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技术

2024-07-23

一号技术(共12篇)

一号技术 篇1

一九九七年, 我镇大面积种植优质大豆“渝豆一号”, 为了提高大豆单产, 增大复种指数, 广大农技干部大力推广“渝豆一号”高产种植技术, 指导农业生产, 调动了广大农户的种粮积极性, 为我县打造“万亩大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 良种良法, 耕制改革

1.1 耕制改革, 翻耕整地

一是间作地, 改旱地“麦—玉—苕”、“油—玉—苕”带状种植模式为“麦—豆—苕”、“油—豆—苕”、“麦—豆—豆”等带状种植模式, 常年种植规模为5000亩以上。二是净作地, 旱田种植春大豆, 在冬前翻耕, 翻耕后按宽2米~3米分厢, 并开好“四沟”, 春季抢晴天精细整地。要求土壤细碎, 无暗垄, 厢面平整。冬季空闲的旱土, 在冬前翻耕, 翻耕后按宽2米~3米分厢开沟, 精细整地。

1.2 施足底肥, 重磷补钾

667平方米施有机肥500~1000公斤, 过磷酸钙30~40公斤, 拌草木灰50公斤, 混合均匀, 施入土中, 切忌肥料直接与大豆植株接触, 以防烧苗。

1.3 精细播种, 合理密植

1.3.1 因地制宜, 适时播种

根据不同海拔高度, 净作地一般低丘河谷在3月15日开始播种, 深中丘在3月下旬播种结束。播种过早, 气温低, 发芽慢, 容易烂种, 造成缺窝少苗。间作地一般在前茬作物收获前15天播种结束, 尽量缩短共生期, 以利培育壮苗。

1.3.2 严格播种规格及种量

每亩用种按4~5公斤备种, 种植规格为行距1~1.2尺, 每带种植两行, 窝距0.6~0.8尺, 667平方米播6000~7000窝, 每窝4~5粒。

1.3.3 选种晒种, 钼肥拌种

播前进行粒选, 剔出破损、霉烂、瘪粒、病粒和杂豆。播种前晒种2~3天, 以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播种时将1g钼肥置于50g热水 (60℃) 中, 待溶解后再与0.5kg大豆拌种, 拌种后的种子必须当天播完。现拌现用, 不能隔夜, 保证播种质量, 播种后必须盖土, 防治大豆植株根系入土浅, 造成倒伏, 播种盖土做到“浅播薄盖”, 一般盖土3~4cm为宜。

1.4 加强田间管理:

1.4.1 间苗补苗, 去杂去劣

在幼苗长至1片复叶时, 在大田内间苗定苗, 间苗时应淘汰弱株、病株及混杂株, 保留健壮株, 每窝留两株健壮苗, 保证每667平方米基本苗达到13000株左右。

1.4.2 松土上厢, 化学除草

幼苗长至两片真叶后, 为了避免杂草与黄豆争光争肥, 采用中耕除草和化学除草等办法, 667平方米用盖草能10克兑水60公斤喷施, 蕾期上厢雍行, 确保不倒伏。

1.4.3 化控促枝, 摘心促产

初花期亩用多效唑50克兑水60公斤喷施, 促进植株矮健分枝多, 盛花后适时摘心, 控制无限花序再生长, 促进枝多花多, 保证结荚率。

1.4.4 科学用肥, 适时追施

常言说“旱谷涝豆”。这说明大豆的生长需要充足的水份, 也说明它需要肥沃的土地, 但太洼太涝的地块也抑制大豆的生长。人们的种植观念总是把大豆种植在贫瘠的地上, 给大豆披上了一件产量低下蒙冤的外衣。其实大豆很馋, 吃饱了能干活, 干活的劲头潜力很大。说到它馋, 除了它自己拥有的“氮肥厂”——根瘤菌外, 取得大豆产量的关键, 钾肥, 应该根据地块施足。化肥到底施多少为宜, 还看地块的肥水条件而定, 但是不管什么地块种植大豆, 必须打破种植大豆不施肥或少施肥的观念。

(1) 看苗追肥:苗期松土后, 看苗情施猪粪水20~30担, 长势较旺的可少施, 蕾期或初花期, 667平方米用猪粪水25~30担加尿素2.5公斤左右淋施。

(2) 施用微肥:在大豆初花期、盛花期, 结荚期分三次 (每次间隔7~10天) 分别施用以钾肥为主多元素微肥, 起到保花、保荚、鼓粒的作用。

1.4.5 合理用药, 防病治虫

苗期667平方米用乐果2两或敌杀死10支兑水60公斤防治蚜虫等虫害, 保证全苗。在花期用代森锌1000~1500倍液防治根腐病等病害。

2 适时收获, 科学贮藏

当豆叶部分脱落, 茎秆呈现枯黄色, 荚皮干硬, 种子呈现品种固有色泽时, 应及时收获, 以防裂荚掉粒。同时又为下季作物提供茬口。在大豆收割时严格实行单收、单打、单晒、单贮, 去掉瘪粒、杂粒, 搞好种子收贮, 确保种子纯度。

我镇大面积推广“渝豆一号”、“浙春三号”、“沔537”取得极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既调整了产业结构, 同时也为县内外提供了优质的良种, 优质大豆种子的收购价较商品豆高出30%, 大大增加了农民收入, 为常年种植大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9年, 我镇被县列为“渝豆一号”供种基地, 2004年被重庆市评为“优质大豆无公害标准化生产基地”。

摘要:“渝豆一号”应用技术推广, 是在1995年忠县农业局土肥站“渝豆一号”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上, 根据我镇的地势、土质及管理水平, 通过改进完善, 并取得了新的突破, 耕制改革、施足底肥、重磷补钾、精细播种、合理密植、专用叶面微肥施用、防病治虫等新技术, 改变本地土黄豆“一把灰”送到老得粗放种植模式。

关键词:应用技术,耕制改革,施足底肥,重磷补钾

一号技术 篇2

1国家基本站和一般站,在人工和自动站平行观测期间,定时观测记录缺测时的处理方法是否可参照基准站的规定处理?

。即人工观测记录和自动气象站的同类观测记录可。

2自动气象站2分钟与10分钟平均风有缺测时,是否可以相互代替?

。自动站记录用人工站记录代替时,也 此原则。

3人工观测站,湿度记录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如何用自动站记录代替? 当有人工观测的相对湿度和气温时,则用人工观测值

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若相对湿度缺测,则

全部用

记录代替,若气温缺测,相对湿度不缺测,则水汽压和露点用自动站记录代替,并在 内注明,此时允许气温与相对湿度反查不一致的现象。

4自动气象站中,因时极值不正常,影响日极值挑取,如何进行处理? 若某时时极值出现异常,而影响日极值挑取时,则将该时时值作

处理,如果能够判断该日极值不会出现在该时内,则该日日极值从

中挑取;不能判断是否出现在该时内时,则改从已有的 和

或从

中挑取的日极值挑取,若此时日极值为人工观测或从自记纸中挑取的值,则出现时间作

处理,若无人工观测记录,则从实有的自动站时极值中挑取日极值,这些情况需在 中注明。时极值可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OSSMO 2004)中,通过“逐日地面数据维护”和“逐日辐射数据维护”处理。

5总辐射、净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的值相互之间出现矛盾时如何处理? 若在日出第2个小时至日落前2个小时之间(当为阴天或地面有积雪反射辐射很强时除外)净辐射值出现负值,或日落后至日出前净辐射出现正值,当时曝辐量的绝对值>0.10时,可将该时的值作

处理,再用

求得该时值;若在日落之后和日出之前有总辐射、直接辐射、散辐辐射、反射辐射,则将其作0处理;日极值不正常时,按照第4条解答处理。

若记录之间有矛盾,但不是很突出或不能判断是何要素有明显错误,则

原记录;若能判断某要素有明显错误时,则先将该要素的记录值按

处理,再按记录缺测时的处理规定对该记录进行处理,此时在 中注明。当出现水平面直接辐射等于或大于垂直于太阳面的直接辐射时,维护原记录。若水平面直接辐射较大,应检查直接辐射表跟踪是否正常。

6内插是否可以跨日界?。

7辐射记录的时曝辐量缺测时,若无正点辐照度值,如何处理? 可用

求得,此时对于跨日出、日落的时次(包括前后两时次),应按梯形法进行内插。

8对于风、湿度记录,如何进行内插? 《规范》的23.2.1⑵②括号中的内容修改为“风、降水量除外”,即风向、风速缺测时

用前、后时次数据内插求得。

对于湿度记录的内插,应考虑水汽压、露点温度与气温、相对湿度的一致,按如下情况处理: ① 人工观测站湿球温度缺测,水汽压、露点温度用干球温度和相对湿度

求得时,此时湿球温度仍记为

,不必进行内插; ② 当湿度记录有缺测时,先用

求得

,再用气温(也可是内插值)与内插求得的相对湿度反查求得水汽压和露点温度。

9当时极值与正点值矛盾时,如何处理?

极值时间出现在正点,而极值与该时正点的值不 一致的现象。处理方法:

① 若极值出现时间出现在上一时次00分,则将极值出现时间改为上1次时

分。② 若极值出现时间不在上一时次00分至该时次时间内时,如该时极值正常,则该时出现时间按

处理,如果分析该时极值有明显偏差,则该

均按缺测处理; ③ 若极值时间在正点,但极值与该时次相应值不一致,若极大(小)值

正点的相应值,则用该时极值

该时正点值,若极大(小)值

正点的相应值,则用该时正点值代替该时极值。例:6时最大风速为65,最大风速对应的风向为238,出现时间为0600,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4,对应风向为240,则将10分钟平均风速改为

,对应风向改为

,若此时10分钟平均风速为66,对应风向为240,则将该时最大风速改为

,对应风向改为

,若只是风向不一致,则以

的风向为准修改极值的风向。上述情况可

。时极值处理正常后,则不会出现日极值不正常的情况。

10自动气象站降水记录不正常时,分钟、小时降水量如何进行处理? ① 若无降水现象,因其它原因(蚂蚁、风、人工调试等)或自动站故障而多记录时,应

该时段内的 降水量。该情况在 中说明。② 降水现象停止后,仍有降水量,若能判断为传感器翻斗滞后(其量一般为0.1、0.2、0.3mm,且滞后时间不超过2小时),可将该量

到降水停止的那分钟和小时时段内,否则将该量

。夜间不守班的站,夜间(20~8时)混有滞后降水量时,因无法判断,按

处理。该情况在 中说明。③ 出现漏斗

,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的差值百分率与其它正常时相当,则按

处理;若自动站记录的降水量明显偏小或滞后严重,则该时段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按

处理。该情况在 中说明。

④ 若自动站记录的过程总量与人工雨量筒观测的量存在明显偏差,如有雨量自记记录,则该时段的小时降水量用雨量自记记录值代替,分钟降水量作

处理,如雨量自记记录也没有,则对应降水现象时段内的分钟和小时降水量均作

处理。该情况在 中说明。⑤ 使用自动站降水量编发报的观测站,有关降水量组和天气现象组必须配合一致。若无降水现象,而从自动站Z文件读取有降水量时,在定时观测编报中,应人工将该量

。该情况在 中说明。

11文件中,哪些站需要录入海平面气压?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2.2(6)的规定,只有编发

次天气报且报文中编发海平面气压的气象站才录入海平面气压。在地面气象测报业务系统软件中,A文件中需要录入海平面气压的站,需在台站参数中将“

”中的“海平面气压”选上,其它台站该项则不必选中。

12自动气象站与人工观测的风的记录会有差别,应以何记录来记录大风天气现象?在期间,大风天气现象按人工站、自动站分别记录,自动站转入单轨运行后,则以

的极大风速判断记录。

13自动气象站“FJ.txt”文件中记录的大风数据与Z文件记录的极大风速及其时间不一致,应如何处理?在自动站采集正常时,可按

记录的内容记录大风天气现象。由于现自动气象站采集器中无法存储大风记录,FJ.txt文件的数据是自动气象站采集监控软件(SAWSS)从每分钟采集的数据中判断写入的,若SAWSS因故关闭或采集不正常,都会造成FJ.txt记录不正常,所以FJ.txt文件不能作为大风天气现象的 依据。

① 若自动站日极大风速≥17.0m/s,FJ.txt中无大风记录,可从

文件中的 极大风速尽可能的判断记录,或通过随OSSMO 2004一并下发的自动气象站数据质量控制软件中的“

”功能获取。② 部分厂家的自动站,有时会出现从采集器读取的每分钟 数据中的出现时间与实际时间有偏差,致使写入FJ.txt文件中的时间与正点写入Z文件中的出现时间有时相差1分钟,此时若开始时间还迟于Z文件中≥17.0m/s的极大风速出现时间,则以

的极大风速时间为准。例如:3日FJ.txt记录为“200501031557 113 174”,而该月Z文件中,16时的极大风速为174,其出现时间为1556,则此时大风天气现象的开始时间由15时

分改为15时

分。在上述记录处理中,若影响重要天气报和航空天气报告,可

错情,但需在 中详细说明。为尽量避免漏记大风天气现象和漏发大风危险天气、重要天气报,观测员必须随时注意实时监测大风数据。

14地温观测中遇最高温度示度超出刻度范围,如何观测、记录与订正?新《规范》去掉了原规范中对温度表超出刻度的处理,这是因为不允许台站使用不在本站可能出现的温度范围的温度表。若确有此情况出现,可用

估计读数,并用该仪器检定证中的最高温度值的订正值进行订正,此种情况在 注明。

15自动站相对湿度缺测或异常时,且气温可能低于-10.0℃时,湿度记录如何人工补测? 当湿敏电容测得的相对湿度缺测或异常时:① 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则用毛发湿度表进行

,水汽压、露点温度用自动站气温和经过订正后的毛发湿度表读数

求得;②若自动站观测的气温≥-10.0℃,需同时观测

温度,用以计算水汽压、相对湿度及露点温度。此时不用考虑干球温度是否<-10.0℃。

16因云、能见度、天气现象的观测时间不一致,定时观测中是否允许相互之间不匹配?。

17何理解A文件规定中“电线积冰记录中有现象无直径、厚度和重量”的情况? 按照《地面气象观测规范》20.2.2(4)的规定处理,即对于连续一天或几天的一次积冰过程,也只抄录一次最大的直径、厚度和重量。因此,现行规定

出现“电线积冰记录中有现象无直径、厚度和重量”。

18由于降水现象影响能见度小于1.0千米,是否必须加记视程障碍现象?。

19自动气象站的记录有时出现海平面气压、水汽压、露点温度等与计算值不一致,应如何处理?在A文件格检审核中,有时会出现海平面气压、水汽压、露点温度等与计算值不一致的现象,这是由于自动气象站采集形成的数据

造成,即厂家使用的计算公式的精度所致。若海平面气压、水汽压差值在 hPa,露点温度差值在 ℃或,则不必进行处理,否则应重新计算正确值。在现行软件中,已对上述问题进行处理,即写入Z文件的水汽压、露点温度是重新计算后的值,海平面气压在定时观测编报或“逐日地面数据维护”中形成。

20自动气象站本站气压缺测,若水银气压表和气压传感器高度不一致,用人工补测时,本站气压和海平面气压应如何处理?应将

的本站气压订正到

气压传感器的高度上来,再以此计算海平面气压。软件处理方法是:输入气压表读数值时,在其后加“ ”,即所计算得到的本站气压即是经过两个感应器高度差订正后的值。

21在夏季时,冻土器、电线积冰架等收后,或积雪不出现,A文件中冻土、电线积冰、雪深雪压的方式位应为何值?

答:在A文件中,用A、G、Z 表示观测未出现。只有台站无该项观测任务,才直接在要素标识符后加“ ”。在OSSMO中,台站参数的“观测项目”中的相应项仍应。

22某日24次平均没有缺测,4次平均缺测时是否可用24次平均值代替?。

23自动气象站每小时正点数据与该正点时的分钟数据不一致,如何处理? 一般情况下,原记录。若对前后记录分析,确认正点数据有误

正点时该的分钟数据代替,或确认正点时的分钟数据有误

正点值代替。

24自动气象站正点数据缺测,可否用正点前后10分钟接近正点的记录来代替? 若能获取非正点的分钟数据,自动站正点数据缺测,在作不正常记录处理中,优先考虑用

接近正点的记录来代替。具体作法是:若正点前10分钟内有数据,则用正点前10分钟

正点的记录代替;若正点前10分钟内的分钟数据也缺测,则用

10分钟内

正点的记录(除

外)代替。

25在自动气象站分钟数据文件中,风是何时间的平均值? 若台站使用的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不具备存储

数据,则风的分钟数据文件(WIIiiiMM.YYY)中保存的是每分钟的 分钟平均风向风速;若自动气象站的采集器能够存储

数据,则风的分钟数据文件(WIIiiiMM.YYY)中保存的是每分钟的 分钟平均风向风速。

26若日极值出现时间恰为24时,应如何记录? 对于辐射极值,一律记录为 时00分,其它要素记录

时00分和

时00分均可。

27在质量控制段中,若某记录缺测,台站进行质量控制后,其对应的质量控制码应为何值? 应为。

28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辐射曝辐量的时值有缺测时,日总量值应该如何处理? 自动站或自记雨量观测的降水量、自记日照时值有缺测,自动站观测的蒸发量、辐射曝辐量和日照时数的时值缺测连续

时,日总量按

处理。当自动站观测的蒸发量时值有缺测,使日总量值缺测时,可用

观测的日蒸发量代替,此时人工观测的日蒸发量记录在时,在A文件中,其它时次用“

”代替。

29如何填写“年报”中“现用仪器”栏? 应按照“地面气象年报数据文件格式”6.6.5“现用仪器”要求,对年内作

资源一号带来的新技术 篇3

▲建立了高精度、高性能的太阳同步轨道卫星公用平台

资源一号卫星公用平台能适应多用途太阳同步轨道卫星,是具有较高自主能力和高精度的姿态控制系统以及适应变轨能力的轨道控制系统。其太阳电池帆板可单翼也可双翼,以适应不同需求的能源系统。平台中心承力筒能适应500~1000千克的有效载荷,采用了S波段统一测控和超短波测控方式,星载数据管理系统能适应不同卫星的整星信息管理要求,并可以满足不同卫星测控的需要。

▲具有多谱段和多种不同分辨率的遥感配置

资源一号卫星综合了美国陆地卫星-5和法国斯波特卫星-2的优点,并比它们具有更大的应用范围。它设置了3台遥感器:20米分辨率的5谱段CCD相机、80米和160米分辨率的4谱段红外扫描仪、256米分辨率的两台宽视场成像仪。卫星7遥感系统共有11个谱段,4种不同分辨率,以及26天、5天的重复观测周期,用CCD相机侧摆镜可每3天对重点地物重复观测一次,分别解决了多谱段、高分辨率和短观测周期的难题,这种配置方式目前国外还未有过,具有我国自己的特点。

▲轨道设计及控制调整技术

1999年10月14日,资源一号卫星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后,于同年11月4日~9日进行了7次轨道调整,在国内第一次实现了具有极高稳定性的太阳同步轨道、回归和冻结轨道,并在其后每2~3个月对卫星进行一次精确的轨道调整保持。该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高码速率数传和高密度磁记录器

它是国内首次研制的多载波、X波段高码速率传输系统,采用了QPSK、BPSK 调制技术,分别传送CCD相机、红外扫描仪、宽视场成像仪的数据。高密度磁记录器采用42个磁道,数据线路中采用先进的R-S码进行纠错,解决了磁带录放抖动的影响。

▲高精度姿态控制

首次在星上采用以4个偏制动量轮组成的整星零动量的三轴稳定对地定向和单翼太阳电池帆板对日定向控制技术,姿态系统具有高度的星上自主故障诊断和系统重构以及程序修改的能力。首次研制了为高精度控制用的1N单组元肼小型推力器以及全管理型表面张力储箱。

▲四大部件国产化

资源一号卫星是一颗国产星,其中尤以太阳电池帆板驱动机构、红外地球敏感器、动量轮以及一组速率积分陀螺这卫星上“四大部件”难度极高,而资源一号卫星都采用了国内研制的产品。尤其是太阳电池帆板驱动机构技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星载数据管理系统

国内首次设计和研制的星载数据管理系统,具有采集近千个参数及发送近400条指令的能力,同时具有整星信息和控制管理、星地校时和分系统间信息交换等能力。同时,由于在设计中还采取了软硬件防护以及纠错电路刷新数据等措施,从而避免了空间单粒子翻转效应的影响。

▲千瓦级太阳电池阵电源系统

卫星采用3块大面积太阳电池板组成1个单翼,并首次采用国内研制的展开机构,还采用了降压式充放电调节器和开关式分流调节器,保持了输出电压的稳定。

▲先进的卫星热控制技术

霸辣一号冷棚栽培技术 篇4

霸椒一号辣椒来自韩国, 是早、中熟辣椒品种, 超大牛角, 光滑肉厚果长25~35厘米, 粗4~6厘米单果3个一个, 连续坐果好, 高抗枯萎病, 病毒病, 适合南北保护地露地种植。

二、栽培技术

1. 浸种催芽

每亩用种量50克, 将种子放入干净的小盆中, 先用清水浸3~4小时, 然后加入热水, 使水温达到55℃, 不断搅拌并保持水温, 15分钟后水温降到25~30℃时, 要把漂在水面上的瘪粒和坏粒种子捞出, 在浸泡6~8小时后进行催芽, 催芽前要用清水淘洗3~4次 (防止辣椒黄萎病、软腐病、炭疽病等) , 把种皮上的粘液和辣味搓洗干净, 催芽时要掺一些细沙, 有利保水和透气。催芽初期最适宜的温度是28~30℃, 少部分种子刚露出小芽时, 将温度控制在20~25℃蹲芽, 经过5~6天芽既可出齐。

2. 床土配制

种子育苗时间在辽西地区是1月份的中旬, 在暖棚中种育苗。育苗时选择阳光充足、土质肥沃、保水性强、透气性好的地块, 以沙土地为佳。要精细整地, 做宽幅高畦。用腐熟的马粪、草木灰、炉灰等, 配制土肥比例为6:4营养土, 肥力不足的土壤可加入复合肥, 防止地下虫害与病害, 将重茬菌净 (或敌克松) 和福根肥与营养土拌匀施入土壤中。

3. 播种与苗期管理

播种前水要浇足浇透, 待水渗净后, 按每平方米5~10克种子均匀的撒播, 覆盖上1厘米左右的细土, 以遮住种子为宜。出苗期间要保持土壤湿度, 棚内温度控制在28~30℃, 播种后3~4天, 少部分幼芽出土, 同时要降低昼夜温度, 白天在23~25℃, 夜间15~17℃, 以防徒长。幼苗出齐后若苗黄弱时可喷磷酸二氢钾100克, 尿素100克叶面宝半支对水15千克喷叶, 老化时可喷5万倍液的赤霉素, 5~7天后再喷一次, 徒长时可喷2000倍液的矮壮素, 同时经常清洗棚膜增加光照。

4. 分苗管理

育苗期必须注意加温和保温, 当小苗长到2~3片真叶时要进行分苗, 分苗前要浇透水, 以防止起苗时伤根。同时低温炼苗2~3天, 白天温度在20~30℃, 夜间温度10~15℃。分苗时采用10~12厘米口径的营养钵, 装好营养土, 可栽入双株。移栽的秧苗子叶要露出土面, 边栽边浇, 以浇透为宜, 不宜水量太大。分苗后要提高温度促进缓苗生根, 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 夜间18~20℃, 缓苗后, 昼夜可降温3~5℃。

5. 整地定植

辣椒定植地3年轮作, 要深细耙地, 每亩用草木灰和炉灰等钾肥含量较多的农家肥6000千克, 掺入过磷酸钙50千克。先将农家肥2/3撒施并均匀翻入20~30厘米深土中, 做成1米宽15厘米高的畦, 开沟后施入剩余的1/3农家肥, 同时施入磷酸二铵30~50千克, 硫酸钾20千克, 饼肥100千克。3月下旬4月初, 当地温稳定在5℃以上, 10厘米深处的地温稳定在12℃以上7天左右即可定植。定植前7天, 棚室要进行熏蒸消毒。覆盖地膜时, 畦面中间要留浇水沟, 以便膜下灌水。定植前要进行7~10天的低温炼苗, 白天逐渐降至15~20℃, 夜间温度降至10~12℃。在定植前1~2天, 用百菌清和三氯杀螨醇喷洒秧苗进行保健处理。定植时可用0.4%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 有利于苗壮增产。每亩定植2000株左右, 单株穴栽, 株距40~50厘米。

6. 定植管理

要注意保持合理的光照和温度, 棚内温度要保持在28~32℃, 以促进缓苗, 在定植后7天内可不必通风, 心叶开长后, 温度可降到25~28℃。高于30℃时要在棚室顶部放风, 遇到寒潮时用一些覆盖物覆盖。缓苗后要向植株与畦面喷1:1:200倍的波尔多液, 还要喷15毫克千克的多效唑以防徒长, 还要从地膜下沟浇水1~2次。若底肥不足可在浇水前在穴株附近施入10~15千克磷酸二铵 (每亩) 。

7. 花期管理

花期温度与缓苗后相同, 尽量不要出现或少出现30℃以上的高温, 夜温也不要高于20℃, 以防秧苗衰弱, 但不能低于15℃, 防止出现僵果。最好采用4段变温管理, 晴天上午23~28℃, 下午25~26℃, 夜间前半夜22~23℃, 后半夜16~18℃, 地温要保持20℃以上, 要清洁棚膜增加室内光照。在门椒长到3厘米左右, 结合浇水进行第一次施肥, 浇水要在上午进行, 随水浇灌腐熟的家畜稀粪2000千克或尿素10千克, 灌水1小时后再放风排湿。此后, 15~30天追一次肥, 并保持土壤湿度 (要小水勤浇, 不可大水漫灌) , 否则容易落花落果和落叶。

8. 调整植株

为能通风透光, 门椒结果后有附枝长势较弱并向内伸长的, 要尽早剪掉。主要侧枝所结幼果直径1厘米左右时, 可根据植株的长势留4~6片叶进行摘心, 中后期的徒长枝和底叶也要打掉。在7月末8月初剪枝再生, 要在晴天上午8时以后进行, 将四面斗结果部位上端枝叉剪掉。剪枝后, 每亩施入农家肥3000千克, 复合肥10千克, 饼肥25千克, 并及时喷洒50%托布津100倍液, 每7天喷一次。这样, 可在8月下旬形成产量高峰。

三、采收时期

从播种到采收需110天, 采收期的温度、光照、肥水、管理同开花期相同, 此时要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对门椒、对椒应尽早采收, 以免坠秧影响植株生长。此后, 果实充分生长, 果肉变硬即可采收, 采收时最好用剪刀收获, 以免折断辣椒枝条。

四、病虫防治

在病虫防治上, 以培育壮苗, 预防为主, 结合施用叶面肥。发病时与其它品种用药相同, 交替使用广谱性杀菌杀虫剂, 既能起到较好地防虫防病效果。

摘要:论述了的特征特性, 总结了催芽育苗、培育壮苗, 适时移栽, 合理密植和施肥等高产栽培技术。

一号技术 篇5

玉米新品种南北一号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

南北一号玉米新品种是哈尔滨南北农业科学研究所以自选系江134为母本,以自选系北268为父本,利用杂交方法选育而成.原代号为南北431,经黑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命名推广的玉米新品种,该品种在我市进行大面积示范,产量可现,开始大面积推广应用.

作 者:辛忠良 作者单位:黑龙江省尚志市种子管理站,黑龙江,尚志,150600刊 名:黑龙江科技信息英文刊名:HEILONGJIANG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2009“”(4)分类号:S5关键词:玉米新品种 南北一号 特征特性 高产栽培技术

吉杂迷你一号黄瓜栽培技术 篇6

2. 育苗

①浸种催芽。将种子放在50~55℃温水中不断搅拌5~10分钟,然后取出在20~30℃水中浸4~6小时,搓洗掉种子表面黏物,甩干后放在28~30℃温度下催芽,新种子12~16小时即可出芽。

②适时播种。用陈草炭加田土作为育苗土,播前平整床面,用温水打足底水,先在床面上撒1薄层土再播种。播后覆土1厘米厚,并覆盖地膜,当小苗80%出土时揭去地膜。采用营养土育苗的需进行床土消毒。

③移苗。当子叶充分展平到真叶破心前分苗到营养钵中,在正常条件下出苗4天内结束分苗,每钵1株,营养面积为10厘米×10厘米。营养土用草炭(或马粪)、腐熟鸡粪、田土按4∶3∶3的比例配成,每立方米营养土中加入400~600克磷酸二铵和800~1000克硫酸钾。分苗后2~3天以保温保湿为主,3天后再通风降温,防止秧苗徒长。

④苗期管理。出苗前温度保持在25~30℃;80%出苗后,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保持在15℃左右;移苗后为促进缓苗,白天温度保持在25~28℃,夜间不低于15~20℃;缓苗后,白天温度保持在20℃,夜间不低于12℃。定植前5天进行低温炼苗,主要采取适当控制水分、加大通风量的方法,白天温度控制在20~25℃,夜间最低气温控制在5~8℃。一般在播种前和分苗时浇足底水,其他时间根据情况酌情浇水,炼苗期间尽量不浇水。壮苗标准:日历苗龄35天左右,株高17~20厘米,4~5片真叶,茎短粗,初现雌花瓜纽。

3. 整地做畦

①土壤消毒。为了减少土传病害,要隔3~5年进行1次轮作。定植前进行土壤消毒,每亩用硫磺粉900克、敌百虫500克、锯木屑500克,或百菌清烟雾剂分几处点燃进行熏烟处理。

②整地、施肥、做畦。入秋前深翻整地。春季平整土地,增施有机肥,一般每亩需优质腐熟农家肥8000~10000千克,配合施入50千克磷酸二铵,采用开沟深施,避免污染环境,1/3深施,2/3撒施。将肥料与田土充分混合后起垄做畦,畦高20厘米,宽60~65厘米,畦间距40~45厘米。垄栽时垄距为60厘米,垄高15厘米。畦垄上覆地膜,有条件的可铺设滴灌带,通过膜下灌水和滴灌系统降低空气湿度。

4. 定植 当10厘米土温稳定在12℃以上时即可定植。定植要选在几个阴天后的第一个晴天进行。畦栽的为一畦双行,畦内行距45厘米,株距30厘米;垄栽时株距25厘米,先浇定植水,定植后叶面喷施糖尿液(白糖∶尿素∶水为1∶1∶200),以提高植株抗性。

5. 田间管理

①生长前期管理。此期以做好防寒保温工作为主,当温度降至15℃时要使用火炉等辅助增温设备。缓苗期白天温度保持在28~30℃,夜间不低于18℃。缓苗后要采取四段变温管理:即8~14时温度控制在25~30℃,14~17时在25~20℃,17~24时在15~20℃,24时至次日日出前在15~10℃。空气相对湿度缓苗期控制在80%~90%,开花结瓜期在70%~85%。定植后1周浇缓苗水并随水施1次肥,每亩施尿素5千克左右。定植到根瓜坐住这段时间,采取不旱不浇水的原则,根瓜坐住后结合松土每亩追施腐熟有机肥500千克,然后开始灌水促秧、促果。浇水后及时绑蔓,绑蔓时要抑强扶弱,使黄瓜的龙头保持在同一水平线上,发生侧枝时要及时摘除。

②生长中期管理。这一时期既要保持适温,又要大肥大水,还要做好植株调整。温度的调控主要通过放风来管理,放风的原则是先通顶风后通底风,阴雨雪天气也要揭开草帘,并适当放风,以排出温室内的潮气,当夜间室外气温达到15℃以上时要昼夜通风。

结瓜期要经常保持土壤湿润,每5~7天浇1次水,并结合浇水进行追肥,追肥要少施勤施,每隔1次灌水追1次肥,每次每亩追施尿素10千克左右。浇水要在晴天上午进行,下午放风排湿。为提高植株抗病性,要定期叶面喷施0.2%尿素或磷酸二氢钾溶液。

③生长后期管理。这一时期进入采收顶瓜及回头瓜阶段,主要是加强病虫害防治,避免植株早衰。大棚栽培在植株25~30片叶时摘心,温室栽培当植株爬满架时摘心。摘心后要重追1次肥,以促进回头瓜生长。在温湿度管理上除加大放风量来控制外,还可通过覆盖遮阳网降温。此阶段要减少灌水次数,以降低湿度,控制茎叶生长,促使养分回流,直到回头瓜开始发育时再恢复正常浇水;追肥以钾肥为主,适当补充氮肥。

6. 病虫害防治

①总的防治原则。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适时进行防治,不打保险药,优先选用生物农药,化学药剂防治需符合GB4285、GB/T8321(所有部分)的要求,优先使用粉尘剂和烟雾剂,禁止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合理混用,轮换用药,控制用药次数,延缓病虫产生抗药性的时间。严格控制农药安全间隔期,避免农药残留,认真执行药后安全间隔采收期:夏季为5~7天,春、秋季为7~10天,冬季为10~15天。

②主要病虫害防治。主要病虫害有黄瓜霜霉病、细菌性角斑病、黑星病、炭疽病、斑潜蝇等,可分别用15%霜疫清烟剂、40%斑枯宁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与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的混合液、2%武夷霉素200倍液、20%斑潜净微乳油1500倍液等防治。

一号煤矿上隅角瓦斯防治技术 篇7

一号煤矿开采黄陇侏罗纪煤田, 现开采的是2号煤层, 平均可采厚度2.59m, 是唯一有工业价值的可采煤层。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和2007年以前矿井瓦斯等级鉴定结果, 一号煤矿为低瓦斯矿井, 但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增加和开采强度的增大, 煤层瓦斯含量、瓦斯压力逐渐增大, 矿井瓦斯涌出量明显加大, 2008年以后鉴定为高瓦斯矿井, 2010年矿井瓦斯涌出量已达到89.17 m3/min, 而且, 煤层瓦斯分布表现出不均衡性, 在矿井生产过程中, 局部区域瓦斯涌出异常, 特别是上隅角瓦斯较大, 瓦斯隐患已严重威胁矿井的安全生产。

2 上隅角瓦斯积聚原因

2.1 工作面上隅角为采空区风流的汇合处

一号煤矿采煤工作面采用“U”型通风方式, 在这种通风方式下, 进入工作面的风流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沿工作面流动;另一部分进入采空区, 在采空区内部沿一定的流线方向流动, 在工作面的后半部分, 进入采空区的风流逐渐返回工作面, 有关研究表明,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靠近煤壁和采空区侧, 风流速度很低,

1、进风巷2、采空区3、上隅角4、回风巷

局部处于涡流状态 (如图1所示) 。这种涡流使采空区涌出的瓦斯难以进入到主风流中, 从而使上隅角附近循环运动而积聚在涡流区中, 形成了上隅角瓦斯积聚, 若工作面上隅角出现滞后回柱, 除上隅角存在涡流区外, 在靠近切顶排处出现微风区, 采空区漏出的瓦斯在此积聚, 更容易形成上隅角瓦斯超限。

2.2 本煤层和临近煤层瓦斯的释放

一号煤矿所处井田含煤地层为侏罗系中统延安组, 厚度50.64~150.81m, 平均92.29m, 共含煤4层 (组) , 自上而下依次编号为0号煤层、1号煤层、2号煤层和3号煤层 (组) 一号煤矿所采煤层为2号煤层, 1号煤层位于2号煤层上20米左右, 3号煤层位于2号煤层下3米左右。瓦斯来源有以下几方面:一是采煤过程中, 工作面瓦斯涌出增加;二是随着支架前移采空区顶板垮落, 顶板裂隙发育沟通了上部1号煤层, 1号煤层瓦斯释放到采空区;三是采动及掘进过程中受应力作用底板裂隙发育沟通了3号煤层, 3号煤层瓦斯释放至工作面。这些多方面汇集的瓦斯由“U”型通风的回流风带到工作面及回风巷内, 并且由于“U”型通风的缺点, 瓦斯易在上隅角位置积聚。

3 治理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措施

3.1 本煤层预抽方法

为了降低本煤层瓦斯赋存量, 在掘进工作面进风顺槽施工边掘边抽钻孔的同时施工本煤层预抽钻孔 (图2所示) , 在进风顺槽靠主帮侧单向布置瓦斯抽放钻场, 钻场间距60m, 施工4-6个瓦斯抽放钻孔, 钻孔呈扇形布置, 钻孔垂深220m, 待工作面回采时, 可以达到最少6个月的预抽时间, 煤体内瓦斯赋存量大大降低。

3.2 临近顺槽高位裂隙抽放

为有效治理回采过程中采空区来源于上、下临近煤层和围岩的瓦斯, 综采工作面采用临近顺槽高位裂隙瓦斯抽放方法治理采空区瓦斯。根据综采工作面具体地质情况及工作面采空区冒落带的高度为平均采高的3~5倍, 计算出裂隙带的平均高度。从而确定钻孔终孔的位置距2# 煤顶板高度的范围, 布置平面扇形瓦斯抽放钻, 每组布置7~9个孔深80~110m的抽放钻孔, 为保证抽放效果, 两组钻场间距确定为60m, 两组钻场的钻孔压茬布置, 施工过程中, 根据煤层地质情况确定钻孔的具体参数。

3.3 上隅角埋管抽放

在高位裂隙钻孔抽放同时采用上隅角埋管抽放方法辅助抽放, 防止上隅角瓦斯超限。

上隅角用石英棉或黄土编织袋垒挡风墙进行封堵, 采用钢圈风筒穿过封堵墙伸进上隅角, 连接在回风顺槽的抽放管路上, 通过上隅角埋管抽放, 在工作面上隅角形成一个负压区, 使该区域的瓦斯用抽放管路抽走, 避免因回风流不畅而造成的上隅角瓦斯超限事故的发生。

4 结语

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积聚瓦斯的治理, 要根据工作面巷道布置、瓦斯涌出、上隅角附近支护状况等情况, 因地制宜地选择一种合适的方法或者几种方法联合起来综合治理, 同时要加强监测监控。

摘要:一号煤矿随着煤层开采深度不断增加, 煤层的瓦斯含量增大, 工作面使用机械化采煤, 在提高煤炭产量的同时, 瓦斯涌出量不断增加, 上隅角瓦斯也随之增大, 本文详细分析了采煤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原因, 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防治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的具体措施, 对防治工作面上隅角瓦斯积聚超限工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上隅角,涌出量,瓦斯积聚

参考文献

[1]薛进宏.上隅角瓦斯治理研究[J].矿山天地, 2010, 6.

锦引花一号选育及栽培技术 篇8

生育期148天, 中熟中粒兰娜型。主茎高19.3厘米, 侧枝长34.9厘米, 总分枝8.4个。交替开花, 开花期长。叶片椭圆形, 绿色。单株结果数14.4个、单株生产力20克, 百果重150克, 百仁重55克, 出米率78%, 荚果葫芦形, 两室。籽仁粉红色, 椭圆形。抗氧化能力强。油酸含量79.5%, 亚油酸含量4.6%, 比值17.3。耐贮藏, 较抗叶斑病。

二、选育过程

锦引花一号是由锦州农科院与爱芬食品 (北京) 有限公司、青岛东生公司于2002年共同从美国引进 (AT-20) 驯化改良而成。

1. 系统选育

引进该兰娜型花生品种后, 通过对该品种的细心观察和比较, 发现它的第一、二侧枝开花分为两种类型:连续型, 和交替开花型。交替开花型品种产量低, 生育期长。通过对其连续四年的提纯, 去除交替开花品种, 保留连续型开花品种, 使品种的株型、类型统一, 达到了选育和提纯的目的, 并提高了亩产。

2. 杂交选育

在系统选育的基础上, 对其进行杂交选育, 通过与大量其他品种进行人工授粉, 从中选出一批优秀品种, 通过反复提纯和比较, 选育而成。并提高了该品种的性能和产量, 保留其抗氧化能力。

3.

该品种成型后, 在辽西地区进行了推广种植, 反映良好, 取得了一定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三、品种适宜地区

锦州西、南部地区均可种植。辽南辽东年≥10℃积温达3400℃以上的地区引种种植。山东省可引种种植。

四、栽培措施

通过连年种植, 掌握该品种一些栽培要点如下:

1. 选种与种子处理

晒种, 并去掉小粒、瘪粒和发霉带菌种子。播前浸种或种子包衣晾干后播种, 可有效地防治花生根腐病、茎腐病, 线虫病, 对青枯病有较好地防效。

2. 选择地块

选择沙壤土种植。前茬以玉米、小麦为宜, 不能在甜菜、向日葵、白菜等地种植, 也不能与豆科作物连作。

3. 科学施肥

深施肥:基肥要施到种下8~10厘米、种肥要施到种下3~5厘米、追肥深度要达到10厘米以上。

4. 适时播种合理密植

于4月末5月初播种。3寸单粒。如覆膜可扎眼播种。

5. 加强田间管理

要及时查田补苗, 苗齐后立即结合中耕头遍进行清棵, 三铲三趟, 并抗旱排涝, 在大量果针入土时喷一次花生乐或花生宝, 半月后再喷一次。使用锦州农科院生产的益丰收防早衰促早熟。要注意病虫害防治。

6. 适时收获

过早收获果不成熟, 过晚收获易在秧上发芽, 影响产量。一般在9月20日初霜到来时收获。

摘要:锦引花一号是从美国引进的兰娜抗氧化型花生品种, 经过选育研究出来的花生新品种。产量高、抗氧化性强, 油酸与亚油酸比值在10.0以上, 不易氧化酸败, 货架周期长, 花生制成品保质期长达一年以上, 并有较强的耐旱、耐瘠薄能力

一号技术 篇9

1 传说黑米的由来

据有关资料记载, 黑米在我国已有两千多年的种植历史, 在汉武帝时由朝廷博望侯张骞发现。相传还有一段趣味故事呢:张骞是今陕西汉中附近地区的人, 从小生活在农家, 8岁开始读私塾, 热爱劳动、勤奋读书, 每天放学回家就帮父母做些家务事, 同时还要跟父亲一道下地学习种田技术, “耕读”二字就是张家的“传家宝”。有一年正值秋收打谷, 张骞家请来了些亲友和邻居帮忙, 大人打、小人割, 张骞和弟弟张謇人小无力只能割谷, 当天烈日似火, 大伙儿忙了一阵子之后, 太累了就坐在田坎上休歇、喝凉茶。歇后张骞一人最先下田, 突然发现一窝杆高、穗长、粒大、麻壳的谷子, 剥开一看, 米粒外皮漆黑, 张骞大声呼叫:“啊!快来看黑米哟!”大家都好奇地围观这窝黑谷, 议论纷纷。张家父子如获至宝, 就把这窝黑谷的全部谷粒珍藏起来, 在第二年春播种植, 就这样年复一年地种植, 全村人都种黑谷、吃黑米、卖黑米。这个奇闻一传十、十传百, 一直传到西汉朝廷。由于张骞奋发读书, 功成名就, 考中赴京, 进入朝廷做官, 张骞特以黑米向汉武帝“进贡”, 武帝爱米如宝, 每天早晚必食, 并赐予宠臣们享用。武帝倾听众臣建议把黑米列为“贡米”, 并立即发出“御令”要汉中郡官每年秋后在农民手中征收千石 (1石≈225 kg) 黑米运到京都长安。至今, 陕西汉中黑米驰名中外。

2 黑米的用途及价值

2.1 营养成分

据文献报道, 黑米营养极为丰富, 含粗蛋白质8%~9%、碳水化合物75%~84%, 各种矿质营养元素的含量是普通白米的1.3~2.4倍;每100 g黑米含硒6.40μg, 对人体有抑制肿瘤和防癌抗癌之功效;黑米皮中的总黄酮物质主要是由黑色素组成, 能维持血管的正常渗透压, 防止血管破裂, 并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和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2.2 用途

黑米是一种药、食兼用的大米。已进入高级酒楼、餐馆和名小吃店, 除煮粥食用之外, 还专门做成黑米线、黑粽子、黑汤圆、黑蛋糕和黑面包、黑馒头等黑色保健食品, 深受食者青睐, 黑米还是逢年过节的高档馈赠佳品。

2.2.1 药用

据古农书、医典及《本草纲目》记述:中医认为黑米有滋阴补肾、健脾开胃、明目益肝、除祛肠炎、补肺缓筋, 对贫血、头昏、夜盲、耳鸣等症有显著疗效, 尤其适于孕妇、产妇补血之用, 故称“月子米”。

2.2.2 食法

黑米的主要营养物是米皮, 故米粒不能精细加工, 只能用剥壳机脱去谷壳成“糙米”食用, 最好煮成稀粥食, 不宜煮蒸成干米饭。因米皮坚韧, 要久煮、煮透才能将所含营养物质通过胃酸和消化酶分解消化, 故食用黑米要“吃稀不吃干”。

(1) 黑米粥:将黑米煮熬成粥, 加糖或盐即食。

(2) 黑米八宝粥:黑米配以莲米、薏仁、花生仁、核桃仁、百合 (先用水浸泡) 、红枣, 加少量大米或糯米同煮, 煮好后加白糖食用。

(3) 黑米红豆粥:黑米、红豆适量, 大米少量, 先用凉水浸泡黑米、红豆2~3 h, 同锅煮好加白糖即食。

(4) 黑米牛奶粥:牛奶250 g、黑米100 g, 黑米要先浸泡2~3 h。待米快煮熟时, 加入牛奶、白糖, 煮熟。每日食2次 (早、晚) , 常吃能生津、养胃、补血、益肝, 产后、病后、老少皆宜。

(5) 三黑粥:黑米50 g、黑豆20 g、黑芝麻15 g, 加核桃仁15 g、何首乌或花叶5 g, 同锅熬煮, 加红糖食之, 常食能乌须黑发、润肤美容、补脑益智。

(6) 黑米、银耳、莲子粥:黑米100 g、银耳10g、大枣10枚、莲子10 g, 同煮加冰糖食之, 能滋阴补肾、健脾养胃, 男女老少、四季皆宜。

2.3 经济价值

目前黑米在超市的零售价达8~20元/kg。我国陕西、云南、湖南、贵州、福建、浙江、广西等主要黑米产区已将黑米列为出口创汇的珍稀米种大力发展生产。

3 黑米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3.1 特征特性

(1) 株高110~120 cm, 全生育期135~140 d, 属中熟籼型。

(2) 茎杆坚韧有弹性, 株形前期紧凑, 抽穗后较松散, 叶片挺直不披垂, 通风透光好, 抗倒伏, 根系发达, 分蘖力和再生力均强, 耐旱、耐寒、较耐涝。

(3) 有效穗15万/667 m2, 成穗率88%以上, 穗大粒多, 平均穗长28 cm, 主穗长33 cm, 平均每穗着粒249粒, 最大穗350粒以上, 结实率83%, 平均每穗209粒, 千粒重27 g左右。

(4) 抗逆性:高抗稻瘟病及白叶枯病, 中抗纹枯病, 对稻飞虱、稻蝗虫和叶蝉等害虫均有较强的抗性。

(5) 米质:粗加工的糙米为深黑色, 无腹白心白, 含天然性黑色素, 营养极为丰富。

3.2 栽培技术

(1) 适期育苗。一般于3月上旬至4月上旬播种育苗。

(2) 重施底肥。每667 m2施足人畜水肥2000kg、复合肥50 kg或油枯50 kg。

(3) 栽培密度。按30 cm×20 cm划行直栽, 每穴插2~3粒谷分蘖苗。

(4) 浅水定植。一般大田水深2~3 cm, 待秧苗返青后即行排水晒田。

(5) 晒田时田泥应保持湿润不裂口, 灌入浅水, 除草、中耕, 看苗长势酌施催苗肥 (宜用尿素) 。

(6) 病虫防治。稻瘟病、百叶枯病和纹枯病等病害用稻瘟净、百菌清、抗枯灵等防治, 稻飞虱、蝗虫、叶蝉等虫害用高效低毒菊酯类或百虫灵等药剂防治, 每5~7 d喷1次, 连喷3~5次。

摘要:从云南引进‘YH一号’黑米在重庆市沙坪坝区试种成功, 发现具有产量高、效益好等优势。文章简述了传说中黑米的由来, 以及黑米的用途和价值, 黑米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

金鹏一号番茄春大棚高产栽培技术 篇10

1 播种育苗

1.1 播种期

播种时, 要选择适宜的播种期, 可促进迅速萌发, 苗齐苗壮。本区域最佳时间为1月中旬。

1.2 催芽播种

每667m2番茄用种2~2.5g.比较简单易行的催芽方法如下:将种子装入小纱布袋中, 放入装有45~50℃热水的暖瓶中, 水量稍没过种子为宜浸种8小时左右, 浸种后放在25~30℃条件下催芽, 中间翻动, 投洗几次, 出芽长度最好与种子直径相等, 即可播种。

1.3 苗土配制

园田土, 充分腐熟的马粪和充分腐熟的圈粪、鸡粪、小灰等量混合各占1/3, 混合均匀然后过筛, 万不可用生粪, 以防烧苗。

1.4 苗期温度

播种后白天室温保持在25~30℃。, 夜间18~20℃.土温22~25℃.苗出齐后撤下地膜逐渐降低气温, 特别是夜间气温, 使之室内白天在20~30℃, 夜间在12~14℃。为促进出苗要做好保温增温工作。一是封闭室内一切缝隙。二是在室内设小拱棚等多层覆盖。三是塑料布要经常清洁以利于采光。

1.5 分苗

幼苗出现二片真叶时分苗。把秧苗移入装有营养土的育苗筒里, 一般育苗筒高10厘米, 直径8厘米。

1.6 苗龄

株高20~25厘米, 已长出7~9片真叶, 径粗0.6厘米以上, 普遍现蕾。即从播种到定植约需60~70天。

2 整地定植

667m2施腐熟农家肥5000Kg以上, 二铵20Kg.深翻20厘米, 耙平做成1米宽高畦或50厘米的垄, 垄或高畦上最好覆地膜。当10厘米地温稳定在8℃以上, 最低气温达1℃以上时定植。每667m23800株。高畦双行小行距45厘米, 株距25~30厘米。小垄单行株距20~25厘米。

3 定植后管理

3.1 温度

定植初期遇寒潮扣小拱棚或在棚四周围草苫防寒。缓苗后白天保持25~28℃, 最高不超过30℃.夜间保持15℃以上, 进入5月中下旬开始放夜风, 白天不超过26℃, 夜间不超过17℃.

3.2 肥水

定植初期控制浇水, 各穗花序坐果后, 各追肥灌水一次, 每667㎡每次追复合肥30Kg.

3.3 整枝留果

单干整枝, 每株留3穗果。每穗留果4~5个。

3.4 激素处理

2, 4-D蘸花, 浓度10-20ppm或番茄灵喷花浓度25-50ppm。

4 病虫害防治

番茄在本地区域主要发生的病害有叶霉病和斑枯病、晚疫病。主要发生的虫害是蚜虫。为了有效的防治病虫害, 应采取科学管理和药剂防治相结合的方法。

4.1 科学管理

选择地势高排水良好的地块种植棚室番茄。实行轮作, 凡种茄科蔬菜或病害多发生地块要间隔3~5年栽培番茄。空气相对湿度低于75%发病轻, 不宜漫延。因此要搞好温室的调湿排湿工作。

4.2 药剂防治

斑枯病在果实开始迅速膨大期发生。晚疫病在果实中后期发生。常用的农药及使用浓度:斑枯病用45%甲霜灵600~800倍, 5~7天喷一次, 共喷2~3次。晚疫病用75%百菌清500倍和25%瑞毒霉4000倍液交替4次喷施。如发生蚜虫危害, 可用40%乐果乳剂800倍喷雾, 也可用灭呀熏蒸剂等消灭之。

摘要:辽宁省辽西地区引进金鹏一号番茄, 解决了本地区域保护地栽培番茄品种单一, 保护地番茄大面积生产受制约的问题, 缓解了番茄供应淡旺季的矛盾。同时为菜农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一号技术 篇11

天宫一号的由来

天宫一号的任务方案早在1992年国家制订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时就已确定。2002年,方案论证和审查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整个任务方案通过。但天宫一号尚未定名,只是称为“目标飞行器”。2006年,天宫一号进入初样研制阶段,并命名为“天宫一号”。为什么要以此命名,一种说法是希望宇航员们在太空中生活的地方和与宫殿一样舒适。另一种说法是与“神舟”、“嫦娥”相呼应,有一种真正的空间站雏形的概念。对于一般老百姓而言,天宫一号的名字很容易使人联想起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记》中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此外,“天宫”是中华民族对未知太空的通俗叫法。因此,以天宫一号为目标飞行器命名,是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

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和空间实验室,属载人航天器,高10.4米、重8.5吨。于2011年9月29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设计在轨寿命两年。由于天宫一号是空间交会对接试验中的被动目标,所以也被称作“目标飞行器”。而之后发射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被称作“追踪飞行器”,入轨后主动接近目标飞行器,并进行交会对接。

2011年11月,神舟八号飞船与天宫一号成功自动对接,中国由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012年6月18日,神舟九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再次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中国3位航天员首次进入在轨飞行器,之后顺利完成手动交会对接。2013年6月13日,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顺利完成了自动交会对接。

天宫一号的发射标志着中国已经拥有建立初步空间站,即短期无人照料的空间站的能力,为后续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的建设奠定了基础。

攻克交会对接世界级难题

无论是目前的小型空间实验站,或是今后建立大型空间站,都离不开一个关键部件:对接机构。此前,世界上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只有俄罗斯和美国,但能够独立研制对接机构的只有俄罗斯,连美国用于空间交会对接的对接机构一般也是向俄罗斯采购。

当时通过摸底和寻价,发现俄罗斯方面的开价堪称“天价”:不仅购买对接机构技术的设计专利费就要1亿美元,其后引进成熟的技术和现成的产品还要加钱,另外还不排除被搭售其他无关紧要的东西的可能。考虑到今后中国载人航天要建空间站,多个航天器之间的交会对接以及天地往返运输任务也会较频繁,所以我国决定自主研发。

但17年前,对接机构要做成什么样子,实现工程化的技术难点在哪里,很多概念都只是停留在模型和图片资料上,一切都是未知数。对标国际先进,我们一开始就提出了采用跨越式发展的思路——研制能与国际空间站相匹配的异体同构周边式对接机构。这种对接机构适应性强、承载能力大,便于航天员在不同飞行器之间自如进出.但与之相应的难题便是重量大、对接初始条件要求严格、构造复杂。

为了将这个方案论证清楚,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研制团队搜集和查阅了所有能找到的相关资料,在字里行间筛选点点滴滴可用的信息,翻译俄罗斯对接机构的相关书籍。前后收集到的各类资料装满了整整10个大箱子,仅论证报告的撰写就用了3个多月时间。但是,如何把理论转换为设计方案,又如何把方案变成符合工程应用需求的实物,这是一个艰难的过程。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关就是如何模拟太空微重力环境下的对接过程。

俄罗斯采用的是“吊挂”方案,即把两个飞行器吊起来,利用钟摆的原理来模拟初始对接过程,但这种方案在稳定性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刚开始时,尝试用滑车的方案,但试验下来发现摩擦力太大,无法模拟飞行器在太空中的环境特性。后来,八院科技人员创造性地提出了气浮平台的方案。但这个方案的关键是需要建立两个平整度高和稳定性好的平台,整个平台在任何情况下平面高低起伏不能超过3‰毫米,也就是一根头发丝直径的1/20。通过查询各种资料,发现只有泰山花岗岩才能满足上述要求。于是,科技人员亲赴泰山石矿区,在那里仔细考察了一个多月,终于开采到了两块70多吨重的大石头。接着,又用5个多月的时间加工成两个20吨重的精密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两个8吨重的飞船模型只须用手指轻轻一点就可移动,而且还可以根据实验需要设置各种初始对接条件。俄罗斯专家参观后,不由赞叹:“这是当今世界上水平最高的对接机构试验台。”

成功,往往就是最后一小步的坚持。对接机构第一次地面模拟试验时,科技人员准备了3套参数,把所有的零件、部件都准备齐全了。虽然第一次试验就获得了较为理想的成果,但也暴露出设计中的一些问题。例如分离角速度过大的问题就成为一只拦路虎,足足困扰了科研人员一年。角速度是物体转动快慢的一个物理量,手表秒针的角速度是6度/秒。角速度过大,在太空环境中就可能导致天宫一号和神舟八号发生碰撞,甚至不能分开,后果严重。一开始测得的分离角速度是0.2度/秒,这无法满足设计要求。于是科研人员开始了攻关,分析、试验;再攻关、再分析、再试验……但试验结果始终没有大的改观。

眼看任务周期一天天临近,如果再找不到原因,将会影响整个交会对接任务的进度。搞科研最大的痛苦在于攻关,而这又是一个精雕细琢的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经过170多次的反复试验、分析和改进,最终科研人员用最严苛的环境条件来模拟,将分离角速度做到了0.1度/秒。2011年11月14日,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首次成功分离,科研人员一年半的艰辛付出终于获得了令人惊喜的回报,分离角速度实测下来只有0.04度/秒。

nlc202309020447

为了航天员能吃上热菜热饭

电源系统对航天器来说,如同人体的心脏和血液一般重要,为航天器源源不断地提供电能,是航天器成败的关键。它吸收太阳的能量,转化成电能,作为航天器上所有设备提供运行的动力,同时又把多余的电能存储起来,以备在没有光照的时候保障航天器仍能正常工作。

在天宫一号之前,这颗“心脏”的动力并不算大,神舟六号上的航天员为了节省电能,在天上吃的是冷饭冷菜。最后建成的空间站和其他航天器相比,不仅是体积和试验设备的增加,更要求为航天员提供一个可以长时间工作的舒适环境。为此,必须在天宫一号的供电模式上实现重大突破,采用更大功率的高压母线系统,为后续空间站的顺利实施打下坚实的基础。

9年前的一个冬季,作为一支承担了神舟一号至神舟七号电源系统研制任务的团队,天宫一号低轨高压电源系统的关键技术攻关工作责无旁贷地落在了八院科研团队肩上。

这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国内没有任何相关的研制基础。通过前期的一些调研,科研人员曾乐观地认为低轨高压电源系统的一些关键技术和关键材料是可以通过国际市场购买或借鉴的。可仅仅过了一个春节,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便接踵而至。首先是俄罗斯的技术合作项目出现了中断,接着是日本将半刚性太阳帆板的关键材料、美国将氢镍蓄电池的关键材料、欧洲将高压元器件相继对中国实施了出口封锁。

国外的技术封锁逼迫着研制团队只能通过自主创新研发空间电源技术。5年中,他们除了广泛联合系统内单位,还牵头电科集团、兵器集团、中科院、上海交大、东华大学等国内相关领域最优秀的50多家单位,开展了100多项技术攻关。攻关项目涵盖电子、机械、化学、材料等多个领域。经过艰苦攻关,终于研制出了比国外还要好的玻璃纤维网、离子交换膜、固体润滑剂、高压继电器等近百项新材料、新器件、新技术。

2009年6月21日,神舟八号已基本完成了研制任务,可这时却发现原有总体方案有一定的风险。为了解决这一风险,需要将供电能力设计值提升40%。这对电源系统来说是颠覆性的改变。系统、产品和测试设备全部需要重新设计。按照正常程序至少要两年半时间,但留给研制人员的时间只有短短8个月。

那次决策会从中午12点开到了第二天凌晨5点,会议室里烟雾腾腾,大家都在思考:这么多新技术要上,还有那么多地面试验都要重新做,8个月的时间能行吗?如果不行,那就意味着其他系统已做好的工作就要停步或放缓,所有协调好的计划节点就要为此更改,我国的交会对接试验势必就要为此而推迟。为了总体方案的可行和不突破最后的节点,经过对技术的充分评估和对进度的反复测算,研制人员最后决定:拼了命也要干成!于是,调度按时间节点倒排计划,计划安排精确到了小时。

当拿到计划表时,研制人员不禁感叹:这简直不是给人排的计划!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八院第811研究所集中了所内最优秀的各类资源,全所专家参与论证把关。在这8个月的时间内,除了春节休息两天,所有设计师都吃住在所里,每天工作14个小时以上。为了进一步压缩时间,把原本串行的产品研制改为并行研制,对生产工人实行“三班倒”……就这样,8个月后,终于攻克了这一道难题,产品提前十几天交付总体。

筑起中国的“太空家园”

从世界载人航天发展的历史经验看,空间站阶段无法回避。空间站是人类向深空进军的重要试验平台,许多关键技术需要在空间站验证。同时,空间站也是开展空间科学实验、造福地球的重要平台。

空间站潜在的技术突破和可能取得的重大实用价值得到了世界的认可,建造空间站是通向未来更高更远目标的必由之路。由于多种原因,中国尚未成为国际空间站(ISS)的成员国,但随着天宫一号的发射和未来空间实验室设想的不断实现,我国将会更深入地参与国际空间站的活动。正如美国宇航专家詹姆斯·奥伯格所言,中国载人航天的飞速发展,不仅证明高科技水平日趋提高,也将使其获得与国际空间站完全合作的机会。

太空授课的中国航天实力

6月20日,王亚平太空授课51分钟实现不间断直播,在普通老百姓看来是科普,背后却是强大的航天实力。

授课期间,天宫神舟组合体绕地球飞行半圈多,受地球曲率影响,地面或海面单个测控站对340公里的测控、通讯控制范围很小,如果要保持不间断的通联,理论上需要布设100多个站点,并均匀分布在地表,这在政治和经济上是不可能的。

数据中继卫星可以称得上是当今技术含量最高的通讯卫星。稳定无缝的数据传输,主要依靠三颗天链一号数据中继卫星来保障。在36000公里高空运行的中继卫星捕获和跟踪340公里的神舟天宫,需要采用增益高、波束极窄的Ku/Ka波段天线进行通讯,跟踪精度达到0.06度。天线处于复杂的变速运动状态,在转动速度、加速度和角速度上都没有规律,天线的机械驱动机构不仅要精度高,而且要求在恶劣环境下长时间稳定运行;还有天线与卫星的震动耦合问题,数米直径的抛物面天线整体形面误差要低于0.1毫米,这些都是需要克服的技术难题,而中国航天人克服了这些难题,保障了太空授课的完美出境。

一号技术 篇12

关键词:榆绿1号,绿豆,横山县,双沟覆膜,高产栽培技术

1 横山县概况

横山县位于榆林地区中南部, 东及东南与米脂、子洲2县毗邻, 南与子长县相连, 西及西北靖边县、内蒙古乌审旗接攘, 北及东北与榆林县交界。辖2个乡镇, 356个行政村。有6.21户, 25.29万人。基中农业户5.7万, 农业人口24.04万, 农村劳动力10.2万个。土地总面积4084km2, 基中耕地面积6.387万hm2, 农业人均2653.3m2。

该县自然地貌大体是以长城为界, 长城以南是黄土丘陵沟壑区, 占全县土地面积的70%, 发展绿豆生产有得天独厚的种植条件和品种资源。这里生产的绿豆具有粒大、质优、色泽绿莹等优点, 在国内市场上享有盛誉。自1986年确定为绿豆生产基地县以来, 绿豆基地建设已取得初步成效。3a来, 优质大绿豆种植面积已达1.47万hm2, 总产1.07万t, 提供商品绿豆6570t, 总经济收入1169.3万元。单产也由过去的30kg提高到50kg以上, 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2 有利条件

2.1 气候条件适宜

全年平均气温8.6℃, ≥10℃有效积温3259.7℃, 而绿豆生育期需要的≥10℃有效积温仅2550℃, 热量长足有余。5~9月份气温变化规律呈低—高—低状态, 与绿豆生长发育阶段所需要的温度条件基本一致, 5月份平均气温17.9℃, 是绿豆播种的适宜温度;6月份平均气温为2 1.6℃, 适宜绿豆出苗、生长;7月份平增气温为23.3℃, 对绿豆的开花、结荚虽属偏高, 但由于降雨增多, 影响不大, 7月下旬到8月份气温降至21.6~15℃, 适宜绿豆的灌浆、成熟。年降水量为397.9mm, 60%的雨量集中于7、8、9月, 从绿豆的整个生育其分析, 雨热同季, 加之光照时间较长, 昼夜温差大, 光合生产率高, 为绿豆正常生长和高产提供了有利条件。

2.2 土地资源丰富, 人均耕地面积大

适宜发展绿豆生产的南部山区11个乡镇和5个半山半川区, 耕地面积达4.67万hm2, 人均0.34hm2。地壤是黄绵土为主, 土质疏松, 土层深厚, 有利于根系下扎, 吸收耕层出不穷及深层水分养料。加之近年来, 推广旱作农业技术, 粮食单产大幅度提高, 农民的吃粮问题基本解决, 有条件腾出一部分耕地发展绿豆生产。

2.3 种植历史悠久, 有一定的栽培经验

绿豆生产在该县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 群众总结出了一套适合当地生产的传统技术。近年来又在此基础上, 改带种为孤种, 改白籽下种为施肥播种, 改撒播为水平沟种植, 加强了田间管理, 注意病虫害防治, 单产水平不断提高, 高产典型相继出现。

2.4 绿豆市场价格好, 销路广, 群众种植积极性高

横山县生产的大绿豆很受消费者的欢迎, 山西、宁夏、内蒙古等邻近省区经常前来购买, 外贸部门还把绿豆列为重要的出口商品打入国际市场, 远销日本、东南亚地区。由于销路广, 价格好, 效益大, 农民对发展绿豆生产的积极性很高。2003年种植面积在1.33hm2以上的大户有1000户左右。

3 高产栽培技术要点

3.1 地块选择

宜选梯田、塬地、沟台地及能退水的旱坝地, 黄土性土壤, 中等以上肥力。最好为禾谷类和马铃薯茬口, 尽量避免重茬。

3.2 精细整地

开春大地解冻后, 及时深翻20~25㎝。翻前每667m2施有机肥2000㎏以上, 重茬地须套二梨 (或机翻) 30cm以上。翻后立即耙耱保墒。

3.3 科学施肥

播前1月 (4月下旬) , 划定一米带型。在带型中, 用畜力犁开沟距约40cm的平行双沟, 沟深15~20cm。每667m2顺犁沟条施50㎏碳铵 (或25㎏尿素) 和50㎏堆腐后的普通过磷酸钙 (或15㎏磷酸二铵) , 覆土耱平。重茬、迎茬田, 须增施30㎏草木灰。施肥后用砲杆每2沟一带耱平。

3.4 双沟覆膜

播前如遇饱墒雨, 须立即抢墒覆膜。地膜宜选幅宽80㎝、厚0.006㎜的超薄地膜。每667m2用量为3㎏左右。用双沟覆膜机具在双沟施肥的带型上边开沟边覆膜。要求膜面紧贴地面。在膜面的2条沟中, 每隔1.5m压一坨土。覆膜后遇雨, 必须尽早或雨前打孔集雨, 孔距为30~33㎝。

3.5 选用品种

3.5.1 品种

选用榆林一号绿豆为主栽品种。

3.5.2 种子处理

播前用人工剔除和清水漂选去杂、劣、虫蛀、毛绿豆等劣种。晾晒2~3d后待播。

3.6 播种

3.6.1 播种时间

小满 (5月下旬) 至芒种 (6月上旬) 为适播期。

3.6.2 播种方法

最好用穴播机播种, 孔深3~4㎝, 孔距30~33㎝, 密度4000~4500株/667m2。每孔点籽3~4粒。如膜下覆有干土层, 须拉水点种。种子必须播在湿墒处, 播后取湿土封孔。

3.6.3 播种量

每667m2用种量为1~1.5㎏。

3.7 田间管理

3.7.1 查苗补苗

播后1周, 注意查苗, 发现缺苗, 立即催芽补种。

3.7.2 间、定苗

第1片复叶展开时, 拔去病、弱、小苗, 留健壮苗。第2片复叶展开时, 按密度要求定苗。

3.7.3 中耕锄草培土

定苗后, 进行第1次中耕除草, 开花前再锄草1次。封垄后、及干旱灼热多风天气, 严禁中耕锄草。

3.8 病虫害防治

在耙耱前用40%的辛硫磷乳油50g, 兑炒熟毒谷5㎏撒在地表, 可诱杀蝼蛄。在苗期, 用50%的甲基异硫磷乳油500倍液喷洒鲜、杨、柳枝, 分撒播入豆田, 可诱杀黑金龟子 (路虎) 。在开花结荚期, 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4.5%的氯氢菊脂乳油3%的蚜虱净粉剂, 15%的达螨灵乳油1000倍液, 每隔5~7d连续喷雾2~3次, 可防豆蚜, 红蜘蛛的危害。

3.9 适时收获

上一篇:三资监管下一篇:大众3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