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助抑制肿瘤的保健品

2025-01-07

辅助抑制肿瘤的保健品(共7篇)

辅助抑制肿瘤的保健品 篇1

卵巢癌患者确诊时多为晚期, 单纯手术不能达到根治效果, 即使达到理想肿瘤减灭术, 也极易复发。因此, 除早期低危患者外, 术后均需化疗为主的辅助治疗。

1 卵巢癌的一线化疗

卵巢癌初次手术后或中间性肿瘤细胞减灭术前后施行的化疗称为一线化疗。随着化疗药物研究进展, 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由上世纪50、60年代烷化剂单药、非铂类联合化疗, 70年代铂类为主的联合化疗, 发展为铂类 (卡铂、顺铂) 与紫杉醇或多西紫杉醇联合化疗方案。

1.1 卵巢癌一线化疗推荐方案、用药途径

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是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国际妇产科联盟 (FIGO) 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 (NCCN) 等国际权威机构制订的卵巢癌诊治指南均一致推荐紫杉醇和卡铂联合化疗方案为卵巢癌的一线化疗方案。用药途径包括静脉用药和腹腔化疗。推荐的静脉化疗方案包括:①紫杉醇175 mg/m2, 3小时静脉滴注, 卡铂曲线下面积 (AUC) 5.0~7.5, 每3周重复;②多西紫杉醇60~75 mg/m2, 1小时静脉滴注, 卡铂AUC 5~6, 每3周重复;③紫杉醇80 mg/m2, 1小时静脉滴注, 第1、8、15天, 卡铂AUC 6, 静脉滴注, 第1天, 每3周重复。推荐的腹腔化疗方案为:紫杉醇135 mg/m2, 24小时静脉滴注, 第1天;顺铂100 mg/m2, 腹腔灌注, 第2天;紫杉醇60 mg/m2腹腔化疗, 第8天[最大体表面积 (BSA) 2.0 m2], 每3周重复。

骨髓抑制较明显者, 可选择顺铂联合紫杉醇化疗, 紫杉醇宜采用24小时静脉滴注, 以减轻神经毒性。对于经济条件不允许的患者, 也可采用顺铂或卡铂联合环磷酰胺方案, 顺铂75 mg/m2 (静脉或腹腔用药) , 环磷酰胺750 mg/m2, 每4周重复。或卡铂AUC 5~6, 环磷酰胺600 mg/m2, 每4周重复。

1.2 卵巢癌一线化疗的指征、疗程数

已行彻底分期手术的ⅠA、ⅠB期G1患者, 经单纯手术其5年无瘤生存率为91%, 总生存率达94%, 可不进行术后化疗;对未能行彻底分期手术、临床疑为Ⅰ期者, 推荐术后辅助化疗;ⅠA、ⅠB期G3 (包括透明细胞癌) 和ⅠC期患者应进行3~6疗程紫杉类+卡铂静脉化疗。ⅠA、ⅠB期G2患者, 可进行严密随访或3~6疗程紫杉类+卡铂化疗;对于Ⅱ期以上患者, 推荐6~8疗程化疗。未达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者多采用静脉化疗, 达到理想肿瘤细胞减灭术者 (残余灶<1 cm) 推荐腹腔化疗, 也可静脉化疗。

1.3 一线化疗方案的毒性反应和疗效评估

卵巢癌一线化疗方案的毒性反应和疗效评估通常采用WHO或国际抗癌联盟 (UICC) 有关细胞毒性药物急性和亚急性毒性反应评估标准及实体瘤评估标准。每疗程评估毒性反应, 每2~3疗程评估疗效。剂量相同时, 顺铂腹腔化疗较静脉化疗毒性反应轻。由于目前所推荐的腹腔化疗方案较静脉化疗采用更高剂量强度, 因而毒性反应较重。顺铂与紫杉醇联合较卡铂联合紫杉醇化疗神经毒性更为明显, 而后者骨髓抑制更为明显。多西紫杉醇的神经毒性和致敏性较紫杉醇高。顺铂的肾毒性和神经毒性具有累积性, 应用顺铂时应特别注意水化、监护肾功能及神经毒性。与其他实体瘤相似, 影像学证据是评估上皮性卵巢癌化疗疗效的主要客观方法, 包括超声、CT、MRI、PET-CT检查等。但对于以腹膜播散转移为主者尚无敏感有效的评估方法, 如术前CA125升高, 可以CA125作为疗效评价标准。目前应用比较多的是Rustin标准和GCIG标准, 以CA125下降50%或75%作为有效标准。远期疗效以总生存期 (OS) 、无进展生存期 (PFS) 作为判断指标。

2 卵巢癌的维持和巩固治疗

化疗杀伤肿瘤细胞遵循一级动力学规律, 即一定剂量的有效药物杀灭一定比例的癌细胞, 每一疗程杀灭一个对数的恶性肿瘤细胞。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患者虽然临床上已无肿瘤存在的客观证据, 但体内仍可能残存高达109个癌细胞, 只有杀灭癌细胞至104~105个时, 残存的癌细胞才有可能被机体免疫机制所杀灭, 从而达到根治目的。因此, 要达到根治效果, 理论上讲单纯诱导化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是不够的, 其后的巩固化疗或维持化疗是必要的。目前尚无维持治疗和巩固治疗的确切定义及两者间的确切区别。维持治疗一般指延长初始化疗的时限, 方法包括增加原有一线化疗疗程数、继续化疗但改变方案 (包括单药或联合化疗 ) 、进行腹腔化疗、激素治疗、干扰素免疫治疗和单克隆抗体等治疗。巩固治疗一般指对完全缓解 (包括临床和病理 ) 及二探时发现仍有微小残留灶的患者, 采用与初始治疗方法差别较大的治疗, 包括干细胞支持的大剂量化疗、全腹放疗、 32P或同位素标记抗体腹腔内照射等。但目前仅有少数临床对照试验显示维持或巩固治疗可延长PFS, 大多数报道均显示不延长PFS和OS。而且, 维持治疗或巩固治疗带来的毒性反应将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因此, 维持或巩固治疗对晚期卵巢癌的意义尚待明确。

3 卵巢癌的二线化疗

卵巢癌一旦复发, 是无法治愈的, 对于复发性卵巢癌的治疗是姑息性的, 其治疗目的是延缓疾病进展、延长生存期、控制肿瘤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治疗方案应根据复发类型进行分层, 同时考虑二线化疗药物毒性、一线化疗药物累积毒性、患者的意愿等进行个体化治疗。如有可能, 鼓励患者参加临床试验。

3.1 化疗时机

临床上有症状、临床或影像学检查有复发证据、CA125升高, 3项中有2项即可开始复发治疗。CA125升高早于症状2~6个月出现, 对单纯CA125升高的处理存在争议。Rustin研究发现, 经肿瘤细胞减灭术和铂类为基础一线化疗达到临床完全缓解的卵巢癌患者, 如果单纯CA125升高达正常上限2倍即开始化疗并不改善患者生存状况, 且因早期干预所致的化疗毒性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延缓治疗组患者生活质量更好。但该研究存在一定缺陷, 如复发病例中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的可能作用, 未根据肿瘤细胞减灭术治疗残余灶大小进行分层, 复发化疗未标准化等。目前, 对于系列测定CA125持续升高, 除外其他原因者, 可采取观察、他莫昔芬治疗或开始化疗。

3.2 化疗方案

对于铂类敏感的复发患者, 选择以铂类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方案:卡铂与紫杉醇 (周期或周疗) 、卡铂与多西他赛、卡铂与吉西他滨或多柔比星脂质体联合方案, 或顺铂联合吉西他滨。不能耐受联合化疗者, 可选择卡铂或顺铂单药化疗。对停止一线化疗12个月以上复发、病灶孤立、有完全切除可能、生活质量评分高的患者, 可先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然后化疗, 也可2~3疗程化疗后行二次肿瘤细胞减灭术, 术后继续化疗。

对于铂耐药复发患者, 选择非铂类化疗, 一般不用联合化疗, 推荐药物包括:多西他赛、拓扑替康、多柔比星脂质体、依托泊苷、紫杉醇。其他可能有效的化疗药物包括:六甲蜜胺、伊立替康、美法仑片、奥沙利铂、长春瑞滨、环磷酰胺、异环磷酰胺等。

4 卵巢癌的靶向治疗

卵巢癌靶向治疗药物主要包括抗血管生成 (Bevacizumab、贝伐单抗) 、EGFR抑制剂、PARP抑制剂、mTOR抑制剂等。迄今为止, 临床试验显示, 酪氨酸激酶制剂对卵巢癌治疗作用有限, 贝伐单抗对卵巢癌巩固治疗及复发性卵巢癌有一定疗效。贝伐单抗常见并发症 (多为自限性) 包括:蛋白尿、黏膜出血 (特别是牙龈出血) 、高血压。少见并发症包括:肾病综合征、肿瘤部位出血、顽固性高血压。罕见并发症 (<1%) 包括:可逆性脑白质病综合征 (脑白质血管性水肿导致精神异常、抽搐) 、皮质盲。特有并发症包括:①动脉栓塞, 发生率3%~5%, 高危因素为年龄超过65岁, 动脉栓塞史;②刀口裂开, 发生率约1%;③胃肠道穿孔及瘘, 发生率2%~4%, 高危因素为先前化疗疗程、肠梗阻、肿瘤累及肠壁。

5 卵巢癌的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不是卵巢癌的主要治疗手段, 但对于化疗耐药的复发或未控患者, 激素治疗是可以接受的治疗方法。可选择药物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 (阿那曲唑、来曲唑) 、GnRH-a (亮丙瑞林) 、醋酸甲地孕酮、他莫昔芬等。常用方案:他莫昔芬20 mg, 每天2次, 或他莫昔芬20 mg/d联合亮丙瑞林3.6 mg/m, 肌内注射。

6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及性索间质肿瘤术后辅助治疗

卵巢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分期手术或肿瘤细胞减灭术 (年轻、有生育要求者保留生育功能) 后, 除Ⅰ期无性细胞瘤及Ⅰ期G1未成熟畸胎瘤无需化疗外, 其他均需化疗。首选化疗方案为BEP (博来霉素、依托泊苷、顺铂) , 3~4疗程。对于ⅠB~Ⅲ期可选用PE方案化疗3疗程。对于恶性生殖细胞肿瘤复发提倡积极手术, 无生育要求的无性细胞瘤复发患者可采用放疗。经多次化疗复发的患者, 可选择的化疗方案包括TIP、VAC、VeIP、VIP、TC化疗或放疗。

Ⅰ期、无高危因素的恶性性索间质肿瘤术后可观察, Ⅰ期伴高危因素 (肿瘤破裂、ⅠC期、肿瘤分化差、肿瘤直径超过10 cm) 及Ⅱ期以上者应选择BEP或TC方案化疗, 病变局限者可放疗。

肿瘤化疗辅助用药的临床发展概况 篇2

临床根据消化道症状出现时间及触发因素的不同。临床将其分为三类:(1)急性反应期:指在化疗结束24 h内患者即出现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2)延迟反应期:指化疗结束后24 h以后患者出现临床症状;(3)预期性反应:指以往接受过化疗治疗的肿瘤患者,在类似情境下即出现的恶心、呕吐的临床症状[1,2]。

2 化疗消化道不良反应的辅助治疗

恶心、呕吐消化道不适症状是化疗引起的最常见临床症状,其消化道症状引起的脱水、电解质紊乱危害患者健康,为临床工作者所重视。化疗药物,吩噻嗪类、抗组胺药、多巴胺拮抗剂,特别是顺铂(DDP)的应用,最易引起患者呕吐,针对其产生的消化道症状。临床常采用辅助药物进行预防或治疗。辅助药物包括:

2.1 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的应用:

5-羟色胺3受体拮抗剂是通过竞争性阻断消化道释放的5-羟色胺与5-羟色胺3受体结合,从而阻断兴奋化学感受器向呕吐中枢的传递,从而缓解患者的呕吐症状。临床上的5-羟色胺3(5-HT3)受体拮抗剂类药物列举为:昂丹司琼、格拉司琼、雷莫司琼、阿扎司琼等[3]。临床研究表明(5-HT3)受体拮抗剂类的对化疗引起的中重度恶心呕吐有较好的疗效且患者耐受程度高,其与地塞米松合用可提高其临床疗效但,同时应注意在临床应用中应考虑化疗药物的应用剂量与用法以及患者的身体心理素质等多方面因素。此药物在应用过程当中本身也存在其不良反应,常见者为头痛、便秘、腹泻、镇静以及转氨酶的轻度升高,若应用药品过量[4]。临床上患者可能出现血压升高或幻视的不良反应,临床上患者也可出现一过性的心电图改变,应注重临床观察。

2.2 氨磷汀:

是一种有机硫代磷酸盐,可清除氧自由基从而修复损伤因子,选择性保护正常组织而对肿瘤细胞无保护作用。临床可用于化疗后肾毒性、血液型毒性、神经毒性和耳毒性的治疗。临床病例观察结果表明:肾毒性在化疗的合并症中并不多见,但其危害严重。氨磷汀能有效预防及控制发生及恶化,故FAD将其作为治疗化疗所致的肾毒性损伤的治疗药物;化疗后的血液毒性主要为粒细胞减少症,氨磷汀可有效缓解其症状;长期应用DDP,甚或与紫杉类化疗药物合用后,患者常出现神经毒性及耳毒性的临床症状。氨磷汀在应用时应注重监测血压,若患者出现血压下降及相关症状时,应立即停止输液,因氨磷汀的主要不良反应为低血压。其他不良反应可见:恶心、呕吐、头晕、嗜睡、口中金属味等。因氨磷汀有胃肠道反应,故应用前可嘱患者服用止吐药。在氨磷汀的应用中也应注意过敏反应。

2.3 双磷酸盐:

双磷酸盐用于化疗后骨质丢失的患者,因通过自身与骨之间的高度亲和力,抑制破骨细胞对骨小梁的溶解和破坏,起到阻止骨溶性病变、减少骨吸收、减轻患者疼痛症状、减少骨转移引起的高钙血症及相关事件的发生。部分影像学及研究证实双磷酸盐类药物对骨转移具有预防作用,其对多发性骨髓瘤、骨质疏松具有治疗作用,可维护和保护骨健康。其不良反应可见患者的体温升高,出现流感样症状、一过性疼痛、胃肠道反应、关节病、一过性肌病、肾功能损害等。

2.4 美司钠:

美司钠是一种硫醇成分,具有极强的亲水性,可起到清除尿路毒物的作用。是特异的尿路保护剂。其可有效降低化疗药物烷化剂异环磷酰胺和环磷酰胺在治疗肿瘤过程中导致出血性膀胱炎的发生率,可降低烷化剂异环磷酰胺的泌尿系毒性发生率,对应用环磷酰胺而出现出血性膀胱炎或曾接受过放射疗法的患者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5]。

2.5 亚叶酸钙:

是人体一种必须的营养因子,与氟尿嘧啶合用可提高其疗效,临床可用于大剂量甲氨蝶呤的解救治疗。在大剂量应用时可能出现胃肠功能紊乱、抑郁、失眠或烦躁的不良反应。

3 小结

因临床上选用合适的化疗辅助用药对化疗效果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应该明确的是,临床上大多数的化疗辅助药物作用范围都相对较小,仅对于化疗药物不良反应起治疗作用,但其对化疗对肿瘤的治疗效果的提升及患者的依从性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应该得到广大医疗工作者的重视和合理应用,同时对于其药物本身所具有的副损伤,医疗工作者也应该熟知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疗效,治疗疾病。

参考文献

[1]张翔,周郁鸿.中医药防治化疗后骨髓抑制研究进展[J].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2012,22(7):582-585.

[2]阮国栋,李志安.格拉司琼联合右美托咪定对乳腺癌AC方案化疗者止吐效果观察[J].浙江临床医学,2013,15(6):896-897.

[3]董梅,冯奉仪.肿瘤化疗辅助药物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肿瘤学分册),2002,29(1):21-25.

[4]吕新颜,梁茂本.44例5-HT3受体拮抗剂致药品不良反应[J].中国药物警戒,2013,10(3):166-168.

辅助抑制肿瘤的保健品 篇3

1 新辅助化疗应用现状

2010年, Dewdney 等在美国妇科肿瘤协会的1137名会员中做过一次关于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问卷调查, 在339名会员的回复中, 大多数不认同对晚期卵巢癌用新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的比例不足10%。但其后发表的另一个对欧洲妇科肿瘤协会1177名会员的调查结果却大相径庭, 在469个回复的成员中, 70.2%的人认为对于ⅢC期及Ⅳ期卵巢癌患者使用新辅助化疗的证据充足。可见, 对卵巢癌新辅助化疗的应用, 在不同地区争议颇大。现阶段晚期卵巢癌公认的标准治疗方案仍是直接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进行辅助化疗, 但也不能完全否定新辅助化疗的作用。国际妇产科联合会 (FIGO) 和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 (NCCN) 指南中均有对于卵巢癌手术前给予新辅助化疗的建议, 但只推荐用于肿瘤体积过大、不适合立刻手术的Ⅲ/Ⅳ期患者, 并要求在化疗前取得病理学确诊。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作用更加备受争议。NCCN指南一直没有对任何期别的宫颈癌推荐应用新辅助化疗, 但FIGO指南则认为根治性手术前短期内给予3疗程新辅助化疗, 术后根据病理情况辅助放 (化) 疗, 对ⅠB2期和ⅡA2期的患者是一种治疗选择。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主要目的是减少转移和复发的风险, 新辅助化疗对宫颈癌的近期疗效 (response rate, RR) 是肯定的, 文献报道有效率多在80%左右。并且, 新辅助化疗可使盆腔淋巴结转移、宫旁组织受累和脉管间隙受累等预后不良病理因素显著减少。但其远期疗效还未能确定, 可能与以下的原因有关:临床研究的样本量还不足以显现新辅助化疗的优势, 新辅助化疗的疗程数不足, 新辅助化疗的用药方案和剂量不统一, 新辅助化疗后的手术方式和范围不一致, 以及术后给予辅助治疗的标准不一致等。

其他妇科恶性肿瘤新辅助化疗的使用很少, 仅有少数病例报道, 包括晚期子宫内膜癌和外阴癌等。这些病例的新辅助化疗也有一定的近期疗效, 但远期预后有待更长时间及更大的病例样本量的观察和评价。目前对于其他妇科恶性肿瘤应用新辅助化疗, 还需要非常个体化的考虑, 并没有大宗的临床资料和临床实践指南。

2 新辅助化疗的利弊

对于晚期卵巢癌的新辅助化疗, 最有力的证据来自于欧洲妇科肿瘤研究与治疗组织 (EORTC) 所进行的随机对照研究。该临床试验结果显示, 对有大块转移病灶 (腹腔病灶直径≥2 cm) 的ⅢC和Ⅳ期卵巢癌患者, 给予新辅助化疗后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 其无进展生存期及总生存期不差于直接行肿瘤细胞减灭术者, 满意减灭术的比率提高, 并且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明显降低。随后发表的一项包含21个研究的Meta分析也得到了相似的结论。但对EORTC的研究结果仍存诸多质疑。其中最大的质疑是, 以往已有很多研究结果发现, 初次手术后残留肿瘤病灶的大小是影响卵巢癌患者预后最重要的独立因素。而该研究的直接手术组满意切除肿瘤 (残留病灶直径≤1 cm) 的比例是39.1%, 而新辅助化疗组高达80.7%, 手术满意度有如此大幅度地提高, 却为什么没有明显改善总生存期呢?对这种情况可能的解释有:在肿瘤负荷较大时给予化疗, 更容易诱导耐药;新辅助化疗延迟了卵巢癌最主要的治疗——手术治疗, 这可能对预后带来危害;新辅助化疗会引起盆腔内纤维化和粘连, 影响术者对肿瘤播散程度的评估, 最终可能影响手术的彻底性。Johanna 等的小规模前瞻性研究证实了上述的后一种推测。他们的研究表明, 在直接肿瘤细胞减灭术及诊断性腹腔镜探查组, 手术医生肉眼评估的敏感性达98%, 特异性为76%;在新辅助化疗组, 手术医师术中评估腹腔病变情况的敏感性只有86%, 手术医师对新辅助化疗后腹腔内病变评估的敏感性明显不及直接手术。Metser等的研究发现, 多向螺旋CT扫描对于直径≥1 cm的腹膜转移病灶检出的敏感性及准确性与手术探查一致;对于直径<1 cm的腹膜转移灶, 多向螺旋CT扫描的敏感性就不及手术探查。因此, 对进行了新辅助化疗的患者, 术中探查时参考术前CT检查, 有利于发现隐匿病灶, 以做到真正的满意肿瘤细胞减灭。Lim等提出, 新辅助化疗会诱发肿瘤耐药干细胞, 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时若是不能将之清除, 则会影响预后。Johanna也支持Lim的观点, 认为在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时, 应当考虑切除化疗前所有的腹膜病灶;新辅助化疗后留下的纤维化和瘢痕组织, 不仅不会缩小, 反而可能会扩大手术范围, 这对新辅助化疗的意义提出了挑战。

宫颈癌新辅助化疗的利弊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

2.1 放疗前加新辅助化疗与直接放疗比较

当宫颈局部肿瘤很大, 或宫旁明显受累时, 有的主张先做新辅助化疗, 缩小肿瘤后再放疗, 以期改善肿瘤缺氧情况, 从而提高放疗敏感性。然而, 多项Ⅲ期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RCT) 的结果一致表明, 在放疗前加新辅助化疗并不能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两项研究甚至显示, 新辅助化疗对生存率有明显的负面影响, 可能与化疗相关的死亡、患者对长时间治疗的依从性差以及化疗后残余肿瘤加速再增殖而影响后续放疗的效果有关。一项Meta分析显示, 放疗前新辅助化疗的间隔时间 (<14天) 及顺铂的剂量强度 (≥25mg/m2/周) 与远期疗效有关。在没有新的循证医学证据之前, 放疗前的新辅助化疗不宜提倡。

2.2 手术前加新辅助化疗与放射治疗比较

对早期宫颈癌, 目前的共识是根治性手术与根治性放疗的疗效是相同的, 虽然治疗副反应和并发症各异。如果在手术前加用新辅助化疗, 其疗效是否就会优于放射治疗呢?一项对5个RCT共872例宫颈癌 (ⅠB2、ⅡA2和ⅡB~ⅢB期) 的Meta分析表明, 与放疗组相比, 新辅助化疗加手术组患者的死亡危险减少了35%, 5年生存率由50%提高至64%。因此, 对于局部晚期宫颈癌, 新辅助化疗加手术的治疗模式可能优于放射治疗。正在进行中的EORTC55994研究目的就是比较新辅助化疗后行根治性手术与同期放化疗患者的生存情况, 我们期待这个随机对照试验给出更好的证据。

2.3 手术前加新辅助化疗与直接手术比较

根治性手术前行新辅助化疗的意义在既往不同的研究中有不同的结论。早在1997年, Sardi等的研究就发现手术前辅以新辅助化疗可延长ⅠB2期患者的总生存期和无瘤生存期。但是10年后, 美国妇科肿瘤学组 (GOG) -141研究却没有得到同样的结果。该研究纳入了288例ⅠB2期患者, 在随访62个月后, 手术前加新辅助化疗和直接手术两组的复发率和生存率几近一致, 因此被提前终止研究。日本GOG也进行了一项类似的RCT研究, 由于发现新辅助化疗未能提高手术的疗效, 甚至还有负面影响也被提前终止。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的资料分析发现, 术前新辅助化疗组患者的盆腔复发率较直接手术组小, 化疗毒性可耐受, 两年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与直接手术组无明显差异。华西第二医院的研究也发现新辅助化疗不会影响患者的无瘤生存率和总生存率, 但能够减少复发和术后辅助放疗的使用。最近, Rydzewska等发表的Meta分析表明, 新辅助化疗加手术组的总生存率和无瘤生存率均高于直接手术组, 新辅助化疗组的局部复发、远处复发、淋巴结转移和间质浸润均有减少的趋势, 手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的优势得到肯定。

3 新辅助化疗的指征

在EORTC研究中, 虽然总体上新辅助化疗组与直接肿瘤细胞减灭术组没有明显的生存差异, 但在分层分析中发现, 最大转移瘤大小为50~99 mm和100~199 mm的这两组患者接受新辅助化疗后再手术, 其总生存率优于直接进行肿瘤细胞减灭术患者的生存率, 提示新辅助化疗可能对转移瘤最大径在50~200 mm的患者有益。EORTC研究的分层分析还发现, 直接手术组中肿瘤完全切净、残余病灶直径为1~10 mm和残余病灶直径>10 mm 3个亚组的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44.98月、32.26月及25.66月, 而新辅助化疗组中上述相应3个亚组的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38.18月、27.01月及25.49月。可见, 如果直接行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能达到完全切除或满意切除肿瘤, 其总体生存期优于化疗后才能完全切除或满意切除肿瘤的患者。Sehouli等的回顾性研究也发现, 直接肿瘤细胞减灭术后能达到完全切除病灶, 其患者生存情况明显优于新辅助化疗后手术达到完全切除病灶的患者 (平均总生存期分别为64.5月及37.9月, P=0.005) 。提示只有直接手术无法切净病灶的患者才可能从新辅助化疗中获益。对于能够直接手术满意切除肿瘤的患者, 不必要的新辅助化疗可能会影响其预后。因此, 术前如何判断手术能否达到满意切除肿瘤, 以及评估直接手术是否会产生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十分重要。遗憾的是, 目前尚没有一个有效的、准确的评估方法。

既往的一些研究显示, CT或者MRI检查的影像学表现有助于判断晚期卵巢癌能否达到满意的肿瘤细胞减灭。CA125作为一个与肿瘤负荷相关的指标, 能够间接反映肿瘤的播散程度, 也在多个研究中被用于预测能否满意切除肿瘤。但这些研究结果都显示, 仅CA125水平一个指标不能准确地做出预测。2011年, Leuven大学医院制定了卵巢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标准 (见表1) , 符合其中任意一项标准的ⅢC期及Ⅳ期卵巢癌患者, 可先给予新辅助化疗, 再行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但Leuven 2011标准只是一个中心制定的标准, 并未得到广泛认同。

研究发现, 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的反应率与预后相关。新辅助化疗后达到临床或病理完全缓解 (CR) 的患者, 其远期疗效显著优于化疗后肿瘤部分缓解或稳定的患者。中山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报道117例接受了术前新辅助化疗的ⅠB2和ⅡA2期宫颈癌, 16例化疗后达到CR的患者在中位随访时间50个月时无一例死亡 (总生存率为100%) , 提示对新辅助化疗反应好且能达到CR的宫颈癌患者的预后较好。该院的另一研究也显示, 宫颈癌患者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是影响预后的唯一独立因素, 但研究中并没有发现任何临床特点能够提示对新辅助化疗的敏感性。据文献报道, 如果宫颈肿瘤大于5cm或影像学检查显示盆腔淋巴结阳性, 约40%~50%的患者对新辅助化疗无反应, 新辅助化疗后的CR率显著降低。因此, 研究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影响因素、寻找预测化疗敏感性的方法, 以避免化疗不敏感病例接受不必要的化疗和延误手术时机影响预后, 在目前新辅助化疗远期疗效尚存争议的情况下十分必要。

由于宫颈癌发病的年轻化趋势, 越来越多的患者在被诊断时尚未生育, 保留子宫的愿望强烈。而目前对早期宫颈癌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只适用于≤IB1期的患者。2000年, Andrade首次报道1例ⅡA期宫颈癌患者, 接受了2疗程新辅助化疗后经阴道镜检查和宫颈多点活检未见肿瘤, 达到CR, 患者拒绝手术和进一步治疗, 3个月后妊娠, 孕38周剖宫产一健康女婴, 未行子宫切除和淋巴结切除, 至文献报道时无瘤生存35个月。此后, 又有一些作者报道对IB1期患者给予新辅助化疗后缩小手术范围, 做宫颈锥切代替宫颈广泛切除, 长期随访无复发, 而妊娠结局明显改善。据此, 我国“十一五”科技支撑项目“妇科恶性肿瘤保留生育功能治疗”的课题中, 设立了新辅助化疗联合宫颈锥切及腹腔镜下淋巴结切除保留宫颈癌患者生育功能的临床研究, 初步结果令人鼓舞。但是, 最大的挑战仍然是如何判断化疗敏感性, 做到“预见性”新辅助化疗的问题。

4 新辅助化疗后手术时机的选择

对卵巢癌进行新辅助化疗的目的, 是要创造能满意切除肿瘤的手术机会, 提高手术满意度;间歇性肿瘤细胞减灭术的目标也是完全切净病灶。因此, 新辅助化疗的疗程数要依据对能否满意切除肿瘤的评估。如果肿瘤对化疗敏感, 则术前疗程越多瘤灶缩小越小, 肿瘤越易切净, 但新辅助化疗也会带来诸如诱导耐药等危害。但另一方面, 也同样没有有效的标准来评估新辅助化疗后的患者能否达到满意切除肿瘤, 所以新辅助化疗后何时手术并无统一标准。Bristow等在一项综合了22个研究的Meta分析中得出结论:新辅助化疗达到3个疗程后, 每增加1个疗程化疗, 平均总生存期会降低4.1个月。而更近期的一项Meta分析则发现, 新辅助化疗的疗程与预后无明显相关。两个研究的结论不同, 可能主要是因为各研究的入选标准及统计方法不同。Stoeckle等最近回顾性地比较了使用短疗程新辅助化疗组 (≤4个疗程, 平均3.6个疗程) 患者和长疗程化疗组 (≥5个疗程, 平均6.3个疗程) 患者的预后, 发现两者总生存率相似, 长疗程组的手术切净率更高, 围手术期并发症无差异。一些研究者建立了以腹腔镜探查为基础的评分系统, 能够较准确地预测病灶的可切除性。但腹腔镜操作本身存在一定的风险和缺陷, 将其仅作为检查手段较难被接受。

5 小 结

辅助抑制肿瘤的保健品 篇4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5~7月的56例行鼻内镜辅助颅底肿瘤切除术患者,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龄11~60岁,平均年龄43.25岁,经影像学与病理学确诊:尤文比肿瘤2例,纤维血管肿瘤2例,嗅神经细胞肿瘤4例,颅咽管瘤4例,骨化纤维瘤5例,脊索瘤18例,垂体瘤21例;临床症状有头痛50例,视力下降6例,颜面部肿胀3例,颌面部麻木3例。

1.2 方法

1.2.1 术前准备:

在术前Id探访患者,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心理状态、性别等因素专业的介绍手术环境、手术方式的优点、麻醉情况以及患者的配合要求,解答患者疑问。态度要和蔼、热情,语气温柔,赢得患者信任,减轻患者的紧张、焦虑等情绪,使患者最大程度的配合手术。术晨巡回护士核对患者的信息,按要求做好术前准备,如出凝血酶原时间、禁食、配血等。无误后将患者送进手术室,并进行心理疏导。帮助医师和患者准备相关器械和消毒措施。

1.2.2 术中护理:

及时导尿,协助麻醉师全麻,平卧位,两侧小沙袋固定,消毒铺巾,清点器械、物品和纱条。注意监测患者的情况和手术的进展,包括患者的出血量、血氧饱和度、心率变化、血压等,根据医师的需要行手术配合工作,随时提供病情信息,根据情况决定是否输血、止血等。术毕开启照明灯,关闭仪器,计算出血量,填写术中护理记录,带齐患者资料,与麻醉师将患者送至麻醉复苏室,做好交班工作。

1.2.3 术后护理:

麻醉术后护理注意患者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监测呼吸情况。清醒后患者取半卧位,抬高床头45°,引出术腔渗出液[1]。在术后72h内,着重行颅内状况的监察和护理,注意患者的意识状况、神经系统体征、血压、视力、肢体状况、颅内高压状况等。观察鼻腔内分泌物的性质和量,如有活动性出血,及时向医师汇报。术后2~3d逐次拔出鼻腔内填塞物,观测鼻腔内液体渗出性质和量。术后24h测量患者尿量、电解质,定期测尿比重。术后5~7d为感染高发期,注意监测患者体温变化。每日2次口腔护理,食物采用高热量、易消化、高蛋白及高维生素的食物。出院前指导患者健康护理,叮嘱复查。

2 结果

56例患者全部康复,其中2例出现并发症,1例术后单眼视力极具下降至光感,抽取鼻腔填塞物,采用急速冲击治疗,28h后视力恢复。1例出现尿崩症,行内科治疗后恢复。

3 讨论

鼻内镜辅助颅底肿瘤切除术手术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已经被广大患者接受。随着医学的发展,治疗的重点不断向围手术期的护理倾斜,患病者的并发症状况和身体恢复状态成为痊愈的重要因素,这对护理的要求很高。

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心理疏导和评估可以有效地缓解应激反应和并发症状况。在术中,减少出血,及时进行止血措施,减少术后胰岛素抵抗,为患者术后康复打下基础。护士要对各种仪器的操作熟练,掌握仪器性能,还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行为习惯,保持精力的充沛。

术后护理是患者康复的重要方面,护士要掌握颅底疾病手术可能引起的颅内外并发症的病症及处理方式,如尿崩症、视神经障碍、垂体卒中、蛛网膜下腔出血基底静脉丛出血、脑脊液鼻漏颅内感染等。要求医护人员专业知识掌握扎实,并具备相关学科的专业知识。对于每例患者,护理人员都应该与医师共同制定相关的治疗方案,护理人员要熟悉患者的病变特点、手术方式,术后反应及可能出现的并发症[2]。

术前的护理重点是赢得患者的信任,缓解患者出现的紧张、焦虑心理,这需要护理人员展现自身的专业性和亲和力,介绍可能出现的临床反应,建立患者的心理预期。实施这一手段,可以加强患者对手术及护理的配合。在术中,着重注意与医师的配合与患者的状况。术后24h,为血肿高发期,72h为创伤组织水肿期,术后1周是脑水肿期。对患者行颅内症状、鼻腔分泌物、体温、水、电解质的观察和护理可以有效地缓解并发症所造成的危害。本次护理正是因为护理人员的细心,才避免更大的事故。

所以,我们应该从各方面提高医院护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高鼻内镜辅助颅底肿瘤切除术的护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本刊编辑部.鼻内镜外科技术分级和准入制度及培训体系[J].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5,40(10):10-18.

肿瘤患者化疗辅助用药方案分析 篇5

1 病历简述

患者, 女, 50岁, 身高164cm, 体重50kg。主因“卵巢癌术后6月, 为行第6次化疗”入院。患者2014年7月无意间发现右侧下腹部触及一肿块, 于2014年8月入院行盆腔CT:右侧盆腔实性占位性病变, 多考虑肿瘤, 子宫体积增大, 形态欠规整。腹部B超:宫腔积液少量, 右侧附件区混合回声包块, 性质待查。宫颈刮片:细胞轻-中度核异质, HPV16阳性, 肿瘤标志物:CEA371.6ng/m L, CA12589U/m L, 明显偏高, 于2014年8月24日在全麻下行手术, 术中见右侧附件有10cm×10cm的包块, 表面光滑, 壁薄, 透亮, 与子宫后壁粘连, 基底部为输卵管, 输卵管增粗变硬, 少量血性腹水。遂行右侧卵巢动静脉高位结扎+右侧附件切除术。冰冻回报: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并行全子宫+左侧附件+大网膜+阑尾+盆腔淋巴结清扫术, 并向盆腔灌注卡铂400mg, 病理回报:卵巢浆液性腺癌, 中低分化。输卵管浆液性腺癌, 低分化, 宫颈癌, 双侧淋巴结均有转移。于2014年9月21日-2014年12月14日其间给予紫杉醇240mg+卡铂500mg化疗5次。现为行第6次化疗入院。近1月来, 精神、饮食、睡眠尚可, 大小便正常, 体重无明显改变。否认“高血压、冠心病及糖尿病”病史, 否认食物、药物过敏史。

入院诊断:1) 卵巢癌ⅢC期;2) 宫颈癌ⅢA期。

2 治疗经过

患者入院后, 一般状况较好 (KPS评分80) , 2015年1月4日辅助检查提示血常规:白细胞:3.67×109/L;中性粒细胞:1.9×109/L;血红蛋白浓度:105g/L;血小板:102×109/L。尿、便常规, 生化检查肝肾功基本正常。凝血功能正常。复查肿瘤标志物基本正常。于2015年1月8日继续用原方案化疗, 即“紫杉醇240mg, d1+卡铂500mg, d1, Q21d”。化疗前给予格拉司琼3mg, ivgttqd (1.8) 止吐, 化疗前12h及化疗前6h各给予地塞米松片10mgpo、苯海拉明注射液20mg ivgtt Qd (1.8) 、西咪替丁注射液0.4g ivgtt Qd (1.8~1.11) 预防用药。化疗期间患者诉偶感感恶心, 未呕吐。化疗后4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2.35×109/L;中性粒细胞:1.4×109/L;红细胞:3.16×1012/L;血红蛋白浓度:107g/L;血小板:71×109/L。肝肾功能正常。给予重组人粒细胞刺激因子注射液300ug皮下注射, qd。三天后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5.2×109/L;血红蛋白:108g/L;血小板:92×109/L。患者病情好转, 出院。

3 分析与讨论

3.1 化疗期间止吐药物的选择

化疗相关性恶心、呕吐 (CINV) 是肿瘤病人化疗时最常见的副作用, 也是部分病人推迟或放弃有效治疗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化疗前不进行有效预防, 90%以上应用高度致吐化疗药物的病人会出现恶心、呕吐[1]。医生化疗前制定的止吐方案为:格拉司琼3mg, ivgtt qd bid (1.8~1.10) , 于化疗前后分别给予。结合患者使用的化疗方案:紫杉醇虽为低致吐性化疗药物, 但卡铂为中致吐性化疗药物, 应按照中度催吐性化疗方案预防性给予止吐药。询问患者既往化疗后反应, 得知患者化疗后2~3d仍有恶心、呕吐反应。与化疗所致恶心呕吐 (CINV) 关系最密切的神经递质为5-羟色胺 (5-HT) 、P物质和大麻素, 其他还包括多巴胺、乙酰胆碱和组胺等。近年来认为5-HT是在CINV, 特别是急性呕吐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递质, 在迷走神经传入纤维、CTZ及孤束核中均有多种5-HT受体。P物质属于激肽家族的调节多肽, 能够结合神经激肽 (Neurokinin, NK) 受体, 在急性和延迟性呕吐中产生重要作用。据多篇文献报道[2,3,4]5-HT3受体拮抗剂在化疗所致急性CINV的治疗中疗效较好, 安全性高。化疗导致的细胞损伤以及炎症因子的释放, 在延迟性CINV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故临床上常利用糖皮质激素的强大抗炎效应来防治延迟性CINV。同时根据肿瘤治疗相关呕吐防治指南 (2014版) 推荐[5]:中度催吐性化疗方案所致恶心和呕吐的预防:推荐第1天采用5-HT3受体拮抗剂联合地塞米松, 第2和第3天继续使用地塞米松。因患者紫杉醇预处理已使用地塞米松, 故建议化疗当天给予格拉司琼止吐, 化疗第2d及第3d仅给予地塞米松即可。医生接受建议将格拉司琼更换为地塞米松。

3.2 紫杉醇预处理的规范用药

由于紫杉醇难溶于水, 须用聚氧乙基代蓖麻油配制成注射剂。聚氧乙基代蓖麻油为变应原, 进入机体后可刺激机体产生Ig E, 并黏附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上, 引起细胞稳定性下降, 渗透性增加, 细胞内颗粒脱出, 释放出生物活性介质, 其中组胺为主要介质, 可作用于心血管、平滑肌和外分泌腺, 使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 小血管扩张, 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 从而导致过敏反应的发生[6]。紫杉醇临床应用中的过敏反应发生率高达39%, 其中严重过敏反应为2%[7]。经过近20年的临床应用, 人们对紫杉醇导致过敏性休克的发生及防治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在紫杉醇注射剂说明书中明确要求用药前给予特定的药物预处理方案, 即:在使用紫杉醇前12h及6h各口服地塞米松片10mg, 治疗前30~60min肌内注射苯海拉明20mg, 静脉滴注西咪替丁300mg。但是在临床实际中, 我们发现存在多种不同的预处理方案, 主要是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的给药时间、给药剂量与给药途径不同。此患者最初医生开具地塞米松的给药方法是:地塞米松注射液10mgivgttqd (1.8~1.9) , 药师通过查阅文献得知口服地塞米松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虽然与静脉注射地塞米松预防紫杉醇过敏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意义, 但口服地塞米松组预防紫杉醇严重过敏的发生率比静脉注射地塞米松组低0.68, 具有统计学意义[8]。经与医生沟通后将地塞米松的给药途径静脉滴注更改为口服。

3.3 化疗后升白药的选择

化疗后患者出现II度骨髓抑制, 医生咨询是否需要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恶性肿瘤患者在化疗过程中, 中性粒细胞减少是细胞毒类化疗药物主要的剂量限制性毒性, 其减少程度和持续时间与患者感染风险增加相关[9]。预防性使用rh G-CSF可减少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 (FN) 的发生风险、严重程度和持续时间。但rh G-CSF不能常规预防性应用于所有肿瘤化疗患者。每周期化疗前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个体化评价FN的发生风险。对于接受高发生FN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 无论治疗目的是治愈、延长生存期还是改善疾病相关症状, 均建议其预防性使用rh G-CSF。对于接受中等发生FN风险化疗方案的患者, 需进一步评估患者其他FN发生的因素。高龄患者 (尤其是年龄>65岁) 、既往化疗或放疗过程中已发生过中性粒细胞减少症、肿瘤分期晚、肿瘤侵及骨髓、营养和体力状态差、肝肾功能不全、存在感染和开放性伤口以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感染等都被认为是患者发生FN的危险因素[10,11,12]。查阅患者既往病例, 患者第五周期化疗后出现了III度骨髓抑制, 结合患者化疗方案, 考虑化疗后应预防性使用rh G-CSF。rh G-CSF对中性粒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是剂量依赖性的, 剂量过低达不到治疗作用, 过高则使粒细胞过度增殖, 进而对机体产生潜在的不利影响。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中、高剂量rh G-CSF可以使近60%的患者白细胞水平高于4.0×109个/L。就白细胞小于4.0×109个/L的患者而言, 低剂量组和中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29) , 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00) ;化疗后预防性使用中、高剂量rh G-CSF可以使近60%的患者白细胞水平高于4.0×109个/L[13]。因此连续两天给予患者rh G-CSF300ug皮下注射qd。第三天复查血常规白细胞:9.0×109/L;中性粒细胞:5.2×109/L, 遂停药。

4总结

本例患者为卵巢癌术后辅助化疗, 临床药师结合患者既往化疗后不良反应及患者实际情况, 根据药物作用特点, 从预防性给予止吐药、化疗药的预处理及升白细胞药的预防性使用适应证三方面, 分析化疗辅助药的合理使用, 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用药参考意见。

摘要:探讨肿瘤患者化疗辅助用药的合理性。对临床药师查房中遇到的1例卵巢癌患者术后化疗辅助用药进行阐述及分析。临床药师对化疗方案中辅助药物的使用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并得到医生的采纳, 获得较好的效果。临床药师可根据化疗辅助药物的作用特点, 结合患者既往化疗后的不良反应, 为临床提供个体化给药意见。

辅助抑制肿瘤的保健品 篇6

1 传统体育保健实验课的优缺点:

1.1 传统体育保健实验课的优点

随着 “健康第一”、“终身体育”理念不断发展,参加运动人群增加,在运动过程中如何减少运动损伤,加强运动保健等疑问越来越多,《体育保健学》课程正好回答这个问题。根据体育专业学生特点,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的前提下,特开设心外按摩与人工呼吸、运动损伤过程中的止血、包扎与固定、搬运,以及体育比赛中的运动按摩等具有实践意义的实验项目。

1.2 传统体育保健实验课的缺点

目前体育保健实验课学习内容较多,练习时间少,对学生实验技能的训练较为单一,操作技能复杂、直观性差、教学难度大,学生只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理论知识不能很好地在实验课中实践,导致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发生。

2 多媒体辅助、讲练结合、重在练习的教学模式的优缺点

实验教学中以教师先讲解后示范,学生重在练习的过程中,可选用DVD碟片、投影仪、多媒体课件等多媒体系统的辅助,使实验课的教学变得生动化、简单化、具体化、趣味化[1]。

首先,图文并茂多媒体系统有利于学生掌握和理解教师所教授的内容,尤其本校存在少数民族学生较多,汉语水平参差不齐的情况,使学生更形象、直观、准确地理解和掌握所授实验内容,从而提高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准确性,改善实验教学效果。

其次可以弥补教学仪器设备的不足。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应信息和资料,进行优化组合,制作多媒体课件,通过投影仪,直接讲授给学生,易于学生记忆和理解。

另外多媒体信息量大,相关知识较多,便于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对所授内容进行延伸和拓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多媒体实验教学不足是容易使老师和学生产生依赖心理,不利于师生互动,及学生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2]。

3 多媒体辅助、讲练结合、重在练习的教学模式是体育保健学实验教学必然趋势

如何使体育保健实验教学手段优化,将体育保健学实验课教学从验证性和一般操作性的教学模式转变为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现代教学模式,让学生充分发挥能动作用,提高综合素质水平是体育保健实验课教学中不断探索的一项重要课题。

3.1 应用多媒体辅助实验教学,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体育保健实验教学难度较大的实践操作如按摩、骨折包扎、固定和搬运、心肺复苏等,可利用多媒体的文字、图形、图像、动画等方式,使教学过程图文并茂、生动活泼,从而知识面更广[3]。实验老师就实验过程中的重点、难点配以详细的讲解和操作演示,分解知识信息的复杂度,使学生直观地看到怎么做及注意事项,在这些动感、具体的学习环境中,对教学内容更易领会和掌握,大大加快学习进度,提高学习效率。

3.2 多媒体教学手段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效率,起到关键作用。

加入多媒体教学,能有效地启迪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例:在进行心肺复苏实验中,将整个过程分段分重点以及正确及错误操作反复播放,再配以心肺复苏假人讲解,使学生自己操作时,动作规范,易于掌握。

3.3 多媒体与讲练示范是有效的互动式教学方法

多媒体与讲解示范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动脑动手的能力,采用互动式方式,让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起到主导作用。配合组织学生自评,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设计和完成实验的能力[4]。

4 明确讲练示范为主,多媒体为辅的主次关系是关键

传统的教学手段与多媒体教学同时使用时,只有掌握好讲练示范为主,多媒体系统为辅的主次关系,使它们相辅相成,才能达到最优的教学效果。

5 示范、多媒体辅助、讲练结合、重在练习是体育保健学实验技能教学较有效地教学模式

讲课过程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练习过程中运用多媒体循环播放,重复演示重点和难点,有效为学生提供示范指导,这样的教学过程,看得见、摸得着,便于模仿,学习效率高。学生喜欢教师示范,指导学生观察。在学生具体操作时,教师及时进行适当点评、讲解、归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实验基本技能,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以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摘要:针对体育实验技能教学存在操作技能复杂、直观性差、教学难度大等问题,提出从应用多媒体方面对体育保健实验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通过优化实验教学手段,激发和培养学生实践动手能力。

关键词:多媒体,实验教学,体育保健

参考文献

[1]范高兴.多媒体组合优化体育保健实验技能教学的研究[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8,(4):85-87.

[2]张妙瑜,等.优化实验教学手段提高实验教学质量[J].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2007,(4):14-16.

[3]姚鸿恩,等.体育保健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辅助抑制肿瘤的保健品 篇7

康艾注射液在恶性肿瘤的治疗过程中, 可以减轻化疗不良反应, 同时还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从而提高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 现将我院2005年1月至2008年10月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132例化疗配合康艾注射液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32例住院患者经均病理或细胞学检查确诊, 符合国际抗癌联盟 (UICC) TNM分期标准, 属Ⅲ-Ⅳ期初治或复治的患者, 卡氏平分[1]>60分。采用单行随机抽样分为2组, 治疗组 (化疗合并康艾注射液) 66例, 其中男46例, 女20例, 年龄25~72岁;病程1~4年;头颈部肿瘤20例, 胸﹑腹部肿瘤41例, 软组织肿瘤5例;临床分期:Ⅲ期43例, Ⅳ期23例。对照组男53例, 女13例;年龄24~71岁;病程1~4年;头颈部肿瘤19例, 胸﹑腹部肿瘤39例, 软组织肿瘤8例;临床分期:Ⅲ期44例, Ⅳ期22例。2组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根据不同病种头颈部肿瘤常用静脉化疗方案:顺铂20 mg/m2静脉滴注, 第1~5天, 5-氟尿嘧啶500 mg/m2静脉滴注, 第1~5天, 21 d重复, 共3个周期; 胸﹑腹部肿瘤常用:环磷酰胺400 mg/m2静脉注射, 阿霉素40 mg/m2静脉注射, 顺铂60 mg/m2静脉滴注, 21 d重复, 共3个周期。软组织肿瘤采用环磷酰胺400 mg/m2静脉注射, 阿霉素40 mg/m2静脉注射, 顺铂60 mg/m2静脉滴注, 21 d重复, 共3个周期。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加康艾注射液 (由黄芪﹑人参﹑苦参组成每支10 ml, 长白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生产) 60 ml, 静脉滴注。

1.3 观察项目

主要观察治疗的近期疗效, 同时进行化疗后2组一般情况﹑生活质量 (按卡氏平分评定, 治疗后卡氏平分增加≥10分为显效, 增加或减少<10分为有效, 减少≥10分为无效) 以及血液毒性等不良反应的评价。

1.4 疗效评定标准

按WHO实体瘤的近期疗效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 部分缓解 (PR) , 稳定 (NC) , 进展 (PD) 。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66例中CR 3例 (4.5%) , PR27例 (41%) , NC 26例 (39%) , PD 10例 (15.5%) ;对照组66例中CR 1例 (1.5%) , PR 27例 (41%) , NC 23例 (34.8%) , PD 15例 (22.7%) 。两组进展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 生活质量比较

以卡氏平分体质测评2组生活质量。治疗组生活质量评分增高者32例 (48.5%) , 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增高者21例 (31.8%) , 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不良反应

治疗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35例 (53%) , 粒细胞抑制32例 (48.5%) , 对照组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47例 (71.2%) , 粒细胞抑制46例 (69.7%) 。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01) 。

3讨论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 但其在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同时也会损伤正常的细胞, 全身用药毒性较大, 对机体的免疫功能起到全面的抑制作用, 出现诸多的不良反应, 主要是精神状态差﹑胃肠道反应﹑免疫功能低下﹑骨髓抑制及肝﹑肾功能损害等, 从而中断化疗, 严重影响化疗方案的完成, 降低疗效。康艾注射液是由黄芪﹑人参﹑苦参组成的复方制剂, 黄芪﹑人参具有补气健脾﹑益气生津﹑养血等功效, 具有提高免疫力﹑抗肿瘤﹑保护骨髓造血功能, 提高应激力等多种功效。苦参素对肿瘤细胞诱导的血管内壁细胞增殖有稳定的抑制作用, 且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 具有抑制肿瘤细胞的作用, 康艾注射液在恶性肿瘤的化疗中提高患者的免疫应激能力, 刺激骨髓造血细胞功能, 防止化疗所引起的外周血细胞的下降, 改善临床症状, 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减轻胃肠道反应以及化疗毒性反应等方面有一定作用。

参考文献

[1]孙燕.临床肿瘤内科手册.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98:33, 25-26.

上一篇:低保制度下一篇:硕博连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