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活动

2024-11-08

行政管理活动(精选12篇)

行政管理活动 篇1

活动育人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 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活动, 来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和完美的人格。开展多种活动, 既能丰富学生的生活, 开阔他们的眼界, 也给学生提供了多方面发展的空间和可能, 增加了学生获得成功、获得集体认可、获得成就感的机会, 也为教师展示管理能力提供了舞台, 对于树立威信很有好处。

班主任工作很大程度上是由各种活动组合而成的。如何很好地利用班级活动这些育人资源, 有效地配合学校的整体教育教学工作, 成了每个班主任都必须认真思考的课题。一个班集体, 班主任是支柱, 是核心, 班级的一切工作都是围绕着班主任的指挥棒运转的, 班主任指导得当、运筹帷幄, 集体的凝聚力、向心力就会加强, 集体的战斗力也就会提高。可见, 班主任在集体中特别是活动中的作用是不可估量的。

在一般中学, 学校举行的运动会是比较大型的活动了, 班主任在运动会中的组织, 直接影响着运动会的效果。2012年国庆前夕, 学校要举行“广播操暨秋季田径运动会”, 当时我带的是七年级学生, 这些学生刚升入初中, 短短的一个月时间仅仅让他们刚熟悉中学这个环境。加上他们在小学阶段根本没有参加过这样大型的活动。时间紧, 既要训练广播操, 又要选拔、训练运动员, 我倍感肩上担子的沉重。没办法, 怨天尤人是不行的, 只有面对现实。因而我静下心来认真思考, 同样的情况其他班主任也得面对, 只有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才是根本的出路。有了这样的认识, 我顿时来了信心, 抓住机会, 利用一切空闲时间加强训练。体育课上, 邀请体育老师对学生的广播操动作进行纠正;课间, 利用早操和课间操进行强化训练。运动员的选拔和训练, 主要利用课外活动时间, 采用教师指导和分散训练的方式, 留出充足的时间让运动员自行训练……一分辛劳一分收获。由于付出了时间和精力, 收获是喜人的。在这次运动会上, 我所带的七年级 (1) 班在广播操比赛和运动会中均获年级组第一名。

会后, 我对这次的成功进行了及时总结。我认为对于组织学生参加运动会这样大型的活动, 班主任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要思想重视, 认真对待。

这是活动成功的前提。俗话说:只要认识不滑坡, 办法总比困难多。只有思想上重视, 认真对待, 我们才能克服困难, 走向成功。首先, 班主任要积极响应学校的号召, 行动起来, 制定翔实可行的行动计划。其次, 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现在由于家长说教和社会风气的影响, 有些学生对除学习之外的其他活动并不关心, 所以班主任要通过班会、个别谈心等方法, 使学生认识到活动的重要性。

2. 要周密规划, 合理安排。

这是活动成功的条件。兵法云:知己知彼, 方能百战不殆。在这次运动会中, 第一, 我通过召开班干部会议制定出了活动计划, 并成立了活动机构;第二, 我对学生进行了详细了解, 知道了本班有特长的学生;第三, 进行实地选拔, 能让他们发挥所长, 为班级效力;第四, 制定了符合学生实际的奖励细则, 提高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第五, 多方了解别的班级有特长的学生, 看他们与我班运动员的实力差距, 然后进行合理的安排。

3. 要严格训练, 团结协作。

这是活动成功的保障。学校安排运动会后, 我首先在全班做思想总动员, 使学生放下包袱, 消除心理障碍, 以积极的心态投身到活动准备当中去。其次加强指导, 严格训练。特别是广播操训练, 学生不是抢拍, 就是动作不到位, 需要一拍一拍, 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经过严格训练, 动作的一致性和协调性终于有了根本转变。再次身体力行, 以身作则。和学生一起参加训练, 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4. 要善于发现, 及时指导。

这是活动成功的法宝。运动会期间, 教师要在各比赛场地来回巡视, 而且要在各比赛场地安排学生, 及时汇报比赛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确保赛场无遗憾。例如在女子100m预赛时, 我班有一个选手遥遥领先于对手, 可由于缺乏比赛经验, 跑到终点却不敢撞线, 当时恰巧我在场, 及时指导, 才没有丢失复赛资格;在中长跑中, 尽管体育老师三令五申强调要领, 但是一到比赛, 有些学生就不能把握要领, 刚开始就拿出冲刺速度, 跑不到一半就体力不支, 有的学生甚至因此退出比赛, 这时候就需要班主任亲临现场进行指导……

总之, 班主任应充分利用运动会这一契机, 善于组织, 善于引导。活动育人有利于班主任树立能力威信和情感威信, 增加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发展班级文化, 形成团结向上的良好集体;有利于提高学生思想觉悟, 培养良好品德, 发展个性特长, 锻炼意志品质, 养成行为习惯。

行政管理活动 篇2

三月初重新核算绩效工资,这是本学期人事重点工作之一。72名教职工的工资调整无一人出错,事业局和党办的审核。

2、做好--年职称申报、推荐各项工作

--年,我校共推荐3名教师申报中级职称,4名教师申报高级职称。在准备申报材料的过程中,我尽力协助他们做好一切评职档案材料。顺利地完成了相关工作。

3、做好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工作

年度考核工作虽是一项常规工作,但关乎教职工的工作实绩与工作热情,因此,学校相当重视这项工作。--年度的考核工作,在校长的统筹部署下,在两处主任的精心组织下,在全体教工的积极配合下,得以顺利完成。

4、做好工资的管理工作

我深知工资关乎教职工的切身利益,不容半点疏忽、差错。因此,我认真地做好每月工资,仔细地做好相应的增减,确保工资的精准性。同时,做好相关的补发工资、教龄津贴和薪级工资的正常晋升、工资的季报、年报等相关工作。

5、其它方面工作

--年度的年检工作、教师情况统计表、各季度的劳动情况报表、学校大事记的材料收集、文字输入工作。人事信息的补充,修改,上报,一学期以来几十份各类报表的填写……方方面面的工作,纵然繁琐,我都尽心尽力一一完成。其间,得到了---、---、--等老师的帮助及配合,借此机会一并表示真诚的感谢。

存在问题

1、学校的档案还没有全面进行整理,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还没有很好的落实,还有许多需要学习的地方,今后的勤学多问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2、巧妙的处理好教学工作与管理理工作的关系,使二者能够协调发展,共同提高。

消除无价值管理活动 篇3

在实际辅导案例中,无价值管理活动并非存在於某一个别角色或某些个别员工,而是普遍存在於各个角色或员工的某些管理活动中。

作者為东莞智友諮询管理公司 总经理

管理变革、策略整合辅导专家

专家点评:

去化无价值管理活动依其属性不同,应予不同方式去化,而不是一昧消除该管理活动,如此,才能创造其应有之高度管理价值。

管理变革所推动的新的目标管理体系,并非直接套用於企业,而是透过对於现状管理体系全面而深入的诊断,并藉由专案管理技术与流程再造(BPR)核心技术与工具之整合应用,逐步演化形成新的目标管理体系。而现有组织人员,其将来执行新管理体系之能力,也能於专案进行中系统化的养成。

一、如何界定无价值管理活动

笔者在过去公开演讲中,曾有数次听讲者即席邀请亲临该企业,希望花数天时间,协助其界定无价值管理活动,并拟定改善对策。然而,从过去实际辅导案例与观察中,发现无价值管理活动并非存在於某一个别角色或某些个别员工,而是普遍存在於各个角色或员工的某些管理活动中。因為管理活动的所有环节都是环环相扣,尤其是关键流程,其管理活动更是牵一髮而动全身。因此,界定无价值管理活动就变得复杂而危险。台商企业管理团队的管理素质与能力都已达一定的基础,善於任务导向,乱中有序。若贸然、片面界定无价值管理活动,并草率去化,恐怕短期内连正常的作业能力都会暂时瘫痪。

界定无价值管理活动的基本原则:

1.不以单一事件或交易(如上篇所述之磨刀)作為价值判断的依据。

2.以满足客户需求或市场竞争策略或总体竞争策略為管理活动价值判断的依据。

3.以管理变革目标管理范畴作為企业新管理体系的典范,并与企业现状管理范畴进行全面而系统化的比对、分析。以界定何為企业管理现状中的无价值管理活动(B)与何為应行之有效而尚未完善规划或未能落实实施的管理活动(A)。

管理变革目标管理范畴、企业现状管理范畴及A、B管理活动关联图,说明如下:

红色部分:企业现状管理范畴--企业现行作业方式、作业流程、表单与管理机制所组成之管理范畴,其形成通常源自企业发展初期参酌相对较能符合其行业特性与管理风格之管理体系為基础架构,并辅以歷任管理团队过去之经验、习惯与因应解决问题或釐清权责或防弊為目的,经逐次新增、修正演化而成。

黑色部分:问题缺失改善范畴—企业為因应问题,逐次採取解决方案所形成之管理范畴,其改善范畴往往相互关联而缺乏整合,且其解决问题之思维,难以超脱现行管理范畴之制约。以致,解决旧问题,衍生新问题,问题与问题相互纠缠,终致既不能全面满足客户需求,亦不能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与企业总体竞争力。

蓝色部分:管理变革目标管理范畴--企业因应变革时代之衝击,為建构能够快速满足客户需求及市场竞争策略之新的管理体系。藉由全面而系统化的推动管理变革,以重新规划、设计、训练、养成并落实实施之新作业方式、作业流程、表单与管理机制所组成之新的管理体系。

A:為强化并满足客户需求、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与企业总体竞争力的竞争策略,企业应行之有效之管理活动,然而现行管理体系却未能完善规划或未能落实实施。此部分管理活动应妥善规划并落实实施。

B:对於强化并满足客户需求、快速提升市场竞争力与企业总体竞争力的竞争策略,不具备价值之管理活动。此部分管理活动应予去化。

二、去化无价值管理活动释例

去化无价值管理活动依其分类(详如上篇所述:无价值管理活动的案例解析)而异,具体去化方式举例说明如下:

1.管理活动自身不具备管理价值:

此类管理活动应予去化,并藉由关联作业研讨及流程管理工具辅助,重新整合相关作业活动。

2.管理活动自身具备管理价值,甚至具备高度管理价值,然而,却因相关管理活动未被完善规划与整合或执行不力。以致,原管理活动失去应有的价值,而沦為无价值管理活动。此类管理活动不但应予保留,并应完善、整合其相关管理活动或推动落实实施其相关管理活动。

以上篇案例為例:导入全面品质专案时,应同步规划动态製令管理与结批作业之相关整合性管理活动。并於直通率提高的同时,适度降低BOM之备品率(生產损耗率),且及时运用ERP系统製程管理模组之製程移转及完成品入库统计报表,控制并减少投料。如此,全面品质改善活动将会是高度管理价值之活动,其品质改善效益也将有效提高客户满意度及增加公司利润,而不是徒然增加成品餘数(卖不掉的库存)。

3.管理活动自身具备管理价值,甚至具备高度管理价值,然而,因上、下游管理活动未能落实执行,以致原管理活动失去应有的价值,而沦為无价值管理活动。此类管理活动不但应予保留,并应完善、整合其上、下游管理活动或推动落实实施其上、下游相关管理活动。

以上篇案例為例:成本分析报表与报价前之成本预估表,都是财务单位协助提升决策与管理品质的高度价值管理活动,前端人员花费大量时间、人力维护数据,财务人员耗费心力核算、分析,然而却因成本体系规划时未能充分考虑管理与决策需求,生產单位未能协同落实串料、挪料、重工管制等现场管理问题,以致沦為无价值管理活动。去化此类型无价值管理活动的方法在於重新完善符合管理与决策需求之成本体系并强化生產单位之协同管理能力,以有效控制串料、挪料与重工管制,并创造此类管理活动之高度管理价值。

叁、无价值管理活动的策略思维与迷思

1.无价值管理活动并非存在於某一角色或个人,而是存在於大部分角色与个人的某些管理活动中。

2.无价值管理活动与无效率管理活动存在着意义上与实质上的差异。无价值管理活动係从市场竞争策略的角度思考管理活动的价值。无效率管理活动则着眼於管理活动之效率,就竞争策略而言,有效率的管理活动不代表具有管理价值。

3.去化无价值管理活动依其属性不同,应予不同方式去化,而不是一昧消除该管理活动,如此,才能创造其应有之高度管理价值。

4.无价值管理活动不只造成薪资浪费,更严重拖慢企业的营运节奏及快速反应能力。因而,造成新產品开发及营运週期拉长、资金积压、资源内耗、异常损失居高不下等结果,严重伤害企业总体竞争力。

5.管理变革所推动的新的目标管理体系,於专案运作中,并非直接套用於企业,而是透过对於现状管理体系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并藉由专案管理技术与流程再造(BPR)核心技术与工具之整合应用,以系统化的去化B的部分,增加或强化A的部分,并保存或发扬现有管理体系与目标管理体系交集的部分。如此,企业新的目标管理体系在专案的因势利导中,将能逐步演化形成。而现有组织人员,其将来执行新管理体系之能力,也能於专案的手把手辅导中系统化的养成。

行政管理活动 篇4

一、给小组提出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

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应对学生提出恰当的问题, 让学生明确相关要求, 使各学习小组成员清楚要做什么。给小组明确、具体的学习任务的一种重要方式是提出一些恰当的问题。提出恰当的问题是小组学习活动有效进行的前提。一个好的问题, 可以使学生有明确的目标, 在既定的目标下积极合作, 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 使合作效果达到最佳。在教学中, 教师设计的问题既要让学生能够达到, 又要有一定的难度, 而不能轻易达到, 即让学生跳一跳就能够得着。同时, 设计的问题还要有一定的趣味性, 让学生觉得讨论这样的问题有趣味、有意义, 并且能够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例如, 在教学《七色花》这篇课文时, 在学生初读课文前, 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珍妮用七色花分别做了哪几件事?”当学生读完了课文, 先是自己思考, 然后小组交流, 找到了问题的答案。接着, 我让学生再读课文, 提出了下面的问题:“在这几次使用七色花的过程中, 珍妮有快乐也有烦恼。说一说哪几次给她带来烦恼, 哪几次给她带来了快乐?”学生积极合作, 又很快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读懂了课文内容, 了解了珍妮是怎样使用七色花的。在精读课文的过程中, 我又设计了以下问题:“在什么情况下珍妮想到了要将最后一片花瓣为别人做事的?她是怎样做的?你读了课文的最后四个自然段想到了什么?”通过这些问题的探究, 学生懂得了在生活中应该多为别人着想, 培养了学生遇事多为别人着想的品质。

二、给小组留有充分的活动时间

在教学活动中, 如果学生小组活动的时间太短, 就很难使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合作完成任务, 所以教师要给学生充足的活动时间。小组活动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 即独立思考阶段和小组合作探讨阶段。小组合作探讨前, 小组各成员必须要独立思考, 即各成员应该在自己原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基础之上感知新知, 进行思考。在此基础上, 进行小组合作探讨, 小组成员交流各自的思考结果, 互相启发、互相帮助, 共同解决问题, 形成初步的小组共识, 并整理汇报。由于学生活动小组是按“组内异质, 组间同质”原则进行划分的, 即指小组内成员在性格、成绩、动手能力、表达能力以及家庭方面有一定的差异性和互补性, 而各小组之间则尽量减少差异, 使其各方面情况相当, 特别是学业成绩方面, 尽量使各小组之间的竞争公平。因此, 在学生独立思考阶段, 教师必须考虑到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差的学生, 留出思考的时间要照顾到这些学生, 使得这些学生能真正进行独立思考, 而不是人云亦云。此外, 教师还必须给学生充足的交流时间, 让他们尽情地发表自己的见解, 并形成统一的意见。有时遇到一些小组没有及时完成学习任务, 教师可轻声地提醒, 也可当着全班同学的面, 说明由于时间的关系, 下课后可再与同学或老师交流探讨。这样既顾全了大局, 没有浪费大家的时间, 又没有打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反而提高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欲望。所以, 学生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探讨这两个阶段, 教师都应该给学生充足的时间, 使学生参与讨论, 解答疑问。

三、重视培养小组自我管理的能力

在教学活动中, 可能会出现这样的问题:虽然采用了小组活动的形式, 但教师承担了小组管理的全部任务, 如小组的纪律由教师管理, 小组讨论结果的汇报人也由教师指定, 使得教师对小组的集体意见关注不够, 也导致小组活动的优越性得不到充分发挥。为使小组活动有效进行, 就需要充分地发挥小组自我管理的职能。教师应该注意的是, 完全把小组管理的任务交给学生也是不现实的, 容易出现小组活动偏离主题甚至学生纪律混乱的现象。所以, 在小组活动过程中, 应把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教师对学习小组的管理主要是宏观管理。即教师给小组布置了明确的学习任务, 并提出时间上的要求以后, 教师可以在小组讨论期间巡视各学习小组的活动, 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 在必要时解答学生讨论过程中的疑问。学生的自我管理主要是学习小组内部的组织管理, 这种管理对于小组活动很重要。对于小组内部的管理, 首先, 小组成员应该有明确的分工, 明确自己所担任的任务, 发挥小组中各角色的作用, 形成小组的工作机制。具体来说, 一个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发言人、组员组成。组长主要负责组织小组活动, 明确组员分工及任务, 督促所有成员参与活动, 各抒己见, 并控制时间以确保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讨论任务。副组长协助组长工作, 整理记录小组讨论结果, 并将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记录下来反馈给教师。发言人则是在小组汇报时, 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在全班进行交流。其次, 要让学习小组成为自主学习的组织, 在小组内营造民主平等、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善于合作的学习氛围, 建立小组的自我管理机制。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 学会倾听、理解他人的见解, 学会互相赞赏、互相学习、互相竞争、互相帮助, 不断改进小组合作学习的技巧。在小组管理中, 教师的宏观管理与小组的内部管理缺一不可, 只有二者结合, 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出最大的效果。

四、注重小组合作学习的质量

在教学活动中, 全班交流与评价是小组学习活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小组成员首先要独立思考, 说出自己的见解, 与小组其他的成员进行交流, 然后在全班进行交流, 大家再发表见解, 也可以互相提问, 一起讨论、评价。学生有效进行这一环节, 可以使各小组成员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 把小组的学习成果转化为全班的学习成果, 达到互相启发、拓展思维、纠正错误认知的效果。

总之, 只要重视小组活动的管理, 才可以使每一位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来, 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小组活动的管理, 对学习小组进行精心管理, 将教师的管理与学生的自我管理相结合, 使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小组学习活动中, 达到互相学习、互相帮助、互相促进的效果, 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

行政管理活动 篇5

第一期

漠河县防火办2013年3月16日

我办行政绩效管理活动,紧紧围绕森林防火工作指标设定、指标分解、指标推进、结果评估等方面开展,通过森林防火工作的各项管理措施实施,加强管理落实,为全力抓好今春森林防火工作,做好有效预防和扑救森林火灾的应对防御能力,防火办按照县防指的要求,对全县各级森防管理人员进行了集中培训。

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管理 篇6

关键词:社团 活动 机制 措施

随着高校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 在校大学生的人数逐年增多, 由此加大了学校对学生各项管理工作的难度。大学生社团活动, 就是一个比较突出的问题。高校大学生社团, 是学生自发组织起来的一种特殊的群众性组织, 具有活动名目繁多、形式多样、涉及面广、内容丰富, 直接触及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娱乐等, 对活跃校园文化生活、完善自我成才、增强社会适应能力等, 都能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可以说, 大学生社团活动是大学生跨出校门、走向社会的预习, 大学生社团发起组织的丰富多彩、健康活泼、知识趣味性强的各项活动, 是会有利于大学生的健康成长的。相反, 那些有害的盲目消极的社团活动, 也将极大地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因而正确引导大学生开展积极向上、健康有益的社团活动, 无疑将有力地推动校园的精神文明建设, 有利于维护校园的稳定。

一、高校学生社团分类

从目前情况看, 高校学生社团按照组织形式、活动方向、活动内容和活动性质进行分类。大体可分为四类:

一是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型社团组织。如马列主义研究会、马列读书会、毛泽东思想研究会、邓小平理论研究会、党章学习小组等。由于思想政治理论学习和研究型社团需要很强的理论基础和理论学习能力。

二是学术和专业学习实践型社团组织。如我院的文学社、读者协会这样的社团。这类社团目前在高校发展趋势很强, 它们的宗旨是研究专业学习问题, 消化、深化和实践专业知识, 提高运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目前, 以本专业和相关专业为主体组成, 跨系、跨学科的这类社团在高校的发展也比较快, 这类社团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载体。

三是社会服务型社团组织。这类社团有的与所学专业有一定联系, 以一技之长服务社会, 有的以义务服务的形式, 开展社会援助服务。如青年志愿者协会。

四是兴趣爱好型社团。这类社团是社团的传统形式和基础, 如我院的吉他社、话剧社、动漫协会, 以及篮球、足球、乒乓球协会等。此类社团是学生社团的主要组成部分, 也是主要的组成形式。

二、高校社团存在的问题

学生社团在成立之初一般有着自主性、松散性和成员广泛性的特点, 如果高校对社团重要性的认识不足、把握不够, 社团也可能会出现一些问题。例如, 社团发展不够均衡, 结构不够合理。有的社团出现"虎头蛇尾"、甚至是"有始无终"的现象, 轰轰烈烈成立之后就不管今后的发展了; 有的社团仅仅热衷娱乐, 不能很好地结合专业, 没有宗旨和目标, 也就不能发挥社团应有的作用, 这类社团需要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指导。

针对学生社团发展中出现的"昙花一现"和"忽冷忽热"不良现象, 在社团发展中应强化社团的创业文化,引导学生以创新的激情和创业的热情, 求社团的可持续发展, 求学生的全面发展, 这是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和创新文化。

三、高校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

高校学生社团是高校文化生活的生力军, 是高校素质教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制度建设是实现校园文化建设、实现素质教育的重要保证。高校团委要针对社团管理成立专门组织, 我院社团管理是由团体部进行管理。团体部负责制订社团管理规定和对各社团日常工作的考核, 负责协调各社团活动场地以及社团活动经费的管理。

社团管理制度是各社团主动、积极、有序的开展好社团活动的重要保证, 从社团的组织管理、经费管理、社员的权利和义务、社团负责人的管理、社团的奖惩都作了详细的规定。从一个社团的诞生到社团的日常活动都有明细的要求。

四、高校学生社团的组织管理

学生社团组织管理是社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具體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指导老师发挥重要作用。学生社团虽然是由志趣和爱好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具有固定名称和活动范围的学生群体组织。但是仅仅由学生自己来开展工作, 工作的方向性往往会出现偏差, 在重大问题面前有时会拿不定主意。所以每个学生社团最好能由指导老师来进行指导, 这样不仅在活动的方向上有了指导, 而且在专业上能够将社团的工作做得更上一个层次。

2. 开展活动要有严格要求。由于学习时间比较紧或其他原因, 在开展活动的时候, 社团组织者或社团成员有时会对社团活动不热心, 开展活动不积极。这时在严格按照制度考核的同时还要对社团活动组织者加以鼓励。让社团管理中心为社团活动出谋划策。

3. 加强对社团干部、社团负责人的培养。社团管理干部, 社团负责人是学生社团活动的中坚力量, 平时应加强对社团干部、社团负责人的培养, 高度重视对学生社团负责人的选拔培养。使那些思想过硬、作风正派、素质全面、有社会工作能力的学生担任社团负责人。把学生社团负责人和骨干人员纳入到团学干部体系, 在推优评奖和综合测评等方面充分考虑他们重视社团工作及其业绩, 通过他们凝聚更多学生, 使社团凝聚在团组织周围。

参考文献:

[1]盛良元,裴璐.学生社团与大学生成长[J].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9 - 8- 281

[2]袁林鹏.论高校学生社团建设[J].当代教育论坛, 2008- 61

[3]徐明波,吴真.为学生社团建设路在何方[J].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 21

软件项目管理活动浅析 篇7

伴随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中越来越多地使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特别硬件水平的提高, 对软件的研发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软件产品规模日益庞大, 复杂度越来越高, 开发周期越来越短, 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多年来许多大型软件项目研发失败的教训提示我们, 只有在软件研发过程中进行科学有效地管理才能确保软件项目成功。软件项目管理者要把握住管理活动中的关节点, 善于用现代管理学和软件工程的理论方法来管理软件项目。

2 软件项目管理

所谓管理就是通过计划、组织和控制等一系列活动, 合理地配置和使用各种资源, 以达到既定目标的过程。简单地说, 就是通过各项管理职能有效地组织各种管理要素, 达到组织的目标。由于软件工程是一门工程学科, 对软件项目按照管理学的要求进行管理也十分必要。软件项目管理先于任何技术活动之前开始, 并且贯穿于软件的整个生命周期之中。为了使软件项目能够按照预定的成本、进度、质量顺利完成, 必须对成本、人员、进度、质量、风险等进行分析和管理。

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在项目管理知识体系中指出每个项目管理过程都是一系列活动, 要用项目管理过程来组织项目管理中的活动。由于软件项目的实现手段和涵盖内容与通常的项目有所不同, 综合考虑这些因素, 软件项目管理体系一般可分为立项、计划、实施、评估、推广和维护六个阶段。每个阶段又有不同的管理活动和内容, 本文侧重分析以下三项管理活动:项目规划、质量管理和软件成本估算, 只有处理好这些活动才能提高开发效率和保证软件的质量。

2.1 项目规划

对一个软件项目的有效管理取决于对该项目进展状况的全面规划[1]。规划过程从评估影响项目的各种约束条件 (项目的交付日期、现有的人员情况、总体预算等) 开始。对这些制约因素的评估要考虑项目的实际情况, 如项目的结构、规模和功能分布。

管理者要估算完成各项活动所需的时间和资源, 并按照一定的顺序把它们严密地组织起来。把一个项目所有的工作分解为若干个独立的活动, 并判断完成这些活动所需的时间。协调这些活动并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正常情况下, 项目的活动要设置时间限制, 各项活动既不宜太细 (至少持续一个星期为佳) , 又不宜过长 (一般不超过八至十个星期) 。项目规划中还要定义分隔任务的里程碑和可交付的文档。接下去规划过程进入一个循环:拟定项目进度表;各种活动按照进度进行;在一段时间之后 (2~3周) 检查项目的进展状况, 注意项目进度是否明显偏离既定的进度, 并不断修改计划。管理者要根据本单位制定的项目管理规程确定需要编写各个计划, 通常包括项目计划、质量计划、有效性验证计划、配置管理计划、维护计划和人员开发计划等。根据需要其中部分计划可归入项目计划中。项目计划通常由项目经理编写, 主要包括可用的资源、工作分解、完成工作的进度安排及项目里程碑和交付的文档, 等等。

2.2 质量管理

2.2.1 质量管理概念与影响质量的因素

软件质量是“软件与明确和隐含定义的需求相一致的程度”[2]。软件质量管理就是对软件开发过程进行的独立的检查活动, 贯穿项目开发的各阶段。

从管理角度来看, 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可根据产品活动分为三类:

1) .产品运行

a) 正确性;

b) 健壮性;

c) 效率;

d) 完整性;

e) 可用性;

f) 风险。

2) .产品修改

a) 可理解性;

b) 可维修性;

c) 灵活性;

d) 可测试性。

3) .产品转移

a) 可移植性;

b) 可再用性;

c) 互运行性。

2.2.2 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

软件公司的质量管理通常包括三个主要活动:

1) .质量保证。建立起机构质量规程和标准的整体框架。这些标准包括产品标准和过程标准。产品标准用于待开发的软件产品, 包括文档标准和编码标准。过程标准定义了软件开发必须遵循的过程, 包括对描述、设计和有效性验证过程的定义、以及对在这些过程中产生的文档的描述。

2) .质量规划。选择适当的质量规程和标准, 改写使之适用于某一特定的项目。

H u m p h r e y提出质量规划的结构框架, 包括:产品介绍、产品计划、过程描述、质量目标以及风险和风险管理。

3) .质量控制。定义并设计质量过程, 确保软件开发团队严格遵守项目质量规程和标准。

可以通过监督检查整个软件开发过程来确保质量。此外用质量评审和自动化的软件评估来检查项目可交付的质量, 也是对质量控制的有益补充。

2.2.3 质量测量

鉴于质量评审昂贵、耗时并不可避免地推迟软件系统完成时间, 因此可以利用工具来处理软件设计或程序, 并对软件质量进行自动评估。这种方法就是软件测量, 即对软件产品或软件过程的某种属性进行量化, 在得到的数据之间以及数据和机构的通用标准之间进行比较, 从而得出有关软件或软件过程质量的结构。对软件系统、过程或相关文档的任何类型的测量称为软件度量。

2.3 软件成本估算

2.3.1 软件成本估算基本内容

软件成本估算的目的是要客观地、精确地预测软件研制单位的开发成本。估算通常要确定完成一个活动的工作量、时间和总成本。开发总成本有三个方面, 一是包括维护在内的软硬件费用;二是差旅费和培训费;三是工作成本。目前软件公司中主要参照工作成本作为报价的主要依据, 当然它不仅包括支付员工的薪水, 还包括机构动作的管理费用等。

2.3.2 生产率及工作量估算技术

在估算过程中, 首先要评估软件工程师的生产率, 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来度量:

1) .面向规模的度量。根据活动输出的量来度量。通常是计算源程序代码行数。

2) .面向功能的度量。根据移交软件总的功能数来度量。功能点和对象点是最为常用的两种度量指标。

对软件系统所需工作量估算可采用以下几种技术:

1) .算法成本模型。用与一些软件度量相关的历史成本信息建立项目成本模型, 由度量到估计值, 预测所需工作量;

2) .专家评判。通过领域专家和软件开发技术专家进行估算, 并进行比较和探讨, 反复进行估算直至一致。

3) .类比估算。类比相同应用领域的其他项目进行估算。

4) .帕金森法则。规定所有可用的时间都工作, 由可用的资源而不是客观的估算来决定成本。

5) .根据客户预算报价。估算出的工作量依赖于顾客的预算, 而不是软件的功能性。

基于项目的规模、软件工程师的数量以及其他的过程和产品要素的估算, 用数学公式预测项目的成本, 就是算法成本建模。COCOMO模型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一个软件成本估算模型, 这是一个比较经典的经验模型。其基本思想是, 以一系列输入量作为基础 (与软件的规模和生产率相关的因素) , 导出软件开发所需的人力费用。其改进的CO CO M O 2模型公式为:

其中, E是开发工作量 (以人月为单位) , a是模型系数, KLOC是估计的源代码行数 (以千行为单位) , b是模型指数, fi (i=1~17) 是成本因素。其中成本因素包括:

1) .产品因素

a) 要求的可靠性

b) 数据库规模

c) 产品复杂程度

d) 要求的可重用性

e) 需要的文档量

2) .平台因素

a) 执行时间约束

b) 主存约束

c) 平台变动

3) .人员因素

a) 分析员能力

b) 程序员能力

c) 应用领域经验

d) 平台经验

e) 语言和工具经验

f) 人员连续性

4) .项目因素

a) 使用软件工具

b) 多地点开发

c) 要求的开发进度

3 结束语

软件项目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实用性和可靠性有着现实的要求, 这一特殊性决定了管理工作的复杂性。软件项目管理者既要掌握科学的管理方法, 又要注重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从而形成一套符合本单位特点的切实可行的管理方法, 为软件项目的成功研发奠定坚实的基础。

摘要:善于把握软件项目管理活动中的关节点, 是确保软件项目成功的关键。介绍了软件项目管理的基本内容, 分析了软件项目管理活动中的项目规划、质量管理和软件成本管理三项主要活动, 以及这些活动中相关的方法和手段。

关键词:项目管理,项目规划,质量管理,软件成本估算

参考文献

[1]Ian Sommerville;程成译.软件工程[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7.

行政管理活动 篇8

课堂活动需要涉及的一些语言学,分别是心理学、教育学、第二语言习得和传播学。通过对这些学科进行研究以得出一些结论,得出的这些结论为汉语国际教学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老师在课堂活动的安排中就可以参考这些结论,课堂活动是一个课堂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因此课堂管理中有必要的一项就是课堂活动。但是要注意,课堂活动必须达到效率性,真实性,趣味性,积极性。

(一)设计课堂活动因人而异

在课堂管理中老师需要安排一些课堂活动,课堂活动如果利用好了,老师的课堂管理也就可以顺利进行下去。我们还需要注意:课堂活动还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如课堂活动要围绕教学进行、形式要多样化、要以学生为主体,老师是指引者。如果课堂活动安排妥当,那么课堂管理也易于进行。因此在课堂管理中对课堂活动进行讨论,希望教师能重视该环节,学校能够促进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的参与能力,在进行课堂活动的过程中,要达到语言知识与文化之间的融会贯通。语言知识要根据文化来进行授课,因此教师应该设计灵活丰富的课堂活动,并能根据学生的水平来进行课堂活动的设计。这个时候老师要因人而异来进行一些活动,因此老师不能随随便便地安排一些活动。若学生是初学者,老师在安排课堂活动时,可以安排一些简单的游戏,易于理解的游戏,但又不枯燥的游戏,不能让学生觉得太难而无法参与游戏或活动当中。除此之外,老师还可以让学生之间做对话,简单的对话。这些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对于已经有一定基础的外语学习者,老师在设计课堂活动的时候,也要注意安排一些适合他们水平的游戏,不要太难,也不要太容易,要让他们能学到一定的知识。因此课堂活动老师要根据学生水平的不同来设计。对于国际汉语课堂,老师要用生动直观的教学手段进行课堂教学,让学生更能理解学习的知识,从而消除学生情绪障碍、激发学生汉语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质量。通过我们的教学实践,我们的课堂活动常常是游戏,或对话,或任务。但这些活动往往都是有效的。在课堂上,以在适当的情境下,要始终贯穿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然后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学习场景,可以情境再现,让学生进行真实的交际活动这样能使学生积极主动地用自己掌握的知识去参与到游戏当中并能完成老师给的交际任务,提高他们的语言交际。除此之外,成功的课堂活动能给学生提供了一个放松舒适的学习氛围。从而使学生排除对学语言的心理障碍,畏难情绪。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语言水平。

(二)课堂活动需借助教学媒体

我们都知道,在进行课堂活动时,我们需要一些教学媒体来辅助。课堂活动的教学媒体有传统和现代两种。教材和课本通常是传统的教学媒体。如粉笔、黑板、图片、模型、幻灯、投影、录音机等是传统的教具。现代的教学媒体指多媒体,如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课程等。但是无论选择哪一种媒体,老师都要明确它们在活动中只是起辅助性作用。要合理利用这些教学媒体是为在课堂的某一环节为课堂活动服务和为教学内容服务。课堂活动按内容分包括语音类活动,词汇类活动,语法类活动,汉字类活动,交际类活动。按活动类形式分,有表演类,记忆类,动作类,猜测类,竞赛类活动。通过进行这些课堂活动,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使课堂变得有趣,有意思,课堂也不至于死气沉沉,或是学生也不管老师,只顾自顾自地说话。以上就是课堂活动与教学媒体。

(三)课堂活动需注意几方面

课堂活动还需要注意几方面:首先是学生的差异性,汉语学习者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年龄,不同的性别。不相同的学习目的,学习情况和学习方式。因此同样的课堂活动在不一样的学生群体中开展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作用。这就说明老师面对不一样的学习群体时设计课堂活动要因人而异,有针对性地进行课堂活动。

其次是老师要了解学生的年龄,了解学生的年龄可以帮助教师有一个整体宏观的课堂活设计。以课堂教学中零基础的成人学习者与儿童学习者为例,围绕教汉语儿歌或者儿童童话进行一次课堂活动的设计,我们知道会在成人和儿童中会有不同的学习反映。年龄不同的学习者在汉语习得方面具有不同的优势。儿童学生处在发育阶段,善于自然地接受语言学习,儿童活动能力强,短时记忆力强,儿童可能是在习得中学习的一首中文歌。而成人其逻辑思维能力已较为完善成熟,思维能力活跃,在学习中善于理解和分析语言规律,学习语言具有目的性,大多是学习。再者还要注意学生的整体氛围,有的班级比较积极,有的班级可能比较内向,安静。教师设计活动方案要根据不同的班级进行设计。最后还要注意到学生现有汉语水平的不同性、学习目的与态度的差别性、学习能力的差异性。

总而言之,在课堂活动贯穿于课堂管理之中,良好的课堂活动有利于老师进行课堂管理。通过对学生的了解后,再进行课堂活动,同时老师要细心斟酌,考虑全面,灵活安排课堂活动,课堂活动与课堂管理息息相关,课堂活动进行的好,学生愿意去学,愿意去跟着老师上课,老师也比较好控制课堂,因此安排好课堂活动是有必要的。

二、课堂控制性管理能力

课堂活动中的控制能力是老师正常进行课堂教学的一个基本保障,教师在课堂中占有主导性地位,在一个课堂中,老师是这个课堂的控制者,课堂是通过老师引导进行下去的。所以老师要适度地,合理地去控制课堂,去控制学生的学习知识与思维。因此教师要学会在课堂上有一定的控制性,能掌控全班学生。

培养控制性能力是对每一个教师的基本要求,作为一个教师一定要具备控制性。因为课堂管理是有动态性的和目的性的系统。为了有目的地完成教学任务,老师在课堂上就应该通过控制排除种种干扰,让师生之间能够顺利进行交际活动,课堂教学有效的进行下去,教师必须即时进行调整。”因此就需要老师的控制力。控制能力应包括以下方面:

(一)思维方式的控制

首先教师的思维方式的控制,在国内外进行汉语教学的时候,需要经常思考自己是否具备跨文化交际的思想,在思维上能不能达到文化上所提倡的兼容与包容性。因为海外汉语课堂上老师与学生的交流实际上代表不同文化背景的交流。文化冲突是课堂教学的主要问题,这个问题包括语言交流和文化不同。所以教师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思维方式,要去包容并理解海外的文化。不能只是坚持在自己国家的文化与思维方式,在课堂上要展现出包容的态度并且尊重学生表现出的文化。但同时老师也应该引导并贯穿给学生求同存异的思想,鼓励他们理解与尊重不同于自己文化的一些思想与东西。对于学生来说,只有老师在课堂与生活中具备求同存异,文化共存的思想,学生才会认可,并去学习不同的文化。这样课堂教学才能有效顺利地进行。老师也要对自身情绪和状态进行管理,每个人都会有不良情绪,尤其是年轻的教师,刚参加工作,因为没有经验,有时控制不好自己的情绪,一些小的事情都会影响年轻老师的心情,这样就会影响他们的教学,也有可能会和学校,学生发生冲突,所以培养汉硕学生的目的是希望他们具有较高的情绪管理控制水平。能够增强教师责任感和使命感,呈现一个健康的心理状态。

(二)教学与课堂的控制

关于对教学的控制。老师首先是要控制教学所要的目标。老师在备课的时候一定要仔细认真,有计划性与目的性制定教学目标。具体的,有计划性的教学目标会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有了具体的学习目标,才有助于课堂管理的顺利进行下去,如果老师在教学目标上没有目的性,那么课堂管理也会一塌糊涂。同样地,教师要学会控制所教内容。老师所教的内容要适应学生,贴近学生的实际水平与生活,教学内容还要新颖要有吸引力,让学生有兴趣去学习。

再者是对课堂的掌控,在课堂活动中,班级同学无纪律,秩序差,学生自由散漫,老师无法控制同学的课堂活动,甚至影响到其他人,这样的汉语国际课堂管理与教学是不成功的。老师需要去反思。因此只有老师带领同学共同塑造一个气氛稳定,公平和公正,有序的课堂,才能维持高效率的课堂活动。学生也在老师的掌控下愿意进行课堂活动、积极地了解与学习汉语。因此老师不能忽略对课堂的管理,不能只是抱着上完一节课就完成任务,也不对课堂进行控制。课堂的控制是不可忽略的。

(三)权威性的控制

最后教师在课堂管理中要树立权威性,权威性体现在教师在活动中主要充当指导者和裁判的角色,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权威性,要能使学生去信服你,在课堂上能够听你的引导。作为一个年轻教师,尤其是刚走上汉语教育硕士的工作岗位,往往不知道在课堂上怎样去控制,去树立自己的权威。通常在最初上课时,为了与学生打成一片,和学生建立一个良好的关系,新教师就实行亲民政策,学生说什么都行。但是在进行课堂活动时发现自己没有权威性,不被学生信服,叫不动学生,课堂活动无法顺利有效地开展下去。所以老师要注意自己权威性的树立。老师可以在班级管理中与学生打造良好的关系,但同时也要制定班级制度,要制定赏罚措施。学生表现好,老师要表扬,如学生积极回答问题,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老师就要有一定的奖励措施,但若学生犯错误,老师就要有惩罚的措施,如他们迟到,扰乱课堂秩序,老师都得给出一定的处理。对学生的一些学习行为,以及习惯要具有一些指导性的作用。在学生情绪的控制方面老师要给出指导,有些学生通常无法控制自己的感情,在课堂上可能会影响课堂教学,这个时候教师要给他们进行感情“降温”,提醒他们不要太激动。如果学习的内容很枯燥,学生都没有什么兴趣学习。老师要设计一些有趣的课堂活动,如放音乐,听歌,做游戏等,使气氛活跃起来。并且在开始上课时制定一些规则,老师还要坚持自己的原则性。

(四)环境的控制

教师还要注意对学习环境进行一定的控制,第一个是客观环境的控制,在进行教学时,教师要尽量给学生提供一个温度适宜、光线良好和有学习氛围的这样一个环境。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去积极,静下心去学习。这样也可以保障教师的教学能够顺利有效地进行。第二个就是主观的课堂环境,也就是人际交往环境,老师要注意处理好与学生的关系,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关系,老师要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班级氛围。同时老师还要进行适当的干预,给学生进行分组,让他们互相了解。从而让学生彼此之间成为好朋友,一起学习,互相督促学习,这些控制性的手段都会让教学管理有效进行。从而达到教学所需的效果。

以上就是从教学活动与对课堂的控制能力这两方面对课堂管理的论述。二者都是为了有效地促进课堂管理,促进教学技巧的实施。课堂管理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是课堂教学的前提与保障。因此需要每一位教师去学习课堂管理并去认真地对待课堂管理。备课时老师要好好想想应该怎么进行课堂管理,要有一定的设计。只有充分了解了课堂,才能让每一位学生学习到老师想要传达的教学内容。每种类型的课堂都有课堂管理,随着汉语热的到来,来华留学生逐渐稳步地增加。在国内的中小学课堂上,我们有自己的一套管理方法,也有较完善的制度。国际汉语课堂与国内中小学课堂不一样,我们管理外国留学生,不能像管理中国学生那样,需要换一套管理体系,因此国际汉语课堂管理是一门科学,需要老师的管理技巧与丰富的理论知识。需要引起对外汉语教师们的广泛关注和研究。

摘要:课堂管理是教学工作的一部分,在教学过程中,它可以辅助课堂教学。也可以说课堂管理对于课堂教学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课堂教学需要课堂管理,它对于教学任务能否顺利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进行汉语教学的同时,我们要重视课堂管理在国际汉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课堂管理的有效性直接影响教师开展的教学任务,还能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管理,是老师们关心的问题,也是老师们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在国际汉语教学课堂管理中,由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有语言和文化的差异,课堂管理也成为一项难题,需要我们去研究去探讨。因此在国际汉语教学中,课堂管理不容小觑。本文主要针对课堂管理中的课堂活动和课堂控制性管理能力来进行论述。

关键词:汉语,教学,课堂活动,控制性管理能力

参考文献

[1]王春林.课堂控制与教学效率[J].理论研究,1999(5).

[2]邓科香.泰国初中学生韩语学习动机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0.32.

[3]赵金铭.对外汉语教学概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4]周健.汉语课堂教学技巧325例[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杜萍.课堂管理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6]母光祖.高等教育管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行政管理活动 篇9

一、调整作息, 保证户外体育活动时间

幼儿园的户外体育活动不是孤立存在的, 它“散落”在幼儿的一日生活中, 要与其他的集体教学活动、生活活动、游戏等内容进行合理搭配, 才能起到良好的效果。将户外体育活动“嵌入”一日生活的作息中 (见表一) , 既顺应一日活动安排的有序性和规律性, 同时从制度上保障户外的活动时间。

二、丰富类型, 兼顾幼儿自主与教师预设双重需求

教师在实际组织中会遇到两难的情况:如果让幼儿自主活动, 能满足幼儿自我学习、自我发展的需求, 但针对基本动作、基本器械等的教学目的相对会削弱。反之, 突出了教师的主导性, 教学目的往往能够达成, 但幼儿的兴趣会降低, 自主性会被削弱。因此在一天当中, 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要多样化。我园一日常规管理中明确, 以一周或一天为单位安排的户外体育活动, 必须涵盖这多种类型的活动。如教师可以每周组织2~3次核心器械的集体练习活动 (如共同拍皮球) , 同时也要组织安排可供幼儿选择的多种辅助器械活动 (飞镖、跳袋、平衡器、扭车等) 。

三、明确职责, 合力发挥主配班教师的指导成效

幼儿园的教师配备是两教一保, 即两名教师与一名保育员, 他们负责幼儿全部的教育和生活, 不分学科。两名教师以一天为单位轮流执教, 即一名教师为当天的主班, 另一名教师就是当天的配班, 隔日轮换。保育员主要负责幼儿的生活照顾及清洁卫生等工作。对幼儿在体育活动中的发展指导, 主要是两名教师。当两名教师时刻相伴与合作, 无疑能使幼儿获得更多的关注与关心, 同时可以集两人智慧与经验调整活动安排, 并使教师对幼儿发展的了解更为全面。避免一人组织活动时遇到活动预设与幼儿需要有偏差、环节过渡时等待时间过长、能力弱者不被关注等状况。

四、优化方法, 促进单位时间内体育活动的效益

教师有效地组织指导是体育活动发挥最大效果的重要保证, 在实践中我们针对出现的一系列实际问题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探讨, 其中指导重点体现在———

一是教师要给予幼儿较大的自由度, 保证幼儿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自由活动。还要当好幼儿的参谋和助手, 要把握时机, 全面观察了解幼儿最需要关心与指导的地方, 但不能指手画脚, 中断孩子的活动, 而是准确把握时机和方式给予适当的指导, 提供适度的帮助。要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处的位置, 扮演观察者、指导者的角色, 以游戏者的身份介入, 使指导富有启发性。

二是以科学方法测量、调整户外体育活动的活动量。测量方法是:计算幼儿实际参加活动的时间和活动的总时间, 并算出幼儿实际参加活动的时间与活动总时间的比率, 再乘以100%后就是运动密度。

三是发挥教师在体育活动中的榜样及伙伴的双重角色, 通过积极参与、鼓励引导、共情共享, 使幼儿不仅在游戏中动作得到发展, 心理上获得愉快的体验, 同时勇敢、协作等相关品质也得到较好的发展。

综上所述, 户外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在园一日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活动质量直接影响着一日活动的成效。我们不仅要达到《浙江省学前教育保教管理指南》上关于户外体育的基本要求, 同时也要通过各种策略, 提高活动的效益, 使户外体育活动多姿多彩, 深受幼儿的喜爱, 为“精彩的一日生活”再添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摘要:户外体育活动作为幼儿在园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活动时间能否得到保证, 活动组织是否有效, 都影响着幼儿一日生活的质量。要在有序、高效的一日活动常规管理的背景下, 保证每天户外体育活动的时间, 合理搭配每天多时段的户外活动内容, 更加合理、科学地组织与指导幼儿的户外体育活动等, 使“精彩的一日生活”锦上添花。

行政管理活动 篇10

关键词:管理实践,工厂,现代企业

在管理学介绍中, 比较一致的是从20世纪初的科学管理时代开始。以泰勒的秒表管理, 法约尔的一般管理原则和韦伯的官僚组织理论, 共同构建了现代管理学的基石。但在科学管理之前, 人类社会也存在着大量的管理活动和商业组织, 这些社会商业事物是现代管理学和企业理论发展的渊源和演化的前身。对这些管理活动进行了解, 有助于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现代的管理活动和商业企业。

1工业时代之前的管理

管理活动, 自人类社会诞生之初就已然出现了。社会本身, 就是具有阶层性的, 如何统治民众, 如何安排宗教事宜, 如何分配剩余物资, 都是最早的管理问题。人类最早也是当时最辉煌的四大文明古国, 不约而同都是产生在河流附近, 其中重要的原因就是对于河流泛滥的防范与治理, 是一项需要大量人力物力来协同工作的任务。正是这种任务的挑战和不断实践, 逐渐产生了协调与管理的需要, 进而产生了文明社会。不论是埃及的治理尼罗河泛滥还是中国的大禹治水, 都是这种活动的典型体现。

宗教方面, 中东地区在公元前三千年就很流行建立共同的机构来管理一大批寺庙。军事方面, 公元前六世纪, 孙子提出了管理军队的《孙子兵法》。政治方面, 公元前五世纪的孔子, 除了德育教育, 也提出了国家管理和官员选拔的主张, 并影响了其后两千年的中国政府官员管理。公元前3世纪, 印度的考底里耶的《政事论》也阐述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思想。而且政治领域也诞生了最早的职业“宰相”, 出现于公元前1750年, 与法老实现了宗教事务与世俗事务的部分分权, 并领导其下的官僚机构, 以执行监测尼罗河水位、预测全国农业产量和实施分配等任务。

工业化前, 组织主要是家庭、部落、教会、军队和国家。这些古代的管理活动, 取得了很多管理成就。埃及治理尼罗河泛滥时, 已经形成了“以十为限”的管理原则, 即一个监工只能管理十个奴隶, 以保证管理的效果和效率。希腊时代的苏格拉底和亚里斯多德都意识到管理的普遍性, 不论在私人事务和公共事务, 还是在国家管理和家庭管理中。公元前370年的色诺芬观察到社会分工的好处, 到罗马时代已普遍实现了社会工种的职业化。在世界的东方, 公元前3世纪, 印度的考底里耶的《政事论》阐述了公共行政管理的思想。公元前六世纪, 孙子提出了管理军队的《孙子兵法》。公元前五世纪的孔子, 除了德育教育, 也提出了国家管理和官员选拔的主张, 并影响了其后两千年的中国政府官员管理。中世纪, 封建主义促使十字军产生, 而十字军东征又促使封建主义的消亡。此外, 十字军东征开辟了东西方的贸易道路, 目睹了东方在各个方面的领先和繁荣, 削弱了天主教的信仰, 使欧洲社会生活更加世俗化, 并且促进了东西方的贸易。不断活跃的商业活动, 导致了记账技术的发展。复式簿记的记账原理自14世纪意大利商人就已使用, 但规范的表述是在1500年的僧侣帕乔利, 形成了第一个财务信息管理系统。

2早期的工厂管理

随着资本主义兴起, 作为新商业阶段的代表——工厂及工厂制度广泛普及并发展开来。在早期的工厂活动中, 经济活动的规模并不是很大。早期工厂的雇工通常不多, 在伐木业中不多于12个人。在1840年之前, 只有纺织业才可以达到40以上的固定雇工, 可以常常以实物作为报酬。在1832年, 美国财政部长路易斯·麦克莱恩批准对美国制造业进行调查, 在不少产业中, 只有1-2家企业能达到50人以上的雇工, 只有六种工业能达到3-7家雇工大于50人的企业。其描绘的主要工业情景, 是由许多不到50人的小单位。

早期工厂的规模比较小, 实际上也是由于管理技术生产技术所决定的。以美国的工厂为例, 在早期工厂内, 面临着三个很大的问题:招募, 培训和激励。早期的美国纺织工人独立性很强, 反感工厂的强制性和恶劣的工作环境。此外, 早期的专业人员是非常缺乏的, 包括技术、管理和财务人员, 因为没有成熟的学校体系来培养。会计制度当时依旧停留在帕乔利时代, 而且除了记账, 基本没有服务于管理。此外, 监督手段落后、监督人力资源缺乏, 懒惰和开小差的情况比比皆是。

因此, 早期工厂的管理手段, 也非常简单并具有针对性。首先是实行监工合同, 其实质是一种包工制度, 以详细的合同约定监工的责任, 将监督的职能转移给监工, 但这种制度会产生包工为短期利益牺牲企业主的长期利益, 比如虐待工人和滥用设备。此外, 对于工人实施计件工资, 实施个人的成果激励, 到1833年, 47.5%的工厂都是通过计件工资来激励的。鉴于存在着很多需要监督的管理活动, 资本家大量动用家族亲情, 在工业革命早期, 企业家常常让亲属担任管理职务。

3现代企业的形成环境

随着社会的发展, 一系列商业活动的技术和经营环境发生了改变。这种转变不仅促使了大型商业组织的出现, 更直接形成了导致现代企业诞生的商业环境。

在运输方面, 随着铁路技术的成熟和普及, 这种快速而廉价的物流手段促使了全国性的大市场的产生。19世纪40年代, 铁路技术快速发展, 包括铁路、桥梁、涵洞等的修建和T型铁轨的普及。在美国, 至1870年代经济萧条来临, 美国已经建成陆地的基本铁路网。此阶段铁路公司已成功管理者数千名员工, 数千万美元的设备, 以及数亿美元的运货, 在美国具有规模城市, 已经实现一车到目的地。至1910年代合并阶段结束后, 美国铁路网形成了稳定的寡头局面, 提供通遍美国的高速运输市场。

金融方面, 商业银行和期货交易制度的形成帮助了企业的融资和成长。1840-1870年间, 私人或小型投资团体为主的融资模式逐渐被政府资助、大规模公债、投资银行的权益资本等形成取代。大公司股票可以上市融资, 投资银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商业教育方面, 大学商学院已经形成体系。1881年, 宾夕法尼亚大学华登商业和财务学院, 教授会计和法律。1899后的十年, 企业管理已经成为各大学的普遍课程。1908年, 哈佛大学企业管理研究院, 专业化的企业管理研究生教育开始。管理咨询行业也随之发展。至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职业化的管理顾问或管理咨询形成, 从工程咨询中脱离出来。到1920年代, 管理咨询已经提供职能咨询。

分销方面, 铁路和电报提供了大量分销的可能, 大规模分销出现。到了19世纪70年代, 最大的纺织品经销商年销售额达到5000万美元, 雇员2000人。19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 现代大型零售业, 如百货公司、邮购公司和连锁商店发展。另一方面, 农产品交易所出现, 农产品交易标准化、等级化, 并出现期货交易。由于铁路保证了运输, 电报保证了通讯, 期货交易取代了传统的寄售交易, 并大幅降低了交易的风险。

4现代企业诞生

美国著名商业史学家钱德勒对现代企业做出了经典的定义:现代企业是包含多个单位 (多地域、多功能) , 以及支薪管理阶层 (包括由高层和中层经理构成的管理体系) 的经济组织。这种企业在1840年在美国尚不存在, 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已经在美国经济中占优势地位。

科学知识的产业化催生了大量生产技术, 通讯和交通的发展催生了全国大市场, 两者共同提升了流通量。从外部的市场协调顶点到内部的管理协调顶点, 一系列不同的位置, 都代表不同的资源配置和单位协调的方式组合, 在不同的流通量下分别具有各自的优势性。当流通量增大到一个程度时, 通过支薪经理来实现管理内部化更优时, 支薪经理就取代了外部的市场协调, 从此现代工商企业就在流通量的压力下产生了。进一步, 继续扩大的流通量又促使了集中生产和纵向一体化, 使得多单位结合在同一个管理机构下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效率。而且, 规模增大导致了巨额的资本总量, 促使了高层经理的职业化, 从而实现了经营权和所有权的分离。至此, 现代企业的建立才最终宣告完成。

最早的现代企业诞生于美国的铁路业。铁路业的管理非常之复杂, 因此必须需要专门的技术人员来担负管理任务。这些管理任务远非资本家所能负担, 所以必须聘请外部的支薪经理, 从而就诞生了现代企业的职业经理人阶层。

比如在技术方面, 铁路公司的复杂性体现在调度的复杂。经常性的协调与控制是铁路管理的基本原则, 此前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大的协调需求。铁路行使具有排他性, 自从快速的蒸汽机车出现后尤其如此。到了19世纪40年代, 铁路公司发现自己拥有火车, 协调工作量和成本会更优, 直到后来复杂的管理和计费系统诞生之前都是如此。时间安排也是如此, 一个可供参考的铁道线是每天两端对开三趟列车, 相对的列车每天交会12次, 在没有电报的条件下极易出现事故。

此外, 在会计方面, 铁路公司也非常复杂。首先是资本量巨大。1815至1860年间, 美国修建运河的总费用约为1.88亿美元, 其中73%由州政府和地方政府发行公债筹集。而私营铁路公司的股票投资至1860年已达到11亿美元。当时干线铁路的投资额在数千万美元, 相比之下, 只有少数的纺织厂和炼铁厂的投资额超过100万美元。而且会计, 相对于传统的纺织厂和运河, 铁路公司的列车、采购、维修等多方面人员都会直接处理相当数量的资金流转。而且, 会计内容相对复杂。19世纪50年代时, 最大的纺织工厂会计账目仅有5组, 而铁路公司达到144组。纺织厂会计半年编制一次, 而铁路公司每月编制一次。

正是由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不断丰富, 管理活动也日益复杂, 从而出现了工厂、企业等复杂的现代商业组织。进一步, 技术的演变、社会消费的扩大使得这些商业组织经济规模量持续扩大, 竞争的加剧也迫使商业组织采用更加复杂的管理技术。这些动因推动了管理理论和管理实践的继续进步, 终于在20世纪初, 孕育出了科学管理的思想, 从而创建了现代意义的管理学。其后的管理学发展广为人知, 而了解前科学管理时代的管理活动和商业组织的发展, 则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了管理学创建和演进的脉络。

参考文献

[1]丹尼斯.A.雷恩.孙耀君等译.管理思想的演变[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86.

[2]斯图尔特.克雷纳.邱琼等译.管理百年[M].海口:海南出版社, 2003.

[3]罗宾斯, 库尔特.孙健敏等译.管理学 (第7版) [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高职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管理 篇11

【关键词】高职英语 课堂活动 有效管理

课堂活动,是教学活动之一,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手段。通过有效的课堂活动,让学生体会到语言知识是如何运用于实际情境中的,逐步培养学生使用语言的综合能力。这里的课堂活动指的是任务型学习活动,即教师为了实现某个或某些语言实践为目标,设计一系列的任务活动,既能带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提高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中,使用目标语进行交流。

一、高职学生英语学习面临的困境

高职,即是初中后学制五年大专学历高等职业教育。高职学生对英语语言知识掌握模糊,不扎实,而语言技能在初中侧重读与写,成堆的试卷已经从生理上和心理上把他们累垮了,学习信心缺乏;同时课堂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过多,导致操练口语仅限于齐读、分读、背诵,收效甚微;学生缺少口语训练的语境和机会,词汇量不足,无法表达自己真实思想。

就语言知识而言,语音上,发音比较标准,基本上能做到朗读清晰;词汇严重缺乏,更无法灵活运用于语言表达上;句法概念模糊,语法基础薄弱,无法理解更高更难的语言点。

就语言技能而言,能基本听懂题材熟悉、内容简单的语段,能听懂老师英语授课常用句型;说的能力相对听而言略差,能进行日常生活内容听说,但没有准备就无法表达自己观点;阅读能力一般,能捕获到基本信息,但缺乏持续阅读的毅力,知难而退;写作上只会逐字翻译,有时更是词不达意,章法混乱,缺乏条理。

二、构建有效英语课堂活动的必要性

1.符合语言学习的规律。英语课堂活动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课堂活动过程中使用语言,或是训练某个语法要点,或是某些词汇的应用,或是语音语调的强化。通过语言的运用,培养学生自信心,增强学习兴趣,提高表达能力,强化交际能力。联系生活,联系专业,使英语教学信息化和专业化。英语课堂活动既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拓宽学生的视野;又扩充学生的词汇量,激发学生说英语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水平。由此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操作语言的自豪感,让学生在真实的语境中加强实践,培养丰富的语感,刺激他们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愿望,从而达到从知识向能力转化的目的。

2.适应学生学习的特点。高职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因此课堂活动的构建必须符合高职学生的学习规律。根据皮亚杰(J.P.Piaget)的“发生认识论”,他们处于直觉运演阶段,认知特征为“已具备直觉思维能力,思维具有整体性、跳跃性、猜测性、非逻辑性,可发展为创造性思维。” 职业教学摆脱了应试教育的枷锁,增添了一份职业化,正好为他们创造了独特的学习环境。高职生的学习应该充满着对未来职业的强烈热情,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对新鲜事物的主动探索,对实践操作的积极投入。

英语课堂活动以任务为出发点,要求学生根据认知特征和个性差异组成团队,既可以独立思维,又需要彼此沟通;既要求出谋划策,又必须分享成果;既在困境时互帮互助,又在成功时互相激励。课堂活动形式要求学生大胆创新,在实践中不断摸索,巩固新知识,训练新技能,从而体会成功的喜悦,再接再厉。

三、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管理

1.活动目标设计明确。课堂活动不是单纯的愉悦学生,而是具有特定的教学目的。教师要运用教材内容进行框架设计,从语言知识角度,选择语音、词汇、语法教学;从语言技能角度,选择听说读写技能训练;从语言内容角度,选择思想内容、语言的社会交际功能、语言体裁特点、文化内涵方面进行教学渗透。设计相应的课堂活动或学习任务,即用不同的方式展示教学内容,最后进行评估,从而检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

同时,以“学生期望”为出发点,理解学生需求,让学生展示自我,把课堂变成学生表现的舞台,尝试成功的快乐。教师由权威者变为协助者、幕后策划师。知识的灌输不是学习,只有学习者通过发现,探索获得经验和成果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学习。

有了活动目标,减少了活动实施过程中的不定因素。教师可以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语言障碍,以便于给予及时有效的帮助。有了活动目标,明确活动中师生各自的作用,学生之间的协调关系。有了活动目标,建立对学生任务完成的评估体系。目标越具体,课堂活动越出色,不宜偏离教师设想的教学结果。

2.活动团队组织得当。课堂活动不是简单地把学生拼凑在一起。除了明确的教学目标和为了达到目标的而设计的步骤以外,课堂活动的有效组织就显得重要了。在以不同形式分组后,团队里要有一定的组织结构,这样才能分工明确,职责分明,扬长避短,有的放矢。

必须确定组长的角色。 一名出色的组长必须具备内驱力,有抱负,自愿承担职责。为人诚恳,言行一致,能尽快得到组员的信任,才能协调组内工作。充满自信和智慧,精力充沛,富有活力,擅长社交,能及时与老师沟通,上传下达,保障对课堂活动的正确理解。其次,确定每位成员的职责和分工,以便于协作完成该项课堂活动。根据活动计划,组长及时核查各自完成的那部分任务,是否需要改进,是否需要增减人员,是否需要外援,是否存在重复等等。

有效组织有利于学生处理团队内的个体与个体、个体与集体的关系,充分利用所给的资源,发挥各自的特长,大胆创新,在组员的协助配合下,实现团队的最优化。英语课堂活动不仅锻炼了语言的实践能力,更培养了学生职业核心能力,即解决问题、自我管理、团队合作、信息处理、沟通创新等能力,以便于学生在将来的岗位上立于不败之地。

3.活动过程协调有效。课堂活动的成功实施离不开激励与沟通。激励,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尊重学生,了解他们兴趣所在,激发学生的内驱力,朝着目标持之以恒的努力。激励,不是在他们的身后点燃一把火,而是在他们的内心点燃一把火。沟通,是课堂活动得以顺利开展的保障,是获得信息的途径,是解决问题的手段。缺乏信息就难以作出周全的决策,只有高效沟通才能带来高质量的学习成果,或是一回精彩的演讲,或是一段富有创意的小品,或是一场令人回味的短剧。

激励,从良好的学习环境开始,一个互相信任,彼此尊重,畅所欲言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轻松,快乐。激励,从授权开始,课堂是学生的舞台,而我们所要给予的是掌声和鲜花。从简易单项活动开始,如有失误,可以及时更正,学生容易接受,从而了解学生不同的优势和弱势。然后逐步加深难度,加大广度,逐步发展成综合课堂活动。作为教师,需必备预测潜在的问题的能力。可以在活动前,辅导他们,增加他们的责任感;活动中旁敲侧击,影响他们;活动后表扬他们。通过活泼的游戏,激烈的竞争,团队的协作使学生积极完成每一项课堂活动。

沟通,首先学会倾听。不仅用耳朵来听,还要用眼、用脑、用心来听;听到的不仅是内容,还有所包含的情感。其次用简洁的语言表达出思想,使课堂活动任务准确传达到每一位学生。再者寻求必要的反馈,及时的反馈,增加了相互间的理解,使彼此分享见解,达成共识。

4.活动结果监督及时。监督每一次的英语课堂活动,确保学习任务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以便于给予学生合理的评估,为下一次的活动开展提供有效的依据。课堂活动目标计划时,教师应该确保学生表现的可衡量度,同时筹划配套的评估标准,用于帮助学生自行比较,若有任何的偏离,可以及时纠正。这不仅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自我学习、自我管理,而且锻炼了学生为完成课堂活动而积累的综合能力。

四、典型案例

课程:导游英语

课题:赴景点途中讲解

对象:五年制涉外英语2年级学生

目标:1.知识目标:熟练掌握导游工作程序中赴景点途中讲解基本要点,如到达游览景点的各种不同交通路线及周边景物,到达景点前做好提醒注意事项等工作及参观游览前的工作安排,面的讲解、线的讲解与点的讲解的结合;2.能力目标:能根据旅游者或实际情况的变化而随机应变地作出景点概况讲解,能把有关注意事项的不断提醒,能运用导游的语言表达和讲解技能,能调动游客的游兴,能处理好旅游者走失等突发事件;3.情感目标: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服务意识,提高学生与游客间的沟通能力,增强应变能力。

课堂活动内容:1.小组为单位,根据给出的情境,编写对话和讲解词;2.制作一份PowerPoint;3.考核结束后,每个学生根据本阶段所学的知识做一份书面报告。

组织形式:四个学生一组,进行考核

准备工作/资料来源:1.参考校本景点导游教材;2.一定量的资料查找和阅读。

评分标准:1.讲解内容紧扣主题;2.能清楚流利的讲解;3.语法运用恰当;4.时间控制恰当;5.有效的团队合作;6.能处理突发情况;7.克服临场的恐惧;8.注意眼神的交流;9.语态自然、专业;10.表达自信。

小结

英语课堂活动的有效管理,是以高职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为基准,以英语语言学习的普遍规律为指导。它是由教师根据课题,结合学生专业要求,设计有明确目标的课堂活动,由学生以团队形式来开展活动,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堂活动中,学生是任务的负责人,是冲突的协调人,是答案的探索者;在课堂活动中,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得到锻炼,信息处理能力有效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充分发挥,沟通创新能力得以运用。

参考文献:

[1]杨彦如,王文博,韩志伟.高职教学设计[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9:93.

[2]Robbins,SP,Management,6th Edition,Pearson Education,Frenchs Forest NSW.2012.

[3]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学思想研究[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精益管理是全员参与的活动 篇12

A公司的针车作业模式采用旧式的“手工作坊式”, 手工与针车虽然拼成一条流水线, 但员工各自独立作业, 生产完成依赖记数员周转, 一个一个计数;工资采取个人计件制, 多劳多得, 不劳不得, 这种以个人计件来刺激生产效率虽然起到一定的作用, 员工干劲看起来很足, 但是, 在日益变坏的鞋业经营环境下 (原材料飙升、少量多样、员工流失率高、劳工荒、客户要求越来越严、同行竞争激烈、国家政策调整等) , 其优势变得越来越模糊, 而劣势与不足变得越来越明显, 主要表现如下:

因为这种生产模式, 导致了在制品居高不下、生产周期长、人均时效低、品质问题不断出现, 单是因品质不良而换料的每月多达2000多片, 不说加工工时的浪费, 单是材料成本的浪费已是一笔可观的数字了;生产周期长、尾数难结、生管常常急着赶出货而四处求助;因为生产效率低下, 针车成为生产瓶颈, 不得不发外处理;员工计件只追求产量不管质量, 后制程管理干部常常抱怨“有品管同没有一样, 为什么那么多的不良品流下来, 叫我们怎么生产啊”, 而品管抱怨“品质是制造出来的, 不是检出来的”, 推来推去, 遭秧的是公司的成本。

二、B顾问公司的解决方案

为了改善针车的生产瓶颈问题, B公司的顾问团队在精益生产理论的指导下, 精心研究该公司针车生产管理现状, 结合以往在鞋业精益生产成功案例的经验以及该公司管理干部的一些想法、以前在改善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等多方面的因素, 制定了一套完整的“针车线改善方案”。并召集公司主任级以上干部多次讨论该方案的可行性, 征求参与人员的意见, 形成最终可执行性方案。

(一) 改革的整体思路

针车线实施单件流, 员工面对面作业, 以手快速传递材料, 去掉线上所有的打包动作、以加工先后顺序编排工序、实并入针车线, 减少材料移转次数及管理人员。施连续流, 品检台移到生产线后段, 实施过程品质控制, 打扣并入针车线, 减少材料移转次数及管理人员。

(二) 改善目标

1. 通过单件流, 减少在制品, 缩短针车生产周期, 实现快速出鞋面、加速订单埋尾。

2. 将打扣并入针车线, 实现工序连续流, 减少中间转移搬运次数, 节约间接人员 (至少5人) 以上, 降低间工成本。

3. 面对面, 以后快速传递材料, 去掉线上打包动作, 提高作业效率。

4. 实施单件流, 找出瓶颈工序并加以消除, 提高线上平衡率, 提升生产效率。

5. 品检台并入针车线上, 实现做一双品检一双鞋面, 从过程中控制品质, 减少不良品的发生。

6. 减少PE袋的浪费, 节约成本。

以打开与包好PE袋来看动作的浪费:

如果以成型每条线的产量1700来计算, 则一天5条线的产量:5×1700=8500, 以10双为一袋, 则有8500/10=850袋, 从开料到成型每人都经手过这些袋子, 则共有1140人做过打开与包好这个动作, 以5秒计算, 则需花费时间= (1140×5×850) /3600=1345小时。浪费了1345小时, 如果以成型人均日产量19.6对鞋来计算, 则可产出 (1345×19.6) /8=3295对鞋, 以PE袋的使用看成本的浪费:

一年的采购量 (个) ×单位/个=230900×0.6+49140×1.5=212250元 (约20多万元)

(三) 实施应具备的条件

1. 针车手工台改良为一个个独立的桌台, 与针车机台一样高, 以利于排工序时的灵活变化。

2. 作业员每日的产量不再需要收料员一个个登记, 整条线每日的产量即为每个人的产量, 同一工序多个人做者可以采取平分方式, 亦可以单独登记。

3. 针对实验线员工的计资方式, 在试验阶段, 公司需要制订一个特殊的方案, 并公布出来, 让全体员工都能放心去作业, 不必担心工资问题, 全身心投入于改革中来。

4. 干部与员工沟通, 不采取个人计数并不代表工资会比以前低了, 只要努力干, 配合干部的调配, 工资不会受影响。

5. 员工在上线前必须做好培训, 使每一个人都了解新的作业模式, 及各自所担负的责任。

6. 从上实验线的订单开始, 生管需对开料、针车实施周计划。

7. 选出优秀的干部与员工上实验线。

【场景描述】

第一次讨论会, 采取“头脑风暴法”, 鼓励各级管理人员发言, 提出建议和意见

C君:请各位针对以上改善方案谈谈各自的意见或提出好的建议。

针车经理:针车作业员的产量怎么记?

C君:因为是单件流, 流至最后一道工序的产量即为线上每个人的产量, 不需要另外的计数员登记数量了, 如果是同一工序多人操作, 可以记平均产量, 亦可以针对这几个人由发料员登记产量。

针车经理:可能员工难以接受, 他们都想看到自己做了多少, 记多少, 心理才踏实。

C君:针车线的作业模式与以前的不同了, 请经理回去与员工多一些沟通, 试验线尝试着找一种适合公司发展、同时提高效率、发挥团队效率的作业模试, 在试验阶段, 需要各层级尤其是基层员工的理解与共识。

针车经理:如果是这样, 员工担心自己的工资低了, 该怎么办?

C君:这种担心, 员工肯定是有的, 所以, 我们希望公司制订一项在试运行阶段适合实验用的工资制度, 以正式公告的形式颁布, 让员工了解并安心做事, 这一项需要副总与厂长的支持, 不知副总与厂长有何意见?

副总:关于这一点, 如果以工资制度来规范的话, 比较难一点, 实验线与其他的人员不一样的工资制度, 在我们工厂是行不通的, 看看是否由厂长在口头上去宣达以下意思:

1.所有实验线的人员的工资不管是否个人计件, 均不会低于以前几个月最高工资的平均工资。

2.在实验阶段即使产量比以前低, 实验线员工的工资公司保证不比以前的低。

厂长:在实验线正式运作前, 我会召集实验线的干部员工宣达这种制度。

C君:为了让员工安心, 建议公司发“内部联络函”的形式宣导下去。

生管经理:公司的干部, 尤其是基层干部都从来没有接触过其他的企业, 对于这种新的东西比较难理解, 建议在会议室模拟运作看看, 让每一位在坐的都完全理解这种运作方式。

C君:看看大家的意思如何?我觉得这种建议非常好, 如果大家都同意的话, 那么, 下次讨论时找一些实体材料与工具依照方案试运作看看。

副总:下次先在会议室先模拟现场运作看看, 哪里有问题再改哪里。

7天后, 第二次讨论会:

C君:针车主任带来了一种材料, 我们分不同工序模拟运作看看, 我先来分工序:主任担任发料员、针车经理负责第一道工序、厂长负责第二道工序、副总负责第三道工序……品管经理负责品质检验, 生管经理负责包装与记产量。

模似运作开始, 30分钟后, 大家再次讨论:

生管经理:这样做, 订单当天就可以知道做了多少, 线上做多少包装多少, 很清爽, 不过, 员工能不能做得到, 还要真正看到线上的运作状况, 这里还是无法感受到。

针车经理:打扣并到针车线上有点难度, 我们以前也试过, 但是员工都反对, 所以后来就不敢再试了。

厂长:手工桌为什么要改良呢?如果要排工序, 我们人动就好了啊, 不必要动手工桌吧?

C君:因为这种生产模式, 需依据工序的先后来安排机台或手工桌, 有时候手工桌与针车机台穿插排列, 长手工桌不灵活, 会造成有的工序没有位置坐等, 关于这一点, 看看副总有什么想法?

副总:还是先做了再说吧, 边做边看, 如果需要的话以后改也是可以的。

【效果评价】

经过此次讨论, 各部门副经理级以上人员一致同意运作试验线, 两周后试验线开始运作。

由于事前对调到试验线的员工进行了充分的宣传和培训, 也听取了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试验线运作很顺畅, 效率提高很大。其他员工看到效果, 也不再抵触改善, 很快就将试验线复制到整个针车车间。

【感言】

●我们应该认识, 计件制不应成为精益生产的阻碍。的确, 许多中国的企业还在实行计件工资, 虽然这种方式能鼓励员工提高生产效率, 但是如今的产品已经很难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必须依靠团队合作。

●精益生产是“全民参与的活动”, 员工不应该成为被动的执行者, 精益改善需要获得员工的理解和支持, 以及积极的参与。

上一篇:现金流量的信息含量下一篇:交通运输企业经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