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污染源(精选9篇)
点污染源 篇1
搞好海拉尔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准确地了解污染物排放情况,有利于正确判断环境形势,科学制定环境保护的政策和规划;有利于有效实施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计划,切实改善环境质量状况;有利于提高环境监管和执法水平,保障海拉尔区环境安全;有利于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近年来,海拉尔区奶牛养殖产业蓬勃发展,畜禽养殖业—畜牧业是呼伦贝尔市的一大优势产业,在畜牧业生产当中,奶牛业已成为发展最快、潜力最大、效益良好的一项产业。2008年牧业年度,全市牲畜存栏总头数1447万头只。随着牲畜头数的不断扩大,畜禽养殖业的污染源及污染物的排放量将不断扩大,已经严重影响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通过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工作的宣传和实施,动员全社会广泛参与污染源普查,从污染源污染物的排放、治理到建立污染源数据库,加强污染源的监管到建立新的环境保护统计平台,从加强环保系统的能力建设,到提高全民的环境保护意识,从宏观到微观去综合治理和保护海拉尔区的环境。
1 概述
1.1 海拉尔区的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的主要任务
根据国务院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和“普查实施方案”为依据。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主要普查猪、奶牛、肉牛、蛋鸡、肉鸡,在规模养殖条件下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根据我国行政区划将全国分为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等六大区;同时依据养殖组织模式的不同,将畜禽养殖业调查分为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3类。规模化养殖场是指饲养数量达到一定规模的养殖场,其中:生猪≥500头(出栏)、奶牛≥100头(存栏)、肉牛≥200头(出栏)、蛋鸡≥2万羽(存栏)、肉鸡≥5万羽(出栏)。养殖小区是指在统一规划的区域内,由多个养殖业主共同组成,按照统一操作规程进行养殖、管理的养殖方式;养殖专业户是指畜禽饲养数量达到一定数量的养殖户:猪≥50头(出栏)、奶牛≥5头(存栏)、肉牛≥10头(出栏)、蛋鸡≥500羽(存栏)、肉鸡≥2 000羽(出栏)。凡符合上述条件的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均在本次普查范围内。普查每个规模化养殖场和部分养殖小区和养殖专业户畜禽养殖的基本情况和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
普查内容主要包括:
(1)畜禽养殖基本情况:包括饲养目的、畜禽种类、存栏量、出栏量、饲养阶段、各阶段存栏量、饲养周期等。
(2)污染物产生和排放情况:包括淸粪方式、污水产生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方式、粪便和污水处理利用量、排放去向等。
一是在养殖业当中,普查人工养殖的,不包括自然放牧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
二是严格依法进行普查。统计法和污染源普查条例是这次普查的法律依据,必须严格遵循。要动员企业、单位等普查对象,依法接受调查,主动提供资料,如实填报数据。普查取得的单个普查对象的资料,不作为考核普查对象是否完成污染物总量削减计划的依据,也不作为对普查对象实施行政处罚和征收排污费的依据。
三是确保普查数据的质量。这是海拉尔区污染源普查取得成功的关键。要坚持质量第一的方针,把质量要求作为污染源普查的生命线,把质量控制贯穿于普查工作的全过程。海区建立了普查数据质量控制的岗位责任制,对普查过程中的每个阶段和每个环节,都实行严格的质量控制与核查验收, 确保普查数据真实可靠。
四是健全环境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完善环境统计、监测和评价体系。要以这次普查为契机,深化环境统计调查体系改革,建立更加科学的环境统计制度,不断提高环境统计数据的质量。要结合普查工作,同步推进环境监测体系及检测手段建设,健全企业实时监测、城市大气监测等设施,把重要污染源监测系统、环境质量监测系统全面建立起来,对污染源进行动态跟踪、及时监控。
五是开发应用普查成果。普查的目的在于应用。要总结以往普查经验,坚持边普查、边应用,尽早汇总公布有关数据,把海拉尔区污染源普查成果及时利用起来。要对普查数据进行认真梳理、全面分析、深入研究,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切实解决突出的环境问题,逐步改善城乡环境质量。
1.2 努力提高海拉尔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的工作水平
首先,加强组织领导。我们充分认识开展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把普查工作摆上重要的议事日程,认真抓好组织实施。要建立必要的工作责任制,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建立普查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解决普查工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其次,搞好协调配合。普查工作办公室要加强组织协调,为污染源普查做好服务、提供保障。
第三,调配普查力量。抽调业务精、作风硬、能力强的干部参加普查工作,大力加强普查人员的业务培训,切实保证普查工作的需要。基层现场普查任务繁重、条件艰苦,要关心普查人员工作和生活,对优秀人员给予鼓励、表扬和表彰。
第四,加强宣传报道。做好宣传动员,是普查工作顺利实施的前提。要高度重视宣传工作,针对普查的不同阶段,合理安排宣传活动。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刊、互联网等各种媒体,广泛深入地宣传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重要意义和主要任务,宣传依法普查、确保普查质量的具体要求,动员社会各有关方面关心、支持、参与和监督这次普查,为普查工作顺利实施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海拉尔区共发送简报8份。
开展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责任重大,任务艰巨。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齐心协力、扎实工作,确保海区污染源普查任务圆满完成,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1.3 搞好污染源普查工作的重大意义
在新的形势下,对海拉尔区畜禽污染源进行一次普查,全面掌握各种污染源的情况,是做好新时期环保工作、编制环保规划的重要基础,是优化经济结构、制定环境政策的重要依据,是加强环境监管、实施污染源动态管理的重要手段,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维护群众环境权益的重要举措,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 海拉尔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的过程
2.1 加大宣传力度
海拉尔区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共派出十几名技术骨干-普查员进行学习培训,举办了二期培训班。在普查过程中普查指导员跟踪检查指导,对普查中存在的问题及时纠正,并定期和不定期的发送简报,为镇、办发放宣传手册几十份,悬挂宣传条幅几十条,让全社会对此项工作有了充分的了解和认识。
2.2 畜禽养殖业清查工作
畜禽养殖业清查工作是污染源普查的一项基础性工作,通过畜禽养殖业清查工作可以确定普查总体样本数,样本结构与分布,保证普查对象不重不漏,普查工作顺利实施。畜禽养殖业按照规模化养殖场、养殖小区和有一定规模的养殖专业户填写清查表。清查时点是2007年12月31日,时段资料以2007年1月1日至2007年12月31日止为准。
2.3 采集基础数据
经过前阶段的精心准备和细致的培训,在清查的基础上,我们对2346户养殖专业户(其中奶牛2244户、蛋鸡56户、猪42户、肉牛2户、肉鸡2户)、10户规模化养殖场(其中奶牛4户、猪3户、肉牛1户、蛋鸡2户)和10户畜禽养殖小区(全部奶牛10户)的污染源普查表进行了普查指导,数据进行了整理工作。
2.4 数据录入和复录
海拉尔区畜牧站采用最新的数据处理软件升级包V2.1,并严格按要求进行了软件升级,每天对录入的数据进行导出,在电脑和硬盘上分别做好备份。在数据录入过程中对初录和复录再次审核,查漏补缺,确保数据真实可靠。
2.5 完成了国家农业部软件的复录,及时上报了污染源普查数据
普查指导员、数据录入员对收集的普查表进行初审、编码、整理、录入,呼伦贝尔市普查指导员的分步审核检查,完成了国家软件的录入工作,于2008年5月18日上报呼伦贝尔市畜牧站。随后,呼伦贝尔市污染源普查指导员、数据录入员又进行集中复录,经过近十几天的加班加点的工作,完成了海拉尔区第一次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的上报工作。
3 污染源普查资料的管理
对污染源档案的管理,确保档案完整、准确系统的安全。对每个普查对象的表格装入一只档案袋,统一编号,由审核人在档案带上签名后交录入员录入,录入员签名后归档保管。
3.1 为政府部门提供科学的有价值的信息
为国家制定污染整治方案提供科学有效的理论依据。通过畜禽污染源普查,是全面掌握环境状况的重要手段,了解各企事业单位与环境有关的基本信息,建立健全重点污染源档案和各级污染源信息数据库,为制定经济社会政策提供依据。
3.2 对汇总数据进行分析、评估
对普查数据进行全面分析汇总、审核、校正,形成本级汇总数据和普查数据库,做好数据管理、数据发布等工作。进行数据审核验收,数据处理质量控制、数据汇总加工,汇总出海拉尔区污染源普查综合数据,形成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并将评估审定的数据上报呼伦贝尔市污染源普查办公室。
3.3 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开展二次上报工作
按照国家的规定和要求,第二次上报数据与第一次上报数据有差异的(包括表格重新填报和数据有改动的)按照国家普查软件的更新使用说明,对有改动的污染源在电子报表中做好标记,对污染物排放量有较大影响的,改动原因和内容要做出文字说明。
4 污染源普查工作达到了预期的结果
4.1 为治理海拉尔区环境状况提供依据
重点分析了海区畜禽养殖业的排污状况,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理措施,将直接影响到全市环境质量的改善。通过分析,研究了解普查数据是否能真实反映企业生产及排污状况,并对今后的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单位:万吨
4.2 建立了污染源数据库
生产经营规模化、管理标准化、技术科学化、服务社会化,在海区奶牛养殖业发展轨迹上,这些不断成熟的发展理念,促使着海区奶牛产业从薄弱到不断发展壮大。
4.3 必须实施少养、精养的生产模式
海区先后实施了国家级、省级奶牛良种补贴项目,引进优良奶牛冻精细管,开展大规模良种改良,使海区奶牛良种率达到了100%。与此同时,先后大面积推广应用了奶牛优质高产综合配套等实用技术,成功开展了奶牛胚胎移植试验和档案系谱建设。奶业科学技术的推广应用,使海区奶牛质量迅速提高,每头奶牛的年均产奶量达到了5000kg以上,形成了少养、精养的生产模式,既保护了草原,又增加了农牧民收入。
5 讨论
5.1 必需从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
通过畜禽养殖业污染源普查数据综合分析,必须重视家畜质量的提高,海区畜牧业必须实现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转变,由传统畜牧业向现代化畜牧业转变。运用世界先进的胚胎移植技术和冷冻技术完美的结合,才使母畜的繁殖潜力得以充分发挥。
5.2 社会效益
(1) 促进农牧民增收
农民在自家小院盖起了棚圈,养起了牛、羊,搞活了农家小院的庭院经济,收入明显提高。实施牲畜压缩战略,形成了少养、精养的生产模式,农牧民不再以牲畜头数来衡量富裕程度,自觉把饲养量量降下来,进而追求饲养业的总体经济效益,既保护了草原,又增加了农牧民的收入,比较好地处理着生计与生态的关系。
(2) 提高奶牛单产,以点带面
奶牛品种改良技术实施后,可以有效的提高本地区奶牛品质,提高奶牛单产,为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创造有利的条件,同时可以推动本地区奶业的发展,可以影响和带动周边旗市奶牛的发展。
(3) 退牧还草,加快草原植被的恢复
2002年以来,呼伦贝尔市全面实施退牧还草工程,目前,已完成围栏3000万亩,补播牧草200万亩,在生态环境十分脆弱的干旱草原区和草场沙化退化严重区域进行围栏封育,在沙化严重的区域采取围栏人工补播牧草种子的方法,加快草原植被的恢复。
5.3 推广效益
通过宣传畜牧业污染源普查,要从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与发展双赢、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与可持续发展,共同建造美好家园,为海拉尔区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第一手详实的决策。
6 结论
我们期待着呼伦贝尔草原得到保护,遗传资源多样性得到保护,生态环境得到保护。按着草畜平衡的要求,全面实施禁牧、休牧、轮牧,推行舍饲、半舍饲养畜,发展生态集约型畜牧业。
参考文献
[1]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培训教材
[2]全国农业污染源普查网
[3]内蒙古农牧学院学报
点污染源 篇2
粉尘点污染扩散模型的可视化研究
摘要:在分析和总结了瞬时点尘源在静止流体、均匀紊流和湍流条件下扩散模型的数学表达式和浓度分布方程的基础上,运用Matlab软件进行可视化处理,生成一系列的`三维图形,可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和分析,使之能够直观、形象的了解粉尘扩散过程,并从中了解到粉尘扩散的一些特点,该项研究对粉尘防治工作与危害预测都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作 者:李明 吴超 LI Ming WU Chao 作者单位:中南大学资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长沙,410083期 刊:环境科学与技术 ISTICPKU Journal:ENVIRONMENTAL SCIENCE & TECHNOLOGY年,卷(期):,29(11)分类号:X169关键词:粉尘 扩散模型 MATLAB 模拟 可视化
关于信息污染问题的几点浅见 篇3
其实, 恶搞是一种新的信息传播模式, 是一种流行的网络语言风格, 用恶搞去消化解构严肃的新闻的确可以给观众以娱乐, 但时下的网络恶搞对象已经由一般电视剧、电影以及流行歌曲发展到颠覆名著名篇、戏说“红色经典”和拿英雄人物“开涮”。
诚然, 随着网络通信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互联网及手机的普遍应用, 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多、速度越来越快, 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给信息的生产、传播、获取带来了跨时代的变化和方便, 信息社会的到来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但是, 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网络传媒迅猛发展, 在给广大网民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之外, 同样为他们制造了众多的生活陷阱———信息污染。那些弥漫在网上的虚假信息、侵害青少年心灵成长的“情色广播”、以暴力或色情面目出现的商业广告, 凡此种种, 构成了信息污染的洪水猛兽, 正在淹没一个转型社会的希望之光, 事实上也将我们宝贵的公共空间的建设推向了另一种极端。因此, 如何有效防治信息污染已成为信息管理领域, 甚至是整个人类社会共同面临的新课题。
一、信息污染的现状与特点
信息污染, 是指社会信息流中存在着的危害人类信息环境, 影响人们对有效信息正常利用的社会现象。信息污染概括起来讲, 可以包括:信息超载、信息垃圾、信息失真、信息虚假、污秽信息 (黄色、迷信、诽谤攻击的信息) 、网上信息犯罪、病毒、黑客等。信息污染的主要特点是:
第一, 不可避免性。它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而产生的孪生兄弟。信息技术像一把双刃剑, 给人类带来极大便利的同时, 也带来了极大的危害。特别是互联网的应用, 在这个巨大的信息网中, 使用者既是信息的接受方, 也是信息的传播方, 同时也是传播媒体工具的拥有者。任何个人只要拥有一台与外界连接的电脑, 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和发布者。它是一种双向的传播, 甚至可以进行交互式的立体传播。在这里, 新闻媒体可以向社会发布信息, 政府机关、社会团体通过建设自己的网站向外界公布自己独家占有的资讯, 个人之间、个人和社会之间、媒体与社会之间等等都建立起了畅通的信息渠道。这样, 互联网传播渠道的极大便利性, 改变了传统信息发布的程序与渠道, 与过去经过编辑、出版等过滤了的信息不同, 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自由发表信息, 这些信息也可以在全世界范围内共享。这种便利无疑给违法、有害和无用的信息的传播提供了温床, 信息污染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
第二, 信息超载。信息海量增长、信息过多过滥是这一特点的真实写照。据统计, 包括电子邮件、语音邮件、传真以及传统的通信信件在内, 美国职员平均每人每天要处理的信息数量已高达190多条, 英国人是169条。以英国员工为例, 无论是发送还是接收信息, 平均每人每天要处理48个电话、23封电子邮件、11封语音邮件、20封普通信件、15则备忘录、11个传真、13条短信及8个移动电话。对此, 专业人士认为“信息超载将成为本世纪最严峻的一个问题”。除此之外, 传统的媒体也不甘落后, 据统计, 如今全世界每年出版近70万种期刊, 60余万种新书, 登记40多万项专利, 新增期刊近万种。全球有900多万个电视台, 几十万个雷达站, 30万个民用电台以及随时都在增加的移动电话和终端电脑等, 网络、电视、电话等现代通讯网络遍及全球各地, 新闻、调查、数据分析等各种信息像暴风雨般扑面而来, 数量之多, 更新之快, 令人眼花缭乱。“信息如海, 我们快被信息的洪水吞没了。”
第三, 信息虚假, 可信度低。在信息洪水般泛滥的同时, 虚假的信息及添加、拼凑、夸张、偏颇、残缺、失真、粗制滥造的信息也难免掺杂其中, 这是信息污染的又一特点。由于网络传播具有即时性的特点, 在发布信息时, 无需像传统媒体那样认真审查, 编辑加工的时间短, 使发布的信息有虚假或失真现象, 或者仅限于对内容的粗略简单描述, 缺乏精确概括和有深度的评价。因而, 多数分析家认为互联网为任何人发表其意见开辟了一个无拘束、不受限制的空间的事实, 可能会削弱它作为信息源的价值。另一方面, 网络媒体的中文原创信息不够。我国大部分网站目前还处于“拷贝借鉴阶段”, 没有原创队伍。由于利益的驱动, 一些商业网站没有把关或者把关不严, 往往会出现假新闻和造谣、传谣现象以及为获得更高的点击率而制作耸人听闻的新闻标题, 更有甚者, 正如本文开头所列举的那样, 近来还屡屡出现“恶搞”名作的现象, 这一切都危害到整个网络新闻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真实性。还由于我国目前缺乏对网络媒体的管理经验, 各种相关法律、法规还不完善。同时作为新生事物, 人们对网络媒体的认识和行为也存在一些误区。这些因素导致网络媒体中违反社会伦理道德和国家法律、法规的事件屡有发生, 降低了网络信息的可信度。
第四, 垃圾信息充塞网络空间, 占据通道。垃圾信息包括冗余信息 (重复的、多余的、不想要的、无价值的信息) 和过时老化信息等。这类垃圾信息不仅充斥网上, 而且期刊、书籍等传媒也有, 其内容空洞、无病呻吟, 有的是剽窃、抄袭、拼凑之作, 有的则是多次重复发布, 成为人们信息处理的负担。由于现代化的快节奏,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 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 文献信息老化速度远远快于知识本身的老化速度, 信息库中充斥着大量陈旧过时、老化失效的信息, 要不断予以剔除。据资料显示, 在全球信息环境中, 信息垃圾比例不低于50%, 有的学科领域甚至高达80%。
第五, 网络信息犯罪难以防范。网络信息犯罪中, 计算机病毒、黑客攻击、对信息的窃取破坏等都是通过技术手段实现的, 而且这样的攻击破坏也都是无形的, 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 犯罪行为实施后, 对计算机硬件可以不造成任何损失, 甚至不留下任何痕迹, 所以犯罪行为不易被发现、识别和侦破。据统计, 在号称“网络王国”的美国, 计算机犯罪的破案率还不到10%, 其中能定罪的则不到3%。
二、信息污染的影响及危害性
信息污染是信息时代的伴生物、副产品, 它像工厂的烟尘一样, 给人类社会带来极大的危害及影响。
第一, 信息污染破坏了信息技术的安全环境。例如, 网络上的病毒和黑客攻击, 就有可能使整个计算机网络系统瘫痪, 使我们不得不花费极大的代价来保证网络信息传播的安全及有效性。
第二, 垃圾信息浪费信息资源, 挤占了信息空间和通道。传统的报刊、书籍, 内容大同小异, 雷同抄袭的多, 新颖独创的少, 许多报刊辛辛苦苦地编辑出版发行, 但却少人问津, 白白浪费了许多资源和精力。而网络上的电子垃圾更是满天飞, 挤占了大量的传输带宽和存储空间, 大大加重了网络服务商的负担, 严重影响了用户的使用效果, 浪费了用户的时间和精力。
第三, 加大了人们选择和使用信息的难度, 降低了信息的利用率。信息污染中的信息过载、信息垃圾、信息虚假、信息冗余等, 需要我们花费大量的时间去伪存真、去粗取精, 筛选出准确、全面、有效的信息。英国路透社曾对欧洲各国的1300名企业经理进行调查, 有40%以上的被调查者承认, 由于每天要处理的信息超过他们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他们的决策效率已经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调查人员认为, 目前不少收集信息所耗费的成本, 已超过了信息本身的价值。在过剩的信息海洋中, 人们的信息吸收利用率却在下降。据调查, 美国、日本近年来的信息吸收率仅为10%左右。对此, 美国前总统克林顿曾说过:“就理解和领会能力而言, 头脑中塞满东西和头脑中空空如也同样糟糕。”
第四, 易产生“信息污染综合症”, 破坏了人们的身心健康。每个人的信息负载量是有一定限度的, 当接受的信息超过其所能消化的信息量时, 就可能被信息污染。专家指出, 人体对外界信息, 需要大脑高级中枢去综合、分析和判断, 进行一番信息加工。人如果在短时间内接受大量繁杂信息, 来不及分解消化, 超出机体的承受力, 大脑就会受干扰而产生疲劳反应, 发生“信息消化不良”, 信息接受者烦躁不安、头昏脑涨, 思维及判断能力下降, 消化功能紊乱, 并可能殃及心血管系统, 导致血压高、心律不齐, 更为严重者会发生紧张性休克, 引发心理变态。这就是人们所说的“信息污染综合症”。
第五, 导致网络犯罪日渐增多, 危害信息安全及人类社会生活和工作, 对人们的精神及现有的文化传统、道德规范均造成负面影响。如网上信息的窃取和盗用, 信息的欺诈和勒索, 信息的攻击和破坏, 虚假信息, 色情、迷信信息等负面现象都是随着信息的发展而发展并愈演愈烈的, 成为信息社会的异化现象。
三、信息污染的防范对策
信息污染既然是信息社会的伴生物, 就是不可回避的。因此, 我们必须面对现实, 积极防范, 而不是因噎废食, 不重视信息技术的利用, 阻挡人类文明的发展。防范信息污染, 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首先, 对于政府和网络部门来说, 必须制定和完善国家信息政策, 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净化“虚拟空间”。一要制定宏观信息政策, 加强网络文化建设, 创造积极健康文明的信息资料, 吸引网民, 抢占网络阵地, 抵制网络不良现象的出现。二要进一步革新信息存储、加工处理、检索与传播技术, 提高信息服务质量, 缩短信息时滞, 减少信息污染。三要建立健全相关的法律法规, 如计算机犯罪法、网络安全法, 以打击网络违法犯罪活动。四要加强国际合作, 以打击跨国界的计算机犯罪。五要研究开发信息“控污”技术、反病毒技术、反黑客技术, 利用网络技术打击网络犯罪, 防范信息污染。如设计“网络雷达”, 搜集并监视计算机的网上犯罪, 及时予以防备。此外, 国家还应强化信息市场管理, 加强信息质量监督。信息市场是信息产品流通、交易的场所, 同时也是信息污染存在和传播的重要场所, 因而强化信息市场管理显得尤为迫切。对信息质量实行政府和网络主管部门监督监控, 可以优化信息活动的各个环节, 保证信息能够正常产生和传播, 这也是防止信息污染的有效途径之一。近年来, 新加坡屡出重典, 从互联网准入、渠道管理和法制建设三方面净化网络空间。在准入方面, 政府规定互联网服务供应商、内容供应商、政党组织、宗教团体和其他拥有政治、宗教内容的网站, 都必须向新加坡媒体发展局申请许可证, 保证遵从“互联网行为准则”, 禁止出现破坏政治稳定和宗教团结的言行。在渠道管理方面, 新加坡的《广播法》要求, 三大服务供应商负有屏蔽某些特定网站的义务。根据“互联网行为准则”, 政府有权要求供应商移除网站中出现的令人反感的内容, 如宣扬色情、暴力、同性恋和种族仇视等的言论。供应商如不能履行义务将被处以罚款, 或者暂停营业执照。政府还鼓励服务供应商开发推广“家庭上网系统”, 协助用户过滤掉不适宜看到的内容。
其次, 对于个人来说, 面对信息过载和信息虚假等污染, 不管是从网上接收的信息, 还是从传统媒体上接收的信息, 都必须进行信息的识别和筛选, 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过滤整理, 以淘汰掉自己不想要的垃圾信息。正如OECD (经合组织) 报告所指出的那样:“选择相关信息, 忽略不相关信息, 识别信息的形式, 理解和释读以及学习新的忘掉旧的技艺, 所有这些能力日益显得越加重要。”否则, 面对海量的信息我们就会应接不暇、束手无策。因此, 面对信息污染时我们应该做到如下几点:一要确立目标, 限定范围, 挑重点的看。也就是确立核心报刊和重点网站的浏览办法, 结合专业领域和感兴趣的问题, 进行有目的的浏览和选择。同时, 提高对所需信息的注意力和关注度, 如果对生活目标和任务清楚, 注意力集中, 信息指向清晰, 自然就会忽略掉无关信息, 排除其他信息的干扰。选择信息要做到由点到面, 由核心到其他, 抓住主干, 逐渐缩小范围, 选择就会做到从容不迫, 心中有数, 直到目标达到。另外, 借助现有的索引、数据库、网上搜索引擎等工具, 从标题、关键词入手, 也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二要重视筛选、鉴别。选择积累有一定量的信息资料后, 还要对所选择的信息进行认真的鉴别、比较, 特别是一个时期内的同类型的信息资料, 进行比较后, 其优劣好坏、重复冗余就一目了然了。在比较的基础上, 还要进一步分析研究, 集中信息中的要点进行综合、归纳、综述, 就可以对一个重要的信息或研究观点有较全面的认识和大概的了解与掌握, 可以去伪存真, 不被海量的信息所迷惑。三是要提高信息素养, 即辨别、提炼、过滤信息的能力。这就必须持之以恒地学习实践, 不断地充实自己, 更新知识, 积累经验, 提高综合素质和社会观察力, 才能游刃有余地发掘信息, 理解和把握信息的精华, 沙里淘金。四是定制信息。在网上或图书馆及信息咨询公司定制所需的专业信息, 或者接受个性化的信息服务, 以节省大量的精力, 免受信息污染的干扰。五是阻挡垃圾邮件。充分利用电子邮件系统提供的各种功能, 针对有固定地址、主题等特点的垃圾邮件进行阻挡设置, 并可下载网站提供的防病毒、防垃圾软件。
再次, 对于图书馆、档案馆等专业机构来说, 主要应对离散、无序的原始信息资源进行过滤、筛选、整合, 以建立完善的数据库, 使之有序化、便用化。同时, 培养信息导航、咨询人员和信息分析师, 加强各种服务意识和服务措施, 既满足一般大众人员的信息需求, 又满足特殊人群的个性化需求。做好信息资源的把关、初选工作, 以优质有序的各种信息数据库和灵活机动的信息咨询分析专家来达到防止信息污染、满足用户需求的目的。具体地说就是:一要建立集纳、筛选机制, 将分散的信息资料, 经过各专业、各学科的专家、工作者的筛选, 采购、集纳成本单位、本地区的信息数据库。同时, 建立适合个性化服务的各种专题数据库、特色数据库。如北大图书馆开辟的“热点话题题录”特色数据库, 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复印中心编制的各专业、各学科的专题资料数据库, 以及各级政府针对党政干部学习的理论参考数据库等等。二要培养信息分析师, 网络信息检索、咨询人员, 提供专业的、浓缩的、有价值的个性化服务, 使用户节约查找信息的时间, 免受冗余信息的干扰。
参考文献
[1]沈伟光.中国信息战[M].北京:新华出版社, 2005.
[2]王凤山.信息时代的国家防空[M].北京:航空工业出版社, 2004.
[3]陈卫星.网络传播与社会发展[M].北京: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2002.
[4]游五洋, 陶青.信息化与未来中国[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点污染源 篇4
【摘 要】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近年来,随着水资源污染事件频发,污染的预防与治理更加紧迫。但是水资源自身有流动性、区域整体性、污染多样性等特点,所以治理难度较大。因此,水资源在一定流域内的治理体系建设应运而生,简单来说,就是以流域为单位,分区域、分层以及分阶段治理水资源污染。法律作为维护社会发展的最后一道屏障,在解决水污染防治方面应发挥不可替代作用,文章以法制观点为视角,对流域水污染治理中的法制建设提出建议。
【关键词】水污染;流域;法制建设
一、我国水资源现状
(一)水资源匮乏。资料显示,我国作为一个严重干旱缺水的国家。人均淡水资源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4,在世界范围内属于落后水平,位列110位。
与此同时,我国国内劣V类水质所占百分比达13.7%,随着污染加剧,这一百分比正逐年升高。一半以上的水库、河流、湖泊出现水质富营养化,各种有害元素污染,例如纳污染等大量存在。高达55%的地下水被检测定义为较差或者极差水质。海洋污染风险不断加剧,近海生态破坏、赤潮、溢油等时有发生。
(二)污染事件频发。近十年来,我国水资源污染事件的出现频率剧烈增长,为本来就匮乏的水资源现状雪上加霜。例如2006年湖南砷污染、2007年太湖水污染、2011年康菲漏油事件以及2014年的兰州水污染等等。水资源区域内遭到毁灭性的污染,更加导致流域内生态的恶化,出现不可逆转的损失。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越来越多的注意力开始转移到环境建设方面,虽然当前我国水资源的总体情况有所好转,但是局部恶化仍然较为严重,在时代背景下,需要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防治水污染,对有关法律进行调整与完善,为水资源的保护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二、流域水污染法制缺陷
(一)流域水污染防治存在立法空白。目前来看,我国主要以《水法》、《水污染防治法》以及《环境保护法》等相关法律作为水污染防治的主要依据,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是随着生态环境的不断恶化与科技的不断进步,水资源污染正以多种形态出现,并逐渐趋于复杂,随之而来的则是解决手段更新的缓慢,特别是在法律保障方面举步维艰。近年来水污染事件发生频率不断增加,而对应的立法确仍然处于酝酿状态,许多事件出现了,确无法律评价,造成无法可依的情况,这对于水污染预防极为不利。
(二)我国水事立法处于割裂状态。从立法模式上来看,虽然存在着统一立法和分立立法两种模式,但是分立立法的针对性过强则会造成僵硬与不协调等结果。
在我国来看,《水法》与《水污染防治法》这两部主要法律负责对象大不相同,前者负责水的管理,后者负责水污染的防治,简单说来,就是水量与水质的区分。两部不同的法律造成了一个问题的两面化,从流域角度来看,本身水资源是一个完整的整体,现在由不同的法律进行调整,而不同的法律所代表不同的价值方向,这就造成权责不清,相互推诿等现象,水事法律方面协调性差,最终导致水污染防治节奏缓慢。
(三)法律责任制度虚化。法制责任是确保立法目的实现、法律得以执行的根本保障,从我国的水资源保护法体系中,存在责任设置过轻、处罚力度小的缺陷。虽然2008年修订的《水污染防治法》在处罚金额方面有所提高,但仍不能与守法付出的成本相比较。
从行政责任来看,处罚标准已不能适应现代经济的飞速发展,金额远低于污染者违法的收益,另外监管部门执法能力差,使违法成本降低,行政管理效果差。从刑事责任来看,只注重了结果犯,而忽略了污染中的警示,过分强调实际的污染损害,忽略了被污染的地区生态重建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上百年,从这一角度来看,刑事处罚不超过七年有期徒刑的法定刑简直不值一提。从民事责任来看,存在水资源污染的民事赔偿制度不健全,公益诉讼困难。
三、关于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制建设的建议
(一)以流域为主体制定相关保护法律。制定《流域水资源保护法》,将流域内水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去施加保护,将水资源的管理与防治相统一,采用统一立法的形式。从发达国家的立法情况来看,无论是美国、法国等国家,这种以流域整体为单位的立法都取得了巨大成功。因此,应结合我国国情,对流域内整体生态环境立法保护,侧重于水资源的生态价值,从而简化监管体制,理清责任体制,从法律上给予支持。
(二)对流域水污染法律责任从重处理。虽然我国立法机关在不断提高水污染方面的违法成本,但是就目前来看,采用单一处罚手段远不能起到威慑作用。
行政处罚方面引入“持续处罚”或“连续处罚”理念,对于流域内形成的污染以时间计量实施处罚,从违法当日起算,处罚金额叠加,对于拒不履行法律责任的,实施加倍处罚措施。民事处罚方面引入“未来处罚”理念,污染行为对未来的影响程度作为处罚主要依据之一,支持公益诉讼。刑法处罚方面加大处罚力度,对主要责任人应以从重处罚,因刑法具有谦抑性,应降低刑法处罚门槛,配合行政处罚,对流域环境污染者进行刑事处理。
(三)重建流域水资源管理体制。对流域水资源保护引入“负责人”制度,建立专门的流域水资源保护机构组织,针对特定的流域实施管理。同时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对流域内水资源负有开发的权利,但同时也负有保护的义务,是独立的行政主体,同时负责监督相关法律的具体实施。
参考文献
继续深化降低电能污染的几点思考 篇5
一、电力设计及其节能环保发展现状与前景
随着世界人口规模不断剧增以及全球经济不断增长, 大量的能源开发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尤其是气候变暖、土地干旱、海平面上升等现象已经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对于电力行业来说, 由于其自身是一种高耗能企业, 在发展的过程中无可避免地引发了电能污染。随着人们节能环保意识的增强, 现阶段无论是海外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在加大电力产业的建设力度, 从而实现绿色用电、智能用电, 以确保电力产业得以稳步、可持续发展, 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能够取得发展优势, 立于不败之地。就我国来说, 各大城市, 尤其是地区经济发达的城市, 纷纷根据地区发展实际, 推出有关鼓励电力绿色设计的理念, 以进一步推动电力产业绿色发展, 在地方政府的支持下, 我国的电力产业正逐步从设计层面入手, 深入开展电力设计的研究工作, 以降低由电力工程及电力设备引发的电能污染, 进一步实现电力企业的低碳、节能、环保转型发展。
二、优化电力设计降低电能污染的具体措施
1、对电压调度模式进行优化设计。做好电压调度模式的优化工作, 以调整发电调度规则, 实施环保、节能经济的调度, 将会成为降低电能污染的重点内容之一。为此, 电力设计人员应加快研究力度, 制作出一套符合低能耗机组发电的调度方案, 把低碳、环保、节能、经济作为标准, 对电压器中的母线进行合理调整, 以更好地利用电力电容器和变压器等, 在不影响电能质量的基础上, 优先使用低能耗的机组发电, 从而最大限度降低高能耗电机组的发电量。同时, 电力设计人员在优化电压调度模式时, 还要实现对输出电压的控制, 力争获得最小投入的供电, 获得最高质量的供电投出, 以实现电能污染的降低和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
2、对电力设备进行无功补偿优化设计。任何一个供电系统都需要依附电力设备的辅助运作, 这部分电力设备在运行的过程中会消耗一定的功率, 但是往往由于这部分电力是由感性负荷引起, 在此情况下, 就会产生无用功, 从而引发电能的额外损耗, 造成电能浪费, 电能污染也随之产生。为此, 电力设计人员要针对这种额外功率损耗的实际情况, 对电力设备进行无功补偿优化设计, 从而对供电系统的电能损耗进行有效控制, 在确保电力设备正常运作的同时, 最大程度减少能量的损耗, 实现电费的节约。
3、对电网无功功率的分布进行优化设计。电力设备内部的各种元件会伴随着设备的使用发生相对应的变化, 这种变化也会影响到电力设备对环境的适用性, 如果变化过大, 超过了元件本身的容差, 那么电力设备就会引起故障, 这种故障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一种缓慢变化, 这种变化就会随之改变设备自身的功率, 从而引发电能污染问题。对电网无功功率的分布进行优化设计, 能够改变设备内部元件的电阻、电抗以及电网参数, 从而改变无功功率, 规避电能污染风险的发生。
4、对输电线路的选择进行优化设计。输电线路的选择是电力设计工作中至关重要的一环, 其直接影响到电力设计节能的质量。一般来说, 输电线分为架空线路和电缆线路两种。无论是哪种输电线路, 选择横截面积过大的导线都会造成电力功率额外损耗, 造成电能污染和增加企业的投入资金。为此, 设计人员在选择输电线路时, 应根据电流密度来选择最佳的导线和电缆截面。
三、结语
综上所述, 能源和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国内经济繁荣发展的瓶颈, 节能减排和低碳发展将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必然选择, 也是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希望之路。电力设计行业只有实现设计与节能减排的融合, 开创一条绿色设计道路, 才能尽最大程度降低电能污染程度, 进而更好地促进电力设计事业低碳环保地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锦爱.优选电网规划方案的灰色关联法[J].安徽电力;2010年04期
[2]王淳, 欧阳年会.基于逐步倒推法的多阶段输电网络规划[J].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2009年04期
关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几点思考 篇6
1 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1.1 农村生活垃圾污染
由于长期受传统生活方式的束缚, 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并不是很浓厚, 生活中产生的垃圾被随意抛弃、堆积, 生活污水也被随便排放, 且大多为塑料制品、塑料包装等不可降解垃圾, 严重的影响了农村生产生活环境。
1.2 农作物秸秆污染
近年来随着农民生活和生产方式的不断变化, 大部分农作物都被焚烧。这样不但浪费大量的资源和能源, 损伤了地力, 更为严重的是污染了大气, 威胁着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 已成为农村环境污染的重点。
1.3 农村种植、养殖业污染
近年来农村种植、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农村居民普遍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化肥。化肥、农药大量流入河流、湖泊, 加之农村规模养殖场普遍缺少标准化的粪便污染处理设施, 养殖场粪便、污水直接排放, 夏季蚊蝇滋生, 恶臭难闻, 给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对农村地表水、地下水、农产品品质已经带来了明显的危害。
1.4 城市垃圾和大批污染企业向农村转移, 成为新的污染源
由于农村的地价和劳动力低廉等的原因, 一些郊区的农村, 尤其是城乡结合部, 已经成为城市生活垃圾及污染企业工业三废的排放地, 严重地污染了农村的的空气和水源。
2 农村环境污染难以治理的主要原因
2.1 重视不够, 农民环保意识薄弱
困扰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对农村的环境保护重视不够, 农民的环保意识薄弱。近年来, 国家一直在提倡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各地政府在具体的落实政策时, 对农村环境问题重视不够, 尤其是经济发达乡镇、村, 特别是城市近郊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 应该引起高度重视;在农村的生产生活中, 由于受生产技术落后, 信息资源匮乏, 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农村居民随意堆弃垃圾、滥用化肥农药、畜禽养殖污染物直接排放的现象日益严重。全体居民的整体环保意识普遍不高, 这也是阻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要因素。
2.2 农村环保治理资金不足, 设施欠缺, 现有的环保设施使用也不到位
由于乡镇级对环境污染治理的投入不足, 使得环卫经费严重匮乏, 农民收入相对较低, 建立收费机制困难, 又缺少扶持政策, 导致垃圾中转站等基础设施欠缺落后;另一方面由于多数农村环保设施重建设轻管理, 造成垃圾池残缺不全、垃圾桶丢失、垃圾不入箱、垃圾清理不及时等现象严重;部分小垃圾池因不实用而闲置, 造成垃圾设施的有效使用不足, 严重地影响了农村环境综合治理的总体效果。
2.3 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欠缺, 执法力度不够
我国虽然制定了相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 但是由于环境保护牵扯到的部门和地区比较多, 使得有关农村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仍不健全, 虽然有些地方制定了关于农村环境保护的地方法规或规章, 但是由于现行法律中的一些规定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 给农村环保执法和环境问题的解决造成了一定的困难。
总之, 农村的各类环境污染呈现出与城市污染迥异的特点。排放主体分散、隐蔽, 排污随机、不确定、不易监测, 污染种类繁多、产生量大、分布面广, 治理难度较大。同时, 我国的环境管理体系是建立在城市和重要点源污染防治上, 对农村污染及其特点重视不够, 加之农村环境治理体系的发展滞后于农村现代化进程, 导致在解决农村环境问题上不仅力量薄弱而且适用性不强。为此, 如何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值得环保及相关部门的思考。
3 关于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思考
3.1 要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 提高农民环保意识
对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
3.1.1 政府部门要做好表率
加强对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重视。政府部门尤其是基层部门要把农村环境治理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摆上议事日程, 集中力量, 进行专门管理和保护。应该分级成立专门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领导小组, 由政府分管领导牵头, 以农业、环保部门为主, 计划、建设、经贸、财政、工商等相关部门配合, 在主管部门下设办公室, 负责抓紧现状调查, 摸清情况, 制定计划, 切实把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落到实处。治理工作实行领导负责制, 与政绩挂钩, 加大落实力度。
3.1.2 要加大宣传和培训力度
提高农民的环保意识。有关部门可以组织一些辅导和培训, 加强对农村基层干部的环保培训;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 大力向农民群众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和环境意识, 加强农民科普教育和培训, 不断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环境保护意识。只有农民群众自己树立起环境意识, 才能自觉的保护自己的生存、生活环境;才能抵制重污染企业, 监督、敦促政府提高农村环境保护的重视;才能自觉自愿地为建设整洁、优美的新家园环境而出力、投入。
3.2 增加财政投入, 加强农村环保设施建设, 提高治理水平
各级地方政府要将环保投入列为预算的刚性支出内容并保持逐年增加, 加大对农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 建立必要的环境保护基础设施, 切实落实农村垃圾集中收集、统一处理, 开展农村污水的治理, 解决畜禽养殖业污染问题;还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农村环境污染治理设施的投入, 不断完善政府、企业、社会投融资机制, 从根本上保证环保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有效运行。
3.3 完善农村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 加大执法力度
由于农村环境污染点多面广, 情况复杂, 单纯的环保专项治理并不能够解决根本问题, 我们必须加强农村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建设, 从而将农村污染治理纳入法制化轨道, 只有这样才能在农村环境保护工作中做到有法可依, 有法可循。各级地方政府应该结合本地实际, 建立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法律实施保障体系, 修订和完善农业环境标准体系, 严格依法行政, 加强执法监督, 切实保证可持续发展的各项法律制度得以实施。
4 结语
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一项投资大、周期长、见效慢的复杂系统工程,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 是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缩小城乡差别、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举措。面对严峻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如何用最有效的政策组合、最直接的方式、最快的实现速度, 以求最佳治理效果, 是我们要研究的重大问题。在进行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中, 一定要遵守相关规则, 严格操作, 只有这样, 才能保证农产品质量的提高, 为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 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要:近年来, 随着城市环境保护的力度不断加大和城市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的逐渐完善, 城市环境取得了很大的改善。然而, 一直被视为“世外桃源”的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极大地影响了农村居民的生活和身体健康, 严重制约着农村工农业的生产和发展, 使得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停滞不前。因此, 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已经迫在眉睫, 需要党和政府相关部门引起高度重视。本文从当前农村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入手, 对农村环境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 并对如何加强当前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提出了相关的措施。
关键词:农村环境污染,环境保护,污染治理
参考文献
[1]胡久生, 晓燕, 权方, 胡洋.湖北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0 (22) .
[2]张爱莉.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整治对策[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08 (S1) .
[3]刘旭凌.浅谈农村环境污染的整治对策[J].科学之友.2011 (12) .
[4]刘晓东.关于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环保问题的思考[J].江西能源.2006 (04) .
点污染源 篇7
农药不合理使用将导致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的危害。随着新世纪的到来, 人们对环境质量和食品安全的要求越来越高。
农药的发展大体经历了三个历史阶段, 即天然药物时代、无机合成农药时代和有机合成农药时代。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 农药使用品种多、用量大, 其中70%~80%的农药直接渗透到环境中, 对土壤、地表水、地下水和农产品造成污染, 并进一步进入生物链, 对所有环境生物和人类健康都具有严重的、长期的和潜在的危害性。
2 农药的危害表现问题分析
2.1 农药污染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农药既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 又是对生物体有害作用的化学物质, 即具有毒物的属性。农药可经消化道、呼吸道和皮肤三条途径进入人体而引起中毒, 其中包括急性中毒、慢性中毒等。由于人们的生活方式不同, 有误服、误食、食用不卫生的水果、蔬菜和不注重个人的清洁卫生的情况而引起药物性中毒, 而有些农药能溶解在人体的脂肪和汗液中, 特别是有机磷农药, 可以通过皮肤进入人体, 危害人体的健康。
2.2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
在科学发展的今天, 农药对生态环境的污染尤为严重。如果污染物的含量超过本底值, 并达到一定数值就称为污染。污染物浓度超过卫生标准或生物标准, 一般称之为污染或严重污染。这些都危害着人体健康, 危害着生物和环境。
2.2.1 农药对水环境的污染。
在有机农药大量使用期, 世界一些著名河流, 如密西西比河、莱茵河等的河水中都检测到严重超标的六六六和滴滴畏。
2.2.2 农药对农作物和土壤生物的影响。
土壤农药对农作物的影响, 主要表现在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和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农药而降低农产品质量。农作物吸收土壤农药主要看农药的种类, 一般水溶性的农药植物容易吸收, 而脂溶性的被土壤强烈吸附的农药植物不易吸收。农药对微生物总数的影响, 对土壤微生物影响较大的是杀菌剂, 它们不仅杀灭或仰制了病原微生物, 同时也危害了一些有益微生物, 如硝化细菌和氨化细菌。随着单位耕地面积农药用量的减少, 除草剂和杀虫剂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进一步地消弱, 而杀菌剂对土壤微生物的负面作用将会更加地成为我们关注的对象。
2.2.3 农药对大气的污染。
由于农药污染的地理位置和空间距离的不同, 空气中农药的量分布为三个带, 且污染程度不同。第一带是导致农药进入空气的药源带。在这一带的空气中农药的浓度最高, 之后由于空气流动, 使空气中农药逐渐发生扩散和稀释, 并迁离使用带。在此带中, 因扩散作用和空气对流, 农药浓度一般低于第一带。第三带是大气中农药迁移最宽和农药浓度最低的地带。因气象条件和施药方式的不同, 此带距离可扩散到离药源数百km, 甚至上千km远。农药对大气污染的程度还与农药品种、农药剂型和气象条件等因素有关。易挥发性农药, 气雾剂和粉剂污染相当严重, 长残留农药在大气中的持续时间长。在其他条件相同时, 风速起着重大作用, 高风速增加农药扩散带的距离和进入其中的农药量。化学农药的大量使用不但造成了土壤、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 同时, 在动、植物体产生了化学农药的残留、富集和致死效应, 已经成为破坏生态环境、生物多样性和农业持续发展的一个重大问题, 应当给予充分的重视。而如何解决这一问题也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笔者认为, 在农业生产中, 应该充分发挥农田生态系统中业已存在的害虫自然控制机制, 综合运用农业防治、物理机械防治、生物防治和其他有效的生态防治手段, 尽可能地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
3 基本结论与几点建议
我们必需实施持续植保, 使植保作的功能兼顾持续增产、人畜安全、环境保护、生态平衡等多方面的要求。使防治措施对农田生态系统的不良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以获得最佳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
3.1 建立有害生物防治新思想体系
生物防治是综合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利用生物防治作用物 (天敌昆虫和昆虫病原微生物) 来调节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 通过生物防治维持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多样性, 以生物多样性来保护生物, 使虫口密度能持续地保持在经济所允许的受害水平以下。传统有害生物控制主要是通过抗病、虫品种植物检疫、耕作栽培制度以及物理化学防治等措施。
3.2 大力发展植物源农药
植物源农药具有在环境中生物降解快, 对人畜及非靶标生物毒性低, 虫害不易产生抗性, 成本低, 易得等优点。在克服害虫的抗约性及减少环境污染方面, 植物源农药具有独特的优势。
摘要:农药是农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资料, 又是具有毒物属性的有害化学物质, 本文有二个大方面介绍了农药污染的危害, 充分说明其环境保护的重要, 并对未来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农药污染,环境保护,防治建议
参考文献
[1]刘长江, 门万杰, 刘彦军, 等.农药对土壤的污染及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J].农业系统与综合研究, 2002 (4) .
点污染源 篇8
据统计到2016年6月底,信丰县生猪出栏44.9万头,家禽存笼240.4万羽,家禽出笼269.8万羽,牛存栏13.2万头。有年出栏万头以上的猪场13户,年出栏500头以上的猪场360多户,全县“公司+农户”养户共计250多户,牛存栏100头以上规模场5户。全县规模养殖比例达到90%以上。
2畜禽养殖污染现状
据估算,信丰县畜禽每年可产生粪便近130多万吨,污水产生量160多万吨。养殖业与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尖锐,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养户重利益,轻环保的思想意识普遍;二是部分养殖场的粪污处理设施不完善,养殖用水排放还不能完全达标;三是粪污综合治理技术和措施的实施受运行成本的影响,治理效果不理想。
3畜禽养殖治污成效
3.1禁养关停
全县禁养区内120户养殖企业大部分已关停或搬迁;限养区内300户,大部分已建有无害化处理设施。
3.2设施建设
年出栏5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新建厌氧发酵池、调蓄池、沉淀池、沼液贮存池等污水处理设施近3万立方米,改造雨污分离栏舍约18万平方米。其中信丰温氏“公司+农户”养户改造雨污分离栏舍14多万平方米。采取沼气发电的规模养殖场有3家,装机容量达400 kw。同时结合生猪调出大县奖励资金政策的实施,在全县共改造规模场95户,建设病死猪无害化焚烧炉的有95户,大型养殖企业共购进生物高温降解机5台。
在可养区范围内新建的规模养殖场原则上必须按节水栏舍减排技术建设。与温氏合作的规模养殖户全部采用室外生物发酵床技术处理粪污,实行清污分离和雨污分离;引进的赣州归根生态科技有限公司,推广猪粪养殖蚯蚓技术,采用“猪粪发酵-蚯蚓养殖-肥料加工”生态工艺,年处理量6 000方(相当于2.5万头猪产生的粪污),还为附近农户提供了20多个就业岗位;支持鼓励个体企业新建了一座日处理畜禽固粪100t以上的生物肥料厂。
鼓励规模养殖场申报标准化示范场项目,全县有6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被评为部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3个畜禽规模养殖场被评为省级畜禽标准化示范场。
4主要措施
4.1科学划分“三区”
科学制定了可养区、限养区和禁养区,在禁养区的规模场限期搬迁拆除,限养区排污设施不达标的限期整改,可养区内的进一步完善排污设施和推行生物菌、节水栏舍等新技术。县委、县政府下发了《关于加强水污染治理,切实保护水资源环境》方案,严格控制大型养殖场的扩建、新建,确保生猪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4.2实行责任包干
建立了由县、乡站、户的层层包干责任制。同时,加强官方兽医巡查制度,要求官方兽医每月到包片内至少巡查2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召开大型养殖公司负责人会议,告知其污染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并签订承诺书,积极配合整治工作。
4.3推广新技术
一是推广节水栏舍建设改造,实行雨污分离,清污分离(即猪饮水滴漏的水,全部收集外排,不与猪粪、尿混合),有效减少污水排放量;二是生猪粪便推广室外生物发酵床处理模式,固粪得到有效处理;三是500头以上规模猪场按照每出栏5头,必须建有1m3以上的厌氧发酵池及其相配套的设施设备。
4.4强化监督管理
首先对小二型以上水库集雨面积区,学校、居民区周边、桃江河沿线的养猪户作为重点进行整治,一律予以关停。限养区、可养区无排污设施或不达标的限期整改,按计划表由农粮局、环保局、水利局、土管局和林业局等相关单位,通力协作,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确保整治到位。
4.5发挥示范带动效应
以太平养殖小区、四海养殖场等规模场为示范点,推广室外发酵床养殖模式。通过示范推广,全县已建粪污室外生物发酵床的规模养殖场238家,发酵后的固粪用于果业、蔬菜和烟叶生产等。
4.6整合项目资金
全县整合项目资金1 500多万元支持年出栏1 000头以上的规模养殖场新建厌氧发酵池、调蓄池、沉淀池、沼液贮存池等污水处理设施2多万立方米。在节能减排方面:自繁自养规模养殖户改造雨污分离栏舍2.6多万平方米。“公司+农户”养户改造雨污分离、清污分离栏舍23万多平方米。产生的沼液主要用于果业灌溉和浮萍养鱼。
4.7加强宣传引导
点污染源 篇9
关键词:景观,生态规划,雾霾污染,构想
随着我国许多城市的PM2.5值一次次“爆表”———如2013年北京PM2.5年均浓度为89.5μg/m3, 超过新国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标准值近2倍。雾霾污染、空气质量问题也成为了继城市洪涝后人们广泛关注的又一城市问题。
1 雾霾的组成及其危害
1.1 雾霾的定义
雾和霾有很大区别。雾在气象学上是指大气中因悬浮的水汽凝结, 能见度低于1 km时的天气现象。霾, 则是空气中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使大气混浊的现象。图1为2013年6月28日拍摄于北京, 当天空气质量为严重污染, 空气质量指数347 (AQI) 。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可吸入颗粒物是雾霾的主要组成。其中,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为气态污染物, 而可吸入颗粒物正是雾霾天气污染的主要因素。清华大学郝吉明院长对于雾和霾的解读为:“从气象的角度, 可能叫雾。我们从污染的角度, 如果形成了我们就经常说是霾, 其实质就是大气当中颗粒物的浓度高了”。
1.2 解读PM2.5与雾霾污染
颗粒物 (Particulate Matter, PM) 是雾霾的组成成分之一。可吸入颗粒物又称PM10, 指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在10μm以下的颗粒物。PM2.5又称为细颗粒物, 是环境空气中空气动力学当量直径不大于2.5μm的颗粒物。
2010年,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在全国九个城市试点进行灰霾天气监测。得出数据显示, 灰霾日与非灰霾日相比, PM2.5质量浓度增幅从33.3%直升至123.1%, 远远高于粗粒子 (粒径在2.5μm~10μm) 。因此他们认为, PM2.5是产生灰霾的重要原因之一。
2 雾霾污染的危害及其成因解析
2.1 雾霾污染带来的健康危害
据研究, PM2.5能够穿透鼻纤毛等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机制, 深入呼吸道直至肺部。
从人体生理系统来讲, 由于PM2.5易沉着于肺泡区, 溶入血液部分会作用于全身, 不溶性部分则沉积于肺部、易诱发或加重炎症;而当PM2.5进入人体后, 还会引起血液系统毒性, 对于心血管意外构成潜在隐患, 并可直接抵达心脏, 产生心脏毒害;同时, PM2.5上还附着有重金属及致癌物多环芳烃等有害物质, 雾霾危害不容忽视。
2.2 雾霾污染与生态系统调节服务
中国环境科学院副院长柴发合表示:此次的PM2.5污染, 是一种“极端的污染过程”, 说明污染物的排放已经远超过了环境自净的能力。
联合国《千年生态系统评估》报告中指出, 人类可从生态系统服务中获得调节服务。但随着城市用地形成由自然、建筑和基础设施构成的“土地马赛克 (嵌合体) ”的格局, 城市生态系统面临雾霾污染的挑战时所能发挥的调节功能开始受到了严峻拷问。
由此, 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伊恩·麦克哈格 (Ian Mcharg) 提出的“设计结合自然”, 以至后续的“设计创造第二自然”等思想, 重新引发了人们对于城市生态系统效益评估与提升的思考。
作为人工干预下、空间尺度巨大的生态体系, 城市生态规划是其可持续发展的基础[1]。而景观绿化体系作为城市生态基础设施 (EI, Ecological Infrastructure) , 能够帮助预测、分担城市生态系统长期或短期内所面临的各种挑战, 从而充分发挥其净化的服务功能。
2.3 雾霾污染形成的原因剖析
根据中科院研究数据, 以北京为例, 其PM2.5主要来源分别为土壤尘 (约15%) 、燃煤 (约18%) 、生物质燃烧、汽车尾气与垃圾焚烧、工业污染和二次无机气溶胶等。数据显示, 北方许多城市春季出现的雾霾污染与沙尘暴关系密切[2]。而在冬季, 则是由于采暖期猛增的能源消耗排放引起。过度依赖煤电、汽车保有量迅猛增长以及工业化迅速发展, 都是雾霾污染加重的成因。
因此, 从根源上防止雾霾天气的产生, 需要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推进能源转型的进程;而对于外来微尘以及已形成的雾霾污染, 一方面应积极倡导, 并通过景观规划引导绿色出行方式;另一方面可通过景观生态绿化的手段, 充分发挥植物所具有的滞尘、净化空气的作用, 让自然做功, 让健康的城市生态系统真正承担起其生态调节作用。
3 从能源转型入手根治雾霾污染
中国科学院院士贾承造指出:“不论是汽车尾气还是煤炭发电排污治理, 问题根本都指向了化石能源利用上, 需要在能源消费结构上做出调整”。
3.1 汽车尾气污染治理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的迅猛增长, 给环境带来极大隐患。以北京为例, 造成PM2.5空气污染的原因中, 机动车尾气排放以22%高居第二。
因此, 严格推行国四排放标准、控制汽车尾气污染, 是雾霾治理的关键步骤。但由于现国内油品供应不足, 占柴油车保有量近一半的轻型柴油车全国实施日期将再度推迟, “车油不同步”所导致的汽车尾气污染这一问题, 仍待进一步解决。
3.2 燃煤导致的大气污染问题
3.2.1 燃煤产生的PM2.5污染———雾霾天气的推手
环保组织“绿色和平”发布的一项研究报告中指出:燃煤所导致的PM2.5污染, 是形成雾霾天气的重要元凶。而各省份火电耗煤量与PM2.5监测卫星图的比照, 也证实了这一点———燃煤量越大的地区, PM2.5污染相应也越严重。
调查显示, 2004年我国煤炭消费总量为14.45亿t标煤, 到2010年激增为32.4亿t标煤, 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高达70%, 我国也成为了全球最大的煤炭消费国, 占世界煤炭消费总量的45%。因此对于雾霾污染的防治, 首先急需的是进行能源转型、发展清洁能源如天然气等。
3.2.2 区域尺度下灰霾天气污染的治理
“绿色和平”报告中指出:事实上, 我国现在遭遇的沙尘暴已经可以被称为“煤尘暴”了。究其原因是我国沙尘暴的主要移动路径与北方主要产煤区恰好重合, 沿途携带扩散的粉煤灰含有砷、硒、铅等有害重金属, 对于北京、上海甚至香港等城市形成严重空气污染。
研究表明, 北京PM2.5成因中, 通过区域传输的外来微尘一项就占到了约24.5%。由于PM2.5具有长距离传播的特性, 因此对于灰霾污染的防治, 应该依托地理区域形成的城市群, 将各城市间的平原造林串联起来, 对沙尘暴携带的粉尘污染进行层层阻挡, 从而有效减缓其沿途造成的环境破坏。
4 景观生态绿化治理雾霾污染
4.1 城市中心区立体绿化治理雾霾
由于城市中心区土地已近饱和, 拆房建绿成本极高、难以大面积开展。因此立体绿化对于城区灰霾治理所起的生态效益也愈突出。
4.1.1 屋顶绿化滞留空气浮尘
屋顶绿化最早起源于德国, 所拥有的生态环境效益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推广。
通过湿式降尘缸法测算可知, 花园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量达12.3 g/m2, 平均滞尘比率达31.13%;简易式屋顶绿化平均滞尘量也可达8.5 g/m2, 平均滞尘比率达21.53%。这也意味着, 如果将北京三环内的建筑屋顶全部实现绿化、可滞尘达千吨。
目前日本、新加坡、德国等发达国家的新建筑已实现了100%屋顶绿化。而北京市虽近几年也出台了相关政策, 但屋顶绿化比例尚不足1%。这一点上, 韩国首尔实行的墙体绿化100%由政府出资, 以及美国实行的屋顶绿化用来抵消部分暴雨管理的征收费用, 都是切实加速绿化进程的借鉴方法。
4.1.2 垂直绿化滞留空气浮尘
垂直景观代表的是景观和建筑概念上的综合。以建筑立面为例, 在上面嵌入的自然活性植物表皮具有调控建筑温度、空气质量、光传导和季相变化等优点。在城市中心绿地难以大面积增长的情况下, 垂直绿化无疑是城市绿化发展的新方向。
研究发现, 爬山虎单位绿化面积滞尘量为111.65 g/ (m2·年) , 紫藤为70.53 g/ (m2·年) , 木香则可达124.19 g/ (m2·年) [3]。以昆明为例, 推行垂直绿化时在部分小区高挡墙上做了攀援植物绿化后, 小区居民普遍反映满意度超出预期。因为除了滞尘、吸收有害气体外, 这些垂直绿化挡墙还极大地削弱了公路噪声污染, 垂直绿化的生态效益受到了一致认可。
4.2 城市周边开展平原造林
森林生态系统具有滞尘、吸收有毒气体、净化空气的作用。除叶片本身的吸附作用外, 由于森林中树木枝叶茂密, 可有效降低风速, 使微尘失去移动动力而降落, 从而充分发挥粘着、阻滞和过滤的作用。研究发现, 林带对降尘的阻滞率为23%~27%, 对飘尘阻滞率为37%~60%。落叶乔木类的毛白杨、悬铃木、泡桐、臭椿等更是滞尘能力综合效应较高的植物[4]。
据统计, 松林一年的滞尘量达34.45 t/hm2, 云杉林为32 t/hm2, 而阔叶树吸尘量更大———栎类林或栎槭混交林每年滞尘总量可达68 t/hm2[5]。因此在城市周边地区, 对于尚存森林系统可以参照维也纳森林、法国布洛涅 (Boulogne) 森林等范例, 对其加以保护和恢复;而城郊原有森林植被砍伐破坏严重的地方, 则可以使用人工造林的方法, 并将城市群间的外围森林串联起来、构筑阻碍灰霾扩散的层层堡垒。
北京2012年开展了20万亩平原造林。后奥运时代, 作为治理PM2.5措施之一,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向北延伸至六环路, 并计划五年内平原地区森林覆盖率达到25%以上。毫无疑问, 城市森林面积越大, 所能发挥的生态效益也愈显著, 这种平原造林防治雾霾的做法需要继续大力推进。
4.3 景观规划开道, 倡导公共交通和绿色出行
4.3.1 公共交通出行
公共交通出行是减少机动车出行量、防治交通拥堵、减少汽车尾气污染的有效方法之一。但我国许多城市在公共交通线网的规划、协同方面仍存在较大问题。
以北京地铁建设为例, 北京面积16 410.54 km2, 地铁运营总里程为456 km;而纽约面积约1 214 km2, 总里程达1 142 km。相对国外城市而言, 除地铁覆盖率仍较低外, 部分站点设置路段不合理、与公交系统甚少衔接等问题, 都给公共出行带来了极大不便。
4.3.2 非机动车交通出行面临的考验
汽车尾气作为雾霾污染的重要元凶之一, 是继温室效应后, 对道路规划中以速度为目标导向的功能主义敲响的又一次警钟。
近几年来, 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可谓是发展迅猛。这一现象也对城市景观格局产生了根本性的影响, “街区与街道肌理的尺度无疑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不断变大”[6]。但随之而来的公路拓宽、机动车流量增加、车速提升、汽车尾气污染等问题都会给非机动交通群体带来更尖锐的安全隐患。因为在和机动交通共享路权时, 非机动交通往往是属于“弱势群体”, 更易受到各种伤害。这也是导致我国自行车出行率年年下跌的重要原因之一。
以北京市为例, 伴随着机动车增多带来的道路严重拥堵, 自行车出行比例也由1986年的58%跌至2008年的18%。
4.3.3 绿色出行, 景观规划先行
由于非机动车交通能够降低多种交通成本, 如交通拥挤、汽车尾气排放、停车设施成本、噪声污染等, 绿色出行方式重新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后现代”趋向就提出了在城市主干道旁划出独立的自行车道的做法。
在《绿色北京行动计划》中作为试点之一的中关村西区, 通过自行车道标线、安装护栏等措施目前已明确划分出了自行车专用道, 起到了保障非机动车交通路权的作用。
但一方面, 由于目前全市只是局部试点建设自行车道, 尚未将自行车道规划列入城市规划层面展开系统化的自行车道路网络规划, 北京不少地段仍可见机动车、非机动车并道而行;另一方面,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的约束, 机动车随意占用自行车道停车、并道等问题屡见不鲜 (见图2) 。因此, 想要真正提高绿色出行率、根治雾霾问题, 就必须从城市景观规划的层面入手, 为人们提供一个舒适且安全的非机动出行环境, 这样才能让更多的人自愿加入到绿色出行的行列中来。
防治雾霾污染、改善空气质量是一个必须长期努力的过程, 需要的是政府、企业、公众和媒体的协同配合。
从景观生态的层面来讲, 在政府出台相关法规政策、实现能源转型、倡导绿色出行的同时, 如果能将雾霾治理与城市景观绿化建设结合起来, 通过屋顶绿化、平原造林、垂直绿化等方法让自然做功, 充分发挥城市绿色生态系统的调节作用, 才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虽然“空气污染使中国北方居民人均减寿5.5年”的报告被专家指出缺乏大量样本实证、存在较大争议。但毋庸置疑的是, 雾霾污染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的确构成了不可逆的伤害, “污染折寿”这一结论也在世界许多地区早已得到论证。治理雾霾污染已是刻不容缓, 需要我们立即行动起来。美丽中国, 就让我们从健康呼吸开始, 还城市一片蓝天。
参考文献
[1][美]弗雷德里克·斯坦纳.生命的景观———景观规划的生态学途径[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04:11-54.
[2]吴庆梅, 张胜军.一次雾霾天气过程的污染影响因子分析[J].气象与环境科学, 2010, 33 (1) :12-15.
[3]刘光立, 陈其兵.四种垂直绿化植物杀菌滞尘效应的研究[J].四川林业科技, 2004, 25 (3) :53-55.
[4]赵勇, 李树人, 阎志平, 等.城市绿地的滞尘效应及评价方法[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2002, 21 (6) :582-586.
[5]郝建慧, 郝建利.浅析森林对大气污染的净化功能[J].内蒙古林业调查设计, 2003, 26 (S1) :8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