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监督管理

2024-10-17

现场监督管理(共12篇)

现场监督管理 篇1

0 引言

机电安装工程具有程序复杂、设备繁多、投资大等特点。, 为了保证机电工程的质量, 这就要求相关监督管理人员在掌握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还要进行不断的自我创新, 做好监督、管理, 在最大程度上确保工程的质量和安全。

1 机电设备的安装

1.1 机电设备的概念

设备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需要的机械、装置、设施等物质资料的一个总称。而机电设备是指采用了机械、电子技术的设备。通常说的机电设备是机械设备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机电设备的种类很多, 分类方法也很多。按用途可以分为产业类机电设备、民生类机电设备以及信息类机电设备三大类。产业类机电设备如机械制造行业里的自动化生产、工业机器人、矿山机械、纺织机械等。民生类机电设备如家用加工产品、健身用机械等。信息类机电设备如复印机、打印机、计算机等办公自动化产品等。

1.2 机电安装的概念

机电安装是个规模较大, 时间较长, 安装技术要求严格的工作。机电安装工作的特点有以下几个方面:

(1) 机电设备的安装是保证运行质量关键之一, 因为设备安装涉及的内容丰富, 比如说:工程设备、电气等设备。而机电设备安装主要就是为了将建筑物的作用最大化。随着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 对于机电设备的施工和检测技术也有愈来愈高的标准, 因此只有不断的完善机电设备的安装流程, 才能满足建筑物的实际作用和需求; (2) 在机电设备的安装检验程序中, 因其复杂性和涉及到的内容广、技术高、协调监督管理工作多等特征, 且在安装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力和物力, 而主要部分还需在工程完工后才能进行。

2 机电设备的安装要点

2.1 准备工作

在实际的施工中, 各类安装工种和施工作业之间的配合是最关键的。因此就需要专业的技术人员做好施工技术准备, 并安排人员布置好施工现场的临电、临设的工作, 以便施工人员可以用最快的速度和最短的时间展开工作。

2.1.1工序安装要点

在进行预埋线管、焊接等工作时, 其电器设备一定要和土建专业相互配合, 其中包括线槽、预埋、照明、暗敷管线等环节。而在对楼板进行暗敷管线工序时, 首先要在楼板之间的钢筋网之间敷设, 在此之前还要做好充分的事前准备和技术准备, 为暗敷管线提供准确的参考数据, 才能减少施工时间。同时考虑到建筑物的照明效果, 因此在安装设备之前就要把灯具、照明封口等整理好。例如:灯具应该使用吊杆方式安装在风管下, 且在确保线路安全的基础上还要注意灯具安装的美观性, 整齐性能。

2.2 安装要点

(1) 抓好机电设备安装中隐蔽工程施工。机电设备安装的重点是隐蔽工程的安装, 会直接影响到设备安装质量的好坏, 和后期的运行质量, 在施工过程中, 应对隐蔽工程进行严格管理、严格检查, 特别是基础施工时的设备安装, 电气安装中的电缆敷设、焊接、接地, 必须进行严格的检查并记录; (2) 抓好机电设备安装关。因为机电工程的施工设计受设备的规格、型号、厂家很大的影响, 因此机电工程会有一个联合设计的阶段; (3) 抓好进场材料、设备检验关。影响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就是材料和设备, 监理人员一定要将进场的各种材料和设备进行严格的检查和必要的检验。如果有重要的设备, 设备进入现场前监理人员一定要对设备的工厂测试、工厂监造进行监督。

3 机电安装工程现场监督管理和控制措施

3.1 抓好施工过程中的技术和质量监督管理

技术监督管理包括施工方案的制定要符合国家规范标准、施工人员施工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标准规范进行, 施工方案内容包括施工方法、施工器械、施工流程、施工组织。

3.2 加强施工监督管理成本控制的措施

(1) 积极采用新技术和新工艺。新工艺的使用要求与产品设计部门进行积极的沟通, 对于有可能使用在产品设计中的新工艺和技术进行提前交流, 以便提高效率; (2) 加强对施工材料的控制。施工材料在安装总成本中占有很大的比重, 如果能够有效地对施工材料进行控制, 将在很大的程度上降低生产总成本, 对施工材料的监督管理要从采购源头抓起, 严把质量关; (3) 对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变更签证进行严格控制。由于机电安装工程是一项比较复杂的工程, 使得其在现场施工阶段易发生变更签证, 从而对其造价控制造成严重的影响。因此, 要提高机电安装工程造价全过程控制水平, 就必须在确保施工质量、进度以及安全的基础上, 严格控制机电安装工程中的变更签证, 投资监理做到对工程变更及时核算, 及时掌握项目造价的动态变化, 力求签证总量不超过工程总投资的5%。

3.3 重视安装中的电气施工关键工序控制与管理

(1) 电气施工材料、产品的控制与监督管理。在电气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应当选择质量合格且具有质量保证的材料、产品, 在严格检验相应的材料、产品是否明确标明名称、规格、型号、国家质量标准代号、出厂合格证、生产厂家等洋尽的信息后, 再决定是否选用, 以确保电气工程的质量; (2) 管线铺设的控制与管理。通常情况下, 在机电安装工程管线铺设的过程中, 施工设计在施工过程中又未与施工实际相结合, 造成管线在铺设过程中存在与整体建筑不协调的问题; (3) 电气施工过程的控制与管理。电气工程是一项工期较长、工序较为复杂的工程, 确保审核合格的施工图纸符合电气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 确保设计图纸准确无误。

4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机电安装过程中, 需要不断的提升施工技术, 并进行全面有效的质量控制, 对机电安装工程实施全过程监督管理, 严格的按照相关的质量标准与规范施工, 对施工关键环节重点把关, 做好工程组织施工, 为机电安装工程提供质量与安全保障。

参考文献

[1]林密清.浅谈机电安装工程施工技术与质量控制[J].工程技术, 2013, 26 (04) .

[2]张宁.浅谈机电安装工程的项目管理[J].管理观察, 2008 (12) .

现场监督管理 篇2

开课时间:

2011年9月23-24日 天津

参加对象:生产主管、车间主任、现场班组长、领班、拉长。参加费用:2380元/人(含资料费、午餐费、专家演讲费);住宿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会务组织:森涛培训网.森涛培训咨询服务中心

咨询电话:o2o-34O7-125O、34O7-1978(提前报名可享受更多优惠,欢迎来电咨询)

-------------------------《现场管理与现场改善实务》课程纲要(张老师主讲)

● 课程背景

车间管理干部承担着现场管理和制造过程控制的重任,必须有效的管理现场的进度、质量、成本、人员 等要素,还要协同其他部门共同处理现场的各种问题。

然而,随着订单交货期日益缩短,品种变化多端,不断有新品种上线,给车间管理人带来无穷的困惑。

作为车间干部,您是否经常被以下问题弄得焦头烂额? ◇ 员工很娇气,不好管,管严了抱怨,管松了任务完不成 ◇ 同样的事故总是重复发生,再三叮嘱也没有用 ◇ 现场材料乱堆乱放混放、需要的物料不知到哪去找,不需要的一大堆

◇ 工人流动性大,刚成熟又离辞了,现场总是在救火 ◇ 布置下去的工作总是得不到很好的执行,与自己的期望有差距

◇ 团队士气不高,激发不起现场人员的工作热情

◇ 自己忙得象“驴”一样,仍然不断有问题产生„„等等 如何搭建起现场管理者的“黄金屋”?如何打造起一支钢铁般基层队伍,在短时间内提升生产的质量、效率、士气、设备、5S等各项核心指标?2天的《现场管理与现场改善实务》将告诉你一套系统而实用 的现场管理方法。

案例全部来自于真实的生产现场,再配以录像和动画教学,寓教于乐!

● 培训目标:

◇ 转变观念,树立明确的现场管理人员职业化意识 ◇ 清晰、准确的理解现场主管在日常工作中的角色、作用及职位要求

◇ 掌握现场管理者做事原则与沟通方法 ◇ 明晰如何打造具有出色完成任务能力的团队

◇ 掌握人际关系处理的原则,有效的处理班组和其他部门的关系 ◇ 学会沟通、批评、表扬下属的技巧,● 课程大纲: 课程导入

◆现场管理的现状和特点 ◆现场管理的发展趋势 ◆现场管理者的定位 ◆学员热身,建立学习小组 安全管理

◆分析一下:安全工作同我们有哪些关系? ◆现场安全目标——0事故

◆讨论一下:为什么安全工作落到实处如此之难? ◆案例分析:某国有化工厂的两起安全事故给我们的启示 ◆安全事故发生的两大心理因素 ◆让安全工作真正落地的两大工具

◆练习一下:制定我们现场的安全事故易发点与管控方式 质量管理

◆品质意识与质量目标

·讨论一下:什么是品质意识?

·一个似是而非的问题——什么是质量? ·寓言分析——《父子与驴》中谁说的对? ·练习一下:我们的客户是谁? ·演示一下:扯皮是如何产生的? ·分组讨论1:对质量的正确态度是什么? ·分组讨论2:优秀的质量从哪里来? ·分享一下:丰田的质量追求 ·视频:海尔对质量的态度 ·现场质量目标的界定方式

·练习一下:我们的质量目标是什么? ◆ISO9000与质量实现

·讨论一下1:产品质量的好坏受什么因素影响? ·讨论一下2:如何让这些影响因素受控? ·什么是ISO9000? ·真正理解PDCA ·质量标准与检验规范 ·QC工程图与产品质量档案 ·QC七大手法的应用介绍 交付与效率管理

◆对按期交付的广义与狭义的理解 ◆我们的交付目标——生产计划达成率 ◆生产进度的控制方式与看板 ◆生产报表与生产日报的管理

◆讨论一下:为什么我们这么忙,效率却这么低? ◆现场效率目标的约定方式 ◆提升现场效率的两大路径 成本管理

◆现场成本削减不能靠事后计算

◆分析一下:现场管理中的浪费都表现在何处? ◆丰田的七大浪费在现场的应用 ◆物料损耗的控制方式 ◆切换引起的等待的压缩方法

◆样品确认方式对质量过度的影响与改善

◆分析一下:为什么通常会对过多/过早的现场视而不见? ◆现有搬运路线的描述与固化

◆练习一下:如何制订现场成本控制的目标? 士气管理

◆激发士气的难点与出路

◆讨论一下:员工的士气与什么有关? ◆李云龙提升队伍士气给我们的启示

◆为什么多数员工对待考核的态度是无所谓? ◆TWI工作教导中提升员工士气的方法 ◆丰田提案制度在提升士气中的应用 ◆练习一下:制订提升士气的目标。现场问题的分析与解决 ◆问题解决

·思维破冰:袋鼠逃跑的真实原因 ·解决问题从端正态度开始--遇到问题后的三种错误态度

--丰田、中集对待问题态度的共性对比 ·体会一下:描述问题常见的错误方式 ·现场问题描述的实用方法--从5W2H到个案问题描述三要素

--一汽对用纸问题系统描述方式给我们的启示--练习一下:生产效率提升问题的描述方式 ·现场分析问题的实用模型

--应用4M1E/鱼骨图/5WHY等分析工具遇到的难点--思维拓展:分析生产线主电机为什么烧了?--能解决80%现场问题的四句话 ◆问题解决的预防分析——设备管理 ·分析一下:设备异常的总时间如何降低? ·工厂设备管理的现状分析 ·设备隐患问题分析查找的方法 ·设备故障产生的两大原因 ·显性故障与隐性故障的对比分析

·从内部客户的角度来看设备的效率——OEE分析 ·思维破冰:为什么设备管理需要全员参与? ·TPM的起源与定义

·自主保养活动的推进方法与工具 ◆工作改善

·改善的体会:伯利恒钢铁厂的故事 ·工作改善的有效工具——IE--流程分析:现场报表的过程分析--作业分析:笔的组装作业研究--动作分析:五个不同动作的对比 ·工作改善的实施基础——科学精神

·为什么近代管理与科学没有首先出现在中国? ·案例分析:切换效率提升的思路与方法 ·从钱学森先生对中国教育的建议所想到的 ·为什么持续改善不能持续? ·实现持续改善的六大阶梯 ● 讲师介绍: 张老师: 教育及资格认证

高级培训师、制造业管理技能训练专家、制造业成本控制及现场改善大师、中国制造业精益思想实践的先行者;高级工程师;MBA;六西格玛黑带;PMP项目管理师;国际人力资源管理师 讲师经历及专长

张老师曾服务于日立、永合集团(永合高分子材料、永宁现代包装实业)等知名企业,历任工程师、生产部主管、TQM推进主任、管理部经理、制造总监、企划总监,常务副总经理等职位,具有十五年以上的制造业管理经验。

张老师对于制造业成本管控体系诊断与改善、制造业系统改善思想与方法的实践研究、制造业现场改善方法与管理技能提升训练等领域有深入研究,擅长课程有:《制造现场八大浪费削减实务》、《一线管理者现场管理技能提升训练(TWI)》、《现场管理技能提升训练营》、《制造业现场问题分析与改善的金钥匙》、《从设备管理到TPM》、《养成按规定做事的习惯——5S提升篇》、《制造业品质意识的提升与改善》、《制造业工艺管理与优化》、《一线管理者沟通与激励的技巧》、《精益生产实施实务》„„ 培训客户与培训风格

张老师曾培训过西门子、华帝集团、美的集团、爱立信、神州数码、研祥科技、凯华电器、宇龙通信(酷派)、深泰电子、OKI冲电气、深圳奥尼电子、深圳欧菲光科技、杭州奥普浴霸、宏基构件、广业电子集团、深圳惠程电气、许继电气、上海思源电气、神马集团、德特高压电器、山河智能、东风日产、金城集团、乐山斯堪纳机械、湘电集团、西安昆仑集团、昭和汽车配件、东方机器制造、鑫宝龙机械、一机机械、唐山道诚管业、富得巴精模、东江科技、东莞坚朗五金、三花集团、深圳航空、风神物流、住友集团、掌上明珠家俱、宝丽世纪家具、立邦漆、南玻集团、新中源集团、驰宏锌锗、中国石油(大理)、邯钢能源、三环中化、道德尔石化、通达石化、迈德乐糖果(广州)、嘉里益海粮油、中纺粮油、中烟集团、亚联药业、新百丽集团、迪桑娜皮具、千金饰品、三元集团、飘影实业、广东新华印刷、深圳九星印刷、上海中华印刷等众多知名公司。

审计现场管理研究 篇3

实施审计现场管理,主要是在审计过程中对审计人员、审计数据、审计方法等加以管理和控制,提高审计效率,加强审计的监督职能。其主要控制、管理阶段可分为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以及审计复核阶段。

审计项目是审计机构或人员受托或根据授权,在规定期限内向委托方或授权人提交审计报告的一项具体审计任务,是现场审计的对象。审计任务完成后,审计机构或人员向受托或授权机构出具最终交付的工作成果——审计报告,对审计事项发表意见。

审计项目一旦确立后,其一般工作流程是:审计机构要组织成立临时性的审计组作为项目团队,明确审计组组长作为项目负责人,审计组通过制定计划、组织实施和收尾三个阶段,最终出具审计报告。在计划阶段,审计组先期对被审计单位进行审前调查,对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进行初步评价,在此基础上,判断确定重要性水平和可接受审计风险,确定审计范围和重点审计内容,制定计划阶段的可交付成果——审计实施方案。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按分工,各自完成分配的工作,如货币资金审计、往来款项审计、收入审计等,取得相关审计证据后编制审计工作底稿,实施阶段可交付成果,包括其佐证资料——审计证据,提交给审计组长,经组长审核通过,方为工作完成标志。在收尾阶段,通过汇总审计工作底稿,是否满足审计计划中确定的重要性水平和审计风险,如果超过可接受审计风险,那么就要进一步增加工作量和扩大审计证据量,达到审计风险控制水平,出具审计报告,收尾阶段可交付成果。审计现场一般工作流程可以图表描述如下:

从上述审计现场工作流程中可见,现场审计的每一个过程离不开管理,即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领导等管理职能活动,把负责审计项目任务的审计组所拥有的人力、物力、财力和知识资源优化配置并充分利用,使之发挥最大效果,以期实现审计项目目标。

二、审计准备阶段的控制

在审计准备阶段,主要控制要点有三:

1、配备与审计项目相适宜的审计组成员。审计部门应该根据审计项目的性质和复杂程度、被审计单位规模的大小、审计人员的客观性等因素指派具有必备知识和技能的审计人员。审计是一项人力和知识双密集的工作。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必须具备一定专业知识和一定数量的审计人员。审计人员的数量和质量是影响审计项目人力资源的第一要素。从数量上讲,一个审计项目所需人员是有限的,超过这个数量,其对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影响的边际效用递减。但在这一个数量限度内,人数越多,审计项目时间管理就会越少,反之越长。所以审计人员的增加在一定数量内,会减少审计项目整体所用时间,假定人员的分工合作是正常高效率的,那么因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会大于追加审计人员所增加的成本,但超过这一定点,随着审计人员的增加,审计人员的整体效率降低,造成审计时间减少所减少的成本开始逐渐小于审计人员增加带来的成本。如图2所示:

从审计人员质量来讲,主要表现为业务知识和业务技能两方面。业务知识主要包括审计知识、计算机知识和所审计事项的相关知识、法律法规等,业务技能主要是指上述知识的运用能力,重点表现为专业判断水平(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审计经验)、计算机审计能力。专业判断水平综合体现了一个审计人员所占用的业务知识及其运用能力也是审计人员质量中权重最大的一个指标。我们常说某某审计经验丰富,实质上就是表达这个审计人员的专业判断水平较高。

2、把好审前调查关,确定审计的重点领域。审前调查是保证审计质量的重要环节。对于一些重点审计项目,更要花足够长的时间搞审前调查,做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

3、制定切实可行的审计实施方案。审计方案是审计实施的基础,是保证审计工作取得预期效果的重要手段,也是检查、控制审计质量和进度的基本依据。审计方案关系到审计的深度、效率和效果,也关系到责任和风险,做好这项工作,可以使审计工作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按照审计公正性和质量控制要求,任何一个审计项目不可能由一个人去完成。这样由所有参加审计项目的人员就会组成一个项目团队(通常称之为审计组)。由于团队的存在,就会产生管理学称谓的一系列组织管理问题。在一个项目中,我们称之为团队管理。团队管理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团队整体效率。因此,团队管理成为影响人力资源的又一重要因素。和管理学中所有组织管理的核心内容一样,审计项目的组织结构主要是对分工和协作的处理。分工是指根据审计项目方案来确认的总体任务,按照“贡献相似性”和“关系相近性”原理,把总任务分解分配到相应的审计小组中去,协作是指通过建立和贯彻沟通与合作的规范,创造和维持团体的协同效果。有效合理的组织结构,可以为审计人员创造理想的工作环境,促使其保质保量地完成好分配的审计任务,充分发挥其合作意愿和合作能力,从而满足复杂多变、运用多种知识技能和信息、不断创新的审计工作需要,提高工作效率。实践表明,审计项目具有组织稳定性差(即完成一个审计项目后其组织结构即行解除)、信息沟通量大、工作灵活、创新性强等特点。科学的审计作业分工和组织结构,必须适应和满足审计作业的这些特点。为此,科学的审计分工应强调审计人员的参与和协商一致,使其成为一个上下有机结合的过程,将总任务分解为若干个互有区别但彼此联系的分任务,再将分任务分配给不同的审计小组或人员去执行。在组织结构上,采用矩阵式结构,即先依照“贡献相似性”的管理原则,将相似会计核算内容分成一组,如将应收应付款审计分为往来审计,最终分配到具体审计人员,再依照“关系相近性”原理,按审计目标建立组与组之间沟通的负责组(人)。

从管理学的组织结构设计原理分析,这一结构适应性强,符合审计作业的要求,有利于加强各组之间、审计人员之间的协作配合,有利于总结新的审计方法,有利于完成新的审计任务和激发审计人员的创造性。这一设计既体现了职责分工,同时也体现沟通和协调机制,引入和强化了合作的意愿和相应的工作能力。

三、审计实施过程中的控制

在审计实施过程阶段是审计的主要实施阶段,主要控制点如下:

L、落实项目审计责任制。在具体审计项目的实施阶段,要按审计项目管理制度的规定,严格内部审计工作程序,明确项目组长和各级审计人员的工作职责,明确项目组长对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负主要责任。

2、发现内部控制的重大薄弱环节,应扩大测试范围。在实施现场审计时,审计人员根据审计具体方案中确定的审计步骤,运用审计技术方法对业务程序进行测试,在测试过程中,收集有用性、相关、重要的审计证据。审计人员在审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如发现被审计单位人员职责分工不严,存在严重混岗等严重缺陷时,应充分意识到该证据的重要性,保持应有的职业警惕,对这一重大隐患执行扩大测试,实施进一步的取证,以确定工作人员是否利用机构内控不严的漏洞,实施了违法违规行为。

3、规范审计工作底稿的编制。在审计工作底稿上要反映出审计人员的工作轨迹和专业判断的过程,有利于把好审计证据的质量关,审计人员既要做好审计过程记录,又要记录审计的主要成果和查出的重点问题。

4、严格执行复核程序。内部审计应建立审计组长和审计部门负责人两级复核制度。各级都应具体明确复核内容和承担责任,层层把关,级级负责,确保每一个审计工作符合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

5、加强对内部审计人员的现场指导和检查。项目组长要及时了解审计人员审计工作情况,会同审计部门负责人研究解决审计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对各层次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给予实时的充分的指导、监督和复核,这是做好审计过程质量控制的关键因素。

6、建立审计报告的签发制度。审计报告由项目组长起草,审计部门负责人审核。审计报告签发前,必须征求被审计单位意见,加强双方的沟通。

四、审计报告阶段过程控制

作为审计的收尾工作,审计的报告阶段过程控制也十分重要,主要控制点有如下三点:

(1)及时总结审计工作。每一个审计项目结束,内部审计部门负责人要及时组织项目组长对本次审计工作进行总结,简要阐述本次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重大疑难问题和采取的相应措施,指明今年类似审计工作中应注意的事项。在复核、总结的过程中,首先应当执行分析性复核程序。分析性复核不仅被运用于审计计划阶段和报表项目审计阶段,也可用于审计报告阶段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以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审计过程中形成的审计结论的恰当性和会计报表整体反映的公允性。在对会计报表进行总体复核时审计人员应执行以下程序:①应当全面审阅会计报表及附注,考虑针对实质性测试中发现的一些差异或未预期差异所获取的证据是否充分、恰当;这些异常差异或未预期差异与审计计划阶段的预计之间的关系。②将分析性复核应用于会计报表上,以确定是否还可能存在其他的异常或未预期的关系。如果这种异常或未预期的关系存在,则审计人员必须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再追加实施额外的审计程序。

其次,在完成实质性测试之后,审计项目经理应当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全面复核,并在此基础上撰写审计总结,概括地说明审计计划执行情况及审计目标是否实现。审计总结一般应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公司简介,阐述被审计单位的背景信息及重大会计政策的变更情况;二是审计概况,主要阐述审计过程、审计计划的执行情况(包括所采用的审计方法、审计计划执行偏差及其原因等)、审计的总体评价、审计前后主要财务指标,即应引起部门经理和主任会计师注意的重大事项(包括关联方交易、财务承诺、期后事项等);三是审计中发现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的重要调整及事项;四是审计结论,说明拟出具的审计报告的意见类型及对审计单位经营管理的评价与建议。

再次,应完成审计工作底稿的二级复核。审计项目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的全面符合通常应在审计现场完成,以便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争取审计工作的主动。在完成审计外勤工作时,则需审计部门经理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二级复核。二级复核及时对审计项目经理符合的再监督,也是对重要审计事项的重点把关。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7个方面:①复查计划确定的重要审计程序是否适当,是否得以较好实施,是否实现了审计目标。②复查重点审计项目的审计证据是否充分、适当。③复查审计范围是否充分。④复查对建议调整的不符事项和未调整不符事项的处理是否恰当。⑤复核审计工作底稿中重要的钩稽关系是否正确。⑥监察审计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及其对会计报表和审计报告的影响,审计项目组对这些问题的处理是否恰当。⑦复核一审会计报表总体上是否合理、可信。

然后审计人员应当评价审计结果。主要是为了确定将要发表的审计意见的类型以及在整个审计工作中是否遵循了独立审计原则。为此,应完成如下四个工作:一是对重要性和审计风险进行最终评价,该过程可通过两个步骤完成:①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可能的审计差异即可能错报金额。按会计报表项目确定的可能的错报金额由三部分组成:通过交易和会计报表项目的实质性测试所确定的未更正错误;通过运用审计抽样技术所估计的未更正预计错报以及通过运用分析性复核程序发现和运用的其他审计程序所量化的其他估计错报。②确定各会计报表项目可能的错报金额的汇总数(即可能错报金额)对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和其他与这些错报有关的会计报表总额(比如流动资产或流动负债)的影响程度。二是对被审计单位已审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对已审计会计报表进行技术性复核,可以通过填列和复核会计报表的检查清单的方式来进行。不仅可对那些经常容易被忽视的审计方面起到提醒的作用,还有利于监察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三是对被审计单位一审审计报表形成审计意见并草拟审计报告;在审计过程中,要实施各种测试。这些测试通常是由参与本次审计工作的审计项目组执行的,而每个成员所执行的测试可能只限于某几个领域或账项,所以,在每个功能区域或报表项目的测试都完成后,审计项目经理应汇总所有成员的审计结果并将这些分散的审计结果加以汇总和评价综合考虑在审计过程中所收集到的全部证据。最后出具审计报告。四是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最终的复核是在完成审计工作、签发审计报告前所进行的复核。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最终复核这项工作,一般由会计师事务所的主任会计师承担,是对整套审计工作底稿进行的原则性复核。

(2)建立审计质量责任追究制度。从审计员到审计组长,再到审计部门负责人和总审计师、审计顾问,都应明确应该承担的质量控制责任,质量控制的结果应与业绩考核挂钩,没有履行好责任就应该追究和处理,如告诫、批评、通报、取消评审资格等,通过奖优罚劣来提高质量意识和责任心。

(3)加强审计档案管理。审计档案是项目审计的主要载体,是审计业务基础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审计档案为今后的审计业务服务。

主要参考文献:

1、《审计学概论》,娄尔行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

2、《审计学》,高校审计编写组,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年版。

3、《审计学》,冯均科主编,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4、《企业审计技术》,何庆林主编,广东经济出版社,2003年版。

5、《企业审计风险》,王晓霞,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6、《内部审计理论与方法》,张庆龙,中国时代经济出版社,2005年版。

7、我国公司成立审计委员会动机的实证研究,杨忠莲、徐政旦,审计研究,2004年1月。

优化企业现场管理 篇4

现场管理和现场管理优化的内涵是不同的。现场管理是指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而现场管理优化, 是指在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上, 对生产现场进行综合治理, 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 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与控制, 以提高生产现场的运行效能, 实现均衡、安全、文明生产, 以达到优质、低耗、高效的目的。现场管理优化强调企业各个有关管理部门对生产现场进行综合治理, 在专业管理普遍加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协调, 使现场管理不断优化。应当明确的是, 现场管理优化不但要治理生产秩序和生产经营环境, 更注重对生产现场高层次管理, 强调生产力诸要素的优化组合。优化现场管理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合理配置资源, 实现企业规划的生产经营目标的迫切需要。加大现场管理优化力度, 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紧迫的工作内容, 势在必行!

二、现场管理优化的基本内容

现场管理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多个层次、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把现场管理优化分为:高级型现场管理优化、中级型现场管理优化、低级型现场管理优化。高级型现场管理优化是以完善高效规范化的现场管理体系为重点, 在科学研究和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对职工的作业过程、作业面和作业内容进行设计。它是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它以过程控制为主线, 建立生产作业控制体系、现场质量控制体系、现场成本控制体系, 并不断完善现场管理优化的配套措施, 包括优化劳动组合, 进行技术改造, 优化分配制度, 激励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中级型现场管理优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序管理的优化, 主要是对现场中人、机、料等要素状态的优化;二是生产流程的优化, 是指对生产现场中人流、物流、信息流运行状态的优化;三是现场环境优化, 这是因为良好的作业环境是保证物流畅通, 人、机、料三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条件;四是现场管理优化, 对现场各专业管理进行优化, 对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初级型现场优化主要是加强现场基础工作。

三、现场管理优化的基本要求

现场管理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抓现场, 外抓市场。对此, 众多有胆有识的企业家已形成了共识。首先, 要统筹规划。现场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全面工作, 是各项专业管理的落脚点。现场管理绝不能就现场而抓现场, 单打一是不行的。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必须要统筹规划, 综合治理, 规划科学的现场管理优化目标, 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保证措施, 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其次, 领导要高度重视, 要充分认识到现场优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领导亲自挂帅, 真抓实干。再次, 要持之以恒。现场管理优化最基本的要求是改变人的随意性习惯。必须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把现场管理优化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把它确立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把它看成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最后, 要全员、全面、全过程控制。现场管理优化必须要全员参加, 全过程控制, 全面管理。它决不是少数人就能做得到的, 而是要动员全企业的职工齐抓共管, 共同参与。

四、现场管理优化的方法

现场监督管理 篇5

部门姓名分数

一、填空题(30分,每题3分)

1、5S是提高企业竞争力改善企业体质的一种特别有效的手段,通过改善人员、设备、材料之间的关系,消除制造业普遍存在的七大浪费,达到提高效益的目的。

2、整理按标准区分必要的和不必要的物品,对不必要的物品进行处理。

3、整顿是将必要的物品按需要量、分门别类、依规定的位置放置,并摆放整齐,加以标识。

4、清扫是清除工作场所的脏污(灰尘、污垢、异物等),并防止脏污的再次发生,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亮丽。

5、清洁是将3S(整理、整顿、清扫)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并贯彻执行及维持,意即“标准化”。

6、素养是人人按照规定和制度办事,养成好习惯。

7、整理的核心是让不用的不再出现。

8、整顿的实施要领有分析目前的情况,划定放置场所,规定放置方法,订立保管规则,大量使用“目视管理”(标识明确)。

9、5S的改善活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而是,通过在整理、整顿及清扫、清洁的活动中,使通常不易发现的各种浪费彻地暴露出来,并消除掉。因而,5S是一种相当有效的改善活动,能够使有限的资源达到最有效的利用。

10、整理阶段可用到的工具有初始检查清单法、需求说明表法、红色标签作战法、要因结果分析法、看板管理法、目视管理法等。

二、多项选择题30分,每题3分)

1、以下选项那些可作为整顿阶段的绩效目标(AC)

A)减少物品文件的查找时间B)减少不必要的库存

C)生产准备时间减少D)除不必要的物品

2、整理是通过改善将不必要的东西清除掉,整理的方法有(ABC)

A)区分有用和没有用的东西B)把没有用的东西清除掉

C)采取措施使没有用的东西不在出现D)决定不需要物品的处理方法

3、通过红色标签到现场开展活动,找出31日内不需要的、不使用的物品,此活动也叫红色标签战术。因此要进行此活动前,首先得明确贴红色标签的范围(ABCD)

A)无法明确31日内是否使用的物品B)第32天使用的物品

C)预定三个月后使用的物品D)长期不使用的场所

4、修养就是使员工通过整理、整顿、清扫和清洁等做法,使员工形成以下意识(ACD)

A)规定下来的事情按规定来做B)减少物品的查找时间

C)自觉进行改善D)将改善的结果进行标准化

5、以下哪些不是整理的实施要领(AC)

A)定期检查卫生工作B)制定“要”和“不要”的判别基准

C)将改善的结果标准化D)决定不需要物品的处理方法

6、需要物品和不需要物品的定义是(AC)

A)1个月内使用的物品B)3个月内使用的物品

C)31天内使用的物品D)1年内可能用到的物品

7、哪些是整顿中的三定原则(ABC)

A)定点B)定容C)定量D)定时8、5S原因的直接质量损失比率代表公司的水平,你认为排序不合理是(ABC)

A)濒临倒闭的公司>能够盈利的公司>卓越的公司>苦苦挣扎的公司

B)能够盈利的公司>濒临倒闭的公司>苦苦挣扎的公司>卓越的公司

C)卓越的公司>濒临倒闭的公司>苦苦挣扎的公司>濒临倒闭的公司

D)濒临倒闭的公司>苦苦挣扎的公司>能够盈利的公司>卓越的公司9、5S是提高公司生产效率的重要手段,它能够在如下方面提高生产效率(BC)

A)生产批量B)生产准备时间

C)单件时间D)工时费

10)下列哪几项属于5S(ABC)

A)整理B)清扫C)素养D)安全

三、问答题(40分)

1、请简述清扫的实施要领(10分)

答:

1、建立清扫的责任区(室内、室外和公用设备)

2、执行例行清扫,清理脏污;

3、调查污染源,予以杜绝和隔离

4、建立基准,保持制度化;

5、寻找污染源,实施改善。

2、整顿三要素有哪些,并对每条要素做出相应的解释。(10分)答:场所、方法和标识。

场所 :

1.物品的放置场所原则上要100%设定

2.物品的保管要 定点、定容、定量

3.生产线附近只能放真正需要的物品

方法 :

1.易取

2.不超出所规定的范围

3.在放置方法上多下工夫

标识 :

1.放置场所和物品原则上一对一表示

2.现物的表示和放置场所的表示

3.某些表示方法全公司要统一

4.在表示方法上多下工夫

现场监督管理 篇6

“5S”管理始创于日本,内容包括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

1.整理(SEIRI)

整理不是把现有的物品摆放整齐、有条理,而是要分出必需品和无用品,并且把必需品整理得井井有条。

印刷厂的整理可以从以下3步进行:

①分清必需物料和非必需物料。现场检查,对于工作场所内进行全面检查,包括桌面、墙面、机器下面、电脑、车间的电线布置、机台周围情况。挑出无用品,查看机器设备和日常用品有无报废或者闲置。其判断标准参见表1。

②果断消除无用品。找出生产工作现场中的必需品和无用品,并制定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参见表2。

③摆放好必需品。每天下班前的15分钟,生产者应按照事先制定好的工作现场要求,进行检查。整理活动的实施可通过照相机、录相拍摄下来,做成展台进行前后效果对比,或用不同的盒子进行收纳并用标签注明。

2.整顿(SEITON)

整顿的推行要在整理的实施达到一定效果后才能进行,整理是整顿的基础。整顿的结果要达到以下4个方面的要求:第一,做到立即拿取所需要的物品。第二,充分地利用狭窄的场所。第三,在提高工作效率的同时创造安全的工作环境。第四,节约物资材料。

印刷厂的整顿可以从以下3个步骤进行:

①科学合理地安排放置位置。物质材料的摆放依据更安全、拿取更便利的原则进行布置,经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指定的位置上,不常使用的物品放置在存放架上或库房里。

在工作现场画出工作通道和生产作业区。在整理过后的工作现场会有很大的空闲空间,充分地利用这些空间是提高效率的一种方法。工作通道决不能放置物品,目的是使工作运行安全。常使用的物品应放在离工作台近的位置,如透明胶带、打印纸、裁纸刀。其中打印纸更换的频率很高,那么就应把打印纸放在离打印机近的位置。近期内不用的物品应放置在远一些的位置上,如数字打样机的墨盒需要两三周才更换一次,可放在储存柜里。具体放置位置可参考表3。

②用纸条或纸盒划分细节。在放置物品的相应位置上贴上相应的标签,方便寻找取放。

③放置方法。物品及工具的摆放一定要在固定的地点和区域。摆放的位置不能随某个人的喜好而改变,固定的放置安排应适合大多数人的习惯。

3.清扫(SEISO)

清扫是通过制定要求,清洁工作现场。实现无垃圾、无污垢,维护机修设备的精度,早些发现设备的不完善,减少故障的发生。清扫工作可从3个方面进行:首先清扫平时使用的生产工具,比如办公电脑。然后清扫生产中使用的设备,主要是指设备的日常保养,这部分可参考机器的使用说明完成。最后清扫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垃圾,如裁纸机台产生的废纸边、印刷过程中产生的废品,更换材料时的包装盒等。

印刷厂的清扫可以从以下2个步骤进行:

①建立责任区域,明确负责人。印前制作过程可以分出印前图像责任区、数码印刷区、激光照排机区、原版检查区。印刷和印后加工也可根据机台画分出不同区域,在相应的区域要明示出负责人的名单。

②建立完善的责任分担区以及清扫标准。从每日清扫到每周的保洁,要划分清扫的内容,具体分为5个部分。图像制作区、数码打样区、激光照排区、印刷区、印后加工区。每一部分的日常保洁主要是把当天的垃圾清除掉,地面保持卫生没有杂物。空气要清新,温湿度调节到适中。每日下班前要对作业机器进行检查,预防机器出现事故。清扫的推行方法是相关领导每周检查一次清扫情况。或是采用不定期的抽查,特别注意卫生死角和办公设备的清洁。如果发现问题要找到责任人并按照职责进行改进。

4.清洁(SEIKETSU)

清洁即一目了然的管理,标准化的管理。创造一个舒适的工作环境,持续不断地整理、整顿,以保持或保障安全、卫生。

5.素养(SHITSUKE)

素养指培养良好的习惯,创造有规律的工作环境。创造良好的工作场所,培养各种良好的礼节,养成遵守集体决定事项的习惯。

素养的推行要求企业为员工提供一些机会,充分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素养之所以为“5S”管理的核心,重点就是因为通过自身修养,自发地提高工作能力,主观愿意不断改进生产工艺,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素养管理目的是员工自己改进工作习惯而提高能力。在印刷厂具体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操作:

①编写《工作手册》,从工艺流程到生产模式,岗位流程、岗位职责,以此来规范员工的工作步骤和流程。编写《常见问题手册》,培养职工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职工把工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记录在册,便于以后学习和提高。

②企业重视培训,让员工热爱学习,调动员工学习热情,使企业变成一个学习型、创新型的企业。

③培养员工自觉制定工作计划、自我监督的良好习惯,把工作由被动变为主动,养成自觉的好习惯。

强化“5S”管理的执行力

“5S”管理的执行能力可使企业的产品符合较高的生产和服务标准,从而提升企业的产品质量水平,提高参与市场竞争能力。

1.强化执行力能够加速印刷企业员工素养的提高

大量成功印刷企业的实践证明,强化执行力是提高员工素质的重要手段。在推行“5S”管理的过程中,最难的就是“素养”。“5S”管理的目的是培养员工好的工作习惯,它的实现是一个员工亲身体会,内心认同的过程。让员工有一种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习惯。遵守规定,渐渐养成习惯。如果员工能很好地执行“5S”管理,慢慢就会在工作中养成好习惯,只要企业坚持执行,加大管理力度,一定会产生很好的效果。

通过强化执行力,使企业员工逐步把标准的强制性约束变为自我约束,形成自觉的执行标准意识,使全体员工深切感受到正因为标准使一切工作井然有序,促使包括领导者在内的企业全体员工,齐心合力完成生产目标,使企业每个员工的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2.强化执行力能够促进印刷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

执行“5S”管理具有很强的动态性、民主性。“5S”管理是当今社会企业管理者整顿企业、改善企业经营管理、提高产品质量的一个非常好的手段。执行“5S”管理还具有很强的渗透力,它在企业经营管理的全部过程和所有环节中运作,涉及到企业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它也在企业管理领域、经营领域中发挥很大作用。

3.强化执行力是稳定提高印刷产品质量的重要保证

“5S”管理不仅强调了人的因素,同时也强调了管理体系中ISO9000、IS09001、ISO14001的规范性。好的工作环境可以给员工带来愉快的心情,工作效率也会提高。相反,不好的环境会直接影响到员工的工作。通过“5S”管理可使员工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不符合标准的半成品不继续加工,不符合标准的产品不出厂,这样才能保证印刷品质量,使印刷企业生产出优质的印刷产品。

强化“5S”管理的执行力,对于提高企业的整体产品质量水平和企业竞争力,具有深远的意义。印刷企业提高管理意识,才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才能为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作者单位:辽宁省新闻出版学校

现场施工管理 篇7

由于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 现在施工现场管理逐渐得到施工企业的重视, 现场施工管理也由原来单纯的质量管理转变为包括质量、进度、安全、投资的管理体系。本文就此4种管理体系谈对现场施工的管理。

1 质量控制

1) 质量控制组织体系中应根据工程实际情况设置材料、试验、测量、计量等及各工程项目的专业技术岗位, 并明确其名称和职责, 实行工程质量终生岗位责任人制度。要提高管理人员的质量意识, 使所有人员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预控为主的观念, 严格要求管理人员按照规章办事;

2) 要控制工程材料。实际工程中常遇到的因工程材料不合格引发的工程质量问题, 例如钢筋力学性能不符合标准, 水泥受潮或过期等, 砂石级配不合理, 混凝土配合比不符合要求, 从而导致混凝土强度不足, 出现裂缝、渗漏、蜂窝、漏筋等质量问题;要想实现工程材料不出现劣质、不合格等的情况, 需要质检员、材料员、具体操作的工作人员以及项目经理重视对工程材料的质量管理。在材料验收方面:对材料的外观、尺寸、数量、形状等进行核查, 对材料的资料严格把关, 包括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严格执行验收程序, 先由施工单位自检, 自检合格后报监理和业主验收, 验收合格后方可进场。需要复试的材料, 需等待复试报告, 复试合格方可使用;

3) 严格执行验收制度。在施工中每步施工工序都需验收合格后, 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每个班组在施工完一道工序后首先自检, 自检合格后报施工单位验收, 验收合格后报监理验收, 待监理签验收资料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

施工过程中质量控制还要重视图纸会审, 坚持按图施工。施工图和设计文件是组织施工的技术依据。施工人员认真熟悉图纸, 做好图纸会审工作, 从根本上杜绝盲目施工、不按图纸施工、未经设计部门同意擅自修改设计等导致质量问题的祸根。

2 进度控制

1) 工程开工前, 施工单位根据现场条件、合同工期和各单位自身的机械、劳动力等综合实力编制详细的施工进度总计划。其内容包括确定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选择施工方法和组织流水作业、协调各个工种在施工中的搭接与配合、安排劳动力和各种施工物资的供应、确定各分部分项工程的目标工期和全部工程的完工时间等。总进度计划应于合同工期一致, 报监理单位审核, 待审核通过后, 应悬挂于工地明显位置;

2) 单位工程的总进度计划完成后, 施工单位据此分解, 制定季、月、周进度计划。每周的工程例会, 首先讨论上周进度完成情况和下周计划安排, 如出现进度滞后的情况应提出滞后原因及可采取的补救措施, 并报监理单位审核。在施工过程中, 要重视检查现场施工工艺、劳动力组织、材料采购进场和施工机械等影响进度的问题, 及时收集实际施工进度数据, 与计划进度进行比较, 出现偏差要及时分析原因, 采取措施整改, 以保证进度计划的执行;

3) 相应的资源计划。包括人、机具在内的资源应根据总进度计划按期进场, 只有保证了资源, 工期才可能得到保证。

施工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并不是只靠施工单位, 还涉及到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物资设备供应商以及与工程建设有关的运输、通信、供电等各部门的工作, 任何一个方面的拖延和失误都将对施工进度产生影响。在实际工程中, 要加强事前控制, 每月初对本月可能出现的影响进度的问题及时收集整理, 进行有效的沟通协调, 以保证工程进度不受影响。

3 安全控制

首先要贯彻落实“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和加强施工现场安全标准化的管理,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和稳定的安全队伍, 确保施工安全的顺利进行。

1) 建立完善的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安全预案报监理单位审核, 审核通过予以实施。安全预案主要针对可能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受到严重破坏而又具有突发性的事故、灾害, 如触电、机械伤害、坍塌、火灾及自然灾害等。假如施工现场遇紧急突发事故, 如出现房屋倒塌、塔吊扭曲等安全问题, 现场可立即启动应急预案, 在第一时间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将损失降到最低限;

2) 安全管理组织结构图。根据现场情况组织安全管理, 责任到人, 现场安全员负责具体工作, 安全经理要对现场安全负全责, 对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一律予以整改。建立安全生产轮流值班制度, 安全小组所有人员轮流值班, 对本日安全生产工作负责, 明确安全责任制;

3) 文明施工。施工现场严格按照通过审核的总平面图布置, 严格执行统一管理的原则, 从基础设施、机械布置、现场用电、用水、道路、材料堆放及施工平面管理几个方面来规划, 做好现场防尘、防噪声等工作。各分包进场后的场地使用, 均应遵守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施工单位应制定详细的机具使用、进退场计划, 主材及周转材料的生产、加工、堆放、运输计划, 各工种施工队伍进退厂调整计划。根据进度计划安排的施工内容实施文明施工的动态管理, 由安全文明领导小组进行检查督促和协调控制。各配属队伍进场后的场地使用, 均应遵守现场文明施工的各项规定。

4 投资控制

在工程开工前首先要确定工程的成本目标, 以此为根据进行投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 随时进行投资计算, 一旦发现偏差立即进行纠偏工作。在工程相应节点完成后, 要进行投资总结。投资控制要遵循五个原则:成本最低化原则, 施工单位将会最求最低成本。全面控制原则, 投资控制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 而是要整个单位各个部门及每一个人参与, 全员、全过程的控制。动态控制原则, 投资是随着工程的进展不断发生的, 施工中要对投资实时控制。目标管理原则, 在项目开始前要制定一个合理的目标, 不能太高, 也不能太低。责、权、利相结合的原则,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项目经理、各部门在肩负责任的同时, 享有控制的权力, 同时项目经理要对各部门在控制中的业绩进行定期的检查和考评, 实行有奖有罚。只有真正做好责、权、利相结合的控制, 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

施工管理是一个复杂的过程, 其有严格的进度、成本、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 单纯依靠个人根本解决不了问题, 必须借助团队合作的力量, 项目管理的过程, 也是团队合作的过程。

摘要:本文主要从质量、进度、安全、投资4种管理体系谈论对现场施工的管理。

关键词: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安全控制,投资控制

参考文献

[1]徐燕丽.浅析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理[J].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 .

甲方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管理分析 篇8

1.1 加强图纸的会审工作力度

图纸会审是指建设工程中各参建单位 (甲方、监理单位、施工单位) , 在收到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以后, 在设计交底之前对施工图进行全面的熟悉和掌握, 并审查出施工图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不合理情况。通过加强工程项目图纸的会审力度, 能使各单位熟悉施工图纸、掌握工程中重点与难点, 并提前寻找出需要解决的技术难题和解决方案, 以有效避免施工中可能出现的设计变更问题。为切实加强工程项目图纸会审工作的力度, 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1) 应要求施工单位组织各工种人员对本工种的相关图纸进行审查, 以掌握和了解图纸中的细节。并在此基础上, 由总承包单位内部的土建、水、暖、电等专业共同核对图纸, 以消除差错, 协商施工配合事项。最后, 应由总承包单位与外分包单位 (如装饰、桩基、设备安装施工等) 在各自审查图纸的基础上, 共同核对图纸中的差错及协商相关施工配合问题。 (2) 施工单位应根据自审和会审记录, 以及对施工图设计意图的了解, 提出对设计图纸的相关疑问和改进建议。 (3) 在对施工图纸会审并统一认识的基础上, 对所探讨的问题逐一记录, 以形成图纸会审纪要, 并由甲方正式行文, 各参建单位共同会签、盖章, 以作为与设计文件共同使用的技术文件与指导施工建设的重要依据, 并作为甲方和施工单位进行工程价款结算的依据。

1.2 加强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和审核

甲方应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综合比选和审核优秀的施工单位:第一, 要求施工单位应具备丰富的施工经验和人员优势, 并要求其从事和完成过类似工程项目的经历;第二, 要求施工单位应具备满足工程项目建设要求的专业施工机具与施工设备;第三, 应着重考虑施工单位负责人的能力, 只有负责人具备相应的组织与领导能力, 并且诚实守信, 才能更好的承担和圆满完成工程的施工任务。

1.3 做好材料的选择与使用

如施工中所选用的材料不当, 将会严重影响到工程质量, 甚至引发质量事故。为此, 甲方管理人员结合工程实际需要, 从施工要求、质量标准以及选用材料性能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慎重的对材料进行选择。

同时, 甲方管理人员还应严格把好材料的质量关卡, 对于不符合施工设计要求或者质量不合格的材料, 一律不允许进入施工现场。在工程施工之前, 还应对所需要材料进行检验, 没有经过检验的材料不得用于隐蔽工程的施工建设。

1.4 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

由于整个工程项目的建设过程, 都是由一系列互相关联和制约的施工工序所构成的。可以说, 施工工序的质量是整个工程项目的质量基础, 为此必须加强对施工现场工序的质量控制。

(1) 加强施工准备活动的控制。在施工各工序开展之前, 应加强对影响工序正常进行的各项因素的监控管理, 包括了人员、机械、材料这三要素的条件, 以及施工的环境条件是否良好, 采用的施工方法及工艺是否恰当, 产品质量有无保证等。要求各类因素应符合规定的要求或保持良好状态。

(2) 加强对施工过程中各工序条件的控制。除应当加强在施工准备的控制以外, 还应当将影响工序正常开展的各因素的控制, 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 要求各工序的活动条件, 必须是经过甲方管理人员审查认可的基础上而开展的。当施工过程中出现影响工序质量的某种因素或条件时, 必须及时加以控制和纠正。

2 甲方管理人员成本管理措施

2.1 实施严格的施工进度款审核

工程进度款的结算是指施工单位完成合同文件要求的某分项工程任务以后, 向甲方办理工程价款数额的计算。甲方在工程进度款结算时, 应执行严格的审核工作: (1) 做好现场核查。在施工进度款结算时, 甲方管理人员必须做好对各分项工程的检查与核对工作, 并严格审查工程量计算是否准确, 设备及材料的调价是否存在依据等, 以实现工程进度款结算的准确性与合理性。 (2) 应坚持按合同办事。实行工程合同包干的工程, 应在合同规定的包干范围以内结算工程进度款。而对于包干范围以外的设计变更、材料及设备价格调整、各种情况引起的造价变化等因素, 在工程进度款结算时均应严格按照合同规定, 以及相关政策要求并根据施工方和甲方所签证的资料据实计算。

2.2 严格控制工程设计变更

甲方管理人员应严格控制施工阶段的设计变更, 以避免因设计变更而扩大建设规模或提高建设标准, 从而导致工程造价的不可控制。除属于设计设计原因、材料供应、施工中遇到一些必须处理问题 (如对不良地质处理) , 以及由于客观情况变化需要变更局部设计以外, 其它方面均不得办理设计变更。对于必须变更的, 应先进行工程量及造价增减分析, 经过甲方同意以后, 方可进行设计变更。对于因设计变更所造成的造价波动也应严格控制, 以防止施工单位高估冒算, 造价变更文件也应经过设计单位签证及甲方审查通过后, 才可调整工程变更价款。工程变更价款的确定原则,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设计变更工作在工程量表格中, 有同种工作内容的单价时, 应以该费率计算变更工程费用。 (2) 如工程量表格中虽然列有同类工作的单价或价格, 但对具体变更工作不适用时, 应在原有价格的基础上制定新的合理价格。

3 甲方管理人员安全管理措施

施工现场安全管理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除施工作业必须遵照一定的章程之外, 还有环境、交通、防火、防盗、材料堆放、电器设施和使用的防护, 以及闲杂人员禁止入场等, 都需要全面考虑, 并做出详细规定。甲方管理人员应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安全管理措施:

3.1 实施全方位的安全培训工作

甲方管理人员应当积极加强对施工单位及人员的安全意识的建设, 以有效提高其综合素质, 使所有施工人员能自觉的执行各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并通过加深对影响施工安全的危险源和危险因素的了解, 使施工人员能提高自身的保护意识和安全事故的规避能力。

3.2 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度

甲方管理人员在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应建立健全的巡查制度, 并严肃查处事故责任人, 建立不良记录档案, 以严格进行每个施工环节的操作规程。通过安全生产责任制度的建立和落实, 以增强所有施工人员的安全责任意识, 做到真正为安全生产负责。

3.3 加强安全技术措施

为有效控制和消除施工中可能发生的事故隐患或不安全因素, 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还应在施工现场管理中采取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措施, 并加强设备的安全管理。在施工过程中, 应要求选用先进、可靠、安全性强, 且符合工程需要的安全防护用品, 以尽可能的降低施工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4 总结

由于建筑工程普遍具有建设周期长、施工环境复 (下转第304页) (上接第302页) 杂以及容易受自然条件影响等特点, 都加大了甲方管理人员在施工现场管理的难度。这就要求甲方管理人员做好施工现场的监督与管理工作, 并通过对加强图纸会审与技术交底工作、做好材料的选择与使用、加强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实施严格的施工进度款审核、严格控制设计变更、建立安全生产制度等多个方面的工作, 以实现对整个工程项目的有效管控。

摘要:施工现场管理作为整个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也是确保工程进度、质量、安全的关键所在。本文结合实际工作经验, 从质量管理、成本管理和安全管理这三个角度出发, 重点分析和探讨了甲方 (建设单位) 管理人员应如何做好施工现场的的控制与管理。

关键词:甲方,管理人员,施工现场,管理

参考文献

[1]张忠炯.施工现场管理的几点思考[J].轻工设计, 2013 (3) .

[2]刘振江.土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探讨[J].大陆桥视野, 2012 (12) .

[3]卢建科.综述如何加强建筑施工阶段中的工程质量监理[J].大科技, 2012 (4) .

现场监督管理 篇9

关键词:地质录井,现场监管,HSE监督,安全生产

1 地质录井过程的地位和作用

油田钻井作业是进行石油勘探的重要手段, 也是发现油气的最直接方式。钻井地质工作有利于及时收集到含油信息, 确定含油层深度以及判断所钻井眼是否含有工业性油流等。与此同时, 地质录井是配合石油勘探钻井工作的重要手段, 它是利用多种资料和参数数据对地质岩性和含油状况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等的重要方法。包括钻时录井、岩屑录井、钻井液录井和气测录井等方式。旨在获取录井现场的第一手资料。钻时录井能有效判断钻探每米的耗时, 能反映出钻头钻进岩石的快慢程度。地下岩石种类不同, 则硬度不同, 钻穿耗时也就各不相同。因此, 可依据钻时判断地下岩石的类型。岩屑录井能获取井下地层岩石样品, 是每进尺一米从钻井液中捞取砂样进行岩性观察、检测、描述等, 随后选择与地层相对应的岩样。勘探人员可通过不同岩样的百分含量及新近出现的岩屑成分来确定岩性, 并用钻时快慢进一步区分。钻井液录井一般需要测量钻井液密度大小, 并分析泥浆所含烃类气体的变化, 通过定时从钻井液中捞取样品, 并从中获取地下资料。气测录井是通过分析钻井液中所含烃类气体的组成成分和百分含量, 来判定和区分油水层。

长期以来, 地质录井都是发现油气藏的最重要途径。大庆油田和四川盆地的油气勘探中均有很好地应用。时至今日。进行油气勘探, 始终不能缺少地质录井。地质录井的标定、刻度和检验工作, 即便是随钻录井直接监测油气也是离不开地质录井, 地质录井在油气勘探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不可取代, 由此看来, 对其施工现场进行良好的监督管理是十分必要的。

2 地质录井过程现场监督管理的主要内容

从上述研究中, 我们知道石油地质录井是石油勘探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钻井施工现场承担着随钻录井工作。其显著特点野外作业条件艰苦, 录井施工现场风险较大。因此, 需要加强对录井施工全过程的安全管理工作, 关键和首要任务是加强现场HSE管理, 改善生产环境, 提高员工技能和素质, 同时尽量控制和减少环境因素和危害因素。而其中的现场HSE监督工作贯穿安全生产的全过程, 是安全生产的保障。地质录井施工中的HSE监督工作除了与其他各项行业有相似点和共性外, 还具有很多自身特性, 大型油田的钻探地质录井由于施工队伍较分散, 导致人员素质、设备和设施配备有所差异, 故为保障地质录井全过程的安全生产, 需要注重加强安全监督与管理。

2.1 内容

现场安全监督是生产活动中最合理科学的制度要求, 指的是运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对施工人员进项严格监督管理, 使其严格按照安全操作章程工作, 遵守基本纪律要求。操作规范是人们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来的, 具有指导作用, 每个员工都应该严格遵守规范, 将安全理论与录井施工作业实际结合, 其监督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监督人员的不安全行为。员工是作业的主体, 石油企业应该坚持以人为本, 在生产工作中抓好关键、抓住重点, 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 将安全事故防患于未然, 并能够发现作业人员的错误, 及时予以纠正, 避免发生安全事故。

(2) 监督设备、设施是否符合安全标准。对设备、设施的监督重中之重是检测仪的正确安装与使用, 要时刻保证其灵敏度和有效性。

(3) 监督现场施工是否安全。地质录井施工中, 要结合现场HSE管理制度, 对录井操作人员的工作、驻扎场地环境进行安全管理, 要求安全通道畅通, 合理放置易燃易爆物, 安全管理消防器械, 保证现场及周边环境不存在事故隐患。

2.2 作用

录井施工中的现场安全监督影响作用巨大, 管理到位可以有效避免严重事故的发生, 反之则会酿成大祸。因此其重要性突显, 具有以下作用:

(1) 检查督促作用, 能够及时预防和制止事故的发生。

(2) 规范指导作用, 能够引起施工现场人员的重视, 培养起责任心, 使其按照规范进行施工作业。

(3) 监护作用, 安全监督员经常工作在录井施工现场, 能够观察到操作人员的各项作业及其每个环节。

3 地质录井的应用前景及现场监督管措施

未来, 地质录井工程将对钻井技术的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长期研究表明, 地质录井具有以下几方面应用前景:

(1) 为钻井作业提供随钻支持, 实现利润最大化;

(2) 为钻井工程提供管理手段, 有效地控制钻井质量, 降低成本费用;

(3) 建立并扩充测井数据库资料, 共享井场信息资源, 深化监控技术;

(4) 随钻测量和电测技术相结合, 共享信息资源;

(5) 定向井、水平井录井配套技术得到逐渐推广。

鉴于以上地质录井工程良好的应用前景, 录井施工现场监督要真正发挥其作用, 集思广益, 在实践中不断创新, 有效完成任务。一般来讲应该采取以下措施进行现场监管:

(1) 加强安全监督队伍建设, 对作业现场和施工动态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的监督, 充分发挥安全监督员的现场监督作用。

(2) 明确事故权限责任, 对不符合安全操作标准的人员予以惩罚, 用制度管理, 要求全体员工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3) 施工中, 做到抓关键和重点内容, 确保复杂和特殊作业全面落实安全措施, 强化安全管理。

(4) 加强生产设备和现场及周边环境的监督, 及时发现并消除隐患, 保证现场作业人员作业环境安全。

(5) 加强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提高其安全防范意识, 积极开展指导工作。

4 结语

综上所述, 地质录井在钻井工程中举足轻重, 为油气藏勘探提供钻井地质资料和数据, 随着录井信息远程传输能力的逐步加强, 随钻录井的功能和作用在日益扩大。所以录井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至关重要, 这是一项繁杂而艰巨的任务, 需要用心去做, 把人员安危放在首位, 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创新理论, 寻求最科学合理的方法和措施。

参考文献

[1]王成明, 刘艳明, 康润林, 李忠诚.冀东油田地质录井工作难点及对策[J].录井工程.2000 (04) [1]王成明, 刘艳明, 康润林, 李忠诚.冀东油田地质录井工作难点及对策[J].录井工程.2000 (04)

[2]赵斌, 周宝义, 李述祥.地质录井在水平井施工中的地质导向[J].录井工程.2010 (03) [2]赵斌, 周宝义, 李述祥.地质录井在水平井施工中的地质导向[J].录井工程.2010 (03)

[3]刘江华.地质录井中分支井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6) [3]刘江华.地质录井中分支井录井技术的综合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0 (26)

[4]杨进京, 李华照, 范爱霞.中原油田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 (51) [4]杨进京, 李华照, 范爱霞.中原油田水平井地质录井技术[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3 (51)

现场管理的三大工具 篇10

现场管理包括以下基本内容:一是实行“定置管理”,使人流、物流、信息流畅通有序,现场环境整洁,文明生产;二是加强工艺管理,优化工艺路线和工艺布局,提高工艺水平,严格按工艺要求组织生产,使生产处于受控状态,保证产品质量;三是优化生产劳动组织,提高劳动效率;四是健全各项规章制度、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工作标准、劳动及消耗定额、统计台帐等;五是建立和完善保障体系,有效控制投入产出,提高现场管理的运行效能。现场管理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具体开展现场管理工作过程中,一般应借助于以下三大工具。

标准化

标准化,就是将企业里有各种各样的规范,如规程、规定、规则、标准、要领等等,这些规范形成文字化的东西统称为标准。制定标准,而后依标准行动则称之为标准化。那些认为编制或改定了标准即已完成标准化的观点是错误的,只有经过指导、训练才能算是实施了标准化。

在工厂里,所谓“制造”就是以规定的成本、规定的工时、生产出品质均匀、符合规格的产品。要达到上述目的,如果制造现场之作业如工序的前后次序随意变更,或作业方法或作业条件随人而异有所改变的话,一定无法生产出符合上述目的的产品。因此,必须对作业流程、作业方法、作业条件加以规定并贯彻执行,使之标准化。

标准化有以下四大目的:技术储备、提高效率、防止再发、教育训练。标准化的作用主要是把企业内的成员所积累的技术、经验,通过文件的方式来加以保存,而不会因为人员的流动,整个技术、经验跟着流失。达到个人知道多少,组织就知道多少,也就是将个人的经验转化为企业的知识。更因为有了标准化,每一项工作即使换了不同的人来操作,也不会因为不同的人,在效率与品质上出现太大的差异。如果没有标准化,老员工离职时,他将所有曾经发生过问题的对应方法、作业技巧等宝贵经验装在脑子里带走后,新员工可能重复发生以前的问题,即便在交接时有了传授,但凭记忆很难完全记住。没有标准化,不同的师傅将带出不同的徒弟,其工作结果的一致性可想而知。

一个好的标准的制定要满足以下六点:1.目标指向:标准必须是面对目标的,即遵循标准总是能保持生产出相同品质的产品。因此,与目标无关的词语、内容请勿出现。2.显示原因和结果:比如“安全的上紧螺丝”。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如何上紧螺丝。又比如“焊接厚度应是3微米”这是一个结果,应该描述为:“焊接工用施3.0A电流20分钟来获得3.0微米的厚度”。3.准确:要避免抽象化,如“上紧螺丝时要小心”,什么是要小心?这样模糊的词语是不宜出现的。4.数量化:每个读标准的人必须能以相同的方式解释标准。为了达到这一点,标准中应该多使用图和数字。例如,使用一个更量化的表达方式,“使用离心机A以100+/-50rpm转动5~6分钟的脱水材料”来代替“脱水材料”的表达。5.现实:标准必须是现实的,即可操作的。6.修订:标准在需要时必须修订。在优秀的企业,工作是按标准进行的,因此标准必须是最新的,是当时正确的操作情况的反映。永远不会有十全十美的标准。要根据情况的变化适时修订标准。

目视管理

目视管理是利用形象直观而又色彩适宜的各种视觉感知信息来组织现场生产活动,达到提高劳动生产率的一种管理手段,也是一种利用视觉来进行管理的科学方法。所以,目视管理是一种以公开化和视觉显示为特征的管理方式。目的是以视觉信号为基本手段,以公开化为基本原则,尽可能地将管理者的要求和意图让大家都看得见,借以推动看得见的管理、自主管理、自我控制。在目视管理的情况下,现场管理可以达到的目标是:1.无论是谁都能判明是好是坏(异常);2.能迅速判断,精度高;3.断结果不会因人而异。

目视管理的工具:1.红牌。适宜于5S中的整理,是改善的基础起点,用来区分日常生产活动中非必需品,挂红牌的活动又称为红牌作战。2.看板。用在5S的看板中,使用的物品放置场所等基本状况的表示板。3.信号灯或者异常信号灯。在生产现场,第一线的管理人员必须随时知道,作业员或机器是否在正常地开动,是否在正常作业,信号灯是工序内发生异常时,用于通知管理人员的工具。信号灯的种类有发音信号灯、异常信号灯、运转指示灯、进度灯等。4.操作流程图。操作流程图本身是描述工序重点和作业顺序的简明指示书,也称为步骤图,用于指导生产作业。在一般的车间内,特别是工序比较复杂的车间,在看板管理上一定要有个操作流程图。原材料进来后,第一个流程可能是签收,第二个工序可能是点料,第三个工序可能是转换,或者转制,这就叫操作流程图。5.反面教材。它一般是结合现物和柏拉图的表示,就是让现场的作业人员明白,也知道它的不良的现象及后果。一般是放在人多的显著位置,让人一看就明白,这是不能够正常使用,或不能违规操作。6.提醒板。用于防止遗漏。健忘是人的本性,不可能杜绝,只有通过一些自主管理的方法来最大限度地减少遗漏或遗忘。比如,有的车间内的进出口处有一块板子,今天有多少产品要在何时送到何处,或者什么产品一定要在何时生产完毕。或者有领导来视察,下午两点钟有一个什么检查,或是某某领导来视察。这些都统称为提醒板。一般来说,用纵轴表示时间,横轴表示日期,纵轴的时间间隔通常为一个小时,一天用8个小时来区分,每一小时,就是每一个时间段记录正常、不良或者是次品的情况,让作业者自己记录。提醒板一个月统计一次,在每个月的例会中总结,与上个月进行比较,看是否有进步,并确定下个月的目录,这是提醒板的另一个作用。7.区域线。即对半成品放置的场所或通道等区域,用线条把它画出,主要用于整理与整顿、异常原因、停线故障等,用于看板管理。8.警示线。即在仓库或其他物品放置处用来表示最大或最小库存量的涂在地面上的彩色漆线,用于看板作战中。9.告示板。是一种及时管理的道具,也就是公告,或是广而告之,比方说今天下午两点钟开会,告示板就是书写这些内容。10.生产管理板。即揭示生产线的生产状况、进度的表示板,记入生产实绩、设备开动率、异常原因等,用于看板管理。

看板管理

管理看板是管理可视化的一种表现形式,即对数据、情报等的状况一目了然。看板管理则是对于管理项目、情报进行的透明化管理活动,它通过各种标语、现况板、图表、电子屏等,把文件上、脑子里或现场隐藏的情报揭示出来,以便及时掌握管理现状和必要的情报,从而能够快速制定并实施应对措施。因此,看板管理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非常有效且直观的手段,是优秀的现场管理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看板最初是丰田汽车公司于20世纪50年代从超级市场的运行机制中得到启示,作为一种生产、运送指令的传递工具而被创造出来的。经过近50年的发展和完善,目前已经在很多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机能。生产及运送工作指令是看板最基本的机能。公司总部的生产管理部根据市场预测及订货而制定的生产指令只下达到总装配线,各道前工序的生产都根据看板来进行。看板中记载着生产和运送的数量、时间、目的地、放置场所、搬运工具等信息,从装配工序逐次向前工序追溯。在装配线将所使用的零部件上所带的看板取下,以此再去前一道工序领取。前工序则只生产被这些看板所领走的量,“后工序领取”及“适时适量生产”就是通过这些看板来实现的。另一个机能是防止过量生产和过量运送看板必须按照既定的运用规则来使用。其中的规则之一是:“没有看板不能生产,也不能运送。”根据这一规则,各工序如果没有看板,就既不进行生产,也不进行运送;看板数量减少,则生产量也相应减少。由于看板所标示的只是必要的量,因此运用看板能够做到自动防止过量生产、过量运送。此外,看板也是目视管理与现场改善的工具。

施工现场管理的探讨 篇11

【关键词】施工现场;管理质量;文明施工;施工效率

0.前言

所谓施工现场管理就是指运用科学的思想、方法及手段对施工现场的材料、设备、工艺及资金进行管理,促进预定目标的实现,具体来说就是要根据施工队伍的特征通过合理施工,实现优质、低耗及安全与文明的施工目标。

1.施工现场管理的意义

建筑施工是指工程建设实施阶段的生产活动,是建造过程,是将设计图纸赋予现实的过程,具体来说是由工程施工、主体结构施工及屋面工程施工等共同构成。一般我们将施工作业的场所称为“建筑施工现场”,建筑项目的成功与否,除了与施工、技术等因素相关外,也离不开施工现场的精心高效管理。具体来说,以下几个方面共同构成了施工现场的管理内容。

(1)首先要保证施工的顺利开展,不要耽误到工程的进度,在这一基础上,尽量使施工项目可以优质高效的进行,以最少的时间打造质量最高的施工工程。

(2)加强对物资与建筑材料的管理,尤其是建筑材料的进出及使用与损耗等状况要进行详尽的统计,最终实现减少物资的损耗,使成本降低。

(3)运用现代化的管理理论及企业管理思想,结合施工技术人员自身的水平,互相配合,促进效率的提高,改进施工的方法,改善施工效果。

(4)除了这些之外,还必须要做好安全生产的管理,对于现场存在的安全隐患、事故问题要加强管理,一旦发现问题,必须立即进行处理,将其消灭在最初的萌芽状态,避免影响工程进度,减少损失。

2.施工过程中的现场管理问题

2.1施工人员的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要想做好现场管理,施工人员是关键,是是成败的关键,是所有行为的主导者,所有的资料都要经过人才能得以实现,因此,要想提高一项工程的质量,关键是要提高施工人员的综合素质,建筑施工亦不例外。由于建筑工程项目自身存在一定的复杂性,技术难度较大,责任较强,对质量的要求也较高,这就要求建筑工程的施工人员必须要不断提高施工技术,增强施工人员的责任心,完善施工管理制度,唯有如此,才能更好地胜任这项工作。但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的基建项目较多,市场发展迅速,各地都在大兴土木,但是同时,我国的施工人员综合素质却相对没有提高,无法跟上工程发展的速度,使得打造的结构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我国建筑市场的稳定性。总之,我国建筑施工队伍在人员管理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完善。

首先,文化程度较低,实际的文化能力与学历不相符,而且其掌握的建筑施工基础知识不同,质量意识较为薄弱,对安全管理也不够重视。

其次,工种技术较为单一,无法做到一专多能,而且技术熟练的工人数量不足,影响建筑工程的施工进度,进而影响到工程的质量。

最后,技术的等级相对较低,技术的业务尖子较少,严重缺乏高级技工,很难做出高、精、尖技术含量的工程,同时对新技术、新机械、新材料的使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2.2设备管理中存在的缺陷

从我国的施工企业情况来看,在施工机械的选择及组合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影响建筑工程的质量。从当前的情况来看,建筑施工机械管理中存在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机械的利用率较差,生产效率较低,针对这种情况,要根据具体的工作量与工作任务布置机械设备,合理组织施工。最大限度的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状态,产生最大的效益。

其次,机群的配置不够强大,联合运转的效率亟待完善。

最后,对机械选用的研究水平较差,机械的性能较差。受到资金周转的影响,因此对新型机械的应用力度亟待完善,一些企业为了减少资金的支出,会违规使用一些按照规定要报废的机械设备,导致安全隐患问题突出。

2.3施工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建筑施工的关键是进度与质量,管理工作复杂且严肃,现场的管理对项目的管理来说十分重要,这就要求严格遵循政策法规办事,施工现场管理人员必须准确的运用有关的技术规范,执行管理标准,控制好没道工序的施工,加强监督,严禁偷工减料与违规的现象发生。施工人员要根据现场的具体情况,随时调整自己的管理方式及策略,不能限于模式化,导致无法挽回的损失。施工现场的管理人员必须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加强预防工作,强化现场施工环节的管理,唯有如此,建筑的质量才能更好地保证建筑的质量得以完成。总之,建筑施工的现场管理需要多种方法与学习,不断地完善,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改善建筑施工现场管理的对策

3.1增强认识,强化监管

首先要强化领导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视,加强思想教育,促进职工技术能力的提高,增强职工的管理意识,将现场管理作为主要的工作来抓,建立健全规章制度与约束机制,调动多方的积极性,围绕施工现场的管理展开各项工作。

其次要定期的进行项目的检查与抽查,落实现场管理责任制,加强现场管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管理水平。

再次,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问题要进行针对性的解决,要保证施工现场的管理工作有序的开展。

3.2合理安排,计划周密

施工组织设计属于现场管理的指导性文件,是各项工作的中心,要紧密的围绕施工现场进行,采取科学且高效的方法,仔细加以研究与编制,对整个工程的现场进行布置,人员安排,尤其是在秋、夏两季的时候,必须要专门安排施工人员进行周密的考虑,对施工进度计划表、平面布置图等经过严禁的计算与科学的安排,控制好工程的周期及质量,要做好安排,认真执行单位领导的安排,保证整个工程的施工计划可以按照预期的进行。

3.3完善安全管理工作

不论是任何的项目、任何的工程,安全管理都要放在首位,百年工程,安全第一。受到建筑行业自身特点的影响,行业的危险性较高,事故多发,从相关的统计数据来看,建筑行业的事故率较高。所以,必须要将建筑工程安全管理放在首位。从事故发生的原因来看,多是由于操作者的技术不足导致的,也可能是安全意识不够而引发的。由此不难看出,在建筑系统中安全管理工作至关重要,但是从当前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施工队伍的素质参差不齐,技术防护水平有限,安全意识更是薄弱,在管理制度上十分欠缺。这就要求现场管理人员必须要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理念,树立安全生产无小事,建立健全事故防范机制及长效管理机制,全面加强建筑施工的安全监督管理,促进安全管理水平的提升。

4.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看到施工现场管理对于整个工程质量的管理十分重要,是不可取代的,具体来说,除了要促进施工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外,更要注意加强安全防范意识,从多个角度共同促进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促进管理质量的提高。

【参考文献】

[1]岳振民.建筑施工企业物流管理初探[J].科学之友(B版),2006,(06).

浅谈施工现场管理 篇12

1 施工现场管理是施工活动正常有序进行的基本保证

在建筑施工中, 施工现场是大量的劳动力、材料、设备、机具、资金、信息汇集地。这些生产要素能否按计划、有序的畅通流动, 涉及项目施工生产活动能否正常进行, 而施工现场管理正是人流、物流、财流、信息流畅通的基本保证。考核建筑施工企业的第一系统目标, 即质量、安全、成本、工期四大指标的落脚点也都是在施工现场。1) 建筑施工企业要把质量管理的重点放在施工现场, 突出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建立质量保证体系。2) 施工现场露天高空作业多, 多工种联合作业, 人员流动大, 是事故隐患多发地段,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有效降低事故发生率。3) 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可减少或消除施工现场的无效劳动, 能减少施工材料的消耗, 为施工企业节支增收。4) 工期的拖延或赶工期都会直接影响到施工质量、安全和成本因素。加强施工现场管理, 提高合同履行率, 能确立企业信誉, 保证企业的效益。

2 施工现场管理的基本原则

2.1 基础性管理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属基础性管理, 是企业组织施工管理的前线。企业按合同为施工项目设定的各项目标都要通过加强现场管理才能实现, 而做好各项基础工作, 才是抓住了加强施工现场管理的根本。基础性工作包括:标准化工作、定额工作、计量工作、原始记录、巡视检查、统计核算、会计工作等日常性工作。

2.2 综合性管理原则

施工现场管理是综合性的管理, 既有目标性管理, 又有生产要素的组织性管理;既有技术性管理, 又有经济性管理;既有企业行政性管理, 又有政府法制性管理, 所以施工现场管理必须进行综合性管理。综合性管理就是用系统的观点、目标的管理办法, 认真执行各方面规定的工艺标准和管理标准, 全方位、全过程、全面地进行管理, 搞好施工现场管理的整体优化。

2.3 动态性管理原则

在建筑施工中, 施工现场的人力资源、施工材料、施工技术、机械设备、环境条件、资金六大生产要素始终处在一个动态变化过程中, 因此, 必须进行控制和动态管理, 不断依据变化的情况进行调整, 重新优化要素组合来适应变化。这就要求及时掌握动态变化, 加强协调, 解决矛盾, 排除风险和干扰, 切忌用一成不变、静止的观点来进行现场管理。

3 施工现场管理的途径

3.1 以人为中心

提高施工现场全员的素质。庞杂的施工现场, 众多的工种和岗位, 越来越短的工期, 以及不断压缩的管理层, 使得管理者不可能做到时时监督、处处检查。因此, 优化施工现场的根本就在于坚持以人为中心的科学管理, 千方百计调动、激发全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责任感, 充分发挥其加强现场管理的主题作用, 重视现场员工的思想素质和技术素质的提高。

3.2 以班组为重点

班组是企业现场管理的保证, 是施工企业现场管理的承担者, 抓好班组建设就是抓住了现场管理的核心内容。因此,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组织必须以班组为重点。

3.3 以技术经济指标为突破口, 优化施工现场管理效益

质量与成本是企业的生命, 也是企业的效益。任何时候市场都会钟情于质优价廉的产品, 而这样的产品需要严格的现场管理来保证。

4 施工现场管理的方法

4.1 现场施工进度管理

现场施工进度管理控制是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一个重要阶段, 它主要是通过完善项目控制性阶段进度计划, 审查施工单位的施工进度计划, 做好各项动态控制工作, 协调各单位关系。它控制的好坏影响着现场施工管理控制的其他步骤的有效施工, 影响着整个工程的质量好坏, 关系着施工单位的可信度、知名度和美誉度。

4.2 施工现场材料管理

项目施工中, 材料费用在建筑产品投入上所占的比例很重, 一般为60%~70%。因而搞好现场材料管理, 可以加速流动资金的经济效益。项目开工前, 向企业材料部门提出一次性计划, 作为供应备料依据。在施工中, 根据工程的建筑材料消耗定额和过程变更以及调整的施工预算, 及时向施工企业材料部门提出调整后的材料计划, 从而保证材料按实际需求给予供应。施工设施用料应根据工程定额用料计划领取材料, 凡超限额用料领取需办理相应手续, 在填制领料单时注明超耗原因。供应人员对定额或超定额领料单进行核算, 现场管理负责人进行监督。班组对剩余材料必须回收, 及时办理退料手续, 材料管理部门需造表上报。

4.3 施工安全管理

施工安全管理就是施工项目在施工过程中, 组织安全生产的全部管理活动。施工现场是个动态的多工种立体作业, 生产设施的临时性, 作业环境的多变性, 人、机的流动性, 形成了人、机、料的动态集中, 导致安全隐患的大量存在。对此, 施工企业应从上至下地开展安全教育, 普及安全知识, 增强安全意识, 要形成全员、全过程、全企业施工生产过程的群体强化施工现场安全意识。另外, 可通过加强现场安全训练, 建立安全监督网, 完善现场安全措施等, 来保证安全生产。

4.4 施工现场质量管理

随着科学的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 工程质量已经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建筑工程在全部施工过程中, 每个部分项目工程的质量随时受到操作者、施工技术、原材料、施工环境等影响, 工程质量往往会因某个因素而出现问题。通过加强施工现场的质量管理能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合格工程的出现。其内容主要包括质量监督和质量检验。现场施工质量监督一般可采用以下几种手段:1) 指令文件控制, 即监理通过书面形式对施工承包单位提出其所需要完成的建筑任务, 指出施工单位存在的问题, 明确施工单位的责任;2) 住地监督控制, 即在施工现场中观察工程的变更过程, 及时处理有质量隐患的事故, 对有危险苗头的项目予以重视并上报相关人员;3) 测量控制, 即施工前监理人员对施工放线及高程控制进行检查, 对质量建筑实体所能出现的误差做出严格的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 应对工程体的几何尺寸、高程校核等随时进行检查, 对不合乎工程实体基本测量要求者, 应及时指令施工单位处理。

参考文献

[1]烈永强.建筑工程项目管理规范[M].北京:中国科学文化出版社, 2001.

上一篇:水质分析仪器下一篇:生长发育进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