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判别

2024-10-27

计算机判别(通用9篇)

计算机判别 篇1

0 引言

饱和粉土、饱和砂土的地震液化,是一种严重的地震地质灾害。饱和粉土、砂土地震液化判别和评价,是岩土工程勘察工作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岩土工程勘察应用领域中地震液化判别计算,是以《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 50011 - 2010)[1]中相关规定和公式为依据,分为初步判别和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两个步骤。需进一步进行液化判别时,规范规定采用标准贯入试验判别法,并根据历次地震液化调查资料,结合国内外研究成果,给出了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的计算公式[2~6]。

本文对规范中的计算公式进行了深入分析和理解,利用极值原理和思想,可事先计算推断出给定工程场地的标贯击数理论最大临界值,在勘察工作中,对于对饱和砂土,现场即可判别是否液化,对于饱和粉土,现场可进行是否液化的筛选,减少了现场采取扰动土样的数量,减少了测定黏粒含量的土工试验量,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效率,可减少部分勘察工作的盲目性,对液化判别结果具有一定的前瞻性。

1 标贯击数最大临界值的分析和计算

《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 50011 - 2010) 中液化判别标贯击数临界值的计算公式为:

式中: Ncr为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临界值; N0为液化判别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根据场地的地震动参数,按规范给出的表查表确定; ds为饱和土标准贯入点深度 ( m) ; dw为地下水位深度 ( m) ;ρc为黏粒含量百分率,当小于3或为砂土时,应采用3; β为调整系数,设计地震第一组取0. 80,第二组取0. 95,第三组取1. 05。

液化判别原则:

( 1) 当饱和土标贯击数实测值N > 临界值Ncr时,判定为不液化。

( 2) 当饱和土标贯击数实测值N≤临界值Ncr时,判定为液化。

通过对公式的分析,当场地确定后,N0、β根据场地区域动参数即可确定,地下水位dw可通过前期资料或现场调查确定,黏粒含量成为唯一的不确定参数。

通过对上述公式的理解,利用极值原理和思想,由 ( 1) 式可知,黏粒含量与临界值成反比关系,当黏粒含量取最小值3时,临界值为最大值,物质含量上也是最容易液化的土层。对一个工程场地,事先可以假定20m深度范围内土层,其黏粒含量均为3,即可利用液化判定公式计算出20m深度内各个深度处标贯击数的理论最大临界计算值。

在勘察现场标贯测试液化判别过程中,对于各深度处的粉土,根据实测标贯击数与计算出的最大临界值相比较,如果实测标贯击数大于计算的最大临界值,理论上肯定不液化,不需再取扰动土样送实验室做黏粒含量测定; 如果实测标贯击数等于或小于计算的最大临界值,不能确定是否液化,需取扰动土样测定黏粒含量,再进一步计算判别是否液化。对于各深度处的砂土,现场即可判别是否液化。

通过理论计算标贯击数最大临界值,可以现场判定不可能液化的土层,对于粉土层,现场指导是否需要采取扰动土样,是否需要进行室内黏粒含量测定,从而可以大大减少采取扰动土样的数量,减少土工试验工作量,提高工作效率,节约成本。

尤其是当现场无法准确鉴定土的分类,即不能确定地层是砂土、粉土或粉质黏土时,以往现场均全部采取扰动土样,由土工试验测定黏粒含量来区分,现可利用标贯击数理论最大临界计算值,现场初步筛选,标贯击数实测值大于最大临界值的,不论是什么土类,它肯定不液化,统统不用再取扰动土样,这样就减少了勘察工作的部分盲目性,起到液化初判的作用。

如果场地地下水位事前不能准确确定时,也可假设地下水位为零,黏粒含量为3,从而计算出零水位时的标贯击数最大临界值,这也是最保守的最大值。

2 标贯击数最大临界值计算和应用

某工程场地条件: 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0. 15g,设计地震第二组,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地下水位深度3. 0m。

根据规范: 标准贯入锤击数基准值N0= 10,β= 0. 95,假设黏粒含量全部为3, 计算出地面下20m深度内,每米深度处的标贯击数最大临界值,见表1。

利用此表最后一列的最大临界计算值,根据现场实测标贯击数对饱和地层进行初步判别,当实测标贯击数大于最大临界值,不论何种土质,均判定不液化。

具体地,对于砂土,可以直接利用实测标贯击数和计算的临界值对比,从而判断各深度处砂土是否液化; 对于粉土,可以利用实测标贯击数和计算的最大临界值对比,判断各深度处粉土是否不可能液化或可能液化。对于可能液化的粉土,现场采取扰动土样,送土工试验室做黏粒含量测定,然后再根据实测的黏粒含量计算判断是否液化; 对不可能液化的粉土层,现场不再采取扰动土样做黏粒含量测定,直接判断为不液化。

如果现场无法准确确定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地下水位时,也可假设地下水位埋深为零,黏粒含量为3,计算出零水位时标贯击数最大临界值,这也是最保守的理论计算最大值。

还采用上述工程场地条件,假设设计基准期内年平均最高地下水位深度为0m。每米深度处、零水位下标贯击数最大临界值计算结果见表2。

根据表1和表2的数据,分别绘制成标贯液化判别图,详见图1和图2。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 50011- 2010) 中液化计算公式的分析和理解,采用极值原理和思想,推断出工程场地标贯击数理论最大临界值的计算方法。利用理论最大临界值,可以对所有的地层进行标贯液化初判,判别出标贯击数理论上不可能液化的土层,尤其对于粉土,经过标贯击数筛选,可现场进行理论指导,确定是否需要采取扰动土样和做黏粒含量试验,这种方法可大幅度节约成本,显著提高岩土工程勘察的效率、质量和液化判定的前瞻性。这一工作方法和思路,具有较高理的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摘要:本文通过对《建筑抗震设计规范》中地震液化判别公式的深入分析和理解,利用极值原理和思想,提出了工程场地标贯击数理论最大临界值的概念,利用理论最大临界值,对饱和土进行了液化初判。对于饱和砂土,现场即可判别是否液化,对于饱和粉土,现场可进行是否液化的筛选,从而减少了现场采取扰动土样的数量,减少了测定黏粒含量的土工试验量,提高了岩土工程勘察效率,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用意义。

关键词:饱和砂土,饱和粉土,地震液化,黏粒含量,标贯击数最大临界值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S].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The State Standards of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1-2010)[S].Beijing:Chinese Architectural&Building Press,2010.(in Chinese)

[2]韩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 50011-2010)中液化判别公式改进思路解析[J].工程勘察,2011,39(6):8~13.Han Zheng.Improvement of liquefaction criterion in Code for seismic design of buildings(GB 50011-2010)[J].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2011,39(6):8~13.(in Chinese)

[3]王刚,张建民.地震液化问题研究进展[J].力学进展,2007,37(4):575~589.Wang Gang,Zhang Jianmin.Progress in the study of earthquake liquefaction[J].Advances in Mechanics,2007,37(4):575~589.(in Chinese)

[4]石兆吉,顾宝和,张荣祥.地震液化判别与评价的专家系统[J].工程勘察,1997,25(5):5~8.Shi Zhaoji,Gu Baohe,Zhang Rongxiang.Expert system for earthquake liquefaction discriminationand evaluation[J].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1997,25(5):5~8.(in Chinese)

[5]刘汉龙,丰士根,高玉峰等.砂土多机构边界面模型及其试验验证[J].岩土力学,2003,24(5):696~700.Liu Hanlong,Feng Shigen,Gao Yufeng et al.Sand multiple mechanism boundary surface model and its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J].Rock and Soil Mechanics,2003,24(5):696~700.(in Chinese)

[6]林志强,姜彦彬,庞井龙等.真空预压复合土钉支护在软土基坑中的运用研究[J].工程勘察,2014,42(5):10~15.Lin Zhiqiang,Jiang Yanbin,Pang Jinlong et al.Study on foundation pit supporting by soil nails in soft clay improved by combined vacuum preloading[J].Geotechnical Investigation&Surveying,2014,42(5):10~15.(in Chinese)

计算机判别 篇2

一是看颜色。据介绍,铜芯黄中偏红,表明所用的铜材质量较好,而黄中发白则是低质铜材的反应。对于铝芯电线电缆,正规的一定要发亮,在光线下闪出银白色亮光,而那些发暗,看上去乌沉沉的则质量不好。

第二是用手弯折电线电缆试其韧性。好的电线电缆韧性好,可以很好弯折,一些不合格电线电缆多弯折几次其绝缘层就已断裂,甚至有的直接用手剥就可以剥开绝缘层。

第三是一定要看其长度与线芯粗细有没有做手脚。在相关标准中规定,电线电缆长度的误差不能超过5%,截面线径不能超过0.02%,但市场上大量存在着在长度上短斤少两,在截面上弄虚作假(如标明截面为6平方毫米的线,实则仅有4.5平方毫米粗)的现象。

第四是截取一段绝缘层,看其线芯是否位于绝缘层的正中。不居中的是由于工艺不高而造成的偏芯现象,在使用时如果功率小还能相安无事,一旦用电量大,较薄一面很可能会被电流击穿。

最后,消费者还可以看其标识是否齐全。据介绍,在每卷电线电缆上,每相隔20或50厘米,就应该标有这些标记:制造厂名称、电线电缆型号、规格、截面面积、长度、额定电压、制造日期、所执行的标证号或认证标志等。如果这些标志不全或干脆没有,消费者可千万不要购买。

家装离不开电线电缆,尤其是旧房,电线电缆虽小“责任”重大。好多火灾是由于电线电缆线路老化,配置不合理,或者使用电线电缆质量低劣造成的。因此,消费者在购买电线电缆时一定要擦亮双眼,仔细鉴别,防患于未然。

目前,市场上的电线电缆品种多、规格多、价格乱,消费者挑选时难度很大。单就家庭装修中常用的2.5平方毫米和4平方毫米两种铜芯线的价格而言,同样规格的一盘线,因为厂家不同,价格可相差20%~30%。至于质量优劣,长度是否达标,消费者更是难以判定。

据电线电缆行业业内人士透露:电线电缆之所以价格差异巨大,是由于生产过程中所用原材料不同造成的。生产电线电缆的主要原材料是电解铜、绝缘材料和护套料。目前原材料市场上电解铜每吨在两万元左右,而回收的杂铜每吨只有1.5万元左右;绝缘材料和护套料的优质产品价格每吨在8000元~8500元,而残次品的价格每吨只需4000元~5000元,差价更悬殊。另外,长度不足,绝缘体含胶量不够,也是造成价格差异的重要原因。每盘线长度,优等品是100米,而次品只有九十米左右;绝缘体含胶量优等品占35%~40%,而残次品只有15%。通过对比,消费者不难看出成品电线电缆销售价格存在差异是材质上存在猫腻所致。

那么,购买电线电缆时怎样鉴别优劣呢?

一要看。看有无质量体系认证书;看合格证是否规范;看有无厂名、厂址、检验章、生产日期;看电线电缆上是否印有商标、规格、电压等。还要看电线电缆铜芯的横断面,优等品紫铜颜色光亮、色泽柔和,否则便是次品。

二要试。可取一根电线电缆头用手反复弯曲,凡是手感柔软、抗疲劳强度好、塑料或橡胶手感弹性大且电线电缆绝缘体上无龟裂的就是优等品。

鉴别优劣选择特别提醒:

国标线优等品是100±0.5米

非标线有的只有60-75多米

购买电线电缆时怎样鉴别优劣呢?(国标和非国标的电线电缆怎么区分)

一 要看.看有无质量体系认证书;看合格证是否规范;看有无厂名、厂址、检验章、生产日期;看电线电缆上是否印有商标、规格、电压等。还要看电线电缆铜芯的横断面,优等品紫铜颜色光亮、色泽柔和,否则便是次品。

二 要试。可取一根电线电缆头用手反复弯曲,凡是手感柔软、抗疲劳强度好、塑料或橡胶手感弹性大且电线电缆绝缘体上无裂痕的就是优等品。

三 称重量。质量好的电线电缆,一般都在规定的重量范围内。如常用的截面积为1.5 mm2的塑料绝缘单股铜芯线,每100 m重量为1.8~1.9 kg;2.5 mm2的塑料绝缘单股铜芯线,每100 m重量为3~3.1 kg;4.0 mm2的塑料绝缘单股铜芯线,每100 m重量为4.4~4.6 kg等。质量差的电线电缆重量不足,要么长度不够,要么电线电缆铜芯杂质过多。

四 看铜质。合格的铜芯电线电缆铜芯应该是紫红色、有光泽、手感软。而伪劣的铜芯线铜芯为紫黑色、偏黄或偏白,杂质多,机械强度差,韧性不佳,稍用力即会折断,而且电线电缆内常有断线现象。检查时,你只要把电线电缆一头剥开2 cm,然后用一张白纸在铜芯上稍微搓一下,如果白纸上有黑色物质,说明铜芯里杂质比较多。另外,伪劣电线电缆绝缘层看上去似乎很厚实,实际上大多是用再生塑料制成的,时间一长,绝缘层会老化而漏电。

五 看价格。由于假冒伪劣电线电缆的制作成本低,因此,商贩在销售时,常以价廉物美为幌子低价销售,使人上当。

而对于家装类的房子,建议还是选择国标电线电缆,不要图一时几十元的便宜,而存在耗电量大又不安全的隐患。

存在问题

1.电线电缆长度不足。电线电缆产品一般是按每捆100米的标准进行切割包装,常用的规格型号是0.3mm2至10mm2不等。市面上每捆电线电缆的长度有的不足100米。有的厂家会在包装上注明偏差。

2.产品规格以小充大。不少厂家为了获取更大利润,在产品标签上隐瞒了电线电缆的实际规格,标注的是数值更大的电线电缆规格。很多消费者不懂得电线电缆使用的安全常识和规定,例如,将2.5mm2规格的电线电缆标注为4mm2规格的电线电缆,将1.5mm2规格的电线电缆标注为2.5mm2规格的电线电缆。这样做的结果会使购买者使用时非常危险,例如,控制空调电源的电线电缆规格要求为6mm2,而埋入墙内的电线电缆实际规格却为2.5mm2的话,就极容易引起电线电缆塑料包装皮内铜丝的超负荷,熔化塑料外皮,造成电线电缆短路,甚至引发火灾。

3.塑料外皮熔点不达标。在电线电缆行业,所有铜丝的塑料外皮熔点应不低于70℃。低熔点的塑料外皮不具有阻燃效果,根本无法达到正常用电的要求。

简易识别

一 看商品标签。正规厂家生产的电线电缆,每捆的透明包装纸下都会有合格证,合格证上的内容应包括:长城标志、厂名厂址、认证编号、规格型号、电线电缆长度、额定电压等。而劣质产品的标签往往印刷不清或印制内容不全。另外,电线电缆产品是属于国家强制性认证的,所有生产企业都必须取得中国电工产品认证委员会的认可,所以,产品上的长城标志也是最为重要的内容。

二 看塑料外皮。正规电线电缆的塑料外皮软且平滑,颜色均匀。在其表面,也应印有产品合格证上的数项内容,如:长城标志、规格型号、厂名厂址等。同时,字迹必须清晰,不易擦掉。

三 看铜丝。购买时可以削掉一小段塑料外皮,查看一下里面的铜丝。用掌心轻触铜丝的顶端,感觉应平整,且无刺痛感,手感较为柔软。正规电线电缆的铜丝的颜色是光亮偏红,而劣质铜丝的色泽偏黑,硬度较大。

对于长度缺损问题,一家装修公司的负责人介绍说,先数一下圈数,再量一下每圈的长度,两个数相乘,得出来的数字就是电线电缆的大致长度。

购买电线电缆时怎样鉴别优劣

国家已明令在新建住宅中应使用铜导线。但同样是铜导线,也有劣质的铜导线,其铜芯选用再生铜,含有许多杂质,有的劣质铜导线导电性能甚至不如铁丝,极易引发电气事故。目前,市场上的电线电缆品种多、规格多、价格乱,消费者挑选时难度很大。单就家庭装修中常用的2.5平方毫米和4平方毫米两种铜芯线的价格而言,同样规格的一盘线,因为厂家不同,价格可相差20%〜30%。至于质量优劣,长度是否达标,消费者更是难以判定。

计算机判别 篇3

在地震作用下, 饱和砂土中孔隙水压力逐渐上升, 部分或完全抵消土层骨架承担的有效应力, 从而发生液化。地震液化现象往往造成地表喷砂冒水、地裂滑坡和地基不均匀沉降, 危及构筑物的正常使用与安全。因此, 饱和砂土或粉土的地震液化可能性判别工作, 是场地稳定性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较多的采用Seed提出的简化法进行液化判别。

1 Seed简化法

Seed简化法属于试验—分析法[1], 也是最早提出的可判别具有水平地面自由场地液化的方法。实质是将砂土中由振动作用产生的剪应力与产生液化所需的剪应力 (即在相应动力作用下砂土的抗剪强度) 进行比较。

经H.B.Seed修正后简化成等效周期应力比CSR与地基土的周期阻力比CRR的比较。

如果FS=CRR/CSR>1, 则判别为不液化;如果FS<1, 则判别为液化。许多影响液化的因素均得到适当考虑。

2 周期应力比 (CSR) 的评估

周期应力比是Seed和Idriss (1971) 根据场地的地震基本设计参数计算的, 目前H.B.Seed等提出的计算表达式被普遍接受。后来考虑了地震震级的影响, 通过震级比例系数将CSR转换为震级Ms=7.5下的等效CSR7.5, 即[1,2]:

对于常规和非关键项目, 可以利用下面公式估算rd均值 (Li-ao&Whiteman 1986) :

其中, CSR7.5为循环应力比;τav为地震产生的平均剪应力, k Pa;σv0为土体计算深度处竖向总应力, k Pa;σ'v0为土体相同深度处竖向有效应力, k Pa;amax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 m/s2;g为重力加速度, m/s2;rd为应力折减系数;z为地表以下深度, m;MSF为震级比例系数。

3 周期阻力 (CRR) 的评估

3.1 SPT方法评估周期阻力比 (CRR)

地基土的周期阻力比可按照下式计算[1,2,3]:

CRR7.5为循环阻力比; (N1) 60CS为经细粒修正后的标准砂标贯击数;FC为细粒土含量 (指粘粒和粉粒含量之和) ; (N1) 60为将现场实测值修正为上覆荷载为100 k Pa, 能量传递效率为60%的标贯N值。

3.2 CPT方法评估周期阻力比 (CRR)

利用CPT计算周期阻力比CRR, 一般采用下式 (Robertson&Wride method, 1998) [1]计算:

其中, (qc1N) CS为1个大气压条件下得到等效纯净砂归一化锥尖阻力。

锥尖贯入阻力的归一化:

根据下列两个公式对锥尖贯入阻力进行归一化:

其中, CQ为锥尖贯入阻力归一化系数;Pa为1个标准大气压, 与σ'v0单位相同;n为土类系数, 根据土类的不同, n值从纯净砂到粘粒土逐渐由0.5变为1.0;qc为实测锥尖贯入阻力。

浅层土中, 由于上覆应力较小, 造成CQ值较大, 当CQ>1.7时, 应予以剔除。

当Ic≤1.64时, Kc=1;

当Ic>1.64时,

4 实例分析

本堆场工程位于南亚某国, 整个场地区域通过抽砂吹填而成。属于地震中度活动区, 设计地震震级M=6.5, 动峰值加速度PGA=0.24g。原地面标高为0.0 m~+2.0 m间, 吹填后地面标高为+6.0 m左右。地下水位在+2.0 m~+3.0 m间。

4.1 地质情况

根据地勘情况具体如下:层①:为中密砂~密砂, 不包含或包含少量泥沙。SPT (标准贯入试验) 中“N”值介于10~44之间。深度变化范围为El.+2.16 m~El.-0.14 m。层②:第②层大部分为十分疏松的砂岩~中密粉质细砂, SPT“N”值介于4~11之间的砂质粉土。该层深度变化范围为El.-0.84 m~El.-3.14 m。层③:第③层大部分为中密砂~密砂, 在所有钻孔 (BH号A1-08除外) 都有体现。SPT“N”值介于14~43之间 (BH号A1-06a El.-4.31 m得到的N值为58) 。每个钻孔中, 该层从地平面延伸至最大探测深度10.5 m (El.-4.28 m~El.-5.81 m) 。BH号A1-08有中等密致砂质粉土, El.-2.76 m, 并伴随有松散粉质砂土, El.-3.76 m, 密致砂质粉土, El.-4.26 m, 从地平面延伸至最大探测深度10.5 m。

4.2 现场测试

根据地勘SPT数据计算, 砂土液化集中在层②。为验证根据地勘SPT试验点在层②所得到砂土液化情况的准确性, 在3个地勘点钻孔位置旁1 m~2 m范围内进行3个CPT试验, CPT贯入深度超过层②底部。

采用简化的Seed法对地勘SPT试验数据及CPT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对比, 得到周期相对应深度的周期阻力比 (CRR) , 并与周期应力比 (CSR) 对比得到安全系数FS。

4.3 SPT及CPT数据分析

根据表1及表2数据, 利用简化Seed法对SPT及CPT数据进行分析, 两组数据得到的孔BHAB-6, 孔BHAB-8及孔BHAB-12在层② (十分疏松的砂岩~中密粉质细砂) 基本处于液化状态, 且同一深度两组数据 (SPT及CPT) 得到的安全系数较为接近。

5 结语

运用简化的Seed法分别对地勘SPT试验数据及CPT试验数据进行分析, 根据不同数据得到的砂土液化安全系数较为接近, 层②处于砂土液化区域, 需进行地基处理加固以消除地震液化危险, 可采用振冲、强夯等方法对地基进行相应处理[4]。

摘要:根据美国标准ASTM1586及ASTM5778进行了SPT和CPT试验, 采用修正的Seed判别法分别对所得到的SPT及CPT数据进行砂土液化评估判别分析, 得到更为准确的结论, 为抗震设计及地基处理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CPT试验,SPT试验,修正的Seed法,砂土液化

参考文献

[1]T.L.Youd, I.M.Idriss.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oils:Summary Report from the 1996 NCEER and 1998 NCEER/NSF Workshops on Evaluation of Liquefaction Resistance of Soils[J].Journal of Geotechnical and Geo-environmental Engineering, 2001 (10) :297-313.

[2]胡长友, 刘方, 李刚.港珠澳大桥隧道工程地震液化判别[J].水运工程, 2013 (7) :57-61.

[3]唐世栋, 罗立疆, 林华国.国内外砂土液化判别方法的比较[J].工程勘查, 2007 (4) :4-6.

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及其防治 篇4

针对砂土地震液化这一现象,分析影响砂土液化的.因素,介绍了砂土地震液化的判别方式及其处理液化地基的措施,从而提高砂土的抗液化能力,防止或减轻地震时其队建筑物的破坏.

作 者:高峰 李启城 王晓莉 作者单位:高峰,李启城(煤炭工业济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31)

王晓莉(济南同圆设计院有限公司,山东,济南,250031)

离群值判别方法比较 篇5

关键词:计量,离群值,判别方法对比

1概述

离群值是样本中的一个或几个观测值, 它们离开其他观测值较远, 暗示它们可能来自不同的总体。离群值有两类来源, 第一类离群值是总体固有变异性的极端表现, 这类离群值与样本中其余观测值属于同一总体。第二类离群值是由于试验条件和试验方法的偶然偏离所产生的结果, 或产生于观测、记录、计算中的失误, 这类离群值与样本中其余观测值不属于同一总体[1]。

在计量领域, 对在规定测量条件下测量的量值, 测量条件下测得的量值用统计分析的方法进行的测量不确定度分量的评定, 是测量不确定度的A类评定。测量中的失误或突发因素不属于测量不确定度的来源。在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中, 应剔除测得值中的离群值 (异常值) 。离群值的剔除应通过对数据的适当检验后进行[2]。

离群值分为单侧情形和双侧情形, 单侧情形分为上侧情形与下侧情形。若无法认定单侧情形, 按双侧情形处理。

2抽样检验理论

文章介绍的离群值判别方法, 均是建立在样本服从正态分布的假设上。抽样检验理论主要是建立均值与方差的估计。

2.1符号及定义

文章符号及定义如表1所示。

2.2均值及标准差

当不知道总体标准差时, 用样本标准差估计作为总体标准差。样本标准差的计算有两种估计方法:贝塞尔公式、极差法。其中, 贝塞尔公式法是方差的无偏估计, 用于测量次数较多情况;极差法在测量次数较少时 (2≤n≤9) 应用。公式 (1) - (3) 分别为样本均值、贝塞尔公式, 极差法。

3离群值的判别

离群值的判别分两种情况:已知标准差、未知标准差, 下面分别介绍。

3.1已知标准差

已知标准差时, 使用奈尔检验法, 计算如公式4所示。将奈尔统计量与临界值表相比较, 若大于 α 条件下的值, 则是离群值。注意:单侧离群值时, 查表R1-α (n) ;双侧离群值时, 查表R1-α/2 (n) 。当统计量大于表中的值时, 是离群值。

3.2未知标准差

未知标准差时, 用贝塞尔公式或极差法计算样本标准差, 从而估计总体标准差。

未知标准差的统计量分为两类:统计量计算方法固定与统计量计算方法变化, 下面分别介绍。

3.2.1统计量计算方法固定

拉伊达准则、格拉布斯准则、肖维勒准则与奈尔检验方法有相似之处[4], 都是计算一个统计量, 再与相应的临界值表相比较。统计量计算如公式 (5) 所示。其中, 拉伊达统计量 (Ra) 与固定值3相比较, 若大于3, 则是离群值。

3.2.2统计量计算方法变化

狄克逊准则依据不同的样本量, 分别计算上侧 (高端) 离群值统计量与下侧 (低端) 离群值统计量, 再依据检出水平 α, 查表判断是否为离群值。虽然, 狄克逊准则将样本量由30扩充到100, 但一般来讲, 狄克逊准则用于样本量小于等于30次的离群值检测。

4结束语

已知标准差情形下, 采用奈尔检验法, 检测离群值;未知标准差情况下, 检验方法的选择与测量次数有关。其中, 关于统计量计算方法固定的检验方法选择, 取同测量次数, 同显著性水平下, 临界值表较小的检验方法。测量次数及建议使用准则如表2所示。

参考文献

[1]GBT 4883-2008.数据的统计处理和解释[S].

[2]JJF 1059.1-2012.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S].

[3]师义民, 徐伟, 秦超英, 等.数理统计[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15.

计量装置接线异常情况判别 篇6

1.1 无电压互感器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电压接线异常判别

计量装置电压接线正确,则智能电能表翻显各相电压数据均为220 V。若三相相电压翻显数据依次分别为0,220,220 V,则说明U相电压断线,若0 V<UU<220 V,则说明U相电压回路接线有问题,出现欠压现象。V相、W相电压失压或欠压,其现象同理。

1.2 有电压互感器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电压接线异常判别

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由于采用了电压互感器,因此计量装置电压失压或欠压可能发生在电压互感器二次侧,也可能发生在电压互感器一次侧。但由于电能计量装置中电压互感器均是采用3只单相电压互感器组合而成,3只单相电压互感器之间并没有磁通联系,故其一次电压异常与二次电压异常现象一致。

电压互感器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接线正确时,则各相对地电压翻显均为57.7 V。若三相相电压翻显数据依次分别为57.7,0,57.7 V,则说明v或V相电压断线。若0 V<UV<57.7 V,则说明v相或V相电压回路接线有问题,出现欠压现象。u相或U相,w相或W相电压失压或欠压其现象同理。

1.3 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电压接线异常判别

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电压互感器宜采用V,v型接线,因此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电压断线发生在一次侧、二次侧均有可能。电压Uuw是矢量合成电压,且电压互感器V,v型接线二次侧均采用v相接地,所以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正确接线各相对地翻显电压分别为Uu=100 V,Uv=0 V,Uw=100 V。

(1)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二次电压接线异常判别。

若各相对地翻显电压数据分别为0,0,100 V,则说明u相电压断线。

若各相对地翻显电压数据分别为100,0,0 V,则说明w相电压断线。

若各相对地翻显电压数据分别为50,0,50 V,则说明v相接地点前端电压断线。

若电能表计量值明显偏少,约为正常计量值的二分之一,各相对地翻显电压数据仍分别为100,0,100 V时,且又未发现其他异常情况,则说明是v相接地点后端电压断线。

(2)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一次电压异常判别。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电压互感器一次侧U相或W相断线分别与二次侧u相或w相断线现象一致,而一次侧V相断线则与二次侧v相接地点前端电压断线现象一致。

2 电能计量装置电流异常的判断

2.1 三相四线电能计量装置电流接线异常判别

翻显三相四线智能电能表电流可获得电流值,根据电力系统运行相关规定,三相电流应基本平衡。故若某相电流很小,则说明该相电流可能短接;若电流为零,则说明该相电流可能断线。

2.2 三相三线电能计量装置电流接线异常判别

不可忽视的判别式 篇7

Δ>0⇔直线l和圆锥曲线相交于不同的两点;

Δ=0⇔直线l和圆锥曲线有唯一一个公共点;

Δ<0⇔直线l和圆锥曲线没有公共点.

在多年的教学中发现, 同学们在解决直线与圆锥曲线位置关系相关题目时, 有时并不能注意判别式应当满足的条件, 而导致求解出错, 通过以下例子说明.

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 Oy中, 经过点 (0, ) 且斜率为k的直线l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P和Q.设椭圆与x轴正半轴、y轴正半轴的交点分别为A, B, 是否存在常数k, 使得向量垂直?如果存在, 求出k值;如果不存在, 请说明理由.

有些同学是按如下步骤求解的:

解由条件知直线l的方程为, 代入椭圆方程得:

此题结果出错的原因是忽略了方程 (1) 的判别式应成立.显然时, Δ<0, 不满足直线l与椭圆有两个不同的交点P和Q, 因此, 并不存在常数k2, 使得向量垂直.

2.已知一条抛物线和一个椭圆都经过点M (1, 2) , 它们在x轴上具有相同的焦点F1, 且两者的对称轴都是坐标轴, 抛物线的顶点在坐标原点.

(1) 求抛物线的方程和椭圆的方程;

(2) 假设椭圆的另一个焦点是F2, 经过F2的直线l与抛物线交于P, Q两点, 且满足, 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

解 (1) 易求抛物线和椭圆的标准方程分别为:

对于问题 (2) , 有些同学是按如下步骤求解的:

设l的方程为x=ny-1 (n≠0) ,

设P (x1, y1) , Q (x2, y2) , 则

∴y1=my2与 (1) 、 (2) 联立消去y1, y2得

此处结果出错的原因, 依然是没有注意到方程y2-4ny+4=0的判别式Δ=16n2-16>0, 即n2>1, 从而导致结果出错.正确的结果为:

解得m>0且m≠1.

∴m的取值范围为 (0, 1) ∪ (1, +∞) .

反馈电路类型的判别分析 篇8

如何正确地判断放大电路中的反馈组态与反馈极性,通过多年的实践,在理解基本概念的同时,抓住反馈电路结构的特点,直观地看反馈网络在输入端、输出端的连接关系,总结归纳出一套比较直观、简单、快速的判别方法,对分立元件电路和集成运放电路,单级、多级放大电路都适用,现将这种方法介绍如下:

1 反馈的基本概念

1.1 反馈的概念

所谓反馈,就是将电路中输出信号(电压或电流)的一部分或者全部通过一定的电路,以一定方式引回到输入端与输入信号(电压或电流)相叠加的过程。用框图表示则为图1所示。其中Xi为输入信号,Xo为输出信号,Xf为反馈信号,Xi′为净输入信号。

1.2 反馈的类型

(1) 按反馈的极性分:

正反馈和负反馈;

(2) 按反馈在输出端的取样分:

电压反馈和电流反馈;

(3) 按反馈在输入端的接法分:

并联反馈和串联反馈;

(4) 按反馈的属性分:

交流反馈和直流反馈。

2 反馈的判别

2.1 有无反馈的判别

方法:存在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的通路,并且影响放大电路的净输入,则存在反馈。两个条件都具备,才可说明有反馈存在,缺一不可。如图2电路所示:虽然存在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的通路,但这不影响放大电路的净输入,所以就不存在反馈。又如图3电路所示:存在输出端与输入端之间的通路,并且影响了放大电路的净输入,则存在反馈。

2.2 正反馈与负反馈的判别

正反馈:引回的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增大的为正反馈。

负反馈:引回的反馈信号使净输入信号减小的为负反馈。

判别反馈极性通常采用瞬时极性法:规定输入端对地的极性,并逐级判断个相关点的极性(高于地电位的正,反之为负),从而得到输出端的极性;根据输出端的极性判断反馈信号的极性;根据正负反馈的概念判断出反馈的类型。对于分立元件构成的放大电路,可以通过判断净输入电压ube或净输入电流ib因反馈的引入是增大还是减小来判断反馈的极性。如图4所示的电路:规定输入端对地的电位为正,晶体管T的基极的电位为正,输入与输出电位相反则为负,即集电极的电位为负,发射极的电位为正,即反馈信号Re上的电压Vf为正,从而Vf的引入使净输入信号Vi′减小,根据正负反馈的概念判断为负反馈。

2.3 直流反馈与交流反馈的判别

交流反馈:只在交流通路中存在的反馈,反馈信号是交流量,会影响电路的交流性能。

直流反馈:只在直流通路中存在的反馈,反馈信号是直流量,会影响电路的直流性能,如直流负反馈能稳定静态工作点。

在放大电路的反馈网络中,一般只包含电阻和电容元件,电阻元件的阻值在交直流时是相同的,而电容具有隔直通交的作用,所以要判断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就要看反馈电路中有无电容元件。若反馈电路中接有电容元件,我们就要考虑是否有直流与交流反馈的区分,然后观察电容在电路中的接法。一般来说,若反馈元件(或反馈电路)两端并接电容使得反馈信号中的交流成分不能送回到输入回路,则为直流反馈;反馈元件与电容串联构成的反馈电路为交流反馈,此外的情况是既有直流反馈,又有交流反馈。

3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

3.1 负反馈的类型

根据放大电路中,反馈电路与电路的输入端和输出端连接方式的不同,可以把负反馈电路分为4种基本反馈类型:电流串联反馈、电流并联反馈、电压串联反馈、电压并联反馈。

串联反馈和并联反馈是根据反馈电路在输入端的接法进行分类的:

(1) 串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相串联,在电路组成上的特点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串联,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加在放大器的不同输入端上,此时的反馈信号总是以电压的形式在输入端出现。

(2) 并联反馈: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并联,在电路组成上的特点是:反馈电路的输出端与放大电路的输入端并联,输入信号与反馈信号并接在同一个输入端上,此时的反馈信号总是以电流的形式出现在输入端。

电流反馈和电压反馈是根据反馈信号在输出端的取样进行分类的:

(1) 电压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压并与之成正比,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基本放路的输出端并联。

(2) 电流反馈:反馈信号取自输出电流并与之成正比,反馈电路的输入端与基本放大电路的输出端串联。

3.2 负反馈的类型的判别

负反馈的类型的判别方法:反馈电路直接从输出端引出的为电压反馈,从负载电阻RL靠近地端引出的为电流反馈;输入信号和反馈信号分别加在两个输入端的为串联反馈,加在同一个输入端的为并联反馈。

如图5所示电路中,Rf构成负反馈电路,他直接从输出端引出,为电压反馈;Rf引回的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同时加在运放器的反向输入端,为并联反馈,所以此电路负反馈类型为电压并联负反馈。如图6所示电路中,Rf构成负反馈电路,他是从负载电阻RL靠近地输引出,为电流反馈;Rf引回的反馈信号与输入信号分别加在运放器的两个输入端,为串联反馈,所以此电路负反馈类型为电流串联负反馈。

对于分立式元件组成的电路来说:如果反馈电路是和输出端从同一个电极引出的则为电压反馈,从不同电极引出的则为电流反馈;如果反馈电路引入到输入端的基极,为并联反馈,引入到发射极的为串联反馈。

如图4所示的由晶体管构成的负反馈放大电路:输出信号从集电极引出,而反馈电路是从发射极引出,两者不是从同一个电极引出,所以为电流反馈;反馈电路引入到了放大器的发射极,所以为串联反馈,所以次负反馈为电流串联负反馈。

4 反馈类型的判别步骤

(1) 判别有无反馈;

(2) 判别是直流反馈还是交流反馈;

(3) 判别是正反馈还是负反馈;

(4) 判别是电压反馈还是电流反馈,是串联反馈还是并联反馈,进而确定负反馈的组态。

下面通过两个例子来说明如何判别一个放大电路的反馈类型。

如图7所示的放大电路,由A1和A2组成一个多级放大电路,在整个电路的输入和输出之间由R5和R6构成了反馈回路,并且因为没有电容存在,所以交直流反馈并存。根据瞬时极性法,见图中的“⊕”、“⦵” 号,可知是负反馈。因反馈信号直接从输出端引出,故为电压反馈;因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加在运放A1的两个输入端,故为串联反馈。所以此电路反馈为交直流电压串联负反馈。

如图8所示的放大电路,由T1和T2组成一个多级放大电路,在整个电路的输入和输出通过电阻Rf连接,并且因为没有电容存在,所以交直流反馈并存。根据瞬时极性法,见图中的“⊕”、“⦵”号,可知是负反馈。因反馈信号和输出信号从不同电极引出,故为电流反馈;因反馈信号和输入信号同时加在晶体管T1的基极,故为并联反馈。所以此电路反馈为交直流电流并联负反馈。

5 结 语

在实践过程中,通过抓住反馈电路结构的特点,利用上述的方法,我们将会对负反馈有更深、更全面的认识,并都能快速、正确判断电路的反馈类型。

参考文献

[1]康华光.电子技术基础(模拟部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根的判别式的应用 篇9

一、应用根的判别式判断方程解的情况

例1不解方程, 判断方程x2-5x-8=0解的情况.

解∵Δ= (-5) 2-4×1× (-8) =25+32=57>0.

∴方程x2-5x-8=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二、应用根的判别式求方程中字母的取值范围

例2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2) x2+ (2m+1) x+m-2=0有两个实数根, 求m的取值范围.

解∵原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m的取值范围是:且m≠2.

三、应用根的判别式求方程中字母的值

例3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 (3m-1) x+2m-1=0其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 求m的值.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 (3m-1) x+2m-1=0其根的判别式的值为1,

化简整理得:m2-2m=0.

解得:m1=0, m2=2.

∵原方程是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0.

∴m=2.

四、连用根的判别式

例4已知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2 (m+2) x+m+5=0没有实数根, 判断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5) x2-2 (m+2) x+m=0的根的情况.

解∵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mx2-2 (m+2) x+m+5=0没有实数根,

化简整理得:m>4.

又∵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5) x2-2 (m+2) +m=0的判别式为:

∴当m>4时, 36m+16>0,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 (m-5) x2-2 (m+2) x+m=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五、应用根的判别式证明方程解的情况

例5求证: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2k+1) 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证明Δ=[-2 (k+1) ]2-4×1× (k-1) =

∴关于x的一元二次方程x2- (2k+1) x+k-1=0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

六、应用根的判别式判定是否存在性问题

例6用长为100 cm的金属丝制成一个矩形框子, 问框子的面积能否为650 cm2.

解设框子的宽为x cm, 则框子的长 (50-x) cm由题意得:x (50-x) =650.

化简整理得:x2-50x+650=0.

∴方程无解, 即不能制成面积为650 cm2框子.

七、应用根的判别式求最大值

例7例6中, 求制成框子的最大面积是多少?

解设框子的宽为x cm, 则框子的长 (50-x) cm, 框子的面积为S.由题意得:

化简整理得:x2-50x+s=0.

∵求框子的最大面积,

∴方程一定有解, 这时Δ≥0,

解得:s≤625.

上一篇:协同学习能力下一篇:止吐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