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查诊断论文

2024-10-13

调查诊断论文(精选9篇)

调查诊断论文 篇1

超声医学作为现代医学影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辅助临床诊疗方面发挥着巨大作用, 超声医学所涉及的学科多、知识面广, 在教学上与其他临床课程相比有其特殊性[1], 而且抽象难理解, 如何提高学生的超声图像分析能力及仪器操作技能是超声医学教学的关键问题。笔者所在的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每年承担医学影像专业本科课程教学, 传统教学仅采用理论讲解和教师演示超声仪器操作及检查对学生进行授课。传统教学模式以“教师、课堂、课本”为中心, 教师处于主导地位,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积极性和创造性不高, 思维不能有效集中。尤其在临床见习中, 由于学生多、患者不配合、时间短等因素的影响, 学生超声图像分析能力及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得不到有效提高。联合教学采用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网络教学系统学习和虚拟超声系统培训。联合教学为学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教学资源, 便于学生理解、掌握超声知识, 提高学习的兴趣性和积极性, 建立学习信心和提高超声技能。为此, 分别对五年制影像本科生的《超声诊断学》教学进行传统教学和联合教学, 并在课后对学生进行独立调查问卷, 评估联合教学的教学价值, 以期为超声教学提供参考。

1 方法

以笔者所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12级医学影像本科学生为研究对象, 共两个班48名学生, 其中男生30名, 女生18名。对两个班学生均进行传统教学和联合教学, 传统教学采用以下四种形式: (1) 理论讲解; (2) 带教老师床旁演示超声仪器操作及检查; (3) 学生提问; (4) 学生间互为模特和操作者, 练习超声仪器操作及检查;联合教学包括网络教学和“虚拟超声系统”培训, 其中网络教学包括: (1) 教学内容模块; (2) 教学相关资源模块; (3) 教学图片数据模块; (4) 试题库模块; (5) 教学互动模块。

针对联合教学, 设计课后问卷调查表, 题型分为定项选择题、不定项选择题和观点补充题等, 课程结束后, 对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学生在固定地点和时间内, 独立、封闭作答。共发放48份问卷, 回收有效答卷45份, 问卷调查有效率为94%。

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采用百分比描述和分析数据。

2 结果与分析

2.1《超声诊断学》的重要性

关于《超声诊断学》的重要性方面, 48.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将《超声诊断学》同《医学影像学》并列, 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甚至有57.1%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主干课程, 79.1%的学生赞成增加《超声诊断学》的理论课时, 见表1。

2.2 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的必要性

对于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的必要性方面, 86.6%的学生赞成教学互动, 52.2%学生支持“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学生评价”, 46.6%支持“学生提问+学生回答+教师评价”, 46.6%支持“学生提问+教师回答”, 见表2。

2.3 教学形式

关于各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 72.5%的学生认为“虚拟超声系统”具有显著教学效果, 68.6%的学生支持网络教学效果明显, 只有8.9%学生认选择传统教学效果显著, 见表3。

2.4 联合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关于联合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大部分理解和完全理解的学生分别占72.7%, 23.1%, 只有4.2%的学生表示少部分理解, 见表4。

2.5 网络教学的认识

对网络教学的认识方面, 86.2%的学生认为能够提供具体、形象、生动的三维图像, 75.5%的学生表示可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专业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 63.1%学生认为能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性和积极性, 64.3%学生认为培养了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见表5。

2.6“虚拟超声系统”的教学

针对“虚拟超声系统”的教学作用, 74.6%学生认为可加深对解剖结构及关系的理解和记忆, 80.6%学生表示能进一步掌握各系统、器官常见疾病的典型图像表现, 73.3%学生表示进一步熟悉超声检查仪器的调节及参数设置, 65.2%学生表示可避免多因素干扰, 保证实践教学顺利进行, 77.4%学生表示能够情景再现典型病例, 积累临床经验, 见表6。

3 讨论与结论

超声医学作为一门发展快、普及广、渗透深和实用性强的新兴医学学科。随着科学技术、计算机技术的不断进步, 超声成像已发展为多维成像、功能、分子成像, 集诊断与治疗一体的新技术。48.5%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将《超声诊断学》从《医学影像学》中剥离出来, 作为一门独立的课程, 甚至有57.1%的学生认为很有必要将《超声诊断学》纳入主干课程, 79.1%的学生赞成增加《超声诊断学》的理论课时, 说明学生已经认识到超声对于临床医疗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学习目的性和主动愿望明显提高;不仅如此, 也体现出学生对《超声诊断学》覆盖面广、专业性强的认同, 切身体会到现有课时已远远不能满足学习和掌握未来有用知识和技能的需求。

86.6%的学生赞成课堂教学互动, 52.2%学生支持“教员提问+学员回答+学员评价”的方式, 46.6%支持“学员提问+学员回答+教员评价”的形式, 46.6%支持“学员提问+教员回答”。数据表明近一半的学生已不满足于传统的单纯教师灌输的教学方法, 希望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互动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集中注意力, 培养独立思考的习惯, 更好地领会和掌握所学内容。

超声医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 知识传授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图像分析和综合判断能力。调查结果显示, 对于目前超声医学各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 认可网络教学效果的学生占72.5%, 支持“虚拟超声系统”教学效果的学生占68.6%, 说明学生已不满足于传统教学以教师为主导的教授方式, 倾向于以学生为主导的联合教学方式, 这也与超声医学的特点和发展方向相符[1,2,3]。

针对联合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 大部分理解和完全理解教授内容的学生比例分别占72.7%, 23.1%, 仅有4.2%的学生表示少部分理解。笔者分析认为, 网络教学系统具有优质教学资源模块, 学生充分利用丰富、优质的网络资源, 复习相关解剖和病理知识, 了解疾病的临床表现、发展及预后, 对疾病的全面认识有助于超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4,5]。同时网络教学系统亦具有教学图片数据库模块, 教师可调出典型病例的详细资料, 阐述图像特征、诊断依据, 做到综合分析、有的放矢的教学, 加深学生对疾病超声表现的理解与记忆。

对于联合教学的“网络教学”, 调查结果还显示, 绝大部分学生肯定“网络教学”的积极作用, 包括:能够具体、形象、生动的三维图像;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专业知识, 提高学习效率;可充分调动学习兴趣性和积极性;培养了自学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次教学改革, 我们为学生提供的网络教学系统包括:教学内容、教学相关资源、教学图片数据库、试题库和教学互动五个模块。学生可浏览和下载图文并茂、声像兼备的精品课件;学生可调阅典型病例的详细资料, 加深对疾病的认识;学生可利用试题库对所学知识进行检测和巩固, 充分发挥网络教学的积极作用[6,7,8,9]。

本研究联合教学采用的“虚拟超声系统”是超声模拟培训的新技术, 可为学生提供逼真、动态、丰富的超声图像。调查结果显示,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虚拟超声培训系统”在提高图像分析能力及仪器操作技能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首先, 虚拟超声图像采集和判读可加深学生对器官解剖结构关系的理解;其次, 丰富、典型的病种演示使学生在短时间内掌握常见疾病的超声表现;再次, 通过对虚拟超声仪器的实践操作, 熟悉仪器的调节及参数设置;最后, 学生在获取实时超声图像及观看3D解剖图像中建立学习信心和提高技能[10,11,12]。

综上所述, 通过超声联合教学, 我们有信心提升学生的超声图像分析能力及仪器操作技能, 培养出专业知识扎实、技能过硬、具有临床诊断思维的超声医师以满足临床需求。

摘要:通过对在校医学本科生关于超声诊断学教学方法改革效果进行独立问卷调查, 从《超声诊断学》的重要性、师生之间教学互动的必要性、各种教学形式的教学效果、对联合教学内容理解程度、对网络教学的认识、“虚拟超声系统”的教学作用等方面探讨联合教学的教学价值, 以期为提升学生的超声诊断能力提供方法学参考。

关键词:超声诊断学,教学改革,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陈智毅.超声诊断学的现代教学模式探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4) :279-280.

[2]林岚, 李素淑, 刘红梅.超声诊断学发展趋势及其在临床教学方面的现状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4) :803-805.

[3]章建全, 宋家琳, 赵佳琦.《超声诊断学》教学方式与内容设置问卷调查分析[J].西北医学教育, 2012, 20 (1) :129-130.

[4]杨东红, 马苏美, 南彩玲, 等.超声诊断学课前问卷调查结果分析[J].内科学, 2013, 8 (6) :654-666.

[5]李翠芳, 李华.超声诊断学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2, 2 (8) :155.

[6]陈智毅.提高临床医学专业《超声诊断学》教学质量初探[J].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3, 31 (3) :354-355.

[7]倪秋杰, 王丹, 丁龙凯.多媒体教学在超声医学中的应用与体会[J].西部医学, 2010, 22 (8) :1572-1573.

[8]张煜, 陈晓梅, 李明星.多媒体网络课件在超声医学教学中的探讨[J].临床超声医学杂志, 2014, 16 (6) :419-420.

[9]赵佳琦, 章建全, 梁霏.超声医学多媒体网络学习系统的研发与应用[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 2009, 2 (4) :335-337.

[10]王燕, 宋涛, 姚兰辉.提高超声医学教学质量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新疆医学, 2014, 44 (5) :96-98.

[11]何池义, 胡为超.虚拟现实内镜模拟器在消化内镜培训中的应用[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6, 29 (1) :136-139.

[12]蒲丹, 韩英, 周舟, 等.医学模拟教学在临床技能培训中的作用与探讨[J].四川医学, 2015, 36 (2) :146-149.

调查诊断论文 篇2

调查诊断书

××异诊【20××】××号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

调查诊断专家组

年 月 日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

XX异诊【20XX】XX号

受种方:

受种者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年 月 日 监护人姓名: 性别:

身份证号码:

住址: 联系人姓名: 与受种者关系: 联系电话: 接种方:

接种单位名称: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生产企业方:

接种疫苗名称:

批号:

生产企业名称:

联 系 人: 联系电话: 通讯地址: 邮政编码: 调查诊断地点: 调查诊断时间: 年 月 日

第 页,共 页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

XX异诊【20XX】XX号

一、调查诊断材料及说明

(一)受种方提供的材料及说明

(二)接种方提供的材料及说明

(三)生产企业方提供的材料及说明

(四)其他材料及说明

二、接种实施和发病诊治经过

(一)接种实施经过

(二)发病诊治经过

三、调查诊断过程说明

(一)调查取证的经过和人员

(二)调查诊断专家的确定经过及学科专业构成与人数

(三)调查诊断会简要经过

(四)其他有必要说明的情况

四、疾病诊断及发生原因的判断与依据

(一)疾病诊断的判断与依据

(二)发生原因的判断与依据

五、调查诊断结论

受种者接种_________疫苗后所患疾病的临床诊断为___________________,(选择1)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预防接种异常反应的临床损害程度分级为___________。(选择2)不属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偶合症。(选择3)不属

第 页,共 页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书

XX异诊【20XX】XX号

于预防接种异常反应,属于心因性反应。

提示:如果当事人(受种方、接种单位或生产企业)对上述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结论有争议,可以在收到调查诊断结论之日起60日内向接种单位所在地设区的市级医学会申请进行预防接种异常反应鉴定。

××预防接种异常反应调查诊断专家组

年 月 日

衢州市传染病诊断符合率调查分析 篇3

1 材料与方法

1.1 抽样方法

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每年第二季度报告的法定传染病, 然后再采用单纯随机抽样的方法随机抽50例, 不足50例的全部抽取;并按照调查方案进行个案调查, 个案调查主要包括病人基本情况, 临床表现和实验室结果。

1.2 调查方法

2004年进行预调查, 针对调查中存在的问题修改调查方案, 2005年和2006年正式展开调查;调查对象:全市所有县及县级以上医院作为本次调查对象;所有个案按卫生部卫生监督中心卫生标准处《传染病诊断标准及相关法规汇编》 (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 进行核实诊断;所有实验室结果均以医院检验科计算机留存的实验数据为准, 部分临床诊断病例以现场调查和门诊日志记录的临床表现相结合进行判断。

1.3 统计方法

运用Excel 2003和SPSS 11.5进行数据统计。诊断符合率=法定传染病诊断符合国家标准数/调查报告的法定传染病例数×100%。

2 结果

2.1 法定传染病分病种诊断符合率

2005~2006年共调查法定传染病10种754例, 符合国家标准的664例, 诊断符合率为88.06%。其中淋病、流行性腮腺炎和流行性出血热诊断符合率最高, 为100.00%;而病毒性肝炎、麻疹和伤寒诊断符合率略低 (表1) 。病毒性肝炎分型中的丙肝诊断符合率最高, 为100.00% (9/9) ;其次为乙肝、戊肝和未分型肝炎, 分别为82.26% (218/265) 、78.57% (22/28) 和71.43% (20/28) ;甲肝的诊断符合率最低, 为45.45% (10/22) 。

2.2 法定传染病分年份诊断符合率

2005年共调查202例, 构成比为26.79%, 诊断符合率为88.61% (179/202) ;2006年共调查552例, 构成比为73.21%, 诊断符合率为87.86% (485/552) 。2005年和2006年的诊断符合率无明显差异 (x2=0.079, P>0.05) 。

2.3 法定传染病分地区诊断符合率

本次调查将柯城区和开化县设为监测点, 其余4县为非监测点。2年内监测点共调查443例, 诊断符合率为88.04% (390/443) ;非监测点共调查311例, 诊断符合率为88.10% (274/311) 。监测点与非监测点诊断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 (x2=0.001, P>0.05) 。

2.4 法定传染病分级诊断符合率

本次共调查市级医院法定传染病279例, 诊断符合率为88.17% (246/279) ;县级医院法定传染病475例, 诊断符合率为88.00% (418/475) 。县级医院与市级医院的诊断符合率也无显著性差异 (x2=0.005, P>0.05) 。

3 讨论

传染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重要疾病, 不仅给病人造成痛苦和影响寿命, 也给国家和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 有时也直接影响到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的稳定。以往的传染病管理中往往侧重于抓传染病的报告率, 而忽视了传染病的诊断符合率[1]。本次调查不仅反映了衢州市目前传染病的诊断状况, 也为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制订传染病防治策略提供决策依据。

本次调查显示, 病毒性肝炎的诊断符合率普遍较低, 尤其是甲肝, 部分医疗单位仅做HBsAg, 若HBsAg阳性作乙型肝炎报告, 阴性则作甲型肝炎报告。而乙肝诊断符合率低的原因主要是部分医生不论ALT是否升高, 检查乙肝三系“大三阳”, 有的甚至“小三阳”都作病人报告, 另外本市部分医院并未开展抗-HBc IgM滴度检测, 无法按照国标诊断。调查还发现部分病人初次就诊时仅做肝功能检查, 若异常就做戊肝或未分型肝炎报告, 再进行血清学试验, 而血清学结果出来后也不作订正报告。麻疹诊断符合率较低的原因可能是麻疹的临床症状与皮疹难以鉴别, 而实验室结果出来后又没有及时订正。伤寒诊断符合率低主要是因为临床诊断与国标不符, 而又未做实验室检测。菌痢和其他感染性腹泻出现误诊的主要原因是: (1) 菌痢病人临床表现轻症化; (2) 其他腹泻病原引起和菌痢完全相同的典型和非典型症状; (3) 即使在菌痢高发季节, 具有典型痢疾综合症的病人中, 其他感染性腹泻者还占多数; (4) 虽然粪便镜检有辅助诊断意义, 但对确诊意义不大, 临床医生很难把握[2]。

以前的传染病管理工作只注重抓漏报率, 而忽视了报告质量, 自2004年全国实行传染病网络报告以来, 我们把传染病漏报率和报告质量都放在了重要位置, 并于当年开展了诊断符合率的预调查工作, 从2005年开始将此项工作列入常规监测, 并设立监测点和非监测点, 而调查结果显示2005年和2006年的诊断符合率无显著性差异, 且监测点和非监测点的诊断符合率也无明显差异 (P>0.05) , 说明将诊断符合率调查列入常规监测工作已非常必要, 并且需要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同时, 调查结果也显示市级医院与县级医院的诊断符合率无统计学差异 (P>0.05) , 说明诊断符合率的高低与医院的级别无直接关系, 关键在于医生对法定传染病诊断国标的掌握程度和责任心。

4 建议

修改《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诊断标准。由于乙肝与其他法定传染病不同, 常会终身携带病毒或终身患病, 而对于疫情报告来说, 只要求掌握发病率而不是患病率, 建议修改《传染病防治法》, 只要求报告新发病例[3]。由于腹泻日常生活中很常见且会反复发生, 而其他感染性腹泻的临床诊断过松, 导致其他感染性腹泻的发病数增多, 建议修改国标, 从严诊断。在全市范围内开展临床医生《37种法定传染病诊断标准》的全员培训工作;可先由卫生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各医疗单位的师资进行培训, 由经培训的骨干对各医疗单位的临床医生进行培训;卫生行政部门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监督检查, 并对培训质量进行考核。疾病控制机构将传染病诊断符合率检查列入传染病报告质量检查范围内, 以促进医疗单位提高传染病诊断和疫情报告水平。

参考文献

[1]施世峰, 王明法, 张渝, 等.杭州市病毒性肝炎报告诊断符合率调查[J].浙江预防医学, 1999, 11 (3) :4-7.

[2]曹道安, 邓丽君, 等.细菌性痢疾临床与病原学诊断符合率调查[J].数理医药学杂志, 2000, 13 (1) :53-54.

调查诊断论文 篇4

就业情况调查研究

徐义荣,陈振文,张广衡,张朝霞,李锦平(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 山西 汾阳 032200)[摘要]: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是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05年开设的一个新专业方向,连续招生5年,已经向社会输送4届毕业生。为了确切了解毕业生的质量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四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做了调查研究。结果:2008~2011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79.54%~100%,年终就业率达100%;学生在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就业的学生逐年增多,专业对口率逐年升高;就业区域逐渐由省内扩展到省外,社会需求量加大;就业质量调查中学生对工作性质和工作收入较为满意。结论: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就业情况良好,能够适应医学发展,将继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和就业率的新方法。

[关键词]:三年制 临床医学 病理诊断与技术 毕业生 就业

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是山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2005年开设的一个新专业方向,目前,开设该专业方向的院校为数很少,尚无成熟的培养模式可供参考,通过人才市场需求调研、及岗位职业能力需求的调查研究,学院探索出一套较为独特的、比较成熟的培养模式,经过几年的实践已经有连续四届毕业生,为了进一步了解社会需求的状况及毕业生的质量是否适应就业岗位的职业要求,是否满足社会的需求,对四届毕业生的就业率、就业岗位、就业单位、就业城市及就业质量等方面做了调查研究,进一步了解我院该专业培养人才的质量,分析该专业培养模式的实践效果,为进一步改进专业建设提供重要依据。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一、研究对象

对象:我院2008~2011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专业毕业生204人,其中2008届44人,2009届42人,2010届53人,2011届65人,男女比例1.8:1,年龄23~26(24.3±1.4)岁。学生来自山西、河北、吉林、黑龙江、河南、陕西、等省。

二、研究方法及内容

通过每年高校毕业生就业统计系统、离校时留取的家庭联系电话、毕业生QQ

群以及校友录等渠道,调查学生的就业情况,包括:初次就业率:毕业生在毕业离校前已落实就业单位人数与毕业生总人数的比率。年终就业率:毕业生在毕业本年度12月30日前的就业比率[1]。并统计其就业单位情况包括单位性质、就业城市等,最后将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就业质量调查:学生毕业返校时通过发放就业质量调查问卷对就业质量进行调查,问卷包括学生对工作性质、工作前景、工作收入、工作环境等的满意程度。

三、结果

1.就业率稳步提高,专业前景良好

从表1可见,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毕业生2008~2011年初次就业率为79.54%~100%,并且初次就业率逐年递增,平均达到91.68%,2010年初次就业率为94.34%,比高职高专院校2010届毕业半年后的就业率(88.1%)[2]高出6个百分点。2011年毕业生全部就业。

表1已毕业四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就业率 人(%)届 别 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毕业时间 2008 2009 2010 2011

毕业人数 44 42 53 65

初次就业率 35(79.54)39(92.85)50(94.34)65(100)

年终就业率 44(100)42(100)53(100)65(100)

2.就业领域相对较广,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

从表2可见,本专业学生就业的单位性质主要是医院病理科、其次是试剂公司、病理检验中心、体检中心等部门。学生就业领域相对较广、学生有较为充分的选择余地。另从表2可见在医院工作的学生人数和比例逐年增高,2010年在二级以上医院病理科就业的学生占到60.40%,高于同年高职高专专业对口率59%[2]。2011年达70.77%,专业对口率逐年提高。

表2 已毕业四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就业单位性质 人(%)

单位性质

毕业届 别

时间 人数

病理科

第一届 2008 44

病理科

公司

中心

转行等)毕业

三级医院

二级医院

试剂

病理检验

其他(入伍、专升本、12(27.27)15(34.09)7(15.92)5(11.36)5(11.36)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2009 2010 2011 42 53 65

20(47.62)8(19.05)2(4.76)5(11.90)7(16.67)26(49.07)6(11.33)2(3.75)11(20.76)8(15.09)40(61.54)6(9.23)4(6.15)9(13.85)6(9.23)

3.就业区域扩大,专业需求力度加大 从表3可以看出,在2008年和2009年毕业的学生主要集中在省内,从2009年之后学生主要就业区域扩大到省外,2010年省外就业人数比例(66.04%)明显高于省内(33.96%)。省外就业区域主要集中在北京、西安、成都等大城市。就业单位主要为三级以上的医院病理科,而且近几年出现许多用人单位在学生毕业前就打电话预订的现象,说明专业需求力度加大。

表3 已毕业四届三年制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就业区域 人(%)

届 别 毕业时间 毕业人数

省 内

就业区域 省 外 19(43.18)19(45.24)35(66.04)41(63.08)第一届 第二届 第三届 第四届 2008 2009 2010 2011

42 53 65

25(58.82)23(54.76)18(33.96)24(36.93)

4.学生满意度调查:发放调查问卷204份,回收200份,经统计分析后,85%的学生对就业后工作性质满意、工作收入的满意度为80%,由于大部分学生担心自己的学历较低,在进一步发展中可能比较困难。所以仅有45%的学生对工作前景满意。

四、讨论

经过大量的市场调研,我们发现目前大多数医疗单位的病理诊断与技术人员由非专业性的技术人员组成,在这些人中,有的是工人经过培训之后,缺乏医学知识。有的是护士编制,好点的是临床专业,缺乏过硬的病理技术操作能力。这样的人员结构很难为当代社会飞速发展的医学事业提供强有力的病理诊断和技术支持。为了改善目前医学病理技术人员结构,就需要大量的、专业性的病理诊断与技术人员加入到医疗诊治、科研和教育中去。而国内中国医科大学、泸州医学院等八所高校开展的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专业是本科层次,学生毕业后能进入县市级医疗单位就业的很少。已开办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的院校所培养的

硕士及以上的人才难以满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3]。临床病理诊断与技术教育的发展迫在眉睫,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实践证明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方向)学制三年、学历专科层次,定位为医院病理科病理技术人员,专业设置合理,能够适应社会需求。自2005年开设以来,生源稳定,每年60余人,已经向社会输送近二百多名合格的毕业生,此专业学生毕业后就业形势良好,成为我院的特色专业,专业发展前景喜人。良好的就业形式还与学院积极采取措施提高学生素质、开拓就业渠道、优化专业设置有密切的关系。

1.不断提高学生专业素质

在进一步实践中,我们发现由于学历层次比较低,单纯就业定位而言,诊断和技术兼顾的可能性较小,我们把重点放在培养出符合行业需要的应用型技术人才,我们以医学结合为主导,以专业技能培养为主线,制定了高等技术应用性人才的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模块、实践教学方案,其中很多实用的切片技术、免疫组化技术、原位杂交技术,通过理论讲授、实验指导、实习医院见习,反复练习,打好基本功,实行一对一的教学模式,制定严格的实验考核标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基本技能,从而增加了学生就业时的竞争力,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2011年学生就业率达到100%。学院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病理技术实验室,购买了相应全套设备,给学生学习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2009届学生参加全国病理技术大赛获的二等奖的好成绩。

2.本院本着“实习即就业”的原则,积极在经济发达、用人需求较大的城市拓展实践教学基地,为学生搭建就业平台,同时也是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及进行自我宣传的有效途径。现本专业实习基地除本省的8家以外,已经与省外15家三级以上医院建立合作关系,其中均集中在北京、西安、成都、天津等大城市。学生在接受不同地域文化薰陶的同时,接受了新的理念和就业观念,并通过信息反馈促进学校在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学方面的改革。同时,也间接表明此专业的教学质量得到了社会的认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学校的知名度和社会声誉。

3.坚持与校外医院的联合办学 利用学院病理教研室在本省的关系网,与省内六所三级甲等医院病理科建立了合作办学理念,邀请各个方面的专家对课程建设、教材编写等进行参与,同时承担本专业所有诊断学课程,由于每个专家都是

相应领域的佼佼者,给学生们带来了丰富的诊断经验、新颖的诊断思维、珍贵的行业理念、新知识、新技术[4]。学生们学习病理诊断的积极性很高。奠定了实习时的学习热情。有一部分已经经过双方的选择留在本医院,完成了其从实习到就业的转变,提高了就业率,同时也提高了本院教师专业水平。

4.提升品牌意识、注重宣传理念

2009年10月在学院的支持下主办了山西省病理年会,通过此次会议的召开,全省及省外各个医院代表的到来,给我们一个良好的宣传机会,开辟了大量的省内外实习点,树立了我们的品牌,随之而来的就是一个就业高峰。同时每年在学生毕业之际,邀请各个合作医院的专家参加学院的毕业生交流会,在交流会上学生、老师畅所欲言,将对本专业关于教学、学生培养等方面的宝贵建议提出来,系部带领教研室统一整改;定期与各大医院病理科和相关职能部门沟通,了解各医院对病理技术人才的需求情况。每学期到医院了解学生实习情况和已就业的本校毕业生的工作情况,听取用人单位的意见和建议,与用人单位建立良好的信任和合作关系。

5.加大就业指导教育,分阶段进行。

大一阶段培养学生专业素养,提前进入角色:学生一入学,通过邀请专业教师以座谈会和讲座的方式开展一系列活动,让学生了解专业特点,帮助学生制定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5],确定自我奋斗目标、具体实施方案等。

大二阶段主要是专业技能教育:培养目标定位为应用型人才,从事病理技术、科研实验等工作。这一阶段主要培养学生过硬的动手能力、科研能力等,掌握扎实的专业技能和与之相适应的综合素质训练。并且通过与合作医院专业老师的接触,使学生的专业素养更进一步提高。

毕业实习阶段是学生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关键过渡时期。在毕业实习期间加强就业指导工作能够转变学生的就业理念,提高就业质量。同时在这一时期注重学生思想道德的培养,比如培养病理技术员应该具备的细心、踏实、吃苦耐劳、实事求是、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等[6]。

由于本专业能够适应医学发展,满足社会的需求。而且我们的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高专教育的实用性,培养的学生具有能力强、素质高的特点,毕业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热烈欢迎,应届毕业生供不应求。今后,我们将继续探索提高教学质量

和就业率的新方法。

Investigation on employment status of graduates of three-year program of clinical medicine(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technology field)XuYirong,ChenZhenwen, ZhangGuangheng,ZhangZhaoxia,LiJinping,[参考文献]

[1]柯 羽.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J ].中国高教研究,2007,(7):93.[2]麦可思研究院(MyCOS Institute).2010年度《中国大学生就业蓝皮书》.[3] 陈 锐,叶明福,张哉根等.浅谈医科大学临床病理专业人才的培养模式[J].局解手术学杂志,2005,14(3):186.[4]钟亮环,刘小虹.以社会需求为导向 培养市场适销人才.中医药管理杂志[J],2008,16(6):446-448.[5]陈 晨,朱俊勇,许 斌.浅析新形势下医学生就业问题及对策[J].西北医学教育,2010,18(1):129-132.[6]刘彤华.普遍提高诊断病理的质量[J].中华病理学杂志,1999, 28(1):98.[作者简介]徐义荣(1981-),女,山西临汾人,讲师,硕士,主要从事临床本专科和临床医学(病理诊断与技术)专业教学工作及实验室管理工作

调查诊断论文 篇5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包括四平市在布氏杆菌病疫情发生地与畜牧有接触的人群, 包括屠宰、养殖、奶场、运送、兽医等相关工作人员以及存在职业暴露人员。

1.2 调查方法:

采用调查问卷形式对疑似人群进行调查, 填写内容包括居住地、性别、年龄、暴露史、密切接触者等情况, 同时观察调查对象是否出现发热、乏力、多汗以及关节酸痛等临床表现, 对布氏杆菌病知晓程度进行调查, 对于其中疑似病例的480例进行空腹取静脉血3 m L, 分离血清送实验室检验。

1.3 检验方法:

检测方法:进行平板凝集试验 (PAT) 和试管凝集试验 (SAT) , 对于此480例患者先进行PAT检验, 对凝集阳性者再进行SAT检验。玻片稀释度为0.08、0.04、0.02、0.01, 试管从1∶25做到1∶800凝集。

1.4 诊断标准:

严格按照《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1]进行判定。

1.5 统计学处理:

将相关数据输入Excel软件进行整理,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数据用χ2检验, 以方差值P<0.05作为差异显著标准。

2 结果

480例中其中玻片凝集实验阳性90例, 试管检测阳性为75例, 因玻片可出现特异性抗体凝集, 最终以试管凝集实验为诊断标准。阳性患者75例中包括新发感染52例及老病患23例, 患者均为屠宰户及养殖户, 具有明显牛羊接触史, 男性59例占78.7%, 女性16例占21.3%, 男性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P<0.05) 。

3 讨论

布氏杆菌病是由布鲁杆菌所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 这种疾病不但会对畜牧造成极大的危害, 使畜牧产量大大减少, 同时也会传染给周围人群, 患者在感染布鲁杆菌后往往病情较为复杂, 和多种疾病有相似症状, 容易发生临床误诊的情况, 导致病情迁延, 预后极差, 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出现关节僵化、变形, 导致终生残疾, 给患者的身心都造成了极大的损害。从目前调查来看[2,3], 人患有布氏杆菌病主要是由于受到感染的牛羊等动物所引起的, 患者也往往有明显的畜牧接触史, 工作多为屠宰、养殖、奶场、运送、兽医等, 这一点也和本文调查结果相符合。布氏杆菌病的传播途径较广, 目前对于职业暴露的人群相关知识的宣教工作不足和缺乏正确的饲养方式是导致此类疾病发生的主要原因。

就目前的实验室检查现状来看[4], 免疫学检查具有迅速、灵敏度高、客观性好等优势, 在常规的血清学检验中主要是观察血清中的相关抗体。目前主要采用的检查手段即缓冲平板凝集试验和试管凝集试验[5]。SAT作为主要的检测依据, 常用已知细菌作为抗原液, 与一系列稀释的受检血清混合, 保温后观察每管内抗原凝集程度, 通常与产生明显凝集现象的最高稀释度作为血清中抗体的效价, 亦称为滴度, 取血清样本0.2 m L加2.3 m L的盐水进行倍比稀释, 再加入试管凝集抗原 (抗原进行10倍稀释) , 血清的最终稀释倍数为从第二管开始, 37℃温箱中18~20 h后取出, 在室温下放置1~2 h观察结果, 判定以1∶50作为可疑样本, 1∶100视为阳性, 当效价增高4倍甚至以上时诊断价值更高[6]。

从目前四平市的布氏杆菌病调查情况来看, 近年来的发病人群和疫情波及范围有所增加, 主要是以散发为主, 局部聚集情况较为少见。在性别分布方面, 男性患者要显著多于女性患者, 考虑原因可能与青壮年男性更容易暴露于传染源下有关。从调查结果来看, 接触牲畜、手部有开放性伤口、处理羔羊尸体、为羊群接生、接触流产物、未使用防护衣具等是导致发病的高危因素。从牛、羊接触患者分布来看, 传播强度没有明显差异, 但是屠宰、养殖人员的发病率要显著高于运输人员, 这可能与接触时间、防护措施是否到位等有关。为了防止此类疾病的传播, 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 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点措施: (1) 加强畜牧业暴露人群的相关知识宣传, 强化宣教力度, 提高个人防护意识, 认识到此类疾病的为患, 在日常工作中做好防护措施; (2) 在疫情发生地区提前开展血清学检测工作, 对于疑似病例尽早发现, 尽早治疗, 避免慢性病例和误诊现象的发生; (3) 提高基层工作人员素质, 加强日常业务培训工作, 提高工作人员对于布氏杆菌病的认识和防治技能, 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摘要:目的 对四平市2012年实验室布鲁杆菌检验结果进行调查, 分析四平市布鲁杆菌分布特点及流行现状。方法 采用随机抽样方法对四平市有畜牧接触史的人群进行血清学检查及诊断, 依据《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进行判定。结果 2012年共对四平市2046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 对480例进行血清学检测, 阳性患者75例, 包括新发感染52例及老病患23例, 患者均为屠宰户及养殖户, 具有明显牛羊接触史, 男性患者发病率显著高于女性 (P<0.05) 。结论 布鲁杆菌的预防和控制工作十分重要, 必须加强对于布鲁杆菌病的相关知识宣传和教育, 对于存在畜牧接触史的患者应当作为重点防治对象, 改变此类人群的不良行为习惯, 切断传播途径,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增强疾控观念是控制布鲁杆菌发生的有力措施。

关键词:布鲁杆菌,实验室诊断,调查分析

参考文献

[1]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布鲁氏菌病防治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8:39-56.

[2]姜文国, 颜丙新.济宁市布鲁氏菌病疫情特征及流行因素分析[J].中国现代医生, 2010, 48 (32) :107-108.

[3]张红岩, 姜文国, 颜丙新.布氏杆菌人间感染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J].中国医药科学, 2011, (6) :21-22.

[4]Cassao MA, Smith HL, Navarro E, et al.Clinical utility of aips tick assay in patients with brucellosis:correlation with the eriod of evolution of the disease[J].Clin Microbiol Infect, 2003, 25 (4) :301-304.

[5]魏红霞, 杨复枝, 石晓娟, 等.2007~2011年新乡市布鲁氏菌病疫情分析[J].疾病预防控制通报, 2012, 27 (5) :44-45.

调查诊断论文 篇6

1 调查病猪的年龄分布, 有助于从年龄角度确定和排除一些疾病

有些疾病在猪的年龄分布上范围较窄。比如, 由C型魏氏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 主要发生于3日龄以内的新生仔猪;由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白痢, 黄痢主要发生在7日龄以内的仔猪, 而白痢多发生在2~3周龄的仔猪;由病原性大肠杆菌产生的毒素而引起的猪水肿病, 常发生在断奶仔猪阶段;由沙门氏菌引起的猪副伤寒, 主要是2~4月龄的猪发病。

在临床诊断中, 如果发现3日龄以内的仔猪排血便或红褐色稀便, 而其他阶段猪无此症状, 首先将仔猪红痢锁定为诊病目标;如果发现7日龄以内的仔猪排黄色浆状稀便, 30日龄以内仔猪排灰白色或黄白色浆状、糊状稀便, 而其他猪无任何症状, 也首先将仔猪黄白痢销定为诊病目标;若7日龄以上猪腹泻, 初步排除仔猪红痢发病的可能;若1月龄以上的猪腹泻, 初步排除由大肠杆菌引起的猪黄白痢。

有些疾病分布在猪的各个年龄段, 即在各年龄段的猪均可发病。如猪瘟、口蹄疫、弓形虫病、传染性胃肠炎等。在临床诊断中, 若发现疾病在各年龄段均有发生, 首先怀疑在各年龄段均有分布的疾病, 而排除仅在单一年龄段分布的疾病。

2 调查病猪的性别分布, 有利于确定诊病目标

有些病原微生物只引起种猪发病, 如布氏杆菌病;有些病原微生物仅造成妊娠母猪发病, 如猪的细小病毒病。若发现种猪发病, 而其他猪未发病, 可怀疑布氏杆菌病;若发现妊娠母猪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现象, 未发现其他病症, 同时其他猪未见发病现象, 可怀疑细小病毒感染。

3 调查疾病的时间分布形式, 有利于判断疾病的种类

有些疾病的发病呈暴发性, 如急性传染病和急性中毒病;有些疾病无暴发性, 如营养代谢病和慢性中毒病。如在短时间内迅速发病, 且发病率和死亡率都很高, 可怀疑急性传染病和急性中毒病;如发病时间较长, 发病率较高, 但死亡率低, 可怀疑传染病、营养代谢病和慢性中毒病。

4 兽医结合发病季节, 可缩小诊病范围

冬季气候寒冷, 有些病原微生物易于存活和扩散, 夏季气温高, 日照时间长, 不利于其在外界存活。如引起口蹄疫、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等疾病的病原微生物, 均属于此类, 因此这些疾病主要发生在冬季和早春, 夏季较少发生。

有些疾病发病具有严格的季节性, 因为这些疾病需要依靠特定的昆虫媒介来传播, 而这些昆虫只有在夏秋炎热季节才大量孳生、活动、繁殖。如日本乙型脑炎, 必须依靠吸血雌蚊作为媒介传播, 因此该病仅发生在夏秋季节。

对于具有严格季节性发病的疾病, 在其发病季节, 若发现病猪症状与该病应有症状接近, 首先锁定该病为诊病目标;而在其非发病季节, 可排除此病。对于发病率随季节变化而有高低之分的疾病, 在其发病率高的季节, 若有其症状表现, 重点将其划入可疑疾病范围, 而在其发病率低的季节, 可作为非重点可疑疾病。

5 调查疫情来源, 可提供有参考价值的诊断方向

如果发病猪场所在地区大面积流行某种疫病, 诊断时可重点考虑该病;如果发病猪场在发病前引进了猪只, 未经隔离而直接混入原有猪群, 几天后原有猪群发病, 可怀疑疫情由外引入;假如得知引入猪所在地区不久前曾流行发生过某种疫病, 虽然引进的猪未表现出任何症状, 但其携带病原的可能性不容忽视, 诊断时可重点考虑该病。

6 调查免疫情况

了解猪群对某种传染病易感性高低, 可以有针对性地排除或怀疑某种疫病。如果某猪场对某种疾病已采取了规范性的免疫措施, 猪群对该病的易感性会降低, 免疫力会增强, 该病发生的几率就很小, 临床诊断时可初步排除该病;如果该猪场未进行这种疾病的免疫或免疫措施明显不规范, 症状表现有该病的迹象, 怀疑该病的可能性就加大。

如果某猪场对产前1个月的妊娠母猪已进行了伪犬病的规范免疫, 仔猪从母体已获得了母源抗体, 哺乳仔猪一般不会发生伪狂犬病。临床诊断时, 可将该病初步排除。若未进行免疫, 症状表现有伪狂犬迹象, 怀疑该病的可能性就加大。

7 调查病猪在舍间分布和舍内分布情况

依据其分布, 有针对性调查环境因素和致病因子来源, 可有助于锁定疾病与环境因素有联系的病因和致病因子。

如果某猪场有几栋猪舍, 仅有1栋猪舍发病, 而其他几栋未发病, 可从发病猪舍的环境因素入手去寻找病因;若1栋猪舍内有几圈猪发病, 而其他圈猪未发病, 也可从环境因素入手去寻找病因。

从环境角度寻找病因的基本方法是, 首先区分开发病与未发病栋舍或圈舍的共同环境因素与不同环境因素, 排除开共同环境因素, 针对发病栋舍或圈合的特殊环境因素展开调查和分析。

若发病猪表现出呼吸道疾病症状, 经调查后发现, 发病猪舍内灰尘大, 或有害气体浓度高, 而未发病猪舍无此现象, 可初步确定致病因子是灰尘或有害气体。若1栋猪舍内仅有几个圈舍的猪表现出感冒症状, 经调查后发现, 这几个圈舍靠门口, 正值寒冬, 可初步确定致病因子为冷空气。若1栋猪舍内的猪均表现出中毒症状, 经调查后发现, 所用的饲料均为1个品种且属一批混合, 初步确定中毒物来自于饲料;若应用同一品种饲料且属一批混合, 有的圈舍猪发病, 而有的圈舍猪未发病, 可排除中毒物来自于饲料。若发病栋舍或圈舍的猪表现出应激症状, 或未直接表现出应激症状, 只是表现出某些疾病症状, 而该疾病有可能由应激因素引起, 可调查应激因素, 如驱赶、抓捕、运输、去势、转群、并圈或过热等, 并区分开该因素是否为发病猪的共同因素。若为共同因素, 可怀疑该因素为发病的病因。

调查诊断论文 篇7

1 资料来源及方法

1.1 资料来源

在各级医疗机构死亡的由医疗机构填写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在家中或在外地死亡名单由各乡镇卫生院凭死亡村居证明开具居民死亡医学证明书;非正常死亡或不能判定死亡性质的由公安部门开具居民死亡证明[1]。

1.2 疾病编码标准和分类

注:N为死亡人数。

根据国际疾病分类规则ICD-10 进行编码统计分类[2], 死亡原因以根本死因进行统计分析[3]。

1.3 统计分析指标

以率、构成比为主要指标, 用DeathReg2005、spss13.0、excel进行统计分析。死因构成比, 表示某类死因死亡人数占全部死亡人数的比例[4]。

2 结果

2.1 基本情况

2010年死亡监测为940 400人, 男女性别分别为496 644、443 756人, 见表1。新出生8 437人, 男女婴儿分别为5 002人、3 435人, 性别比为1∶0.69。见表1。

2.2 死因诊断依据

共分4级, 一级诊断为:尸检、病理、手术;二级诊断为:临床+理化;三级诊断为:临床;四级诊断为:死后推断。分别占9.75%、81.11%、3.29%、5.83%、0.0%, 见表2。在疾病诊断分类中大部分属于二级分类, 肿瘤主要以一级诊断与二级诊断, 而损伤与中毒分别有二级、三级与四级诊断, 见表3。

2.3 诊断医院

疾病最高诊断单位以地市医院为主, 占32.2%, 其次为县级医院, 占29.2%, 见表4。肿瘤以省、地市级医院诊断比例较高[5], 合计86.6%, 见表5。

2.4 死亡地点

死亡地点分医院 (医院急诊室、医院病房) 、家中 (家中、赴医院途中、家庭病房、敬老院或护理院) 、外地、其他或不详[6]。死亡地点在家中最高, 占92.1%[7], 见表6。主要疾病中在外地死亡所占比例最高为损伤与中毒, 占6.8%, 见表7。

3 讨论

死因诊断依据共分4级, 大部分死亡人员为二级诊断, 以临床与理化诊断为主, 二级诊断涵盖了各种疾病的诊断, 有3925人, 占81.1%。其次是一级诊断, 分尸检、病理和手术, 主要的疾病是肿瘤, 有472人, 占9.8%。而四级诊断则以损伤与中毒的诊断为主, 占23.3%, 因为损伤与中毒一般均为死后推断。

死亡人员的疾病最高诊断单位以地市医院为主, 占32.2%, 其次为县级医院, 占29.2%, 而乡镇卫生院诊断仅占13.6%。根据宁波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的唐吴翔报道, 就诊单位的选择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婚姻情况、种族、养老保险、收入与消费、受教育程度、疾病的情况等因素有关。谭玲等人也报道了性别、年龄、城市、农村、不同医疗保障制度、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就业及职业状况对两周患病就诊情况影响因素[8]。近几年, 永嘉县相继出台一系列农村公共卫生报销制度, 农村医保规定住院病人到县、市级以上医院住院的报销比率达到80%。因此, 大部分病人喜欢到县、市级医院就诊住院, 导致县、市级医院人满为患, 连住院还要预约排队好几天也难以住进医院的病房。可是, 大部分乡镇农村的卫生院住院病人寥寥无几, 住院病人几乎为零。所以, 今后发展乡镇农村社区卫生事业尤为重要, 把医疗卫生服务下沉, 也是势在必行的发展趋势, 使农村老百姓在乡镇卫生院就能看病住院。

死亡地点在家中死亡的最高[9], 占92.1%, 家中死亡包括:自己的家中包括自己购买建造的房子、赴医院途中、家庭病房、敬老院或护理院。但是, 大部分死亡人员临死前基本上是在自己的家中死亡, 这主要是农村风俗习惯, 大家有落叶归根的理念[10]。其实, 今后很多人都是独生子女的家庭, 政府要出台政策, 扶持和发展不同特色的敬老院、护理院、福利院等老人院很有必要, 使老人老有所养, 老有所乐, 给独生子女的家庭和社会减轻压力。

参考文献

[1]陈胜则, 邵永强, 金雪燕.永嘉县2010年居民恶性肿瘤原因分析[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5) :43-49.

[2]周建民, 吴宇红.死因诊断错误分析[J].地方病通报, 2008, 23 (3) :95-96.

[3]韦再华, 高燕琳.2007年北京市居民死亡原因分析[J].首都公共卫生, 2009, 3 (6) :278-281.

[4]朱莲.临沂市河东区居民的死亡原因[J].职业与健康, 2010, 26 (11) :1249-1251.

[5]李莉, 刘庆敏, 金达丰.杭州市居民死亡地点分布及相关因素研究[J].浙江预防医学, 2012, 24 (2) :17-19.

[6]冯占春, 侯泽蓉.卫生Ⅷ项目地区77例孕产妇死亡地点与死因分析及“母婴安全”模型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 2006, 21 (16) :2185-2187.

[7]曾一平, 胡宗林.江永县1981~2009年孕产妇死亡分析[J].中国当代医, 2011, 18 (29) :164-165.

[8]唐吴翔, 俞敏, 胡如英.居民就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浙江预防医学, 2011, 23 (9) :26-30.

[9]宋桂香, 周峰.上海地区居民死亡原因、时间、地点分析及其对策[J].上海预防医学杂志, 2001, 13 (8) :355-356.

调查诊断论文 篇8

1 知情同意

知情同意, 也称为知情承诺, 是指临床上具备独立判断能力的病人在非强制状态下充分接受和理解各种与其所患疾病相关的医疗信息, 在此基础上对医务人员制定的诊疗计划自行决定取舍[1]。知情同意权包含有两层含义, 即医生的告知和患者的承诺。知情同意的伦理学根据主要是有利原则和自主原则, 其基本要素包括能力、信息的揭示、信息的理解、自愿、同意 (或拒绝) 。与之相对应, 知情同意权可以被划分为:了解权、被告知权、选择权、拒绝权和同意权。

生命伦理学家芳登 (Ruth Faden) 和比彻姆 (Tom Beauchamp) 对知情同意的理论基础进行了直接和系统的论证, 明确强调了知情同意的目的就是尊重人的自主性, 并把它概括为自主个人的自主行动, 即自主的个人和自主的行动[2,3]。与上述知情同意权的划分相对应, 知情同意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伦理学意义, 即:集中体现自主原则、有利于建立合作的关系、减少民事和刑事法律责任。

2 知情同意适用于社区卫生诊断

除在临床上需要坚持和运用知情同意原则外, 在公共卫生领域知情同意原则同样适用。邹文玮[4,5]等认为, 知情同意原则在公共卫生领域主要适用于疾病监测、计划免疫实施、实验性流行病学等方面。

社区卫生诊断是运用社会学、人类学和流行病学的研究方法对一定时期内, 社区的主要健康问题及其影响因素、社区卫生服务的供给与利用以及社区综合资源环境进行客观、科学的确定和评价;发现和分析问题, 提出优先干预项目, 并针对性地制定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规划;从而充分利用现有卫生资源, 提高社区卫生服务质量和效率, 满足居民基本卫生服务需求;动员社区参与, 实施社区干预, 逐步解决社区主要卫生问题, 不断提高居民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6]。可以看出, 社区卫生诊断涉及上述所列公共卫生领域, 因此知情同意原则同样适用。

3 知情同意在社区卫生诊断调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通常来讲, 社区卫生诊断的顺利实施除需要科学严谨的方案设计外, 更重要的是需要取得居民的积极配合。传统的做法是在正式的社区卫生诊断调查表前附带一份知情同意书或在正式调查开始之前以信件的方式将知情同意书发放至每一户甚至每一位被调查者, 或通过广播等形式、口头形式详细告知居民社区卫生诊断的目的、开展方式及相关注意事项等方面的内容, 以此来寻求居民的配合, 也有通过由居 (村) 委会相关负责人直接带领相关医务人员或调查员入户后以口头直接告知的方式随即对居民进行调查。与此同时, 在一些较为复杂的调查中组织者还会采取通过分发实物或给予补偿的方式寻求被调查者的配合。

知情同意原则虽然是社区卫生诊断过程中需要遵守的首要原则, 在实际的工作开展过程中也运用了知情同意, 但同样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行政强制性质的委托代理同意

社区卫生诊断一般是由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统筹开展, 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或义务工作者具体操作和实施, 一般涉及到大量人群的调查和信息的获取, 这其中往往会有行政力量的介入和基层居 (村) 委的配合, 这使得社区卫生诊断在某种程度上带有行政命令的强制性, 同时由于实际工作过程中基层居 (村) 委负责人有时会直接带领调查员进入居民家中进行调查, 在未详细告知被调查者相关信息的同时就已得到其配合, 这就使被调查者个人的意见和权利未能充分表达。这种情况看似表面上符合伦理, 实际上却违背了伦理学的自主原则, 是典型的代理同意, 虽然就调查本身而言取得了应有的效果, 但他们只能表示“允许”, 允许不是同意, 当然更不能取代个人的知情同意[7]。

3.2 基于专业知识的信息不对称

医生和病人之间的信息极度不对等[8], 从而导致在真正实现知情同意方面存在很大难度, 在知情同意书签署之前就已产生了实际的不平等。具体到社区卫生诊断调查, 由于信息不对称导致的损害居民知情同意权的问题同样存在。

社区卫生诊断在实际实施前及实施过程中, 由于未能在正式调查开始之前告知被调查者有关社区卫生诊断的详细信息, 甚至于未能向社区居民通俗易懂的解释何为社区卫生诊断, 从而在社区卫生诊断正式开始之前便已经产生了信息不对称。

同时, 无论是城市地区还是农村地区, 由于受知识结构的限制, 居民对于社区卫生诊断过程中涉及的一些专业知识的理解参差不齐, 甚至于出现偏差;在一些偏远的农村地区仍有相当比例的居民, 尤其是老年人文化水平不高, 文盲、半文盲人群比例较高, 从而导致他们在接受和准确理解信息上受到较大的限制, 再加之不具备基本的医学知识, 要真正做到知情同意, 甚至是知情都存在很大的难度。

3.3 传统观念影响导致知情同意流于形式

在我国, 受长期文化传统的影响, 调查对象本身就缺乏知情同意的意愿[9]。

同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居民对于卫生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的增长, 特别是随着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 “六位一体”服务的不断完善, 医护人员主动上门服务不断增加, 伴随而来的就是居民对于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以及对于社区医生认同感的提高, 因而在实际的社区卫生诊断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会寻求当地的社区医护人员参与, 再加之传统的家长主义夸大了作为医生的权利[10], 传统观念又过分注重医护人员的主导地位, 在实际调查中, 由于当地社区医护人员的参与, 居民往往不会详细询问社区卫生诊断的目的、内容等相关信息便接受调查, 从而造成知情同意流于形式。

3.4 基于补偿或实物奖励迫使居民放弃知情同意

社区卫生诊断的开展, 首先应向被调查者提供详细、充分的信息, 知情同意应在没有任何外部压力或诱导下由居民自愿作出, 使被调查居民在接受完调查后不会感觉受误导。

社区卫生诊断调查一般会占用居民一些时间, 如果可能的话, 可以给予参加研究的对象一点奖励和补偿[11], 但不能将补偿作为一种利诱, 迫使居民接受调查。在一些地区, 部分居民往往会因为有补偿或实物奖励而接受调查, 这在某种程度上误导了被调查者的自主选择, 尤其是在调查开始之前就已明确有补偿或实物奖励的情况下, 这种放弃自主选择权的倾向更大, 因此需要把握社区卫生诊断调查补偿的尺度和时机, 避免因尺度不当或时机选择不合理造成被调查者主动或因外力被迫放弃知情同意。

3.5 由于调查时间安排导致部分居民知情同意的无形丧失

这里的时间选择主要是指社区卫生诊断调查的具体调查时间段。实际操作过程中社区卫生诊断调查一般选择在早上和/或晚上时段进行, 早上一般老年人及无业人员在家中的较多, 这个时候的调查更多的是一种“告知”调查, 即除了调查在家的部分人群外, 更重要的是可以让这些已经接受过调查的居民告知其他家庭成员社区卫生诊断调查事项, 这样便会间接影响到其他居民;因早上已经相应“预约”其他社区居民, 在晚上时段前去调查的时候通常会避免由于事先告知不充分而出现较多的拒访。

调查时间段的选择导致被调查居民自主权的丧失, 主要表现在:早上时段由于社区医务人员或居 (村) 委工作人员的参与造成的以老年人和无业人员为主的人群自主权的丧失, 以及晚上时段由于早上时段已接受调查的居民的影响而导致家庭其他成员实质上自主权的丧失。

3.6 调查结果的不完全公开

社区卫生诊断调查结束之后通常会产生一个书面形式的报告来详细介绍并分析当地的健康卫生状况, 并据此提出相应的完善或改进策略, 完善相应政策措施, 这对于促进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和改善当地居民的健康状况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因此该结果不能仅仅只是作为政府部门决策的依据, 更不能沦为一些卫生行政部门的“政绩工程”, 应当是为民所知, 与民分享, 让居民了解当地卫生状况及卫生事业的发展情况, 尤其是其中存在的问题, 以便社区居民从自身做出相应的调整或改善, 然而实际上社区卫生诊断的结果往往只是作为了政府决策的依据或者“政绩工程”, 尽管政府部门可据此调整和完善当地卫生事业的发展, 但这往往需要较长的时间来逐步实现, 在这个过程中一些卫生问题则可能会进一步的加剧甚至恶化, 从而导致了被调查居民无法真正达到知情同意, 导致个体健康状况的恶化, 进而部分削弱了社区卫生诊断的实际效果和意义。

4 社区卫生诊断调查中知情同意的完善

虽然在纽伦堡法典和赫尔辛基宣言中均没有直接适用于调查的相应条款, 但基本的伦理原则是可适用, 即自主、不伤害、利他和公正的原则[9]。

上述社区卫生诊断调查过程中出现的一些知情同意方面的问题, 除了一些短时间内无法解决和克服之外, 更多的是从社区卫生诊断调查本身予以进一步的完善:规范调查员的培训, 讲解相关伦理学知识;进一步规范调查流程, 做到事前居民充分知情同意, 避免过多的行政强制性质的委托代理同意;调整调查时段, 灵活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进行调查, 避免信息不对称造成的知情同意权利受到损害;合理运用补偿和实物奖励措施, 甚至可以在充分落实知情同意的基础上, 通过调查结果促进和改善当地人群健康的形式予以补偿, 这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什么是公共卫生中伦理学的核心?在规范伦理学中认为是善, 善的定义是人类在它的道德法典中命令某些行为的类型, 坚持实行这些行为, 所以, 由这些行为类型所实现的目的必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人类的理想和一种“善”[12]。但是“善”的标准太空泛而难以把握, 而不伤害原则相对容易把握, 它应是伦理学的底线。社区卫生诊断可以说与居民的健康直接相关, 为此在调查过程中, 除了避免伤害到居民的知情同意权利外, 更应当将社区卫生诊断的科学结果同时分享给政府卫生行政部门和居民, 总之, 无视知情同意原则一是不道德, 二是会触犯法律[13]。

社区卫生诊断, 或者更确切的说在公共卫生领域, 知情同意与传统伦理学的主要区别就在于公共卫生领域更多的是体现在个体利益和集体利益方面[5]。这主要表现在一般伦理原则的自主性与公共卫生领域的利他和公正原则之间的矛盾, 为此就需要考虑公共卫生所得数据的社会效益及社会责任。即便如此, 就社区卫生诊断而言, 也不能因其不会带来社会的伤害而忽视知情同意落实不到位导致对个人权利的践踏。大型的社区卫生诊断调查往往涉及人群和地域比较广泛, 社区卫生诊断结果对于当地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又有重要影响, 直接或间接的也影响着每一位居民, 因此, 居民在取得知情同意积极配合调查收集资料外, 有必要做到对于最终结果的知情。这就是说, 除了要尊重每个个体的知情同意权利之外, 更要注重整个人群的知情同意权利。体现集体利益的知情同意已经不仅仅局限于被调查的那一部分人群, 而是社区卫生诊断所涉及地域范围的整个人群。

调查诊断论文 篇9

近年来, 常州市在城市旅游经济飞速发展、城市旅游资源科学开发、城市旅游需求合理供给、旅游企业大力配合和创新、城市旅游形象的重磅打造下, 其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在全省, 乃至全国已经取得了硕果累累的喜人成绩。2008年常州市入选全球城市竞争力500强, 全国第二十位。《2009年中国城市政府管理竞争力报告》中, 常州名列政府创新能力第一位。2011年3月15日, 中国旅游研究院首次发布了《中国区域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0~2011》。报告显示, 原先在全国旅游城市当中并不抢眼的常州已经进入“全国二十大绩效高的旅游目的地城市”榜单, 并且名列第十三位。

二、研究述评

斯坦斯菲尔德 (Stansfield) 在《美国旅游研究中的城乡不平衡》 (An note on the urban-nonurban imbalance in American recreational research) 中首次阐述了旅游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领域:城市旅游的研究 (Stansfield, 1964) 。

1.国外相关研究

美国哈佛大学工商管理学院迈克尔.波特 (Porter Michael E.) 在1990年出版的《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了解释产业国际竞争力全新理论, 这个被称为钻石模型的竞争优势理论被迅速应用于对城市旅游竞争力问题的研究中。Enright & Newton (2005) 在Crouch & Ritchie的概念模型基础上, 从实践层面对目的地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认为旅游目的地竞争力的影响因素, 不仅包括目的地吸引物特性, 还包括产业管理因素。

2.国内相关研究

甘雨萌, 保继刚 (2003) 建议选取城市旅游经济现状指标、城市旅游功能地位指标、城市旅游业发展趋势指标和城市生活质量指标对特大城市、大中城市和中小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分析。陈晓等 (2008) 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环渤海区域6个滨海城市进行竞争力评价, 通过比较各滨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 建议从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旅游市场、旅游空间及旅游管理等方面采取整合措施。张河清等 (2010) 通过建立城市旅游竞争力评价模型及评价指标体系, 运用因子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 对长三角与珠三角两区域各城市的旅游竞争力进行了客观的评价,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建议。

三、常州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调查研究

为了能更好地发现常州现今的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并进一步培育和提升这些核心竞争力, 笔者在论文的写作过程中制定了调查问卷, 旨在发现常州市城市旅游的优劣势所在, 并以此来改善常州的城市旅游形象。本次调研共发放问卷240份, 回收231份, 有效问卷226份。其中, 男性占所调研总人数的57%, 女性占调研的43%。所有被调研对象中, 常州市、江苏省 (不含常州市) 和外省人群分别占到22%、63%和15%。由于城市旅游, 以及常州市旅游发展的特点, 本次调研对象主要以18岁~25岁的年轻人群为主, 占到总人数的61%。所有被调研人群中, 对常州“龙聚之城, 常乐之州”城市形象了解的占总人数的65%, 不了解的占总人数的35%。

在对常州城市旅游的总体印象评价中, 认为好、很好、一般、较差和很差的比例分别是:23%、49%、25%、2%和1%。由此可见, 游客对常州市城市旅游的总体印象很好, 也正说明常州城市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整体较好的成就。在此次的问卷中, 通过对常州城市旅游资源和常州城市旅游产业严格进行打分调研, 得出:城市品牌、城市公园、城市清洁度、传统艺术文化, 以及历史文物等几个影响因子均处在高分位。调研结果表明常州城市旅游产业要素评价中得最高分的是旅游交通条件, 主题公园和常州美食的多样性分别位于第二位和第三位。

在对常州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模块调研中, 所有调研对象认为对他们印象最深刻 (最满意) 的是中华恐龙园, 其次分别是春秋淹城和南大街商业街。对常州城市旅游要素 (食、住、行、游、购、娱等) 的满意度调研中, 选择非常满意、比较满意、基本满意和不满意人数分别占到了20%、42%、34%和4%。根据调研数据显示, 对常州城市旅游满意度高达96%。充分体现了常州城市旅游发展的显著成就和良好的声誉。

问卷还对常州市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因素及如何培育和提升常州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进行了调研, 根据调研显示, 常州经济发展、城市环境、区位优势、旅游资源和旅游服务是常州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最主要几个方面, 分别占到14%、13%、13%、11%、11%, 其他如相关旅游产业、旅游客源市场、区域合作、旅游企业、旅游人才等占38%。对城市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相关旅游政策、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成为本次调研培育和提升常州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方面。

四、常州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诊断分析

从以上调研数据统计分析, 以及对常州市旅游局领导的访谈可以看出, 常州城市旅游的发展已经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但是, 常州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仍存在一定的问题, 常州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1.进一步加强旅游人才培养

虽然常州市在旅游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但是由于我国旅游业的飞速发展, 人才培养速度远远跟不上旅游行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程度。因此, 建立完善旅游经营管理、服务人才培养机制, 进一步加强政校企合作, 把旅游高端人才的引进和培训纳入全市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培训计划, 突出做好旅游领军人才队伍建设, 努力解决旅游人才对旅游业发展的瓶颈制约成为常州市加快发展旅游业的重要环节。

2.采取多样化的营销手段

(1) 采取形象促销新策略。在现有旅游形象基础上, 结合常州市旅游转型发展要求, 适时塑造和推广“中华龙城, 休闲常州”旅游新形象, 突出“江南休闲龙城, 激情欢乐常州”形象意境, 进一步丰富和完善旅游形象系统, 提高常州市的旅游形象的市场感召力。

(2) 举办节庆旅游新活动。进一步整合常州市旅游节庆资源, 突出特色, 形成规模、放大效应, 激活市场, 把节庆活动办成国内知名的旅游品牌。在继续举办“中华龙城常州旅游节”等系列节庆活动的基础上, 策划和举办“欢乐龙城常州休闲旅游节”等新的旅游节庆活动, 通过主题化、品牌化的节事活动, 进一步提高常州市旅游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推动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

(3) 运用旅游促销新手段。积极推行“区域联动、部门联合、企业联手、媒体联姻、电子联网”的大旅游营销策略, 充分利用外事、商务、侨务、对台、文化、出版等对外宣传渠道, 广泛开展旅游宣传活动。与电信、联通、互联网等高科技企业合作, 充分利用短信、彩铃、彩信、博客、动漫、网络游戏、网络歌曲等新技术形式, 实现低成本、轰炸式的传播, 提高旅游市场的促销效果。

3.构建独特的城市旅游品牌

(1) 提升城市旅游品牌, 依托天宁旅游区、古运河、南大街与莱蒙都会、环球恐龙城、西太湖休闲城及城市各类休闲场所、设施与活动, 大幅度提升城市休闲旅游功能, 打造华东一流、全国知名的休闲城市品牌。

(2) 升级景区品牌, 推动春秋淹城、天目湖旅游度假区、天宁名胜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茅山风景旅游区创建国家级生态旅游示范区。

(3) 提升旅游度假区品牌, 力争将天目湖打造成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将太湖湾、茅山建成省级旅游度假区。

(4) 着力支持一批龙头旅游企业, 培育1~2家旅游上市公司和3~4家全国知名的品牌旅游企业集团, 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和符合国际规范的旅游企业运作机制。

(5) 有效整合旅游产品, 推出2~3条有较大影响的旅游线路产品, 精心打造成独具特色的品牌旅游线路。

摘要:随着区域旅游行业的飞速发展, 常州城市旅游竞争力越来越明显。本文基于对常州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的问卷调查, 对常州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进行了分析和诊断。

关键词:城市旅游,核心竞争力,常州

参考文献

[1]甘萌雨, 保继刚.城市旅游竞争力研究初步[J].现代城市研究, 2003, (4) .

[2]陈晓, 李悦铮.环渤海城市旅游竞争力差异及整合[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2008, (01) :105~108.

上一篇:《爱玛》女权主义下一篇:会计审计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