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成本管理

2024-06-09

现场成本管理(共8篇)

现场成本管理 篇1

领导与管理合称经营,如果把人纳入管理就混淆了领导与管理,99%的人没有搞清楚领导与管理为何物,原因就是把人纳入了管理,结果领导是什么——搞不清楚;领导的角色是什么——搞不清楚;领导该干什么——搞不清楚;人力资源该谁来开发——搞不清楚,领导该学什么——搞不清楚,这系列的不清楚都来源于人被纳入管理。人不能纳入管理,也不可能管理,如果可以管理,现在的企业就不会有这么多困惑,现在企业的困惑和问题根源在人被纳入管理。人不可管可以领导,领导的对象是人,领导的工作是思考,管理的对象是事和物。把事和物交给员工去管理,所以员工是管理者。只有员工是管理者才有5S的具体实施,整理、整顿、清扫、清洁是员工在做,通过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的推行,潜移默化的提高员工的素质,前者是手段,后者是目的。老板不是抱怨员工素质低吗?怎么提高?就是这八个字“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现场是企业创造商品价值和实现人的价值的场所,各级领导的指令、原材料、设备、人都会集在现场,我们的一切行为都不完全是有效的,创造价值的现场也可能是价值浪费的现场,企业的问题都会在现场暴露出来,搞好现场管理是的管理基础和重点。

现场管理不等于管理现场,现场管理是一个方法问题,管理现场是文化问题,领导的观念和 。介于现场管理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企业的领导实施企业管理的行为不是在办公室、会议室、报表和文件上。而是到现场去发现问题,在现场解决问题,不能回到办公室研究问题,然后发文件,形成制度。现场就是战场,不允许回到办公室议而不决,更不允许文件履行,依赖制度。而是必须马上把相关部门负责人叫到现场,立即思考解决,日事日毕日清。

制度只能规范日常重复不变的事和行为,而现场出现的问题往往是制度之外的例外,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也就是说公司的制度不能用来解决现场问题,比如:员工违规操作,造成设备事故,按制度对员工进行处罚。但是处罚不等于从根本上解决了违章操作问题,而是要认真分析原因,拿出不在犯二次错误的办法。其中最有效的方法就是防呆法和纠错法。现用案例来说明:

公司有一个开放式大办公室,共有8个部门200多人在此办公。最近,公司老总数次发现第二天上班的时候,办公室的空调等整夜没有关掉,浪费电源。老总生气之余,指示行政部经理加强管理。聪明的读者,如果你是这位行政部经理,你会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针对这个问题,绝大多数管理者都会自觉不自觉地想到用制度来约束人。有人提出来在门上贴一张“人走灯灭的”的温馨提示;有人建议指定专人负责或轮流值日管理电源开关事宜;有人建议做一个“点检表”,由最后走的人负责检查电源关闭情况;还有人提出来要加强监督检查,查出来没有关灯的责任人处以一定额度的罚款等等,不一而足。这样一些办法,基本上都没有跳出“制度”的范畴,起初执行起来效果还好,时间久了就会不了了之。

这里简单介绍两个更有效的我称之为“机制”的方法。

一个是“防呆做法”,把关门的钥匙和电源总开关联动起来。只要客人要离开房间,就必须从电源座上拔出钥匙,拔出钥匙就关掉了电源。这种方法的效果最好最可靠,完全不需要第三方监督,就可以实现客人自主管理。

另一个是某办公室员工自己发明的“纠错做法”。她制作了一个熊猫小卡通,巧妙地悬挂在门顶上。在锁门的一刹那,熊猫小卡通正好落到关门者眼前,卡通上写着 “你关灯了吗?”几个大字。提示你,如果忘了关灯,回去关掉为时不晚。这种方法,巧就巧在卡通是动态的,即便没有第三方监督,员工基本上可以实现自主管理。

老套的思维模式是:管理上出了问题,首先想到制订一个管束人的制度,并辅之以相应的考核或处罚措施,而后执行制度和监督制度执行状况,对违反者实施处罚。

我们需要来一次彻底的反省和思维模式的转变。

每当管理上出现问题,首先应该考虑有没有防呆的机制,能够使问题不再发生;如果一时找不到防呆的办法(智慧不够),那就应该考虑是否有纠错的机制,出错后能及时报警或警示,以免造成不良后果;既找不到防呆机制,又没有想出纠错机制的时候,可以考虑暂时以制度或告知(图片、文字或口头提示)的形式替代,以引起被管理者注意。

优秀的管理者应该时刻抱有持续改善的思想,发掘被管理者的智慧,走出制度迷信或制度依赖的误区,不断找出有利于管理员工和员工自主管理的机制和方法。只有这样,企业才不会患上越来越严重的“大企业病”,社会才不会患上越来越严重的“官僚主义”。

什么是制度和制度依赖?

制度依赖和机制缺失是中国社会或企业管理过程中同时出现的两大问题!我们需要深刻反省,看一看在自己的管理活动中,是否存在同样的情况?

所谓制度,就是管理过程中大量使用的口头的或文字化规章、标准或约定等。制度的例子很多,比如:财务管理制度、车辆管理制度、安全管理制度、出勤管理制度;员工要按时上下班,员工不能擅离职守,官员不得贪污……可见制度通常是针对“人”而设的。为了制度的落实,一般还会辅之以奖罚(以罚为主)措施,在文字上的表述也多种多样,

有管理经验的人都知道,为了有效执行制度,还需要付出管理和监督成本。

专家和管理者都强调,要用“制度”管人!“制度”如何、如何重要!由于缺乏对管理规律的理解,人们不自觉地形成一种解决管理问题的老套模式,那就是:管理上出了问题——制订一个制度——执行制度——对违反者实施处罚。久而久之,在管理者中,早已经产生了一种叫做“制度依赖或制度迷信”的病态(不健康)管理思维。小到企业,大到社会,人们都期望通过制度来实现对人的有效管束!

比如,针对员工频频失误造成产品不良问题,管理者制定一制度:员工一定要按标准操作,不得马虎,每次操作错误罚款十元。又比如,针对员工下班不关电脑的问题,管理者又制定一个制度:员工下班一定要关掉电脑,发现没有关电脑的每次罚款20元。再比如,为了杜绝官员腐败,高一层领导机关也会制定一个制度:官员不得受贿,否则将处以党纪处分,情结严重的将移交司法机关处理。我们可以想一想,这样一些管理制度到底能否起到我们所期望的作用呢?多数时候,这样的制度短期内可能是一种威慑,时间长了就可能沦为某种摆设。更有甚者,在一些易发安全事故的企业里,制度还成了规避领导责任的有效手段,有心的读者可能会记得,某某大型煤矿(有一些管理基础的)矿难发生之后的调查结论是:员工违规操作(没有按制度或操作规程办),造成爆炸事故!多好,领导可以免予上一级领导的追究和处罚。

制度依赖或制度迷信的后果相当严重,制度越来越多,管理越来越复杂,执行力越来越差,效率越来越低,抱怨越来越多,这就是我们熟知的“大企业病”了。有专家说,如果执行不好的话,有制度比没有制度还糟糕,因为让被管理者学会了藐视制度。在许多已经患上大企业病的企业里,经营者或者毫无察觉,或者有察觉但不知问题何以出现,并且继续发挥其聪明才智,不断增加着引起大企业病的管束人的制度。

在这些企业里,员工往往对层出不穷的制度采取藐视的态度,并自觉不自觉地寻找机会实现群体突破(法不责众,一起扛过去,就像闯红灯)。而 管理者的毅力(持续坚持的毅力)往往没有被管理者的(群体漠视)好。

期望改善管理的人们,请用心了解一下,在我们身边到底有多少制度,而又有多少制度能够成为员工的共识,进而成为员工良好的习惯或成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所谓机制,就是实现高效管理或自主管理的结构化方法,或者一些能够带来长期管理或绩效效果的系统化方法。真正好的机制并不需要许多文字的表述,即便需要,也主要是对机制运营方法的描述,并不直接针对被管理者的态度和行为。

在实践中,机制通常有两种。一种是“防呆”设计的不出错误的管理办法,即傻瓜都能做对的方法;另一种是“纠错”设计的防范错误造成后果的管理办法,即出现错误时可以得到及时提示或警示的方法。这两种方法的共性是,通过系统或机制设计来达到管理目的,而不是通过对人的管束来达到管理目的。

下面以一个“经典的分粥故事”来说明制度和机制的差异。

有一个7人团队,大家平等和平凡,没有凶险祸害之心,但不免自私自利。他们听从了专家教授关于“制度”十分重要的意见,期望通过“制度”来解决每天公平吃饭的问题---分粥。在没有称量工具的情况下,如何做到呢?

首先,他们决定指定一个人主持分粥事宜(即所谓授权或工作分配),并辅之以一个“岗位职责描述”(制度的一种)。大家很快发现,这个人为自己分的粥最多。于是有人提议轮流值日,但结果还是一样……人们说:私心太重,素质太差,不可救药!

之后,他们决定选举一个大家信得过的素质好的人分粥,并且制订选举办法、粥的分法、分粥人的绩效考核等(形成一个10来页纸的制度),开始还能公平,时间长了他也开始为自己和那些溜须拍马的人多分……人们又说:权力导致腐败,绝对的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需要加强监督!

再后来,他们根据权力分治的原则,决定分别选举分粥委员会和监督委员会,并辅之以一个更加详细的操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变成一个制度集,足可以装满一个文件夹)。分得倒是比以前公平了,但总是吃不到热粥,团队成员还是抱怨不断……有人说:为了公平,牺牲效率在所难免!正是此种妥协造就了效率低下的“大企业病”。

正当团队成员为如何吃上热粥困惑不解的时候,一位老农给出了一个好办法(因为他们乡下就是那样分东西的)!七个人每天值日分粥,负责分粥的那个人最后领粥,结果每一次都能分得(大致)一样多,公平而高效!

这位老农的方法就是所谓的机制,而且是良好的(防呆)机制。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发现了一个有趣的事实,设计制度更多地需要知识的支持,而设计机制所需要的主要是智慧!“简单做管理”其实并不需要太多的知识,却需要大量的智慧!卓越企业的卓越之处就在于他们能发掘被管理者(员工)的智慧。

企业不是靠制度管理而是靠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没有有效的解决方法,一切制度都会成为官僚主义的表现形式即干部怠工的最好方式。

离开现场不谈管理,我们现在的管理在领导的嘴上;在书上;在培训的课堂上;在文件制度上、在会场上,MBA的文凭上,很少在现场,这就是管理无效的根本原因。德鲁克说,管理是一种实践,不到现场能叫实践吗?只能叫官僚主义。管理现场就是对干部作风的管理,是消除官僚主义最有效的方法,也是管理简单化的举措,更是推行精益化的前提。

现场成本管理 篇2

1 提高全员经济意识

工程项目要想做好成本管理工作, 首先要明确的一点是成本管理应该是全员参与的管理。成本管理决不单纯是工程核算人员、财务人员的任务, 也不仅仅是计划合同部、财务部和项目部的事, 而是全体建设参加者的共同任务。而如何树立全员经济意识正是现在施工单位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在成本管理中提高全员经济意识应做到以下几点:一是工程项目开发中标后, 项目部要立即着手进行成本分析, 核算工程项目的预计利润, 以此为依据参与公司组织的内部竞标, 竞标成功后和公司签订《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承诺书》。在《项目管理目标责任书》中明确项目管理责任, 在明确责任的同时要确定责任成本, 工程结束后依据目标考核结果进行相关的经济奖励与处罚。二是将责任成本在项目部内部分解, 项目经理与项目班子、项目部各部室、各工区签订责任书。明确项目班子、各部室、各工区的责任, 提高项目部内成员的成本意识。三是在具体考核措施方面, 可以在项目部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 根据责任成本完成情况, 进行考核。在各自责任成本范围内予以考核, 进行相关的经济奖罚。

2 人力资源管理

成本控制中, 人工费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现在大多数施工单位急待解决施工现场民工的管理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民工不服从调配、偷懒或窝工等情况。针对这一现象, 为了减少人力资源消耗加快施工进度, 应做到:

⑴在施工开始前, 根据总体的施工进度计划编制月用工计划, 根据用工计划估算民工费。

⑵在工程开工后, 项目部根据用工计划和生产技术部签订民工使用成本目标。工程完工后, 以派工单为依据进行民工费的核算;若人工费比责任目标基础上降低了, 则按约定进行奖励。

⑶项目部对民工管理也可采取综合单价承包的形式和民工队签订合同, 即按民工队完成单位数量的工序内容为单价, 经验收合格后计价, 以激发民工队的积极性, 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

⑷项目部内部人员也应该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在项目经理向公司提交的《实施性施工组织计划》中应包含项目部人员配置计划, 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由项目经理自行安排项目部成员构成, 特殊岗位必须有专人负责, 其他岗位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实行一人多岗。项目部内实行竞争机制, 根据工作表现, 从月底工地人员奖金总额中抽出部分奖金奖励表现较好的人员。

3 材料管理

在施工全过程中, 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左右, 施工单位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 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加强管理, 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损耗。现在大部分单位采用的材料采买权是归职能部门所有, 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项目部的压力和负担, 但为了更好的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 使工程在降低成本投入的情况下顺利完工, 建议材料采购部门及现场相关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⑴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工程开工前, 项目经理、项目总工、工区长必须认真的对工程图纸进行分析, 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测算材料用量, 编制材料使用计划、资金使用计划。在材料采购前, 材料采购部门应成立询价小组, 对材料的市场价格进行调查。材料采购人员所采购材料的价格不得突破询价小组的价格。同时定期不定期召开例会。

⑵材料的使用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材料量的管理。施工现场应由生产技术部根据施工计划填写《材料领料单》, 生产场、站的一线人员根据工作内容领取计划用量的材料, 并根据施工现场的情况如实填写实际用量。为成本核算、分析提供第一手的资料。

除此种材料采买权归职能部门所有的管理机制外, 也可尝试使用材料采买权归项目部所有。项目经理部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对所采用的材料采取对外公开招标的形式进行, 其全过程可请上级公司监控, 运用此种机制如果成本降低, 则将所降低成本的50%奖励给项目部。实行此种运行机制可使项目部具有相对独立性, 可以自主选择管理方式、竞争机制, 增强项目部内相关人员的责任意识;材料供给上也增强了及时性, 使得材料供给能够更好的满足工程要求, 在一定程度上加快了施工进度。在工程施工成本中, 除了构成实体的直接性消耗材料成本外还有另一类周转性材料成本。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中不是一次性消耗的材料, 它是随着多次使用而逐渐消耗的材料, 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补充、多次重复使用。对于周转材料在每项工程中的成本摊销方式, 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公式进行成本核算:

摊销量=次使用量× (1+损耗率) /周转次数

一次使用量:根据施工图纸进行计算的供申请备料和编制施工作业计划使用量。

周转次数:指新的周转性材料, 从第一次使用, 到这部分材料不能再提供使用的使用次数。

损耗率:指周转性使用材料, 在某项工程中, 根据使用的频繁程度、工程对象特征、工期长短等情况, 制定的该部分周转性使用材料在该工程中应计取的材料摊销的数量。

4 机械管理

施工机械费占施工总成本的20%左右, 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现在大部分企业实行的是机械调配权归职能部门所有, 在这种管理方式下如果实行成本管理则要求:

⑴确定机械手的岗位职责, 每天记录内部机械及外租机械使用情况。机械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维修、保养机械, 也应该确实的溶入到工地中, 了解工程进度。

⑵对于重要工序所使用的重要机械, 机械手可以在施工工序开始前向项目部提出申请承包机械种类、数量及台班数, 待工序完成后如台班数节约则所节约的台班数按台班费兑现, 将其中的10%奖励给机械手。在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前提下, 如果不同规格、型号机械的台班费既定, 也可实行机械调配权归项目部所有, 由项目部自行选择租赁内部机械或外租机械, 如采用此种方式使得机械使用成本降低, 则将所降低成本的50%奖励给项目部。

以上是从提高全员经济意识、人力资源管理、材料使用管理、机械使用管理四个方面浅谈了一下施工单位如何实行施工现场成本管理。除此之外笔者又提出了一些建议:施工前, 做好项目成本计划;成本控制目标层层分解, 并与经济利益挂钩, 以强化全员经济意识, 达到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主要内容为: (1) 上月工程进展情况:上月完成的具体工程量、比例, 业主、监理对本项目的评价, 其他应说明的情况; (2) 上月完成的产值, 业主批复的计量, 发生的工、料、机、管理费成本, 实现的利润; (3) 本月工作计划; (4) 存在的问题及准备采取的措施。

5 结语

综上所述, 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在整个项目目标管理体系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 实施成本控制, 对降低工程成本, 改善经营管理, 提高职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劳动积极性都有极其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对提高工程质量、确保安全施工等方面也有深远的意义。加强施工企业项目管理中的成本控制既是企业积极适应WTO的规则要求, 又是向科学管理要效益的具体举措,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不断地自我完善, 增强企业的生命力, 才能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可持续发展。

摘要:成本是项目施工过程中各种耗费的总和。作为一个施工企业, 在确保项目盈利的同时, 提高市场竞争力其最终体现为降低工程成本, 若要把影响工程成本的各项消耗控制在计划范围内, 就必须加强成本管理。

关键词:施工现场,成本管理

参考文献

[1]徐华鹏.企业现场成本管理的特点及其控制[J].世界有色金属, 2001年05期.

施工现场技术及现场管理对策 篇3

【关键词】施工现场技术;现场管理对策;混凝土施工;安全管理

引言

项目工程施工建设中,运用相应的施工技术,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促进施工顺利进行,提高工程质量是人们的不断追求和目标。就目前的情况来看,项目工程施工技术有多种类型,对工程建设具有重要影响,为促进施工技术得到有效运用,必须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但在施工中,由于受到施工人员,管理制度等影响,当前现场施工管理仍然存在着一些不足,相关技术措施没有严格落实,影响工程质量的提高。

今后需改变这种情况,积极采取相应策略,并加强现场施工管理,促进施工技术得到更好运用,进一步提高建筑工程质量,为生产生活创造便利。

1.施工现场技术的种类

1.1施工现场桩基础技术。项目工程桩基础施工有多种多样的类型。尽管混凝土预制桩满足施工需要,以前在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但成桩过程噪音很大,对土体扰动较大,在工程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少。

而混凝土灌注桩有着自身显著特点,能适应任何土体和岩层,可以任意控制桩径和桩长,能满足不同承载力要求,适应项目工程施工需要,有利于提高桩基础施工质量和工程建设效益。

1.2施工现场深基坑支护技术。工程建设中,深基坑支护主要用于项目工程基础施工,由于工程施工比较复杂,对支护要求比较高,出现很多不同支护技术和施工方案。例如,钢排桩支护技术、地下连续墙支护技术、逆做拱墙支护技术、土钉墙支护技术等,在项目工程深基坑支护中运用具有显著效果,受到施工单位重视和关注。

1.3施工现场混凝土工程技术。目前在项目工程施工中,混凝土施工技术是运用得最为广泛的技术。并且高强度高性能混凝土取得发展,在项目工程建设施工中得到广泛运用,其强度更高,耐久性更强。另外外加剂的运用也使得混凝土防冻、缓凝、抗渗性能更强,大大改善混凝土性能。此外,混凝土模板也取得新发展,先进支模技术出现并得到较为广泛的运用。比较有代表性的是水平模板、豎向模板、全钢模板,每种模板有着自己显著优势和特点,质量好,刚度高,承载能力强,在项目工程施工中运用具有良好效果,能为工程建设创造良好条件。

1.4施工现场钢筋与钢结构技术。工程建设中,钢筋应用技术不断提高,在施工中的运用越来越多。比较常用的是钢绞线,具有强度高,松弛度低等特点,满足项目工程施工需要。另外,钢筋连接技术也取得快速发展,包括电渣压力焊和电气焊,在施工的作业越来越凸显。同时,工程施工中运用预应力钢筋技术,也大大提高建筑主体结构性能。随着钢结构施工技术发展,在一些跨度较大的空间结构和高层建筑中得到广泛运用。比较常用的钢结构形式包括球节点平板网架,多层变截面网架等,这些钢结构施工技术在施工中运用取得良好效果,也促进施工质量提高,有利于增强结构的稳固性与可靠性。

2.施工现场管理对策

2.1施工现场工序管理对策。为确保施工现场秩序良好,对项目工程施工的每道工序都应加强管理,预防质量缺陷,提高每道工序质量。一道工序完成后,质量检测人员应该立即开展施工检测,掌握工序质量状况,保证符合施工规范要求,进而确保整个项目工程施工质量合格。

2.2施工现场进度管理对策。加强施工现场进度管理工作,避免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项目工程施工前应该做好项目基本情况调查工作,结合施工机械设备性能、材料供应情况、施工人员综合技能等内容,编制科学合理的进度计划,从而有效规范项目工程施工。同时在在项目工程建设中要重视施工进度监控,加强现场管理,及时掌握施工进度计划的执行情况,并与进度计划进行对比分析,发现存在不足时及时改进。保证施工进度满足工程建设要求,避免出现延误工期的情况,从而顺利完成项目工程建设任务。

2.3施工现场人员管理对策。为确保现场施工顺利进行,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工程质量,加强人员管理是不容忽视的。施工前重视施工人员管理培训,提高他们的综合技能,确保施工人员胜任现场施工的每一项工作。重视施工人员管理培训,采用现场参观和学习等方式,让施工人员积极参与学习活动,提高施工技术水平,丰富经验,增强施工技能,能有效满足现场施工各项工作需要,出色完成项目施工任务。提高施工人员责任心,明确他们的权利和义务,建立奖惩激励机制,调动施工人员热情,让他们认真履行职责,出色完成现场施工管理的每一项任务。

2.4施工现场材料管理对策。施工材料采购时,要从质量可靠的供应商采购,采用材料前施工单位要组织工作人员对供应商基本情况全面调查,从质量可靠的厂家采购材料。严格按要求进行材料验收,做好数据检测和分析工作,保证施工材料质量合格。对进入施工现场的材料也要进行抽检,并严格按要求堆放,加强防潮和防水工作,保证施工材料综合性能良好。

2.5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对策。完善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和落实各项措施,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管理规范化和制度化。合理设置安全管理机构,配备安全管理人员,让他们严格遵循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现场检查,及时排除安全隐患,防止安全事故发生。加强施工人员安全培训,学习并掌握安全管理规范要求。建立严格的安全管理责任制,明确相关人员职责,提高安全管理责任意识。定期和不定期对施工现场巡视,及时排除安全隐患,纠正施工人员不正当操作,保证现场施工安全,防止出现不必要的损失。

2.6施工现场验收管理对策。项目施工完成,交工资料齐全可进行竣工验收。施工单位进行自检,合格后报请监理师开展检查工作,根据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测,并评定工程质量。合格之后可以使用,满足人们的使用要求。

3.结束语

项目工程施工中,施工技术运用和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有着重要的作用。因而在工程施工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对策,落实施工现场各项技术措施,加强施工现场管理,促进项目工程建设综合效益提升。

参考文献

现场成本管理 篇4

2.具体考核措施:可以在项目部内部成立一个考核小组在每道工序完成后,根据项目部内成员责任成本完成情况,进行商议考核。在各自责任成本范围内,成本节约了则所节约成本的2%-5%作为奖金奖励给相关人员。如果成本超耗且是人为超耗则按超耗成本的1%扣除奖金。

3.必须从细节抓起加强执行力度。细节决定成败,没有亏损的行业,只有亏损的企业。一个项目的亏损,往往不是决策的失误,而是缺少一种对规章条款不折不扣的执行。

现从材料使用和管理、人力资源管理、机械使用和管理三个方面浅谈一下如何控制现场施工成本

一、在施工全过程中,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60~70%,要想控制施工总成本,在材料管理和使用上应引起高度重视,加强管理,减少施工过程中不必要的经济损耗。必须改变以往材料采买管理权归物资部门所有的工作方式,这种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项目部的施工压力和施工负担,但为了更好的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低成本投入,应由单一由物资部门管理向多部门转变,材料采购部门及现场相关人员应做到以下几点:

1.做好材料采购前的基础工作。

工程开工前,项目经理、总工、工程部长、工长必须反复认真的对工程设计图纸进行熟悉和分析,根据工程测定材料实际数量,提出材料采购计划,采购计划应做到准确无误。在材料采购前,实验部门做好抽检工作,确保各种材料符合施工要求;材料采购部门应建立询价小组,小组对市场价格进行调查。材料采购人员所采购材料的价格不得突破询价小组的价格。可以定期召开例会,在例会上由询价小组汇报材料的询价情况,对于钢材、木材、砂石料分别汇报不同厂家的价格和质量,列举出选材使用理由,同时公开厂家的联系方式,以增大监督力度,提高透明度,保证做到“货比三家”优质低价购料。

2.加强材料在使用过程中的管理:

①各分项工程都要控制住材料的使用。物资消耗,特别是钢材、木材、砂石料严格按定额供应,实行限额领料。在材料领取、入库出库、投料、用料、补料、退料和废料回收等环节上尤其引起重视(各方签字手续必须齐全),严格管理。对于材料操作消耗特别大的工序,要重点控制。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按照不同的施工工序,将整个施工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在工序开始前由工长、技术人员、材料员核定、分配主要材料使用数量,工序施工过程中如发现材料数量不够,由材料员报请项目部领料,并说明材料使用数量不够的原因。每一阶段工程完工后,由材料员、技术员(此种至少有两个人签认)清点、汇报材料使用和剩余情况,材料消耗或超耗分析原因并与经济责任制挂钩予以奖惩。

②也可实行材料包干使用,切实发挥好技术人员的作用。在现场根据施工工段或工区划分成立包干小组,由工长、技术人员材料员等相关人员进行包干与经济责任制挂钩。另外要切实发挥好技术人员的作用,一方面什么部位用多少料,用什么样的料,有多少节余的潜力,他们最清楚。另一方面成本控制离不开施工技术,技术必须与成本、经济效益相结合否则它就没有生命力。

③及时发现和解决材料不节约、出入库不计量,生产中超额用料和废品率高等问题。实行特殊材料以旧换新(安全帽、手套等等),领取新料由材料使用人或负责人提交领料原因。材料报废须及时提交报废原因。正常报废由项目部承担,否则由使用人自行承担。以上所提到的提交的各种申请及汇报材料无须大篇幅编写,简单说明原因即可,但必须提交,以便有据可循,作为以后奖惩的依据。

在工程施工成本中,除了构成实体的直接性消耗材料成本外还有另一类周转性材料成本。周转性材料是指在施工中不是一次性消耗的材料,它是随着多次使用而逐渐消耗的材料,并在使用过程中不断补充、多次重复使用。对于周转材料在每项工程中的成本摊销方式,我们可以尝试采用以下公式进行成本核算:

摊销量=一次使用量×(1+损耗率)/周转次数

另外,对于周转材料还必须注意一点:租赁还是购买?租赁可以保留更多的周转资金,有效减轻资金方面的压力等等 。但是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你必须考虑时间,时间若是比较长那就必须算一下成本。例如租赁普通钢轨就现在来讲一般是350元/吨.月,而废旧钢轨价格是1800~元/吨。若租赁时间超过六个月就要考虑购买。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但在实际操作中有不少人犯过类似的错误

3.从细处入手,切实发挥各责任人的作用

①项目经理部必须准确地把握工程进展的情况,不断提高协调能力和预测能力,及时发现和处理现场施工的进度问题。同时,要严格执行限额领料,在下达施工任务书中,附上完成该项施工任务的限额领料单,作为发料部门的控制依据,防止错发、滥发等无计划用料,从源头上做到材料的“有的放矢”。这是成本控制的指导性文件,必须毫无保留的执行,

②施工技术管理人员除了熟读施工图纸,吃透设计思想并按规程规范向施工作业班组进行技术质量交底外,还必须将自己的施工估料意图灌输给班组,以单线图、排版图的形式做好用料交底,防止班组下料时长料短用、整料零用、优料“劣”用,做到物尽其用,杜绝浪费,减少边角料,把材料消耗降到最低限度。施工队长、钢筋班长必须知道边角料有多少,在那儿,还有什么用处,用在什么位置。

以施工中常见的钢筋制作、浇筑混凝土为例:由技术人员以单线图、排版图的形式做好“钢筋下料单”并注明用什么型号的钢筋。然后协同钢筋班长及有关人员根据现场实际情况选料制作。最后钢筋班长和技术人员要对对边角料进行记录并交由有关人员整理归放,做好标记。另外在钢筋制作过程中,钢筋班长必须清楚不同型号的钢筋每一个焊缝需要多少焊条,要用多少领取多少多少,每个部位用多少做到心中有数,并做好记录。作为以后评估奖罚的依据。

同样浇筑混凝土,在施工前由技术人员做好交底交由拌合站。在浇筑过程中,拌合站工作人员确保混凝土不外流,后台施工人员要保证混凝土不流失。最后施工人员要及时通知技术人员还剩多高,由技术人员算出具体还要多少方,以尽快通知拌合站,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费。施工的这个环节要交由专人负责。(现所有的拌合站均能满足这个精度要求。)

③物资人员认真处理“假退料”及边角料回收。“假退料”是月末施工项目对已领未用而下月仍继续要用的材料不退库,但同时编制本月的退料单和下月的领料单。这样可以减少退、领料的搬运,便于正式反映当月实际耗料的常用方法。尤其对项目施工中只完成制作尚未安装的材料耗用,通过办理“假退料”手续,适当折扣部分材料成本,达到收支相对平衡。具体操作时必须实事求是,严格认真。要防止把“假退料”当成调整施工项目责任成本核算、考核的“防空洞”,人为地造假,造成材料成本管理失控。

边角料的回收是施工项目材料成本管理不可忽视的最终环节,除对规格型号进行分门别类外,应注意材质的编号,以利再用。

二、成本控制中,人工成本的控制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材料费占施工总成本的10~20%,施工过程中应该做到:

1.在施工开始前,技术、计划人员不仅要排施工进度计划,也应该据施工进度计划排出每道工序民工用工计划,根据用工计划算民工费。在开工前与民工负责人商议此份用工计划,做到民工负责人心中有数。

2.在工程开工后,要严格控制定员,劳动定额,出勤率,加班加点等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人员安排不合理,派工不恰当,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在工程施工中,每天晚上要做好每个环节的用工计划,第二天早晨由工长派工,的人数应与用工计划基本(完全)吻合,一天中视具体情况增加或减少民工上岗。这样就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民工闲滞情况出现,降低人工成本。

3.在施工过程中采用施工工序承包法:在保证施工质量、施工进度的前提下,针对不同的施工工序定工期、定质量、定人工量,由民工分段承包施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施工管理中的许多麻烦、工长的工作量,同样达到了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也可在施工开始前与民工负责人签订责任书及承包书等,明确责任。这样也可以达到避免生产时紧时松,窝工、停工等问题,降低人工成本的目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先采用“施工工序承包法”

4.项目部内部人员也应该合理配置、加强管理。在不影响施工进度满足施工质量的前提下,除特殊岗位必须有专人负责外,其他岗位如果条件允许尽量采用一人多岗。项目部内可引进竞争机制,各岗位负责人定期写工作总结上交项目经理,项目经理根据工作表现,从月底工地人员奖金总额中抽出部分奖金奖励表现较好的人员。

三、机械使用和管理

施工机械费占施工总成本的10~20%左右,对于施工机械的使用和管理也是成本管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

1.确定机械手的岗位职责,每天记录所内机械及外租机械使用情况。机械手不应该只是单纯的维修、保养机械,也应该确实的溶入到工地中,了解工程进度。

2.合理安排机械设备的使用避免不必要的窝工与浪费。每天晚上工长和技术人员必须安排好该工区第二天机械设备详细使用计划,交由设备管理部门。由设备管理部门协同项目经理、总工根据工作的轻重缓急作统筹协调安排。并在当天晚上通知机械手:“什么时间,到什么地方,干什么,由谁来安排”。在施工过程中,某一工序接近完工时工长或技术人员必须及时通知设备管理部门安排另一工作并做好台班签认与记录以备核查。

最后还要加强项目部内部成本控制和各项措施的执行力度,必须做不折不扣的落实到位,否则所说的一切都是空话,那不如好好睡一觉或听听音乐。

另外还必须定期召开经济活动分析会。

主要分析内容为:

① 现场已完工程量,监理已签字工程量。

② 人工消耗及费用,未来一周的每日用工计划。

③ 材料消耗、运输费用,周转材料,修旧利废,材料节超情况及原因,未来一周材料需用种类及数量。

④ 机械费用发生额,维修折旧及租赁费用,未来一周机械需用种类及数量。

⑤ 对工段成本节超给予奖惩。

施工现场成本管理的论文 篇5

摘要:企业的经营需要在新的成本管理方式下才能创造出效益,不仅是对生产成本的管理,更要在各个经营领域予以掌控。基于经营环境的变化,企业需要不断纵深拓展,新常态经济是整个市场经济需要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要做好施工现场成本管理,必须遵循市场环境变化规律,更新成本管控方法。现就施工现场成本管理措施进行了归纳总结,以供参考。

关键词:施工现场;成本管控;人工成本

成本管控是动态管控,它是在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渐渐从传统化向精细化管理模式发展的,促使成本降低的重点应在科技的创新,而不应局限于节约开支。施工企业的成本管控不仅要缩紧成本开支,还要在结合施工生产部分、工艺技术部分及品牌感召力的前提下,对人和事加以管控,通过降低能耗及技术、工艺、产品领域推陈出新的方法加强成本的管控,从而实现企业资本升值、竞争力升值、经济效益升值,为社会的发展贡献力量。在政府提出的“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号召下,以科技创新为重点,加大科技研究投入,利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将有限的资本投入到新设施、新科技、新工艺的研究上,吸取国际国内先进的管理机制的经验,以降低运营成本、提升经济效益。

1控制人工成本

1.1对项目管理人员推行有效管理

将成本管控工作做好的第一要素就是明白成本管控要求全部工作人员实施项目管理。成本管控不单单是项目管理者的工作,也是该工程项目其他工作人员的共同工作内容。要让全体工作人员树立经济思维,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1)为了明确在施工中遇到问题后由哪一方承担责任,项目经理与公司领导以签订责任书的方式规避这一问题。如果成本在既定范围里人为超出损耗,就要针对具体问题参照一定比例将奖金予以降低;如果工程项目成本降低,即成本的亏损低于预期成本计划,就要参照一定比例将奖金予以提高。(2)要求项目部各个负责人分别独立担责并签署责任状,做到责任分摊。明确每个项目成员需要担负的职责,谁负责就由谁来担责。如若做到了成本降低,那么节约下来的成本的3%可作为相关负责人的奖励;但如果成本提升,且是认为造成的亏损,就要对相关负责人进行扣除成本亏损额的1%的处罚。

1.2对施工人员进行管控

(1)项目开始后,需要针对工作量、工人数量、出勤率及加班问题严格管控。在施工过程中,作为工长要在每天提前安排好每个施工人员的工作,如出现消极怠工、分工不明确、人员分配不合理的`问题要及时予以解决。工人的数量要符合工作计划,由工长负责安排,在遇到特殊问题时可以适量增减施工人数。(2)为了明确项目经理与民工负责人的责任,双方可以在施工前签订责任书、或者承包书。依照施工工序的不同将工期、施工质量及工人数量予以明确,由双方分别负责某一部分工程。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在工程管控过程中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帮助项目经理和民工负责人分摊了工作量,最终实现降低人工成本。

2管控好工程材料费用

工程材料时项目施工成本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必须对它合理的管控和安排才能控制好整个施工项目的总成本。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及施工单位都应对材料费用管控问题高度注意。应该参照施工图明确列出涉及到的材料的型号、数目,各个阶段(询价阶段、采购阶段、仓储阶段及现场使用阶段)的负责人要做到以下几点:(1)项目中标后,项目经理需要与相关工程负责人对工程项目所用材料的金额明细逐一核对,是否与项目设计图一致,对采购的数量及金额进行反复确认,确定数量与标书是否相同。工程材料采购价格有一个波动的范围,采购部门的职责就是做到合理预测价格走势,争取拿到最合理的采购价格。(2)在仓储阶段加大对施工材料的管控,规范材料进出,限额、定额领用材料,对工程材料的入库、领用、退库及报损的环节加强管控力度。规范材料审批流程,针对采购量大的材料及报损数目多的材料必须在报项目管理人员审批。按照施工工序,在工程完工后,材料管理人员要将工程材料的领用、使用、结存、报损等数据一一明确列出,并将材料库存明细提交财务加以审核,争取做到预计与实际支出一致,降低材料费用的误差。针对工程材料成本的管控,要建立切实可行的奖惩措施,将材料成本的节约或浪费与主要负责人的经济利益挂钩。(3)施工材料的现场管控。当施工材料运送至工地后,因为现场没有做好有效的材料监管,使得材料在暴晒、浸水或其他人为踩踏的情况下报废,无法应用在施工项目中,造成材料的浪费。因而一定要在思想意识上对材料管理员及现场施工工人进行教育,使得材料得到有效管控。材料领用时要精确核算,适量领取。(4)施工材料的成本保护工作也是关键的问题。许多工地在竣工后,由于各种原因推迟了验收时间,施工现场搁置。在真正进行项目验收之前就必须对施工现场的成品做好保护,避免因施工材料损伤产生材料浪费和维修成本的提升。合理调度各工种工人,避免因施工工序的相互影响损伤现场成品材料,造成不必要的人工和材料成本的增加。

3做好机械费用的成本管控

机械费在施工项目的总成本中占五分之一的比例,要做到对成本管理的真正管控,机械费的合理管控也是必不可少、极为关键的。在保证施工质量及工程进度的前提下,项目负责人才能自主租赁合适的机械。还要明确几点要求:(1)对机械操作工人的责任要予以明确,并要求其对机械的工作情况加以记录。同时作为机械的操作工人,不仅要了解机械的各项性能,还需了解工地施工项目,了解是施工进度。(2)操作重要机械的工人,可以在该施工工序开始前向施工管理方申请符合施工内容的机械类型、数量及班台量,待该道工序完成后,施工管理人员可以加以核算,将节支成本的10%作为奖励,这种方式大大的降低了机械使用成本,实现对其合理管控。

4结论

总而言之,对施工现场进行有效的成本管控是一个大工程,它要求企业在依据健全的管理制度明确管理职责的同时,更要发动广大项目参与人员,自觉参与到成本管控中来。因而,可行的方式归纳下来有以下几点:①施工项目开工前,项目负责人要做好预测,掌控项目中人工、材料、机械费用的成本目标;②要把项目成本既定目标责任到人,分层管控,将奖罚机制与相关负责人的经济利益挂钩;③通过阶段性召开成本目标讨论会的方式,讨论项目的施工进度、人工、材料、机械等成本的支出及消耗情况,总结节支、超支的原因,将奖罚机制落实到位。

参考文献:

低成本管理办法——现场改善 篇6

所谓低成本管理方法,不是仅限于探讨如何降低成本的,而是一种费用较低的管理方法,现场改善即是一种。现场改善管理起源于日本,已被公认是一种主要的管理观念。

“改善”,意指持续不断地改进,它的步线是一小步一小步,阶梯式的,但随着时间的演进,它会带来戏剧性的重大成果。“改善”与创新不同,创新是一触即发式,令人瞩目,感受到实质的成果,但它的成果经常有争议,“改善”是运用常识的方法及低成本的“改善”手法,即能确保阶梯式的持续进步。它还是一种低风险方式。因为在改善的过程中,如果发觉有不妥当之处,管理人员随时都可回复到原来的工作方法,而无需耗费大成本。

一〃现场改善要遵循PDCA循环/SDCA循环;在“改善过程”中,首先要建立计划──执行──核查──处置,即PDCA循环,以此作为改善持续运作的工具,以达成“维持标准”和“改进标准”的目标。“计划”是指建立改善的目标。“执行”是指依计划推行。“核查”是指确认是否按计划的进度在实行,以及是否达成预定的计划。“处置”是指新作业程序的实施及标准化。以防止原来的问题再次发生,或者是再设定新的改进目标。PDCA不断地在循环。一旦达到改善的目标,改善后的现状便随即成为下一个改善的目标。PDCA的意义就是永远不满足现状,因为员工通常较喜欢停留在现状,而不会主动去改善。所以管理人员必须持续不断地设定新的挑战目标,以带动PDCA循环。任何一个新的工作流程,在初期都是呈不稳定状态。开始进行PDCA改善时,必须先将任何现有的流程稳定下来,此一稳定的过程称之为:标准化──执行──查核处置,即SDCA循环。

在当前的流程里,每当发生异常时,便必须反问自己下列问题:是否因为没有标准而发生的?是否因为没有遵守标准而发生的?或者因为标准不适当而发生的?唯有建立了标准,并且确实遵守,以将当前的流程稳定下来,才能再进行下一个PDCA循环。二.主要的改善活动

1〃及时生产方式:及时生产方式的目的是要消除各种没有附加价值的动作和程序,同时达成一个去芜存菁的生产体系,以便更具弹性地去适应顾客的需求变化。要实现理想的及时生产方式,必须持续不断地实施一系列的改善活动,以消除现场中没有附加价值的工作。及时生产方式能够急速地大幅度降低成本,缩短交货周期,增强公司的获利能力。

2〃全员生产保全:全员生产保全着重于设备质量的改进。它通过总体的预防保养制度来延长设备的寿命,以追求设备效率的最大化。

3〃设定目标:管理部门应设定明确的改善目标,以指引每一位员工,同时能正确领导所有的改善活动,向既定目标迈进,最高管理部门要有一个达到目标的计划,往下传达至下一管理层,直至达到现场为止。而现场围绕目标展开一系列的工作。

4〃提案建议制度:它的功能着重在激励员工的参与来提高士气,激发员工对现场改善的兴趣,提出自己的建议。无论他们的建议有多小,管理者都应给予鼓励并有选择的付诸实施。管理阶层不期望能从每一个建议中获得很大的经济利益。着重培养,开发具有改善意识及自律化的员工,日积月累到很大的经济效益。5〃小集团活动:所谓小集团活动是指,在工作现场的环境里,在公司内以非正式、自愿性质组成团体,去执行特定的工作任务。小集团活动不仅局限于质量方面的课题,而且也包含了成本、安全及生产力等方面的课题。三〃现场改善

1〃现场与管理:在现场里,生产顾客满意的产品才能使公司生存和兴隆。常规组织的各个阶层──高级管理阶层、中级管理阶层、工程师职员及现场督导人员,都是为了提供现场必要的支援而存在。进一步而言,现场不仅是所有改善的活动场所,也是所有信息的来源。因此,为了解决现场发生的大小问题,管理阶层必须密切接触现场的实情。换句话说,不论管理阶层提供什么样的协助,都应是源自现场的特定需求。一旦管理阶层不尊重,不珍视现场时,便会经常下达一些不适当的指示,要求和其它支援服务给现场造成错误。

2.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

大多数的管理人员,较喜欢把办公室当做工作的场所,而且希望自己能远离发生事件的生产现场。仅通过每天、每周、甚至每月一次的报告和会议,来接触、了解现场的实情。与现场保持密切的接触及了解,是效率化管理的第一步骤。因此有5项现场管理的金科玉律:(1)当问题(异常)发生时,要先去现场。(2)检查现物(有关的物件)。(3)当场采取暂行处置措施。(4)发掘真正原因并将之排除。

(5)标准化──以防止同样错误再发生。3.维护厂房良好环境的5S:

5S是代表5个日文字词,它是厂房现场维持的构成要项。

(1)整理(seini)将现场里需要与不需要的东西,区别出来。并将后者处理掉。(2)整顿(seiton)将整理后需要的东西,安排成为有秩序的状态。(3)清扫(seiso)保持机器及工作环境的干净。

(4)清洁(seikesu)延伸干净的概念至更彻底,并且持续执行上述3个步骤。(5)教养(shitsuke)以设立目标的方式,来建立自律以及养成从事5S的习惯。厂房良好环境的维持,表示员工士气高昂及纪律严谨。任何公司都可以在短期内达成一个高水准有纪律的公司。然而要长久维护下去,可就是一件极富挑战性的工作了。而且,5S一旦消失不见,就会显现出一个杂乱无章的现场。4.检查现物 一有问题或异常的状况时,管理人员应该到现场去检查现物。借着在现场详细检视现物,重复地问着“为什么”而确认出问题的原因,而用不着使用那些高深复杂的科技。改善是从问题认定开始,一旦认识清楚了,那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管理人员的工作之一,应当是经常保持注视行动的现场。而且依据现场和现场的原则来认定问题。而不是在会议室里聚集在一起讨论问题。

5〃找出真正的原因: 应用现场现物原则及一般的常识,可以迅速地解决许多问题。好好地呆在问题的场所,观察现物,而且下定决心找问题的真正原因。许多与现场有关的问题,都可以即时地当场解决。其余的问题诸如:技术上的困难或新科技系统的导入,才需要长久的准备计划。

发掘现场原因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就是持续地问“为什么?”直到找到问题的原因为止。举例来说,假设你看到一位工人,正将铁屑洒在机器之间的通道地面上。你问:“为何你将铁屑洒在地面上?” 他答:“因为地面有点滑,不安全。” 你问:“为什么会滑,不安全?” 他答:“因为那儿有油渍。” 你问:“为什么会有油渍?” 他答:“因为机器在滴油。”

你问:“为什么会滴油?”

他答:“因为油是从联结器泄漏出来的。” 你问:“为什么会泄漏?”

他答:“因为联结器内的橡胶油封已经磨损了。”

经常地利用问为什么,就可以确认出问题的原因以及采取对策克服之。

优化企业现场管理 篇7

现场管理和现场管理优化的内涵是不同的。现场管理是指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的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与监督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而现场管理优化, 是指在生产现场管理的基础上, 对生产现场进行综合治理, 运用现代化管理思想、方法和手段, 对生产要素进行合理配置, 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与控制, 以提高生产现场的运行效能, 实现均衡、安全、文明生产, 以达到优质、低耗、高效的目的。现场管理优化强调企业各个有关管理部门对生产现场进行综合治理, 在专业管理普遍加强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协调, 使现场管理不断优化。应当明确的是, 现场管理优化不但要治理生产秩序和生产经营环境, 更注重对生产现场高层次管理, 强调生产力诸要素的优化组合。优化现场管理是企业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挖掘企业内部潜力, 合理配置资源, 实现企业规划的生产经营目标的迫切需要。加大现场管理优化力度, 提高现场管理水平, 是摆在所有企业面前紧迫的工作内容, 势在必行!

二、现场管理优化的基本内容

现场管理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多个层次、多方面的内容。一般把现场管理优化分为:高级型现场管理优化、中级型现场管理优化、低级型现场管理优化。高级型现场管理优化是以完善高效规范化的现场管理体系为重点, 在科学研究和认真总结经验的基础上, 对职工的作业过程、作业面和作业内容进行设计。它是推行标准化管理的基础。它以过程控制为主线, 建立生产作业控制体系、现场质量控制体系、现场成本控制体系, 并不断完善现场管理优化的配套措施, 包括优化劳动组合, 进行技术改造, 优化分配制度, 激励职工的生产经营积极性和创造性。中级型现场管理优化包括四个方面:一是工序管理的优化, 主要是对现场中人、机、料等要素状态的优化;二是生产流程的优化, 是指对生产现场中人流、物流、信息流运行状态的优化;三是现场环境优化, 这是因为良好的作业环境是保证物流畅通, 人、机、料三者有机结合的重要条件;四是现场管理优化, 对现场各专业管理进行优化, 对现场各生产要素进行优化配置。初级型现场优化主要是加强现场基础工作。

三、现场管理优化的基本要求

现场管理优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抓现场, 外抓市场。对此, 众多有胆有识的企业家已形成了共识。首先, 要统筹规划。现场管理涉及到企业的全面工作, 是各项专业管理的落脚点。现场管理绝不能就现场而抓现场, 单打一是不行的。它涉及到企业的方方面面, 必须要统筹规划, 综合治理, 规划科学的现场管理优化目标, 提出切实可行的优化保证措施, 进行统筹规划和安排;其次, 领导要高度重视, 要充分认识到现场优化的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企业领导亲自挂帅, 真抓实干。再次, 要持之以恒。现场管理优化最基本的要求是改变人的随意性习惯。必须常抓不懈, 持之以恒。把现场管理优化摆到重要的议事日程, 把它确立为企业管理的核心内容, 把它看成是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最后, 要全员、全面、全过程控制。现场管理优化必须要全员参加, 全过程控制, 全面管理。它决不是少数人就能做得到的, 而是要动员全企业的职工齐抓共管, 共同参与。

四、现场管理优化的方法

谈施工现场管理 篇8

(1)施工现场管理是建筑施工企业提高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施工企业的主要任务是建筑施工,其工作主要体现在施工现场管理上。施工现场管理的好坏,直接决定着施工企业的生产水平和经营状况。在当今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在激烈竞争的市场角逐中,又决定着施工企业在市场的占有率和竞争能力。决定着施工企业的前途和命运。为此,施工企业必须克服自己在施工现场管理过程中的薄弱环节,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重要意义的认识,重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按照《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规定》所确定的目标,抓好施工现场管理,不断提高自己的管理水平,切实把施工现场管理好。

(2)施工现场管理是提高工程质量的可靠保证。任何一项工程的开工建设,都期望有一个优良的工程质量,工程质量的优劣又关系到国家对建设工程的投资效益。党和国家历来十分重视建设工程的质量问题,把质量问题提到政治的高度来对待。所有的建筑施工企业也必须把提高建筑工程的质量当作本企业的头等大事抓紧抓好,优良的工程质量必然来源于高素质的施工企业和和先进的施工现场管理。所以任何一项工程的施工单位必须牢牢树立质量第一的观点,紧紧依靠抓好施现场管理,采取先进科学、文明的施工现场管理方法,确保建设工程有一个好的工程质量。

(3)施工现场管理是安全施工的有力手段、安全生产是施工现场管理的主要内容,只有把安全生产工作搞好了才能保证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顺利进行。因此,所有的施工企业都必须把安全生产摆在各项工作的首位。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按照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落实各种管理制度,加大安全设施的投入,努力创造安全生产的良好环境,切实做到在十分安全的状态下进行各种施工作业,防止国家财产和人民生命安全受到损失,保证建设工程施工的顺利进行。

(4)施工现场管理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的重要保证。建筑施工企业追求的关键目标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施工现场管理是直接影响经济效益的关键环境,只有不断加强施工现场各种材料、物资和设备的管理和合理利用,通过各个方面的优化组合和合理配置,才能保证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5)施工现场管理是提高施工企业外部形象的重要标志。施工企业的外部形象是决定企业发展和壮大的重要前提,施工企业必须采取各种措施来提高自己的社会地位,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良好的生产管理秩序,全面有效的施工现场管理制度。机械设备和安全生产设施的大量投入,文明整洁的施工现场环境,紧张有序的施工生产安排,都是施工企业外部形象的重要体现。因此,施工企业必须紧紧抓住施工现场管理这个环节,作为企业树立企业外部形象的重要条件,不断地扩大社会影响,增加社会知名度,使之在市场竞争的激烈角逐中站稳脚跟,取得成功,求得发展。

2.当前施工现场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对施工现场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些施工企业认为建筑工程施工就是抓工程质量,认为管理施工现场是一种额外的负担,因而就忽视了施工现场的各种管理工作、安全生产抓的不紧,文明施工无人过问,导致了整个施工现场管理松弛,各种问题层出不断,严重地影响着工程项目施工的正常进行。

(2)对施工现场管理不力,有的施工企业至今未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度,仍然沿用过去旧的一套工程施工的管理模式,对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员、材料、工期、安全、质量分体管理,削弱了现场管理人员的积极性,致使工程管理混乱。

(3)施工组织设计得不到良好的执行。

(4)施工安全得不到保证。

(5)施工现场环境管理差。

3.如何抓好施工现场管理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把施工现场管理工作当作施工企业重要的管理工作抓紧抓好。施工企业的各级领导必须提高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认识,从思想教育人手,狠抓职工的技术业务素质,提高职工的管理意识,把施工现场管理当作企业的重要工作来抓,建立严格的规章制度和约束机制,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紧紧围绕施工现场管理开展各项工作,向施工现场管理开展各项工作,向施工现场要质量、要效益。要建立健全定期检查和抽查制度,落实施工现场管理责任制,重视施工现场管理规律和管理经验的研究和总结。不断推动施工现场管理向更高层次发展。同时,对施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要及时采取措施加以调整和解决,始终保证施工现场管理沿着正确的道路向着发展。

(2)建立项目经理负责制,确保施工现场管理的正确实施。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建筑施工管理制度的一项改革措施,实行项目经理负责制是全面加强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需要。项目经理是整个项目施工过程的具体组织者和指挥者,对整个工程项目负责,是加强施工现场管理,提高工程管理能力、全面落实施工现场管理措施的可靠保证。必须重视项目经理的选拔和使用,把那些懂专业技术、有施工管理经验、有一定政治素质、年富力强的同志派到第一线,担当起项目经理的培养的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他们的管理水平,丰富他们的知识和管理能力,不断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工程项目经理班子建设,全面落实施工现场的各项管理措施,把整个施工现场管理好。

(3)严格科学的施工组织设计,是抓好施工现场管理的关键环节。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现场管理的纲领性文件,是各项工作的总抓手,必须紧密结合施工现场实际,采取科学有效地方法,认真加以研究和编制,对整个工程的现场布置、人员安排、特别是秋夏季风性季节的人员安排都要认真考虑周到,对施工进度计划表、平面布置图等要经过严谨的计算和合理的安排,对控制工程的施工周期的质量、安全都有详尽的安排,并且要留有余地。施工组织设计经建设单位领导批准后,就要认真遵照执行,确保整个工程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的要求组织施工。

(4)要紧紧抓住安全生产这个主要环节,不断促进安全施工迈上新台阶。安全施工是施工现场必须十分重视又必须下大力气抓好的一项重要工作。要严格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和安全保障体系,要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操作规程,重点加强施工现场用电、脚手架和施工机械设备的安全管理,推行标准用电设备,实行全封闭的施工现场管理。

上一篇:合伙经营范本经典版协议书下一篇:投沙包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