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教育模式

2024-09-18

成人教育模式(精选12篇)

成人教育模式 篇1

摘要:本文针对当前大学生法治教育的现状, 结合法治教育的目标, 提出了“法治阶梯”教育模式。这个模式把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启蒙、法治信念的培养与法治意识得到实践有机地统一在一起, 既能循序渐进, 又能做到理论学习与实践相结合。当然, 这个模式能否满足当前法治教育的需要, 还要在实践中不断检验。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教育,“法治阶梯”教育模式,法治意识

1 传统模式存在的缺陷及原因

对大学生开展法治教育是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基础性工作。当前我国各个高校把开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这门课程作为法治教育的主要手段, 比起以前我国高校教育中法律教育内容的空白, 这确实是一种实现了从无到有的新跨越。但这种完全依赖课堂讲授的传统模式却存在着诸多的缺陷。

第一, 教育方式过于单一。课堂教学虽然是大学生法治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 但由于教学方法过于单一, 教学过程比较枯燥, 导致学生学习兴趣比较缺乏, 学习动力不足, 由此教学效果也大打折扣。

第二, 专业师资力量不足。法治教育是一项法律专业性非常强的教育活动, 但目前在各大高校中真正聘任法律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的情况还不够普遍, 很多高校的法治教育课主要还是由思政专业、教育管理专业的教师来担任, 这显然是不能满足法治教育需求的。

第三, 教学内容的比例设置不合理。从内容上来看,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013版) 这本教材只有两章包含法治教育的内容, 而且都以内容概述的方式进行编撰, 不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进行学习和把握。其次, 课时安排也不合理。真正落实到法律制度这个内容的一般为6~8个课时, 在这么稀少的课时里, 一方面授课教师很难把法治教育的精髓讲深讲透, 另一方面, 学生们也不容易理解和掌握。当前的法治教育课在很大程度上其实还仅停留在普法宣传的层次上。

造成上述弊端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有教育管理工作者在思想上没有认识到法治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性的因素, 也有在研究层面, 当前还缺乏可供选择的法治教育新模式的原因。因此在理论层面设计出一个操作性强、预期效果好的法治教育新模式是一项非常紧迫的课题。

2“法治阶梯”教育模式概述

法治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意识。笔者认为, 新的法治教育模式必须是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启蒙、法治信念的培养与法治意识得到实践的相统一。从法律思维的启蒙到法治信念的培养再到法治意识的实践是一个阶梯式的递进过程, 我们把这种模式称为“法治阶梯”教育模式。这种模式里, 课堂教学主要负责大学生法律思维的启蒙, 庭审旁听活动负责大学生法治信念的培养, 而校园听证制度则承担着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实践的重任。课堂教学、庭审旁听、校园听证制度这三者虽有分工, 但都是“法治阶梯”教育模式缺一不可的组成部分。

3“法治阶梯”教育模式的三个要素

3.1 要素之一:法律思维的启蒙——课堂教学

法律思维是一种规范性的思维, 它是法律人所特有的思维[1]。法治教育的目标无意要把每位受教育者都培养成法律人, 但是至少要在受教育者心中种下法律思维的种子, 从而实现法律思维的启蒙。课堂教学由于具有课程的规范性、知识的系统性等特点, 因而在启迪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其在法治教育中的作用也是不言而喻的。但真正要在课堂教学这个阶段完成法律思维的启蒙这个任务, 还需具备一些条件。

(1) 具有充足的法治教育师资队伍。如前所述, 数量充足的法律专业教师是实现法治教育目标的基本保证。由于各个高校的具体情况各有差异, 因此在配备师资时可以结合实际分步骤进行。对于本身拥有法学院的综合性大学而言, 尽可能的一步到位, 吸引本校经验丰富的法律专业教师承担法治教育课教学任务。对于其他高校, 可以先采用外聘教师的方式进行, 再逐步过渡到全部由自编法律专业教师进行授课的阶段。

(2) 教材需要重新修订, 课时量需要增加。首先要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一样, 需要编订一本独立的《大学生法治教育》课程教材, 这对于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其次, 该教材在内容编排上应重点突出以下三块内容:法理学概述、法制史概述及法律部门概述。法治教育课既然是一门学科, 那么在内容编排上必须符合学习论的一般规律, 即必须借助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才能完成对法治本质的把握, 而法理学和法制史这两门学科恰恰天然地符合了这一需求。法理学是法学的一般理论、基础理论和方法论, 它可以为大学生提供学习法律的入门知识。法制史则是研究法律及相关制度的发生、发展、演变及其规律的科学, 是鸟瞰古今法律全貌的一门基础性学科。学好这两门基础性学科在很大程度上意味着打开了通向法治教育目标的两扇大门。对于法律部门概述这块内容, 也应该根据法治教育的实际有所侧重, 把宪法、民商法、刑法、行政法、诉讼法等相关法律部门有机地编入教材。

在确定了教材应该重点突破的方向之后, 接下来需要思考的便是如何具体编写的问题, 这有赖于法理学专家、法制史专家等相关法律学者们的不断实践和尝试。在此, 我们可以尝试性提出几个需要考虑的原则。原则之一:难易适中原则。法治教育的主体与法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体毕竟是不同的, 因此在不改变教学规律的前提之下, 应充分考虑教材普遍适用的特点。原则之二:课时量适中原则。课时量的设置既不过分增加学生们的学习负担, 也不应陷入蜻蜓点水式的教学模式。对此, 我们可以进行合理的参照, 对于一般法学院学生而言, 法理学的课时量在60课时左右, 法制史的课时量在30课时左右。那么对于法治教育课而言, 法理学概述的课时量可以设置在35课时左右, 法制史概述的课时量可以设置在20课时左右, 法律部门概述可以设置在35课时左右。这样总课时在90课时左右, 这90课时可以分配在两个学期里。当然, 这还需要反复实践才能获得比较理想的结果。

(3) 严格规范考试机制。期末考试制度是检验学习成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考试制度的规范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学生的学习效果。在一些高校, 期末考试制度是分类别的进行的, 对于专业课执行严格的考试制度, 一律采用闭卷的方式进行, 而对于一些公共课, 有些高校可能会采用开卷的方式进行。这其实是有偏差的, 因为如果从一开始学生就知道这门课程的门槛很低甚至没有设置门槛, 那么它就已经丧失了对学生的指引功能, 法治教育的目标更无从谈起。尽管考试制度不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的唯一方法, 但是在大学这个特定的学习阶段里, 严格规范的考试制度将能为法治教育目标的实现提供重要的保证。

法治教育课教学改革的实证。大幅度的课堂教学改革, 是否会过分增加学生的学习压力, 学生能否适应这样的教学改革, 这些疑问确实是无可厚非的, 但事实证明这样的担心是多余的, 现举一实例加以佐证。笔者所在的学院, 对2008级38名社会工作的学生进行了教学改革试验。在社会工作专业培养总课时不变的前提下, 实行5+3的学习模式。即安排5个学期完成社会工作专业的课时量, 剩余3个学期用来学习法学专业知识。4年以后, 这38名学生中有26名学生报名参加司法考试, 报名率在68.4%, 当年一次性通过率在7.7%。毕业一年以后, 对这38名学生进行调查问卷表明:有92.1%的学生表示大学期间3个学期的法学教育, 对自己的思维方式和职业生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有84.2%的学生表示, 自己确立起了法律思维, 并认为自己是个法律人了。以上事实说明, 对于一般大学生而言, 两个学期共90个课时的法治教育课是完全可以适应的。

3.2 要素之二:法治信念的培养——庭审旁听

法治信念是法治教育的核心要素之一。法律信念的确立与否与一个社会的教育内容、法制状况、文化特征和社会风气有着密切的联系[2]。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法治信念而言, 庭审旁听活动能够发挥出其独特的作用。

(1) 庭审旁听活动的几个特质。第一, 旁听主体具有广泛性。根据我国诉讼法的规定, 除涉及国家秘密、个人隐私的案件以外, 其他的案件原则上应该公开审理, 这个规定为大学生参与旁听提供了法律保障。况且法院开庭审理的案件数量比较大, 只要及时做好与相关法院的联系工作, 足以满足学生的旁听需求。第二, 庭审过程的直观性, 有利于大学生获得丰富的法治实践体验。亲临庭审现场, 零距离感受法官、检察官、律师等法律人的法律推理, 进而实现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 这本身就是一种最生动的法治教育。第三, 庭审结果的权威性有利于法律信念的强化。庭审结果最终以判决书的形式体现出来, 法律所赋予判决书的国家强制力以及由此展示出来的法律权威, 会进一步强化大学生的法律信念。

(2) 法庭旁听活动的具体实施。旁听前准备:这个阶段主要做好案件主题的筛选、与法院的联络、庭审案情的介绍、法庭争议焦点的解读以及解释所涉及到的主要法律条文等。同时要求学生做好旁听记录, 提示学生哪些是旁听记录的要点。旁听结束后的探讨与总结: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它是法治教育成果的一个阶段性展现。经过课堂教学的理论洗礼, 学生的法律思维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启蒙。而通过庭审旁听的体验, 学生可以用撰写旁听报告的形式来检验自己法治教育的学习成果。所以这个阶段的重点就是指导学生撰写好旁听报告。

对于旁听的次数, 理论上来讲当然是多多益善, 但是民事、刑事、行政案件最好分别都能组织一次, 条件允许的情况下, 民事案件可以多增加一些。总之, 法庭旁听活动能在大学生法治教育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因此需要充分重视、精心组织。

3.3 要素之三:程序正义理念的实践——校园听证制度

正义应当实现, 而且要以看得见的方式实现, 看得见的方式便是正当的程序。程序正义理念是法治意识的关键要素之一, 它的实践能积极推动法治意识的确立。随着我国社会的推进, 高校行政的法治化已经成为必然的发展趋势[3]。高校行政的法治化不但推动了高校管理模式变化, 也将为身处其中的大学生们提供一个实践程序正义理念的平台。而大学校园听证制度便是这一程序正义平台的具体化, 积极探索、实践校园听证制度, 将能大大强化大学生的程序正义理念, 也有利于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养。

大学校园听证制度, 是指大学行政主体在做出直接涉及师生重大利益的决定时, 根据利害关系人的申请, 召开听证会, 听取相关各方主体的意见以实现良好治理的一种程序性制度。其目的是通过合理的程序设计, 赋予学生、教师合理的程序性权利, 鼓励师生广泛参与校园管理活动, 从而实现良好治理的目标, 建立和完善校园听证制度是我国高校走向校园法治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适用范围上, 它具有广泛性, 包括学校内部奖、惩、贷、助等方面的听证;学校在内部管理方面涉及全体学生的具体管理行为方面的听证;对校园管理规章、制度进行制定、修改的听证。在程序上, 它一般包括如下内容:告知;提出申请;委派听证主持人和监督员;召开听证会;制作听证笔录, 并将听证笔录提交裁决机构。

通过积极行使这些程序性权利, 亲身体验程序正义理念, 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将能得到很大的增强。法治教育的载体在一定程度上也得到了有力的延伸。

参考文献

[1]谢晖.法治演讲录[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 2:90.

[2]谢晖.法律信仰:历史、对象及主观条件[J].学习与探索, 1996 (2) .

[3]邢鸿飞, 秦雪峰.高校行政法治伦[M].中国方正出版社, 2008, 12:96.

成人教育模式 篇2

(湖南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湖南 长沙410200)职业教育是一种就业准备教育,培养目标是各种类型的职业技术人才。因此,在进行教书育人的素质教育的同时,要加强培养合格的职业技术人才,就是进行就业教育。职业教育的关键是技术,培养技术人才是职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主线。

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更新教学观理念

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关键在于教师。目前,职教学校普遍存在的问题是专业课和实习指导教师数量不足,大多数教师是由普通教育转轨搞职业教育的,很少有真正的一线生产实践经验和职业教育教学理论,动手能力相对较弱。由于职业教育的特点,新的教育观念的学习和转变相对滞后于普教,现有的课程体系和教学方法,越来越不适应于我们职业教育“注重实践、技能”“为未来工作”的思想,职业教育对职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必主要是应试教育,他们综合能力的培养受到条件的约束,因此在针对农村生源进行航海职业教育培训时,要以人为本,拓宽专业口径,从“实际、实用、实效”出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提高文化知识水平和就业能力为目标,广泛培养市场需要的实际应用型人才。

“走特色发展之路,创建高职教育品牌”是当今高职教育界的共识和共同发展追求。须具备较强的能力,应由教学一面手,转变为一专多能的复合型教师,向既有具备教师资格又具有专业技术能力的“双师型”努力。因此,建设一支高素质的职教师资队伍显得极为迫切,当前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积极开展校本培训,加强对青年教师职业道德和职业技能培训。引导教师正视自己,不满足于已取得的学历和掌握的知识,而应主动进行知识的更新和“充电”,通过自学、专家讲座、教研活动、课堂实践等形式,切实转变教育观念。同时应重视“有岗敬业、虚心好学、与时俱进”的教育,以积极的心态,去研究教育教学方法,研究职业教育教学的特点。二是从工科院校招聘一批专业对口的应届毕业生,或从生产一线聘请有实际操作经验的技术人员担任专业课教学。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要把学校学习与劳动实践结合起来,动脑和动手结合起来,知识和技能结合起来,今天的学习和明天的就业结合起来。“职校姓职,重在技能”,学生的专业技能教学始终是职业教育教学工作的重点,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真正内涵所在。按照“实际、实用、实践、实效”的教学宗旨,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对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正确处理好专业课、文化课的关系,以“减数理,增基础,强专业,重实训”为指导思想,在课堂教学中,精选教材与教学内容,简化难度过大的内容,优化重组知识结构,构成教师易教,学生易学的系统知识框架,以强化学生的专业技能为重点,切实加强职业技能培养。要加强实验室和实习车间的建设,配备必须的试验器材、操作工具和原料,把教学活动尽量搬到学生即能动手,又能动脑的现场,让学生边学边实践,从而加深理论的理解和加强实践的操作,提高技能技术水平。

三、校企合作,搭建教育和就业的平台

把建立符合专业设置标准的实验实习基地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工程来抓,与社会企事业等单位挂钩签约,建立校外实习基地,或校企联办,保证学生实习的需要,把教学实习延伸到社会,实行产教结合,使学生得到实际锻炼,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操作水平,理论和实践得到有机的结

合。同时,也使学生得到职业道德素质和爱岗敬业精神的熏陶,达到素质教育的目的。使学生既得到学校的认可,也得到企事业单位的认可,从而增加学生就业的砝码。熟练的技术工人现在比较短缺,技术学校的学生就业好于本科大学生的现象正说明了这样一个问题。通过在好的企事业单位的实习,成为一名出色的技术人才,走出校门就能就业,应该是我们教育教学的目标。

四、改进评价办法,让评价更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能够帮助学生就业,获得技能,这就是最重要的质量。对职校学生的评价方法必须科学,应逐步建立“专业技能水平分阶段达标考核”的评价体系,做到“考教分离”,严格考试制度,“以考促练”“以赛促练”,对学生的技能水平要高标准、严要求,真正让学生有一技之长,学到真正的专业本领。在考核方法上,注重能力考核,改革考试方法。由于各门课程的特点不同,对学生的能力要求有所不同,课程考试的方法也应有所不同。因此应制定一套旨在考核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多元制综合考试机制。这种新型考试形式上采用闭卷与开卷相结合,内容上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改单一笔试考核为笔试、口试、技能测试相结合的考核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学生的基础理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进行全方位综合测试。如德育课考试由闭卷考试改为开卷考试,这种考试方式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压力,但是并未降低对学生考核的要求,在题型上体现综合能力的考核。对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科目考试既有理论考核,又有占比例较大的技能考核,注重考核学生的综合能力。

私塾教育:未来的教育模式? 篇3

私塾教育究竟是怎样一种模式,当代的私塾教育和传统私塾教育有什么不同,它会对未来素质教育的发展起到怎样的作用,而私塾教育与传统的公立教育的优劣又在哪里,它是否会成为未来主要的教育模式?另外,私塾教育在西方也并不罕见,冠以的名称是Homeschooling的家庭教育,它与中国的私塾教育又有怎样的区别?当前和未来的发展趋势如何?

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神州大地自发地酝酿出了“现代私塾”,可谓中国教育和文化方面的一件具有世纪意义的大事。经过一段时间分散于各地区的不同实践,私塾正在冲破打压与限制,开始为整个社会所接纳,并通过继续的探索、实践,曲折地发展壮大。展望私塾的未来,任重道远!然而,现在已经是信息化的多元时代,教育仍想被保护性地垄断起来,独家经营,似乎与时代节拍不合。可以被保护起来的动物,往往是最缺乏生存能力的。于是,当应试教育正在大行其道时,现代私塾破土而出,将眼光瞄准了世界前沿,也思考着接轨未来。这不能不说是给中国教育和民族振兴多了一线希望。

长期以来,学校教育过分追求“应试”和“升学”,其暴露出的种种弊端令部分家长深恶痛绝。一些社会人士认为,学生负担重都是应试教育惹的祸,然而“减负令”并未撼动以“考分”为本的传统人才选拔模式,新政策颁布后难以摆脱最初起到一定作用、而之后又故态复萌的命运。由此看来,“减负”不能为减负而减负,唯有与应试的现实挂起钩来,才有效果。毕竟,终点就高悬着一根应试红线,谁敢在起点慢吞吞踱步,谁又能安心在中途学那大意的兔子歇脚乘凉呢?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教育能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不可否认,当前的教育的确存在很多问题。让不少家长对教育感到失望。但真正促使千千万万个家长走向私塾之路的深层原因,并不是外在的环境优势,而是内在的需求和思考,以及对体制内教育的彻底绝望!因此,一种游走在“体制外”的另类教育——私塾教育正在悄然走热。

现代私塾的崛起

私塾作为中国古代社会一种开设于家庭、宗族或乡村内部的民间幼儿教育机构,是旧时私人所办的学校,以儒家思想为中心,它是私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后私塾便逐渐消失。如今,教育领域将“私塾”再次重提,大多数人认为,私塾教育是一种个性化选择的结果,家长和孩子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不满意,或因一些个体因素,私塾上学成为一个较优的选择。私塾能不能成为主流,补充体制内教育的不足,值得深思。

目前,中国国内出现了“私塾潮”,也有若干小众化的私塾在各地开设:他们有的隐居郊外,有的大隐于市,基本都不为人所知。和传统私塾教育不同的是,现代私塾主要是由教育创办人或特定的组织开设的,就办学的主体来看,称之为“私塾”是贴切的。传统的私塾主要从事启蒙教育,在教学内容上主要是识字。如今“私塾”教育的创新点主要表现在私塾教育模式的创新,私塾的创新优势主要在于:一是,团队精英化,用最优秀的教师去培养最出众的学生;二是,课程内容精品化,研发综合素质能力课程,配合学生的学业课程、艺术课程进行大三位一体组合式教学,让学生在学业、艺术、能力三方面得到综合的提升;三是,复合型人才培养多元化,学习成绩的高低并不能体现一个学生综合素质能力的高低,艺术修为的深浅也并不能代表一个学生社会属性的比重,这两者都缺少了关键的一环,就是能力教育,学会学习,学会社会生活,从根本上提升综合能力。现在的私塾,则因为创办者目的的不同,所学内容表现出很大的差异,但总的看来,则是以素质教育的学习为主,不过比古代私塾中所学内容要宽泛许多。

比如,现代私塾较好地实现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满足了个性化教学的需求。“以人为本”理念的贯彻与实施,因学生数量较少,教师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研究每一个学生,把握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点,从而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有效的教育教学策略,尽可能地实现“以生为本”,满足个性化教育的需求。

另外,现代私塾较好地实现了教育多元化的倾向,从而培养了丰富多彩的学生。每一个学生个性特长是不一样的,而其发展路径也有所不同,学生的多样性注定教育的多元化。只有做到教育的多元化,才能更好地实现“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现代私塾教育却抛弃了统一教材,设立自主课程,促成了多元化的教育内容,迎合了学生成长的需要,从而培养了丰富多彩的学生,因此颇受家长的欢迎,积累了不错的口碑,也收到了近悦远来的良好效果。这无疑也是我们素质教育需要借鉴与学习的地方。

除此之外,现代私塾较好地减轻了学生的负担,让学生远离了频繁考试之痛。接受现代私塾教育的学生是快乐的,是幸福的,他们不会有无休止的作业,也不会担心无休止的考试,这让他们的学习成为一种快乐而愉悦的行为。融评价于课堂中,关注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学习中的表现,关注学生的潜在发展,这就是现代私塾教育对于我们教育的又一成功启示。

现代私塾教育虽然是非主流教育模式,但是对于我们的教育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与反思,从现代私塾教育之中我们应当反思我们基础教育的不足,吸取其可资借鉴的有益启示。

私塾教育与传统的公立教育的优劣又在哪里?如果要我们简单地就公立学校与私塾学校孰优孰劣得出一个结论性的东西来,将是非常困难的;因为它们各有各的特点,各有各的长处与不足:就公立学校来说,统一的课程设置,统一的评价标准,统一的选报模式,与现代社会的工业化生产的要求相一致,便于我们进行规模化的“生产”,提高“生产”的效率。而私塾教育,就过去时代的经验而言,由于办学规模较小,教学内容与方法的选择相对自由,可以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包括个性特点、智力水平、兴趣爱好等,进行差异化的教育,有利于培养个性化的人才。不过,鉴于现代私塾在现在的法律规范下,几乎没有它的生存空间,往往有始无终,所以,到底它能够呈现什么样的特点,培养什么样的学生,眼下很难得出准确的结论。但并非所有违法的事情都是不可以讨论,要一棒子打死的。法律也应该根据时代的变化而有所调整。如若不然,现代私塾的发展之路将是漫长崎岖!

现代私塾,你的未来将如何安放?

私塾教育并非中国独有,在西方一些国家也存在,被称为“家庭学校”,美国称之为“在家上学”,美国的家庭学校重新兴起后经过了50多年的发展,到目前已经成为美国社会基础教育的一支强大力量。美国家庭学校的发展对我们具有一定的启示,这就是即使是基础教育也要勇于创新,教育形式要适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要不断拓展和完善学校教育制度,重新审视家庭教育的地位,发展有中国特色的家庭教育,既重视青少年团队精神的塑造,又注重个性和创造力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

一些欧洲国家称为“家庭教育”。如今的家庭学校是一种以家庭为基础、孩子为受教育者、家长为主要教育者的教育形式。家庭学校意味着“以家为本”而非“以校为本”的教育。除了可以从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得到课程、教材等方面的服务外,家庭学校还可以调用更多的社区资源:图书馆、博物馆、体育运动中心、画廊、展览馆以及亲友和邻居的智力资源,比学校教育更能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家庭学校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家庭教育,它有一定的课程设置,关注学生认知、情感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应当看到,家庭学校也有其自身的优势:一是它体现了对社会成员教育选择权的尊重,保证了学生的自由学习权,能够满足社会成员对教育的不同需求;二是充分利用家庭资源,大大减少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促进了学校的教育改革,有利于教育整体水平和质量的提高;三是通过家校融合的形式开辟了家长参与教育的途径,促进学习型社会的形成;四是最大限度地减少学校教育中存在的大量时间浪费现象,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五是有利于克服学校教育平均化、一刀切的倾向,更好地实施个性化的教育,对发展学生独立的个性和创造性大有好处。不过,也有人担心,家庭学校教育会带来社会化问题,如它是否会影响到孩子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竞争能力的培养等。

作为一种新型的教育模式,家庭学校自有它的某些优势。但并不是所有的孩子、所有的家庭都适合这种方式。在这里,我们要做理性的思考:有学者指出,现代私塾被认为是一种新型教育模式的诞生。由于近年来“国学热”的推动,许多人以美国的私家教育为蓝本,将中国传统私塾重新定义,并在许多城市火热开办。而在“草根”舆论中,一种“新私塾运动”正热情地开展着,我们究竟该如何应对?

一种古代传统教育模式的“复辟”,一种在现代人看来“死记硬背”的扼杀创造力的教育方式,却能让身在其中的孩子乐此不疲,这不能不让我们思考:这样的教学模式是否有其可取之处?这不应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也不该是一个非黑即白的矛盾体,我们希望,最终能够出现一个“双赢”局面。毕竟,一切都是为了孩子。允许的话,私塾是可以赢得属于自己的一方生存空间的。

成人教育模式 篇4

(一) “三明治”教育模式

20世纪初, 英国部分城市学院在当时技术工人短缺的现实下, 寻求与企业界合作, 开始尝试“三明治”教育模式。“三明治”教育模式是一种“理论———实践———理论”或“实践———理论———实践”结合的培养模式, 指在校学习与企业实习交替的形似“三明治”的课程设置模式。“三明治”教育模式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 最终切合了英国人才发展的需要, 形成一种拥有多元化培养目标、开设弹性化课程、具备全过程考核体系的成熟人才培养模式。

1. 多元培养目标

“三明治”课程始于桑德兰技术学院 (Sunderland Technical College, 现更名为桑德兰大学) 中机械工程学院对“工学交替”教学模式的探索, 该校管理者意识到传统教育重知识、重理解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偏离了科技进步下社会对技能型人才需求的客观事实, 认为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应获取一些工作经验,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逐渐形成了兼具能力、技能、态度与价值的多元培养目标。

2. 弹性课程形式

在英国, “三明治”课程常见的形式有两种, 不同专业课程设置存在差异性。第一种是第一、二、四学年在学校学习理论, 第三学年到企业参与为期一年的实践活动, 这一年的实习, 学生可以选择一次性完成或平均分两次完成, 前者称为“厚三明治”模式, 后者称为“薄三明治”模式。第二种是学生第一年和最后一年均到企业进行一年实习训练, 期间在学校接受两年或三年的理论学习, 也称“1+2+1”或“1+3+1”教育计划。

3. 全过程考核体系

不同于其他课程考核形式, “三明治”课程的考核是一个全过程考核体系, 注重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考核监督, 其考核内容包括企业评估、指导教师评价以及学生自我评价等方面。其中, 企业评估最为重要, 职业教育面向就业的目的, 决定了“三明治”课程尤其重视学生实习期间来自企业主管的培训和考核;指导教师评价是针对整个课程模式的系列化评价, 包括实习前指导———实习中监督———实习后总结, 贯穿了学生完整的学习阶段, 对“三明治”课程实施质量起到了较好的监控作用;学生自我评估主要依据学生的工作日记, 涉及个人发展计划、工作情况、总结反馈三部分, 基本反映了学生的工作状态。总体而言, 多方的评价构成了“三明治”课程的考核体系, 确保了评价的客观性和全面性, 具体如下页表1所示。

目前, “三明治”教育模式已成为英国职业教育最高阶段的最普遍的人才培养模式, 赢得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认可度和国际影响力, 成为英国职业教育乃至留学教育的一大特点。

(二) 现代学徒制

为了培养掌握核心技术的熟练工和理论联系实际的新型劳动者, 实现青年人从学校到企业的顺利过渡, 1993年英国政府提出了“现代学徒”计划。随着试行行业的扩展、参与学徒数量的增多以及与国家职业资格制度 (NVQ) 的结合, 现代学徒制经过逐步改革与调整, 形成了涵盖基础现代学徒制和高级现代学徒制的基本结构模式, 并在此基础上细化为中级学徒制、高级学徒制和高等学徒制三个等级。中级学徒制的培训目标是达到国家职业资格2级水平 (NVQ2级) ;高级学徒制旨在取得国家职业资格3级水平 (NVQ3级) ;完成高等学徒制的学徒则意味着达到国家职业资格4级、5级或基础学位水平, 具体如表2所示。

1. 现代学徒制教育模式:三维课程模式———工读交替式教学———多样化评估

现代学徒制与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结合, 直接打通了与普通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联系, 实现了与普通教育的衔接。同时, 参与现代学徒制的学徒也需要完成核心技能和技术证书的考核, 就此形成了由国家职业资格课程 (NVQ) 、关键技能课程和技术证书课程共同构成的三维课程体系。

三类课程中陈述性和程序性知识构成上的差异, 使得现代学徒制的培养目标和课程内容主要通过现场教学与学校教育相结合的工读交替式教学模式实现。国家职业资格是一种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几乎包括了所有职业的各层次标准并与学历等级相对应。现代学徒制中涉及的国家职业资格与申请的学徒项目相关, 一般由相应行业人员现场教授。技术证书课程注重职业知识与理解力的获得;关键技能课程中提出六种关键技能, 包括交流、数字运用和信息技术的前三种“主要”关键技能被强制性应用于国家职业资格课程中, 涉及与人合作、提高自我学习与增进绩效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后三种“广泛”关键技能几乎涵盖于所有的现代学徒制中。这两种以陈述性知识为主的课程, 多以脱产学习的方式在继续教育学院或产业培训委员会实施。

现代学徒制教学时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弹性, 使得考核评估更加注重结果性评价, 通过考试和各行业自主评估的方式进行, 以所获的各类证书为最终评判标准。关键技能课程和技术证书课程在继续教育等机构实施, 一般以考试的形式评估;国家职业资格技能属于程序性知识, 注重学徒工作场所中具体能力的培养, 考核以学徒提供的证明能力水平的材料以及所在工作场所评估员定期的巡查反馈为主, 具体如表3所示。

2. 现代学徒制的申请

现代学徒制面向所有年满16岁, 生活在英国未能接受全日制教育的青年, 如果已经获得GCSEs资格5年以上或其中英语和计算的成绩较低者在申请前要参加文学和算术测试。已经就业的青年在得到雇主的同意后, 也可以参与相关学徒的申请。

现代学徒制拥有完善的在线服务系统, 雇主 (行业、企业单位) 发布空缺职位信息, 学习提供者 (继续教育机构、中介教育提供者) 发布可以提供的教育类型。学徒可以依据自己工作发展所需的技能和知识情况选择空缺职位, 但需在该系统上登记和申请。

学徒的费用与年龄相关, 国家现代学徒制服务承担16~18岁青年全部的学徒期间费用, 承担19~23岁青年学徒期间产生费用的50%。

3. 现代学徒制的优势

现代学徒制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其一, 享有工资收入。现代学徒制是一种带薪学习的教育模式, 工资与学徒年龄和完成学徒制第一学年的时间有关, 所有16~18岁青年以及年满19岁处于学徒制第一学年的学徒享受学徒制最低工资水平, 否则享受正常学徒制工资水平, 并需交付工资税。有研究表明, 目前学徒制工资最低水平已经达到每小时2.68英镑。其二, 拥有更好的工作机会。现代学徒制提供了知识和技能双项提高保障, 知识包括与工作相关的英语、计算和电子信息技术的学习, 技能是实际工作环境中在专门职员针对性指导下形成的, 这种能力的提升使学徒能有更好的工作机会。其三, 享有良好的工作保证。现代学徒制受到国家的政策保证和财政支持, 学徒可以享受免费学习的机会并享受带薪假期。

二、英国职业教育协同育人模式的特点

(一) 政府、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界的联动与互动

英国职业教育模式充分体现了政府、职业院校、行业协会和企业界的联动和互动, 逐步形成了政府为主导, 行业协会为支撑, 职业院校和企业界“两条道路”协同共建的立体化发展趋势。

1. 政府的激励引导———法律保证、财政支持

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难以在市场经济环境中自然形成, 学校注重学术教育和企业关注眼前利益的差异无法在缺少外部激励引导下突破, 需要政府给予持续的政策介入。为了保证职业教育的健康发展, 英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文件, 规定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地位, 保证了行业、企业在职业教育中的话语权;同时, 通过财政上的利益引诱企业扩大参与职业教育活动的宽度与深度, 实现校企之间的合作办学。

2. 行业协会的立体化参与———市场预测、信息反馈

行业协会由最初政府鼓励的被动性参与转变为“以行业技能委员会 (Sector Skills Councils, SSCs) 为主体, 以英国就业与技能委员会 (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 UKCES) 为主导, 以行业技能协议 (Sector Skills Agreements, SSAs) 为保障”的自主性参与机制, 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支撑。

SSCs涵盖了超过90%的英国行业, 旨在考查未来劳动力市场的要求, 为企业长远发展提供市场预测。UKCES具体为企业提供咨询、经费支持以及战略/商业发展方针, 促进行业内中小企业的良好发展。SSAs详细描述了各个行业的技能缺乏和差距, 为职业院校反馈劳动力市场人才需求的情况, 提高了职业教育育人的针对性。

3. 校企间的通力合作———技能与理论兼顾、顺应市场需求

职业教育发展“两条道路”追求的是企业界与职业院校间真正的合作, “企业不仅是职业教育的服务者, 也是创造和发展卓越职业教育项目中各个层次的参与者”。职业院校与企业协商学徒/“三明治”学生的培养计划, 学院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 企业负责专门技能培养, 共同培育适应市场需求的劳动力资源;同时, 学院也会满足企业内部职员的及时培训, 提供最新的行业发展信息以及必要的理论知识, 具体如图1所示。

(二) 多方合作下人才培养方式的灵活多变

职业院校与企业界人才培养方式的创新主要体现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三个方面, 这主要与学生所选专业或所申请岗位的特点相关。如学徒制中卫生与保健领域、商务管理领域和信息服务领域, 因重点掌握的知识与技能不同, 就会外化为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上的差异。教学方式上的灵活更多取决于职业学院与企业雇主间合作方式的创新, 是工读交替模式下的补充与完善。以北沃里克与欣克利学院的“导师学徒制”为例, 就是将导师制与学徒制的完美结合。与企业协会签订培养方案的学徒, 在整个学徒期间由一名教师全权负责教学、实习指导和评价考核。同时, 采用学徒制中模块式教学方式和工读交替式教学模式, 根据培养方案中的技能划分模块, 分模块教学, 考核合格即获得相应证书;工读交替具体落实到每周, 周一学习理论, 周二至周四到工厂进行实习操作, 教师全程指导, 针对性、有效性极为突出。

(三) 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界人员的互通与融合

企业家精神是职业院校与企业界建立战略合作关系的最大助力, 它“将传统的学术价值观与最新管理理念合为一体”, 既重视学生的理论教育, 也看中技能培养。推崇企业家精神的职业院校与行业协会、企业界存在复杂的人员沟通, 有时资深的大学管理者可能就是当地商会的主席;学院团体代表可能是当地企业团体雇主和技能组织的成员, 同时也是当地商业团体中的一员;甚至有学院表示其管理主体包括协会、第三方、鉴定服务人员、广播、工程以及社区联系和法律组织的成员, 这种多元委员会更理解劳动力市场对知识技能的需求, 也能明晰学院未来方向、目标、优先发展项目以及市场预期。

英国的职业教育体系是世界上最成熟、最全面、最灵活的职业教育体系之一, 其职业教育的协同育人模式突破了传统的人才培养方式, 形成了政府、行业协会、企业界和职业院校多方参与, 产学研三维一体的创新型育人模式, 对于我国现代职业教育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完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参考文献

[1]郑红梅.“Sandwich Courses”英国职业教育发展新阶段[J].教育与职业, 2006 (4) :90-93.

[2]刘娟, 张炼.英国三明治教育发展历程及其政策举措分析[J].现代教育科学, 2012 (1) :35-39.

[3]学徒制指导一申请与资格[EB/OL]. (2014-12-04) .https://www.gov.uk/apprenticeships-guide.

[4]刘育锋.英国职业教育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匹配的新机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2010 (24) :13-16.

[5]UK Commission for Employment and Skills (UKCES) , 157Group Furthering Education and Skills, Gazelle Colleges.A new conversation“Employer and college engagement”[R].2014.

[6]北沃里克与欣克利学院官网[EB/OL]. (2014-12-07) .http://www.nwhc.ac.uk/article/view/Apprenticeships.

[7]洪成文.企业家精神与沃里克大学的崛起[J].比较教育研究, 2001 (2) :44-49.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教育模式研究 篇5

摘要:从教育教学模式角度看面临很大的挑战,小学语文教育教学需要发挥主体地位的作用,全面调动小学语文教育的积极性,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做为一项重要目标,保证小学教育教学方法不断优化,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综合水平,为小学语文教育模式转变创造良好的平台。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

小学语文教育创新模式需要和小学教育实际结合在一起,保证语文教学方法能够在教学活动中发挥主体性作用,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做为语文教育教学的接受者,需要和学生教师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逐步培养一种能力,为小学语文教育综合质量提升创造良好的环境。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是影响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当前需要积极引导小学语文教育模式改革,全面提升小学语文教育的科学化水平。

一、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需要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思想

在新的教育教学环境下,教师需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进行观念转变,逐步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让学生能够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主体作用,让以学生为本的思想能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的作用。教师需要在思想上进行观念转变,通过优化教育教学结构,达到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学习的状态,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能够在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模式快乐学习。

二、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需要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

小学语文教育模式创新过程中,需要引导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变被动掌握知识为主动掌握知识,让学生能够能够不完全依赖教师,教师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发挥引导性作用,从多方面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为其综合学习、科学学习奠定重要的基础[1],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小学的教育模式需要不断创新,让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能够培养良好的自学习惯,从而能够更好的掌握知识,对启发式教育模式形成具有重要的指导价值。

三、小学生语文教育模式创新与模式构建

小学生语文自主创新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模式,从而能够构建科学合理的创新教育体系,对学生综合教育模式形成产生积极的作用。当前需要从课程教育和教学实践出发,逐步引导学生进行创造性学习[2]。创新教育模式体系构建的过程中需要从自主学习、寻问探疑、互动研究、揭示规模四个方面进行创新,确保创新学习理念符合学生思维发展的要求。从自主学习和感知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全面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预习的过程中掌握学习的主动权,从而能够积极把握学习的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学习,能够高效合理的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提升学生的创新教育水平。

四、总结

构建完善的小学生教育模式是其教育水平提升的必要条件,当前需要在求知求新的过程中,科学合理的解决语文教育教学中的问题,通过完善教育教学方法,逐步让小学生能够有意识的进行自主学习,能够发现语文教育教学过程中的问题,对其科学合理的解决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自主学习其实是以学生为主的自学过程,在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中积极进行互动,从而能够有效的揭示学习规律,对科学有效的归纳知识、化解问题、升华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侯煦光;怎样进行启发式教学[J];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05期.12-13

[2]阮尚全;开放式实验教学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5年03期.19-20

成人教育模式 篇6

[关键词]网络信息时代成人教育 发展

步入网络时代或信息时代的今天,以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为特征的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引发了一场新技术革命,并深刻改变着社会经济生活的面貌。信息技术不仅成为一种新的生产力,创造出巨大的经济效益,而且对教育特别是成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因此,如何正确认识网络信息时代的特征,抓住成人教育发展机遇,应用网络信息技术及网络教育技术改造传统的成人教育,使成人教育得到创新发展,探索新时代的成人教育模式,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一、网络时代,终身学习成为社会个体的内在需要

知识经济社会中,人力资源是首要资源。现代化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国民素质的提高和人才资源的开发。而社会个体再也不能仅靠一次就完成所有的教育,要生存,适应变革和发展 ,就必须不断地学习。获取、收集、加工、利用信息进行自我学习、自我教育的能力将制约个体实现自我发展。学习知识、接受教育将普遍意识化和行为社会化。不断学习不仅是来自外部的逼迫或驱使,而且将成为个体的内在需要,成为贯穿终生的自觉和自发的行为方式。终身学习将成为个体塑造个性和公民意识、提高修养、平等自主地参与社会生活的必需。网络教育将成为时代的一项基本活动。网络时代的成人教育是帮助人们面对变革、提高自身生存能力的一个重要手段。

二、信息网络技术为成人教育的创新提供了新的机遇

息网络技术以其新颖的技术特性,不仅作为一种技术文化因素作用于教育过程,同时也作为一种社会文化因素影响着教育思想。网络的特征为成人教育的创新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信息网络技术带来了成人学习方式的创新,1.成人学习是生活的需要,是主动的学习。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打破了传统教育的时空界限,学生的个体发展水平将在更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体能否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自我学习和自我教育的能力,学习将与生活和工作融为一体,成为人们的一种内在需要,而非外在的逼迫或驱使。因此,在信息网络时代,成人的学习是生活的需要,是主动的学习。教育的最终目标将会改变,不是为了一纸文凭,而是为了终身受到教育。2.成人的学习是以信息网络技术为依托的学习。信息网络技术正在将未来学家们描绘的“学习社会”变为现实,如以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为主要技术手段的远程教育,可以使学生在各自选定的时间和地点接受教育。高校之间同国际学术机构相联,学生可以在自己的终端前听远方教室中教师讲课,也可以同网上的专家、老师和同学对话、讨论,还可以通过联网的图书馆查询文献资料,共享资源,甚至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学业。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为成人的终身学习提供了物质基础。3.成人的学习是有选择性的学习。信息网络时代,信息无处不在,其数量庞大的惊人,而这些所有的信息资源是对所有人开放的。一方面,这些信息资源可以为成千上万的学习者同时使用,没有任何限制。另一方面,所有成员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将自己的资源加入到网络资源库中,供大家共享。但是,由于学习者个体要求不同,对信息吸取应有所筛选和剔除。况且人的精力有限,面对无限增长的知识,人们惟一能做的就是选择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为自己的生活和工作服务,促进自身的发展。

三、信息网络时代成人教育的创新之路

面对信息网络技术所带来的巨大机遇,从事成人教育的工作者更应该抓住机遇,找准切入点,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的高素质的创新人才。

成人教育要树立两种新观念,1.发展观念。网络的发展速度是惊人的,成人教育如果不适应网络的发展,则必将遭到时代的淘汰。网络以其无限的容量、广阔的覆盖面等特色使我们的社会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当然,在成人教育领域也引起了新的革命。借助信息网络技术可以建立信息化的成人教育平台,利用网络极强的渗透性和网络技术应用的广泛性,为成人教育的普及发展提供了可能。在网络时代,成人教育必须走在网络时代的前列,拓展全球化的视野,把网络的建设作为成人教育发展的立足点和支撑点,力争站在知识生产、知识传播和知识利用的制高点,从而从网络走向未来。2.市场观念。网络的开放性、平等性和竞争性等特点,决定了网络空间就是一个大市场,各种思想和文化信息在这里交汇和冲撞,由人们自由选择和认同。在网络时代下成人教育的资源将获得极大的丰富,成人教育的方式更为多样化,学生将成为受教育的主体。他们有权选择受教育的方式和受教育的学校。因此,成人教育必须树立市场的观念,增强服务意识,认真研究成人对知识需求的意愿和要求,充分掌握和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拥有更广泛的教育资源,更先进的教学方式,才能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成人教育,并争取更多的成人教育生源。

参考文献:

[1]谢枭鹏:现代远程教育的优势.中国冶金教育[J],2003,(3)

[2]刘琳:成人教育网络教学若干问题探析.娄底职业技术学院学报:职教与经济研究[J],2003,(1)

[3]曹萱炜:发展信息网络时代的e成人教育[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报,2002,(4)

成人教育网络教学模式探讨 篇7

关键词:成人教育,网络教学,教学模式,数字化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人们正在进入数字化时代。在现今的时代中,几乎所有的信息都可以以数字化的方式很好地表达出来,这包括图片、文字、图形、声音等各方面的信息。在这样的背景下,人们将不再受到距离的限制。利用台式电脑、手提、手机、IPAD等客户端,就可以通过网络进行信息的交流。在数字化时代的成人教育,人们在信息的获取方面,将更加灵活和具有更多的选择权。

一、成人学习的特点

( 一) 学习是以其生活经历作为基础的

成人学习者大多数是一些心理较为成熟的个体,他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积累的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以及社会阅历。他们进行学习的一个重要目的就在于他们要承担更高的家庭责任,并且为了能够获得更好地生活,他们往往能够较为积极的进行再学习。成人的这种生活经历对于他们的学习有着深远的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有利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有利之处在于,他们已有的那些经历能够较好的激发他们学习的欲望,能够有效的提升他们学习的动力; 不利的一面在于过去的学习方式可能会造成他们的思维定势,会影响他们在学习中的创新。

( 二) 具有自我导向性和自我控制性

成人的学习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导向和自我控制的一个过程。在自我导向性的学习中包含着独立性:

1. 成人学习者具有较强的独立品质,他们在学习当中更加的倾向于独立的分析、交际的独立以及强烈的自我认同感。

2. 他们在学习当中不再仅仅依赖与导师的指导,他们会根据自身学习的目的来有针对性的找寻相关的资料,并对相关的书籍、文献进行合理的安排。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积极的自我教育。

但是,成人学习并不完全是独立的。我们应当更加争取的认识它,这就需要我们避免两个误区: ( 1) 过度强调学习者是独立的,过度的强调他们的学习是不必依靠外界的帮助以及刺激; ( 2) 认为成人学习者能够对学习活动进行完全的控制。

( 三) 工作与学习之间存在着矛盾

工作与学习之间所存在的矛盾,是成人学习者所共存的一个矛盾,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当一个人成年后,他自身的人性理念就会发生一定的改变。在生活当中,他们就不再仅仅是一个天生的学习者,他们所要承担更多的是生产者或者做事人的责任。一般来说,他们在生活当中可能是一名工作人员,或者是一个父亲( 母亲) 。著名学者诺尔斯就曾指出,在生活当中,当一个人的工作与学习之间产生矛盾时,他通过会选择工作而不是学习。成人学习过程中所存在的工作与学习之间的矛盾,往往会对成人产生一定的制约作用。

二、网络教育的优势

( 一) 灵活性

网络教育的教与学是分离的,因此,通过网络进行教育存在着高度的灵活性。从教的角度来看,在课程开发的过程中,开发教师可以更加灵活的运用各种教学辅助工具,通过将文字、音频、视频、动画等结为一体的方式,来更好的激发学习的学习兴趣; 从学的角度来看,教育课程的数字化,学习者就可以不再受到时间、空间的限制,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进行自主的学习。这无疑能够将教育课程的数字化的灵活性很好地体现出来。

( 二) 开放性

网络教育的优势在于其的开放性。其开放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 教育对象的开放性。教育对象不再受到年龄、性别、职业、种族、受教育程度等的限制,这能够充分的体现出教育的公平性,每个人都能够享受到受教育的权利,这对于社区的成人教育的作用尤其明显。( 2) 教育内容的开放性。成人教育课程的数字化,可以使受教育者能够更好地按照自己的需求来选择想要选择的课程,而且,教育课程的数字化,可以使所有人能够进行随意的浏览; ( 3) 时空方面的开放性。教育课程数字化,可以使受教育着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自主的学习。

( 三) 共享性

资源共享是网络的最大特点。通过网络技术,能够使教育课程突破距离的限制,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内容的共享性。教育内容的数字化,具有先进性、丰富性以及多样性的特点。更重要的是,这些教育课程是可以被受教育者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进行查阅以及下载的。这对于提高教育资源的效率,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网络教学的主要模式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化教育已经成为信息时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远程教育资源,可以改变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和学习环境,使目前有限的教育资源和巨大的社会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得到有效的缓解。网络教育系统非常庞大,它包括用于实时教学的授课系统,课后进行辅导、答疑、考试的辅助系统,多媒体课件资源系统,对教学活动进行组织管理的教务管理系统以及对学员进行组织管理的学籍与资格认证系统等等。所有这些系统互相配合、相互补充,组成一个没有围墙的移动校园。

( 一) 教学资源共享化

成人教育进行了多年,积累了大量成熟,丰富的教学资源。主要有文字教材、辅导资料、视频、音频等。只有通过一个好的网络平台才能把课程教学内容更好地展现出来,建立一个巨大的教学素材的数据资源库。把形象生动的多媒体课件和丰富多彩的案例教学通过网站展示出来,学习者以个人账号登陆自己的平台有选择性地进行听课,使学习达到个性化。但是网络课件的建设要标准化、专业化、专家化。这样可以降低各成人教育院校相关课程多媒体网络课件的建设费用,也能实现优质教育的资源共享。

( 二) 教学环境虚拟化

对于教学点分散以及专业人数过少班级的成教学院,学生们可以定时在线实行网络教学,进行同时授课。平台的设置,要针对成人教育学生特点设置,可以进行网络实时教学和点播教学两种。还要在相应的网站及时发布教学信息。例如,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教学辅导等。另外,为了检验学习质量,应在教学网站上开发在线作业和网络测试,将教学资源、练习、作业、测试等环节有机的融入到网络环境中。另外,也可以通过课程论坛等,检查学生的登录次数,将学生登录平台交互的次数和交互的质量,作为考查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按一定的比例计入学生课程总成绩。一体化的虚拟学习环境的设置,使教学质量得到很好的保障。

( 三) 教学管理系统化

为了满足网络教育的发展需要,还要建立相应的管理系统,如实现新生的网上报读、自助选课、学习、缴费、信息查询、网上考试等功能。对于教务方面,建立健全的教务系统,创建学生的学习成绩档案随时查询及毕业生网上查询功能,等等。在网络环境下,成人教育管理者也可基于网络的数据库去实现过程管理。依托校园网络,结合 网络管理系统进行管理。通过网络短信平台,向学生第一时间发布学校通知、布置工作、传输数据,减少人工传递信息带来的误差以及人员成本。学生的学习讨论和当地院校部分大容量教学文件的发放,可以通过创建QQ群上传给学生,利用BBS课程论坛,使学生有一定的归属感,锻炼学生的交往与沟通能力,也使学生的问题得到及时的答复,为学生提供良好的教学支持服务。

( 四) 教学评价客观化

成教院校的教学管理质量是成人高等教育生存的根本,建立质量评估体系,对成人教育点进行评估测试,既能提高管理效能,又为成人教学管理提供保证,通过多元化的网络评价体系,对不同教学点的上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教师、学生等,采用第三方或者自我评价的形式,对其学校服务项目、教师的教学思想、课件质量、学生学习质量进行统计,评价结果通过网络进行公示,可以起到教学促进的作用。

成人教育模式 篇8

关键词:高校艺术教育,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异同,对比

在我国, 社会上主要的艺术教学模式为两种, 一种是高校艺术教育模式, 一种是社会艺术培养模式前者主要集中于各类高校, 譬如在许多学校, 特别是大量的专业的艺术院校, 为促进艺术教育的发展, 均设有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 并且按照按学科不同, 划分不同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 并成为我国艺术类教育的主要模式之一;随着我国经济和教育的发展,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并不能满足所有艺术教育的需求, 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兴起, 大量私人艺术类培训机构的出现, 使得公众需求有了其他的选择。两种教育培养模式的兴起有着大量的异同点, 分析两者的不同点与相似点, 将这两者的优点融合, 消除二者的缺陷, 为培养出更多高艺术理论水平与高超技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作出应有的贡献。

一、高校艺术模式与社会艺术教育模式的相同点与联系

(一)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二者的兴起与发展提供了外部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及需求类型的多样化的发展, 艺术教育成为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 高校艺术类教育成为此时代的主要培养模式, 为满足社会需求, 培养四有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然而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 单一的高校教育培养模式已经远远不能满足社会的深层次需求时, 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得以产生并不断得到发展, 纵观二者的发展历程, 我们不难发现, 二者的产生都与社会不断进步发展和社会对于高素质艺术人才的需求有着密切的联系, 同时二者的产生与发展, 有力推动了地域特色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为我国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 不断的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二) 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为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发展创造了可能性

早期的高校艺术教育模式虽然有着不可比拟的优势, 但却存在者地域性与创新性的缺陷, 无论是学科发展还是人才培养, 乃至社会服务方面, 其空间和舞台是相当狭窄的。同时单单依靠单一的高校艺术教育, 不仅难以为广大受教育者提供应有的资源保障, 而且会加大艺术教育的城乡、区域, 及需求群体之间的差距, 从而造成新的更深层次的教育不公平。为此避免上述缺陷的出现, 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得以产生与发展, 与社会高层次的需求适应, 可以肯定的是, 社会艺术教育培养模式的产生是建立在高校教育模式的基础之上的, 正是因为高校艺术教育的发展, 才为社会艺术教育模式的产生创在了必须的社会基础。

二、高校艺术教育培养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不同点

两种教育模式从产生到发展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但二者却同样存在着大量的不同点, 分析二者的不同点, 找出其差异性, 为我国艺术教育模式的进化提供理论支持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教学模式的不同

高校艺术教学模式主要是建立在以班级为单位, 以集中授课的课堂教学为基础的模式之上, 各高校根据国家相关制度政策的要求, 制定统一的教学大纲, 开设相似的课程, 选聘各种层次的专业教师, 制定专门的教学培养教案, 集体授课, 并进行统一的作业布置和考核, 此种模式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模式, 多为班级为主要培训单位, 学生数量多, 较少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 同时高校教育模式有着学费相对较低的优点。而相反社会艺术培训模式则与高校教育模式大不相同, 其主要是建立在针对受训人员的个性需求的基础上, 社会培训机构为受训人员量身定制符合其自身特征的教学课程, 较多的关注学生个人素质的差异性, 培训机构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及对艺术能力的培养, 强调创造性和自由性的结合, 是一种典型的差异化基础上的非统一教学模式, 其主要特点在于受训人员流动制较强, 学生数量为定额, 人数较少, 相对于前者, 学费相对较高。

(二)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与社会艺术培养模式的教学内容不同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注重基础教学, 目的在于让其了解所处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 培养起审美和感知能力, 注重艺术的基本理论知识, 并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同时注重与其他文化学科的渗透, 让学生建立综合的视野, 增强艺术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验, 培养多向思维方式。相反社会艺术教育模式则省略了艺术基础教学, 其培养模式建立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艺术理论的基础上, 主要通过培训教学提高对艺术的理解和体验创作能力, 同时鼓励在受训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特性, 展现自我, 将自由的想象和实践结合, 鼓励学生自我创造能力的展现与培养, 注重学生个性的培养与发挥。

结语

高校艺术教育模式在培养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艺术欣赏能力以及艺术基本能力方面有很好的教学资源, 有着社会培训不可比拟的优势, 同时在教学内容的广度;深度;视野的拓展层面上存在更大的优势, 但在学生个性的培养等方面却有所欠缺。这一缺陷, 社会艺术培养模式却有着巨大的优势, 培养学生的技巧、创作能力、艺术技能的驾驭和熟练程度方面更胜一筹, 因此随着社会潮流的发展, 建立一种高校与社会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是今后艺术教学发展的趋势。

参考文献

[1]管建华.后现代音乐教育学[M].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6.

[2]孙彦琴.新时期群众文化的发展与建设[J].大众文艺, 2012 (10) .

[3]李莲香.普通高校艺术教育现状与改革思路探索[J].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2008. (1) .

[4]陆挺, 陈峰.中国工科大学艺术教育模式的比较及启示——以清华大学和东南大学为例[J].艺术百家, 2010 (3) .

[5]冯杰.艺术教育的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J].大众文艺 (理论) , 2009 (22) .

农村成人教育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篇9

为扎实推进“送教下乡”活动的开展,各级领导统筹安排,我县专门成立了送教下乡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组织部牵头,县教育局、县职教中心多方联动、协调并进。在以王立东校长、马辉校长为核心的卢龙职教中心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以杨作龄为主管主任的亲自带领下,我校于2009~2014年先后完成四批招生。截止目前,涉农专业学生累计分布在全县近百个行政村,教学班级达到41个,学生人数高达3166人。作为卢龙职教中心送教下乡这个团队的一员,我从自己的实际工作中深深体会到了农民兄弟对科技文化知识的渴求。

送教下乡全体教师自开班上课以来,往返于全县十二个乡镇的各个教学点授课,我和我的同事们驱车下乡,近者十几公里,远者几十公里,一路颠簸下来很是疲惫。但是,当到了教学点后,看着学生们真诚朴实的笑脸,我们忘却了疲惫,为农村培养实用型人才的使命感油然而生。以下是上课当中的几个小细节,也是工作当中让我感动的瞬间。

一、文化传播: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有一次到陈官屯乡上课,那是我到送教办的第一次下乡,我给学生们讲的是应用文写作。第一个专题是借条的写法,我讲了几分钟后,一位女学生从第三排悄悄地挪到了第一排的空座上,然后向我微微一笑。下课后我找到了她,和她聊天,她说有一次她的朋友向她借钱,由于数额不是很大,当时没有留下字据,但是钱到现在还没有归还,她还不好意思向她要。听了你的课,我长了见识,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而且超过一定的数额时一定让对方写个借条。听着她的叙述,看着她朴实的脸,我感觉我帮助了她,也感觉到知识对一个人的重要。

还有一次到石门镇高各庄下乡,那天我感冒很厉害,但当时人员很紧张,我带病来到了教学点。课讲到一半时,我的声音有些沙哑,嗓子疼痛难忍,下面听课的学生让我歇会儿,我刚坐下,一位学生把几个金桔送到了我的面前。那一刻,我的内心有丝丝的感动。这就是我们朴实的农民朋友,他们没有高深的文化,没有过多的言语,但他们的朴实和真诚让我在辛苦的工作中感到了一缕缕温暖,一丝丝感动。也让我感到了他们对知识的渴求。

我是卢龙县职教中心从事送教下乡工作的一名文化课教师,我主讲的还有公民道德。在向农民灌输公民的基本道德的基础上,还向学员讲授了《弟子规》和《中华孝经》的一些知识,让学员们对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在讲授《弟子规》的课上,我向学生讲解了“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的深刻含义。在和学生互动的时候,张各庄村学员王树立说,现在我们的生活水平比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不孝敬老人,甚至虐待老人的现象时有发生。老师你的课对改变我们农村的一些不良风气有好处。我对“孝”的理解就是我有一碗饭,就给父母半碗。有一位养鸡的学员说,老师,我听了你的课,我认为我做得不够好,明天我把新鸡下的蛋给我的爹妈还有公婆送去,你的话我会记在心里,敬父母就是积德行善,我要给自己的孩子做出榜样,我可不想我的孩子将来不孝顺我。中华孝经里讲,孝,德之本也。意思是说,孝,是一切道德的根本。俗语说得好,百善孝为先。学员刘女士和现在丈夫是再婚,丈夫有一个男孩,她积极给他张罗盖房娶媳妇,下课和我交谈时她说,老师,有人说我傻,为啥不给自己的孩子多留点钱,听了你的课,我觉得我是对的。我对丈夫的孩子好,我的公婆很高兴,我的丈夫对我也很好。我感觉通过文化课教学,大大提升了老百姓的文化道德素质水平。作为一名送教下乡的教师,我不敢奢求通过我们的文化下乡,让他们都能有好的道德修养,但是,只要我把这项工作坚持下去,好的道德、好的风尚就会在每一个学员的身上扎根,慢慢地成为一种习惯。

二、科技渗透:漫漫送教路,结下丰硕果

在送教办老师当中,每个人都在辛勤地工作着,每个人也都有让他们感动的瞬间。李凤辉老师是我校外聘的送教下乡专业课老师,以前是基层兽医站站长,他理论知识深厚,实践诊断技术更是精湛过人。一次下乡中,学生莫长福家的二十多头猪发生哮喘,自己买了药,效果还不理想,就向李老师咨询。李老师告诉他使用左旋咪唑效果应该不错,莫长福采纳了他的意见,用药以后猪病七天痊愈。俞林甸大徐沟村学生孟祥英饲养的育肥猪全身发紫、走路无力、脊背流血,以为是得了流行性疾病,给李老师打电话求援,经过现场李老师诊断为日晒病,经他简单处理后,仅仅用四元钱的药就把病治好了。看到他们的笑脸,李老师开心地笑了。农民兄弟的笑容是对我们送教下乡教师最高的奖赏。

他们的忘我工作也深深地打动了我。一次我和送教办杨作龄主任下乡到陈官屯常各庄,他主讲的是果树栽培———整形修剪,他身穿工作服,右手一把剪刀,左手一棵树苗,挽起了袖子,声如洪钟地为学生们讲解着。下面的学生认真地听着、记着,生怕漏掉了某些重要的地方。那一次,杨主任一讲就是三个小时。我被他的课深深地吸引,有一种想去剪枝的冲动。当时我想,我们老师真心付出,传授给农民朋友科技专业知识,等到他们真正地把科技专业知识运用到自己的生产实践当中而在经济上有所收益的时候,应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但那又何尝不是我们的幸福瞬间呢?

两年来,我校的送教下乡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星星之火,点亮了科技致富的明灯,照亮了孤竹大地。木井乡木井村村主任李瑞祥通过学习转变观念,积极从事温室大棚生产,大棚占地达300亩,采用“农户 + 公司”的运作模式进行西红柿专业化生产,大棚桃栽培等,起到了较好的科技示范带动作用。安卫红、夏秀丽分别建造大棚桃,现如今暖棚内已硕果累累。石门镇东阚村贾伯晨是我们的第一批学员,他积极参加果树专业技术学习,把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应用到核桃栽培管理中,在他的带动下,如今80多户村民栽的140余亩核桃,每年增加村民收入约150万元。他还把种植核桃的专业户组成了经济联合体———合作社,贾伯晨任董事长,负责管理和对外业务接洽。第二批动物养殖专业户通过学习,获益喜人。张各庄村教学点养殖户张学东,应用传统养猪方法年出栏仅70头~80头,收入2万元~3万元。今年年出栏达到300头,年收入达8万元以上。

三、送教下乡:造福百姓,利国利民

成人教育中动画教学模式初探 篇10

关键词:动画,成人教育,教学模式

►►一、重视基础, 调整教学方法

合格的动画创作人员需要具备的最基本的专业能力, 即美术功底, 它要求对于形体和造型上的把握以及对透视的认识, 在掌握了素描、色彩、设计基础等专业训练后能将所学自然的运用到创作中去。无论是场景的描绘还是人物的造型设计, 再到一幅简单的概念原画, 都需要有较为完备的美术基础的学习。

与普通高校的在校学生不同的是, 成人教育的随机性和矛盾性。随机性在于学习的人员大多是出于对行业的特殊需求, 希望通过短期的培训来突击动画创作能力, 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教学模式, 对于成人的动画教育还是停留在模仿上, 太短的培训时间和对基础的轻视造成了学生从一开始就没有一个良好的美术基础和对动画创作的认识, 这从其对于课程和细化专业的选择上可见一斑;矛盾性是在于对其教育中存在的良莠不齐的素质和不适应动画市场发展的教学模式。要改变这样的教学模式, 首先要重视基础教育。体现在:

1.以交叉式教学取代横向式教学

(1) 动画是研究“动”的技术与“动”技巧的艺术, 它一方面重视艺术性, 一方面重视技术性。它首先是一门艺术, 结合“电影蒙太奇”和设计的多样化的艺术形式, 赋予无生命体生命。了解动画艺术的本质是开展动画教学的重要根本。他对于美术素养的培养和艺术觉察的敏锐度都有影响。交叉式教学的好处在于, 它在重视基础和传统的同时又不忘对于艺术内在本质的追求, 还有一点是不会让学生变成猴子掰包谷一样的遗忘了基础的教学内容。如可以开设一些音乐欣赏课程, 探讨音乐节奏与动画动作之间的关系, 使人物的动作连贯, 更增加了学生对于动画本质的理解。学习物体的运动规律, 了解前期制作的各个环节, 参与到剧本的创作中;再如, 理论学习与作品欣赏课程的开设, 不仅可以灌输给学生专业的艺术素养, 更重要的是可以全面的理解动画这个“声、光、电”一体的艺术的独特魅力, 为以后的技术学习和独立创作打好基础。

2.以多元化取代阶梯化教学

在课程设置上以开放的多元化原则。将以往的基础课程少、学时少, 与之后的学习内容衔接少做调整。将人物造型设计与传统的素描相结合和衔接, 以基础的美术知识的不足补充创作中出现的造型等问题;将基础课程与理论学习平行设置, 增加学生的艺术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加深对于专业的动手能力, 逐步向独立创作方向培养。在课程内容和教材选择上以适应成人教育特点为指导准则, 不能硬搬硬套普通高校的动画教育, 注重实际的操作。

►►二、多种模式并存的专业系统设置

动画艺术是一门综合性的艺术, 它创作出的作品是有自己独特的内涵, 体现创作者的艺术功底和艺术追求的, 它没有规范的套路, 但一定有自己的特色, 这才是动画艺术的活力所在。成人教育以自我为主体、个性化和实践性的特点与动画艺术的特点不谋而合, 这要求在专业的设置和课程的模式上要符合成人自身的特点。

成人较之普通大学生有更强的独立性和自我约束力, 适合自我钻研和学习新的知识。根据成人的这一特点, 动画的教育就不再需要设置较长的理论和基础课程, 有之前的结论得出, 成人更乐于接受的是目的性或者说是实用性强的教学模式。为了突出实践性的特点, 在模式设置上就要彰显自身的优势——独立、创新。

1.独立品质下的模式设置

传统的艺术类教学模式大致分为:传统俄式模式和突击辅导班模式。这两种模式都不适合成人教育职业技能和自主创作的特点, 而这种模式中的传统俄式也就是学院派的模式更适合底子好, 对于动画有较高创作需求的学生, 笔者称之为“目标式培训”。这种方式的特点是, 目标明确的开展动画相关的各类培训, 以小班化代替必修性大课学习, 课时长短与传统模式相同, 如开设动作设计工作室, 主要就分镜头和人物动作的关键进行系统学习, 好处是, 强化技能的同时也使得老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至于无从下手。短期培训的意思与目标式相反, 它没有特定的工作室, 但是开设特定的专业, 他针对的是对于基础薄弱, 理解力较弱的专业上有待提高的学生, 与目标性相同的是他们都有各自的主题, 不同的是短期是横向的, 而目标性是纵向的。当然, 在传统模式并存的多种模式下, 怎样更好的完善和改进还有待于我们的进一步研究。

2.创新品质下的市场化模式

(2) 传统的成人艺术教育“重教有余, 重学不足;灌输有余, 启发不足;复制有余, 创新不足”, 严重影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压抑了学生的创新精神。领域“学非所用”、“学用相脱节”的现象依然突出。要想适应社会的变化和发展, 就有必要了解社会的需求, 紧跟市场, 了解市场的需求, 摆脱普通教育的影响, 不断丰富自己的教学内容, 开创特色的成人教学内容, 吸引更多的成人加入到学习之中。

创新是动画, 尤其是中国动画面临的首要问题, 创新品质的培养不仅需要专业素养和对动画事业的热爱, 还需要在大的市场环境下, 敏锐的得到市场信息, 在成人教育中, 由于成人的社会属性, 使得调研和数据统计等工作可以顺利展开。在了解市场大环境下, 加强学校与校外公司和企业的合作, 将人才直接储备, 优势资源互补, 形成产, 学一体的市场化模式, 这不仅有助于动画产业的发展, 更有助于创新性的开拓。

►►三、鼓励机制与去职业化的师生关系

成人教育中的职业技术化教育现象很严重, 长期以来的教学模式下的师生关系更像是一种集体的灌输, 固然从职业的角度来进行教学没有问题, 但是过度的重视量而不重视质最终会导致成人教育的本质发生变化。鼓励创新、鼓励进取, 是对待学生一致的态度, 但在成人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 成人的特殊性要求老师在态度上要一视同仁, 在遇到问题时能切实的体会学生的难处。建立鼓励机制, 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 还能提高学习积极性。

职业化的技术化的教育有一个明显的弊端, 那就是对于专业知识的断章取义的理解和不全面的知识储备。

因为他们脱离了动画艺术的本质, 断开动画教育中的各个组成部分。应该鼓励针对成人特点的阶段性学习与自学交替的学习方法, 将学生看做是学习知识的学生, 而不是学习技术的工人, 如此一来, 鼓励机制下的师生关系将会更好的促进学习的时效性, 也有助于其管理模式的开展和延续。对于学习和工作间的平衡也是成教学生面临的选择, 这需要学校和老师能搭建一个平台, 在培养管理的大框架下, 注重交流、发布信息, 尤其是对于即将从事或已经从事动画创作的相关人员, 要给予他实战的经验, 这对于动画教育本身都是益处良多的。

►►四、结语

从大的的动画教育环境上看, 动画教育应该是一个多层次的、多方向的教育体系。形成这样一种全面、立体的动画教学体系, 是动画产业启动和正常运行所必须的保证。成人的动画教育也应遵循这样的原则, 在重视基础的前提下, 以多元的角度看待成人教育, 以多元的模式指导动画教育。能在市场化的背景下准确找到自己的定位是本文的立意之本。

参考文献

[1]贺志朴.艺术教育学.人民出版社.2001年5月版

成人教育模式 篇11

【关键词】考试改革;多元评价;多方参与;能力评价

随着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的深入,传统考试方式已经成为了改革短板,如何建立一套高效的、符合人才培养目标需求的考试模式,是高职院校一直在探索的重点。本文将从实际出发,去探索一套符合教学改革要求的考试改革模式。

一、高职院校在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下进行考试改革的必要性

(1)考试改革是新时期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新时期,社会对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提出了更高要求。作为日常教学重要环节的考试,也应该从传统的知识型考查转变为能力型考查,从一元考查转变为多元考查,以真正培养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2)考试改革是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必不可少的部分。传统的考试方式由于考试形式单一、考试内容死板、考试内容与实际工作脱节等种种弊端,整个过程没有企业信息融入和企业参与,无法检验出学生的职业能力,不能促进教师的教学改革和学生的学习方法改革,已经成为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的短板。

二、考试改革坚持的基本原则

教育考试改革作为一个系统工程,在考试改革实施过程中应该坚持以下基本原则:(1)多方参与原则。在考试评价标准的设计上,要引入行业、企业标准,邀请企业专家参与,以实现考试过程中的校企合作模式,培养企业所需人才。(2)能力考核原则。在考核形式的设计上,要打破传统的知识型考核模式,创新方式,以开卷考试、项目设计、现场答辩、方案设计、面试等多种方式进行,去考核学生职业能力。(3)职业性原则。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将企业实际项目引入考试,开发出实用性、职业性、开放性强的考试题库,在考查职业能力的同时,挖掘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更好地去引导教学。

三、教育考试改革的实施

为了适应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教学改革需求,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端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考试改革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考核评价引入企业标准。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担当者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重要角色,一套好的考核评价体系对于人才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考试评价体系建立中,应该引入企业评价和职业资格标准,用企业眼光去衡量学生,以行业标准去检验学生,从而培养出企业需要的合格人才。同时,在和企业共同制定评价标准的过程中,教师也会进一步明确教学改革方向,调整教学内容,从而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模式改革的发展。(2)考试内容引入企业项目。传统的考试内容多数出自课本,或者是课本内容的简单变形,无法很好地检验学生创新意识和职业能力,也不能体现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的完整性。因此,在考试内容的设计上,我们可以组织校内专家和企业行家共同进行,引入企业项目,将实际产品开发、外观设计、方案策划、模拟现场实施等作为考试内容,给学生一个相对开放的环境,让其去合作或独立完成一个完整的项目,从而检验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创新意识。当然,企业也可以将一些特殊项目引入考试内容,从学生的考试结果中获取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和思路,以促进企业发展。(3)考试方式打破传统,坚持多途径、多形式。在考试方式的设计时,我们应该打破传统的考试束缚,设计出符合课程特点的考试方式。课程的考核应坚持以基础理论为支撑、以能力考核为核心,采用笔试与口试结合、方案策划与现场答辩结合、项目作品与过程评价结合、理论考试与现场模拟结合等形式进行。例如,我校文秘专业在考试中就打破常规,采用开卷笔试、现场模拟、项目作品、方案策划等形式灵活进行,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总之,高职院校的教育考试改革应该从知识型考核转变为能力型考核、从一元考核转变为多元考核,引入企业评价,融入企业项目,加大职业能力考核力度,促进教育教学改革,从而实现高端技能型应用人才培养。

参 考 文 献

[1]董金凤,曹世燕.“工学结合”模式下的高职教育考试改革初探[J].河北企业.2011(4)

[2]康娜.高职教育考试模式的可行性对策研究[J].现代商贸工业.2009(3)

[3]耿晶晶.试谈高职教育改革[J].企业导报.2009(11)

成人教育模式 篇12

外语教学在结构模式上大多沿用着灌输知识型的静态结构教学模式。静态结构教学模式是指在课堂教学中由教师单方面地向学生灌输死的知识, 把教学变成了教师的单边活动过程。把英语课堂教学中师生的关系变成了单纯的师讲, 生听;师写, 生抄;师译, 生背的关系。

此法制约了学生的思维灵活性, 独立性和创造性, 使学生处于被动状态。这种静态结构的课堂教学, 是死气沉沉、呆板、催眠。教学质量很难保证。学生的成绩很难提高。培养成人教育的学生, 既要注重学生的知识质量、技能质量, 还要注重学生思想质量和非智力品质质量。教师授课只有做到堂堂有质量, 学期才有质量, 人人有质量, 班级才有质量, 班班有质量, 学校才有质量。因此, 向课堂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力求节节清、天天清、周周清。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外语教学动态结构教学模式则完全相反, 它重视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思维, 使课堂教学形成从简单到复杂, 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教学活动。这是一种教师与学生共同参与的积极地、能动的发展过程。它不仅能使学生掌握好基础知识, 基本技能和技巧;而且能充分激发学生的思维, 使之达到快速的提高。

以前我认为动态结构的教学就是在课堂上师问, 生答;师讲, 生练的教学模式。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这是片面的。这仅仅是动态结构教学的部分体现。而不是其唯一特征。因为动态结构教学不仅仅是一种教学方式, 而是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它要求教师所采用的各种教法都有利于调动而不是压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激发而不是束缚学生的主动性, 有利于培养而不是限制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保证教学用最少的时间获得最好的教学效果, 而呆板的听、说、背、是一种教学效率低下的疲劳战术, 根本无法发挥学生的潜能, 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如果进行动态结构的教学模式, 那么教师在课堂上必须突出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和交际能力, 并兼顾培养学生学习语言的其他各种能力, 尤其是注重发展学生学习外语的潜能。动态结构的教学模式主要有以下四种形式:

一、扩展推导型:

此结构首先要求教师教会学生创造性的思考问题, 或提出富于想象的问题, 向知识的深度和广度去认识, 思考。从一个知识点扩展下去, 然后推导出一个规律和结论。例如:讲定语从句时, 教师先设问, 把题目写在黑板上, 让学生以课堂活动小组为单位讨论。“表示人的关系代词主格是什么, 宾格是什么, 所有格是什么, 在句子中分别做什么成分。”在课堂活动小组中, 学生们各个积极思考, 踊跃发言, 从而挖掘了学生的潜能, 课堂气氛非常活跃。老师在各小组间走动, 个别辅导。然后每组派一名代表到黑板前, 把答案写在黑板上, 教师纠正。“1.who指人, 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2.whom指人, 在定语从句中做宾语, 常可省略。3.Whose通常指人, 也可指物, 在定语从句中做定语。”然后教师把提前准备好的课堂练习题发给学生。让学生填适当的关系代词。定语从句对接受成人教育的学生来说, 是一项很难学的语法项目。教师由浅入深, 一点点扩展到“4.Which指物, 在定语从句中做主语或宾语, 做宾语时常可省略。5.That指人时, 相当于who或whom;指物时, 相当于which。在定语从句中作主语或宾语, 作宾语时常可省略。”

二、归纳综合型:

这是一种循序渐进, 分层次归纳和全面综合的结构, 而不是直觉的单一归纳与概括。这一过程中既有语言知识的逐步增加和积累, 又有运用语言能力的不断前进和发展。如:我在讲授非谓语动词时, 给学生归纳如下:“1.动词的不定式: (1) 不定式有标记, to与动词连一起。 (2) 没有人称数变化, 动词特点它具备。 (3) 主宾定状表补语, 唯独作谓不可以。 (4) not加上不定式, 否定结构要牢记。 (5) 疑问词与不定式, 构成短语有意义。 (6) 仔细推敲多思考, 准确判断有依据。”“2.动名词:哪些动词后面只能接动名词, 下面的顺口溜有助于记忆。喜欢、考虑不可免 (enjoy, consider, escape, avoid) 停止, 放弃去冒险 (stop, give up, risk) 反对想象莫推延 (mine, imagine, delay, put off) 要求完成是期望 (require, finish, look forward to.) 建议继续勤练 (suggest, go on, practise) 不禁原谅要坚持 (can’t help, excuse, insist on) 继续注意使成功 (keep on, mind, succeed in) ”这样使学生由潜入深地去归纳, 掌握语言的规律, 教师起个引路的作用。

三、释译探究型:

在外语学习的过程中需要模仿, 思考, 理解和记忆, 但不能忽视质疑这一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环节。宋代著名学者陆九渊曾指出:“为学患无疑, 疑则有进, 小疑则小进, 大疑则大进。”思, 疑是学习的过程, 但释译才是其目的。因此释译探究型结构教学不应是简单地提问, 而应该是紧扣教材的重点, 难点, 设法让学生怀着强烈的求知欲, 充分调动其主观能动性, 让其大脑始终处于最活跃的思维状态来解决问题。在英语教学中, 创设问题情境,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和讨论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 留出问题空间, 鼓励学生积极提问, 开展问题讨论。学生课堂提问和讨论的活跃性是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体现, 许多问题是在学生提问和讨论的过程中得到解决的, 那些平时不善提问和不积极发言的学生, 也会在这种提问和讨论氛围下, 变得会提问题和积极发言。如:我在讲授一些动词的不规则变化时学生对1.lie的变化搞不清 (说谎) (躺) 。我就把 (说谎) 的变化形式写在黑板上, lie—lied—lied, 让学生仔细观察词尾变化+d.再把 (躺) 的变化形式写在黑板上lie—lay—lain教师最后教给学生顺口溜来帮助记忆:规则的说谎, 不规则的躺。

四、迁移操练型:

就是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地进行语言实践的过程, 从而达到促进知识和技能的顺利迁移。运用迁移规律指导英语教学。大量的国外研究表明, 完全排斥母语来学习外语的方法是不足取的。实践证明, 母语对第二外语的学习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在我们的英语教学活动中, 要注意恰当的运用母语, 发挥母语的正面影响, 加速英语学习的进程。促成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语言正迁移。

由于文化背景, 民族习惯不同, 在相同的场合, 相同的环境, 相同的对象, 相同条件下, 英汉两种语言却有着不同的语义表达。中国人自古以来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为美德, 因此有了大量的谦词谦语, 英国人喜欢得到别人赏识与认可, 因此有了大量的客套和致谢用语。这种差异具体表现在口语中。在汉译英或用英语回答问题时, 学生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下面是两个典型错误的例子:⑴—You are very beautiful, Li Hua.—No, I’m just so-so.Ⅹ (Thank you.∨) ⑵—Do you mind if I smoke here?—Never mind.Ⅹ (No, I don't.∨) 教师要创设适宜的实际或虚拟情景, 让学生产生丰富联想。借助于各种现代化教具, 通过教师的形象描述, 使学生进入英语环境中, 把想象与思考交融在一起。

上一篇:学院艺术下一篇:财政货币政策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