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与发育

2024-11-03

生长与发育(精选12篇)

生长与发育 篇1

玉米是我国的主要农作物, 种植面积仅次于小麦和水稻, 是一种高产农作物, 玉米籽粒营养丰富, 是重要的食品工业原料;同时籽粒、秸秆还是养殖业的优质饲料。因此, 搞好玉米生产, 具有重要的意义。

一、玉米的生长发育

玉米从播种到成熟, 经过以下三个阶段。

1. 苗期。

玉米从播种到拔节所经历的时期称为苗期。一般经历25~38天。这一时期属于营养生长阶段, 主要是生根、长叶、分化茎节, 但以根系生长为中心。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 苗全、苗齐、苗匀、苗壮。

2. 穗期。

玉米从拔节到抽雄所经历的时期为穗期。一般经历32天左右。穗期是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并进期, 植株经历了小喇叭口、大喇叭口、抽雄等生育时期, 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时期。田间管理的主攻方向是, 促叶、壮秆、争取大穗。

3. 花粒期。

玉米从抽雄到成熟所经历的时期称为花粒期。一般经过48天左右。这一时期植株营养生长基本停止, 进入以开花、授粉、籽粒发育、成熟为主的生殖生长阶段, 是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田间的主攻方向是, 保护叶片不受损伤、不早衰, 争取粒多粒重。

二、玉米产量的形成

玉米产量由单位面积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三个因素构成。在三个因素中, 穗数尤为重要, 对产量的影响较大。

1. 穗数。

玉米多为单株成穗, 单株生产力高, 单株穗数是决定玉米产量的关键因素。但当穗数增加到一定范围引起个体营养不良时, 再增加穗数产量反而下降。决定穗数有以下因素:一是根据品种特征特性和生产栽培条件, 在播种时做到合理密植;二是在苗期实现苗齐、苗全、苗匀、苗壮, 这是玉米高产的基础。

2. 穗粒数。

穗粒数的形成在穗期, 穗粒数的多少受雌穗分化形成期、授粉期及灌浆期的植株营养状况、气候条件等环境条件影响较大。当营养充足, 光照、温度、水分适宜时, 就会有较多的雌花分化形成, 授粉后发育成籽粒;反之, 则空秆、缺粒或秃粒增加, 严重影响产量。

3. 粒重。

花粒期是争取粒重的主要时期, 粒重的形成与灌浆时的气候条件及植株体的营养状况有直接关系。花粒期如光照、温度、水分协调, 植株生长健壮, 干物质向籽粒运输快而且持续时间长, 籽粒则充实、饱满;如果低温寡照, 植株弱小、早衰, 灌浆时间短, 则秕粒多、粒重轻。

在玉米的生长发育过程中, 适时适量供应养分, 保证雌穗形成和发育所需要的养分, 并注意施足氮肥, 配合磷、钾肥。从拔节到开花是雌穗分化和授粉的关键时期, 肥水供应及时, 能促进雌穗分化和正常结实。对土壤肥力低的地块, 应增施肥料。在水分供应上, 拔节后玉米生殖器官发育旺盛, 水分供应适时适量, 不仅可以促进雌穗发育, 还可以缩短抽雄与抽丝间隔, 使雄穗散粉和雌穗吐丝协调, 利于授粉, 增加结实率。同时进行必要的中耕措施防除杂草和科学防治病虫害, 才能使玉米获得高产稳产。

生长与发育 篇2

1.发音阶段新生儿除哇哇啼哭,没有其他发音;2个月能发出和谐喉音;3个月发出喃喃之声。

2.咿呀作语阶段5~6个月会发出单调音节;7~8个月会发复音,如“妈妈”、“爸爸”等,并可重复大人所发简单音节。

3.单语单句阶段1岁以后能说日常生活用语,如睡、吃、走等;15个月能说出自己名字;1岁半能讲单句,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要求,如吃饭等。

4.成语阶段2岁后能简单交谈,4~5岁能用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意思,7岁以上能较好掌握语言。

新生儿的睡眠与生长发育 篇3

新生儿除吃饱就睡觉,睡醒就吃。没经验的新爸妈还以为这宝宝是哪不舒服或患了什么疾病呢。很多家长都会问我这个问题:新生宝宝睡多久才合适?而且睡眠时间长短对宝宝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影响?下面就这个新手妈妈们共同关注的问题跟大家分享一下。

新生儿睡眠是大家很关心的一个问题,新生宝宝每天除了吃奶、换尿布和睡觉是他们主要的生活内容,良好的睡眠是宝宝生长发育的重要保障。

由于新生儿脑组织发育还不完善,其神经系统的兴奋持续时间较短,大脑皮层兴奋性低,容易疲劳入睡,且睡眠时间较长,所以睡眠对他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和成熟是很重要的。

一般从理论上讲新生儿睡眠每天要在18~20小时左右。一般来说,随着月龄变大,睡眠的时间就会变短。新生宝宝的睡眠特点是没有规律可循的,宝宝不像大人一样一睡就是几个小时,他们每次睡眠时间可能是30分钟、一个小时到3个小时不等,并且多数新生宝宝是晚上不爱睡觉,甚至哭闹,白天睡大觉。根据宝宝的个体差异和适应环境的能力不同,随着宝宝月龄的增加,宝宝才开始出现比较规律的固定睡眠模式。有些新手妈妈会刻意去改变宝宝的睡眠规律,白天不让宝宝睡觉,这样就不能保证宝宝足够睡眠时间。这样一来宝宝就会烦躁不安,不好好吃奶,影响体重增加,身体抵抗力还会降低,由于本身免疫功能差,就会经常生病。睡觉时,新生宝宝可能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表现,比如身体的不时抽动、吸吮的动作、微笑表情等现象,这都是正常的。

新生儿睡眠与宝宝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关系。新生儿大脑容易疲劳,只有在适当的、足够的睡眠以后,大脑才能得到完全休息而解除疲劳。

足够的睡眠时间是保证新生儿大脑发育及健康成长的先决条件之一。月龄越小的宝宝睡眠时间越长,宝宝出生后,数日内每天睡眠时间在20小时左右是正常的,妈妈们不用担心。如果宝宝一天只睡5~6个小时,并且表现出烦躁不安的情绪,就要去医院看医生了。

为了宝宝的身心健康,妈妈们要为宝宝营造一个舒适的睡眠环境。

宝宝的睡眠环境要保持清洁:

对宝宝更换下的尿布、换洗衣服应及时清洗,应保持地面的清洁,防止灰尘扬起,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减少感染机会。

宝宝的睡眠环境室内温度和湿度要适宜:

比较适宜的温度应在:22℃~24℃;湿度应在:50%~60%。夏天不要太热,冬天避免太冷,居室要保持恒温,使用暖气或空调时注意保持室内一定的温度,防止空气干燥对新生宝宝的呼吸道引起刺激。

温馨提示

饲料营养与肉鸡生长发育关系 篇4

肉仔鸡1~2周龄相对生长速度最快,以后随周龄的逐渐增长而降低,故应特别重视0~4周龄的饲养管理,否则将严重的影响后期的增重。肉鸡的绝对增重的高峰期在6、7、8、9周龄以后渐下降。根据这一特点,应该在高峰期满足采食量增加能量饲料水平,控制饲养密度,降低应激反应。肉鸡的饲料转化率是养殖业中最高的,一般料重比为2:1左右,因料费用占总成本的65%~70%左右,因此,根据饲料转化规律,同时综和考虑当时的市场行情、饲料价格等因素,合理安排肉鸡的生产和出栏,最大限度的提高经济效益。

评定鸡饲料营养价值的指标,总的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一类是按饲料的化学成分表示,另一类是按饲料所含的营养物质的用途评定其营养价值。按化学成分评定饲料的营养价值时,主要有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无氮浸出物、粗纤维和粗灰分六个指标。按营养物质的用途评定饲料营养价值是有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

1 营养因素

1.1 日粮能量水平

肉鸡是以满足其能量需要而调节其采食量的,当日粮浓度高时,家禽的采食量减少,反之升高。因此应根据日粮浓度的不同而调整日粮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浓度。

1.2 日粮蛋白质水平

日粮蛋白质浓度会影响蛋氨酸需要量,若以占蛋白质的百分比计算,这种影响很小。

1.3 非必要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

日粮中胱氨酸不足会加重蛋氨酸的需要,因此,饲料避如果含有充足的胱氨酸,则会降低蛋氨酸的需要量,同时注意胱氨酸与蛋氨酸的比例。因此罐氨酸可由蛋氨酸来转化而来,很多学者研究了杠氨酸的替代率,这一替代率估计大约是50%。

1.4氨基酸之间的相互作用

氨基酸的拮抗是影响氨基酸需要量和重要因素之一,在家禽的消化代谢过程中的一些结构相似的氨基酸相互竞争和排斥,一种氨基酸干扰另一种氨基酸的消化和利用,氨基酸之间发生抵抗,日粮中某些氨基酸的不足和过量都会使日粮氨基酸之间失去平衡。

1.5 其他营养物质

日粮维生素B12胆碱不足,会防碍蛋氨酸在合成体内蛋白质过程的利用,从而使家禽增加对蛋氨酸需要量,大量研究表明,日粮中添加甜菜碱可节约蛋氨酸的需要量。

1.6 饲料蛋氨酸的消化率或利用率

近年来,氨基酸的营养研究深入到测定饲料可利用氨基酸含量并以基础配合日粮,氨基酸的利用率是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一个重要指标。

2 蛋白质的研究

近年来,肉鸡营养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进步便是理想蛋白质概念的发展。这个概念的一个基本观点是动物需要进食平衡的氨基酸才能有最佳的生长表现。动物吸收的任何相对于第一限制性氨基酸过量的氨基酸均会被氧化并以氮的形式排出体外。因此,需要利用理想蛋白质概念优化日粮中的氨基酸配比,使动物获得最佳的的氮利用率。理想蛋白质概念的一个实际应用就是通过在低蛋白质日粮中添加合成氨基酸,平衡氨基酸之间的比例,使动物获得与采食高蛋白日粮相同的生长表现。理想蛋白质概念的另外一个基本观点是在不同饲养条件下,动物对各种必需氨基酸的绝对需要量变化较大,但是氨基酸之间的比例相对恒定。因此,当饲养条件发生变化时,仅仅评估一种基准氨基酸 (通常是赖氨酸) 的需要量,其他氨基酸的需要量可以通过已知的理想蛋白比例进行简单的计算获得。目前理想蛋白质概念中,仅考虑了必需氨基酸之间的配比,然而,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之间的比例 (尤其市在在蛋白质日量中) 也逐渐引起了人们的注意。蛋白质使动物的生长发育受阻。日粮中如果缺乏蛋白质,幼龄动物蛋白质合成代谢障碍而是蛋白质沉淀减少甚至停滞,因而速度明显减缓,甚至停止生长。成年动物则会因组织器官尤其是肌肉和脏器的蛋白质合成和更新不足而使体重大幅度减轻,并且这种损害很难恢复正常。

2.1 能量与蛋白质的平衡

肉鸡进行生命活动,必须有一定的基础能量。能量以饲料中的碳水化合物、脂肪以及蛋白质为来源。但是,蛋白质不仅是构成体细胞的基础物质,而是构成各种功能酶和激素的原料,所以仅把蛋白质作为能源使用是极大的浪费。

肉鸡摄取饲料主要是为了满足必要的能量,当能量得到满足的时候采食即停止,如果日粮中能量不足,则要分解蛋白质来满足能量的需要而造成蛋白质的浪费,但能量过高时,鸡采食粮减少,又会造成蛋白质不足影响生长。因此,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的含量,应与饲料中能量的比例适当,才能达到消耗少、增重快、产蛋多的目的。

鸡的采食量除与饲料中的代谢能有关外,舍内温度对能量需要的影响也很大。在适温下变动很小,但在低温下能量要明显增加,必须引起注意。

2.2 蛋白质与氨基酸的平衡

动物细胞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鸡体蛋白是由饲料蛋白转化而来的,所以能否经济而有效的利用饲料蛋白质是养鸡成本高低的关键。

蛋白质是一种高分子有机化和物,在提内经水解形成多种氨基酸,因此,氨基酸是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谓饲料蛋白质的品质好是指日粮中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所谓蛋白质的品质好,是制日粮中蛋白质含量有鸡所需要的各种氨基酸,而且比例适当;品质差,则表明蛋白质中含氨基酸不全面或比例不当,因此,蛋白质的生物价并不决定于蛋白质的含量多少,而决定于它的利用率高低。只有各种氨基酸平衡才能提高蛋白质的利用率,氨基酸的种类很多单构成蛋白质的越20多种,其中有半数鸡体内无法合成或合成无法满足需要,就必须由饲料供给,如果必需氨基酸摄取量不足就难以发挥鸡的生产能力,据试验,在含15%粗蛋白的日粮中添加蛋氨酸增重效果极显著,添加赖氨酸对鸡有促生长作用但效果不明显。很多试验表明通常饲料配合中,蛋氨酸或赖氨酸加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性必需氨基酸,其次为赖氨酸与色氨酸,所以在配制日粮中应尽量满足上述3~4中氨基酸。两种以上蛋白质混合使用,比各自单独饲喂的营养效果好。这是由于天然蛋白质的各种氨基酸含量不平衡,几种饲料配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达到平衡提高利用率。

3 赖氨酸是基准氨基酸

猪营养研究中,将赖氨酸作为基准氨基酸,主要原因是猪日粮中赖氨酸通常是第一限制氨基酸,然而,普通肉鸡日粮中,蛋+胱氨酸为第一限制氨基酸,研究人员仍然将氨基酸作为基准氨基酸,主要原因有:赖氨酸主要用于肉鸡体蛋白沉积,其需要量基本不受其他代谢活动 (维持需要) 或羽毛生长的影响,肉鸡能够将蛋氨酸转化为胱氨酸,却不能将胱氨酸转化为蛋氨酸;赖氨酸的分析方法要比蛋氨酸尤其是胱氨酸容易很多。

4 钙磷需要量及比例

钙与磷都是骨的主要成分,鸡体内矿物质总量的65%~70%是钙和磷的化合物。骨骼中的钙占全身总量的99%,其余1%存在于血液、淋巴液以及其他组织中,钙对蛋壳的形成、血液的凝固以及钠、钾一起保持心脏、肌肉、神经的正常机能与体内酸碱平衡都起很重要的作用。骨中磷占全身的80%,在鸡体内脂物中占0.8%大部分呈有机状态与各种代谢有关,它是核酸、高能磷酸、磷蛋白、磷脂、磷酸肌酐、磷酸已糖的成分血液中也含部分磷。配制日粮时,除应注意满足钙、磷的需要外,还要按饲养标准注意钙磷的适当比例,因为磷的吸收与钙在饲料中存在量的关系很大,如果日粮中钙磷比例不适当或者呈结合状态,不易溶解,就会使吸收量降低而发生缺乏症,钙含量过多,既对幼鸡生长有害,也影响磷、镁、锰、锌等元素的吸收,一般情况下钙磷比例,肉鸡以1.1~1.5:1为宜,产蛋鸡以5~6:1为好。

鸡对植酸磷的利用率交低,幼鸡约30%产肉鸡约50%而无机磷可100%利用。因此日粮中必需补充一部分无机磷,在日粮中缺少鱼粉时尤其特别注意。

5 微量元素和维生素

大部分微量元素是激素和酶的成分,与维生素同样是物质与能量代谢过程中的活性物质,对调节体内物理化学反映和渗透。保持体内酸碱平衡及机体代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鸡与家畜相比,消化道内微生物少,大多数维生素体内不能合成;有的虽能合成,但不能满足需要,必须从饲料中提取。标准中所列维生素、微量元素的数字是需要量。在应用时应根据鸡群生态环境、饲养条件以及疾病等情况酌情增加安全用量。可把标准中所列维生素数值作为添加量,把饲料中的含量作为安全用量,对于微量元素应根据各地区的具体情况和饲料来源决定,但微量元素添加量不能超过标准,否则会引起中毒。

大部分快速生长肉鸡的腿病可通过在日粮中加入高水平叶酸、烟酸部分得到纠正。如维生素B可预防鸡患卷抓麻痹症足爪向内弯曲;泛酸可预防生长受阻、皮炎、羽毛生长不良;维生素PP可预防口腔炎、黑舌症、羽毛蓬乱、生长缓慢、骨骼异常等。

6 粗纤维含量限度

鸡体温高、生长快、物质代谢旺盛,因此,比其他动物需要更高的营养水平,还由于鸡没有牙齿,完全靠鸡胃中的砂石来磨碎食物,又有于肠道短 (食物通过的时间短) ,而且盲肠对对饲料的消化作用不大,所以鸡对粗纤维的消化能力交低。若纤维过多,营养水平与鸡的生理特点便不相适应,影响其他营养成分的消化和吸收,造成饲料浪费,但纤维过少时肠蠕动不充分,鸡没有饱食感易生病等,鸡日粮中粗纤维的含量应在2.5%~5%为宜。

7 日粮中的其他营养物质

(1)水占鸡体的60%~70%,对消化、吸收、代谢、调节体温等均有重要的作用,所以要供给清洁适量的引用水,鸡的引水量受气温、湿度、体重、产蛋率、饲料成分及限喂情况等因素的影响。

(2)食盐能提供鸡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钠离子和氯离子,配制日粮时,应把鱼粉含盐量考虑进去,以防食盐过量造成中毒。

(3)脂肪是细胞原生质的成分,具有维持体温、保护内脏器官、溶解河运输脂溶性维生素的作用,并是能量储存仓库。家禽可将提内耳碳水化合物转化为脂肪,但有些脂肪酸不能在体内合成需要饲料共给,包括亚油酸和亚麻酸,但必需注意脂肪与蛋白质和氨基酸的比例。另外饲料利用率也是一个关键。饲料利用率,饲料利用率可能是易于测定的活体性能参数中最为敏感的,同生长率一样,饲料利用率也受到家禽生产中许多重要因素的影响,比如饲料的养分水平、饲喂方案、环境因子和疾病状况。鸡每天的能量摄入量和若干主要氨基酸的摄入量会直接影响饲料利用率、其他日粮养分对饲料利用率的影响则比较小一些。

(4)饲料利用率是生产效率的度量。鸡如果只吃饲料而不生长,则生产效率就将很低而生产成本就将很高,疾病会将养分用于生产抗体或加强其他防御机制而减少用于生长的养分量,从而回降低生产效率,即使轻度的肠炎,也会影响生产效率,死亡率的高低会影响饲料利用率,如果死亡率过高,尤其在生长期后死亡率过高,回造成饲料利用率的巨大损失。

(5)环境温度对饲料利用率有巨大影响,环境温度在肉鸡的温度适中区范围以外,会增高鸡体的维持需要,从而导致较多的养分被用于保持体温而非用于生长,成功的饲养者会重视每一分钟的舍内温度控制以便获取最佳的肉鸡性能。花时间对环境温度进行监测以保持最佳环境温度,并同时保持良好的舍内空气质量,对肉鸡性能的改善作用大于大多数其他措施所起的作用。

(6)鸡场管理的好坏可影响饲料的浪费量,从而也会影响饲料利用率,加强饲槽的维修保养和校正,可防止饲料落入垫料之中,每只鸡平均每天仅采食五分之一磅饲料,饲料从饲料罐、绞龙或食盘中的撒漏量积累起来很快就会相等于鸡真正吃下的量。

参考文献

[1]胡坚.动物营养学[M].长春:吉林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28 (2) :10~15.

生长与发育 篇5

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生长与发育规律的初步研究

4-10月,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某东北林蛙养殖场,对1龄、2龄和3龄人工养殖东北林蛙的.体重(y)、体长(l)、前臂及手长(f)、后肢长(x)和头宽(z)体尺指标进行测量与分析.结果表明:1龄、2龄东北林蛙在7月的绝对生长率最大,3龄东北林蛙在5月和8月的绝对生长率高于其他月:1龄、3龄东北林蛙5月的相对生长率最大,2龄东北林蛙5月和7月的相对生长率大于其他月;不同种源的1龄东北林蛙体重差别显著(P<0.05);东北林蛙各体尺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均显著(P<0.01);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建立了东北林蛙体重与其他体尺指标的最优回归方程为y=-18.374+4.417x+1.246z(R=0.923、R2=0.853、校正R2=0.851).

作 者:柏永明 田秀华 沈广爽 Bai Yongming Tian Xiuhua Shen Guangshuang 作者单位:东北林业大学野生动物资源学院,哈尔滨,150040刊 名:野生动物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年,卷(期):30(2)分类号:Q958关键词:东北林蛙 生长发育 体尺

播期对玉米生长发育与产量的影响 篇6

关键词:玉米;播期;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432(2014)-06-23-1

玉米播期是影响玉米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受品种、土壤肥力、气候条件、种植模式、施肥技术、施肥量、田间管理等因素影响。玉米为短日照作物,适宜的播种期决定能否充分利用生长期内的温度、雨水和光照,以充分发挥当地自然条件和土壤的作用。所以,根据玉米生长对外界环境条件的要求, 选择适合的玉米品种, 确定适宜的播种期,才能获得高产稳产。通过玉米不同播期试验,确定玉米的最佳播期,为大田生产提供可靠数据,为玉米生产贡献力量。

1 试验设计

(1)采用随机区组法,3次重复,10米行长,5行区,行距0.65米,过道1.5米,小区面积32.5平方米。

(2)密度:9万株/公顷。

(3)品种:德美亚1号。

(4)施肥:每亩用5克二铵做种肥,用20克尿素拔节期追肥,其余肥料全部做为底肥施于种下3~5厘米。

(5)播种、施肥、混土、覆土、镇压全部采用人工,田间管理同大田。

(6)人工收获、脱粒记产。

2 试验地选择

展示地位于原逊克农场22队20号地,现逊克农场科技园区内,土壤类型为暗棕壤型黑土,有机质4.7克/公斤,全氮2.178克/公斤,有效磷22.5毫克/公斤,速效钾133毫克/公斤,pH 5.57,碱解氮229毫克/公斤,前茬大豆,肥力中等,秋耙秋起垄。

3 试验处理及田间排布

处理1: 4月20日播种;处理2:4月27日播种;处理3:4月30日播种;处理4: 5月5日播种;处理5:5月11日播种;处理6:5月15日播种;处理7:5月20日播种。

4 试验结果与分析

表1 玉米不同播期试验生育期及田间调查表

从玉米不同播期试验生育期及田间调查表(表1)可以看出4月30日播种的玉米生育日数较短,为110天;5月5日播种的玉米生育期变长,生育日数增加;5月10日以后播种的玉米熟期加长,贪青晚熟,有遭遇早霜的危险。5月10日播种的处理株高、穗位高度较高。

表2 玉米播期试验产量结果表

从玉米播期试验产量结果表(表2)分析来看,4月30日前播种的玉米产量高于5月份播种的玉米产量。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差异不显著。

5 结语

播期对玉米总生育期及产量影响显著,适宜的播种期决定能否充分利用生长期内的温度、雨水和光照,其中穗粒数受到的影响最大。

德美亚一号的适宜播期为4月20日~5月5日,最晚不应超过5月10日;否则,玉米贪青晚熟,增加种植风险。

作者简介:齐会才,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助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业生产管理。

青少年生长发育与运动 篇7

1 青少年生长发育研究的必要性

生长发育与人类进化繁衍息息相关,犹如人类之于宇宙的研究,人们对其探索永无止境,前仆后继地致力于“真相”揭露,成为生物学界永恒的主题。从全球范围看,改善生长发育状况是提高人类健康水平的重要因素;从一个国家看,儿童少年的良好发育是提高全民族的健康水平的基础;而从提高人口质量和民族体质等宗旨出发,针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研究是造福后代的伟业。同时,通过国家全民体质监测的调查数据可以看出,与国外同龄儿童(日本、美国、加拿大)相比,我国青少年儿童的身体形态、机能、身体素质状况与之相差甚远。

尽管人类发育具有一定的共性,但由于人的发育受到先天遗传、后天获得性等因素的影响,每个个体又都呈现一定的个性,这也就决定了生产发育研究将是一项极为广博而复杂的工程。20世纪,大量的人类生长发育的研究工作解答了许多的未知数,如群体分析判明,受环境因素、遗传因素的影响,人类发育不仅存在个体差异、性别差异,且在城乡间、地域间、民族间、种族间也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差异;如在探索影响生长发育因素过程中,双生子研究方法为其提供了良好的天然素材等。大量实践证明,生长发育研究是生命科学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课题之一。

2 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几个现象

2.1生长发育差异

人类发育具备一定的普遍性规律,但受先天遗传、环境因素等影响,人的发育表现出一定的个体差异和性别差异,并且在城乡间、地域间、民族间、种族间等也呈现出不同程度的差异。如欧罗巴人种、蒙古人种、尼格罗人种和澳大利亚人种四大种族在肤色、颜色、发色、发型、头型、身高等自然体质特征方面具有显著差异,这些差异也成为四大种族存在的依据。再如,中国北方儿童的身高、体重普遍高于南方儿童,中国城市儿童身高、体重普遍高于乡村儿童。

2 . 2青春期的生长发育

青春期是指由儿童逐渐发育为成年人的过渡期,是人体迅速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同时也是继婴儿期后,人生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期,其在人类生长发育过程中的重要性可见一般。青春期以生殖器官发育成熟、第二性征发育为标志,大量考证表明,青春期分为早熟型、晚熟型和均衡型。

早熟型:青春期启动得最早,女孩在8~9岁,男孩在10~11岁。突增高峰出现得早,停止生长时间也早。突增时间可维持1年左右, 整个生长期缩短。此型的儿童多为矮胖型,以女孩居多。

晚熟型:青春期启动得最晚,女孩至14~15岁,男孩至15~16岁方开始发育,突增高峰出现最晚,停止生长时间也最晚,突增时间维持最长,可达3年左右。整个生长期也较早熟型延长。此型的儿童多为瘦长型,以男孩居多。属此型的少年朋友切勿焦虑,按照这种发育类型,科学家预见,你是必然“后来居上”的。

均衡型:介于早熟型与晚熟型之间,青春期启动在12~16岁之间,女孩子较男孩子要早,热带比寒带要早,突增时间维持2年左右。

3 骨骼发育和生长发育

20世纪80年代以来,致力于骨发育与性发育关系的研究报道与日俱增,有学者以百余名少女为研究观察对象,对其骨发育、性发育和体格发育进行动态观察。大量研究结果一再证实,犹如树的年轮之于树龄的关系,骨龄在很大程度上代表着生物学发育年龄, 对探讨生长发育规律、诊断发育障碍疾病、预测儿童成年身高、预测女孩初潮等方面具有重大意义。

许多因素都会影响骨骼发育成熟,骨骼的发育受到包括先天的遗传因素、后天的环境因素、个体内分泌激素的改变和性发育成熟度的不同等的影响。儿童内分泌系统常伴随着体内成分的改变以及肥胖的发生而发生变化。而内分泌系统的变化也可能会间接 影响到儿童的骨骼发育。当前,骨质疏松症已成为全球普遍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尽管这种病症多发生在更年期后,但大量学者认为,这种病症是青少年期疾病在中老年时期的爆发。

生长期骨峰值增加10%,会将骨质疏松性骨折危险性降低50%。人体一生中骨质积累最快的时期是在青春期前后的3~4年时间里。若要最大化骨峰值,延缓晚年骨质疏松的到来,应在此关键期进行必要的干预。钙摄入量是在影响骨质积累的环境因素中易于改变和干预的重要因素。

4 体成分和生长发育

20世纪30年代,“化学成熟”概念的出现引发生物学界热议,所谓化学成熟即儿童少年生长发育具有较恒定的成人化学成分水平状态。40年代初,美学学者Behnke在此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瘦体重”概念,所谓瘦体重即去脂体重,这一概念的出现使体成分研究重点从分析人体化学成本理论过渡至体脂肪和瘦体重分析上,自此儿童少年体成分的变化规律日渐明朗。大量实践证明,体脂肪分布与体成分变化均受到雄性激素的调节作用。青春期作为人体生长发育第二高峰期,较高水平的膳食摄入量是满足人体生长发育所需要的营养需求的关键。能量摄入过少,难以满足机体营养需求,影响生长发育;能量摄入过多,过剩的能量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易引发肥胖。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人群患病率不断攀升,2型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等成人常见代谢病随着肥胖患病率的提高而呈上升趋势。

一个人体格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是在儿童青少年时期(泛指1~18岁),这个时期对一个人行为和生活方式形成至关重要。儿童青少年的生长发育处于旺盛期,此时的重要特征是其需要大量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摄入,促进其体格和智力的正常发育就必须保证其充足的营养素供给和适宜的能量摄入。目前在能量摄入方面,受到快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的和急剧转变的生活方式的影响, 能量摄入不足和能量摄入过量问题同时困扰着儿童青少年。一方面影响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的最显著因素是长期能量摄入不足而导致的营养不良;另一方面全球范围内,每年因能量摄入过剩引发的青少年肥胖问题日趋严峻。据统计,2002年我国学龄儿童青少年的超重和肥胖率分别达4.3%、1.8%,且近年来这一数据呈现不断攀升态势。值得特别强调的是,体重并非判定肥胖的唯一标准,还应结合皮下脂肪层厚度来综合判断。

19世纪,儿童身高加速生长现象日渐突出,关于青少年性发育提前的议论此起彼伏,学者们基于这一现象的出现提出了生长的长期加速现象。生长的长期趋势可通过诸多指标得以体现, 既体现于青少年身高、体重、月经初潮等敏感指标上,也反映在头围、脑重、牙龄、运动能力等发育指标中;既见于儿童期,也见于成人期;既反映在体格发育方面的变化,也体现在智力方面的变化。

盐分与芦苇生长发育的关系 篇8

一、盐分对苇籽发芽及根状茎繁殖的影响

春季土壤化冻后,土壤盐分受气候影响,经常上升到地表,而芦苇发芽期和苗期根系都分布在表层土壤中,这样在盐渍土地区的苇籽繁殖就会受到阻碍,如赵圈河苇场的退海光滩每年都有大量风播苇籽自然落地,但都未能萌发,只有在灌溉后,土壤盐分被淋洗到深层,苇籽才有可能萌发,形成大面积苇田。由于根状茎内养料贮存得多,苇芽粗壮,其本身抗盐能力比苇籽强,加上埋根深,须根下扎,容易避免地表盐分的危害,所以苇根在盐分较重的河滩地上繁殖扩延能力强。

二、盐分对芦苇株高、产量的影响

在土壤和灌水条件相似情况下,土壤盐分越重,芦苇的高度和产量就越低,土壤状况良好的苇田,如果受到盐分过重的咸水灌溉,长期下去会造成土壤盐分积累,芦苇产量迅速下降。如表所示。

、、、、、、、、、、、、、、、、、、、、、、、、、、、、、、、、、、、、、、、、、、、、、、、、、、、、、、、、、、、

三、盐分对芦苇植株形态及物质组成的影响

长期生长在盐渍化土壤中的芦苇, 在适应盐渍环境过程中, 为了增强其自身的耐高盐分的能力, 其组织内含物和植株形态相应发生了变化。在盐渍化环境中生长的芦苇茎秆灰绿色, 成熟期为赤褐色, 叶粗糙脆硬, 节间变短, 秆壁变厚, 随着土壤含盐量的增加, 芦苇直至体内氧化物和灰分增多, 纤维变短。而这些变化是由于植株体内氯离子含量增多引起的。

四、栽植芦苇对土壤盐分的影响

芦苇在盐渍化环境条件作用下,改变了外部形态、内部结构,但反过来它也改善了环境条件。如河北省柏各庄垦区在光板地上栽植芦苇后,盐土脱盐效果非常明显,随植苇年限的增加,脱盐效果显著,栽植十年后,土壤脱盐率达92.5%。大量的地下茎及根(0~40厘米土层芦苇根状茎的干重量为3500~6000千克)改良了土壤结构,增加了通气透水性,通过在盐渍化地区栽植芦苇,可有效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进而对地区小气候产生影响。

五、结语

芹菜生长发育与氮磷钾的关系 篇9

1.1 氮

在整个生长过程中, 氮占主要地位。氮肥是保证叶片生长良好的基本条件, 对产量影响较大。氮肥不足, 显著影响叶的分化和叶片数、叶柄色浅绿, 叶柄伸长慢, 重量轻, 植株增高、增重不正常, 影响产量。初期和后期氮的需求量较大, 影响的主要时期也是初期和后期。氮肥浓度达200 mg/kg时, 地上部发育最好, 浓度为400 mg/kg时, 即达到浓度的上限, 生育明显变坏。这时叶长特别是第一节间变短, 重量变轻, 但叶柄的粗细变化程度要比长度及重量小得多。更显著的特征是氮浓度高, 叶扩展, 叶柄变细, 叶片宽大, 易倒伏, 立心期变短, 收获期后延。从这种情况分析, 氮浓度高, 致心叶伸展晚, 芹菜上市时间迟。反过来, 观察叶的扩展、展开状态, 可以判断氮肥肥效和施肥量[1]。有缺氮征兆时, 可提前1周追施尿素150~225 kg/hm2或每隔5~7 d喷洒0.1%~0.2%尿素水溶液1次。

1.2 磷

磷对叶柄第1节的伸长影响明显, 所以初期不能缺少磷肥。可以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 快速补磷。芹菜是高钾蔬菜, 也可同时补钾。磷元素不同浓度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叶的长度上。磷元素多的情况下, 芹菜伸展良好, 呈现细长的长势, 因而叶重变轻。此外, 磷元素过多, 不仅叶细长, 而且易生纤维。磷元素的肥效作用有利于维管束生长, 有增加纤维的倾向。因此, 磷元素不宜施过量。芹菜缺磷时, 外部叶开始变黄, 但嫩叶的叶色与缺氮症相比, 显得更浓些[2]。基肥施磷量少易发生缺磷症;地温会影响对磷的吸收。温度低, 对磷的吸收就少, 早春易发生缺磷。缺磷时可叶面喷施2~3次1%~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 7~10 d喷1次。在生产中, 土壤中磷元素浓度以150 mg/kg较适宜, 最好施足基肥。

1.3 钾

钾肥可促进叶柄粗壮而且充实, 增加产量, 光泽好, 纤维少, 提高品质。后期缺钾, 将明显影响芹菜的产量和品质。钾元素浓度通常在80 mg/kg较适宜, 心叶肥大期可提高到120 mg/kg。钾的浓度过高, 可抑制株高的生长, 使植株变粗、变重, 并能产生光泽, 成为品质好、纤维少的芹菜。这是由于钾的作用使叶柄柔软、细胞中积蓄了营养而产生光泽的缘故。

缺钾时, 外部叶缘开始变黄的同时, 叶脉间产生褐小斑点, 初期心叶变小、生长慢、叶色变淡。后期叶脉间失绿, 出现黄白色斑块, 叶尖、叶缘渐干枯。然后老叶出现白色或黄色斑点, 斑点后期坏死。发生原因:土壤含钾少;地温低, 日照不足, 土壤过湿、施氮肥过多等阻碍对钾的吸收。防治措施:施用足够的钾肥;出现缺钾症状时, 应立即追施硫酸钾等速效肥。亦可叶面喷施1%~2%磷酸二氢钾水溶液2~3次, 7~10 d喷施1次。

2 心叶肥大充实与氮、磷、钾的关系

对于叶重的增加, 氮影响最大, 氮缺乏区毛重、净重也小。但氮肥一旦过多, 优质品产量将减少, 这是浓度障碍所导致的叶色浓且心叶不充实的缘故。磷元素在对于叶重方面不太起作用, 即使多施磷肥危害也不明显。一旦施用钾肥, 优质品率就可提高。可钾一旦施过量, 会阻碍对钙的吸收, 诱发缺钙症 (心叶腐烂) , 也会阻碍对硼的吸收, 成为缺硼症的诱因。因此, 采用堆肥有很大的必要性。堆肥不仅可以改良土壤, 还可以做为无机成分, 特别是做为钾、钙、硼的供给源价值很高[3,4]。

在不同时期缺乏氮、磷、钾中的一种, 从所涉及的叶的肥大、充实方面看, 氮和钾无论在哪个时期不足都会显著抑制生育, 而磷在初期的作用很重要。

无论哪个时期, 若氮不足, 叶数差异不明显。初期氮不足, 会显著抑制生长发育, 后期即使供给充足也不能恢复, 特别是以产品为目的的栽培, 净重减少[5,6]。在后期氮不足, 净重比前期增加。心叶肥大、充实期缺氮, 则外叶发育被抑制, 净重也减少。磷元素缺乏和氮相同, 叶数上观察不到大的差异。初期缺乏, 外叶和心叶的发育显著受阻;后期缺乏没有大影响。因此, 生育初期施用充足的磷是非常重要的。钾缺乏可观察到叶数有增加的倾向, 但不明显[7]。钾的影响对后期显著, 肥大期缺钾, 使净重低下, 对心叶的发育、充实肥大影响很大。

芹菜的需肥规律是:苗期和后期需各种肥料较多, 初期需磷肥较多, 后期氮、钾肥较多。氮、磷、钾的吸收比例, 本芹类约3∶1∶4, 西芹类约4.7∶1.1∶1.0。

参考文献

[1]马立军, 潘颖, 周君强.无公害芹菜高产栽培技术[J].吉林农业, 2012 (4) :77.

[2]刘红松.芹菜反延季节生产育苗技术要点[J].吉林蔬菜, 2012 (5) :38-39.

[3]冯艳华.芹菜茬口安排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J].现代农业, 2012 (4) :21.

[4]钱秀芳, 郑培松.空心菜-两茬小青菜-芹菜无公害栽培模武[J].江苏农村经济:品牌农资, 2012 (4) :48.

[5]翟洪民.甘蓝—甜椒—芹菜三种三收高效栽培[J].北京农业:实用技术, 2012 (3) :10.

[6]孟爽.绿色蔬菜芹菜高产栽培技术[J].农家顾问, 2012 (4) :39-40.

脐带因素与胎儿的生长发育的关系 篇10

关键词:脐带因素,胎儿,生长发育

在胚胎生长发育过程中会出现明显的个体差异, 营养物质的摄取和利用是胚胎生长发育最重要的因素, 而其并与激素以及细胞因子的调控密切相关[1]。临床研究表明不同胎儿脐血中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 以及生长激素 (GH) 的含量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 其与胎儿生长发育密切相关[2]。为研究探讨脐带血临床指标评价胎儿生长发育情况的临床应用价值,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9年8月~2010年11月我院出生的新生儿96例, 其中男59例, 女37例, 其中自然分娩47例, 剖宫产49例, 胎龄31~42周, 平均胎龄 (39.3±0.57) 周, 体重2.3~4.2kg, 平均体重 (3.2±0.6) kg, 排除患有宫内窘迫、先天畸形以及代谢性疾病的新生儿, Apgar评分均大于7分, 排除患有妊娠高血压综合征、糖尿病以及甲状腺疾病的孕产妇。

1.2 方法

新生儿分娩出后, 剪断立即使用20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从脐带胎盘端抽取脐静脉血10ml, 离心分离血清, 先置于-25℃冰箱保存, 2个月后转移至-70℃冰箱保存待测。测量新生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以及胎盘重量, 并计算BMI, BMI=体重 (kg) /身长 (m) 2, 评估新生儿的营养状态。同时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新生儿脐带血瘦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 (IGF-Ⅰ) 以及生长激素 (GH) 的水平。

1.3 统计学处理

数据分析采用S P S S 1 4.0统计软件, 计数资料以 (X±s) 表示, 采用方差分析检验, 相关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方法,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通过调查统计显示, LGA组新生儿脐带血瘦素、IGF-Ⅰ以及GH水平明显高于AGA组和SGA组新生儿, 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随着新生儿体重的增加, 新生儿的身长、头围、胎盘重量以及BMI也会随着增加, 见表2.新生儿脐带血瘦素、IGF-Ⅰ以及GH水平与体重、身长、头围、胎盘重量以及BMI均呈正相关, 见表3.

3 讨论

脐带血中含有许多微量元素及激素等, 其与胎儿生长发育具有密切的相关性。其中GH是胎儿生长所必需的激素, 其能够增加糖和蛋白质的合成, 促进胎儿自身组织的同化过程, 从而使胎儿快速生长发育[3]。瘦素是脂肪细胞合成分泌的一种多肽类激素, 其主要通过与靶器官上的瘦素受体结合发挥生物学效应, 可减少体内脂肪沉积, 胎儿脂肪组织、胎盘、软骨、骨骼以及毛囊等部位均可合成并分泌瘦素, 说明其与胎儿生长发育具有密切关系[4]。IGF-Ⅰ是能够促进脂质、糖原以及蛋白质代谢, 抑制脂肪降解, 促进细胞增殖和分化的一种激素, 约90%存在于肝脏中, 其以自分泌以及旁分泌方式在胎儿米勒管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另外其还可促进桑椹胚演变为胚泡, 在妊娠早期胚胎形成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4]。

参考文献

[1]刘荷一, 杨淑琴, 刘明瑜.脐带因素与胎儿生长发育及新生儿体重的关系[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2005, 21 (5) :282-284.

[2]高珊, 毛萌.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瘦素水平及其与2-7岁小于胎龄儿生长关系的研究[J].临床儿科杂志, 2006, 24 (2) :126-129.

[3]刘宝琴、张培莲、吴玲, 等。胰岛素样生长激素与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的关系.中华妇产科杂志2006, 37 (4) :231.

生长与发育 篇11

肉鸡生长与发育障碍综合征(RSS)是一种肠道疾病,虽然最早可追溯到上世纪70年代,但病因还有待确认。虽然已经分离出几个新型病毒,但还没有复制出临床疾病。研究已经确定病毒序列属于只在RSS+上存在的细小星状病毒家族以及未知来源的序列。此外,在感染RSS的鸡肠道中检出了3个星状病毒:ANV-1、ANV-2和一种新的鸡星状病毒。最近,由美国禽蛋协会发起的一项研究确定了三个目标:1)生产基于克隆的重组蛋白并在已建立的杆状病毒表达系统上表达的实验疫苗。用一种新的鸡星状病毒(CAstV)纯化的免疫原性蛋白、禽肾炎病毒样病毒(ANV-1)、类似禽肾炎病毒2(ANV-2)和一个新的鸡细小病毒(CParvo)制备多价疫苗。2)用CAstV、ANV-1、ANV-2和CParvo纯化蛋白组合物免疫接种肉种鸡并评估对后代的保护作用。在12和18周龄时接种重组蛋白/油佐剂疫苗观察单个衣壳蛋白的血清转化情况。将接种和未接种疫苗的母鸡种蛋孵化,共进行7次。在所有7次接种疫苗的蛋孵出的后代在孵出时均有衣壳蛋白阳性抗体。攻击后5和12 d时RSS攻击组和未攻击组体重表现显著差异。然而,在1和3组的后代中,在攻击后12 d接种/RSS攻击的鸡体重抑制小于未接种疫苗/攻击的鸡。MCAP/RSS攻击组所有组的后代囊隐窝病灶平均数均高于NEG/RSS攻击组,不包括3组,这表明接种疫苗的鸡病理反应加强。然而,MCAP/RSS攻击组的3组的后代中囊性病变比NEG/RSS攻击组低40%,这表明囊性病变缓解。根据之前的研究,星状病毒衣壳蛋白的抗体能通过降低病灶总数及降低体重抑制水平而减轻该病。添加ANV-1、ANV-2和CParvo衣壳蛋白到星状病毒衣壳中没有缓解临床疾病,在某些情况下攻击后还可能加重疾病。3)用制备的纯化重组蛋白制剂CAstV/ANV-1/ANV-2/CParvo、ANV-1/ANV-2/CParvo、CAstV/ANV-2/CParvo、CAstV/ANV-1/CParvo和CAstV/ANV-1/ANV-2给商业肉鸡胚胎进行卵内接种。在14或18日龄卵内接种疫苗的处理组没有发现具有保护作用。事实上,在胚胎发育14日龄对ccCkAstV和无菌PBS组进行卵内注射疫苗发现孵化率显著降低,这表明孵化率降低可能与接种的时间有关。单独ccCkAstV在14或18日龄进行卵内接种似乎并没有影响到21日龄的体重。然而,当在14日龄卵内接种时,未攻击组在接种5 d后11%的鸡有囊性病变,这表明病毒能引起小肠绒毛的病理变化。ccCkAstV的减毒可能能用来减少未攻击鸡的病变,但目前尚不清楚这是否会减轻临床疾病。星状病毒的免疫机制还不很清楚。该病毒是在进栏6 h后鸡暴露于RSS污染的垫料环境时在其小肠绒毛上被检出,从而限制了传统疫苗接种策略。抗RSS保护性免疫力可能不主要是体液水平的调节,还有黏膜和细胞水平的调节。

( 摘编自:The Poultry Site网站 2014-01-15)

生长与发育 篇12

1. 谷子对气候条件的要求

谷子比较耐旱, 蒸腾系数为142~271。谷子发芽要求水分不多, 在耕层土壤含水量为9%~15%时, 即可满足种子发芽对水分的需要。谷子出苗到拔节期间, 上部分生长较慢, 植株较小, 消耗水分较少, 蒸腾系数最高, 耐旱性表现特别明显, 即使在土壤持水量只有10%的情况下, 幼苗仍可暂时不致旱死, 一旦得到水分供应又可恢复正常生长。

谷子拔节后耐旱性逐渐减弱, 特别是孕穗期受旱, 影响穗粒数, 抽穗前10~20 d直至抽穗期, 即小花分化、雌雄蕊原基分化及花粉母细胞四分子期对水分要求最为迫切, 是谷子增粒的水分临界期。幼穗分化以前, 干旱对茎秆和穗的生长发育并不影响, 只要以后满足供应, 可以恢复生长。幼穗分化期和开花期如遇干旱, 即使满足水分供应也弥补不了穗长的减少和穗质量的减轻。从孕穗开始直到抽穗开花的短短20 d左右, 需水量最多, 孕穗抽穗开花是其一生中需要水分最多最迫切的时期, 谷子的穗长、穗码数、粒数受这个时期水分供应影响很大。如果在此时期水分不足, 极易造成“胎里旱”和“卡脖旱”, 使谷穗变小, 形成秃尖。开花灌浆期是决定籽粒饱满程度、增加穗粒质量的关键时期, 需要充足的水分, 但此期天阴下雨对授粉不利, 谷子生长早期宜旱, 中期宜湿, 后期怕涝。

拔节到抽穗这个阶段适宜的气温, 平均为25℃~30℃。气温为18℃~21℃, 相对湿度为80%~90%时, 最利开花。谷子灌浆的适温是20℃~22℃, 利于谷子蛋白质的合成。在穗分化后期, 即花粉母细胞的四分子体分化时, 对光照强弱反应敏感, 此时光弱, 就会影响花粉的分化, 降低花粉的受精能力, 空壳率增多。在灌浆成熟期间, 亦需要充足的光照条件, 光照不足, 子粒成熟不好, 秕粒增加。农谚“淋出秕来, 晒出米来”就是指这个时期的。

2. 谷子产量与降水量的关系

谷子种在边山丘陵区, 汾阳市每年降雨总量有所不同, 尤其是年份不同月降雨量有很大差别。对汾阳市气象站10年资料分析, 降雨量对谷子产量有很大影响, 特别是5月—8月份降雨的多少与降雨分布时期影响极大, 具体数据见表1。

据表1数据可知:

(1) 产量与降水月份的关系

通过做线性相关分析, 5月—8月总降水量 (X) 与全市谷子产量 (Y) 的相关系数为:0.817 668, 相关性较好, 相关方程为:

5月—8月份降水不足200 mm将造成大幅减产。2001年产量最低, 主要是5月—6月连旱 (5月—6月降水量仅5.0 mm, 耕作层10~20 cm土壤含水率<8%) 造成播种困难, 未捉全苗。2003年产量最高, 主要是3月—10月和5月—8月总降水量均是近10年最多且每个关键期都有足够的水分, 特别是9月 (谷子灌浆乳熟期) 降水充足, 增加了穗粒质量和籽粒饱满度。

单位:降水mm产量kg/0.067hm2

2009年5月15日—6月14日

(2) 产量与降水时段的关系

谷子产量不仅与5月—8月降水有关系, 而且与降水时段相关, 也就是说降水适时非常关键, 如:2006年4月—8月降水总量不多, 但每个关键期均有好雨, 因此该年为增产年。

3.气象局气象观测数与试验点观测数的关系

在峪道河镇宋家庄村种植试验田, 建立气象哨, 进行了为期1个月 (播期) 的温度、降水量、土壤湿度的气象观测, 详细记载了观察数据, 见表2、表3。依表2、表3分析如下:

由表2数据做线性分析, 气象局 (X) 与宋家庄 (Y) 5日滑动平均气温平均相差3.5℃;相关系数为:0.940 792, 相关线性方程为:

Y=1.114 484X-5.945 86

从2009年5月25日开始, 宋家庄村5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且测定试验田耕作层土壤含水量为13%, 可满足种子发芽对水分的需要, 故确定为播种开始期。

将Y=15.0代人上述回归方程, 得:X=18.8。也就是说要求宋家庄5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5℃, 则要求气象局5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8℃, 故以后将气象局5日滑动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8.8℃日确定为适播开始期。

依据气象条件可确定汾阳市边山丘陵区谷子适宜播期为5月25日—31日, 冷凉区应提前5~7 d下种。

上一篇:推进农网改造升级工程下一篇:汽车设计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