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进程分析(精选3篇)
生长发育进程分析 篇1
摘要:对腾冲县苏江林场于2012年春季在杉木采伐迹地上采用南酸枣、桤木、光皮桦与萌生杉木营造混交林,3年生时进行了调查并分析。结果表明:造林3年后3个树种的幼林保存率均达到92%,南酸枣、桤木、光皮桦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均表现了较强的速生性,各树种平均树高和胸径依次为南酸枣6.0m和6.5cm,桤木5.8m和6.2cm;光皮桦4.8m和4.4cm。南酸枣更适宜作为腾冲杉木采伐迹地的更新树种,营造速生丰产的工业原料林。
关键词:杉木采伐迹地,南酸枣,桤木,光皮桦,萌生杉木,生长发育进程分析
1 引言
杉木生长快、材质好、经济价值高,但是杉木纯林经营导致地力衰退,森林功能下降,并且在杉木采伐迹地上仍旧营造杉木林,会进一步影响生长量和经济效益进而引发一系列生态问题[1]。杉木是腾冲县人工林面积较大的速生优良用材树种,通过调查,腾冲县杉木面积14365hm2,80%为纯林,主要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退耕还林时期所营造,蓄积达2614801m3,多数已达近熟或成熟阶段。因此对杉木采伐迹地更新时的树种选择成了腾冲林业生产上的主要任务之一。选择适应性强、生长迅速、材质优良的采伐迹地更新树种尤其重要。桤木(Alnus cremastogyne Burk.)是一种非豆科固氮落叶速生树种,对土壤适应性强,喜水湿,根系发达,有根瘤,固氮能力强,有改良地力的作用,可作为杉木的优良伴生树种[2]。光皮桦(Betula Luminifera Hink)有菌共生的特点,与杉木等树种混交,能有效改善肥力[3]。南酸枣(Choerospndias axillaris Burtt.et Hill)又称酸枣、五眼果等,为漆树科南酸枣属落叶大乔木,是我国南方速生多用途优良树种,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为重要的工业原料[4]。也是腾冲县的乡土树种之一,多散生分布于村寨周边、房前屋后,但在腾冲没有大面积的人工纯林。
为此,腾冲县林业局苏江林场选取了本地区群众喜欢种植的桤木、光皮桦和常见于房前屋后的南酸枣共3个阔叶树种,在杉木采伐迹地上进行更新造林效果对比分析实验,以期获得工业原料林大面积推广的丰产造林树种和造林模式。
2 试验地基本情况
试验地点位于东经98°13′22″,北纬25°14′50″的腾冲县猴桥镇苏江林场熊脚林区,为该县工业原料林基地,本地区属西南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气温14.8℃,极端最高气温30.5℃,极端最低气温-4.2℃;年降雨量1600 mm,集中分布在6、7、8三个月。
试验地面积26hm2,土壤为花岗岩发育而成的山地黄壤,中性偏酸,土层深厚。西北坡向,平均坡度20°,海拔1680~1752m,林地立地条件为Ⅰ、Ⅱ类林地,交通方便,为杉木采伐迹地。
3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整地
对伐区剩余物进行和杂灌进行全面清理,采用环山水平带状归堆。采用水平带状整地,带间距3m,带宽60cm,株距2m,栽植穴规格为50cm×50cm×40cm,按“品”字形分布。
3.2 苗木规格及造林
南酸枣1年生裸根苗,高1m以上,地径0.8cm以上;桤木1年生营养袋苗,高0.5m以上,地径0.5cm以上;光皮桦1年生营养袋苗,高0.5m以上,地径0.5cm以上。
2012年3月栽植,株行距为3m×2m,造林所需苗木均来源于腾冲县育苗户,选取无病虫害、充分木质化、色泽正常的一年生实生Ⅰ、Ⅱ级苗。造林按照山坡走向从山脚至山顶每栽植10列南酸枣后再栽植10列桤木、10列光皮桦,依次重复。每穴施西洋复合肥底肥100g,再回填一层腐殖土后才植入苗木,杜绝苗木根部直接接触底肥,定植做到苗正、压实、根舒,植株根部培土呈“龟背状”,以防积水。
连续3年于6月、8月进行两次除草抚育,要求将带内杂灌、杂草铲净,培土松穴,以改善林地条件,促进幼树生长。同时对南酸枣进行整枝,去除杉木伐兜多余的萌生条,可适当保留部分伐兜上生长健壮、离地较近、上坡部位的萌生条1~2条,每亩保留40~50株,在短期内培育杉木小径材。
3.3 调查方法
于2014年12月初进行调查,分别在造林地上的上坡、中坡、下坡、山脊、山谷中,对同一立地条件下的每种树种选择一行10株(若不足从相邻另一行选取加上)分别测量高度和胸径,同时对其间的萌生杉木进行测量,然后对各树种的数据取算术平均值,得出各树种的平均高和平均胸径[5]。
4 结果与分析。
4.1 几个阔叶树种生长表现
从调查的情况来看,人工造林的各树种保存率均在90%以上,主要由于造林为清明节后,当地谚语“过了清明节,雨在树头歇”,降雨比较频繁,所造的南酸枣裸根、桤木、光皮桦营养袋苗造林成活率均在95%以上,见表1。
3个阔叶树种早期生长具体表现:南酸枣生长最快,平均高和胸径分别为6.0m和6.5cm;桤木次之,平均高和胸径为5.8m和6.2cm;光皮桦最慢,平均高和胸径分别为4.8m和4.4cm。从冠幅生长来看也是南酸枣最大,其次为桤木,光皮桦最小。
除人工造林的几个阔叶树外,原来留下的和南酸枣伴生的萌生杉木的平均高和胸径为2.75m和3.6m;和桤木伴生萌生杉木的平均高和胸径为2.86m和3.8m;和光皮桦伴生萌生杉木的平均高和胸径为2.78m和3.6m(表2)。
4.2 造林效果分析
3种人工种植的阔叶树种的早期生长均表现出较强的速生性,3年生树高和胸径年均生长量都高于1m和1.0cm。
南酸枣的生长量超过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何贵平研究员等人通过福建邵武对南酸枣开展的试验研究结果,即在A类立地条件下,3龄南酸枣平均树高总生长量5.6m,胸径(去皮)总生长量5.10cm[6]。光皮桦的生长量超过陈存及等(2003)调查表明光皮桦树高年生长可达1.43m,3年生光皮桦平均树高、地径分别为4.3m、4.45cm[7]。
桤木的生长量与徐清乾、许忠坤、蒋玉璋等调查湖南引种试验表明的桤木纯林3年生平均树高6.6m,平均胸径6.3cm比较,平均胸径基本一致,但平均树高低0.8m[8]。
萌生杉木的生长量与桤木混交的最高,与光皮桦混交的次之,与南酸枣混交的最少,这说明桤木和光皮桦固氮能力强,有改良地力的作用,但均未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行业标准》LY/1384-2007实生杉木速生丰产用材林生长年平均生长1.3m以上的指标,表明杉木采伐迹地不适宜大量培育萌生杉木,只宜作为非目的树种进行小径材短期培育。
通过日常观察还发现光皮桦自然整枝能力最好,干形最好;南酸枣自然整枝能力中等,干形较好;桤木自然整枝能力最差,分叉性强,多杆现象突出,干形差。
5 讨论与建议
(1)参加试验的3个树种均在杉木迹地更新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它们均为优良的速生阔叶树种,能有效改善杉木纯林经营导致地力衰退,森林功能下降等一系列生态问题。桤木和光皮桦耐贫瘠,光皮桦和南酸枣、桤木相比较,早期生长量低;桤木新梢不耐寒,易冻伤枯死,次年萌生侧芽形成多杆现象,同时有病虫害发生,要注意加强和其它树种的混交,以降低病虫害隐患;南酸枣从幼期就生长迅速,病虫害少,树形高大,且果实具有较高的食用、药用价值,可加工为旅游特色食品,增加林农收入,虽然分枝较多,但分枝粗壮,主干通直,适合培育为纤维材、胶合板材的工业原料。
(2)建议对南酸枣从果用、材用两方面加快良种选育,要因地制宜,对以材用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基地大力营造南酸枣速生丰产林,对需提升生态保护功能和景观效果的城市面山、村寨周边的杉木林分,通过逐步改造,倡导种植果用为主的南酸枣经济林进行替代。
(3)腾冲县立地条件复杂,海拔高差大,应进一步对南酸枣在腾冲不同区位、不同海拔的生长情况进行研究,充分了解其生态学和生物学特性,确保大范围推广造林成功。
参考文献
[1]卢文生.杉木林采伐迹地更新混交造林试验[J].安徽林业,2005(4):20.
[2]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255~258.
[3]谢芳,李建民.光皮桦育苗和造林实用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1998:(4):42~43.
[4]朱慧.优良树种南酸枣研究综述[J].广西林业科学,2005,34(3).
[5]胡伟青.非炼山生态造林模式下乡土阔叶树种生长比较及造林效果分析[J].防护林科技,2010,3(2).
[6]何贵平,陈益泰,余元化,等.南酸枣人工林早期生长特性及其与杉木混交效应研究[J].林业科学研究,2004(2):208.
[7]陈存及,陈伙法.阔叶树种栽培[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0:313~315.
[8]徐清乾,许忠坤,蒋玉璋.四川桤木引种湖南生长状况及适应性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06,33(6):22.
生长发育进程分析 篇2
小康”一词从字面上理解,名为一种生活比较殷实,可以安然度日的社会经济状况。
1979年12月6日,邓小平同志在会见日本首相大平正芳时,用“小康”这个词语来描述“中国式的现代化”。他提出:“我们提出四个现代化,最低的目标是本世纪末达到小康社会”。
1990年12月,党的十三届七中全会对小康的内涵作了详细的描述:“所谓小康社会,是指在温饱的基础上,生活质量进一步提高,达到丰衣足食”。
以后,经过多次修改,不断充实完善,1991年11月29日《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决定》将小康定义为:“在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的基础上使广大农民的生活从温饱达到小康水平,逐步实现物质生活比较丰裕,精神生活比较充实,居住环境改善,健康水平提高,公益事业发展,社会治安良好”。
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民是最大的群体,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任务关键在农村。由于经济基础薄弱,“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中我县被确定为“国家级重点贫困县”。二00二新一轮扶贫工作再一次被定为“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全县尚有贫困乡17个,贫困人口达6.9万余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人均财政收入和农民人均收入等主要经济指标远低于盛市平均水平。在我们这样一个老区贫困县,农村小康进程如何?为了客观、灵敏、定量反映我县农村居民生活与小康标准的差距,笔者根据二00三年农村住户调查资料,参照国家统计局确定的反映农村小康生活的收入分配、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人口素质、生活环境、社会保障以及社会安全等六个方面16个指标,采用模糊识别综合评价法(见附注),就我县农村小康进程进行粗略的分析:
一、小康标准及小康分项评分(见附表)
1、收入分配(总分35分):二00三年,我县农民人均纯收入换成九0年不变价为898.17元,实现小康程度74.85%;基尼系数(指反映农户之间收入差异程度指标)20.23%,实现程度2.3%,两项合计得分22.58分。
2、物质生活(总分25分):“民以食为天”,吃是人们获得生存的首要条件,只有这一层次获得满足后,消费才会向其他方面扩展。因此,食品支出的比重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生活水平的高低。我县农民生活消费结构日趋合理,恩格乐系数(指食品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比重,为国际通用划分贫富标准指标,越小为越富裕)为49.39%,实现程度100%;蛋白质摄入量每人每日59.63克,实现程度79.51%,衣着消费支出人平67.64元,实现程度96.63%,钢混和砖木结构住房比重85.49%,实现程度100%;四项指标得分23.06分。
3、精神生活(总分12分):农民精神生活逐渐丰富,到二00三年底平均每百户拥有电视机达132.86台,实现小康程度100%;两项得分12分。
4、人口素质(总分9分):人口平均预期寿命73岁,实现程度100%;劳动力平均受教育程度8.25年,实现程度100%;两项得分9分。
5、生活环境(总分11分):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90.89%、安全卫生水普及率85%、用电户比重99%、已通电话的行政村比重93.92%,四项除安全卫生水实现程度为94.44%外,其余三项实现为100%,四项合计综合评分10.83分。
6、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总分):享受社会保障人口比重92.6%,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8件,两项实现程度均为100%,得分8分。
二、农村奔小康地程综合评价
1、从总体上看,我县农村小康进程综合评分合计为85.47分,表明我县农民在解决温饱问题的基础上向小康目标迈进了85.47的路程。九0年我县实现小康综合评分32.93分,到二00三年十三年间增长52.54个百分点。随着经济总量的扩大,各项指标的基数随之增大,增长幅度加大日显困难,特别是农民增收、贫富差距、生活环境的改善、社会保障与社会安全等问题日益突出,实现农村小康的任务仍很艰巨。
2、从各指标分析,已经达到或超过小康值的指标有恩格尔系数、钢木结构住房比重、电视机普及率、服务消费支出比重、人口平均预期寿命、,劳动力受教育程度、已通公路的行政村比重、用电户比重、已通电话行政村比重、享受社会保障人口比重、万人刑事案件立案件数等指标。由于小康值只是一个相对指标,故这些指标虽已达到小康水平,随着社会的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提出,我们需进一步努力。
3、尚未实现小康的指标有人均纯收入、基尼系数、蛋白质摄入量、衣裳着消费支出、安全卫生水普及率等五项指标,特别是反映贫富差别的基尼系数实现程度为2.3%,表明我县贫富差距特别明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面”在对象上包括所有的家庭和人口都要实现小康生活,不能有极差的家庭和人口,否则与“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要求难以相符。因此,要解决我县出现的这种贫富差距太大的现象,就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把握重点,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加快贫困人口的脱贫步伐。
三、农村实现小康的措施
农业是经济发展、社会安定、国家自立的基础,没有农业的稳定,就没有国民经济的稳定;没有农民的小康,全县奔小康的目标就会落空,因此,笔者认为要实现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县农村要基本实现小康水平,任重道远!我们要挖掘经济发展的潜力,利用好有利因素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稳定发展常规农业,突出发展特色农业。农业上台阶,首先是粮食要上台阶。要通过大力推广增产技术来提高粮食单产;要通过粮、油等常规农业的发展,稳定增加农产品的有效供给;要把发展特色农业作为农民收入超常规增长的突破口来抓。通过发展特种畜禽、特种水产、特种林果、特种农作物,带动
整个畜牧业、水产业和林果业的全面发展,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县财政要拿出一定资金用于扶持特色农业的发展。
二是大力发展民营企业和农垦企业。按照坚持大发展,突出大提高,着力抓效益的方针,提高民营企业的增长质量和水平。从近几年的农调资料来看,农民收入来自民营企业的部分微乎其微,因此要进一步扶持民营企业,增加农民在民营企业的就业率,增强民营企业的社会贡献率。要提高民营企业与农村种养业的产业关联度,大力发展“龙式”企业和组织,提高农业整体产出效益。
三是要加大扶贫开发力度。要强化挂钩扶贫,扩大对口支援,建立部门对口扶贫责任制,不脱贫不脱钩。发达地区与贫困地区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开展对口支援,实现开发扶贫的开放扶贫的转变。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贫困地区发展市场经济的新模式,使扶贫开发工作真正实现由救济式向开发式、由输血式向造血式、由部门扶贫向社会扶贫的根本转变。
四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社会化服务程度。要实现农业上台阶,农民生活达小康的目标,必须把握“市场经济,经济越发达,分工分业越发展,对社会化服务要求就越高”这一客观规律,以健全服务网络,拓宽服务领域为重心,进一步强化农业社会化服务。既要搞好农民自办、联办的自我服务,又要搞好乡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社区性、综合性服务。各类服务组织,都要围绕农业上台阶、农民奔小康拓宽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既要提供产中技术服务,又要提供产前产后的住处销售服务;既要提供生产经营服务,又要提供抗灾、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服务;既要注重培育支柱产业,通过建立新型的经济利益关系,提供有偿的专业化、系列化服务,又要从绝大多数农户还是小而全的综合经营、经济效益比较低、要求服务项目多而较量小的实际出发,继续搞好综合性无偿或低偿服务。
五是要努力提高劳动者素质。我县农村劳动力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外出劳动力以初中为主。目前迫切需要的是将有限的经费用在刀刃上,努力办好初、高级中学及职业教育。搞高劳动者素质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
六是要继续搞好劳务输出,鼓励发展个体、私营经济。过去几年,我县大量的劳务收入推动了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了农村生活水平,为我县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后我们更应积极开辟劳务输出渠道,逐步完善输出管理,组织好劳务输出工作。要不断加大政策引导力度,鼓励和发展个私经济。七是要坚决整治社会环境、保障社会安定。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是农村奔小康的重要保障,我们必须继续坚决有力地打击各类刑事犯罪,广泛深入地开展全民普法教育,强化法制观念,运用法律武器维护合法权益。
附注:
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与叶龄模式研究 篇3
1 试验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品种
采用本地主栽玉米品种德美亚1号、绥玉23号。德美亚1号:生育日数105~110d, 需活动积温2100℃, 株高240cm, 穗位高80cm, 穗长18~20cm, 穗行数14行, 百粒重30g, 果穗锥形, 子粒为硬粒型, 株型半收敛, 耐密植, 抗病性强。绥玉23号:生育日数120d, 需积温2400℃左右, 株高280cm, 穗高位105cm, 果穗长锥型, 穗轴红色, 成株叶片数19片, 子粒中齿型, 穗长22.5cm, 穗粗5.4cm, 穗行数14~18行, 百粒重38g, 具有产量水平高、抗病抗逆性强、子粒品质好、出籽率高等特点。
1.2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于2014年设在七星科技园区进行, 地势平坦, 前茬作物为玉米。土壤类型为白浆土, 土壤理化性状:pH值6.05, 有机质含量31.4g/kg, 碱解氮115.14mg/kg (扩散法) 、速效磷22.65mg/kg (Olsen法) 、速效钾69.01mg/kg (1NNH4AC浸提法) 。
1.3 试验设计
小区安排与施肥:全面推行测土配方施肥, 每公顷施肥量525kg, N∶P∶K=2∶1∶0.75, 即公顷施化肥商品量为尿素256.5kg、磷酸二铵159kg、50%硫酸钾109.5kg。后期追尿素占总施氮肥量的40%, 即127.5kg/hm2。德美亚1号保苗株数为每公顷9万株, 株距17cm, 米间落粒6粒;绥玉23保苗株数为每公顷6万株, 株距25cm, 米间落粒4粒。
1.4 调查方法
1.4.1 叶龄标记
玉米1展叶、3展叶、5展叶、7展叶、9展叶、11展叶、13展叶、15展叶、17展叶用红油漆做好标记。
1.4.2 测定玉米叶片与穗分化的同伸关系
从第1片展叶开始, 奇数叶 (1、3、5、7…) 每次取3株, 记录时间、株高、展开叶与可见叶 (长度、左宽度、右宽) 、穗位叶。
1.4.3 叶与节间的关系
从拔节开始观察叶所对应节, 地上、地下节间、节长度及叶片长度、穗位是地上第几节。
1.4.4 叶与根的关系
从玉米第1片叶开始记录叶 (1、2、3、4、5、6、7叶表面特点、规律) 与根生长的对应关系。
2 试验结果与分析
2.1 雌雄穗分化期的划分
玉米穗在整个分化发育过程中, 皆可划分为相同或相似的若干穗分化时期。本试验在四大时期的基础上, 即生长锥伸长期、小穗分化期、小花分化期、性器官形成期, 把雄穗分化过程划分为10个时期, 雌穗划分为7个时期进行观察。通过观察发现德美亚1号和绥玉23在雄穗和雌穗都存在着同样的规律, 只是两个玉米品种的发育的时间的早晚上存在一定差别, 中熟期的德美亚1号雄穗和雌穗发育要早于熟期较晚的绥玉23为4~5d左右。
2.2 叶片与雌雄穗分化、根之间的关系
中熟品种德美亚1号和晚熟玉米品种绥玉23, 雌雄穗分化期的对应关系, 雄穗开始分化较雌穗早, 当雄穗进入小花原基或雌雄蕊原基时, 雌穗进入伸长期;雄穗四分体。雌穗是小花原基或雌雄蕊原基。但雌穗发育进程快, 因而当雄穗开花散粉时, 雌穗进入吐丝期。
通过观察两个玉米品种的雌雄穗分化期也有对应关系, 与前人观察的结果是基本一致的。可见, 雌雄穗分化时期的对应关系, 受播期、品种的影响较小。在实践应用中, 则可根据雄穗的发育进程推算出雌穗的发育时期。因此, 将以雄穗的分化发育与叶龄的关系进行讨论。
从两个玉米品种的生育进程观察可以看出, 2个玉米品种都是在3叶期开始进行小花的分化, 德美亚1号第4节时进行小穗分化, 第6节开始进入生殖生长阶段。通过测量数据可以观察出玉米的节长和节粗呈先增加而后出现逐节递减的趋势。
2.3 叶片与根的同伸关系
玉米叶片生长与根层的生长也有密切的同伸关系, 如玉米叶片展开与节根层增生的对应关系, 大致是每展开1.7~2.3片叶增添一层节根。对两个品种根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连续的田间调查发现, 第3片叶长出后, 第1层节根已经发生, 以后每长出2片叶子增加一层节根。
节根层数为1~5, 其中1~5层为地下节根, 6层以上为气生根。气生根在拔节以后长出。根据可见叶片数判断节根层数的方法比通过展开叶片数判断更准确。通过对相关的数据分析根系的生长发育。在第5、9、11、13、15叶期分别对两个玉米品种的株高、茎粗、叶片数、根条数、根层数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显示, 根层数与叶片的生育进程有密切的关系, 在5叶期时两个玉米品种都有两层根系, 到13叶期时根系的发育停止, 只增加条数不再增加根层数。
2.4 穗分化与叶的同伸关系
穗分化时期与叶的同伸关系, 德美亚1号和绥玉23, 植株总叶片数18~19个。雄穗生长锥伸长:展开叶数为5.6~5.8, 可见叶数8, 见展叶差3;小穗原基:展开叶数6.8~7.5, 可见叶数9~11, 见展叶差3~4;小花原基或雌雄蕊原基:展开叶数8.8~9.0, 可见叶数11~13, 见展叶差4~5;花粉母细胞形成:展开叶数10.8~11.6, 可见叶数15~16, 见展叶差5;四分体时期:展开叶数12.7~13.6, 可见叶数16, 见展叶差5。
由此可见, 不同生育季节, 穗分化各时期与展开叶数和可见叶数都存在着一定的对应关系, 而穗分化各时期与展开叶数的关系较可见叶密切。见展叶差跨越几个分化时期, 单独应用作为判断穗分化时期的形态指标较难准确掌握, 应把展开叶数与见展叶差结合起来应用较可靠。另外, 尽管生育季节不同, 当植株具5个完全展开叶片时, 雄穗生长锥进入伸长期这可作为判断中熟品种植株雄穗开分化的形态指标至于是否适用于晚熟品种, 有待采用不同熟期品种作进一步试验。
2.5 叶长与叶宽的关系
玉米穗上长度与叶片长度密切相关, 而穗位则与叶片宽度高度相关;叶片长度与长度高度相关, 宽度与宽度高度相关。在玉米生长前期, 主要是穗位以下节段生物量的增加, 拔节同时, 进入穗位上部生物量的增加, 并伴有生殖生长阶段的开始。由于玉米生长既受土壤养分供应的影响, 同时也受叶片光合作用产物的限制, 叶片的生长量与穗位是相互关联的。穗位下降, 必然导致叶片宽度减少, 间接降低叶面积从而影响作物的产量。通过调查叶宽和来确定叶片的叶龄, 进一步确定玉米的奇数叶与偶数叶的不同、以及其相关性。在玉米叶右侧的宽度大于左侧的0.01~0.43cm。其奇偶叶片的相关性和左右侧宽度的规律还需进一步研究。
3 小结
以上试验结果表明, 德美亚1号、绥玉23花芽分化与叶龄、根之间的关系当主茎具5个展开叶时, 雄穗生长锥伸长, 这可作为本地区中、晚熟品种雄穗开始分化的形态指标。玉米叶片生长与根层的生长也有密切的同伸关系, 可见叶片数=2×节根层数+1。在德美亚1号、绥玉23的叶的右侧的宽度大于左侧的0.01~0.43cm。其奇偶叶片的相关性和左右侧宽度的规律还需进一步探索。本试验结果仅是本地区1年的试验结果, 只是对本地区具17~19叶的中熟、晚熟品种, 今后还应多品种多年重复试验探索。
摘要:试验目的在于探索和建立本地区德美亚1号与绥玉23生长进程与叶龄模式之间的关系。通过调查两个玉米品种的生育进程与叶龄的关系, 判断玉米生长发育进程, 根据玉米生长发育进程与叶龄模式之间的关系, 建立了玉米叶龄动态模式, 叶龄与其它器官的同伸关系, 初步建立了相应的器官建成模型。为建立完整的玉米叶龄模式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