漆画创作民族化刍议

2024-07-11

漆画创作民族化刍议(精选6篇)

漆画创作民族化刍议 篇1

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石夫先生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陈家海教授共同创作的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 运用交响合唱的形式、采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对中国古代长诗《木兰辞》进行全新的阐释, 是对我国合唱艺术民族化的一种积极的创新与探索。

《木兰辞》是我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民歌中最杰出的作品, 它承载着中华民族重德、务实、自强、宽容、爱国的精神内涵。从唐朝《木兰辞》被韦元甫从民间搜集得来而录入乐府诗集, 经过历代文人、艺术家的加工创造, 以木兰为题材的小说、戏曲、曲艺、电影、歌剧、艺术歌曲等各种体裁和版本不断产生, 佳作辈出。以花木兰为题材的诸多艺术样式中, 我们不难发现《木兰辞》对木兰形象的成功塑造, 歆动历代文人雅士, 他们运用各自熟悉的表现形式来歌颂这位巾帼英雄, 从而使中华民族为之骄傲的“木兰精神”具有了永恒的凝聚力, 这恰恰是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创作思想的源泉。它以弘扬“木兰精神”为核心, 运用交响合唱这一大型音乐体裁, 吸收豫剧音乐风格, 对古诗《木兰辞》进行了成功的再创造, 使“花木兰”这一古老题材, 经过了漫长历史岁月的磨砺后, 在新世纪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这种旺盛生命力正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 它不会因为沧海桑田的变化而消退, 它正是中华民族精神家园的一块厚重基石。

在中国合唱艺术民族化的过程中, 老一辈的作曲家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和辛勤的汗水, 创作出大量民族风格浓郁的合唱佳作。作为中国作曲家杰出的代表, 石夫先生倾尽一生、笔耕不辍, 在生命最后的时光中, 以高度的历史使命感和强烈的责任心, 将他对中国传统音乐文化无限的爱融入到该作品的创作中, 在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史上写下了新的篇章。石夫先生的创作刻意求新, 其民族化的创作手法使作品达到了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使之兼具了清唱剧的叙事性和康塔塔的史诗性的双重特点, 其风格在中国当代大型合唱作品中独树一帜, 体现出恢宏的中国气派。

作品的创作思维与文学作品《木兰辞》一脉相承, 通过交响合唱丰富的表现力, 多纬度、多层次、多角度的刻画故事发展过程中的三个阶段:决心从军、征战沙场、凯旋还乡。它的创作

现出来的演唱风格也不尽相同, 不同版本的娜仁高娃各具特色, 而了解不同演绎者的演唱风格, 对于自身的风格的定位及技术把握是相当有益的, 歌唱者要想将娜仁高娃这个人物塑造成功, 就要对自身演唱进行调整。从感情到心理状态, 到精神状态都要进行改造。要检验自己所理解的是否与人物相符合。符合的要发扬, 不够的要充实, 没有的要祢补。当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与人物接近时, 就要尽可能对自己的演唱进行挖掘, 并加以发展, 使自身的演唱达到最好的状态。

参考文献

[1]郭克俭著.《声歌求道——中国声乐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文化艺术出版社, 2007年6月第一版

[2]钱苑, 林华著.《歌剧概论》.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年4月第一版[3]刘庆苏著.《音乐戏剧艺术-歌剧》.敦煌文艺出版社, 2000年第一版

[4]居其宏著.《歌剧美学论纲》.安徽文艺出版社, 2003年3月第一版[5]郑茂坪著.《声乐语音学》.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7年4月第一版

成功源于陈家海教授的创作构思:河南省在该作品之前还没有一部以本土音调创作出来的大型合唱作品, 最初设想将豫剧《花木兰》改编为清唱剧, 后来他认为以豫剧音乐元素为基调, 重新设计构思一部交响合唱富有创新意义, 才能真正体现长诗《木兰辞》的史诗性, 并多次与石夫先生反复研究作品的结构与主旋律的格调构建。

艺术的原创并非一种偶然, 曲作者从诸多得戏曲艺术中选择以河南豫剧的音乐语言做为整个作品创作的核心, 源于他们对豫剧大师常香玉出演的豫剧《花木兰》的钟爱。为了创作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 年逾古稀的石夫先生亲自到河南省商丘虞城县考察花木兰故里, 为更好的把握河南豫剧音乐的风格, 先生反复推敲经典豫剧《花木兰从军》的唱腔, 从而成功地运用交响合唱的形式完美地塑造了花木兰这一巾帼英雄的形象。

合唱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作曲家独具匠心, 汲取音乐元素于河南豫剧, 努力找寻戏剧唱腔中音乐语言与地域性的表现特点, 深入领会吐字行腔的情感表达方式以及旋律呈述的逻辑关系, 把自己的体会和音乐构思融入在《木兰辞》中。通过合唱丰富的音色, 结合多样的织体类型, 以独具豫剧风格的音乐语言, 将这部史诗性的长诗向人们娓娓道来。

作品合唱部分的创作体现出以下特点:

1.采用与长诗《木兰辞》叙事情节相得益彰的自由曲式结构。

2.构思精妙的主题发展手法。双重性格的主题结合豫剧慢板、二八板、流水板等基本板式的风格特点, 其发展类型分为:具有豫西调“下五音”特点的主题、具有豫东调“上五音”特点的主题、融合豫东调和豫西调旋法特点的主题。

3.多样化的和声语言。为表现音乐风格, 采用模拟豫剧打击乐音响的和声手法;将调性范围内的和声进行扩展, 加强双重调性的和声表现;淡化和弦的功能性, 将三度体系和声冲破, 更多地注重和弦的色彩效果。

4.豫剧声腔创作手法结合西方主复调创作技法在合唱织体中的融会贯通。合唱织体创作特色是:以字行腔的创腔特色;将豫剧增加唱字的创腔技巧应用于复调的创作。

2007年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作为河南大学重点文艺精品建设项目, 在河南省新年音乐会上首演, 获得极大的成功。它的问世在我国当代的合唱创作中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 是中国合唱界在探索合唱艺术民族化道路上的可喜尝试。

[6]薛良著.《歌唱的艺术》.中国文联出版社, 1997年第二版作者简介

张汝瑶, 硕士;沈阳音乐学院南校区助教;从事声乐教学。

摘要: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由我国著名作曲家石夫先生与河南大学艺术学院陈家海教授共同创作, 作品运用交响合唱的形式、采用独特的艺术视角对中国古代长诗《木兰辞》进行全新的阐释, 本文对该作品的创作思想、创作构思、创作特点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关键词:民族交响合唱,木兰辞,创作

漆画材料与创作情感的表现技法 篇2

漆画的材料与表现技法是艺术表现的重要环节

漆画创作中髹漆情感语言的体现。漆画创作和其它画种既有区别,也有相互借鉴的地方,首先从材料、工具上来说,漆画颜料是天然漆掺入颜料调和以后而得,掺入的颜色粉很挑剔,正是有着如此严格的调配制作,而让漆的材料感更不同于国画、油画、丙烯等材料,有着强烈的表现性,大漆的覆盖力比较强,同时在调色时需要反复研磨搅拌成色,这样大漆特有的光泽度才可以保留住,有的画面可以做到像镜面一样光滑,而有的画面则是更为强调其沧桑、质朴的厚重肌理感等等。作画时,除了用画笔,更多的是用发刷、动物的毛发做工具更易操作,根据画面需要可以适度寻找作画工具。其次周期上,漆画创作的周期性很强,制作复杂,底板的制作更是需要反复加工。由于大漆特有的粘性,大漆可以和多种材料结合,比如蛋壳、螺钿、树枝、金属等等,从而使得漆画的画面更加丰富多彩,层次多样。多变的肌理效果,在经过打磨这道工序以后,会有着多层漆料叠加的色彩,有的斑驳,有的纵横交错,有的似图腾一般耐人寻味。再者漆的干湿需要一定的特殊温度和湿度,否则会影响作画周期。最后就是漆易使皮肤过敏,对艺术家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天然漆经过磨显后会有着独一无二的润温光泽,美妙令人赞不绝口兼具视觉触觉的愉悦,首先从材料感来说,材料我想技法或许是前辈们自身经验总结而来的,而我们要更加认真的去耐心探索在实践中体会和掌握,将技法与创造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而不是只注重技法的追求。

因此对于从事漆画创作的人来说,精湛的漆艺技法可以更好的为漆画创作者内心情感追求服务。而除了掌握漆艺的技法,更重要的修养。漆画创作的情感追求即为在创作漆画过程中作者的主观情绪影响,在创作过程中情感因素占主导地位,情感即是人对外部现实做出的反应,在艺术创作中的情感即为创作的动力源泉,内心想法的表现、态度、体会。总之,情感和艺术有着紧密的关系,卡西尔作为符号化的创始人提出了“符号化的思维和符号化的行为是人类生活中最富于代表性的特征”“艺术的真正主题应当从感性经验本身的某些基本结构要素中去寻找,在线条、布局,在建筑的、音乐的、形式中去寻找”但同时他是一个两面论者,他的学生和后继者尤其是朗格,她的理论核心是:情感意向=艺术符号=艺术形式=情感形式,这些无不都在体现着情感化的释放是在表达着艺术的真谛,艺术表现是情感的寄托。

漆画的表现技法的多样性

传统漆艺技法相似,都有较强的装饰性,在经历历史数千年的洗涤之后,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体系。一般可归纳为:髹涂、描绘、镶嵌、刻填、磨绘、变涂、堆塑、雕漆等。髹漆《髹饰录》中集中,近代有《漆艺》等漆画实践较为充分的介绍,随着时代的推移,漆画家们不固守着漆艺技法的原始,而更多的渗入情感的表达,选取更为多材料、更易抒情的随性技法。

(1)在一幅漆画作品中材料和技法一般会比较综合,有的人追求大漆色彩之魅,而多用髹涂,尽情挥洒笔触的点滴,通常大漆的黑色和红色较为偏爱,而汤志义《蓝色月光》 平静而神秘的蓝色更为烂漫,静谧而深邃,星点的髹涂泛着蓝光的奶白色,洒在深邃的蓝色里,前密后疏,粗细自如,髹涂的薄厚适中,犹如月光在海面般散发出静静地忧伤。理性与浪漫,汤志义将传统漆艺技巧革新,大胆奔放的用色,加之大漆特有的肌理效果,使得内心情感充分表达,绽放流露创作时作者内心世界。 2004年,《渔舟飘至》获得了第十届全国美术作品展览的金奖。作者大胆采用变形的手法,将淳朴惠安女在晚霞中企盼远航归来的心理,缓缓地流露。作者将画面分割成不等比列,精挑细琢,形式感较强。画面中人物形体的夸张变形耐人寻味,打破以往的勤劳题材,更多加入作者本身自己的理解,烂漫而又轻松。汤志义在熟悉了大漆特有的材质基础上,以朦胧的灰调为主色系,采用了变涂、蛋壳镶嵌、漆绘、铝箔粉罩染等手法进行塑造。蛋壳的使用与乔十光有所不同,下面会介绍到乔十光蛋壳的画面。汤志义的蛋壳镶嵌体现在灵动、曼妙,不刻板、不生硬。整个画面给人以光感耀人、绚丽灿烂,那是由于箔面与透明漆相互作用,经过打磨而显现的,画面中的笔触更为整体的光感,增添了几分神韵,酣畅淋漓,体现了强烈的个人绘画风格。

(2)有的人钟情于画面的镶嵌,尤其是蛋壳的镶嵌,蛋壳的白色之美,细腻的纹理等等都展现着作者对大漆材料的情有独钟。例如唐明修的《唐古拉山》蛋壳的加入既有随意的凌乱感又有着白雪皑皑的壮丽,疏密结合,若隐若现,与唐古拉山的雄浑融为一体,后面由黑漆之魅给人一种肃静,而凸显山体的绵延,充满力量感,作者选用蛋壳与黑漆体现了其情感的挥发与画面的吻合,作者咸熟的漆艺技巧与含蓄雍容的性情,使得作品诠释的情感更加庄严绚丽,让品画的欣赏者在他面前显得有些渺小和卑微,而对他肃然起敬。

(3)有的人偏爱刻填,漆液调和粉状颗粒后可塑性很强,干燥以后使用锋利的刻刀划出的会产生国画白描一般的有节奏的线条,也可以刻完以后在进行填充色漆,再去磨显,一般在做人物创作用的比较多写一些,这种表现手法较为细腻,例如 陈思的《炫》图所示 人物的皮肤用了银粉和漆液的调和,在其基础上进行罩染,磨显。画面中银白的人物与室内的悠然宁静混成一体,热烈而又和谐,舒展而又奔放,画面所呈现的特质与作者的气质很符合,画面中综合了髹涂、镶嵌、描绘等好几种技法,经过打磨之后露出的箔面,若隐若现,层次肌理丰富,使得蛋壳的白色、碧如丝绸的绿色、清新淡定的紫色等等使画面的在我眼前自由的跳动,洋溢着青春的气息。自然、热烈、流畅明快。还有的人被变涂之后出现的天然肌理的抽象美所折服,他们会选用各种工具、媒介物进行起皱等等。因此在漆画色块、线条、肌理的完美搭配之下,越来越多的漆画爱好者形成自己的个人风格,而个人风格的形成、题材的选择、技法的偏爱等都是作者内心情感的驱使。一幅漆画创作中的技法不是单一的,作者大多采用好几种技法并用,互相补充,尝试探索, 使得画面充满灵动与交融

结语

乔十光先生把漆画的传统形态推到了一个现代形态。因此在当代中国艺术的创作中,我们需要在以油画、纸墨等为媒介以及西方造型理念基础上,突破照搬挪用,真正进行探索、发现、琢磨大漆材料的特质,推陈出新,顺应当代漆画语言的转换,漆材料与表现技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合理把握二者的关系,是漆艺表现的基本技能。如今许多艺术家在努力把漆画——具有非常浓郁传统文化特点的艺术形态,进行现代的转换,使它成为我们当代中国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使它不再是一个小画种,而要成为当代中国美术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份。

论漆画创作与题材表现 篇3

关键词:漆画,创作题材,表现

漆画是以天然漆为主要媒材而进行的绘画创作, 艺术家们在继承传统漆艺技法的同时, 不断从各类艺术门类中学习借鉴, 赋予漆画崭新的构想和独特的表现力, 以新的艺术形式表现现实生活、传达现代观念。漆画在第八届全国美术作品展中, 作为独立画种参加展览至今, 漆画创作群体的不断扩大, 使漆画在题材表现上更加丰富多样。只有了解熟识漆材料的本性, 发挥其自身的独特魅力和优势, 更好的从创作题材中发掘漆画的内在精神气质, 才能达到漆与画的完美结合。漆画创作如何选择题材表现, 题材表现怎样才能更好的表达漆画画意, 是漆画的绘画性与工艺性双重属性的体现。

一、漆画创作的材料本性与绘画性

1.漆画独特的材质和工艺所形成的视觉美是漆画的魅力所在, 是漆画的优势。天然漆是中国古老的自然美材, 有着含蓄内敛的光泽。漆的黑代表了漆最为本质的美学特征, 漆黑是黑的极致, 深远宁静、庄重肃穆、既单纯又丰富。在漆画里, 可以用黑表现宁静的天空, 神秘的远方, 用概括来衬托精妙, 能用最少的语言表达最丰富的内容, 引起观者无限的联想;漆画家利用“如胶似漆”的粘合力镶嵌自然界的媒材, 利用螺钿、珠贝等天然色彩使漆画更加丰富艳丽;蛋壳镶嵌给漆画带来了宝贵的白色, 而且压贴完自然的龟裂肌理也是富有亲切、朴素的美感;贴金银, 然后罩漆, 使金银箔呈现华贵、典雅、柔和、含蓄的风采。

漆的材料本性还在于漆的罩明性和通过打磨而追求的绘画性。漆画因漆的罩明性给画面带来朦胧含蓄的美, 在金银箔等金属材料或镶嵌材料上可以罩不同的透明漆, 打磨后最终效果或如日暮斜阳, 或金碧辉煌。透明漆铺罩下的天然材质因漆的不同程度透明, 而透出多层次的隐隐约约、斑斓瑰丽、朦胧变幻。罩漆时深浅流动的变化, 经绘制性的主观打磨后, 也会产生若隐若现的特殊艺术效果。可见, 漆画的特殊表现力是把握有别于其他画种的材料属性, 在基本的描绘手段之外, 还有罩、磨等表现技巧, 加之其多种技法, 能够产生的斑驳陆离的粒状感和许多意外的肌理效果。

2.漆画具有一切纯绘画的共性。现代人对纯艺术共性的要求是它既要有个性的精神意蕴, 又要有视觉形式美感, 是作者对生活体验的再现, 其目的是升华人类的精神。中国的漆画是精神创造的产物, 所以它也必然具有一切纯艺术的共性以及作用和目的。在构图、造型、色彩的把握运用上, 要体现漆的材料特点, 用漆特有的形式语言去表达, 更能突出作品的主题, 传达漆画的意境。

二、漆画的创作题材与表现

1.漆画创作的风景、人物题材与表现。许多优秀的漆画作品善于利用漆的材料特点以地域题材为创作内容, 充分展示了漆画独有的艺术魅力阐述了作者所抒发的艺术情感。利用蛋壳镶嵌技法即能表现出北方苍茫辽阔的雪原, 也能压贴出传统古色的徽派建筑, 蛋壳的白和裂纹的肌理恰当的转述出南北不同的地域文化。喜欢描绘勤劳朴实惠安女的福建艺术家们用不同的形式表达着漆海南风, 丰富的漆画技法更善于表达少数民族的服装与头饰, 材料的真实性也彰显着漆画的独具表现力。

2.漆画创作的动植物、静物题材与表现。吴晞的漆画作品《蟹》, 利用蛋壳的天然质感, 巧妙地替换了螃蟹的白色腹部, 漆画的材料语言与动物真实的质感贴切转化, 艺术的匠心令人记忆深刻而感叹。郑益坤的漆画作品《金鱼、锦鲤》系列, 独到的用黑漆做水, 高超的画艺营造出“只画鱼儿不画水、鱼儿自在水中游”的生动画面, 漆的黑与金鱼、锦鲤的红色和金色完美搭配, 堪称漆画的经典。程向君的漆画作品《青花瓷瓶中的鸡冠花》, 更是充分利用漆画的材料优势, 让大漆自然起皱表现鸡冠花, 运用类似绘画中的湿画法, 通过松节油在铝箔粉上晕染, 既保留了铝箔粉的金属光泽, 也使漆的半透明性和流淌互融的材料特性展现的淋漓尽致, 最终使作品在紧与松的节奏处理上相得益彰, 充满浓浓的画意。

3.漆画创作的装饰风格题材与表现。乔十光老师作为漆画装饰风格的代表人物创作出大量的漆画精品, 影响了许多漆画创作者, 而装饰风格在漆画的发展过程中广受喜爱, 是漆画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4.漆画创作的文化历史题材与表现。把握漆的材料本性很适合传达艺术家对文化的认知与精神追求。在程向君的漆画作品《中国医书》系列与《消逝的文明》等作品中, 大量使用传统符号、推拿手势、穴位图、象形文字、老宋体等, 在传统图式中寻找新的造型资源, 用漆这种古老棕褐色材料呈现传统文化特有的神秘、静谧、悠远的意味。

5.漆画创作的材料语言探索与观念表达。越来越多的漆艺家开始关注漆画的材料语言, 漆艺语言经过提炼变得更为纯粹, 艺术的图式和文化象征通过复制、拼贴、重组、排列、错构、同构、再现等艺术手段将其抽象化、意象化。艺术家们寻求材料本身所特有的内在精神的作品, 通过刮、抹、涂、压印等手段, 用漆的材质去创造绘画, 材料主体成为艺术家直接思考对话的语言表现。

一幅好的漆画作品应该是漆的个性与绘画共性的完美结合。漆画作为一个画种有其材料的限定, 也有自身不可取代的独特性, 只有在把握漆性纯熟运用材料的前提下, 艺术家才能尽意表达。而在创作题材上, 选择符合漆性适合的题材和恰当的表现技法, 才能使漆画的“漆味”更浓, 真正达到漆画之美的境界。

参考文献

[1]乔十光.《漆艺》.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2000年.

现代漆画创作中的审美转向研究 篇4

[关键词] 漆画创作;审美;转向

[基金项目] 本文为江西省教改课题《高职院校构建以学科竞赛为依托的艺术设计专业实践课程的探索与实践》(项目编号:JXJG-13-69-2)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 J2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4244(2014)03-249-1

现代漆画创作在其本质上可以理解为对漆艺的材料美、工艺美和艺术美的展现。漆画创作是漆画艺术家展示个性、表达情感的一种途径。漆画艺术追求外在的形式美不可能脱离漆的运用、其它媒介材质的参与,这些元素决定着漆画的工艺性,构成了漆画艺术的材质美、工艺美以及漆画自身所具有的整体美,共同构成了漆画艺术的艺术美。长期以来漆画家们都试图对漆画的艺术创作进行较为深入的研讨,用漆画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完成艺术创作的需求。事实上无论漆画家是如何来完成艺术层面的创作,都不会离开漆艺材料自身所具有的理性美,而这种理性美也决定了漆画作品的形式美、工艺美、材质美,进而决定了漆画作品的艺术美。

现代漆画的前身可以追溯到漆艺,其工艺性高于绘画性。漆,最早从实用主义出发的,而后再同别的艺术门类经过的形成、发展、成熟的轨迹相似,在实用的过程中逐渐被广大群众赋予其精神属性,形成“漆艺”的单列门类。作为一种工艺,《考工记》对其的指导原则为:“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合此四者,而后可以为良。”其中“材有美”和“工有巧”分别表达了对于漆画作品的材料和工艺技巧的要求,它们是工艺创作中必需遵循的原则。而《髹饰录》中“良工美材”更是精辟地概括了漆艺之美。

历览古代漆艺的创作历程,可以发现漆艺的工艺美更多的体现在它那朴实憨厚的漆色之美方面,例如,在漆艺作品的装饰过程中,主用红色和黑色,这些种装饰性色彩,是表达古人对美好的物质世界创作的重要基础。很长一段时间民间漆艺大师们的艺术创作,几乎都受这种色彩模式的影响。黑本就是天然漆的原色,可以说世界上不能找到比天然漆,更深厚、更黑的颜色了。在我国形容特别黑的时候常用“漆黑”一词 来说明。黑漆是属于“正黑”的色相。红色的银朱在入漆时是不起化学反应的,红是一种鲜艳靓丽的漆色,不仅亮丽而且沉着。红黑对比更是体现出深沉亮丽之美。史书上曾经记载过禹作祭器为“黑漆其外朱画其内”。而我国在战国及秦汉时期的漆器也大多是红色和黑色。由此可见,我们祖先很早就已经懂得了天然漆之色彩美了。就是在今天红黑两色仍然在沿用。在漆画创作中仍大量地使用黑色和红色做底,而观者都一致认为这是天然合理的。当然,也有如雄黄、石黄、石绿、石青,、透明红、透明绿、透明蓝、透明黄等其它颜色入漆使用,至此漆画之色彩更是颜色各异、光彩耀眼。

漆画创作中所谓的“材料美”,通常是指在进行漆画创作的过程中,要采用符合漆画工艺要求的材料,才能够很好的实现“材料美”这一目标。首先是漆,当之无愧为漆画材料美的首要功臣。经过提炼的生漆呈现的是一种棕褐色,干后打磨会出现水晶版的光泽,既端庄古朴又韵味无穷。由于漆色的透明,在各种材料及肌理上进行罩明,会出现晶莹剔透神秘多变的美感。漆画的材料美也体现在一些入漆的辅料上,如:金属箔料、金属粉丸、螺钿、蛋壳、贝壳等材料。不同的材质不同的制作手段和方法会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

漆艺创作中的“工艺美”主要在于对漆性的了解与掌握,并能够运用丰富多样的工艺装饰技法进行绘制,例如:罩漆、研绘、喷染、雕填、镶嵌等种种装饰技法。漆膜在干后可用刀、针刻划、戗金可以填彩、漆液半干可以堆塑、漆面薄涂轻揩亮而不耀眼,漆面罩漆推光亮丽润滑等等。正是由于种种漆画工艺技法才使得漆画的材料美得以展现,漆画才能成为独具审美价值的艺术门类之一。只有将材料美与工艺美完美结合,才能够真正的达到“工有巧”的艺术目标。古人对“材有美”与“工有巧”的强调,既提出了漆艺的物质和技术创作要求又能实现对漆画创作的内涵表达,以材料美、工艺美为基础的理性美上述到艺术美。

现代漆画艺术的创作同样离不开材质和工艺的完美结合。漆画材料的选择与制作技法的研究和应用是对于传统漆艺的提升,不仅仅是漆画艺术的理性依托更是现代漆画的物质和技术支持。漆画艺术家们在漆画创作的全过程,对漆画材料的把握和漆艺工艺的研究完整的贯穿于漆画艺术的创作和研究当中,认知和把握漆艺材料的理性美,在理性美的思维模式影响下,由情感支配漆艺物资材料具体形态的想象发挥和美的再现,把自己的创作思想和情感与漆艺的物资形态形成良好交融。当然若没有漆画艺术家的独具匠心的巧妙构思、主观创作意识及情感的自由交流和表达,都不可能将漆画艺术从材料美、工艺美上述到艺术美,这可以说明是漆画艺术由理性美向艺术美的转向过程。

总之,现代漆画艺术创作,是材料美与工艺美的有机结合,是一种理性美的范畴。当这种理性美与作者的感性相融合,为了达到漆画作品完美的整体艺术效果,还需艺术创作经验。如果缺乏漆艺材料和技术来单独谈论漆画的理性美,是缺乏基础的。同样,没有理性美而只谈论绘画性艺术性,也犹如空中楼阁。因而,在现代漆画艺术创作过程中,既要注重理性美,又不能忽视艺术美。在具备了理性美的基础后,还要考虑到到艺术家的思想性、独立性,绘画性、达到漆画创作中的艺术美。

参考文献:

[1]翁纪军.漆艺[M].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6.

[2]李光安.漆画的工艺美[J].美与时代,2002,(04).

当下审美风尚下的漆画创作 篇5

关注民众, 顾及受众的审美意趣, 是当下艺术发展的一大新态势。从艺术的效用上来看, 只有作者、作品、受众三者之间产生和谐互动的关系, 艺术的价值才能得以真正实现。漆画作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展现于人们面前是在1984年的第六届全国美展。它以独特的画面效果、丰富的肌理与新颖的材质表达, 吸引了众人的瞩目激起了人们开拓审美艺术新领域的巨大热情。

然而, 漆画毕竟是一个年轻的画种, 尽管它身后有几千年的漆艺传统作为深厚的土壤, 但作为技巧向绘画的过渡, 尚存在语言的消化与转换, 并且漆画艺术领域的创新也像其它艺术形式一样, 正在受到当下审美风尚和各种美术新思潮的冲击。那么, 如今漆画艺术创作的应怎样进行, 这是我们今天应该考虑的问题。

一.当下社会的审美风尚分析

在大众文化艺术对于经济利益的强烈表达和驱动下, 审美风尚呈现了大众对于自身生活的一种新的、自觉的需求, 它的根本之处在于强调通过物质占有和消费实现生活享受的直接性。由此, 我们可以发现, 一种弥漫于整个社会进程之中的生活“审美化”图景已经非常具体地体现了当今社会审美风尚的转变的总体面貌。这一转变带来了中国百年来审美风尚的一次根本性的变化。由以崇高为主形态的审美道德教化文化向享乐、休闲的消费文化转化。概而言之, 这种生活的“审美化”, 意味着:第一, 作为大众对于社会文化艺术发展方向的直接规定, 日常生活需要的直接满足成为整个文化建构中的基本目标;第二, 文化艺术的生产与消费呈现出向大众“享乐”动机的充分归趋, 日常生活过程呈现为十足的娱乐享受形态, 处处洋溢着感性的快乐情调;第三, 大众不再追求自身生活的历史意义和价值深度, 而是主动寻求能够直接体现当下满足的活动形式和内容, 以便能够在日常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实现生活的直接乐趣。

二.中国漆画创作的现状分析

(1) 中国漆画的现状总体表现在“过”和不“及”工艺制作太“过”, 画面艺术性不“及”。中国的漆画, 是从漆艺中脱胎而来。传统漆艺的制作目的在于修饰主体, 审美取向自然偏向于工整细腻、唯美装饰。“黑、光、平”, 是漆画最具特点的审美趣味, 当然也是它最具个性和魅力的一面, 并因此而区别与独立于其它画种。但当它成为画面唯一的效果时, 便成为阻碍漆画发展最致命的障碍。

(2) 漆画创作群体较小漆画的创作群体相对较小, 绘画者之间的关系多为师生、同学, 相互之间交流紧密, 画面风格与使用技法的地域性与沿袭性极强, 因此漆画作品常常看起来似曾相识或者可以轻松归于同类;另外漆画创作群体的年龄相对较轻, 多为在校学生或毕业不久的新人。其中固然有技艺惊人的天才, 但是整体来说艺术研磨与情感体验不足也是毋庸置疑的现状, 因此多数作品创作时常常不由自主地落入临摹前人的套路, 极少有让人耳目一新、精神为之一振的好作品出现。

三.当下漆画艺术创作的方法和途径

(1) 更新观念观念上的改变是一个根本的改变, 观念上的更新是一个很大的突破。技术的进步会给艺术带来巨大的冲击, 也会带来观念上的冲击。人们习惯于把文化科学中最新的观念引用到艺术领域, 这种新观念的应用, 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艺术的变革和创新。中国漆画也不应受缚于传统审美, 亦可寻求突破。漆画作为独立的画种之一, 要发展就必须在观念上予以开放。漆画家应把关注点转向画面的艺术效果, 而不应一味追求制作结果的工艺性。漆画作为艺术性绘画独立于器物之外, 其首要目的应在于体现其画面的思想性与艺术性。而它能区别于其他画种而存在, 则有赖于漆之内敛、含蓄、透明、内在的材料美。这是漆画在传统审美上最需倡扬之处。“黑、光、平”是实现其魅力的手段之一, 但决不是唯一。所以, 审美上取向于工艺性角度的“黑、光、平”是首先应予以突破的。

(2) 走出误区在漆画艺术创作中, 有部分人错误地认为装饰风格就是装饰工艺品, 甚至还有人认为就是装饰图案。错误的认识产生错误的观念。概念上的混淆会造成理论上的误区, 概念的错乱会导致方向的迷失。把一些装饰工艺小品类漆画的表现形式, 错误地当作主流创作方向, 导致一些缺乏思想内涵、无时代感的“工艺类小品”漆画出现, 影响了漆画向深层次的发展, 使人们在观念上对漆画创作理解得简单化、幼稚化了。在漆画的创作过程中, 我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惑, 陷入种种误区之中难以创新。所以我们必须走出误区, 丢掉“包袱”轻装上阵, 这样才能走向创新。

(3) 艺术语言创新漆画的艺术语言就是以漆为主要媒材所表现出的特殊的视觉审美语言。漆是漆画艺术最基本的媒材, 围绕它的有漆画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段、表现方法, 以及表现的材料、工具等。由于传统的漆工艺技法已不能满足新兴漆画的表现需要不能满足新时期的审美风尚, 现代漆画需要在漆画创作者的不断努力创新下, 不断出现新技法、新工艺, 同时不断地扩展漆画材料的范围。由此, 逐渐形成现代漆画在技法、造型、构图、色彩、材料、制作工艺等方面独特的表现形式。漆画材料的使用和漆画技法掌握, 决定了漆画艺术的特征。漆画艺术语言的产生是十分具体的, 我们只有通过大量的艺术实践, 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真正掌握它, 任何纯理性的学习都不能代替这种实践。

四.总结

我们喜欢漆画、创作漆画不应只是渴望再现它们过去的辉煌, 也不单是对它们材料技艺的还原, 真正的出路在于创新和发展。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漆画, 我们必能看到本民族艺术像油画一样成为世界的艺术、满足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我们要站在“时代发展”角度进行创作漆画, 在审美上必须有所转向, 大胆取舍, 才能完成对传统漆画艺术的革新, 更新观念、走出误区、不断创新才是漆画艺术创作的一种必然选择。

摘要:在中国漆画孕育、发展过程中, 构成了相对稳定审美心理, 且具有极强的传承性。但在它不断发展的同时, 漆画艺术相对稳定的审美心理定势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发生着变化。这给当下的漆画艺术创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正因如此, 漆画艺术应当随时代发展而发展。更新观念、走出误区、不断创新才是漆画艺术创作的一种必然选择。

关键词:审美风尚,漆画创作,创新,观念

参考文献

[1]王德盛.世俗生活的审美图景[J].中国论文联盟, 2003

漆画创作民族化刍议 篇6

江西漆画最大的特色就是运用合成漆。其中陈圣谋、尹呈忠以及龚声都是具有代表性的作用。他们把一些传统的漆艺经过相应的刻磨用在了合成漆, 与此同时, 又出了很多新的创造与发现。江西有很多作者多数都是在艺术院校毕业的。有从事油画的, 也有从事版画的, 还有从事装饰艺术的, 他们有非常好的艺术修养, 对作品的意境的表达也非常的注重。

二、江西现代漆画创作分析

第一, 关于原料, 一是漆膜的物理机械性能非常的优良, 具有非常好的硬度, 一般的合成漆的漆膜硬度是不能与此相比的, 除此之外, 漆膜的光泽也非常的明亮, 并且非常持久。还有非常好的密封性, 针孔不多且具有较好的粘性。二是漆膜具有非常高的耐热性, 并且有较好的耐久性。三是漆膜不会溶于矿物油与动植物油。四是漆膜的绝缘性非常好, 并且具有很好的防辐射性。因为天然生漆具有的独特的性能及特点, 并且光泽也是非常美丽耐久的, 所以, 在国防军工以及化学工业等很多行业中被广泛应用, 原生漆的杂质与水分的含量非常少, 大概只有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四十, 在应用之前需要经过加工的较为精制才行。精制的漆品种有黑推光漆、生漆、透明漆以及红推光漆等。第二, 关于材质的分析, 生漆是江西漆画工艺中非常重要的原材料, 它是一种从漆树上割下来的液体, 是灰乳色的, 生漆是可以直接使用的, 也可以与灰料进行调和, 一般在进行漆事底板制作时会使用。另外, 生漆还可以通过加工后提炼出很多种用途的漆。最后, 关于工具, 在江西的漆画工艺中, 漆刮、扫笔、漆刷、夹子、研磨器具、水砂纸、玻璃板等都是用得非常多的, 除此之外, 还有剪刀、切刀、刻刀、铲刀以及磨刀器, 这些都是在装饰漆画时必不可少的工具。第三, 江西漆画在创作流程中的分析, 首先, 是总体控制技法, 这是一种非常到位的控制工艺, 总体控制的本质就是通过漆层纹理的形态与纹理而产生相关的色彩基调。其次, 关于绘制底层, 一是处理底板, 其最根本的处理就是整洁, 二是镶嵌类技术, 它通常会在起初阶段绘制, 三是磨显类的技法, 主要由三个环节组成, 也是其中一项非常重要的环节, 四是以干漆进行绘制的技法, 也是在底层阶段实施的。最后, 关于其他类型的一些技法, 如中层绘制, 中层绘制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 是把握整体效果、漆层的厚度以及纹理, 这些也都是中层工艺的重点内容。另外, 就是上层绘制, 这是在江西漆事工艺中的最后一个层次, 对画面的基本色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在上层与中层各个阶段, 根据需求进行全部或者是局部的初磨。一般情况下, 江西的漆画是需要进行打磨推光的, 只用大漆进行绘制是不够的, 需要进一步的楷清工序。有些只需要做局部的打磨或者推光。

三、江西漆画市场运作机制分析

在五十年以前的财富杂志中就曾经提出:未来最木赚钱的投资产业就是艺术品收藏。如今, 在市场上最受欢迎的收藏品就是具有悠久历史的陶瓷器与书画, 但是, 它们需要特别大的投资成本, 有很多想投资的人因为没有太多的资金, 而放弃的投资, 这些艺术品的护理条件非常高, 只有这样才能完整的保存下来, 才能保存的更为久长。因此, 艺术家们也在不断地探索, 想找到一条新的道路, 使现在社会上的收藏者以及投资者们的需求得到满足。以天然大漆为主要材料的绘画就是江西的漆画, 它不但是艺术品, 而且, 也是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装饰品, 也是我们国家最为古老的一种艺术形式, 是几千年来不断积累形成的漆文化。虽然现在我们国家的洒西漆画市场还处于封闭的状态, 但是, 江西漆画具有的独特的优势对未来市场的快速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如:江西漆画的媒材具有其他媒材不可代替的特性, 刚从漆树上流出的生漆是白色的。在与空气进行接触氧化以后就变成了褐红色, 完全干了以后就会变成深褐色。在进行绘画的时候, 漆的颜色也会发生一些变化, 并且, 江西的漆画具有非常好的耐水性, 耐潮性, 耐油性, 还有较好的绝缘性, 因此, 在通常情况下, 不但可以好好保存, 还可以供以欣赏, 要想打入市场不是一件太难的事情。江西漆事在进行绘制的时候, 很多效果都是在偶然间形成的, 一部分漆事材料的纹理与人工技法结合在一起, 形成一种非常美妙的效果, 就是画家也是没有办法控制与再现的, 所以, 江西漆画还具有一大特色就是唯一性。

现在, 有关江西漆画的展览连续不断地呈现在人们的面前, 社会与市场对此也有很大的期待, 并且这种期待还在不断的升温, 这对江西的漆画市场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也让很多国内的江西漆画家们看到了希望。我们国家江西漆画的私人收藏是不能与传统书画与油画相比的, 它还是刚刚起步的时期, 但是, 近几年来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不管是艺术价值, 还是市场价值都得到很大的提升, 很多优秀的江西漆画作品都得到市场的高度认可。社会的精神需求在不断增大, 艺术市场也变得更加的成熟, 江西漆画艺术未来的发展空间也是非常大, 市场的快速发展, 以及市场价值的不断放大, 所以, 直线上升的涨幅也并不奇怪。因此, 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艺术家与投资者们都重新看到江西漆画的价值所在, 大家共同努力为江西漆画艺术的发展增添一份力。

四、结束语

经过以上的论述可以总结出, 江西漆画的创作需要综合条件的结合, 有天时、地气、材美以及工巧等, 运用的技法也是人工与天工进行了巧妙的结合, 人画一半, 天画一半。江西漆画的美是不用说的, 它是民族的画种, 是经过了七千年的漆艺传统的积累与沉淀才形成的, 与中国画、油画相比起来并无二致, 它与我们的现实生活紧密的相连, 与我们的思想感情紧密的结合, 如果一旦与现实脱离开来, 与现代人的思想感情脱离开来, 就只是变成了一种简单的工艺装饰, 就不可能再成为绘画。江西漆画不只是一种艺术品, 它拥有的还有更高的艺术价值, 除此之外, 还有更为广阔的运作市场。相信经过漆画家们的共同努力, 江西漆画在未来的艺术市场上肯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艺术价值也会越来越高。

摘要:本文从探讨江西漆画的概念收入, 详细阐述了江西漆画的艺术内容和艺术特点。接着笔者深入研讨了江西漆画的创作原料和创作过程。最后, 针对江西漆画市场运作问题笔者提出了观点性和理论性的论述分析。

关键词:江西漆画,创作过程,市场运作

参考文献

[1]陈小艺江西漆画研究分析中国文艺出版社2012年

[2]孙子健江西漆画艺术特点初探中国文艺出版社2012年

[3]周小玲浅谈江西漆画的艺术创作艺术创作2012年第1期

上一篇:协同发展服务贸易下一篇:代理合同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