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漆画的收藏价值

2024-07-22

中国漆画的收藏价值(精选4篇)

中国漆画的收藏价值 篇1

当前,中国书画收藏与投资市场存在着一块不容小觑的价值洼地,值得藏家关注:在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已被市场关注但还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优秀书画家的作品,以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青年艺术家作品。

中国书画艺术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它书写了中华儿女博大、坚质、浩气式的民族精神,融合了自古以来中国文人对于自然、社会及其与之相关的政治、哲学、宗教、道德、文艺等各方面的认识。如此丰富灿烂的文化性与艺术性使得中国书画长久以来占据了中国艺术品收藏市场的半壁江山,无论古时与今日,无论王侯将相抑或商贾贵胄,莫不为得到一幅名家真迹而备感尊荣。

“古代书画”一画难求

纵观当今的中国书画市场,古代书画与近现代书画一直是市场主力资金追逐的焦点。古代书画因其无比珍贵的史料价值与艺术价值以及资源几近匮乏的稀缺性使之在收藏价格上一直稳居鳌头,不论市场如何波动,古代书画的行情始终处于相对稳定的上升态势。然而,古代书画精品早在清中盛世已高度集中于皇室及少数人手中,晚清民国战乱时期大部分散失海内外,又经十年文化浩劫已然存世寥寥,后经国家的抢救性保护收购,目前能供流通收藏的古代书画精品屈指可数。

“近现代书画”已近巅峰

近十几年来,由于市场经济高速增长引发通货膨胀,国内投资渠道的单一使得大量货币资本因为保值增值的需要进入艺术品收藏领域,近现代名家书画的艺术与经济价值也被捧至臻峰,其价格如同坐上火箭般直线上升,少数精品甚至超越古代书画占据艺术品交易榜首。然而动辄几千万上亿的价格令绝大多数人望而生畏,其最终亦会落入少数超富阶层手中而不会轻易出售,市场流通可供收藏的近现代名家书画精品也日益见少。

“当代书画”潜力巨大

目前,从书画收藏与投资的角度来说,当代书画不失为一个绝佳的方向,这其中又包含着两个层次的作品。

首当其冲的应是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当代书画名家指的是目前在艺术上享有极高声誉,市场上获得极大成功的画家;创作精品指的是能够代表这些画家最高艺术水平的作品或者蜚名远扬的作品,如何家英的《幽谷》、范曾的《老子出关》等。之所以这么说,一方面是由于部分成名艺术家的创作高峰期已过,精品力作已难呈现,部分虔诚的实力派艺术家由于经济条件多已十分优越,往往宁愿把心血作品留在身边而不轻易出手,这使得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也趋于有限;另一方面泡沫经济下人们对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和在快节奏、高强度的社会生活中重视心灵归一的审美要求催生出对新一轮优质艺术品的巨大需求。供需两者之间的矛盾必将导致中国当代书画名家的创作精品价格攀升。2011年秋,当代画家崔如琢一幅巨制《盛世荷风》在香港佳士得拍出1.28亿港元高价,创造了国内在世艺术家作品的最高拍卖记录。这已然可以认为是中国当代书画名家创作精品投资热潮即将来临的一枚信号弹。

收藏与投资当代书画另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还在于那些艺术上有一定成就,已被市场关注但还未得到充分开发的优秀书画家的作品,以及已形成了自己独特艺术风格的青年艺术家作品。在当前这是一块不容小觑的价值洼地。现时的中国国力强盛,社会的安定团结和经济的快速发展带来文化事业的极大繁荣,再加上全球化大背景的影响,中国的传统艺术在与东西方文化互动的冲突与融合中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传统的审美观念也在充满时代精神的当代青年艺术家笔下被重新阐释。这是一个自由、奔放、不拘一格的时代,是艺术之花尽情绽放的时代,因而也是最容易出成果的时代。不久的将来,这个时代的作品必然能达到它应有的价值高度。眼光推至十年前,如今在书画市场备受青睐的范扬、史国良、崔如琢等名家作品在那时基本是默默无闻或仅有小范围的影响,而短短十年他们的作品便上涨至百万、千万。因此,如今正值创作上升期、还未被市场完全开发的优秀中青年艺术家潜力巨大,是投资者与收藏家要着重关注的对象。

基于以上分析,从顺应潮流、培育市场的角度出发,为中国艺术市场输送更多的新鲜血液,也为书画藏家开拓更多的收藏空间,广大拍卖公司要大力着手于当代中国书画市场,以举办专场拍卖会的形式着重推出当代书画名家和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的精品,尽最大可能去维护藏家利益。而投资者与收藏家也应多关注当代书画名家和优秀中青年艺术家的精品,提高收藏市场价值与分量。PR

中国漆画的收藏价值 篇2

鉴赏就是对文物、艺术品等的鉴定和欣赏是人们对艺术形象进行感受, 理解和评判的思维活动和过程人们在鉴赏中的思维后的和感情活动一般都从艺术形象的集体感受出发, 实现由感性阶段到理性阶段的认识飞跃, 都受到艺术形象的内容, 根据你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生活经验, 艺术观点和兴趣来补充和丰富的形象_使用你的视觉感知, 过去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文化知识的艺术感觉, 体验、联想、分析和利断, 获得审羌享受.并理解美术活动和艺术现象。中国观赏石文化最早起源于商代, 后来被应用于园林建设中, 既丰富了中国传统建筑形式, 又使观赏石的形态更加多样化。秦汉之后, 观赏石已经成为上层社会交际、建筑及收藏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近代, 我国关于藏石文化的书籍和理论研究能也更加完善。目前, 无论是在港台地区还是中国大陆, 藏石文化已经作为优秀的文化遗产受到政府的重视和藏石爱好者的广泛关注。由于观赏石文化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目前我国逐步与世界各国进行观赏石文化、理论、学术活动的交流等, 通过不断的对外交流和文化融合, 观赏石也越来越受到世界其他各国的关注和喜爱。中国观赏石文化是世界赏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关奇石研究者和爱好者要重视中国赏石文化, 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

2 中国观赏石的文化价值

观赏石是美丽、质朴、天然的工艺品, 是大自然的馈赠。寻找和捡拾奇石能使人的性格乐观、豁达、坚韧, 同时也锻炼体魄, 陶冶情操, 健康身体。现代人赏石是“亲近自然、回归自然”的意识表示, 更是“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意愿表达。现代人为了更好的生存, 其思想行为应遵循“道法自然”, 就是要善待地球, 保护资源, 爱护环境, 这是赏石人追求的崇高境界和精神寄托, 也是珍贵稀缺的观赏石赏玩的真谛和魅力所在。

2.1 赏石文化中的国学文化

《易》之“厚德载物”、儒家之“比德”、道家之《道德经》……, 中国传统文化对道德观的看重, 虽有区别但大同小异, 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也许是受更古就产生的比德观直接启发,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用以比德之物:如较早的管仲有玉具“九德”之说42;孔子有玉“十一德”之说, 还有比德于山水之论。比德观历代都有生发, 许多的自然物, 梅兰竹菊松石等等, 逐渐都成为落实道德观的载体。我们可以在国学所涉及的范畴, 找到赏石文化的痕迹或烙印。因为, 中国古代以文人士大夫为主流的赏石文化, 其思想根源离不开以道儒释哲学为主体的背景, 其审美理念起源于自然山水崇拜的情怀。特别是中国的“文人石”时代:①赏石“人格化”是典型的文化风格, 例如:“精诚所至, 金石为开”“义心若石屹不转, 死节名流确不移”、“独有伤心石, 埋轮月宇间”、“主人得幽石, 日觉公堂清”“我具衣冠为瞻拜, 爽气入抱痊沉蠿”等等;②赏石“艺术化”是独到的文化造就, 例如:“三山五岳, 百洞千壑, 视缕簇缩, 尽在其中”、“五岭莫愁千嶂外, 九华今在一壶中”等等赞美大好河山、寄情胸怀志向的诗句太多。在林林总总的赏石诗画大观中, 我们可以找到一条主线, 那就是以中华传统的核心哲理“仁义礼智信”和“温良恭俭让”为内容的思想。赏石是一门艺术, 属于文化范畴。赏石知识所涉及的文化知识领域是很广泛的, 上至天文、下达地理, 纵观历史、横听哲学, 粗分实用、细缕美术。中国赏石文化的集大成在于“东方式”园林建筑, 园林建筑中的点睛之笔在于孤峰磊石景观, 孤峰磊石景观的审美机要在于“瘦漏透皱”。造园艺术所要求的科学文化知识是既广又深的。中国明末造园家计成, 在亲自营造假山工程基础上, 写成了中国最早和最系统的造园著作《园冶》, 享誉至今名传世界。中国的皇家园林更是了不得, 其中天工的名峰和人工的景山, 是我国能工巧匠的智慧结晶, 是我国赏石文化的艺术精髓, 例如:颐和园、避暑山庄、圆明园、海晏河清、河园和泰富长安城。走进中国的园林, 北方皇家的大气恢宏, 南方私家的小巧精致, 放眼是满目山水秀丽, 静心是细听柳拂莺鸣, 抒怀是一腔诗情画意, 这就是师法国学的赏石文化的精妙绝伦。

2.2 赏石文化中的自我修养的文化

赏石文化不仅在古代还是在现代都对于人们自身的修养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 人们奔忙于城市之间, 很难欣赏到自然之美以及山石鸟兽带给人们心灵的宁静。人们普遍在书房和家中放置博古架对奇石进行收藏, 或者在房屋建筑的设计过程中让奇石成为庭院布局的一部分, 以期回归自然, 达到心灵的宁静。奇石是大自然的产物, 奇石收藏代表着人们内心返璞归真的期待。由于大自然创造的客观性, 奇石的形态多种多样, 既能够激发起人们的浪漫情怀, 又能够揭示人们审美上的无限情趣。在以奇石布局的宁静院落里执棋落子或者在放置奇石博古架的书房里蘸墨挥毫是很多具有文化修养的现代人的期许。

3 中国观赏石的收藏价值分析

3.1 观赏石的鉴赏方式

①目鉴。通过目鉴主要是鉴赏观赏石的造形、颜色、纹理、体量。品其瘦漏透皱之秀、五彩缤纷之色、变幻无穷之纹、大小雄奇之体、点线面之协调。通过目鉴, 观赏石的主要特征一目了然。目鉴能见到石的画境美。如玲珑峻峭、溶洞奇观、人物山水等等。目鉴还能直接观赏感知美, 即印象美或画境美。②手鉴。手鉴即“把玩”, 就是拿在手上欣赏。观赏石和宝石、玉器、鼻烟壶、紫砂壶、小型古董等其他收藏品一样, 可以被收藏者反复长久地摩挲。观赏石的湿润或枯涩、粗糙或致密、坚硬或脆碎、石体轻或重等石质特点, 通过触摸可以了解得更加清楚。③耳鉴。耳鉴就是用耳朵去听, 用耳朵对观赏石的声音进行辨别。能够悦耳的观赏石毕竟很少, 但我们绝不会放过对每一块观赏石弹奏的机会。四大名石和新出现的各种名石中, 各种不同的石头有不同的声音。④鼻鉴。鼻鉴就是用鼻子闻, 从而品评不同观赏石的特殊气味。当然, 不是所有的石头都有明显的气味。只有对那些味道明显的观赏石, 鼻鉴才有特殊的功效。丰富的自然界无奇不有, 因此能散发气味的石头并不罕见。有些矿物晶体即拥有自身特殊的气味。偶然间寻得一块沁人心脾之石, 其特异的价值必将非同小可。

3.2 观赏石的收藏投资收益

观赏石文化是我国特有的传统文化, 随着近年来人们经济理念的更新和投资意识的觉醒, 观赏石收藏受到了人们的广泛欢迎。但是, 由于很多人对观赏石的内在文化价值和市场价值不移了解, 一导致观赏石收藏的盲目性以投资收益为基拙的观赏石收藏要考虑诸多方面的因素。观赏石的天然性观赏石是自然的产物, 观赏石收藏过程中要注重观赏石返瑛归真的特性有人工雕凿浪迹的观赏石是没有收藏价值的。观赏石是自然形成的, 所以它具有唯一性, 观赏石收藏过程中要注重它的古老性和稀缺性越是立代久远的观赏石, 越具有市场价值和收藏价值同时, 由于目前人们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导致观赏石越来越稀缺, 收藏者在收藏过程中也要注重它的稀缺性。在观赏石的收藏投资过程中, 也要考虑观赏石在市场上的大众认知度, 司时要注重传统藏石品质, 以确保观赏石具备最佳收藏价值。

4 结束语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 我国观赏石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不断彰显。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以及生态文明建设, 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快速发展。

摘要:观赏石文化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渊远流长。近年来, 人们对藏石文化有了新的理解和定义, 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观赏石的文化价值和收藏价值。与其他传统文化一样, 观赏石文化也有其自身的文化渊源、文化魅力及文化韵味等, 它既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分支, 又是人们日常审美情趣的重要体现。

关键词:观赏石,文化价值,收藏价值

参考文献

[1]贺林.从鉴评标准看文化含量在观赏石鉴评中的重要性[J].宝藏, 2015, 11:38~41.

浅谈当代中国漆画的发展 篇3

一、立足于传统漆艺条件下求发展守持传统, 推陈出新

漆画的创作应守持传统, “在漆海中立定精神”, 这是漆画创作的物质基础与前提。正如乔十光先生所言:“漆画作为一个画种必然要有材料的限定, 必然要有自身不可取代的独特性, 否则画种的地位很难巩固。”“"民族的就是世界的”, 中国传统漆器无论从其质材、技艺及图案表现的美感、意韵、情趣等方面, 都值得我们学习、借鉴。当然, 对传统的借鉴、吸收, 并不意味着“复古运动”, 而是一场深刻、艰辛的艺术变革。这种变革, 既表现在物质上 (如材料、方法等) 的创新上;同时也表现在观念的更新、变化中。“没有为了美而不能毁坏的规律”, 真正的漆画艺术家总是以传统艺术为基础做跳跃, 善于把传统材质、技艺中最能和现代艺术相结合的部分, 用现代意识加以重构, 不断苛求自己以新的形式、方法表达自己的主观感受和主观意念, 成为富有自我特性的创造者。艺术最宝贵的是特性, 漆画的独特性就是漆性。漆画如果没有漆的特性, 没有漆的隽永意趣, 本身也就失去了作为材质的价值。

二、立足于现代绘画条件下求发展

要真正拓宽漆画发展的空间, 改变漆画现今的落后状况, 就必须使漆画创作进入现代绘画更自由、更人性化的创作观念上, 调整漆画的定位。随着人们对物质上的需求转变到对精神性的日益需求, 这意味着艺术的价值转变到了围绕着人的根本目的上。现代艺术讲求“重表现, 轻媒材”, 是以表现人的精神需求为主旨, 在最大程度上关注入, 观赏者有对美术作品的审美需求, 漆画家有自由创作作品的需求。“轻媒材”并非忽视传统材料及其技法, 而是重视将传统的材料技法以及现代的新媒材, 作为“表现”的载体, 服务于“表现”这个目的。没有“媒材”这个基本条件, “表现”就成了一句空话。

像其他绘画一样, 立足于现代绘画的漆画将担负着与过去不同的社会责任和对自我的要求。现代漆画在其发展之初寻求类比性的表现方式本无可厚非, 但是随着漆画语言自身规范及标准的形成, 确立自身的行为规范势在必行。我们在困惑于其自身表现手法局限的同时, 应注意到其他艺术门类也经历了同样的过程。国画也为自己的“轻”、“薄”、“透”而苦恼, 油画也因其材质的单一性而寻求变化, 雕塑也经历过造型语言丰富的过程。因此, 片面的追求其他绘画体系的表现语言, 实质上是一种高级“临摹”。

越南之所以能成为全球的漆画中心, 就是因为他们的漆画发展从一开始就脱离了工艺美术品的范畴, 具备了很强的绘画性和艺术性。所以, 中国漆画语言要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语言, 可以有实用性、装饰性, 但不可以没有最本质的绘画性。具有绘画性的漆画才有当代性, 才能走得更远。

三、教育的推动下求发展

中国当代漆画的发展除了自身因素的不断演进外, 更重要的还需要依靠学院教育的推动。我国的高等漆艺美术教育起步相对较晚, 现阶段高校漆画专业长期处于非主流状态, 一直在工艺和绘画的夹缝中寻求发展。因此应加强以院校或研究会的名义增进国际漆画界的交流, 使许多学术问题能在高层次的交流中得到解决;而且还必须建立相应的理论研究与批评体系, 让更多的批评家介入漆画评论领域, 使漆画能吸收其他画种发展壮大的经验, 最终能像国、版、油画一样在造型艺术中占有一席之地, 从而确立漆画在当代文化格局中的地位, 以此为目标, 大力培养后备队伍, 不断提高从业队伍总体素质。

四、打造漆画的普遍性同样是古老东方的传统艺术, 现代水墨、现代陶艺的发展步子明显比现代漆画要快得多

漆画艺术要想青出于蓝, 雅俗共赏, 还有一段艰难的路程要走。

漆画要想跻身于当代艺术之林, 必须要让更多的人认识和了解漆画。越南的漆画已经在国际上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力, 成为全球的漆画中心。其实中国的漆画艺术家无论从技法还是艺术表现力来说都不比越南差, 只是中国对这门艺术的传播和关注的人相对少。可以说, 中国漆画的私人收藏与中国传统书画和油画的民间收藏规模相比, 尚处于起步阶段。但这几年已有很大的发展, 无论是艺术价值还是市场价值都明显上升, 不少优秀的漆画作品的价值已得到市场的承认。这就需要我们当代艺术家的不断努力和推动, 使漆画早日跻身于当代绘画艺术之林。将我国具有7000年历史的漆文化进一步发扬光大。

摘要:现阶段, 如何在有别于其它画种的夹缝中寻求发展, 找到自身的位置, 与其它画种拉开距离, 更好地发挥漆画的特殊艺术语言, 是当代中国漆画家所面临的难题。时代的变革给漆画注入了新的活力, 当代漆画因其材料媒介提供的多种选择可能, 显示了这一绘画样式多元化发展的潜力, 形成多样化的风格。因此我们应在不丧失漆画艺术本体语言的情况下, 以一种发展的姿态, 使漆画艺术趋向多元化。

关键词:守持传统,多元发展,漆画

参考文献

中国漆画的收藏价值 篇4

关键词:现当代艺术,综合材料,中国现代漆画

从上世纪60年代初为数不多的漆画前辈开始专门从事漆画创作以来, 中国漆画艺术已走过了风风雨雨40余年, 而对于一个画种来说, 这40余年仅仅是一个开端。漆画依托于数千年漆艺的辉煌, 但同时作为一个年轻的画种, 又将遵循现当代艺术的发展轨迹。在现代艺术的发展中, 艺术的观念已脱离了传统美学束缚, 而综合材料的运用几乎是众多现代艺术所共有特征, 材料的创造性使用拓展了艺术作品的表现力、想象力和感染力。在中国漆画展中, 除了使用传统材料技术语言的现代漆画外, 各种新型绘画性的或非绘画性的材料也层出不穷, 都以巧妙的构思及技巧很好地将各种材质与画面的造型、色彩结合得更加完美。更有一些摆脱了传统的审美习惯和内容表现、体现材料本身所特有的内在精神的作品, 使材料从载体走向了艺术的自我表现与观念表现。从当前漆画发展的现状来看, 中国现代漆画不像其他画种那样, 有着成熟而固定的语言程式, 也不像其他画种一样困惑于固守或演变的较量, 而是紧密地结合现代艺术发展的开始走向了综合材料艺术领域。一、进入综合材料艺术领域的现当代艺术艺术的发展始终是动态的, 从二十世纪以来的艺术发展来看, 运用综合材料进行艺术探索, 以取得技术和观念的更新, 已被艺术家广泛尝试。显而易见, 现代艺术在抽离了对色彩、造型最真实的模仿以后, 笔触、结构、各种材料的独立表现力量显现出来, 潜伏的意念表达开始复苏。材料在艺术作品中的主体性不断得到提高, 材质之美提高到与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同样高的地位, 艺术实践使材料的物理形态传达出一定的生命意味, 材料从载体走向了艺术的自我表现与观念表现。综合材料既不是艺术的流派, 又不是某种阵营的标志。在国外, 用某种固定的材料来为自己划分阵营的局面已不复存在, 而是进入了综合材料艺术状态, 甚至很难分清它们的界线和属性。而国内, 由于我们过去艺术分类过细过清的原因, 艺术家很多还是停留在画种分界的表层, 往往对新材料的选择和使用采取一种拒绝的态度, 对所从事的画种美其名曰“纯正”和“地道”, 殊不知他们在捍卫的同时, 已经背离艺术的真正精神。对综合材料艺术的研讨将有助于帮助中国人转变习惯的审美和思维方式, 更好地解读当代艺术和进行艺术创作。而对于新生的中国现代漆画来言, 有并轨于世界当代艺术的直接意义。二、中国现代漆画具有综合材料应用与表现的先天优势中国传统漆艺经历了7000余年的历史演变, 技法和材料应用源远流长, 明代黄大成的漆艺专著《髹饰录》就记载了上百种漆艺的材料和技法。漆艺就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不同质感材料的艺术创作, 并且带着很鲜明的东方特色。漆画创作所使用的材料是大漆、合成漆等适合固着于画面的媒材。大漆有着温润的光泽、优雅瑰丽的色彩, 年代越久越能显现出高贵的气质, 材质具有朴实、含蓄、品质的独特之美, 打磨推光后的漆板乌黑铮亮, 本身就是一件绝好的艺术品。合成漆也有着色彩丰富的优点, 两者的美感和表现力是其他材料所无法比拟的。漆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干固性, 可以层层磨显, 幻化出迷离的、斑驳的色层, 这是别的绘画材料所不具备的。美国艺术理论家杜安·普雷布尔在《艺术形式》一书中写道:“一件艺术品是运用某种媒介, 通过人类的技巧构成的某种观念的审美表现, 媒介是艺术创作所使用的材料, 如果某一种媒介使用得非常完美, 把我们的感受扩展到了超越普通的意识, 那么媒介的这种特殊的使用方法就可以视为艺术。”乔十光先生的漆画《水乡》以大漆为粘合剂, 用蛋壳镶嵌表现出了江南的白色房子、漆黑的屋顶、银灰色的水天, 使画面呈现诗一般的意境。可以说, 乔先生将漆的材料美、技术美, 用最恰当的艺术形式发挥了出来, 材料在他的手中既是承载艺术思想的媒介, 同时其独特的材料魅力又能成为艺术表现的主体。由此可见, 漆画本身就是一门综合运用各种材料质感的艺术, 能很好地对接当代艺术从观念到材料的进程, 具有综合材料应用与表现的先天优势。三、进入材料表现领域的中国现代漆画由于历史的因素, 中国艺术直到上世纪末才开始真正认识到材料语言在绘画中的价值, 但短短20年已取得了不少的进步。画种界限日趋模糊, 开始出现“综合”, 艺术家渐渐地不满足于传统的表现手法, 试图通过材料的综合应用和材料的观念表达, 从常规的画板、画布、纸张中游离出来, 并从平面走向空间, 材质之美提高到与造型之美、色彩之美同样高的地位, 材料从载体走向艺术的自我表现与观念表现, 出现大量体现材料本身所特有的内在精神的作品, 综合材料的艺术表现已成为先锋前卫的艺术作品。中国漆画也开始进入综合材料的艺术领域, 传统的漆画创作往往过于注重严谨的漆工艺技法及繁多的漆艺工具使用, 漆画创作当然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层面上的创作, 它与别的画种所面临的问题一样, 那就是如何重新认识材料的美感及材料的内在精神, 使材料由承担内容的载体转变为既是承载体又是表现主体。漆画家和其他艺术家的区分也日趋模糊, 比如旅德艺术家苏笑柏近年来使用大漆在麻布、板面、青瓦等载体上的艺术创作, 有绘画特征和材料表现特征, 又具有装置艺术特征, 界限十分模糊, 画家参展和出版的归属也只能按他过去油画家的身份去划分。而漆画家程向君的漆画作品以大漆为媒介, 大量使用了麻布、图片、纸张等新材料与传统材料结合, 采用刮擦、拼贴、堆砌、压印的综合技法, 材料的个性表现特征十分明显, 既是内容承载体, 又成为艺术表现主体。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 新材质的选用, 绘画技巧、工具和艺术风格逐渐改变。这些年来, 各种新材料、新技术层出不穷, 为漆画创作提供了广阔之路, 漆画的技术手法、材料与制作程序将更加丰富多样。随着漆画表现形式的日趋多样, 注重材料语言的运用, 在创作中“从材料角度构思”变得极为重要, 它要求艺术家具有材料意识, 善于发现材质美, 体现和利用材质美, 融艺术想象与材料表现为一体。而面对现有的漆画材料, 我们要去把握和挖掘;面对没有被利用的新材料, 我们应该去尝试;面对司空见惯的材料, 我们也可以通过打破重组, 使之成为新的材料, 产生新的精神。不再拘泥于传统漆画技法所要求的按部就班的严谨程序, 充分发挥主观创造性, 进行漆材料各种组合的可能性尝试, 体现漆材料的材质美, 让精神穿透材料, 使漆材料具有自身的生命力量感。尝试着从关注材料技法到感知材料的精神内涵, 最终呈现材料的审美价值和艺术家的观念价值, 将成为漆画创作新的切入点。四、展望艺术的发展始终是动态的, 艺术是需要不断创新的, 自由和创新才是艺术的主诣精神。古老的传统漆艺因其特殊的工艺材料属性而更具有兼容精神, 从惯常涉及的有形创作方式中脱离出来, 打破造型与色彩的束缚, 尝试新材料和新技术的介入。同时也把材料从单纯作为画面载体提升到深化艺术语言的主体地位, 演绎材质本身蕴含的内在精神, 成为中国现代漆画发展的必然方向之一。漆树分泌的神奇液体孕育了无比辉煌的中国漆文化, 而走向综合材料表现领域的中国现代漆画, 因材料本身蕴含的艺术生命力的觉醒, 必将焕发出新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画技法与艺术表现.湖南美术出版社, 1996.

[2]张元马路编著.材料与表现黑龙江美术出版社, 2000.

上一篇:民兵预备役下一篇:雨污水系统规划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