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职业成长(精选12篇)
基于职业成长 篇1
随着中职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方以及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的改善为促进中职教育进一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各类应用型人才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是,一直以来,中职院校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视相对不够。一方面,职业生涯开发与管理是一门新兴学科,历史比较短暂;另一方面,职业生涯方面的教育在内容、模式、方式等方面也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问题。随着就业市场严峻情形的发展,特别是随着国务院提出的“要切实加强对学生的职业发展指导,开设有关职业发展辅导课程”的精神,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与指导工作得到了极大的发展。本文结合工作实际,探讨目前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培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并提出相关的改进措施和意见。
职业生涯规划,又叫职业生涯设计,一般可从两个层面加以理解:一是组织层面,另一则是个体层面。本文探讨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的培养,侧重的是个体层面,其内涵是:以中职学生职业成长为核心,以对中职学生每一个体的职业发展潜质测量与分析为基础,以对新常态下中职学生就业环境综合分析为引导,以中职学生个体潜能、兴趣及特长为倾向,以引导和帮助中职学生合理确立职业选择方向为目标而进行的富有操作性、可行性的教育活动与安排。
一、现状与问题分析
尽管从方式方法、主要内容等方面看,面向中职学生的职业规划教育整体水平近年来有了明显的改善。但在思想认识、核心教学内容以及专业化教学团队等方面还存在一些较为突出的不足,影响职业教育的效果。
1. 学校及教师对基于中职学生职业成长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紧迫性及其作用的认识不够。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不仅是中职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必要内容,也是中职生自身发展的紧迫需要。一方面,在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就业竞争日益加剧的情况下,帮助中职学生正确认识自身,准确把握就业形势,增强就业创业的意识,成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核心内容之一。另一方面,就学校而言,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充实中职学生的职业选择能力和知识成为教育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甚至可以说,帮助中职学生认识和确立合理的就业期望、增强就业创业的能力和意识,不仅成为职业生涯教育的重中之重,也的确应该纳入中职学校的主要工作范围。此外,就学生来讲,与高职学生或者大学生相比,中职学生在知识储备和能力储备方面相对较差,由此也导致中职学生普遍存在自信心不足的情况,对正确把握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和职业选择能力,正确定位自己的职业愿景,合理安排自己的职业努力程度和方式,都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合理运用不同的职业生涯教育策略与工具选择,引导和帮助中职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职业选择自信心,增强应对职业选择困难和挑战的必要能力,激发创新创业和就业的自发意识,改变对职业的期望值过高,不能正确定位或者信心不足等问题,为今后的职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但是,普遍来看,中职学校及教师对基于中职学生职业成长的职业生涯教育的紧迫性及其作用的认识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健康发展。
2. 教学内容较为片面,模式较为单一。
从中职学生职业规划教育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这一微观领域的具体情形来看,存在的突出问题是:教学内容较为片面,模式较为单一。具体表现在:一是从主要的教学内容看,对于就业环境和就业政策的介绍比较充分。但是在如下几个方面相对薄弱:职业选择的策略和工作,职业选择的技巧和经验,职业环境的分析和职业需求的预测研究,中职学生职业胜任能力的测评和训练,职业选择心理辅导和矫正,以及对职业选择技能与信息获取能力的培训等。二是从教学模式看,不能很好地适应互联网+和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职业规划教育的具体手段、工具选择都较为单一和陈旧。本文主张,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应尊重其合理的内容体系,选择有效的工具与方式,以期达到最佳的效应。就其内容体系来讲,由职业选择及其职业道德养成、职业理想及其职业选择自信心培育、职业选择决策能力教育及其提升等较为完整连贯的模块构成,缺一不可。就职业规划教育的工具和策略来看,职业生涯决策平衡单、生涯畅想等都是行之有效的辅导工具。片面注重就业信息、求职技巧与职业道德等的指导与教育,导致中职学生职业选择的视野和范围较为狭窄,效果大打折扣。
3. 职业生涯教育师资专业素质整体程度偏低。
在职业生涯教育活动中,通过教师的教学培训活动,抽象的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形象化为中职学生进行职业生涯选择的具体指导原则和职业生涯实践的指引手册。正因为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师具有如此关键的作用,其教育观念、知识结构、专业能力以及教学态度等成为直接影响和制约职业生涯教育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但通过笔者的走访和实地调查等发现,中职学校职业生涯教育师资队伍大多由部分承担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教师转变而来,这种来源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教师队伍对于职业生涯教育对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不足。加之缺乏对这些教师的系统化、专业化在职培训,知识和技能相对薄弱的师资队伍无法很好地适应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新要求。由于激励机制和管理模式的局限,教师关注企业行业的相关动态,跟踪把握企业行业新信息的积极性和责任感普遍不高。这也客观上影响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有效性,特别是基于学生职业成长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往往无法落到实处。
二、完善中职学校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如何对中职学生进行科学合理而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本文主张从教师队伍建设、课程教学模式改革以及主动对接社会需求等三个方面加以革新。
1. 有效发挥核心课程和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
职业生涯教育的相关核心课程是职业生涯教育的具体内容的载体,而专业教师则是连接核心课程和受教主体的主导人。此外,由于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全面性和多维性,班主任、其他课程任课教师等都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必要参与者。可以说,只有中职学校及其教师提升对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全面认识,在此基础上,倡导全体教师的多维参与,注重提高专业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正确意识与教学水平和能力,才能更好地保障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实施效果。就专业教师的知识和能力素养构成而言,一方面要通过积累职业生涯教育的策略和工具以及成功案例等,不断提升教育理论水平;另一方面要优化专业知识储备和进行职业指导的技能;此外,要有通过调查、访谈和观察等方法客观准确地掌握最新就业环境,以及不同专业的相关职业群和职业生涯发展轨迹的积极性和能力;最后,要充分理解中职学生职业选择的个性化需求,通过多样化的教学与实训活动,让中职学生在做中学。
2. 优化教学内容与方法,提升教学效果。
中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方法应是多种多样的。如针对中职生存在缺少专业选择的主动性、对职业生涯目标与职业生涯发展潜力认知模糊等问题,可以采取“课程介入+教学渗透”的教学方法,全面系统地讲授职业生涯教育的基础理论和知识,注重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观念、职业理想、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与思维,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升学生自我规划的能力。或者,可以选修课的形式介入,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夯实职业生涯规划的意识和理念。总之,对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要从学生实际出发,因材施教。
3. 以需求为导向,加快产教融合。
学校办学定位、办学方向与市场衔接不紧密、与区域主导产业发展需求关联度不高,是导致实体经济“招工难”和中职毕业生“就业难”现象并存的主要原因。正因如此,就中职学校而言,必须建立起与行业企业、用人单位在教学、实训、就业等方面的有效合作机制。就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来说,则必须注重以需求为导向,向中职学生介绍社会就业形势的现状,使学生能充分认识社会、正确认识职业选择方向,帮助中职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择业观、职业观,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和高尚的职业理想,为合理选择职业、适应社会做好充分的准备。
参考文献
[1]王震.中职生职业生涯规划能力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以河南省部分城市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15).
[2]王昕.中职教师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研究[D].天津大学,2012.
[3]张建伟.中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
[4]伍秀珍.欠发达地区中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问题与对策[D].湖南农业大学,2007.
[5]王炜.浅谈如何指导中职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J].中等职业教育,2006,(16).
基于职业成长 篇2
日前一份针对4000多名白领的抽样调查显示,白领的外语水平并没有想象得那么高,其中,公务员英语达到六级以上者仅占14.6%;各类经营管理人员中,能熟练掌握外语的仅占19%。调查还显示,白领的实际动手能力、适应能力也不高。凡此种种,使得一些白领在工作中遭受挫折,或是在新的工作面前没有足够的自信,从而产生“本领恐慌”。
30岁刚出头的李名从机关跳槽到某公司担任部门主管,原本是件值得高兴的事,但他却因此开始失眠,为如何当好一个领导而烦恼,
李先生表示,做一个普通职员,搞好自己的工作就行了,不需要为别人操心。而现在,不但要在其他部门主任面前为本部门“争地盘”,还要与其他部门协调工作。这些事让之前从未接触过任何管理技巧的他每天都要紧张一阵子。最近几天,李先生更是连续失眠,记忆力开始下降,心情烦躁不安,动辄发火。
心理专家认为,“成长危机”是指个人从某一发展阶段转入下一阶段时,原本的技能和知识无法应付新的岗位要求,由此产生暂时的适应性障碍、短期行为混乱和情绪失调。这同现代社会快节奏的生活方式有关,更与过大的心理压力有关,不少人经常会感到难以应对目前的处境。
《剑灵》剑士职业成长分享 篇3
由于我无论在哪个服,差不多都是单机,所以装备比较屌丝,甚至于直到2.0开了这么久的今天,我的饰品仍停留在1.0版本的炮兰阶段,面板甚是难看。
1.0时代,迷宫风雷神武器3分48秒武神3,武器太久远,我只记得是迷宫出的武器,这时候我还在摸索剑士的阶段,并不是太熟悉。而武神3这个BOSS打过都应该知道,对于免伤和输出的要求都很高,当然,装备碾压是另外一回事了。
国服三测,249面板过程河道,这时候已经对7层打得很熟了,在这个面板下,其他职业应该完全无法应对7层,而剑士则可以靠着简单高效的输出打掉BOSS。
然后是2.0之后回归,尤其回归得晚,装备很差,我在打新塔时依旧拿着1.0时代的290武神2阶,装了旧武神八卦,饰品依旧是1.0时代海蛇基地的,没有听从别人的意见先去搞雪人八卦,而是一意孤行地打塔,面对有着硬性装备需要的10层,压着狂暴线打掉了,在12层也同样是压狂暴线,在290武器的面板下,10层能过已经非常不容易了。
再然后就是前两天刚刚打掉的13层光神,输出需求明显高于前面几层,导致我290毫无希望,在合出夜华2段后,我带着470的面板在趴了一把紧急锤之后终于顺利打掉,全程无间断地输出,期间仅仅被电球碰到一下,在我的认知中,这差不多已经快接近极限了。
这就是我的剑士成长之路,非常可惜的是,我一直没有时间和精力去尝试其他多人副本的BOSS,满级本仅仅试过单杀炮兰、鲨鱼港,后期的副本要么因为机制问题,要么因为装备问题,都没有过多的去尝试。但由此可以看出,剑士是一个不太吃面板的职业,而且对新手相当友好。
剑士SOLO要点分析
剑士的免伤
★格挡:格挡分反制和非反制,而一个合格的剑士在面对BOSS时要保证90%的情况下都是反制格挡,反制格挡能触发晕(不吃单控的BOSS不会晕),之后可以释放风火轮,点出出血风火轮的可以在接下来6秒内保持很高的内力回复,由此来提供连续刺击的高内力消耗。对于反制格挡,无非就是熟悉BOSS的技能轴和技能前摇,特别在攻击复杂的BOSS面前,你需要精确地计算离下一次攻击或技能还有多少时间,无脑的连续刺击很容易让你错过格挡,而受伤死亡或者没有内力继续输出。
★QE:侧身闪是剑士非常核心的一个免伤,用来规避那些无法靠格挡免疫的伤害,Q和E的无敌是在使用的瞬间,大概0.5秒左右,跟反制差不多,因为会转换姿态导致部分技能无法使用,因此Q和E需要计算好内力的控制以及与其他免伤技能的衔接,对BOSS技能也要相当熟悉,一般Q,E会用来躲避BOSS连续的多段攻击或者大范围的AOE。
新手不太明白CD的问题,简单说一下,Q和E是共CD的,就是说用了Q或者E后,两者是共同开始冷却,但Q会进入拔刀姿态,而E是用来回归剑术姿态的,E在拔刀姿态下是无视CD,所以要使用Q,E时,基本上永远以Q起手,而留下起码1点内力,保持在拔刀姿态下,用于无CD的E。
★SS与傲斩(五连斩):SS的无敌时间要长于Q,E,大概在1秒左右,但由于延迟的问题,以及需要按两下键,所以SS不普遍适用于那种瞬间攻击,而多数情况下用在可以预判的技能上,或者那些你时间无法把握准确的技能上,在SS之前提前转身180度,可以让你直接SS到BOSS身后,便于极限输出。而SS有一点很重要,在点了天赋后,SS会直接进入拔刀姿态,这非常重要,因为很多的BOSS在你远离后都会有特殊的技能将你拉回身边,并造成极大的伤害,所以SS后一般要快速回到BOSS身连,而拔刀姿态与剑术姿态的突进是分开冷却的,所以能有效地帮助你快速接近BOSS,并马上开始拔刀输出,而另一个关键点就是点了天赋后的五连斩带有超长时间的无敌,而五连斩必须在拔刀下释放,在你远离BOSS的情况下,你没有其他有效的方法可以快速进入拔刀姿态(相信没有人会浪费一个高伤害的闪电斩来进入拔刀),这时间SS进拔刀就很重要了,在躲避连续技能时,SS后要直接接五连斩,一来躲避BOSS连击最后最重的一下,二来也是快速接近了BOSS。
★金刚令:这个技能在面对很多BOSS时几乎必点,效果是用来抵抗远程攻击,一些附带特效的多段攻击无法靠格挡来正常规避掉DEBUFF,这个时候就需要开启金刚令来抵抗了,在很多情况下开启一个金刚令能为你争取非常多的输出时间,效果非常明显的在炎煌、米呼、光神、小丑等等BOSS,点完天赋后金刚令下会有暴击加成,也是一个暴发的手段。
剑士的回复
★宝石:紫色暴击吸血宝石这个大家都知道了是最好的输出及回复宝石,剑士的暴击和输出频率都很高,效果非常赞。
★吸血拔刀:吸血拔刀是范围攻击,3X8米的范围能很好地清理小怪,而且面对AOE场合,吸血的伤害非常给力,但由于攻击频率远没有快速拔刀来得快,因此在非常吃DPS(比如在极端低下的面板要硬吃BOSS时)的场合下,放弃吸血更好。
★刺击回血:输出的主要手段,因此吸血的效果也很好,但也是因为他是主要输出手段,因此放弃加速增加伤害来保命的话很不划算。
★御剑、肩撞、满月:这些都是一些长CD的战术技能,吸血频率太低,而且只能作为一个辅助的回血方式,不是说放就放的。
剑士的输出
加速刺击,点赋最左侧点到底,可以连续释放刺击后加速到瞬发,且每一下都增加伤害,这是剑士最最核心的输出技能,靠频繁的反制风火轮,提供稳定的内力回复,连续刺击,可以造成极大的伤害。如果你面对BOSS发现输出不够时,你需要关心以下几个内容:
1、出血是否保持,单人本的BOSS多数不会回血,但多人本的BOSS都会回血,出血一层效果会减缓20%回血速度,5层就不会回血了,而出血那点DOT伤害也聊胜于无。出血的方法有很多,平砍最后一下、点出天赋的风火轮、脚踢、飞燕剑、快速拔刀,都可以,基本上只要方法得当,出血是不会断的。
2、是否在合适的时候反制格挡。由于格挡后使用风火轮会使你在6秒内保持高回内,可以连续刺击,而很多BOSS的输出节奏相对较快,风火轮也有6秒的CD,所以在这6秒内,你要适当放弃一些格挡,熟悉BOSS后你要了解哪几次攻击不附带减速、晕、击退等等特效,仅仅造成伤害而已,这些技能是可以放弃格挡继续输出的,比如攻技能A B C,A之后2秒是B,B之后4秒是C,那么就选择反制A,放弃B,反制C,这样输出。
3、尽量少的平砍,也就是对内力的控制。平砍的低伤害决定了必须要少用,内力如何获取,如何控制很关键,剑术姿态下很少远离BOSS,因此突进可以作为一个获取内力的手段,风火轮最后1秒的回内也能作为内力控制的手段,尽量让内力自己回复到较高的水准后进行拔刀输出,在内力用完后差不多也能进行下一次反制格挡了。用平砍来攒内力是不可避免的,但必须要保持在一个低频率的水平下。
4、是否合理使用虚弱,虚弱技能不仅仅用于双控,虚弱后BOSS会有一定时间内受到伤害增加,这个时候就是你暴发的瞬间,分开虚弱单次使用,能有效增加暴发机会,肩撞虚弱后闪电斩三闪的伤害就很可观,在我打13层光神时就是这样来弥补最后几万血的DPS空缺的。
5、适当换下天赋,这个比较特定,比如金刚令换成御剑连斩,在面对非常混乱场面的BOSS时,有时交完QESS仍旧无法接近BOSS输出时,把远程防御的金刚令换成御剑连斩,在远处使用也是一种提高DPS的方法。
基于职业成长 篇4
一、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人本导向存在的问题
(1)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内容的指导性不强。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内容偏重时效性和实用性,内容以生涯辅导和个体咨询等为主,而对高职生就业与职业发展起较大影响的人生观、价值观、职业观的指导以及对大学生职业意识、自我认知与职业发展的辅导显得不足,缺乏针对性与吸引力,致使不少高职生在求职择业过程中,仍存在职业意识缺乏、自我认识不足等有碍于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方面的问题。
(2)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方式不够合理。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课程教学仍以填鸭式的课堂讲授为主,学生对这种授课方式兴趣不大,师生间的课堂互动较少,授课教师的成就感普遍不强,授课质量欠佳。近年来,不少高校创新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方式,如开展“企业精英进校园”系列活动、开设职业生涯名师讲座、筹办优秀校友讲堂、组织大学生创业实训、安排学生去企业实习见习等,有效提升了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效果和质量,但整体而言,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学方式仍应该更趋合理并多样化。
(3)高校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指导做得不够。高职校与用人单位的被动联系多、主动调查少,对企事业单位的用人指导和高职生初次就业后的跟踪服务做得不够。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应在帮助毕业生就业稳定方面发挥作用,帮助就业稳定的目标相比于帮助就业目标而言是一种递进,也是对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更深入化的要求。当前,应切实研究高职生就业岗位流动频繁的现象, 分析其本质,为有效开展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提供鲜活的素材。
二、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人本导向的思考
(1)坚持以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为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根本任务。①坚持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的教育,加强人生理想、人生价值、人生态度和人生道路的教育,为高职生进行艰苦创业、勤劳致富的教育、挫折与生存的教育,尤其要发挥好专业教师在高职生人生观、价值观和职业观教育中的引领作用,鼓励高职生成为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旋律的生力军,矢志不渝地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而奋发有为。②鼓励高职生将国家社会需求与个人职业发展相结合,努力实现职业发展与个人成才最优化的选择。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是立体化、多维度的教育过程,需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实际,鼓励高职生实现社会价值的过程中实现自我价值,尊重高职生多样化的自我价值选择,引导高职生建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勉励学生做到立志、修身、博学与报国的统一。
(2)从帮助高职生实现就业稳定的角度,实现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以人为本”的现实要求。①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回访交流, 考察单位选人用人的实际情况。对来校招聘的用人单位分批次进行电话回访与问卷调查,重点企业可采用现场座谈、交流访谈等形式,了解企业选人用人的标准和具体要求,既进一步明确企业对人才的招聘需求,又可酌情提出招聘方式的建议。如:组织师生进单位实地考察与业务交流,既侧面了解毕业生的实际工作情况,又可以对该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用人标准、企业文化等情况进行实地考察。②通过对毕业生的跟踪调查,发现并查找问题。分批次对历年毕业生的就业状况进行电话跟踪、网络问卷调查, 了解毕业生上岗后的思想动态和就业状况,针对调查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形成有针对性的书面材料。③形成有针对性的调研报告, 更好地服务于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结合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情况的调查,进一步研究分析,形成书面调研报告,作为学生了解未来就业市场状况和将从事职业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反馈于高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和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实践,真正使就业工作与高校事业发展、规模扩大适度挂钩,与高校专业设置、招生计划确定适度挂钩,为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服务。
(3)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引导大学生实现健康的职业发展。①将高校专业教育和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相融合。吸纳专业教师参与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课程的教学,担任学生职业发展导师和创业导师,在专业教育中渗透职业生涯教育,发挥专业教师和业内校友在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中“引路人”的作用,培育学生的自我期望和成长动力,使学生专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②健全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的教育评估功能,指导高职生有效地进行职业决策和职业规划。1)高职校应指导高职生及早、有效地进行自我评估。由于多种原因,我国的职业生涯教育在适龄青少年中起步较晚,系统的职业生涯教育直到大学阶段才在青年中逐渐地普及,高校应指导学生洞察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和就业形势,坚定“天生我才必有用”的成才观, 学会并善于寻找个人与社会需要的结合点,挖掘并发展自身专长和特色优势,指导学生有效制订学习计划和职业发展策略。2)在《高职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建立专家顾问队伍,帮助高职生更新职业观念,掌握求职方法,学会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同时创造条件,着力提高职业发展教师的业务水平,使他们朝着职业化、专业化、专家化的方向发展。3)高校要以教学科研和学生的职业发展为出发点,着力完善学生的实习见习制度, 与用人单位建立多种形式的合作关系,拓展长期稳定的就业实习基地,推动高职校的教学科研工作,切实增强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
摘要:教师要着眼于促进优秀人才成长,围绕高职生职业生涯教育人本导向的目标,从人的本质、人生价值观和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等方面进行思考,探讨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人本导向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秘书职业的成长规则 篇5
初级秘书之“七种武器”
秘书并不像想象的那么轻松。所以,如果有意做秘书这行,那就必须先审视一下自己是否具备必要的素质:
(1)具有细致、周到的思考习惯,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2)办事条理清楚、记忆准确;
(3)忠心、诚实、不喧宾夺主;
(4)了解企业和公司的部门机构和人员配置,精通文秘工作的基本知识;
(5)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和文字能力;
(6)具有中英文打字等现代化办公手段;
(7)具有一定的公关能力,懂得一定的社交礼仪。
中级秘书之“越老越值钱”
仅仅是具备秘书的基本素质,远远不够,要想成为高级秘书,领导力、协调能力、管理能力都需要多年甚至十几年的培养和修炼。所以秘书年轻并不是资本,反而是“越老越值钱”。高级的秘书合理年龄至少在30岁以上,年龄偏大不影响达到秘书职位的顶点。只有到此时才能真正领悟秘书工作的全部内涵。
高级秘书之角色转换
从世界范围来看,高级的秘书并没有几个是从初级、中级做到现在,绝大部分曾转行做过管理工作,因此积累了丰富的管理经验。
然而在国内优秀的资深秘书还未出现,因为目前从事秘书工作即使做到顶级的秘书例如总裁助理这样的位置,月薪也只在1万元左右,而实际上真正具备这样素质的或者说经过锻炼已经有这种能力的女性,完全可以从事高级经理的工作,因此她们不会继续做秘书而是选择更好的发展了。所以那些正在做秘书的女性,大多有双学历的,她们的目的不是一辈子当秘书,她们是一边干,一边学,等到她们积累了足够的经验,也就中途转型了。
高级秘书需要有以下五方面的能力:
一、多元化才能(Multi-skilled)。秘书应当懂得两国甚至三国以上的语言,具有一定的语言处理能力和计算机技能;
二、组织能力(Organiser)。秘书应当是一个组织者,她要为各种会议和活动作计划,并落实安排。同时,她还需要应付一大堆的工作日记、计划表、文件和电子档案;
三、沟通能力(Communicator)。秘书需要和老板、同事以及客户打交道,她要善于协调企业内外部的关系;
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Knowledgeable)。秘书必须通过继续深造来不断增长知识和提高技能,特别是在办公技术方面,她需要跟上计算机应用的发展步伐;
五、团队合作能力(Team-player)。秘书要参加到许多实际项目中去,她需要收集信息,需要督促团队努力工作。因此团队合作能力也是秘书工作的一个关键部分。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成长 篇6
关键词 心理咨询师;职业成长;成长境界;成长需要;成长内容;成长途径
分类号 B849
1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境界
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入职,不过刚刚进门,入职后还有漫长的职业成长历程。这是心理咨询师要面对的重要课题,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
咨询师的职业成长,一般可以分为由低到高逐步发展的三重境界。
1.1 第一重是专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掌握了丰富的专业理论和技术,已经获得了各种相关的专业资质,已经成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成为心理咨询的专家。
但是,这样的咨询师,也许可以说在专业上有了一定的功夫,却多是心理咨询之术的功夫,往往乐于使用各种所谓立竿见影的方法,张口概念,闭口术语,而缺乏实践的探索,缺乏对人心的探索,缺乏心理咨询之道的探索,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往往只见问题不见人,只见技术不见道。他们自视过高,职业角色意识很强,看不到自己的局限性,实际上自身的有些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有些心结还没有打开,从而影响咨询的心态与效果。这时候,你会感到这样的咨询师非常自信,比较张扬,很有锐气。
1.2 第二重是行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不再仅仅局限于精通专业理论和技术,更拥有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拥有了对人心的深入探索,拥有了对心理咨询之道的深入探索。
这样的咨询师,比一般人的心理更健康,拥有更多的心理能量,自身的问题得到了较好的解决,可以说是一个自我实现的人。他明白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真实自我的界限,也了解自身的局限,能够坦然面对自己的不足,从来没有把自己想象成没有缺点的完人。这时候,你会感到他内在的自信,但是,他的自信已经不再给人压力,他精神内敛,待人平易,接近他就像接近春天的阳光,让人感到温暖和舒适,让人油然而生一种爱戴和崇敬。
1.3 第三重是大家的境界
这样的咨询师,已经超越了职业角色的概念,不再刻意扮演职业角色,整个人都和谐统一了。他们对人,对事,对自己,都有了一种超然的观照。
大道至简,在他的身上,一切理论和技术都隐退了,只有那化育万物的精神,只有那博爱众生的情怀。大象无形,当他出现在你面前时,看不出有什么专家或行家的影子,你会觉得他是个特别朴实平凡的人。但是,你又会感到他平凡之中的不平凡。他的一个微笑,足以让你感到温暖,哪怕他只是静默地坐在那里,你也会感到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对人类的悲悯与慈爱。你不会感觉到他有什么外显之气,更不会感觉到他有什么张扬之气,只会感觉他的内心像大海一样的深邃而平静,不知不觉间给你力量,让你的心也归于沉静和安宁。
第一重境界,是我们都能经过努力达到的境界,也是应该努力达到的境界。就是说,假以时日,每一位咨询师都应该努力成为心理咨询专家。第二重境界,就是不容易达到的境界了,需要更扎实的实践探索,需要更深刻的自我修炼。但是,只要不懈地潜心努力,很多咨询师都可以成为真正的行家。第三重境界,就不是随便谁都能企及的了,很多人终其一生也未必能成为大家。只有经历不断的人生修炼,只有经历不断的人格修炼,才有可能达到这样的大家境界。
我们究竟能够达到哪一重境界,也许不好妄自定论,但是,有一点是确定无疑的,这个三重境界告诉我们,每一位心理咨询师都需要不断地职业成长。
2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需要
2.1 成长是规避职业风险的需要
心理咨询师可能遇到很多的职业风险。比如,情绪被感染,认知被污染,态度变得冷漠,对求询者难以保持真诚,对求询者的问题习以为常,甚至看透红尘,厌倦人生与工作,可能出现抑郁或自杀。前些年,就曾有报道说,有个别媒体工作者盲目介入心理咨询,而让自己走上不归路。这是必须要最大限度规避的。
2.2 成长是化解职业压力的需要
心理咨询工作中,咨询师会产生很多消极的自我感受。比如:因为难免的老生常谈,产生资源枯竭感;因为解释难以自圆其说,产生内心矛盾感;因为每天苦口婆心,产生身心疲倦感;因为要替人保守秘密,产生心理压抑感;因为咨询问题错综复杂,产生无能为力感;因为求询者悟性差,产生无可奈何感;因为效果不显著或者没有反馈与感恩,产生心理挫败感。诸如此类,这些消极的自我感受,都会形成咨询师的职业压力,都需要通过职业成长来学会自我化解。
2.3 成长是积累临床经验的需要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们不能坐等经验,而是必须做好职前培训。但是,不管怎么职前培训,咨询师的工作还是离不开临床经验的积累。这个临床经验的积累过程,就是一个职业成长的过程。积累临床经验,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后续的追踪和研究,就需要对案例进行反思与探索。
2.4 成长是积累生活阅历的需要
有些国家对心理咨询临床工作者有年龄限制,不管你有多高的学历,不到限定年龄不允许从业。这是因为,心理咨询工作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咨询师要开展工作,光凭书本知识远远不够,还必须要有生活经验,有生活阅历。比如,一个没有当过父母的咨询师,很难接待家庭亲子关系的咨询,一个没有婚姻经历的咨询师,也很难接待婚姻咨询。
《心理技术与应用》 2015年第12期 (总第28期)马志国 心理咨询师的职业成长2.5 成长是适应专业发展的需要
任何专业都是不断发展的。而心理咨询,还是一个新兴的专业;学校心理咨询,更是刚刚起步,发展会更快。心理咨询理论、心理咨询技术都在快速的发展中,也许,说日新月异并不算夸張。你今天学得很好的东西,明天也许就成了落伍的东西。没有职业成长,要想适应专业发展的要求,简直不可思议。
3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内容
3.1 提高自我的职业道德
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水平,一方面表现为对咨询工作的热爱,另一方面表现为爱护求询者,帮助求询者。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当热爱咨询事业,有助人为乐的品格,保护求询者的切身利益,尊重求询者的人格和意愿。咨询师不在咨询关系中寻求个人需要的满足,一切为了求询者。
进一步说,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应该把心理咨询,不仅作为一种职业,更作为一种事业,作为一种关怀人类心灵的崇高事业。这样,咨询师从中可以获得更多的精神愉悦,获得更高层次的自我价值感。
3.2 促进自我的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对心理咨询师来讲至关重要,如果自己没有一颗健康的“心”,最好不要盲目入行。但是,心理健康不是绝对的,更不是静态的。在从业之后,咨询师也要时時注意维护和促进自我心理健康。
为此,我们需要坚持做到:生活规律,淡泊名利,有限接待,不做工作狂,把工作留在咨询室,生活中不谈工作与案例,不让工作进入个人的业余空间,等等。这些似乎是小事,却都是关乎我们自身心理健康的大事。
再有,即便心理健康的人,也有情绪低落或不稳定的时候。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难免喜怒哀乐,也会有情绪低谷。这种心态下,就不宜接待求询者。否则,不仅不能帮助求询者,还有可能伤害求询者,同时,也不利于维护自我心理健康。
3.3 提高自我的专业素养
心理咨询师的专业素养,一是专业知识,一是专业技能。不断学习心理咨询的专业知识,适应心理咨询的专业发展,当然是重要的。但更重要的是,在心理咨询实践中提高心理咨询的专业技能。有人说,心理咨询不是学出来的而是练出来的,这话有一定道理。
就我国现实情况看,不论是其他领域的咨询师,还是中小学领域的咨询师,很多是在没有见习与实习的情况下,进入心理咨询领域的。所幸的是,其中的大多数咨询师能够自觉遵循“实践→规范→实践→提高”的发展过程,来提高专业技能。再有,咨询师之间增进业务交流,也十分有利于规范和提高咨询师的专业素养。
3.4 提升自我的人生观念
作为心理咨询师,要逐渐形成自己的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一来,如果咨询师没有自己健康的人生观,在心理咨询中,即便你掌握了所谓的咨询技术,也不过是“术”,没有“道”,你的心理咨询也会盲人摸象。二来,心理咨询的一项重要技术是自我披露。如果咨询师没有健康的人生观,你自我披露的内容也很难有积极意义,不会对求询者产生应有的心理冲击,不会给求询者应有的感动或启示。为此,咨询师在生活实践中要不断地探索:我有怎样的人生观?我有怎样的价值观?我有怎样的世界观?这不仅需要广泛的阅读与思考,更需要深厚的生活与阅历。
3.5 防治自我的职业倦怠
什么情况容易导致咨询师的职业倦怠?一是有助人者情结。咨询师把助人看成解决自己问题的途径,通过对求询者的施助而获取优越感。于是,就容易因为得不到及时的肯定,而感到职业倦怠。二是工作遇到挫折。咨询师或者由于个人付出太多、工作压力太大而缺少成就感,或者由于面对求询者的阻抗而难以取得咨询的进展,或者由于缺乏支持系统以及自己有未解决的内心冲突而陷入职业倦怠。三是过度的情感卷入。咨询师过多地为求询者担心,或是过于投入,激发了自己被潜抑的内心痛苦,也会导致职业倦怠。四是潜在新手焦虑。咨询师害怕因为自我披露,或拘泥于理论和方法,追求完美,渴望得到求询者的赞许,为求询者所控制,也会感到职业倦怠。
咨询师怎样避免职业倦怠?一是确立现实恰当的咨询目标,避免高估个人的职业能力。二是准确识别自己的压力源,掌握必要的自我调节方法。三是进行咨询师的相互咨询与交流,获得心理支持缓解心理倦怠。四是积极接受督导,不断提高专业素养。五是丰富业余活动,调节心态,缓解压力。同时应看到,只要积极调适,职业倦怠正是自我成长的一个契机。
3.6 增强职业的自我意识
如果你只有出色的技巧,而缺乏对自己清醒的认识,你最多只能算一个工匠,而不成其为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在职业成长过程中,咨询师需要增强自我意识。
一是增强临床的自我意识。尽可能回顾自己咨询时的感受,或者通过观看自己的录像或重听自己的录音,对产生不适感的部分进行评估和改进;保持开放的态度,在小组或者你信任的同事中讨论自己的不适感,并倾听别人的评价与建议。这样,你的自我不适感逐渐消失,自我关注水平逐渐下降,从而获得高水平的临床自我意识。
二是增强躯体的自我意识。我在求询者的眼里是什么样子?我的长相会给求询者什么感受?这就是躯体的自我意识。有意识增强躯体的自我意识,审视自己的肢体语言,有利于最大限度地降低对求询者的消极影响,发挥对求询者的积极影响。
三是增强成长的自我意识。每个人都有关于个人成长经历事件的生动记忆,特别是童年经历以及青春期经历。你可以选择一个安静的环境,放松地坐下来,从你记忆的源头开始,静静地回忆你所经历的人、事件以及场景,画出自己的心理成长地图,并对你过去曾经有过的情感体验进行重新体味和评估。
四是增强文化的自我意识。咨询师不应在人文知识上孤陋寡闻,而应对不同文化的差异性有起码的理解,这有助于减少咨询中的沟通障碍,接纳和你自己完全不同的人。如此你也许就能达到上能理解“伟人”、下能理解“乞丐”的境界了。
4 咨询师职业成长的途径
4.1 通过自我提高获得成长
每一位咨询师的成长,都离不开自我提高。自我提高的一个心理前提,是有兴趣地工作。咨询师要有浓厚的职业兴趣,一是对咨询专业的潜心钻研的兴趣,二是对相关知识的广泛涉猎的兴趣。
自我提高的方法很多。一是拓展阅读范围,专业的,业余的,广泛阅读,手不释卷,特别是多看别人的咨询案例和咨询经验。这是获得间接经验的重要途径。二是对自己亲手经历的案例进行深入的研究整理。这个整理研究的过程,是总结直接经验的过程。不要怕费事,不要怕耽误工夫,不要做没空磨刀的人。磨刀不误砍柴工。整理案例,是最好的自我提高,是最好的磨刀。三是避免固步自封,保持自我开放的心态,愿意放弃被证明是错误的观点和方法,探究科学有效的方法。
4.2 通过接受督导获得成长
咨询师接受督导是十分必要的。因为心理咨询是个复杂的工作,求询者的问题又是复杂多样的,而咨询师的知识经验是有限的,咨询师要实现职业成长,必须依靠健全的督导制度。
督导的范围通常包括几个方面。一是专业学习督导。包括指导理论学习,审核咨询计划,组织个案分析,举办专题研讨,点评咨询中的重难点,等等。二是工作实践督导。包括对职业道德和相关法规、工作态度、工作表现的检查与指导,对业务能力的评估,对咨询过程中咨询关系是否正常发展的评估,等等。三是个人心理健康督导。包括评估咨询师个人心理素质,关注咨询师个人心理健康状况,协助排除因职业原因造成的心理问题,等等。
4.3 通过反思失败获得成长
心理咨询的实践活动,应该努力最大限度地避免失败。但是,失败又不可避免。有时候,也许我们没有审时度势,与重要信息失之交臂;也许我们的个人问题被触动,或者不够机智,诊断失误;也许我们的角色扮演出现了偏差,忘了自己是咨询师;也许我们技术的运用不够纯熟,影响了咨询效果。总之,有种种原因,都可能让我们在咨询中虽竭尽全力,结果却失败了。
一位女士陷入与有妇之夫的迷情。在诉说无尽的苦涩与迷茫之后,一再问我怎么办。作为咨询师,我记住了不能替求询者做选择,却还是直陈了这种迷情的可怕结局。没想到求询者立即给予回击,大谈他们是如何的真情美好,再也听不进我的话。我立刻意识到是自己的失误,没有扮演好咨询师的职业角色。幸运的是女士没有中断咨询关系。在后继的咨询中,她真诚地向我道歉。我诚恳地说:“不怪你,怪我,我们今天重新开始。”求询者再次说起了这个话题,再次询问怎么办,我采取挑战技术把问题轻轻地推回去:“说说看,自己有什么想法?”由此逐步地推进了求询者的自我探究,让其看到了可怕结局,最后表示知道该怎么办了。
谁都难免失败。失败了怎么办?事实求是地说,咨询师往往会自觉不自觉地掩饰自己的错误:或者责怪求询者缺乏积极动机,或者责怪求询者家人不够配合,或者责怪求询者不夠努力。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表明,我们已尽了全力,但是,这些求询者并不配合。于是,我们给自己的失败找到了借口。这也许可以掩盖自己的失误,好像没事一样。可是,我们从中又得到了什么?
基于职业成长 篇7
一、优秀贫困大学生具备的积极品质及共性技能
此次调研共发放问卷160份, 有效回收153份, 回收率达95.6%, 实地走访了11位位于宁波、安徽两地的宁波大学优秀贫困生。首先, 优秀贫困生的积极品质及技能共性
1. 自我管理技能。
自我管理技能经常被看作个性品质而非技能, 因为它们被用来描述或说明人具有的某种特征。它涉及个体在不同环境下如何管理自己:是否勇于创新还是循规蹈矩, 是认真负责还是敷衍了事等。良好的自我管理技能能够帮助个体更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应对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它也被称为“适应性技能”。 (1) 优秀贫困大学生经调查, 受访的20位优秀贫困大学生最为注重的自我管理技能为诚实正直, 其次为积极主动与团队合作。此三种技能的比例较为相近, 均可作为重点培养的共性待选技能。 (2) 普通大学生, 笔者调查了93个普通大学生对贫困大学生实现自立自强的客观建议。发现与优秀贫困生相似, “积极主动”与“团队合作”是贫困大学生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因素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 与优秀贫困生对比, 近30%的普通大学生认为“自尊自信”是其中的首要因素。结合优秀贫困生及普通大学生的调查结果, 可确定重点培养的共性技能分别为自尊自信、诚实正直、积极主动、团队合作。这些共性技能同时也是积极品质中非常重要的部分, 因此, 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应致力于大学生积极品质的培养, 从而增进学生的积极体验。
2. 可迁移技能。
可迁移技能是那些能够从一份工作中转移运用到另一份工作中的、可以用来完成许多类型工作的技能。可被称为通用技能, 如组织、说服、决策等, 是个人最能持续运用和最能依靠的技能。 (1) 优秀贫困大学生, 调查表明受访的优秀大学生非常注重个人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及人际交往能力。且此批学生经常参加院校各类活动, 如社团类活动、学院比赛, 社会实践等。 (2) 普通大学生, 调查发现除了“学习能力”与“适应能力”之外, 普通大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能力才是贫困大学生实现自立自强的关键, 与自我管理技能中的“自尊自信”相联系。可见大众更希望贫困生们端正心态, 积极参与社交活动等。综合以上内容, 为实现贫困大学生的自立自强, 本研究确定重点培养的可迁移技能为学习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及适应能力, 这些共性技能再次与积极品质的内涵不谋而合。其次, 实现自立自强的途径。以相应的技能为保障, 贫困大学生希望通过哪些具体途径来展现其自强风采的呢?经过对60位贫困大学生的深入调研, 发现多数受访贫困生还是以专业知识的学习为基本途径, 但与此同时, 也出现了更为多元化的选择, 如校外兼职、校内勤工俭学, 学生社团类工作等。这些多样的自强方式为相关部门的贫困生培育工作提供了其更为广泛创新的努力空间。
二、培养贫困大学生积极品质及共性技能的措施
1. 以积极心理学理论为指导,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1) 扶贫更要扶志, 着力培养贫困大学生的积极品质, 引导贫困大学生理性认识贫困、正视贫困、积极进取;注重榜样的引领作用, 以高年级优秀贫困生成长成才的点滴故事, 发挥传帮带作用, 鼓励和引领低年级贫困生安心、放心、更有上进心地度过大学生活。 (2) 优化心理支持体系, 优化咨询机构心理支持系统, 学校心理咨询机构可通过开展心理卫生知识教育、创建心理在线网站、开展网上心理咨询、进行心理健康普查、建立心理档案、加强团队心理辅导等, 为需要的贫困大学生们提供心理支持, 提高他们的心理素质。
2. 打造各类实践平台。
(1) 教学科技竞赛类, 以在校贫困大学生为中心, 挖掘其个人优势, 有目的有计划地发展、培养大学生团队。如以兴趣爱好为背景, 成立科研团队。团队培养的重点在于小组成员间的协作, 资源共享等, 引导小组成员设立适合自己的目标。 (2) 社会实践类及文体类, 学校可与部分社会机构建立合作关系, 专为有需要的贫困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组织需培养的贫困大学生开展各类素质拓展训练。其次, 如何拓宽贫困大学生自立自强的渠道。可以拓宽兼职途径, 丰富校园兼职资源, 学校可完善兼职信息系统, 拓宽兼职信息来源, 吸引企业单位主动与高校就业指导中心联系。同时积极主动联系一些有信誉、有经验的公司, 形成长期合作伙伴, 优先为贫困大学生提供专业度较为吻合的兼职岗位;还可以开展兼职教育, 提高维权意识。学校相关机构应该针对贫困大学生定期开展各种讲座, 加强兼职自我保护意识, 提前警惕性, 普及法律常识, 加强学生的维权意识, 提醒学生保留权益受损证据, 当遭遇侵权时, 勇于拿起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还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贫困大学生可能会因为经济压力而盲目选择兼职, 对此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兼职观, 不能陷入一切只为挣钱的误区。学生应处理好兼职与学习之间的关系, 不能本末倒置。同时也应引导学生对大学不同阶段的兼职目的进行规划, 不同的阶段, 兼职的目标有所不同。
摘要:高校贫困生的发展问题越来越成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重视的问题, 现行的“奖、贷、补、助、减、勤”资助模式基本能解决高校贫困生基本生活需求, 除了在物质上的关怀与帮助以外, 贫困生群体更需要学校关注他们在精神生活、能力提高、长远发展等方面的问题;本文以积极心理学理论、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为指导, 以调查研究为基础, 找出优秀贫困大学生所具备的积极品质、共性技能, 拓宽贫困生自强渠道, 从而实现他们的自强成长。
关键词:贫困大学生,积极品质,共性技能,自强渠道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09年全国普通高校贫困生资助政策执行情况[DB/OL] (.2010-8-13) [2011-1-15]http://edu.163.com/10/0813/08/6DV3L89600293I50.html
[2]终谷兰, 杨开.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与规划[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
[3]百度百科.可迁移能力[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801305.htm
[4]胡秀英.和谐社会构建下的大学生弱势群体心理和谐教育探析[J].中国高教研究, 2007, (12) .
[5]赵秋兰.完善高校兼职指导机构, 解决大学生兼职问题[J].商情, 2012, (21) .
基于职业成长 篇8
一、找准目标,明晰奋斗方向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教师职业的要求越来越高,给教师职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再加上工作时的体力付出,更让很多教师都觉得身心疲惫。
职业幸福感是近几年新兴起的名词,脍炙人口,常常有人将目标比喻成灯塔,有了它才能知道奋斗的方向,才能看清前行的路。对于一个人民教师而言,职业幸福指数的提升更是离不开一个明确的、精准的奋斗目标,因此,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指数的第一步就是指准奋斗的方向。奋斗目标的确立可以由小到大,由近及远,它是一个弹性的概念,没有固定不变的统一格式。比如,教师可以在每个学期的开始,就制定本学期的奋斗目标,最初的奋斗目标不宜过高,否则会给自己带来压力,与初衷背道而驰。我们现在仍有很多教师不能科学地制定奋斗目标,结果往往会事与愿违。
目标的达成可以给自己带来喜悦,同时也可以缓解压力,放松心情,这也是职业幸福感的来源之一。很多人常常对目标这个概念弄得混淆,总认为目标必须是一个大的方向,是整体的概念,是距离自身有一定差距的远方。其实则不然,这里所指的目标既可以是整体的职业奋斗目标,也可以是小的教学的奋斗目标,甚至是每个学期每节课的奋斗目标,都是可以对自己起到一个目的明确的作用。简而言之,无论目标的大小,必须得切合自身的实际来定。
二、分层进修,尊重个体差异
现在科学知识的发展很快,课程也不断地进行改革,不断地进行创新,这种发展趋势使教师们不得不进行不断的学习和知识的更新,否则,教学内容跟不上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会产生直接的影响。然而对课程新编入的内容,有的教师会理解得有偏差,有的教师会理解得不彻底不透彻;有的教师仍然坚持以前的教学理念和内容,不肯接受新知识。
面对这种现象,学校应采取一定的措施来应对。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培训不断地更新他们的知识,综合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培训过程中,不能一味地统一标准,现在有些学校采取分层进修的方式,针对每个教师的不同情况分层进行进修培训,同时尊重个体性的差异,在培训过程中,注意对各个层次的教师的激励,实现各个层次的教师都能有所提高。教师在教学内容上可以按照教师的实际情况来特别安排,使教师根据学习内容配合不同的学习方法达到学会的目的。对于效果好的教师,学校设置一些相对难的培训内容,激发其参加培训的动力,调动培训积极性;思想积极性不高的教师,也可以针对性地进行劝导谈心,慢慢引导,增加其培训的效果。
分层进修的培训方式对教师的专业知识的增长是有很大帮助的,主要体现在引导教师的自主学习、培养教师的创新能力和教师团队合作意识上。首先,分层进修能激发教师对更新知识的兴趣,其要求学校培训导师要对每个教师的专业水准、专业认知等有个客观的掌握,了解教师在更新知识中的弱点,并因此设定相关的学习目标。在培训前,要针对专业技能不同的教师而设定不同的难易程度,及培训方法。使年龄稍大的教师也能听懂、学会,这样会大大调动起一部分老教师的积极性,使各个层次的教师都能增强培训效果。同时,在进修的过程中,要根据教师的不同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导。让每个教师能够认识到自己存在的不足和自己的优点,在积极性被调动起来后,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修正。
三、校本培训,立足学校实际
培训的宗旨就是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领会,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只有教师能对课本理解透彻,才能够将所掌握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因此,学校针对教师应该进行校本培训,立足于学校的实际情况,对教师有更好的培养。新的教育改革中指出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使得人人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
不难看出,学校对于教师的培养和发展既要注重个体差异,又要立足于本学校的实际。比如,学校可以根据本校不同年级的班主任老师的教学水平,改变他们的授课方式,鼓励其从课本等根本性的培训出发,转变授课方式,由传统的讲授课变为以学生自主教学为主体,学生成为了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师生的学习关系实现转变。通过这种对教师教学理念的培养,既能减轻教师的课业负担,同时又能让教师全面的掌握学生的学习习惯。
对于校本培训,学校还应该结合实际科学制定计划,达到目标明确,安排具体,措施得力,责任到人,检查定位,小结定时的目的。如在培训过程中,可以让每个年级的备课组均进行平行课教研活动,围绕专题讨论,每位教师实施集体公开授课,从而优化该项目的处理。开展主题或者专题研讨,公开授课,开会总结,教师可以尽抒己见,互相学习,收获很多。
四、课题研究,体验成功乐趣
要为教师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氛围,要多鼓励教师进行教学创新,鼓励教师有新的想法并勇于实践。这种环境的影响下,会使教师消除自己的消极心理,主动地养成创新的能力。课题研究工作以学校的主体教育理念为指引,以“研学后教”课堂教学改革为重点,以全面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综合素质为目标,积极研究教育教学改革,通过常规管理、科研带动、教研推动、点面结合把课改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学校要组织教师经常参与各种教学成果交流小组等相关的活动,提升教师的职业幸福指数。
团队的交流也会使教师们看到彼此的优点和缺点,在潜移默化过程中改正自身的不足,并对团队合作有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思想上使教师具有创新意识,更利于其将来更好地接受新的教学改革。比如,在进行新的课题研讨时,课题组内部的教师可以进行分工,明确每部分课题内容的重点、难点、疑点,基本习题,参考教法等。组内教师进行讨论,针对性地对听课记录,教案、学生作业等进行总结,最后达成共识,及时作好反馈工作,形成文字形式的教研案。
很多学校都为教师提供了课题研究平台,并积极鼓励教师以小组交流合作的形式,共同参与新课题的研究,在成果的研究中体会到团队合作的乐趣。在教育成果日渐激烈的今天,仅凭教师个人的努力,很难完成对一些教学课题的深入研究,因此,在研究中团队合作的力量逐渐被关注。教师个体的力量毕竟有限,绝大多数的工作需要通过团队合作、整体配合才能够达到理想的效果。在合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可以体会到研究成果展现所带来的乐趣,逐渐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重视团队精神的培养。
五、建立档案,记录杏坛轨迹
为每个教师都建立个人的成长和成果档案,对教师所取得的成绩进行步步留痕的处理,这样,既可以让教师们定期地进行自我总结,又可以让教师对自己的表现进行反思,同时也可以针对个别的典型教学档案,组织教师进行学习,用正确的思想和理念激励教师树立正确教育观,提高教师在教育中“以生为本”的意识。
以建档为契机,不放弃任何一个可以创新教学的机会,不歧视后进生,这是一位优秀的教师应该做到的。对专业水平较弱的教师进行定计划、定时间、定人员,分批辅导;同时狠抓落实,用小测、变式进修培训、合作性学习、个别辅导等方式,对既基础又重点的各种方式进行严格的把关,同时这些也是鼓励教师取得好成绩的关键。大力地进行宣传,激发教师参加跨校的一些典型性界定问题的讲座,收集本学科的问题并加以修改,组织并且鼓励校内教师向各新闻媒介发表自己的研究成果,以此在实践当中,作为评价标准,促使每位教师都充分发挥集体的智慧,互相启发,集思广益,选择最佳教学策略,从而加快形成创新课堂的基本模式。
为每位出色的教师建立档案,这就需要学校重点对评估分析模式进行建立和完善,对进修培训和平时的教学考核进行重点分析、综合评价,针对每个教师建立“教师培训效果记录”,在记录中写明教师在进修培训和日常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且设定改正时间,通过考核检验对比,引进相应的激励机制,根据实施的效果评定成绩,然后排出名次,对优秀的进行推荐到教学课题组。这样做既有利于教师的进修培训效果的提升,又能够检查教师的具体教学水平,促进职业幸福指数的增长。让优秀的教师都在杏坛里留下他们的教学轨迹。组织教师学习新课程标准和先进的教学理论等知识,研究新常态下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焦点,掌握新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向,为紧跟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形势打下良好基础。
青年职业成长平台的实践与探索 篇9
一、青年医务人员发展平台缺失情况分析
目前在国内医疗卫生行业中, 普遍存在青年医务人员发展平台缺失的情况, 由此产生了一些不利于医院发展与和谐的潜在危机,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一) 医院整体的价值观与青年群体价值观的不和谐。在医院精神的诸要素中 , 医院价值观是实质和核心。国家卫生部要求医院“以病人为中心 , 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质量”, 医院价值观的实施需要广大工作人员的认同和支持 , 其根本在于提高全体工作人员的素质。医院价值观的规范、准则和理念必须得到工作人员的广泛认同 , 化为自觉行为 , 其培育才得以完成。重视对工作人员的培养教育 , 使他们感到自己受到重视和尊重 , 增加其对医院价值观的认同和支持。目前, 医院往往忽视了对青年员工素质的培养, 忽视了青年员工的价值诉求 , 因此, 医院的发展缺乏持续张力 , 难以调动青年群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二) 医院发展要求高和青年员工素质低的不和谐。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医疗体制的深化与改革, 医疗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增强自身的竞争力, 提高青年员工整体素质, 使医院在集团化发展中站稳脚跟, 已成为医院管理层探索的首要问题。创新实践、创新思想注重全方位的培养青年人才, 是实现人才与医院核心竞争力双丰收的重要举措。重视人才培养才是医院发展的关键。在医院发展的过程中, 要想真正有效地吸引、留住、运用、激励青年员工, 以满足医院发展的高要求, 就必须在医院的管理过程中理解和尊重青年员工, 营造适合青年人才成长与发展的平台, 充分发挥青年员工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三) 青年员工发展拘泥于事务性工作。现在很多青年医务人员进入医院后, 一些任务繁重的科室如获至宝, 抓住人才就不放, 只是一味地干活, 入院后轮转培养的制度得不到很好地落实。一些部门领导在工作中重任务, 轻带教, 不能有效地对青年管理人员进行素质培养和工作指导, 使得青年员工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和成长。青年员工由此拘泥于本科室的事务性工作, 少有在畅所欲言、发表观点的机会和渠道, 很难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百家争鸣的工作氛围。
(四) 青年人员的创新性想法和思维缺乏施展平台。青年人有想法、有激情, 但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往往不被重视, 同时也更怕自己由于心直口快说错话、办错事而招来不必要的麻烦, 于是便不约而同地形成一种“按部就班、只做不想、能想不提”的工作习惯, 久而久之, 必将对医院及青年人自身的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本课题组前期对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现有职工按年龄结构进行统计, 结果显示, 市一医院在职员工共有2133人, 其中青年职工 (18至35岁 ) 有1192人, 约占医院员工总数的55.88%, 28周岁以下青年职工631人, 占29.58%。比例之高, 反映出青年发展与医院建设的关系极其密切。我们已对医院35周岁以下青年职工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为青年医务人员对职业技能教育的需求情况, 包括:科研指导、医患沟通技巧、心理减压技巧、口才与演讲、PPT制作技术、形象设计及礼仪培训等, 实际参与投票人数为352人次, 总票数999票。结果显示, 青年最感兴趣的前三项培训项目为:科研指导、心理减压技巧、医患沟通技巧。为此我们成立了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青年成长联盟 (平台) , 并已组织开展3次活动, 吸引200多人参加, 同时聘请2位导师作为辅导老师。
本课题拟在前期工作基础上, 深入研究立足于构建一个适合院内青年医务人员成长、成才的平台, 有目的、有方向地将青年员工感兴趣的项目与内容加以多方面、多形式的指导, 并在团队的协作与帮助下进行深化、提高, 最终帮助他们发掘和培养自身的潜力和优势, 使他们整体的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高。进而评估院内职业培训平台对青年成长的推动作用, 探讨构建青年成长平台的实践意义。研究成果旨在推动我院卫生人才梯队建设, 也为我省卫生系统推广青年成长平台建设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青年成长联盟工作经验介绍
2014年初, 杭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团委为了提升医院集团青年医务人员专业素养, 为集团下属青年提供职业培训与教育平台, 引领团员青年坚定从业信念, 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 为共同实现“中国梦”进一步凝聚集团青年力量, 在医院集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 在各院区相关职能部门的积极配合下, 市一集团青年成长联盟于年初正式成立, 目前按照预定计划顺利推进各项活动。
(一) 细心调研, 扎根青年, 服务青年。为使“市一集团青年成长联盟”活动组织开展更具有针对性, 更符合青年需求, 2014年初, 市一团委召开医院集团各院区团工作负责人专题会议, 对活动集思广益、畅所欲言。会议明确了联盟计划名称、实施步骤、实施内容、实施计划等, 具体分为需求调查、活动开展、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2月, 医院各院区内部网开辟调查版块专栏, 广泛征求青年意见, 了解青年思想动态, 开展职业技能教育的需求调查, 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调查方式, 为后期开展联盟活动提供参考和支持。本次调查对象为35周岁以下医院青年职工, 实际投票人数为352人次, 总票数999票。其中, 青年最感兴趣的前三项培训项目为:科研指导、心理减压技巧、医患沟通技巧。基于调查结果, 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减压之道”职工心理知识专题讲座1次和“课题申报与论文撰写”等科研指导讲座3次, 4次活动吸引了400余名青年参加, 活动反响良好。
(二) 精心策划, 关注青年, 引领青年。活动开展以来, 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 关注度高、参与度高、满意度高。自联盟计划推出后, 集团内部青年职工踊跃参加, 参与网络投票人数达到350余人, 占35周年以下团员青年比为54.8%, 参与对象涵盖临床医生、护士、医技科室及行政后勤科室青年。团委组织的各项活动切入青年成长需要, 集团内青年参加活动积极性很高, 4次活动参与人数共计400余人, 占35周年以下团员青年比为62.7%, 超过参与调查青年的数量, 可见, 活动内容符合青年需求, 受到广大青年的欢迎。
(三) 耐心回访, 关心青年, 团结青年。医院团委除了组织活动外, 还针对每次活动进行回访, 不断调整活动方案, 确保活动真心实意为青年服务。在回访中, 参加活动的青年对团委组织的联盟活动表示满意, 轮转医生张医生初次参加这样的活动, 感慨的说“医院能为青年们提供这样的平台, 我们感觉找到了组织, 很有归属感, 以后如果还有这样的活动, 我先提前报个名。”
青年成长联盟活动在顺利推进的过程中, 也存在一些不足, 我们将在下一阶段活动开展中不断完善, 不断调整联盟发展方向。
1. 进一步完善组织架构。针对活动开展过程中参与人群不稳定, 青年成长联盟下一步拟构建联盟核心团队, 以各团委委员为各团队小组负责人, 按照各临床科室专业, 加强学科交流与融合, 以职称、学历为选拔标准, 选取相关科室内35周岁以下、研究生学历、中级职称以上的青年组织一支骨干队伍, 实施联盟成员会员制, 明确骨干队伍的权利与义务, 不断完善联盟组织架构, 以团委为核心, 以骨干队伍为主力, 将青年联盟的职业导航计划辐射至全体集团青年。
2. 进一步创新活动形式。目前活动开展主要以专家讲座、技能培训为主要形式。下一阶段, 团委将不断发掘青年潜力, 开展符合医卫青年特点, 激发医卫青年兴趣的新形式, 如学术沙龙、头脑风暴、PBL模式等, 使职业导航条块结合, 充分发挥青年的自主性与创造力, 激发青年成长联盟的内在动力, 不断推动联盟创新发展。
3. 进一步深化活动内容。前期活动以青年需求为导向, 开展服务青年系列活动。下一阶段, 团委将联合院内、院外相关部门与组织, 借助集体及社会的能量, 在青年中开展包括职业理念、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心态等一系列导航活动, 深入青年, 凝聚青年, 打响市一集团青年成长联盟品牌。
市一医院团委将竭尽所能更好地为集团青年服务, 致力于为青年成长提供更合适、更广阔的职业导航平台, 发动广大青年为集团发展贡献自己的青春和力量!
摘要:本文结合工作实际, 对青年职业成长平台进行了实践与探索, 引导青年医生成长成才。
基于职业成长 篇10
一、问题的提出
教师是学校发展中最重要的资源之一, 古今中外对教师都给予极高的期望和赞美, 同时人们也对教师职业渐渐形成了一定的职业价值观。在我国古代, 人们认为教师的文化学识最渊博, 国学教师被称为“博学”;道德观念上被视作“道”的化身, 所谓“道之所存, 师之所存也”;行为规范上所谓“师者, 人之模范也”, 被公认为世人的楷模。在国外, 教师的职业价值观也是很丰富的, 夸美纽斯曾指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第斯多惠也提到:“教师本人是学校里最重要的师表, 是最直观的最有教益的模范, 是学生最活生生的榜样。”到了现代, 人们的教师职业价值观, 基本上是在继承传统的教师职业价值观的基础上形成的, “教师是人师”这一社会要求已作为一种从业精神便是最直接的体现。直到今天, 仍有不少人坚持把教师誉为“春蚕”、“蜡烛”、“人梯”、“铺路石”、“园丁”、“托起太阳的人”类似的教师职业价值观。然而, 这种歌颂并未涉及到教师职业劳动对教师本人现实生命质量的意义;并未涉及到教师能否在职业工作中感受到对自己的智慧与人格的挑战、对自己生命发展和生命力展现的价值, 感受到因从事这一职业带来的内在尊严与欢乐的满足。
1. 对工具性教师观的反思
“春蚕”、“蜡烛”和“园丁”这种纯粹奉献式的教师观以及我们为教师所设计出的种种规定与规范, 都具有充分的社会价值取向, 但同时却产生了教师的被动性、工具性, 限制了教师向积极发展的主体性。因此, 只有强调主体性教师观, 唤起作为职业主体的教师, 反思和重建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 成为自觉主动创造教师职业生命和职业内在尊严的主体, 才能解放教师的思想和行动, 进而在专业化的平台上, 确立自己的教育理想、专业自我发展, 获得创造、成功和收获带来的生命价值的充盈, 获得专业人员应有的自我发展尊重, 使教师完全可能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动的人, 成为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2. 对技术主义倾向下教师群体专业化的反思
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 我国开展了对教师专业本质的理论研究, 研究主要从“特质模式”和“权力模式”两个维度进行, 试图自上而下通过系统的研究工作来构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合理模式, 希望通过对教师专业地位的认可和提升教师的社会地位来为教师勾画谋取社会承认的价值蓝图。但没有考虑到教师的工作是以“不确定性”为主要特点, 带有浓厚的个性色彩, 没有把宏观群体教师专业化问题和作为教师个体成长的专业发展结合起来。
另外, 传统的教学论将教师看作是课程的实践者, 认为教师个体与课程的研发之间是一种分化的关系, 教师只要能够熟练地掌握课程所阐述的知识, 并把它合理、全面地复制给学生, 就可被认定为具有一定的专业水准。这种专家型课程体系实际上也暗示了教师专业评定的一种价值取向。“以‘技术熟练者’为范式的教师实践性知识, 通过尽可能单纯地明显复杂状况的概念、原理的抽象概括, 朝扩大‘确凿性’的方向发展”, 它以类的一致性要求代替了带有浓厚个性色彩的实践性认识。因而, 这样的专业化也明显带有“被动”的烙印。
二、问题的出路
不少教师在对人生、对职业的反思中, 存在着“身份认同危机”, 就是教师对自我职业发展、人生的意义、自我发展实现等存在着主体上的焦虑感、不信任感、失落感和危机感。不可否认, 这些都属于教师“非”专业化发展的范畴。但我们始终认为, 人都是有主体思想和思维的, 不解决教师主体自身的思想和态度问题, 则不论新课程改革也好, 专业化发展也好, 教学相长也好, 都注定因失去教师的主动支持而告败北。因此, 根本问题在于启发教师的职业自我发展意识, 让个体的专业发展在主动、动态的过程中得以实现。
1. 打开枷锁的钥匙———教师职业自我发展意识
教师作为职业, 存在着职业体验和职业认同问题, 教师作为人也存在意义定位问题。只有让教师切身体验到教师职业的幸福, 才能真正发挥教师的主体性, 也才能使教师具有在其职业生活过程中不断发展向上的勇气、信心和动力。即只有转变教师对其职业的观念, 提高教师的职业自我发展意识才能够真正打开束缚教师的枷锁, 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主体性的发挥才是教师提高自我发展意识、转变观念的根本保证, 因此, 我们应该重构一种主体性的教师观。
2. 个体专业动态成长——职业价值的完全实现
教师自主发展意识的缺失及个体动态专业发展受滞的原因何在?其最重要的原因在于“自由”的缺失或超强的控制。教育过程中限制了教师和学生的各种自由, 导致教育目的、方法、过程等方面教育意义的失落和蒙蔽, 失去了教育概念应有的内涵和价值。教师在教育场域中压力大, 无专业自主权, 无足够的自由支配的时间, 使得很多教师远离了“愉悦、快乐、发展、激动、自豪、幸福”等诸多美好的人生中珍贵的情感体验, 机械地按照高考的指挥和所谓“教育专家”的规训, 日复一日地为了学生的分数而打拚, 他们距离真正的“教育”越来越远, 失去了应有的才智和热情。
因此, 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以教师积极主动的教育教学实践为基础, 以教师的职业发展周期为线索, 在充满生命活力的师生动态交往过程中展开的, 它以积极、动态、渐进为主要标志, 使教师在持续的学习中实现专业发展。它强调教师个体专业动态发展, 以此为基础自下而上累积起教师整群专业化的坚实基础。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重树教师职业价值观, 实现个体教师专业化动态发展
教育是一个需要激情和爱的活动, 是一个需要参与者全身心投入的活动, “教师”这个语词或者这个职业本身就意味着一种专注, 诉说着一种品位、一种个性, 践行着一种辽远、一种深邃。教师个体外在社会价值和内在价值的置衡器和契合器正是教师主体的个体专业发展及在此基础上确立的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的价值取向。
1. 要确定主体性教师观
主体性教师观的确立就是唤起作为职业主体的教师, 反思和重建职业意识和职业行为, 成为自觉创造教师职业生命和职业内在尊严的主体, 教师主体地位的确立以及主体性的发挥是教师提高自我发展意识、转变观念的根本保证。主体性教师观的重构使教师完全可能成为富有时代精神和创造活动的人, 成为教育事业和人类精神生命的重要创造者。
(1) 应当把教师确立为“自觉主体”。教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反思意识和能力的主体, 即成为对教育充满反思和研究的自觉主体———“反思性实践者”。
(2) 教师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 通过对教育生活世界的反思、探究和创新, 不断发现教育生活的问题和意义, 并不断创生新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实践方式, 形成解决教育新问题的方案和策略。教师在自主、主动和创造性的工作中, 真正理解了教育工作的意义并享受到了教育工作的欢乐, 同时也感受到教师职业的内在尊严和欢乐, 实现了自我发展价值。
(3) 主体性教师观应从教师的需要、教师的实际、教师的利益出发, 体现以人为本, 确立教师在选择和从事教师职业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价值。主体性教师观不是单纯以社会为本位的价值取向, 也不是单纯强调教师的内在价值而忽视甚至否定其社会价值, 而是在坚持社会价值为主导的基本前提下, 充分确立教师自身的主体角色、主体价值, 解放教师的思想和行动, 进而在专业化的平台上, 确立自己的教育理想、专业自我发展, 获得创造、成功和收获带来的生命价值的充盈, 获得专业人员应有的社会尊重和自我发展尊重, 实现教师的社会价值与教师内在价值的统一。
2.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 实现教师个体动态专业发展
(1) 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本, 是指确立教师在专业化中的主体地位, 在适宜的专业背景保障和促进下, 通过教师个体和集体的能动与自觉, 实现教师专业素质、能力、教师专业实践水平和专业地位的全面提高。
首先, 要确立教师职业的专业性质和发展方向, 提升教师的专业标准, 使教师职业具有自身的专业特质和不可替代性。
其次, 要建构教师个体专业动态发展的策略。教师专业发展越出了结构功能主义的静态专业模式, 注重教师与其专业生活环境的积极互动。教师教育应当主动适应教师专业发展的持续性和阶段性特点, 建立服务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发展的教师教育体系。
再次, 应确立教师作为学习者、研究者的角色, 加强学校学习型组织和充满合作、交流、探索和创新的学校文化的重建, 重建教师教学、学习和研究相结合的专业生活方式。
(2) 借鉴外国的人员开发模式, 探索教师专业动态发展的途径
办好21世纪的学校依赖的是投身教育的高质量教师队伍, 借鉴外国尤其是美国人员开发专家提出和采用的有效人员开发模式, 探讨教师专业动态发展的途径具有重要的价值。
如:个别指导的人员开发模式。即让教师自己设计自己的学习活动, 或通过正式的人员开发方案促进教师积极进行个别指导的学习。还有观察和评估的人员开发模式、参与课程研制和学校改革过程的人员开发模式等。
立足职业规划,促进专业成长 篇11
一、良好职业道德和教师素养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前提
教师的专业精神和专业道德是教师专业成长的首要问题。教师要坚持《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突出强调教师的专业精神。教师的专业精神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专业责任感。没有责任就没有真正的教育,教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要尊重和关心每一名学生,要有实事求是的工作态度。在实际教学中把握住师生交流的必要性及师生交流的主动权100%掌握在教师的手中。爱护每一个学生,不是爱他的学习成绩,也不是他家的财富,而是他这个人本身。二是精益求精的工作精神。教师要对每一项工作都精心,对每一个环节都精细。让教师用精心的态度,通过精细的过程,产生精品的教育成果。三是发展的意识。教育的前瞻性要求教师有发展的意识,提倡教育教学中少教一些一时有用的东西,多教一些一生有用的东西,注重习惯的养成和方法的传授。有“为学生的一生发展奠基,对学生终身发展负责,为了祖国的末来而教育”的意识。我校通过“新老教师师徒结对”“青年教师培训班”等活动,积极鼓励青年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热爱教育工作,努力争当教改排头兵。周兰老师正是在这样的大环境中茁壮成长,脱颖而出,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
二、终身学习是青年教师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
“严谨笃学,与时俱进,活到老,学到老”是新世纪教师应有的终身学习观。随着社会发展,信息技术的全面应用,会计知识革新周期不断缩短,信息化特征明显,这是一个终身学习的时代,更加注重开发人类自身资源,潜力和价值的时代。如果教师不能经常的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一旦教师停止学习,教师的工作如同机械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因此,学习本身还在拯救教师自己,与时俱进,使学生亲和你,使教师永葆青春活力。我们青年教师必须树立起终身学习的观念,只有不断地学习、更新观念和知识,不断地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吸取他人之长来补自己之短,才能使自己更加有竞争力和教育教学的能力。随着教学实践的增加,新问题、新矛盾也接连不断的出现,要想自己成为一名真正合格的教师,要学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要走的路还有很长很长。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学习,从中总结更多经验,发扬优点,改进缺点,不断探索新的知识、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取得更好成绩。
三、教学反思是提高青年教师教学水平的有效渠道
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一个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课堂是数学教学活动的主阵地,教师应当从教学中学教学。教师的教学反思能力是其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也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必要组成部分。教师的专业发展过程也就是一个新手型教师走向胜任型教师,再从胜任型教师走向技能型教师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离不开教学行为的深刻反思。教学反思可解释为教学回顾与思考,它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最重要环节,教学经验的积累主要在教学活动的最后一个阶段“教学反思”的过程中获得。在会计专业教学反思过程中,不仅要反思有关知识、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更要反思一开始是怎么引入的,走过哪些弯路,产生哪此错误,为什么会出现这些弯路和错误等。这些带有规律性的经验都是今后教学的行动指南。我校长期坚持“一课一反思”,把教学反思作为教学科研的基本方式,在教学中不斷反思,在反思中持续提高。周兰老师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上课前写一遍,叫备课;下课后写一遍,叫反思。得益于长期的反思,周兰老师教学能力快速提高,教学科研如鱼得水,迅速成长起来。
四、夯实专业技能,促进专业发展
1.在专业课中加大行为导向课程模式的比例,突出“做中学,做中教”的职业教育特色,适应项目式、任务式等教学方式的改革需要。在教学中要打破传统教学方法,采用将会计技能训练与讲授相结合,理论教学与技能训练同步进行,将解决实际问题的途径创设了两条路子,理论知识较强的学生可以从理论方面入手,技能水平较高的学生可以从技能方面入手。如小键盘,通过看效果,学生一目了然。这样把技能教学自然地渗透到理论教学中,把学生带进了轻松、活泼、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这不仅节省了时间,而且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当然在实施的过程中可能会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1)教学理念问题。与传统的教学思路完全不同,这种理论中有实践、实践中有理论的行为导向教学打破了原有的课程教学模式,一般情况下教师们难以接受。另外,还要考虑到由课程教学模式进入到行为导向教学模式学生能否完全接受。
(2)教学手段问题。行为导向教学模式采用的教学手段需要场地、设备的支撑,需要有较完善教学手段,才能做到边操作边讲理论,其经费投入较大,对教师的要求也比原来的更高。
2.在提高教学水平的同时更要提高技能水平。首先要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和专业技能水平。近年来,会计从业资格通过率不是很理想,要使学生把压力转化为动力,重视技能训练。由于学生认识水平的局限,技能教学不可能一步到位,这就要求我们根据学生认知规律,分阶段实施。根据技能考试大纲要求掌握的内容,制定训练计划,每一个阶段都采用如下方式训练:
(1)技能操作练习和反复练习相结合。例如:小键盘和点钞的使用,如何熟练掌握小键盘和点钞技巧,那就是反反复复的练习,要用心去练,熟悉指法,只要熟练程度提高了,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包括会计电算化,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只有多练多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专项技能测试和比赛结合在一起。以赛促学,在训练中穿插比赛和资格认定,提高学习积极性。比如:百人珠算比赛、岗位技能比赛、校技能节等活动形式的技能测试,保持学生练习的持续性和持久性。
不管在哪个训练阶段,都应强调反复地练习,即“多练”。多练不是操作练习的简单重复,而是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反复的实践,以达到巩固知识,熟练地掌握操作技能、技巧的目的。巩固是提高的基础,在反复的过程中,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对学生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也就是说,多练是逐步提高要求的过程,是强化操作技能的有效途径,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操作技术水平不断提高,逐步达到培训目标的要求。
周兰老师的成长经历,是我校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个缩影,广大青年教师和周兰一样,都经历了这样的过程,周兰只是他们当中表现比较突出的一个代表。我坚信,只要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我们的教师队伍会更优秀,我们的教学模式会更切合职业学生实际,吴中中专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更加巨大的进步!
基于职业成长 篇12
1.1 从职业意义看
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农民, 具备传统农民的基本条件, 是在农村长期居住, 以农业生产、管理、经营为职业的新一代农业劳动者, 要符合占有或者长期使用一定量的生产性耕地, 终身以农业为职业, 主要以农业生产、经营、服务为收入来源, 同时要长期定居在农村, 这些基本条件都是符合农民的特征的。
1.2 从社会地位上看
新型职业农民除了具备传统农民的一些基本特征外, 与传统农民、兼业农民还有些不同, 新型职业农民是市场的主体, 其生产、经营、服务等行为都与市场紧密相联, 通过满足市场需求而进行农业行为, 尽可能使收入最大化, 所以一般收入都较高, 摆脱农民是贫穷的代名词;新型职业农民具有高度稳定性, 基本都以农民为终身职业, 由于收入高而且相对稳定, 所以能促使新生代农民也以职业农民为选择目标, 使农业生产后继有人;新型职业农民的社会地位不断上升, 是受人尊重的职业, 不再代表贫穷和落后。
1.3 从基本素质上看
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农民, 是一群具有较高文化素质, 懂技术、会经营、能管理的具备现代知识的新型农民队伍。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现代感, 具备现代思维, 其所从事的农业生产行为, 对生态、环境、社会和后人都有责任担当。
2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环境
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工程是一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社会各方面通力合作才能够有效完成, 必须具备良好的社会环境, 要在政策、制度、资金、人力、物力等多方面营造利于新型职业农民成长的环境。
2.1 确立土地流转和稳定的土地使用权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土地联产承包责任制, 农业生产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的, 土地分散经营, 这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 相对于集体生产无疑是比较先进行生产方式, 大大激发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提高了生产效率, 也促进了我国农业的进步和发展, 但随着时代的变化, 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 农业生产中大型先进农机具的推广, 这种分散经营的模式越来越不适应未来现代农业的发展需要, 成为规模化、集约化生产的制约, 一些大型农机具无法普及, 在能耗、环保及农业标准化实施等方面都表现了一些弊端。所以国家要在土地承包制度上加以完善, 确定土地承包关系, 合理流通, 实行土地流转, 这样才能进行适度规模经营。为职业农民提供存在和发展的环境。
2.2 充分的社会尊重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 长期以来都是以农业生产为主, 但农民的地位却始终处于低位,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实行城乡二元管理体制, 更加剧了贫富的差距, 农民收入少、文化低, 在社会上农民长期是贫穷和落后的代名词, 也常常成为被歧视的对象, 尽管近些年国家实行惠民政策, 农民的日子比过去大有好转, 但仍然难以彻底改变农民贫穷的形象, 虽然人口流动给农民带来了进城的机会, 但多数农民在城市所从事的都是脏累的工作, 为城市建设贡献了青春和汗水, 但社会对农民的尊重度并没有提高。这对于新型农民的成长十分不利。
2.3 系统的学习条件
新型职业农民不是一天两天就能形成的, 要逐步培育才能完成这项长期的任务, 需要政府的扶持和专门的教育培养。国家要通过政策明确、制度设定、方案规划确定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实施, 从青少年抓起, 进行全面的农业教育, 强化系统的学习, 并不是简单片面的学习农业知识。这需要专门的培训机构来完成实施, 培训机构要根据职业农民的需求及市场的需要, 制定切实可行的方案, 为职业农民的素质及技术的提高提供有效的培训和教育。
2.4 城乡一体化要素流动的环境
新型职业农民要以传统农民为主进行培育, 选择一些具备一定文化素质、创新思维及市场意识的农民进行培训, 也要重视新生代农民的教育;也要鼓励城镇人才到农村经营、服务、管理, 从而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完成人才的双向流动。营造新型职业农民来源的多元化的良好流动环境, 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壁垒, 为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提供较大的成长空间。鼓励农村人才到城镇经营, 也支持致力于从事农业的人才到农村创业, 农业才能获得健康发展。
摘要:近些年来, 由于大量农村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导致农业人才缺乏, 整体素质下降, 为此国家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意在解决未来农业生产中的谁种地、如何种的问题, 为现代农业的目标提供人才基础, 确保粮食生产的稳定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新型职业农民不同于传统农民, 也不同于兼业农民, 其成长过程需要特定的环境, 本文对此进行分析, 希望对新型职农民培育工程提供一些参考。
【基于职业成长】推荐阅读:
会计职业道德问题研究—基于A公司案例分析08-27
基于中等职业学校文化课教学评价改革的思考10-22
职业成长08-30
青年职业成长08-22
职业道德成长05-24
让我们在专业成长中享受完整的职业幸福06-09
基于模板10-14
基于文本05-16
三基于0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