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成人教育

2024-07-24

房山成人教育(精选9篇)

房山成人教育 篇1

作为北京市远郊区县,房山区自2008年起,就一直通过课题引领和培训辐射,致力于校长信息化领导力的提升。2013年,房山区教委更是颇富远见地将信息化战略确定为房山区教育发展的三大战略(信息化战略、名牌战略、对外开放战略)之一,在政策上给予有力的支持。在全国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大背景下,房山区如此强调信息化在房山教育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其背后必定有很深的用意和对未来趋势的高瞻远瞩。信息化战略的提出,给房山教育信息化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那么,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房山区在信息化建设与应用中有哪些新的举措与尝试,并在此过程中积累了哪些经验,产生了哪些思考和认识?带着这些问题,本刊记者对房山区教育信息中心主任张明进行了采访。

尊重规律、逐步深入的信息化推进战略

记者:当前,教育改革进入深水区,促进公平和提高质量成为时代强音。而具体到不同的地域,教育所面临的问题与挑战肯定会有差异,改革的路径和策略也不尽相同。在您看来,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背景下,房山区教育需要着重关注哪些问题?

张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首先要正视区域的特点和教育发展的基础。以此为考量,我认为对于房山区来说,扎实稳步地推进教育综合改革是很重要的。 当然,这次改革对房山教育的发展也是一个特别好的历史发展机遇。我们不能再观望了,而应积聚力量形成自己区域内有独立思考的东西,尤其应该重视基层的话语权。之前的改革之所以走不下去,瓶颈就在于基层这些最有营养的土壤没有被挖掘出来。另外,在探索的过程中,要鼓励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鼓励有人能站出来。 原来因为起点低,大家总怕自己拿出的东西很浅显,所以有很多顾虑。现在我们应该更多鼓励和提倡个性化, 只要是原创的,拿来好用的就是好样的。

正是因为需要大家不断地去尝试和探索,一个整体性的推进步骤就显得特别必要。我们要尊重事物总是要循序渐进地发展的规律,用科研的方法来统筹房山区教育领域的综合改革。在确定这个整体性的步骤之前,应该把过去大家已经在做的、较为成熟的,但可能不是很系统的做法提取出来,作为这次改革的初始点。并紧紧抓住这些想法和做法,进行挖掘、汇聚和指导,最终帮助他们梳理出经验和成果。这样,在零散成果的基础上再思考区域性的综合改革,可能大家的积极性会更高一些,也更容易往下走。信息化走到今天,房山区也进行了很多的尝试和积累,形成了很好的理念。在教育综合改革的整个体系当中,要充分考虑到用信息化的建设成果与应用成果来支撑我们这次改革。

记者:那么,对于用信息化战略推动房山区教育的整体发展,房山区进行了哪些尝试,并形成了哪些新的应用理念呢?

张明:一是从建设的角度来讲,现在大规模的整体性投入很少了,而转为分批投入,也就是采取迭代式开发的思路,一个项目一开始不求大而全,只把基础建好,在应用中不断地发现问题、修补、添加和完善。比如我们认为一个项目很好,打算在100所学校应用,但一期我们只投入10所,看谁有积极性、能满足条件。当然还要跟着科研课题,让他们去研究建设中有哪些不足、应用中有哪些问题、成果到底怎样。下一年接着招20所学校,把前面的问题规避了以后再建这20所学校。同时,对一期的学校补充投入。这样, 从建设的角度来讲,就会避免浪费,而且趋于理性、 逐步深入;从应用的角度来讲,能够周而复始地总是朝最好的方向去发展。

二是数字校园建设中校长走进来很重要。最近我区新建两所数字校园,我有种感觉,数字校园真的不是信息中心在设计,也不是由企业来设计了,而是校长提想法,交给企业定制。因为北京市级层面的百所实验校给了他们参考的模板和标准,有了学习积累,也有了思辨。这跟以前比有很大的变化。原来企业给什么是什么,现在基础性平台建完后,再也不要那四五十个模块了,只要三四个。就这三四个,这个学期把它全员推进下去,每周都用,形成习惯,形成素养。大家对平台基础数据的应用弄熟了、自己的职责理顺了以后,第二年再增加两三个模块。这样,数字校园的发展是一个渐进的、逐步完善的过程。实际上这就是事物发展的规律, 而不是说验收完就结束了。

三是我们先后投入了2000多万正在做录课教室。我认为它能真正促进教师去学习与分享。年轻教师想提高教学技艺,可以自己录自己看,教学活动不受干扰。全区搞个活动,只要告诉大家IP地址,他们在自己电脑上就都能看到。录完课以后,平台能自动存储,便于随时分享,BBS中还可以评论和交流。此外,平台还有录微课的功能,将来做翻转课堂,点一下按钮,几分钟后就能自动生成自己的微课。所以它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是一劳永逸的事情。建完录课教室,接下来我们会把全区的视频会议系统和录课教室整合到一起,便于区域性教研活动的全区分享以及培训管理的有效整合。以此作为切入点,会生发出很多的应用,因此这两三年我们围绕录课教室在不断地投入,不断地总结经验,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建设思路。

教育信息化的价值在“给学生带来什么”上

记者:近几年,国内教育信息化迎来新一轮热潮。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应用,翻转课堂、MOOC等教育新形态的产生,更是让此次热潮升温。作为上一轮教育信息化热潮的见证者,您对这轮热潮有哪些理性的思考与见解呢?

张明:对于这一轮从应用层面产生的新的教育形态,我是支持的,同时也有些思考。

一是拿什么来考量教育信息化发展给教育改革带来的影响?我觉得我们这么多年来一直在走一条老路,那就是用舶来的理念来支撑我们教育信息化的发展。前些年我区信息化的重点在建设,但最近两三年,我们对建设的兴趣不大了。为什么呢?其实我们也在经常问自己,像这种投入的价值究竟在哪里?作为一个教育信息化的管理者,我确实特别忧虑,也怕成为历史的罪人。

这也是为什么我认为有些概念对区域和实践来说, 都浮在上面。比如现在全国都在搞微课大赛,我个人不赞成这种做法。实际上,微课的价值不在于积累了多少资源,而在于有了资源以后,将来如何利用它们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教师的指导能力。翻转课堂也非常好, 但不是所有的课堂都要翻转。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方式,让它与传统教育并列存在,对孩子自学能力的提高将大有裨益。

毋庸置疑,中国教育体制下的孩子,自学能力一直不强。而我们信息化恰恰在这个时候提供了一种可能, 也就是说有了微课这种资源,为培养孩子的自学能力创造了条件,而且只有信息化才能够实现这种可能。从这个角度来说,很多时髦的概念都不用再提,就紧紧抓住 “给学生带来什么”这一条,信息化就已经有作用了。

我们应该鼓励教师提高孩子利用视频资源自学的能力,然后利用平台形成交流和分享的氛围。这时候,教育信息化就作用于孩子了。我们经常在思考信息化究竟让孩子得到了什么,其实我们更应该单刀直入,来解决孩子自学能力等问题,让孩子有实际获得。因此,当我们谈起翻转课堂,我认为背后的东西更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另一个思考是,为什么教育信息化项目推进困难, 而打车软件却用得那么好?因为后者确实给人带来了便利,带来了实惠,原有的东西跟它是没有可比性的。围绕着这个思路来考虑,那么在面对孩子的时候,我们的APP应用能不能做得像打车软件那样,从孩子实际的心理需求出发,得到大家的认同?就像大家都在谈的游戏化学习,这个思路确实很好,但很难看到落地、走心的产品。所以我们现在来看信息化,社会的应用要好于教育,最核心的问题是,为孩子着想的应用软件还不是很多。从应用的环节来说,我们有责任去寻找那些好的应用软件,把它们提供给学生。

行政推动、业务支撑和服务保障缺一不可

记者:北京市正在整合基础教育现有的教育信息化服务项目,为师生和家长打造北京市基础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旨在借助信息技术丰富学生实际获得的教育供给。您认为该平台当前的应用成效如何?房山区在平台建设上有哪些实践经验呢?

张明:这件事本身很好,高起点、高立意,人力、物力投入也很大,在全国开了个好头。而且我认为上次数字学校建名师同步课程是一次非常成功的推进信息化发展的大活动。干了这么多年信息化,我心里非常明白,只有教研部门、行政管理部门、信息化管理部门三者联动才能把事情干好。上次名师同步课程恰恰是一次非常好的整合机会。既有行政推动,也有业务支撑和服务保障,所以形成的都是非常好的课程,可以结合着翻转课堂、微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对学生的自学都有非常大的帮助。将来我们干每件事情,只要按照这个模式走,肯定能把事情干成。但遗憾的是,这件事告一段落后,把这套班子拆开了,到现在也没有总结提升管理步骤。而且把这么好的视频资源的汇聚交给社会性的媒体是不合适的,因为它不会进行整体性的应用推动,而没有管理的使用是没有价值的。我认为一个平台不在于它建得有多好,而在管理体系和职责分工,这二者是核心。所以从建设的投入到后期的深入挖掘和使用,没有形成组合拳,也没有延续性的思考,这是非常可惜的。

我们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就规避了这个问题。根据房山区教委确定的信息化战略,我们正在建设一个综合管理和研修平台,它分管理和研修两条线。平台建成后,将来房山区教育信息化所有的投入都围绕它来进行。现在该平台一期建设已结束,把房山区所有的干部汇集上去了,把房山区所有的一万多名教师也拉进来了。再分好组,定好职责,现正在逐渐地整合和深入。 我们的平台虽然推进缓慢,但一直是教委、信息中心、 研修中心三家互相拽着往前走,我认为运行的效果会很好。因为真正用的是教研部门和业务部门,就得把他们裹进来,让他们去拿主意。他们都进来以后,所有的教研活动,包括录课教室、研究课题、远程培训都在研修平台上。教委所有科室的管理,包括行政管理、行政批文、宣传都在综合管理平台上。这样,职责划分清楚了,就好管理了。

记者:确实,行政、教研和信息中心形成合力, 才能有效推动信息化项目。前面您也提到了,教育信息化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尊重规律,不可能一蹴而就。作为房山区教育信息化掌舵者,您是怎样整体布局规划, 并采取了哪些行之有效的措施来推动落实呢?

张明:第一,利用好政策,有政策,才好使劲。 信息化战略是房山教育三大战略之首,有政策支持,全区都跟着教委的政策走,而不是跟着我们走,这样对基层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约束力比以前大得多。第二,在教委的整体发展规划中,信息化总是有份额。每年教委都要找个时间为信息化办个会,说说对信息化的想法,教委每年的工作计划都有信息化的部分。第三,如果说这些年房山虽然走得比较困难,但是能一呼百应的话,得益于我们一直在做校长的工作,2008年跟贵刊一起做的 “校长信息化领导力”培训一直没丢。正是因为这些年来一直跟政策裹在一起,跟校长对信息化的认识裹在一起,我们在布置具体工作的时候,就能够得到理解和支持。第四,具体的业务推进,必须得把教师和教研人员裹进来。所以这几年,各种教师信息化技能的竞赛和培训一直在坚持。没有火种,教育信息化是走不下去的, 总有人带着往前走。

信息化的生长点和生命力来自于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升

记者:那么,您认为现阶段还存在哪些问题尚需解决?下一步您又有哪些打算和思考?

张明:对教育信息化的认识,对教育技术的掌握,必须得用评价和继续教育去提升。教育信息化之所以一直游离在主流业务之外,很大的原因是没有政策和评价去约束。如果教师和教研员新技术都不会用,怎么将其与主流业务结合,怎么提高教学质量?这是第一个困惑的地方。

第二,领导干部的信息化素养水平要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办公自动化都多少年了,但有些领导还是宁愿开车去堵着,也不用视频会议,导致信息化推进过程中总有个例和死角,这就形成不了整体性。对干部信息技术应用水平的提高,应该做一个明确的要求。

第三,作为教育信息化推动部门,我们的作用越来越被弱化。就是应该被弱化,将来真正冲到前面的,应该是一线教师、教研员,他们是应用者。现阶段来讲, 信息中心必须有服务、管理和引领的意识。但我们心里要有被教研员、教师整合的自觉,因为信息化终究要回归到校园,在教师和孩子身上发挥作用。包括我们决策的时候、项目投入的时候、体验的时候,都要把教师和孩子们的态度吸纳进来。

第四,应该给予校长充分的话语权。数字校园建设,校长亲自参与所产生的想法,我们是设计不出来的。比如这次中心校数字校园的建设,就是围绕“三阅教育”这个体系,把传统文化与培养孩子的阅读能力结合起来了。今后,信息化的生长点和生命力将来自于校长办学理念的提升。

最后,教育信息化经验交流和成果分享的联盟要立体化。不要再单纯是信息中心主任、装备中心主任,而应该有校长,有教研员,有网管教师。大家从不同视角审视信息化,对信息化的认识才会是有立体感的、有血有肉的,最后出来的东西才更科学、更合理。包括发展规划的制订,让老师们参与进来会更合理。教育信息化应用,谁是核心,谁是主角?现在就要搞清楚。作为信息中心来讲,现在应该集中精力寻找学生信息化的获益源在哪里。这是一个新命题,我们有这个历史责任,去确定学生的应用终端在哪里, 学生的应用平台准备好没有。

房山成人教育 篇2

4月23日,我校全体师生怀着无比喜悦的心情一同乘车前往北京农业科普教育基地。

到了哪里,全体教练列队迎接来园学生,并与领队老师接洽。介绍活动安排、组织方式、活动内容,并讲解安全及注意事项,然后教练将各队带入各区域进行活动。

在哪里,首先我们参观绿色科技长廊,了解我国农业发展历史,感受现代高新农业的魅力。随后,我们参加了“我是创意小能手”活动。我们到了压花室后,那里的老师跟我们讲了压花的过程:用植物的根、茎、叶、花、果、树皮等经过脱水、保色、压制和干燥处理而形成平面花材,经过巧妙构思,制作成一幅幅精美的装饰画、卡片和生活日用品等植物制品。然后,我们各自拿起桌子上的材料制作自己心目中的装饰画。我拿镊子夹起一段花茎沾上乳胶粘在硬纸片上,又夹起萼片粘在花茎上,在萼片上配了两朵深红色的花瓣,可我还觉的缺点什么。于是我在旁边写了几个大字:“雅安加油!”然后在背面写上我的大名。让老师帮我塑封好,用打孔器打上一个孔,再用彩带系了一个蝴蝶结。这样,一个漂亮书签做成功了,老师还表扬了我„„

房山成人教育 篇3

记者:房山区地处北京西南郊,山区面积较大,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困难之大、任务之重可想而知。但是,就是在这样的基础和条件下,房山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地踏实前进,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您能否谈谈,房山这几年是如何在探索和实践中求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

米主任:房山在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始终贯彻“正视现实、着手基础、寻求突破、全面推进”的发展策略。信息化建设工作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1.抓认识,促规划。认识是行动的先导,如果认识跟不上,规划则无从谈起。经过几年的思考与积淀,我们形成了几个认识。第一,房山基础薄弱,相对落后,如果不通过信息技术转变人们的管理和教育观念,不转变教育模式,不改变教学过程,就很难缩小与城区的差距。第二,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来提高管理水平。电子政务平台信息公开,使行政办公的手段和途径更加开放,这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们必须跟上这一步伐。第三,信息技术的推进和实施是促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在以上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制定了一个整体发展规划,使房山的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基础薄弱到现在不拉全市的后腿。2.抓项目,促建设。“校校通”工程、培训工程、CMIS系统的启动、课改平台的建设等是我们实施得比较成功,也是贯彻北京市的要求比较彻底的项目。这些项目不仅做了,而且做得比较到位,各级单位认真落实,严格把关。这些项目的成功开展在促进整体建设中发挥了很大作用。3.抓培训,促应用。万变不离其“用”。信息化的投入要与效益成正比,关键是用得好。而用得好与不好,关键看人。房山这几年在培训上下了很大工夫,对校长、主管信息化的副校长、信息技术教师、学科教师、网管进行分层分级的培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4.抓典型,促整体。用典型的力量带动整体的做法对普及和提高信息化建设、管理和应用起到了一定的积极推动作用。

记者: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使全区的教育信息化水平上一个台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房山采取了哪些切实可行且有成效的措施?

米主任:督导评价在推动学校信息化建设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我区教育督导室每年1 0月联合多个部门要对学校的各项工作进行督导和评估,以衡量和评价学校的办学水平。督导评价的结果直接关系到学校的水平等级,没有一所学校不重视这项工作。我们抓住了这个点,由信息中心每年派专人到各个督导小组参与评估、实施打分,同时借这个机会了解和检查学校除了参加信息中心组织的活动之外,自身是如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来推动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2007年,我们制定了四级指标,将各项工作进行了细化,并严格按照评价指标进行打分。由于关系到切身利益,校长开始关注信息化,学校开始重视信息化建设,这与我们适时地参与到评价中有直接关系。除此之外,信息中心作为教委的科室在督导评价中还要进行一次打分,分值是4分,这在所有科室中分值较高。在这项评价中,我们重点考查学校的基础性工作完成得如何。例如,是否参加了信息中心组织的各项活动、信息中心布置的各项任务是否能按要求完成等。

记者:就房山的现状来看,在发展过程中还面临着哪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米主任:1.推进信息化的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需要进一步提高。我区要缩小与城区的差距,能否解放思想,更新观念,以超前的意识,敏锐地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根本方向是前提。目前,我区的一些学校依然存在重硬轻软、只建不用等现象。信息化作为“一把手”工程,校长的观念对学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有着不可替代的影响。因此,实现学校信息化的快速发展,观念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尤其要从基层管理者的信息化观念抓起。

2.教育信息化的经费需要进一步融资。现有的硬件资源还没有在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充分发挥作用,基本的维护投入和硬件更新又提到重要的工作日程。我区大多数学校的机房是2002年建起来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这些机房的软硬件都面临着维修、升级和更新,否则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需求。解决经费问题成为我们的当务之急。一方面,我们要依赖市区政府的财政支持。另一方面,教育有关部门及学校要积极、自主地创造和开发。

3.资源的建设与共享举步维艰。穿越边界的壁垒是资源共享的重点。对房山而言,建设区域的资源库有很大困难。教育信息化的各项工作有赖于信息中心,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各区县信息中心的职能决定着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的程度。房山信息中心与教师进修学校是相对独立的两个单位。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由教师进修学校负责,信息中心很难获得一线的宝贵教学资源。从这个层面来说,要建立房山的特色资源库,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的沟通与合作。

4.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有待提高。电子政务平台是提高管理效能、与社会建立学习和沟通的桥梁,是实行开放、透明办公的最好平台。但是,在我区,整体的使用率还不是很高。这一阶段,我们采取的主要措施是强行实施。

5.整体的信息化管理权责不明晰。其中包括信息中心的职责和学校网管员的待遇、身份定位、职称评定等一系列问题有待明确。

记者:房山今后一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是如何规划的?

米主任:结合房山的实际情况,我们将继续坚持“硬件是基础,软件是核心,应用是关键”的总体定位,以及适度超前、科学规划、软硬件建设并重和调动多个积极性的总体原则。对于今后一个阶段的信息化工作,我们提出了“一二三四”的工作思路。

建设一个体系——建设一个以房山教育信息网为中心,各校网站为补充的网站群,从而形成信息畅通、传递迅捷、互为补充、资源共享的房山区教育信息体系。要加大中心网站的建设投入力度,使其具备中心网站的功能。第一,按照北京市的要求认真进行中心机房的改造。第二,多渠道筹措资金,解决带宽问题。第三,将信息中心与学校业务部门连接起来,使网站功能能够满足教育教学、教育科研和网络办公等需求。

做好两个整合——全区教育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共享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下半年,我们要下大力气进行资源的整合与共享,虽然有很大难度,但是我们力争要有所突破。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常抓不懈的一项工作。下一阶段,我们主要借助课题引领,结合奖励机制,带动各校的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

加强三支队伍的管理——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学科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一是信息技术专任教师,包括信息技术课任职教师和网管员。网管员队伍在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随着教育信息化的不断深入,这支队伍需要逐渐壮大,需要更专业。我们将房山区划分为六个区域,从每个区域的基层学校选出两名比较优秀的网管员作为这个区域的活动组长。区域内的信息化建设和交流活动都由这六个组的组长牵头,分区域组织,活动地点选在区域内的学校。信息中心负责协调和统一管理,定期召集六个组的组长交流和汇报工作,并对信息中心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下一步,我们准备成立《房山区网管员协会》,出台《房山区网络管理员管理实施意见》,明确网管员的具体工作职责和待遇。例如,有些学校网管员要兼课,在管理方案中要将其职责明晰,明确哪部分是工作重点;在职称评定和待遇问题上,我们计划设立区级的骨干网管员,享受区级骨干教师的待遇。在这些方面,我们想进行大胆的尝试,希望能够解决网管员的一些实际问题,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二是学科教师。就房山区的现状而言,学科教师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可以分成三种。第一,学校建设良好,教师应用到位,这是最好的。第二,教师在使用一段时间后,失去了新鲜感,加上信息技术和教学工作整合不好,教学任务重就放弃了使用。第三,学校缺乏软硬件设备,教师情绪高涨,但是没有使用的机会。在教师中,存在使用上的超前、居中和落后三部分人群是一种不可避免的现象。学科教师队伍的培养要遵循认识一发展一提升的规律,通过技能培训和学科教学整合来提高他们的认识,从而使他们在课堂教学中有所作为。三是教育教学管理人员。这支队伍的建设十分重要,可以说他们决定了信息化发展的进程,而目前的情况恰恰是部分管理人员制约了信息化的进一步发展。所以,下一步我们计划出台相关意见,召开房山区的信息技术教育工作会,落实各级管理相关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具体任务,并出台相应的考评管理方案,打造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

房山成人教育 篇4

基本情况介绍

一、教育基地的建立及特色

依据《档案法》和《档案法实施办法》相关规定,房山区档案馆为适应社会发展要求,更好地服务社会,充分发挥档案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房山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以下简称教育基地),于1997年12月25日正式命名并对外开放。

教育基地在区委、区政府的高度重视,在市档案局和市、区主管部门的指导及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工作管理办法》。基地建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知房山、爱房山、争做文明房山人、建设文明新房山为目标,把弘扬“龙乡”文化(房山区周口店的龙骨山是“北京人”的发祥地,故房山又称“龙乡”),与充分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独特价值紧密结合,体现出基地的鲜明特色:了解时代发展,解读“龙乡”历史,展现“龙乡”新貌,传承“龙乡”精神。

2006年房山档案馆新馆建成后,专门开辟了500平方米的基地展厅和200平方米的活动室,大大提升了基地的整体水平。教育基地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各级领导和观众的赞誉:1999年区档案局馆被房山区委、区政府评为庆祝建国50周年庆典活动先进集体;各级领导、相关单位和观众也对我们的工作给予了极大的关注、鼓励和支持;2007年教育基地被北京市爱国主义教育领导小组命名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二、教育基地主要活动情况

房山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最大的优势是,馆藏资源中有着丰富的爱国主义教育素材。在基地建设上,我们紧紧围绕党和国家的宣传重点及本区中心工作,积极为本区“三个文明”建设服务,并注重结合不同观众的特点和需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

(一)举办各种形式的展览

常年开放固定展。基地常年开放两个固定展:一是《走进房山》区情展。集中展示本区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新时期房山发展情况等。旨在让观众了解房山,让广大青少年知房山、爱房山,将来更好地建设家乡;二是《足迹》报摘展。通过300多件报刊资料,再现新中国成立后的一些重大事件,观众从中了解到党和国家的发展历程及取得的辉煌成就,从而更加热爱党、热爱祖国,更加珍惜今天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将我们的家乡和祖国建设得更加和谐、美好!

深入社会巡回展出。基地建立以来,围绕全区中心工作,精心策划制作了十几个大型展览,深入学校、机关、社区、部队等地巡展,努力扩大基地影响,增强教育效果,充分发挥教育基地的作用。

开办网上展厅。近年来,基地将《走进房山》、《足迹》、《百姓与档案》等展览放在房山信息网档案局主页上,借助网络优势,开辟新的宣传途径,极大地拓展了教育覆盖面。

(二)开展共建和特色活动

教育基地充分挖掘现有教育资源,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特色活动: 征文活动。2002年,我们与房山中学联合举办了以“昨天•今天•明天”为主题的有奖征文活动;

开辟校外基地。2003年,我们与城关小学合作,将教育基地开辟为城关小学“爱家乡教育基地”,并举行“铭记历史•珍惜今天•开创未来”主题教育。邀请20世纪60年代,市级劳动模范、著名的“背篓商店”创始人王砚香,为小学生讲述“背篓商店”创业史;

举办报告会和夏令营活动。2005年,我们聘请20世纪60年代,市级劳动模范任成水,为城关小学全体师生作专场报告,并观看北京电影制片厂以任成水为原型拍摄的电影《红色邮路》,还与城关小学联合组织了以重走“红色邮路”为主题的夏令营活动;

开展共建活动。2009年,房山区档案局馆与区教委、拱辰街道办事处、96602部队,举行了教育基地共建挂牌仪式。

三、教育基地发展构想

截止到2009年,房山区档案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吸引各界观众达50万人次,为房山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

为进一步扩大教育基地的教育面和社会影响力,基地正在积极准备申请,力争在2010年成为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资源单位。

房山区档案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期待着各级领导、相关单位和观众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给予关注和支持,我们愿意与所有致力于爱国主义教育的单位和各界人士携手,将房山区档案局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越办越好,为和谐社会建设做出更大贡献。

房山水库除险加固工程简述 篇5

房山水库建于1958 年。50a一遇设计洪水位10.61m, 1000a一遇校核洪水位11.51m, 总库容为2561.00 万m3, 房山水库是一座以防洪、灌溉为主, 结合水产养殖、供水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库。房山水库主要建筑包括主坝、副坝、溢洪闸、溢洪涵洞及两条灌溉涵洞。水库建成以来, 极大地促进了该地区工农业生产发展[1]。房山水库兴建时施工质量较差, 且由于运行多年, 大坝存在诸多安全隐患。2007 年6 月18 日, 相关专家鉴定房山水库大坝为三类坝。2008 年3 月水利部大坝安全管理中心进行了复查, 同意房山水库为三类坝的鉴定结论。

2 工程现状

主坝为均质土坝, 最大坝高8.20m, 坝轴线长1700m, 坝顶宽度6 ~ 8m。 上游砌石护坡坡比为1:1.76 ~ 1:3.40, 大坝背水坡表面不平整, 坝体填筑全部采用人工挑抬土方, 坝体碾压不密实, 渗漏较严重。迎水面护坡局部损坏, 背水坡部分坝段反滤体损坏, 局部坝段渗水严重。

副坝为均质土坝, 坝轴线长度为1800m, 桩号副0+000 ~副0+300 坝段坝顶高程为12.62 ~ 13.87m, 副坝坝顶高程不满足要求, 坝脚无排水设施。

溢洪闸位于主坝北端, 为砼、浆砌石混合结构;消力池溢流堰表层砼多处裂缝、普遍破损;闸墩、排架主体为浆砌块石结构, 闸门槽部位为砼结构, 整体抗震性能较差;启闭机工艺落后, 主要部件损耗严重。

泄洪涵洞位于主坝桩号1+130 处, 共5 孔。泄洪涵洞墩墙渗水痕迹较多;顶板和边墙砼质量较差;消力池与洞身底板间伸缩缝失效;闸墩抗震不符合规范;过流能力不满足要求;启闭机工艺落后, 主要部件损耗严重。

主坝涵洞顶板有裂缝, 伸缩缝渗水;副坝涵洞洞身为浆砌石结构, 漏水严重。两座涵洞的启闭设备简陋、老化。溢洪道下游渡槽严重阻水。

3 除险加固设计

3.1主坝加固设计

将0+000 ~ 1+700 坝顶高程统一抬高到13.45m。新建迎水面浆砌石护坡坡;拆除坝顶原水泥砼防汛路, 新建沥青混凝土防汛路;采用贴坡反滤排水;重建坝面横向排水沟和纵向排水沟。主坝采用多头小直径搅喷式水泥土防渗墙进行防渗加固, 运用特制的多头小直径深层搅拌桩机, 把水泥浆喷入土体并搅拌形成水泥土墙, 用水泥土墙作为防渗墙达到截渗的目的。

3.2副坝加固

桩号副0+000 ~副0+300 部分坝段坝顶高程虽然不满足要求, 但该处坝脚滩地地势较高, 水深较小, 本次加固设计不予加高;上下游坝坡均采用草皮护坡。

3.3溢洪闸加固设计

扩建原溢洪闸, 闸址位于原溢洪闸处, 闸室为开敞式钢筋混凝土整体构造, 整体式底板, 共3 孔;新建消力池、海漫及抛石防冲槽;在消力池冒水孔下布置反滤层。

3.4泄洪涵洞封堵

将原泄洪涵洞所有砼和砌石结构全部拆除, 清理干净, 边坡开挖成台阶状, 选用粘土进行回填封堵。

3.5主坝灌溉涵洞拆除重建

新建主坝灌溉涵洞仍位于土坝桩号0+275 处, 其轴线与坝轴线垂直, 断面净尺寸为 (宽 × 高) 1.20×1.40m, 采用C25 钢筋混凝土结构, 墙后回填土为粘土。

3.6副坝灌溉涵洞拆除重建

副坝灌溉涵洞加固采用内衬钢管灌浆法进行加固, 内衬钢管内径100cm, 壁厚为10mm。

3.7溢洪闸出水渠下游渡槽拆除重建

本次设计采用倒虹吸管, 从渠底穿过, 不影响水库溢洪, 又可满足灌溉要求, 原渡槽顶设有农桥, 本次拟在倒虹吸管边上新建一座交通桥, 与原农桥同宽。

3.8安全监测设计

增加坝面垂直位移和水平位移观测;大坝渗压监测共布置3 个监测断面及溢洪闸闸基扬压力断面, 采用钢弦式渗压计;在溢洪闸、主坝灌溉涵洞及副坝灌溉涵洞的进出口处分别埋设铸铁水尺1 根;设置三角形量水堰1个;设置水银温度计1 只, 进行坝址气温监测。

4 结语

根据设计要求进行加固后, 房山水库能按设计条件运行, 多头小直径搅喷式水泥土防渗墙的防渗加固效果良好, 溢洪闸及主、副坝灌溉涵洞经加固后, 水流条件改善, 无明显渗漏现象, 电气机械设备运行良好, 监测管理工作更为方便, 水库工程效益大大提高, 房山水库的加固措施对类似工程具有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北京地铁房山线门禁系统简介 篇6

1 项目挑战

作为首都北京公共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 北京地铁肩负着快速、有效、安全地运输人员的重任, 因此对门禁系统提出了极其严格的要求。

轨道交通系统具有线路长、车站多、管理人员少的特点。车辆段及各车站是城轨系统运行的核心控制管理区域, 大部分房间无人职守。为确保城轨系统正常、安全运营, 必须有效防止非授权人员进入限制区, 并在车站、区间变电所、停车场、车辆段处主要设备管理用房设置门禁系统。门禁管理系统的主要任务是保证重要区域, 如机房区域、办公区域、设备区域、自动售检票系统及票务管理室、综合监控设备室、专用通信设备室及公共区域内的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并对车站设备管理区通道门和设备管理用房进行统一监控和管理, 提高运营管理水平。

城轨门禁系统规模大、点位分布范围广, 所有门禁点的持卡人信息、门禁控制策略都需要集中到门禁系统的控制中心, 所以对系统稳定性和设计合理性的要求很高。

轨道交通门禁系统安装环境复杂, 例如需要在窄边门框、通道闸机、玻璃表面上安装, 因此产品需要能够适用于各种安装环境, 并须具备良好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大多数地铁门禁设备都安装于地下或室内空间, 因此须具备过硬的耐火、阻燃性能。

2 解决方案

2.1 网络结构

HID Global基于轨道交通系统范围广、管理人员少的特点, 为北京地铁房山线门禁系统构建了两级管理、三级控制的分布式网络结构。

(1) 两级管理

北京地铁房山线门禁系统设有中央、车站两个门禁管理级。中央级门禁管理站设置在车辆段控制中心, 包含中央服务器、中央授权管理工作站、中央级管理工作站和系统软件等。中央级门禁管理站主要监控车站级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授权管理, 设置门禁卡的使用权限及操作管理员的管理权限;实现对整个车辆段门禁功能的管理以及对整个系统的数据维护。车站级门禁管理站设置在各车站控制室, 包含车站级管理工作站 (具有数据库、报表、查询等功能) 、主控制器、打印机、通信接口设备及系统软件等。其作用主要是显示本站门禁设备状态, 及时显示每个房门的进出状态和门禁卡使用信息, 并对车站任一门禁设备进行查询或控制。中央管理级与车站管理级通过通信系统提供的网络 (支持TCP/IP协议) 与中央服务器联网, 从而建立起基于IP网络的双向数据通道。系统结构如图1所示。

两级管理模式可支持集中管理各车站, 与企业自上至下的管理流程相适应。在两级管理模式下, 中央管理级能够管理及查看系统内所有车站的门禁功能, 满足了企业对于提高管理灵活性、应对网络故障的要求。同时, 各车站管理级亦能够独立进行对辖区内门禁系统的管理、控制等——这可以保证各车站级系统不依赖于外部通信环境和服务环境, 可脱离中央服务器网络运行;即使在地铁通信骨干网发生故障时, 也能够有效接管辖区内的门禁功能, 并在通信恢复后将所有事件信息上载到中央管理站。

(2) 三级控制

“三级控制”指的是PC远程控制、各车站门禁主控制器 (VertX®系列V1000网络控制器) 控制、就地控制器 (VertX®系列V100门禁/读卡器接口) 控制。PC远程控制可用于一些高安全性要求的场所, 即由管理中心的人员进行确认后手动放行;主控制器控制适用于常规的门禁管理;就地控制器控制是就地控制器无法与主控制器通信时, 对所管理的门禁设备进行的应急管理。各车站门禁主控制器V1000通过嵌入线路侦测功能的环路总线管理就地级门禁设备V100, 确保单点故障不致影响全系统的正常工作 (如图2、图3所示) , 同时能够在第一时间就线路问题向管理工作站发出报警信号。

2.2 数据库

中央服务器将分散的各车站级数据库整合在一起, 组成一个总体数据库。这个数据库涵盖各站点的门禁管理数据与事件数据, 并可支持数据查看、修改、报表制作。设置总体数据库可避免以往采用分散式数据处理所带来的问题:

◆在分散式数据处理模式下, 地铁通信骨干网通信正常时, 所有数据的查询、变更、增减都需要直接在各车站级系统的数据库上进行操作, 这不利于保证数据传输的及时性, 同时会增加很多数据查询的流量, 造成带宽资源浪费;

◆在分散式数据处理模式下, 地铁通信骨干网无法通信时, 中央管理就将无法对各车站门禁功能进行查询和设置。

2.3 设备性能

除了合理的系统架构, 轨道交通门禁系统的稳定运行还有赖于所用设备的质量稳定、运行可靠。北京地铁房山线HID门禁管理系统应用的产品, 通过了UL、FCC、CE、RoHS等认证, 为门禁系统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例如, 其中VertX®控制器可提供超过100万小时的平均无故障时间, 并针对地下潮湿的工作环境引入了防水等耐候性工艺, 而且其外壳均采用经UL94认证的安全材料制成, 能够耐火阻燃。再如, 其中的iCLASS®R10读卡器的终身质保, 解决了设备维护的难题。

3 实施效果

北京地铁房山线的HID门禁管理系统采用了主/从两级设计, 符合轨道交通行业对门禁系统的要求;其环路总线的设计, 保障了系统具有很高的安全性;相关产品的抗干扰性、设备保护设计, 也保障了门禁系统在室外、地下以及电磁干扰大的环境下的稳定运行。

HID Global是ASSA ABLOY Group旗下的, 服务于全球客户的安全身份验证解决方案供应商, 总部位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欧文市, 在世界各地设有多家办事处, 为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提供服务。

在本届深圳安博会上, HID将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打造银行、机场、地铁及能源行业的解决方案体验区, 展示HID在企业出入口安全管理、生物识别身份验证、电脑桌面安全登录、考勤管理、小额现金支付和证卡打印等领域的产品和技术的应用。其中最为值得关注的是两项最新产品和技术:iCLASS SE系列和multiCLASS®技术转移读卡器。

新一代iCLASS SE门禁技术平台以HID开发的可移植凭证卡验证方法Secure Identity Object为基础, 采用HID的Trusted Identity Platform的交付框架, 使门禁技术的应用迈入了可配置凭证卡及便携的非接触式解决方案这一新领域, 实现了虚拟凭证卡在移动设备上的应用。

multiCLASS®技术转移读卡器及智能卡系列能帮助客户将现有的门禁系统从常用的磁条技术升级到更安全的13.56 MHz智能卡技术, 且升级成本更低廉, 安装工作更简便。

房山成人教育 篇7

1 长阳国际城概况

长阳国际城是中国首个限价商品房试点, 位于地铁长阳站以南的六片开发地块东南角, 分为三个区, 总用地面积约16.6万m2, 建设用地面积约11.8万m2, 容积率为2.02, 户型以80 m2~90 m2为主, 项目于2011年12月31号开盘销售, 目前, 已出售完毕, 入住率约40%。一般为70后或80后, 上有老下有小, 他们在购房时会考虑未来孩子的生活空间和教育环境, 以及附近的医疗卫生环境等问题, 他们的居住空间有以下的特点:1) 小区内儿童数量很多, 因此需要更多的教育资源设施和儿童活动设施。2) 小区内老人数量较多, 因此需要能够满足老年人日常活动的不同设施及空间场所。3) 小区内工作日的白天, 活动的全为老人和儿童, 因此需要加强小区内部的治安管理。4) 大部分“夹心层”居住地点距离工作地点较远, 因此需要居住地点有便利的交通设施。

发放问卷200份, 有效180份, 通过对问卷的整理和分析, 发现小区配套商业设施、小区内部活动空间和小区内部交通及停车这三个因素中比较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的人所占比例最大, 确定这三个因素为影响长阳国际城居民对小区使用满意度的最主要因素, 并将重点研究这三个因素主要存在的问题, 以及主要原因。

2 商业问题分析

国际城为新开发的地块, 且与其一同开发的其他几个地块内的楼盘均未建成或入住率低, 因此该地区的商业设施配套不完善, 很多居民对商业设施不满意, 约占调查总人数的66%。

1) 外部商业距离远。住在国际城内及附近的居民要每天乘坐早晚的班车, 到附近较大的超市购物, 由调查结果可以看出, 长阳国际城周边大型商业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规模都偏小, 且距离较远, 居民使用十分不便 (见表1) 。

2) 内部商业匮乏。国际城北边配套商业面积约为3 403 m2, 已进驻1家餐饮店, 3家小型超市, 其他半数底商均未进驻, 整体商业规模较小, 商业种类较单一。另外居民自发在国际城三个小区内各有一家私人超市, 但经营规模较小, 商品种类较匮乏且不符合规范, 产品质量和价格均存在问题。

3 室外活动空间问题分析

长阳国际城室外公共活动空间分别分布在三个区内部, 且相对独立, 设于小区车行主路旁, 绿化多以草地为主, 树种较少, 供人们活动的硬质铺地较少, 每区的铺地边缘设有少量座椅及健身器材, 居民普遍反映不满意 (见图1) 。

3.1 活动空间质量低

长阳国际城公共绿地质量较差, 且树木生长缓慢, 故场地内部既缺乏绿植遮阴, 又缺乏避风设施, 在炎热的夏天和寒冷的冬天, 场地使用十分不便。活动场地面积较小, 内部布置设施较少 (见表2) , 致使居民的活动方式受限制。

3.2 活动空间设置与实际需求不相符

长阳国际城老人和儿童数目较多, 但根据调查显示, 小区内居民普遍对活动设施不满意, 缺少健身等活动的场地及儿童活动所需的基本设施, 且所有的活动均集中在同一场地中, 导致场地内部混乱嘈杂, 并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

4 交通与停车问题分析

长阳国际城小区内部道路系统是以小区外环的车行环通道路为主, 每个小区设有2个~3个地上停车场和1个地下停车场, 地下停车场出入口也为单行车道, 设置在离小区车行出入口较近的位置, 并与地上单行车行流线衔接。据调查小区内部总户数为2 394户, 总停车位为1 123位, 户数与停车位基本成2∶1的比例。

4.1 小区内部道路转弯过急

长阳国际城一区内道路转弯较多, 两个转弯处之间距离较短, 且部分转弯半径不符合规范要求, 给车辆行驶和转弯带来困难, 未来车流量较大时会造成拥堵 (见表3) 。

4.2 地上停车场问题

内部停车场距离活动场地较近, 致使活动场地环境不好, 且地上停车场遮阴情况较差, 形成强烈的热岛效应, 车位不足, 且距离小区出入口和单元楼较远, 对住户造成很大不便。

4.3 地下停车场出入口问题

地下停车场出入口设计存在很多问题, 一区入口处转弯半径太小, 阻挡后面车辆行驶, 未来可能造成拥堵;二区出口方向与路线相反, 进线困难;三区道路上的车难以察觉出口驶来的车辆, 可能存在交通隐患 (见表4) 。

5 结语

随着在京定居的人口越来越多, 购房压力越来越大, 限价商品房会发挥其特殊优势, 但在作为全国首个试点长阳国际城的项目建设中, 反映出了一些居住环境的问题和未来的隐患, 针对此类问题和隐患, 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1) 政府需提高对限价商品房建设的后续监督和管理力度。2) 政府应结合地块, 综合考虑商业、教育、医疗的选址并进行合理的规划和建设, 避免后期建设中出现的纠纷。3) 开发商在规划和设计中, 注意配套商业设施的建设, 使其能够满足居民日常消费多样化的要求, 并提供质量的保证。4) 开发商在室外活动空间建设中, 应注意活动场地的面积、活动设施的数量和种类, 加强活动方式多样化的考虑。5) 停车场的设置不能一味的追求停车位的数量, 还应注意停车场与室外场地的结合, 以及行车路线的合理性, 提高停车的便捷性, 使得地上、地下停车场都能够很好的服务于居民。最后希望此类“限价商品房项目”能向全国推广。

摘要:通过对中国首个限价商品——北京房山长阳国际城的居住现状使用满意度调查, 发现了现存居住环境的问题和未来的隐患, 分析了问题的原因, 并得出了改进建议, 为未来北京“限价商品房”的投入建设提供有利建议。

关键词:限价商品房,满意度,夹心层

参考文献

[1]杜宏武.影响小区居住环境质量居民满意度因素——以珠江三角洲地区若干小区为例[J].城市规划学刊, 2002 (5) :67-68.

[2]严荣.上海限价商品房试点的思考[J].上海房地, 2011 (8) :11-15.

[3]邹炎, 李琳.限价商品房能走多远[J].北京房地产, 2006 (3) :111-112.

[4]贺欢欢.北京唐家岭蚁族聚居区居住环境与意愿调查[J].住区, 2011 (5) :55-57.

[5]王晓宇, 鲁骏, 马昂.从一个住房改造实践探讨80后人群的居住需求[J].山西建筑, 2008, 34 (2) :59-60.

[6]刘旺, 张文忠, 刘长岐.北京市城市内部人居环境评价及对居住建设的启示[J].华中建筑, 2004 (1) :167-168.

房山成人教育 篇8

2007年,我们应邀为房山世界地质公园量身设计一座小型专业博物馆。该博物馆基于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园区的地质演化史,北京西山地区的地学发展史和各项科学研究成果,以科普展示及体验为主,力求通过展览、展示使游人对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更系统、科学的了解,进而提升该园区的文化品味与旅游质量。

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从设计到建造的全过程中,建筑师始终保持着高度的敏感去分析和体验影响建造的一切因素。项目的初始阶段,建筑师将最初的“场所”体验划分为三种层次:第一为对整个房山世界地质公园所在地域大环境的场所体验;第二是对建设用地周边氛围的感知;第三是针对建设基地内部的勘察与分析。从这三种层次的体验去解读,从宏观到微观,着力领悟自然,逐步寻求建成环境将带来的体验,即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创作与建造的全过程。

北京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地处太行山与燕山交汇部位,是一个极具科学性、稀有性的地质遗迹;以秀美的地貌景观、良好的生态环境、古风长流的文化景观为其特色。在这样广阔的地域场所背景之下,建筑师首先将其定位成一个应该与自然融合,能在“建筑创意”之中体验出自然之美,能在建筑空间中感受到地质公园“特色”的设计作品。

建筑用地坐落在北京城区至京西古刹——云居寺的路边,这也是到达十渡、石花洞等地质公园著名景点的必经之路。宽阔平坦的公路在这里开始起坡,并逐步爬升,延伸到远山深处。而路边便是博物馆的建设用地。背倚一黛远山,面向葱葱郁郁的林地、果园和农田……

然而,现实并不完美,这片土地早已遭到人为的破坏,用地内岩石层被消去一半,基地被划分成一低一高相差6m的两部分,这无疑是人类粗鲁行为遗留给自然的一道伤痕。于是建筑师没有将新的博物馆建筑定位成一个单纯的展览场所,而是多了一项其义不容辞的使命——用新建筑修补自然:以建筑介入人与自然之间,充当二者之间的缓冲层,弥补这一人为断层,和谐二者间的关系。

正如西扎所言,“建筑师并没有创造发明,而只是反映现实”。基于这一点,建筑师在上述三个层次的“场所”体验中,寻求地质公园博物馆的建筑本质,并将其反映到建筑中。

该博物馆的主题主要是解读、展示房山地质公园的地质演化史。创作过程中建筑师多次向专业人员学习相关的地质学知识,并亲自体验房山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人文;结合主题,用山川沟壑的形成演绎建筑体量,以多次抬升的造山运动解释形态的变化。创造了连续爬升的建筑实体,呼应了远山;将断裂的地形连接为一体。用这种手法既最大限度地减少了土方,同时又将破碎的地貌重新修复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新的博物馆建筑不仅完成了科普展示的作用,而其本身更似一组巨石展示在游客面前,同时充当了自然地貌的修复者、环境的梳理者;通过建筑师之笔,以一个万余平方米的建筑主导梳理了周边数十顷土地,令人们看到了一个完整延伸的世界地质公园。

研读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景观文化,我们发现,是水造就了公园内的多种奇特景观,如十渡的冲蚀峰丛、野三坡的冲蚀嶂谷、房山溶洞群、古河道、瀑布溪流等等。因此,建筑师将水作为该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入口处设计成水景,池水由博物馆入口台阶上部发源,沿台阶走势蜿蜒而下,平静的水面将建筑托起。水与石的互相映衬隐喻了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景观特色,同时又为建筑增添了灵性。

建筑材料语言的选择伴随了建筑设计的整个过程,建筑师希望以材料呼应建筑的主题与周围的环境,以纯粹的石头建筑包容大部分功能空间,并刻意以石头作为设计的立意:石的生成、裂变,其形态、质感以及它浓厚的本土文脉特色,都成为了建筑师创意的出发点。而房山地区恰是北京的“石窝”,是著名的石材产地与加工地。于是建筑师将目光最终锁定在房山区特有的、并在民居建筑上广泛使用的石材——绿色板岩。于是,一个用房山地区特有的绿色板岩覆盖的建筑最终呈现出来:宛若巨石从地表隆起的体量,表面全部是同一模数下的自然切面的石板,丝毫不带人工雕凿的痕迹,采用不同的方式连缀成一个整体。在建筑北侧我们最想表现冲突的部位上,石板翻起并垂直于建筑表面,显露出了表皮后面朴素的水泥墙面。这些尝试不仅强化了视觉冲击力,增加了建筑与场地北侧主路上行人的对话,同时也表达了建筑师在设计中的诙谐与放松。古老的材料,原始自然的状态,用来塑造群山脚下的新建筑,焕发出的不只是材料自身的魅力,还以建筑师自己的语言再现自然表达博物馆的主题和氛围,强调场所精神的内涵,实现了建筑与场所之间的完美融合与平衡。

此外,用材料语言实现建筑的内外共生也是建筑师创作的一个重点。博物馆建筑的功能被划分为三个部分:培训办公部分、展览部分、公共大厅。建筑体量作为功能的映射也分做三部分:南北两侧的实体与中间的虚体,虚体即为三面玻璃、如晶体般夹在实体之间的共享大厅。在东西方向上借由中间的虚体,绿树清风穿堂而过,大自然仿佛并未被打断,反而更巧妙的融进建筑。绿色板岩做的建筑表皮从建筑外部延伸到室内公共大厅两侧的墙壁上。阳光从在两侧坚硬、陡耸、对峙的石壁之间的罅隙洒向公共大厅,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房山著名的景点“一线天”;厅内斑驳的板岩墙面上悬挑的之字形黑白相间的楼梯和连接两大实体的天桥,更是有十渡栈道和吊桥的影子;它们不只作为交通疏散之用,也是大厅内的装饰,在光洁的石材地面倒影下,传达着建筑与自然的和谐意境。

两个功能实体的内部空间也随着体型的起伏层层跌落。此时,建筑师在两部分形体统一的基础上,巧妙的利用地形的高差,将办公部分布置在南侧实体,而把展厅空间安排在北侧实体。利用南侧每层因退台形成的露天平台为学员和工作人员提供了休憩和远眺观景的空间,从而形成人与天地、自然对话的媒介;而在北侧利用高差,形成一条随展厅高低而变换的参观动线。在参观过程中,观众由标高为±0.000的公共大厅进入展厅,经由时空隧道来到实景仿真区,穿过溶洞和北京人洞穴后乘观光电梯,在电梯下落中感受火山爆发的场景。向下到达-8m标高的展厅后,又拾级而上沿着与内院并行的台阶光廊,回到公共大厅,最后从峭壁上的楼梯到达二层,这也是参观的尾声和高潮——4D动感电影厅。观众徜徉于连续的展厅中,不知不觉完成了一次房山世界地质公园的科普旅程,恰如游人在地质公园的山水丛林中前进、游走、驻足观赏的过程。

由最初的“场所”体验到建成体验的场所,这是建筑师的一个建筑实践历程,也是把建筑师的体验传递给大众的过程。然而,体验的历程还远远没有结束。当建筑蒙上岁月的痕迹,当青葱的绿树与周边的果园、农田连成一体,“人工”已变成了自然。“生于斯,长于斯”。此时,建筑本体也经历了生长的体验。

项目基本信息

项目名称:房山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及其附属设施

项目地址:北京市房山区长沟镇镇区西北部

项目用地面积:61056.79m2

项目总建筑面积:10004m2

绿化面积:40000m2

建筑层数:3层

设计时间:2007年5月-2010年5月

竣工时间:2010年5月

设计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

总设计师:李亦农

设计团队:李亦农、李慧、马立俊、孙耀磊、刘晓晨

获得奖项: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优秀工程奖

房山成人教育 篇9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选取房山区7所小学、5所中学和3所中等专业学校共计12 966名学生进行营养状况调查, 其中男生6 946名, 女生6 020名。

1.2 方法

根据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调研结果的身高标准体重值对学生的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利用北京市《学生体质与健康评价系统》对营养状况进行统计;根据现场检测规范要求每日随机抽样复查5%样本, 复查项目为身高和体重, 要求误差率 (P) 不超过5%。若5%10%时, 则这2项的全部检测数据无效, 必须重测。复测中发现的问题及复测结果及时通知检测人员, 减少误差发生率。

2 结果

2.1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营养不正常检出情况

在被调查的12 966名学生中, 检出营养失调 (包括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 6 416人, 占49.48%;男生为50.45%, 女生为48.37%,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5.55, P<0.05) , 营养失调高发年龄集中在11~14岁。见表1。

2.2 不同年龄不同性别学生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检出情况

学生营养过剩检出率高于营养不良检出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40.04, P<0.01) ;男生营养过剩检出率为35.93%, 女生为28.55%,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0.05, P<0.01) ;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为19.72%, 男生为14.4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4.41, P<0.01) ;6~11岁营养过剩检出率随年龄增长逐渐上升, 11岁最高, 男生为46.11%, 女生为37.09%;女生营养过剩在12岁以后保持逐渐下降趋势, 男生营养过剩12~16岁逐渐下降, 17岁以后又有回升;学生营养不良检出率相对较低且随年龄变化较平缓, 男生为7.90%~20.78%, 女生为16.62%~30.65%, 女生营养不良检出率在16岁以后有逐渐上升趋势。见图1。

注: () 内数字为检出率/%。

3 讨论

调查结果显示, 受检学生中有49.48%存在营养失调情况, 高于我国其他城市 (41.77%) 的报道[7], 提示北京市学生营养问题严峻。学生营养不正常高发集中于11~14岁的现象, 表明此年龄段的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突增期, 生理上需要增加能量, 心理上处于青春前期或青春期的过渡阶段, 加之小学升初中学习任务加重、运动环境不足等条件限制, 使得他们的运动量、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较低龄时期减少。提示该年龄段学生是开展健康教育、实施干预措施的重点人群;应不断倡导减轻学生负担并实施学生每天运动1 h的活动, 为控制学生营养失调的发生及增强学生体质创造良好的条件。建议学校可以在放学后向学生开放操场、运动器材1~2 h, 建立安全、可行的训练制度, 为学生有效运动提供良好的物质及政策条件。

学生总体上营养过剩检出率高于营养不良, 男生的高营养过剩检出率和女生的高营养不良检出率并存, 并在17岁和16岁以后均有上升趋势, 形成不同性别营养不正常分布的不同特征, 需要区别对待。针对营养过剩问题, 除了提倡多运动以外, 在健康教育中应注重合理膳食、均衡营养、控制总能量供给和动物性食物的摄入量、禁止吸烟饮酒等。针对营养不良问题, 继续推行运动加营养的策略, 健康教育中注重改变女生盲目追求“以瘦为美”的观点, 要瘦得健康, 瘦得健美。

青少年时期是人一生中身体发育、智力发育、知识积累的重要阶段, 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都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和体格的正常发育, 影响学生的学业, 为成年后罹患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病、糖尿病等埋下隐患[8,9,10,11]。目前学生营养失调已近50%, 需要相关部门以及学生、家长、学校、社会制定具体措施予以防制, 进一步加强和落实学校健康教育工作, 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营养和健康知识, 培养儿童青少年健康的行为和生活方式[12]。

参考文献

[1]张琼, 燕海英, 王化金, 等.北京市房山区中小学生1998-2004年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2) :1023-1024.

[2]陈红芬, 应洪琰.丹阳市2005年中小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12) :1025-1026.

[3]季成叶.注意生长长期变化的双面效应.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02, 36 (2) :75-76.

[4]季成叶.全球学龄儿童青少年超重与肥胖的流行现状和趋势.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8) :648-650.

[5]连志勇.沈阳市中小学生1996-2003年营养状况趋势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5, 26 (4) :301.

[6]丁玉萍.北京市怀柔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4) :333.

[7]刘国宁, 荆春霞, 池桂波, 等.广州市某重点小学学生营养状况调查.中国学校卫生, 2007, 28 (7) :637-638.

[8]李鲁娟, 谢炎玲, 王晓燕.开封市区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4) :332.

[9]杜尉英, 郑晶泉, 胡佳, 等.上海市浦东新区中小学生2001-2004年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3) :227-228.

[10]沈伟.杭州第十四中学学生营养状况.中国学校卫生, 2006, 27 (3) :233.

[11]方岱山, 鲁京浦, 吴新颖, 等.胜利油田中小学生营养状况分析.中国学校卫生, 2002, 23 (3) :222-223.

上一篇:肩关节镜下一篇:高速切削加工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