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厌百回改

2024-10-24

文章不厌百回改(精选7篇)

文章不厌百回改 篇1

修改能力是写作的基本能力之一。从古到今,修改都是成就好文章的必备环节。可是大多学生却只会以较快的速度写作文,却不会改,以至于写作处于较低的水平而难以提高。

那么,究竟应该怎样指导学生修改作文呢?笔者建议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进行尝试:

一、着眼材料,从审题立意开始进行修改

一提到作文修改,有的学生可能简单地认为就是看文中有没有错别字和病句。于是一动笔就埋头于词句的修改中,对作文整体的失误却没有察觉,这样做是本末倒置,无益于作文水平的提高。

例如面对下面这个材料:

荀子云:“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而我说:人生要善于清零。每天清晨,都把自己当做一张白纸,清清爽爽,了无负担,从头做起——太阳每天都是新的,生活每天也应是新的。忘记过去的辉煌与荣耀,抑或坎坷与屈辱,过去是0%,将来是1%,今天才是那99%。

善于清零,我们就如雨后的新笋,喷涌的山泉,试翼的鹰隼,初升的朝阳!

请你以从上述文字中得到的启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自选,题目自拟。

部分学生审题后将观点定为“坚守诚信”,如果我们只是对文章词句进行简单修改,无疑只是缘木求鱼,无益于文章水平的整体提升。这时就需要我们从材料出发,看作文中心是否明确,是否有新意,看所选材料是否紧紧围绕中心,然后再考虑句式的选用、词语的锤炼等问题。如此一来,文章的整体水平才能得到有效提升。

二、文从字顺,从文章行文方面进行修改

所谓文从字顺,就是先说什么,后说什么,安排得井井有条,行文合理连贯,相互照应。做到文从字顺是作文修改的最基本要求, 但真正做起来却并不容易。

试看下面这段文字:

清零后,回到原点,是展现内心初始进取的一面,是生命乐章中为引起高潮的空拍,是人生诗篇不可或缺的停顿。中国古人早已洞悉这玄秘、奥妙的道理,才会有“退一步海阔天空”之说。当我们早早到达自以为的巅峰,后退一步回到原点,才会发现有更峻耸的雄山我们从未涉足,才有机会饱览奇光异景,实现超越与突破。(学生作文《回到原点》)

这段文字表达不清楚,语言不通顺,究竟要说什么,读者看不明白。“清零后,回到原点”放在句首,给读者的感觉是下面要写“回到原点”后要怎么做,但下一句转到了“回到原点”是什么,前后不连贯。“退一步海阔天空”说的是忍让的作用,怎么又成了“回到原点” 的证明呢?可见,作者的写作思维没有规律,使读者无法把握文章的思路。

再来看修改稿:

这是因为,善于清零不意味着遗忘(失败),而是一种理智面对生活的态度;这是因为,善于清零不意味着放弃(目标),而是一种乐观面对生活的姿态;这是因为,善于清零不意味着远离(荣耀), 而是一种积极面对生活的选择。或许它并非是生命乐章里必不可少的空拍,或许它并非是人生诗篇中不可或缺的停顿。但当我们早早到达自以为是的巅峰,抑或妄自菲薄的谷底时,清零,可能让我们发现有更峻耸的雄山从未涉足,可能让我们寻觅到更多的机会去饱览奇光异景,同时也可能让我们演绎出你我心中那个最为完美的自己。

这段文字突出的优点是清楚通顺。句子前后衔接紧密,连贯自如,这就叫文从字顺,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将文章中不通顺,疙疙瘩瘩,读起来就费劲的句子找出来、改正好。在这里我建议高中学生将文章写完后,可以通过反复的朗读来感受文句、思路是否清晰, 意思说明白了没有,句子通顺不通顺,还可以请同学帮助自己朗读、提意见。

有人说: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手雕琢著华篇。我相信,只要高中学子走出“与其改一篇文章,不如重新写一篇”的误区,让修改真正贯穿于写作活动的始终,他们的写作水平自然会实现一个真正的飞跃。

文章不厌百回改 篇2

评讲作文题:《一次体验活动》(苏教版四年级习作)

一、评讲准备

一篇优秀作文和四个赏析片段以及一篇有问题的作文。

二、评讲过程

(一)名言导入,表扬激趣

(出示)著名作家叶圣陶先生说:“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盈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

师:请你们读一读这句话,说一说读后的感受。

生1:作文的素材来源于生活。

生2:我们只有好好地观察和体验生活,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每一个亮点,才不会无话可说,无情可抒。

生3:有了生活,有了经历,有了感受,作文的内容才会丰富起来,我们也不需再为写什么而烦恼了。

……

师:上节课,同学们写了一篇作文——《一次体验活动》,还记得上次作文的要求吗?

生4:自己体验一次活动,并将活动的经历和感受记录下来。

老师板书:经历、感受

师:同学们精心地谋篇布局、遣词造句,写出了许多优美的文章,老师批阅后给你们制作了一个风云榜,请看大屏幕。(表扬获奖同学)

评析:作文课是学生充分展示自我的舞台,是学生自主创造的天地。我们怎样才能让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赞科夫曾说:“只有在学生情绪高涨,不断要求向上,想把自己独有的想法表达出来的气氛中,才能产生出使儿童的作文丰富多彩的那些思想、感情和词语。”为此,上课伊始,我引用大文豪叶圣陶的一句名言,道出体验了活动的学生们的心声,使他们产生共鸣。我还做了作文风云榜,表扬习作优秀的学生。热烈的气氛激起了学生们的激情和欲望,他们进入了学习的最佳状态,这充分说明课程的导入环节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

(二)佳作亮相,赏析评议

出示下水文,要求:大声朗读,细细品味。

师:你们觉得这篇文章写得怎么样?好在哪里?

生1:这篇作文非常具体地描写了小作者做盲人的过程,让我觉得很真实。

生2:小作者抓住自己的动作来写,用词非常准确,还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特别是“没想到我以前乱丢在角落里的一支铅笔又跑出来凑热闹,一脚踩上去,我摔了个‘五体投地’”这句话,充满童真童趣,非常吸引人。

生3:作者把自己的真切体验描绘得淋漓尽致,心理活动描写得很细腻。如:“我首先拿来一条红领巾蒙住自己的眼睛,再转上三圈,顿时,眼前红彤彤的一片,耳朵嗡嗡作响,只觉得天旋地转,分不清东南西北。”读到这段话,我的热情也被激发起来了。

……

老师相机板书:具体、生动、真实、独特

(三)创设情境,学习做法

师:从这篇习作的风格来看,这会是谁的作文?

生1:李若楠。

师:答对了,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享誉全班的小作家。请问小作家,你是怎么写出这么优美的文章的?

李若楠:我真的去做了盲人,用心去体验,真实地写下了做盲人的过程,然后细细斟酌,多次修改。

评析:苏霍姆林斯基说:“只有使力量的付出跟儿童的自尊感密不可分的时候,他的劳动才是快乐的、诱人的。”小学生的作文是并不轻松的劳动,教师必须使学生享受到作文成功的喜悦。为了让学生直接收获成功的喜悦,在佳作赏析课上,我没有选取作文选上的范文,而是出示了本班学生的作文,并设下悬念,让学生自己去猜一猜作者是谁,以勾起他们的好奇心,充分调动他们的注意力。在赏评之后,我安排了采访习作作者的环节。这成了课堂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学生们懂得了赏析美文的方法,也知道了如何才能写出具体生动、真实感人的文章。这不仅对作者本人产生了激励作用,也对其他学生起了示范、榜样、辐射的作用。在片段欣赏中,我采用“自己读,他人赏”的方法,再一次掀起课堂的高潮,习作作者的自豪和激动,深深地感染了他人,激励作用更为明显。让学生真正参与课堂,学有所得,学有所悟,正是教师的课堂追求。

(四)修改习作,学习方法

师:同学们,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改”。事实大于雄辩,刚才的美文足以证明这个道理。现在我们就把自己的习作送进“美容院”,为精彩鼓掌,向不足挑战,使自己的习作在修改中得到不断完善,更加出色。那么,我们该注意些什么?

交流的结果:习作的内容要真实,安排要有序,语言要准确,感情要真挚。

师:谁愿意和大家分享自己的文章?现在我们的小帮手是耳朵和大脑,我们要学会倾听,认真听了才能好好思考,这也是学习的一种方式,也是对别人的尊重。

师生一起找优点和不足,边说边改。

归纳问题:错别字、标点使用不正确、词语搭配不当、指代不明、语句重复、语言不简练。

师:刚才我们给别人的习作指出了很多问题。其实这些问题在我们自己的习作中也存在,现在,我们就来当一回啄木鸟,从自己的习作中找问题。同学们,快快拿起自己手中的笔,给自己的文章美美容吧!(配乐)

在修改的过程中,如果有学生有不同意见,就集体讨论再修改。“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也许你没有发现的问题,你的同桌就发现了,互相修改才能全面地审视作文,找出问题。

师:谁愿意将自己美容过的文章读出来,让大家一起分享你的收获和喜悦?

……

三、课堂总结

师:好文章是改出来的,我们写作文不要怕麻烦,要反复修改,这样才能给自己的习作锦上添花。让我们时刻铭记一个道理——文章不厌百回改。

文章不厌百回改 篇3

关键词:习作修改,授之以渔,取长补短,习惯养成

许多高年级的语文教师抱怨:“作文难改,费时,费力,费神。”传统的作文教学都是围绕“学生写,教师改”的模式进行。教学中,评改作文成了语文教师的“专利”。教师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学生的作文进行精批细改,这种由老师包办,以教师为重心的作文评改方式是“高耗低效”。长期以往, 学生逐渐形成一种依赖性,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严重挫伤了学生习作的积极性。

修改习作是学生习作的一个重要组成,而不是附加的任务。俗话说“:好文章是改回来的”。文成于改,常言道“:十分文章,三分写作,七分修改。”《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第三学段中提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在“习作实施建议”中再次强调“: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互相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那么,应如何循序渐进地训练,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呢?

一、精心扶,授之于渔

(一)示范引路

课堂上,教师可以选择一篇带有共性的“问题”作文公开批改。先把选文展示在屏幕上,再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存在的问题,然后讨论应如何修改,最后由老师运用恰当的修改符号,边指导边示范修改。这一环节应让学生注意发现老师改了哪些地方?并想一想为什么要这样改?

(二)教给方法

“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是“撑船者”,不能代替学生“划桨”,否则,学生永远是乘客,是被动的学习者。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应该努力发挥自身的作用,正确地引领学生进行习作修改。在课堂巡视中,教师要针对学生习作中暴露的各种问题,提出明确、合理的修改建议,俗话说“赐予千金,不如教子一技”。教师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要让学生掌握四个要领:一读,即通读全文,发现问题。主要看内容是否符合题意,材料是否真实,条理是否清楚,详略是否得当。二删,删去多余的字、词、句和不必要的内容,使句子更加简洁明了。这一环节,应逐句进行推敲,对每一个字、词、每一句话甚至每个标点都要进行斟酌,发现问题,及时修改。三增,适当增加一些内容,如好词佳句、运用修辞、引入经典名句等, 使句子表达的更具体,文章的结构更完整。四调,把文中的一些段落顺序或文章的详略进行调整,使之读起来更流畅。教师通过引导,让学生自己去寻找途径与方法,最后完成习作的修改。

教师与同学可以就同一篇习作商议修改方案,既要清楚指出修改方向,又不能直接告诉学生要改哪句,让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自己去发现、去思考、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老师出示了一篇作文《国庆之夜》片段:“国庆节夜晚,我和妈妈来到广场上,广场很热闹。焰火各种各样,美丽极了!”通过讨论、引导,有位同学把以上片断改为“:国庆节夜晚,我和妈妈来到广场上,广场热闹非凡。“啊!放焰火了!”不知谁大声喊道。我们抬头仰望,刹那间,广场上空百花齐放,有的像昙花一现,有的似银花飞舞,有的宛如钢花四溅,各式各样五彩缤纷的焰火,放出了一个个灵动活跃的音符,构成了一幅幅美妙无比的画。”很显然,修改后的习作,文句优美、顺畅多了。

二、大胆放,彰显个性

(一)自读自改,养成习惯

教师要讲清“文成于改”的道理。通过讲述中外著名文学家修改文章的故事,如老舍先生的创作经验是“一定要再念再念”;托尔斯泰对《战争与和平》曾经进行了七次的修改。通过典型事例,给学生树立榜样,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要求学生在习作完成之后,一定要轻声读一读自己的作文,读着读着就会发现不当之处。自改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习惯。叶圣陶先生曾明确指出“:评改的优先权应属于作文的本人,所以,我想,作文教学要着重培养学生自改的能力。”习惯的养成在于长年累月的坚持不渝。这样,丰富了学生的写作经验,让学生能创造性的写作,并学会“自己的习作自己修改”。养成自读自改的习惯,将终生受用。

(二)同桌互改,取长补短

自评结束之后,同桌之间互相交换习作,进行互帮、互学,互评。在互评环节,有窃窃私语的沟通;有心平气和的商量;还有脸红耳赤的激烈争论。大家都要经历一个复杂而细致的思维过程,如遣词造句是否准确,语言是否生动,结构是否安排得当,题目是否恰当……习作水平较差的同学,可以向习作水平较好的同学看齐,在“挑剔”中学到方法,得到提高;而习作水平较好的同学改到写得不很成功的习作,也能当个“小老师”,认真地在文句边上做好批注,郑重地写上自己的评语。在反复推敲、评改中,“读者”与“作者”、学生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形成多维双向的信息交流,每互改一次,都无异于一次观摩和交流。学生在互评互改中,掌握了习作的方法,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参与修改的全过程,并从中有所收获。

(三)小组共改,集思广益

叶圣陶先生曾说“:教师修改不如学生自己修改,学生个人修改不如共同修改。”小组共改,能给学生创造更多交流习作的机会。同时,转换角色,使学生由被评价的客体变换为评价的主体。主人的身份使他们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对他人习作的点评与修改中去。首先,注意各小组成员的搭配。可以将四至五位优、中、后进生协调搭配,当评价者与被评价者存在相对能力差异时,能力强者自然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能力弱者,在互评互改中提高习作水平。其次,各组组长与老师一起商定本次习作评改的侧重点。如审题立意、结构布局、语言表达、卷面、错字、标点等方面制定详细的标准。第三,为学生创造展示交流的平台。以组为单位推选出一篇具有代表性的作文,大家集思广益,提出修改意见,形成一致,合作评改。这一环节,教师应亲临学生的组上参与讨论,认真倾听他们的发言与争辩,适时地把握学生之间互相传递的信息,为活动提供指导,调控整个小组活动的开展。各小组通过生生互评,让每一个组员都参与其中,扩大了交流,沟通了信息,达到了取长补短、互相促进的效果。

三、读中评,鉴赏提高

习作是每个孩子思想碰撞的火花,他们渴望自己的作品能得到大家的重视与喜爱。开展赏读式评价,既能让作品的作者收获喜悦,调动其写作兴趣。又能把优秀习作呈现在所有的同学面前。边读边评,边读边赏,学生在欣赏的同时,教师点评精彩之处的写作方法、技巧,从中学习这种技巧,来修改自己的习作。赏读评价要兼顾到全班同学,优秀习作可以全篇出示,而“摘录式”赏读则适用于每位学生。如:寻找每位同学的“闪光点”,摘录下来。可以是精彩的题目,生动的描写;可以是一个准确的用词,意味深长的结尾;也可以是写作方法用的恰到好处的段落;还可以通过小作者绘声绘色的朗读,既给学生们提供了自己想像的空间,让其在与大家共勉的同时体会“我也能行”的成功乐趣,又使全班同学在倾听的过程中学会了欣赏,学会了借鉴,学会了表达。在欣赏、借鉴、 评价中,提升习作水平。

文章不厌百回改?反复评改佳作来 篇4

【关键词】互动评改模式;背景;操作方法;实施成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一、“互动评改模式”提出的背景

在全民重视教育、关注教育的今天,作文教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精批细改,全批全改”既是学校、家长对语文老师的要求,也是衡量一位语文老师是否认真负责的重要依据。所以,许多语文老师在批改作文时常常加班加点,对学生的每篇作文都做到圈、点、划、改,并费尽心思地写上评语。其态度之端正令人称赞,其毅力之顽强更令人敬佩。可奇怪的是学生的作文水平却未见多大的起色。究其原因,还是由于老师的作文批改方法还沦陷在“高耗低效”的处境中。

因此,如何转变现有的作文评改方法,激发学生评改作文的热情,提高作文评改的实效性,最终达到提高学生写作水平的目的,是目前的作文教学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在教学中笔者尝试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互动评改模式”进行作文评改,让学生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的活动中来。通过教师积极的引导,激发学生的评改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作文评改活动中培养学生评改作文的能力,帮助学生养成自改作文的习惯。

二、“互动评改模式”的概念

“互动评改模式”是由习作者、评改者、教师三方构成的多边互动活动。三者中的每一方都与其他两方保持着密切的协作关系:习作者的文章要请评改者和教师进行评改,评改者要把评改的情况反馈给习作者,习作者要参照同学、评改者和教师的互评意见修改文章。这中间既有同学间的交流,又有师生间的交流。而习作者本身同时又是评改者,既接受同学、老师对自己习作的评改,又评改和学习同学的习作,接受老师的评改指导。

三、“互动评改模式”的操作方法

(一)课前充分准备

俗话说:“一个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要上好作文评改课,课前的准备工作非常重。教师可以提前分好互评小组,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语文教师必须充分考虑到每个学生的习作水平,把全班同学按座位就近分配的原则分成若干组,每组6人。其中写作水平较好的2人,中等水平的2人,稍差水平的2人,尽量使每个小组的实力保持均等。这样既能方便小组内的交流和评改,又能增强各小组之间的竞争欲望。除了作文本之外,语文教师还应提前要求学生准备一个修改本,专门供学生抄写二次作文。每小组需设组长一名,负责组内的作文收发和评改总结工作。同时教师应尽量固定学生习作与评改的时间,最好能够安排连续的两节语文课,一节进行写作,另一节用来评改作文,中间不休息,让学生做好准备。如果确实没有连在一起的两堂课,那么写作与评改的时间间隔也不能过长,以免使学生生疏了习作内容,降低了评改作文的兴趣。

(二)明确评改要求

当学生完成一篇习作时,可以先给学生一个总体的标准:即怎样的文章是好文章。为了让学生在脑海中树立整体的批改思路,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我为学生制定了以下几个标准:

文面要求:卷面整洁、标点正确、无错别字;

语言要求:准确通顺、流畅生动、没有语病;

内容要求:主题明确、选材独特、含义深刻;

结构要求:构思完整、段落分明、条理清晰。

我把评改标准印发给学生,让每个学生牢记。在第一次评改作文时,通过师生协商、小组讨论等形式,对以上标准进行量化。具体的量化标准为:

(1)错字、病句、标点,共计10分。错字包括漏字、添字、别字、不规范用字等,每字扣一分;病句包括成分残缺、逻辑混乱、表述不清等,每处扣一分;明显的标点错误每处扣一分,直到扣完为止。

(2)书写潦草,卷面不整洁者,酌情扣分,直到扣完为止。此项共10分。

(3)作文的字数要求不得少于600字,每少60字扣1分,直到扣完为止。此项共10分。

(4)在内容上能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或能表达出真知灼见。有自己深刻的感悟,选材典型,中心明确,能给他人带来借鉴作用的作文可得满分,其它酌情扣分。此项共30分。

(5)能恰当地运用合适的表现手法,文体鲜明,语言表达中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的作文可得满分,其它酌情扣分。此项共20分。

(6)能用个性化的语言进行写作,符合作文主题要求的可得满分,其它酌情给分。此项共10分。

(7)篇章结构不完整,层次段落不清晰,特别是不分段或乱分段作文,酌情扣分,直到扣完为止。 此项共10分。

教师要求学生在每次互评作文时,必须依据上述标准为组内同学打分,并在《互动作文评分表》中如实填写,由小组长负责汇总并上交语文老师处。

(三)教师示范评改

学生最初进行作文互动评改时,往往不得要领,不知道应该怎样进行。此时就需要教师进行示范性评改,老师将自己精心挑选的具有典范性的学生习作(好、中、差三个档次各一篇),分别复印给学生,然后结合以上评改标准对习作进行逐一评改,并填写《互动作文评分表》。让学生学习如何评价一篇作文,引导学生要带着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去发掘同学作文中的闪光点。并且教给学生一些修改技巧。如:

(1)修改作文时要使用正确的修改符号,并在改动的地方用红笔作适当的眉批和旁批,把改动的原因加以说明。endprint

(2)用波浪线划出你认为优美或意蕴深刻的词语、句子和段落。

(3)用红笔在文章末尾书写你的评语,评语尽量能言简意赅地指出该文章的优缺点及改进方向。

(四)具体评改指导

第一步,组内互改。学生当堂完成作文后,在组内交换评改,要确保每篇作文至少得到3位同学修改。学生按照老师的评改标准,运用正确的评改符号进行修改,写上眉批、旁批。并在文末写上总评,签上自己的姓名。

第二步,组内互评。可以让文章的“作者”朗读自己的作文,重点交流自己对文章的构思布局等是如何思考的。其他同学也提出自己的疑问或看法,相互汲取经验。同时,针对组内写得较差的作文,教师可以引导小组内的同学一起来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帮助他(她)修改。

当然,在每次评改时也并不一定要求学生评改得面面俱到,也可以为每一次作文评改设一个侧重点,按照作文评改标准,分点进行评改训练。比如,第一次评改主要看文章语言方是否流畅,第二次评改主要看文章内容是否充实,第三次评改主要看文章感情是否真挚,第四次评改主要看文章结构是否严谨等。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可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进行调整。这样一来,每次的作文评改重点就突出了,训练目的也明确了。

第三步,组内总结。组内评改结束后,各小组可以用各种形式进行总结,比如:让各位组员说一说评改过程中所发现的共性问题,也可以谈一谈同学作文中存在的优点或缺点及改进措施,或者评出小组内的最佳作文、最佳开头、最佳结尾、最佳句子等等,最后由组长对本次评改进行总结,并填写《互动作文评分表》,把组内同学的作文与《互动作文评分表》一起交到老师处。

第四步,教师初评。组长将作文交回老师处,老师在学生批改的基础上进行整体性批改。整体性批改不必面面俱到,只要抓住学生在本次作文存在的最明显的亮点或缺点加以修改。学生互评中也往往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尤其是评改初期,如有的同学评改态度不够端正,敷衍了事。有的同学评改内容不够细致,有同学甚至把一篇文章改得面目全非,却偏离主题。如果教师不及时做出再次评价,很可能会由于这些误评而把学生引向歧路。所以教师的评价尤为重要。在信息反馈阶段,教师更要充分肯定互评中的正确评价,用红笔划出,写上激励性语句,肯定学生的观点,把错误的评价也标注出来,有疑议的可以与学生本人进行口头交流。作文本身的问题在学生互评时没有发现的,教师要进行补充,经过充分准备之后再进行课堂大班讲评。

第五步,大班讲评。在大班讲评时中,教师要有一双慧眼,把那些优秀范文挑出来,进行详细讲评,并亲自朗读或让习作者朗读。使学生在朗读的过程中获得自信,品尝到成功的喜悦,并借此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同时,教师也要指出学生写作中出现的共性问题,并指导学生如何进行修改,这样就使学生在修改作文时能够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同时,语文老师也要对学生在互评互改中出现的个性化评语进行奖励性评价,借此来提高学生互评作文的积极性。

第六步,组内再评。经过学生组内互评,教师大班讲评之后,教师把作文本发回给学生,学生参考同学和老师的评语,进行第二次修改。第二次修改时要求学生写在修改本上,同时修改的内容必须突出本次评改作文的侧重点。当然,修改过程中也要结合自己的想法。二次修改完成后,再次进行组内互评,互评的时候还应参照原文。通过对比评改就能鲜明地找出修改后作文的闪光点。最后小组长再把作文本和修改本收起来交给语文老师。

第七步,教师再评。教师再评的内容有两点:一看学生修改后的作文是否有进步,是否结合参考老师和同学的意见对作文进行了修改;二看互评人的评语是否肯定了同学修改后的进步。教师在对比再评的过程中一定要重视学生的点滴进步,只要发现修改后的作文比原文有起色,就应在全班同学面前大力表扬,并在作文本上写上鼓励性的评语。同时把每次作文评改后的优秀作文,在班级进行张贴或发表在班级杂志上,特别好的可以向杂志社投稿,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写作兴趣,增强学生写作的自信心。

总之,在评改作文,教师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交流空间,要视学生为主角,而自己则应发挥好配角的作用,积极地把学生引导到作文评改的学习活动中去,在评改中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在共同参与中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四、“互动评改”模式的实施成效

(一)提高了作文评改的积极性

采用“互动评改”模式进行作文评改,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作文评改中来,让学生成为了作文的评论者,满足了学生的“编辑”瘾,同时让他们针对同学的作文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也使他们变成了作文课堂的主人。这样就化主动为被动,激发了学生对写作的兴趣,让学生感到自己很“能干”。同时,通过互动评改,使学生在写作中更加重视自己的写作格式是否规范,写作内容是否新颖,写作构思是否巧妙等问题。对平时写作中的一些常犯的错误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学习到了同学写作的优点,积极地加以借鉴和应用,拓展了自己的思维空间,也提高了自己的写作水平。

(二)体现了作文评改的针对性

在没有施行“互动评改”模式以前,学生修改作文时往往不知道从那里入手,也不知道如何评价一篇作文。通过“互动评改模式”进行作文评改后,学生在互评、交流、修改、再互评、再交流的过程中逐步掌握了应该从哪些角度来评价文章、从那些方面对文章进行修改,特别是有侧重点的互评和修改方案,使学生在修改作文时能够对症下药,快速地诊断出所评改作文存在的问题。在修改中总结写作经验,积累了许多较好的写作方法。

(三)加大了作文评改的实效性

“互动评改模式”把教师从“高效低耗”的批改工作中解脱了出来,节省了教师的时间,让教师能够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写作指导中去。同时,这种模式也打破了长久以来的学生单边活动模式,通过学生间互改互评、组内总结、教师初评、大班讲评、组内再评、教师再评等多个环节的操作,使学生在评改中学习,在评改中交流,在评改中进步,从而使作文评改的实效性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运用“互动评改模式”对作文进行评改,克服了传统作文评改方法反馈时间长、教师负担重、学生无兴趣等弊端,培养了学生的评改能力,提高了评改的实效性和学生的写作水平,体现出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充分贯彻了新课程的“自主、合作、探究”理念,从整体上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我相信,只要我们始终秉承“文章不厌百回改”的精神,孜孜不卷地探索,必能取得“反复评改佳作来”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董文明.走进言语的深处[J].语文学习,2002(5).

[2]林格.教育,就是培养习惯[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

[3]唐曾磊.爱学习,会学习[M].北京:同心出版社,2009.

[4]蔡高才.袁光华.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5]方智范.走进课堂——初中语文[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娄进.让语文课堂活起来[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7]李会荣.论作文批发的方法[J].未来教育家,2012(7).

[9]李安心.作文评改方法探索[J].科海故事博览,2013(4).

文章不厌百回改 篇5

如何让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呢?通过几年来的教学实践,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观念指导行为”

新时期的老师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清醒地认识到小学高年级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重要性。在理论的支撑下,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要透过现象,深入剖析,努力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激发学生修改作文的兴趣是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前提。

1. 名家引路。

平时可以给学生讲一些古今中外成名作家因修改自己的习作而获得成功的典型事例,进而让学生在故事中明白修改作文的好处。如:“苦吟诗人”贾岛为了作诗推敲,竟不慎骑驴与韩愈相撞;王安石作“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时,斟酌了几十字,最后才觉得用“绿”最好;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作过多次修改,涉及内容变动达上千处,包括典故、比喻的运用、结构的调整、部分描写的删除、外语原文及音译,等等;美国作家海明威在写《永别了,武器》时,最后一页连续修改了三十多遍……这些生动的事例,一定能够引起学生浓厚的兴趣。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不失时机地鼓励学生:只要认真修改自己的作文,就一样可以“改”出优秀的作文来。

2. 活动激趣。

老师可以“有心”收集一些语病较多的短篇习作,在班里布置一个专栏———“作文医院”,让学生给病文“诊治”;可以与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让同学们纠正街道上的不规范用字;还可以让学生给广告语修改语病……潜移默化地为修改作文打基础。久而久之,学生处于“乐学”状态,修改作文的兴趣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三、“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教给学生修改作文的方法是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关键。

1. 尝试自我朗读。

在写好作文草稿之后,让学生自己先把习作草稿读上几遍,根据自己喜欢的方式,可以默读,可以轻声读,也可以大声朗读。在读草稿的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往往更加集中,除了发现错别字外,更多的是发现句子不通顺、语言不生动等表达方面的问题,以便及时作出修改。

2. 尝试重复誊写。

学生初步修改完自己的草稿之后,不要急着往作文本上誊写,而是把修改稿重新在草稿本上誊写一遍。因为如果原稿修改的地方较多,那学生在誊写到作文本上时还是会抄错,影响修改的效果。而在正式誊写之前,让学生在草稿本上把初稿重新誊写整理一遍,然后誊写到作文本上,习作中的错误就能明显减少。

3. 尝试对比修改。

一学期中,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篇习作,在完全独立的情况下,根据自己的水平,进行大胆的修改。然后,把修改过的习作和原稿进行对比,说说在哪些地方作了修改,为什么要这么改。

4. 尝试小组互改。

学生的习作水平参差不齐。对于作文基础好的同学来说,修改作文可谓小菜一碟,而对于作文基础差的同学来说,修改作文简直是“难于上青天”。老师在组织学生修改作文时,要及时关注到这种差异,并根据差异,对学生进行“合理重组,明确分工”。由作文基础好的同学负责,带动本组成员共同修改作文。遇到问题共同讨论,如果不能解决,就向老师求助。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运用集体智慧来解决学生自己习作中的问题,不仅培养了他们修改作文的良好习惯,而且体现了新课程的学习方式———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5. 尝试请教他人。

让学生学会自己修改作文,也要懂得向他人请教。在学生自己认真修改作文的基础上,我们要鼓励学生去请教他人修改。或者请教家长,或者请教老师,或者请教作文基础好的同学。教育学生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或建议,再对习作作更彻底的修改。

当然,作为小学生而言,由于修改作文属于起始阶段,因此,在尝试上述几种方式的同时,还离不开老师的引导与示范。

四、习惯———“习惯成自然”

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修改作文习惯是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的保障。“欲速则不达”,让学生学会修改作文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成功的。所以,我们要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良好的修改作文习惯上。

1. 创设氛围———“环境造就人”。

良好的环境能改变人、造就人。对于修改作文而言,氛围的形成显得举足轻重。在平时的教学中,对修改出色的学生要及时表扬和奖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并鼓励他们把自己修改作文的心得和体会在班内交流,从而做到“近朱者赤”,带动其他学生更认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总之,要营造良好的修改习作氛围。

2. 端正态度———“态度即水平”。

中国前男足主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在刚开始教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时,我们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学生的态度问题。只有态度端正了,他们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修改作文中去,才能在不断的修改实践中逐步提高修改作文的水平。

3. 有效指导———善用“放大镜”。

我们在批改学生作文时,要善于用放大镜发现学生习作中的“闪光点”,写出恰如其分的评语,用婉转的语言指出学生在作文修改中所存在的问题。让学生在获得成功的喜悦的同时,明确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为学生修改自己的作文指明方向。

4. 认真实践———做到“学以致用”。

鲁迅先生说:“写完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我们要鼓励学生在作文初稿写出来之后,合理运用学到的修改作文的方法,胆大心细,一丝不苟地修改自己的作文。

要让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是一个长时间的系统工程,决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时,要注意掌握阶段性与学生的现实差异,遵循由易到难、由扶到放、由浅入深的原则,逐步培养学生学会修改自己的作文,为今后的习作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文章不厌百回改 篇6

写作就像建筑!写作人就像建筑师!是用语言文字来构建自己的精神大厦!这个建筑师需要自己勾画蓝图、自己垒砖添瓦、自己涂漆装修……种种繁杂的事务, 更需要我们做好宏观调控与微观把握!

“宏观调控篇”之

一、静心审视主题

主题是文章的灵魂和统帅。文章所使用的材料、结构安排、遣词造句都是为表达主题思想服务的。修改时应先明确本文的中心, 再看此中心是否准确 (即:符合命题的题意) 、积极、新颖、深刻。同时看文章的内容与中心是否相符, 如:记叙文是否围绕一个中心, 议论文是否围绕中心论点等等。如果相去甚远, 则将中心另换之;如果问题甚微, 则修改之。

如:对于半命题“窗外的_________”, 有篇作文填题目为“窗外的美景”。文章文采飞扬, 结构清晰, 材料丰富。但是, 作者只是在文章前半部分写“窗外”, 中间提出:“那么窗内又是怎样的呢”然后过渡到写“窗内”。整篇文章的重点就是写“窗内”。

这属于因随意而部分脱轨。修改时, 要指导学生扭转局面将脱轨的“窗内”部分删掉, 换成“窗外”!从而步入正题。

二、潜心删减材料

中心确定无疑之后, 再看材料的选择!文章所选用的材料是为表现主题服务的!修改时要看材料的取舍是否恰当, 是否有利于突出文章的中心, 是否具有典型性、代表性, 能否令人耳目一新!可采用删除法、添加法和换用法, 对材料进行完善!

如:命题作文《被自己感动》, 应重在写自己的优点, 自己的成长。但有的同学却大写特写自己如何想方设法逃学去偷摘别人的桃子, 显然这是与中心不符的。应指导学生运用换用法, 重换与中心有关的材料!

三、清心梳理结构

结构是文章的外在表现形式。由于写作时思绪的跳跃性, 文章的结构常常是芜杂的, 需要修改者有一颗清净的心, 精心打理。修改者应该首先逐段概括段意, 梳理出习作的结构框架;再结合结构表达上常见的毛病, 如:平铺直叙、缺少变化;段落层次不清晰;过渡生硬;结构不完整;前后、首尾缺乏照应等等对症下药!通过移、换、增、删等方法, 使文章结构合理、脉络分明。

“微观完善篇”之

一、精雕细刻, 让细节鲜活生动

“细节决定高度, 细节决定深度, 细节成就完美!”写作大师们总善于观察生活中的细节, 并用细腻的笔触去表现这些细节, 成为文学园地里一颗颗熠熠闪光的珍珠。指导同学们在习作中精心完善好一至两个细节, 使文章熠熠生辉!可以是动作描写, 也可以是神态描写、心理描写和语言对话等等。

二、字斟句酌, 让语言文采飞扬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 文章的内容要靠语言来表达。要使语言表达准确、鲜明、生动, 就一定要下功夫修改, 反复推敲。如:遣词造句是否规范、连贯、得体, 有无病句, 有无错别字, 有无标点用错的现象等等都是修改的对象。

写的能力要靠写来培养, 也要靠改来扶掖。在学生明确了作文修改的方向和要求之后, 以学生自改为主,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也可以综合运用以下方法来培养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和习惯:

1. 示范修改法

此法较为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要求教师对学生的作文给予修改的引导和指点, 提出切实可行的有效修改意见。这意见既不能是教师包办的修改处方, 更不能是让学生莫名其妙、无从下手的玄乎之词, 应该是具有较强操作性的点拨之语。

2. 集体评改法

先印发1~2篇有代表性的中等作文, 在学生通读全文的基础上, 再由教师逐段引导学生集体评议其优劣, 并对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方案。最后由教师总结, 让学生进一步明确文章的可取之处和最佳的修改策略。此法以讨论为主, 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举一反三, 打破学生思维定势, 在论辩中能让学生积累大量的作文修改方法。

3. 换改法

即将学生作文进行同学间的交换修改。此法可以在一个或两个班的学生中采用。换改法可使学生完全改变自身角度, 以鉴赏者的姿态, 根据自己的审视标准吸取原作长处, 且大胆地指出原作的不足并提出修改建议。换改法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从而提高班级整体作文水平。

“三分文章七分改!”“好文不厌百回改”!

相信通过对习作的宏观调控与微观完善, 再加上不同形式反复的修改, 学生的作品肯定会尽善尽美, 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文章不厌百回改佳作常自改中来 篇7

1.授之以渔,教给方法

教师要让学生自己修改作文,就要授之以渔,教给方法。一般来说,修改要从内容和形式两方面入手。首先看内容符不符合文题的要求,能不能突出中心,观点是不是鲜明正确,选择的材料是不是典型;再看形式,一般是看语言、结构、标点、格式、修辞等用的是不是合理,还有就是有无错别字。要仔细认真地阅读自己的文章,既要用作者的目光,又要用读者的目光来审视:看主题是否明确突出,言之有理;材料是否准确、充实、具体、典型;语句是否通顺,言之有文;结构是否合理,言之有序等。

2.做好示范,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要学生自己修改作文,教师并不是可以撒手不管了,而是要做好学生修改作文的领路人。在修改作文的初始阶段,老师要作示范。我在作文教学中曾这样尝试过,首先明确本次习作的要求是什么,再出示学生习作中的片段,然后修改给学生看,并简单说明修改的理由和修改的方法。然后引导学生看看层次是否清晰,语句是否连贯,通过逐词、逐句、逐段推敲,使语句更通顺,使意思表达更清楚。在修改中,教师要发挥指导作用,让学生充分发表意见,调动积极性。通过修改,学生们明白了什么是改,怎样改,以及这样改的理由,学会了迁移,学生积极性很高。

3.反复修改、自改与小组互改结合

作文写好后,教师立刻把评改标准拿出来,然后发给每个同学一本作文,首先先让学生对照评改标准把自己的作文修改一下,然后,再以小组为单位,把两个小组的作文互换,并互相修改打分,小组修改后,由课代表统一交给老师。老师马上统计每个小组内学生作文的分数差,每小组分数差最大的作文立刻取出,并当堂宣读,让改这些作文的同学分别谈这篇文章的优缺点、给分原因以及修改的理由。然后,让全班同学评议。最后同学们达成共识,再一次进一步修改作文,使作文升格。通过这样的反复修改训练,同学们更加深切地感受到作文应该怎样写,怎样修改,怎样才能让作文升格,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同学们的写作水平。

4.加强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

作文评改后,要通过一定的形式加强信息反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反馈有助于学生站在第三者的角度认识自己,了解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努力与标准的要求还存在着多大差距等等。作文教学也是一样,让学生自己批阅或互评作文,学生可以更清醒的认识自己,了解自己的作文水平在群体中的位置,了解自己的努力的方向。学生通过自改、互改等多次反复的训练,强化了本次单元作文的目标意识,使学生经常处在作文修改的氛围中,教师在组织学生互批互改后,除当堂让小组推荐出优秀的同学习作或具有典型问题的作文,便于课堂上及时交流及时反馈外,修改后的学生佳作或片段也可通过各种途径(或张贴交流、或推荐到文学社刊、或投稿等)展示,从而激励学生更加热爱写作。

上一篇:水利工程监理工作下一篇:方寸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