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序贯

2024-05-21

联合序贯(共10篇)

联合序贯 篇1

肺炎支原体感染是临床上小儿肺炎常见的病因类型[1], 属于原发性非典型肺炎, 主要有发热、头痛、咽喉痛等临床表现。内科治疗小儿MPP最常用的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如红霉素等, 虽有一定疗效, 但容易产生胃肠道反应, 静脉穿刺处可发生静脉炎, 产生疼痛[2]。而阿奇霉素作为新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该研究为对比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和单用阿奇霉素治疗小儿MPP的的疗效和安全性,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月该院收治的80例MPP患儿进行分组对比治疗, 取得差异性结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MPP诊断标准[3], 该研究中选取该儿科治疗的MPP患儿80例, 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均获得家长知情同意。所有患儿早期有刺激性干咳、气喘等症状, 后期出现白色粘液痰, 肺部有固定性干罗音, X片显示多例患儿肺门阴影增粗, 肺纹理增粗。排除有大环内酯类药物过敏史、先天性心脏病、肝肾疾病的患儿。观察组40例, 其中男28例, 女12例, 年龄5个月~12岁, 平均 (6.4±2.9) 岁, 病程1~8 d, 平均 (3.7±1.1) d;对照组40例, 其中男26例, 女14例, 年龄6个月~13岁, 平均 (6.2±3.3) 岁, 病程2~7 d, 平均 (3.9±1.3) d。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儿给予一般常规治疗和对症治疗, 卧床休息, 止咳化痰平喘, 雾化吸入, 必要时氧疗, 加强护理, 禁用实验所需抗生素外其他抗生素。对照组采用阿奇霉素贯序疗法, 前4 d使用阿奇霉素加入5%葡萄糖150~200 m L静脉滴注 (东顺峰制药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20020259) , 10 mg/ (kg·d) ;病情稳定后停止静注4 d, 改为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 (中美合资辉瑞制药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10960167) , 10 mg/ (kg·d) , 连续服用3 d, 间隔4 d后为1个疗程结束, 持续2~3个疗程。观察组先给予乳糖酸红霉素 (湖南中南科伦药业有限公司生产, 国药准字:H43020028) 静脉滴注, 30 mg/ (kg·d) , 1次/d, 连续静滴4~6 d。在静滴前30 min蒙脱石散口服2 g。体温下降之后改为阿奇霉素干混悬剂口服, 10 mg/ (kg·d) , 连续服用3 d, 间隔4 d后为1个疗程结束, 持续2~3个疗程。治疗期间注意监测患儿症状改变、不良反应情况、其他各项生命体征及各系统功能。

1.3 观察指标

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肺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疗效指标[4]:治愈:治疗后肺炎相关症状体征消失, 胸片提示完全恢复正常;显效:治疗后肺炎相关症状体征基本改善, 胸片提示肺门阴影基本吸收;有效:治疗后肺炎相关症状体征部分改善, 胸片提示肺门阴影局部吸收;无效:治疗后肺炎相关症状体征无改善或加重。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 统计方法

将所得数据用SAS 18.0统计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计量数据以的形式表示。组间计量比较用t检验, 组间计数资料比较用χ2检验。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治疗后疗效结果对比

观察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达97.5%, 明显高于对照组患儿治疗总有效率82.5%,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两组患儿平均症状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对比

观察组平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 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患儿不良反应率仅12.5%, 明显低于对照组患儿不良反应率%, 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3。

3 讨论

小儿支原体肺炎 (MPP) 是临床上常见的小儿呼吸系统疾病, 尤其学龄期儿童为易感人群, 以飞沫传播为主要感染途径, 以发热、剧烈咳嗽为主要体征, X胸片有肺门增生性阴影, 血象偏高, 如合并其他系统疾病, 感染后往往症状较重[5]。肺炎支原体膜表面蛋白质 (P1蛋白) 有较强的免疫原性和抗原性, 是其粘附致病的主要机制成分。目前临床上检查支原体感染最佳方式为血清学检查, 肺炎支原体Ig M抗体出现表面有近期感染, 一般感染后一周作用阳性率较高。由于肺炎支原体没有细胞壁, 因此对青霉素类、头孢类、磺胺类等抗生素敏感性低, 临床上常用大环内脂类抗生素进行治疗。对支原体蛋白合成进行抑制[6], 机制为抑制支原体内部蛋白质合成和遗传物质复制。临床上选用何种治疗方案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红霉素是传统大环内脂类抗生素, 应用广泛, 有首剂效应, 即首次使用红霉素可再血清中保持较高浓度, 对杀灭支原体, 控制感染有良好疗效。但长期应用红霉素有明显胃肠道反应、皮疹等不良反应, 停药后可发生病情反弹, 红霉素对静脉壁刺激性大, 静脉穿刺部位可发生静脉炎等, 一般静脉滴注浓度不超过0.1%。另外代谢途径中有细胞色素P450参与反应, 应用时间较长后会产生肝功能损害。阿奇霉素是红霉素A9-酮基脂化后经Becklman重排、扩环、还原和N-甲基化等反应得到的新型大环内脂类抗生素[7], 有稳定的化学性质, 耐受酸性, 半衰期较长达70 h, 血药浓度较高, 可在体内广泛分布, 杀菌作用明显, 服药次数少, 患者依从性高。阿奇霉素对支原体P1蛋白合成有较强的抑制作用, 降低细胞膜穿透性。肺部血液供应较丰富, 有良好的的药物渗透性, 使用阿奇霉素时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滴注均可达到相似疗效。药代动力学上属于多房室模型, 有良好的组织渗透性, 有效达到病灶部位, 在炎症组织中的药物浓度为其他正常组织中六倍以上[8]。另外, 阿奇霉素耐酸性佳, 粪便排出时多为原形, 毒副反应小。贯序疗法是目前临床普遍开展的用药方法, 即病情初期选择静脉滴注用药, 控制和改善症状, 待好转后改为口服用药, 不但可持续疗效, 且降低静脉用药带来的医疗成本。小儿支原体感染后抗感染治疗一般需要维持4周以上, 故选择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 既发病初期用红霉素静脉滴注血清浓度高, 抑制支原体蛋白合成, 控制感染, 病情好转后再用阿奇霉素口服组织中药物浓度高, 消除小儿肺部炎症, 达到减轻红霉素的胃肠道反应等不良反应和防止因单用阿奇霉素的价格昂贵所产生的费用。临床研究发现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同时, 加用以盐酸氨溴索为主要成分的沐舒坦, 可稀释支气管中的痰液, 改善肺泡通气, 清除应激反应产生的氧自由基、组胺等炎症因子, 与抗生素有明显的协同作用, 观察组有效率可达98.7%。

该例研究中, 为对比两方案治疗小儿MPP的效果和安全性, 选取80例MPP患儿进行分组对比治疗。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高达97.5%, 用药1周后症状体征基本消失, 住院时间较短也不超过1周, 头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12.5%, 与对照组结果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显示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贯序治疗MPP疗效显著, 迅速缓解支原体血症, 控制感染, 安全性可靠, 容易被患者接受, 还减轻了医疗支出。

综上所述, 对小儿MPP使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互补两药不足, 疗效肯定, 症状改善快, 减少住院时间, 安全有效, 无明显毒副作用, 明显提高患儿的预后生活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

摘要:目的 对比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与单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支原体肺炎 (MPP) 的临床疗效, 以期为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参考。方法 选取于该院儿科治疗的MPP患儿80例, 根据随机数表法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常规治疗和护理基础上, 对照组给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静脉滴注, 观察组给予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疗法静脉滴注。随访观察两组患者的肺炎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等结果。结果 经随访观察记录, 观察组在治疗总有效率高, 平均症状体征消失时间和住院时间较短, 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 与对照组对比,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小儿MPP使用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序贯治疗可互补两药不足, 疗效肯定, 症状改善快, 减少住院时间, 安全有效, 无明显毒副作用, 明显提高患儿的预后生活治疗, 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支原体肺炎,小儿,红霉素联合阿奇霉素

参考文献

[1]刘天鉴.阿奇霉素治疗儿童肺炎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 (5) :549-551.

[2]马静.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46例小儿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分析[J].成都医学院学报, 2012, 7 (2z) :220-221.

[3]胡晓燕, 牛楚军, 张红涛.阿奇霉素治疗婴幼儿支原体肺炎30例疗效观察[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08, 23 (21) :1702-1703.

[4]庞格加莆, 巴哈提努尔, 吴海燕.阿奇霉素口服与红霉素静滴治疗儿童支原体肺炎的疗效观察[J].海南医学, 2006, 17 (1) :78, 25.

[5]Morozumi M, Takahashi T, Ubukata K.Macrolide-resistant Mycoplasmapneumoniae:Characteristics of isolates and clinical aspects of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J].J Infect Chemother, 2010, 16 (2) :78-86.

[6]曾兰芳, 陆伟蓉, 毛海荣, 等.肺炎支原体特异性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J].儿科临床杂志, 2002, 20 (3) :134.

[7]袁壮, 董宗祈, 胡仪吉.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 (8) :449.

[8]袁壮, 盛锦云.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诊断治疗中的几个问题[J].实用儿科杂志, 2002, 17 (8) :449-453.

序贯消化不良200例诊治体会 篇2

资料与方法

本组患者200例,因有消化不良症状前来就诊。其中男92例,女108例;年龄14~70岁。

诊治方法:均先采用经验治疗,后对乏效/出现报警症状进一步检查。对于进餐后症状减轻,给予雷尼替丁150mg/次,2次/日,服用2周;对于进餐后症状出现/加重,给予多潘立酮10mg/次,3次/日,服用2周。

结果

190例患者症状明显缓解/消失,10例症状无明显改善。进一步检查,2例为胃底癌,1例为胃体癌,1例为慢性胰腺炎,3例为胃溃疡,3例未发现器质性疾病,结合病史考虑与精神因素有关。

讨论

消化不良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综合征,临床很常见,我国目前已制定了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和指南[2]。

遇有消化不良伴有报警症状,尤其是年龄在>40岁、有肿瘤家族史、明显的情绪因素或心理障碍者,应进一步检查,及时明确诊断和解释病情。

如患者无以上情况,且一般情况良好,或患者暂不愿接受有关检查时,采用经验治疗[3]。经验治疗应结合消化不良的症状特点,症状与进餐的关系,推测其可能的病理生理基础。

如患者空腹时上腹不适、疼痛或发胀,进餐后减轻,很可能是酸相关性疾病。如患者在餐后出现上腹不适、疼痛或发胀等症状,或餐后这些症状加重时,应注意有无过多或不當的进食,以致胃消化负荷加重。如无食物的因素,可视为胃动力障碍相关性消化不良。对以上情况,建议选择抗酸剂或抑酸剂治疗酸相关性疾病,选用促动力剂治疗胃动力障碍相关性消化不良。服药时间为2周,如症状减轻或消失,则进一步支持以上的诊断。如无效,则建议进一步检查,包括生化、B超和胃镜检查等。根据检查结果,作相应处理。

消化不良为很常见的病症,参考我国制定的消化不良诊治流程,结合实际情况,在基层或社区,尤其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经验治疗不失为一种较优选择。可使患者及时得到诊断和合理治疗,同时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和费用负担。

参考文献

1 Talley NJ,Zinsmeister AR,Schleck CD,et al.Dyspepsia and dyspepsia subgroups:apopulation based study.Gastroenterology,1992,102:1259.

2 柯美云,罗金燕,许国铭(整理).我国消化不良的诊治流程和指南.中华内科杂志,2000,30:1.

3 徐克成,江石湖,主编.消化病现代治疗.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1:50-56.

联合序贯 篇3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3月~2013年4月选择69例晚期食道癌患者, 男性47例, 女性22例, 年龄46~70岁, 中位年龄53岁, 病理类型均为鳞癌, 所有病例均经病理学检查确诊, 预计生存时间超过3个月, 卡氏评分大于60分, 无化疗禁忌。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三组, 均23例, 三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1.2 治疗方法

三组患者均采用PF方案化疗。同时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静脉滴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成都利尔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20100115, 20110623, 20120508) , 10mg/次, 1次/天, 出院后口服甘露聚糖肽口服液 (四川奥邦药业有限公司, 批号20100326, 20110827, 20121012) , 1mg/次, 3次/天。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静脉滴注胸腺肽注射液 (湖南一格制药有限公司, 批号:20090527, 20100823, 20110910) , 40mg/次, 1次/天, 出院后口服胸腺肽肠溶片 (哈高科白天鹅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批号:20091215, 20101122, 20110429) , 2~5片, 3次/天。空白组患者住院期间静脉点滴同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 出院后口服等量的安慰剂。

1.3 观察指标

所在患者在治疗前和治疗期间每周检查2次心电图、血常规, 治疗前后检查肝肾功能和食道钡餐检查, 观察记录化疗过程毒副反应发生情况和患者体征、临床症状的变化情况。

1.4 疗效标准

按照WHO肿瘤统一疗效评价标准, 分为完全缓解 (CR) 、部分缓解 (PR) 、未缓解 (NR) , CR、PR为有效。

1.5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学软件包进行数据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近期疗效

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 与空白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4) ,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3) 。

2.2 远期疗效

随访3年期间治疗组失访1例, 对照组失访3例, 空白组失访2例。随访发现, 三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 毒副反应

按照WHO 1979年颁布的肿瘤化疗毒性表现及分度标准 (见表3) , 治疗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39.13%、17.39%、0, 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白细胞下降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17、0.028) 。

3 讨论

食道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目前平均年发病率为17/10万人。临床食道癌的治疗以手术、放化疗为主, 但由于多数患者在初次就诊时就已发展至晚期, 仅有20%~30%患者在临床早期被确诊。对于临床早期的食道癌患者, 治疗可采用根除性手术, 或联合放疗治疗[5]。而对于中晚期食道癌患者, 或手术放疗后复发转移的患者, 由于肿瘤外侵和淋巴结转移, 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治疗, 不但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临床疗效, 还有利于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延长生存时间[6,7]。Lurje等报道, 化疗治疗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杀死癌细胞, 抑制病情恶化, 而且还能对患者全身隐匿性病灶进行早期控制, 降低进一步恶化和扩散, 从而增强病灶控制率。化疗能在治疗早期有效控制全身隐匿性病灶, 有效化疗能增强局部病灶控制率, 减少转移, 降低复发率[8];但因其化疗药物的细胞毒性大, 在杀死癌细胞的同时, 也会造成正常细胞的损伤, 毒副反应较多, 多数患者难以耐受或因不良反应而中止、放弃治疗。

甘露聚糖肽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型免疫增强剂, 化学成分为a-甘露聚糖肽, 是从甲型溶血性链球菌株深层培养提取而成。这不仅能提高机体免疫力, 增加机体外周血白细胞数量, 增强机体自身抗癌能力, 还可直接促进癌细胞的凋亡。徐鸿洁等[9]观察了甘露聚糖肽治疗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 发现甘露聚糖肽能显著提高近期临床疗效, 改善生活质量。郭凤等[10]探讨了甘露聚糖肽序贯疗法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IV期卵巢癌的治疗作用, 发现甘露聚糖肽能显著提高卵巢癌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及NK细胞、外周血白细胞、中性粒细胞、Ig A、Ig G、Ig M、C3等水平, 同时还能显著提高患者卡氏评分和中位生存期, 降低化疗毒副反应, 其效果优于胸腺肽序贯治疗。

本组研究应用甘露聚糖肽序贯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道癌, 观察发现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 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为78.26%, 均高空白组的60.87%, 其中治疗组与空白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4) 。治疗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39.13%、17.39%、0, 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白细胞下降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17、0.028) 。表明甘露聚糖肽序贯疗法能提高食道癌化疗的临床疗效, 同时还能降低化疗所致的毒副反应发生率, 尤其在降低不良反应方面, 甘露聚糖肽作用优于胸腺肽。

随访观察发现, 治疗组患者6个月生存率、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均高于对照组和空白组, 其中治疗组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提示甘露聚糖肽能显著延长晚期食道癌患者生存期, 作用显著优于胸腺肽。

综上所述, 甘露聚糖肽序贯疗法能显著提高晚期食道癌患者化疗的临床疗效, 降低化疗所致毒副反应发生率, 延长患者生存期, 其效果优于胸腺肽。

摘要:目的:探讨甘露聚糖肽序贯疗法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10年3月2013年4月选择69例晚期食道癌患者, 随机平均分为三组, 治疗组、对照组、空白组, 三组均采用PF方案化疗, 同时治疗组患者住院期间静脉滴注甘露聚糖肽注射液, 出院后口服甘露聚糖肽口服液;对照组患者住院期间静脉滴注胸腺肽注射液, 出院后口服胸腺肽肠溶片;空白组患者住院期间静脉点滴同体积的氯化钠注射液, 出院后口服等量的安慰剂。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6.96%, 与空白组临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44) , 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43) 。治疗组消化道反应、白细胞下降、血小板下降发生率分别为39.13%、17.39%、0, 与对照组消化道反应发生率、白细胞下降发生率等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值分别为0.017、0.028) 。治疗组患者1年生存率、3年生存率与对照组、空白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甘露聚糖肽序贯疗法能显著提高晚期食道癌患者化疗的临床疗效, 降低化疗所致毒副反应发生率, 延长患者生存期, 其效果优于胸腺肽。

关键词:甘露聚糖肽,序贯,食道癌,化疗

参考文献

[1]林燕彬.食道癌同期放化疗疗效分析[J].中外医疗, 2012;31 (2) :19~20

[2] 马炳太.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道癌疗效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 2012;2 (2) :98, 112~113

[3] 王春梅, 穆秀芝.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治疗食道癌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 2012;9 (19) :104~105

[4] 葛云亮, 潘晓燕.同步化疗方案治疗晚期食道癌的疗效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 2010;5 (23) :23~24

[5] 王海燕, 王立东.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食道癌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0;30 (21) :3083~3084

[6] 敖江帆.复方苦参注射液联合放疗治疗中晚期食道癌近期疗效观察[J].实用预防医学, 2006;13 (3) :743

[7] 王旸, 王启船, 万里新.食道癌同步化放疗与序贯化放疗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08;2 (9) :14~15

[8] Lurje G, Lenz HJ.Molecular responseprediction in mult-imodalitytreatment for adenocarcinoma of the esophagus and esophagogastricjunction[J].Recent Results Cancer Res, 2010;182:179

[9] 徐鸿洁, 魏大军.甘露聚糖肽联合顺铂胸腔灌注治疗52例小细胞肺癌恶性胸腔积液临床观察[J].中国民康医学, 2011;23 (21) :2673, 2687

联合序贯 篇4

关键词:周期序贯疗法 乳腺增生 消乳散结胶囊【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879(2012)12-0114-01

乳腺增生病是乳腺发生慢性、非炎性、非肿瘤性肿块,以乳腺主质和间质不同程度增生为主的病变。属中医的“乳癖”范畴。我科采用周期序贯疗法治疗乳腺增生取得了较好的疗效,撷取了2007年2月-2011年10月间88例观察病例,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88例均为我院门诊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6例,年龄20—29岁14例,30~39岁22例,40~55岁10例,平均33.8岁;对照组42例,年龄20—29岁12例,30~39岁21例,40~55岁9例,平均32.6岁。病程治疗组3个月治年,平均1.3年,对照组4个月至4.5年,平均1.5年。所有患者经B超和钼靶摄片提示为良性乳腺增生症。两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88例病例均符合乳腺增生病的诊断标准:一侧或双侧乳房肿块,且多数伴有乳房疼痛等症状连续3个月不能自行缓解,检查可触及大小不等、边界不清、质地韧而不硬、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的结节,且有触痛,排除生理性乳房胀痛及青春期乳痛及仅有乳痛而无肿块的乳痛症;并经乳腺X线钼靶摄片或乳腺B超检查,排除乳腺癌及纤维瘤等其他乳腺疾病,且3个月内未曾使用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过的乳腺增生病患者。

2 治疗方法

2.1 疗效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1994年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治愈:肿块消失,乳痛消失,停药后3个月不复发。显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1/2以上,乳痛消失。有效:肿块最大直径缩小不足1/2,疼痛減轻;或肿块缩小1/2以上,但疼痛减轻不明显。无效:肿块不缩小,或反而增大变硬者;单纯乳痛缓解而肿块不缩小。

2.2 方法。治疗组以逍遥散为基础方,主要治疗周期为经前7天、经期4-5天和经后期7天,共18-19天,排卵期可以不服药。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经前7天,丹栀逍遥散酌加玄胡、川楝子、浙贝母、瓜蒌、夏枯草、生牡蛎、橘络、软坚散结,消痰化瘀;肿块明显者加穿山甲、王不留、皂角刺、路路通等消肿散结,腰痛者加菟丝子,牛膝补冲任之不足,并引血下行:经期4-5天,可逍遥散加丹参、益母草、连翘,生麦芽等。经后7天,可在逍遥散的基础上辨证化裁,宜舒肝养血,酌加瓜蒌、浙贝母、夏枯草、生牡蛎、橘络、皂角刺、路路通、水蛭等软坚散结,化痰通络之品。

对照组用消乳散结胶囊(陕西步长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由柴胡、白芍、香附、夏枯草、昆布、牡蛎、玄参、猫爪草、瓜蒌、丹参、牡丹皮、当归、土贝母、全蝎、山慈菇组成,每粒0.4g)3粒,每日3次。经期停用。3个月为一个治疗周期。3个周期后统计疗效。

2.3 统计学方法。采用卡方检验,数据处理采用SPSS10.0统计软件。

3 结果

4 分析与讨论

乳房是女性重要的性腺靶器官,是受内分泌影响最敏感的器官之一。研究表明,人体微量元素缺乏、外部环境造成的神经精神因素刺激,以及人工流产、长期服用避孕药、皮下埋植等多种原因均可使人体的内环境发生改变,从而影响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平衡,使某一种或几种激素的分泌出现异常,引起或加重乳腺增生病[1]。乳腺增生症的发病年龄多在30-50岁,国内发病率约在10%左右。西医多认为与内分泌失调或精神因素有关。雌激素促进乳腺管及其周围结缔组织生长,黄体酮促进小叶及腺泡的发展。雌激素过高和黄体酮分泌过少或两种激素之间不协调,则乳腺导管上皮和纤维组织不同程度的增生。其临床主症也每随月经周期而出现规律性变化。且多数患者同时存在月经不调的病变。西医治疗乳腺增生多采用外源性激素补给或激素对抗,或局部手术治疗,但因存在副反应、复发率高而不易为患者接受。

中医对乳癖(乳腺增生)的认识:“乳癖”之名始见于华佗的《中藏经》。《疡医大全》:“乳癖乃乳中结核,形如丸卵,或坠重作痛,或不痛,皮色不变,其核随喜怒消长……。”《诸病源侯论》中称为“乳中结核”,均描述了“乳癖”的临床症状。中医认为乳癖发生与肝、肾和冲任等脏腑经络功能密切相关。现代研究证实,中医“肾”的功能与下丘脑-垂体-卵巢性腺轴的内分泌功能相类似。洪素兰教授认为,乳腺增生的发生与肝、脾、胃、肾、冲任二脉均有关,其发病基础是先天禀赋不足,但后天情志、饮食、劳倦、内伤最为关键。乳头、乳晕属肝经,乳房属胃经,脾胃互为表里,冲任二脉隶属于肝,肝之经脉布胁肋过乳房,肝经挟胃两旁,故肝与乳房关系最密切。一旦肝病,最易传脾致肝脾之气郁结、损伤,疏运失健,久之则木虚疏泄不及;土不荣木、水不养木,均可致木郁不疏、肝气失畅;木不疏土,脾胃雍滞,经气不达,致阴阳失和,冲任失调,气血不畅,遂气、痰、瘀结阻于乳络,则为肿、痛,而发为乳癖。本病多伴有月经周期反复发作等并发症,经久难愈。临证多见经前乳房肿块增大和疼痛加剧,经后则肿块缩小和疼痛减轻,此均与肝之气血通畅与否密切相关[2]。所以,治疗时应我们据按月经周期阶段特点的不同,逍遥散疏肝健脾为主,辅以补肾,化瘀,消痰散结药物周期性的治疗,收到了较好的疗效。

经前期女性生理状态为气血运行较冲盛,血海充盈。多数患者出现明显的乳痛、乳胀,肿块有所增大,故治疗以“疏肝理脾、通络散结、活血消肿”为主;经期血室正开,用药不可过于苦寒或温燥,以平淡轻灵为妙,往往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做到勿拘于经期,亦无忘于经期即可。经后期,女性生理状态为血海亏虚,宜舒肝养肝,佐以软坚散结,化痰通络。

乳腺增生(乳癖)月经周期分期治疗的治愈率明显好于以一方治疗贯穿始终的方法。因此,临床上应抓住它与月经周期的相应变化规律,分期用药,以冀治愈更多的患者。

参考文献

[1]钱丽旗等.中医辨治乳腺增生病的思路与方法[J].中医杂志,2008,49(1):72

联合序贯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3年7月~2014年6月我科阑尾造影检查患者84例, 男52例, 女32例, 年龄14~76岁, 平均42.4岁, 无阑尾炎相关症状和病史16例, 有腹痛症状68例, 其中右下腹痛49例, 病史3 d~2年。

1.2 方法

采用青岛东风化工厂生产的X线双重造影硫酸钡 (Ⅱ型) ;东芝1000MA数字胃肠机;灌肠装置由一次性灌肠袋及血压计加气球囊改装。

1.2.1 检查前准备

两组患者造影前3 d停服不透X线的药物, 如秘剂和钙剂等。患者检查前禁食1夜。

1.2.2 常规钡餐检查方法

先吞服产气粉3 g, 口服浓度200%~250%硫酸钡200ml, 常规上消化道双对比造影检查, 完成后立即口服浓度70%左右硫酸钡300ml进行小肠造影, 复查间隔0.5~1 h/次, 直至升结肠充盈显影, 回盲部压迫器加压使阑尾显影。

1.2.3 钡餐序贯联合气钡灌肠检查方法

钡餐造影升结肠充盈显影后阑尾不显影随即进行气钡灌肠, 患者左侧卧位, 检查床头低脚高, 经肛门插管灌入浓度110%~150%硫酸钡200 ml, 钡头到达脾曲后注气约200ml, 以回盲部充气为标准, 旋转体位, 回盲部压迫器适当加压显示阑尾, 如仍未显影则排便后复查。

2 结果

常规钡餐造影阑尾显影率69% (58/84) , 26例联合钡检阑尾显影率73.1% (19/26) , 阑尾总显影率91.7% (77/84) ;收集病例中临床证实慢性阑尾炎诊断60例, 钡检慢性阑尾炎总诊断符合率90% (54/60) , 常钡餐造影诊断慢性阑尾炎符合率68.3% (41/60) 。联合钡检组中阑尾显影并诊断慢性阑尾炎13例, 正常阑尾6例。联合造影仍不显影7例, 其中1例为食管癌患者, 无腹痛病史;1例为盲肠段结肠癌并慢性阑尾炎;2例阑尾脓肿形成, 周围肠管推压及黏膜增厚;3例阑尾切除术中所见证实阑尾口部梗阻, 病理证实慢性阑尾炎, 术后右下腹痛症状消失。所有病例均随访半年以上。联合造影检查取得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及征得受检者同意, 未发生不良并发症。

3 讨论

慢性阑尾炎是临床常见病, 若无急性发作病史, 慢性阑尾炎的确诊相当困难, 外科医师仅凭临床资料诊断误诊率高, 阑尾阴性切除率达25%[2]。慢性阑尾炎缺乏特异性症状、体征, 常常难与消化系统其他疾病、妇科和尿路疾病鉴别, 需影像学检查来明确诊断, CT、B超和MR均受机器和患者本身因素影响, 目前钡检造影仍然是慢性阑尾炎的首选检查。

常规钡餐或钡灌肠造影检查阑尾直观, 根据阑尾充盈形态、大小及排空功能诊断慢性阑尾炎简单, 但传统单一钡检阑尾显影率不高, 常规钡餐及钡灌肠显影率分别为75%和25%[3]。钡检阑尾不显影造成阑尾疾病诊断困难, 甚至无法诊断, 文献报道慢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61%[4]。钡检阑尾不显影多认为由于病态阑尾所致, 归因于阑尾口部炎性狭窄痉挛或结石阻塞, 一直以来阑尾不显影作为阑尾炎诊断依据之一。有报道经结肠镜逆行插管阑尾造影对比钡餐或钡灌肠阑尾造影, 发现正常阑尾钡检不显影高达65.4% (17/26) 。本组病例中也发现常规钡餐6例正常阑尾未显影。因此常规钡检阑尾不显影不能盲目认为阑尾病变堵塞。有研究发现, 在一组随访中发现诊断性腹腔镜中阑尾表现正常的患者, 经保守治疗或未经治疗均可恢复正常。这一结果表明正常阑尾的显示及诊断对临床决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多位学者对阑尾腔内情况进行研究, 发现正常阑尾也可有积液、积气、阑尾粪石, 阑尾炎病例的阑尾腔内积液>2.6 mm。这都说明正常阑尾腔内存在一定压力, 炎性阑尾腔内压力会更高。有学者应用口服甘露醇混合钡剂使改良组慢性阑尾炎阑尾显影率达91% (102/112) , 但存在甘露醇致泄和影响小肠功能诊断的缺点;另一位学者通过加大造影剂用量及双对比改良造影法使慢性阑尾炎阑尾显影率提高至89% (113/127) , 这都证明提高盲肠充盈压力能提高炎性阑尾充盈显影率, 但与多数钡检文献一样, 都是通过回顾分析慢性阑尾炎病例讨论炎性阑尾显影率, 较少统计正常阑尾显影率。

就小肠钡餐造影或气钡灌肠两种检查方法而言, 回盲部均位于最远端, 充盈压力可能不足, 甚至部分正常阑尾也未能显影[5]。我科对阑尾造影检查进行改良试验, 常规口服钡餐检查阑尾不显影病例立即进行气钡灌肠, 常规钡餐不显影组中阑尾再显影率达73.1% (19/26) , 其中慢性阑尾炎再显影率21.7% (13/60) , 正常阑尾再显影率25% (6/24) , 联合造影检查阑尾总显影率达95.2% (80/84) , 慢性阑尾炎总诊断符合率达90% (54/60) 。钡餐序贯联合气钡灌肠通过顺行充钡及逆行加压、刺激结肠蠕动, 增加盲肠充盈压使阑尾被动充钡显影。有研究提出应用钡餐结合灌肠诊断回盲部病变优于常规单一钡检, 这也证实联合钡检的实用性及安全性。回盲部结构清晰显示有助于阑尾病变鉴别诊断, 其中1例盲肠癌及2例阑尾周围脓肿在补充气钡灌肠后清晰显示充盈缺损与回盲部的推移、周围肠管黏膜改变。

摘要:收集纳入本院2013年7月2014年6月口服阑尾造影检查84例住院患者完整资料, 其中常规钡餐造影回盲部充盈后阑尾未显影26例, 立即补充气钡灌肠。统计常规钡餐及序贯联合钡检阑尾显影率及慢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结果常规钡餐造影阑尾显影69% (58/84) , 26例联合钡检阑尾显影19例, 证实慢性阑尾炎13例, 正常阑尾6例, 钡餐序贯联合气钡灌肠检查阑尾显影率提高至91.7% (77/84) , 慢性阑尾炎诊断符合率90%。钡餐序贯联合气钡灌肠有效提高阑尾显影率, 从而提高阑尾病变诊断符合率。

关键词:钡餐,气钡灌肠,阑尾,显影率

参考文献

[1]张琰君, 宦怡, 刘莹, 等.正常阑尾的磁共振成像研究[J].实用放射学杂志, 2008, 24 (6) :779-781.

[2]上海第一医学院.X线诊断[M].第3册.上海:上海科技出版社, 1978.1089-1095.

[3]郭启勇.实用放射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7.134.

[4]黄家驷.外科学[M].第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72.672-674.

联合序贯 篇6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01例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确诊的CRF患者,男69例,女32例;平均年龄(55±7.41)岁。病程6个月~3年;血肌酐(Scr)<707umol/L,并具备以下条件:(1)近期无明显肠道内及肛区出血,大便潜血试验阴性;(2)排除肠道内恶性肿瘤;(3)心功能Ⅰ~Ⅱ级;(4)无严重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5)慢性肾衰竭(CRF)1~4期的患者。其中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45例,梗阻性肾病29例,高血压肾病17例,狼疮肾病10例。随机分为口服尿毒清组34例、尿毒清保留灌肠组32例、尿毒清联合序贯结肠透析治疗组35例,3组一般情况无统计学差异。

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未经血液透析及腹膜透析治疗,均采用低盐低磷低蛋白饮食,控制血压<140/90mm Hg,保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纠正贫血等常规治疗。口服尿毒清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颗粒口服,每次1包,每天3次;尿毒清保留灌肠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睡前用尿毒清颗粒加水至100m L保留灌肠,每周2次;尿毒清联合序贯结肠透析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尿毒清加水至100m L加用序贯结肠透析治疗,采用广州今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研制的JS-308F型结肠透析机。序贯结肠透析治疗包括肠道清洗、结肠透析、中药保留灌肠三部分,每周2次。3组均治疗8周,并观察血肌酐(Scr)和尿素氮(BUN)变化及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0.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数据资料以x-±s表示,组间及治疗前后差异性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3 组治疗前后各项指标比较(见表1):由表1可以看出口服尿毒清组治疗前后Scr、BUN下降不明显;尿毒清保留灌肠组对BUN的作用与口服尿毒清组无明显差异,但对降低Scr的作用优于口服尿毒清组;尿毒清联合序贯结肠透析治疗组对降低Scr、BUN的作用均优于前2组,差异有非常显著性,临床症状改善明显。

3 讨论

慢性肾脏病早已被列为世界范围内的公共健康问题,而随着肾衰竭发生率的逐渐增高,其花费高、预后差已成为我国患者就医的瓶颈。而在患者必须开始透析治疗之前,采取有效的措施以延缓肾功能的进展,成为当前医学工作者的任务。而作为人类最重要的排泄器官之一的胃肠道,早在多年前国内外学者就已经开始研究胃肠透析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1~2]。有研究证实,人体每天从肠道排泄的Scr、BUN、UA比尿中还多,而且在肾功能下降后这些毒素在肠道的排泄明显增加。正常人每日摄入蛋白质后,其代谢产物及毒素75%从肾脏排泄,25%由肠道排泄,慢性肾功能不全时,肠道毒素的排出量从正常总量的25%上升到80%[3]。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人应用以大黄为主的中药方保留灌肠治疗慢性肾功能不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4]。但是传统保留灌肠法肛管插入深度较浅,最深仅限于乙状结肠,而且肠腔内药液保留时间与量均有限,患者灌肠后便意感较强,排便次数增多,其效果不稳定。而现在我们在以大黄为主的中药方灌肠的基础上使用序贯结肠透析,充分利用结肠透析机优点,先进行结肠灌洗,彻底清洗了结肠内的代谢产物及体内毒素,减少了结肠粘膜对肠内有毒物的重吸收,肠道清洗后,再进行以大黄方剂为主的中药保留灌肠,从而使药物容易保留和吸收;另外,通过蠕动灌注方式可将中药送到高位结肠,改变了以前传统方法只能把药物送达直肠段或乙状结肠的缺点,不但充分扩大了结肠粘膜与中药接触的面积,而且药液在肠腔中停留的时间明显延长,有利于药效的充分发挥。序贯结肠透析通过减少肠道毒物的重吸收,扩大药物的接触面积和停留时间而使人体内的毒素排泄明显增加,从而达到减轻肾脏的负担的目的。

注: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P>0.05治疗前后自身对照比较,●P<0.01治疗前后与前两组比较,▲P<0.01

尿毒清颗粒是广州康臣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以大黄为主的纯中药制剂,临床上方便易得,在我们的治疗观察中,此药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确切,但因本研究由于患者经济原因使口服用量较少,达不到每天5包(25g)或加量至每天解2~3次大便,故口服尿毒清组治疗前后Scr、BUN下降不明显;而保留灌肠组用药量少,减少了患者的经济负担,但仅对降低Scr有疗效;而尿毒清联合序贯结肠透析治疗组不仅用药量少,对降低Scr、BUN作用非常明显,临床症状改善明显。本研究证实尿毒清联合序贯结肠透析治疗早中期慢性肾衰竭的费用较低,安全性高,操作简单,无明显副反应,而且效果肯定,在临床中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其对晚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的作用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陈灏珠.实用内科学[M].第12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078.

[2]Young TK,Lee SC,Tal LN.Manitol absorption and excretion urae-mic patients;regularly treated with gastrointestinal perfusion[J].Nephron,1980,25(3):112~116.

[3]毕增琪.慢性肾功能衰竭[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3:207.

联合序贯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4月因上腹痛、烧心、反酸等上消化道系统症状就诊于我院消化内科门诊的患者, 入选标准: (1) 年龄18~60周岁, 性别不限; (2) 有纳差、反酸、烧心、腹痛、腹胀、恶心等消化道症状, 经临床、内镜诊断为慢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或消化性溃疡; (3) 14C-UBT阳性; (4) 未使用过质子泵抑制剂 (PPI) 、H2受体拮抗剂、铋剂、胃黏膜保护剂、抗菌药物和益生菌制剂等进行H.pylori根除治疗; (5) 了解研究内容并愿意配合治疗、随访。排除标准: (1) 对本研究药物或同类药物过敏史者; (2) 胃镜检查有出血、幽门梗阻、穿孔、胃肠道肿瘤等并发症; (3) 既往消化系统手术史; (4) 严重心、肺、肝、肾等脏器功能不全; (5) 妊娠和哺乳期女性。符合入组标准的患者185例, 以SPSS统计软件随机分为四组, 各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史等资料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1.2 方法

治疗药物奥美拉唑钠肠溶片 (商品名:瑞奥, 20mg/粒, 浙江华立南湖医药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160;生产批号:13181917278) , 阿莫西林胶囊 (商品名:阿莫仙, 0.5/粒, 珠海联邦药股份有限公司中山分公司, 国药准字H20003263;生产批号:10120205013) , 克拉霉素分散片 (0.25g/片, 扬子江药业集团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9990376;生产批号:04072701) , 甲硝唑片 (0.2g/粒, 亚宝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14020964;生产批号:110343) , 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肠球菌三联活菌胶囊胶囊 (商品名:培菲康, 0.21g/粒,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S10950032;生产批号:20121009-3) 。

用药方法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钠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1.0g+克拉霉素0.5g, 2次/天, 共7d;序贯疗法:前5d予以奥美拉唑钠肠溶片20mg+阿莫西林1.0g, 2次/d, 后5d予克拉霉素分散片500mg+甲硝唑片0.4g, 2次/d;培菲康用法:0.63g/次, 3次/d, 共14d。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甲硝唑于早、晚餐前服用, 培菲康胶囊弃胶囊外壳, 三餐后以冷开水送服, 治疗期间禁止服用任何其他药物。各组具体服药方法见表2。

1.3 评价方法

治疗前和疗程结束4~6周内检测14C-UBT, 14C-UBT≥l00每分钟衰变数 (dpm) 时, 可判定受试者为H.pylori阳性[5]。

1.4 统计学分析

以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使用“Kolmogorov-Smirnov”作正态性检验, 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以均值±标准差描述, 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 (one-way ANOVA) , 14C-UBT评价以疗前检测值为协变量, 疗后比较采用协方差分析;非正态性分布数据以中位数 (四分位间距) 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检验;组间两两比较时不对α进行调整, 均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情况

B组、C组各有1例和2例患者因拒绝复诊时失访, D组1例患者因恶心、呕吐较明显, 用药3天后退出试验, 其余患者均顺利完成治疗和复查, 随访时间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H=4.31, P=0.15) 。H.pylori根除情况各组H.pylori根治率分别为88.9%、67.4%、82.2%和73.3%, 预处理组均高于同步治疗组,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7.14, P=0.07) , 见表3。

2.2 治疗后14C-UBT情况

4组患者治疗后1 4C-U B T检测值均明显下降, Kolmogorov-Smirnov检验服从正态分布, 方差齐 (F=1.66, P>0.05) ;协方差分析表明各组患者14C-UBT检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组间两两比较表明, C组低于其他3组 (P<0.05) , 而A组、B组和D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见表4。

2.3 不良反应

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7.8%、12.8%、19.2%和17.4% (χ2=0.78, P=0.86) , 以腹痛、腹泻等消化道症状为主, 但程度轻, 均可耐受, 停药后消失, 见表5。

3 讨论

大量事实证明, H.pylori感染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病的发病机制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几乎无人质疑进行H.pylori根除的临床及经济意义。然而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的研究发现, H.pylor可能是胃内细菌群的一部分, 人体内存在拮抗H.pylori定植的原籍菌, 因此有学者认为H.pylori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绝对致病菌, 它与胃黏膜上皮细胞保持密切联系, 也是一种胃部原籍菌[6]。这一理论为H.pylori的治疗带来新的方向, 借用纠正胃肠道菌群失调的方法根除和预防H.pylori感染, 改变现存的H.pylori治疗理念, 可以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抗生素滥用的种种弊端[7]。遵循这一理论假设, 研究人员做了大量的工作。Canducci[8]的研究首次表明乳酸杆菌可显著提高H.pylori根除率, 动物实验也证实益生菌能抑制和杀灭H.pylori, 阻止其黏附消化道内皮细胞和释放白细胞介素-8 (IL-8) [9]。总结近几年报道发现, 益生菌在人体内外均有抑制H.pylori的作用, 可降低H.pylori的定植率, 减轻H.pylori引起的胃黏膜炎症反应, 并能减少根除治疗带来的抗生素相关性腹泻、肠道菌群失调、伪膜性肠炎等不良反应[10]。

然而有学者提出, 益生菌本身就是一种活菌, 有可能会被同步使用的抗生素杀灭, 探索更合适的给药方法有很大的临床意义[11]。Yang[12]认为H.pylori感染会诱导Smad7、NF-k B、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 表达上调, 乳酸杆菌的预处理能抑制Smad7和NF-k B路径, 减轻H.pylori诱导的炎症反应。Johnson[13]早期的动物试验表明, 益生菌预处理能明显降低小鼠H.pylori的定植率 (从100%下降至50%, P=0.02) , 同时减轻胃窦部的炎症反应。2006年Sheu[14]通过临床试验首次证实, 益生菌预处理能降低对抗生素耐药的H.pylori负荷量和改善根治率, 为益生菌临床应用展开新的一页, 后期陆续有研究证实益生菌预处理有明确的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进一步证明, 益生菌预处理组H.pylori根治率均高于同步治疗组, 但由于样本量偏小, 未能得到明确的统计学差异。H.pylori的密度与14C-UBT检测值高低有关, 14C-UBT检测值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H.pylori感染的严重程度[15], 将疗后14C-UBT与根治率综合分析, 益生菌预处理确有助于提高H.pylori的抑制、杀灭效果。标准治疗的不良反应与药物本身及胃肠道菌群的失调有关, 益生菌通过抑制肠道细菌繁殖、减少毒素及产生有机酸刺激胃肠蠕动、减少各种毒素和代谢产物的吸收从而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 预处理结束时益生菌的繁殖并不会停止, 后续效应同样能达到上述效应, 因此各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基本接近。值得注意的是, 预处理并非唯一思路, Du[11]认为标准治疗前后加用益生菌均有助于提高H.pylori根治率, 而治疗后使用效果更明显。尽管抗生素的升级换代日新月异, 但目前细菌耐药性增加、医疗卫生费用增长的形式日益严峻。益生菌制剂服药方便、生产成本低、安全性高, 本研究再次证明2周的益生菌预处理有助于减少H.pylori负荷量和提高根治率, 但确切的临床疗效和使用方法需要更多的大规模、多中心、随机双盲和前瞻性临床检验。

摘要:目的:评估联合益生菌的序贯疗法和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旋杆菌 (H.pylori) 感染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有消化道症状、14C-尿素呼气试验 (14C-UBT) 阳性且既往未接受过H.pylori根除治疗的患者185例, 随机分为四组, A组45例, 给予益生菌+三联疗法同步治疗, B组47例, 予益生菌预处理+三联疗法治疗, C组47例, 予益生菌+序贯疗法同步治疗, D组45例, 予益生菌预处理+序贯疗法治疗;疗程结束后46周复查14C-UBT, 评估H.pylori根除情况并观察各组不良反应。结果:各组H.pylori根治率分别为88.9%、67.4%、82.2%和73.3%, 预处理组均高于同步治疗组, 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各组患者14C-UBT检测值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其中C组低于另外三组 (P<0.05) , 而A组、B组和D组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 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与同步疗法相比, 益生菌预处理能明显减少H.pylori负荷量和提高根治率, 但更合适的治疗方法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联合序贯 篇8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0年9月~2012年9月收治的9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其中男50例, 女40例, 年龄50~89岁, 平均年龄 (67.45±4.77) 岁, 其中结节型21例, 巨块型69例, Child-pugh分级:A级78例, B级12例, ECOG评分:0分22例, 1分41例, 2分27例, 所有患者均符合《原发性肝癌诊疗规范》中的相关诊断标准, 排除严重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癌破裂及远处转移患者, 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45例,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考组采用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Seldinger技术操作, 患者均采用局部麻醉, 经股动脉穿刺插管, 成功穿刺后, 将5 F导管置入, 并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DSA) 系统进行监视, 选择性给予肝动脉插管、腹腔干动脉插管造影, 之后插管至肿瘤供血动脉部位将化疗药物混悬剂[丝裂霉素 (MMC) 10 mg/m2、5-氟尿嘧啶 (5-Fu) 1.0 mg/m2, 阿霉素 (ADM) 40 mg/m2) ]注入, 超液化碘油10 ml。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同时采用伽马刀序贯治疗,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7~14 d后, 给予伽马刀治疗, 患者采取平卧体位, 范围为膈顶上3 cm到肝下缘下3 cm, 经CT螺旋扫描, 准确肿瘤体积后描画出来, 将需要保护的器官进行标记, 治疗计划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 经50%~80%剂量曲线包绕肿瘤体积, 靶周剂量设置为25~40 Gy, 分割剂量设置为2.5~4.0 Gy, 1次/d, 每周连续治疗5次, 连续治疗8~15次, 具体根据患者病情确定。

1.3 疗效判定标准[2]

根据WHO标准对治疗效果进行判定。显效:肿瘤体积至少缩小50%;有效:肿瘤体积缩小25%~50%;稳定:肿瘤体积减少25%内, 然而未出现新病灶或者病灶未增加, 至少持续1个月;无效:肿瘤体积增加25%以上。总有效率= (显效+有效+稳定) /总例数×100%。观察两组的1、2年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 表示, 实施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实施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显效21例, 有效14例, 稳定8例, 无效2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95.6%, 参考组治疗后显效14例, 有效12例, 稳定10例, 无效9例, 治疗总有效率为80.0%, 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2观察组患者1、2年死亡率及生存率均优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两组1、2年死亡率及生存率比较, P<0.05

2.3 观察组治疗期间出现5例呕吐恶心, 参考组治疗期间出现4例呕吐恶心, 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肝细胞癌为临床常见的原发性癌症, 流行病学研究显示, 其已经在全球癌症发病率中占第5位, 同时疾病发生率及患者死亡率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 尤其是男性患者, 肝细胞癌的死亡率更高[3]。原发性肝癌早期发病患者无显著症状, 因此明确诊断及治疗时多为中晚期, 最佳手术时间已经丧失, 患者需要辅助化疗等抵抗疾病进展, 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是目前临床首选手段, 肝动脉、门静脉对肝细胞癌双重供血, 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后, 正常肝组织的血供基本不会受到影响, 较为安全, 然而由于门静脉具有供血作用, 因此在栓塞治疗后, 部分浸润细胞、肿瘤细胞及肝内转移细胞仍然处于存活状态, 癌细胞可出现远处转移或者局部复发, 效果并不显著[4]。

伽马刀为填充式三维适形放疗方法, 精确立体定向后, 高剂量照射肿瘤靶区, 从而诱导肿瘤病灶区血管变性, 靶区供血明显减少, 有效射杀肿瘤细胞, 同时正常肝组织因为不受严重照射, 因此基本无损伤。且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能够缩小肿瘤体积, 伽马刀的照射范围显著减少, 正常肝组织受到的损伤较小, 化疗的敏感性明显增强, 伽马刀的杀灭作用更加明显。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大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1、2年内存活率均明显大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期间观察组与参考组均仅出现轻微呕吐、恶心等不良反应, 经积极治疗后症状消失,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综上所述,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伽马刀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效果显著, 能够有效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同时患者可耐受, 可作为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肝动脉化疗栓塞与伽玛刀序贯联合疗法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效果。方法 90例中晚期肝细胞癌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45例, 两组患者均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治疗, 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伽玛刀序贯治疗, 分别在治疗结束后1、2年对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观察,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治疗后1、2年生存率均明显大于参考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考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伽马刀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近期与远期效果均显著, 能够延长患者生存时间, 同时患者耐受良好。

关键词:肝动脉化疗栓塞,伽马刀序贯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临床效果

参考文献

[1]郑家平, 邵国良, 罗君, 等.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安全性和预后因素分析.介入放射学杂志, 2014, 23 (3) :222.

[2]张磊, 李勇.中晚期肝细胞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熊去氧胆酸护肝利胆作用的研究.实用医学杂志, 2011, 27 (22) :4129.

[3]李勇, 黄建文, 陆骊工.肝动脉化疗栓塞联合索拉非尼治疗中晚期肝细胞癌的临床分析.中华医学杂志, 2010, 90 (31) :2187.

联合序贯 篇9

【关键词】小儿支原体肺炎;阿奇霉素;序贯疗法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6)04-0075-02

随着社会发展,气候环境的改变,支原体肺炎的发病率有日趋上升之势,在小儿感染疾病中比例可高达30%[1]。支原体肺炎,又称原发性非典型肺炎,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嗽、咽痛等症,通常由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的肺部急性炎症,治疗上对支原体的清除相对困难,发病进展快、病程较长、病情重、易反复发作,可对身体多个脏器产生影响,严重者甚至可能对生命造成威胁。序贯疗法是指在疾病的治疗中,根据病情变化,转换不同的药物剂型,在支原体肺炎的治疗中多有应用[2]。为了进一步分析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用于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本文选取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时间段内我院儿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研究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次选取在2015年5月-2016年5月时间段内我院儿科病房接受治疗的支原体肺炎患儿200例,其中男性患儿102例,女性患儿98例,患儿最小年龄为5岁,最大年龄为12岁,平均年龄在(9.01±3.61)岁。病程时间最短为1天,病程最长时间为10天,平均病程时间为(5.32±2.57)天。按照随机的原则分为两组,治疗A组、治疗B组,每组各100例,两组患者在病情的严重程度、病程、发病原因、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方面,不存在任何明显的差异,P>0.05,可进行对比分析。

1.2纳入及排除标准 所有研究对象的纳入标准:(1)符合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诊断标准;(2)患儿及家属同意加入本研究,并由家属代签患者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排除有精神性疾病的患者;(2)排除具有严重的心、脑、肝、肾、肺等器官组织的原发性疾病史的患者;(3)排除对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

1.3治疗方法 患儿在入院明确诊断后,给予退热、止咳、平喘、化痰及对症处理等基础治疗。治疗A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采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进行治疗,开始应用的药物剂型为注射剂,静脉注射,10mg/(kg·d),使用时间为3-5天,及时监测患者血常规及体温变化,如果恢复正常,阿奇霉素的剂型由注射剂转为,口服片剂,应用3天后,停药4天观察,再服用3天,剂量保持不变,总疗程2-3周。治疗B组在基础治疗基础上,以相同的剂量静脉滴注阿奇霉素,无药物剂型的改变。

1.4疗效评价 根据临床相关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对小儿支原体肺炎的临床疗效可分为无效、有效、显效三种情况。显效是指患儿在接受治疗后,发热、干嗽、咽痛等临床症状及肺部小鸣音、湿罗音等体征消失,影像学检查肺炎征象消失,支原体检查转阴性;有效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发热、干嗽、咽痛等临床症状及肺部小鸣音、湿罗音等体征减轻,但影像学、化学指标检查,为完全恢复正常;无效是指患者在接受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检查等未见减轻,甚至有加重之势。有效例数与显效例数之和为总的有效数。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系统软件统计分析资料;其中计量资料用(`x±s)表示,并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并用X2检验;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效果上的比较 治疗A组有效率99%,其中显效78例,占78%,治疗B组有效率为83%,其中显效51例,占51%,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1。

3讨论

肺炎支原体是引起儿童感染的常见病原体之一,其感染率有日趋上升之势,通常由于支原体感染而引起儿童的肺部急性炎症,而导致小儿支原体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不具有细胞壁,不同于病毒、细菌的病原微生物,在外界环境中能够独立存活的时间较长,可以通过飞沫传染,导致病原微生物出现播撒[3]。临床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首先药物为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类药物的作用靶点为致病微生物的遗传物质复制及蛋白质的合成,从而有效的是病原体的繁殖增长得以抑制[4]。阿奇霉素新一代十五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该药物在靶组织器官中的药物浓度高,组织渗透性好,可通过细胞壁,药物的半衰期长,对支原体感染治疗疗效明显[5]。因为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应用阿奇霉素持续静脉滴注,有一定疗效,但痛苦较大,住院时间长,积极负担重,导致院内感染的可能性大,因此序贯疗法作为一种新型用药理念,得以应用,临床疗效佳。

上述研究结果显示,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的治疗A组有效率99%,其中显效78例,占78%,治疗B组有效率为83%,其中显效51例,占51%,两组总有效率及显效率比较,均P<0.05,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应用阿奇霉素序贯疗法对小儿肺炎患者进行治疗,副作用少、见效快、疗效好,优于阿奇霉素的非序贯疗法,对临床借鉴与推广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源继.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析[J].医药前沿,2016,6(6):198-199.

[2]刘斌.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析[J].母婴世界,2015,(23):63-63.

[3]袁方.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析[J].医学信息,2014,(36):376-376.

[4]贺雯.阿奇霉素序贯疗法治疗小儿支原体肺炎的分析[J].医药前沿,2016,(4):133-133.

联合序贯 篇10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择取本院2014年8月-2016年4月收治的慢性胃炎Hp感染患者114例, 所有患者均经过病理以及内镜检查, 确保符合慢性胃炎Hp感染临床诊断标准, 且不存在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凝血功能障碍、严重性肝肾功能不全、短期内质子泵抑制剂服用史、抗生素抑制剂服用史、上消化道大出血、精神疾病等情况。所有患者均为自愿参与本次实验, 符合医学伦理委员会要求。参考平行对照法将患者划分为实验组与参照组, 每组57例。参照组:男41例, 女16例, 年龄27~63岁, 平均年龄 (38.8±5.6) 岁;实验组:男40例, 女17例, 年龄28~65岁, 平均年龄 (39.3±5.4) 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参照组行西医序贯疗法。

治疗前5d, 于患者早晚餐前, 给予奥美拉唑20mg以及阿莫西林1000mg;治疗后5d, 于患者早晚餐前, 给予奥美拉唑20mg、替硝唑500mg以及克拉霉素500mg。治疗周期共10d。

1.2.2 实验组在参照组的治疗基础上, 接受乌芍散治疗。

乌芍散主方为:干姜5g、甘草20g、元胡20g、枳实20g、白及20g、桂皮10g、丹参20g、白芍40g、乌贼骨45g。分别研成细末, 混合, 以100目筛子筛过后, 按照5g/包的标准, 包装备用, 患者每天服用剂量为5~10g, 3次/d, 空腹服用。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Hp清除率、Hp清除时间、症状积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疗效判定标准

上消化道症状无明显改善为无效;上消化道症状局部缓解有效;上消化道症状明显改善为显效;上消化道症状完全消失为治愈。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有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 计数资料以n (%) 表示, 行χ2检验,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实

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为96.49%, 明显高于参照组的82.46%,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注:*与参照组比较, χ2=5.96, P=0.01。

2.2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指标对比

实验组患者的症状积分、Hp清除时间、Hp清除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显著优于参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3 讨论

本文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症状积分、Hp清除时间、Hp清除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优于参照组 (P<0.05) , 与官丹蕊等[3]人的研究结果基本等同。

Hp的发展为慢性胃炎临床治疗创造了较好的突破契机。Hp为上消化道黏膜寄生行革兰氏阴性杆菌, 会直接损害患者的上消化道黏膜。在中医理论中, Hp相关性胃炎属于痞满、胃脘痛, 其发病机制为饮食不节、脾胃虚弱、感受外邪, 为本虚标实之症[4]。乌芍散中的乌贼骨具有收敛止血、制酸止痛之效;白及可以消肿止血生肌;丹参可以活血祛淤;白芍可以健脾理气;枳实可以消积除痞;元胡可以止痛;桂皮可以解痉镇痛;干姜可以温中散寒;甘草可以调和诸药;全方具有舒肝止痛、理气消痞功效。在此基础上, 联合西医序贯疗法, 可以显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提高Hp清除率[5]。

综上所述, 在慢性胃炎Hp感染临床治疗过程中, 对患者行乌芍散+西医序贯疗法, 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值得全面普及。

参考文献

[1]束昇阳.乌芍散联合西医序贯疗法治疗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临床疗效观察〔J〕.中医药学报, 2015, 7 (6) :93-96.

[2]刘洪荣, 吴雄健, 彭先荣, 等.乌芍散加味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性疣状胃炎的临床研究〔J〕.医药前沿, 2012, 2 (8) :321-322.

[3]官丹蕊, 官尚民.10和14d序贯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的消化性溃疡和胃炎患者的疗效对比〔J〕.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1, 31 (9) :1668-1669.

[4]孙佩玉.序贯疗法联合口腔洁治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幽门螺杆菌根除的近期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 2015, 7 (10) :1172-1175.

【联合序贯】推荐阅读:

内科联合07-16

联合方式10-14

联合发送10-16

短效联合10-16

联合指导10-17

联合通讯10-18

联合药物10-19

联合操纵10-21

自由联合10-21

联合监管05-08

上一篇:软件应用和数据处理下一篇:持续护理质量改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