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数熔断机制

2024-09-14

指数熔断机制(通用4篇)

指数熔断机制 篇1

最近, 一个叫做“熔断机制”的词语浮现于“一泻千股”的中国股市, 并激起了热烈讨论, 质疑者有之, 赞赏者亦有之。那么什么是熔断机制?它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国外的熔断机制是什么样子的?

“熔断机制” (Circuit Breaker) 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广义是指为控制股票、期货或其他金融衍生产品的交易风险, 为其单日价格波动幅度规定区间限制, 一旦成交价触及区间上下限, 交易则自动中断一段时间 (“熔即断”) , 或就此“躺平”而不得超过上限或下限 (“熔而不断”) 。狭义则专指指数期货的“熔断”。

之所以叫“熔断”, 是因为这一机制的原理和电路保险丝类似, 一旦电压异常, 保险丝会自动熔断以免电器受损。而金融交易中的“熔断机制”, 其作用同样是避免金融交易产品价格波动过度, 给市场一定时间的冷静期, 向投资者警示风险, 并为有关方面采取相关的风险控制手段和措施赢得时间和机会。

据不完全统计, 世界很多国家的股市交易都建立了熔断制度, 除美国外, 法国、日本、芬兰、澳大利亚、印度、马来西亚等国都有触发熔断的限制, 其中幅度较大的有菲律宾, 涨跌幅限制为前一日股价的40%, 较小的则有埃及, 这一数字仅为5%。

一、熔断机制诞生地:美国

熔断机制起源于美国, 从其发展历史来看, 形式多样, 但都是以人为地设置价格限制和中断交易为特征的。现行“熔断机制”的诞生可追溯至1987年10月19日的全球股市暴跌事件, 当天也被称作“黑色星期一”, 道琼斯指数下跌22.61%。美国的芝加哥商品交易所 (CME) 曾在1982年对标普500指数期货合约实行过日交易价格为3%的价格限制, 但这一规定在1983就被废除, 直到1987年出现了股灾, 才使人们重新考虑实施价格限制制度。1988年10月19日, 即1987年股灾一周年, 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CFTC) 与证券交易委员会 (SEC) 批准了纽约股票交易所 (NYSE) 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 (CME) 的熔断机制。

最初股票市场熔断机制以道琼斯工业平均指数下跌特定点数为基准, 设置了两道槛。第一道槛为道指下跌250点, 股市将暂定交易1小时;第二道槛为道指下跌400点, 股市将暂定交易2小时。但CME的股指期货却推出了不同于股票市场的熔断机制。股票市场是“熔而断”, 而股指期货是“熔而不断”的制度, 即在熔断期内允许在价格限制绝对点位内正常交易。

美国股市熔断机制经过了多次修改与完善。2012年, 把基准指数由道指改为标普500指数。三道槛的标准分别为7%、13%与20%。当市场在下午3:25前下跌触发第一道槛或第二道槛, 全市场暂停交易15分钟。在3:25后, 触发第一道槛或第二道槛时市场不会暂停, 除非触及第三道槛。无论任何时候, 一旦市场下跌触及第三道槛, 市场全天暂停。

推动美国证监会在个股上实行熔断机制的是2010年5月6日的“闪电崩盘”事件。闪电崩盘并未触发原先设计的指数熔断机制, 因为各大交易所原来的熔断机制是针对大盘指数而非针对个股设定。虽然当天部分个股跌幅超过90%, 道琼斯指数跌幅接近千点, 但各交易所大盘指数下跌幅度还不足以触发熔断机制, 各大交易所原来的指数熔断机制在本次崩盘中明显失效。随后, SEC、纽交所、纳斯达克等美国六大交易所与美国金融业监管局 (FINRA) 合作制定, 并于5月18日宣布试行推出个股熔断制度, 以限制单个股票交易的异常波动, 该机制率先在标普500和SPX样本股上试点, 之后扩展到罗素1000和某些交易所交易基金。

个股熔断制度要求, 若股票市场中某交易所的某只股票股价在5分钟内的波动幅度达到10%, 则该股票在所有证券市场的交易将被暂停5分钟。5分钟停盘交易能够给市场交易者时间去识别暴涨暴跌背后是否有实质性利好和利空, 以免盲目追涨杀跌。最为重要的是停盘交易使得金融机构有机会对大量预先设定的自动交易程序进行调整, 避免单笔交易失误引发程序自动交易, 加速股市上涨或下跌。与此同时, 期货市场对应的个股期货和期权同步暂停交易。个股熔断制度正式启动于2010年6月, 并于2012年6月30日到期。此后, SEC对个股的熔断机制进行了修订。在原有的熔断机制下, 只要个股价格波动超过一定幅度, 交易就会暂停。然而错单操作也可能引发不必要的熔断。

为防止股票在规定的价格区间之外成交, 2012年5月31日, SEC决定用“价格上限与下限机制”替代之前的个股熔断机制。价格区间限制为交易前5分钟平均价格上下一定幅度, 对于不同类别与价格的股票适用的幅度限制不同。在交易日开盘与收盘期间, 价格区间为其他时间的2倍。当股票价格超过价格区间时, 如果15秒内价格没有回到区间内, 则个股将暂停交易5分钟。个股市场的“上限与下限机制”分两步实行, 第一步于2013年4月8日启动, 标普500与罗素1000的所有个股以及选定交易所的产品将采用该机制。第二步于2013年10月8日启动, 该机制的应用范围将拓展到所有国家市场系统证券 (NMS) .

从上面美国股市熔断机制的演化过程来看, 先实行指数熔断机制, 直到最近才实行个股熔断机制。在1988年实行指数熔断机制之前, 美国个股虽然有交易限制, 但没有涨跌停板制度, 即当NYSE场内个股做市商发现该股指令一边倒时, 如只有卖单没有买单, 在场内官员同意的情况下做市商可以延迟开市或暂停交易, 但没有价格限制措施。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实行指数熔断机制既有利于遏制市场的恐慌情绪, 同时也保持了个股市场的流动性。2010年发生的“闪电崩盘”事件使美国监管机构意识到, 随着技术的发展, 程序化交易可能会导致个股与指数在瞬间出现巨幅波动, 因此在个股上开始推行熔断机制, 避免非基本面的信息反应在股市上, 诱发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如此, 股市的波动主要反应了基本面信息的变化, 而不是恐慌情绪或错误程序交易导致的过度波动。

2015年8月24日, 美国股市开盘后, 道指迅速扩大跌幅至6%, 跌逾1000点, 创雷曼兄弟倒闭以来最大。而在美股盘前, 标普、纳斯达克和道琼斯股指期货均跌逾5%, 触发熔断机制, 美国三大交易所股指期货暂停交易。同样是2015年7月20日, 美国COMEX黄金意外短线崩跌, 一度跳水5.5%, 期间两次触发了期货熔断机制, 每次暂停交易20秒。

二、其他发达国家 (地区) 的熔断机制

法国根据股票交易形态不同, 制定有不同的涨跌幅与暂停交易时间。全日每只股票最大涨幅为前日收盘价的21.25%, 最大跌幅为18.75%。如果价格波动超过前日的10%, 则暂停交易15分钟。

日本当期货价格超过标准价格的特定范围和公平价格的特定范围, 期货交易将会暂停交易。暂停交易的时间为15分钟。如果暂停交易发生在上午收盘前的15分钟内, 暂停交易只在上午收盘前执行。当东京股票价格指数 (TOPIX) 超过特定价格区间时, 禁止买卖涉及套利交易的股票, 直到价格恢复到特定价格区间内。2013年5月23日, 日经225指数大跌, 日经225指数期货就曾触发“熔断机制”而暂停交易。

韩国若本国股票综合指数 (KOSPI) 较前一天收盘价下跌了10%或10%以上, 并且这种下跌持续了一分钟, 股票交易暂停十分钟, 个股涨跌幅限制为15%。如果交易量最大的期货合约价格偏离前一天收盘价5%或5%以上, 同时期货价格偏离其公平价格3%或3%以上, 并且这种价格变动持续了一分钟, 期货合约停止交易五分钟。熔断机制每天只实施一次, 在下午2:20以后不再实施。如果股票市场出现暂停交易的情况, 期货合约停止交易20分钟。

新加坡当潜在交易价格高于参考价格 (该交易至少五分钟之前的最后成交价) 的10%时, 则触发5分钟的“冷静期”。在该期间内, 证券仅允许在±10%范围内交易, 5分钟后交易恢复正常, 并重新计算新的参考价格。 (该规定适用于约占新交所80%交易量的证券, 包括部分指数。) 香港由于没有涨跌停板限制, 港股经常上演诸如汉能薄膜发电 (00566, HK) 半小时内股价腰斩的情况, 不过, 港交所正试图改变上述情况。港交所行政总裁李小加表示, 市场对引入市场波动调节机制已有公示, 将尽快公布咨询结果。此外他还指出, 若该机制获通过, 最快2016年可正式推出。

三、对熔断机制效应的争论

市场研究人士对熔断机制的作用始终存在争论。1987年11月股灾之后, SEC推出了一份布雷德利报告 (Brady Task Force Report) 。该报告认为, 采用熔断制度将有利于防止市场剧烈波动, 因此是有必要的。但Garg、Kim和Swinnerton (1999) 研究了1997年10月27日的股市下跌后认为, 1997年10月27日的实践表明熔断有两方面的意义。

首先, 断路器会导致更大的价格波动水平。因此在那一天, 在DJIA接近暂停股票交易的程度时, 投资者争先恐后地卖出股票, 从而导致股票价格指数加速下跌。

其次, 熔断机制对交易行为有影响, 因为当天下午的提前收市使得许多投资者失去进行交易的宝贵机会。

综合上面的讨论可知, 目前理论界和实务界对熔断机制的作用存在分歧, 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

(一) 熔断机制能够促进信息传递, 提高价格有效性, 促进市场流动性

Greenwald和Stein (1988, 1991) 发表文章认为, 导致市场崩溃的原因在于交易风险。在市场发生剧烈波动时, 由于大量的买盘 (或卖盘) 的堵塞会延迟行情的正常显示, 从而产生陈旧性价格, 交易者所提交的指令并不一定能在提交指令时所看到的报价上成交, 不成交指令不断地大量进入交易系统将造成更严重的交易堵塞, 使数据的显示更加滞后。因此交易者, 特别是出于价值目的投资者, 就不愿意提交指令。而熔断机制的作用就在于能够减少交易风险从而使真正的投资者的指令进入市场。他们认为, 从本质上看, 熔断机制在于能够重新平衡及时交易和充分信息披露之间的关系。其并不是要减缓由于基础价值变动而导致的价格调整, 相反, 它的目标是使得信息充分披露, 以确保价格顺利调整但又不至于过度反应。在正常情况下, 交易者能够比较准确地预测到他们所提交指令的成交价格, 因此交易风险相对减少;而在极端情况下, 交易者无法从现有报价中得到准确的信息。因此, 在这种情况下, 实行熔断、牺牲及时性以使信息传递充分, 可以提高价格有效性, 从而减少其交易风险。但是, 他们也认为, 由于熔断机制是以牺牲交易及时性为代价的, 因此, 只有无法在连续交易中用类似方式减少交易风险的情况下, 启动熔断机制才是合适的。

(二) 熔断机制负面效应

熔断机制反对者的意见主要有两点:首先, 他们认为, 在市场受到来自实物经济的真实冲击而产生波动时, 市场稳定措施是人为的限制, 是对市场机制的破坏, 它使得市场价格不能及时地反映交易者的交易意愿, 导致价格被扭曲;其次, 在预期市场即将因为剧烈波动而关闭时, 交易者会在市场关闭前集中买入或卖出, 因此, 价格的波动会引发进一步的买卖压力, 从而加剧市场波动, 而不是降低市场波动。

Gerety和Mulherin (1992) 的文章反驳了Greenwald和Stein (1991) 的观点。他们考察交易日的开盘和收盘阶段股票交易量的变化情况, 认为在开盘和收盘阶段集中大量交易的原因是在于交易者希望消除持有隔夜头寸的风险。他们希望在正常的市场关闭之前进行交易。考虑到熔断机制增加了在市场关闭前进行相反交易的不确定性, 有熔断机制的市场要比不存在熔断制度的市场更难以消除隔夜风险。因此, 他们认为, 熔断机制不仅不能减轻市场波动, 相反, 会扩大市场波动。熔断机制可能会使交易者在市场突然关闭时陷于较大的风险之中, 即它的存在反而会使交易者在价格波动达到一定幅度但尚未触发熔断点时突然进行大量交易以逃避风险。这样, 熔断机制不仅不能减轻市场波动, 反而会促使交易者对市场波动做出过度反应并离开市场。也有学者把这种效应称为“吸引力” (A Gravitational Pull) 效应, 即在价格发生变化时, 它使得价格更容易向触发熔断点的方向变动, 仿佛熔断点价格的存在对股价变动有吸引力作用。

总的来说, 对熔断机制效应的研究还没有得出十分统一的观点, 我们国家在考虑是否要引入熔断机制时, 要结合我国股市的实情和制度环境进行综合考虑和反复比较。

参考文献

[1]胡俞越, 白杨, 徐昕.股指期货市场交易熔断机制的国别比较——兼析我国股指期货交易熔断机制的制度设计[N].期货日报, 2007-7-19.

[2]刘文财.引入熔断机制需理顺三层关系[N].中国证券报, 2015-9-15.

指数熔断机制 篇2

熔断机制怎样影响A股?

A股频繁上演暴跌行情,盘中多次出现恐慌性抛售,再加上208月24日美国三大股指期货触发熔断阀值而停止交易,这一切都或许让监管层意识到有必要设立熔断机制,以给市场一个冷静期。

海通证券认为,A股市场的暴涨暴跌有其深刻的背景和环境因素,要根本解决不可能就依靠熔断机制这一个“法宝”,但也不能就因此否认熔断机制的合理作用。

分析国外多次股灾的发生、以及本次A股市场的异常波动情况,都看到几个共同的因素在里面市场情绪的恐慌、融资杠杆的过度放大、计算机量化自动交易的过度推广、金融衍生品的泛滥等等,这些因素在熔断机制面前都可以得到一定的时间的“冷冻”、使之“传染力”受限,使市场情绪得到一定程度的平复。虽然熔断机制不可能根除市场的不良情绪,但可以缓解和稳定市场的过激情绪,让市场交易恢复正常秩序。总体来说,“熔断机制”是成熟市场的必备机制。

安信证券认为,指数熔断机制与我国A股市场现实行的涨跌停制度同属市场的外生稳定机制, 年下半年A股市场出现的巨幅震荡表明单独的涨跌停制度在极端情况下已经不能有效的起到抑制市场波动的作用,A股市场投资者结构又以中小投资者为主,中小投资者相对成熟的机构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更容易产生“羊群效应”而加剧市场波动,而指数熔断机制不但可以在极端情况下有效的抑制市场的异常波动,同时也是对中小投资者的保护措施。

他山之石

从世界范围来看,采取熔断机制也是比较常见的风险措施,美国、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国都有触发熔断的限制。

平安证券研报认为,熔断机制将加强现货市场对股指期货市场的基准作用。随着中国金融创新产品的推出、两融业务的发展和股指期货成交量的上升加大了市场的波动性,采取熔断机制防范极端风险是有必要的。

世界各地交易所的熔断机制

关于熔断对市场的具体影响,平安证券对韩国的3次熔断、美国的1次熔断前后股价进行分析后,发现有如下规律:

短期来看,股价在熔断日都出现了过度反应的现象,股价会在之后出现回调;波动率在熔断之后会有所降低;成交量受熔断机制的影响较小。

熔断机制影响及应对 篇3

启动熔断机制后的连续十分钟内, 合约申报价格不得超过熔断价格, 继续撮合成交。十分钟后, 取消熔断价格限制, 10%的涨跌停板生效。当出现熔断价格的申报时, 进入检查期。检查期为一分钟, 在检查期内不允许申报价格超过熔断价格, 对超过熔断价格的申报给出提示。如果熔断检查期未完成就进入了非交易状态, 则熔断检查期自动结束, 当再次进入可交易状态时, 重新开始计算熔断检查期。熔断机制启动后不到10分钟, 市场就进入了非交易状态, 则重新开始交易后, 取消熔断价格限制, 10%的涨跌停板生效。每日收市前30分钟内, 不启动熔断机制, 但如果有已经启动的熔断期, 则继续执行至熔断期结束。每个交易日只启动一次熔断机制, 最后交易日不设熔断机制。备注:当某期货合约以熔断价格或涨跌停板价格申报时, 成交撮合实行平仓优先和时间优先的原则。

二、熔断机制对于股市影响

引入熔断机制的首日, A股“成功”触发两次, 导致提前收盘。首先可以肯定的是, 熔断机制有预警和提示作用。也就是说, 当触发熔断机制时, 其实是给了市场一个强烈的信号:市场正在经历极端单边行情。这就使投资者意识到后面的交易将是一种什么状态, 并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 从而使交易风险不会在无任何征兆的情况下突然发生。但为何仅仅在第一次熔断后不久, 股市就再次出现大跌, 以致提前收盘呢? (1) 证监会关于“股东不得减持本公司股份”的“18号文”即将到期, 市场担忧套现潮。在去年股市大跌时, 各种救市措施出台。2015年7月8日, 证监会发布的减持禁令, 规定从即日起6个月内, A股大股东及高管不得减持股份。算起来, 1月8日正是解禁日。大限将至, 已经有不少受限股东捺不住减持的冲动。近期有些公司公告, 大股东欲在1月开始实施减持计划。 (2) 人民币汇率突发下降, A股受其影响出现下跌。1月4日, 离岸人民币对美元早盘一度直线贬值至6.6080, 较前一交易日6.5702的收盘价大跌了超过三百个基点。 (3) 对股票发行注册制预期增强, 今日下跌是市场对其的反应。2015年12月27日, 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议案, 明确授权国务院可以根据股票发行注册制改革的要求, 调整适用现行《证券法》关于股票核准制的规定, 对注册制改革的具体制度作出专门安排, 从今年3月1日起生效。无疑, 注册制改革将大幅降低企业上市融资的成本。同时, 还将实施严格的退市制度, 对欺诈发行和重大违法的上市公司实施强制退市。但有分析认为, 从短期来看, 注册制提速的消息理论上是利空。因为, 注册制的施行将企业供给无限增加, 必然分流存量资金, 上市公司稀缺性减少, 审批溢价将消失, A股估值优势不再, 高市盈率面临挑战。 (4) 第一次熔断发生后, 引发市场恐慌性抛售, 继而导致第二次熔断, A股提前收市。从理论上而言, 触发熔断可以为控制交易风险赢得时间。但也有市场机构认为, 当市场处于下跌中, 熔断并不能改变趋势方向, 反而会拉长市场的调整时间和空间。今天, 第一次熔断发生后, 反而容易引发市场的恐慌性抛售, 继而导致第二次熔断, A股提前收市。另外, 随着市场情绪的恢复, 不少抄底资金在股市剧烈调整中买入股票以来, 获利可观, 也增大了市场的抛压。

三、触发熔断后如何应对

熔断机制适用于暴涨暴跌, 涨跌幅触及5%和7%都要熔断。暂停交易时间分为两档, 5%和7%。沪深300涨跌幅超过5%, 不到7%时, 暂停交易15分钟。不过在14:45及之后触发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至收市。11:30前未完成的指数熔断, 延续至13:00后的交易时段继续进行, 直至届满。涨跌幅超过7%时, 直接暂停交易至收市。个股仍然有10%涨跌停板限制。

熔断后A股、B股、基金 (黄金交易型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交易型货币市场基金、债券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除外) 、可转换公司债券和可交换公司债券。中金所将暂停股指期货所有产品交易 (包括沪深300、中证500和上证50股指期货5%和7%两档阈值) , 但国债期货交易正常进行。对沪深交易所来说, 指数熔断于15:00前结束的, 熔断期间可以继续申报, 也可以撤销申报。指数熔断持续至15:00结束的, 熔断期间仅接受撤销申报, 不接受其他申报。中金所熔断前12分钟不接受下单、撤单。熔断结束前3分钟接受。

关于如何恢复交易, 15:00前结束的指数熔断, 沪深交易所对已接受的申报进行集合竞价撮合成交, 此后进入竞价交易阶段。对于中金所, 指数熔断结束前3分钟进行集合竞价指令申报, 集合竞价指令申报结束后, 立即进行集合竞价指令撮合, 然后转入连续竞价交易。

熔断后15:00收市未恢复交易的, 收盘价为, 最后一笔交易前一分钟所有交易的成交量加权平均价 (含最后一笔交易) , 当日无成交的, 以前收盘价为当日收盘价。

对股指期货, 时间上, 中金所股指期货开收市时间将调整为和沪深两市同步。涨跌幅上, 熔断实施后, 期指涨跌幅由10%调整为7%。期指交割日, 指数熔断在13:00开市后不再适用。

以基金管理人发布的相关公告为准。为避免大规模赎回, 有业内建议熔断启动后, 基金暂停大规模申赎。指数熔断15:00前结束, 当日的转融通证券出借申报、匹配成交、证券归还均正常进行;若指数熔断持续至15:00的, 熔断后不再接收相关证券的转融通证券出借和借入申报, 熔断前已接受的申报仍进行匹配成交, 当日应当归还的证券, 参照证券停牌方式处理, 归还日顺延至下一交易日。

指数熔断机制 篇4

A股触发二次熔断休市:1月4日沪深两市首日进行熔断机制测试。沪深 300指数在午后分别触发5%和7%两档阈值熔断,午后一点半,沪深300指数跌至7%,A股提前收盘。其中,沪指报3296.66点,指数大跌 6.85%;深成指报11630.90点,指数跌幅8.16%;创业板报2491.27点,指数大跌8.21%。

盘面上,银行板块跌幅近5%全行业板块跌幅最小,保险、石油、建筑、钢铁、电力等板块跌幅均超7%;仓储物流、券商、电器、国产软件等板块逼近跌停。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公开称,目前股市不存在股灾再次发生的问题和风险,调整属于正常健康、理性的范围。业内人士称,对股市的下跌熔断进行压力测试,市场早有预期。从个股上看,两市仍有30只个股涨停,全市场上涨股票44只,市场涨跌停分化严重,超1400只个股跌停。

熔断机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熔断机制

熔断机制是指对某一合约在达到涨跌停板之前,设置一个熔断价格,使合约买卖报价在一段时间内只能在这一价格范围内交易的机制。熔断机制正式发布的指数熔断机制作出了如下调整,即将触发5%暂停交易30分钟缩短至15分钟,相应地将14:30及之后触发5%暂停交易至收市,改为自14:45始;其他制度要点不变。

简单理解,熔断机制即自动停盘机制,是指当股指波幅达到规定的熔断点时,交易所谓控制风险采取的暂停交易措施。

中国的熔断机制是如何运行的?

1、指数熔断的基准指数:沪深300指数!

2、熔断品种:沪深交易所上市的全部股票、可转债、可分离债、股票期权等,中金所所有股指期货合约。(国债期货交易正常进行)

3、两档熔断阈值确定熔断时间:

(1)5%:当沪深300指数上涨或下跌触发5%阈值,暂停交易15分钟,熔断结束进行集合竞价,之后继续当日交易。14:45及之后触发5%熔断阈值,暂停交易之收市

(2)7%:全天任何时段沪深300指数上涨或下跌触发7%熔断阈值,暂停交易至收市。

特殊时段安排:

1、开盘集合竞价阶段不实施熔断

2、上午熔断市场不足的,下午开始后补足

3、熔断机制全天有效

4、股指期货交割日仅上午实施熔断,无论触及5%还是7%引发的暂停交易,下午均回复交易

6、若上市公司计划复牌的时间恰遇指数熔断,则需延续至指数熔断结束后方可复牌

指数熔断机制是在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基础上的创新机制,作为“建设市场”的重要措施之一,其推出将有利于抑制股指出现非理性暴涨暴跌,防止市场整体出现大幅波动,从而有利于稳定A股市场。

熔断可分为“熔而断”和“熔而不断”:

“熔而断”,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在随后一段时间内停止交易

“熔而不断”,当价格触及熔断点后仍可继续交易,但报价限制在熔断点之内

熔断的三个级别:

1、“熔断机制”在标准普尔500指数下跌5%,暂时停盘15分钟

2、当指数下跌10%关闭1小时

3、当暴跌20%时,关闭股市1天

熔断起源:

为避免诸如1987年10月19日那类股灾的再次发生,1988年,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与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批准了纽约交易所和芝加哥商业交易所的熔断机制。

8月24日,每股潘倩,标普、纳斯达克和道琼斯指数期货均跌娱5%,触发熔断机制,导致美国三大交易所一度暂停交易,那么此处所说的熔断机制究竟是啥呢?

上一篇:历史大背景下一篇:滨水地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