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源的环境管理

2024-05-22

污染源的环境管理(精选12篇)

污染源的环境管理 篇1

无论是工业污染源还是其他污染源,其污染物的产生与排放都是动态的、非恒定的,有时甚至是无规律的,这就为环境管理工作带来一定的难度。污染源的环境管理必须从源头抓起,实现全过程的环境监管,只有把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放在同等重要的地位,才能从根本上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1 对新污染源要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

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是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基本法律制度。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实施后可能造成的环境影响进行分析、预测和评估,提高预防或者减轻不良环境影响水平的对策和措施,进行跟踪监测的方法与制度。“三同时”制度是指新建、改建、扩建的基本建设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区域或自然资源开发项目,其防治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制度。

环保部门应结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严把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对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高污染、高排放、没有落实污染物总量指标以及可能导致环境质量超标的建设项目,不得进行环评审批。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保设施“三同时”制度,未建成环保设施的新建项目不得试生产,未通过环保验收的新建项目不得投入生产。强化全过程环境监管,加强项目审批的跟踪管理和项目竣工验收管理,建立建设项目“三同时”管理进度表,对建设项目实行跟踪管理,督促建设单位按环评要求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污染防治设施,从源头上减少主要污染物的排放量,将其对环境的影响降至最低程度。

2 对污染严重企业实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

清洁生产审核分为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和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是指企业污染物排放达到国家或者地方排放标准的企业,可以自愿组织实施清洁生产审核,提出进一步节约资源、削减污染物排放量的目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的解释,以下三类企业必须实施清洁生产审核:

(1)污染物排放超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或者超过经有关地方人民政府核定的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指标的企业,即超标排污企业;

(2)使用有毒、有害原料进行生产的企业;

(3)在生产中排放有毒、有害物质的企业。

环保部门对开展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要加强督查和指导,对企业分管领导和具体负责人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和循环经济理论的培训,要严把清洁生产审核质量关,注重审核实效,防止清洁生产审核流于形式。通过清洁生产审核使企业淘汰落后的生产设备,更换部分污染治理设施,替代有毒有害的原辅材料,从源头控制污染,以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

3 认真贯彻执行排污申报与排污收费制度

排污单位应向所在地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报登记污染物排放设施、处理设施和在正常作业条件下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并提供防治污染的有关技术资料。排污事项发生重大改变时,排污单位还应及时向环保部门进行变更登记。

排污申报具有基础性、时间性、真实性、强制性的特点,通过实行排污申报登记制度一方面为环境管理部门提供污染源的基本情况,同时也为排污收费和排污许可证的发放提供依据。正因为如此,企业在排污申报时往往存在谎报、漏报以及拒报排污的情况,主要有谎报生产(经营)时间、原材料、燃料使用量、排污量和排污浓度,以及排污申报制度本身带来的虚报因素。要做好排污申报工作,首先要做好宣传,制定较合理的排污量核算系数;其次要提高环保部门自身对谎报行为的识别能力,加强与其他部门的横向合作,特别是与工商、税务、技术监督等部门的合作,完善排污申报登记材料,充分发挥档案在环境管理中的作用,加强环境监测及环境现场监督检查。

排污收费制度是对于向环境排放污染物或者超过国家排放标准排放污染物的排污者,按照污染物的种类、数量和浓度,根据规定征收一定的费用。这项制度是运用经济手段有效地促进污染治理和新技术的发展,使污染者承担一定污染防治费用的法律制度。通过实施排污收费,对促进企业事业单位加强经营管理,节约和综合利用资源,治理污染,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提高国家环境保护监督管理能力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我国现行排污收费制度实行的是总量收费及多因子收费。在排污收费管理过程中,要使排污收费与许可证管理、总量分配、有奖举报、行政处罚等管理手段相结合,充分发挥在线监测在总量控制上的作用,实现排污收费的动态管理和总量管理,充分发挥排污收费在环境管理中的经济杠杆作用。

4 加强排污许可证的发放管理工作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以改善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控制污染总量为基础,规定排污单位许可排放污染物的种类、数量、浓度、方式等的一项新的环境管理制度。实行排污许可证制度是我国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对污染源的管理从以往的粗放式管理过渡到精细管理,从定性管理过渡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管理,从静态管理过渡到动态管理的转变。

排污许可证制度是对污染源进行监督管理的重要手段。以排污许可证为主线,将“三同时”验收、排污申报登记、总量减排目标责任制、产业结构调整、限期治理、清洁生产强审、排污收费等环境管理制度对企业环境管理具体要求,集中通过排污许可证一证管理,贯穿起来,体现全过程管理和长效管理,具有其他管理制度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审查颁发排污许可证的过程,既是环境保护部门了解污染源、指导企业开展治污工作的过程,也是企业学习环境保护法律、污染防治技术和环境管理知识的过程。经过这一过程,双方都获得了信息,明确了应履行的权利和义务。环保部门在实行许可证制度的实践中,通过具体措施鼓励企业诚实申报、守法经营,逐步与企业建立良性互动关系。

5 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

近年来,污染源自动监控在排污申报、排污收费、污染源适时监控、预防污染事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污染源自动监控项目技术性强、涉及面广、实施难度大,其建设需要企业、环境监察、环境监测、信息等部门的共同参与。环境监察管理部门负责督促企业安装自动监测仪器设备并及时按规范验收,监督企业确保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正常运行;环境监测管理部门负责自动监测数据的有效性审核工作;环境信息管理部门负责自动监控系统的联网、网络的日常运行和维护。要通过进一步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技术、管理、运行、保障体系建设,不断推动污染源自动监控工作向前发展。

做好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一是要加强监督执法,确保企业落实运行经费,同时要积极争取同级的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支持,建立稳定的运行经费渠道;二是加大人员培训力度,将企业和环保部门的相关技术和管理人员都纳入培训范围,增加培训频次,深化培训内容,同时可考虑借用社会资源进行培训;三是严格执行环境保护部发布的一系列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交换标准规范,以及《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控信息传输与交换管理办法》,约束规范各个部门和环节,确保互联互通和无障碍对接;四是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选型、安装、运行、验收、监测质量控制、数据采集和联网传输,应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技术规范,积极探索系统的第三方运营,加强对运行单位的监督管理,确保系统的正常运行;五是充分发挥监控部门在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管理中的核心作用,理顺各部门关系,协调各部门工作,实现对系统运行及时有效的监管。

6 加强污染源现场监察

污染源监察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1)对排污单位内部建立环境管理制度的检查,主要是对企业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环境管理人员设置以及企业环境管理制度建设的检查;

(2)进行工况调查,检查污染隐患,主要包括检查生产使用的原辅材料和产品、对生产工艺、设备的调查、生产运行情况和污染产生原因、配套环保设施的情况、检查产品的贮存与过程以及检查生产变动情况;

(3)排污单位的污染源守法监察,主要包括环境管理制度执行情况监察、污染物排放情况监察、污染治理情况监察、排污费缴纳情况监察;

(4)指导性监察,主要是提供技术改造建议、提出回收利用建议、提出合理的治理建议、提供集中控制指导;

(5)排污量的核定监察。

环境监察承担着大量的现场执法工作,这就要求环境监察人员一定要具有优良的政治素质、业务素质和心理素质,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工作制度和程序开展工作,以保证严格执法、文明执法、规范执法。

7 充分发挥各级环境监测部门的技术支持、监督与服务职能

环境监测在环境管理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为政府部门执行各项环境法规、标准及全面开展环境管理工作提供准确、可靠的监测数据和资料。如在实施环境评价制度中,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环境影响评价的技术监督与质量保证工作;在实施“三同时”制度中,负责建设项目的“三同时”验收的监测工作及污染处理设施运转效果的监测工作;在实施排污收费制度中,各级环境监测站负责征收排污费的污染源监测工作,为科学地征收排污费,控制环境污染服务;在实施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中,各级环境监测站利用积累的数据资料,运用科学的综合分析方法,为政府部门制定科学的环保目标提供依据;在实施排污许可证制度中,环境监测站负责对污染源的排污申报内容进行技术核查,为污染物总量分配方案和制定排污许可证允许排污量提供科学依据,对排污单位执行许可证规定排放量情况按规定进行监督、抽测,定期向主管部门报告结果;在实施污染限期治理措施中,各级环境监测站参与治理方案的制定、负责治理效果的检查。

8 鼓励公众参与环境监督

公众参与环境管理是加强环境现场执法工作的一个重要手段。要实施污染企业环境保护信息公开制度,将企业排污情况置于群众监督之下,完成“环境保护举报自动受理系统”的建设和联网工作,实行24小时值班制度,对外公布12369环境保护举报热线,实行有奖举报制度,对群众反映的污染问题要及时登记、及时处理,及时反馈。

摘要:通过对环境管理各过程的特点进行简要分析,提出要做好污染源环境管理工作,必须从源头抓起,实现全过程的环境监管。

关键词:污染源,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镇江市环境保护局.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汇编[J].环境导报,2000,(2).

[2]陆新元.环境监察[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3]毛应淮.排污收费概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4.

[4]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排污申报登记实用手册[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

污染源的环境管理 篇2

Hi!大家好,我是环境,我呢是地球人赖以生存的家……“喂喂,干吗??一点家教也没有,抢啥镜头嘛!”

哈鲁!我是污染,我与环境水火不相容!

“就是你,害得我家破人亡,不就是多那么一点点钱嘛?这些叛徒,投奔你是不是脑子长歪了?”

“嗨!这年代,口才算啥呀?有钱才能立足啊!看俺,手下兵马那么多,怕你?”污染洋洋得意。

“你,你,我要杀了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环境毫不示弱。

“你气死我了!废水将军,冲他!”

&*%$#*@$%(冲得环境一头雾水)。

“你这种比法才过时哦!有本事和我比口才(也流行不了多少嘛!众人:你站在哪一边啊!西瓜皮!西瓜皮呢?喂喂,工作人员,你不想干了对吧?这个月工资减少500元!工作人员:NO……)啊!”

“这是你的强项,叫大自然姨父来评评理!”污染有点招架不住了。

“干啥?小家伙说我坏话呢!”真是说曹操曹操到啊!大自然姨父大驾光临。

“对啊!”环境把握时机。

“臭小子,看我怎么收拾你!”大自然姨父骂道。

(一顿暴打)

“好!这小子死了,你……”大自然姨父说。

“好!我归你了,爸……”环境还撒娇。

污染:“(在黄泉之下)55555~如果窦鹅在,她会理解我……”

污染源的环境管理 篇3

关键词: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污染罪;理念;法律法规

日常生活中,我们不断的加快生活的脚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工业化也不断地深入,而我们的环境却大不如从前。随着形势的发展,我国相关部门也出台了政策和法规来控制这一现象的恶化,因此就有了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到污染环境罪的改变。

一、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到污染环境罪的转变

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1997年,按照新刑法第三百三十八条规定的相关内容,提出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这一观点,该罪名主要是指那些违反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 向土地、水体、大气等自然环境中排放或者倾倒含有传染病病原体的废气、废水、废物、废渣以及其他的危险废物,或者不合理的处置有放射性的废物,从而导致了重大环境污染事故, 危害我国的公私财产以及生命安全等行为。

污染环境罪:2011年 2月 25日,《刑法》修正案在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通过,将1997年的第338条(上文所说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即对于1997年的338条的相关行为,违反了国家的法律规定,严重污染了自然环境的行为,需要处3年以下的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同时,还要缴纳相关的处罚金,如果是后果特别严重的,将会给予三年以上,七年以下的有期徒刑,同样要缴纳处罚金。2011年 4 月 27日起,我国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布了这些规定,并且,正式出现了环境污染罪这一说法。

不处理垃圾罪的增设。当前形势下,造成环境污染的污染源的情况是比较复杂的,最可怕的是伴随着不同程度的物理反应和化学反应,我们应该做到防患于未然才能够阻挡环境污染,而不是等到污染结果出现才去采取措施,进行处罚。不过,在重大污染环境事故罪到污染环境罪的转变的过程中,我国加入了不处理垃圾罪的设置,处罚方式即对于违反规定者,处一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是处以三百六十日净额以下的罚金。这一设置其实就是为防患于未然而做了相应的铺垫,可以说,这是思想转变的开始,可以说是一种进步。

二、关于转变的理念

这一转变体现了我国许多观念的转变,从这一转变中,我们也可以窥测到我国的法律在不断地完善,观念也在不断地更新。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从立法疏松转变为严密立法,构建法网

从我国历史来看,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国都是采用着疏松的立法,立法宜粗不宜细,所有的法律都是从粗枝大叶慢慢的修正、转变为细枝末叶。当然,这需要改革作为动力的推进,同时也是需要我们不断的积累经验的。从某种意义上说,法律的制定必须要依靠社会实践经验的逐步成熟来发展完善,不断完备的。

同样的,我们所说的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转变为环境污染罪也是遵循这一原则的,在不断的改进、修正中,臻于成熟,这一过程也体现了我国法律不断成熟的轨迹。

2.从“惩恶于已然”转变为“防患于未然”

从我国的法律的不断修正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无论是1979年的旧的刑法还是1997年的新的刑法,我们所看到的结果都是一样的,即惩恶于已然。也就是说,我们的法律的立足点在于惩罚犯罪者,惩罚他们已经造成了的环境或者资源的污染、浪费现象和行为,当他们的行为破坏了我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并且到了必须治理的情况时,法律才发挥作用。而且,在这一方面措施执行还是比较含蓄的,例如,法律的惩罚原则是犯罪嫌疑人有污染环境的行为(上文所述),同时造成了一定的后果(包括生命、财产安全等方面的结果),才可以立案定罪。然而,当前,我们信息的看到,这一形式转变了,我们终于摆脱了旧的思维模式,开始防患于未然,将环境污染行为的惩罚力度加大,一方面有利于威严立法,提醒犯罪嫌疑人,另一方面,也是具有防患于未然的重要意义。

3.盲目抵制犯罪转变为降低起刑点

在调查研究中,我们不难发现,在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里存在着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刑事立法修改的相关活动问题,并且一定程度上对一些行为进行很合理的犯罪化的时候,就会出现这样的现象,总是会有一些学者和专家,强烈的反对犯罪圈的扩大化,从某种程度上说,这是一种盲目的地址犯罪。然而在当前形势下,我们的法律已经转变为降低起刑点,而这一举动,无疑证明了,我国刑事法治在不断地发展并且走向成熟阶段。

三、施行过程任重而道远

从重大环境污染事故罪到污染环境罪,并不是简单的罪名的变换,同时也是有着深远意义的。当然,也不能说,只要污染环境罪存在,那么我们就可以安然的解决掉犯罪问题,这个施行过程是任重而道远的。例如,这种单一的罪名并不能全面的涵盖所有的犯罪,值得注意的是,改来改去,仅仅是对犯罪构成要件做了相应的修改,刑期仍与修改前一致,惩罚措施是没有太大改变的。总体而言,还需要我们不断的努力,共同去用各种方法和手段维护生活环境,抵制污染。

四、结语

经济在发展,科技在进步,科学技术不断的运用于各种行业中,特别是工业化的不断发展,我们要面对工业化带来的环境污染,这些污染严重的危害着我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国家也出台了相关的法律法规,来对于污染的现象进行控制,笔者针对对于重大污染事故罪到污染环境罪的转变进行分析,总结出,保护环境,抵制污染,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事业。

参考文献:

[1]刘洋,环境保护视域下污染环境罪司法适用问题研究[J].华东政法大学,2013,(04)

[2]汪维才,污染环境罪主客观要件问题研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为视角[J].法学杂志,2011,(08)

浅析污染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 篇4

档案是社会的记忆和历史发展的真实记录, 也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而污染源档案是环境保护监测部门对重点污染企业进行调查核实以及对企业的污染源进行普查后, 所建立的一个污染源信息数据库。

目的是为加强环境监测科学管理, 促进对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控制, 为环保管理部门实现微观环境管理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因此, 建立污染源档案其社会价值深远, 可真实直观地反映各企业污染源的情况, 使我们在采样、布点、监测等环节上更具有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 并可在环境监测普查、科学研究、环境管理以及决策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本文主要针对如何建立和管理污染源档案进行了浅析和探讨, 以期使该工作在业务档案的工作中得以更好的开展。

1 污染源档案的内容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特别是工业经济的迅速发展, 企业所产生的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成为对环境造成影响的主要因素。因此监测和控制的污染源主要是针对工矿企业。所建立的污染源档案将包括企业的基本情况, 主要原、辅材料消耗情况, 炉窑情况, 能源消耗情况 (包括煤耗、水耗、电耗) , 企业污染源情况 (包括废水、废气、废渣排放源名称及去向) , 污染治理情况 (包括废气、废水、固废治理设施名称、处理能力、投资金额) , 污染物排放情况 (包括废水、废气中污染物名称、数量、浓度、固体废物名称、数量) 。以上这些数据可通过对企业进行调查或直接检测得出。为保证所建立的污染源档案具备真实性、唯一性的特有性质, 要求测取的各项数据和各项检测原始记录, 能真实的反映企业的实际情况和监测的全过程。

2 污染源档案的分类

排污申报、监督性监测、环境评价、常规监测、企业内控等。

3 污染源档案数据的采集

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及排污单位的行业特点、排放污染物的类别和国家污染物排放标准, 规定排污单位在其污染排污口、污染处理设施进行定期监测时, 监测的项目、点位、频次和数据, 进行收集整理, 图文归类, 建立系统的污染源技术档案。

工业污染源, 是指向环境排放污染物和产生其他公害的工矿企业单位。当前, 工业污染源成为主要受控对象。工业污染源的监测, 包括企业根据生产管理和环境保护工作的需要, 对本单位排放污染物的状况实施定期监测, 和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环境管理的需要, 对工业污染源实施的监督性监测。监测的范围, 包括对工业废水、废气 (含粉尘、烟尘) 、物理污染 (工业噪声、震动、辐射、电磁波等) 和有害固体废弃物的监测, 以及污染治理设施进化效率监测。

4 污染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对污染源进行监测采集的数据进行汇总分析后, 编写相应的排污状况报告, 连同采集的原始数据以期归档保存, 并随着数据的不断完善和污染源情况的变化, 对档案进行数据跟踪管理。

随着电子计算机的不断发展, 纸质的档案逐步被电子档案所取代。建立污染源排污数据库, 实现编报计算机化突显出了其不可比拟的优势。采用计算机进行污染源档案的管理成为了一个发展趋势。但由于数据多, 种类多, 文件创建者多, 传件时间为不定期, 加之人员的流动, 对原有的文件的再现, 显得力不从心, 有事查找的需要重新整理的文件要浪费许多人力、物力。因此, 为了更好管理污染源档案, 通常需要开发出一套适合档案多而复杂的管理系统, 使污染源档案的管理变得更便捷方便, 并可通过网络实现数据共享。

5 结束语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 人民生活的不断提高, 环境问题越来越备受人们关注, 对环境保护主管部门及环境监测部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建立污染源档案也就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为了更好地发挥污染源档案的重要作用, 在污染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过程中, 必须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因此档案管理员必须了解和掌握第一手资料, 核实排污单位所申报的情况真伪, 对排污量的认定、监测数据有关信息进行记录、所下达的每一次文书应记载在排污单位的污染源管理档案里, 做到了有据可依, 有据可查。只有真实可信的污染源档案, 才能为环保管理部门的决策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 有利于对主要污染源排放总量实施控制计划, 从而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进程。

摘要:介绍了污染源档案的作用和意义, 浅析和探讨了污染源档案的建立和管理。

关键词:污染源档案,建立,管理

参考文献

[1]张保利, 杜新丽.工业污染源档案的建立与管理[J].环境研究与监测, 1988 (03) .

[2]王小燕.浅谈工业污染源档案动态化管理[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1995 (03) .

[3]秦萍, 吴杰, 王学东, 徐光华.山西省工业污染源档案建档方法[J].华北地质矿产杂志, 1996 (02) .

[4]冷春玉.论工业污染源档案信息源的开发与利用[J].环境保护, 1988 (02) .

[5]徐德志, 冷春玉.开发利用工业污染源档案[J].中国环境管理, 1987 (06) .

污染源的环境管理 篇5

摘要:通过实验建立了测定污染源及环境空气中乙酸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给出各项指标.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分析结果准确、简单实用.并且以PTA装置气体中不同介质组成为例,探讨了含乙酸可燃气含量的`测定方法.作 者:来艳春 刘殿丽 作者单位:来艳春(辽阳石化分公司环境监测站,辽阳,111003)

刘殿丽(辽阳石化分公司生产监测部,辽阳,111003)

浅淡环境的污染与保护 篇6

关键词:环境污染;环境保护

环境不仅为人类生活所必需,且其组成和质量与人群健康的关系甚为密切。人类的目光早已从自身本体上转焦到了环境问题上,而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质量下降让人类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环境污染,即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原因,使污染物进入人类环境,对居民的身体和精神状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有害影响,或在很大范围内妨害各种生物的生活,使环境条件恶化,影响生态平衡。所谓环境保护,就是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教育的,科学技术的等多方面措施,合理利用资源,防止环境污染,保持生态平衡,保障人类社会健康地发展,使环境更好地适应人类的劳动和生活,以及自然界生物的生存。

现就以下几个方面让大家对环境的污染及其防治有个大致的了解,也为保护环境作些力所能及的贡献。

一、大气污染及其防治

大气环境受到外界因素影响直接或间接地改变正常状态,就是受到污染,主要污染物是烟尘及有害气体。主要来源于人类的生活及生产活动。生活上由于城乡居民及服务行业的烧饭、取暖、沐浴等生活上的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时向大气排放污染物形成;工业上由工矿各种生产活动中排放污染物形成;交通上由交通运输工具排放的污染物形成。

保护环境、防止大气污染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措施就是城市规划、工业布局及厂址选择,不仅要考虑生产的经济合理,而且必须同时考虑气象条件和地形条件,特别要考虑风向、卫生间距、水源保护和“三废”处理,在进行总体规划时,要注意功能分区,把住宅区和工业区分开,发展供热和煤气输送网,进行区域供暖,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工业产生的有害气体各类不同,处理的方法也不一样。主要有吸收法、吸附法、燃烧法、冷凝法、催化转化法、机械分离法或静电除雾法。

二、水污染及其防治

水污染是由于人类的生活或生产活动改变了天然水的物理、化学或生物学的性质和组成,影响人类对水的利用价值或危害人类健康。常见的污染途径如下:工业生产排放的废水;城市生活污水;农业上污水灌溉、喷撒农药、施用化肥,被雨水冲刷随地表径流进入水体;固体废物中有害物质、工业生产排放的烟尘废水,经由直接降落或被雨水淋洗而流入水体;降雨和雨后的地表径流携带大气、土壤和城市地表的污染物进入水体;海水倒灌或渗透,污染沿海地区地下水源或水体;天然的污染源影响水体本底含量。

水体污染源治理有如下发展趋向:水体污染源的单项治理发展到按流域、按水系的区域性综合治理;在水体污染的预防和治理的关系上,强调治防结合,以防为主的方针;对污染物的排放总量进行控制,改变单纯控制污染物排放浓度办法,使污染物总量不超过水体自净能力;根据接纳水体不同区段的用途、重要性和污染源的密集程度等,分别确定污染排放标准而不采用统一标准;工业废水和城市污水的治理,由无害化处理后排放,发展为通过处理后达到重复利用;管理机构由分散到集中,普遍成立全国性的环境保护管理机构,甚至成立跨国环保机构,协调有关各国的水环境保护工作。

三、土壤污染及其防治

在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中排出的有害物质进入土壤中,直接或间接危害人畜健康的现象就是土壤污染,它的来源很多,大致可以分为:生活污染,工业废水,农业污染。而各种污染物污染土壤的方式也有三种:水型污染,主要是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染土壤;气型污染,是由于大气中的污染物沉降到土壤中造成的;固体废弃物污染,如,工业废渣、生活垃圾粪便以及化肥、农药等对土壤的污染。

为了保护土壤不受污染,必须对粪便、垃圾、工业废渣等各种污染物进行合理的收集、运出、无害化处理和综合利用。土壤的预防性卫生监督部门应严格审查批准凡是可能污染土壤的一切工程项目和各种设施,以保证事先采取预防措施,防止土壤污染。

四、环境噪声污染及其防治

环境噪声是指发生在周围环境中对人的生活和工作有妨碍的各种声音,它不仅包括交通噪声、机械撞击声、振动声、还可包括音乐声、邻室高声谈笑声、厕所冲水声、脚步声等。

噪声控制应通过合理的城市规划,控制噪声声源,住宅建筑采取隔声措施,加强管理等方面着手,将城市功能分区,将工厂集中在工业区,主要的交通干线设置在交通运输仓库区,两区之间设置一定的卫生防护带,并充分绿化。采取各种技术措施减少噪声源发出噪声的强度:改进汽车结构,降低行驶噪声;市内交通用无轨电车取代有轨电车;限制飞机起落时间;采取减振、隔振、吸音等技术措施减弱工厂噪声;建筑物的门应有一定厚度,门窗的缝隙要严密;建筑物内部使用吸声、隔音材料;限制使用街道广播;汽车鸣笛改用单调低调的喇叭。

环境的污染已从四面八方向我们发出了警钟,各类因为环境污染而产生的疾病已向我们逼近,那些千奇百怪的病种已是我们见怪不怪;而环境的变化则是我们天天都在感受的,也许你不在海边,也许你周围环境的变化没有让你感到恐惧,那是因为你暂时的幸运,环境的污染必将是全球的,是我们每个地球上的生物无法避免,也许人类较其他生物有着更强的调节适应能力,冷了有烤火器,热了有空调,但那终究不是什么长久之策。

五、结束语

经过经济的高速增长,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保护环境家园已迫在眉睫,它是我们的权利,运用这个权利,我们可以倡导并推动一种简朴而丰富的高品位生活。它是我们的义务,履行这个义务,我们可以让我们的生存空间更加多彩。

参考文献:

[1]田军,闫久贵.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上)[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2]田军,闫久贵.环境保护基础知识(下)[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3]田军,闫久贵.环保文化与人体健康(上)[M].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6.

几种环境污染源的现场监察方法 篇7

1 水污染源现场监察方法和措施

水污染源现场监察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排水量的复核。有给水计量装置的按排放系数计算;无排水和给水的计量装置, 一定要限期安装计量仪表。水量的临时核定应参照同类的用水数据确定, 也可按国家有关标准中给出的排水系数计算。

第二, 水质检查污染源排放的废水是否达标也是重要检查内容。通常要检查排污单位的水质监测记录, 查看是否全面、翔实、准确;也要对所排废水进行目测, 观察其表观性状有无异常, 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监测部门采样分析。

第三, 用水工艺和设备。要检查是否采用了禁止的、污染水环境的工艺和设备;检查水资源利用中的不合理因素, 督促排污单位改进工艺设备及生产管理, 节约用水, 减少污水排放;要检查有无违反国家技术政策的水污染项目建设情况。

第四, 检查是否向水体排放有毒物质的行为。《水污染防治法》第二十七条至第四十条规定了严禁向水体排放的污染物种类的排污行为, 作为检查的重点内容。

第五, 排水分流检查。排水分流要做到清污分流, 以减少污水处理设施的负荷, 并有利于污水回用。

第六, 废水重复利用情况检查。废水的重复利用不仅有利于节约水资源, 还可以减少废水排放, 减少处理设施的处理负荷, 提高处理设施的处理效率。监察人员有督促排污单位加强废水重复利用的责任。

2 大气污染源现场监察方法与措施

2.1 燃烧废气污染源的监察

排污单位都有燃烧废气、烟尘和二氧化硫污染问题。主要是由锅炉、炉窑或其他燃烧设备生产引起的。其监察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 运行检查查排气口黑度, 正确使用黑度计。黑度超标要分析原因, 可能的原因有:燃烧状况不好, 不是蓝色火焰;加煤不均匀, 有空洞;通风不恰当, 挡板位置不对;渣坑未封住, 有冷空气进入;集尘装置不密封, 有磨损, 锁气器未锁, 未及时清灰造成堵塞;操作工未按规范操作等。

第二, 查炉灰与炉渣若含碳量高则说明燃烧不完全, 可在煤种、设备、操作等方面找原因。

第三, 查除尘、集尘设备干式清灰要防止漏气或堵塞;湿清除灰要检查灰水的色泽与流量, 流量太小是不正常的, 要察灰水及灰渣的去向。

第四, 查二氧化硫的控制化石燃料 (煤、石油等) 普遍含硫分。一吨煤中可含硫5~50kg, 一吨石油可含硫5~30kg。燃烧化石燃料后, 硫分被同时氧化, 形成硫的氧化物, 以二氧化硫计。二氧化硫随烟气进入大气后, 在相对湿度大、气温低且有颗粒物存在的条件下可以生成硫酸雾。二氧化硫随空气移动, 是形成酸雨 (p H<5.6) 的主要原因, 危害很大。我国划定了酸雨控制区和二氧化硫控制区。主要控制方法有:限制使用高硫煤、高硫油, 包括禁止开采高硫煤;改进燃烧设备和增设脱硫设备;不在城市附近新建燃煤电厂和其他大量排放二氧化硫的工业企业;对排放量实施总量控制并征收二氧化硫排污费。

2.2 工艺废气、粉尘和恶臭污染源的监察

在污染源监察时要注意检查向大气排放含汞、铅、砷、氟、氯和硫化物等有毒物质的废气和粉尘及其达标情况。这些物质危害大, 处理困难, 因此, 小型企业不得从事有上述排污行为的生产和加工。

要检查燃烧沥青、油毡、橡胶、塑料皮革、垃圾及其他有害烟尘和恶臭气味的物质是否按规定的设备在指定的地点集中进行。

工业粉尘产生在破碎、煅烧、成型、运输和包装分装等环节, 视具体情况要求在这些位置设置防尘、集尘装置并监督正常运转。

对流动污染源和扬尘污染的监察必须根据国家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

3 固体废物现场监察方法与措施

固体废物是指生产、生活中产生的固态、半固态或泥状废弃物质。固体废物现场检查要注意以下几点。

3.1 检查固体废物的来源

通过排污申报和现场监察, 查清固体废物的数量、种类, 主要查有无有毒、有害的危险废物。

3.2 检查固体废物的存放

检查固体废物的存放是为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避免扬散、流失, 可能污染地下水和地表水, 堵塞河道造成洪水灾害等。防发酵, 避免产生恶臭和易燃气体;防自燃, 要采取通风降温及加碱性物质的方法;防污染地下水, 可采取底层防渗和引流办法;防放射性, 如多氧联苯和其他毒物, 要特殊处理及登记标图。尤其在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到来前要及时采取防范措施。

3.3 查固体废物的利用

合理利用变废为宝是最有利于环境保护和资源保护的行为。对综合利用废物, 国家的政策非常优惠。

参考文献

[1]张心坤.公路施工阶段各类污染源的现场监理与监测[J].黑龙江交通科技, 2008, (5) :17-18.

[2]张艳桥.城市建筑工地环境监察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析[J].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 (8) :65-66.

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现状分析 篇8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一些原来被工业企业占用甚至污染的土地需要进行再开发。在这过程中,由于对土地污染问题认识不足及污染清除工作不到位,又造成了一些环境污染事件。这些事件的发生促进中国政府和公众对于污染场地再开发中环境问题的重视,使得土地污染问题和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及再开发提上重要议程。

污染场地概念的界定对于污染场地的识别和分类管理至关重要[1]。美国环境保护局(USEPA)定义“污染土地(contaminated land)”为:被危险物质污染需要治理或修复的土地,“污染场地(contaminated sites)”包括被污染的物体(例如建筑物、机械设备)和土地(例如土壤、沉积物和植物)[2]。加拿大政府认为“污染场地”是:物质浓度高于背景值,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已造成或可能造成即时或长期危害的土地,或者是污染物浓度超过了政府法规和政策中规定的浓度的土地[3]。英国的环境污染委员会(RCEP)认为“污染场地”是当地政府认定由于有害物质污染而引起严重危害或有引起危害可能性的土地,以及已经引起或可能引起水体污染状况的土地[4]。澳大利亚及新西兰环境保护委员(ANZECC)关于“污染场地”的定义为:危险物质的浓度高于背景值的场地,且环境评价显示其已经或可能对人类健康或环境造成即时的或长期的危害[5]。我国定义“污染场地”为“因从事生产、经营、处理、贮存有毒有害物质,堆放或处理处置危害废弃物,以及从事矿山开采等活动造成污染,且对人体健康或生态环境产生危害的场地。”世界各国对污染场地概念的理解不尽相同,但本质上均指特定的空间或区域(包含土壤、地下水和地表水)所含有害物质的浓度超过环境背景值,并对此空间或区域的人体健康及自然环境已经造成或可能造成负面影响[6]。

2 污染场地相关政策现状

2.1 污染场地法律、法规方面现状

目前,中国污染场地方面的法律法规还很不完善。有关的法律法规多散见于一些法律法规的条文中,如《宪法》、《刑法》、《环境保护法》、《土地管理法》、《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废弃危险化学品污染环境防治办法》、《水土保持法》、《土地复垦条例》、《城市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条例》。《宪法》只是规定了合理利用土地和防止土壤污染的粗放原则。《刑法》则对一些可能造成土壤污染的行为规定了相应的刑事责任。《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规定固体废弃物是指一般固体废物、城市垃圾和工业固体废弃物,而并没有具体指出污染土地。《固体废弃物污染防治法》第35 条规定,“产生工业固体废物的单位需要终止的,应当事先对工业固体废物的贮存、处置的设施、场所采取污染防治措施”,条款还指出了当事人的义务和费用承担方。

然而,与污染土地有关的法律法规缺乏系统性和不一致性,并且没有一个专门针对土壤污染法规。而且现有的法律规定还非常笼统,尚缺乏具可操作的细则和有威慑力的责任追究条款。对于土壤污染中具体的控制和预防要求及措施,这些文件的指导作用及约束力还远远不够。制定专门的《土壤污染防治法》已成为当务之急。环保部正在力争将土壤污染防治法的制定工作列入全国人大的立法计划中去[7]。

近年来,针对中国污染土地的管理,国家出台了一系列专门的文件及规定:原国家环保总局(现环境保护部)2004 年发布了《关于切实做好企业搬迁过程中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通知》;2008 年又发布了《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环发[2008]48 号)。原国家环保总局2004 年发出的通知并非强制性的法规,在可操作性方面也还不够具体,但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城市工业企业搬迁场地的污染控制和管理。2008 年环境保护部又发布的《关于加强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意见》,要求各有关部门和单位充分认识加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明确了土壤污染防治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及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提出了强化土壤污染防治工作的措施。该文件把“建立健全土壤污染防治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作为突出土壤污染防治的重点领域之一。然而,考虑到土地污染对中国发展的重要影响,这些文件尚且不能发挥一部真正的土壤污染防治法的规制作用。

2.2 污染场地技术标准体系方面现状

污染场地方面的技术标准同样是土地污染防治的标准体系完善中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目前,中国在土壤污染监测监控、环境风险评价及土壤修复技术等方面还没有建立完备的技术指南及标准,一系列暂行管理标准和技术指导方针还在试用或起草过程中[8],比如:《展览会用地土壤环境质量评价标准(上海世博会暂行)》(HJ350-2007);监测标准:《土壤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 166-2004)、《地下水环境监测技术规范》(HJ/T164-2004)和水利部《水环境监测规范》(SL219-98);质量标准:《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土壤环境质量标准》(GB15618-1995)、《工业企业土壤环境质量基准》(HJ/T25-1999)。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体系的建立是《土壤污染防治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国土壤环境管理、土壤污染修复工作的重要依据[9],是《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的全面修订工作也在紧张进行中,一系列的场地管理标准也正在酝酿出台[10],包括《污染场地土壤环境管理暂行办法》(2009)、《污染场地环境监测技术导则》(2010)、《污染场地风险评估技术导则》(2009)和《污染场地土壤修复技术导则》(2009)等,这些标准目前正处于审阅、研讨与修订中。

2.3 地方在污染场地方面的法规

建立地方法规,对于中国这样地域广阔,土壤类型众多,土壤性质复杂多样,自然地理条件差异大,经济水平发展不均衡的国家,显得尤为必要。某些发展较快、经济实力较强的省市已经开展了一些探索,根据污染场地开发利用过程中环境管理和土壤修复的需要,分别制定出台了相关的政策[9]。

2006年3月,浙江省颁布了《浙江省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条例》,规定对污染土壤要实行环境风险评估和修复制度。2007年1月,北京市环保局印发了《场地环境评价导则》,规范了在北京市范围内从事场地环境调查、评价的工作程序和技术方法。2007 年5月,重庆市颁布了《重庆市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在转产或搬迁前,应当清除遗留的有毒有害原料或排放的有毒有害物质,并对被污染的土壤进行治理。2008年6月重庆市政府又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市工业企业原址污染场地治理修复工作的通知》(渝办发[2008]208 号),提出了要严格执行污染场地的风险评估。2007年,沈阳市环保局、沈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局联合印发了《沈阳市污染场地环境治理及修复管理办法(试行)》(沈环保[2007]87 号),对污染场地的评估与认定进行了规定。这些法规政策的出台为当地污染场地的再开发奠定了坚实基础。

3 结语

污染场地的环境修复和再开发在中国尚属新生事物。污染土地的预防、控制以及污染土地修复都还需要很大程度的完善与提高。总体看来,中国在很多方面存在不足:法律法规有待健全和完善(包括事前和事后责任及风险),需要一部土壤污染防治专门法来明确土地污染和修复中的责任和义务,以便对所有利益相关方提供清晰准确的指导。

摘要:从污染场地的概念出发,综述了我国污染场地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的现状,指出了我国在这方面还很不完善。提出了应制定一部土壤污染防治法以及完善相关法规、标准体系,探讨了加速土壤污染相关的国家法律、法规、标准指南的官方批准、发布及其实施进程。

关键词:污染场地,法律,法规,标准体系,环境管理

参考文献

[1]周友亚,颜增光,郭观林,等.污染场地国家分类管理模式与方法[J].环境保护,2007(10):32~35.

[2]EPA.EPAs Draft Report on the Environment-Better ProtectedLand[EB/OL].[2003-06-25].http:nlquery.epa.gov/ep-asearch/epasearch.

[3]Treasury Board of Canada Secretariat.Federal Contaminated SiteInventory[EB/OL].[2005-01-04].http:www.tbs-sct.gc.ca/dfrp-rbif/cs-sc/home-accueil.asp.

[4]NATO/CCMS Pilot Study.Evaluation of Demonstrated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 for the Treatment of Contaminated LandGroundwater(pHaseⅢ)[R].NATO/CCMS Pilot Study,2003.

[5]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Australia.Australia State of the Envi-ronment 2001[EB/OL].[2004-06-20].Http://www.deh.gov.au/soe/2001/glossary.htmL.

[6]弓俊微,张胜涛,天军.我国污染场地的环境管理问题与对策研究[J].三峡环境与生态,2010,3(1):51~54.

[7]赵娜娜,黄启飞,易爱华,等.我国污染场地的管理现状与对策研究[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6,29(12):39~40.

[8]骆永明.中国污染场地修复的研究进展、问题与展望[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11,23(3):1~6.

[9]张胜田,林玉锁,华小梅,等.中国污染场地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环境科学与管理,2007,32(6):5~7.

污染源的环境管理 篇9

1、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内涵

环境污染问题是阻碍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问题,环境污染的违法成本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十分巨大,一些制造类的中小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容易产生污染,而一旦被确认需要承担污染责任,则会带来巨大的负担。因此如何有效的分散企业的责任风险,最大限度的减少企业的损失,让环境污染受害者得到有效的赔偿成为处理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内容。环境污染责任险是环境侵权行为人因从事保险合同约定的业务活动,造成损害而应承担的环境损害赔偿或者治理责任为标的责任保险形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能够分散企业活动的风险,在污染事故发生时,由保险公司支付损害赔偿,不仅能够减轻企业的负担,而且能够让受害者得到有效的救济。

2、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作用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责任保险的一种类型,是以被保险人的赔偿责任作为保险标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行的是无过错责任的原则,对于企业来说具有重要的作用。一方面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可以免去被保险人在环境污染事故发生时需要支付巨额的赔偿金,能够有效的保障被保险人的生产正常进行;另一方面在环境污染事件中受害者可以通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获得及时的赔偿,通过保险公司支付损害赔偿金的方式,可以节约成本且减少纠纷,有利于环境污染事件的解决。

二、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的困境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企业面临的环境污染事件的风险也加大,我国目前环境污染事故高发,当前许多企业无力承担巨额的环境污染损害赔偿而破产的现象较多。因此,需要利用保险工具有效的分散企业的经营风险,有效的保障企业的生产经营。但是当前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并不是强制责任保险,在推行的过程中也存在着较大的困难。

1、企业参保意愿不高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于2008年开始试行,如今已经快有九个年头,但是国家一直并未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作为强制性保险要求企业购买,如2014年深圳市进行调研,深圳作为全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试点的城市之一,2008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推广以来,深圳的企业中愿意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企业数量较少,仅仅为300多家,而深圳的企业有上千万家。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2015年的调研数据显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业务增长率远远低于其他新险种的增长率,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参保企业中,依然有部分的企业认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值得购买。

自然资源不具有排他性但具有消费中的竞争性,人们对环境的破坏必然会造成负外部性。而对于企业而言,由于污染环境成本低且处罚力度不够,企业并无保护环境的激励,反而会为了追求低成本和高收益而做出污染环境的行为。当前企业缺乏安全意识,而且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推广上存在宣传不足,许多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存在侥幸的心理,一些企业认为如果发生环境污染事件,自然有政府在背后买单,而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会加重企业的成本负担,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当前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规定并不明确,并未建立一种强制性的责任保险,我国《环境保护法》的第52条仅仅规定国家鼓励投保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并未规定企业必须投保,因此许多企业从生产成本的角度考虑,并未购买,环境污染责任险在我国基本处于停滞状态。

2、保险机构配套体系设计不完善

我国的许多企业不愿意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不仅仅在于国家并未推行强制性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而我国在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推行时间也比较短,虽然不断有地区在试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也有不少的保险公司积极的响应国家的政策而设计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品种,但是从当前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上看,存在保险产品单一的现象。

(1)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并未明确。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并未明确规定企业必须要参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而且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的规定上并未明确。由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以企业为投保对象,许多企业缺乏参保的积极性,从保险的增长率上看,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业务增长率过低,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开展专门性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而我国只有几家保险公司如太平洋保险、平安保险等保险公司制定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相关保险业务与保险条款,我国多数的保险公司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是一种观望的态度,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风险过大,而且一旦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在当前法律制度都未明确的情况下,为了避免保险公司的损失,许多保险公司不愿意涉足环境污染责任保险。

(2)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存在单一性。环境污染事件造成的损害后果难以预计,而我国缺乏对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顶层设计,立法上并未明确,导致保险公司为了减少业务损失,往往缩小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仅仅设计以第三者人身损害与财产损失作为保险给付标的保险产品,在这种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设计中,保险公司的风险容易控制,而且一旦发生环境污染损害事故,保险人赔付的范围也比较明确,容易确定具体的金额。在这种情况下将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际上与一般的损害保险制度进行等同处理,无法凸显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特殊性,对于企业如何在污染事件后恢复生产、治理被污染的区域等方面的赔偿标准并未有明确的规定,由于在环境污染治理方面面临的风险比较高,而且金额难以估量,因此保险公司很少会涉足这类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

(3)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评估机构与标准存在差异。我国的第三方鉴定机构并不完善,特别是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来说,一起环境污染事件导致受害人的身体发生损害或者财产遭受损失,保险人需要赔付时往往需要进行一定的评估,而当前的评估机构不一,每个机构采取的评估方法存在差异,对于环境污染损害的评估国内尚未建立统一的标准,因此在评估上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当前国内缺乏评估标准,地区之间的评估机构资质也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化的评估结果往往容易导致善后存在较大的争端。

保险公司在对投保人进行承保前需要评估风险,而不同的评估机构评估采取行业惯例的方式进行评估,导致投保人的保险费率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利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发展。

三、完善我国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设想

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实行的是无过错原则,对于被保险人来说,当前的环境保险是一种索赔型的责任保险,也就是说在保险合同有效期间内发生的对被保险人环境责任索赔的事件,保险人都应当承担给付义务。对于企业来说这种索赔型的环境责任保险能够有效的减轻企业的负担,而且在企业的存续期间,企业可以一直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有效的分散企业的风险。

1、推行强制为主、自愿为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我国的《环境保护法》中对于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规定是国家鼓励,原则上是一种自愿投保的模式,2015年《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中指出要深化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试点,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上看,企业不愿意投保,而环境污染事件容易导致公众利益的损害,因此对于环境高危领域应当建立环境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

我国应当学习国外先进的经验,如美国、德国是推行强制投保的方式约束企业,而英国与法国采取的是强制为主、自愿为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我国应当采用强制投保为主、任意保险为辅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模式,通过立法对一些具有较高环境污染风险的行业作为强制投保的对象,要求企业必须要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这类行业如石油、化工等。对于一些污染低、风险小的企业采用自愿投保的方式,有效的防治我国的环境污染。

2、规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

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推行存在一定的困境,一方面是企业从生产成本的角度不愿意购买,另一方面也是因为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不健全。因此,我国应当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配套措施,促进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的发展。

(1)规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当前我国缺乏全国统一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机构,推行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业务的保险机构比较少,我国的许多保险机构从风险与利润的角度上不愿意发展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与业务。因此,我国应当规范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我国可以通过政策规定规模大、资质好、配套设施健全的保险机构作为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机构,建立行业统一的保险费率标准、开发多元化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产品,从而有效的规范我国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制度。

(2)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企业不愿意购买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保险人的承保范围过窄,仅仅是对第三者的环境污染人身与财产损害进行赔偿,这导致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与其他的保险存在相似性,无法发挥环境污染责任保险保护环境、减少损失的效果。因此要扩大环境污染责任保险的承保范围,切实的提升企业的参保积极性。

参考文献

[1]李爱民,殷茵.完善环境污染责任保险运行机制的探讨[J].江西科学,2013,(2).

谈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技术 篇10

关键词: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研究

1 引言

在当前国家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的大政方针之下, 我们对环保工作技术层面的改进也越来越完善, 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技术就是我们新的可靠的环保工作技术。它以在线自动监控为核心, 采用先进的通信系统作为传输媒介, 并结合了传感技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 形成了自动化与信息化并存的污染源监控系统。国家法令明确指出, 环境监察机构是建设及管理监控系统的主要部门。单从现的状况来看, 监察、监测、信息、污控等部门都不同程度的负责着在线监控系统的工作, 显得较为混乱。

2 两种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模式

各地环保系统都有两种代表性的模式进行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 它们分别是监测和监察。但哪种方式更能够适应污染源在线监控的工作呢, 我们应该仔细的从其在环保工作中的各个方面来进行分析。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在污染源监控工作中有着关键作用:保证污处监测设施运转的称为在线监控;对污染物浓度及总量进行监测的称为在线监测。新颁布的《水法》提出, 监测设备的运行情况不再成为违排原因, 一旦废水排放情况不符合标准, 即被认定为超标准排放。这不但直接促使了污染源头正确排放污水, 也使监管方式发生了大的转变。在线监控不再直接是管理部门工作的中心工作, 管理部门从直接监管开始逐渐转变工作任务, 弥补在线监控的缺陷。随着国家大政方针的变化, 直接的监测数据成为了环保部门的治理和监管依据, 在线监测也逐渐代替人工监控成为了在线监控系统的重点。在线监控建设之初, 对质控检查、数据审核等基础技术工作的不重视, 导致环保工作难以顺畅进行, 直到越来越先进的的污染源监管技术发展后, 先进的监测技术成功适应和胜任了环保工作, 可以说在线监测不断成熟的今天, 它能很好的完成所需的环境工作。

3 污染源在线监控实例

3.1 南京市在线监控管理系统

南京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规模和技术水平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 它采用了先进的智能监测模式和同步数据传输, 保证了监测的实时性和科学性, 能够对污染源头进行实时监测, 不放过任何一个污染方面。它还被国家确认为“环保重点实用技术示范工程”。到现在, 在线监测系统对南京市的各种污染源头都能够不间断的掌握排放情况和实时监管, 它所监测本地的污染源占到全市各种大中小型污染源的80%左右。在线系统通过不间断的上传数据, 经过环保部门的公示, 使得污染源监管情况对社会保持透明, 做到对机构污染研究保持共享。

3.2 南京市在线监控管理技术

通过大范围建立在线污染源监控网, 南京市环保部门建立了高效化、科学化的管理中心, 由监管部门直接负责工作。南京市建立了环境监测中心, 改进了传输方式, 由老式的电话、短信传输变为GPRS或CDMA传输, 同时颁布了一系列法令细则, 明确系统管理职责。其中监测站负责对排污单位数据的监测和上报;局管理部门负责对运营公司的审核和监督;市环境监察支队负责污染源的现场检查;运营公司按照要求对系统定期校准和维护。由此可见, 南京市的在线监控背后的管理方式一直在继承与创新中发展, 环保管理部门直接对其进行监督管理, 同时进行高效的分级管理, 使得在线监控环保工作不断推进。

3.3 南京市在线监控管理的经验

3.3.1 实现各部门的制约和监督

各个部门在污染源在线监控中分工协作, 监测站实时传输数据至最高一级直接管理部门及其他环境单位相关人员;设备运营公司及时了解设备状况, 对污染源设备情况及时通知环境监测单位, 再由环境监察支队具体执行;监察支队受到故障说明后, 及时赶赴现场调查并向监测站回复检查结果。这样一来, 在线监控工作就可以实现部门之间的制约与监督, 不是一家单位独立进行, 更加适应在线监控工作的需要, 更加公平公正。

3.3.2 在线监控系统的运行优势

在线监测创新了监控系统的技术方式, 较原有监控方式相比大大提高了监控效率, 为污染源监测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持。南京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沿用了传统的环境系统分工, 使得在线数据处理与传统数据分析流程相像, 使得系统运行顺畅, 效率大大提

4 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技术的发展

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是环境监管的重要平台, 组成部门除硬件以外, 先进的计算机软件支持和网络连接支持也是一大重要方面。在线监控高效利用计算机软件和网络连接技术, 配合好在线监测的中心任务是实现污染源在线监控效率化、科学化的必要手段。因此, 发展好数据传输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是污染源在线监控监控管理技术发展的必要前提。此外, 因为污染源在线监控是实时监控、污染信息报送的综合平台, 我们必须高效建设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 对于各项污染监测信息, 要做到实时传送, 并根据设施运行的具体情况提出适当的建议。

5 结语

《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将污染源在线监测数据作为减少环境污染的重要根据, 在线监控要成为污染监管的重要手段, 各地市都要对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进行具体化、高效化建设。我们要站在时代的高度上, 继承好发展好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技术, 大力响应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的政策, 促进我国环境保护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张斌.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技术[J].科技创新与应用, 2014 (15) :135.

[2]喻义勇, 董艳平, 孟磊.污染源在线监控管理模式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 2008 (05) :5-8.

[3]谭自强, 罗艾东.在线监测数据在环境管理中怎么用[J].环境保护, 2012 (14) :57-58.

[4]黄福波, 王日东, 徐辉.污染源在线监测及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 2012 (04) :73-77.

[5]刘云.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的研究[J].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 (12) :121.

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研究 篇11

关键词:环境污染问题;博弈研究;污染治理

一、我国环境污染问题的产生原因

根据外部性理论,如果个体或者企业行为给自身带来的成本与社会成本不相等,给自身带来的效益也与社会效益不相等,那么就会出外部性。如果社会成本小于自身成本,社会效益大于自身效益,那么就会出现正外部性;而如果社会成本大于自身成本,社会效益小于自身效益,那么就会出现负外部性。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理性的经济人不会主动的去缓解负外部性,那么就会给社会增加不必要的成本。

根据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企业环境污染反映出了“市场失灵”的问题。“社会环境”被所有企业共享,因此“环境”是典型的公共物品,而公共物品的特性主要是非竞争性以及非排他性。例如:如果某一城市采取环境保护措施减少了城市的大气污染,使空气干净清新,那么某一个人呼吸了这样空气,并不能阻止其他的人也呼吸该城市同样的空气。由此可见,“环境”作为公共物品难以在消费者与生产者之间实现等价交换,如果环境供应和其他物品的供应一样,是通过市场资源配置来完成的,那么就一定会出现“市场失灵”问题。这就是导致环境污染问题的主要原因。

二、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研究

在博弈论中,“囚徒困境”是最著名的一个案例,该案例体现了理性人是如何为了追求最佳利益而将自己陷入困境之中的,因此,“囚徒困境”中的行为也称作“理性的无知”。而在研究企业的污染问题时,“经济人”相当于“囚徒”,而“污染”则相当于“坦白”。如果企业向外排放污染物,而政府对该行为没有制止,那么企业在最佳利益的诱惑下,就会放弃环境保护,不会主动进行污染治理设备投入。该状况可以描述为博弈模型:A、B企业均为经济市场中的经营企业,A、B企业的经营策略分为两种:一种是通过排放污染物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另一种是进行环境保护来增加社会效益。如果A、B企业都选择排放污染物来降低企业成本这一经营策略,那么两个企业的收益则均为C元,如果A、B企业其中一个选择进行环境保护这一经营策略,那么该企业的经营成本就会提高0.5个单位,因此,该企业会选择提高价格来维持企业运营,而高价格的产品会导致企业在市场中的竞争力下降,那么另一个选择排放污染物经营策略的企业在无形中提高了0.5个单位的收益。该状态下的纳什均衡是(1,1),在纳什均衡下,A、B企业都选择排放污染物这一策略来保证企业经营效益。这就是完全竞争机制下市场失灵的表现。

由上述案例可以看出来,企业环境污染问题产生的负外部性难以通过市场机制来调节,因此,政府介入是解决该问题的重要途径。假如企业的收益是π,企业在环境保护中的投入成本是a,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罚金额是b,政府进行污染处罚的成本是d,企业经营产生的社会效益是v,排放污染物产生的社会成本是L,并且政府进行污染处罚的成本d小于政府对环境污染问题的处罚金额b。通过收益矩阵我们能够发现,这项博弈中没有完全由经营策略决定的纳什均衡,而我们需要求出企业在多种经营策略混合使用下的纳什均衡。假设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概率是p,因此,企业不排放污染物的概率是1-p,政府监督的概率是q,因此,政府不采取监督的概率是1-q。由此可以计算出企业期望盈利Up=p*{q(π-a-b)+(1-q)π}+(1-p){q(π-a)+(1-q)(π-a)},对该式求导,从而求出企业最大期望盈利:q=a/(a+b).而政府最大的期望盈利为:p=d/b。

对上述公式进行研究,可以了解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概率和政府的监督成本正相关,因此政府的监督成本越大,企业则更愿意排放污染物。而企业排放污染物的概率和政府对企业的处罚力度负相关,因此,政府如果对企业的处罚程度较小,那么企业则更愿意排放污染物。

然而目前我国对企业污染排放工作的治理力度较小,排放污染物的处罚费用偏低,很多法律法规都缺乏对污染排放企业的治理标准。调查研究表明,排污企业在排放污染物方面支付的费用仅占污染治理费用的十分之一,从上述博弈研究能够看出,这样低标准的处罚费用导致很多企业无视社会利益,公然向环境中排放污染物。企业宁可支付排污处罚也不愿意购置防污设备,这样的情况使社会处于畸形的发展状态,难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目标。同时,我国对于环境污染排放的指标较低,因而,国外很多高污染企业选择在我国建立污染密集型产业,从而避免接受本国的排污处罚,这就导致我国的环境负荷急剧增加。近几年来,污染密集型企业已经占外资企业总额的近四成,而在这些污染密集型企业中,严重污染密集型企业接近一半,这些高污染的企业使我国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生态破坏程度进一步加剧。为了改善我国的环境污染问题,我国应当采取两方面的措施:首先,政府需要提高污染物排放标准,建立健全污染物治理法规,从而保证企业严格遵守排污标准;其次,政府需要加大对排污企业的惩处力度,使企业能够积极购置污染处理设备,从而为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总结

通过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研究,可以有效的提高企业的污染处理效率。在经济发展的大环境下,只有通过多企业合作才能够消除环境污染的外部性,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益。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研究使环境治理更加科学化,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科学合理的指导思想。

参考文献:

[1]吴伟, 陈功玉, 王浣尘,等.环境污染问题的博弈分析[J].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2001, 21(10):115-119.

[2]郑涛,陶应发.环境污染和保护问题的博弈分析[C].2008年全国资源环境经济管理论坛, 2008.

居室环境的污染与防治 篇12

1 造成居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

中国室内装饰协会室内环境检测中心专家介绍, 从目前检测分析, 室内空气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建筑及室内装饰材料、室外污染物、燃烧产物和人本身活动。居室环境污染的物质大致分为化学物质、放射性物质和生物物质三大类。近年来居室环境污染状况正在加剧, 造成污染的主要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建筑材料的污染:现代建筑中有2%~3%都含有石棉和氡, 10%左右有病毒、细菌等微生物, 这些会传染给建筑的使用者。另外, 有些材料含有一定的放射性。如:新型建筑材料如油漆、涂料、胶合板等中的苯、甲醛、放射性氡, 就是能致癌变的化学物质。

封闭建筑引起的污染:全封闭建筑隔绝了人与自然空气的直接接触, 通风不足, 使室内空气变得很是混浊。人如果较长时间在混浊空气中工作, 容易出现头痛、疲劳、嗜睡、鼻炎、眼睛不适等症, 有时还会出现恶心、食欲不振等症状。另外, 封闭建筑采用自然光少, 一般采用日光灯和荧光灯, 其中的紫外线可以加速化学氧化, 产生室内的光化学烟雾, 会导致眼病、呼吸道系统炎症的发病率增加。

设备管道和室内通风不良的死角引起的污染:在死角处的阴暗环境里很容易引起细菌的繁殖, 从而引起疾病的传播。在这些死角处, 细菌、霉菌和螨虫等有害生物, 随着空气的流动传播疾病, 危害人体健康。

室内装修材料和陈设引起的污染:许多装修材料会向室内空气中挥发有毒成分, 给人体带来不良影响。调查表明, 刚装修的建筑物投入使用前6个月, 空气中有毒物质的含量比空气中的含量高100倍, 易导致患“建筑综合症”、眼睛和鼻子不适、头痛、恶心和其它的不适应症, 甚至可至癌。

家用设备和电器引起的污染:如电磁辐射、燃烧引起的有毒气体等。现在煤灶、液化气灶、电灶很是普及, 这给家居带来了不同程度的污染, 这些灶具的污染程度由重到分别是柴灶、煤灶、液化气灶、电灶。但电灶也会产生一定的污染, 如微波炉产生的电磁波是电磁波, 常接触微波炉的人会有头痛、疲倦、易怒现象。

2 防治误区

误区一:以为新房子通风一段时间就可以入住。装卸及家具板材中的有害气体不断的释放潜伏期长达3~15年, 因此简单的通风处理方法只是治标不治本。

误区二:以为自己在市场上买了空气清新剂之类的产品简单处理就可以高枕无忧。此类产品只能暂时中和空气中的异味和短暂降低空气中的有害物质含量, 掩盖了气味, 反而使人们丧失了警觉, 装修污染处理是一个循序渐进的综合过程, 一种产品或一个步骤无法全面解决根本问题。

误区三:采用绿色家装就不会产生污染。事实上绿色家装材料仅仅是满足了污染物的最低排放标准, 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绿色建材, 如过度装修或有过多的家具将使空气污染超标。

3 防治方法

避免装修过程中的放射性污染:新建的住宅都会存在一定的氡污染, 如果选择合适的装修材料, 可以覆盖地面、密封裂缝, 从而降低室内氡浓度。石材辐射对人体造成的危害是长期的, 故在装修时应慎重选择石材, 要索取产品放射合格证, 根据放射级进行石材选择。

正确避免建材污染:选购建材时, 要挑选无毒建材, 查看建材说明书, 了解建材的主要成分。另外, 要注意卧室一宜用塑料地板或壁纸, 因为在塑料地板或壁纸中加入了相当数量的增塑剂、稳定剂、防老化剂、防霉剂等, 这些是有害人体的, 如果剂量大一些, 还可能致癌。为减少建材污染可采取通风换气的方法来降低室内污染浓度, 或采取养花草来吸收与清除不同的有毒物质。

减少室内化学品用量:居室装修在注意美观时, 必须要符合卫生要求, 不要因装修而减少室内空气的流通量。装修材料多用自然物质, 少用化学物品, 以减少有害物质对室内空气污染, 最好不搞封闭式装修。另外, 还要少用杀虫剂等化学物品。

控制厨房污染:厨房应安装拐角窗并经常打开, 以保持空气流通, 通风条件不良的应安装吸油烟机和排风扇, 以及时排除有害气体。使用煤气和液化气的家庭, 要经常检查通气管道和阀门, 以防气体泄漏。总之, 要保持厨房的通气与卫生。

用空气清新器性改善室内空气质量:如果室内空气流通不好, 可安装空气净化器, 以改善室内的空气质量。空气净化器可过滤尘埃、细菌和有害气体, 同时还能释放有利健康的负氧离子, 使居室空气清新。

4 防治居室环境污染的技术措施和几点建议

合理安排居室内各房间的使用功能。设计中, 首先要注意空气流通, 对于厨房、卫生间, 要设计排风和强制换气。其次应依照简捷、实用的原则, 在装修设计时充分考虑资源的综合利用和节能。

合理的选择装修时间。装修时间尽量选择在春末夏初, 因为夏天的温度高, 可以加快有害气体的释放。

合理安排施工过程中的工作细节。施工时, 应选用无毒、少毒、无污染、少污染的施工工艺。应加强施工现场的管理, 降低施工中粉尘、噪音、废气、废水对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每天打开窗户多通风, 减少有害物质在屋内的滞留时间。

合理选用绿色、环保、健康的装饰材料。在室内装饰装修材料的选择上消费者更要小心, 尽量选用环保安全型材料, 最好选用无污染或少污染, 有助于身心健康的绿色产品;选用不含甲醛的胶粘剂, 不含矿物纤维的石膏板材, 低甲醛含量的大芯板、饰面板等。

做好家电、家具、饰品的选购工作。应尽量选用节能无氟, 有环保标志的家电产品。应尽量选用符合整体风格的实木家具和玻璃制品 (相对于其它复合材料家具, 实木家具所含的有害物质要少得多) 。

做好室内环境检测和治理工作。购买新房或装修新居后, 不要急于入住, 应该先找室内环境检测部门进行检测, 听取专家的意见, 选择合适的入住时间。还可根据居室、厨房、卫生间的不同污染物选用不同功能的空气净化装置, 如空气净化器、吸油烟机、臭氧消毒器等进行室内空气净化, 并且注意室内通风换气。尽量减少室内的空气污染程度。

加强室内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研究工作。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对现代居室的要求亦越高。加强居室环境污染与防治的研究, 为营造一个统一、清新、和谐、温馨、健康的居住环境, 有着极大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环境污染控制规范. (GB50325——2001) .

上一篇:国际贸易实务专业下一篇:顾客关系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