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审计人才

2024-10-13

会计审计人才(通用9篇)

会计审计人才 篇1

一、引言

审计胜任能力指的是审计工作人员能够在实际工作的环境背景下, 依照现实订立的各项工作指标完成工作, 其建立在专业素质的基础上。专业素质的内容包含了审计工作人员所具备的各项专业知识、职业操作技能、职业价值观、道德和态度等等。为有效培养会计专业学生的审计能力, 能力培养模式的构建显得非常重要。

二、国外会计学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经验分析

国内的会计教育起步时间较晚, 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 我国经济不断地朝着国际化的方向发展, 这势必会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会计语言国际化, 那么会计教育发生改变也是必然趋势, 但是国内的大学会计教学过程中却存在着各种问题, 在面对挑战和机遇的过程中, 革新我国的会计教育是有必要的。国外的会计教育改革有众多先进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

(一) 美国会计学人才审计能力培养模式

美国的会计学教育强调专业性特点, 要求学生借助一些实际的经验填补理论教学中的缺陷。并且考查工作也是在临近尾声的时候进行, 重视学生的兴趣发展与学习的独立性, 较少对学生提出一些明确的要求, 使用综合性的考试方式对学生的学科了解程度进行检验。

(二) 澳大利亚会计学人才审计能力培养模式

澳大利亚已经有非常成熟的会计教育, 其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 能够最大程度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让学生更加善于思考, 并且最大程度的将其创新能力发挥, 注重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学习能力。

三、我国会计人才审计能力的培养模式

(一) 审计学教学内容方面

审计学教学内容的设计离不开以下各项原则的遵守:其需要以培养审计胜任能力为一般目标, 以社会需求为最终目的, 以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作为基础。

1. 明确教学内容

审计环境不断变化的过程中, 审计分支的不断发展, 为培养学生的审计胜任能力提供了更加明确的目标和确切的方向。所以, 明确审计学的课程教学内容显得十分重要。审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需要以培养学生审计的胜任能力为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 可以建议非审计专业的会计专业审计学课程重点可以放在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的审计上, 这是因为注册会计师财务报表审计其实是各种形式审计业务运行的前提和基础。并且, 还可以从审计的流程和审计的侧重点上比对国家审计和内部审计, 让学生在了解了注册会计审计内容之后, 对我国有关审计的流程有所了解, 从而更好地适应各种形式的审计职业从业要求。

2. 融入职业道德教育

以我国的银广夏和中天勤事件为代表, 诱发了会计、审计的诚信危机。社会关注诚信, 职业道德教育已经成为了审计专业素质教育的以一项重要内容, 在整个的审计学教学过程中, 职业道德都是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第一, 需要加强学生会计专业的操守管理, 举个例子, 借助分析讨论审计法律责任与审计质量的控制等两方面的例子, 教育学生对公众利益进行维护, 严格遵守独立、客观、公正等原则。坚持原有的各项职业道德精神, 对在执业过程中了解到的客户信息做保密, 加强对道德风险的认识等等。除此之外, 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意识, 因为受到了经济和社会环境变化的影响, 审计人才的职业胜任能力培养的关键就是后续教育, 所以, 需要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活到老, 学到老”的学习意识。

(二) 审计学教学方法方面

1. 转变教学模式

审计工作有较强的实务性特点, 审计学教学需要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所重视。可是, 传统的审计学教学有一项特别突出的问题就是“重理论, 轻实践”, 为了能够有效地将这样一个问题改变, 需要创新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 以下介绍一种“课堂案例教学+校内模拟训练+校外基地实习”三位一体的学习方法。

审计教学案例的编写:用审计实践资料当成基本素材, 选出和审计学教学规律相适应的经典教学案例, 把审计理论和案例做有效的融合, 并且借助对案例的分析、讨论, 对各项理论做总结归纳。审计案例的教学可以有效的强化学生对各项审计理论知识的了解, 同时能够锻炼学生的审计思维能力, 有助于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以及解决能力的塑造和培养。

校内模拟实训资源的建设:校内实现模拟的一项主要问题就是模拟资源的不足, 建设各种仿真的审计职业氛围, 对实际的工作情景做模拟训练, 这之中的核心关键就是开放和建设仿真审计模拟的实训资源, 其中包含了被审计单位与各种环境资料、被审计单位的会计资料、完整的审计工作底稿以及审计软件的教学版等。

校外实训基地的建设:大力促进校企合作, 选择一些素质良好的会计师事务所、企业内部审计单位、国家审计部门等, 建设一套完整的校外审计学习基地, 使其成为培养学生审计职业胜任能力的重要渠道。

2. 扩展课堂学识

审计学课堂教学的时间是有限的, 因此需要使用其他的形式对其做扩展练习。例如一些相对简单的课程思路可以让学生课前自学, 之后教师在课堂上进行简单的总结, 课堂上主要的内容就是讲解一些重点和难点, 一些和重点内容相近的知识则选择让学生自学。并且可以借助校外审计基地的实习拓展课堂教学的时间和空间。

(三) 审计学教材选择

当下很多的审计教材, 例如相对权威的注册会计师全国统一考试教材, 都是以审计准则作为指导方向, 但是审计准则却是指导执行的明确行为规范, 当中的思路和审计学教学是不相适应的。另外就是一些审计教材属于简单的会计联合审计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材模式是无法帮助审计能力培养目标实现的。除此之外, 市场上的各种教材质量也是各不一样, 甚至一些知名出版社出版的教材, 各种错误也是层出不穷。所以, 需要依照审计学教学的规律和具体的教学要求, 参照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对审计造成的影响, 自行编写审计学教材。

四、结语

会计审计工作在企业财务工作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对会计人才的审计能力培养有十分明显的现实性意义。因此,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积极的探索出一条在有限学时下审计教学过程中能够充分培养会计专业人才审计能力的方式, 进而缩小各项供需认知差异, 让学生能够以最快的速度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洁.中国注册会计师胜任力模型构建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 2012.

[2]官金华, 常友玲, 武涛.会计人才需求与3+1培养模式探析[J].北方经济, 2012 (22) .

[3]蒋尧明.审计法律责任:审计能力与社会需求的有机统一[J].会计研究.2010 (12) .

会计审计人才 篇2

上个世纪最后的二十年,当人们把产品质量看作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关键的时候,管理界风行质量控制理论,例如全面质量管理理论(TQM)。摩托罗拉、GE和福特等成功企业对产品质量的追求,甚至到了以6sigma为目标的程度。稍懂一些统计学的人都知道,6sigma意味着平均每百万个产品之中,只能允许 3.4个不合格产品。为接近这个质量标准,企业不断利用诊断分析工具完善生产流程管理。

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人们充分认识到人才的质量是公司生命力所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为,甚至约等于组织能力,而组织能力以员工(特别是管理者)个体的能力为基础。

那么,人才的质量,是否也如产品的质量一样可以检测?人才盘点,是一些企业热衷的话题。人的才能能否审计?才能审计是否有靠得住的方法?人力资源审计是否比其他审计更难,更不客观,更不准确?

其实,财务和市场营销以数据说话,人力资源也完全可以做得到,甚至做得更好。

产品检测似乎容易做到客观、简便,而且科学。其实不然。三鹿奶粉事件证明了这一点。 检测奶粉中的蛋白质含量的凯氏定氮法,实际上测的不是蛋白质含量,而是氮的含量,然后通过氮的含量来推算蛋白质含量。这个方法奏效的前提是奶粉制造商的基本的诚信,

如果奶粉制造商加入三聚氰胺之类的物质,这种测评就不准了。另外,产品检测都是取样检测,不可能检测全部产品。所以,产品检测跟才能审计一样,要防止作弊,而且不可避免地存在取样偏差。

财务数据有两个特点:第一,财务比率是公司业绩的滞后指标。第二,财务数据难以收集和更新。目前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的丑闻不胜枚举,如果企业没有诚信,财务审计基本上是靠不住的。所以,虚假业绩总是能够混淆视听。而且,及时、准确的财务数据的获得并非容易的事。可见,财务审计虽然比人力资源审计统一而且规范,但是可供分析的财务数据又有多少是准确而且可信的呢?所以,审计财务的工作并不比审计才能的工作更容易做好。

市场数据有两个特点:第一,它是外部数据,因而更加难以获得和更新。第二,它是更加多变的。市场调查的一个难题是保证样本的代表性,如果样本不能有效代表目标细分市场,那么,市场调查的发现就会误导商家。雪上加霜的是,市场数据的保鲜期往往非常之短,特别是快速消费品和技术发展迅速的领域(如IT产品),1月份收集的数据,3月份出分析报告,但是3月份的市场已经不是1月份的市场了。所以,评估市场的人也有他们的苦衷。

最后再说说我们每个人都曾经历的医疗检验。化验报告的指标,并不能完全准确地告诉我们健康的问题所在。例如,甘油三酯高、血小板计数高,原因可以有很多种,医生的诊断也是如此。翻开医学教科书,很多症状的诊断都是不确定的。总之,我们人类有史以来所积累的对健康和疾病的了解,并不多于我们对于领导力和人性优势和局限的了解。

如此看来,才能的测评,与产品检测、财务审计、市场分析、健康检验一样,既是客观科学的,又充满偏差和不确定性,但毫无疑问,是可以执行的。

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策略研究 篇3

一、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意义

(一)培养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与执业环境的变化相适应

随着世界各国的经济融合日趋加强、经济合作逐渐趋于深化,国内的外资、合资、合作企业不断增多;同时我国像海尔这样的跨国企业不断涌现,对从事会计审计工作的人员的素质要求也在不断提高。为了提高我国会计审计人员的执业能力,使其适应国际竞争下的大环境,培养国际化的会计审计人才,已经上升成为行业人才培养的重点和目标。

(二)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满足了的国际会计准则发展的需求

随着全球化的经济发展和在世界范围内的资本流动需要,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重视国际会计准则,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在进行会计处理时采用或参照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范围内的筹资和投资活动以及国际化的经营管理活动都必须在一定的国际法律和惯例基础上进行,对开展国际会计审计业务的人员来说了解这些法律和惯例就成为一种必然,只有这样才能抓住经济业务的实质,才能高质、高效地开展会计审计工作。而开展跨国会计审计业务或在其他国家开展会计审计业务也促使国际会计审计人员应该做到对国际会计准则既熟悉又熟练。

二、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一)缺乏自己的教学团队

国内很多开展国际化会计审计教学模式的高校,在开展教学过程中,由于本校教师存在语言和从业经验的问题,往往很难形成自己的教学团队。要么直接从国外高校或联合办学的机构以交流的形式引入教师,要么从直接聘用有国际化业务背景的社会人员来进行。不管是哪种方式引进的教师,都存在着教学人员流动性大的缺陷。“外来的和尚”在这里出现了水土不服,也不一定好念经。从国外高校或联合办学的机构以交流的形式引入的教师,由于语言不通,也不熟悉我国学生学习的习惯和方法,一时很难上手,等师生彼此相互熟悉了,一学期也结束了,教师的任期也到了,下学期学生又要面临新的教师开始新的磨合。而有国际化业务背景的社会人员由于缺乏教学经验,以实践经验为背景,讲授方式常常是跳跃性的,容易忽视对基础知识的铺垫,讲课方式往往很难被学生接受。缺少自己的教学团队,也加大了学校的资金负担。

(二)国内外会计准则与制度变更频繁,导致教学滞后

目前会计审计准则变更频繁,在各国范围内也开始向单一的会计准则趋同,这就意味着在不久的将来,其终将会成为全球统一的公认会计审计准则。就目前的国内办学来看,在教材的使用方面偏重对准则理论的解释的现象仍然存在,缺乏实践教材总结经典案例和对学生进行的有启发性的练习。在会计审计准则趋同日益白热化的大背景下,我们即使出版了既总结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又能使其适应国内实际教学需求的实践资料,也往往因为一本资料从编写到完成印刷所花费时间太长,致使相关内容要么过时要么过于陈旧的现象频频出现, 很难做到与国际接轨。

(三)重理论学习,缺少动手实践能力

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要在四年的时间里完成对国内外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学生教师要过语言关,学生要学习和了解不同国家对同一业务的不同处理方式和处理背景,就需要掌握大量的理论知识,这使得很多高校在教学过程中把注意力都放在了理论知识的学习上,实务教学往往关注的太少。如学生不能独自完成对外币真假的识别活动,对国内外发票无法进行真伪的分辨,金额填写不够规范,点钞验钞的训练课时不足等,这些累积效应导致学生一旦被安排在相应的岗位开展工作,就很难快速进入工作状态。而又由于过于偏重理论的学习,教学过程中往往忽视了对学生“预测、决策、分析”能力的培养,学生也往往缺乏对会计审计知识融会贯通的整合能力。

(四)教学方式仍比较传统

国内高校在会计审计教学上,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仍普遍存在。诸如对案例进行分析、对热点问题展开讨论等启发式的教学形式已经编入了教学计划,但却没有具体的要求和完善的标准, 老师往往根据自身经验、结果、课时进度,自主灵活安排,一旦教学时间不充裕或不够就直接删减教学内容。相对数量的教师在教学中仍以讲授式教学方式为主。近几年虽然在国内逐渐开始推广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但由于知识点已经被教师在课堂上进行了淋漓尽致的详细讲解,在相关书籍阅读方面又缺乏相应的硬性要求,学生只要完成了课下对教材的阅读,捋顺教师课堂上所讲授过的知识点,做完作业就万事大吉了。这种教学方式对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是非常不利的,学生的知识面太窄,眼界过浅,动手能力不强、自学能力不足,对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更无从谈起了。

(五)考核方式单一,重理论不重视综合素质

多数情况下我国高校老师在给学生进行成绩评定时,给出的平时成绩时习惯于考虑学生的考勤情况、作业完成情况、课堂提问的回答情况等,在期末总评成绩时尽管也考虑到了平时的考核,但远远达不到能引起学生重视的程度。因为教学内容多、庞杂且有一定难度,期末考试所考察的题目对具体内容的考查过于重视,对综合能力的考查往往被忽视掉或压根就没考虑,教师还需要就试卷内容提供完备的标准答案,能够发挥学生自主性的空间非常之有限。所以学生在平时学习时既没有足够的压力,又缺乏足够动力去主动完成学习和思考,对其能力的提高更是无从谈起。

三、加强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培养的策略

(一)成立会计实践教学团队与双语教学团队

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培养,一支拥有良好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对从事会计审计专业教学的任课教师来说,以下三个方面的素养是必不可少的:其一是要具备最新会计审计专业理论知识,其应尽可能的丰富,对国内外会计审计准则到做到烂熟于心,具备某些会计审计学科方面较高的学术造诣;其二是英语表达能力流畅自然,会计审计行业的实践经验丰富,熟悉国内外的执行环境,这对于把会计审计教育提高到国际化进程的高度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三是教学能力强,尊重教学规律,掌握学生学习的心理历程, 能以灵活多样的方式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提高学生专业外语水平,引进国外原版教材

熟练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是国际化会计审计人才的最基本的要求,外语的运用能力对国际化人才培养至关重要。 从国际化人才培养角度来看,外语并不是万能的,但不懂外语却是致命的。当然,我们也承认有些人在不懂外语的情况下,也能把国际商务做得初见成效,但这样的人并不多。另外,我们应该知道国际化人才并不是唯外语人才,二者是不能等同的,不是所有外语专业的人都能成为国际化人才或成为国际化人才的潜在对象。实际上,高校培养的应是以外语为工作语言的国际会计审计人员,简称为“懂技术、会外语、能交流”。在此基础上,引用原版教材,要求学生直接用外文教材学习,双语教学也是一种必要的教学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快速且透彻地了解国际会计准则与审计准则的兴趣。如清华大学1994年就将CGA教材融入国际会计系本科教育体系,缩短学生掌握国外先进、前沿知识理论的时间。

(三)组织各种形式的校内实训和社会实践

1.开展种类繁多的校内实训。比如: (1) 对常见的国际货币和汇率能熟练掌握,具备识别各种货币真伪的能力;(2) 能辨别各种票据的真伪,尤其是发票的真伪;(3)掌握相关税法,具备纳税筹划能力;(4)掌握五大审计循环与内部控制审计。

2.到实习基地进行社会实践。目前会计审计专业的实习基地还主要集中在当地的会计师事务所,每年年末和下一年年初,事务所都能为高校学生提供大量的岗位实习。在实习岗位上,更方便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会计、财务及审计工作的作用,更深层次的领悟专业理论知识, 对现行的会计财务管理和会计审计实务操作技能从理论升华到实践,同时对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高也颇多帮助。

3.毕业实习。学生毕业前,安排学生进入相关企业的财务部门实习,感受真实的执业环境和操作流程,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从学校学到的会计审计理论与模拟实践的教学知识,并对自身实习情况进行总结,以实习报告或毕业实习论文的形式呈现,把理论与实际操作、实践教学与实践实习强强结合,使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上一个新台阶。

(四)教学为辅,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需要对书本上的知识点全部进行深入挖掘,应将重点转而放到讲解重点、难点和专题的框架结构上。这样学生要想充分掌握这些内容,除了认真阅读了解课本内容外,必须充分利用课下时间到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扩充自己的知识领域,完成教师课上要求阅读的参考书目。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和引导学生翻阅国内外的各种权威报纸、杂志,来拓宽专业知识的层次和结构,防止理论知识和实践脱轨。如教学时可以把学生按能力分组进行,选择热点问题或某篇与会计审计相关的报刊报道的社会问题进行分析,要求学生撰写分析报告,并在课堂上进行展示和讲解,发表各自的看法,组与组之间就各自看法进行交流。通过这样的辅导课设计,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的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提高学生对自己观点的表达能力,快速地提高学生的实际分析能力。

(五)采取灵活多样的考核方法

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应该是会计审计课程考试时重点关注的内容,还应加强对学生平时成绩的评定。 学生的总成绩应由平时成绩加上期末考试成绩两部分组成。其中,平时成绩可以占到总成绩的30%~60%,平时成绩的评定可以包括课后作业、课上随堂测验、期中小考、案例演讲、热点小论文、小组案例分析和课堂出勤等灵活多样的考核方式来进行成绩评定。这些丰富的平时成绩考核方式体现了对学生所学知识的系统综合运用能力的考察,便于学生发挥其个人的创造性,培养其独立的思考和对知识的运用能力。在小组中,学生通过团队合作可以提高与他人沟通和社交的能力,学会对知识进行反思和重新构建。 通过完成平时作业,大量阅读最新的学科资料、报纸杂志的方式,学生可以了解国内外前沿理论,眼界开阔,所学知识不断得到更新。

审计局人才工作述职报告 篇4

一、 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按照市委组织部的要求,局党组认真学习和深刻领会市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注重完善人才教育培训的领导和管理体制,将人才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人才工作领导责任制、“一把手”亲自抓的工作机制,及时研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二、加大经费投入,为人才队伍建设提供有力的物质保障。

我局把干部培训、人才培养方面的投入作为加大人才资本投资的主要途径,加大经费投入,提高干部及人才教育培训经费在局公务费中的比重。支持鼓励干部职工参加各类自学、自考,所需费用采取局、单位多承担个人少分担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解决,实现人才教育培训投资的多元化,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三、强化人才引进

20xx年,按市委人才办统一部署和安排,启动了天门市事业单位从高校引进优秀大学毕业生计划,我局积极响应,成立工作专班,通过到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和武汉人才市场设置咨询点和人才信息网发布公告进行宣传,共接受各类人员面谈、电话和网络咨询100余人次,符合条件签订《意向表》9人。为保证能成功引进人才,工作专班每天都保持与9 人电话和网络联系,了解他们思想动态。在笔试和面试期间,按人才办的要求,我们为每一个前来应聘的人员提供食宿,并报销了来往的车船费。通过不懈努力,我局成功引进1名计算机专业硕士研究生。为保证引得来,留得住,党组书记、局长刘水平同志,多次过问该同志工作、学习、生活上的情况,对存在的困难,及时给予了解决。如提供过渡住房、提前预支安置费5000元、指定有经验同志帮助熟悉审计业务工作等,为引进人才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工作、学习、生活环境。

四、多重举措,加大人员培训力度

20xx年以来,我局按照湖北省审计厅《关于加快审计人才培养的意见》的要求,在人员少,审计业务繁重情况下,有计划组织人员参加审计署和审计厅安排造价人员培训班、审计计算机中级考试培训班、财务知识培训班等各类中长期培训班,累计培训20余人次,累计1500余人·天,培训经费30余万元。通过培训,我局有2名同志取得了造价工程师执业资格,6名同志通过审计署计算机中级考试,该成绩名前地市州前5名。通过培训,我局在投资审计和计算机审计业务运用方面有了很大提高。同时,鼓励人员自学。鼓励和引导全体审计干部,从提高学历、提升职称等方面参加各类学历教育、报考审计师职称考试。现有1名同志在职研究生在读,10名年轻审计人员报考审计师职称,3人通过审计师职称考试,其它人员均通过了部分科目的考试。对上述取得的成绩局党组都给一定物质和精神奖励,有4名同志在职务上给予的晋升。

会计审计人才 篇5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

单位审计风险, 主要是指单位审计应该承担的相应责任, 即在审计过程中存在的未知危险。审计风险主要有固有、控制、检查风险三大类, 其中前两类是审计人员很难控制的风险。检查风险可控制, 其主要是由于审计的主体出现问题而存在的, 可以由相关的审计部门和人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

1. 审计部门内部的制度不完善

审计部门的内部制度不完善, 在工作的过程中并未完全按照审计的要求进行审计, 审计的复核没有按照要求做到位;审核工作的相关考核制度出现漏洞, 对于审核索要进行的工作目标模糊;一些审核人员的思想政治觉悟低, 专业素质不高, 对审计风险的认识不够全面, 无风险意识;在工作当中, 没有工作热情和责任心, 对审计工作的结果不重视;这些问题都导致审计出现风险。

2. 审计外部环境的不良影响

一些单位的负责人法律意识淡薄, 单位内部的监督机制缺失, 导致单位账务的丢失。一些单位内部人员无视法律, 私自设有外部账务和所谓的“小金库”, 制造假账, 使单位的会计信息缺乏真实性和可靠性, 单位的收支情况与实际不符, 财务非法进行调整。这些问题均影响审计的公平、公正、正确, 并埋下了许多隐患, 从而引发了审计风险。

3. 审计的内容与对象的变化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 一些单位的经济业务变得越来越复杂, 业务的项目也日趋频繁, 需要审计的内容越来越多。审计工作面临着新的困难和挑战, 审计风险也相应的增加。

4. 相关法律法规的缺失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 国家的政治和相关政策的不断变化, 各种各样的情况和问题纷纷涌出, 而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建设速度相对缓慢, 无法真正的做到有法可依。在审计过程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没有可以依靠的法律法规而难以解决, 很容易引发审计风险。

二、会计信息化审计对策

1. 建立和健全会计信息化审计机构

为了能适应我国审计发展, 降低审计风险, 应根据我国的情况建立和健全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审计机构, 并按照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具体要求, 协调和规划相应的审计工作。政府在信息审计方面应加强宏观调控, 在技术、资金上给予会计信息化审计以支持, 有计划、有目标、科学部署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

2. 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实践

理论指导实践,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会计信息化审计应积极运用到实际的审计当中, 通过实践, 才能得出理论是否存在瑕疵, 并进行及时的更正。在实践的过程中, 对于会计信息化审计运用的每一个步骤都应该详细的记录, 定时进行总结, 有利于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的提高。国内的审计学术界、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课题的研究, 开展一系列的学术交流活动, 并且时刻关注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动态, 对本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进行不断的更新和完善, 丰富会计信息化审计理论的内涵, 为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提供更多更好的理论依据, 从而推动我国的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又好又快的发展。

3. 建立和规范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审计规章制度

会计信息化审计与传统的会计审计有所不同, 其审计的对象、目标、内容都有很大的差别。所以, 为能够使会计信息化审计更好的得到利用, 提高审计的水平和效率, 必须建立和规范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审计规章制度, 对审计的对象、目标、内容都做详细的说明, 对如何实际操作也制定一系列的标准。在会计信息化审计运用到一定的阶段时, 必须进行相应的经验总结, 将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情况进行综合对比, 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合理的调整, 将操作的流程和技术与理论结合起来, 使会计信息化审计更加科学和人性化, 逐渐成为审计行业的规范。

4. 加强企业领导的财务管理意识

会计信息化审计的进行需要相关的企事业单位的积极配合, 单位的会计账务的准确性是审计工作顺利进行的一大影响因素。所以, 相关企事业单位的主管部门必须加强企业会计信息化系统的管理工作, 从企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出发, 正确认识会计信息化对企业的重要作用, 重视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 积极配合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

5. 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的人才培养和管理

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需要大量的人才引进, 所以, 对审计人员应进行强化训练。不同地区的审计机关都应建立有较为完整的会计信息化审计信息基地, 根据本地的需要加强不同岗位的培训。审计机关应挑选出能力突出的审计人员, 进行重点的人才培养, 可送入高校进行进一步的深造, 使他们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 对会计信息化审计的理论和操作技能进行不断的更新, 并与国际会计信息化审计进行接轨, 不断的增强其自身专业素质。要善于挖掘审计人员的潜在能力, 建立相应的激励机制激发审计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 培养他们的事业心和责任心, 更好更快的进行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

6. 加强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

很多企业和个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不够了解, 一些企业和个人甚至对会计信息化审计产生偏见, 不利于审计工作的顺利进行。所以, 应加大会计信息化审计工作的宣传力度。如在网络上积极宣传会计信息化审计的重要性, 会计信息化审计能够对降低在审计风险等。让更多的企事业单位的负责人对会计信息化审计有正确的了解, 了解其重要性、必要性, 才能在日后的审计工作中积极配合。

三、注意事项

控制审计风险需要主动的防范审计风险, 在审计的过程中, 每一个步骤均按照相关的规定进行。对于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审计案例, 要进行积极的探讨和研究, 不定时的召开相应的审计大会, 进行经验总结, 提高风险意识。对于审计风险中的技术技巧上存在的问题, 应对审计的每一个环节进行深挖并进行分析, 找出问题存在的根本原因,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予以解决, 尽量避免类似的问题再次发生。在审计工作过程中遇到问题, 应积极主动的去解决, 而不是以回避的态度, 忽略问题的重要性。

四、结束语

审计风险的存在, 是由多方面的问题而引起的。在进行审计工作中, 运用会计信息化审计进行工作, 可以最大限度的规避相应的审计风险, 提高审计的质量。然而, 先进的审计方法需要相应的人才和技术的支持, 相应的审计机关应重视人才的培养, 加强人才的培训力度;引进先进的技术和设备, 重视审计技术的更新;制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化审计规章制度, 对其理论和操作流程等进行详细的阐述。注重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宣传力度, 才能更好的推进会计信息化审计的工作, 降低审计风险, 才能更好的进行审计工作, 保证审计的质量。增强企业的内控建设, 落实会计监督;通过会计审计的信息化平台, 加强会计监督, 提升会计审计质量;完善规章制度建设, 提升会计监督的地位。

参考文献

[1]王兴华.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J].中国集体经济, 2013, 13:137-138.

[2]李林红.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分析与防范[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 04:54-56.

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 篇6

当今社会, 信息技术迅猛发展, 信息技术已经从传统的后台支持发展成为经济发展的直接动力, 它的综合化、数字化、个性化的特点使得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社会组织中。信息技术在给组织活动带来高效率、高收益的同时, 也给组织中的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带来了问题, 进而影响组织正常的管理活动。目前, 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引入了大型管理信息系统来管理企业的整个运营过程, 信息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不仅决定企业当前工作完成的成果, 也决定着企业的信誉及未来的发展。所以, 几乎所有的大型企业都非常重视对信息系统安全性和稳定性的控制, 但是传统的管理、控制、检查和审计技术主要是针对财务领域, 面对新的挑战, 培养一批既通晓信息系统的硬件、软件、开发、运营、维护、管理和安全, 又精通经济管理的核心要义, 能够利用规范和先进的审计技术, 对信息系统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进行审计、检查、评价和改造, 提供鉴证服务, 被称为信息系统审计师的专家级人才显得尤其迫切和重要。当前, 国际会计公司、专业咨询公司和高级管理顾问都将控制风险, 特别是控制计算机环境风险和信息系统运行风险作为现代审计、管理咨询和服务的重点。目前不仅企业需要信息系统审计人才, 随着政府组织信息技术的广泛使用, 信息系统审计人才也成为中国政府急需的人才。

2 构建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

南京审计学院根据社会的需求和发展方向, 在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 (以下简称信管专业) 设置了信息系统审计方向, 以满足社会对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需求。根据信息系统审计师的定义以及职业要求, 在信管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我们探索和研究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

2.1 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基础知识层

信息系统审计是信管专业的一个方向, 它的学科基础课程与信管专业的课程基本一致, 它的基础课程主要由计算机科学技术、管理科学和信息管理课程三大部分组成, 在管理科学及计算机科学的基础上学习信息管理的专业知识。

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主要包括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语言、计算机原理、操作系统原理、数据结构、信息系统开发工具、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这些计算机技术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系统以及系统性能监控工具和技术, 如网络分析器、系统利用率报告、负载均衡等方法;了解计算机硬件和网络设备的功能, 如路由器、交换机、防火墙、外围设备等;了解计算机操作系统、相关工具软件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等系统软件的功能;知道系统缩放工具和技术, 如容错硬件、单点故障的排除、 (服务群) 群集 (或矩阵) ;了解信息安全中常使用的方法和技术, 如单点登录、拒绝服务 (Denial of Service, DOS) 攻击、病毒等。这些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相关知识有助于培养信息系统审计专业的学生在信息技术服务交付和支持以及信息资产保护方面的能力;有助于评估信息系统运营管理, 以确保信息技术支持职能有效地满足业务数据的要求;评估数据管理事务, 以确保数据库的完整性和最优性;评估信息技术基础架构 (如网络设备、硬件、系统软件等) 的功能, 确保其对组织目标的支持;评估网络框架的安全, 保证网络和被传输信息的机密性、完整性、有效性和经授权的使用;评估保密信息资产的采集、存储、使用、传输和处置程序和流程。

管理科学课程包括经济学、管理学、财务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经济学、知识经济学等。管理科学知识的学习有助于学生了解基于资产管理回报理论的资产投资和配置实务;IT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法律、规章等问题例如知识产权、公司治理、保密法/隐私法;信息技术绩效的监督和报告实务;制定、实施和维护IT战略、政策、标准和程序的流程, 如信息资产的保护、业务持续和灾难恢复、系统和信息技术服务交付与支持。由这些知识能力的存储帮助信息系统审计人才评估信息技术治理结构的效果, 以确保董事会对信息技术决策、信息技术方向和信息技术性能的充分控制, 从而支持组织的战略和目标;评估信息技术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管理, 确保对组织战略和目标的支持;评估信息技术战略及其起草、批准、实施和维护的程序, 以保证其对组织战略和目标的支持;评估信息技术资源的投资、使用和配置实务, 确保符合组织的战略和目标;评估信息技术签约战略和政策及合同管理实务, 以保证其对组织战略和目标的支持;评估风险管理实务, 确保组织与信息技术相关的风险得到适当的管理;评估监督和保证实务, 保证董事会和执行经理层能及时、充分地获得有关信息技术绩效的信息。

信息管理课程包括信息管理技术基础、信息资源管理、数据采集与审计、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信息系统审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信息系统项目绩效评估等。这些课程的学习帮助学生熟悉信息系统开发的方法和工具及其优缺点, 例如系统的敏捷开发方略策略、测试计划、测试环境、启用和关闭测试的标准;掌握软件、硬件的认证和鉴定方法, 系统的体系开发实务等。信息管理课程构建了信息系统审计专业的学生在信息系统和体系生命周期管理方面的知识储备, 帮助学生了解信息系统的开发/采购、测试、实施、维护和使用以及系统基础架构, 以确保实现组织目标;采用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方法来评估拟订系统开发、采购等业务案例, 以确保其符合组织的发展目标, 实施检查确保项目是依照项目计划推进的, 并由相应的文档充分支持;经过需求定义、开发/采购和测试的系统, 评估其控制机制, 以确保其安全, 并符合组织的政策和其他方面的要求。

计算机技术基础课程、管理科学课程、信息管理课程的学习构建了信息系统审计专业学生的基本知识结构, 要完全胜任信息系统审计的工作, 必须具备应该具备的特殊的专业知识。

2.2 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专业知识层

信息系统审计是为了更好地控制信息技术的风险, 有效地帮助组织规避风险。具体而言, 信息系统审计是为了提高组织信息系统的安全性、可靠性以及开发、运营效率, 使组织信息化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而引入的预防机制。所以对于信息系统审计人才来说有其特殊知识结构。

2.2.1 学会基于风险的管理

风险管理就是利用风险分析评估和确定等的优先次序, 通过协调应用经济资源尽量减少和控制灾难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和由此可能带来的影响。风险管理工作主要指向组织最敏感、最关键的方面, 确定信息资产的脆弱性、面临的威胁和由此产生的风险水平。

对于信息系统审计工作来说, 采用风险管理可以使组织了解由于使用的信息系统与特殊技术、流程、程序和信息所带来的对业务组织的资产、流程或目标具有消极影响的威胁商业的风险。在具体的信息系统审计实践中, 审计人员要了解常见的业务风险及相关技术风险, 能识别与区别不同的风险类型及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 要对管理人员在业务管理活动中采用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办法做出评价。

信息系统审计人员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和经验判断其风险水平并决定如何引入控制措施来降低风险。审计时必须能识别不同的风险类型及需要采取的控制措施, 审计人员要了解常见的业务风险及相关技术风险, 要对管理人员在业务管理活动中采用的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办法做出评价。除此之外, 审计人员还要对审计活动本身的风险有清楚的认识。

因此, 在开设信息系统审计方向专业基础课程的同时, 我们设置了会计学、审计学、公司治理等财经类课程, 其目的是让学生了解组织运营的几大特征模式, 站在审计事务的角度看待组织运营的效益性及内部控制的成效, 以找到企业运营的高风险领域;同时开设的运营管理课程, 主要是完善信息系统审计专业的学生对内控及运营控制分析的知识结构, 了解存在于组织运营中的风险因素。

总而言之, 学会风险管理的相关知识是为了让学生在今后的审计实践过程, 关注在风险消除阶段采用一定的控制措施避免或者减少风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减少风险事件的影响或向别的组织转移风险。

2.2.2 熟识灾难恢复计划与业务连续性计划

灾难恢复计划与业务连续性计划 (Business Continuity Plan, BCP) 是组织为避免关键业务功能中断, 减少业务风险而建立的一个控制过程, 它包括对支持组织关键功能的人力物力需求和关键功能所需的最小级别服务水平的连续性保证。BCP关注的是组织日常风险管理程序所不能完全消除的剩余风险, BCP的目标就是要把组织的剩余风险和因意外事件产生的风险降低到组织可接受的程度。

现代组织中, 几乎所有的业务过程都需要有信息系统的支持, 才能达到业务目标, 信息系统在组织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需要建立随时准备就绪的恢复计划和设备, 来保证当灾难发生时, 信息系统仍然能正常运行。因此, 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灾难恢复计划是组织中总的业务连续性/灾难恢复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信息系统审计实务中, 为保证组织的信息系统保持连续性服务, 信息系统审计人员应以最小化中断的风险为基本原则, 与组织总体业务连续性战略相一致, 制订信息系统的业务连续性计划。在制订与维护一个适宜的信息系统的BCP时应当做到:对关键业务流程中断后可能造成的损失进行业务影响分析;对支持恢复业务所需要的系统与各类资源进行识别, 并进行优先级分类, 选择适合的策略来恢复必要的信息技术设施, 以支持关键业务流程, 直至所有的设施被恢复;制订详细的计划来保证关键业务功能以可接受的水平持续运行;当业务和系统环境变化时, 需要维护与更新恢复计划。

通过上述分析, 要制订适当的信息系统的BCP, 就要求学生必须具备综合知识运用能力, 对此我们在第七学期开设“信息化项目绩效评价”专业课程, 结合已学过的管理学、信息管理等课程的相关知识, 了解组织业务目标, 确定每个系统的重要程度, 进行专业的业务影响分析 (Business Impact Analysis, BIA) , 结合相应的标准及法律法规确定需要保护的关键资产 (客户私人信息、关键业务支持系统、组织关键服务项目等) 。同时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结合计算机科学技术课程, 了解备份介质的可靠性及持续性, 选择适当的异地存储设施 (热站、温站、冷站) 及其备份方式 (镜像、祖父子式备份等) , 保证信息系统BCP的实施。

3 总结

一般来说, 信息类人才分为两类:一类是软件开发、技术研发人才;另一类为信息技术与信息管理人才。而信息系统审计人才就是在信息社会环境下满足社会需要的专业级人才, 所以对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知识结构要求较高, 不仅要具备信管专业需要的综合知识, 更要具备信息系统审计人员的专业知识, 所以在培养信息系统审计方向专业人才的过程中, 既要掌握计算机科学技术、管理学科及信息管理等方面的基础知识, 同时也要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风险、信息系统审计本身风险的关注, 培养学生对信息系统灾难恢复能力的认识, 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成为合格的信息系统审计专业人才, 才能满足社会对信息系统审计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耿, 王万军.信息系统审计[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9.

会计舞弊与会计报表的审计 篇7

中国证券市场二十几年的起起伏伏, 使日益成熟的投资者对会计信息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报表成为广大投资者了解上市公司经营状况的重要渠道。但中国乃至世界上市公司的会计舞弊行为层出不穷严重侵扰了资本市场的有效运行, 也引起投资者的高度警觉。

首先, 我们分析一下上市公司会计舞弊的动机: (1) 高管人员的利益与上市公司盈利直接有关, 个人主义、利己主义、拜金主义成为会计舞弊的直接驱动力。 (2) 国家监管政策一直是上市公司的压力所在。如为了获得投资者或供应商的持续支持, 或者为了避免连续亏损被退市或特别处理。爆出丑闻的浏阳花炮就是一例典型的为了避免亏损而进行财务舞弊的案例。 (3) 债务契约、客户及供应商契约等一般多对利息保障倍数、资产负债率等一系列反映偿债能力的财务指标有严格的规定, 违背契约条款可能陷入严重的财务困境, 如银行收回贷款将导致企业资金链断裂甚至破产。

随着我国上市公司的发展, 报表粉饰手段也在步步升级, 让我们分析一下会计舞弊的主要手段:

(1) 高估资产。具体形式有: (1) 存货计价不正确, 增加期末存货价值, 从而降低销售成本。 (2) 高估应收账款, 比如3年以上的应收账款依然挂账, 应收账款账面净值增加。 (3) 高估其他固定资产项目, 比如将研究开发支出列作递延资产。 (4) 利用资产评估调节资产价值是少数企业进行重大会计舞弊的手段之一。

(2) 虚增销售收入, 虚增利润。具体形式有: (1) 虚构客户, 虚拟销售。有些上市公司通过伪造订单、原始凭证、销售合同, 开具增值税发票等手段来虚拟销售对象及交易。如黎明股份即通过与关联企业或非关联企业对开增值税发票的形式, 虚构购销业务, 在回避增值税的情况下虚增收入和利润。 (2) 寅吃卯粮, 提前确认收入或费用。如天津磁卡公司将吉林天洁公司支付的1 100万元软件系统及技术服务收入计入当期主营业务收入。截至审计报告日, 合同硬件部分尚未履行, 该公司提前确认收入虚增利润。

(3) 关联交易。我国的上市公司多由国有企业改制而来, 上市公司与控股公司及其附属公司之间普遍存在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关系, 利用关联交易来调节上市公司的业绩已是不争的事实。如可以将公司生产的产品卖给其控股公司;研究开发费用也可以通过竞争性项目卖给关联方而转移到关联方;公司可以通过将宣称有价值的专利卖给关联公司使每股收益大增, 而这种专利价值难以判断。

(4) 企业重组。上市公司想方设法通过置换、剥离、兼并等方式将公司不良资产“变为”优质资产。还可以将持有的其他公司的股权, 赶在年度决算前高价出售, 虚增年报利润。

(5) 变更会计政策, 调节利润。由于同一交易或事项往往有多种可供选择的会计处理方法, 加之我国的具体会计准则无法涵盖涉及不到企业核算的方方面面, 因此许多上市公司利用会计政策上的选择和变更来操纵利润, 粉饰经营业绩。

(6) 会计信息违规披露。不少上市公司在信息披露中, 对有利于公司的会计信息过量披露, 对不利于公司利益的会计信息披露常常不够充分, 甚至三缄其口, 使投资者决策缺乏必要的信息支持。

2 会计报表审计方法

在审计发展史上, 公司财务报表舞弊一直是困扰审计界的重大问题。审计人员需要运用多种分析程序, 综合各种结果才能揭示出存在的财务报告舞弊。

2.1 分析性复核

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例如一家公司的主营业务毛利率较前期发生重大变化或高出同行业平均值, 则可能存在高估收入或低估成本的舞弊行为。如果一家公司营业费用占销售收入的比例较前期出现下降或明显低于行业平均值, 管理费用占利润总额的比例较前期出现重大变化, 或余额出现较大幅度的变化, 财务费用与公司借款的比例明显与银行利率有差异, 则可能存在期间费用的舞弊行为。

2.2 交易实质分析法

应用交易实质分析方法, 可以透过经济业务现象发现经济实质。比如, 公司通过调整会计科目, 把应收账款转到其他应收款上或预付账款上, 推迟办理存货入库, 存货挂账预付账款, 然后少结转销售成本等办法提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存货周转率, 使相关财务指标趋于正常。

2.3 资产质量分析法

对于虚构收入等欺诈行为, 检查时应采用审阅法仔细审查待处理财产损益明细账及有关原始凭证, 考察其投资是否存在, 其质量如何。审计时通过将不良资产总额与净资产进行比较, 若前者大于或接近后者, 即说明上市公司的持续经营能力可能存在问题, 也可能表明上市公司在过去多年因人为夸大利润而形成“资产泡沫”;如果当期不良资产的增加额和增加幅度大于利润总额增加幅度, 则表明上市公司当期的利润表可能是虚假的或错报。

2.4 税项分析法

在应付税法下, 企业所得税是根据税法计算而得。如果公司会计利润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差距扩大, 则表明公司提供给股东的财务报告有可能变得不是非常真实。根据会计公式计算的应交税金期末余额与公司的实际期末欠税额比较, 若两者相差较大, 则公司造假确定无疑, 基本手法就是虚开发票。反之, 若公司的实际税负非常低, 与其主营业务收入难以配比, 则其收入和利润都可能是虚构的。

解析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 篇8

一、有关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的基本理论解析

会计审计是企业通过会计工作, 对会计记录、财务事项、财务报表等进行审查监督, 检查核实相关工作的合法合理性, 对各项工作的经济进展及效率进行评估的一种企业监督管理工作。企业审计监督是国家宏观法律制度调控的具体运用, 能够有效遏制企业内出现的违法操作及损害企业经济发展的行为, 保证了企业所有经营管理资金使用的合法性, 维护了企业的发展管理秩序。同时, 企业审计管理可以及时查漏补缺, 针对企业可能存在的各种制度漏洞或会计现实工作中的缺陷, 更好的完善自身的相关经营管理模式, 提高经营效益。

会计财务审计是指为了真实反映企业现实经营状况, 对企业所有资产、经营负债及损益情况的真实性、合法性进行审计监督, 并对相关会计报表信息做出合法、客观、公正的评价, 以避免企业财务管理中违法违规问题的出现的一种会计监督手段。企业会计财务核算遵循了相关性、客观性、及时性、明确性的核算原则, 要求相关数据的确认与计量符合企业的划分利益性、资本性支出。

二、企业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中出现的问题研究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完善, 我国企业得到了跨越性发展, 企业的经营规模不断壮大。但是, 由于我国企业先天不足, 内部会计管理机制不成熟, 导致我国企业会计审计及会计财务核算工作仍然存在许多问题。

(一) 企业会计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 我国会计审计的独立性得不到保证。会计审计是企业内部审计的主要手段之一, 几乎所有企业的会计审计管理人员都是企业内部工作人员, 会计监督工作的展开受到权利效力及各种利益关系的制约, 审计的公平性、公正性难以保证, 促进监督作用得不到发挥, 会计审计工作对权利拥有者几乎形同虚设。其次, 会计审计管理体制缺乏合理性。企业会计审计是保证被审计人员自觉履行职责, 遵守相关法律法规, 实现企业自我约束的重要手段。但是, 国家宏观与企业微观上却分别赋予了它差别的服务职能。国家要求会计审计的工作重点在于对企业的经营管理状况进行监督和审查, 防止企业危害结果的发生, 侧重会计监督作用。而企业内部对会计审计的工作要求是为企业的经营发展做出综合性的谋划与建议, 侧重于决策作用。在有限的人力与时间内, 审计工作的侧重点不同必然产生程序及实践的冲突, 难以发挥审计的理论优势。最后, 企业领导对会计审计工作的重视不足, 工作投入力度不大, 会计审计人员专业素质难以应对复杂多变的现代化企业管理。

(二) 企业会计财务审核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首先, 会计财务核算工作缺乏合理定位。绝大多数企业对会计核算工作的认识不足, 往往将会计财务核算职能与其他审计工作相融合展开, 会计财务核算界限不清晰, 管理人员身兼数职, 自身职业技能、专业化知识及工作精力都得不到保障, 会计财务核算工作消极展开。其次, 企业缺乏合理科学的会计财务核算监督机制。企业管理层权利制约、干预财务核算监督职能, 难以保障企业经营活动的合法性与合理性, 滋生了企业内部经济腐败的土壤。最后, 会计财务核算没有统一、科学的工作制度安排。在企业内部, 会计财务核算以企业需要而展开, 属于被动、附和性工作, 因为没有进入企业发展决策战略规划, 人为目的性操作问题十分突出, 会计核算信息失真情况严重。

三、解决会计审计与会计财务核算问题的对策

(一) 解决企业会计审计问题对策

首先, 要切实保证会计审计部门的独立性。赋予会计审计部门较高的权利职能, 减少企业管理领导层可能产生的权利干涉或利益影响, 独立于企业的经营管理全过程。只有审计部门独立性与权威性的提升, 才能真正实现会计审计职能的经济与社会效益。其次, 建立、健全企业内部会计审计监督机制。企业要学习引进现代化企业管理监督理论, 完善自我约束、监控职能, 以经济效益的实现为主线, 制定符合国家政策要求与企业自身发展需要的监督机制, 创造良好的内外部会计审计监督环境。最后, 加大企业的会计审计投入力度。加强对会计审计人员的综合素质的培训, 提高专业化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素养。实现现代化审计监督手段, 推动及时跟踪与全程动态化管理, 兼顾职能效率和风险控制, 提升会计审计质量。

(二) 解决会计财务核算问题对策

首先, 明确会计财务核算的主体。有条理、分层次的区分会计核算主体, 划分会计核算阶段, 才能保证财务核算工作的有序细致展开, 发挥监督职能。其次, 完善财务会计核算规范管理机制。对会计财务核算中的会计分析、财务处理、成本核算等工作及程序进行制度性规范, 帮助企业增强财务掌控及预测、决策能力, 实现会计核算的体系化建设。最后, 强化对企业财务人员从业资格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理念, 完善对财务管理人员的思想教训及专业技能培训。

参考文献

[1]王书明.关于加强企业会计审计的思考[J].财经界 (学术版) , 2011 (09) .

[2]蒲延峰.企业会计审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经济师, 2010 (07) .

会计审计人才 篇9

关键词: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才

根据国务院2006年1月发布的《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 突发公共事件是指突然发生, 造成或者可能造成重大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生态环境破坏和严重社会危害, 危及公共安全的紧急事件。面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 我国政府聚集了大量的国家及公众救助资源, 救助资源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都受到公众的瞩目。为了管好用好救助资源, 保持良好的救灾秩序, 除了要依靠相关部门严格履行职责和公众监督以外, 国家审计机关作为独立的经济监督部门, 也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审计署“十二五”审计工作发展规划》指出, 开展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审计, 要加强对资金、物资的筹集、分配、拨付、使用和效果的全过程跟踪审计, 保障重大突发性公共事项应急处置、预防预警、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 推动相关地区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恢复和发展。在突发公共事件审计过程中, 审计人员扮演的不可或缺的角色, 他们是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主体, 决定着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质量。加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是健全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应对体系, 完善国家治理的迫切需求。

一、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才队伍现状

首先, 国家审计机关建立三十年来, 审计队伍的综合素质、专业水平都有了较大的发展。但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经济社会的发展, 审计任务越来越繁重, 人员编制少、年龄结构老化、审计力量不足已经成为普遍的现象, 审计人员长期处于高负荷的工作状态, 现在有的审计队伍和审计力量在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审计方面显得捉襟见肘。其次, 虽然我国审计人员在应对非典、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玉树地震、西南地区干旱等突发公共事件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经验, 但是现有的审计人员的知识结构大都偏向于财务, 工作经验也偏重于财务审计方面, 尽管近年来有所加强, 但审计人才专业结构单一、技能不全面的情况尚未得到明显改变, 突发公共事件中审计业务的复杂性以及特殊性都给审计人员能力带来了新的挑战。例如, 汶川地震、玉树地震的灾后恢复重建跟踪审计是一种非常规审计, 既要跟踪项目, 又要跟踪资金, 审计人员不仅要具备财务审计知识, 还要知晓规划设计、项目管理、工程施工、环境保护、工程概预算能有关知识;不仅要审计灾后恢复重建资金分配、管理和使用情况, 也要关注灾后恢复重建政策的贯彻落实、土地利用、工程质量等情况。目前在审计人员中, 这种通才寥寥可数, 难以满足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的要求。

二、加强我国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才队伍建设

(一) 注重多领域跨学科背景人才的招录

在招录审计机关公务员的时候, 要改变以往以审计、会计背景为主的招录, 考虑引进环境工程、社会学、工程学等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可能涉及的各种领域跨学科背景的人才, 丰富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对有环境工程、社会学、工程学背景的审计人员进行财务审计知识的培训, 使之成为复合型人才。

(二) 强化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才的培训

对于现有的国家审计人员, 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 强化突出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相关知识的培训, 培养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才。培训内容应该涵盖突发公共事件管理、工程管理、灾后自救、地震救援等相关知识, 培训结束后应进行考核, 确保每一位参培者接受培训后能提高突发公共事件审计管理水平;可以召开座谈会, 请具有汶川地震、南方雪灾等审计实践经验的人员介绍工作经验;适时开展突发公共事件实战演练, 提高应对能力。

(三) 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才专家库

在国家审计实践中, 已有不少审计机关建立了外聘审计人才专家库, 通过报纸、电视、网站等媒介发布公告, 向社会公开收录一批具有专业特长和技能, 在相关领域具有一定权威的副高级以上人才专家, 纳入审计人才专家库。审计人才专家库涉及计算机、环保、农业、林业、工程造价、资产评估等领域, 要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责任心、原则性强, 能秉公办事。可以在这个人才专家库的基础上, 增选突发公共事件、卫生、地震等专业的人才专家, 在征求原有人才专家意愿后, 形成突发公共事件审计人才专家库, 以备遇到疑难问题后能够即时提供技术和智力的支持。外聘的审计人才专家根据工作实绩和相关政策给予相应的报酬, 同时要服从审计机关管理, 自觉遵守审计工作纪律及职业道德规范。

(四) 招募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志愿者

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 公民志愿服务意识会空前高涨, 如汶川地震发生后, 民间志愿者运动掀起了一个新的高潮, 据媒体报道仅各级志愿者协会登记直接参与抗震救灾志愿服务的志愿者就已达十余万人, 成为抗震救灾一支重要突击力量。国家审计机关可以借鉴这种参与模式, 在高校财务、工程相关专业学生、社会审计人员、内部审计人员和有审计经历背景人员中, 招募突发公共事件审计志愿者, 其中具有国家审计理论和审计实践的志愿者可以交付其独立完成的任务;对在校学生这样缺少审计实践经验的志愿者, 可以分配其盘点等辅助性工作。通过这种方式, 不仅可以弥补国家审计力量的不足, 还可以充分调动各方面参与审计监督的热情, 提高国家审计工作的透明度和公信力。

参考文献

[1]赵耿毅.政府审计如何应对公共危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12.

上一篇:调查诊断论文下一篇:足球管理学论文