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运动发育(共6篇)
心理与运动发育 篇1
本研究试图从婴儿出生时体格发育、母亲孕周和孕期保健等方面,揭示3~4月龄婴儿的心理与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007年1月—2008年12月份在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进行常规健康体检的3~4月龄婴儿1 200名,其中男婴638名,女婴562名;年龄最大为4.5月龄,最小为2.5月龄,平均年龄(3.22±0.36)月龄。
1.2 方法
测试者首先向带养人了解被测试婴儿的情况,填写一般情况调查表,包括: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以及母亲孕周、分娩方式、孕检次数及生产年龄等内容,然后由专门从事心理测试的专业人员采用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制订的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试(DST)对婴儿进行测试,用发育智商(DQ)和智力指数(MI)表示心理与运动发育情况。测试完成后问卷统一编号,将原始数据输入计算机。
1.3 统计学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SPSS 11.0软件进行方差分析。
2 结果
2.1 不同性别之间的比较
对3~4月龄男婴和女婴的DQ和MI进行比较,结果未见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1。
2.2 不同孕周之间的比较
对不同孕周出生的婴儿进行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2。
*P<0.01。
2.3 不同出生体重之间的比较
对不同出生体重的婴儿进行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3。
*P<0.01。
2.4 不同出生身长之间的比较
对不同出生身长的婴儿进行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4。
*P<0.01。
2.5 不同出生头围之间的比较
对不同出生头围的婴儿进行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5。
2.6 不同出生胸围之间的比较
出生胸围<33 cm的3~4月龄婴儿DQ评分为(93.97±8.56)分,MI指标为(99.06±8.60)分,与出生胸围≥33 cm的3~4月龄婴儿进行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P<0.01。
2.7 母亲不同孕检次数之间的比较
对母亲不同孕检次数的婴儿进行比较,孕检次数<8次的3~4月龄婴儿的DQ为(94.48±9.27)分,MI为(95.41±820)分,与孕检次数≥8次的婴儿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
2.8 不同分娩方式之间的比较
对不同分娩方式的婴儿进行比较,分娩方式为顺产的,DQ为(95.25±8.08)分,MI为(99.93±8.23)分;剖腹产的DQ为(95.00±9.02)分,MI为(99.90±8.99)分,二者相比未见显著性差异。
2.9 不同母亲生产年龄之间的比较
对不同母亲生产年龄的婴儿之间进行比较,结果未见显著性差异,具体见表6。
3 讨论
从2007年1月开始,深圳市龙岗区妇幼保健院已经将DST作为3~4月龄婴儿常规的体检项目,我们在应用过程中的体会是:DST对3~4月龄婴儿的神经心理发育状况有着非常好的评价作用,可以在早期就发现婴儿存在的发育迟滞或异常的可能性,具有检查时间短、易于实施和评价的特点,有利于对发育异常和可疑的婴儿进行早期发现和干预,这与黄丽敏[1]的临床研究结果相同。
本研究发现,不同性别的3~4月龄婴儿的神经心理发育没有显著性差异,这与陈卫[2]对3~6月龄婴儿的研究结果相同。国内外的大量研究表明,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是影响儿童智力发育的重要因素,本研究结果与之一致。此次研究还发现,不同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的3~4月龄婴儿在神经心理发育上均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在出生体重较重、身长较长、头胸围较大及神经生理发育较好,这是因为出生体重、身长、头围和胸围反映了胎儿在宫内的营养状况,好的营养是胎儿脑发育的基础,这与张亨菊[3]对婴幼儿的研究结果相似。
对不同的母亲孕检次数的3~4月龄婴儿进行比较,结果存在显著性差异,表现在孕检次数≥8次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明显高于孕检次数<8次的婴儿。在母亲怀孕期间,定期体检,接受医生的咨询指导,加强孕期保健,对婴儿智能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还发现,母亲生产年龄和不同分娩方式对3~4月龄婴儿的智能发育影响不大。
摘要:目的探讨3~4月龄婴儿心理与运动发育的影响因素,以便采取早期干预措施,更好地促进婴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方法采用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DST),对1200名3~4月龄婴儿(男638名,女562名)进行评价,并调查其可能的影响因素,应用方差分析等统计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3~4月龄婴儿的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母亲孕周和孕检次数与其心理与运动发育有显著性相关。结论3~4月龄婴儿的心理与运动发育受到其出生状况和母亲孕期保健等多种因素的综合影响。
关键词:婴儿,心理与运动发育,影响因素
参考文献
[1]黄丽敏.DST测试异常儿童430例临床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5,13(2):165-166.
[2]陈卫.486名婴儿发育筛查结果评价与分析[J].河南职工医学院学报,2000,12(4):15-16.
[3]张亨菊.婴幼儿心理与运动发育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预防医学文献信息,1999,5(3):201-202.
心理与运动发育 篇2
运动发育迟缓影响智力。锌有“智力之源”的美称,与我们的智力当然有着密切的联系。锌是人体内近百种酶的组成成分和启动剂,参与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从而影响细胞的分裂、生长和再生,对促进儿童智力发育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事实证明,锌缺乏过多的儿童往往智力发育不良,而体内锌含量相对较高的儿童,则智力较好且学习成绩优良。
铁是几十种生物氧化酶的辅酶,与智力发育关系密切,缺乏铁的孩子心智发育指数低于正常孩子,主要表现在反应迟钝、语言能力和观察力落后等方面。此外,铁对于锌的吸收作用很大,铁的缺失会影响到人体对锌的吸收。医学研究证明,在后天智力发育迟缓的病儿中,由于缺铁、缺锌而造成的占了相当大的比例。
心理与运动发育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已通过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选取2012年12月~2014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HIE患儿8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1)符合2005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制定的HIE诊断标准[4];(2)明确的围生期缺氧史;(3)出生后12 h内出现明显的神经系统症状,包括意识障碍、肌张力改变、惊厥、瞳孔改变等;(4)单胎;(5)患儿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伴脑部功能异常、眼耳疾病等先天性遗传病;(2)低出生体重儿;(3)干预6个月内死亡;(4)伴癫痫。
按照随机数表法,将80例患儿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出生体重2.91~3.84 kg,平均(3.17±0.49)kg;出生Apgar评分4~8分,平均(6.17±0.74)分;病情严重程度[5]:轻度11例,中度21例,重度8例。观察组男22例,女18例;出生体重2.85~3.89 kg,平均(3.13±0.47)kg;出生Apgar评分4~7分,平均(6.52±0.71)分;病情严重程度:轻度12例,中度19例,重度9例。两组患儿的性别、出生体重、出生Apgar评分、病情严重程度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干预
对照组患儿接受临床HIE常规护理,具体如下:住院期间告知患儿家属出院注意事项,鼓励家属对患儿进行运动训练等,出院后定期电话随访并嘱患儿如期复诊。
观察组患儿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加入家庭康复训练,参照《新生儿行为0-3岁教育》评估患儿的功能缺陷,由护理人员指导家长在家实施具体训练内容。(1)家属训练:告知患儿家属加强亲子交流对病情恢复的重要意义。采用宣传手册、PPT、电影、讲座等多样化的形式,使患儿家属了解疾病发生原因、康复训练的标准化措施、注意事项等。(2)视觉刺激:在婴儿床/车上挂颜色鲜艳的球,每日多次摇晃以吸引患儿注意力。(3)听觉刺激:每日定时播放旋律悠扬的柔和音乐,每次持续15~30 min,尽可能反复播放同一乐曲[6,7,8]。(4)前庭运动刺激:鼓励并辅助患儿旋转、侧滚、摇晃。(5)粗大运动训练:患儿2~3月龄时进行头部训练,3~4月龄时进行翻身训练,4~6月龄时进行坐卧训练,6~8月龄时进行爬行训练,9~12月龄时进行站立行走训练,每日2次,每次持续30 min。(6)精细运动训练:每日对患儿进行手部按摩,采用不同质地(光滑、粗糙、软、硬)物品置于患儿掌心进行刺激。患儿俯卧位时对其进行抓物训练,每日2次[9,10]。(7)语言训练:鼓励患儿进行发音,并模仿动物的声音。训练患儿用简单的指示表达自己,借用各种仿音玩具对患儿进行刺激,每日2次。(8)社会行为训练:用缓慢温和的语气与患儿进行沟通交流,使患儿明白高兴等情绪变化,训练患儿拍手、拥抱、亲吻熟人等基本社交礼仪。
1.3 观察指标
1.3.1 智力发育评分
干预前、干预后12个月,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11]对患儿进行全方位智力发育检查,具体包括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5个方面,分值越高表明发育情况越好。
1.3.2 心理运动发育指数
干预前,干预后1、3、12个月,测定心理运动发育指数(PDI)[12],分值越高,表明发育情况越好。
1.3.3 脑功能指标
干预前,干预后6、12个月,均抽取患儿外周静脉血2 m 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脑功能指标中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中枢神经特异蛋白(S100β)、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生长因子(NGF)含量。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数据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智力发育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智力发育评分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两组患儿的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评分值均高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观察组患儿的Gesell发育诊断量表中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评分值均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理运动发育指数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PDI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的PDI水平均高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1、3、6、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PDI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
2.3 两组脑功能指标比较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血清脑功能指标含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不同时间点两组患儿的血清BDNF、NGF含量高于干预前,S100β、MBP含量低于干预前,组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6、12个月,观察组患儿的血清脑功能指标BD-NF、NGF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S100β、MBP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患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注:与组内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P<0.05;BDNF: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S100β:中枢神经特异蛋白;MBP:髓鞘碱性蛋白;NGF:神经生长因子
3 讨论
研究显示,我国每年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20%,其中1/3可发展至HIE,此类患儿存活后远期智力、躯体功能残疾率极高,直接影响生存质量。如何改善存活HIE患儿智力及躯体功能是目前儿科研究的重点及难点,国外相关研究显示婴幼儿时期是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最迅速的阶段,在这一时期对患儿进行干预有望提高其认知、语言及社会交往能力[13]。早期干预是HIE患儿康复的关键,家庭作为HIE患儿生长及治疗的主要环境,家属肩负着患儿康复的主要责任,但是目前绝大多数HIE家属对具体康复训练内容及实施标准缺乏了解,成为HIE患儿康复不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梁娟等[14]初步探讨了家庭康复训练在HIE患儿发育中的意义,证实早期家庭康复训练可以促使HIE患儿智力发育。本研究将家庭康复训练引入本院HIE患儿中,就该干预措施对患儿智力、心理运动、神经功能等方面的影响进行具体阐述。
0~2岁婴幼儿大脑处于高速发育阶段,有研究报道HIE患儿接受早期智力开发后大脑发育程度可远超同龄患儿,证实早期智力开发的可行性。家庭康复训练中,在专业康复护理人员的指导下,实施视觉、听觉、前庭运动等感知刺激,促使大脑病变区域神经细胞代偿性再生,有助于患儿智力功能的发育[15,16,17,18]。本次研究采用Gesell发育诊断量表评价患儿的智力发育情况,发现观察组患儿干预后适应性、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交往评分值均较高,说明家庭康复训练可优化HIE患儿的智力功能,全方位促进患儿的智力发育。在家庭康复训练中,将HIE患儿的运动训练置于十分重要的地位。2岁以前小儿可塑性极强,早期动作训练包括粗大运动、精细运动、语言、社会行为等,有利于脑细胞结构的重组及代偿,减轻脑缺血缺氧性损伤带来的运动能力发育落后[19,20]。家庭康复训练中对HIE患儿实施早期运动干预,结果发现在不同干预时间点观察组患儿的PDI值均较高,证实家庭康复训练在增强HIE患儿心理运动能力方面的积极作用。
神经功能损伤是HIE患儿智力发育迟缓、运动能力发育滞后的原因之一,除了宏观智力及运动评分,血清中神经功能相关指标含量的检测也是评估HIE患儿病情的可靠手段[21]。BDNF的受体在神经系统内广泛表达,具有促进神经细胞生存、增加突出可塑性等作用。高浓度的S100β具有神经毒性,已经有研究证实S100β浓度上升程度与病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22,23]。MBP生理状态下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及周围神经系统神经元中,在疾病状态下可释放进入脑脊液及血液中,目前被认为是判断中枢神经系统破坏程度的可靠指标[24]。NGF是研究最为透彻的神经细胞生长调节因子,具有神经元营养、促突起生长的双重生物学功能[25]。以上因子均与人体神经功能密切相关,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患儿干预12个月后血清BD-NF、NGF含量较高,S100β、MBP含量较低,这是患儿智力发育及心理运动发育提升的内在原因,再次证实家庭康复训练可优化HIE患儿的整体神经功能。
有助学生发育的几项健身运动 篇4
少年儿童毕竟机体发育未成熟,各器官功能潜力还较薄弱,做运动的时候一定要注意适量!
一、长跑有助于生长发育
生理学家对儿童长跑进行过生理医学观察,发现经过一年长跑训练的儿童,身体发育正常,身高、体重的增长还略高于一般儿童。我国也曾有人观察过儿童跑完万米的生理反应,未发现异常,所以国内外一些专家主张把一般耐力训练作为儿童训练的基础。从与长跑关系最密切的心脏功能看,儿童心脏各项指标的绝对值比成人低,但以每公斤体重计算,每搏输出量并不比成人低,可见儿童心脏有承受一定负荷的能力。以上说明儿童长跑不但无碍健康,而且有助于生长发育。
但是少年儿童毕竟机体发育未成熟,各器官功能潜力还较薄弱,因而长跑时必须负荷适当,注意如下几点:
1、控制强度。跑速不能过快,要以匀速低强度为宜。儿童的吸氧能力较弱,因此长跑应以有氧代谢为主。均匀的慢速长跑能有效地促进儿童少年心肺功能的发展;相反,跑速太快,心肺负荷大,儿童机体就不易适应。
2、各人的运动量要量力而行,不可勉强跑力所不及的距离。从小有长跑习惯的儿童,以均匀慢速可跑数千以至上万米距离。儿童容易疲劳,也容易恢复,因而可在途中作短暂休息。
二、打乒乓球防近视
打乒乓球能预防眼睛近视。这是因为造成近视的重要原因是眼睛疲劳。眼睛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曲度增加,以便增强曲光能力,使物像落在视网膜上,才能看清物体;而看远处物体,则不需调节。长期从事近距离工作的人由于晶状体总是处在高度调节状态,易引起视力疲劳现象。同时,看近处物体时,两眼球会聚向鼻根方向,使眼处肌肉压迫眼球,天长日久,眼轴就会慢慢变长,造成近视。而打乒乓球时,双眼必须紧紧盯着穿梭往来、忽远忽近、旋转多变的快速来球,使眼球内部不断运动,血液循环增强,眼神经机能提高,因而能使眼睛疲劳消除或减轻,起到预防近视的作用。
三、弹跳运动健脑益智
运动最健脑,这是因为运动能促使脑中多种神经质的活力,使大脑的思维与反应更为活跃、敏捷。同时,运动可提高心脏功能,加快血液循环,使大脑享受到更多氧气与养分。凡是增氧健身运动皆有健脑作用,尤以弹跳运动为佳,能供给大脑以充分的能量,堪称最优,如跳绳、踢毽子、跳皮筋、舞蹈等。
“立正”训练塑造优美的腿型“立正”训练对矫正青少年的O型腿与X型腿是很有效的,这已为体育教学实践所证实。具体的做法是“全身保持正规的立正姿势并上提丹田气,两腿并立尽量挺直”。O型腿者要两脚并紧两膝关节尽力相靠,必要时可用弹性适当的橡皮带扎在两膝关节上使其增加内靠力量;X型腿者两膝关节要并紧,两脚跟尽力内靠,必要时也可用弹性适当的橡皮带扎在两脚踝关节上增加内靠力量。
每天进行数次,每次坚持20分钟以上。也可因人而异增减次数,但每次的坚持时间不得少于15分钟。
剖宫产与儿童心理发育异常 篇5
近年研究显示, 剖宫产可能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危险因素之一。正常阴道分娩时的子宫收缩对儿童的感知觉发育有重要意义。胎儿娩出产道的各个动作即是一种感觉统合, 也就是说, 阴道分娩的过程中在神经体液调节下, 胎儿受到宫缩、产道适度的物理张力改变, 身体、胸腹、胎头有节奏地被挤压, 这种刺激信息被外周神经传递到中枢神经系统, 形成有效的组合和反馈处理, 使胎儿能以最佳的姿势、最小的径线、最小的阻力顺应产轴曲线而下, 最终娩出。而剖宫产却属于一种干预性分娩, 没有胎儿的主动参与, 完全是被动地在短时间被迅速娩出。因此剖宫产儿不能象阴道产儿在限定时间内顺势通过产道各个平面连续完成衔接、下降、俯屈、内旋转、仰伸等动作, 缺乏了最初的脑成熟刺激, 未曾适应这些必要的刺激、考验, 可能造成潜在的大脑对外界环境协调及应变能力缺陷, 容易表现为本体感和本位感差等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也就是说, 剖宫产影响了儿童对各种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有效组合, 导致感觉统合失调。此外, 由于剖宫产母亲产后泌乳延迟, 加上麻醉及疼痛原因, 母子早期接触不足, 缺乏足够的触摸与爱抚, 触感觉信息在头脑中统合不良, 可造成触觉防御过度或防御过弱, 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一个主要方面。
当然, 除了剖宫产手术对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影响, 也应该指出, 导致剖宫产的医学指征对儿童感觉统合功能也存在影响, 作为剖宫产医学指征, 剖宫产母亲常有骨盆狭窄、或有孕期妊娠合并症如妊娠水肿、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位不正、脐带绕颈等, 这些医学指征会增加剖宫产对儿童感觉统合功能的损伤。
感觉统合失调主要表现在身体平衡功能障碍、触觉防御障碍、本体感运动障碍、视 (听) 觉障碍。临床表现为好动不安、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手脚笨拙、容易跌倒、左右不分、易迷失方向;写字笔画或部首颠倒、大小不一、写字出格、看书会跳字、跳行;阅读困难、计算出错等造成学习能力不足;孤僻、不合群、胆小、害怕陌生环境、社交能力差、害羞、不安、依恋妈妈、怕黑;脾气急躁、怕人碰、攻击性强;偏食、挑食、独占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不易学会系鞋带、骑车、跳绳、翻滚、易晕车船及大幅度运动时易头晕等。由于上述种种问题, 影响了儿童智能的充分发展, 出现学习或运动方面的障碍, 导致学业失败或日常生活中的挫折, 从而继发一系列的情绪和行为问题[1]。
3 剖宫产对儿童智力的影响
剖宫产可能影响儿童的智力结构, 即使除外医学指征, 剖宫产手术本身仍然对智力结构有不利影响。
如前所述, 剖宫产对新生儿早期神经系统功能有影响, 但随着新生儿日龄的增加, 脑组织功能在生后28天基本恢复正常, 分娩方式对儿童脑功能的影响到学龄期己基本无明显表现。这是因为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的外界因素不同, 不同外界因素使脑血管出现一过性改变, 但当外界因素解除后, 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的脑血管均趋于稳定状态, 以适应新陈代谢的需要。虽然不同分娩方式下大脑中动脉的血流指数有短暂的生理性改变, 但胎儿出生后脑血管的适应性调节作用使这种差别很快消失, 故选择自然分娩或剖宫产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均不会影响儿童总体智能发展。然而, 尽管神经系统具有极大的代偿和修复能力, 在智力结构方面还是会留有剖宫产出生时脑功能损伤的痕迹, 尤其是医学指征剖宫产儿, 他们到学龄期仍然无法完全恢复, 如表现在数字广度的成绩不如自然分娩儿[2]。
作为剖宫产医学指征, 很多妊娠合并症有可能导致胎儿宫内慢性缺氧而致缺氧缺血性脑损害。胎儿缺氧和新生儿窒息对新生儿神经行为能力有明显影响, 只要有宫内缺氧缺血因素存在, 无论新生儿临床有无神经系统症状, 有无Apgar评分降低, 对围生儿均已造成了脑损伤。由于脑内不同区域对于损伤的易感性不同, 额叶、顶叶、海马等对缺氧缺血最敏感, 而额叶、顶叶和海马参与注意功能系统和空间学习记忆能力, 因此胎儿窘迫等剖宫产医学指征的儿童的反应注意力和短时记忆力的智力结构会受到影响, 从而影响儿童的学习和社会功能。
4 剖宫产与儿童发育性疾病
剖宫产是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 (ADHD) 发生的一个危险因素。人类注意的功能系统包括皮层 (额叶、颞叶、顶叶) 和皮层下结构 (边缘系统、网状激活系统、基底节) 以及基底节、丘脑和额叶之间的相关通路和投射系统;同样, 皮层和皮层下结构以及相关的下行通路参与了反应抑制过程。抑制的神经机制还包括边缘系统、中颞叶、纹状体和前脑通路, 尾状核和海马也参与了对无关刺激的反应抑制。上述部位的损伤均会导致注意系统的损害, 结构和通路的损害越广, 导致的注意系统的损害越大[3]。近年研究发现, 剖宫产可能导致婴儿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神经功能紊乱, 致使多巴胺介导的行为发生异常。剖宫产对脑内多巴胺代谢的影响与出生后的精神压力存在交互作用, 对多巴胺介导的行为的影响还与遗传因素有关。
由于多巴胺神经通道对出生方式变化的高度敏感性, 剖宫产很有可能引起脑内多巴胺的调控异常, 而ADHD也与脑内多巴胺类神经递质的代谢障碍有关, 目前研究者认为ADHD可能与剖宫产出生方式有关, 尤其是医学指征剖宫产儿童可能存在广泛的脑功能损伤, 他们的视觉和听觉持续性注意力和反应控制力均受损, 也就是说影响剖宫产儿童注意力的真正原因是导致剖宫产分娩的医学指征。
剖宫产还可能与遗传因素及出生后不良心理社会因素相互作用, 导致儿童精神发育异常或疾病, 国外流行病学调查发现, 产科的并发症与精神分裂症病史有关, 尤其是有剖宫产出生史者, 早发的精神分裂症 (22岁前发病) 比晚发精神分裂症高10倍, 由于精神分裂症与多巴胺活性增高有密切关系, 揭示剖宫产与神经发育的异常存在相关[4]。
此外, 新生儿时期的母子相互作用对于母亲的养育行为以及亲子关系的建立, 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而母亲良好的养育方式与和谐的亲子关系, 对促进儿童的身心发展有积极的作用。正常阴道分娩的母亲身体恢复快, 分娩后能尽早进行母乳喂养, 与婴儿发生初次相互作用的时间早, 对婴儿的积极反应多;而剖宫产母亲经历了手术的创伤和麻醉药物的影响, 体力和精力恢复都比较慢, 难以顾及婴儿。剖宫产母亲对婴儿出生更易表现出不满意, 母乳喂养可能性小, 要经历较长时间才能与婴儿发生初次相互作用[5], 而且对婴儿的积极反应较少, 回家后与婴儿的相互作用也较少, 影响母子间协调情感的建立, 以至于母亲的养育行为更易出现问题, 对于剖宫产婴儿的心理发展极为不利, 日后出现各种心理行为问题的几率大大增加。因此剖宫产儿童到了学龄期和学龄后期出现注意力集中困难、多动、冲动和学习障碍的比例相当高。
总之, 剖宫产对新生儿的脑功能、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注意力、母子依恋关系的建立都有不利影响, 对儿童的心理发展不利, 到学龄期和学龄后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行为发育异常。更为严重的是, 剖宫产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神经递质多巴胺的紊乱有关, 可能增加童年和成年的神经精神疾病发生的危险。当然, 需要进一步研究究竟是剖宫产本身还是剖宫产相关的医学指征引起了这些儿童发育的异常。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应对剖宫产可能对儿童带来的近期和远期危害有足够的重视, 减少不必要的社会因素剖宫产。
参考文献
[1]王梦龙, 静进.剖宫产对儿童发育的影响[J].中国校医, 2004, 18 (2) :3-4.
[2]田晓博, 赵亚茹, 马健, 等.不同分娩方式对学龄期儿童智能及智力结构的影响[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0, 25 (12) :910912.
[3]Pessoa L, Ungerleider LG.Neuroimaging studies of attention and the processing of emotion-laden stimuli[J].Prog Brain Res, 2004, 144:171-182.
[4]Verdoux H, Geddes JR, Takei N, et al.Obstetric complications and age at on set in schizophrenia:an international collaborative meta-analysis of individual patient data[J].Am J Psychiatry, 1997, 154 (9) :1220-1227.
心理与运动发育 篇6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抽取会宁县2~4岁儿童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县城儿童143名,乡村儿童219名;男童199名,女童163名。县城儿童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当地县幼儿园及3所私立幼儿园5岁以下儿童;乡村儿童来源于当地3所私立幼儿园及卫生院提前通知并组织的5岁以下儿童。儿童调查期间要求抚养人陪同完成调查。
1.2 方法
1.2.1 膳食调查及营养评价
采用24 h膳食回顾及称重[2,3]相结合的方法,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向儿童抚养人询问儿童1 d所摄入的食物种类和数量,调查问卷现场确认后收回。结合当地食物资源,依据当地常用的餐具容量和食物加工烹调习惯,自行制作食物模型和图谱,估算食物摄入量。采用“营养之星”营养软件计算儿童各种食物及各种营养素摄入量,结果再与《中国居民营养素推荐摄入量DRIs》中推荐摄入量(RNI)和适宜摄入量(AI)比较[4],进一步评价儿童膳食营养状况。
1.2.2 神经心理发育测验及评价
采用首都儿科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制定、首都儿科研究所修订的0~6岁小儿神经心理发育诊断量表对儿童进行神经心理发育测验[5],内容包括大动作、精细动作、适应能力、语言、社交能力、全量表分及发育商(DQ),以发育商评价儿童的神经心理发育水平:≤69为低下,70~84为中下,85~114为中等,115~129为中上,≥130为优秀。
1.2.3 质量控制
调查人员在调查前经过统一培训,统一调查方法和标准。调查问卷均当场收回,由调查员询问完后自查,补充遗漏项目后再由专人审核,核对无误后签字验收。神经心理发育测验由专人测试,并由质控员每日抽取10.0%复核测评结果。数据录入采用双录入,核对无误后建立数据库。
1.3 数据处理和分析
儿童膳食调查资料由经过统一培训的人员录入计算机,应用软件进行分析,儿童基本情况及神经心理测试数据由专人录入Excel数据库,核查无误后采用SPSS 15.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膳食结构
儿童膳食以粮谷类、蔬菜、水果类食物为主,其中粮谷类食物摄入高年龄组明显高于低年龄组,动物性食物摄入较少,奶类食物摄入量低年龄组明显高于高年龄组;豆类食物摄入存在性别差异,其他各类食物摄入无明显性别差异。见表1。
2.2 能量及营养素摄入
与推荐摄入量相比,各年龄组儿童能量摄入均达到了90%以上,基本能够满足需要;蛋白质摄入量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脂肪提供能量百分比与推荐值相比偏低,各年龄组儿童均未达到推荐值(30%~35%);碳水化合物摄入随年龄增长而增长,高年龄组明显高于低年龄组(P<0.05);各年龄组儿童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2。
以2000年中国DRIs为标准,评价各年龄组儿童无机盐与微量营养素摄入状况。表3表明,儿童膳食钙摄入随其年龄增长呈下降趋势(P<0.05);膳食铁摄入量随年龄增长而增加,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年龄组儿童膳食锌、铜、维生素E、烟酸摄入量存在年龄差异,其他元素摄入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儿童膳食钙、锌、维生素A、维生素C、叶酸、碘摄入普遍不足,低下率分别为87.8%,97.0%,97.8%,92.0%,96.7%和99.4%,各年龄组儿童摄入量均未达到RNI或AI。
注:*各年龄组比较,P<0.05。
注:碳水化合物无RNI标准,()内数字为占RNI的百分比/%;1 kcal=4.18 kJ。
注:()内数字为占DRIs的百分比/%;*各年龄组营养素摄入量比较,P<0.05。
2.3 神经心理发育
见表4。
注:()内数字为构成比/%。
多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处于中等水平,处于低下水平的儿童只有9人(2.4%),中下水平的儿童有42人(11.4%),中上及优秀儿童只是少数,优秀儿童只有1人(0.3%)。
2.4 神经心理发育与膳食营养关联分析
根据儿童神经心理测验得分将其分为上(≥125)、中(85~114)、下(≤85)3个等级,分析儿童不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间膳食营养素的摄入状况。结果表明,不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间儿童膳食锌、硒、碘摄入量存在明显差别,其中膳食锌、碘摄入量上等组明显高于下等组,其他膳食营养素在不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见表5。
注:1 kcal=4.18 kJ。
3 讨论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主要是指感知、运动、语言的发育,以及记忆、思维、情感、性格等一些心理活动的发展[6],关系到儿童以后的智力发育。2~4岁儿童正处在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神经心理发育状况亦不容忽视。探讨此时期儿童膳食营养与神经心理发育状况,对促进其健康成长有重要意义。
3.1 膳食营养状况
调查发现,该地儿童膳食符合我国居民的传统膳食结构模式,以粮谷类、蔬菜、水果类食物为主,儿童豆类及动物性食品摄入较少;能量及三大营养素摄入基本能满足儿童需要,膳食钙、锌、维生素A、碘等微量营养素摄入不足,儿童膳食营养状况不容乐观。究其原因,可能与当地自然环境及经济状况有关。会宁县是革命老区,属国家级贫困县,自然地理环境较差,交通不便,经济不发达,从而导致当地居民食物摄入种类较少,尤其是动物性食物,最终导致儿童膳食锌、维生素A等营养素的摄入不足。儿童膳食钙摄入随年龄增长有下降趋势,可能与小年龄组儿童正处在饮食结构的过渡阶段,其饮食以含钙多的奶粉为主,从而导致膳食钙的摄入量增加。膳食中维生素C的缺乏与蔬菜水果摄入不足有关。此外,儿童抚养人文化水平较低,营养知识较少,儿童膳食结构不合理,也是导致儿童膳食营养素摄入不足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膳食营养素与儿童神经心理发育
多数儿童神经心理发育处于正常水平,处于低下及优秀水平的儿童只是少数,儿童不同神经心理发育水平间膳食锌、硒、碘摄入量存在明显差别。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直接关系到其以后的智力发育。国内外学者认为,5岁前是儿童智力发育最迅速的时期[7]。因此,此年龄阶段儿童的营养状况对其身心发展有重要意义。
儿童神经心理及智力发育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有研究表明膳食营养素与智力发育有密切关系,调整膳食结构有助于改善记忆力的发挥[8,9]。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体内多种生物酶的合成及利用,保证幼儿体内锌的需求水平,对智力开发和提高幼儿注意力大有益处[10]。适量的锌有助于食物消化、吸收、利用,对儿童智力发育起到保护和促进作用[11],膳食锌主要来源于动物性食物,如动物肝脏等。适量摄入动物性食品有助于增加膳食锌的摄入量,促进儿童生长及智力发育。碘缺乏病对人类健康危害的本质是对大脑发育的损害,造成智力落后和神经功能低下[12]。膳食碘主要来源于海产品食物。会宁地区受自然、经济等条件限制,海产品食物摄入较少,因此膳食碘的补充应通过其他途径获得,如加碘食盐的摄入。缺铁对大脑功能有不良影响,硒与小儿生长发育有关[13]。该地儿童膳食铁主要来源于植物性食物,利用率较低,适量食用动物性食品可以增加铁的利用率。蛋白质、锌、碘等营养素是大脑发育必需的营养素,适时、合理的添加辅食,特别是优质蛋白质的摄入有助于婴幼儿智力发育[14]。合理膳食是预防各种营养缺乏病的重要途径,也是其健康成长的首要条件[15]。
【心理与运动发育】推荐阅读:
心理运动发育09-20
运动处方与心理健康11-18
射击运动入门与心理学09-28
体育运动与心理健康11-13
运动员心理教育与疏导08-29
排球运动员的心理障碍与心理素质训练论文07-08
运动心理创伤12-18
运动损伤心理12-02
心理疾病运动处方06-15
运动员心理训练1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