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的辅助作用

2024-09-23

汉语的辅助作用(精选12篇)

汉语的辅助作用 篇1

摘要:该文分析了计算机辅助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上的应用。针对目前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针对如何使用最新的计算语言学技术对对外汉语教学提供支持进行了总结,同时对自然语言处理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提出了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自然语言处理,语言学

1 研究背景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中国全球最大的几个经济实体之一。这些年来,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文化交流的需要促使“汉语热”逐步升温。与此同时,我国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很多少数民族地区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他们同样有汉语学习的需求。我们研究汉语教学,在当前环境下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1]。针对上诉的两种情况,我国汉语教学可分为外国人的汉语教学和少数民族的汉语教学,在这两方面有着很多同性,但是也有各自不同的特点。对外汉语教学,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成为语言教学的一个新趋势[3]。计算机方便在多个层次进行教学,当前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已经在通常理解的多媒体教学基础上更近了一步,另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无线网络的出现更推动了计算机语言教学的普及,下面就几个主要的发展方向来做分析说明。

2 计算机辅助汉语教学的主要形式

2.1传统计算机辅助多媒体教学在语言学习上的拓展

传统计算机辅助教学主要是指多媒体教学,具体就是通过电脑图片,声音,动画,影片的方式来和学习者进行交互学习的方式。早期的多媒体教学影片,为汉语教学提供了标准的发音和语言场景,同时也可以反复学习掌握,成为对外汉语教学的一种主要形式[3]。

目前计算机时代是计算机网络的时代。外语教学的软件不仅仅在普通PC上,在各类智能手机上和平板电脑也广泛得以普及。这些软件实时更新,带给用户最新的学习素材,除了在教育机构的完成学习培训外,学习者可以利用自己的空余零碎时间来进行语言学习。同时教学互动更加容易,不再是单方向的接受,甚至可以实现在线语言的交流。这些新特点使得传统的多媒体教学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极大方便了学习者。

2.2 计算机辅助工具字典、词典以及翻译软件的发展

语言学习中,字典词典几乎是学习者最有力的帮手,一本权威的词典可以帮助学习者跨越词汇语意的障碍。计算机词典发展已经有很多年,早期仅仅是实体字典的电子化版本。发展到现在,各类语言的权威词典的电子版本,语言词典从简单的释意到现在发音、例句以及相关词汇、相关语言的用法实例都可以很容易的在线获得。同时,词典可以安装在手机,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上面,实时联网进行信息查询。

此外,机器翻译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早期计算机翻译软件翻译基本是基于规则词典的。基于规则的翻译由于汉语语言的特殊性,一字多音,一词多义现象非常常见。基于词典规则的翻译得到的结果往往使得学习者完全不能够理解意思。随着机器学习研究的深入,现在以谷歌为代表的公司采用基于统计的机器学习方法用于机器翻译领域,使得机器翻译的质量大幅度提高。虽然局部还会有一些错误和不准确的地方,但是和早年的技术相比,目前已经达到可实用的阶段,随着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相信相关技术会越来越完善。

2.3 电脑语音合成、电脑语音识别和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语言学习

近期电脑语音合成技术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内以讯飞公司为代表的汉语语音发音TTS引擎对多音字、语言连贯性的改进已经有较大进步。汉语普通话语音识别的准确率也大幅度提高,配合已经较为成熟的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在移动客户端上有很多交互应用。例如苹果公司的语音助手Siri,谷歌公司的语音助手Google Now,微软公司的语音助手小娜。这些都是语音识别,语音合成和人工智能技术的综合应用。

目前,电脑语音合成和电脑语音识别技术完全可以用于汉语教学中,对学习者进行发音对比和纠正工作,比普通教师有一定技术优势。智能语音交互系统甚至能够与汉语学习者进行简单的对话,使得普通学习者脱离教师也能够进行简单的交流对话学习。

2.4 计算机词汇语义学对汉语学习的帮助

传统语言学习当中文章写作绝对是对外汉语学习的难点,由于不能够及时得到专业老师的指导,写作提高往往非常缓慢。计算机词汇语意的发展能够给这部分学习者提供帮助,比如通过计算机分词、语法自动检测、词汇搭配检测等技术,计算机能够指出写作者的基本错别字、语法错误、搭配错误以及语篇是否连贯,能给初级语言学习者很多很实用的建议。

2.5 计算机辅助汉语输入和输出

对于对外汉语教学而已,仅仅初级的听说可能并不是非常困难,这是因为在汉语教学的最初级阶段,外国语言学习者往往学习拉丁化的汉语拼音,这使得汉语学习的难度大大减小。从短期来看这样的学习方法能使得学习者短时间内掌握相当数量的简单句子,达到能够沟通的程度。但是,众所周知读写对于汉语学习者而言就是难以跨过的一道坎。在这里,汉语拼音输入法能够在汉语教学中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使得仅仅会拼音的汉语学习者也能通过电脑“写”出流利的汉语句子。同时由于在拼写打字当中需要选择汉字,同时也巩固了对汉字字形的认知,使得汉语阅读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当然,这里的拼音输入法仅仅是学习的一个工具,当学习者渡过这个最困难的衔接阶段后就汉字的书写练习还是需要的,毕竟听说读写这才是完整的汉语。

3 如何更好的将现有的计算机技术与汉语教学结合

3.1 发音的学习

语言学习发音是第一步,汉语学习者在学习初期学习了汉语拼音方案对于汉语拼音每个声母、韵母和组合发音需要多加练习。这一点可以使用多媒体辅助,对每个音节的标准发音进行反复聆听和模仿。在学习完了拼音方案后,练习时可以找来汉字利用在线字典进行查询对应的拼音,练习发音,将自己的发音和字典的语音发音进行比较,确保汉语拼音的发音准确。音节的学习。汉语拼音中分为声母,韵母和音调三个部分。声母,韵母中相似的音节较多,容易混淆,可以找到各自声韵母的代表字,做发音区别练习。

对于声调,在汉语音节的高低升降对意义的影响很大,学不会音调往往会把字和词义弄错,同时音调不准确直接导致口语发音听起来“不地道”,声调学习只能靠大量的听说练习中去体会,计算机辅助能随时随地的指导声调的正确发音,随时练习可以得以实现。

3.2 无指导的辅助语言练习。

多练习使用是语言学习的关键。课堂教学实践时间毕竟有限,大量听说读写练习需要在课下进行,我国是个多方言的国家,各地都有自己的特殊方言[4],大多数和普通话差异巨大,普通话练习环境并不是随时都有的,此外在零碎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练习,这一点计算机辅助软件可以做到,智能手机上听标准化的朗读,通过各种语音即时通讯工具和普通话朋友语音聊天,参加相关的汉语学习小组,互相帮助学习都是途径。

3.3 大量新鲜语言的阅读和理解

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普及使得对于普通汉语学习者而言,随时随地获取大量的学习材料已经不再是问题。网络新闻、数字化的文学作品、电视节目、电影综艺……只要愿意,随时都可以有大量的学习素材。这个对于语言学习者来说是个学习优势,同时也存在材料选择的问题。学习素材的选择需要听取语言教师的建议,在初学时期选择合适的语言学习素材。

4 当前计算机辅助对外汉语存在的问题

汉语通常被认为是最难学习的语言之一,汉语困难主要难在汉字的复杂性以及汉字和其它语系文字的巨大差异性。这使得非汉语语系学习者需要花大量时间投入才可能初步掌握汉字,掌握读写都是一个长期艰苦的积累过程[5]。计算机技术在前期确实能辅助替代汉字书写作为输入,但是学习者如果过度依赖拼音输入法会使得完全无法掌握汉语的精髓——汉字。目前汉字的阅读和书写是汉语初学者必须通过的一个语言关。汉字传统书写也是掌握汉语的一个标志,只会听说,不会读写的汉语,必定是不完整的。

汉语本身历史非常悠久,长期以来的字形、字义以及词义的变迁比较常见,古代汉语中部分词汇在当前正规媒体上还是会经常使用。再比如成语,诗词,歇后语等,这些对于初学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目前除了积累也没有更好的手段来提高这个部分的学习效率。

汉字中的篆书等字体、繁体字以及日语中的汉字在新兴媒体上广泛出现,容易对初期的学习者造成困扰。同时计算机网络的流行,使得网络上会展现大量的网络用语,方言词汇以及谐音附意词等。这些即使对于汉语本土人士有时也会造成很大的困扰,在汉语学习初期容易对初学者造成很大影响,长期使用会造成汉语用词用语不规范的问题。

5 总结

计算机技术在语言学应用上有待改进的部分。在过去的十年里面,计算机技术在语言教学上的应用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大致上的阶段性成果为以下三个部分:

1)自动语料统计:包括语料库、词典甚至百科全书的建立查询和分类索引。这项工作相当于传统图书馆的电子化,甚至超越传统图书馆的范畴。目前这个方面技术的发展非常的成熟。各类语言的语料库比较全面,电子词典的互查已经日趋完善了。目前需要进一步完善知识体系逐步建立更完整的资料库,语料库,语音库等。

2)语料的自动分析:针对上面一个部分的大量语料,使用计算机基于简单的规则进行分析,比如跨语言查字典,简单的语法匹配工作。目前这个部分的工作有初步成果,有一些技术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

3)复杂的计算机语言处理:对语料采用机器学习的方法进行学习和分析。这项技术可以分析词汇语法结构,对语篇的情感进行分析,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自动生成摘要,自动改写等等。这类应用目前正在深入的研究当中,部分已经有了阶段性成果,但是还有很多领域处于理论研究阶段,实际应用效果还不是很理想。

针对目前的自然语言处理的现状,计算机辅助语言教学的发展也将是一个长期发展的过程,从早期的简单多媒体教学应用,当后期逐步深入的人机互动交流学习,这是一个逐步完善发展的过程,需要计算机工作者和语言工作者大量的投入,同时及时将最新的成果应用于对外汉语教学领域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希望看到的。

汉语的辅助作用 篇2

1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中,并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是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它凭借技术优势,可以便捷地将声音、影像、文字、图片等介质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丰富、立体、丰满、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而且还便于组织管理,犹如为传统的汉语教学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不过,在目前高校中,现代汉语教学效果在某些方面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没有达到课程标准和学校的要求,出现教师教学实效性低,学生学习无兴趣的现象,进而导致高校的学生语言素养得不到提高。提高汉语教学的实效性是当今社会的需要,而多媒体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在优化现代汉语课堂方面具有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进行利弊分析,才能更加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教学。

2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有发言权,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文博大精深,词汇丰富,能表达出微妙的感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学好汉语,传承民族文化。目前我国现代汉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教学实效性低,教授内容不深,以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日渐突出,学生学习无兴趣或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语言素养得不到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高校应该强调汉语在国际上的学术语言地位,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要注意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和纯粹性,让现代汉语远离泛政治化的语境。

3多媒体运用于汉语教学中的优势

营造充满生机的课堂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多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功能,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多媒体课件中图片、音频、视频、辅助教学资料的展示,通过种种方法手段,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形成相对长久的印象,把语文中较难理解的理论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教学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讲课,而学生要做的也仅是死记硬背所谓的概念理论,整体上形成一种枯燥的氛围,原本的教学目标都难以达到,更不用说更高的语言能力的要求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一些大学生所喜欢的和生活气息较浓的语言形式比如微博段子、手机短信、影视片段、网络热文等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立刻彰显了教师的与时俱进和时代气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更深刻的认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现在高校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课时却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预定目标,使得教学任务无法按预定计划完成。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相对缓解该现象。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单位课时学习容量变大,比如一个文化背景的展示一两分钟完全可以搞定而不用教师解释。这是写板书所不具备的优势。如在讲授类似于《春江花月夜》这些古诗词的时候,直接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视频展示这些语句所表现的意境,给学生直接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优化课堂教学结构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简单书写一下板书,给学生一个整体结构的构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多花时间在教学难点、重点的讲解上,略过一些容易掌握的内容,更好地利用时间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的支持自己设计课件,自己讲授课程,达到亲身体验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记忆加深。

4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凡事有利有弊,教师在运用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便更加有效地进行多媒体教学。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只是放映课件自说自讲,要时时关注学生,通过他们的眼神、面部表情、学生间的交流揣摩他们对教授内容掌握的程度,是过眼烟云还是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这些反馈信息的获取,需要师生间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尝试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近距离理解他们的状态,这样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从而调节讲授思路,使之更便于学生学习。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况,多沟通交流。在学习《红楼梦》片段节选时,教师可以把电视剧的片段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感悟并发言,然后进行讲解引导,可以使本节课达到较好的效果。教师多运用PPT等各种方式进行内容学习,而课件是预先就设计好的,教授内容也是结合课件预先制定的。这样很容易造成范式教学,难以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和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念课件,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有理有据,旁征博引,思路开阔,不应只局限于课件。教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人格魅力,掌握讲课的专业技巧,在应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教学法中完美结合,在点点滴滴的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是“观众”,而是课堂的主体,促使他们主动掌握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要放置太多的内容,可以把一些学案、文化知识方面的资料让学生打印出来。有时多媒体展示的信息量比较大,学生会忙于抄笔记而忽视老师的讲解,产生厌烦心理,学习质量下降。有了资料的配合,学生就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与教师交流。

5改进方法

汉语的辅助作用 篇3

关键词 多媒体;大学课堂; 现代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489X(2015)20-0134-02

1 前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突飞猛进,多媒体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高校教学中,并日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计算机辅助教学更是成为现代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专业技能,它凭借技术优势,可以便捷地将声音、影像、文字、图片等介质资源有机融合在一起,为学生创造丰富、立体、丰满、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而且还便于组织管理,犹如为传统的汉语教学插上了一双有力的翅膀。不过,在目前高校中,现代汉语教学效果在某些方面大打折扣,甚至完全没有达到课程标准和学校的要求,出现教师教学实效性低,学生学习无兴趣的现象,进而导致高校的学生语言素养得不到提高。提高汉语教学的实效性是当今社会的需要,而多媒体具有自身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在优化现代汉语课堂方面具有优势,也存在一些问题,只有进行利弊分析,才能更加有效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汉语教学。

2 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我国历史悠久,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越来越有发言权,在世界经济文化的交流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文博大精深,词汇丰富,能表达出微妙的感情,诞生了许多优秀的文艺作品。作为中国人,必须要学好汉语,传承民族文化。

目前我国现代汉语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教师教学实效性低,教授内容不深,以致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现象日渐突出,学生学习无兴趣或学习方法不得当,导致语言素养得不到提高。在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下,高校应该强调汉语在国际上的学术语言地位,注重实用性的同时,要注意保持语言的纯洁性和纯粹性,让现代汉语远离泛政治化的语境。

3 多媒体运用于汉语教学中的优势

营造充满生机的课堂 多媒体课件具有很多传统的教学手段所不具有的功能,应用最广泛的就是多媒体课件中图片、音频、视频、辅助教学资料的展示,通过种种方法手段,给学生创设身临其境的感觉,营造了轻松的学习环境,从而把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内容的学习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死气沉沉的课堂气氛,增加了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形成相对长久的印象,把语文中较难理解的理论形象生动地呈现给学生。

教学很容易走入一个误区:教师在课堂上只是单纯地为完成教学目标而讲课,而学生要做的也仅是死记硬背所谓的概念理论,整体上形成一种枯燥的氛围,原本的教学目标都难以达到,更不用说更高的语言能力的要求了。如果教师在课堂上把一些大学生所喜欢的和生活气息较浓的语言形式比如微博段子、手机短信、影视片段、网络热文等运用到平时的教学活动中去,立刻彰显了教师的与时俱进和时代气息,让学生对学习语文有更深刻的认识[1]。

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现在高校普遍存在教学内容较多,教学课时却因为种种原因达不到预定目标,使得教学任务无法按预定计划完成。而运用多媒体教学可以相对缓解该现象。采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够使得学生单位课时学习容量变大,比如一个文化背景的展示一两分钟完全可以搞定而不用教师解释。这是写板书所不具备的优势。如在讲授类似于《春江花月夜》这些古诗词的时候,直接用幻灯片给学生展示具体的语言材料,通过视频展示这些语句所表现的意境,给学生直接带来美的享受,带来事半功倍的效果。

优化课堂教学结构 在多媒体技术的支持下,教师可以简单书写一下板书,给学生一个整体结构的构建。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多花时间在教学难点、重点的讲解上,略过一些容易掌握的内容,更好地利用时间优化课堂的教学结构。同时可以鼓励学生运用多媒体的支持自己设计课件,自己讲授课程,达到亲身体验的效果,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记忆加深[2]。

4 多媒体技术在汉语教学方面存在的不足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现代汉语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但凡事有利有弊,教师在运用时应充分认识到这一点,以便更加有效地进行多媒体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注意与学生的交流互动,观察学生的学习状态。不能只是放映课件自说自讲,要时时关注学生,通过他们的眼神、面部表情、学生间的交流揣摩他们对教授内容掌握的程度,是过眼烟云还是进行了积极的思考?这些反馈信息的获取,需要师生间交流、互动。教师可以尝试走下讲台,深入到学生中,近距离理解他们的状态,这样才能把握课堂教学的节奏,从而调节讲授思路,使之更便于学生学习[3]。因此,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况,多沟通交流。在学习《红楼梦》片段节选时,教师可以把电视剧的片段搬到课堂上让学生自己感悟并发言,然后进行讲解引导,可以使本节课达到较好的效果。

教师多运用PPT等各种方式进行内容学习,而课件是预先就设计好的,教授内容也是结合课件预先制定的。这样很容易造成范式教学,难以发挥教师主导性作用和学生主体性作用。教师不能只是照本宣科地念课件,需要充分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发掘学生的潜能。教师在讲课过程中要有理有据,旁征博引,思路开阔,不应只局限于课件。教师要不断充实完善自己的专业知识,提高人格魅力,掌握讲课的专业技巧,在应用多媒体课件和板书教学法中完美结合,在点点滴滴的教学活动中给予学生美的享受,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是“观众”,而是课堂的主体,促使他们主动掌握知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在使用多媒体课件时,不要放置太多的内容,可以把一些学案、文化知识方面的资料让学生打印出来。有时多媒体展示的信息量比较大,学生会忙于抄笔记而忽视老师的讲解,产生厌烦心理,学习质量下降。有了资料的配合,学生就有更多的空余时间与教师交流。

5 改进方法

教师在运用多媒体教学时应该注意细节问题:一是课件内容一定要简单精炼,把知识结构重难点以及必要的材料呈现出来就好;二是注意把握好每张课件的出现时间,内容多的课件停留时间长一些,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记笔记,而且在教学中要强调重难点的理解;三是指导学生有选择性地记笔记,通过不同的字体字号的内容呈现让学生的笔记重点突出;四是要处理好课堂时间和讲课时间的关系,给学生留出一定时间消化吸收本节课内容,同时鼓励学生提问题;最重要的一点是要将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板书教学手段相配合,取长补短。

总之,多媒体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强教学效果,教师需要结合实践利用优势避免劣势,使之更加有效地为现代汉语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1]叶萃.中学多媒体教学的现状分析及策略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9.

[2]周全.搭建师生情感桥梁,共筑语文新课堂[M]//国家教师科研基金十一五阶段性成果集(广东卷).2010.

汉语的辅助作用 篇4

随着多媒体技术的蓬勃发展,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日益与大学汉语教学实践普遍结合起来,成为高校教育改革和多媒体汉语教学的主要理论基础。现代技术尤其是计算机技术和因特网的发展给大学汉语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使它们的实现有了可能性。[1]

多媒体使课堂活动变得丰富多样,教学环节更加紧凑。师生能够利用网络共同创造出最大限度地接近现实的情境,学生可以进入一个虚拟的现实情境中,这对于语言学习和应用极为有利。讲好一堂课的标准之一就是信息量要大。使用多媒体辅助汉语教学,能够使教学活动进行得更快,资料展示和情境都能够在短时间内完成。大量的板书可以用投影演示,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在有限的时间里让学生了解更多、更新的信息。

多媒体不仅仅是黑板和录音机的延伸。多媒体教学集中了视觉和听觉等多种表现方式的优点,将教学内容生动地展示给学生,传授课内容由静态的教师灌输变为图文并茂的动态传播,从听、看、说、想、动等各方面调动学生。所以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它比传统教学更富于表现力,更容易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和老师组织课堂活动及启发思考的积极性。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任务,并提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多媒体辅助教学在汉语阅读课中的应用

2.1 可行性

汉语阅读课是给低年级学生开设的课,由于内容涉及的面很广,深受学生的欢迎。报刊阅读是了解当今中国文化、国际风云的重要窗口,是获取最新科技知识的必要手段,也是学习现代汉语的理想材料。汉语阅读课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提高学生的汉语阅读能力,了解报刊新闻的语言特点、各大报刊的排版特点、语言风格,另一方面提高学生利用已有的社会知识、专业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得出自己结论的能力。一方面要讲语言,另一方面要了解背景知识,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2]因此,将多媒体运用于教学中,改变了传统教学中老师上面讲、学生下面记的方法,为课堂活动的安排提供了便利条件,也为学生积极地参与其中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每一篇报刊文章的背景知识都非常丰富。要看懂一篇文章,特定的背景知识是不可缺少的。否则,学生对文章只能是懵懵懂懂,而运用因特网能够迅速查询到相关知识和声像资料,图文并茂,更加生动。老师可以用事先做好的课件来讲解背景知识,还可以上课时把电脑直接连接到因特网上,即时为大家演示如何查询相关背景知识。比如,教材中有一篇讲述美国超市巨头沃尔玛是如何另辟蹊径、独树一帜的,教师可以迅速连接到沃尔玛的全球网站,查阅到相关的内容,如三个基本信仰和基本经营原则。这样学生们就能更好地了解沃尔玛的动机和经营思路,开阔思路。

这样,学生不仅能学到语言,了解到相关知识,而且能学会如何运用现代工具查阅资料来丰富自己的知识和培养独立思考的能力。因特网的普及给学生们提供了广阔的信息天地,他们同样可以掌握最新的信息,这对于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提出了挑战。因此,老师要改变传统的信息者的角色,而成为指导者来指导学生查阅资料和运用现代工具的方法。[3]

2.2 课件制作

多媒体辅助教学中重要的工具之一就是课件。课件使教学内容的演示更形象、更立体化,将声音、文字、图像等材料与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生动地将教学内容展示给学生,使学生的理解更容易。但是课件不是讲义的照抄,教师也不能完全按照课件讲解,在多媒体汉语教学课件制作上要突出重点、难点,使之向全方位、立体化方向发展。

若课件过于繁杂、层次不清,或者为了形式华美而选择与内容无关的图片或音像,就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应该重视信息量,但如果信息量过大,每一页的内容太多、太密,学生就会感到疲惫,结果事倍功半。课件可以准备较多的内容,但不是每一页、每一点都要讲解。要突出重点,层次分明,这样学生才能从整体上把握所讲内容。

2.3 鼓励学生参与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应该参与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4]学生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在课堂中一点一滴地积累起来的。因此我们把尽可能多的时间用来安排学生的课堂活动。我们将学生分为4人一组,每节课的课堂活动安排都有一组学生的课堂陈述,时间为10分钟。陈述的内容可以是背景知识,也可以是对文章观点的分析和理解。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培养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

2.4 多媒体与传统媒体的结合

多媒体的使用把教师从黑板加粉笔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学生们开玩笑说:老师不用再吃粉笔灰了。但是这并不等于说黑板就没有用了,也不是老师不用在黑板上写字了。黑板还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老师在黑板上写一遍,把整个思考过程展示出来,学生的印象更加深刻。语文阅读课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学会阅读,了解整篇文章的意义,而不是记住单独某句话或某个词。我们可以在课程的最后总结文章结构,如果事先总结好写在课件上,那么学生还是被动地接受,对整篇文章没有经过一个思考的过程。如果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总结,我们加以修改,用简练的语言写在黑板上,那么一堂课上完,黑板上留下的完整的板书就是整堂课的印记,学生对这堂课就会留下一个整体印象,而不是只学到了几个用语,看个热闹而已。

尽管如此,多媒体技术也只是辅助教学的手段,多媒体教学不能代替课堂教学。人机对话有其优越性,是老师授课所替代不了的。但是如果老师只是操作计算机的人,那么多媒体辅助教学就失去了意义,课堂教学就有了机械性的一面。教师还是需要以讲解和启发来吸引学生关注授课内容本身,否则学生很容易走神,这就需要教师提高教学艺术,以前沿的知识和信息吸引学生。

3. 结语

汉语阅读课提供给多媒体技术极大的发展空间。在汉语阅读课中应用多媒体的范围很广,可行性很强。但是由于所用教材是教师从期刊上挑选的材料,因此无法做成统一光盘供各所院校的老师统一使用,并且汉语阅读课的材料在不断更新。因此,要完成每一课的课件,老师的任务就非常艰巨。

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对于老师是一种新的考验,值得老师在教学实践中探索。

参考文献

[1]吴疆, 陈瑛等.现代教育技术教程[M].人民邮电出版社, 2003.

[2]华锦木.对少数民族汉语教学论.新疆科技出版社, 2004.

[3]方晓华.新课程汉语教学论.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 2006.

高中离散数学的辅助作用论文 篇5

一、离散数学的特点

离散数学主要是一门研究离散量的结构与其相互关系的数学学科,它不处理连续数学,在这点上和传统的微积分学科有着明显区别。离散数学是高中数学的一门重要课程,因为它具有计算机科学离散性的特点,通过学习离散数学,就可以掌握处理离散结构的描述工具、描述方法,为学习其他相关课程打下基础,还可锻炼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创新能力。想要学好高中数学就必须学好离散数学。按照数学思想,离散数学其实是比较注重研究问题可行性的数学学科,解决问题首先要证明问题是否可解,如果问题可解就要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步骤,解决问题的步骤是规则的、有限的。从宏观上来讲,所有可研究的数学离散量都是离散数学的范畴,离散数学涉及很多,有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系统、图论等内容,这些内容既单独存在,又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因此,这些知识可用通俗易懂的方法直接讲授。数理逻辑是属于数学推理方法当中的一部分,集合运算可用逻辑语言直观地描述出来,集合运算可定义代数系统,图论是代数系统的一部分。

二、离散数学与数学教学改革

高中数学教学中比较注重运算技巧,而不注重数学思想,数学内容比较传统,没有现代数学的符号、术语的应用,只是不断地要求数学内容的完整系统,没有与实际情况联系起来,教学模式缺乏创新意识,比较没有层次。离散数学课程中有大量的先进数学思想、数学方法,脱离了传统数学模式的呆板内容,可帮助改进连续数学中出现的较多问题。离散数学中衍生出实用的数学方法被广泛运用于科研、工农业生产、管理等方面,如果运用得当,就会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加入离散数学的内容,可弥补现阶段高中数学教学存在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由于数学模型基本都是离散数学模型,这些年我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题目当中,连续数学与离散数学各占一半,这就说明了离散数学在当今高中数学中的重要性。高中数学教学具体应从学号理论知识、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创新能力这三个环节开展,以往的教学模式比较注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没有注重培养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而离散数学教学就可以实现这三个环节的相互协调,共同进步。

三、离散数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一)实现多媒体和板书的结合

离散数学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演绎推理过程是比较复杂的,离散数学课程中有着较多的知识点、概念、定理等,给学生记忆带来了困难,其中重、难点还需要学生理解和接受。只有将多媒体和板书结合在一起,才有利于开展数学教学。其中定义和例题可通过多媒体展示出来,证明定理的过程就可用板书的方式逐渐讲解,一步步推演,便于学生理解和吸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逻辑能力和概括能力。

(二)注重趣味性教学方法

趣味性教学方法可通过举例子、提问等方式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离散数学中定理、概念很多,通过举例,便于学生理解和接受数学知识。提问的教学方法通过创设适合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分析问题的原因,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启发学生自主思考,积极参与数学教学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应用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讲到图论部分时,可列举与学生生活相关的例子,例如欧拉图、格尼斯堡七桥等,拉近学生和教师之间的距离,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精神。

(三)注重应用性教学

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将离散数学作为一种辅助工具,可帮助学生解决应用性问题,让学生明白离散数学的具体作用。离散数学中与、或、非和数字逻辑中的与门、或门、非门有紧密联系,包括图论与数据结构当中的图和树等这些数学知识都有关联,教师在讲解数学知识时,要将这些数学知识的前后关系告诉学生,注重离散数学的实用性。在教师讲授理论知识时,学生理解和吸收需要一定的时间,这里举一个例子,当学生在看到一阶逻辑当中八个关于量词作用域里的扩张与收缩公式时,学生可能在看第一眼的时候,就感觉到这些公式记背比较困难。教师通过一步步推解证明方法,向学生演绎推理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到这些公式的前因后果,学生就能够顺利记忆这些公式。

(四)优化教学内容

小学汉语拼音的作用不容忽视 篇6

一、汉语拼音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早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汉语拼音已作为联合国通用的国际标准使用,九十年代美国国会图书馆等国际大图书馆已将汉语拼音作为中文图书音序检索的工具。

我们清楚地记得,在1958年《汉语拼音方案》刚刚公布不久,全国掀起了广泛的拼音扫盲运动,全国上下,只要有学校的地方,就有“a o e”的朗读声。尤其是全国推普先进地区,推普扫盲活动遍及城乡各个角落,从老人到小孩,人人都在热学汉语拼音,学习文化,学习普通话。本人在刚毕业那年就任教小学二年级学生的拼音,当时学生的拼音底子太差,二年级以上的学生,每人都要包教一名文盲,老师要包教五名。从学习汉语拼音字母开始,农闲两个月时间,要求教会被教对象汉语拼音及50个汉字。我们现学现卖,既当学生,又当老师,一举两得。在这一注音扫盲运动中汉语拼音显示出极大的优越性。过几年后,为了学生便于学习汉语拼音,学校专门给学生买了新华字典。现在,以汉语拼音为音序的字典词典已成为人们离不开的工具书了。从这一点来说,汉语拼音就成了人们起步学习文化的拐棍,识字正音的工具。

时下,计算机的应用已经普及,小学教育的计算机课程已经摆上了重要的位置。当人们刚刚接触计算机时,也是借助汉语拼音入门的。用计算机工作,打文件,查资料,发信息,大多使用汉语拼音。有人说:用五笔字型输入法录入汉字也行。我说:不错。但是,汉语拼音输入有三大好处:第一,拼音输入更快,更准确,尤其是使用智能ABC;第二,拼音录入不影响人们的构思,使思维更流畅;第三,汉语拼音是小学一年级就已经掌握的工具,不需要重新学习新的输入法,上机就会操作,省时省事。我在乡镇小学亲眼看见大批五、六年级小学生在电脑上快速地打出自己创作的幼稚的诗文,也在城市里看到老人们电脑上写出了一条条人生格言,这些老人至今还在电脑上笔耕不辍,有些老人也是在将近50多岁的时候学会了电脑,记叙了老伴和小外孙运用汉语拼音一个上午学会电脑的故事。我还发现,用汉语拼音发电子邮件不曾出错,而用汉字发电子邮件经常出错。有一次我去北京,在邮政局、宾馆、机场、饭店里触摸屏,我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很快就检索到我所需要的服务项目的地址。有一次我在日喀则山东路邮政局寄邮件,需要找拉萨市仙足区北官园的邮政编码,没有查到这个区域,我就用拼音查它的地址,先找到拉萨市(LSS),再找到仙足区(XZQ),最后找到北官园(BGY),找到了邮政编码,这个过程只用了几秒钟。可见,汉语拼音为现代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方便。

二、小学汉语拼音教学减轻了学生负担

从教育部去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来看,小学语文教学要求学习汉语拼音,运用汉语拼音帮助学生识字和学习普通话,略去了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原有的“汉语拼音帮助学生阅读”的内容。有人认为,这是为了减轻学生负担。一时间,降低汉语拼音教学要求,淡化汉语拼音教学的各种舆论大噪,有的小学还在学生一入学先教汉字,再教拼音。难道教学简单的四十几个声母、韵母,比死记硬背一个个繁难汉字还难吗?事实上,学习汉语拼音并不难。从四十几个声母、韵母的读音上讲,孩子们的语言中早就熟悉这些字母的发音了,只要把这些字母读音与他们的语言对应起来就行了。从字母的形状上讲,n像门洞,h像小椅,s像蚕又像丝……如果老师让孩子们开动脑筋,把音与形相联系,是会找到便捷的方法,快速掌握汉语拼音的。至于汉语拼音声母和韵母的拼音方法,有拼读法、直读法、直呼音节教学法、还有声介合母教学法,等等,只要掌握一种方法即可。指导学生学习方法好像是交给学生一根捅窗户的小棍,窗户纸一捅即破,学生一旦悟出方法,就可以触类旁通。比如说直呼法(b—a—ba),有这样的拼读方法口诀:“前音口张大,后音跟着发,前后一气呼,千万别分家。”哪种教学法最好,没有定论,要视教师本人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同时考虑到本地方言因素。但有一点要清楚,抽象的拼音字母要与生活语言相结合,学生才能学得有兴趣、见成效。小学生一入学用4周的时间学会了汉语拼音后,学习汉字和阅读拼音读物,就可以无师自通。这一点,已经被“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20年来的丰硕成果所证实。小学生一旦掌握了汉语拼音,想要说的话,立刻就可以变成书面语言,他们的手随着思想的野马任意驰骋,写出来富于想象的小文章,令专家学者赞叹不已。著名语言学家、全国“注•提”实验领导小组组长倪海曙先生1983年写的《难以置信》的文章,正是抒写了这一事实。可以说,汉语拼音是小学生打开知识大门的金钥匙,是迈向科学高峰的阶梯。那种说学习汉语拼音加重学生负担的人请重温“磨刀不误砍柴工”的古训。试想,一个不懂汉语拼音的人,如何面对现代生活?一定是举步维艰,寸步难行。因此,在小学不仅要学汉语拼音,而且一定要学好。

汉语的辅助作用 篇7

对于国外汉语学习者, 尤其是欧美的汉语学习者来说, 方块汉字是学习汉语的天然障碍。汉字作为记录汉语的工具, 属于表意文字体系, 本身不能准确表音, 与拼音文字差异显著, 学习者无法从字面上直接拼读汉语读音。很多人因为汉字难认、难写、难记, 打消了学习汉语的积极性。而且, 从汉语国际推广的角度看, 大部分学习者的首要目标是学会表达和交流, 用语言进行沟通。

《汉语拼音方案》采用国际通行的拉丁字母, 用26个字母组成的21个声母、39个韵母, 加上4个声调, 就能拼读所有汉字的读音。外国学习者对26个字母并不陌生, 在教师的指导下, 短时间内就能基本掌握拼音规则, 为今后学习汉字、词汇和语法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而可以极大地缓解学习汉语的畏难心理, 提高学习汉语的兴趣和效率。所以, 《汉语拼音方案》一经推出, 就受到汉语教师和学习者的普遍欢迎。半个多世纪以来, 国内外汉语教学界以《汉语拼音方案》为基础, 在“先语后文”“先易后难”原则的指导下, 借助拼音学习汉语和汉字, 逐步摸索出多种简单有效的教学法。实践表明, 《汉语拼音方案》是帮助外国学生识读汉字、学习汉语的有效辅助工具。据统计, 通过拼音学习汉语, 比直接通过汉字学习汉语效率至少提高3倍以上。近年来, 移动终端设备逐渐普及, 汉语拼音输入法的智能化水平不断提高, 通过方寸屏幕上的简单触控, 拼音就能够准确地转化为汉字, 进一步降低了汉字识读和汉语学习的难度。

汉语的辅助作用 篇8

一、汉语水平考试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问题

汉语水平考试 (HSK) 作为以汉语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主要对象的统一汉语水平测试, (HSK) 命题主要依据的考试大纲共5种:1.《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2.《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3.《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 (基础) 》;4.《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 (初中等) 》;5.《中国汉语水平考试大纲 (高等) 》。《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汉语水平等级标准与语法等级大纲》是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 词汇和语法的总纲, 是HSK (基础) 、HSK (初中等) 和HSK (高等) 三种考试的主要命题依据。以这两大总纲为依据制定的HSK (基础) 考试大纲、HSK (初中等) 考试大纲和HSK (高等) 考试大纲进一步对不同等级的考试内容、考试要求、题型、试卷构成以及各项题目所占比例等, 分别作了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从而使三种考试所包含的四个不同等级的考试领域有了较好的界定。从所采用的题型来看, 汉语水平考试以客观性试题为主。如在基础考试中, 全部为多选题, 在初中等考试中, 1到154题为多选题, 155到170题为写汉字, 多选题的比例高达91%。在高等考试中, 引进了口试和作文两项, 实现了客观性考试与主观性考试相结合, 全面考查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语言水平是一种能力, 而不是在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的考试技巧, 这种在四个答案中选择一个的考试方法, 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全面反映学生的实际汉语水平。因而, 在以客观题为主的考试中, 考生成绩与实际的汉语水平往往有一定差距。另一方面, 主观性试题的效果由于诸多原因的影响也有一些欠缺的地方, 主要表现为:首先, 主观性试题的分数占试卷总分的比例偏小, 导致无论是考生还是教师平时都不愿花很多时间练习。在初中等考试中, 有15道写汉字的题目, 很多学生认为写汉字的分数比例小, 而忽略了对于汉字的学习, 不重视汉字的书写, 长期以来汉字的书写得分率都不理想。其次, 在高等水平的口语考试中, 因为口试要适合各种学生的需要, 所以所出题目绝大部分考生所熟悉的有话可说的题目。但这样又会产生新的矛盾, 学生在考试前容易猜题, 从而忽略平时的口语学习。口语考试的自由发挥中要求说两段话, 有时考生的两段话的水平有明显的脱节现象, 这就是考前突击的效应。这样的考试缺乏“真实性”。而且在考试的过程中, 都是学生一个人在说, 没有进行交际, 所以可能导致学生在实际情况中, 汉语的交际水平并不能达到同样好的高度, 这与测试“必须在真实的语境中采用真实材料进行”的宗旨相违背。

二、汉语水平考试对汉语教学的反拨作用

汉语水平考试作为水平考试的一种, 它具有稳定而可靠的科学性和权威, 在对外汉语教学界有着巨大的反馈作用。著名对外汉语教学专家吕必松先生说:“汉语水平考试成绩不但跟学生和教师有关, 而且跟教学单位的声誉有关。因此各教学单位的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和考试方法必然要向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方法靠拢。这就是HSK的反馈作用。”考试的反拨效应中不可避免地有着积极和消极的两个方面, 下面我们来分别讨论。

(一) 积极的反拨效应

1. 督促学生全面学习, 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HSK以语言知识测试为基础, 语言能力测试为核心。HSK试题的语料来源很广泛, 它不从现有任何一套对外汉语教材中选取, 而是从常见的文字量较大的报刊中摘取。试题的内容尽可能涉及到日常生活及社会生活各个领域, 体裁有议论文、记叙文、说明文、应用文等, 语体既包括口语, 也有书面语。口语中不仅有对话, 而且有讲演, 广播, 书面语, 从公共标记、报刊标题到略带文言用语的新闻语体。在初中等的HSK中, 阅读理解和听力理解是测试的重点, 这两项技能的测试题共占58.8%, 学习者要想有好的成绩, 一定要加强听、读的训练。而在HSK中听读的覆盖是相当宽泛的, 所以逼迫学习者在课余多阅读报刊, 多听广播, 多看电视, 通过社会各方面的渠道来学习汉语, 练习课堂上已经学会的汉语, 而不能孤立地只在上课的时候学习, 死抠一两本书, 妄图通过考前一两个月的时间进行突击学习, 取得好的成绩。所以, 汉语水平考试可以使学生在注意课堂学习的同时, 走向生活, 进行动态、开放性的学习。

2. 对汉语教学进行宏观指导, 推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进和改革, 使课程设计向更合理的方面进行。

首先, 它促使教学内容和等级逐步向全国统一的方向发展。其次在语言技能上, 它督导听说读写全面发展;再次, 在课程设计上, 督导设立各种语言技能课程和各种精与泛相结合的复合课程;在教学方法上, 督导按“结构—功能—文化”相结合的教学法体系向前发展;在教学手段上, 督导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进行形象化、立体式教学。HSK设有听力理解考试, 由于HSK的推行, 为了配合听力考试的需要, 在很多学校改进了教学手段, 配备了语音实验室和电视录象设备等。

3. 汉语水平考试作是检查和评估教学效果、教学质量的主要依据。

标准化考试是把好教学质量关的重要手段之一。现在国内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院校、部门日益增多, 各种教学大纲、教材种类繁多、质量不一, 各种教学方法百花齐放的情况下, 比较不同的教学单位和教师以及不同的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必须有一个统一的、科学的、严密的测试标准和测试制度。通过HSK的比较, 可以促进不同院校之间进行学术交流, 教学比较, 加强竞争机制, 这对汉语教学的长远发展很有利。

4. HSK对实际教学的反馈作用。

HSK作为一种科学的测试手段, 对教和学两方面都起着引导和督促的作用。从老师角度来看, 他可以通过汉语水平考试更加系统地检查到学生的薄弱环节, 采取更有效地教学方法来促进学习效果的提高。如杨翼 (1998) 通过对HSK (高等) 作文的研究, 发现了学生在选用句式时有杂糅现象, 她在描写和分析杂糅表现的基础上, 提出了一些教学意见。这种发现是大规模的, 成系统性的, 因此更能够使我们全面地把握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从HSK考试中我们可以确切的知道学生容易丢分的项目是什么, 这样我们就可以更有主动性。从学生角度来看, 他可以通过考试了解自己的薄弱环节, 改进学习方法, 提高学习效率。

5. 对学生有激励和导向作用。

汉语水平测试的特点在于它可以让学习者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汉语成绩在全体考生中的“相对位置”, 也可以知道自己的水平是否达到规定的等级标准, 这样学生可以更加客观地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 更加勤奋地学习。现在由于汉语考试具有较好的效度和信度, 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用其作为选拔人才的标准, 学校的入学也以其为衡量的准则, 这样这门考试给他们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使他们更加重视汉语, 把汉语放在一个重要的位置。

(二) 消极的反拨效应

任何一种测试都有着正反拨效应, 也有着负反拨效应, HSK的消极反馈作用主要表现在:首先, 客观性试题比重过大, 主观性试题比重偏小, 容易使老师过于注意语言的准确性, 忽视交流思想和表达思想的能力。其次, 初中等考试中由于缺少说和写, 容易滋长学生在学习中的惰性, 造成一些学生能听懂、看懂, 但是口语和书面的表达能力不好, 写汉字的时候出现大量的错别字。在学习的过程中, 对汉字的认识只求形似, 而不求精确的记忆, 造成一些错误。而口语表达上则大量采用简单的句式, 对复杂的东西采取回避的措施。现在汉语考试在高等中增加了口语和作文, 但是在中国生活, 就必须进行交际, 而不是只有具有高等水平的外国人才需要讲话, 所以我认为, 在初中等阶段也应该进行全方面的测试。当然增加主观性的考题, 又会影响考试的信度, 增加考试的成本, 而且主观性试题覆盖面窄, 容易使老师和学生为了应付考试而去猜题, 所以, 必须不断地进行协调, 以求达到题目的合理搭配。

现在, 汉语学习者大都以掌握汉语能力为目标, 所以并没有大量出现教学围绕着HSK转, HSK成为指挥棒, 学生为考试而学, 高分低能的现象。各学校的教学计划基本上还是照常进行, 汉语水平考试的反面作用并没有过多的体现, 汉语水平考试一直表现出很高的效度和信度, 对汉语教学基本上是有着积极、正面的影响。关于测试和教学的关系, 英国测试专家Alan Davies曾说:“测试不是教学, 我们能够而且应该坚持这样的想法, 即测试的应用是有别于教学实践的, 它应被看作是一种提供信息的方法, 而所提供的信息是可以运用于教学和其他目的的。”在汉语教学中, 要始终把握好测试的作用, 任何时候都不要盲目的、人为地把测试作为教学、学习的最终目的。

三、汉语水平考试 (HSK) 的发展方向

为了使汉语水平考试能更好地发挥作用, 我们应该尽量提高考试的先进性、科学性, 努力把考试设计成符合教育原理的、有积极反拨作用的考试, 促进教学的改革和发展。

(一) 汉语考试现在已经形成了稳定的题型, 这对于

保持试卷的稳定性有着积极的作用, 有利于汉语水平考试的等值计算。但长期这样, 会造成题型的僵化, 增加学生猜题的可能性, 降低考试的效度。因此我们要不断变化题型, 不断开发新题型。并适当增加汉语应用能力的构成性作为答题题型的数量和权重, 减少选择性作为答题题型的数量和权重。

(二) 高等阶段的口语测试可以变为直接测试, 规定口试规则, 培养口试人员。

这样可以使学生能够更直接地体验语言的交际性原则, 而不至于使口语考试成为独白考试, 同时可以减少学生的猜题机率。

(三) 加大汉语考试现代化进程。

为方便考生能够更方便的了解自己的汉语水平, 建议尽快推出计算机自适应性HSK, 提高考试的效度, 适应时代的需求。另外, 例如写作考试这种主观题, 批改既费时又费力, 且标准不易掌握, 可以尝试开发一套电子评分系统, 以减低阅卷的成本, 提高评估的效度。

参考文献

[1]刘英林.汉语水平考试研究 (续集) [M].北京:现代出版社, 1994.

[2]杨翼.B级证书获得者作文中的杂糅现象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 1988, (1) .

[3]任莜萌.中国汉语水平考试 (HSK) 的回顾、现状与展望[J].汉语学习, 2001, (2) .

[4]李华田.语言测试与外语教学[J].黑龙江高教研究, 2003, (4) .

论汉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 篇9

“语内”指的是语言自身的内部结构, 即语音、词法、句法三大语法构件。但有时汉英两大语言为使语言多彩, 也使用修辞手段对语言进行“包装”。因此笔者也将修辞方法视为语内知识。根据对比语言学的基本观点, 不同民族的语言虽有各自不同的特征, 但也有共性, 这些共性促进二语习得过程中“正迁移”的发生, 对二语习得起积极作用。当然, 汉语和英语在语音、词法、句法和修辞方法上都有很多共同点, 以下笔者将分别例证加以说明。

1. 语音方面

首先, 汉语拼音中的声母b/p/m/f/n等都能在英语中找到相同的辅音音标;另外汉语拼音中的韵母a/o/u等也能在英语中找到相似的元音音标, 因此中国学生在练英语发音时难度不大, 这证明汉语拼音的知识在促进着英语语音学习。

2. 词法方面

在词法方面, 汉英两种语言也存在着很多的共同点, 这都有助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英语词汇。经对比, 汉语和英语在词法上的相同、相似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词的分类和句法功能。汉语的词汇根据其使用功能分为名词、动词、代词、形容词、副词等10大词类, 英语也有如此划分, 细微的差异在于汉语中没冠词;英语中没助词。而且, 这些词类在句子中的语法功能也基本相同, 如汉语中名词作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英语中也是如此。汉语句子有6大成分, 英语也这样, 细微的差异在于汉语中没表语, 英语中没补语。

(2) 词义。语言的存在是因为人类传递思想的需要, 汉语和英语也不例外;英语中的单词总能在汉语中找到对等意义的词汇, 也正因为如此, 我们的跨文化交流才有了可能。例如:汉语———桌子, 英语———desk;汉语———学习, 英语———study。

(3) 词汇结构。汉语词组在构成方式上也和英语的一些短语有相似之处, 这些相似点有助于学生理解、分析和掌握英语的部分短语, 促进英语学习。这方面的共同点一般存在于汉语中的一个或多个字前置修饰另一字的偏正词组, 以及英语中的一个或多个单词前置修饰另一词的名词短语中。例如:汉语:红太阳, 英语:red sun;汉语:缝纫机, 英语:sewing machine。

3. 句法方面

汉、英两大语言在句子结构和句子的功能方面都存在着很多相同、相似点, 有利于中国学生对英语句法的学习。以下笔者分句子结构和句子的功能两大方面揭示这些共性。

(1) 句子结构。首先从简单句的基本结构看:汉语中的主谓、主谓宾、主谓双宾结构就能在英语中找到完全相同的结构, 即:S+V, S+V+O, S+V+O+O结构。就是英语中有, 而汉语没有的结构, 如主系表、主谓复合宾语, 我们也能在汉语中找到相似点, 如汉语中的判断词“是”结构和兼语式结构。请看下例:

汉语:我们学习。 (主谓结构) 我们学习英语。 (主谓宾结构) 他给了我本书。 (主谓双宾结构)

英语:We study. (S+V) We study English. (S+V+O) He gave me a book. (S+V+O+O)

汉语:我是个教师。 (判断词“是”结构) 他叫我来的。 (兼语式结构)

英语:I am a teacher. (主系表结构) He asked me to come. (主谓复合宾语结构)

再看汉语中的一些表示因果、转折、递进关系的复句也能在英语的复合句和并列句中找到相同、相似结构。如:

汉语:既然大家都来了, 我们就开始上课吧。我主动帮他, 但他拒绝了。

英语:Since everyone has come, let’s begin our class.I offered my help, but he refused it.

(2) 句子功能。汉、英两门语言都有陈述句、否定句、疑问句、感叹句和命令句 (英语叫祈使句) , 而且应用场合都相同。尤其是命令句和感叹句在两大语言中不仅使用功能相同而且结构也惊人相似。试比较:汉语:不准去那儿。 (命令句) 多美啊! (感叹句)

英语:Don’t go there. (祈使句) How beautiful (感叹句)

4修辞方面

汉、英两大语言为使语言表达生动、多彩, 都会使用一些修辞手段, 这些手段无论在使用目的上和使用情境上都相同, 即使有细微不同也体现在称谓上。以“夸张”为例, 汉、英两种语言都用它来夸大某事, 使人听起来感到更悦耳、更激动、更危险。如下例:汉语:我饿得能吞下一头牛。英语:I am so angry as to be able to eat an ox.

二、从汉语和英语的语际知识中存在的相同、相似点看汉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促进作用

笔者这里所谓的语际知识是指与语言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与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前者与语言密切相关, 可具体为语篇的构建方式、使用语言的基本规则、言语风格等, 属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和语体学的研究范畴。后者与语言学习和使用的外部环境相关;如, 跨文化交流知识、人类共有的观念和习俗、行为准则等, 属于跨文化交流、心理语言学和社会语言学等研究的范畴。对比分析后不难看出, 汉、英两大语言在这些方面存在的共同点太多, 不可能在有限的篇幅内讲清, 因此, 以下笔者仅列举两大语言在与语言相关的背景知识和与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中存在的共同点。

1. 与语言相关的背景知识

首先从汉语的语篇组织上来看, 有记叙一件事的记叙文体, 有论证或反驳一个观点的论说文体, 英语中也有。在组织文章时, 汉语的记叙文要有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几大要素, 叙事时有正叙和倒叙的技术手段;英语也有同样要求, 即:narration中, 一定得有when, where, who, what, how等因素, 技术手段上也可采用normal sequence和flashback等。在汉语的论说文的组织中有三大要素, 即论点、论据和论证过程, 逻辑手段一般是归纳和演绎, 英语的exposition筑argumentation也要讲究有argument, instances和persuasive process, 同样采用inductive approach和deductive approach。除此, 汉、英两大语言在运用过程中都会有相同的语用规则, 如在不同的情境下使用正式与非正式语体、同一语言片语可能在不同情况下有不同理解、相同的言语可能有言内和言外之意等。请看下例:汉语:室内很热, 可窗子还关着。英语:It’s hot inside, but the window is still shut.从本例中我们不难看出, 无论汉语还是英语, 它们传递的言内意义都是“窗关着”, 但言外意义都是希望有人“开窗”。由此可见, 汉语中与语言相关的背景知识也是其他语言所共有的知识, 自然促进着英语学习。

2. 与文化相关的背景知识

汉英两大民族在跨文化交流时、在进行思维活动时都有着很多共同的观念、风俗、习惯等, 对一些共同的对象都可能产生喜、怒、哀、乐, 这些也可谓之“常识”, 即二语习得理论中所说的“common knowledge”, 这些“常识”自然也促进着中国学生对英语文化知识的学习。如, 别人成功时, 中国人说“恭贺”, 英语在此情境的表达同样是“Congratulations!”;别人过生日时, 中国人说“年年有今日!”英语中的“Many happy returns of the day!”同样可用于这种情境下。又如, 我们在对“坏人”这一概念进行头脑风暴时, 思维定势会是“丑”、“语言俗”、“行为粗暴”等, 英语文化中人们也有相同或相似的思维定势, 即, bad man-ugllooking-vulgar language-badly-behaved-evil等。

综上所述, 我们的母语汉语和汉语文化无论从语言内部结构还是从语言使用的相关领域都和英语有很多的相同点或相似点。在以上对比分析中我们不难看出, 汉语在英语学习中起着促进作用。笔者撰写此文的主要目的是唤起同仁思考怎样在英语教学中正确评估汉语的作用, 以便合理使用汉语提高教学效果。德国有位叫Wode的教授在上世纪70年代做个一个实验, 他将德国儿童放在自然语境 (英国) 学习英语, 结果发现也有母语的“迁移”发生。这告诉我们同家族的语言间都有母语的“迁移”, 汉语和英语不同家族, 中国人在学英语时受母语影响也是不足为怪的, 在学英语前将汉语“清扫出门”的做法是可笑的, 关键是我们要认识到汉语和英语在哪些方面会产生“负迁移”, 又在哪些方面产生“正迁移”, 尤其是要利用“正迁移”进行外语教学。笔者撰写此文的另一目的便是提请学生注意提高汉语和汉语文化知识的修养。笔者在数十年英语教学中也发现, 学了多年英语都没感觉的学生一般母语知识都贫乏, 根据以上分析可知, 母语知识欠缺实际上是会影响新的语言习得的。由于篇幅有限, 笔者只好在此结束论述, 留下空间, 供同仁继续讨论。

参考文献

[1]胡壮麟等.语言学教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7.

[2]Rod Ellis.Understanding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86.

[3]郭铭华.论母语在外语课上的作用.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2 (4) .

汉语的辅助作用 篇10

汉语词汇以单音节词为主的时期,只要产生一个新的事物,就要新造一个单音节词,数量的增加造成人们记忆的困难,单音节词是有限的,而新事物的产生确实无限的,为了满足汉语继续发展的需要,双音化作为构词方法,借助汉字单音成义和能够灵活组词的特点,用单音词来组成双音词, 在不增加新词的情况下,以一个单音词联想拓展为众多相关的双音词。

例如,以“山”为基础,引申出“山顶、山峰、上山、山上、 山下、下山、山崖、山水、山丘、山东、山腰、山脚、山口、 山药、山体、山岗、山泉、山区、山坡、山寨、山水、山西、 山庄、山里、山楂、山路、山洞、山村、山城、山沟、山头、 山河、山城、山歌、山路、山野、山羊、山林、山竹、山芋、 山脉、山谷、山脊、山间、山涧、山尖、山风、山峦、山神、 山石、山势、山民”等。

这样一来,一个单音节词就能生出大量的相关词汇,在不创造新词的情况下,增加了现代汉语词汇数量,满足了人们交际的需求,促进了汉语的发展。

例如,“红”除了表示颜色,还引申出来的一系列具有革命意义的事物,如“红军、红歌、红旗、红星、”

像这样的单音节词还有很多,比如“玉”由起初的美石的含义拓展之后,引申出了“玉兰、碧玉、玉体、玉洁、玉兔、玉佛、玉女、玉帝、玉足、玉手”等不下600多个和玉相关的双音词。双音化是继形声字之后再一次体现了汉语的表意性,拓宽了汉语的发展道路。大量的双音节词,丰富了人们的交际用语,使得词义更加的明确,给单音节词赋予了新的生命,提高了单音节词的利用率,使他们有了更多的用武之地。汉语约有一千四百个音节,互相搭配可以组成一百九十六万个双音词, 而三千个常用字交叉组合则可记载九百万个双音词。可见双音化大大提高了汉语词汇的能产性,为现代汉语词汇的发展注入了新的血液。

二、双音化提高了现代汉语词汇的便利性

1. 缩略词的双音化

除了以单音节语素组词生成双音词,双音化也为人们的日常用语带来了一定的便利性。人们在长久的交际中,对言语交际简便性有着本能的要求,一些使用频率高的词,通过双音化的缩略,在保证表意清楚的条件下,方便了人们的交际,提高了效率。例如:

例子中的这些词都是我们日常交际、文件、新闻中常常出现的词,即使我们只看到缩减后的词也一定能够明白这个词的意思。所以双音化不仅不会影响词语的意思,还使我们的交际更加便捷。

2. 网络新词的双音化

时代的发展让人们的生活日新月异,因为网络的普及, 一时间网络新词以其简便明了、生动有趣的优势,涌入了人们的生活,尤其是年轻人的圈子。大量的新时期网络词语成为了现代汉语词汇的有机组成部分,也自然受到了双音化的影响。

例如:

拍砖(指提意见、批评)

点赞(表示欣赏赞扬)

粉丝(崇拜者)

酱紫(这样子啊)

恐龙(长得难看的女孩)

抓狂(受不了刺激而行为失常)

潜水(只观望,不发表言论

逆袭(指在逆境中反击成功)

刷屏(一个人所发的消息太多)

沙发(第一个回复的人)

吐血(形容郁闷的心情)

我晕/ 我倒( 形容无语,郁闷)

除了上面这些例子还有众多的使用率更高的双音语气词,例如:哈哈、嘿嘿、吼吼、呵呵、嘻嘻、咔咔等。可以说网络词已经成为了我们用词的一部分,即使其中有一些词并不文明,不合理,但它确实存在于网络中和人们的交际中。 而在众多的网络词汇中双音节词占了很大的比例。可见双音化趋势渗透在正式、非正式的语体中,在总结分析网络词时, 笔者还观察到网民们对表达上又有了更大胆、有趣的尝试。 在这里就举几个例子:

1喜大奔普(是喜闻乐见、大快人心、普天同庆、奔走相告四个词取首字,来表达愉悦的激动的心情)。

2长发及腰(出自《十里红妆 · 女儿梦》“待我长发齐腰, 少年娶我可好”)。

这些词虽然并不是双音词,也未必正规和普遍,但可以看出双音化对人们用词的影响,增加了人们对这种整齐均匀,朗朗上口的韵律的喜爱。继而在表达上有了更高的要求, 不妨可以大胆的猜想,继双音词之后,或许会产生更多这样的四音词。

摘要:双音化是现代汉语区别于古代汉语的标志之一,双音化不仅为汉语的发展拓宽了道路,提高了汉语词汇的组合性和能产性,满足了本民族的交际需求,而且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也带来了便利和好处,减轻了留学生词汇学习的负担,为对外汉语学科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电视频道包装中辅助图形的作用 篇11

关键词:电视频道;辅助图形;可演绎性

1 辅助图形的功能

(1)快速识别。辅助图形在电视频道的形象包装中出现的频率高,是观众识别电视频道快速的视觉符号。辅助图形在频道ID、形象宣传片、版权页、栏目包装、导视系统的丰富的演绎,使得频道识别系统化。辅助图形借助视频媒体的立体化、动态化效果表现得更加丰富。视听结合的优势使得辅助图形比频道标识更多样化,更能被广泛地人群认可并识别。2011年,CCTV-9频道启用了新的频道标识和电视频道形象包装,从蓝色立方体标识中提取立方体的形象形成的辅助图形。辅助图形和标识形成了一个紧密的演变系统,观众即刻就从立方体图形元素联想到频道的标识。CCTV-9频道以探索世界,发掘自然为定位的科教类频道,以立方体辅助图形演绎的小兔子、小青蛙、小河马等频道宣传ID很快就拥有了一大批粉丝,他们立刻被憨态可掬的方形动物吸引,有的小朋友甚至一直守候在CCTV-9频道,就是为了那些很萌很奇怪的方块动物。独特的立方体辅助图形帮助CCTV-9电视频道快速地建立了识别体系,很快被更多的观众所接受。然后,CCTV-9频道又推出了更多立方体辅助图形演绎的ID,继续展示这一视觉资产所带来的独特价值。

(2)凸显差异。辅助图形被电视频道的形象包装广泛利用,在识别的功能之后,是它的差异性。一般的图形并不能成为一个电视频道的辅助图形,只有符合电视频道的理念定位和特色情感的才可能成为品牌电视频道形象包装的辅助图形。辅助图形把这个频道和同类频道的差异扩大,以此来形成自己的独特性和原创性,以达到其他电视频道难于模仿和复制的效果。东方卫视2013年启用的彩色“折纸球”的辅助图形能很好体现东方卫视的独特理念。东方卫视彩色“折纸球”是玻璃材质红色球形象升级,颜色更加丰富,动态演绎更加表达东方卫视的前沿性。东方卫视原本为上海卫视,“折纸球”中“球”的元素来源于东方卫视的标识中的红球,象征着东方卫视以全球的视野覆盖广大观众,标识中右上角的星星象征着东方卫视在全国的东方具有很强的影响力。东方卫视的彩色“折纸球”的色彩以频道ID为视觉引导,彩色折纸元素渗透到频道广告版频、道预告版、栏目包装和导视系统等。彩色“折纸球”是东方卫视频道包装在卫视频道中刮起的一股“时尚风”,在卫视频道改版中不易被同化和淘汰的视觉符号。

(3)品牌系统的拓展。辅助图形并不独立于频道的标识系统,相反,它是电视频道品牌系统的拓展。辅助图形具有助力标识传播的特点:立体动态的演绎,丰富的视觉效果。以CCTV-3综合频道为例,原来的丝带频道标识已经在各频道形象升级中显得有些落伍了。新启用的频道标识是一个折叠的数字“3”使用更加简单明确的红色,它的辅助图形是从频道标识中这折叠的数字“3”提取的图形元素。数字“3”的直线辅助图形能灵活运用于频道包装的各个板块。CCTV-3综合频道的宣传ID就借助了“3”的折叠形状巧妙的形成了频道了板式布局。“3”图形化灵活应用于字母板式、片头演绎、片花演绎和导视系统。CCTV-3综合频道用“3”数字图形把各艺术类的节目形成了统一的形象整体。

2 辅助图形的主要表现

(1)由频道标志演绎而来。2008年旅游卫视启用了新的频道呼号:“身未动,心以远”。它的标志“万花筒”由4个像张开手臂,奔向户外的“人”形。从标志中提取环绕的4个图形的组合形式。把这个奔向户外的“人”形替换成类似于飞鸟、鱼其他图形,形成一个新的由四个一样元素环绕图形。在符号演绎过程中,把“旅游卫视是你出行的伙伴,与你共享自然”的频道出行理念生动地表达出来。这个辅助图形的提取主要突出了其“伙伴”的核心情感,体现了电视频道“旅游卫视是你出行的伙伴,与你共享自然”的宗旨。

(2)几何图形。当电视频道的标识不适合演绎时需要借助新的图形元素,这个元素必须能体现频道理念和完成频道视频效果的多样演绎。几何图形由于元素简单适合重叠,排列,易被用作电视频道形象包装的辅助图形。CCTV-12社会与法频道,世纪工厂为它设计了“矩阵”的辅助图形。矩形“薄皮”的矩阵组合是对“规矩”和“秩序”这两个概念做图形化转译。矩形的横平竖直也寓意着公平,正直的社会道德基础。在CCTV-12社会与法频道的独特演绎下,矩阵有了特殊的含义,渐渐的成为它独有的视觉符号特征。

(3)卡通图形。卡通图形作为电视频道的辅助图形,成为电视频道人文情感加分的重要内容。卡通形象的轻松,幽默,时尚让电视频道更加有亲和力。2013年春节,CCTV-1央视一套在形象包装的改版推出其重头戏:元旦贺岁版“C先生”亮相。它是一个“滚来滚去的小囧脸”因为太紧张而莽撞的表情让人忍俊不禁。“C先生”实际上是利用“CCTV”中的“C”作为创意动机,组合出的一张笑脸,赋予它一种人物的个性,产生了一个活泼可爱的卡通形象。央视综合频道节目统筹部主任张国飞表示:“推出‘C先生’的目的是希望频道形象更加年轻,时尚,适合网络语言色彩,这是综合频道在争取年轻观众方面做出的大胆尝试。”

3 辅助图形的设计原则

(1)贴切性。第一,辅助图形作为整体包装的重要组成部分,辅助图形设计必须贴切地反映出频道的内容特征,频道理念,频道品格。第二,辅助图形的贴切性指观众是频道服务的对象,要符合目标观众的审美趣味。例如,2011年浙江卫视启用了新的“中国蓝”的标识,蓝底白字正好暗合了浙江卫视“在水一方”的频道特色。早在2009年浙江卫视便以“精英的实力创造大众文化”为频道发展的战略。以蓝色方块为辅助图形的演绎形象,既继承了原来“春来江水绿如蓝”的自然之蓝。现在又赋予了这个自然之蓝的人文内涵,梦想的精髓。浙江卫视凭借着《中国梦想好声音》《中国梦想秀》《中国好舞蹈》这样一些核心的品牌栏目,广受观众好评,使得浙江卫视“中国蓝”这个品牌更加生动鲜活。

(2)原创性。原创性,也是指电视频道包装的辅助图形的唯一性。品牌化时代下要求电视频道包装在同类频道中突出原创、扩大差异,这种差异性加深了频道的识别性。因此,一般的图形不能作为电视频道的辅助图形,最有效的辅助图形是被精心设计的,赋予了频道特色理念的图形。对其他电视频道来时说是不可复制的。以国家地理黄色长方形“窗口”为例,这个黄色的“窗口”展现了自然、人文、历史、生物众多精彩内容,刚好符合了国家地理频道“知识窗口、探索发现、权威性窗口”的频道理念。此后国家地理频道在观众的心理烙了黄色“窗口”印记,其他频道无法再拥有这一视觉资产。

(3)可演绎性。辅助图形的可演绎性,强化了频道形象识别,丰富了频道的视觉效果。尤其在这电视媒体和网络媒体相联姻的时代,技术手段使得辅助图形的视觉效果变得更加立体化,动态化,色彩更加丰富。例如,2008年湖南卫视的辅助图形是一条能够无限延展、变化各异的折叠纽带。折叠纽带的形态呈现出直面和曲面多种效果,营造出时而柔软时而硬朗、充满弹性和活力的观感。这条折叠纽带的色彩运用与湖南卫视的台标保持一致,均为橙黄色,并且在动态翻转变化时呈现同一色彩的深浅明暗变化。这条橙黄色折叠纽带成功的运用辅助图形演绎出湖南卫视的频道定位:芒果频道,快乐中国。

参考文献:

[1] 郭蔓蔓,世纪工厂.电视频道品牌包装艺术[M].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6.

法语语音学习中汉语的迁移作用 篇12

语言习得的过程即语言迁移的过程。迁移 (transfer) 是一个心理学概念, 源于行为主义心理学, 指学习者已有知识或技能会对新知识或技能的获得产生影响。起积极作促进作用的影响叫正迁移 (positive transfer) , 而起阻碍作用的影响叫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 , 也叫干扰。在语言学习中, “迁移”是普遍存在的思维特性。

在国内, 把法语作为第二外语的大多数是英语专业学生。在他们法语学习的过程中, 至少有两种已习得的语音在起干涉作用———英语和汉语。即在他们的二外学习过程中, 既有英语迁移, 又有母语迁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学生在语音阶段学习中, 经常会有意无意地把法语语音与英语语音对应, 以至把一些音素搞混。同时, 汉语的某些发音却与法语的诸多音素相似, 因此, 笔者尝试分析汉语与法语音素的契合点, 以此来指导学生进行语言学习的“正迁移”, 从而更快更有效地学习法语发音。

二、法语语音学习中的汉语“正迁移”

(一) 法语发音的特点和难点。

法语共有35个音素, 包括15个元音、17个辅音和3个半元音。法语的发音特点是发音清晰有力, 肌肉紧张, 不拖音, 开口度大小分明, 避免读音时的软弱无力和含糊不清。学习法语语音的难点主要体现在元音音素上。元音的发音器官位置较固定, 发音急促紧张而且重音不明显。15个元音均是单元音, 没有像英语中的双元音。教师要向学生强调:发音时必须保持一定的开口度, 上下颚位置固定不变。法语元音的另一特点是圆唇音 (发音口型呈圆形) 较多, 如[]、[y]、[u]、等。

法语辅音的发音比元音容易。但要注意, 清辅音[p]、[t]、[k]在元音前不送气, 如pas[pa], tas[ta]、cas[ka]。这三个音节听起来好似英语中的“浊音”, 但其实清辅音, 所以读的时候声带不要振动。另外, [k]-[g], [t]-[d]这两组清浊辅音的发音是难点, 如cadeau (礼物) [kado]vs gteau (蛋糕) [gato];pain (面包) 等。清浊辅音的发音部位一样, 区别在声带振动上:发清辅音时, 声带不振动, 而发浊辅音时, 声带则不要振动, 所以, 发清浊辅音时一定要注意区分“轻”、“重”, 否则把“pain (面包) 读成“bain” (洗澡) , 从而闹出笑话。

(二) 汉语对法语发音的正迁移。

每门语言都有自己的体系, 有自己独特的语音、语法、语义体系, 但有时候, 两门语言的语音、语法也有交叉的情况, 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人类生活有共同的生活观或世界观 (vision du monde) 。笔者在教学中发现, 法语发音与汉语发音有很多契合的地方。例如:

[a]-A (阿, 啊) ;[i]-I (一, 伊) ;[y]-Yú (迂, 鱼) ;[o]-Ou (欧)

[u]-U (呜) ;[]-Ang (昂) ;[t]-T它;[]-E、 (扼) ;[]-E (呃)

在教授以上的音素时, 可结合与之发音相似的汉语拼音, 这在一定程度上可降低法语音素发音的难度, 且易于掌握, 不易混淆。同时, 不忘提醒学生这些音素各自的发音要领, 以期能更地道、更准确地发音。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 英语专业学生在初学法语时, 尤其容易把法语的[a][i][e]与英语中的[a][i][ε]音混淆, 而笔者在经常的牵入汉语拼音如a, i, ei (如lèi累) 音之后, 他们能明显地区分和掌握这三个音素。而三个鼻话元音也是他们的混淆点, 尤其是坐在后面的学生因为听不清或看不清口型而把这三个鼻化元音搞混。而一旦把它们对应到汉语中的ang, ong, an之后, 学生能明显地感受到这三者的区别, 从而更快更有效地掌握这三个鼻化元音。

受英语卷舌音影响, 初学者在发[t][][]常带卷舌, 所以笔者在教学中着重指出, 发[t]音要像“它” (ta) 一样, 发[ce]音要像大口“鳄” (è) 鱼一样一直饿 (è) 下去, 音位朝下, 嘴张开;发[]音要像犹豫时的那一声“呃” (ē) 一样, 弱弱的, 但有点紧张。经过反复操练之后, 学生发法语语音时已经能明显地摈弃英语中的卷舌音。

另一方面, 法语的发音规则较为复杂, 一规则中往往有例外, 而例外之中还有例外, 这是最让初学者头疼的事情。教师在教授语音时, 不妨把音素放在典型的例词或句子中, 让学生在学会发音的同时也掌握发音规则。如:

[a]pas papa làme;[ε]seine (塞纳河) tête (头) mais (但是) pla5t

[]bon nom;[]le petit;

三、法语语音学习中的汉语“负迁移”

语言学习都是从学习发音和语调开始的, 光学会了法语发音, 还只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 因为在以后的学习和交际中, 我们要借用的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词, 而是带有主观思想和情感的句子或段落。所以, 要学好法语语音, 还要学习和掌握它的语调。有人说, 法语听起来像是情人间的喃喃细语。这是因为法语中的联诵和连音现象颇多, 音素、单词、节奏组之间连贯流畅, 使句子的语流如潺潺流水, 似波浪起伏;音素的力度和语流的柔和形成了音乐般动听的语音语调。

总体说来, 法语的语音语调是先升后降, 结合联诵和连音, 句子读起来很有韵律。

例如:

Elle travailleNice (↗) avec sa soeur (↘) .

对于法语的音素发音, 我们可以联想或转借汉语中的某些类似发音, 从而可以区别对待和掌握, 但就语调而言, 汉语、法语差异很大, 是“远亲”:汉语是声调语言, 靠声调辨义, 基本上每个汉字都有固定的阴、平、阳、挫四音, 所以汉语听起来是抑扬顿挫, 朗朗上口;而法语是语调语言, 靠语调辨义。不同的语调可以表达不同的感情和不同的意义。

例如:

(1) --------Pardon? (用来表示听不清对方讲话时让对方重复, 意即“对不起, 您刚才说什么?”)

(2) --------Pardon! (表示道歉, 比如踩到对方脚时的“哦, 对不起!”)

一般情况下, 一个独立的句子除了先升后降, 语气是尽量的平声, 但是一般初学者读法语单词或句子时, 总是受汉语的干扰, 老是用降调, 停顿也是按照汉语的停顿方式停。此时, 汉语就对法语的语调学习起着“负迁移”的作用。我们在教学过程中, 要尽可能地开导学生主动避免这种“负迁移”, 多听录音和法语歌曲, 多看法语电影, 尽量接触更多原汁原味的法语语境。

四、结语

通过对比法语和汉语的语音语调, 我们发现, 在法语语音教学中, 启发学生联想到类似的汉语拼音, 会使学习效率事半功倍, 这体现了汉语拼音对法语学习的正迁移作用;但另一方面, 汉语的“抑扬顿挫”和法语的“温柔婉转”相差甚远, 所以初学者在讲法语时会带有一定的“口音”, 这反映了汉语对法语学习的负迁移作用。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可以推荐学生接触更多的法语语境 (广播, 歌曲, 话剧, 电影等) , 这样, 他们的法语语音学习会在不知不觉中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束定芳, 庄智象.现代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6

[2].李佳.浅谈二外法语教学[J].科教文汇 (上旬刊) , 2009

上一篇:寻找教学中的兴趣点下一篇:游戏与教育的矛盾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