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问题

2024-09-28

桩基问题(精选12篇)

桩基问题 篇1

打 (压) 桩工程施工工序多,工艺要求高,影响桩基质量的因素较多,一般有: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不够详尽准确;设计的合理取值;施工中的各种原因。

在桩基施工中对质量问题及隐患的分析与处理,将影响建筑物的结构安全。本文重点介绍打 (压) 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类别、原因分析、常用处理方法。

1 常见质量问题类别及原因分析

打 (压) 桩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有: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值,桩倾斜过大、断桩、桩接头断离、桩位偏差过大等五大类。造成以上问题的原因:

1.1 单桩承载力低于设计要求的常见原因有:

桩沉人深度不足;桩端未进入设计规定的持力层,但桩深已达设计值;最终贯人度过大;其他,诸如桩倾斜过大、断裂等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下降;勘察报告所提供的地层剖面、地基承载力等有关数据与实际情况不符。

1.2 桩倾斜过大的常见原因:

预制桩质量差,其中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正或变形,最易造成桩倾斜;桩机安装不正,桩架与地面不垂直;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不重合,产生锤击偏心;桩端遇石子或坚硬的障碍物;桩距过小,打桩顺序不当而产生强烈的挤土效应;基坑土方开挖不当。

1.3 出现断桩的常见原因:

除了桩倾斜过大可能产生桩断裂外,其他原因还有三种:

1.3.1

桩堆放、起吊、运输的支点或吊点位置不当;

1.3.2 沉桩过程中,桩身弯曲过大而断裂。

如桩制作质量造成的弯曲,或桩细长又遇到较硬土层时,锤击产生的弯曲等;

1.3.3 锤击次数过多。

如有的设计要求的桩锤击过重,设计贯入度过小,以致于施工时,锤击过度而导致桩断裂。

1.4 桩接头断离的常见原因:

设计桩较长时,因施工工艺的需要,桩分段预制,分段沉人,各段之间常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接头。这种桩接头的断离现象也较常见。其原因,除了1.2节中1.2.1-1.2.5外,还有上、下节桩中心线不重合;桩接头施工质量差,如焊缝尺寸不足等原因。

1.5 桩位偏差过大的常见原因,测量放线差错;沉桩工艺不良,如桩身倾斜造成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

2 常用处理方法

打桩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忌自行处理,必须报监理、业主,然后会同设计、勘察等相关部门分析、研究,作出正确处理方案。由设计部门出具修改设计通知。一般处理方法有:补沉法、补桩法、送补结合法、纠偏法、扩大承台法、复合地基法等,下面分别简要介绍:

2.1 补沉法。

预制桩人土深度不足时,或打入桩因土体隆起将桩上抬时,均可采用此法。

2.1.1 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

2.1.2 桩基承台或地下室完成再补静压桩。此法的优点是可以利用承台或地下室结构承受静压桩的施工反力,设施简单,操作方便,不延长工期。

2.2补桩法。

可采用下述两种的任一种:

2.3 补送结合法。

当打入桩采用分节连接,逐根沉人时,差的接桩可能发生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此时可采用送补结合法。首先是对有疑点的桩复打,使其下沉,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之具有一定的竖向承载力;其次,适当补些全长完整的桩,一方面补足整个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另一方面补打的整桩可承受地震荷载。

2.4 纠偏法。

桩身倾斜,但未断裂,且桩长较短,或因基坑开挖造成桩身倾斜,而未断裂,可采用局部开挖后用千斤顶纠偏复位法处理。

2.5 扩大承台法

由于以下三种原因,原有的桩基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构造要求或基础承载力的要求,而需要扩大桩基承台的面积。

2.5.1 桩位偏差大。

原设计的承台平面尺寸满足不了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法处理。

2.5.2 考虑桩土共同作用。

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需要扩大承台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担上部结构荷载。

2.5.3

桩基质量不均匀,防止独立承台出现不均匀沉降,或为提高抗震能力,可采用把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整块,提高基础整体性,或设抗震地梁。

2.6 复合地基法

此法是利用桩土共同作用的原理,对地基作适当处理,提高地基承载力,更有效的分担桩基的荷载。常用方法有以下几种。

2.6.1 承台下做换土地基。

在桩基承台施工前,挖除一定深度的土,换成砂石填层分层夯填,然后再在人工地基和桩基上施工承台。

2.6.2 桩间增设水泥土桩。

当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在桩间土中干喷水泥形成水泥土桩的方法,形成复合地基基础。

2.7 修改桩型或沉桩参数

2.7.1 改变桩型。

如预制方桩改为预应力管桩等。

2.7.2 改变桩人土深度。

例如预制桩过程中遇到较厚的密实粉砂或粉土层,出现桩下沉困难,甚至发生断桩事故,此时可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数量,取密实的粉砂层作为持力层。

2.7.3 改变桩位。

如沉桩中遇到坚硬的、不大的地下障碍物,使桩产生倾斜,甚至断裂时,可采用改变桩位重新沉桩。

2.7.4 改变沉桩设备。

当桩沉人深度达不到设计要求时,可采用大吨位桩架,采用重锤低击法沉桩。

2.8 其他方法

2.8.1 底板架空。

底层地面改为架空楼板,以减填土自重,降低承台的荷载。

2.8.2 上部结构卸荷。

有些重大桩基事故处理困难,耗资巨大,耗时过多,只有采取削减上部建筑层数的方法,减小桩基荷载。也有采用轻质高强的隔墙或其他材料代替原设计的厚重结构而减轻上部建筑的自重。

2.8.3 结构验算。

但出现桩身混凝土强度不足、单桩承载力偏低等事故,可通过结构验算等方法寻找处理方案。如验算结果仍符合规范的要求时,可与设计单位协商,不作专门处理。但此方法属挖设计潜力,必须征得设计部门的同意,万不得巳时用之,且应慎之又慎。

2.8.4 综合处理法。

选用前述各种方法的几种综合应用,往往可取得比较理想的效果。

2.8.5 采用外围补桩,增加周边嵌固,防止或减少桩位侧移等。

总之,桩基施工质量关系到整个建筑物的工程质量,在桩基施工过程中,遇到各种意外情况,应及时通过业主、监理与设计部门联系,按设计部门的设计修改通知或会议纪要进行施工。

桩基问题 篇2

一、钢筋砼预制桩基础

常用方法:锤击沉桩法、静力压桩法。问题1:预制桩桩身断裂

现象:桩在沉入过程中,桩身突然倾斜错位,桩尖处土质条件没有特殊变化,而贯入度逐渐增加或突然增大;同时,当桩锤跳起后,桩身随之出现回弹现象。

原因:

(1)制作桩时,桩身弯曲超过规定,桩尖偏离桩的纵轴线较大,沉入过程中桩身发生倾斜或弯曲。

(2)桩入土后,遇到大块坚硬的障碍物,把桩尖挤向一侧。

(3)稳桩不垂直,压人地下一定深度后,再用走架方法校正,使桩产生弯曲。

(4)两节桩或多节桩施工时,相接的两节桩不在同一轴线上,产生了弯曲。

(5)制作桩的砼强度不够,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产生裂纹或断裂未被发现。

预防和治理:

(1)施工前应对桩位下的障碍物清除干净,必要时对每个桩位用钎探了解。对桩构件进行检查,发现桩身弯曲超标或桩尖不在纵轴线上的不宜使用。

(2)在稳桩过程中及时纠正不垂直,接桩时要保证上下桩在同一纵轴线

上,接头处要严格按照操作规程施工。

(3)桩在堆放、吊运过程中,严格按照有关规定执行,发现裂缝超过规定坚决不能使用。

(4)应会同设计人员共同研究处理方法。根据工程地质条件,上部荷载及桩所处的结构部位,可以采取补桩的方法。可在轴线两侧分别补一根或两根桩。

二、钢筋砼灌注桩基础

常用方法:人工挖孔灌注桩、钻孔灌注桩、沉管灌注桩。问题1:干作业成孔灌注桩的孔底虚土多

现象:成孔后孔底虚土过多,超过标准规定的不大于lOOmm的规定。治理:

(1)在孔内做二次或多次投钻。即用钻一次投到设计标高,在原位旋转片刻,停止旋转静拔钵杆。

(2)用勺钻清理孔底虚土。

(3)如虚土是砂或砂卵石时,可先采用孔底浆拌合,然后再灌砼。(4)采用孔底压力灌浆法、压力灌砼法及孔底夯实法解决。问题2:泥浆护壁灌注桩塌孔

现象:在成孔过程中或成孔后,孔壁坍落。原因:

(1)泥浆比重不够,起不到可靠的护壁作用。

(2)孔内水头高度不够或孔内出现承压水,降低了静水压力。(3)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坍塌。

(4)在松散砂层中钻孔时,进尺速度太快或停在一处空转时间太长,转速太快。

(5)冲击(抓)锥或掏渣筒倾倒,撞击孔壁。

(6)用爆破处理孔内孤石、探头石时,炸药量过大.造成很大振动。(7)成孔后放置时间过长没有灌注砼。防治:

(1)在松散砂土或流砂、较厚的砂层、砾石层中钻进时,成孔速度控制在2m/h以内,泥浆性能控制其密度为1.3~1.4g/cm3,粘度为20~30s,含砂率不大于6%。选用较大相对密度、黏度、胶体率的优质泥浆(或投入黏土掺片石或卵石,低锤冲击,使黏土膏、片石、卵石挤入孔壁)。

(2)如地下水位变化过大,应采取升高护筒,增大水头.或用虹吸管连接等措施。

(3)严格控制冲程高度和炸药用量。

(4)孔口坍塌时,应先探明位置,将砂和黏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回填到坍孔位置以上1~2m;如塌孔严重,应全部回填,等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进行钻孔。

(5)没有特殊原因,钢筋骨架安装后应立即灌注砼。问题

3、钻孔垂直度不符合规范要求 原因:

(1)场地平整度和密实度差,钻机安装不平整或钻进过程发生不均匀沉降,导致钻孔偏斜:

(2)钻杆弯曲、钻杆接头间隙太大,造成钻孔偏斜:

(3)钻头翼板磨损不一,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

(4)钻进中遇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时,钻压过高使钻头受力不均,造成偏离钻进方向。

预防措施:

(1)压实、平整施工场地;

(2)安装钻机时应严格检查钻机的平整度和主动钻杆的垂直度,钻进过程中应定时检查主动钻杆的垂直度,发现偏差立即调整;

(3)定期检查钻头、钻杆、钻杆接头,发现问题及时维修或更换;(4)在软硬土层交界面或倾斜岩面处钻进,应低速低钻压钻进。发现钻孔倾斜,应及时回填黏土,冲平后再低速低钻压钻进;

(5)在复杂地层钻进,必要时在钻杆上加设扶正器。问题

4、孔底沉渣过厚或灌注砼前孔内泥桨含砂量过大

原因:孔底沉渣过厚除清孔泥浆质量差,清孔无法达到设计要求外,还有测量方法不当造成误判。

预防措施:

(1)要准确测量孔底沉渣厚度,首先需准确测量桩的终孔深度,应采用丈量钻杆长度的方法测定,取“孔内钻杆长度+钻头长度”,钻头长度取至钻尖的2/3处;

(2)在含粗砂、砾砂和卵石的地层钻孔,有条件时应优先采用泵吸反循环清孔;

(3)当采用正循环清孔时,前阶段应采用高黏度浓浆清孔,并加大泥浆泵的流量,使砂石粒能顺利地浮出孔口。孔底沉渣厚度符合设计要求后,应把

孔内泥浆密度降至1.1-1.2g/cm3。

(4)清孔整个过程应专人负责孔口捞渣和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及时对孔内泥浆含砂率和孔底沉渣厚度的变化进行分析,若出现清孔前期孔口泥浆含砂量过低,捞不到粗砂粒,或后期把孔内泥浆密度降低后,孔底沉渣厚度增大较多,则说明前期清孔时泥浆的黏度和稠度偏小,砂砾悬浮在孔内泥浆里,没有真正达到清孔的目的,施工时应特别注意这种情况。

三、水下灌注钢筋砼灌注桩基础 问题

1、灌注砼时堵管

原因:砼导管破漏、灌注导管底距孔底深度太小、完成二次清孔后灌注砼的准备时间太长、隔水栓不规范、砼配置质量差、灌注过程中灌注导管埋深过大等原因引起。

预防措施:

(1)灌注导管在安装前设专人采用肉眼观察和敲打听声相结合的方法负责检查灌注导管是否有孔洞和裂缝、接头是否严密、厚度是否合格;

(2)灌注导管使用前应进行水密承压和接头抗拉试验,严禁用气压。进行水密试验的水压不应小于水深1.5倍的压力,也不应小于导管壁和焊缝可能承受灌注砼时最大内压力的1.5倍;

(3)灌注导管底部至孔底的距离应为300~500mm,在灌浆设备初灌量足够的条件下,尽量取大值,隔水栓应认真细致制作,其直径和椭圆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其长度应不大于200mm;

(4)完成二次清孔后,应立即开始浇筑砼,若因故推迟浇注砼,应重新清孔。否则,可能造成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下沉而使孔底沉渣过厚,并导致隔

水栓无法正常工作而发生堵管事故。

问题

2、水下砼灌注过程中钢筋骨架上浮 原因:

(1)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使孔内砼过早结块,当砼面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结块的砼托起钢筋骨架;

(2)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砼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砼面上,形成较密实的砂层,并随孔内砼逐渐上升,当砂层上升至钢筋骨架底部时托起钢筋骨架;

(3)砼灌注至钢筋骨架底部时,灌注速度过快,造成钢筋骨架上浮。预防措施:(1)认真清孔;

(2)当灌注的砼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m左右时,降低灌注速度;(3)当砼面上升到骨架底口4m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导管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m以上,然后恢复正常浇灌速度。

问题

3、水下砼灌注桩桩身砼夹渣或断桩 原因:

(1)初灌砼量不够,造成初灌后埋管深度太小或导管根本就没有进入砼;(2)砼浇筑过程拔管长度控制不准,导管拔出砼面;

(3)砼初凝和终凝时间太短,或灌注时间太长,使砼上部结块,造成桩身砼夹渣;

(4)清孔时孔内泥浆悬浮的砂粒太多,砼灌注过程中砂粒回沉在砼面上,形成沉积砂层,阻碍砼的正常上升,当砼冲破沉积砂层时,部分砂粒及浮渣被

包入砼内,严重时可能造成堵管事故,导致砼浇筑中断。

预防措施:

(1)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之间;(2)砼浇筑过程中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3)分别理论灌入量计算孔内砼面和重锤实测孔内砼面,取两者的低值来控制拔管长度;

(4)确保导管的埋置深度不小于1m;

(5)单桩砼灌注时间宜控制在1.5倍砼初凝时间内。问题

4、水下砼灌注桩砼灌注过程因故中断

原因:砼灌注过程中断的原因较多,在采取抢救措施后仍无法恢复正常灌注的情况下,可采用如下方法进行处理:

治理:

(1)若刚开灌不久,孔内砼较少,可拔起导管和吊起钢筋骨架,重新钻孔至原孔底,安装钢筋骨架和清孔后在开始灌注砼。

(2)迅速拔出导管,清理导管内积存砼和检查导管后,重新安装导管和隔水栓,然后按初灌的方法灌注砼,待隔水栓完全排出导管后,立即将导管插入原砼内,此后便可按正常的灌注方法继续灌注砼。此方法的处理过程必须在砼的初凝时间内完成。

桩基施工技术及控制要点问题探讨 篇3

桩基础施工准备

1. 桩基础的施工前准备阶段

在进行施工以前,要对桩基的施工现场做全面性的踏勘,目的是为施工方案的编制提供出必要信息资料,同时也为施工机械的选择、成桩的工艺选择,以及成桩的质量控制提供出科学依据。

机械设备的选择。在施工前,要依据事先设计好的桩型和土层情况,对采用的机械设备进行选择,同时做出工艺试桩。

现场的准备。首先进行场地平整,高层的建筑桩基一般采用密布群桩。在桩机进入施工现场之前,要对全部作业现场做出平整,以确保桩机应有的垂直度。为使其能稳定行走于施工现场,要对现场的障碍物进行清除,成桩前对现场中高空和地下的妨碍施工障碍物进行清除,如电杆、与施工区相联的电线、旧建筑留存的基础以及其他在地下的构筑物等,使成桩能够顺利进行。

技术方面的准备

在桩基础放工前的准备:施工方案的制定,成桩机械的确定,制定成桩的方法和施工顺序,对相邻建筑和地下管线所采取的保护性措施等;施工进度的规划,依照总的工程进度制定桩基施工的进度,用工需求,以及材料和设备的需求计划;制定出质量保证措施、安全技术措施和文明施工措施;对工艺进行试桩,以选择出合理的工艺方案,并确定出工艺参数。沉桩阶段:灌注桩的成桩。有关灌注桩的成孔方法主要包括泥浆护壁成孔和沉管成孔,以及干作业成孔等。成孔之后应置入钢筋笼,然后进行混凝土浇筑,最终使灌注桩得以形成。预制混凝土桩和钢桩的沉桩。有关预制混凝土桩形式方法包括方桩和管桩两种类别,钢桩包括H型钢桩和钢管桩两种类型,钢桩的沉桩方法包括锤击打入、静力压桩和水冲沉桩等方法,振动沉桩法也时常被采用。

桩基施工控制技术要点

1. 原材料的抽检

包括对钢筋、水泥和石子、砂等原材料进行质量抽检。例如对水泥作安定性试验、标准稠度试验、凝结时间的试验、抗压试验及抗折强度试验等;对钢筋作拉力实施和冷弯实验等;对砂石进行级配、含泥量和含水量等指标的检测。顷商品混凝土要进行水灰比核查,以保证原材料符合施工现场的地质条件。

2. 钻孔过程的监督

每次进行钻孔之前,要对桩位和标高进行重新复核,以保证无误差;对终孔孔深、孔径和孔斜度,以及二次清孔之后的沉浆密度和沉渣厚度进行检测。参照形成的地质勘探报告对设计持力层和进人持力层达到的深度进行检查,看其是否达标。在施工过程中,若地质出现变化,进人持力层的深度满足不了设计标准,要依照具体情况对持力层加深0.5m一1.5m,确保其在设计承载力范围之内。沉浆密度要符合规范标准。沉渣厚度在100mm 以内。

3. 钢筋笼的检查

内容包括对钢筋笼制作质量、下笼和焊接质量、以及搭接长度进行的检查。钢筋笼进行分段制作,其长度应以钢筋定长为准,但不应短于6m以下,在连接时,50%的钢筋接头要进行错开焊接,并保证两钢筋的轴心处于同一条直线。笼底的钢筋应略呈喇叭形,目的是避免出现灌注导管挂笼和钢筋笼上浮現象。至于非全长进行配筋的桩基,钢筋笼的顶标高在低于地面的时候,要采用吊筋使钢筋笼的焊接更加牢固,以防其下坠。对于钢筋笼保护层,设混凝土滚轮是其最好的设置方法,厚度应是混凝土保护层具有的厚度,在每隔2m均匀布置出4个,并穿在箍筋之上,既能使保护层的厚度得到保证,又可降低对孔壁产生的扰动。焊接施工中对焊缝饱满的程度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4. 混凝土浇筑旁站监理

在混凝土灌注桩浇筑中,要采取旁站监理方式,对施工现场的质检人员到岗情况、特殊工种人员的持证上岗情况,工程的强制性标准执行情况,混凝土搅拌质量、配比质量与浇注质量等进行检查。

水下混凝土的灌注:在灌注之前,要对孔内泥浆性能的指标与孔底沉渣的厚度进行检查,若超出标准要做二次清孔。混凝土要保持较好的和易性,即保证其具有流动性、粘聚性和保水性,目的是保证其具有良好抗离析的能力,以确保桩身的混凝土质量达标。在混凝土运达浇筑地点时,要对均匀性与坍落度满足规范情况进行检查,不符合规范要做二次拌和。在二次拌和之后仍达不到规范,应禁止再使用。实践证表,桩基浇筑中出现的堵管与混凝土的离析存在关联。在第一批混凝土下落之后,要进行混凝土的连续性浇筑,无特别原因不得出现长时间的中断现象,以防出现坍孔发生,选择商品混凝土是最好的办法。

预防钢筋笼出现上浮:导管口在低于钢筋笼底部的2m一3m时,并且混凝土的表面处于钢筋笼之下大约lm时,要对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减慢,在混凝土面升到骨架底口的4m之上,应对导管进行提升,使导管底口处于钢筋笼底部2m之上,然后恢复灌注正常速度。采用上述方法之外,应考虑钢筋笼的自身情况,把钢筋笼的骨架中4根主筋延伸到桩底,经过大量实践可以证明,这种方法十分有效。防止混凝土桩身的局部出现夹泥现象,在灌注中遇到了流砂和淤泥层等不良地质,就要对施工工艺进行修改,进行快速连续浇筑以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避免夹泥现象出现。

结 语

综上所述,房屋建筑中进行桩基施工,应控制的难点与重点是确保将上部分荷载传输到持力层。故此,在房屋施工中,抓住这个重点与难点,就可保证桩身的施工达到质量标准。只要对施工采用的工艺进行合理安排,就可确保施工的质量达到工程设计标准。

小议预制桩基施工中相关问题 篇4

桩基础因承载力大变形小, 实际工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预制桩和灌注桩是两种不同施工方式的桩型, 由于预制桩制作方便, 拼接容易, 打桩前可对砼质量进行检查, 不受地下水条件的影响等优点, 因而被广泛应用, 但它也有一定的缺点———截断较困难, 打桩期间容易使土产生变位, 桩有可能因被锤击毁坏而需补桩, 因施工顺序不当造成沉桩困难, 因有震动和噪音, 在城市改造和建设中也受到一定的限制。尽管如此, 由于桩基承载能力大, 沉降量小, 施工技术发展很快, 仍然被广泛采用。

2 基本概念及桩土受力分析

根据桩的性状和竖向受力情况, 桩一般可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两大类, 根据实际情况还可细分为纯摩擦桩、摩擦端承桩、纯端承桩、端承摩擦桩四种。摩擦桩是通过桩把荷载传递到桩周围土中及桩尖下土中去, 桩端阻力小到可以忽略, 这种桩称纯摩擦桩;端承桩是荷载通过桩传递到坚硬土层或岩层上, 桩顶竖向荷载主要由桩端阻力承受。

在粘土中打桩时, 桩尖处将形成一个土楔, 它随桩的下沉而向下沉, 并将挤压周围土壤, 在距桩周0.5D (D为桩的边长) 的区域内, 土层结构严重破坏, 形成重塑土, 如果是饱和的软粘土, 孔隙水压力增大, 土体抗剪强度显著降低, 距桩0.5D~D的区域内, 土体被挤密, 土层结构稍有破坏, 土的抗剪强度降低很小。重塑土的抗剪强度和桩的承载力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与周围土体有密切关系。在饱和软粘土中, 一般1~6个月后, 随孔隙水压力的消散, 重塑土重新固结, 抗剪应力不断增加, 甚至超过重塑前的抗剪强度;在硬塑粘土中, 重塑土孔隙水压力不大, 也不易扩散, 破坏的土结构很难一时固结, 因此抗剪强度在很长时间内低于原土抗剪强度。

当桩打入非粘性土中时, 桩周围和端部的非粘性土 (砂、粉砂、砾石) 距离桩越近越密实, 提高了非粘性土的承载能力, 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桩基础的受力;在饱和的粉质土壤中, 由于桩端处高孔隙水压力使桩拒沉, 如停置一段时间孔隙水压力扩散后, 桩就可以继续打下去。

3 预制钢筋砼桩施工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凡施工验收规范及操作规程的条文均应严格执行, 恕不重复, 仅对桩的制作和桩的设计中的几个问题加以评述。

3.1 钢筋砼桩的预制。

砼标号、浇灌程序和配筋率是控制桩身质量的重要因素, 下面就上面三个因素进行分析。3.1.1砼标号。对15m以下的短桩, 估计打桩的锤击数在1500锤以下, 土壤孔隙比在1.2~1.5, 砼标号可以用300#~400#, 当桩长在20~30m之内, 预估桩锤数在2000锤以上, 孔隙比0.7~1.0, 砼标号应设计到450#~500#。3.1.2砼浇灌程序。操作规程上规定是从桩头向桩尖进行, 实际上在打桩时, 桩头和桩尖都出现最大的锤击应力, 特别是桩端阻力很大, 难于打下时, 桩端处最大压应力将是初始应力的二倍, 为满足受力要求, 砼浇捣应从二头向中间进行, 一次浇捣完毕, 不留施工缝, 严格控制配比的加水量, 机拌, 机捣, 保证砼密实。3.1.3配筋率。桩的配筋主要是满足反射拉应力和打桩时起吊、运输强度和刚度的要求, 根据理论分析和计算, 超过15m的长桩配筋率宜为1.2% (考虑反射拉力波强度为主) , 短桩配筋率应为0.6-1.0% (考虑起吊运输为主) 。

3.2 打桩中经常出现的质量问题。

3.2.1桩位偏斜。产生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个方面:放线定位的误差, 因此在放线定位时候应严格把关, 采用精密的仪器定位;插桩时垂直度不够, 造成偏打;打桩机器垂直度不够, 造成一定量的偏斜;打桩方式的影响, 当向一个方向连续捶打时, 形成一边土层被挤密, 另一边呈原土状, 往往向原土状一侧倾斜;桩身表面粗糙程度悬殊, 一般向光滑面倾斜 (光滑面摩阻力小先下沉, 粗糙面摩阻力大后下沉) 长桩容易发生倾斜;软弱土层影响, 当土层尚未固结而开始打桩时, 桩如同置于悬浮液中, 机械挖土时碰撞或其他因素的水平力导致桩位偏斜;先期沉桩引起周围的土层变密实而造成后期沉桩困难造成偏斜。3.2.2桩头破碎。桩头破碎情形在桩基础施工中屡见不鲜, 破坏情况大体由以下几个方面造成:砼强度不够, 小于锤击应力;桩垫硬度不够, 产生直接传力;锤击次数超过2000次以上, 砼强度产生疲劳;桩帽太紧, 锤击后桩帽转动产生扭矩;桩顶不平, 桩头钢筋不齐, 锤击偏心。3.2.3桩身断裂。桩身断裂在桩基础施工中出现概率较小, 但操作过程不对将造成断桩的严重后果, 特别是在接桩中应特别注意。其可能原因有以下:遇到坚硬土层造成捶击过度而引起桩身断裂;接桩后有空隙, 没有全部垫平, 产生锤击偏心等。造成上述问题的原因可能多种多样的, 应从源头做起, 从根本上保证成桩质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确保工程质量:首先应准确掌握土质地层分布, 提前预知可能发生的问题;预制桩几何尺寸准确, 桩端平直, 严格按照砼配合比设计进行混凝土施工, 确保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根据上面所列出的土质情况和砼标号, 选择合适的打桩设备和桩锤型号, 遵守重锤低击的原则, 特别是开始打桩和桩打到接近持力层或硬土层时应该重锤低击, 锤击的速度要放慢, 以防止拒沉时的反射压力波和贯入度过大的反射拉力波的出现;对饱和性土壤, 为防止超孔隙水压力的产生, 应用井点降水或袋装砂井降水;加强工作责任心, 勤检查桩垫完好情况, 对插桩, 接桩都要精心操作;加强质量检查, 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素质, 防患于未然, 达到保证工程质量的目的。

3.3 打桩过程中出现质量问题的处理方法。

3.3.1桩位偏斜。一般发现桩位偏斜都是在土方开挖完以后, 如果确有偏位较大的桩, 采取补桩都很困难。发生此情况, 首先确认因偏位大, 桩已断裂, 且该断桩已不能承受荷载, 必须采取补救措施, 然后再决定处理方案:a.单排桩条基:桩头处于软弱的淤泥质土壤内, 偏桩在20~30cm以内, 可以用千斤顶法水平移位到允许偏差内, 进行固结;如果偏差超过50cm, 另外补桩, 以补钢管桩和H桩为好, 减少排泥量, 不影响别的桩;桩头处理, 在可塑或硬塑粘土中, 一般不宜用千斤顶作水平移位, 桩位偏20~30cm以内 (允许偏差10cm) , 适当加一部分锚栓, 并插入承台内, 使桩、土、承台共同工作。b.双排条基桩位偏差在20~30cm以内, 只需要在桩头加钢筋小梁, 在内部传力处理, 如果超出承台以外, 局部加大承台。群桩的桩位偏差大部分在允许范围以内, 偏差后由群桩合力作用点和原设计的合力作用点相差不大, 一般不作处理。3.3.2桩头破碎。在砼强度确实得到保证的情况下, 桩头破碎属其他原因, 因此我们用加钢帽的方法进行加固桩头处理, 具体做法可参照相关规程进行。3.3.3桩身断裂。如桩身倾斜度不大, 断裂的部位不超过桩长的2/5, 处理方法是从断裂处凿开, 上下加桩套, 然后作焊接接头处理, 至于断桩或桩头破碎会否减少桩的长度, 送桩时多送一段, 然后在桩套上焊接上钢筋, 支模板, 再打砼, 便可达到原桩长度。如断桩在下节桩一般是废桩, 需要补桩。一般情况下, 原位处理的断桩不降低桩的承载能力, 如果过多补桩, 不但不能增加承载力, 而且有可能适得其反, 降低承载能力。

4 结论

预制桩基础施工中出现的各类问题不是单一的, 往往是各种复杂的问题纠结在一起, 因此我们应该从预制桩基础的适用范围, 以及预制桩基础的预制以及具体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相关规程进行操作, 确保工程施工质量。从实际工程出发, 结合作者多年的施工经验, 对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希望能给同行起到一定的参考价值。

摘要:简要的概述了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施工的适用性, 在此基础上论述了桩基础的基本概念以及预制桩施工过程中桩土受力分析情况, 再结合实际施工过程中提出了应注意的一些问题, 并对预制桩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提出了解决方案, 为以后预制桩施工提供了一些参考。

关键词:混凝土预制桩,桩位偏斜,桩头破碎,桩身断裂

参考文献

[1]史佩栋.实用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1]史佩栋.实用桩基工程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9.

[2]江正荣.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2]江正荣.地基与基础施工手册[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1997.

桩基问题 篇5

1打(沉)桩机械的种类

1.1落锤

1)施工方式:就是使用人力或者借助机械,将重锤在垂直桩的上方高高举起,然后再将锤子打在桩上或者自由下落到木桩上。一般是用木制或者钢制的桩架,锤离桩头的距离大约6~15m[1]。

2)特点:使用落锤击打桩时速度比较慢,但是它的冲击力很大,而且操作过程简单。所以一般在土层夯实、黏土夯实和一些含有砾石的土层夯实时使用。

1.2单动汽锤

1)施工方式:利用蒸汽或压缩空气的压力将锤头上举及下冲,增加夯击能量,锤直接放在桩顶,由导柱固定位置,重锤连接在筒内活塞杆上,在筒内滑行,这种机械适用打各种桩,最适用的是套管法打就地灌注混凝土桩。

2)特点:单动汽锤完全是使用机械式的做工方式,结构简单,击打距离短,但是冲击力大、速度快,1min能击打40~70次,锤重都在3~15t,锤与桩只有1m距离[2],所以使用单动汽锤不仅工作效率高,而且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设备和桩头的损坏。

1.3双动汽锤

1)施工方式:利用蒸汽或压缩空气的压力将锤头上举,然后自由下落冲击桩顶,冲击力加大达100~135次/min,锤重为5~7t。

2)特点:可用于打斜桩、水下打桩、吊锤打桩,还可以用来拔桩,而且它的冲击力大,击打频率高,所以工作效率非常高,但是有点不好的地方就是机器太重,移动起来不方便,还耗油。

1.4柴油桩锤

1)施工方式:利用燃油爆炸,推动活塞,引起锤头跳动夯击桩顶,而且打桩机自带打桩所需要的全部设备,比如桩锤、桩架、卷扬机等。

2)特点:因为柴油桩锤带有打桩所需的全部设备,所以不需要外部能源,而且不像笨重型的双动气锤,它的移动是非常方便的,所以工作效率很高,但是由于它的桩架高度低,所以不宜在硬土或软土中使用。

1.5振动桩锤

1)施工方式:利用偏心轮引起激振,通过刚性联结的桩帽传到桩上。

2)特点:适用于沉、拔钢板桩及钢管桩,在砂土中效率最高,在黏性土中较差,需较大功率的振动器,沉桩速度快,适用性强,施工操作简易安全[3]。

1.6射水沉桩

1)施工方式:利用水压力冲刷桩尖处土层,再配以锤击沉桩。

2)特点:射水沉桩的打桩效率高,而且会大大减少对桩的损坏,它比较适用于土层、砂土、砂砾土,不能用于特别坚硬的黏土或者特别厚的泥炭层和施工范围有建筑物的地方,不适用于打斜桩。

1.7静压力桩

1)施工方式:采用机械式静力压桩机或液压式静力压力桩来利用桩架自重和附属设备的重量,通过卷扬机的牵引传至桩顶,将桩压入土中[4]。

桩基问题 篇6

【摘 要】桩基础是工程建设中比较常见的施工项目,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桩基础的施工质量很难控制在理想的范围内。本文对桩基础施工常见的质量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针对性的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方法。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帮助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解决一些常见的桩基础施工难题。

【关键词】桩基础;施工;质量问题;处理方法

0.引言

目前,我国正处在经济建设的重要时期,经济高速发展,建筑行业空前蓬勃,几乎每天都有数量众多的各种建筑正在新建或者已经建成,高层建筑已成为当前社会的主要趋势。高层建筑通常采用的是桩基础,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基础上部荷载也随之增加,因此,普通的天然地基根本无法满足高层建筑基础的承载力要求。桩基础在整个社会建设中的作用愈加明显,并且为整个社会也带来了较为显著的经济效益。因此,对桩基础施工中所遇到的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1.桩基础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及原因分析

由于桩基础整个施工过程较为复杂,有很高的工艺要求,因此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很多因素均会影响到桩基础施工的质量。

1.1桩基础出现的缺陷

(1)桩基础顶部缺陷。

影响桩基顶部质量的主要原因是混凝土的质量问题。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混凝土出现质量问题主要受以下三个方面影响:首先,水下浇筑混凝土会有沉淀泥浆出现,而沉淀泥浆厚度难以较为准确地测定,但是若超灌桩顶的混凝土缺乏较高的强度,则既有可能表现出夹泥现象,从而进一步影响到混凝土质量;其次,在混凝土浇筑工序完成后,施工人员由于用力不均匀,导致对钢护筒的预埋和拆拔工作较为粗糙,以此对桩顶的混凝土产生了干扰,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最后,由于凿除混凝土桩头的风镐功率较大,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声测管附近的混凝土产生扰动,从而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2)桩基础中部缺陷。

实际施工过程中,可能会由于勘探失误,引起混凝土浇灌时突发局部塌孔,阻碍混凝土翻浆,从而造成桩基础的桩身表现出局部缺陷。施工,很多工人由于用力不均匀,拆管时使混凝土受到连续性的扰动,影响到混凝土的质量。导管气密性如果较差,则水下灌注混凝土的导管在进入泥浆后,导管内外压强值会不相等,情况严重时会阻碍混凝土连续下料,影响到正常翻浆工序,进而发生断桩。

1.2单桩承载力不达标

单桩的承载力设计直接关系到桩基础的质量,然而在许多工程施工过程中经常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导致单桩承载力强度不符合设计标准。导致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为:(1)桩基础深度不符合要求;(2)灌入量不足或者出现桩进入设计深度,但是桩尖并未进入持力层的情况;(3)勘察报告有误,或者与实际情况差异较大。另外桩倾斜过大、断桩等其他类型原因也会导致单桩的承载力不符合要求。

1.3断桩、缩径

引起断桩出现的原因较多,笔者认为主要有:(1)桩设计存在问题,如桩设计时细长比过大;(2)桩制作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不符合要求导致发生断桩;(3)桩倾斜过大,沉桩时发生断桩;(4)打桩用力不匀,导致桩拉应力过大导致断桩等。总的来说,预制桩断桩主要由于预制桩身质量及桩身倾斜等因素导致,而灌注桩则主要是由于混凝浇注不连继,拔管速度不均或过快等造成。

产生缩径的原因很多:(1)土层土质及承压水原因。土质不同,会具有不同的壁立性。如一般粘性土的壁立性较好,而软粘土(如淤泥和淤泥质土)在临空(泥浆)面容易产生蠕变,从而造成孔壁缩径;(2)施工钻进控制不均匀也会发生缩径。

1.4短桩

短桩情况通常出现于基岩埋深较浅的位置,或者埋深差值比较大,同时基岩较为薄弱的情况下。这种地质构造不仅会为配桩工作带来较大的难度,而且还会对桩的最终承载力造成影响。虽然管桩施工时已经根据相应的设计标准完成收锤,但是由于桩长过短,使得在最终的承载力检测环节出现不达标情况。通过重复施打,某些管桩甚至还可以继续进土达上十厘米。

笔者认为,引起这种情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施工时软弱土层中遇到夹层、或孤石,就停止往下施工,而造成桩长不符合设计要求。

1.5桩倾斜大

导致预制桩倾斜过大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种:(1)打桩的位置土质较差;(2)预制桩质量不达标,桩顶面倾斜和桩尖位置不对应,容易造成变形,引起桩倾斜;(3)桩锤、桩帽、桩身的中心线没有重合,使得锤击偏心,引起桩倾斜;(4)桩距较小,打桩顺序不合理而引起较为强烈的挤土效应;(5)桩机安装质量存在问题,使得桩架和地面之间不垂直。

灌注桩倾斜主要在于桩孔质量。造成桩孔垂直度偏差主要为钻(冲)孔机施工过程中稳定性不够,而产生前倾或侧斜,从而影响了桩孔垂直度。

1.6桩接头断裂

因为桩设计长度较长,在实际施工过程当中不可能直接沉入,因此,此时会在预制期间将其分割为几段,然后在分段沉入,再将各段用钢制焊接连接件直接焊连。如果在施工过程中,预制桩沉入时倾斜度过大,则会引起桩与桩之间的连接头缝隙较大,有些情况下还会出现各段桩中心线不处于同一条直线的情况。所以,若桩接头施工技术不符合要求,预制质量差均会导致桩接头发生断裂。

1.7桩位基础偏差过大

产生较大桩位偏差主要是地质方面的原因,如果施工土层较软,或者是一边软一边硬,则会造成桩跑位。如果桩身发生倾斜,会引起竣工桩位出现较大的偏差。如果桩位产生较大的偏差,原来预先设计的承台尺寸不能满足所要求的构造时,可采用大承台方法加以处理。

2.常用处理方法探讨

如果打桩工序中出现了相关的质量问题,施工单位切不可自行进行处理。处理时,需通知有关部门,在经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相关专业技术部门共同斟酌后在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办法。出现上述问题,常见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接桩法、补桩法、纠偏法、补送结合法、钻孔补强法、扩大承台(梁) 法和复合地基基础法。由于灌注桩对复杂多变的地质条件要求有很高的应对能力,因此,如果该类型桩出现问题,一般采用原位破除,重新浇灌。先对预制桩常用的处理方法作进一步讨论。

2.1接桩法

(1)开挖接桩。挖出桩头,凿去混凝土浮浆及松散层,并凿出钢筋,整理与冲洗干净后用钢筋接长,再浇混凝土至设计标高。

(2)嵌入式接桩。当成桩中出现混凝土停浇事故后,清除已浇混凝土有困难时,可采用此法。

2.2补桩法

(1)桩基承台前补桩。当桩距较小时,可采用先钻孔,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

(2)在桩基承台以及地下室的施工完成后,打上静压桩。打静压桩时会让土层的摩擦阻力和桩尖阻力产生结构反力,产生的这些力全部由地下室和承台去承受,不需要再采取其他的相关措施。这种方式的特点是噪声很小,设施过程简单,容易操作,同时还不影响其他工期的正常进行。因此,实际施工中,如果出现断桩和桩承载力不足情况,均可采取该方法加以解决。

2.3补送结合法

这种方法主要是为应对分段沉桩时某一段桩出现沉桩差错,并引起其他桩之间连接点脱节的情形。使用补送结合法时,应反复捶打差错桩,使其下沉,并顶紧脱落的接头,使其产生一定程度的竖向承载力。除此之外,还可以加长整个桩的长度,这样做不但可以有效解决基础竖向承载力问题,还可以提高桩抵抗地震的效果,并减弱其带来的危害。

2.4纠偏法

从方法名称可以理解到,其主要是将倾斜的桩进行纠正。该方法主要用于某些发生较大的偏移但是并没有发生断裂破坏的桩。此种方法施工较为繁杂,首先需要挖开倾斜桩周围的土,然后在用千斤顶复位纠偏。

2.5钻孔补强法

此法适应条件是基身混凝土严重蜂窝,离析,松散,强度不够及桩长不足,桩底沉渣过厚等事故,常用高压注浆法来处理,但此法一般不宜采用。

(1)桩身混凝土局部有离析,蜂窝时,可用钻机钻到质量缺陷下一倍桩径处,进行清洗后高压注浆。

(2)桩长不足时,采用钻机钻至设计持力层标高; 对桩长不足部分注浆加固。

2.6扩大承台法

扩大承台(梁) 法即扩大承台截面的尺寸以满足规范规定的构造要求和承载力要求。以下两方面原因的出现需要扩大承台的尺寸来处理。

(1)桩位偏差过大,原设计的承台(梁) 断面宽满足不了规范要求,此时采用扩大承台(梁) 来处理。

(2)考虑桩土共同作用,当单桩承载力达不到设计要求,可用扩大承台(梁) 并考虑桩与天然地基共同分组上部结构荷载的方法。需要注意的是在扩大承台(梁) 断面宽度的同时,适当加大承台(梁) 的配筋。

3.结语

桩基础现已成为当前建筑整体中非常重要的关键部分,其质量优劣对整个建筑物安全及寿命有直接的影响。因此,在桩基的实际施工环节中,有关人员需深刻体会国家的相关规定,并严格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施工操作,如果一旦出现,需及时与设计部门以及相关专业部门联系,商讨可行的解决办法方可进行施工。 [科]

【参考文献】

[1]刘美华.桩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J].江西建材,2009(03).

[2]孔伟军.桩基施工中常见质量问题的分析与处理[J].广东建材,2005(08).

[3]侯永富.混凝土桩基施工技术与质量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9(06).

桩基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篇7

桩基础设计过程中, 往往受到时间的约束。首先, 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参数确定单桩承载力设计值, 根据这个估算的单桩承载力直接进行桩基础设计并施工, 等工程桩施工结束后再挑选试桩进行静载荷试验。此过程具有相当的不科学性, 结果符合估算要求, 皆大欢喜, 否则工程施工完毕再补桩会很困难, 且有时因地质报告有出入会给施工中带来相当的不便。这里举例说明两个问题, 一是根据地质报告提供的桩周土摩擦力标准值及桩端土承载力标准值由规范JGJ94-94计算的场区单桩承载力标准值, 这是一个经验数值, 不宜直接采用。近几年来通过各类桩基础中试桩及工程桩的检测, 发现绝大多数桩的实际承载力均大于计算值, 有些相差幅度较大, 因此, 按试桩获得的实际承载力将会比按勘察报告估算的承载力来布置基础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例, 我曾设计过一个工程, 主体为地下一层、地面十八层的高层住宅, 根据地质勘察报告拟采用D500的预应力管桩, 桩长20m, 按JGJ94-94公式5.2.8估算单桩承载力设计值约为1 400k N, 而我要求进行的3根破坏性试桩显示实际单桩承载力可达1 850k N, 整整比估算值提高了30%左右, 实际工程桩设计就采用试验值进行, 为甲方大大节省了投资。其二是当场地不均匀或地质报告数值有偏差的情况下, 不进行试桩而直接按地质报告进行工程桩施工将给施工带来巨大的困难且造成不必要的浪费。例如在某五层商住楼, 根据地质报告采用10m长的预制方桩, 桩径400×400, 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约为1 350k N, 采用静力压桩, 实际施工中几乎每根桩都压至2 000k N而未达到预定深度, 而此时已达到预制桩的桩身强度, 故施工过程中每根桩都采用了劈桩, 在时间金钱上都造成了巨大的浪费。经过静载荷试验未达设计标高的工程桩均达到了设计承载力, 也就是说设计上如先进行试桩则至少可减短1.5m左右的桩长, 桩承载力不减小且不需要劈桩。由此可见, 桩基础设计过程中静载荷试验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通过科学试验, 取得准确数据, 能使设计方案更加合理、可行和经济, 远远超过缩短工期所获得的效益。

2 桩基设计中桩型、桩长设计的重要性

桩基础设计中对桩型及桩长的合理选择均会对基础设计产生重大的影响, 合理的桩型、桩长选择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在工程设计中, 开始由于考虑时间原因 (有现成的D400预应力管桩) , 甲方要求采用D400的预应力管桩, 根据地质报告采用桩长L=16m, 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为850k N, 预算基础部分造价约为160元/m2, 在整个工程造价中占了相当大的比例。在其后的设计中, 桩长不变, 结合当地的设计经验, 将桩型改为250×250的预制钢筋混凝土小方桩, 单桩承载力极限标准值约为600k N预制小方桩在当地的施工价才约50元/m, 而预应力管桩的单价约为100元/m。采用小方桩后预算造价约为90元/m2, 综合经济价值明显。可见选择合理的桩型, 将对工程的造价产生巨大影响。同样桩基设计中对桩长的选择也至关重要, 在某一高层住宅桩筏基础设计中, 根据勘察报告采用D500预应力管桩, 可选桩长有:桩长25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900k N;桩长34m, 单桩承载力特征值Ra=1 300k N采用25m桩, 约需要桩数290根;而采用34m桩, 则需要工程桩200根。从桩本身而言, 两种方案总的工程桩延米数量相当, 但我们分析一下由此而相对应的筏板设计, 采用25m桩为满樘布桩, 所需筏板厚约为1 200mm, 而采用34m桩为墙下布桩, 筏板厚可减至900mm, 经济效益明显。因此, 我们设计人员在桩基础设计中一定要采用多方案比较, 选择合理的桩型与桩长, 这都将对整个基础设计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产生巨大的影响, 当然我们也应考虑施工可行性等多方面因素。

3 关于桩偏差的控制和处理

桩基施工中对桩的偏差必须严格控制, 特别是对于承台桩及条形桩, 桩位的偏差都将产生很大的附加内力, 而使基础设计处于不安全状态。对于桩位偏差我们主要控制两个方面, 其一是竖向偏差, 根据JGJ94-94第7.4.12条我们控制桩顶标高的允许偏差为-50~+100mm, 但实际施工中偏差这么大将引起繁重的施工任务及损失。当桩顶标高高于设计标高, 则需要劈桩, 特别对于预应力管桩等空心桩来说, 桩顶有桩帽劈桩既困难又不经济;而当桩顶标高低于设计标高时, 又需要补桩头, 这既影响工期又浪费金钱。这就要求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必须严格控制桩顶标高, 尽可能地使工程桩标高同设计一致, 特别是施工过程中必须考虑到桩在卸载后的回降量, 否则不加考虑则每根桩都将高于设计标高。而我们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对施工误差亦应有所考虑, 针对目前的施工质量, 设计中可以考虑2mm左右的偏差容许, 这样就可以免除大量小偏差桩的劈桩, 这在实践工程中具有相当的可操作性, 避免了大量不必要的工作。其二则是桩位的水平偏差。根据JGJ94-94第7.4.11条控制各桩位偏差, 施工过程中发现桩位偏差较大则应及时补桩处理。这里针对4~16根承台的桩基, JGJ94-94规范第7.4.11条中规定允许偏差为1/3桩径或1/3边长, 而根据GB50202-2002第5.1.3条则规定允许偏差为1/2桩径或边长。这显然是矛盾的, 在实际过程中很容易与施工验收方产生不同的理解, 因此在设计过程中可以明确桩位偏差允许值所执行的标准。对于桩偏心我们可以采取增加承台刚度或加大拉梁刚度、配筋来解决, 这在实际工程中需针对具体情况相应处理。

桩基设计常见问题及解决措施 篇8

桩基 (piled foundation) 用于放入岩土中的桩, 通过和与桩顶联结的承台共同组成的基础。组织实施这个桩基的施工过程叫桩基工程。如图1与图2所示为施工工程中常见的桩基。桩的作用是将上部建筑物的荷载传递到深处承载力较强的土层上, 或将软弱土层挤实, 以提高地基土的承载能力和密实度。按照桩端中的支撑情况可以分为高承台桩基和低承台桩基。如图1、图2所示。

2 桩基设计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措施

2.1 工程地勘探对设计的影响

勘探部门对于多层建筑施工工地的勘探, 钻探布孔、深度以及所提供的数据都会与实际设计中存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如下几个方面:第一, 钻探的方法单一, 勘探孔数量、钻探的深度不能满足实际的要求;第二, 在变形计算中, 没有按照工程设计中所提供的指标进行计算;第三, 与勘探人员设计负荷载重的知识的掌握程度有关。

2.2 桩基无法达到设计的要求

针对桩基无法到达设计要求的情况主要为:在施工前获得的地质报告中未能真实反映实际的地质情况, 从而造成计算值与实际的承载能力不符的结果。针对这种情况, 就需要在施工前进行测试, 做好试桩, 从而确定实际的承载能力;土质结构也会影响桩基无法满足设计的要求。一些场地存在饱和沙土, 这种土质结构使得桩基无法压入土中。对于这种情况, 就需要通过制定合理的施工方案来解决上述问题。比如可以通过在先期施工的时候, 采用一定的方式使施工的桩产生水压消除后再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对于存在静压力的桩而言, 通过采用有足够压桩力的施工机械设备来解决这个问题。

2.3 桩静载试验的相关问题

在建筑施工的过程中, 由于工期及条件的限制, 施工人员往往在施工前并没有进行桩的静载试验。目前的施工是在工程结束后再随机选择桩进行静载试验, 如果试验后的结果与预估的值相符, 则可以继续进行下一阶段的施工。但是得出不符合承载能力的结果时, 就需要采用相应的措施进行补桩。这样不仅会造成施工困难、成本浪费, 更重要的是影响工程的安全性。根据报告的数据提前试桩, 一般根据施工经验, 往往实际得出的承载能力都会大于预计的承载能力, 这样再进行桩基础的布置, 在一定程度上会节约大量人力、物力资源。对于场地不均匀, 不提前进行试桩, 就会在施工之后, 造成桩的实际承载能力小于原有的计算值, 使得影响工程进度。因此, 在施工过程中, 要采用合理的试验与设计方案, 获取相应的数据, 比单纯缩短工期会带来更大的效益及安全保证。

2.4 柱形的选择及柱长的设计

桩基本选择的形式是对桩形的选择。桩形按照合计要求的不同, 可以分为很多形式, 主有摩擦端承桩、摩擦桩、端承桩等形式。根据施工中采用的方法不同将桩型分为:钻孔灌注桩、人工挖孔桩、锤击灌注桩。根据不同的地形和施工基础, 选择合理的桩基础形式, 有助于施工的顺利进行, 加快施工的进度, 降低工程的投入。在一个旧城区改造的项目中, 勘测报告给出的地质条件为不均匀黏土层, 又考虑到该项目属于旧城改造, 附近居民较多, 综合考虑, 采用人工挖孔的形式进行加桩, 这种方法具有工程成本低廉、噪声小、施工方便的优势。通过上述案例得出, 桩型的选择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才能选择出合理的施工方案。

桩长度的设计也是施工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桩长度的设计要根据不一样的地质条件, 进行灵活设计。在设计的过程中, 需要对工程类型、地质状况、地下情况、施工状况等因素进行考虑。在此基础上需要初选2~3个桩长进行试验, 之后需要经过对比分析进行优化, 再利用在实际工程经验所掌握的信息, 进行桩长度的设计, 从而使设计满足安全、高效、经济的要求。

2.5 桩偏差问题产生及处理

在工程的施工过程中, 实现对桩偏差处理也是工程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在施工的过程中, 由于诸多因素的存在, 偏差的产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地质勘探资料的误差、工程设计的简化、施工水平的制约等都会造成偏差的产生。在国家相关规定中, 桩基础偏差是被允许的, 产生的偏差不会影响施工的质量。在工程中如遇到以下情况, 可以采用如下解决措施。对于桩顶标达不到设计的高度时, 工程施工人员就应该将桩头进行有效补齐。对于出现桩实际高度高于设计要求时, 就需要对桩进行部分的截断, 以实现消除偏差。

2.6 桩质量问题解决

在桩基础设计施工过程中, 出现质量问题也是会遇到的。针对这一问题, 就需要对在施工过程中存在的质量问题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处理。一般而言对于出现质量问题, 常用的解决方法主要有:补桩法、补沉法、纠偏法、复合基地等方法。针对产生不同的问题需要采用不同的措施进行修补, 通过上述方法可以有效解决桩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于从根本上解决此问题, 关键需要严把施工质量, 杜绝此类问题的发生。

3 结束语

本文主要针对桩基础设计中常见的问题进行分析与讨论。首先介绍了桩的相关概念。其次, 对于在施工过程中, 桩基础的设计中通常会遇到的问题进行分析。最后, 本文针对产生的问题一一给出了实际的解决方案。在今后的设计施工过程中, 加强对桩基础设计所产生问题的重视, 对于保证施工质量、实现施工安全性与经济性有重大的意义。

参考文献

[1]方顺女.桩基础设计施工常见问题分析[J].中华名居, 2014, 35 (1) :18-21.

工程中桩基检测技术问题分析 篇9

关键词:工程,桩基,检测,应用

桩基是影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素, 并且桩基这一影响因素还是隐性的影响因素。作为地面建筑的一种支撑, 好的桩基会让结构的基础更加的稳定, 而质量劣质的桩基, 会对结构的安全造成恶劣的影响。因此, 对于基础施工, 桩基的检测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术环节。并且随着现代工程的进步, 对于质量和安全系数的要求越来越高, 对于特殊的结构群体, 诸如高层建筑以及铁路建筑的建设中桩基技术不断的发展, 因而建设工程单位所面临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越来越严格, 这个时候桩基的检测技术就可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报这个桩基质量。

1 桩基的检测技术分析

1.1 成孔的质量检测

在对成孔的质量进行检测时, 主要的检测部位有桩孔的位置检测、孔径以及孔深的监测。底沉渣的厚度监测和垂直度的监测等等。成孔的质量直接归决定桩基的柱体的成桩质量, 过时桩孔在孔径上的直径偏小, 那么整个桩的承载力就会有所下降;而若是孔径扩大, 那么整个桩在上部的侧阻力优惠随之增大, 下部就不能发挥侧阻力应有的作用;另外, 桩孔的垂直程度也会对承载力造成影响, 偏斜的基桩会阻碍桩基的作用发挥;最后若是底部的沉渣太多就会令桩体的有效长度减少, 那么也会对桩体的质量造成影响。因此, 这些问题的检测工作就尤为重要了。

1.2 承载力检测分析

1.2.1 静荷载试验法。

这种方式在对于桩基的检测上主要是检测承载力, 桩基在水平上的承载力以及在竖直方向上的承载力是桩基质量的衡量标准, 同时也是对建筑的影响最大的因素, 这里就需要用到静荷载实验的方式。一般的工程检测中大多都是对竖直方向上的承载力较为重视。这种检测方式的有点就是利用了和桩基实际会承受的力度去模拟实验对其受理的条件进行试验。这种方式一般都应用在对于工程试桩的检测上, 在不破坏桩基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检测。并且精度很高, 误差低于10%。

1.2.2 高应变动法。

这种方式是通过对桩体在接近极限承载力的时候的状态分析, 这就需要利用到重锤这一机械方式的瞬间冲击力, 令桩体周围的土产生变形。在结合其实际测量力度以及速度时, 通过数据的曲线分析, 结合应力波的理论以及桩体的有关参数, 对桩体的极限工作能力进行分析。

1.3 完整性的检测分析

1.3.1 低应变动的测法。

这种测法就是通过波动理论以及机械阻抗理论进行试验分析, 在桩顶是假一个较低振幅的激振能量。通过这种能量对土体的周围进行环境改变, 引起桩身以及土体在桩身周围的微幅振动。同时使用仪表对加速度以及振动的速度进行记录以及分析, 并通过分析达到控制和检验桩基的目的, 对桩基的质量进行保障, 对桩身的完整性进行保证以及达到对桩基承载力的预测目的。

1.3.2 声波透射检测法。

这是一种对超声波的利用, 通过声波的变化产生的升学参数对混凝土的状态进行检测。通过不同的声速、频率以及振幅的变化, 以此对桩身的混凝土的状况进行分析, 对可能有连续断层以及加沙和蜂窝缺陷的位置以及大小进行判断。

2 桩基的检测技术的应用

举一个简单的事例, 某座办公楼为十五层, 地上有十四层, 地下有一层。整座建筑都是采用了整体式的框架结构。通过钢筋混凝土材料的预制桩进行基础建设。通过结合勘测的结果以及现场的环境和工程特质, 通过比较特性差异, 将建筑从上到下的分成了四层。

2.1 成孔质量检测。

本工程中基桩成孔质量测试采用的仪器设备主要有JJC-1A型孔径仪、JNC-1型沉渣测定仪、JJX-3A型井斜仪、深度记录仪 (充电脉冲发生器) 、电动绞车、孔口轮等组成。分别对成孔的孔深、孔径、孔斜及沉渣厚度进行了检测。

2.2 静载试验检测。

本次工程中, 根据设计要求, 对试桩检测过程中的3根试桩分别进行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本次检测使用的主要设备有:武汉生产的静载试验成套设备RS-JYB, 主要包括主机、中继器、控载箱、5000k N千斤顶、位移传感器等。另外还有钢梁、压板等。检测方法如下:本次竖向静载试验, 采用锚桩反力装置与配重联合加载法, 即在试验桩桩顶放置千斤顶, 再放主梁、次梁, 次梁连接4根锚桩, 同时在次梁之上堆放预制桩作为配重。对桩的加载方式采用快速维持荷载法, 即逐级加荷, 加荷后隔15min读一次数, 每级加荷时间为2h。预计加荷为8级, 每级荷载增量均为500k N。如果中间出现破坏荷载, 则停止加荷。检测结果3根桩的极限承载力平均值为4000k N, 最大极差为0, 不大十平均值的30%, 故单桩承载力的特征值 (标准值) 为4000=2.0=2000k N, 符合设计要求。

2.3 低应变动力检测。

根据《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规定, 低应变方法适用于检测混凝土桩的桩身完整性, 判断桩身缺陷的程度及位置, 并要求根据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 给出每根桩的桩身完整性类别。本次工程实践中共对工程桩中的30根桩进行了低应变动力测试。检测仪器由采用FDP204PDA型动测分析系统, 加速度传感器, 力棒组成。检测方法是:在桩顶放置一只加速度传感器, 接受锤击过程中产生的加速度信号, 通过FDP204PDA型桩基动测系统放大和A/D转换, 变成数字信号传给微机, 信号经计算机处理后, 在屏幕显示实测波形, 每根桩布采集点一个, 每点采集5~6锤信号。将存储在磁盘上的测试信号在时域内进行处理, 根据应力波反射等价地将实测速度信号通过时域由频域辅助, 分析不同部位的反射信号, 据此分析每根桩的桩身完整性。检测结果:其中:I类桩28根, 满足设计要求;II类桩2根, 满足设计要求。

2.4 高应变动力检测。

本次工程中共对工程桩中的10根桩进行了高应变动力测试。检测仪器采用FEI-C3型动测分析系统, 该系统由486/40微机, 12位A/D转换器, 加速度传感器, 力传感器、重锤组成。

结语

通过对成孔质量的监测、对桩体高应变以及低应变的动力检测、对静载的实验进行检测等技术的使用, 在建筑工程中的桩基质量的检测和控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通过对桩身在完整性的俩接以及混凝土质量的监测, 初步对桩身的支撑力强弱进行判断, 评价桩基的质量, 对工程质量进行确保。

参考文献

[1]文拾命, 马书杰, 靳亚青, 等.用基桩高应变检测技术检验桩身完整性[J].工程质量, 2009.

[2]梁如福.浅谈高应变检测在工程基桩检测上应用以及注意的事项[J].科学之友, 2010.

桩基问题 篇10

关键词:桥梁,桩基,塌孔问题,渗水问题

桥梁桩基工程施工环节是最容易发生事故的环节, 也是发生质量问题最多的部分, 如果桥梁的桩基施工过程中发生质量事故, 不仅很难对现场进行有效的处理, 而且对桥梁施工整体的质量进度等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 桥梁桩基施工因此受到了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和关注。

1 桥梁桩基工程常见的质量问题

1.1 缩孔及孔斜问题

在桥梁桩基的施工过程中, 需要运用钢筋笼来增强桩基底部的稳定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由于对钢筋笼的直径大小与孔径的差距缺乏科学的计算, 容易造成钢筋笼不能准确地放入到空洞中, 如果能够及早发现不合理之处, 可以及时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但是, 一旦这种误差没有被施工人员及时发现, 就可能会造成缩孔或者孔斜的问题, 使得桩基表面某个部位的涂层较为松软, 容易发生事故。另外, 由于受到施工场地的限制, 有的施工现场将石料或机械设备堆放在洞口处, 会增大洞口位置的压力, 将洞口表面的土体挤压至孔内, 导致缩颈现象的发生。

1.2 塌孔问题

塌孔问题是桥梁桩基施工中较为常见的质量问题。由于护筒的设置和安装不符合施工设计的标准要求, 在桩基施工时, 需要将护筒埋入地下部分, 由于受到不同施工地质情况的影响, 无法掌握钻孔的深度和硬度, 因此可能会导致孔洞内的受力不均匀, 而在表面位置发生塌孔。另外, 在钻进的过程中需要泥浆的配合进行护壁, 如果泥浆的稠度和体积不能与钻进的比例一致, 不仅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 还可能会引起塌孔问题。

1.3 卡管与堵管

在桥梁桩基施工过程中, 需要进行剪球。剪球时, 很容易导致卡管的问题。一旦发生卡管现象, 需要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查看是否因剪球而引起。除了剪球, 混凝土的配合比也是容易导致卡管问题的一个重要因素, 如果配合比例不符合桥梁工程设计的要求, 则可能会造成离析现象, 也可能由于混凝土中粗骨料的含量过大而导致管内不通畅, 引起堵塞问题。

1.4 钢筋笼应用的问题

在桥梁桩基施工中, 经常用到钢筋笼, 而钢筋笼本身的刚度会受到吊装因素的影响, 所以如果在钢筋笼吊装时, 如果没有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就会导致钢筋笼出现偏位。当这种钢筋笼应用到桩基施工时, 会与孔洞的内部发生较大的摩擦作用, 导致内部破损或者脱落, 造成桩基失稳。

2 桥梁桩基施工中质量问题的解决

2.1 扩大承台法

针对桥梁桩基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 最常用方法是扩大承台法。在桥梁桩基施工中, 如果现有的承台平面的尺寸无法承担构造物产生的压力, 就要适当地扩大承台面积, 增强承台的承载能力。同时, 如果承台的尺寸与桩基施工的设计要求不符, 不能满足构造物的使用需求, 也可以对承台的尺寸进行合理的设计和变更, 以此来满足桩基的施工要求。另外, 在桩基施工过程中, 容易形成不均匀沉降, 这时可以通过结合分散的承台来增强基础的稳定性。

2.2 复合地基法

复合地基法主要是充分发挥桩土的作用, 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以有效承担来自构造物的压力。复合地基的应用, 一般是通过在承台下部换土的方法来实现, 将承台下面的一部分深土挖出, 再利用砂石进行填充, 在此基础上再次夯实, 可有效提升地基的承载能力。另外, 也可以利用喷射水泥形成水泥桩的方式来形成复合地基, 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

2.3 改变桩型

在桥梁桩基施工中, 可以通过改变桩型来达到增强其承载力的目的。比如预制方形的可以改为圆形或者是预应力管桩, 通过桩型的改变可以增大桩基的入土深度, 有利于增桩基的稳定。

3 桥梁桩基施工质量问题的具体措施

3.1 加强施工准备工作的管理

在桥梁桩基施工之前, 需要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 包括对施工现场的地质进行勘察、熟悉施工设计图纸等, 只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 才能保证桩基施工的质量。一方面, 施工组织相关的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要对设计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查, 并做好技术交底工作, 充分了解工程施工现场的情况, 保证施工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 对桩基的水文地质情况做好全面的排查和记录, 如果人工挖孔引起了渗水问题, 就要合理地采用机械设备, 确保桩基施工的有效开展。

3.2 对渗水问题的处理措施

桩基施工中, 渗水问题会给工程带来很大的影响, 因此, 一旦发生渗水问题, 就要及时采取处理措施, 可以采用水下混凝土灌注的方法。在灌注之前, 要对桩孔进行检查, 并且进行必要的清理, 如果底部存在大量积水, 则需将其排除之后再浇筑混凝土。如果在孔底有大量积水的情况下浇筑混凝土, 则会影响混凝土的比例, 导致水灰比发生变化, 进而影响桩基的稳定性。

3.3 加强对钢筋安装工作的质量控制

安装钢筋笼时, 必须要对钢筋笼的直径和孔径大小进行科学的计算, 并且在严格的监控之下进行, 确保钢筋笼的尺寸符合施工设计的需要。同时, 在吊装钢筋笼时, 要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 避免在吊装和安装的过程中发生变形和损坏。钢筋笼的吊点加强筋 (箍) 必须焊接牢, 吊装时的安全监督也十分重要, 必须完善各项步骤, 预防出现吊装事故。由于孔壁不稳定, 此时必须采取泥浆护壁的水下混凝土灌注方法。因此, 施工单位应加强管理, 配备足够的焊接设备和焊接人员, 尽快完成钢筋笼的吊装与安装工作。

4 结束语

对桩基础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探讨 篇11

关键词:地基;桩基础;技术措施

近年来,我国社会主义经济飞速发展,建筑行业也是空前繁荣,随着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不断革新,各种大型工程也开始崭露头角,加之城市人口急剧增长,高层建筑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随着建筑高度的增加,上部荷载也在增加,普通的天然地基已经不能满足其承载能力的要求,桩基础工程便开始受到建筑行业的青睐。

一、几种常见的桩基础

1.1锤击打入法施工预应力管桩

1.2静力压桩法施工预应力管桩

1.3人工挖孔桩

1.4沉管灌注桩

1.5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

1.6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

1.7旋挖成孔灌注桩

二、保证地基基础稳定的施工技术措施

2.1对于素土以及灰土地基的处理措施

施工过程中首先要保证验槽后方可施工;施工前要检查基底是否有积水、淤泥,要将其进行清除干净后方可施工;对于灰土土料、石灰等材料的配合比应符合设计的要求,对于灰土,要搅拌均匀,至少搅拌3遍;施工过程中应检查分层铺设的厚度、分段施工时上下两层的搭接长度、夯实时的加水量、夯实遍数、压实系数等;对于分段施工的灰土地基,留槎位置应该避开墙角、桩基以及承重的窗间墙位置。上下两层灰土的接缝间距不得小于500mm,接槎时应该沿槎垂直切齐,接缝处的灰土应充分夯实;在灰土回填每层夯实后,应根据规范进行环刀取样,测出灰土的质量密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能进行上一层灰土摊铺。

2.2对于砂石地基的处理措施

在施工进行前,首先要对砂、石等原材料质量、配合比等进行检查,砂、石的搅拌应均匀;铺设前应进行验槽,清除基底的表面浮土、淤泥等杂物;施工过程中必须进行检查分层的厚度,分层施工时搭接部分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等;在对垫层铺设完毕后,应立即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嚴禁人员以及车辆在砂石层面上行走,必要时应在垫层上铺板行走。对于砂石地基的质量检查,其检查结果必须符合设计所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以上的工程,每100㎡至少应有1点,对于3000㎡以上的工程,每300㎡至少有1点。

2.3对于其他的一些软弱的地基的处理措施

(1)在软弱的地基中用机械成孔,并填入作为固化剂的生石灰,压实形成桩体,利用生石灰的吸水膨胀以及放热的作用改善桩体周围基础的物理性质,与基土形成复合地基,达到地基加固的目的可以防止桩基倾斜的问题。

(2)通过在基土层中埋设拉结强度较大的拉筋和受力杆件等,可使土颗粒与拉筋之间的摩擦力形成整体,可提高地基承载力、降低沉降、维持建筑物的稳定性。适用于人工填土的路堤以及挡墙结构,可防止施工中出现倾斜、断桩等问题。

(3)稳定边坡,可以在基土土体内放置一定长度与分布密度的土钉体,用以弥补土体自身的强度不足的问题。这样不仅可提高了土体整体强度,又能弥补了土体的抗拉、抗剪强度低的弱点,也可以在地基中沿不同的方向,设置直径75~250mm的细桩,用以支撑结构物,挡土,稳定边坡等。

(4)用压力泵将水泥砂浆、石灰或其它化学浆液等物质注入软弱的地基中的部分土体内,以形成加固体,与未加固的部分形成复合型地基,可以提高地基承载能力,并且减小沉降。以确保桩基础的牢固稳定。

(5)锚杆静压桩是结合锚杆与静压桩的技术而发展起来的,它是利用建筑物的自身重量作为反力架的支承,用一定的技术手段把小直径的预制桩逐段的压入地基,使将预制桩顶部与基础紧紧的固定成一体,以达到防止建筑物沉降的目的,这种方法适用于地基中含有坚硬的岩石层的桩基础的施工。

三、桩基础施工中问题以及一些技术措施

3.1桩基础施工中的一些问题:

桩沉入的深度不足;桩沉入后倾斜度过大和断裂等问题会导致单桩的承载力下降;有时施工工艺需要桩分段预制,再沉入基础中,而各段预制桩之间用钢制焊接连接件做桩的接头,容易出现桩接头断离现象;锤击的次数过多、过重或者设计贯入度过小,都可能导致灌注桩出现断裂

3.2技术措施:

(1)当预制桩入土深度不足时,可采用补桩法。先钻孔,然后植桩,再沉桩的方法。当桩基承台或者地下室完成后再进行补桩,不仅可以利用承台或者地下室结构承受的压桩的施工反力,而且设施简单,操作简单。

(2)当打入桩分节连接时,沉入的质量差的接桩可能导致连接节点脱开的情况发生,此时我们可以采取送补结合打桩的方法。对有质量问题的桩复打,使其下沉,然后把松开的接头再顶紧,使其具有竖向的承载力;还可以适当的补些全长、完整的桩,这样不仅可以补足整个桩基础竖向承载力的不足,而且补打的整桩完全可以承受地震的荷载。

当由于基坑的开挖造成桩身发生倾斜,但桩的长度比较短且没有断,可以采取在地基局部开挖,再用千斤顶进行纠偏复位的处理方法。

(3)当单桩承载能力不能达到设计的要求时,就需要扩大桩承台的承载能力,并且考虑桩和地基共同承担上部结构的荷载;为防止桩基础质量不均匀,而引起独立承台发生不均匀沉降,降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可以采用将独立的桩基承台连成一个整体,从而提高基础的整体性和抗震能力。

(4)当预制桩施工过程中遇到比较厚的密实粉砂或者粉土层,或者在沉桩的过程中遇到坚硬的障碍物,会造成桩下沉困难,甚至出现断桩的事故。我们在施工时可以采用缩短桩长,增加桩的数量的方法;还可以采取改变沉桩的位置,重新沉桩。

四、加强桩基础施工质量的一些措施

4.1对桩基础的施工过程应进行随时随地的监督管理,认真检查施工现场的人员上岗情况,施工机械情况、建筑材料的准备情况、是否执行正确的施工方案以及基础工程建设施工中的混凝土的搅拌、配比和浇注质量等施工工艺,对于灌注桩导管的检查一定要进行水密、承压以及接头抗拉的试验检测。

4.2灌注施工前应检查孔内的泥浆性能指标以及孔底沉渣的厚度。混凝土应该有良好的和易性:流动性、粘聚性、保水性,保持良好的抗离析能力,这样才能真正保证桩身混凝土的质量,才能防止在桩基础施工时的断桩等问题。混凝土在运至浇筑地点后,应认真检查其均匀性记坍落度是否能满足规范的要求,若不符合应该进行二次拌和。但是二次拌和后仍不符合要求的,应禁止使用。

4.3施工过程中为防止钢筋笼的上浮,当导管口低于钢筋笼的底部 2m至3m,并且混凝土的表面在钢筋笼下 1m 左右的时候,应该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率,当混凝土面上升到骨架底口 4m 以上时,应该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钢筋笼底部 2m 以上,然后再恢复正常的灌注速度。

4.4混凝土桩基础当桩身局部夹杂泥土或者灌注施工当中遇到不良的地质问题时,应该立刻改变施工工艺,连续快速地浇筑,并且提高混凝土的坍落度,以防止夹泥情况的发生。

五、总结

通过以上的几种方法可有效避免地基、桩基础工程不稳定事故的发生。我们在加强桩基础、地基施工质量措施的同时,还要保证施工中使用的钢筋、混凝土等材料的质量。工程监理人员还要必须及时地督促施工单位并且做好现场取样,预留试块,还要做好旁站监理记录和监理日记,保证建筑桩基础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宗昌.建筑工程质量控制与防治.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4.

[2]王志辉,刘斌,庄平辉.砂卵石持力层桩端注浆灌注桩承载力与荷载传递规律[J]工业建筑,2001,(08).

[3]沈保汉.后注浆桩技术(2)——泥浆护壁钻孔灌注桩桩端压力注浆工艺[J]工业建筑,2001,(06)

[4]张瑞生.建筑工程质量与安全管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9.9.

关于工民建桩基施工问题的探析 篇12

1桩基施工所用的机械

1.1落锤, 在打木桩和细长的混凝土桩时最为适用, 其是利用卷扬机将桩锤拉起后然后任其自由下落, 借助锤下落时的力量加注在桩顶上, 从而将桩打入到土中, 这种方法在粘土层、土层和含有砾石的土层都可以采用。此种方法结构简单、冲击力大而且落距可随意调整, 但由于其锤击速度较慢, 所以锤击的效率较低。

1.2单动气锤, 此种方法适用于各种桩, 其是利用蒸汽和压缩空气的压力将锤举起后再下落, 这样锤下落的速度具有较强的力量, 而且落距较小, 不易使设备和桩头受到损害, 无论是速度还是效率都要高于落锤。

1.3双动汽锤, 此种方法与单动气锤方法基本相同, 不过双动汽锤冲击速度和力度更大一些, 工作效率也强于单动气锤, 可以用于打斜桩和水下打桩, 但所使用的设备笨重, 移动费力。

1.4柴油桩锤, 此种方法对于打木桩和钢板桩更为适宜, 而且不需要外部能源, 易于移动, 打桩速度较快, 但由于其桩架较低, 所以对于软土和硬土状态下进行打桩的工作不适用。

1.5振动桩锤, 即利用偏心轮引起激振, 通过刚性联结的桩帽传到桩上。这种设备适合于打钢板桩和钢管桩长度在15米以内打入式灌注桩, 其适用于粉质粘土松散砂土砾石和密实的粘性土地基。振动桩锤的特点是沉桩速度快, 适用性广泛, 施工操作安全且简易, 能打击各种桩并帮助卷扬机拔桩, 仅不适合于打斜桩。

1.6射水沉桩, 即利用水压力冲刷桩尖处土层、再配以锤击沉桩。这种方法常联合锤击法使用, 适用于大面积的混凝土和空心管桩。可适用于多种土层, 尤其以砂土、砂砾土或者其他坚硬的土层最佳;不适于粗卵石、极其坚硬的粘土层或者超过50公分厚度的泥炭层此方法的特点是适用于坚硬土层, 打桩效率高且不易造成桩的损害;缺点是设备较多, 附件有建筑物时水流容易致使建筑物沉陷, 不能用于打斜桩。

1.7静压力桩, 这是一种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干扰的打桩法, 主要是利用液压桩或桩架及附属设备的重量, 将桩压入到土中, 所以这种方法适用于软土地基, 而对于避免影响到邻近建筑物或设备时也可采用此方法。但对于钢筋混凝土桩或是空心桩的截面有一定的规定, 可压截面在控制在60公分以下。此种打桩方法不需要打桩设备, 不会产生干扰, 易于运输, 但对于需要利用桩架压桩时, 则存在着运输不便利的问题。

2工民建桩基础施工的具体策略

2.1确保桩基础施工图的可行性以及科学性。桩基础在施工过程中, 是完全依照桩基础施工图来进行的, 可以说桩基础施工图作为桩旗的指南, 所以桩基础施工图的可行性和科学性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所以为了桩基础施工图能够更好的在桩基础施工过程中发挥其主导作用, 需要在施工前对施工图进行认真审核, 确保施工图的准确性。

2.1.1桩基础施工人员应该认真审核承台边缘尺寸是否达到了施工要求, 承台边缘尺寸必须控制在桩位偏差范围内。

2.1.2桩基础施工人员应该认真审核桩顶标高, 查看桩顶标高是否与施工图一致。在实际的桩基础施工过程中, 往往会出现桩顶标高低于施工图的问题, 这几乎成了桩基础施工中的质量通病。在确定桩顶标高之前, 桩基础施工人员应该考虑桩顶外围保护层厚度、桩顶嵌入承台长度以及锚筋焊接长度, 查看这些是否与施工图一致。

2.1.3桩基础施工人员应该注意控制桩顶标高, 桩顶标高控制时, 应该坚持宜高不宜低的原则进行。

2.2加强破桩操作时的规范性。破桩施工也是桩基础施工的重要环节, 破桩施工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 一般要桩基挖开以后才可以进行破桩施工。破桩施工之前, 为了保证破桩施工的科学性, 应该提前制定施工方案, 确保承台与桩顶连接完好。破桩的顺序主要是, 承台底标高加10cm为桩头顶面标高, 凿除桩头前测量人员先进行水准测量, 放出实际的桩顶标高, 对桩顶标高统一用红漆标识, 并对桩头凿除工人进行桩头顶标高交底。凿v型槽在红漆识标识处人工环向一周凿v形槽或用切割机绕桩头环向一周切割v型槽, 不得损伤主筋。剥离桩头钢筋使用人工或风镐将桩项以上孔桩钢筋凿出, 但严禁将桩头主筋局部弯折造成损伤及无法校正。当全部钢筋凿出后, 在桩项标高以上5-10cm处水平环向人工凿出三个以上v型槽, 相互间距为20~25cm。使用钢钎打入各个v型槽中, 来回反复敲击钢钎, 使混凝土在v型槽处产生一个断裂面, 用起重设备将已断裂脱离的桩头吊开。桩头修整采用风镐破除桩头浮浆及多余的混凝土, 至少预留20cm以上用凿子配合凿除, 确保桩顶面平整、密实、并与桩轴线基本垂直。

在施工中还要避免在混凝土灌注过程中发生堵塞的情况, 以避免影响到灌注的连续性。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影响灌注连续性的主要问题即是混凝土料中粗骨料的粒径过大, 或是导管连接部密集性较差, 也有可能是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存在着不均匀的情况, 这些都会导致混凝土在灌注过程中发生堵塞的情况, 所以在施工时, 需要严格控制好材料的质量, 确保混凝土搅拌的均匀性, 而且还要保证导管连接部的密集性。

2.3认真做好对于不合格桩基的处理。由于桩基施工不仅具有较强的技术性, 而且复杂程度也大, 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 会有不合格桩基产生, 这就需要对这些桩基进行处理。在施工过程中导致不合格桩基产生的因素较多, 但当桩基的承载力、完整性及桩位达不到要求时则视为不合格桩基, 需要对其进行处理。这就需要在施工前需要确保所选择的施工方法能够满足桩基承载力和桩身完整度的要求, 然后才能进行具体的施工阶段。同时在对桩位超偏进行处理时, 需要加强现场的实量工作和巡视工作, 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从而使处理方案进一步完善, 而且还要做好记录及旁站工作。

结束语

桩基是各项建筑工程的基础, 加强桩基的施工质量控制是至为重要的。这并不是施工单位自己的正中下怀, 而需要建筑和施工单位之间的良好配合工作, 同时监理人员也要在桩基施工前对可能会影响到桩基质量的各种因素进行预测,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 在桩基施工前, 各部门都做好事前的质量控制工作, 从而有效的确保施工中质量。因为当沉桩完毕桩基开挖时, 其即使存在质量问题也已经形成了, 所以各方加强事前的质量控制是十分必要的, 对整体工程的质量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摘要:近年来, 在民用建筑施工中, 桩基础是最为常用的基础形式, 由于其具有特别好的承载力, 稳定性较好, 轻易不会发生沉降, 即使有沉降发生也会较为稳定和均匀, 不会对基础带来破坏性, 施工又很便利, 有利于加快工程进度。更易于工程的质量和经济效益的实现。本文对桩基施工所用的机械进行了分析, 并进一步对工民建桩基础施工的具体策略进行了具体阐述。

关键词:工民建,桩基施工,机械,策略

参考文献

[1]赖永辉.对建筑桩基工程施工技术分析[J].科技信息, 2010 (17) .

[2]孙士毅.汤健民.建筑桩基施工质量控制的几个问题[J].建筑技术, 2012 (3) .

上一篇:发票控制下一篇:人工林的种类及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