诊断痴呆的心理测验论文

2024-09-17

诊断痴呆的心理测验论文(共8篇)

诊断痴呆的心理测验论文 篇1

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是一种缓慢进展性的老年性痴呆,包括认知功能、记忆力、抽象判断力、计算力、视空间技能、社会生活能力的减退和情感、人格的改变等[1]。缺血性卒中、出血性卒中及脑白质病变脑血管危险因素均可导致VD,>65岁人群的痴呆患病率约为5%,其中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 disease,AD)位列首位(约50%),VD其次(20%),而AD合并VD混合型痴呆占10%~20%,余为其他型痴呆[2]。

1病因与发病机制

1.1病因

VD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高龄、高血压、高血脂、高尿酸血症、糖尿病、心脏病、卒中次数、颈动脉斑块形成、吸烟及受教育程度低等。年龄为最重要的高危因素之一,随年龄增长,VD的发病率成倍增加,>55岁人群中,每增长10岁,痴呆的患病率就增加1倍[3]。VD的发病年龄相比AD更早,且在大龄老年人,即>85岁人群中,VD发病更为普遍[4]。DURON等[5]发现,收缩期血压与VD认知功能恶化的风险呈正相关,收缩压每增加10 mm Hg,认知功能恶化的风险增加5%。但是也有研究表明,平均动脉压的降低会导致低脑灌注压,而脑循环低血流量会导致大脑神经纤维病变、记忆力下降,因此低血压可能增加老年人患痴呆的风险[6]。

1.2发病机制

VD发病机制一般认为是脑血管病的病灶涉及大脑管理认知及执行功能脑区如额叶、颞叶及边缘系统,或卒中累及足够容量的脑组织,导致高级认知功能障碍,通常表现为记忆、注意、计算、空间认知、 执行功能和语言等认知功能受损。有研究发现,脑血流及代谢率降低的程度与痴呆严重程度呈正相关[7],且认知能力受损程度越重,卒中累及认知功能脑区的范围越广。见附图。

2诊断标准

目前,痴呆的诊断多依据精神疾病和统计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 ders,DSM-Ⅳ)的标准:1认知功能减退,主要表现为认知功能明显下降,尤其是自身前后对比存在记忆力下降,并且有定向、注意、语言、计算、视空间功能、执行功能、运动控制等≥2项认知功能损害。2日常生活能力下降,主要表现为日常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下降或习惯改变,并经神经心理学测试证实[7,8]。

目前,VD仍使用瑞士神经科学研究国际会议和美国国立神经病与卒中研究所的诊断标准[8]。两者的共同诊断要点为:1首先符合痴呆诊断标准,包括认知功能明显减退和显著的社会能力下降。2必须有明确的既往史或临床症状,或有影像学证据的脑血管疾病,并提示痴呆的发病与其明显相关。3两者必须有明确的相关性,痴呆发生在脑血管病发病3~ 6个月内,痴呆症状可以突然发生也可是缓慢进展, 病程呈波动性或阶梯样加重,可伴或不伴神经局灶体征或症状。4具有排他性诊断,须除外其他痴呆的病因以及意识障碍、精神疾患引起神志和认知能力上的改变[8,9]。

国际上常用的几种痴呆诊断筛查的神经心理学量表是痴呆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MMSE)、Mattis痴呆评定量表(de- mentia rating scale,DRS)、临床痴呆评定量表(clini- cal dementia rating,CDR)、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 CA) 及Adden- brooke改良认知评估量表(addenbrooke cognitive examination revised,ACE-R)等。Hachinski缺血评分量表主要用于VD和AD的鉴别,运用不同的神经心理学量表,痴呆的亚型诊断结果可能不同。有学者运用精神测试和DSM-Ⅲ-R标准诊断痴呆患者,并依据致痴呆的病因及临床症状不同,将痴呆分为AD、 VD和其他类型痴呆。其中AD参照美国国家神经病及语言障碍和卒中研究所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学会制定的诊断标准;VD的诊断参照ERKINJUNTTI等[10]提出的诊断标准。结果显示,AD患者占痴呆患者总例数的61%,VD患者占25%,其余为混合性痴呆。 通常VD患者多有卒中史,呈阶梯式进展,波动病程, 通常予以Hachinski缺血量表鉴别,卒中致认知功能受损的痴呆症状,伴有局灶性神经体征或症状[11]。如果运用Hachinski缺血量表将痴呆患者分类,得出混合型痴呆占总痴呆例数>60%[4]。因此,参照不同的心理学量表,可能会导致疾病诊断的改变。

3影像学特征

3.1磁共振成像表现

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 的基本原理是人体中的氢原子核在特殊磁场的无线电射频脉冲下产生共振,并吸收能量。在脉冲停止射频后,人体氢原子核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以特定频率发射出电信号,经接收器收录处理后,以图像形式呈现出来,称为核磁共振成像。

从MRI上获得证据来诊断VD十分必要且有效。造成VD的主要原因是小血管病或微血管病,通常脑小血管病是指脑部小动脉或细动脉受损的血液循环状态[9],定义为>25%的脑白质损害[12]。因此脑白质中的小血管损害对VD的起病十分关键[13]。小血管病在MRI上表达的信号包括脑白质高信号、新发的皮层下小血管梗死、腔隙性梗死、血管周围间隙扩大、微出血以及脑萎缩[12]。MRI的T2加权像中,双边极度对称高信号的脑白质损害在老年人中普遍存在。有研究发现,10%~90%认知功能正常的老年人同样有上述表现[14]。脑白质高信号范围越大,对临床诊断越有意义[15]。VD患者脑白质损害通常是多样化的,非对称或在大脑分水岭区局域化分布。脑白质稀疏提示缺血及VD,且脑白质稀疏、动脉粥样硬化及隐匿性腔隙性脑梗死与患者认知下降密切相关[16,17]。如果在疾病早期阶段即脑白质稀疏及腔隙性脑梗死阶段给予临床干预,VD的发生率会降低。但是,目前关于VD的诊断标准缺乏一个客观的诊断模式,如明确的神经影像学诊断,大多是建立在痴呆的高危因素、病因机制、神经系统表现和相关影像学检查等专家意见基础上。按照目前VD的诊断标准,其主要目的只是与AD临床表现相比时,取得较高的诊断特异性和敏感性,而患者得到诊断时往往病情已经很严重,行为、认知功能明显受损,错过治疗的最佳阶段,因此需要更多的客观依据支持[18]。

尽管X线可以发现脑白质的改变,但是在显示结缔组织结构方面,却不如MRI敏感[19]。而结构磁共振中提示无脑梗死的VD患者,功能磁共振(func- 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f MRI)却可以有效的提示低灌注、低代谢的分散区域。

3.2功能磁共振诊断研究

f MRI是一种新兴的神经影像学方式,利用磁共振造影来测量神经元活动所引发的血液动力的改变。依赖血氧水平的功能磁共振(blood oxygen lev- el dependent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BOLD-f MRI)的基本原理是根据磁场中神经元的活动对脑激活区与未激活区局部血流影响程度的不同,使两者的氧合血红蛋白/ 脱氧血红蛋白比例不同,导致MRI信号的差异,通过相关分析软件对比进行数据分析,从而绘制大脑皮质功能图,达到无创而直观反映相关脑区皮质的功能变化[20]。近年来, f MRI逐渐成为一种具有高空间分辨率的非创伤性或者创伤性很小的研究脑功能的神经影像学检查手段。对VD的f MRI研究中发现,VD低灌注、低代谢区域与大脑血管分布区域基本一致,脑功能减低区主要累及控制大脑认知和执行功能脑区,还包括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及基底节,少有侵及枕叶、小脑脑区[7]。

3.2.1任务态BOLD-f MRI应用于VD的研究及价值现阶段基于任务态f MRI的目的就是运用BOLD-f MRI和任务来研究VD患者相关脑区的联系。许多任务态f MRI研究发现,大脑激活化的增强和减弱与脑白质损害相关[13]。最近一项任务态f MRI发现,皮质下血管性认知功能损害(subcortical vas- 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SVCI)患者脑部存在明显异常的皮质活动改变,主要位于前额叶[21],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痴呆(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 mentia,SIVD) 和AD具有不同的脑功能激活特征, AD组对比SIVD组而言,其后顶叶的激活体积明显增多[7]。VENKATRAMAN等[22]研究表明,当严重的脑白质损害患者在心理活动时,额叶的运动区及运动前区活化减弱。纪东旭等[18]在嗅觉刺激下f MRI检测VD患者的激活脑区,对比正常对照组(normal control,NC)的全脑嗅觉相关脑区以及双侧初级嗅觉皮层的嗅觉激活时发现,VD患者存在嗅觉功能损害,嗅觉刺激的全脑激活体素较NC组也明显减低, 激活减低区主要位于额叶皮质下的白质、额中回、 额下回及颞上回、岛叶、边缘叶的扣带回等结构[18]。 LI等[21]在对血管性认知损害患者基于Stroop任务的f MRI研究中发现,AD患者和VD患者在Stroop测试的刺激下产生同样的皮质活化脑功能区,包括双侧大脑皮质前额叶背外侧区(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腹外侧前额叶(ventr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VLPFC)、后顶叶、中央前回、扣带回和基底节区。相比NC组,VD患者这些区域的皮质激活明显减弱(见表1、2)[7,22]。皮层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损害(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SIVCI)脑注意和执行功能区主要包括双侧VLPFC、 DLPFC、后顶叶、中央前回、扣带回及基底节区。皮层下缺血性非痴呆血管性认知损害(subcortical is- chemic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SIVCIND)存在补偿回路,双侧DLPFC、VLPFC脑区功能代偿性增加;SIVD脑功能区改变主要以右侧基底节区、双侧DLPFC、VLPFC、后顶叶脑功能区损害为主[23]。皮质下缺血性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组(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SIVCIND)与NC组比较,虽认知能力减退,但相关脑区功能活化存在代偿性增加。

3.2.2静息态BOLD-f MRI应用于VD的研究及价值静息态BOLD-f MRI是指人体在静息状态下获取脑内部BOLD信号,从能量或脑功能区局部联系的角度来观察,反映神经元自发活动及神经功能连接作用;前者是运用局部脑活动分析法,后者是运用网络分析法来分析观察神经元的自发活动。功能连接及网络分析主要包括独立成分分析和感兴趣区分析,可以将大脑划分为不同脑区,对不同脑功能间的连接作用进行研究[24]。

默认网络(default mode network,DMN)是静息状态下的大脑系统,包括后扣带回/ 前楔叶、内侧前额叶、前颞叶、前顶叶、双侧角回、双侧外侧颞叶及双侧海马[25,26,27]。DMN与注意网络的活动相互拮抗[27]。

在联合体素形态学研究中,SUN等[28]在静息态f MRI的研究中发现,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型患者左侧扣带前回/ 左侧额中回、右侧尾状核、右侧额中回和左侧额中回/ 中央前回的功能连接减弱,而在右侧颞前回、左侧中央前回和左侧优势半球顶叶各脑区功能连接减弱;与该研究不同的是,YI等[29]认为皮质下血管轻度认知损害患者在DMN的前区低频振幅减弱,而在默认网络后部增加。与其研究相似的是,周霞等[30]在研究VD各相关脑区的相互功能连接性中发现,额颞叶脑区网络内信息传递效率的降低可能导致脑区内和脑区间功能连接失常,影响额顶叶环路信息传递,导致认知功能损害。与NC组相比,SVCI患者的左侧杏仁核和右侧颞上回脑区的枢纽作用较正常组明显降低,而楔前叶和缘上回脑区的枢纽作用明显增加[30]。ZHU等[31]认为,认知功能轻度受损患者出现抑郁症状的主要原因可能与边缘系统- 皮质- 纹状体- 苍白球- 丘脑环路的连接减退有关,其环路是管理情绪的重要部分。

3.2.3 f MRI研究的不足基于任务态和静息态f MRI对VD的研究中,大多局限于局部脑区,对于VD、SVD及SIVD患者全脑功能网络的研究值得深入探讨。目前,静息状态f MRI在研究VD默认网络方面的研究数据仍十分有限。LI等[21]在Stroop任务表现中,正常老年人与认识受损程度不同SIVCNID患者比较,发现前额叶皮层有不同的活化特性。SIVD患者中有功能损害的区域,在SIVCNID患者中对应脑区中存在补偿。该研究可能对临床鉴别SIVCIND和SIVD有指导性意义。但是所有SIVCIND患者的Mo CA评分极其相近,所以无法预计其与BOLD反应的相关性。在以后的研究中,应采用更大样本量和在认知能力上差异更大的痴呆患者进行研究,并可将Mo CA评分表与SIVCI患者脑活化不同程度的相关性联系起来[21]。

4 f MRI用于VD诊断的展望

以往f MRI用于VD诊断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 1两组病例数相对较少,入组年龄虽为>60岁老年人,但样本年龄跨度大,缺少大样本的研究,在今后的研究中,可采取大样本量入组研究,减少分析数据产生的偏倚。2目前资料显示,研究VD患者的正激活和负激活的大脑相关脑区未有一致的负相关。

尽管有以上缺点,传统的MRI技术与易操作的神经心理学测试可相互结合,描述脑白质在异常认知功能损害及痴呆患者的神经心理功能上的影响。 笔者相信,f MRI这一简单而非创伤性的方法,将有利于研究和诊断VD,并可以用新方法对VD的亚型分型。随着中国老龄化比例逐渐上升,医疗环境及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痴呆老人的比例及数量也逐年增加,医疗费用和照料问题也给家庭及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及精神上的负担。目前,尚无能治愈VD的有效方法,因此早期的诊断与护理干预对延缓VD病情进展、降低医疗和照顾费用至关重要[32]。

诊断痴呆的心理测验论文 篇2

摘要:目的老年血管性痴呆属于一种中枢神经系统原发性退行性疾病,以痴呆表现为主,痴呆是后天获得的、持续性的全面智能减退(记忆、思维、理解、计算能力等受损),可伴有人格改变、精神病性症状和行为障碍,但不伴有意识障碍。记忆障碍很突出,一些技巧及社会性的礼貌有不同程度的退化。当同时合并急性器质性脑综合征时,可有谵妄、木僵或昏迷。多数患者因衰竭或并发肺部感染、褥疮等躯体疾病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殊治疗药物和方法,重点在于护理和维持治疗。

关键词:老年血管性痴呆;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4949(2013)05-090-02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收集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老年血管性痴呆患者早期(健忘期)、中期(精神紊乱期)、晚期(严重痴呆期)患者资料60例,年龄58~99岁的老人,其中男性36例,女性24例,平均年龄70岁。

1.2临床表现

起病潜隐,慢性进行性病程。早期记忆障碍为突出症状,短期记忆和记忆保持障碍为主可以表现为一般健忘和顺行性遗忘。患者常丢三拉四,随做随忘,进而远期记忆也逐渐受累记不清过去发生的重大事件,说不明自己的经历和出生年月,定向力也较早出现障碍。抽象思维,如概括,推理,判断计算等智力活动也明显减退。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社会功能。情感淡漠呆滞少语,易激惹。自发行为减少,动作单调刻板笨拙可出现怪异行为。睡眠障碍,可出现睡眠节律紊乱或颠倒。最后患者变得呆滞,茫然若失,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常因褥疮、营养不良、骨折、肺炎等继发躯体疾病,或因衰竭而死亡。

2护理

2.1一般护理

提供一个清洁、安静、舒适、安全的环境,护理人员对病人的态度和蔼、耐心、细致,生活上关心照料,使病人心情舒畅,保证充足的睡眠。痴呆主要是智能及整个精神活动的障碍,患者年龄较大,因此生活自理能力多有困难,应把患者安置于重点病房安全位置,不宜与兴奋躁动的患者一起,以免受到伤害。患者病房应舒适、安全、简洁,室内阳光充足,通风好,空气新鲜,温度以22~25℃,湿度以50%~60%为宜,地面要防滑。由于病人智能缺失,记忆、理解、定向、情感及动作行为都发生障碍,所以要反复培养及训练病人维持正常生活。如晨、晚间护理、衣着、冷暖等,保持病人个人的整洁。应反复培养和训练患者,维持其正常生活的能力,组织患者参加简易的工娱治疗和劳动操作,防止精神活动继续衰退。维持营养的平衡,提供适当的软食和易消化的饮食,保证足够的营养和水分,保持水电解质平衡,维持正常的大小便排泄。老年患者容易发生并发症,一旦发生,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因此,护士要精心观察,善于发现躯体并发症,此外,细致的护理,可以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2.2心理护理

首先要尊重患者,理解患者,对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应帮助,照顾,给予语言和功能训练,鼓励患者参加工娱活动,消除患者思想顾虑。老年人常有许多心理问题,他们对经济地位和社会价值的改变不适应,常怨天尤人,不平衡,情绪不稳。护士一方面要理解患者的处境和心情,一方面要开导患者,使患者正确面对现实,适应目前的状况,改善不良情绪。注意病人的情绪变化,提供24小时监护的安全环境,防止自杀、他伤和伤人。维持适当的人际关系和认识水平。病人住院要有家属陪伴和探视,以消除孤独感。对一些痴呆症状不严重的病人应组织他们进行力所能及的工作、娱乐和社交活动。

2.3由于记忆严重障碍,判断力可丧失,常出现多疑、被窃等妄想。

要集中管理、专人护理,病室和床要有明显的标志,病室要挂日历和闹钟,让他们知道每天看时间,帮助病人建立有规律的生活时间秩序,在帮助病人治疗和生活料理时,要不断强化告知时间和应做的事,使病人养成良好的生活规律。老年性痴者在片断幻觉妄想作用下可突然发生自杀,自伤行为。留心观察患者情绪和行为表现,最好置其于自己视线内,以便及时采取有效的防范措施。老年痴呆患者常有冲动攻击行为,尤其是在意识模糊,幻觉妄想状态下,主要表现为挣扎、奔跑、毁物伤人,会危及其他患者及患者自身的安全导致严重的后果。对有冲动攻击行为的老年人应加强护理,如果患者卧床可以给其加床档,必要时给予患者短时间保护性约束,防止坠床;意识模糊的老年人要控制在病房内,严禁外出,且房间内不应有危险物品。在保护和控制患者过程中,动作要轻,避免发生外伤和骨折。患者可因幻觉、妄想、痴呆而外走,且一旦外走极易发生意外。所以对于老年痴呆患者,一定要严加看护,最好有专人照顾,以保证患者安全。

2.4排便障碍护理

护士要密切观察患者的排便问题。因许多老年痴呆的患者不能主诉,所以护士应及时发现是否有便秘。如有便秘可给其喝一些蜂蜜水或用手掌在老年人腹部一侧按顺时针方向轻轻地按摩,用力不能过大,有助于肠蠕动加快。许多老年患者有前列腺肥大,加之服用抗精神病药物的抗胆碱能作用,使得尿潴留现象更加严重。患者一旦出现尿潴留要尽量劝慰患者不要紧张,可采取一些诱导措施让患者自己排尿。老年痴呆患者排便障碍比较常见的类型还有大小便失禁。所以一方面要训练患者按时排便的习惯,另一方面要及时更换患者便湿的被褥及衣裤。

2.5感染护理

老年痴呆患者免疫力下降,加上精神衰退或痴呆,生活自理能力差,有时不知冷暖,有时长期卧床,致活动减少,营养不良,极易发生各种感染。老年痴呆患者最为多见的感染是:呼吸道的感染如肺炎;皮肤的感染如压疮;因尿失禁、尿潴留所致的泌尿系感染。对老年痴呆的患者多给予生活照顾,随天气的变化给患者随时增减衣服,不要受凉,进食及喂饭时,要叮嘱患者慢一些,防止因呛咳而导致吸入性肺炎。长期卧床的患者要尽量起床活动,接触阳光及新鲜的空气,增强免疫力。

2.6督促老年痴呆患者的饮食、穿着、洗漱、梳头、大小便等,并注意防止褥疮、感染等并发症。护士要反复示范及训练,使患者恢复日常生活料理能力,保持其基本生活能力。

2.7药物治疗的护理

老年人对药物具有较高的敏感性,肝脏对药物的解毒功能降低,故药物在体内产生毒性的可能性增大;老年人肾脏功能减退,药物排泄受限,易出现在体内蓄积,故护士应严格按医嘱给药。密切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观察患者有无锥体外系不良反应,老年人用药后易发生谵妄状态,表现为表情茫然,恍惚,兴奋,躁动,护士要注意保护患者,防止发生坠床,跌倒,伤人,自伤。护士在发药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是否把药咽下,防止患者将药物藏起来一次大量吞服发生意外。

3讨论

老年血管性痴呆是老年精神病中最常见的一种症状,主要表现为记忆减退,病人外出后常找不到家门,甚至刚离开病床后就找不到床位了。不记得什么时候吃的饭,认得亲人和熟人,忘记自己的名字、年龄。智能也有明显障碍,不会计算,分不清与亲属的关系,生活自理能力和工作能力下降或丧失,甚至有人格改变,如自私,对人冷淡,情绪不稳定,好激动,道德观念丧失,不注意卫生,随地大小便,甚至有小偷小摸行为。晚期则丧失生活能力,卧床不起,对外界事物失去认识反应,最后导致各脏器衰竭,褥疮、感染等并发症而死亡。痴呆病人治疗目前尚无特殊药物,主要是对症治疗和加强护理,通过生活照料、安全护理、饮食护理,使病人增强体质以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老年痴呆患者常常因智力减退使生活能力逐渐下降。对此护士应对痴呆患者进行训练。可让其在别的患者帮助下,自己穿衣、洗漱,经常带患者外出散步,多与患者交谈,早晨可带领患者锻炼身体,晚上则可看一会儿电视,听广播。患者能坚持锻炼,尽量让其做,随着时间延长,锻炼的时间逐渐增多。

参考文献

[1]王新德.神经病学.人民军医出版社,2004.

[2]王喆健,赖君.老年痴呆症的护理防护.当代护士,2005.

[3]杨莘.神经疾病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

诊断痴呆的心理测验论文 篇3

关键词:脑血管性痴呆,头颅磁共振成像,诊断

截至目前为止, 老年痴呆的高发率使得社会的发展受到了阻碍, 而根据全球相关统计数据显示, 老年痴呆中最主要的疾病分别是血管性痴呆 (Va D) 和阿尔兹海默病 (AD) , 在临床中这两种疾病的症状非常相似, 故在诊断时往往需要通过其他辅助设备来进行确诊, 其中头颅磁共振就是诊断的主要方法, 鉴于此, 本文通过运用头颅磁共振成像对其脑血管性痴呆的临床诊断方法及使用价值进行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2013年1月~2013年12月共接诊疑为脑血管性痴呆患者24例, 其中女性9例, 男性15例, 患者年龄为68~84岁, 平均年龄为 (74.0±2.2) 岁, 所有患者均根据我国1996年老年痴呆诊断标准进行确诊, 且排出因其他疾病导致的老年痴呆患者, 将24例患者设为A组, 另选取24例阿尔兹海默病患者, 将其设为B组, 再从同期患者门诊体检人群中选取24例健康人群, 将其设为C组, 三组患者年龄及性别等各方面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检查方法

采用美国CE公司所生产的1.5TMR成像仪对患者进行检查, 首先安排患者进行常规扫描, 即根据T1WI、T2WI、Flair的顺序进行扫描, 参数设置T1=300 m、TE=4 ms、TR=10 ms, 翻转角度为120°, 视野调整为25 cm×25 cm, 连续获取116幅图像, 每层厚度为1.6 mm。

1.3 观察指标

根据Stoub等研究结果对海马体积进行计算, 同时参照Hasboun等标准对每层海马结构进行分界, 并通过安维民的测算方法对大脑左右径以及颞叶沟回间距进行测算[1]。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分析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比较均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三组患者海马体积计算结果对比

根据表1统计结果显示, 脑血管性痴呆患者 (A组) 的海马体积比对照组小, 但比阿尔兹海默病 (B组) 的海马体积大, 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2 三组患者大脑左右径、颞叶沟回间距等检测结果对比

根据表2结果显示, 脑血管性痴呆患者 (A组) 的大脑左右径、颞叶沟回间距以及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与对照组, 并不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P>0.05) ;但阿尔兹海默病 (B组) 大脑左右径、颞叶沟回间距/大脑左右径比值却明显比两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大 (P<0.05) 。

注:a为较之对照组, P<0.05;b为较之A组, P<0.05

3 讨论

脑血管性痴呆与阿尔兹海默病的临床表现非常相似, 给临床诊断治疗带来了非常大的影响, 但要实现临床治疗效果的提高, 关键就在于早期诊断[2]。本次研究通过运用头颅磁共振成像对脑血管性痴呆、阿尔兹海默病、健康人群进行检测, 对其检测结果进行对比, 发现血管性痴呆的海马体积明显小于常人, 但大脑左右径、颞叶沟回间距以及二者比值却与常人无明显差异, 但这也不能够作为绝对标准, 本次研究的样本量较少, 故诊断中仍需与患者的临床表现充分结合, 使诊断准确率能够得到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付磊, 张卉田, 史德海.脑血管性痴呆诊断中头颅血管磁共振的应用价值.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 (24) :122.

诊断痴呆的心理测验论文 篇4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材料

我院从2010年4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64例老年痴呆的患者, 男35例, 女29例, 年龄64~88岁, 平均 (72.5±3.0) 岁, 糖尿患者12例, 肺部患者2例, 合并高血压的患者25例, 冠心患者15例。其中生活不能自理1例, 失语2例, 冲动伤人行为的9例, 大小便失禁的1例。所有患者诊断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痴呆患者的诊断标准。

1.2 治疗方法

在入院时对所有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及抑郁程度进行统计评估, 住院期间给予正常护理干预的同时, 每天按时患者进行认知心理教育及人为关怀, 出院时再次对所有患者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和抑郁程度进行统计评估。

1.3 疗效评定标准

(1) 抑郁程度根据汉密顿抑郁量表进行评定:轻度抑郁:8~17分;中度抑郁:18~24分;重度抑郁:大于24分。 (2) 日常生活能力的评定采用Barthle指数进行:良:大于60分中:41~60分差:小于等于40分。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64例老年痴呆患者的调查结果所得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数据以±s表示,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及正确有效的护理干预后比较抑郁程度和日常生活能力, 治疗及干预后效果明显好于治疗前,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见表1。

注:与对照组比例*P<0.05

3 讨论

3.1 生活自理能力障碍、认知能力障碍的护理

鼓励患者每天坚持锻炼做力所能及的活动;帮助患者记住居住的环境并在患者的口袋里放一张写有姓名, 电话及住址的纸片, 以防患者走丢。患者进餐定量, 洗澡时注意水温, 对于长期卧床的患者, 保持室内安静, 清洁, 适宜的温度及湿度, 按时为患者翻身, 按摩出尽血液循环, 以免的褥疮[4]。

3.2 心理护理的有效性

维持环境的稳定, 减少患者的压力;在患者情绪不稳定时记录其情绪和感情的变化情况。明确变化原因, 使患者远离刺激源;鼓励患者参加力所能及的活动。患者在烦躁焦虑时, 与其建立良好的关系进行有效的沟通, 认同患者的感受并向其介绍周围环境以消除患者的紧张感, 陌生感, 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当患者对自己或他人造成损害时可以适当采取躯体束缚或给予药物治疗。

对患者进行循环的心理干预, 多了解患者给予关心, 耐心的倾听患者的述说, 不伤患者的自尊心了解分析患者的心理问题;对性格固执的患者对给予耐心不能侮辱患者, 尊重患者在精神症状和性格上的改变, 诚恳的对待患者;与患者交谈时注意技巧消除患者的顾虑以稳定患者情绪, 从言谈中了解患者的情感变化及思维能力达到缓解病情的效果。多顾虑患者与家属亲友沟通交往, 以减少患者的孤独感;当患者心理变化复杂时多给予心理辅导, 顾虑其回忆往事, 逐渐强化其记忆能力[5]。

3.3 心理护理配合用药的护理

患者要严格按照给药的操作规程, 必须在护理人员的监护下服用, 以免误服或遗忘, 服用后检查确认是否真的咽下防止患者在将药物藏于舌头下在无人时吐掉;拒绝服用的患者可将药物放在餐中服用。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及时报告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6]。

综上所述, 对老年痴呆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干预, 可以改善老年痴呆患者的身心状态,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值得广泛推广。

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方法 老年痴呆患者64例, 进行相关的心理护理及实施有效的护理干预, 疾病的健康的宣传教育等护理内容, 比较护理干预前后患者的心理抑郁度及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64例老年痴呆患者在经过护理干预后抑郁度及生活自理能力均优于治疗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对老年痴呆患者除了进行药物治疗外, 心理护理干预的实施也很重要, 有针对性的护理可以改善老年痴呆患者抑郁症状, 提高患者及家属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老年痴呆,护理干预,心理护理

参考文献

[1]候洪波.护理干预对改善老年痴呆患者认知能力障碍的影响[J].社区医学杂志, 2008, 16 (7) :3012-3012.

[2]李丹.65例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析[J].中国保健营养[J].2013, 6 (上) :3037-3037.

[3]杨慧敏.住院老年痴呆患者的观察及护理探讨[J].中国适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10 (2) :160-161.

[4]何晓英, 王万华, 罗蓉, 等.浅谈在老年患者护理中的心理沟通[J].西南军医, 2006, 8 (2) :80-80.

[5]龙娈贞.46例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杂志.2010, 10 (10) :48-49.

诊断痴呆的心理测验论文 篇5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自2012年起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患有老年痴呆症的患者共计78例, 在这之中有男患者47例, 拥有女性患者31例。年龄在70~90岁, 其平均年龄为80岁。2组患者本着随机的原则平均分成两个分组, 每组有39例患者, 2组患者在各方面都无明显差异, 有进行比较的意义[1]。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以下护理措施。

1.2.1 很多人觉得痴呆症患者已经不需要填补精神空白, 只需要在物质上给予即可。

可事实并非如此, 服用相关药物对痴呆症患者来说只是治疗的一部分, 精神方面的生活也是治疗相当重要的一个环节。有专家经调研后指出由于智力水平倒退而引起的记忆力减退导致无法独立生活也是痴呆症患者面临的严峻问题。研究表明, 痴呆患者平日活动很少, 几乎不加入集体活动。与之相对的正常老人, 日常活动丰富多彩, 每天进行适度锻炼, 基本可以做到独自生活。这表示增加老年人晚年生活的活动有助于预防老年痴呆症的发生。具体做法可以因人而异, 多与老人沟通, 适度增加老人运动量, 使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探究每个患者不尽相同的需求, 才能制定出更适合患者的治疗计划, 以此满足患者的需求。这种方式的原则是因人而异从患者愿望出发, 制定对应性的计划, 最终目的时尽量帮助患者恢复独立生活能力。

1.2.2 记忆障碍的护理:

痴呆患者无法与他人进行正常的交谈, 患病初期会伴随这段之间记忆力衰退, 患者从表面上看或许与常人无异, 然而患者智力的退化会随着病情的日益加重逐渐显现。记忆并不仅仅是一个认知记录的过程, 记忆和人的精神情感关系也十分密切。出于一些因素, 在人们后天养成的生活习惯发生改变时, 对其进行不间断的刺激可能使患者记忆力恢复。有研究表明, 回忆过去, 刺激兴奋点的治疗方法十分有效, 有很多患者恢复了一定的记忆力, 在痴呆患者与人讲述脑海中愉快的事情时, 患者的语言功能完全恢复, 语言流畅。由此可见, 回忆快乐, 对于痴呆患者的治疗具有很大帮助。患者在于他人分享自己愉快的过去时可以恢复语言功能,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交谈可以提高患者对于生活的满意度。除此之外还有很多方法来帮助患者恢复语言能力和记忆能力。对待记忆力衰退的患者应尽量激励, 不要斥责。条件允许的话应让患者自己选择医护人员, 取得患者的信任, 可以有助于患者恢复自身记忆力。

1.2.3 行为异常的护理:

过于激越的行为是痴呆患者常见异常之一, 把激越行为分类成3类:有攻击意图类 (包括打人、撕东西、破坏物品等) 、无攻击意图类 (包括徘徊、不恰当地穿脱衣服、坐立不安、多次进行相同动作等) 和语言类 (包括尖叫、经常要他人帮助或故意引人注意、待人态度不佳等) 。其中该部分行为对患者本身、及其亲属、同屋患者或护理人员来说是极不安全的, 以攻击行为为最。有研究表明, 无法每天见到亲属的患者几乎全部会有过激行为。患者有异常动作的原因, 是由于承受了远大于患者本身承受能力的刺激, 其患病特征与其个人承受能力及其病情相关, 因人而异。所以, 为了尽量避免激越行为的产生, 要尽力避免患者受到过度刺激, 医护人员还要尽量了解患者的个人好恶, 尽力保证患者的需要得到满足。老年痴呆症患者发生激越行为的原因各不相同, 但都与其生活习惯相关。所以, 护理人员要尽可能的遵循着患者平日的生活习惯, 给患者以家一样的温馨, 这对痴呆症患者适应环境并且缓解病情有很大帮助[2]。

2 结果

2组患者在经过护理之后的相关ADL评分见表1。经过我院护理之后观察组的患者其独立生活能力远远优于对照组, 2组用有进行比较的意义。护理后观察组患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的评分在9分上下, 对照组为则是14分上下。我们可以发现观察组患者恢复情况远远优于对照组患者恢复情况[3]。

3 讨论

老年痴呆患者的护理工作在我国刚刚起步, 护理人员对于相关知识掌握较少, 很多护理人员将患者并不当作一个健全的人对待, 而存在行为方面问题的患者, 很多照料方法并不妥当。护理患者因人而异, 由于每个患者的生活习惯、家庭文化背景以及生活经历不尽相同, 所以不能将一套护理办法强加给所有患者。这就对医护人员的专业素质产生了比较高的需求。护理研究的重点应放在如下几个方面:给痴呆患者提供部分有好处的护理方式, 包括生活护理、激越行为的护理, 这需要我们进一步的研究探索;还要加强护理人员相关专业方面知识的学习;增加对于护理重症患者的医护人员的支持, 由于眼下专业为老人服务的机构不多, 患者在院医疗时间较短, 痴呆患者的陪护基本是在社区医务工作者的指导下进行的, 由患者亲属对其进行照料, 缺乏专业知识所以难免存在问题。而在老年人较为集中的地区多进行宣传以及多给老年人举办活动可以减少痴呆症病发率也是一种解决途径。此外, 如何将机构护理、社区服务及家属照料很好地融为一体, 是当前很值的探究的问题, 这有助于提高痴呆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4]。

参考文献

[1]孟令丹.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 2013, 21 (6) :356-357.

[2]帅苏蓉.护理干预对老年痴呆患者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09, 25 (21) :30-32.

[3]胡红英, 吕霞, 李锦铃, 等.护理支持对老年痴呆患者心理健康及预后的影响[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2012, 33 (13) :1800-1801.

诊断痴呆的心理测验论文 篇6

1 照护者常见的心理压力及表现[2]

(1) 否认。针对疾病及疾病对患者的影响; (2) 愤怒。针对老年痴呆患者和其他人; (3) 与社会隔离。不能和朋友在一起参加以前喜欢的活动; (4) 焦虑。不知如何面对新的一天以及未来; (5) 沮丧。在大多数时间感到悲伤和无望; (6) 疲倦。仅仅有精力完成日常工作; (7) 失眠。夜间醒来或做噩梦; (8) 情感反应。小的情绪波动就大喊, 经常易激惹; (9) 注意力不集中。注意力集中有困难, 很难完成复杂任务; (10) 健康问题。体重增加或减少, 容易得病 (感冒、流感) , 可能有健康问题 (头痛) 。

老年痴呆患者的神经精神症状是令照护人员感到苦恼不安的主要原因[3], 常会破坏痴呆患者和照护人员之间的关系。如果老年痴呆患者的异常行为超出了照护人员的耐受能力, 使得照护人员出现身体、心理或情感、社会等方面的障碍, 特别是抑郁、和焦虑, 出现负担感、约束感或不安全感等心理压力, 加重照护人员的身体精神负担, 随之引起其生活质量下降。如果照护者将继续进行照护工作, 则必须对其躯体及精神健康进行评估, 并提供干预措施以提高照护者的身心健康。虽然护理老年痴呆患者的专业技能要求并不高, 但是其对于照护者时间和情绪上的要求都非常高。我们应当理解并重视老年痴呆照护者所面临的困难及承受的心理压力, 及时给予帮助和干预。

2 心理干预 (psychological intervention) [4]

2.1 心理干预定义

心理压力即精神压力, 是指个体在生活适应过程中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 源于环境要求与自身应对能力的不平衡;这种紧张状态倾向于通过非特异的心理和生理反应表现出来。

2.2 心理干预目的

根据一定的科学原理, 采用特定的程序, 帮助人们消除心理烦恼和增进健康, 是医学心理学的重要方法之一。

2.3 心理干预方法

首先从照护者失眠的时间、个人健康、心理健康和对事物的兴趣等, 来了解照护者面对压力出现的反应频率, 以及帮助照护者了解自己生活受影响的程度。如果照护者经常出现压力反应, 特别是规律地出现, 提示压力过大必须进行干预。

3 护理干预措施

3.1 教育照护者对痴呆患者持现实的态度[4]

首先照护者必须要有心理准备承认老年痴呆患者病情不会好转, 而且逐渐恶化, 一旦照护者做到这一点, 那么照护者对其病情期望值持一种现实观点就会容易些。

3.2 对照护者自身持现实的态度[4]

照护者要不断调整自己的心态, 照护者在护理老年痴呆患者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矛盾困难, 经常处理突发事件, 遇事要有条不紊, 始终以饱满的情绪、健康的心理和坚定的信心做好护理工作。护理老年痴呆患者最耗费精力及时间, 所以照护者要做好计划, 要考虑哪些是重要的先做如:先喂饭、清理患者卫生, 约束患者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再处理室内卫生及清洗衣物。

3.3 照护者自己要接受自己的情感

与老年痴呆患者长期生活在一起是令人沮丧的, 因为老年痴呆患者经常不认识照护者是谁。当照护痴呆患者时, 照护者会有许多复杂的情感, 有时感到孤独、沮丧、内疚、高兴、悲伤, 有时感到尴尬、害怕、憎恨、充满希望或无助。

3.4 与其他照护者进行沟通

让照护者找一个能安慰自己的人如配偶、朋友、其他照护者或者痴呆治疗护理团队, 和他们互相交流护理经验和体会, 解除心中的郁闷。

3.5 看到事物好的方面

老年痴呆患者都很木讷, 照护者确实枯燥, 因此照护者要在工作中寻找乐趣, 不要过多关注自己的失望和存在的问题。尽量去发现事情美好的一面, 比如发现痴呆患者能够做的事情而不是关注其不能做的事情。

3.6 照顾好自己

在照护老年痴呆患者过程中照护者体力疲乏, 娱乐时间、假期活动和做个人私事的时间少, 烦恼、抑郁、焦虑和敌对情绪等还会降低免疫系统功能而易患躯体疾病[4]。照护者不要忽略自己的健康, 这是很重要的。注意营养, 尽量规律地锻炼, 寻找放松的方式, 培养其他兴趣, 定期体检。

3.7 给自己留有时间

照护者需要放松, 确保自己足够必要的休息。

3.8 获得帮助与支持

在实际工作中照护者要认识到寻求帮助的必要性, 其中重要的一点要照护者需懂得寻求帮助不是工作做得不好, 而是独自一人并不能护理好痴呆老人。对照护者医务人员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关于老年痴呆病护理知识的宣教, 让他们在照护过程中不会束手无策;提供必要的技能培训, 让照护者掌握一定的护理技巧。向其他照护者寻求帮助可以减轻照护者的劳动强度和护理工作的负担。

4 讨论

通过加强干预措施使照护者的心理素质得以提高, 通过健康教育也提高了老年痴呆照顾者的照护水平及配合程度。同时照护者的身心健康对老年痴呆患者明显产生积极的影响, 给予老年痴呆患者更好的护理, 延缓了病情进展, 提高了老年痴呆患者的晚年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1]于欣.老年精神病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8:351.

[2]贾建平.临床痴呆学[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007:488.

[3]谢瑞满.实用老年痴呆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0:188.

诊断痴呆的心理测验论文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我院拟诊为VD与AD的住院及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 根据疾病类型分为VD组 (52例) 与AD组 (58例) 。VD组中男性30例, 女性22例;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 (65.6±8.8) 岁;文化程度:文盲2例, 小学20例, 初中15例, 高中10例, 大专及以上学历5例。AD组中男性35例, 女性23例;年龄60~78岁, 平均年龄 (65.8±8.7) 岁;文化程度:文盲3例, 小学22例, 初中15例, 高中10例, 大专及以上学历8例。入选标准:1VD患者根据NINCDS-AIREN相关诊断标准确诊[5];2AV患者根据NINCDS-ADRDA相关诊断标准确诊[6];3所有患者家属均对本次研究内容知情, 并同意配合研究。排除标准:1混合性痴呆;2其他可能诱发痴呆的原因。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检查方法

两组患者均利用飞利浦0.5T超导MRI扫描仪及专用头部线圈进行检查, 序列为T1WI及T2WI。1T1MI, 重复:9.6 ms, 回波:4.5 ms, 间隔:5 mm, 层厚:1 mm, 翻转角10°, 视野210, 矩阵195×175。2T2WI, 重复:3 070 ms, 回波:75 ms, 间隔:1 mm, 层厚:5 mm, 翻转角90°, 视野240, 矩阵290×170。选择矢状位与横轴位作为扫描位, 采用Flair成像, 横断无间断扫描。

1.3 观察指标

1观察MRI对两组海马体积及颞角深度的检测结果。海马体积:取矢状位、横轴位、斜冠状位 (垂直于海马长轴) 成像, 获取到每层海马面积, 层厚×层面积相加之和计算出海马体积。标准化海马体积 (cm3) =原始海马体积×平均颅腔体积/颅腔体积。2观察两组脑白质疏松 (LA) 严重度情况。通过记分法[7]表示LA的严重度, 并将其划分为5个等级:融合病灶计4分, >5个病灶计3分, 3、4、5个病灶计2分, 1、2个病灶计1分, 无病灶计0分。3比较两组MRI影像学检查结果。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数据, 计数资料用n/%表示, 用χ2检验, 计量资料用±s表示, 用t检验, 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海马体积及颞角深度比较

AD组海马体积较VD组明显更低 (P<0.05) ;AD组颞角深度较VD组明显更高 (P<0.05) 。见表1。

2.2 两组患者LA分级情况比较

VD组LA分级4分、3分的发生率为34.62%、26.92%, 高于AD组的5.17%、6.90% (P<0.05) ;VD组的1分、0分的发生率15.38%、3.85%低于AD组的37.93%、27.59% (P<0.05) 。见表2。

2.3 两组患者MRI影像学检查结果

AD组经MRI检查显示, 脑中无梗死灶。按照病变情况, 将VD组患者分为小血管与大血管病变组。其中小血管病变组表现为皮层下广泛脑白质病变及多发腔梗灶。VD小血管病变组中丘脑梗死6例, 基底节梗死12例;VD大血管病变受累区:10例大脑前动脉, 4例大脑后动脉, 6例大脑中动脉, 2例顶枕叶分水岭。其中14例病变位于左侧, 2例位于右侧, 6例双侧均存在。

3 讨论

VD与AD是临床最常见的痴呆类型, 表现为程度不一的功能缺失, 例如计算、记忆、思维、学习、判断及语言等, 并可伴有人格变化, 但无意识障碍表现[8,9]。研究发现, 缺血性脑血管事件是诱发VD的主要原因, 例如脑出血、血栓栓塞、脑供血缺失导致颅内缺氧、缺血相关的血管壁和小血管疾病等[10]。同时, 脑白质病、高血压、脑隙多发性梗死及脑梗死亦可影响VD的形成与进展[11]。本研究结果显示, VD大血管病变受累区:10例大脑前动脉, 4例大脑后动脉, 6例大脑中动脉, 2例顶枕叶分水岭。其中14例病变位于左侧, 2例位于右侧, 6例双侧均存在。可见, 颞、额叶皮层下梗死是诱发痴呆的重要原因, 多见于左侧, 可能与颞、额区抽象思维、语言及智力活动相关[12]。小血管病变组表现为皮层下广泛脑白质病变及多发腔梗灶, 其中6例为丘脑梗死, 12例为基底节梗死。可见, VD与小血管多发腔梗病变密切相关, 可能与小梗死灶易阻断皮层间连接, 分离脑前皮质有关[13,14]。

AD病变主要表现为老年斑与神经原纤维缠结, 其中老年斑由细胞外物质聚集所致, 而神经原纤维缠结主要表现为蛋白质纤维, 可以抑制轴突运输[15,16]。有研究发现, 老年斑与神经元丢失可导致炎症反应, 且颞、额、顶、叶弥漫性皮质呈现出萎缩性变化, 继而降低神经元计数, 造成认知障碍[17]。

由于人体脑部解剖学结构十分复杂, 因此测定脑部感兴趣区的病理变化是MRI诊断的关键。有研究指出, 海马体积缩小是AD的特异性表现[18]。本研究结果显示, AD组MRI影像主要表现为脑萎缩, 且主要表现为双侧海马萎缩。MRI能够有效观察到海马的形态特征, 特别是颞叶冠状面图像。本研究中, VD患者的海马体积处于正常水平内, AD组低于VD组 (P<0.05) 。可见, 通过MRI观察海马体积, 有利于鉴别VD与AD。同时, AD组颞角深度较VD组更高 (P<0.05) 。可见, AD的颞角深度更深, 这也是提示海马体积萎缩的间接指标。

LA出现被认为是脑损害的一个早期标志, 鉴于目前对LA尚无特效疗法, 故预防其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9,20]。本文研究结果显示, VD组LA分级4分、3分的发生率分别为:34.62%、26.92%, 高于AD组的5.17%、6.90% (P<0.05) ;1分、0分的发生率15.38%、3.85%, 低于AD组的37.93%、27.59% (P<0.05) 。可见, VD患者的脑损害程度高于AD, 且提示患者的认知功能明显减退。

诊断痴呆的心理测验论文 篇8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在该院检验科进行hs-CRP、TAS联合血脂检测的79例早老性痴呆患者作为观察组,男26例,女53例,年龄45~84岁。所有患者均符合早老性痴呆的诊断[3]。对照组79例,男25例,女54例;年龄44-86岁。所有体检者的各种资料均经过其同意,并通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西门子Siemens ADVIA1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药(械)准字:(进)字2008第2400620号)。所有的测定步骤根据试剂盒提供的步骤进行。

(1)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试剂盒(国食药监械(试)字2003第3050382号)。

(2)TAS检测试剂盒(FRAP法)(闽食药监械(准)字2013第2400100号)。

(3)血脂类测定系列试剂盒(国食药监械(进)字2003第3400580号)。

1.3观察项目

比较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总抗氧化状态(TA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HDL-C)的检测结果。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8.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hs-CRP、TAS、TG、LDL-C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3讨论

早老性痴呆是中枢神经系统病变,是最常见的老年期痴呆,它是由德国医生Alois Alzheimer于1906年发现并命名的[4]。我国早老性痴呆65岁以上患病率为5%,85岁以上为20%,已成为老年患者致残和死亡的第四大病因[5]。早老性痴呆起病隐匿,慢性进行性加重,早期表现为记忆困难和理解、语言表达障碍,以近期记忆力困难为主,远期记忆相对较轻;其次是抑郁、焦虑不安、坐立不安等精神症状和行为障碍,最次是日常生活连吃饭穿衣等都需要他人照顾,直至完全不能自理。早老性痴呆的发病机制尚不清楚,其发病与遗传和环境因素关系密切,研究显示[6,7],早老性痴呆患者的一级亲属患病率是一般人的4.3倍,铝的摄入量与痴呆死亡率呈正相关。早老性痴呆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社交、职业和生活,给家庭和社会造成很大的负担。因此,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早老性痴呆对延缓患者病情、提高生活质量有重要的意义。

hs-CRP是肝脏合成的全身性炎症反应急性期的标志物,其升高与心血管疾病相关联,大大提高了预测未来事件的灵敏性。该研究发现,观察组hs-CRP为(7.5±3.6)mg/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叶建新[8]报道的血管性痴呆组hs-CRP水平为(7.08±4.93)mg/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1.03±1.01)mg/L,P<0.01的结果相似。TAS可以反映人体内抗氧化的水平,清除自由基的能力,为炎性因子的存在提供了有利依据,研究可见观察组TAS为(1.1±0.3)mmol/L,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TG为(2.4±0.6)mmol/L、LDL-C为(4.4±0.9)mmol/L,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见,hs-CRP、TAS和血脂检测对早老性痴呆症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综上所述,hs-CRP、TAS联合血脂检测可以及早发现早老性痴呆症并给予治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常晓.全球阻击早老性痴呆症[J].人人健康,2014,2(7):2.

[2]陈浪.血管性痴呆病理机制研究进展[J].重庆医学,2015,44(26):9

[3]刘震宇.老年痴呆患者认知状况与血糖、血脂含量的相关性[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4,34(4):2.

[4]宋红.血糖、血脂异常对老年痴呆患者认知状况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20):4.

[5]彭文.健康新知[J].南国博览,2015,2(4):5.

[6]吕扬.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抑郁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11):7.

[7]唐伟,张营丽,王威.阿尔茨海默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J].医学与哲学,2014,35(1):49-51.

上一篇: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片下一篇:隔姜灸发泡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