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制度

2024-08-07

成人教育制度(精选12篇)

成人教育制度 篇1

一、科举制度的发展历程

科举取士制度是指朝廷允许普通士人和官员一样自愿向官府报名, 经过分科考试, 根据成绩从中选取人才、分别任官的一种制度, 产生在中国封建社会后期, 并伴随封建社会的终结而终结。根据资料显示。“科举”这一名称是从“分科举人”这一概念中产生演变而来的。开皇十八年七月, 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的发展和形势的需要, 笼络人心, 加强中央集权, 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诏京官五品以上, 总管、刺史, 以志行修谨、清平干济二科举人”从此, 便开启了分科举人的制度, 科举更从此演变而来。

科举制度的萌芽是在南北朝后期, 正式成立在唐朝, 宋代历经改革、完善, 一度衷落在元朝, 经过明清时期的鼎盛, 并最终随着封建社会的终结而写完结篇。科举制度历经数代的风雨改革, 此消伏长, 历经多次废止, 而又重新站起。到其后期弊端日益暴露出来, 成为了封建王朝笼络知识分子、使知识分子都成为书呆子而心甘情愿、毫无抱怨地听其使唤的一种卑劣的手段。由于科举制度只注意四书五经、文学诗赋, 严重地束缚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 也由于其忽略自然科学, 不利于中国自然科学的发展, 并使中国的自然科学由世界领先到逐渐与世界拉开了距离, 最终陷入落后状况。如何一种制度已经无法在一个大一统、多元化、科学技术为第一生产力的近代社会中生存下去了, 中国社会在内忧外患的压力下, 1905 年9 月2 日清政府正式下诏:“自丙午科为始, 所有乡会试一律停止, 各省岁科考试亦即停止。”科举时代于1905年写下了它上千年的结篇。

二、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关系

(一) 继承与发展

从历史上看, 科举制度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是现代教育制度的前身。因此, 两者有着相似之处, 它们都适时而生, 历经数次变革, 强调以考试为基础, 强调公开竞争, 强调自愿报名原则, 扩大了社会上知识分子的出路。在科举制度建立初期, 考试科目较多, 内容灵通, 真的可以选拔出有真才实干的文士。到了后期, 尤其是明清时期, 科举制度考试内容专注于四书五经, 以固定八股文为考试文式, 因此最终走向衰落。现代教育制度在科举制度的基础上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不断发展。

(二) 不同的教育的指导思想和模式

众所周知, 科举制度发展后期, 其八股文的形式和四书五经一些固定的千百年不变的知识, 让读书人一味死读书书, 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读来读去就只局限于这一些近似乎愚民的知识, 人的个性丧失了, 才智被扼杀, 人成了应付科举的工具, 状元爷们整天被一堆之乎者也围绕, 不可不谓之“读书虫”。而当代教育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思想能力, 注意培养和保持学生的个性, 并在社会中表现出来。同时, 教育方式也不再是单方面的输入, 而是师生间的互动, 沟通, 交流。与现代教育模式相匹配的, 公务员考试制度也得到了发展与完善, 其考试内容涉及面广、领域多、范围大, 形式多变、变通, 除了笔试, 还有面试, 除了政审, 还有专业要求, 有原则宗旨要求, 有实践能力要求, 有实际能力要求,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公务员, 必先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对人民服务的态度, 知识能力不少, 实践能力更缺不了, 当然, 在这内容之下选出来的精英才可谓是真才实干的能人, 知识结构好, 动手能力强, 组织能力行。选官制度中内容的不同, 选取的人自然不同, 内容合理科学才能真实地测量出人的能力水平, 才能真正为人民选取能干的人民公仆, 好好地行使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

(三) 不同的社会地位

其选官制度在社会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考科举, 曾是封建社会中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 由于当时重农抑商政策, 即便从商发达了, 也希望能借钱以买来一官半职, 这才算是真正的扬眉吐气了。而现代教育制度, 提供真才实干, 鼓励创新创业。虽然从政的职业选择依然热门, 可谓高而难下, 当然这是由于与其高要求相对应的职业的稳定性、待遇的优越性, 但也不再是像当年科举一样唯一出路了,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带来了许多的就业与创业的机会, 人们不再一味地朝政府里涌, 外企、私企甚至于自主创业, 也是不少人的心头所好。这一切的一切, 都归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都归于教育模式的改变, 都归于人民思想的转变。

三、总结

这是历史的车轮将教育制度不断向前推进, 也是在历史的潮水中, 不断完善教育制度。科举制度是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的, 它的消殒也是适应了社会变化发展的需要。它存在过, 给后世们留下了合理的内核, 如考试制度、公开竞争、注意品德修养等, 其中, 科举考试中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视和强调, 尤为值得现代教育学习。现代教育随着市场经济的带动, 更多了一份物欲的色彩, 在社会转型的今天, 更需要将教育回归初心, 加强对学生个人道德素质的培育, 重视对学生如何做人的教导。虽然科学制度也带起了一些不好的头, 例如贿赂、腐败等, 但它是历史的, 不存在好与坏, 有历史的眼光研究它, 以经验的方式吸取它。

成人教育制度 篇2

严格党的组织生活制度是我们党的一贯传统,是新时间加强党建工作的需要,也是端正党风、增强党性、提高党的战斗力的一项有效措施。为进一步完善我院党的组织活动制度,不断加强党员的教育和管理,经党支部会议研究,制定党员活动日制度。

一、党员活动日的时间:

党员活动日每周开展一次,时间原则上定在每周的周四下午,如遇特殊情况不能按时开展,应另外找时间补上。

二、党员活动日的内容:

1、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并根据不同时期党建工作的需要和要求,开展主题学习活动。

2、开展理想、信念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全体党员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3、开展党风、党纪教育,不断提高党员自觉遵守党纪党规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能力,树立良好的党员形象。

4、开展集体主义、爱国主义道德教育。引导党员爱岗敬业,严格按照教师行为规范和大学生行为规范来要求每个党员,不断提高党员的道德修养和政治素质。

5、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断活跃党的组织生活。党员活动日的形式要灵活多样,可采取专题讲座、领导辅导专题讨论、特殊党课、电教网络、外出参观学习、文体活动等方式进行。

三、党员活动日的要求

1、党员活动日以支部为单位进行,由各支部具体安排组织实施活动,每次活动要做到有布置、有计划、有内容、有记录、有总结,不断提高党员活动日的思想性和实效性。

2、每个党员要加强组织观念,自觉参加党内活动,无特殊情况不能无故迟到、早退,或不参加活动。各支部要严格考勤制度,对无故不参加党内活动的党员,要进行思想教育和帮助,经教育不改的,按照党的纪律进行处分。

党员教育制度

把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穿始终,坚持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做到真学、真懂、真信、真用,是先进性教育最基本的一条经验。为进一步加强对全体党员的教育和培训,重点抓好以下几点:

一、健全党员学习制度。

组织党员联系实际学习理论、学习业务。

二、完善领导干部理论学习制度。

以政治学习集中为主要形式,每季一次集中学习讨论。切实做到领导带头学、经常学、创新形式灵活学,把理论学习引向深入。

三、坚持领导讲党课制度。

制定党课计划,每位校级领导干部每年要至少为教职工或学生业余党校讲一次党课。

四、坚持中层及以上干部培训制度。

按照上级党委有关规定,有计划地安排中层及以上干部参加培训学习,并把学习情况作为评议党员、干部晋级晋升的重要依据。

END

德国:改革教育制度 篇3

当年有一个名叫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的人,180l年31岁时就取得了当教授的资格,他只须再过半年时间、拿出32页的论文就可取得执教权。今天,取得教授资格的学者平均年龄为40岁,“科学新秀”的称谓对于他们而言简直就是恶意的讽刺。在进行了教授资格考试之后,他们还不能成为教授,而仅仅是“获教授资格的讲师”。只有当另一所大学经过繁琐的选拔之后要发给聘书时,这个教授位置才算牢靠。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人却是白等,现在是应该变一变了。

2002年年初以来,第一批初级教授开始在德国大学里进行教学与研究。总共提供667个岗位,现在已有85个岗位被人捷足先登了,其中三分之一为女性。 “上学期感觉挺好,”这位研究孔子与佛教的约阿希姆·根茨说。有时候他觉得他好像就是“自己的领导”,使他有一种怡然自得的感觉。有了这种感觉,使他在众多新人面前不再孤立。

格廷根大学有机化学学院的斯薇特拉娜·佐格伊瓦感到这是“一个极好的机遇”。这位来自圣彼得堡的俄国女子作为德国第一位女性初级教授写下了历史新篇章。她的经历表明,初级教授的职位使得德国这个科技大国对外国留学生更具吸引力。

米尔雅姆·戈勒尔想与4位博士生一起为自己成立一个研究小组。约阿希姆·根茨己经开始动手写一本关于中国几大宗教的书。化学家斯薇特拉娜·佐格伊瓦与两位硕士生及一位俄罗斯客座科学家一起钻在实验室里,每天工作到晚上10点。取得了教授资格的人和他们有类似的工作量。不过,他们在一个有名望的教授手下工作,受到该教授教研室的约束,干得筋疲力尽。

至于大学是培养还是过度使用新生力量,都由学校自己掌握。例如哥廷根大学确保自己的初级教授每学期有一周最多4课时的教学时间,正如联邦科技部所推荐的,还要减轻他们的行政工作。一开始确定每个初级教授为8课时,加上备课时间,那简直就是全日工作。

一些科学新秀从自己的经历中了解到教授资格选拔的旧模式与新制度之间的区别。约阿希姆·根茨在成为初级教授之前在海德堡大学取得了教授资格并在那里进行了2年的研究工作。今天他说:“我那时没有找到自己的节奏。”他说,当时要安安静静地工作一天几乎是不可能的老是有教授或同事站在门口,不是要讨论新的选题申请就是要订购一本新书。根茨从不认为自己像奴隶一样,但是也不是独立自主的:“如果什么都要经过教授点头,那么你就什么也干不成了,也别想有什么个性了。”根茨把许多取得教授资格的人们的苦恼归结到一点:“教授总是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

留在旧制度里取得大学执教资格的人以及获教授资格的讲师们心里不踏实了。在哥廷根大学神学院工作的获教授资格的讲师刚开始的时候不知道应该称呼新来的初级教授“您”还是“你”。业务上他们比自己强,形式上他们没自己有权。获教授资格的讲师、科学新秀网站的托马斯·默尔格尔虽然赞同初级教授,但是他批评说,他们从获教授资格的讲师手中抢走饭碗。新秀协会的哈拉尔德·福尔克尔抱怨说初级教授的特权太多。然而长期而言,他还是支持新模式的。人文精神学科系院是该项大学改革的最大反对者。当联邦教育与研究部宣布将取消大学执教资格考试方法时,历史学家、哲学家与文学家抗议最强烈。他们说,如果没有被称为“第二部书”的当教授资格书,就无法判断青年研究人员的水平。然而,这是一个站不住脚的理由。因为在完成博士论文之后是不是还进一步要求出示“第二部书”作为聘请的前提,是随各系的便的,而初级教授们也都知道这一点。

米尔雅姆·戈勒尔在结束初级教授阶段之后还是要报名参加教授资格考试的。教授们告诉她,如果没有教授资格她将毫无前途。斯薇特拉娜·佐格伊瓦与约阿希姆·根茨也要参加教授资格考试,那是铁板钉钉的事。从长远来看,大学执教资格考试对于初级教授而言就好像驾驶执照考试对于第一方程式赛车司机一样荒谬。所以,联邦研究部部长埃德尔加德·布尔曼用法律来取消大学执教资格的做法做得好。有人说,这个改革与20世纪70年代初期设置的一定期限的助理教授职位一样将宣告失败。当时所有大学都抵制这个制度,不用这种职位来促进新生力量。这次大学虽然也有反对,但是没有一致反对。一些支持改革的大学校长,如哥廷根大学校长霍尔斯特·克尔恩、洪堡大学校长于尔根·姆吕内克与达穆斯塔特工业大学校长汉斯·赛特勒等,都支持这次改革。除此之外,布尔曼部长用总共1.8亿欧元的慷慨捐助诱惑许多大学。她还给初级教授们许诺,不管是什么专业,用于他们开始时的研究工作将提供7.6万欧元,马上就有50个大学申请这笔资金。

德国教授的“第二本书”

据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德国教育研究组组长陈洪捷教授介绍,在德国做教授有一个漫长的过程要走。

首先需要通过教授资格的认定。申请人的前提是先要有博士学位,然后要再写一本书,相当于大学教授资格论文。这本书要求在相当的领域另做一个选题,难度比博士论文更高,要有创新,过程一般需要3至5年。

在申请教授资格的过程中,申请人可以在大学教授辅助性课程和在教授的指导下做研究,但不能独立授课和独立做研究及对外进行学术交流。一边教书一边研究的同时来做“第二本书”的教授论文,压力可想而知。一般人在经历了这个辛苦而又漫长的过程取得教授资格时,已经到了不惑之年,也有很多人因不能“熬”过而未能迈入教授的殿堂。

其次,取得了教授资格只是取得了在大学里上课的权利。如果没有学校聘用,这期间只能是有权上课的“私人讲师”,没有工资,也不能称其为教授。一旦得到聘用,受人尊重的教授地位和可观的收入自然随之而来。

成人教育制度 篇4

关键词:美国,成人教育,历史发展,经验教训

美国是当今世界上成人教育最发达的国家之一。系统深入地了解美国成人教育的历史发展进程, 揭示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 对于完善我国成人教育理论, 加快我国成人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步伐,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美国成人教育的历史发展

美国的成人教育起步于独立战争以后, 各州政府和教会及民间的一些组织为成人举办一些文化补习班及涉及技术培训的讲座, 创建城镇的图书馆定期向公众开放, 但系统的成人教育在19世纪40年代以前在基本上还没有出现。

19世纪40年代以后, 美国的经济建设发展速度明显加快, 新技术、新工艺的采用使得产业界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不断提高。为了扫除青壮年文盲, 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素质, 各州政府在采取有力的措施普及初等义务教育的同时, 注意设立成人教育机构, 开展广泛的成人教育。1848年, 美国马赛诸塞州颁布法令, 授权各城镇设立成人学校帮助成人学习文化科学知识。在马赛诸塞州的影响下, 1856年匹茨堡和旧金山成立了成人夜校, 随后在圣路易斯、芝加哥、费城等地也出现了一些成人夜校。到1900年, 美国共有156个城市设立了成人夜校。这些成人学校在美国的出现, 对扫除青壮年文盲, 提高劳动者的文化科学素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862年, 美国国会颁布《莫雷尔法案》, 授权联邦政府赠地资助各州建立面向产业界和劳动者的农工学院, 其后美国政府又于1887年、1890年颁布法令, 资助各州农工学院成立农业试验站, 对当地的农业劳动者进行实用科学技术的培训。在美国政府的慷慨资助下, 各州的州立大学或农工学院把为当地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实用技术人才, 为当地居民提供知识和实用技术服务作为办学的指导思想。在联邦政府的源源不断的财政支持下, 美国的州立大学和农工学院纷纷成立大学推广教育部, 举办成人教育班, 开展函授教育。如美国威斯康星大学在1910年成立大学推广部, 在该州各地成立地区推广教育中心, 为该州居民举办各种短期实用课程班, 每年接受培训的居民达到了5000余人;美国伊利诺斯州普鲁明顿威斯来安大学于1874年在美国各大学中最早了开设了函授课程班, 在该大学的影响下, 其后康乃尔大学于1883年, 芝加哥大学于1892年开设了函授课程班, 到1910年美国有8所州立大学设立了函授教育, 还有宗教团体及私人创办的各种函授学校200余所, 为当地民众提供多种多样的成人教育。

1914年, 美国政府颁布了《斯密斯—来沃法》 (Smith—Lever Act) , 拨款资助各州农工学院成立农业及实用技术的推广中心, “促使在人民中间传播有关农业和家政的信息, 并且鼓励对这些信息的利用。”在美国联邦政府的大力支持下, 各州农工学院在美国的大多数县市成立了农业及实用技术推广中心, 向当地居民发放各种实用技术书籍, 举办多种多样的技术培训班, 对当地居民在生产及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和支持。

为了有效地解决美国各州中等职业技术人才缺乏的问题, 加快各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美国政府在产业界的强烈呼吁下于1917年颁布了《斯密斯—休斯法》。该法案授权联邦政府拨款资助各州发展大学程度以下的职业技术教育, 对14岁以上的准备或已经从事工业、农业、商业或家政服务的学习者进行职业技术培训, 帮助他们获得从事各种职业所需的职业技能。《斯密斯—休斯法》的颁布奠定了美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法律基础, 推动了美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对“一战”后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一战”以前, 美国各州的成人教育机构主要由宗教团体和各种慈善机构办理, 数量很少, 办学的经费也很缺乏, 接受过职业技术教育训练的教师数量也很少, 因而这一时期美国各州成人教育的发展速度和教育质量都是不能令人满意的。《斯密斯—休斯法》的颁布实施, 使联邦政府和各州政府对成人职业教育的资金援助力度明显加大, 各州的成人教育机构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资助下, 迅速地建立了接受过专门训练的师资队伍, 办学条件也不断完善, 接受成人教育的人数也迅猛增加。

1944年, 美国国会颁布了《退伍士兵权利法案》, 规定联邦政府对在战争中服役超过90天的美国退伍士兵提供医疗卫生、住房贷款、失业救济金以及免费接受不超过4年的职业教育训练。这一法案的颁布实施, 促使大批的退伍士兵进入大学和各州成人教育结构学习, 为战后美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支持和智力保障。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 为了适应科学技术时代对公民素养的新要求, 建设终身学习社会, 美国联邦政府又颁布了《国防教育法》《成人教育法》等法案, 进一步加大了对各州成人教育的资助力度, 使得美国各级教育机构和文化体育设施全方位地向民众开放, 净化广播、电影电视和网络系统, 方便美国国民的终身学习, 对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用。

二、美国成人教育制度的特色

从以上对美国成人教育发展过程的简要回顾中, 可以看出这一时期美国的成人教育制度的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 国联邦政府注重运用立法对各州成人教育的发展进行干预

美国宪法未提及教育, 《美国宪法第十修正案》规定:“凡是未经宪法规定授予合众国行使, 或禁止州政府行使的权利, 一律保留给州政府或保留给人民行使之。”由于美国宪法没有赋予联邦政府管理各州教育事务的权利, 直接管理各州教育事务的是州政府。但美国联邦政府并不是对各州的文化教育撒手不管, 为了实现促进当地民众的公共福利事业发展的目标, 注意通过把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的方式间接干预各州教育的发展。这一时期, 美国政府颁布了《斯密斯—休斯法》 (1917年) 、《伤残退伍军人职业教育法案》 (1920年) 、《桥治—润得法案》等一系列涉及成人教育的法案。例如美国政府为了解决各州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缓慢, 产业界技术人才和熟练工人长期严重的问题, 于1917年颁布了《斯密斯—休斯法》, 授权联邦政府为各州发展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提供年度拨款, 为各州14岁以上的学生或劳动者提供工业、农业等领域的职业技术教育。该法详细规定了各州及地方教育机构要获得联邦政府的财政资助的条件, 要求各州及地方教育机构按照法案规定的要求进行教育改革, 在联邦政府的指导和监督下大力发展美国的中等职业教育 (含成人教育) 。因此说, 美国联邦政府注意运用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的方式对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进行干预是这一时期美国成人教育制度的一个显著的特点。

值得注意的是,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立法的手段向各州成人教育机构拨款时, 是有一定的附加条件的, 如接受联邦资助的各州要提供一定数额的匹配资金, 接受联邦政府资助的各州成人教育机构有义务将其招生情况、教学和经费的分配与使用等情况定期向联邦政府有关部门汇报, 并要接受联邦政府委派的专家委员会的检查评估。这样美国联邦政府就能通过把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的手段, 来确保各州社会教育机构在国家法令的指导下及时调整社会教育的目标、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 改进教学方式, 为国家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为提高美国民众的生活质量服务。

美国各级在发展本国成人教育的过程中, 在注意为成人创设专门的教育机构的同时, 更多的是注意充分发挥各级学校教育机构的办学潜力, 调动他们兴办成人教育的积极性。注重调动各级学校教育机构兴办成人教育的积极性, 紧紧依靠各级学校教育机构实施成人教育是这一时期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的重要特色, 也是美国成人教育快速发展的成功经验。

美国联邦政府和州政府通过颁布政策, 把立法和拨款相结合等手段对各州成人教育的发展进行宏观调控, 确保各州成人教育机构在联邦政府、州政府颁布的政策、法令的指导下开展成人教育活动, 同时又为各地成人教育的发展赢得了大量的办学资金, 切实调动了当地政府和成人教育机构自主办成人教育的积极性, 因而有效地促进美国各州成人教育的健康持续的发展。

(二) 紧紧依靠各级学校教育机构实施成人教育

美国是个由移民组成的国家, 许多移民来到美国就是要追求宗教信仰的自由, 因而他们到达美国后立即加入自己的宗教团体, 去追求自己的宗教信仰。因此, 宗教团体在美国的势力是非常大的。各个教派为了争夺更多的教徒, 他们就开始创建属于本教派的文化教育机构 (如图书馆、学校等) , 而一个教派创办一所文化教育机构又成为其他教派创建新的文化教育机构的借口。在美国, 许多文化教育机构是在教会团体的资助下创办的, 具有强大经济实力的教会团体为这些文化教育机构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经费, 确保了这些文化教育机构在宗教团体的指导下开展各种文化教育活动, 为提高当地民众的文化素养和培养虔诚的教徒服务。

美国各级政府和当地民众、教会团体对发展学校教育非常重视, 注意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兴办各级学校教育机构。经过多年的建设, 美国各州在二战结束后已经拥有了相当发达的公立中学系统、初级学院系统和农工学院系统, 这些学校的办学设施齐全、师资队伍素质较高, 完全能够胜任各种教育的任务。由于美国各级学校教育机构是在联邦政府的赠地拨款和地方政府、宗教团体、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下创建的, 各级学校教育机构都把自己看作当地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都积极主动地为当地人民服务。在联邦政府、地方政府和当地民众的大力支持下, 美国的各级教育机构成了当地的文化娱乐中心, 州立大学、社区学院、职业学校和中小学都把自己看作当地的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积极主动地为当地人民提供各种服务, 如各级学校义务为当地民众举办文化补习班和实用技术培训班, 学校的文化娱乐设施定期向当地民众开放, 及时解答当地民众提出的各种问题, 使当地人民在与各级学校教育机构的经常性的交往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美国是一个重视文化建设的国家, 注意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改善本国人民的文化生活。一战以后, 美国联邦政府进一步加大了对各州文化事业的干预力度, 资助各州广泛建立公立图书馆和博物馆。据统计, 一战后美国各州已在各市、县、镇建立了较为完整的图书馆网络, 并且与美国各级学校的图书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 定期向当地的居民开放, 并经常举办各种丰富多彩的文化学术活动, 尽量满足各阶层民众学习和深造的要求。美国各州博物馆从1910年的600所猛增到1939年的2 500所, 定期向当地民众开放, 让当地人民通过多种途径接触现代文明, 不断提高文化素养和生活质量。

(三) 重发挥各州和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自主性, 引导他们自主办学

美国联邦政府通过颁布法令来干预各州成人教育的发展, 但并不直接插手各州发展成人教育的具体事务, 管理成人教育的权力归州政府和各级办学机构。这样, 各州教育机构就能够按照联邦政府的法令和本州的实际确定成人教育的发展规模、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等, 采用灵活的方式办学, 因而能够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全面提高成人教育机构的办学效益。

(四) 崇尚实用, 强调教育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

美国人民是以讲究实际而著称于世的, 他们在开拓新疆域, 建设新国家的过程中变成了一个不愿奢谈明天或理想的民族, 他们凡事往往只考虑眼前的实际利益, 他们所重视的是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并能用金钱来估价的东西。美国人民这种务实精神也明显地渗透到了本国的文化传统中, 影响着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美国成人教育从产生之日起就把切实地改善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作为主要的目的, 因而各个历史时期的美国成人教育的内容同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当地民众经济建设和社会生活中需要什么, 成人教育机构则及时地讲授那些内容, 并注意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当地的具体实际及时更新教育教学内容, 以充分地满足当地民众的需要。如18世纪初美国成人教育机构针对刚移居到美国的民众文化素养不高, 实际生存技能较差的实际, 向当地民众进行阅读、书写、计算方面的教育, 以及如何扎带刺的篱笆, 如何种植庄稼, 如何教育自己的子女等, 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 针对刚移居美国的国民对美国的情感淡薄的实际, 美国社会教育结构在联邦政府的授意下, 为当地民众开设美国历史、英语、美国宪法等课程, 对他们进行美国化的教育, 在提高他们文化素养的同时把他们培养成能够与他人友善地相处, 热爱美国, 忠于美国民主制度的具有良好品德的公民;20世纪30年代初, 美国成人教育机构针对各地失业工人数量庞大、文化素养不高的实际, 在联邦政府的大力资助下为当地民众开设了各种职业技术培训班, 向失业工人讲授普通教育课程和职业技术培训课程, 帮助他们尽快提高文化素养, 掌握新的职业技术技能, 以便尽早顺利就业,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深受当地民众的欢迎;20世纪70年代中后期, 美国成人教育机构针对各州居民闲暇时间增多, 但不会合理安排和利用这些闲暇时间的实际, 向当地居民开设了系列闲暇教育课程, 以帮助民众合理地安排和利用这些闲暇时间, 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养和改善生活质量。

美国成人教育开展得颇有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还在于教育教学方式的灵活多样化。具有民主传统的美国人民在开展社会教育活动的时候, 注意根据教育教学内容的实际和当地民众的实际确定教育教学时间安排和教育教学方式, 尽量满足当地人民多方面的需求, 方便当地人民的学习。美国成人教育机构的教师们除运用讲授法进行教育教学外, 还特别注意谈话法、讨论法、自学指导法等方法的运用, 注意调动学员的教育教学积极性, 让他们在积极参加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 不断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为了提高成人教育的教育教学效率, 美国成人教育机构非常注意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进行教育教学, 从19世纪中后叶的流动教学马车、流动教学火车、幻灯、留声机、录音机, 到20世纪的电影机、电视机、无线电广播、计算机网络等无一例外地被广泛地应用于美国的成人教育过程中, 因而大大增强了社会教育的趣味性, 调动了民众参加成人教育的积极性, 提高了成人教育的效果。

(五) 美国在创办成人教育的过程中, 善于学习欧洲强国的先进经验, 并注意结合美国的实际开拓创新

美国是个由移民组成的新兴国家, 建国历史很短, 对于如何办好自己国家的成人教育经验不足。为了促使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 美国成人教育工作者虚心地向先进的欧洲强国学习, 以便尽快地掌握这些发达国家先进的成人教育经验, 使它们能为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服务。美国建国后在向欧洲强国学习成人教育的经验时主要采用了三条措施:第一是在国家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不惜重金大量翻译出版欧洲各国文化教育方面的书籍和各种杂志, 聘请欧洲强国的文化教育专家到美国文化教育机构任职, 经常举办各种学术讲座, 以便使美国文化教育界人士和美国民众及时了解国外社会教育的最新动向;第二是在国家财力非常紧张的情况下, 大量选派政府官员、教师和学生到欧洲强国考察、进修或留学, “如在19世纪仅在德国学习和访问的美国学者就超过了10000名”, “他们带回了许多它们的思想和实践, 并把他们组织到教育发展的结构中去。”对美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

“19世纪的美国既是进口商, 也是创作者。”崇尚实用, 具有创新意识的美国人在向欧洲强国成人教育经验的过程中, 并不是一味照搬移植欧洲强国在发展成人教育过程中的做法, 而是善于结合美国的具体实际进行适当的变革, 使欧洲的社会教育经验进一步“美国化”, 更好地在美国成人教育的发展过程中发挥作用。

建国后美国由于重视向欧洲强国学习他们发展成人教育的经验, 这样就使他们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迅速地掌握了欧洲强国学习成人教育的理论、制度等方面的精华, 并与美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 形成了颇具美国特色的成人教育理论和成人教育制度, 使美国人民能够在较高的起点上兴办成人教育, 避免了欧洲人在低起点上长期盲目探索的过程, 这也是美国成人教育能够在较短时间内赶超欧洲强国的重要原因之一。

参考文献

[1]周简叔.世界高等函授教育概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89, 89-90.

[2]周简叔.世界高等函授教育概观[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1988.

[3]夏之莲.外国教育发展史料选粹[下][上] (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8.166-167, 460.

[4]滕大春.美国教育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 430-435.

[5]贺国庆.近代欧洲对美国教育的影响[M].保定:河北大学出版社, 1994.105.

教育扶贫资助制度 篇5

1、在县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管理中心和校委会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县关于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的方针、政策。

2、加强学习、切实掌握各项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的目标任务、对象界定、救助标准、工作程序、申请办法、工作责任等。

3、搞好家庭经济困难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政策宣传和咨询等工作。

4、收集和掌握学校贫困生有关信息,建立好文件档案、贫困生档案、受助学生档案。

5、资助资金拨付到校后,设立固定公示牌,每发放一笔资金都进行公示,接受社会和舆论的监督,及时将资金发给享受对象。

6、对资助项目和受助学生情况登记汇总,并建立相关原始档案和电子档案。

7、建立永久性的救助台账,做到收入和支出分明。

8、完成县资助中心和校委会交办的其他工作。

9、负责学校资助对象资助管理的各类报表,按时向上级报告各类资助工作开展情况,定期向学校领导汇报资助情况。

10、负责做好资助经费的安全管理工作,防止资金使用中的风险发生。

黄圩镇中心学校教育扶贫工作流程图

家庭经济困难教育扶贫学生资助公示制度

为确保我校家庭经济困难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有序、有效进行,提高资助工作的透明度,特制定本制度:

一、成立以学校校长为组长、会计为副组长、各校(园)(含民办)全面参与的领导小组。

二、通过设立公示栏、校园网、微信群等多种形式向社会公布资助认定情况,公示内容包括上级资助相关政策文件、资助条件、操作程序、评选结果及举报受理方式。

三、将认定出的资助对象在公示栏等醒目地方公示一周以上,一周内如师生、家长及其他人有异议,可通过有效方式向认定工作组提出质疑。认定工作组应在接到异议材料的3个工作日内予以答复。如情况属实,应做出调整;一周后无异议,方可上报。

四、对在操作过程中违规的责任人,根据有关政策、规定、制度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对不符合条件的资助对象,一经发现则取消其被资助资格,对弄虚作假的资助对象取消其资助资格,并进行批评教育。

教育扶贫管理工作举报投诉制度

为使学校资助管理工作规范及顺利实施,切实把国家这项“惠民工程”落到实处,增强管理工作职责,使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得到落实而有保障,特制定本制度。

1.加强国家资助政策以及上级主管部门资助文件的宣传力度,广泛利用各种媒介、采取多种形式,切实把这项国家惠民政策宣传到位,使之家喻户晓、深入人心。

2.严格做好国家资助项目的申请、认定工作,规范评审程序。对学生的认定应按政策要求严格把关,按实际下达的名额执行。建立和完善受助学生相关资料,将学生申请表、户籍证明材料、受理结果、公示情况、助学金发放及变动情况等有关凭证和工作情况记录在案,建档备查。

3.做好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信息报表完整、及时,做到无虚报、错报、重报、漏报行为的发生。

4.国家资助项目严格按受助学生实际在校时间核发,实行动态管理。

5.各校、园(含民办)及班级要及时向学校报送学生异动情况,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管理应根据学生异动情况及时调整国家资助项目的核发。

6.严格按公示制度公示,对公示中出现的问题,记录在案,及时处理。

7.学校资助管理要严格做好寄宿制贫困生补助生活费采取银行卡形式发放,做到无代领,无实物或服务形式抵顶或扣减行为,无二次分配、无强制消费或抵减其他费用等行为。

8.特别关注建卡贫困户学生,做到不漏报。对未申报资助的建卡贫困户子女,各班要尽到告知义务。对主动放弃的,要妥善保存其放弃受助资格的纸质承诺书。

9.加强资助工作的公开、公正,“阳光”进行,对经学校资助审核认定享受国家助学金的学生要予以公示,学校设立举报投诉电话:办公室:广泛接受社会监督。

黄圩镇中心学校 教育扶贫工作入户摸底、走访制度

一、不定期排查与集中排查、普遍排查与重点排查相结合,实行全覆盖、全方位、多层次排查,做到巷不漏户、户不漏人,做到情况早发现、早报告、工作早到位、问题早解决。

二、建立工作日志制度。工作日志由各校、园(含民办)指定专人负责。

三、建立全面排查体系,各各校、园(含民办)每周开展一次集中排查,集中排查梳理矛盾纠纷工作。

四、按照要求切实加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走访,清楚掌握片区出租房屋、流动人口变化情况。

黄圩镇中心学校 教育扶贫责任追究制度

为加大教育执法力度,推进依法治校,使学校的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以法律为依托,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意识,改进工作作风,严肃工作纪律,保证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制度。

一、责任追究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客观公正、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2、坚持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谁主管、谁负责,一级 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责任原则。

二、责任追究范围

1、对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制定出台的政策、措施、决定持消极态度,抵制或不予落实的;对各项责任制度落实不力,不能按时完成本部门或本人工作任务的。

2、办事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不负责任、效率低下,在规定时间内不能完成工作任务或遇到矛盾不认真及时解决的。

3、工作不坚持原则,徇私舞弊、弄虚作假,对出现的问题隐瞒包庇,影响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的顺利进行的;

4、因文件收发、传阅、上报、下达不及时而贻误工作造成重大影 响,或不按时限要求按时上报各类统计报表、总结材料,影响教育精准扶贫学生资助工作、给学校造成不良影响的;

三、责任追究方式

1、有上述行为,情节较轻的,由直接领导先予教育诫勉,当事人作出书面检查;情节较重,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取消当年评优评先资格,考核给予不称职等级;情节严重,造成恶劣影响和后果的,除按相应规定处理外,同时由校长办公会研究作出处理意见,予以告诫、通报批评或其他的行政、组织处理,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2、有上述行为,情节严重,触犯党纪、政纪的,按相应规定给予处理;构成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3、对给予诫勉的当事人情况要记录备查;对给予告诫的当事 人情况,要以书面形式告知本人,并进行存档备案。

黄圩镇中心学校教育扶贫包保方案

根据安徽省政府《安徽省教育精准扶贫实施方案》和县委县政府《关于教育精准扶贫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按照县脱贫攻坚工作总体要求,为进一步抓好做实教育精准扶贫工作,充分发挥教育功能,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中心校将在全镇各类学校实施包保制度,特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目标

把精准扶贫包保工作作为全镇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着力构建覆盖全镇所有学段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的帮扶工作机制,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孩子都能与其他学生一样接受均等的教育,实现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应助尽助、应贷尽贷,不让一个贫困学生因贫失学、辍学,保证贫困学生思想上有人管、学业上有人帮、未来发展有出路。

二、包保措施

(一)包保原则

1、各校包保到户。实行校长负责制,对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层层包保。中心校成员,划片包保到村到校。各完小、教学点校长包保到村,教师包保到户。

2、各类学校包到生。实行校长(园长)负责制,对学校(园)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层层包保。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分年级分学段包保。班主任包班,任课教师包保到生。

(二)包保范围

包户范围:所在乡镇辖区内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有子女在校就读的均在包保范围(从幼儿园至大学)。各类学校包生范围:各校负责本校(园)所有在校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学生。

(三)包保内容 包保到户工作内容:

定期入户家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查验“教育扶贫手册”,及时登记上报贫困户变更信息并上报。

学校包生工作内容:

包保教师根据所包保学生实际情况,定期入户家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规范填写“教育扶贫手册”,落实教育扶贫资助资金发放,及时向学校或主管部门反馈问题信息。同时在学业上、思想上、心理上、生活上及信息提供、发展出路等方面进行帮扶,真正体现教师作为学生思想的引导者,知识的传播者,人生的导航者的特殊角色。包保教师既是承包者,也是信息的第一收集者和传递者,通过这些教师,了解贫困学生的状况,以便及时采取教育帮扶措施。

三、几点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

党中央提出的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脱贫攻坚阶段,在学校实行包保制度,是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生享受资助全覆盖,教育扶贫政策全知晓,满意度100%,阻断贫困代际传递,避免家庭重陷贫困的重要举措。

学校领导一定要高度重视,把包保工作作为一项政治任务抓好抓实。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包保措施,做好统筹领导,把此项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好宣传和动员,抓紧落实,安排专人负责,做好经常性的调度和协调工作。

(二)建立机构,明确分工

非在校生和县外就读一生一档材料暂时不要发了,也不要交到中心校,等候群里通知。

组 长: 曹娜

副组长: 董学丰、李婧、李启、李亚、周跃、张保飞 联络员:满红

成 员: 各校、园(含民办)教育扶贫负责人

各校结合实际建立起组织机构,明确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将脱贫包保工作作为领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实行责任追究制,对脱贫包保工作不重视、不落实,弄虚作假的领导干部要进行组织处理。

(三)创新机制,加强管理

1.要建立起工作网络,做到层层有人抓,生生有人管。学校要对每名贫困学生和包保情况都要建立起档案。

2.加强日常工作管理,教师要做好包保工作记录册填写工作。包保教师要做到经常性家访,宣传教育扶贫政策,关心他们的成长和进步,确保能顺利完成学业,引导其面对现实,正视困难,发奋图强,立志回报社会,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3.要做好调度,及时总结和通报包保工作中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及时报道工作开展情况和信息。

4.要解放思想,创新机制。可将包保扶贫工作与师德建设、“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及教师的考核、评先,职称评定等工作结合起来,制定出长效机制。

成人教育制度 篇6

从新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学校和教育者针对课堂教学开展了一系列的改革,以期更好地解决教与学的问题,并积累了丰富的改革经验,取得了可喜的实践成果,但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课堂教学改革仍存在很多工作误区和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极大地制约和影响着教育的良性发展。作为一名基层学校管理者,对课程改革的认识和对课堂教学的研究只能是“管中窥豹”,下面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对课堂教学改革的认识与实践。

一、课学教学改革存在的问题与误区

1.课堂改革与教学现实两张皮

课堂教学改革的必要性、正确性、全局性已经达成共识,这毋庸置疑。因此,教学改革的宣传氛围很浓郁、口号很响亮,但因为改革顺利推进需要一系列的保障条件,如,学校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现状、管理者的改革思想和认识水平、教师的教学观念、执行能力等,这些问题都会导致改革实践与传统方式发生激烈碰撞,而传统方式往往会占据上风,逐渐让课堂改革成为一个口号。因此,课堂教学改革常常是开始决心强、口号很响亮,中途信心弱、实际左右望,结果不了之、无功返常态。

2.跟风冒进不切合实际

在教育大环境下,教学改革好像成为学校品位发展的“代名词”,不改革就意味着落后,因此,众多学校就被推进了改革的洪流,不管是否准备好,不管是否具备改革条件。主要表现为:一是集团化推进课程改革,集中学习某地某校的成功做法,不联系学校自身的教育实际,照搬课堂操作模式,照搬学生评价方式,为失败埋下种子。二是突击进行教学改革,一夜之间“百花齐放”,挠一下头,开几个会,没有理论基础、没有调查研究、没有分析诊断,学校课改方案就出台了,“名目繁多”众多的“课堂模式”就开始实施。三是追求短平快,期待短期出成果。学习借鉴别人的固定模式,不考虑别的学校的环境、改革现状、配套措施以及成败得失,追求表象和形似,违反教育发展规律,改革走入死胡同。

3.教育评价与课堂改革相冲突

教育评价永远是课堂改革的指挥棒,基于素质教育的课堂改革,必须有素质教育评价体系作为支撑,否则,改革无法深入。需要什么样的人才,就应该有什么样的评价,反之,有什么样的评价,就会产生什么样的人才,死读书、读死书的根源是“分数至上”的教育评价。如果对学校、对教师、对学生的管理、考核、评价过程和标准,没有真正转向以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人才为目标,教学改革就会“带着镣铐跳舞”,最后仍然是“穿新鞋走老路”。

4.主导地位与主体地位相互错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统领者、组织者、引导者,传道、授业、解惑是教师的使命和责任。有的课改片面追求学生的参与度,强调合作、探索的形式和氛围,最终导致从“满堂灌”走向“满堂问”,有的课改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成为优秀学生表演的舞台,教师的“一言堂”变为优秀学生的“一言堂”;有的课改高估学生的学习能力,甚至提出无师课堂,教师成为课堂的观众,“开放式”教学变成了“放羊式”。过分夸大学生的主体作用,忽视甚至弱化教师作用,认为课改成功的最高境界不需要教师。

5.教学模式化背离课改本质

一味强调“打破常规,创新求异”,建立课堂教学模式,模式好像成了课改的“代名词”,很多学校为了追赶上“课改”的步伐,“一二三”“二二四”“三三五”等众多教学模式应运而生,追求教学形式上的改变,课堂教学形式花样频出,课堂热闹了,但教师迷茫了,学生糊涂了,这是对课改的误读,看似课改,实则作秀。课改的本质是“关注人的发展”,教学模式一定程度上是为改变教师学生观念和态度,但模式只是一个载体而不是课改目标,强调课堂教学形式的模式化、一致性,恰恰违背了课改的精神和本质。

二、对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考和建议

1.要打好根基,稳步推进

课堂教学改革是一个极其繁杂的系统工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只要是真正的改革,就会有失败,而且失败的概率都会很高,只是不同事物呈现的失败方式不同而已。因此,对待课堂教学改革应该有“如履薄冰”“战战兢兢”的责任感,扎实稳步推进。一是认真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创建良性的课堂教学改革环境;二是认真加强教师队伍的培训和培养,强化改革思想、创新精神和执教水平,在思想上、行动上、能力上做好改革准备;三是认真研究分析学校课堂教学现状,找准突破口,明确课改方向,没准备好就缓做,宁可不做也不要冒进,在实践中总结,在实践中提炼;四是不断完善教学改革管理、考核、评价等制度保障系统,为课改的健康、和谐发展保驾护航。

2.要遵循规律,把握本质

课堂教学改革的任务是什么?目标是什么?说到底是创建更好的教与学的环境,实现人更加健康地成长。“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核心就是人的可持续发展,这是现代教育评价人的重要标准,同时也是课改的重要使命,只要牢牢抓住这个教育本质,改革就能“万变不离其宗”。课改必须遵循教育规律,高度关注学科结构特点、知识内容形式、学生认知水平、教师观念与能力等影响课堂教学质量的要素,结合实际确立科学的教与学的方式,不能简单地模式化,也不能想当然的理想化。希望短期出成果一炮走红的课改思想,是功利主义在作怪,是不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

3.要科学理解、确立、运用教学模式

洋思中学的先学后教、杜郞口中学的小组合作、东庐中学的导学案等成功案例给了我们很多启示,课改初期,好的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帮助师生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式,这对课改是有帮助的,但长远看,机械地照搬套用模式,就会桎梏教学改革。教学模式是基于教育本质的一种教育理念,是一种教学思想,而不能片面地把教学模式等同于操作模式,认为教学改革就是建立操作模式,曲解甚至机械套用操作模式和教学流程,追求“热闹的小组合作”“生动的舞台表演”“精彩的学生问答”等课堂表象。教学无法、教无定法,固定的教学模式本身就是违反教育规律的,严格的操作程序,会制约了教师的创造性,不变的学习模式,会让课堂变得死板而无味。因此课改要有模式,以帮助师生更快地转变教学观念和方式,但课改又要冲破固定的模式,这样才能因材施教,创建更有生命力的课堂。

4.要科学处理主体与主导的关系

课改的核心任务是改变教与学的方式,这就决定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重要作用。传统教育中教师的权威和包办,让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受到打击,这是之所以要改革的原因,但教师在教学中“主导”地位是始终不能撼动的。而课改现状有弱化教师作用、夸大学生能力的倾向,课堂由学生做主,“自主学习”变成“无主学习”,“合作学习”变成“小组表演”,“探究学习”变成“游戏玩耍”,教师退居二线当观众、考官和导演,这是很危险和不负责的。教师的人格、学识、经验、方法将影响学生一生,这是不容置疑的,教师必须发挥人格示范、知识传授、方法引领、能力助推等重要作用,一定要防止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当然,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能否更好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推动学生良好发展,这是教师必须认真思考和实践的课题。

5.要建立科学的教育考核评价机制

教育评价是教育改革的永恒主题,是统领和指导教育改革的方向标,考核评价跟不上改革的需要,改革就无法真正深入,因此,要顺利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建立一个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至关重要。

一是教育主管部门要进行教育评价的顶层改革和设计,淡化学科分数的评价比重(特别是小学阶段),把学生素质发展和成长前景作为评价学校、教师最重要的标准,引导学校和教师转变教学思想和方式。

二是学校要丢掉功利思想,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评价和改革环境,引导教师真正关注学生全面素质的提升,而不是喊着素质教育口号苦干应试教育,成为分数的奴隶,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科知识与学科分数并不矛盾,但分数不等于知识,分数更不等于能力。

三是要建立学生素质教育评价体系,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学习观,全面关注学生思想、人格、个性、习惯、兴趣、知识、能力等综合素养的提升,让课堂教学改革更加符合时代对人才的要求。

四是建立正确的学生评价观。课堂上需要真诚的赞美和鼓励,这会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兴趣,课堂也需要恰当的批评与教训,这会让学生时刻保持警醒,激发前进动力。但课堂上“你真行”“你最棒”等大量廉价的表扬和赞美,没有榜样性,缺乏真感情,会让学生失去自我,迷失方向,反之,课堂上随时无节制的批评和打击,又会让学生丧失信心,产生厌恶。因此,教师要科学把握使用好表扬和批评的武器,既能让学生享受沁人心脾的赞美,又能让学生感受撼动灵魂的批评,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誉观,用评价指引学生人生的发展方向。总之,教学改革必须有科学的评价机制作为支撑,否则,教学改革就会根基虚浮,继续“穿新鞋走老路”。

6.要持之以恒,坚定课改方向

教学改革的思想和方向是不会有错的,因为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人才需求结构的不断变化,教学改革将成为一个永恒的主题,只要有教学活动存在,教学改革就不会停止。因此,每一个教育管理者都要坚定课改的决心,把教学改革作为一个重要的研究课题,结合教育、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扎实并富有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研究和改革,不盲目跟风,不左右摇摆,不消极应付,不贪功冒进,努力创建良好的课堂教学和育人环境,持之以恒,科学稳步推进改革。

机遇与挑战共舞,成功与失败并存。素质教育呼唤教学改革,人才成长呼唤教学改革,在教学改革的洪流中,每个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重要的历史责任,我们要清醒头脑、积累智慧、大胆创新、勇于实践,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式,重建教育制度,努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让素质教育之花开得更加灿烂。

成人教育制度 篇7

关键词:成人教育,制度,反思,发展

一、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情况

( 一) 成人教育发展的背景

在第一届国际成人教育大会后,成人教育成为提升社会成人知识技能的关键,对改善国民知识水平,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均具有重要作用。在成人教育中,可谓包罗万象,不仅涉及家庭教育、工作技能教育等方面,还可以确保社会成人继续接受教育。在过去10 年间,由于高昂的办公室租金、人力成本,使得传统的成人教育受到严峻挑战; 而成人学习者日益增长的学习诉求,以及对成人教育课程的个性化需求,也不断推动我国成人教育发展。

( 二) 成人教育发展的现状

我国的成人教育处于“比上不足”的状态,相较于国外的成人教育工作,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基于我国现状,国务院决定: 自2015 年起,每年5月的第二周为“全国职业教育活动周”( 以下简称“活动周”) ; 首届活动周时间定为5 月10 - 16 日,主题为“支撑中国制造成就出彩人生”。可见,当前我国是很重视发展成人教育工作的,只有制定优化发展制度,才能不断提升我国的成人教育事业发展。

( 三) 发展创新我国成人教育的意义

在我国当前的情况下,创新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事业,能够突显出我国成人教育职业化、专业化转型,也可培养一大批掌握技术技能的高素质成人教育人才,在现代社会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目前,我国有近百个城市提出了建设学习型城市的目标任务,其中51 个已加入学习型城市建设联盟,给成人教育开展带来积极影响。发展我国成人教育,可以加速城市化进程,也有助于实现城校联动、产教融合以及校企合作的成人教育教学形式,可以在社会中形成良好的成人教育教学氛围,促进我国成人教育发展。

二、国外成人教育制度建设的成功经验与启示

( 一) 政府出台相关文件制度支持成人教育事业

在国外开展成人教育过程中,政府对成人教育的发展起着指挥棒的作用,重视成人教育工作。美国在1982 年就制定《职业训练合作法》,企业给成人教育以及科研机构以资金支持; 法国在1984年制定《职业继续教育法》,要求科研机构可以为有需要的成人技术人员提供培训以及技术指导;在1990 年,日本制定《完善振兴终身学习政策》,政府对成人教育给予经济以及社会科研的支持。在国外成人教育中,往往是依据终身教育理念去举办的成人教育,政府给予成人教育学习教学人员以社会补助,提升人员参与度,也提升成人教育在国外社会中的普及度。并且,在国外发展成人教育过程中,政府也逐步完善法律法规,有助于完善其成人教育发展事业。

( 二) 通过制度保障,国外重视成人教育工作

在国外教育事业中,对于成人教育事业尤为重视,国外形成一系列的终身教育、继续教育以及远距离教育的制度,例如,日本的《完善振兴终身学习政策》,同时也开展针对成人的业余教育、网上成人教育工作,为成人教育事业进步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成人教育在整个终身教育系统中的重要地位越来越凸显。成人作为成人教育的主体,已经被许多理论证明具备继续学习的能力,然而由于成人学习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导致成人学习者在参与学习时仍然会存在一定的障碍”。对于国外成人教育旨在培训和提高成人新的科学理论水平,拓宽成人知识视野,使成人具备一种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与素质。

( 三) 国外成人教育教师队伍的建设有制度支持

在国外成人教育过程中,教师队伍质量不断提高,教师在教学中更关注自身教学能力的提升,可以在教学中正确地理解面向成人教育的意义,优化整合成人教育教学内容,从而可以提升国外成人的学习兴趣。法国的《职业继续教育法》对成人教师队伍的建设都有明确的规定。而我国在进行成人教育中,更关注学习者本身因素,将学习者需求作为教育主体,为其优化制定成人教育教学课程。美国在开展成人教育中,教师可以运用需求分析手段,分析学习者需求,采取合理的教学方法,开展成人教育工作,提升学习者对知识的接受度,提高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三、基于制度建设的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存在的主要弊端

( 一) 成人教育理念不先进,社会普及度不够,缺乏制度保障

我国在进行成人教育中,还在采取传统的教育观念。其在成人教育过程中,在教育课程专业设置、成人知识技能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应用方面,均是传统普通教育的翻版,降低我国成人教育发展先进性,不能与时代接轨。在我国成人教育中,教学理论与实践结合度不高,忽略成人对教育的需求,降低我国成人教育质量。

成人在学习中,由于不能重视教育学习,认为该教育普及不全面,再加上成人肩负家庭、工作以及社会上的压力,导致其进行成人教育学习的时间偏少,导致成人学习的效果不理想。在我国成人教育中,公民参与成人教育的主动性不强,成人教育的普适性、普惠性特征难以成为社会事实。成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缺乏毅力,不能有效地对成人教育知识进行记忆消化。而且,由于我国成人教育的社会普及缺失,导致成人在教育过程中缺乏继续学习的动力,成人学习人员体力渐弱、精力日减、记性下降、创意已无,普遍地存在学习态度不端正以及学习需求与动机不切合实际等问题; 还有的成人在学习过程中会表现出焦虑、紧张的情绪,影响成人学习水平的提升。

( 二) 教育发展规划不够科学,缺乏政府政策的制度化支持

在我国成人教育发展中,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还不够。有效的政府支持,能为成人教育带来优势; 政府可以为成人教育开展解决场地问题,解决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 政府提供成人教育资金支持,更好更快地发展成人教育事业。在我国国民教育体系中,当前政府政策并不能有效保障成人教育发展,地方政府部门并没有出台鼓励社会公民参与到成人教育中的新政策,没有补偿扶助成人教育发展的制度措施。

( 三) 缺乏师资队伍建设的合理机制体制

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低,教师队伍质量偏低,不利于发展我国多样化的成人教育教学工作。并且,随着我国的成人教育教学质量不断下滑,使我国的成人教育转化为功利化、营利化的发展模式,造成我国成人教育恶性循环发展。在我国成人教育过程中,教师普遍认为成人学习者已具有一定认知策略,而不再加以指导,致使成人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无法自觉地运用恰当的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以及组织策略来处理相关知识信息,不能在成人教育学习过程中精准、完整、系统地掌握学习内容,致使学习的难度加大,降低成人学习的热情。

( 四) 缺乏现代化成人教育教学的制度化建设

我国的成人教育还不能有效地应用现代化的教学技术,既没有构建基于成人的教学教育资源库,也不能有效借助现代技术中的网络媒体,为成人学习者提供自主学习的课程,降低我国成人教育现代化发展水平。基于现代化教学信息终端设备,开展成人教育教学建设,我国在这点上做得还不够全面、完善,仍需优化改进,才能满足我国成人教育发展需求。

四、以制度建设推进我国成人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对策

( 一) 以制度建设引导我国成人教育观念的转变

创新成人教育的观念,加强制度建设,使我国成人教育可以回归成人生活的世界,拉近成人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可以缔造更完满的成人教育观念,要求成人教育走进成人生活,把握和研究成人教育思维方式,分析适合成人的教育框架,促进提升我国成人教育质量。各类院校要积极开展成人教育,完善相关制度,把发展成人教育作为面向社会提供终身学习服务的重要领域,推进加快发展成人教育工作重点,创新教育模式。创新我国成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以满足基层需求为重点扩大对成人教育事业发展的供给,可以积极整合开放社会中的各类成人教育资源,丰富我国的成人教育开展形式,提升转变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观念。

( 二) 完善政府对成人教育的政策支持制度

政府部门可以积极地推动我国职业院校依法制定发展章程,以便可以全面推进我国成人教育工作。政府部门也要积极解决实际的成人教育发展问题,提升成人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我国的成人教育服务能力,并可以积极地配合有关部门去开展培训成人教育人员,重视我国的成人教育发展成果。将终身教育和终身学习理念应用到我国成人教育中,可以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 - 2020 年) 》,构建成人教育的终身教育体系。政府部门应扩大教育开放、加强国际教育合作,注重借鉴吸收发达国家的经验教训,少走弯路,缩短我国的成人教育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 三) 建立健全成人教师教学管理制度

在提升成人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方面,教师能够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拓宽办学思路,开展体验式成人教育,提高成人学习者的实践动手能力,增强成人群体直接参与的、真实情景的体验式教学的力度。教师可以本着先进性、趣味性、知识性有机结合的原则,打造民族文化特色课程,提升成人学习积极性。在完善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管理制度方面,第一,能够基于制度角度,实现在成人教育过程中的人性化管理。可以加强实践中的成人教育师资队伍质量,教师可掌握人性化教学方法,在成人进行教育教学中,做好人性化教学。第二,实现成人教育教学活动化。教师在进行成人教育教学中,可以将各类活动和教学融为一体,对成人学习者进行“带动式”培训,使优秀的学习者可以在教育过程中发挥带头作用,激发其他学习者参加教育活动的积极性。第三,在进行成人教育教学中,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成人教学项目。可在实践中开办丰富多彩的成人教育教学课程,例如,开展智能手机教学班,可以教会成人运用微信购物、支付、网络游戏,调节学习氛围; 在书法班增加装裱课,提升成人教学课堂的趣味性,使人学中有乐,乐学有为。

( 四) 强化执行社会推广普及成人教育的有关制度

开展全民终身学习活动,通过不断总结经验,丰富内涵,创新形式,示范引领; 还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评选百姓学习之星和终身学习活动品牌活动,使成人教育学习活动周的影响力不断提高,推动成人继续教育发展。创新体制机制,使社会人员主动融入成人教育中,对接社区成人教育中心,组织人员,提供场地设施,开展成人教育专题宣传讲座。结合学院专业设置和成人教育特点开发成人教育课程,通过读书、讲座、学习沙龙等形式开展成人教育宣传工作,提升社会成人对教育的参与度,促进我国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采取积极宣传推广措施措施,动员组织更多的地方、机构、群众参与学习活动周,以学习活动周促进成人教育工作深入开展。

( 五) 建设发展现代化成人教育制度

随着我国信息时代的到来,在成人教育中,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提升成人教育质量。大力发展网络成人教育,在我国各地积极搭建网络成人教育平台,构建自主学习与网络教学相结合的教育模式。同时,可以招募志愿者帮扶成人进行在线学习,充分地发挥在实际成人教育中网络教育平台的作用。可以积极发展远程成人教育工作,这样可以缓解当前成人教育中的校内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并可依据有法可依、有法必依、违法必究的原则,学会运用法律法规去改善维护成人远程教育的版权问题。例如,对于一些成人远程课程收费资源,有人以“团购”的方式对外集资,以求买一份课程多人发送视频,这样也可以通过现代化技术手段,将远程课程视频以专门加密形式,仅绑定一台电脑,若是课程传播和翻录都会显示观看者的水印,这样可以追究其法律责任,以确保远程成人教育安全发展。借鉴美国成人教育发展经验,能够通过市场需求来检验成人教育教学质量; 注重成人教育向数字化、网络化发展,建立数字化成人学习中心,形成辐射全国的成人教育网络化学习格局,开启我国成人教育数字化的新篇章。在成人教育中,开展远程成人教育,避免成人在学习知识过程中的物理因素、时间因素限制,可以给予成人学习者更多的学习空间,积极提升成人学习者的技能。在建设现代化教育中,可以运用现代信息化技术发展成人教育,并不是单纯的在线成人教育网络课堂那么简单,成人学习者可以通过用O2O( Online with Offline) 模式,利用学习中心里面的电脑上课,从线下到线上,线上线下相结合,每个人都有一名教学督导来安排进度,督促指导,这样可以实现线上和线下成人教育的高度融合,提升成人现代化教育质量。

参考文献

[1]邵晓枫.中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研究30年:回顾与反思[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32-39.

[2]陈乃林,赵瑶珍.关于社区教育基本特征的反思与再认识[J].职教论坛,2015(15):60-66.

[3]章宁.论我国成人教育发展的困境与制度突破[J].成人教育,2012(12):69-71.

[4]聂劲松.成人课程的制度变革与模式创新[J].职教论坛,2010(12):46-49.

[5]陈怡,周云曦.法国成人教育主要制度及对我国的启示[J].职教通讯,2015(4):43-45.

[6]李大可,谭静.成人高校学分制考试管理问题及对策研究[J].继续教育研究,2010(2):60-62.

[7]许东风,刘洪林.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继续教育研究,2010(6):27-29.

高等教育收费制度与教育公平 篇8

(一)各阶层社会成员受教育机会均等

社会的阶级分层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我们要以客观正确的态度去对待这一特定的历史现象,通过改革和改进社会制度使得社会阶层差距逐渐缩小。接受高等教育的程度,可以反映出社会阶层之间的差距,一般处于社会高阶层或处于发达地区的学生享受教育的机会较多。在实施收费制度之前,高等教育是精英教育,由于各种条件限制,只允许少数人参与。而实施收费制度后,在同样的教学资源上,入校人数就会增加,从而使教学资源得到更充分的利用。

(二)符合受益者付费的原则

根据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谁受益谁付款,高等教育的成本必须由这些主体分担。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实行高等教育收费政策。高等教育发展史也表明:实施高校收取学费有利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基于此,我国的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改革,依据成本分担和成本补偿的原则,对高等教育的成本实行分担,由此形成了大学的收费制度,并于在全国高校实施。

高等教育作为一种人力资源投资,为国家和社会带来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财富效益和非财富效益。因此学生和家长应遵循谁受益谁付费的原则,承担一部分学费,这才能体现真正的公平。接受高等教育和未接受高等教育的社会人,在接受教育这一条件下是公平的。但接受教育的人如果只接受教育,而未对高等教育成本进行部分承担,那相对于未受教育的人来说,有失公平。

(三)增加高校收入,减少高校对政府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的压力

目前,我国的高等院校从规模上已经达到历史的顶峰,我国的在校大学生数量,已经从1998年的340万,达到2 374余万。毛入学率,从1998年的9.8%陡然升为22%,平均每年增加20%,我国高等院校在校大学生已堪称世界之最。

在校学生人数的增加给正常的学校运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由于政府对高校的拨款是按比例进行的,学校扩招后,生均培养费用如果仅依靠国家财政拨款显然是不够的。而高校的收费制度就为高校增加了收入,减少了高校对政府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的压力。

二、高等教育收费制度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一)低收入家庭子女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难以保证

2001年我国高等学校生均交纳学费3 985元,占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的58.09%,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68.4%。2001年我国普通高等学校个人分担教育成本的比例平均为24.21%,成人高等学校达到37.04%。与国际上公立高等教育的平均水平(25%左右)相比,已经处于一个相对高的水平。其必然的后果是有相当一部分贫困家庭供不起子女上大学。

我国目前实施的收费标准是由国家统一制定。而我国地域辽阔,区域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因此实施统一的收费标准是不合理的。在发达地区,教育资源丰富,家庭收入较高,学生能够负担起高等教育。但在落后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生接受教育的机会比发达地区的学生少。

(二)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日益增大

据统计,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前,1988年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全国平均数为2.42%,比例最低的为上海1.66%,最高的为山西3.33%,二者相差1.67个百分点。高等教育实行收费后,1989年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比例全国平均数为2.74%,比例最低的为上海1.79%,比例最高的为广西3.90% ,二者相差2.11个百分点。以2000年高校学费的最低标准4 200元计,按照我国人均收入统计数据,它相当于城镇居民收入(2 210元)的190%。

高等教育实施收费制度后,家庭教育支出占家庭收入的比例日益增大。

三、高等学校收费制度的改革

(一)政府应转嫁部分教育成本负担

1.提高社会捐助能力

通过表1,我们可以看出我国高等教育经费分为两种:财政性教育经费和非财政性教育经费。财政性教育经费占了绝大的比重,而非财政性收入所占比例较小。非财政性教育经费的发展空间是很大的,高等院校应充分利用这一资源。

首先,国家应制定和完善国家捐资助学的相关法律法规,通过减免企业或个人用于对高等教育进行捐资部分的企业利润或个人所得税;其次,通过高等学校转让专利或与企业联合科研、联合培训等合作方式,从企业获得高校科研经费,使企业成为高校稳定的、重要的经费来源;再次,国家还可以通过发行教育彩票的方式,聚集社会闲散资金来投入高等教育。

资料来源:根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2002年)数据计算而得

2.学生可与就业单位签订协议,预先支付学费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高校学生就业压力很大。一方面是上学机会不均等,另一方面是毕业后的就业压力大,使得高校学生陷入两难的境地。解决这个两难的问题,可通过加强高校与就业单位之间的合作。高校学生可与就业单位签订协议,由就业单位预先支付学费,可以作为一种人力资源的前期投资。这样,一方面减少学生的学费压力,另一方面减少了就业压力。

(二)完善高校学生贷款体系,改变现有还贷方式

我国现有的高校学生贷款体系尚不完善,亟待改进。

目前,我国高校的学生资助体系包括“奖、贷、勤、减、免”几项制度。其中的“贷”即国家助学贷款,是我国最主要的学生资助形式。但在我国的高校学生贷款还存在着贷款形式单一,银行贷款利小风险大,偿还制度不尽如人意等突出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首先,政府应加快立法工作,加快有关贷款方面的法规建设。其次,建立多种满足不同群体需要的贷款项目。再次,完善助学贷款的回收机制,既要加强大学生信用评价体系的建设,又要逐步建立普通高校学生个人信用征询系统,保证银行发放的贷款得以顺利回收。

(三)采取差别收费,改变现有的平均收费法

在我国,高等学校是分等级的。重点大学在办学条件、教学设施、师资力量等方面远远优于一般的普通大学或者二级学院。国家对重点院校和专业投入比较多,毕业生受到优良的高等教育,毕业后可选择的就业机会多,容易获得较高的待遇。但高等学校的收费却是平均的,国家没有建立相应的高等教育收费的支持系统,反映在学费标准上,通常只考虑一个平均值,对学生家庭的收入水平和实际支付能力则没有考虑。“对相同的人同等对待”是教育公平的重要内涵,然而收费的平均,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教育条件的不同,进而意味着教育质量的差距,最终导致教育结果不同。

一方面,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层次、不同专业,设置不同的学费,同时辅以政府的差别拨款,保证高等学校的正常运转。另一方面,以年为单位,每年对不同地区的每所高校进行成本核算,依据当年的物价水平和居民的年人均收入,扣除通货膨胀等因素,确定当年的学费。这样可以体现在市场机制下教育服务价格(当然学费只是价格的一部分)随市场浮动的客观规律,又可以杜绝目前高教收费只能上不能下的现象。

参考文献

[1]范元伟.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与机会均等[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28-61.

[2]李红波.我国高等教育收费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现代企业教育,2007,(7).

[3]潘懋元.公平与效率:高等教育决策的依据[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3,(1).

新户籍制度下农村成人教育的思考 篇9

新户籍制度下, 农村成人教育培养人才定位分析

新户籍制度下, 农村成人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基于以下原则:首先基于人的发展的原则。教育的目的是通过学习, 引导受教育者不断自我发展, 提高学习者适应社会的能力, 提高其生命质量。农村成人教育也不例外。再次是基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原则。三是基于人和自然和谐发展的原则。新户籍制度对大城市的入户标准进行了相应的限制, 放开了中小城市的落户限制, 这也说明了大城市的自然资源是极其有限的, 不可能无限制的开发利用。具体而言, 新户籍制度下, 农村成人教育培养人才定位应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于新型户籍制度下具有高素质、多技能的农业生产人员培养。新户籍制度下, 农村成人教育培养人才的定位首先应该是具有高素质、多技能的农业生产人才。2.定位于农产品流通、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人才培养。媒体上经常可以听到芹菜、西瓜等经济农作物滞销, 农民遭受重大损失的报道。农村缺乏信息技术服务方面的人才, 如现阶段农村经济作物的生产还存在着“一哄而上”的现象, 这种现象的存在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农村缺乏信息沟通、交流、农业情报搜集分析等方面的人才。3.定位于城市未来有知识、有技能、有良好个人修养的新居民的培养。未来几年我国仍然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 城市的发展需要农村源源不断地提供高素质的劳动者。4.定位于城乡间“两栖”流动人才的培养。随着我国政治、经济的不断发展, 新户籍制度的变革, 将使农村和城市间会出现越来越多的“两栖”流动人才。5.定位于城市第三产业服务型人才的培养。城镇第三产业从业人员的培养, 单靠城镇各类培训机构的培养远远不够, 仍需要广大农村为城镇培养大量第三产业服务型人才。

目前农村成人教育培养人才存在的问题

1.对农村成人教育的认识不到位。农村成人教育目前还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 其主观原因主要是部分农村适龄人口还没有充分意识到接受教育对于个体发展的重要性。客观方面, 一是成人教育的所带来的政治、经济效应滞后, 现有政绩考核制度下, 各级政府部门缺乏相应的推动力;二是农村适龄人口忙于日常繁琐的劳动, 没有时间接受教育;三是对我国经济转型所需要的高端劳动力认识不足, 认识仍然停留在农村受教育者初级技能培训阶段。

2.专门针对农村成人教育的组织机构缺失。作为农业大国, 我们却没有专门针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机构, 虽然现有各职能政府部门每年都有一些针对农村成人教育计划, 各县区教育局职成科也开展一些培训活动, 但整体上缺乏统一安排, 也缺乏长期性、针对性、深层次性的教育培训方案, 而且各培训主体各自为政, 没有很好地将各类教育资源统筹利用, 很难形成合力。

3.从事成人教育教师的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受制于县、镇文化科技发展水平所限, 目前参与农村成人教育的师资大部分为抽调相关行业人员临时担任, 使得从教者的个人素质、专业技能水平参差不齐, 很难适应农村成人的学习需要。

4.农村成人教育政策保障不到位。从受教育对象的人员数量而言, 也亟须建立一整套针对农村成人教育的法律法规, 规范成人教育行为, 鼓励各类社会主体积极参与农村成人教育的工作中来。

新户籍制度下, 农村成人教育培养人才的途径与策略

1.坚持教育是缩小城乡差距最有效的理念, 变“人口红利”为“人才红利”。“农村是社会的基础, 改造社会必须从改造农村着手, 而改造广大农村, 必须从发展农村教育入手。[3]”发展农村成人教育, 使农村普通劳动者掌握一技之长, 一方面能保障他们的生活没有后顾之忧, 能够安居乐业;另一方面通过教育可以提高他们的文化素养。

2.提高教师素质, 坚持“塑道德、强技能、关注生活”的培养途径。商品经济的大力发展, 使得农村的小农经济模式遭受冲击, 农村成人教育首先要提高受教育者的道德修养。要加强农村成人受教育者的工作技能的提升。

3.坚持市场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培养策略。新户籍制度下农村成人教育应该坚持市场化的教育策略。通过向广大农村成人发放教育券等形式, 吸引政府和民间有资质的机构积极投身于农村成人教育中。市场化的策略, 一方面可以让农村成人选择自己理想的学习机构;另一方面也促使各类机构互相竞争, 提高各自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4.逐步完善各项保障措施, 提高农村成人教育质量。政府建立专门的农村成人教育组织机构, 具体规划、组织和实施本地的农村成人教育工作。

摘要:笔者在分析新户籍制度下农村成人教育培养人才定位的基础上, 剖析了目前农村成人教育中存在的汪海运问题, 提出新户籍制度下, 农村成人教育首先要从理念的转变入手, 通过塑道德、强技能、关注生活等培养途径, 同时坚持市场化、个性化、专业化的培养策略, 加上政府相关部门的支持, 来培养高素质的新一代“居民”。

关键词:新户籍制度,农村,成人教育

参考文献

[1]杨春:《户籍制度改革打破城乡藩篱》, http://www.focus.cn/news/fs-2014-08-02/5347447。

[2]姚树洁:《宏观经济谨慎乐观》, http://blog.ifeng.com/article/33669046, (2014.8.2) 。

[3]夏鲁惠:《加快缩小农村教育的城乡与地区差距》, http://theory.people.com.cn/GB/17577297.html (2014.8.23) 。

成人教育制度 篇10

一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的发展趋势

俄联邦现行教育督导制度呈现出下列趋势。

1. 改革督导机构, 细化权责

俄联邦于2004年成立联邦教育与科学督察署以来, 不仅将教育督导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层面, 而且改革了过去中央高度集权统一的管理模式, 将教育督导体制与教育行政管理体制并行, 进一步细化教育督导体制各职能部门的权责, 使俄联邦的教育督导工作向更为规范化、精细化运行。

2. 加强督导的法制化建设

俄联邦在继承苏联的教育督导法规的基础上, 进一步根据国情, 推陈出新, 先后颁布了《学校评定和国家认定条例》《国立和市立学校教师和领导者评定程序条例》《俄联邦教育与科学督察署条例》等教育法规、政策来使教育督导法律化, 为教育督导的实施提供法律依据。这些法规不仅进一步以法律的形式规范了各项教育督导活动, 使督导工作能够做到有法可依, 而且也明确了督导者与被督导者之间的关系, 建立起了和谐的督导工作氛围。

3. 全面完善教育督导队伍建设

2004年俄联邦成立联邦教育与科学督察署并下设五个具有执政权利的管理局, 同时还配有五个直属研究机构。这一行政改革, 吸收了大量专业人才进入教育督导部门, 极大地扩充了教育督导队伍, 提高了督导队伍的地位待遇, 保障了督导队伍的稳定, 使每个部门的职能机构均具有相关专业方面的人员配置, 从而为各职能机构充分发挥其专业管理作用提供了坚强的后盾保障。

二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对改进我国干部教育督导的启示

1. 充分认识教育督导地位, 提升督导效果

从现代教育行政管理的功能来看, 随着经济、社会和教育事业的发展, 教育行政管理必将从决策执行混而为一的状况向决策、执行、监督、反馈等健全、多功能方向发展。长期以来, 我国不仅干部教育行政体系中没有相对独立的督导系统, 而且干部教育行政部门也对教育督导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虽然2006年发布的《干部教育培训工作条例 (试行) 》提出建立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制度, 并指出干部教育培训机构评估的内容包括办学方针、培训质量、师资队伍、组织管理、基础设施、经费保障等, 却未就教学督导制度给予明确的地位和具体的定位。2008年发布的《中国共产党党校工作条例》才提出建立和完善学习考核体系和教学效果评估体系。而面对国情、党情的不断变化, 面对加强和改进干部教育培训、提高干部素质和能力的新要求, 不仅《2010~2020年干部教育培训改革纲要》指出要加强督促检查, 而且新印发的《2013~2017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也指出全面开展培训质量评估, 坚持质量第一、注重实效, 实现数量与质量、规模与效益相统一。因此, 干部教育机构从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出发, 建立和完善教学质量控制体系, 发挥教学督导的质量监控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环节, 必须对教育督导给予高度的重视, 将教育督导工作作为提升教育管理成效的重要环节与媒介。

2. 加强教育督导工作法制化建设, 合理设置教育督导机构

目前, 我国教育机构或将教育督导机构与行政管理部门重叠或挂靠在教务部门, 督导机构缺乏相对独立性, 这就难免会使教育督导功能弱化。干部教育同普通教育有很大的区别, 因此, 构建干部教育督导体系应从干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出发, 制定具体的评价、评估标准, 使干部教育督导的实施有法可依, 并将教育督导机构设置为干部教育行政管理系列中的一个具有行政管理权, 独立履行教育督导职责的单位, 直接对主管教育领导负责, 同时要更加细致严谨地进行分工, 避免工作上发生交错重复现象, 保证高效率的行政指挥、督导、检查相互衔接、统一, 真正起到督教、督政、督学、督改的作用。

3. 确立平等合作的教育督导观, 建立和谐督导

由于受过去教育督导机构设置的影响, 督导工作人员在教育督导工作开展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一种居高临下的行政视察行为, 这就容易造成教育督导双方的矛盾冲突, 而干部教育督导对象均是成人, 其不仅有自己独立的思维方式而且还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因此要做好干部教育督导工作, 教育督导员应以人本主义为依托, 以共同促进干部教育工作的提高为目标, 改革凭借等级权利进行督导的观念为平等合作、集体参与、权利均衡的教育督导理念, 构建和谐的教育督导制度。

4. 优化教育督导队伍, 提升督导执行力

教育督导工作主要是监督与指导, 而要在监督的基础上成功实现有效指导, 避免督与导的分离, 这就要求从事干部教育督导工作者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化水平, 因此要加强干部教育督导队伍的建设, 就必须在建立督导队伍退出、准入机制的基础上, 保障教育督导队伍合理的人员编制, 提高督导人员的待遇, 维持督导队伍的稳定, 并且还要优化督导队伍结构, 吸收部分专、兼职退休教育督导员、优秀青年教师, 形成梯队结构的督导队伍, 不断加强督导队伍的培训, 同时鉴于干部群体的特殊性, 督导队伍也可以吸收少量培训班学员来优化队伍结构, 促进干部的“自律”, 进而达到“学”的目的, 来进一步提高教育督导的质量。

5. 减少教育督导反馈中间环节, 着眼于“学”和“导”

在干部教育中, 教育督导的反馈监督功能将干部教育的“政”“学”等方方面面有机地联合在一起, 但督导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授课教师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学风, 提升干部教育质量。所以干部教育督导在“政”“学”“督”“导”“改”紧密结合的基础上, 应重点应着眼于“学”和“导”。而“学”和“导”功能的及时发挥就需要将形成性督导与终结性督导相结合, 进行动态监控督导, 以“动”促“静”, “动”、“静”结合, 减少教育督导反馈的中间环节, 形成高效的督导信息反馈链, 以便有关部门及时进行整改, 促进干部教育质量的不断提升。

三结束语

笔者借鉴部分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上的先进经验, 结合我国干部教育督导工作的实际情况, 提出强化和完善我国干部教育督导工作的制度化、常态化建设的一些具有措施, 以求进一步提高我国干部教育督导工作的实效。但由于我国的干部教育督导还处于不断的完善发展阶段, 其必将会随着我国干部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而逐步走向科学化。

摘要:教育督导是干部教育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笔者借鉴俄联邦的教育督导制度发展趋势, 结合我国干部教育督导实际, 提出构建有效干部教育督导机制的建议。

关键词:干部,教育督导,俄联邦,趋势

参考文献

[1]肖甦、王健红.试析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新变化[J].比较教育研究, 2007 (7) :11

[2]单永新、王金波.新形势下我国研究生教育督导制度改革新视角探析——俄联邦教育督导制度变化趋势引发的思考[J].吉林教育, 2010 (7) :34~35

[3]穆岚.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存在的问题与改革对策[J].教育探索, 2006 (12) :22

[4]肖小华.建立健全教学督导制度确保干部教育培训质量——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教学督导的实践与思考[J].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1) :52

[5]高海生、王卫霞.论高校教学督导制度[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10 (1) :21

[6]刘白玉、杨家珍、王琪.高校教学督导在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中的作用[J].山东工商学院学报, 2008 (3)

浅议教育制度改革 篇11

关键词:教育制度,改革,教育体制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115-01

八股,明清时代选拔官员考试的一种制度。目的是为了禁锢知识分子的思想。考题必须已“四书五经”为内容,答题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也许会有人觉得奇怪,为什么说现在教育制度为“变相的八股”。那么请观教育部门以及教育制度实行的措施。

一、教育部门

现今的教育部门早已成为了“利益部门”。为什么?因为他进行了一种行为:垄断。这种垄断体现在教育方式、课本内容、招生权利、升学制度等。

教育方式以及升学制度都体现在考试上,每星期一次小考,每月一次大考。命运前途,家长老师对孩子评论的好坏,就看一张白纸上红色的数字。

课本内容体现在了众多的科目,语、数、英、化学、物理、地理。教育部门是希望未来的学子都是全才?都是政治家、地理家、历史家、工程师的结合体?

二、教育制度

现今教育制度最能体现在高考上。高考是什么?在我眼里就是传统科举考试的延续,这种被名为应试教育的东西,难道还适合我们现今的社会吗?这么古板的教育制度,偏偏还有环环相扣的利益。

而且这种教育制度有一个非常可笑的目的:批发大学生。因为我国人民综合素质水平和其它国家相比实在是太低,而且某些国人出国后,回来也一直宣传外国人看不起中国人,说我们素质低下。可是,这些人出国后是怎样做的呢?

教育制度不是不能改,而是,教育部门为了方便自己管理以及获利,创造了现今的教育制度,是为变相的八股。

成就了一批又一批标准模式化,没有创造力,没有正确人生观,价值关的学生。

三、制度实行的问题

(一)“义务教育”一个漫长的过程;

(二)“普九”造就了一批高文凭低水平的学生;

(三)“扩招”一个“钱”字了得;

(四)办民校,造成巨额国有资产流失;

(五)招生次序混乱,竞争激烈;

(六)“高分低能”与“分数隐藏”的荒谬;

(七)公开课一场游戏一场梦;

(八)片面放大学生的权利,教师上班如履薄冰;

(九)尊师重教,一纸空文。

这些都不是重点,重点是当前中国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的丧失。教育方向、标准错了,就一错到底了。现在的教育并不立足于“人”的教育,仅仅是为了所谓的知识而教育。所以接踵而至的就出现了评价体系的扭曲。

在错误的评价体系下,不管是教育部门还是学校、家长、教师,受制于它,其所实施的教学目标,教学手段。对学生、教师的评判也就是出现了偏差,走了样。连带的人们对教育的核心体系的认识也就有了问题,也就是人的思想认识有了问题。

当前的教育问题,还是体制的问题,还有“市场化”过度”、高收费问题,还有课程设置与市场脱节问题等,这些都要连同新的教育评价标准的实施都要一并解决。否则,只会繁衍出更多的问题。

在看看中国的教育精英,也就是教书匠,他们的教育理念也是有问题的。所有的教育成绩就体现在学生成绩的好与坏上了。所谓的好学校就是学生的平均成绩高于其他学校,学生在各类比赛中的成绩好于其他学校。所谓的好老师也是如此,所谓的好学生也就是他的成绩好。

在中国,成绩好,就是必须做到这几点。背书、答题不能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做试卷。能做到这几点,那么你已经可以成为“好学生”了。所以,现在我们中国的学生,一味的苦读,考高中,大学,可是毕业后出了社会才发现,学的知识最起码有百分之六十是用不到的。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对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的统计,2005年我国大学毕业生人数达340万人,但实际就业率不超过70%,也就是说2005年就有102万大学毕业生无法找到就业岗位,将形成高学历待业的情况。同时大学生就业的起薪水平也随之在大幅度的下降,一般本科大学生的起薪已由往年的2000元/月下降至1000元/月;研究生的月薪已降至2000元/月。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为了尽快就业,采取零起薪就业的办法。相对于零工资就业,现在有些大学生面对就业歧视、就业陷阱,还提出建立薪资联盟。

成人教育制度 篇12

一、以儒学乐教为基础

唐朝时期, 统治者欲继承孔子的礼乐制度的“乐教”思想为指导思想来治理天下。孔子的乐教思想是源于孔子的艺术修养以及对先王乐教传统中的礼乐政治伦理教育功能的认识。在《为政》中记载, 子曰:“道之以政, 齐之以刑, 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 齐之以礼, 有耻且格。”这里的“齐之以礼”的“礼”就包括乐在内, 而礼乐教化的根本目的在于“道之以德”。唐朝欲治国平天下的基本途径就是孔子所说的先王乐教的传统。而要达到所提倡的礼乐教化的根本目的“道之以德”, 前提就需要对礼乐教化的功能有充分的认识, 使得“乐”的本身要符合先王之道。《韶》《武》《雅》《颂》被孔子作为正乐的标准。其中《雅》《颂》是作为周王室的庙堂音乐存在, 其是以“思无邪”“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为审美标准。由此可见, 孔子的乐教思想都是带有提示性看法的倾向。唐代统治者就是尊崇了孔子的儒家乐教思想, 以此为方向来建立音乐教育制度的主要思想。

二、完善的音乐机构

由于唐朝统治者以儒学乐教为音乐教育的指导思想, 音乐教育活动在宫廷或是社会上都得到了较大的发展。而完善的音乐教育机构以及社会音乐人才的大量培养这都是音乐教育大发展的最大体现。唐朝的音乐管理机构由大乐署、鼓吹署、教坊和梨园四个部门组成。大乐署和鼓吹署由太常寺统管, 而教坊和梨园则由宫廷管辖。然太常寺属于行政机关, 并非学校机构, 但由于设有博士, 招收学生, 进行职业性的培训, 学生可边学习边工作。因而也可将太常寺归为唐代的音乐教育机构。

1. 大乐署、鼓吹署

大乐署属于太常寺管理的下属音乐机构, 内设大乐令为主管事务。署内署官有部郎、乐师、典录、库丞等。并设有博士、助教等职位教授学徒。

鼓吹署也属太常寺管理, 其下属又分为鼓吹部、羽葆部、铙吹部与大小横吹部, 同样内设鼓吹令为主管署内事务。其不仅负责国家盛典、宫廷礼仪、郊庙祭祀、皇帝专用的卤簿以及各种鼓吹乐队的排练、演奏任务, 而且还肩负乐工的培养训练工作。

据《新唐书·百官志三》记载:“凡习乐, 立师以教, 而岁考其师之课业为三等, 以上礼部。十年大校, 未成, 则五年而校, 以番上下。有故及不任供奉, 则输资钱, 以充伎衣乐器之用。散乐, 闰月人出资钱百六十, 长上者复徭役, 音声人纳资者岁钱二千。博士教之, 功多者为上第, 功少者为中第, 不勤者为下第, 礼部覆之……内教博士及弟子长教者, 给资钱而留之。”1以上叙述的就是唐朝音乐教育机构中的考核制度以及教育方式。其严格规定学生在受教育的过程中, 所学学业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如在对具有不同难度的乐曲的学习中所花费时间的多少的问题等。总之, 这所反映的是唐朝宫廷音乐机构在实施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是指定了相当完备且合理的教育教学制度。

2. 教坊

唐代教坊是直属宫廷管辖, 其是管理以及传习宫廷燕乐的音乐机构。其最初是同样隶属太常寺管辖的音乐机构, 仅供内廷中的娱乐性歌舞表演。到了玄宗时期, 唐玄宗极为重视宫廷乐舞机构, 为此大大增加了其机构的编制。在这个时期总共设有五处教坊, 皆有宫廷内监担任教坊使, 直属内廷管理。而教坊也有内外教坊之分, 其表演内容以及成员构成大体相同, 唯有不同之处在于演员的职能以及表演的水平的差异。内教坊通常为宫廷小型宴会服务, 外教坊则为一些大型的庆典活动服务。而教坊内的成员构成大致为乐官、博士、乐妓与乐工。乐官一般为机构中的管理人员。博士则是负责教授乐人的乐理知识以及其他各类的音乐表演, 并且可为教坊推荐音乐人才的职责。乐妓和乐工则是内人、宫人以及选拔上来的乐人等组成的。而选拔乐人也是教坊制度中的一大特色。其共有三种方式选拔乐人, 一是直接从民间选拔, 二是由博士等推荐举荐, 三是从宫内其他机构中选拔。由上述可知, 唐代对教坊人员的管理, 及教育制度管理已是相当完备的。

3. 梨园

梨园本是宫廷中的一个果园, 因唐朝统治者在一年中每个季度都会举行朝臣同乐的宴会。为了便于宴会需要, 将一些音乐机构设在梨园, 后统称为梨园。其具有独立的行政编制, 为宫廷培训歌舞人员的机构。梨园的成员构成为乐官、乐师、乐人等。但是梨园的选拔制度相对教坊等音乐机构来说, 并没有那么严格。

总而言之, 完善的音乐教育机构必然会产生较高水平的音乐人才, 唐朝这种繁荣的音乐文化定成为音乐人才培养选拔成果的显著标志。因此, 音乐教育为唐代音乐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有利条件, 其不仅推动唐代的音乐繁荣, 并且对以后的音乐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但是有利必有弊, 也就是由于这种官方的音乐教育机构的建立。在民间, 虽有一些以师承关系进行的音乐传授。但由于大量的优秀人才被搜罗殆尽, 很难培育出民间的音乐人才。这也为唐朝民族民间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

摘要:从魏晋南北朝到隋唐时期, 中国社会经历了几个朝代的更替及政权的交替的过程。而政权的交替变化带动着社会制度的变化。当然, 这个时期中国教育制度也同样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儒家传统的教育领域受到了佛教、道教的极大冲击。这个社会历史时期, 整个民族不管是社会生活领域或文化教育领域都呈现出大融合的繁荣景象。在音乐教育领域就有深刻的体现。

关键词:唐朝教育制度,音乐教育,音乐机构

注释

上一篇:高职学生身心健康管理下一篇:滨海生态环境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