信贷关系网内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不会得到太大幅度的提升, 贷款量却是有所提高。另一方面, 在扩张性货币政策的推行过程中, 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关系网得以扩张, 加之这一政策的推动, 银行的信贷资源得到提升, 因此信贷配行为被全面性的弱化, 关系网内企业的信贷可得性得到提高的同时关系网外的企业的信贷可得性也相应得到提高, 企业的投资得到提升, 在效应及原理相互作用下, 很快便能摆脱衰退的状态, 扩张性货币的政策发挥了良好的作用。由此不难看出, 我国扩张性货币这一政策的作用发挥与银行信贷配给关系网的扩张速度成正比, 或者说是信贷速度越快, 这一政策的作用发挥越好。

我国宏观经济处于繁荣阶段时, 银行的信贷资源增加, 那么银行就会先弱化其信贷关系网内企业的信贷配给, 增加对其贷款, 但是由于这些企业曾经已经获得了许多的贷款, 因此就算商业银行增加其贷款, 也不会有太大幅度的上涨, 虽然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发挥着相互作用, 但是宏观经济在短时间内也不会过度繁荣, 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关系网的扩大需要一定的时间, 其时间越长宏观经济到达繁荣顶点的时间也就越长, 其信贷配给也随之被弱化, 更多的融资企业将加入到可贷款的关系网之中, 大幅度提高了所有企业的信贷可得性, 这样也意味着大量的资金融出, 由于乘数效应和加速原理的相互作用, 宏观经济也将更加繁荣, 因此, 我国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加速繁荣起到自发抑制的作用。

总之, 当我国宏观经济发生衰退时, 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起到自发抑制的作用, 在政府采取扩张性货币政策时, 因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关系网需要一定的形成时间, 因此短时间内, 无法看到明显效果。在我国宏观经济繁荣时期, 商业银行的信贷配给对宏观经济的加速繁荣同样起到自发抑制的作用, 当政府采取货币紧缩政策时, 由于我国银行缩小其信贷关系网需要一定的时间来实现, 以致于短时间内难以快速发挥其作用。

摘要:商业银行是以实现自身预期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 而在非对称信息存在的条件下, 银行通过信贷行为来实现自身目标, 必须要权衡贷款利息率与贷款风险两方面因素相结合, 只能是发生信贷配给的行为。我国银行的信贷配给行为对宏观经济的加速繁荣起到自发抑制的作用。信贷配给相当于宏观经济的加速器, 在宏观经济产生衰退时, 信贷配给会加速它的衰退程度;在宏观经济较为繁荣时, 信贷配给则会加速它的繁荣程度。

关键词:信贷配给,宏观经济波动,影响

参考文献

[1]彭惠.信息不对称下的羊群行为与泡沫[J].金融研究, 2002 (11)

[2]张守新.中国融资制度内在缺陷的实证分析[J].改革, 2002 (6)

上一篇:民主政治思想下一篇:莎剧翻译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